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学习的重要性实用13篇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1

二、消极学科情感的成因

《中国青年报》对低年级中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刚进入初二或高一阶段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人,一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申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1、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物理是一间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这样物理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认学,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物理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2、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就会产生不良情感,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呢?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2

在听了两位书记为我们上的课之后,我明白了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先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这是对自己最基本的思想要求和一份责任感。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社会中有一部分的人是抱着功利性、虚荣心、从众等诸多目的来申请入党,但若是抱着这样的入党的心态,他也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来支撑自己一直走下去。在谈到这一点时,寇书记说到:“你们或许现在有着不同的入党动机,但是一旦你踏入了党员这道大门,相信你们都会改变最初的动机,转而向一种正确的思想而努力。”

其次,作为一名积极分子,应该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认真学习党的各项 内活动,才有融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的激情。

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但东欧剧变,之后苏联解体,唯一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超级大国瞬间崩塌,共产主义事业收到了严重挫折,有很多人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深深疑问。。可我们从事实中体会到,现实不是乌托邦!社会主义事业是奔流不息的,尽管有曲折,但前进的大势没有也绝不会改变,反而我们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3

一、积极参与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

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从情感上愿不愿意参与教学可以说是衡量自主学习的标准,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就是积极学习,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因此,积极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从总体来分,积极参与有三种表现。

(一)情绪饱满

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灵活的,而不是被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我在教学《李时珍》一文时,初读课文后,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们觉得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们立即就回答出:他是一个伟大的医药家和药物学家。这个问题学生只要通过读课文就能回答出来。但我还是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立即投入到了激烈的讨论中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愉快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接着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李时珍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生自然跃跃欲试,积极寻找答案,在学生说李时珍不怕危险,亲自尝草药时,我问道:“明知危险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再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纷纷回答,挖掘了文章深刻的内涵。在利用材料运用句式说话时,学生同样争先恐后,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使学生积极参与。

(二)交往互动

互动参与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学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多项交往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2]在《麻雀》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研究讨论老麻雀很怕猎狗,但为何进行了力量与对比悬殊的搏斗这一问题,在小组内每位学生都要发言,最后由组内代表在班内汇报,通过汇报学生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正如约翰逊他们指出:“一堂合作学习应当包括5个基本要素,它们是: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个责任、社交技巧和小组加工。”合作学习主要是生生交往,全班同学讨论都有机会交流,所提问题是当堂的重要问题,这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还有师生问答式,主要是师生间的交往。如对读懂自然段方法的回答,就是教师问,学生答,采用的就是问答式。

(三)参与面广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这一点非常重要,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课堂教学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就不是素质教育,如在讲授《》一课时,我们可提出要求:先独立学习,然后合作学习,在学习的时候一边学、一边问,问自己,我勾画出的这个句子可以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为什么?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能运用人物描写图式勾画了这样的句子: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决定的对指导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战士们屡次突击都江堰市,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学生独立思考、勾画,大约五分钟的学生交流、合作学习后,学生开始了班内汇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要求每个人都发言,参与讨论,在合作学习中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与问答。

二、有效参与是学生合作学习的

有效参与旨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新课堂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会学习的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一个信息时代,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是无穷的,知识是学不完的。学会学习,也就是学会自主学习,而有效参与恰恰是思维的参与,思维活动是认识的核心,思维的真正参与,就是开发智力,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出来,离开学生的真正参与不可能实现有效学习,因此,有效参与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有效参与有以下五种表现。

(一)拥有更多的合作学习时间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4

一、积极性概述

数学学习积极性就是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果学生对于数学课有兴趣那么自然就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指学生对于某些事物具有主动探寻的意识倾向。由此可以看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主观情绪的表现,对于任何一个学科选择性的主观态度,是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在数学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能够有助于学生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行为,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认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能够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根据常识可知,当一件事情能够让人获得成就感,那么就能够激发人们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如果学生在完成一道题目的解题过程,并且获得成功的话,就能够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求知欲。这就是积极性带给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第二,积极性能够丰富初中生的生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很多事情懵懂未知,处在一个探索发现的阶段,如果在这一个阶段能够构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能够为学生打发闲余时间,丰富学生的个人生活。第三,积极性能够构造初中生的创造性学习动力。学生对于数学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且愿意先于教师的讲授来体验这门课程,从而使思维得到活跃。

