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无线电的重要性实用13篇

无线电的重要性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1

1 无线电技术的重要性

1.1 无线电应用范围广

无线电可以利用无线电波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进行通信、数据传输。这一独特的能力已然运用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家里收到的新闻、小孩子的玩具车、航空导航、广播电视、气象服务都是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无线电技术用途如此广泛,俨然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了。

1.2 改变人类生活质量

无线电通信正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21世纪这个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这样的奢侈品逐渐变成生活必须品。同时,在无线电在发展过程中,无线电波是实现信息自由传播的重要载体,各种无线电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促进我国科技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无线电存在的问题

2.1 无线电干扰

无线电干扰信号直接耦合或者间接耦合的方式进入接收设备信息通道或这系统的电磁能量,就会干扰到无线电通信所接收的信号,造成性能降低,信息误差的现象,严重的还可以阻断通信。这是由于无线电管理政策从军管变成地方政府管理,并逐渐的走向民用化,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无线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利益个人擅自使用无线电台,例如非法大功率无绳电话直接使用通信频率,会对通信产生最有害的直接干扰,造成无线电干扰事件频频发生。

2.2 雷电侵入波

当雷电直接击中了架空电线或者埋在地下的电缆,雷电流会以二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光速以波的形式移动,对电力设备造成极大的危害。实践也证明,在埋有电缆的地方,沿电缆埋设的线路落雷概率要比其他地方落雷概率高。另外,雷电之所以会危害到电气设备,一方面是直接雷击,另一方面是雷电过后的过电压、过电流。当雷云在起电和先导放电的过程中,对架空线会产生静电感应,使之产生异号静电位,即使雷云没有放电,仅在雷云起电和移动的过程中,也会对绝缘良好的短电话产生10到20KV.产生相距大约20到3000m的对地雷击,一般将在架空电话线路中感应高于1000V的过电压,这必将产生相当大的危害。

2.3 谐波滤波器故障

谐波滤波器在出厂时已经用专用仪器调好,并在20MHz的位置(计数器刻度在1000)出厂,要在安装前用电容表测量此时滤波器输出口或输入口的总电容量C∑(20),此电容值是作为今后更换和维护的唯一标准。但是往往缺乏对谐波滤波器的日常维护,导致当谐波滤波器在播音时突然发生故障时,必然会引起长时间的停播。

3 如何应用无线电技术

3.1 无线通信铁塔的接地及防护

在铁塔地网方面,对热镀锌扁钢也是有较严格的要求的,应采用40mm*4mm的规格,通过焊接把铁塔塔脚地基内的金属构件进行连通,一共需要进行四次,另外,对铁塔地网网格的尺寸也是有严格要求的,要求必须大于9m2,而且铁塔地网和机房地网相距15m和以上的时候,要让铁塔地网和机房的地网相互独立,这就需要铁塔的地网和机房的地网分开设置。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应保持一定的范围内,两者相距不应该超过15m。同时,为了宣泄雷电流,至少要有2根符合要求的热镀锌扁钢在地下,把铁塔地网和机房外环形接地体焊接连通,而且热镀锌扁钢上要均匀的设置垂直接地体,距离差不多以2倍垂直接地体长度为宜。

3.2 无线通信高频馈线的防护

铁塔上馈线是必须放在指定的位置,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也必须放在指定的位置,馈线和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在进行接地时,可以选择天线处、机房入口外侧或者离塔处,其中当馈线和其他的同轴电缆长度比60m长的时候,需要在铁塔中部的位置再增加一个接地点,并且接地线要采用多股铜线,而且截面积要大于等于10m2,并且在室外的走线架头尾两端都必须要接地,在机房接地时,馈线和其他的同轴电缆要接入室外接地汇集线。在天馈系统安装避雷器的时候,要注意避雷器的接地端,接地电阻一定要小于50,如果高于50就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同时安装通信天线时,天线的支撑要和铁塔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连接的电阻等于零,馈线要从铁塔内部垂直而下,并且在一定距离的时候要用铜丝在铁塔上进行固定。

3.3 微电子设备防雷击

微电子设备防雷要减少天馈线进入机房的雷电压,这就要求天线铁塔和机房之间要安装用来悬挂电缆的钢绞线或者是起到支撑作用的金属过桥,钢绞线和过桥在电气要进行和铁塔的连通,为的是在电缆进入机房外侧的时候,过桥、电缆和钢绞线外层能够连在仪器,并以最近的路线和接地网相互连接。同时,在进行机房的防雷措施之前,要注意先对机房的防雷装置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规格。然后给金属外护层、PE线等金属体进行等电位连接,然后测试并记录接地电阻值,绘制机房的防雷平面示意图。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无线电技术也越来越朝着网络发展,趋于综合化与多样化,面对无线电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管理部门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无线电监测能力,保障无线电在转播等工作中使用的安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2

随着世界各国对无线电频谱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关于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竞争在国际日趋激烈。无线电频谱资源现已被各个国家提升到和制海权、制空权同样的地位,是保证信息化战争胜利的重要武器。国家拥有无线电频率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其拥有、配置及管理具有国家的特征。由于无线设备的逐日增多,使有限的频率资源日趋紧张使得无线电波也显得越为拥挤。

无线电: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其原理是导体中随着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在此基础上,在无线电波上可通过调制加载信息加,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二、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特性

由于无线电的这些特性,使其区别于其他资源,合理利用、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无线电频谱资源,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所有的无线电业务都是无线电频谱资源是所有无线电业务运行的载体。无线电频率是一种物质,是自然界存在的电磁波,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各国间享受均等的利用机会,无线电频谱资源具有以下六种特性:

(1)易污染性。无线电频率假如使用不当,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其无法正常工作,或影响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2)非耗竭性。无线电频谱资源既不是可再生资源,也不是不可再生资源,他能够被人们利用,但与其他资源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在被利用时不会被消耗掉。这种资源只有适当地使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不使用及使用方法不当都是一种浪费。

(3)排他性。资源都具有排他性,无线电频谱资源也不例外。即某一频率在一定的时间、频域及地区内正在被使用中,那么其他的设备将无法再使用该频率。

(4)传播性。无线电波的传播没有国界,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其传播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5)有限性。无线电业务不能无限度地使用高频度的频率,尽管无线电频率可进行复用,但在一定的区域、时间及条件下,同一无线电频率的使用是有限的。

(6)复用性。在特定的时间、区域及编码条件下,无线电频率可重复地使用和利用,不受排他性的限制。

三、无线电频谱资源经济价值研究

(1)无线电频谱资源经济价值研究基础。随着无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逐步地释放出其内在所隐藏的经济价值。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促进了社会的就业,迅速地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无线电通信产业的生产。其次,无线电业务的运营。英国率先研究了无线电频谱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其显著地拉动英国GDP的增长。无线电频谱资源随着频谱资源管理模式的市场化体现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从各国拍卖3G移动业务所取得的报酬中,可看到无线电频谱资源本身的蕴藏巨大的经济价值。

(2)频谱资源在无线技术成产中的价值研究模型。资源的无形与不可不剥离的现状是影响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经济价值研究的重点及难点。超边际分析是通过对角点进行求解和比较,研究分工与专业化经济下的市场专业性程度及结构,然后选择最优组合的一种研究方法。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这个研究基础之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角点,以求获得最优的组合,并将获得的组合应用于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价值研究中,通过分析比较无线电频谱资源对不同行业的应用及所创造的经济价值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从而证实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经济价值。

四、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经济价值和贡献

(1)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经济价值形成过程。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物理学属性是决定频谱资源可用及如何被使用并创造价值的基础,而无线电频谱的经济属性则是研究频谱资源被作为资源使用时的经济形态及价值转化过程,也是对频谱资源进行经济价值研究与市场定价机制研究的前提基础。经济价值的创造是一个整体过程,要剥离某一生产要素在经济中的贡献是比较困难的,这首先要求分析这一价值的转化过程。频谱资源正是因为稀缺,才更加需要对其进行经济学分析,但是频谱的稀缺是由其有限性和排他性所导致的。频谱资源作为一种隐形的自然资源,如果不对其进行开发,就显示不出其使用价值。对频谱资源的经济价值和贡献的研究,可以转换成频谱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

