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公众的日常生活范围在扩大,涉及到的方面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公共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中还有着儿童老年和一些弱势群体,良好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
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渗透

摘要:日益恶化的人类环境促使空间环境和公共艺术作品的和谐发展成为了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正是因为这一大环境背景的存在,公共艺术作品就不再仅仅只是以一种纯粹物质形态的身份而存在,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求情感寄托的一个载体。作为公共艺术作品新发展趋势的原生态设级作品,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生命力,其也因此成为了广大公共艺术设计者所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对公共艺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做了简要阐述,然后再阐述了原生态的概念、原生态设计的概念及特征,再从四个方面对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的渗透这一话题作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原生态设计理念;渗透

大量的城市形象工程随着工业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涌现出来,也要由此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公共艺术作品。当人们所居住的空间环境遭到破坏之时,他们对生活状态的考虑就会更多,会更崇尚返璞归真。那么显然,对公共艺术设计而言,原生态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就更加得以凸显出来,从这一角度看,公共艺术设计所推崇的就是自然和物的一种结合。

一、公共艺术的基本概述

1、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是一种在公共场合下介入,并展示于公共场合的,并且为大众所高度认可的艺术。从大众这一角度看,雕塑、装置、壁画以及环境艺术等都可以被囊括在这一范围内。公共艺术可以说是城市面貌和形象的一种体现,当然同时,其也是城市发展程度的映射。

2、公共艺术的特点

公共艺术的主张是以人为本,其主要是通过对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利用来对大众生活加以创造,用以美化空间的环境,顺应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通常具有公共性、艺术性和长久性的特征,另外,其与环境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这主要是因为公共艺术只有能够融入于整个环境、融入于市民大众生活当中,才能够更好地对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环境等加以展示。

3、公共艺术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当面,是传统的装饰思想在现代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随着空间环境恶化和生活观念转变而来的是人们思想及其所追求意境的转变,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装饰所追求的不再是个性和另类,更多的是强调情感性以及民族传统风格等,是用现代思维方式来对传统进行反思,并提取其中的精华,再将其应用到艺术作品当中;另一方面,在进入现代以后,公共艺术是向着多元化趋势来发展的,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及其主体大众的需求变化要求公共艺术必须要朝着多元化发展。

二、原生态设计的阐述

1、原生态的概念

通俗地讲,原生态所指的就是生存在自然状况之下的,还未经人雕琢的一种最原始的状态,这不仅是对自然,还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强烈渴望。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可以说其是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得以协调发展的一种隐喻。

2、原生态设计的概念

原生态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是在现代城市当前这种文化缺失、环境破坏和生态缺失的状况下所应运而生的一种设计理念,其出发点就是要对本土特色、生态环境以及文化底蕴加以保护,所有的设计都在现存的空间环境中进行,考虑的重点就是对该环境中的资源、材料等进行充分地利用,要表现出设计作品与环境和大众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

3、原生态设计的特征

原生态设计理念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原生态设计理念当中,最主要的一个特性就是文化特征,除此之外,其还具有自发新、独特性、自然性和民间性。

三、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的渗透

1、空间环境与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

空间环境和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具体便现在这二者的交融和沟通这两方面。一方面,空间环境和原生态设计理念这二者的交融对公共艺术设计者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在公共艺术作用的创作还是在其展示过程当中,都需要对着重强调作品与环境、与资源的和谐和统一。因此,在设计公共艺术作品时,一定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要在不破坏生态和谐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用先进的技术与材料来处理作品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的污染;另一方面,空间环境和原生态设计理念这二者的沟通,要求设计者们要将环境艺术的整体性考虑到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过程中去,因为只有在环境的整体性不受到威胁的基础之上,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主题才有可能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

2、人文情怀与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

人文情怀可以说是一种需要被代代相传的良好文化现象,不仅如此,其还是创作公共艺术作品的精髓所在。设计公共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除了要体现出当地人的各种生活习俗之外,还需要体现出其文化传统,这不仅是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极富人文情怀的一种显著体现,更多的是对当地人文的一种至高尊重。人文情怀与原生态设计理念这这的融合能够使所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本身更具文化气息,这样一来,其就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受众的喜爱。无论城市化进程怎么推进,社会生活怎样变化,每个地方的人都会存有一定的人文情节,而对公共艺术设计而言,就是要对这些人文情节进行挖掘,然后再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用以展示城市的无穷魅力,与此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受众的情感共鸣。