二、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途径

在学生初中阶段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个人逻辑性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努力激发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要发挥个人魅力,关心、爱护学生,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程;数学教师要关心和帮助在数学学习上吃力的学生,让这些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要正面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目前初中生自我意识很强,所以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良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二,重视学生的第一堂数学课,建立好首因效应尤为重要。心理学的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对于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师面对学生的第一次课堂一定要做好,通过引人入胜的第一堂课,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第三,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初中生缺乏数学学习积极性很大的原因是学生并不知晓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有用性。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5

当个人和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目的产生于需要,活动的动机也产生于需要。活动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入手,想方设法阐明所学知识与他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发展的利益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推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

1、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是经常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人们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除产生于认识需要外。还产生于人的好奇心、好胜心。因此,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如设疑、质疑,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想知而未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认识兴趣。

2、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就会成为学生较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动力。激发求知欲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日常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我追求掌握的知识和尝试解决新问题方法,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

三、教学内容必须丰富有趣,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多变,重视学习态度教育。

1、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跟人们的需要、兴趣、活动的目的直接联系,而且与人们从事活动时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程度密切相关。当大脑皮层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注意力就易集中,积极性就高。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产生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我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善于发掘,总有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语语文的诗情画意,数学的严密逻辑,音体美的独特韵律,英语的神秘魅力,,都能引起学生的特殊兴趣。

四、学习内容安排适当的难度

科学研究的材料表明。人脑蕴藏着很大的潜能。教学 内容生不动脑,不感兴趣,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如果学习内容和要求安排一定的太易会使 学难度,这种难度如果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可能性,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或所做的事情感到不满足时更是如此。

五、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因为,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学生在学刁中获得成功,学习成绩好,师生评价高,受人尊重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尽最大的努力引导学生当堂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作业的布置、命题考试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经学生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六、适当开展竞赛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又一有效措施。竞赛是一种强大的外部动力,当他和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相结合时,可以很快转化为个人的内部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比没有竞赛好。集体之间的竞赛比个人之间的竞赛好,优秀生和差生在竞赛的条件下心理状态有明显的差异。适当开展竞赛活动,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学校的特点出发,注意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形式,竞赛后要注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必要的帮助,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多搞竞赛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竞赛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适当的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2、教育实践证明,在竞赛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增,因而大部分学生在比赛的情况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会刻苦困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需要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竞赛。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避竞赛的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准又快”,“看谁的解题的方法最多”,“看谁的方法更简便”等,都能使学生各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七、把学习成绩作努力不够的归因

把学习成绩作努力不够归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大家知道?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人的本性之一。任何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尊重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这里所说的信任,不仅是指人们对现有的人品和能力的信任,也包括相信人们今后会积极要求上进。并能取得新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努力不够归因,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又是对学生的期望,以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

八、培养学生的志向、进行理想教育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34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的正是积极主动的重要性,只有我们自己有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才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才不会被学习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所吓退。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调动对物理的学习积极性,当我们有了自主性,就会主动学习,积极探讨物理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的就会学好物理。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另外我国现在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探究改变原来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校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支持老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所以这就对我们改变学习方法调动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1 物理学科简析

物理学是一级学科,是研究物质及其相互作用和基本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个学科的重要基础;其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他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个、更广义的说,物理学探究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其涵盖面更是广泛,包括了声学、力学、光学等,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物理是当今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通过物理学习不仅能了解到生活中的一些原理,还可以看到一些神奇的现象。在高中的学习中,我们将对物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2 调动物理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2.1 高度注重物理实验