(2)无线电频谱资源对各个领域的贡献。无线电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及国防部门、社会经济及政治、军事等方面,甚至应用于是手机蓝牙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及无线局域网等。例如,无线电在航空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航空气象系统提前预测航班飞行的气象信息,还能够帮助飞机掌握航向、速度和经纬等一系列信息等,有效地预防突发状况的发生。目前,飞机事故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精确的信息来预防飞机事故的发生,保障飞机的安全。无线电频谱资源是推动各行业信息化的重要资源,是支撑现代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在重大安全保障领域(地震、园博会、奥运会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移动电话、宽带无线等通信业务及在国家通信中,卫星通信及集群通信行业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该资源,是这些通信业务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五、结语

无线电频谱资源是一种非耗竭、易污染及稀缺的资源,是国家战略地位的资源。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能应用于各个领域,能够为各领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研究无线电频谱资源对国际经济建设的作用,能有效地拉动国家GDP的增长速度,有效地提高国民经济,在后续的工作中,将着重研究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技术,使得无线电频谱资源价值和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为辽源市无线电监测站)

[作者简介:杨宗泽(1974―),男,吉林辽源人,大专,经济师,研究方向: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Van Bruwaene K,Geiffrey Broughten,Christopher Brumfit.Estimatingthe value of spectrum[R] . Beijing:EBU Technical Review,2004,24(08):26-28.

[2] 朱小丽,黄秀清,李小汝,等.无线电频谱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通信学会,2006,12(08):107-110.

[3] 杨克俊,田静雅,马湘云,等.无线电频谱经济价值研究的进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18(12)56-58.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3

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及2014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创新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由于立法是一个立、改、废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动态过程,因此立法工作也需要创新,地方立法工作更需要创新。中央立法只是完成了某种“初级制度化”的使命,这就在客观上为地方立法预留了空间。地方立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完成对中央立法的“再制度化”。再制度化对于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而言,就是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法规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中央层面出现的法律真空地带,根据各省(区、市)自身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所谓地方立法的制度创新,是指在无线电管理法规、规章中,一项条款首先是在地方立法中创立,并且该条款的内容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影响较大,能够构成一项制度。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中所涉及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多元分配方式、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基站站址专项规划及基站共享四个方面,以下分别论述。(1)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多元分配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无线电频率的分配方式为指配,即行政审批的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频率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单一依靠行政审批的频率分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资源价值和有偿使用原则的多元分配方式势在必行。在已出台的14部无线电管理地方法规中,规定了频率资源可以招标、拍卖的法规有9部,分别是福建、云南、江苏、山东、广东、海南、黑龙江、天津和广东深圳。最早在地方立法中规定频率资源多元配置方式的是《福建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该条例于1998年颁布,第15条规定:“无线电频率资源实行有偿有期限使用制度,无线电频率可采取划拨、招标或拍卖的形式指配。指配和使用无线电频率,必须遵守国家有关频率管理的规定。”2009年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将频率资源的使用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即“对无线电频率用于非经营性业务的,采用直接指定的方式进行分配、指配;对无线电频率用于经营性业务的,采用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进行分配”。此后出台的一些无线电管理地方性法规也明确规定频率资源可以招标、拍卖,并将频率资源的使用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由于无线电管理工作核心任务是对频率资源的管理,其他管理对象都是基于对频率资源的管理而衍生的。在无线电频率日趋紧张的状况下,福建省开创性地规定了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多元分配方式,属于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为今后国家立法中对频率资源的多元分配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奠定了基础。(2)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对无线电设备的管理属于源头管理,加强无线电管理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无线电设备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1993年颁布时,在总则部分规定研制、生产、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都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而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须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和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由县级以上质监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在无线电管理实践中,由于质量监督部门在实施监督检查时,缺乏从事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指标检验的专业执法人员和相关技术设备,因而难以有效地对市场上销售的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管理,造成了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市场的无序状态。另外,国家已将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市场的监管职权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工商部门对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监管又“无法可依”。近年来,各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工作实践中,也认识到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市场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源头管理的无序,不仅使后期无线电管理行政成本大大提高,且管理效果欠佳。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积极探索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的新方式,并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确立下来。目前,我国多数无线电管理地方法规对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都进行了规定,但内容有所不同。比如,《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销售相关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建立销售登记制度;《山东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向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安徽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生产、销售相关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建立登记制度;《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34条、《广东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35条规定,生产、销售相关无线电发射设备应登记并向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福建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事先备案;《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第36条对相关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生产者、使用者、销售者都作了规定,并要求使用者进行核准登记。在无线电管理地方规章中,《甘肃省无线电管理办法》第16条、《湖南省无线电管理办法》第22条、《重庆市无线电管理办法》第25条、《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办法》第23条、《贵州省无线电管理办法》第32条,均规定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销售实行备案制度。(3)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在无线电管理领域,专门规范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是《云南省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于2008年3月28日颁布。这是一部创新性的法规,它不仅使云南省电磁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对国家和各省(区、市)在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云南省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条例》中的主要创新性制度包括:编制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省无线电事业发展规划;根据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划定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区,并将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要求涉及电磁环境保护的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必须进行无线电电磁环境测试和电磁兼容分析;建立无线电电磁环境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无线电电磁环境状况;相关部门要加强保护和治理电磁环境,用于防治无线电电磁辐射污染的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正常运行。我国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中规定电磁环境保护制度的具体情况是:云南、山东、湖北、深圳、黑龙江、天津、7个地方法规规定了涉及电磁环境保护的重大建设项目论证制度。此外,湖北规定了加强电磁辐射监测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护制度;上海规定了无线电电磁环境临时保护区制度。(4)基站站址专项规划及基站共享公众移动通信基站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已经成为继水、电、气、道路之后的第五城市发展要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希望在任何情况下自己的手机信号能满足需求,但又担心基站的辐射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对无线电基站辐射的投诉也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加速普及,基站的站址资源日益匮乏,续约基站的难度加大,新建基站的周期越来越长,面临的阻力越来越大。同时,受市场竞争因素的影响,电信运营企业在基站建设方面往往不能共建共享,造成基站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且日益增多的基站对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地方立法,将基站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并编制基站站址专项规划,确认基站在城市建设中的法律地位,引导和鼓励电信运营商合理共享基站站址资源,这已成为大势所趋。《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6条到第30条对基站站址专项规划及基站共享进行了规定,其中第26条明确规定“市规划部门和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将公众移动通信基站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并编制基站站址专项规划”。《广东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地级以上市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无线电事业发展规划、无线电频谱资源规划编制无线电站址资源规划。无线电站址资源规划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在目前无线电管理地方法规和规章中,除《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广东省无线电管理条例》对无线电站址(基站)资源规划、基站共享进行规定外,《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条例》第7条规定,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公众移动通信基站资源共建共享;《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32条规定,鼓励和支持基站站址的共建共享;《海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6条、第28条规定,政府部门鼓励和支持无线电通信基站的共建共享;《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办法》第10条明确了基站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从出台时间上看,这些地方法规和规章都是在2009年及之后颁布的。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4

    2.1无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无线电业务的广泛应用无线电技术是当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最引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划分的所有无线电业务在我国已得到了全面应用。随之而来,无线电台站迅猛增加,无线电频谱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无线电干扰时有发生,对无线电通信以及民航、铁路等相关产业和行业发展形成了制约,给我国无线电管理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前,中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类不法分子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破坏活动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发展的问题必须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保障无线电事业科学发展,必然要求加强无线电管理,必然要求无线电管理部门依法对开发、利用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资源,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研制、生产、进口、销售电设备等相关无线电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加强无线电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基础,从这个角度讲,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十二五”时期加强无线电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关键内容。