3、材质与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

放置于空间环境中的所有公共艺术设计作品,都与环境中各种自然因素及其已经存在了的材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另外,这些艺术作品与这些自然环境因素和材质的和谐统一的实现也是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一种体现。材质和原生态设计理念这二者的融合除了要对材质将给艺术作品带来的效果加以考虑之外,还需要考虑材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公共艺术作品时,不仅需要对作品结构及其表现形式加以考虑之外,在设计之前,还需要对材质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调查,按照作品的相关要求来选取材质,从而使材质和表现之间能够达到一种融合的效果。比如,我国的奥运主场馆——鸟巢,场馆外壳主要材质是气垫膜,在保障防水基础的同时,还能够使馆内草坪接受到更多光照,除此之外,看台还能够根据观众数量的变化需求而发生变化,这也是原生态设计理念与其功能性的一种融合。

4、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表现

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原生态设计理念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进行公共艺术作品创造时,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节约空间资源,要在这一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艺术对空间环境的服务作用,而与此同时,空间资源也能够被很好地反映在这些被创作出来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上。因此可说,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引性作用。很多建筑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拆除或者重建,这既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当地的风俗文化,而原生态设计理念就是要对这些被浪费了的资源加以利用,使其能够再生;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和艺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得更加活跃,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原生态的设计理念下,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四、结束语

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渗透可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公共艺术设计本身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新内涵。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无论这个社会怎样变化,人们对和谐环境、对健康的需求和追求都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所着力追求的,就是从生态的角度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公共艺术需求,并以一种和谐的、合理的艺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作者:王涵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公共艺术设计研究: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陶艺作为视觉艺术,通过视觉冲击为大众传达艺术感染力。陶艺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构中体现出强有力的时代感与审美感。环境陶艺所拥有的魅力和逐步提升的社会地位,都令艺术家持续探寻其对公共艺术乃至对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陶艺艺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

陶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代陶艺以其庞大的艺术背景为依托,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大众面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持续进行,而所有城市的规划建设都需要积极赋予一个城市特有的魅力和品位。所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将现代陶艺融入公共建筑与公共环境艺术,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现代陶艺作为环境景观因素融入公共艺术建设,能使公共艺术建设具备较强的时代感和艺术感。环境陶艺具有特殊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艺术家的不断探寻。

一、拓展陶艺的文化性

陶艺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体现方式,需要同整体城市环境规划相呼应。所以,城市中的陶艺作品不但需要体现出城市的悠久文化,还需要体现出城市当前的风貌;不但要彰显民族特征,还需要提高城市历史文化艺术的赏析价值,彰显公共环境的和谐、自然之美。所以,陶艺创作者需要针对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习惯、人们的生活习性等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到陶艺创作的切入点,紧扣主题,令公共空间内陶艺作品展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产生丰富并活跃城市环境的效果,不但具备较高的艺术品位,还可以展现一定的人文精神,凸显环境陶艺与城市公共空间文化的呼应。

二、拓展陶艺的观赏性

陶瓷是富有浓郁艺术气息的珍宝。对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而言,需要更多考量陶艺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和特有的魅力。当前,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建筑楼层的逐渐增高,城市空间环境的单调感不断加剧,令人们产生视觉疲劳。而陶艺的自然性较为显著,可塑性较强,将其应用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可以优化城市环境,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陶艺作品不但能够让人们在城市环境中产生共鸣,还可以让人们在乏味的城市环境中享受到自然之美。而陶艺的美感和艺术欣赏价值需要人们不断挖掘。陶艺创作者不仅要把控好陶瓷的自然性,还要根据陶艺所处的环境进行陶瓷的色彩搭配,也需要考虑城市文化特征与时代特点,让相应的城市元素可以体现在陶艺中,让城市环境引发人们的共鸣。最关键的是,陶艺创作者需要掌握好陶艺的社会意境,让陶艺融入公共设计,使其不仅通俗易懂,还极富亲和力。

