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实用13篇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1

高中教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规律和技巧,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

1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文言文阅读教学缺乏人文性

如今,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学方法单一,这样的阅读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多高中教师把文言文看成是阅读的工具,教学缺乏人文性。

1.2文言文阅读教学和学生需求相分离

在传统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文言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分离。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启示,提升自己。如果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和学生需求相分离,文言文阅读教学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1.3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不合理

在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无法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教师忽略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2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对策

2.1丰富教学方法

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认为文言文阅读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不大。要想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教学情景。王国维曾经说过:“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这句话表明,合理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一部分文言文阅读实际上是在叙述一个故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把文字转化成图片或影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想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就必须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加深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教师应该把文言文阅读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眼界。如果文言文阅读教学和生活实际相分离,那就失去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意义。案例:《滕王阁序》又名《滕王阁诗序》,该文章的作者是王勃,文章主要描述了滕王阁一带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在课文讲解之前,教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作者王勃的纪录片,更好的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王勃是儒学世家,六岁就可以写文章,被当地人称为“神童”。后来,王勃担任沛王府修撰,写下了《檄英王鸡》文,不料这篇文章惹怒了唐高宗,王勃就此被赶出了沛王府,并把他驱逐出了长安。相对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起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进而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文言文阅读教学也应该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阅读学习了解文言文所蕴含的情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文言文阅读的习惯。学生可以从文言文阅读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工具查阅资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合理制定文言文诵读策略

文言文阅读教学自然离不开阅读,学生可以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言文所包含的情感,领会文言文的主旨思想,积累词汇量。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明确文言文的发音和断句,了解文言文的大概寓意;其次,学生可以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最后,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可以加入感彩,声情并茂地朗读阅读内容。教师要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地制定文言文诵读策略,提高文言文诵读的效率。

2.4合理制定文言文欣赏策略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合理地引导学生品味阅读内容,详细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学生必须学习会欣赏文言文,才能真正领悟到文言文的真谛。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学会总结文章重点,这样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效率。案例:《鸿门宴》是司马迁的代表作,司马迁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就是这位失败的英雄。文章内容生动精彩,吸引人心,给人带来崇高的阅读享受。如果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抓住文章的重点,就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领悟文言文的真谛,体会文言文的佳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感同身受,提高对文言文的欣赏能力。

2.5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学校可以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讲课,分享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在很多高中缺乏专业的语文教师,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都比较落后,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全面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3结语

高中文言文阅读是高中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途径。要想真正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教师应该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学校还要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佩红.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焦翠霞.高中文言教学状况的调研和对策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6.

[3]尚晓菲.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2

这一环节要注意课前的激趣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把学习文言文过重的心理负担卸掉,轻松上阵,愉快地进入课文。主要任务是通过圈点,记下初读过程中发现的陌生字词。解决的办法不是老师直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注音解词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或相互利用工具书去寻求答案。好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遇困难想办法解决的方法。我在上《孙权劝学》一文时,发现孩子们提出了“孰若孤”一句中的“孤”念成“弧”了,“遂拜蒙母”一句中的“遂”读作“逐”了,这都是我备课中未预设到的。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这两个字的认识,还区别了两组形近字。

二、再读,掌握节奏和停顿

再读课文,目的是注意停顿,让学生读得通顺流畅。教师可以先范读一下,然后分小组一边读,一边评价,相互比较,对重点的难以划分的句子勾画下来,交由小组讨论。老师只是引导一下,停顿难的关键在哪里。对于《孙权劝学》一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肃遂拜蒙母”等语句要充分调动学生反复朗读,从中找到正确的句读。这一步骤的关键,教师要营造学生积极朗读和讨论的氛围。不要吝惜教学时间,这一关过好了,对于下一步骤很有

帮助。

三、互读,理解文章大意

大多数教师包括我在内,平常教学文言文最爱,最喜欢讲翻译,生怕哪一点没讲到,或者没讲详细,于是一堂课滔滔不绝,结果是老师疲倦、学生反感,达不到培养孩子阅读文言文能力和方法。这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孩子结合注解进行朗读。老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我在上《孙权劝学》一文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孙权是如何劝学的?什么地方体现出孙权的善劝?吕蒙“乃始就学”后有什么进步?文中如何表现这一点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之后集体交流: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大家各抒己见。然后集体讨论,有的学生借助工具书帮助解答,我想总比老师直接讲解要好得多,毕竟给了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研读,总结升华