    2.2无线电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工作无线电管理工作伴随着无线电技术和无线电业务的快速发展而发展,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工作,特别是无线电管理技术工作,高科技特性更为显着,并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因此,从事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很强的专业能力。此外,无线电管理事业还需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在国内无线电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能够科学引导无线电行业科学发展,也要在国际无线电管理舞台上发挥作用,能够有效维护我国使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的相关权益。

    2.3无线电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无线电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无线电管理工作步入了“科学管理、促进发展”的新时期,无线电管理模式也逐步实现了由过去单一的行政管理向以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四种管理手段综合运用的转变。其中,技术手段是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基础性手段,只有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四种手段综合运用好,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和地区的无线电权益,才能更好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要提升技术手段、增强技术能力,就要“软硬兼施”,一方面要加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增强“硬实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软实力”。

    3无线电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按照国家人才建设要求,根据无线电管理人才发展的特点,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结构、人才评估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仍显不足就全国无线电管理机构整体而言,无线电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薄弱,懂理论、精业务、熟操作的基础性人才明显不足。既通晓频谱管理、设备检测、无线电监测、电台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国际协调等业务,又擅长综合管理的“三型一尖”人才(即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的无线电管理尖端人才)极端缺乏,不能充分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无法全面支撑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战略提升。

    3.2人才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全国无线电管理人才结构在诸多方面不够科学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在专业结构方面,人才专业分工稍显失衡,无线电、通信等相关专业人才相对集中,综合、金融、高级财会人员以及复合型人才资源相对不足、层次偏低。在知识结构方面,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缺乏市场经济、金融、法律及现代管理背景,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化管理需求。在人才使用方面,目前绝大多数是应用型人才,而技术开发型人才相对匮乏,致使有些工作无法开展,严重依赖厂家。在人才素质方面,高层次、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相对短缺,特别是能够执行重大而复杂任务的高端领军型人才还比较匮乏。在人才年龄结构方面,由于无线电行业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且人才流动性有限,致使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相对老化,许多业务骨干已经退休或者即将退休,对一些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无线电管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3人才培养渠道亟待拓展无线电管理工作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理论功底和技术能力。然而,国内高校鲜有无线电管理专业,几乎没有一所大学能够直接培养出高素质无线电管理人才。目前的无线电管理人才队伍都是经过多年艰苦训练、逐步培养出来的,尤其是在历次重大保障任务中锻炼出来的。这种培养渠道,虽然实践性强,但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且可能存在专业训练不系统、经验有余创新不足等缺陷。因此,无线电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必须突破“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

    3.4人才培训工作有待加强近年来,各级无线电管理部门新职工入职培训、职工业务培训、处级以上干部培训等工作已逐步加强和完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够,人员教育培训力度仍显不足。培训工作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往往是视情况而定,随意性较大,且培训分工体系不够完善。培训工作在需求、性质、内容等方面,未把行政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培训、一般的素质提高培训与业务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与一般管理人员培训适当分开,存在培训与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培训工作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相对缺乏。此外,培训工作的投入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较少,加之对培训结果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备,也使得人才发展规划未得到完全实施。

    3.5人才发展规划的评估控制不够人才规划实施应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但从目前全国无线电管理部门总体实施情况看,保障人才规划落到实处的反馈、调整机制仍显欠缺,控制补救措施尚显不足。此外,对人才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估手段也不够完备,一方面是评估体系尚未健全,检查标准不够明确,另一方面评估工作力度不够,这对于适时调整控制,考核前期工作成效非常不利。

    4无线电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国家无线电管理“十二五”规划》提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强、整体素质高的无线电管理人才队伍,全国无线电管理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75%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25%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施无线电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战略。本文就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4.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优先,全面把握“三管理、三服务、一重点”的指导思想,以培养“三型一尖”人才为切入点,切实构建高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创新人才机制和优化人才环境建设,加快调整人才结构,综合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无线电频谱重要战略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促进无线电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2基本原则无线电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以“重视基础,立足长远;覆盖全面,突出重点;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创新机制,完善环境”为基本原则,着力创新机制体制,营造良好环境,建设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重视基础,立足长远。各级无线电管理部门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支持国防建设的重要职责,应该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重视人才队伍基础培养,坚持打造技术合格、素质过硬的无线电管理专业人才队伍;需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自身职责,立足长远,统筹安排,打造无线电管理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实力。覆盖全面,突出重点。无线电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重点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现有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核心凝聚力,进一步加大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立足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着眼于国际高新技术发展前沿,打造高端人才引领发展模式。结构合理,管理科学。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断优化结构设置,秉持人才队伍类型结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结构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引领无线电管理人才队伍迈向发展更加合理、路线更加明确、实力更加雄厚的新层面。同时,人才管理上坚持科学管理,做到科学引进人才、科学培养人才、科学输送人才,为人才长期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创新机制,完善环境。要坚持引育并重,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根本,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完善人才培养管理环境,强化人才培养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到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各得其所,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5

二、认清当前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增强无线电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我国正处于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趋势快速发展,给我国无线电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和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机遇。特别是__区委区政府推进高新技术发展战略举措,更激发了全社会对无线电技术的需求,为无线电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我区无线电技术应用范围迅速扩展,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广泛应用,无线电事业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无线电行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无线电作为高科技生产力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无线电行业在迅猛发展、日益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无线电行业快速发展,有限的频率资源却十分紧缺;在无线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上的违法违规问题屡禁不止,盗用无线电频率、非法设置台站现象时有发生;电磁环境复杂,有害干扰和安全隐患比较多。同时,在无线电管理自身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各种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无线电法制建设亟待加强,依法使用无线电的社会氛围还比较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行业服务环境有待改善,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等等。以上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对无线电行业的建设和无线电管理事业的发展均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我们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增强无线电管理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充分估计和认识无线电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明确无线电管理的责任与使命。

三、切实加强无线电管理的组织领导,坚持无线电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无线电管理责任重大、职能范围宽、涉及领域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无线电管理的组织领导,将无线电管理纳入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领导。要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无线电管理部门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及运营单位要通力合作,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形成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配合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建立无线电管理工作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讨论无线电管理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

无线电管理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对无线电管理的前瞻性思考,必须树立宏观战略管理思想,加强无线电管理的创新性研究。要积极了解跟踪和分析无线电行业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无线电管理的新对策、新方法,在深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方面进行有效探索,积极推动工作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管理范围上,要从“一站、

一机、一证、一表、一文、一印章”式的微观管理向对无线电设备的研制、生产、销售、进口、设置使用的全方位、宏观管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从单纯地下“红头文件”和注册审批管理向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综合性管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固定式、半封闭式管理向系统服务、开放透明的动态式管理转变;在管理主体上,从单一的管理部门向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各部门、各单位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转变。要坚持自主创新,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狠抓资源管理、抓法制建设、抓基础设施、抓电磁环境、抓产业服务、抓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全面开创我区无线电管理工作新局面。四、加快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无线电技术管理水平

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是加强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维护电波秩序重要的技术支撑。要把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建设范畴,实行政府主导、政府投资、统筹规划。要从提高利用效率、增强共享功能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出发,建立布局合理、体系完整、技术先进、设备完善、利用充分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系统,增强无线电管理的实力和后劲。

全面改善技术管理环境当作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要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和要求,分期、分批完成无线电监测网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建设布局一系列高山监测站、城市固定监测站、移动监测站,形成远程控制、联合测向、重点监测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监测网络,与国家、广东省实行联网监测,实现对所辖行政区域陆海空全频段、全业务、全时段、全方位和无缝化的监测覆盖,全面改善技术管理环境,提高管理水平。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6

(一)按照市无委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通过认真分析、周密布置认真对照目标管理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值班制度、行动安排、管理重点。做到了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增加了可操作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大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今年以来,我办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全年共向设台单位散发无线电管理条例30余册,圆满完成了无线电宣传工作。一是通过信息公开网站向社会各界宣传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当前对无线电管理的目的、任务、要求,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无线电专用频率安全使用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各界对无线电专用频率安全使用的关注,共同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的自觉性;二是利用召开培训会等形式开展无线电法律法规和无线电科普知识宣传。