物理的学习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忽略实验课程,必将的不尝试。理论是抽象的,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实验则不同。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是由相关实验所总结出的结论,并且通过实验实验所学到的知识更容易记忆。学生容易对实验产生好奇心理,而且容易被神奇的实验现象吸引,这便是积极性产生的基础。所物理学学习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的魅力,做到平时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自主在实验中学习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重力加速度这一章节时,我们就可以以不同材质的物体模拟实验以得出重力加速度的定论,这样在玩乐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最能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动态的事物与静态的事物在吸引人注意力方面有先天的优势,我们要利用这一特性,多多发觉多媒体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物理学科中有很多神奇充满神其色彩的现象,比如大自然中的雷电现象,这些就是提高物理学习积极性最有用的内容,但是这些现象并不是能随时随地见到的,而对于物理实验往往只能做出一些简单的效果有很多是不能做出效果的,再者这些实验是需要大量时间的,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每节课都做实验,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展现一些神奇绚丽的图片,还可以利用视频功能完整的显示出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对物理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极为重要。

2.3 要注重培养物理学习的兴趣

我们在物理学习中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学习兴趣较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最好的动力,有了兴趣,我们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才能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并有坚持下去的勇气。物理在高中学习科目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理科的综合成绩。但是高中物理在知识深度上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导致了我们对这门功课很难产生兴趣,甚至还会产生抵触心理。鉴于此,我们要学会找办法培养学习物理的乐趣。

在此,我分享一些我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物理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神奇多彩的现象,所以平时就可以多观看一些有关声光电等与物理相关的神奇现象的照片、视频,动态的东西永远都会比静态的更能吸引人的注意。第二点,我们平时可以多参加一些与物理相关的活动或者科技展示等。当我们对物理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时自然就会对物理的学习感兴趣。

3 结束语

高中物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会影响我们的成绩,还影响着我们对自然对生活的认知。我们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能被困难所吓倒,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是要沉着应对,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我们要主动学习,当失去兴趣的时候,要想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7

再者,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侧重于我们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而高中物理的理论知识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理清其逻辑性,从而以更加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物理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支撑我们一点点的探索物理难题,在学习或者是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和良好的心态,同时学习兴趣的提高可以调动我们的求知欲望,提高对自我的要求,并积极主动的去延伸物理知识,提高我们自我的物理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2.1 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实验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升物理学习的趣味性,避免了枯燥物理知识学习导致学生的抵触心理,同时通过物理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高中物理属于自然科学,其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模拟,实验模拟的方式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现象,并透过现象透出物理的本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要通过实验来展示真实性的现象,帮助学生明白物理的重要性,鼓励其进行实验的创新。例如在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借助小车、轨道、重物、测力计、秒表等实验工作来模拟小车在斜坡上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巧妙设计实验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位移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2.2物理抽象理论和生活现象相联系

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加强,侧重于理论化知识教学,但是物理学科和生活的联系性较强,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通过物理知识解答,因此把物理抽象的知识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表述清楚,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老师应当发挥其教学引导作用,把备课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采用多媒体备课的方式图文并茂的展示物理知识,例如在《电磁感应》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微动画的方式来展示电磁感应现象,并模拟电与磁的转化过程,同时老师要设计研究课题《电在我家中》,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再者要培养学生使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而帮助同学们树立积极性。我们要提升物理认知,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8

一、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

素质教育的推行对我国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人们更加关注体育教育,我国体育教育教学快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也许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尤其高职体育课程往往会被误认为放松性课程,即便是有体育考试也是临阵磨枪而已,很多高职学生对体育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体育学习积极性非常低下,甚至有的学生出现“逃课”现象,使得原本意义丰富的体育教学变得无精打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职体育教师应找出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采取各种措施激发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变“要我动”为自觉的“我要动”,使体育课程教学变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享受的学习过程。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影响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社会、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个体差异因素等等。具体分析如下: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不高与学生的抗压能力弱有直接的关系,而学生的抗压能力弱主要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尤其是独生子女在长辈们的娇宠中长大,造成了学生畏惧体育的心理。此外,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对体育课存在偏见,认为体育锻炼是以后的事,体育课上不上都没关系。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学校对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学校的体育氛围,二是学校的体育设施。具体说来,学校是否重视体育教学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就会注重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体育场地建设、体育器材采买等等。比如,健美操、体操、游泳、乒乓球、篮球等体育项目的实施需要有一定场地做支撑,健全的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会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三)体育教师方面的影响