在理解了文章大意后,重要的一点是细细地研读,所谓研读,即钻研阅读。由于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特殊个性,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只重在明白“说什么”,语文更在乎探究“怎么说”。即不仅仅满足于对课文言语内容的理解,更重视对言语整体的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功能去触摸和体验语言的形象美和精神美。因此,语文学科的“研读”,并非只是简单地抽取内容的理性信息作逻辑层面上的处理,它同时也研究揣摩语言在表达思想内涵上所体现的情感之真、精神之善和形象之美,充分体现研读过程中学生解码吸收心理流程的多向辐射状态和个性化读解的丰富性。有咀嚼味道地读。仔细揣摩人物的情感。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小声读和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人物的语气、语调和情感。例如,①“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怎样表达?(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应该怎样表达?(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3

1.2 串讲加分析。这样做的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原则,没有目标,不讲教法,不分主次以至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形成规律性认知,无法达到知识迁移,同样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养成了依赖性,大大挫伤了他们自己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贯彻和执行,因此才有文言文教学用时多、进度慢、收效微、成绩差的尴尬局面。

2.来自学生的问题

2.1 文言文太旧,无味而厌学。虽然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等等,但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中学生,受到来自各种途径、各个方面的新潮语言文化吸引,如网络语言、快餐文化等等,使他们容易产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对文言文却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文言文太旧,觉得学它没用,于是就厌学。

2.2 文言文太难,不懂而弃学。随着年级的升高无论是语言本身还是内容都明显难了,许多学生一下子适应不了,在了一定的时间还不能搞懂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就有了弃学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后,就会越学越难,越难越不想学,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怎样才能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我认为必须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方法应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加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协调性。

1.导课要引人入胜

教师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了解学情,诊断学情,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导入课题的方法有许多,如“谈话法”:教师通过讲述成语典故、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等引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展示法”:即展示有关教学挂图,教学用具,播放有关影视画面、动漫音乐、歌曲、或者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相声、课本剧等,将学生带入浓郁的学习情境中;“测检法”:即教师通过问答、研讨、辨论或通过作业题、检测题来把旧有的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自学法”:即教师布置具体任务、指定目标,引导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其他工具书、历史文献资料或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学习方式、技术手段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总之,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消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感。

2.诵读要心口合一

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继承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

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3.分析要深入浅出

分析指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各种适合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弄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弄清课文的情节线索、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环境场面等。只要适合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训练式等诸多的教学方法都可以运用。它的唯一宗旨是用最简洁的办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掌握知识。

4.鉴赏要含英咀华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几乎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用语之凝练、结构之精巧都非寻常文章可及。而缺乏“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这一环节,学生就无法真正品味到文章之美,自然难以爱上文言文。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含英咀华,逐步培养其审美趣味。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很多,如“述说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归纳、总结、述说课文的中心或主题思想;“评议式”:引导学生对课文优点或不足之处如作者的思想局限性、时代、阶级局限性等进行评议;“迁移式”: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与其他课文、文章进行类比、对比,了解课文某些方面的特色;“感悟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欣赏感悟课文的主题、结构、意境、人物塑造等形成的鲜明艺术特色。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4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僵化。当学生升入到高中阶段,升学的压力随之而来,因为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冲击,进而开展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应试教育。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文言文实词的释义以及文章的解读上,重点强调、梳理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学生文言能力的培养,对于文章的重点内容,教师只是要求进行背诵,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以及文言赏析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依然停留在初中层面。(二)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之中已经接触了不少的文言文,但是由于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相对简单,篇幅结构也较短,所以这样的学习经验并不适用于高中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对于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学习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学习方法的缺失是造成文言文阅读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三)课外阅读量不达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体现在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不达标。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学生每学期对于课外读物的阅读不能少于30万字,并且其中的10%应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阅读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感,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过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课业繁重,许多学生连自身功课都无法及时完成,又何谈阅读课外文言读物呢?因此,课外文言读物阅读量不达标是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增加学生文言文阅读量。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文言文阅读量的提升。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定期为学生组织文言文阅读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近期阅读文章的心得体会,互通有无,借鉴经验。在班级的角落设置文言文读物的读书角,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文言文书籍的阅读,加强阅读的便捷性。教师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体现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推荐好的文言文书籍作品,让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量,促进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二)激发学生的文言学习兴趣。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只有兴趣使然,学习效率才能够够提升。但是,文言文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依托教师的教学水平,转换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思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历史方面的文言文转换成古代的小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利用故事中的情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苏教版语文课程《渔父》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将文言文转换成历史小故事,结合作者屈原的历史背景,感受屈原在写作时的微妙心理变化,进而加深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可以将文言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文言文哲理的同时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三)改良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氛围。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改良教学的方法,增强课堂的教学氛围。在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对于文言实词的解释以及对于文章内容的解读,忽略了学生对于文言文情感的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所以,想要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改良教学的方法,利用引导、点拨的方法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利用文章的语境、个人的语感提升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解析能力,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文言鉴赏能力。例如在进行《滕王阁序》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文章的语境以及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研究文章的全意,并且通过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传世名句的鉴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整体意境,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心,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因此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要不断革新个人的教学理念,吃透教材,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文言文阅读的学习之中,探索文言世界的魅力,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5