二、加强行政执法,规范管理市场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我县无线电台的设置使用情况,加强无线电安全,保障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工作,根据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要求,抓住今年对全县十个乡镇电子政务检查指导的契机,对我县范围内各乡镇无线电台站进行实地查看。一是为了切实做好我县无线电台站管理。二是严格按照市无委要求进行检查。

三、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无线电管理工作水平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随着无线电设备的应用普及,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领导组认真应对,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一是随时收听广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二是加强对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重要内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加强无线电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四是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五是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市无委无线电培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我县无线电委托行政执法的执法水平和工作能力,做到了学法、懂法、守法和规范执法。

(二)科学规划、增强服务m意识

无线电管理工作是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科学规划和使用,使有限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经济、有效的使用,为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服务。我办无线电管理工作人员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以公开和高效便民为目标,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积极配合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做好全市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年,我办在加强无线电管理上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年,我们将加倍努力工作,力争在工作上有较大的起色:

(一)存在问题

1、工作主动性不够;

2、管理力度还有待加强;

3、业务知识学习不够;

4、还需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宣传。

(二)下步打算

1、更加重视无线电管理工作,配合市无委认真开展无线电管理相关工作;

2、认真抓好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制度建设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7

一、天线的工作原理

众所周知,在无线电通信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天线主要用于对无线电波的接受和输送,它是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但是,它是怎样来接受和发射无线电波的呢?为此我们就要对天线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天线的工作原理主要和磁场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所谓的磁场变化则是指,有电场引起的,磁场作用于电场所发生的电磁波变化,其中电磁波的波动具有辐射性,可以用来对信息的传递,而天线这是通过对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进行感知,让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满足电磁波信息接收的相关要求。

二、天线在无线电通信中的作用

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线电通信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其中天线在无线电通行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天线在无线电通信的过程中,对无线电电磁波信号有着极强的感知能力,它可以对比较微弱的信号起到一个良好的感知效果,从而对电磁波起到一个良好的定向作用,让人们对电磁波中的有用信号进行提取。其次,天线对正常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无线电波中的信号进行分离,这样就很好的减少了信号干扰,使得无线电通信系统接受信号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无线电通信中的天线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无线连接的关系,这就使得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天线的导体会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生损耗,这样的损耗会对无线电信号的准确无误的传播发生影响,导致天线的功率没办法完全转换成电磁波。这个时候,天线就可以是一个能量的转换器,它的作用是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损耗,然后与馈线匹配,增强辐射的电阻,以此减少信号的损耗,保证信号的转换和传输准确。

(3)天线增益,也就是天线的效率和方向系统的乘积。天线增益是用来衡量天线转换成能量的实际效率,是衡量信号转换和传播的重要参数,天线的层数越多,天线增益就越大。天线增益有助于实现系统增益。所谓的系统增益就是使用天线来大幅度地提高辐射的功率,增大效益。

(4)输入阻抗和辐射阻抗:所谓的输入阻抗,指的是在馈电端所呈现出来的阻抗,这个阻抗的值是馈电电流和馈电电压之间的比值。通常来说,这个比值是一个复数。我们把这个复数的实数看做是输入电阻,虚数部分看做电抗。当天线回路出现匹配或者协调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必须了解输出电阻和输入电抗的值,所以输入阻抗是一个重要参数。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影响输入阻抗的主要因素是天线的具体构造和天线的工作频率多少,另外天线的工作环境等相关因素也会对输入阻抗有所影响。所以,我们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对天线的尺寸与形状都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选择合理构造的天线。另外,选择辐射电阻较大的天线,能够有效地保证天线的输入阻抗与馈线阻抗相匹配起来。

(5)天线阵:天线阵是我们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实际工作中,发明的一种加强电磁波辐射方向性和电磁波辐射强度的方法,是天线在实际的无线电通信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具体的做法是:将工作频率相等的若干个天线,以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和组合,这就形成了我们说的天线阵。当电磁波经过的时候,在天线阵的作用下,电磁波就会发生适量叠加。这样就能有效地增强电磁波辐射的方向性和辐射强度,对整个无线电通信有着难以估量的巨大增幅作用。

三、天线的选择和架设

如何选择理想的天线关系到天线在无线电通信中发挥的作用,对无线电通信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笔者对天线的选择和架设条件进行了总结。

理想的天线应该有有以下的特质:设计科学、天线增益强、具有比较好的匹配性、具有比较长的使用寿命、安全系数高、方便架设。在选好理想的天线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架设:架设的时候,要远离那些可以吸收和反射电波的导体;不能和电话线、强电线等相关线路平行架设;不同的天线类型要有一定的距离,电台天线、电话天线、电视天线要分开架设,不能距离太近等。

现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都依赖于高科技。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和进一步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天线是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重要部件,它是对电磁波进行感知、能量转换、接收和发射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天线可以对电磁波信号进行增益、同时在能量转换和传输的过程中还能减少信号损耗,是所有无线电通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件。

文章探讨了天线在无线电通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对天线的选择和合理架设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我们相信无线电通讯技术必将朝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同时天线技术也会日益完善,更快、更好、更强地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帮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还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许多的便利。而天线作为无线电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作用的详细了解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有利于无线电系统的安装施工处理。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8

一、消弧线圈的作用和补偿原理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点将流过各线路非故障相对地电容电流之和,会在接地点产生间歇性电弧,引起弧光过电压,达到相电压的3~5倍或更高,导致绝缘损坏,并发展成相间故障或多点接地故障,造成停电。为此在中性点和大地之间接入消弧线圈,发生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产生电感电流,补偿因单相接地而形成的电容电流,使接地电流减小,同时使得故障相恢复电压速度减小,防止电容电流过大造成的危害。消弧线圈不仅能有效减少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机率,还可以抑制过电压,最大限度的减小故障点热破坏作用。

在正常时,三相电压基本对称,若在线路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三相电压不再对称,系统产生接地电容电流IC,消弧线圈在系统中性点相电压的作用下产生电感电流IL。IL与IC.Σ两个电流在方向上互差180°,相互抵消,使短路电流减小,从而熄灭电弧。

二、消弧线圈的使用场合和补偿方式

当3~60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电容电流超过下列数值时,应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3~6KV接地电容电流IC.Σ≥30A;10KV接地电容电流IC.Σ≥20A;20KV接地电容电流IC.Σ≥15A;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接地电容电流IC.Σ≥10A。

消弧线圈的容量选择,应考虑电网的发展,根据电网总的电容电流来确定,其容量按S=1.35IC.Σ×Uφ式计算,其中S为消弧线圈容量,IC.Σ为电网接地电容电流,Uφ为电网相电压。

根据消弧线圈对电容电流补偿的程度不同,有以下三种补偿方式:(1)欠补偿(IC.Σ>IL):接地点的电流仍是容性,当系统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电网中电容电流会减小,可能成为完全补偿,所以此方式一般不采用。(2)完全补偿(IC.Σ=IL):接地点的电流近似为零,从消除故障点的电弧来看是有利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完全补偿时电路出现串联谐振,回路中产生很大的电流,在消弧线圈上产生很大的电压降,电源中性点对地电压严重升高,设备的绝缘受到破坏,故不采用这种补偿方式。(3)过补偿(IC.Σ

三、消弧线圈的安装及操作

在电网内应尽量避免只安装一台消弧线圈运行。不应将多台消弧线圈集中安装在电网的某一处,应分散安装在网络中的各个供电中心。

(一)安装前的验收项目

干式消弧线圈表面应光滑、无裂纹、无受潮;器顶盖上无杂物;本体及附件无缺陷不渗油;油漆完整,相色标志正确;测温装置指示正确,整定值符合要求;接地变压器的接线组别符合要求;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远方操作动作可靠;事故排油设施完好,消防设施齐全;储油柜和有载分接开关的油位正常,指示清晰,呼吸器硅胶无变色;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可靠等。

(二)投运前的验收项目

消弧线圈外观清洁完整无损;试验结果合格;构架基础符合基建要求;消弧线圈装置本体及附件无渗漏油,油位指示正常;一、二次接线端子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相序标志正确,接线端子标志清晰;需接地的各部位接地良好;相色正确等。