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体育教师在讲解体育知识的时候,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音乐、视频等都容易引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好奇心,反过来,体育教师的粗暴的言辞或行为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四)学生个体差异方面的影响

通常说来,男生和女生的心理特征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不一样的,男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女生,这是先天性的差异。长期的生活和学习形成了不同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兴趣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比如,学生比较喜欢武术,学习武术时积极性就比较高,主动自觉地学习,但是学习其他体育项目时,积极性就会有所下降,这就是学生自身体育兴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方法

针对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不足的状况,体育教师必须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学习理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重点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方法:

(一)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人的体质,但是真正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却不多。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理念,深化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认识。具体说来,可以通过体育理论课或专题讲座为学生讲述体育趣事,同时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掌握足球、篮球、花样游泳等各种体育赛事的评判方法,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追星心理,畅谈刘翔、孙杨、林丹、王军霞等体育明星的成长过程,深化学生对于体育价值的认识,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变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颖的教学内容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比如,在教授加速跑时,如果每节课都是一味的采取计时跑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感到厌倦,这时,可以将教学内容稍微变通一下,将直线跑变为弯道跑,将计时跑变为小组赛,将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变为学生之间相互纠正错误动作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多元化评价教学,强化学生的成就体验

有的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不高,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下一个刘翔,例如考核投掷实心球,高大体壮者随手一投就是满分,瘦小体弱者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难以及格。这事,按照一般的评价方法就显得不是很公平,因为每个人的付出是不一样的,瘦小体弱的学生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比如,多元化评价可以将原来身体素质测试在分数中的比重调整为40%,将平时学习态度、努力程度比重调整为60%。这一调整方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同时,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多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微笑、点头、鼓掌、激励性语言等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样化的,作为体育教师,应不断探索影响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深入研究其中的可变因素,找准突破口,多途径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计划项目“黄河水院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KXJS005)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097-02

一、学习倦怠和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一)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业负担下产生的精力耗竭、感情冷漠和低成就感并存的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学习倦怠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个体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动力不足、急躁不安、逃避责任、缺乏控制、疲倦厌学、敷衍应付等消极应对学习行为,严重者伴随情绪衰竭、睡眠障碍、人际退缩、网络成瘾等心理障碍。学习倦怠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厌学情绪滋生、自我效能感下降等问题,而且对大学生的个性成长和自我评价均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因此,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

纵观学习倦怠的文献资料,研究者们往往将重点放在学习倦怠的成因、结构、过程、干预、对策等方面,在解决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时,大多以消极心理学理论出发,注重采取外力措施纠错学生的行为,缺乏从学生成长、学生本身存在的力量等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和预防这一问题。总之,对学习倦怠的研究还处在相对消极、滞后、被动的研究层次。

(二)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指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取向调整矛头的新革命,向统治了近百年的消极心理研究范式提出挑战,它将研究重点不再放在人类心理层面的阴暗部分,而更多强调人性的价值和优点,关注人类的健康、快乐、幸福、坚韧、乐观、创造力等积极因素,激发和调动人内在的“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正是防御和修正心理问题的“武器”。

运用积极心理学解决学生潜在的问题,着重于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去缓冲问题,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并有效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针对当下解决学习倦怠问题模式的弊端,如果将解决措施调整为从依赖外界督促、权威指导、学生被动接受去解决、对抗学习倦怠,转为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激发其自身力量、指向其成长目标、转化为内在品质应对学习倦怠这一问题,这种积极的暗示会促使大学生产生较好的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性循环,而这两点对于大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完善有直接的影响,这正是积极心理学主要的着力点。

二、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可行性

(一)人类具有的积极品质为解决学习倦怠问题奠定了基础

人的进化过程中,有大量的“积极基因”被遗传、积累,因此人生来就有积极的心理潜质。同时,临床心理学与管理学的实验证明积极的心理因素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研究学者通过环境设计、动机激发、行为强化等因素唤起被试积极的行为,教给个体适应环境和应对问题的技巧等方法,帮助他们提升心理品质和生活质量。