三、拓展陶艺的实用性

陶瓷作为文化艺术,也是物质的存在,具备实用性。城市建设能够体现出陶瓷的材质作用。公共艺术设计者应寻求陶瓷的艺术性、实用性,使陶瓷艺术形式在当前的生活氛围和建筑空间中体现特有的效果。对于公园建筑而言,通过将古典的粉彩瓷凳、瓷桌等设置在苍松劲柏中,可以获得犹如点睛之笔的效果,其宁静而高雅,不但能够给予人们艺术的享受,还可以让游客在休息时心生遐想。对于城市街道而言,陶瓷制作的路灯杆也能够赋予城市街道不同的文化艺术内涵。甚至旅游景点的垃圾桶,也可使用陶瓷制作。形态各异的卡通陶瓷垃圾桶,不但美观耐用,还具有陶瓷易清理的优点。临街建筑外墙也可利用陶瓷制作,如此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时常清洗外墙。

四、拓展陶艺的长久性

陶瓷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融入环境空间的长久性,通过高温烧制而成的陶艺本身具备较强的抗腐蚀能力,表面釉色长期保持光泽,不会出现褪色现象。真正体现美的作品可以跨越时代,艺术的感染性不会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反而会持续保持艺术魅力。如,古代的岩石壁画和半坡文化的彩陶等,现在看来依旧很美。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不只是为了装点和丰富公共艺术,其自身也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具备长久的艺术性。陶艺材质的特点在于具有天然性,通过水、土、火与人们建立了久远的亲和关系。陶瓷材质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可以长期保持公共艺术景观塑造的形象。当前,一些都市人由于生活节奏较快,内心十分压抑,感到特别孤独。因此,在公共场合中设置一件可以贴近自然、放松心情的艺术品,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感受。由于陶艺具有天然属性,通过水的调节和火的改变,展现出特有的质感和人文关怀,让人们产生想要接近的冲动。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应用陶艺,不但可以让现代陶艺的自身价值得以展现,也为社会发展乃至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结语

当前,我国公共环境艺术的宏观规划逐步实施,较大程度地优化了公共环境。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应用陶艺,既能够创作形态、创作理念乃至创作思维符合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也可以给当代陶艺创作提供全新的思路。

作者:唐艺菱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公共艺术设计研究: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及对策

摘要: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的人们更加关注绿色环境,绿色建筑,希望能够建成更多的生态建筑,城市和自然和谐统一。环境设计不仅属于艺术范畴同时又涉及科学领域,它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设计作品是否,主要是看设计是否能做到天人合一,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是否,在于其是否充分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是设计作品往往受到传统工业因素的影响,使得作品缺乏个性,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现代

环境艺术除了包括日常环境美化设计的室内设计之外,还涵盖了建筑的地景艺术、景观艺术、偶发艺术等等。换句话来说,环境艺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看见的所有景观、事物都有关,它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树一木,市政设施和人文建筑等等,甚至连我们所穿的服装也都包含在环境范畴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在精神上对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工业开始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开始提高,付出的代价却是自然环境受到了历史上以来较大的伤害,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这些情况甚至影响到了全球的生存环境,在此基础上,在能源方面的问题也开始凸显,人们逐渐的开始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各国的环境设计大师的作品开始趋向于以保护环境为主题。

二、我国当前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环境管理模式不合理,使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局限性

城市环境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家各司其职,例如市政管理只管理道路交通,环卫部门只对环境场所进行日常维护。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方式,但就是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的不合理,使日常管理与公共环境设计之间很难协调统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局限性,造成了城市环境设计的水平低,没有系统性。

2.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与设计中的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通过对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我国一直对自然与环境进行融合,使之相互间处于和谐的关系,但公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自然与环境的和谐的关注明显不够,甚至不能正确的处理自然与建筑功能间的联系与关系。通常情况下,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集中了各种高科技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却忽略了自然资源在其中的比例,这就导致现在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不能有效结合自然,最终的结果就是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表现的不够协调。

3.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展现地方性风格

我国近几年的时间里,广泛的使用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帽子工程等方法,这导致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现代艺术的特色,人们频繁的模仿陈旧的设计观念,使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地方性,不能体现时代感。

4.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可以发现,不管是广告设计还是绿化设计,或者是建筑设计,他们都是由个人和私营单位进行设计的,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没有征求公众的意见与想法,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变成了个人展示的舞台,设计作品中个人意志较多,不能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

三、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问题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界对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一些专家学者指出,进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对各种有关公共环境的学科进行融合,同时应该加强建筑设计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能够达到美化社会环境,净化人们视野的作用。

1.通过各方面协调,充分的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

近几年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日趋复杂,这决定了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有多方进行协调合作,让公众可以积极的参与了公共环境的设计中,从而达到公共环境美化的目的。在对这一方面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前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深入地了解公众的建议以及他们的审美需求,并对调查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形成设计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仅能满足对公共环境的美化,同时能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