三、操作

运行中需要将消弧线圈倒至另一台变压器时,应先退出后再投入,当系统单相接地或中性点的位移电压超过额定相电压的50%时,禁止用刀闸投入和切除消弧线圈。若接地运行时间、上层油温超过规定时,消弧线圈必须退出运行。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禁止用刀闸断开消弧线圈,否则将会造成带负荷拉刀闸。调整消弧线圈抽头时(增大或减少补偿),应将该消弧线圈从电网中退出后,调整抽头,再投入运行。不能将消弧线圈同时接于两台变压器中性点上运行。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网进行线路的停送电操作时,应注意:在过补偿方式下投入线路时,应先将消弧线圈退出,调整消弧线圈抽头,投入消弧线圈,再投入待运行的线路;退出线路操作顺序相反。在欠补偿方式下投入线路时,应先将投入线路,将消弧线圈退出,待调整消弧线圈抽头后,再投入消弧线圈;退出线路操作顺序相反。

四、巡视检查

(一)正常巡视

有人值班变电站的消弧线圈装置每天至少巡视一次,每周至少一次夜间巡视;无人值班变电站每月应进行两次巡视。巡视项目有:设备外观完整无损;无异音异味异常震动;干式消弧线圈表面平整无裂纹;外绝缘表面清洁、无裂纹及放电;各引线接触良好,接头无过热;金属部位无锈蚀,底座支架牢固;储油柜、瓷瓶、套管、油箱完好,无渗漏油;吸湿器完好,吸湿剂干燥;低压侧熔断器和二次空开正常;箱内引线端子无松动、过热;设备油温正常,储油柜的油位应与温度相对应;各表计指示准确等。

(二)特殊巡视

除正常巡视项目外,在高温运行前;大风、雪、雾及雷雨后;消弧线圈经过检修改造在投运后三日内或经过长期停运后重新投运后的两日内;消弧线圈有严重缺陷、、发热、系统冲击、内部有异常声音以及、缺陷近期有发展时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巡视。如高温天气检查油温、油位、油色是否正常;大风、雷雨、冰雹后检查引线有无断股,瓷套管有无放电及破裂;浓雾、小雨雪时检查瓷套管有无沿表面闪络或放电;气温骤变时,检查油枕油位和瓷套管油位是否明显变化等。

五、缺陷及故障处理

消弧线圈发生了直接威胁设备、人身安全需立即处理,否则将造成停电和火灾等事故等危急缺陷,如消弧线圈本体或接地变压器外壳鼓包开裂、设备严重放电、瓷质部分有明显裂纹、设备严重漏油等现象后,运行人员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密切监视发展情况,必要时可按照调度命令,迅速将缺陷设备退出运行。

性质一般,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如设备不洁、轻微锈蚀;轻微渗油;缺少不重要的零部件等一般缺陷发现后,运行人员将缺陷内容记入相关记录,由负责人汇总按月度汇报,在一个检修周期内结合设备检修、预试等停电机会进行消除。另外,当发现消弧线圈严重漏油或喷油,内部有爆裂声;套管严重破损、着火、爆炸等现象时应立即停运消弧线圈。

六、结语

消弧线圈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电气设备,平时除正确操作,还要逐步改进原理,研究制造改良型消弧线圈,如现在推出了调隙式、调匝式消弧线圈,晶闸管投切电容(TSC)式消弧线圈,复励式偏磁消弧线圈等。此外还应在平时的运行工作中加强管理与维护,及时发现缺陷及时处理事故,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廖自强.电气运行(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9

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

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在1885年论述了发明无线电接收机的过程,这篇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论文也就成武无线电技术研究的重要发展历史,同时为了表示对他的纪念,也就将5月7日作为无线电发明日期。波波夫的不断研究延长了无线通信的距离,也就将无线电通信引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后来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在1898年在海上进行通信实验,对于这次的实验也就标志无线电通信的真正实现,在马可尼的实验中有进一步将无线电信号延长,在1901年对相聚3000多公里的两个国家之间成功进行了无线通信,马可尼实验的成功也就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无线电远距离的通信时代,之后不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的产生。

科学家八本、威玛、罗斯等在1946年用电视机进行天线信号的接收,他们实验的成功也就标志着无线电技术的真正的普及,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我们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通信技术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同时信息社会也就要设置更好的管理措施,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开发各种通信应用软件,更好的为人民提供通信服务。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优点虽然卓越,但其缺点至今给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都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难题。

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2.1 不受时空限制

无线电通信技术不受时空限制,能够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确保通信联络综合的高校利用,对信息的传输畅通无阻,随着近年来国内各种经济领域和国际经济繁荣发展,无线点通信技术为信息传输打开了方便之门,尤其通信与网络的链接,让通信技术踏上新的台阶。

2.2 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对数字传输、功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和智能化的优势下,具备了高度机动性和可用性,尤其在军事结构地域通信网络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线电通信作为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标志,无线电通信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不仅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军事中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军事、气象、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都对其都有空前的需求。

2.3 可靠性高

无线电通信比有线通信可以很好的控制地质灾害,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在一般情况下除非受到信号的干扰,平时都能保证通信,这也就是无线电通信的最大优点。无线电通信技术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受到干扰影响,很容易被截获保密性极差,这也就是无线电的缺点,这也是人们最为头痛的问题,因此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拓新成为其发展的新话题。

3 无线电通信的信噪比估计和自适应控制技术

3.1 信噪比估计技术

对于现在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就要求无线点通信技术适应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就要在通信方面不断的进行拓新。无线电通信信号的信噪比估计一直是卫星通信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卫星通信中信噪比是衡量信道质量的最主要指标也是实现功率控制、调制方式识别、迭代译码等应用的前提条件。利用无线信道通信,在其过程中主要就是多途径的传播,而噪声是始终存在的一种危害,为了更好的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效率,我们必须对信道的特征参数具有一定的预知能力,信噪比是信道参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信噪比估计技术也就成为信道估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移动通信研究的对象。在通信系统的实际使用中,信噪比的估计作为表征信道特征的参数,对信道切换和自适应通信速率调节功能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无线通信自适应控制技术

随着近年来国内各个经济领域和国际经济的来往,无线电通信技术不受时空限制方法为其打开方便之门,尤其通信与网络的连接,通信技术踏上新的台阶,同时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无线电通信技术传输数字化、功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及系统大容量化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可用性。自适应控制的基本的思想就是将参数估计方法与某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结合起来,产生具有自校正能力的控制律,其控制的对象是不确定性的系统。在面对客观上的各种不确定性,自适应控制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测量系统的输入状态,不断的掌握对象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再根据获取的信息设计方法,做出控制决策去更新控制器的结构,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优或近似最优。一个理想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应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和系统要求的能力;学习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能逐渐形成所需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参数序列,在内部参数失效时,又恢复的能力,良好的鲁棒性。

3.3 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方向

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维持信号的稳定,避免通信信号受到干扰,增大系统的容量,同时要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和保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网络设备如果没有良好的配置和网络部署,一旦受到安全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我们与必要提高网络设备性能、优化设备配置、冗余备份等等手段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无线通信的展望无线通信具有跨越时空进行信息沟通的灵活性,以及全球无缝隙覆盖的特性,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吸引力的通信方式。无线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市场进入规模化大发展阶段,无线通信业务和技术呈现出从传统的话音领域向数据领域和宽带多媒体领域转变的态势,市场空前繁荣。

4 结束语

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在通信方法开发应用上具有很大潜力,这也就是我们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对无线电通信进行前面的了解,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造新的发展方向,为全球信息化的通信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怡桥.光载毫米波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2009(03).