(二)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对预防保健和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他们自尊、敏感,渴望认可又惧怕失败,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挫折打击后出现学习问题、情绪困扰、学习上的退缩行为属于正常现象,这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阶段。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不仅表现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营造良好心态、体验快乐情绪、保持积极人格特质上,而且体现在面对困难、挫折如何积极预防和应对上,这才是积极心理学现实意义的内核。同时,研究表明,受过挫折事件并调整过来的人们,对现实的评价更积极和稳定。其次,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乐观、向上、自我控制、坚持等积极力量正是对抗学习倦怠最核心的要素,这些核心要素的激发需要教育者提供更开放且多元的组织环境。再次,学习倦怠研究表明,每个出现学习问题的大学生,对外显露的是学习问题,而实际隐藏在内的是个人的心理问题或家庭问题等。大学生出现学习倦怠,有目标缺失、学习枯燥、方法不当、压力过重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在迷茫时期方法指导和人文关怀的缺乏。作为一门以发现人性价值和创造幸福为目的学科,积极心理学可以为缓解学习倦怠问题提供理论的指导。最后,在研究大学生学习问题时,通过训练发展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认知评价,体验积极的学习情绪,学会积极的学习行为,完全是切实可行的策略,不仅可以融合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而且可以从教和学两方面提高学习效果。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思路

(一)抓住大学生的有效需求点,明确学习目标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的需求多种多样,从低至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敏感、自尊、自我意识感较强的大学生,他们都有渴望成功、追求完美、获得认可、实现自己潜在价值的积极动因。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在大学生的学习激励时,就是要抓住学生的有效需求点,增加激励效果。教育者在认可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要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明确自己的目标,避免成为迷茫、困惑的人。研究发现,学习倦怠感较强的学生大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目标、不知道该干什么的“迷茫一族”;另一类是目标动机太过强烈,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的“刻板一族”,稍微偏离目标,就对自己进行严惩,久而久之,自己的信心、目标都在动摇。这两类大学生都不会树立目标,不会用目标引领前进。因此,如何教会学生寻找兴趣和天赋,学会学习和思考,脚踏实地,把当下学习与未来发展、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做好自己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避免成为迷茫困惑、应试机器、孤独被动等可能造成学习倦怠的因素,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处理学习倦怠最重要的一步。

(二)调整认知,用理性思维看待大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

要培养学生对待问题时积极的认知方式。艾利斯的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源于事件本身,而是源于个人对事件的信念、评价和解释。在大学生出现学习焦虑、情绪耗竭及不当学习行为时,要引导学生对学习问题进行正确归因,合理认知自己的成败,不要动辄以绝对化、灾难化、以偏概全等方式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当大学生觉得自己的失败是因为“笨”“不如别人”“没有前途”“宿命”等不可控因素时,个体会丧失自尊,对失败感到羞辱,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作用。这种思想如果不加以阻止,学生很容易在学习上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听之任之,最终不做丝毫努力等。反之,如果以理性思维去诠释学习问题,如“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努力不够”“这个事有些失败,但不代表我个人就是失败的”等,个体虽然对学习问题感到难过,但不会丧失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的学习是可控的,可以通过努力、调整学习方法等途径来改变的。

(三)践行大学生学习和知识主体地位

要改变长期“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模块,践行学生主体地位和知识主体地位。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均强调自主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及学生自己决策学习的可能性。许多学习倦怠感较强的学生感觉在学习中缺乏控制感和决策权,自己是受教育和改造的客体,学习被固化为枯燥、限制时空、缺乏个性的机械活动。因此,要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控制感、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有权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选择和决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决策以及参与学习环境的设计等。同时,确立学生知识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不再被知识霸权所压迫,机械地反射知识传递的信息,而是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经过自己的认知加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等。