2.建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

城市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时代的产物,这是从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考虑,以及提高公众居住质量方面考虑的最终结果,将城市环境艺术的管理与设计进行协调统一,才能够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使所设计的作品成为这个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有效的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3.在设计中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人类正处在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也应该充分的运用高新科学技术,对人文背景和环境特色进行表现。

4.重视地方性文化,采取地方特色的文化设计

每个地方的发展历程不同,所拥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想要在设计作品中充分的表现出这个地方独有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就必须再进行设计前,充分地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在设计的作品中充分的、有效的融合当地的特色,进一步实现自然、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公众的日常生活范围在扩大,涉及到的方面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公共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中还有着儿童老年和一些弱势群体,良好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所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更加的人性化。

作者:陈瀚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公共艺术设计研究: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化技术和数字媒体不断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公共艺术已满足不了人们现代化的快节奏需求,交互性公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的支撑下显现出更为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艺术特征。地铁公共空间因流通快流动性强,其公共艺术受到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公共艺术。因此,将交互性公共艺术引入地铁公共艺术中会给乘客带来不一样的乘车体验。本文主要针对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的功能特性和设计策略进行探究,并阐述笔者的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策略

1、交互性地铁艺术的功能特性

1.1、交通功能

公共艺术可置入的区域很多,地铁中的可利用空间很大,其出入口,楼梯扶手站台隧道以及公共顶面等均可利用,使人们在不经意间看到艺术作品。交互性公共艺术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对乘客的干扰性强,更容易吸引乘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地铁中的公共艺术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或景观中的公共艺术形式,其作为重要的轨道交通空间,其需求必须包括出口的合理性、路径的便捷性、站台的包容性3个重要因素。因此,应保障地铁空间的流通性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发生因交通滞留而导致的踩踏堵塞状况。若交互性公共艺术应用不当则会产生反作用,会给交通造成诸多不便,所以应避免使用过于花哨的艺术品,造成不必要的公共安全隐患。

1.2、交互媒介功能

交互性公共艺术一改以往传统单一的信息传递过程,通过观众与机器的之间的对话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往复性,循环性和双向性。在移动手机,搜索引擎,以及各种APP的迅速普及应用的大环境下,交互性公共艺术的越来越多的走进大众视野中。这种交流方式使具有特殊性的地铁空间具有了更加高效集中的信息交流模式。地铁交互性公共艺术实现了由受众接纳到机器简化再到信息源接收并与受众沟通的信息交流过程,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协作性,公开性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开放透明协作的现代化平台,提高了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效率。

2、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

2.1、交互空间模式的转换

随着交互设计的广泛应用,交互性公共艺术由原来的以平面形式为主的影像延伸到了空间,例如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俄罗斯馆的QR码立体化和荷兰建筑师DaanRoosegaarde设计的交互景观项目Dune4.0。越来越多艺术作品将二维交互作品应用到建筑,商业,室内以及旅游空间。近年来,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多以平面视频形式为主,通过扫二维码,安装LED屏等实现互动,既结合了传统的公共艺术手法又采用了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当然,随着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的不断深入,它将结合更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由二维发展到三维,由平面延伸到空间,扩大接触面,给人们带来更畅快的视觉感受。

2.2、全信息艺术设计的应用

当前,在我国的地铁空间交互设计中多采用交互广告牌的形式,其更多的是为实现商业目的,乘客扫二维码也只是简单的商业信息的单方面传递,缺乏艺术色彩。如果人们将商业宣传,公共艺术和交互设计融合在一起,从平面拓展到空间也就实现了新型的全信息艺术设计模式。

2.3、交互媒体叙事的优势

如今叙事不仅仅应用于电影电视剧及一些文学作品中,还可以用于地铁这一特殊的公共空间,使乘客乘车中体验不一样的时空感受。传统的公共艺术往往思维局限在单一的肉眼可见的时空,然而现在的一些交互性公共艺术打破这一思维局限,通过跨越不同历史时空表现出了非线性的空间观念,让人们看到感受到异地空间存在的人或事。在地铁空间,利用交互性媒体叙事的艺术形式可以将不同的站台不同的人物事物联系起来,营造了不同空间和时间的独特情感交流氛围。例如,陈健、蔡淑莹在台北捷运新店线上的互动式公共艺术作品《窥》中,通过摄像机、投影机、屏幕等装置,在地铁站的月台上下内外都安装上摄影机和投影机,乘客便可以看见地下月台人们的一举一动,同样,自己的影像同时可以被地下月台的乘客们看到,这个作品就是交互媒体叙事的公共艺术作品,使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感受到了不同的时空转换。