[2]钱沈廉.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拓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3]丁季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J].网络技术,2011(12).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10

1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的应用优势

1.1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情况

无线通信技术是指无线通信设备借助于无线接入技术,给用户设备和通信网络之间构建无线通信连接关系,达到无线通信的效果。这一技术是信息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通信手段,在未来社会发展会逐渐转变为全球化的无线网络[1]。

1.2应用优势

当前电力系统运行中,为保障信息通信的速度和安全性,一般都会选择建立电力通信专网,光纤通信是具体建设环节中常见的组网方式。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会直接影响到光缆的正常运行,光缆的中断无法保障通信安全,而且抢修活动也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难度较大,进而导致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影响。而无线通信技术并不需要有电网网架作为支撑,且具有较强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可以覆盖较大范围,在弥补光纤通信的不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处理紧急情况时,这一技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有自然灾害发生、需要应急处理的时候,及时引进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有效维持电力通信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在远距离信息传输中,光纤线路的铺设不仅花费较多费用,且效用不大,此时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施连续性和实时性控制工作,使得供电公司的工作强度得以降低。

2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

电力通信专网建设中积极引进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现阶段实际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类型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WLAN技术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技术是科学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重要产物,在无线多址信道中应用传输媒介,给宽带用户接入提供多种渠道。WLAN技术应用中,无线网卡、接入点以及接入控制点共同组成了组网的功能部分,这些部分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协调性和配合性,可以良好满足传输速率的要求,但其传输距离仅可以达到90m。

2.2WMN技术

无线网状网(WirelessMetropolitanNetwork,WMN)技术充分集合了WLAN和ADHOC技术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显现出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大幅度提升了信息传输流量和速率,另一方面不需要占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还能够奠定电力通信专网后期网络建设和功能拓展的坚实基础。

2.3WIMAX技术

对于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WIMAX)技术来说,组网结构中主要有3个方面:(1)核心网。是有效解决用户身份认证问题的重要部分,可以作为重要接口,和其他网络保持着相互连接。(2)WIMAX终端。按照WIMAX技术实际应用的场景和标准,其终端可以被划分为移动的、固定的以及便携的3类。(3)WIMAX无线接入网。指基站的无线管理功能,可以作为和其他网络保持交流的媒介,需要注意到的是,WIMAX无线接入网要能够有经营许可证服务器和认证服务器。WIMAX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拥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广泛的覆盖范围、能够实现点对多点以及应用成本较低,受到电力通信专网建设的重视[2]。

2.44G,5G移动通信技术

4G,5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业务支撑能力,在网络技术方面使用更为灵活和智能的网络架构和组网结构,在无线传输技术方面,注重挖掘频谱资源使用潜能和提升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应用4G,5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提升资源利用和传输速度效率的等级,且逐渐具备网络自感知、自我调整等方面的智能化功能。

3无线通信技术及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专网建设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满足电力通信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3.1应急使用和远距离通信

受到人为破坏元素和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电力通信专网建设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影响到了正常运行效果,特别是电力通信专网位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中,故障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通信活动和电力使用效果。在应急处理的时候,积极引进无线通信技术,保障电力通信的正常运行。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部署工作,将基站安装在故障区域中,可以满足通信信号的使用需求,达到恢复网络通信的目的。在供配电网络持续延伸的过程中,变电基站朝着偏远地区发展,维护变电设备就面临着较大工作量,使用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变电设备和基站的安装,简化了数据传输的环节[3]。

3.2支持新建变电站的临时通信

对于新建变电站来说,会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整个通信网络建设进度较为缓慢,要想充分满足网络通信的服务需求,就要提高变电站的实际施工效率,积极引进无线通信技术手段,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组建作业,实现良好的数据通信目标,增强通信网络运行的便捷性。因而建设变电站时,可以事先建设好相应的无线通信网络,促进通信区域和外部通信之间保持着较强联系和沟通,支持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提升工程施工速度。

3.3完善个性化服务

自动化配网技术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储备不足的情况,影响到了实际建设效果,传统模式中多是使用传统的配网模式,仅能够完成提供基础性的无线通信网络服务,无法从具体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配网操作。因此,在当前电力通信专网建设活动进行中,要对自动化配网的个性化服务加以有效完善和改进,强化利用无线通信网络的实际效果,进一步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发挥无线网络的优势和作用。

3.4优化抄表环节

在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支持下,电力通信专网的多项工作环节都得到了良好优化和发展,提升工作效率,给用户提供更为高效的、优质的服务。通过合理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网用户的实际用电量和相关用电数据,充分掌握用户的具体用电需求,并提供与之相对应的服务。抄表环节得以优化就是一个重要表现,借助于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及时、全面观测到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总结用户的用电量,自动化完成抄表活动,提高抄表作业的效率和质量[4]。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的颁布是我国无线电管理依法行政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无线电管理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的新历程,开创了现代无线电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新局面。

1978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无线电管理规则》,确立了无线电管理的基本工作规则。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无线电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无线电台站数量逐年增多,无线电频谱越来越拥挤,电磁环境日趋复杂,依法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十分迫切。

1993年9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条例》明确提出无线电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无线电频谱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有偿使用”,强调国家对无线电频谱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条例》还对无线电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无线电台站的设置和使用,无线电频率管理,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研制、生产、销售、进口,辐射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管理,以及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无线电管理行政法规,它的颁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对无线电台站所实行的“少设、严管”原则,体现了服务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同时,它为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加强无线电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推进无线电管理依法行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为无线电管理后续立法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条例》颁布后,我国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无线电管理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逐渐形成了以《条例》为主体的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我国无线电管理从最初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逐步发展到目前运用行政、法律、技术、经济手段综合管理的阶段。

可以说,《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无线电管理机构的职责,凸显了无线电管理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确立了我国无线电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无线电管理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的新历程,开创了现代无线电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新局面,是我国无线电管理依法行政的里程碑。

无线电管理的显著成就

《条例》颁布实施18年来,我国无线电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无线电管理工作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条例》的颁布是我国无线电管理立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它的贯彻执行,使我国无线电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条例》颁布实施18年来,全国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管好频率、管好台站、管好秩序、保障安全”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多种手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无线电管理工作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科学规划与合理配置频率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多年来,我国无线电管理机构从国家大局出发,统筹保障通信、民航、广电、交通、气象、渔业、铁路、航天、公安、安全、军队等行业和部门用频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保障。结合我国无线电业务的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完成了多个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的修订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拥有8.6亿用户的公众移动通信网分配和保障宝贵的频率资源,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会同民航、安全生产监督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保护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长效机制作用,全面保障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使用安全,为我国快速增长的航空运输飞行安全保驾护航;支持铁路高速化、信息化建设,为我国高铁分配专用的列车控制和指挥调度频率,同时会同铁道部建立了保护铁路无线电专用频率长效机制,保障列车无线电专用频率的使用安全;为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新一代气象雷达网协调和保障频率与卫星轨道资源,并做好各类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气象雷达站的电磁环境保护工作,为提高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做出应有贡献;为全国30多万只渔业船舶电台分配专用频率,有力保障其安全生产;重新规划和调整了数字对讲机频率;规划射频识别(RFID)、超宽带技术等的使用频率,为物联网的无线联接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频谱资源,有力地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同时,在北斗二号、新一代移动通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重大专项中,无线电管理机构全力协调保障所必需的无线电频率和空间轨道资源。

二,规范无线电台站和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有效减少干扰隐患。无线电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和管理,不断加大对违法违规设台的查处力度,有效减少干扰隐患,有力地保证了各行业各部门无线电台站和业务的正常运行。在全国开展了清理违法使用对讲机专项行政执法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会同安全生产监督、民航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的保护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专项整顿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使用的电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有效减少了因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遭受电磁干扰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会同广电、公安等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有力措施严肃查处干扰卫星电视接收信号的非法行为,保证了人民群众正常收看卫星电视节目。从各地对电磁环境的监测情况来看,频率资源被非法占用的现象有所减少。与此同时,无线电管理机构加强了对生产、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严格执行型号核准制度,做好在用无线电台站发射设备检测工作。