许多人担忧传统的“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教育方式被弱化,在当下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保障。实际上,这一点是不用担忧的。应试教育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其学习潜力,这种力量是巨大的。教育者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习的监督者和过程的操纵者,而更像是一个导演,搭好场景,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学习,教育者是更高层次的“操纵者”和“管理者”,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无痕管理在对自主性日益增强的大学生来说更为合适。在他们遇到诱惑、挫折、困难时去启发他们,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接纳,从而去主动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找到学习的自信心。

(四)助力大学生成功,以成功孕育成功

动机心理学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任务的动机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完成任务可能性的期待,即概率大小;二是任务被个体赋予的价值大小。该理论运用在学习倦怠的学生身上,即成功是最好的激励方式,竭力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体验理论从人本主义理念出发,提出“成功更能孕育成功”的教学理念。教育者要以学生为本,助力学生成功。在目标设立上实事求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程度,引导学生构建阶梯式目标,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成功成为可能;从认知方式上给学生灌输“人人都能成功”的信条,改善他们的自我观念和自我效能感,以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保障上为学生创造成功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在评价上抛开过去纠偏、评述的消极方式转向欣赏、鼓励性评价;在行为上指导和强化学生的成功言行和方法促进其更大的发展。

(五)提高大学生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的能力

当大学生遇到学习倦怠问题时,能运用社会支持系统来缓冲学业上的不当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这项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规模、密度和异质性;二是大学生主观感受社会支持力量的强度;三是大学生自觉发挥社会支持的能力。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的规模越大、密度越高、异质性越强,则社会支持系统越易发挥缓冲和保健作用。大学生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群体是教师和家长。他们主观感受到师长对他们无条件的支持、理解、欣赏、关爱等情感体验对降低学习倦怠感非常有帮助。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教育者对学生的期望和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积极的期望和评价会减轻他们对学习的焦虑与压力感,提高学习动力,认同学习的规范和要求,发掘积极因素去学习,这与积极心理学倡导帮助人们寻找积极动因对抗学习倦怠不谋而合。同时,大学生遇到学习倦怠问题时,会利用积极宣泄、正确归因、请求帮助、寻求心理平衡等方法自觉发挥社会支持的动力作用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10

一、小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现状及成因

随着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对的关注,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师已经非常重视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很多老师发现小学生普遍对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提不起兴趣。或者老师已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不能维持长久。

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分为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一般来说,内在原因包括生理发育程度、语言识记能力等;外在原因则是英语语言环境、相关背景知识、教师授课方式、家长引导方式、其他学习任务(是否分散学习精力)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另外,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还与英语学习年龄由一定关系。比如:三年级的学生,因为对于英语学科还属于懵懂期,所以老师很容易利用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憧憬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就能达到相当好的课堂效果。而相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因为对于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甚至已经到了英语学习的倦怠期,就不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调动小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对策

那么对于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涨的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呢。

以下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合理有效的一些有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一)精心准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也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并且,在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2、把握时机,渲染英语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爱说爱闹,他们无所顾忌,敢说敢做,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风趣幽默、语调丰富、充满诱因的语言,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欢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二)设计课堂高潮,维持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高潮指课堂教学中产生最佳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状态,就如同“驼峰”,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缺少课堂教学高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难以突破,课堂气氛也将难以调动。优秀的教师也总是设法把课堂教学引向高潮场面,并得到学生强烈的感情反应,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许多老师都注意了在上课伊始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据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只可以保持15分钟,若老师缺乏持续的激发兴趣的举动,学生的精神将会开始分散。因此,教师应树立“高潮意识”,努力做到堂堂有高潮,至少要有闪光点。

课堂高潮需要教师依据学习情况、课型,找准时机设计。比如英语课堂中新授知识任务结束后,要加强对新授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环节,这时往往已经超过了学生最容易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段,老师在设计这个环节时,可安排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边做动作,边大声读出来。同时可以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看哪组读得响亮,看哪一组运用灵活,看哪一组造句工整通顺……,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比起来。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新授知识的记忆,而且学生也会更加有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高潮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求知欲望,将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11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人具有社会性的属性,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下,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体育教育也是如此。大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有两方面的社会因素:一是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的比例较大。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没有吃过苦,抗挫折能力差,在长辈的娇宠下长大,动手能力弱,而体育课多是在户外进行教学,家长不舍得,学生也不愿意动手,时间长了,就形成畏惧体育课、讨厌体育课的心理。二是应试教育对体育课的不重视。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应试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初高中学校对于体育课是忽视乃至忽略的态度,这种观念对大学生也有影响,认为体育课不重要,上不上无所谓,自己还年轻,锻炼身体是以后的事情等等,形成了错误的观念。