2.4、美妙的数字情感体验

交互性公共艺术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图像,声音,故事等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赋予每个场景中的人物独特的情感色彩,然后借助数字化媒体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真实的感受当时的场景,如此不同的亲身体验便会使人记忆更深刻,难以忘怀。例如,宋家庄地铁站的公共艺术作品《宜其家室》采用速写画的形式,描绘的是19世纪普通家庭的室内景观,再在门窗位置安装不锈钢镜面,这样行走的乘客便可在“过去的房子中”看见“现在的自己”,如此逼真奇妙的视觉感受传达出了温暖,融合的时代主题。相信每一个体验过的乘客们都会记忆深刻,感触良多。这就是地铁交互性公共艺术给人们带来的美妙的数字情感体验。

3、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性公共艺术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更丰富的视觉体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将交互性公共艺术应用于地铁公共艺术中,使地铁公共艺术呈现出了动态的设计特征,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以其特有的互动性,逼真性,临场性远远优于传统的静态地铁公共艺术,在更好的达到其特有的目的前提下也为现代艺术的传播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过,虽然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不是没有弊端,它具有很大的诱惑性,虚拟性,局限性,这一点在传媒业中表现的尤为显著。传统的公共艺术具有的交互性公共艺术没有的真实性,材料性与接触性,因此,交互性公共艺术并不能取代传统的公共艺术。所以,地铁空间中公共艺术的置入应该谨慎起见,不可盲目实施。在做好的考察评估后再选择适当的公共艺术以促进公共文化与城市生活的进步。