三,做好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长期以来,我国无线电管理机构不断加大对重大活动、重要地域、重要业务、重要频段的无线电保护性监测,及时消除干扰隐患,保障了各部门、各行业无线电使用安全,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活动中,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日益深入,无线电频率使用安全直接关系到赛事和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无线电管理机构精心组织,确保无线电安全万无一失,为重大任务的顺利进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各相关组织和单位一致好评;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冰雪凝冻灾害等公共紧急事件中,无线电波成为连接灾区的空中纽带,应急无线电管理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无线电管理机构会同教育、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公安有关部门积极防范和打击了在普通高考、研究生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全国各类考试中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作弊的行为,为保障国家考试的公平、公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通过成功开展各类重大任务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无线电管理机构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急处置和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制度,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在服务国防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重特大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四,开展边境无线电频率和卫星网络国际协调,有效维护国家权益。根据我国边境地区无线电业务的发展需要,多次组织与俄罗斯、朝鲜、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区开展了边境地区无线电频率协调,维护了边境地区我国无线电频率台站的合法权益。依据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做好我国通信、广播、导航定位、气象、海洋、资源、减灾、业余、科学实验卫星等所需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的国内协调、国际申报、国际协调和日常维护工作,多次组织开展了与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主管部门间的卫星网络协调谈判;每年通过往来的1000余封函电与50多个国家的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有效保护我国已在国际电联登记的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权益。我国无线电管理机构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电联相关会议,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增强了我国在世界无线电频谱管理舞台上的话语权。

五,推进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无线电监管能力。为全面提升无线电监管能力,近几年,无线电管理机构加快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着力增强无线电频谱资源管控能力和手段。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国已建成由9个短波监测站组成的全国无线电短波监测网,实现了对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地区的短波信号进行监测和干扰源定位的能力;建成了由北京、深圳卫星监测网组成的全国卫星监测网,具备对东经44度至180度C/Ku频段静止轨道卫星进行监测和地面干扰源定位的能力。全国已建成超短波固定监测站916个,移动监测站452个,可搬移监测站292个,具备了覆盖重点城市主要区域的超短波监测能力。建成了31个省(区、市)联网运行的全国无线电管理信息网,可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实时查询和传送。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备份中心已投入运行。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的推进切实提升了无线电监测、无线电干扰查处能力和无线电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无线电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

面对工业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要求,加深对无线电管理这一重要政府职能的认识,不仅是无线电技术应用繁荣发展的需要,是各行业信息化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迈向世界信息化强国和维护无线电频谱国家的需要。

无线电频谱是一种宝贵的、稀缺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属国家所有。人类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迈入了信息时代,而且创造了巨大的产业价值和社会效益。目前,国际电信联盟颁布的《无线电规则》中所划分的42种无线电业务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通信、广播电视、铁路、交通、航空、航天、气象、渔业、科学研究、抢险救灾、新闻媒体、射电天文、业余无线电等各行各业,无线电波成为各行各业应用信息技术中重要或惟一的信息载体。二十世纪末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无线电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城市、物联网、数字广播、三网融合等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推进,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各行各业对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本来就显稀缺的频谱资源更趋紧张。在军事方面,无线电频谱成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关键,制电磁权与制海权、制空权同样重要。由于无线电频谱具有军民共用的特点,如何实现军地频谱有效利用和共用,是无线电管理机构面临的巨大挑战。

纵览全球,各国已普遍意识到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的稀缺性,世界范围内的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争夺日益激烈。各国对于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的电磁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利益。

然而,各行业各领域对频谱资源使用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也使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无线电台站数量急剧增长,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无线电干扰呈现多样化态势。同时,由于无线电波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无线电技术和设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扰乱社会治安,破坏社会和谐。无线电管理机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责任进一步加大。

由此可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于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的依赖性越强,无线电管理这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就越突出。无线电管理事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不仅是无线电技术应用繁荣发展的需要,是各行业信息化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迈向世界信息化强国和维护无线电频谱国家的需要。

作为代表国家管理无线电频谱这一重要战略资源的主管部门,无线电管理机构担负着对无线电频谱资源和卫星轨道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的重要责任。无线电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各行业和部门以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增强无线电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

无线电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大力抓好“三管理三服务一重点”,充分发挥无线电频谱资源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对无线电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线电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管资源、管台站、管秩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党政机关,突出无线电安全保障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无线电频谱资源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国防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管资源、管台站、管秩序”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新形势下加强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是无线电管理坚持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加强对无线电频率规划的前瞻性研究,不断提高频谱资源科学规划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有力的频谱资源支撑和保障。加强无线电台站管理是无线电管理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进一步规范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和管理,不断加大对违法违规设台的查处力度,有效保证各部门各行业无线电台站和业务的正常运行。维护空中电波秩序,营造良好的电磁环境是无线电管理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对各行业、各部门无线电台站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重要地域、重要业务、重要频段的无线电监测保护力度,及时查处有害电磁干扰,全力做好重大任务无线电安全保障,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确保各种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党政机关”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目标取向。无线电频谱资源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和稀缺性日益凸显。“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无线电频谱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将直接或间接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线电管理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无线电管理对无线产业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无线电频谱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倍增器的作用,服务于两化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国防建设是国防现代化和打赢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无线电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国防建设各个方面,制电磁频谱权已成为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之一。要继续加强军地合作,完善军地无线电管理协调机制,保障国防建设的用频需求;服务党政机关是无线电管理机构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社会公共部门提供服务职能的体现。无线电管理机构要为国家重大任务、抢险救灾、打击违法犯罪等提供必要技术手段支持,为党政机关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重特大自然灾害能力服务。

加强无线电安全保障是近几年来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基于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深入渗透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空中电磁环境日趋复杂,无线电干扰风险不断加大,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日益艰巨。面对日益加重的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无线电管理机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建立和完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重大任务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的顺利完成,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做出更大贡献。

新起点的新情况、新任务

面对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加强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与宣传,为两化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电磁环境。

自《条例》颁布以来,我国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日益加强,逐渐形成了以《条例》为主体的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1997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8条增加了对因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擅自占用频率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的处罚规定。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8条增加了对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行为的处罚条款。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50条明确规定“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强调无线电频谱是国有资源的属性。在军地双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国务院相关部委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为无线电管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是我国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2009年和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第7号令、第19号令的形式了《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卫星通信终端地球站(含移动地球站)的设置使用行为。各省(区、市)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各地普遍出台了无线电台站管理办法,全国有9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无线电管理条例(法规),18个省(区、市)制定了地方无线电管理规章。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12

远距离超高压输电线的对地电容电流很大,为吸收这种容性无功功率,一般在输电线路装设并联电抗器。此外,并联电抗器的使用可在减小潜供电流,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

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中装设并联电抗器,对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以及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高压电抗器的分类:

(1)按用途分:限流电抗器:主要限制短路电流;串联电抗器:串联在电容器电路中,用于减少电容器涌流倍数及抑制谐波电压放大,减少系统电压畸变;中高压并联电抗器:用于补偿电力系统无功容量,降低动态过电压,提供运行可靠性。(2)按结构分:油浸式电抗器和干式空芯电抗器。(3)按功能可分为:可控电抗器,平波电抗器和储能电抗器等等。

三、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高压并联电抗器可采用单相式或三相式,当采用三相式时,应采用三相五柱式。我国500kV线路的并联电抗器均为单相油浸式,铁心带间隙,接地电抗器可为干式空芯电抗器。