(二)体育场地、设施及体育器材的影响

因为体育课多是在户外进行,因此体育场地、设施及体育器材等物质基础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这些物质基础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必备条件。如果有合适的体育场地、良好的体育设施及体育器材,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游泳、体操、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施,如果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齐全,那么学生的选择就比较多,从而感觉体育学习是丰富多彩的,并不单调,进而更加愿意进行体育学习。

(三)体育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

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课堂氛围是轻松、愉悦的,那么学生的情绪就比较放松,心理上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引领,进而产生积极影响,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但是如果课堂氛围沉闷、压抑,则会引起学生的心理紧张,从而产生抵制、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多方面着手,营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开展体育活动,激发自身的体育积极性。

二、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人为因素

(一)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水平的影响

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学生的情绪、心理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解体育知识的时候科学恰当、优雅大方地运用象征性的

手势和动作,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技巧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言行不加注意,或者一句粗暴的言辞,或者一个不恰当的动作,都有可能引发学生对教师道德水平的质疑,进而导致学生的抵触心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影响。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来自教师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面等情况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一个教师知识面很广,既具备专业知识,也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就能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因人而异,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师生之间关系的影响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两者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师生之间是民主、友好的和谐关系,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学生敬佩、爱戴教师,那么,在师生共同的积极作用下,课堂教学就能顺利进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但是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一言堂”,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学生不喜欢教师,这样僵硬的师生关系,学生怎能愿意学习。

(三)学生家庭因素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思想观念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学生家长对于体育活动的态度及体育意识,能对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体育课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家长重视体育锻炼,并且自身经常参与体育锻炼,那么,孩子也会对体育锻炼有积极、端正的态度,愿意上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反之则不然。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家庭因素进行分析,从学生的家庭入手,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个体因素

(一)学生的性别差异影响

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个体因素之一。男女性别差异,导致男女之间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都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男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要比女生高,因为男生身体比较强壮,心理上比较喜欢能彰显力量和能力的户外运动,因此,男生比较喜欢上体育课。女生则不是这样,一般女生力量弱小,性格上喜静不喜动,喜好整洁干净,更不愿被风吹日晒,因此,女生大部分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可以说,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导致了身体素质的差异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最终产生了男女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不同。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12

学习积极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还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进程。学习积极性具有潜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表现

当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大二大三学生群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出勤率不高,逃课旷课成为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经常抢着往后坐,迟到早退,课堂状态消极;平时在阅读方面花费的时间过少,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吃喝玩乐等事情上。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学习现状令人堪忧,大约6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是件无趣的事,认为自己学习积极性一般或不高的占5.4%。在对所学专业的态度调查中,高达423%的学生表示不是很感兴趣或着厌烦。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在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非常值得关注。

三、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时期,学生在紧凑的学习节奏中,在老师的监督下去学习,学习是被动消极的,没有形成好的习惯。到了大学,学习环境性对宽松,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少了老师和家长时时刻刻的督促,不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合理规划,容易受外界干扰。

第二,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不高。在高中升入大学填报志愿时,很多的学生都是任由父母安排选专业,或者为防止落榜愿意服从调剂,这样很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消极抵触心态。

第三,从众心理的影响。步入大学,很多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到处游玩、谈恋爱、参加等社团活动,很容易跟随别人的步伐。并且很多学生看大家都在搞突击式复习,也争相效仿。最终导致学习作风越来越涣散, 积极性越来越差。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大学课堂中教师任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经常是教师一言堂,只注重完成任务,不注重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课堂中师生互动过少;同时很多的大学教师在都只注重研究课题,在教学上不够重视,花费的精力过少,课堂讲授过于随意,使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更甚者存在着大学课堂纪律混乱的状况,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讲,教师没能有效的维持课堂纪律,很多的学生自制力不强,也渐渐加入到讲话的行列,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消极待课的心理。