作者:邵文珍1孙志坚2 单位:1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公共艺术设计的原生态观

一、现代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起源于欧洲国家,发展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多年的发展历史让它在艺术上、社会上都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公共艺术是以公共空间为基础,在公共空间中创造出来的艺术,该艺术的较大特点是既具有艺术性,又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它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环境的美观度,更增加了环境的协调度和可观赏性。该艺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末期,1965年伴随汉代石阙的出土,我国出现了及时件公共艺术品。由于公共艺术具有公开、开放的特点,因此它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范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共场所等地方放置了各种公共设施设计,其中不乏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设施,它们本质是属于公共艺术,但公共设施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在出发点和表现形式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过去科技生产力都不发达的时候,人们进行公共艺术设计的渠道都是纯手工,可供创作的载体相对单一,这种单一的载体和简陋的工具限制了人们思维的发散和创作能力的激发。公共艺术建立在环境空间的基础上,它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的存在必须满足群众的要求,对人们有启示意义,对社会的和谐要起到积极的作用。公共艺术的出现不仅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其中更蕴含着传统文化和人文思想,因此公共艺术对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和各地特色也都一定的帮助。公共艺术是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因此,它的设计和意义都要满足大众的情感需求,它不能只是一件纯粹的艺术品,应该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取向,才能在精神和心灵方面都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要展现的不仅仅是审美观和作用,它更注重的是艺术在人们情感上的满足。一件作品被设计出来,要能与观众进行情感的交流,传递创作者的思想,需要引起观众的共鸣。在我们生活当中就有很多这种实例,如候车站的电子导向器、马路上的盲道、公厕外的风干机等这些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在设计造型上多变,增加了观赏价值和生活的趣味性。 二、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原生态设计理念 淳朴、自然一直是我国追求的品质,这种品质既可融入到我们的价值观又可融入到人生观。在现代人看来,淳朴、自然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和状态,因此又被称为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无论是建筑物的设计,还是诗画的创作无一不是以追求自然淳朴为较高境界,因此自然、生态对我们生活还是存在一定的引导意义的。公共艺术表现的形式是通过各种介质构成艺术性景观,出现的位置是各种公共场合,如火车站、码头、机场、地铁站、广场、街道等;与农民雕塑家邬良英追求的通俗、朴实本质上是一致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让生态环境的思想与公共艺术紧密结合,而这结合的过程是每个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生态环境和公共艺术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公共艺术是把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设计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一件作品时,不仅要考虑作品与环境协调度,同时还要考虑该作品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满足大众的心里需求。若把这个作为创造公共艺术的理念,那公共艺术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 原生态艺术设计理念是一种追求,一种对美、对自然、对艺术的追求,它重在突出自然,和谐环境。原生态艺术设计最早出现于民间,由于各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地理气候的差异,其产生的生态艺术也是千姿百态,各具风格。无论生态艺术的形状、风格如何多变,它必定是与周围环境相互融洽的,只有与自然和谐,公共艺术才能展现自身的美。在现实生活中从不缺乏这种实例,如我国首都的奥林匹克公园,它的中间部分设计了一个下沉广场。这个广场主要用来展示我国特色文化,若把某个部分进行特别展示,这种展示方法不仅无法传扬我国的特色文化,反而会让作品显得突兀,其主要原因是作品与环境之间不和谐。从上述实例分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公共艺术作品创作的前提都是与环境融洽,只有融洽才能被大众和环境所接受。其次,作品本身蕴藏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是吸引观众的手段,只有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作品才会在公共场合保存较长的时间,但前提是与环境和谐。汉字是我国特有的符号,它本身具有的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都让人回味无穷,将这些特点融入到公共设计当中是一项不错的创意,不仅改变了公共场合的美观程度,还传播了我国的汉字文化。原生态艺术设计理念重在突出人、自然和文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看重的是艺术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以及传播的效果,艺术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为了改变观众的视觉,让艺术的存在更有意义。比如说“深圳人的24小时”,这就是一种公共艺术活动,本次活动的宗旨是艺术来自群众,从广大的民众中获取艺术作品,这不仅增加了活动的感染力,也丰富了参赛作品的风格特色,不再只是单一的由艺术家创作,其思想、文化和价值都来源于市民,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的心理需求。 三、原生态理念对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启示 公共艺术可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生活、对环境的看法,加上现代技术的协助,让公共艺术的形式逐渐走向多样化。公共艺术设计中可融入文化、历史和地方特色,让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突出公共艺术的主题思想,让作品与现实环境相符合,把理想艺术转化成生活艺术,让生活艺术中带有古香古韵,让城市的整体环境更加和谐,文化更加丰富。面对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若一味地用历史来塑造艺术,恐会让人生厌,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用时尚现代的艺术语言来阐述历史文化,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发扬,呼吁人们在关注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城市公共艺术的感染力。 (一)现代公共艺术设计要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再阐释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频率越来越高,而随着交流的增多,照搬照抄的现象也日益增多,为了改变常用的题材,许多艺术家直接从西方获取素材,导致民族素材的缺失。有位名人曾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习俗都反映着某个地方特有的文化沉淀,这种文化沉淀是某个地方的代表,其中蕴涵着特别的情感,因此,它与其他地方的文化是存在一定区别的,把这种文化融入到公共艺术设计当中,在翻新艺术的同时,还传扬了我国特有文化。如图1所示为严威创作的“中国风”,这件作品是把戏曲脸谱作为创作元素,用雕塑的形式对脸谱的结构进行塑造,而该元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以此作为创作素材一下就突出了我国特有的文化,该作品的出现让周围环境充满文化气息的同时,还激发了我们的民族热情。从这件作品看来,公共艺术的展示不应局限在生搬硬抄上,应该用另外一种艺术语言来转换,让作品富含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p#分页标题#e# (二)现代公共艺术设计要求与装饰物的和谐交融由于公共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它反应的大多数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状态,它挖掘的是自然生态中存在的美,讲究的是作品与环境的协调度。如图2所示为背景地铁奥运支线站内设计,它是把我国特有的青花瓷作为设计主体,青花瓷花纹造型多样,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产物之一,把它应用在公共艺术中,让搭乘地铁的人感受到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息。公共艺术的发展需要事物的推动,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一味地搬取、套现会让公共艺术越来越衰败,独立思考、不断创新、体验感悟和自主创作这些都是促进原生态公共艺术发展的动力。 (三)现代公共艺术设计要体现时代需求公共艺术品是放置在公共场合的,那么它所接触到的人和物是各种各样的,如何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这需要做一定的调查。首先公共艺术来源于生活,它要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就必须具有市民的情感思想,其次它要服务于大众。公共艺术是把传统文化作为创作基础,再融入现代的生活和时尚的语言来反映这个时代的社会状态。每个时代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都不相同,因此,每个作品都具有时代的特色,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变化、社会状态和生活水平。人们对于事物的追求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方面,另一个是精神方面,当物质得到满足后,人们就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于是就产生了原生态的公共艺术这一说法。 总之将原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公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审美的心理需求,但这个程度还是处在一定范围内的,为了尽可能地增加这个范围,需将这种理念变成一种无意识,就是不做作、不限制,随意发挥,让它自然渗入,形成一种自然潮流,才有利于艺术魅力的散发。对原生态公共艺术的喜爱,要像我们对原生态环境的追求一样浓烈,这对原生态公共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原生态设计是一种理念,是理念就需要实践来证明,而一种理念的证明需要有载体的展示,公共艺术就是原生态理念设计的好载体,二者的融合对艺术家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开拓视野的机遇。伴随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艺术追求上也有所改变,不再是单一的追求美观,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东西,即精神方面的需求。艺术家把传统文化作为创作基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现在生活状态、当代语言进行处理,让公共艺术中包含多种元素。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民族性,还具有国际性,作品的表达能力变强,产生的艺术效果也更好。 四、总结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生产力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大,而改变后的环境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钢筋水泥中呆久的人们,开始想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因此,对于各种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增加了更多的需求。首先公共艺术作为一门艺术须具有艺术特色,要有观赏价值,看起来要赏心悦目;其次它要有文化价值,要具有人文特色,发扬各地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精神,这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比如说价值观,人生观等。李乐山曾说过,以人为本,是指在不影响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使用机器,彻底清除机器那是不可能的。李乐山这句话是在提倡自然设计,把生态融入设计,作品与环境和谐,这都是在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因此,从思想上来说,李乐山的话是在提倡原生态和公共艺术的融合。所以,公共艺术的发展不仅要具有艺术性,更要满足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公共艺术设计研究:现代文化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及其对现代文化理念的冲击