(1)限制工频过电压。500kV线路的长度一般都在百公里以上,高压线路一般采用了分裂导线,所以线路的电容很大,每条线路的充电容性功率可达二三十万千乏,线路的充电功率每百公里达12万kvar,所以在负荷低谷时线路工频暂态过电压也高,另外空载线路在投入时工频暂态过电压也高。为了限制线路式频过电压问题,在电网中要装设一定容量的并联电抗器。可补偿线路上的电容,从而限制工频电压的升高。(2)无功功率的平衡作用。500 kV线路充电功率大,有可能远距离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电压质量降低,而且送端增加的无功功率大部分都被线路消耗掉,并不能得到利用。而并联电抗器正好能吸收无功功率,起到无功功率的平衡作用。如东北电网的500kV董辽线,长度为159km,在最高工作电压550kV下,线路充电电流为214A,充电功率为20万kvar.当在董辽线的董家变侧装设一组3*40Mvar的电抗器后,线路的充电功率降到7.6万kvar,充电电流降到80A,线路末端式频暂态过电压由1.103pu降到1.028pu。(3)降低潜供电流,有利于单相自动重合闸。随着输电线路额定工作电压的提高及线路长度的增加,线路的相间电容增大,线路在运行机制中发生单相弧光接地时,由于某种原因潜供电流太大,电弧不易熄灭。并且超高压电网中一般采用单相自动重合闸,即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立即断开该相线路,等故障处电弧熄灭后再重合该相。但往往在故障线路两侧开关断开后,故障点电弧并不马上熄灭。,如果潜供电流被消除之前进行重合闸,必然会失败。如果在线路上接有并联电抗器,且其中性点经小电抗器接地,由于小电抗器的补偿作用,潜供电流中的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都会受到限制,故电弧很快熄灭,从而大大提高单相重合闸的成功率。(4)防止自励磁。发电机以额定转速合闸于空载线路时,因为发电机残压加于线路容抗上,所以在电容电流的助磁作用下使发电机电压不断升高。在发电机和线路的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出现发电机电压超过出额定电压很高的情况,这就是发电机的自励磁现象。在线路终端甩负荷,计划性合闸和并网等情况,都会形成较长时间的发电机带空载长线这种运行方式。因为计划性合闸是容性阻抗,因此也可能导致发电机的自励磁。自励磁引起的工频电压可能达到额定电压的1.5-2倍,甚至更高,这不仅使得并网时的合闸操作成为不可能,并且其持续发展会严重威胁电网中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并联电抗器可以补偿线路容性无功功率,可以有效防止发电机自励磁情况的发生。

四、高压并联电抗器的接线要求

(1)通过隔离开关或直接与线路相连,这种方式节省设备,减少投资。此方式的电抗器可与输电线视为一体,运行欠灵活。我国大部分超高压线路采用这种方式。(2)采用专用断路器,些方式运行灵活,担投资大。我国部分超高压线路采用主这种方式。(3)通过放电间隙与线路相连,当电压较高时使放电间隙击穿,自动投入电抗器;电压较低时又自动退出。此方式可减少投资,但技术要求高,可靠性低,目前俄国采用。

五、高压并联电抗器的保护配置

(1)电气量保护。主保护:纵差保护,零差保护,匝间保护;后备保护:过电流保护,零序过流保护;异常保护:过负荷保护。(2)本体保护。轻、重瓦斯;油位;油温;绕组温度;压力释放;冷却器故障;冷却器电源消失等。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1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系统控制的根本目标和进行电力市场交易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电力系统向着高电压、大机组、大容量的迅速发展,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电气设备自身的安全运行问题。由于绝大多数的电气设备采用封闭式结构,散热效果差,热积累大,并长期处于高电压,大电流和满负荷的条件下运行,其结果导致热量集结加剧,如果不对温升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将会危及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别是当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强大的电流使电气设备内部温升加剧,电气绝缘遭到严重破坏,并使电气设备寿命缩短,甚至造成电气设备被烧毁的严重事故。据统计,电力系统发生事故原因中有相当一部分与过热问题有关,因此电气设备温度在线监测问题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安全运行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提高电气设备可靠性的迫切需要,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电厂、变电站的高压开关柜是重要的电气设备。在设备长期运行过程中,开关柜中的触点和母线排连接处等部位因老化或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而这些发热部位的温度无法监测,由此最终导致火灾事故。近年来,在电厂和变电站已发生多起开关柜过热事故,造成火灾和大面积的停电,解决开关柜过热问题是杜绝此类事故发生的关键。通过监测开关柜内触点温度的运行情况,可有效防止开关柜的火灾发生。但由于开关柜内狭小的结构,无法进行人工巡查测温,因此实现温度在线监测是保证高压开关柜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1 开关柜内接头发热的原因及危害

运行中的电力设备经常发生接头发热现象,如不及时发现并处理就会引发严重的生产事故。电网设备中的触头和接头的电网安全的一个重要隐患。现有统计结果表明,故障主要发生在如下位置:

1)开关柜中动、静触头故障。开关柜作为一种广泛运用的电力设备,开关柜是输配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承担着开断和关合电力线路、线路故障保护、监测运行电量数据的重要作用。开关设备因高压断路器动、静触头接触不良,加上长期的大电流、触头老化等因素易致其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导致长时间发热、触头温升过高甚至最终发生高压柜烧毁故障。

2)电缆接头故障。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压接头的松动、绝缘老化、以及局部放电、高压泄漏等,将引起发热和温度的升高,温度的升高将使这些状况进一步恶化,这将促使温度进一步提升,这一恶性循环的结果就引发电缆短路放炮,甚至火灾。

2 无线测温技术的优势

近几年,电力生产中广泛运用各种先进的温度测试设备,如红外测温、温度传感器、光纤测温等。开关柜无线测温是基于无线测温技术开发的针对开关柜进行测温的系统,可对开关柜分别为母线排、上下触头、电缆接头等部位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方便运维人员及远程监控中心掌握现场设备运行情况。而无线测温与上述其他测温方式相比,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2.1 无线温度监测方法与普通测温的比较

普通的温度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温度传感元件实现的,这些温度传感器都需要金属导线传输信号,由于无法保证具有稳定的绝缘性能,无法在高压开关柜内的触点上使用。无线式温度监测装置中,传感器采用无线通讯传输温度信号,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能够隔离开关柜的高压,因此能够直接安装到开关柜内的高压触点上,准确测量高压触点的运行温度,实现开关柜触点运行温度的在线监测。

2.2 无线温度监测方法与红外测温的比较

无线式温度监测装置,是采用无线传递温度信号,装置所带的测温传感器能够安装到带电物体的表面,直接测量带电物体的温度,而红外测温为非接触式测温,易受环境及周围的电磁场干扰,需人工操作,无法实现在线测量。开关柜内的空间非常狭小,无法安装红外测温探头(因为探头必须与被测物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需要正对被测物体的表面)。

2.3 无线温度监测方法与光纤测温的比较

光纤式温度测温仪采用光纤传递信号,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带电物体的表面,测温仪与温度传感间用光纤连接。光纤具有易折、易断、不耐高温的特点,在柜内布线难度较大,而无线式测温装置免除了柜内光纤布线。

3 开关柜无线测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外多家公司科研院校已经分别研制出了多种无线温度在线检测测量系统。如ABB公司研制的“Safe Guard”装置,它是一种非接触型温度监测系统。主要用于配电开关柜中关键部位的温度连续监测,也有监测断路器其它工作状态的功能。该装置采用石英晶体声表面波元件作为温度敏感元件,直接粘附在待测点上,由它组成的振荡回路输出与温度有关的频率信号。整个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设计以抑制强电磁场干扰,可实现过热报警,并可用微机联网集中监测。

无线测温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工作可靠、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安装又不影响开关柜的结构性能,而且产品的价格易被用户接受。值得一提的是,无线测温模块在结构设计上紧凑小巧,与开关柜配套时,原柜结构无需变动,只需在相应处打上安装孔即可,不影响原柜各种性能,特别是开关柜的绝缘性能。

智能电网的安全生产不仅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电力公司乃至全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也是未来我国乃至全世界智能电网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务院于2006年2月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电网于4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智能电网安全保障已经纳入国家重大优先发展和着手实施的主题。电力设备安全可靠性是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尤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国家电网的电力供电负荷日益增加,在持续扩大供电同时给电网电器设备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为尽可能的避免各类电力事故,电力设备安全运营的任务迫在眉睫。智能电网末端大多为35kV与10kV开关柜,因此开关柜能够安全正常运行便成为重中之重。电网温度监测是我国智能电网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有理由相信开关柜无线测温技术在今后势必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泰军,肖成钢,王章启.开关柜母线温度的在线监测[J].高压电器,2001.

[2]费万民,吕征宇,耿福江,等.高压开关触点和母线温度在线检测与监视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