(三)教学环境方面的影响

1.学校的因素

学校学习氛围的缺失。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悠闲散漫的作风,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危机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今的大学社团活动风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娱乐化倾向很重,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得多数学生放松了对学业的要求,变得浮躁。

课程安排不合理,任务过于繁琐。每周学生面临大量的新课任务,课堂上老师精炼讲解后还需要课下学生查找资料,翻阅书籍,深化学科知识,然而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同时所学科目过于庞杂,学科之间联系不大,学生难以适应知识的跨越。

学校管理方面的影响。大学管理相对宽松,很多的学生就会钻空子。学生经常逃课、沉溺网吧,老师却不了解情况。学校考核方式不正规,很多的考试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试过程中存在大量作弊现象,考试成绩使认真学习的学生和平时没学习的学生成绩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这会打击认真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态度产生消极影响。

2.家庭的因素

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高中时期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度和期望值远远高于大学时期。多数家长认为好大学就意味着好工作,高中努力后大学就可以的玩,对大学时期孩子的学习状况不关注,甚至从子女的说法中认为学习成绩已经不再重要,没有了父母督促和要求,学生学习就会变得更被动。

家庭条件的影响。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而言,学不学都无关紧要,因为父母已经凭借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以后的就业铺好了路,自己只需混文凭;而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而言,大学需要很大的开支,为了赚钱,会从事很多的兼职工作,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工作上。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

3.社会环境的因素

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多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时期,可塑性强,面对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容易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同时还受“读书无用论”以及社会上送礼、走后门、找关系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很多的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使大学生忙于各种考证,参加各种速成班,对知识的掌握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还有的学生本末倒置,忙于从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中获取加分拿到奖学金,使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沮丧的心理。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有很多,即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着手。从学生方面而言,要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从教师方面而言,我们应该把目光集中于如何提高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度上,把教学和教师的待遇挂钩,促使更多的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面临目前教育环境的弊端,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要给与及时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防止过分夸大负面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明杨,周冲鹏,李晓波.浅析大学生学习积极性[J].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文法学院.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篇13

1.3培养学生创造性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积极心理学家Ericsson(1996)研究表明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更多的是培养出的而不是生来的才能。关于天才的研究则表明,天才儿童在自己具有天赋的领域有很强的成就动机和坚持性,而天才的产生与父母和家庭环境很有关系。有研究表明创造性是确实具有其特定的生理激活特点的,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提倡创造力的培养是值得肯定的,天才的产生不是天生的,跟后期教育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中要更加注重后天培养。

2积极心理学对职业教育课程观的影响及启示

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体系,从开发的理论到落实课程开发的实践,必须形成具有可行性的系统。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包括课程的相关概念内涵,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因此,为了建立最好的课程,必须需要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处理课程系统内的诸种关系。而在不断处理课程问题中达成的统一性看法和认识就是课程观,它是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就是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因此必须紧密联系职业教育的自身特性,不能脱离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要求必须要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而不是完全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尤其是在课程建设上,职业教育要凸显自身的特色,开发的课程必须也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对于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的研究中,积极心理学越来越受到推崇,其在影响职业教育课程观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2.1课程目标定位取向:课程目标应该是具体化的、可观察的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清晰学习目标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也就是课程目标要能够具体并且可以观察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目标制定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此外,还需要将课程目标贯穿于课程开发的整体系统中,使目标模式更具可行性。同时,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处于弱势。例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也提出人的智力发育是有差异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不是可造之材,合理的后天教育一样能使他们走向成功。

2.2课程内容组织取向:课程内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心理学在学生学习中注重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因此在组织课程内容时要体现这一点。在大课程观的环境下,课程要通过教学的实施才能体现其价值,课程和教学不能独立于教育领域中,必须相辅相成。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材的设计上要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情绪中进行学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