随着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化让人们尝到了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使人们深刻的认识到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同时,随之而来的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一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僵化陈旧,缺乏创新性。现代文化理念的多元化变现形式和发展特征,严重冲击着传统文化理念,过去受公众青睐的雕塑类环境设计已逐渐被一些娱乐、实用、时代性作品取代,创新设计理念成为当下任务。二是设计局限性很大,且方式单一。目前单一的艺术设计方式很难符合现代文化发展需要,其个性化文化设计未能充分展示,使具有时代性和地方性文艺风格的作品未能问世。三是设计空谈人文内涵,严重背离大众审美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环境设计目标多元化特征的形成,设计作品不仅要体现某种艺术特征,更应该呼吁公众参与,迎合大众审美,设计以大众审美和实际需要为前提,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二、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冲击,如何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合现代文化理念,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更好的体现现代文化理念的同时,不断满足时展要求和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那么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

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可以得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不同于其它艺术设计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特性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效益性。随着现代文化理念的介入,实用性的设计原则被置于更高的地位,现代人对环境规划的要求是既要满足公共环境设计的功用性也要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这就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中,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细胞,身临其境地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

2.设计要在确保经济性的同时关注环保性。

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经济性特征置于十分显眼的地位,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设计目标在满足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对环境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同时关注经济性与环保性两方面内容。环境公共艺术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现念,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现代文化理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单纯立足于经济效益,更要体现对环境的积极性,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结合。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工程,其包含较多内容,尤其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处理和相互协调,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公共环境艺术所附带的文化性,无论是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层面来看,都应该与公众效应、价值取向、审美需求结合,从而将艺术作品的自然性特征体现出来,即公共文化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统一,以不断迎合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4.设计要在继承传统性的同时关注时代性。

文化发展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非混沌盲目、僵滞不前,因此,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代性。目前,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其表现形式与艺术设计理念或多或少的反映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折射出人们对环境的某些审美需求。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不尽相同,人们的思想文化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于是,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入和渐进式发展,时代文化的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环境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更多的设计者也认为,在继承环境设计传统性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艺术设计的时代性。近年来,由环境设计时代性催生出的生态性,和长久存在的人文性也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结语

综上可知,时代的发展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现代文化理念也对其发展产生了巨大冲突,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逐渐迎合现代文化理念,本着“生态、人文、绿色、科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作品,将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在现代艺术作品中,构建出文化文化内涵深厚、迎合大众审美、凸显文明进步的创世之作。

作者:王利 单位: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