一、依据学习差异,优化任务问题

设计阅读学习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差异性。这也就是说,在英语课程教学中,从学生的阅读理解基础出发,注重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定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学习发展需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差异出发,优化任务设计更能够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来优化任务教学,一方面,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让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方法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整体阅读和理解感知。其次,应允许学生有自主阅读和思考探究方法的选择,让学生在彼此多元化的学习方法选择中加深多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最后,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阶梯型原则制定教学方案

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是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如何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养成渴望学习的心理气氛?如何组织学生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种种诱惑和手段,成就动机则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学生都渴望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经历了成功,就会产生喜悦,自尊和自信会增强,变成求知创新的内驱力。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况,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赞扬,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得,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乐于创新。

三、关注阅读任务延伸,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任务阅读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关注课内的“Reading”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最为基本的跨文化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技能和理解感悟的方法。这也就是说,在任务阅读教学中,关注任务阅读的延伸,一方面,是对课内文本语言知识的有益补充,能够拓宽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延伸的素材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近几年的任务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关注学生的阅读任务延伸,帮助学生拓宽任务阅读学习的途径非常重要。我们不妨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呈现与文本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内容;借助电子读物、报纸杂志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阅读学习素材。这些阅读素材的拓宽,不仅使得学生有更为丰富的语言学习内容,还能够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创设理解感悟任务,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养成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以此来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写作意图和写作主旨等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感知,以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文章信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这种理解感悟应该是对语言阅读素材的一种理性深化和思考。对此,我们不妨作出如下的尝试:首先,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方法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整体阅读和理解感知。其次,允许学生有自主阅读和思考探究方法的选择,让学生在彼此多元化的学习方法选择中加深多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自觉性,要求学生根据各种阅读素材,选用适合的思考探究方法。

五、开展读写结合活动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接触语言材料,并把自己的想法自然地表达出来。 这种做法能模仿语言的使用,深化所学的语言知识,熟练所学的语言技巧,从而把显性语言知识转变成隐性的语言知识,促进语言使用的自动化、地道化。为此,我在高一阶段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开始就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英语原著或美文时,能动笔写一写。有要求较低的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也有反映学生思想的读后感。

六、结束语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任务型阅读教学则是一种交际教学模式。重视英语的实用性,同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高其综合阅读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主要强调实际交际环境中的英语运用,促成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将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多种能力同时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能力,减少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压力及恐惧,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锦霞.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反思[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3).

[2]赵艳萍.用任务型教学法解决高中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5.[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第1版.

[3]刘艺平.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应试技巧[J].考试(高考英语版),2005,(1).

[4]丛士文.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王娟.基于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 2010,(23)

[6]朱淑华.浅谈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实施[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 2011,(06)

[7]叶道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考试周刊, 2010,(19)

[8]杨丽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授之以渔”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 2011,(51)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6

要求教师退出讲坛,让学生有读书的时间和空间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行为,个性化的第一要义是自己阅读,没有学生的自主,所谓个性化就无从谈起,而获得自主的前提是要还给学生读的时间。语文学科是多元性的,这就决定了阅读理解的多元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提怪问题;问题理解有异议……这时老师就应留出阅读空间,延时评价便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事实上语文教材中选编的阅读课文具有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把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中,并在读中完善读书方法。

教师应加强读的引导和渗透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阅读与理解,教师应在重点的地方和难理解的地方引导学生自读,使学生在读中自己体悟文章内容,从而使学生乐读不疲。

让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的方法和习惯 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不只在课内爱读,课外也爱读;不只爱读课文,也爱读其他读物……学生在小学阶段1年级至4年级识字量相当可观,5年级至6年级可扩大阅读量,这时老师应有计划的进行阅读指导,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阅读教学的主攻方向应集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要致力于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如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一定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一阅读最终目的。

注重情感体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诉诸理智,而且常常诉诸情感,因而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对人与事的联想、想象评价等,使他们进入文章意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营造读的情境 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影响学习进程的重要因素。同样,热切的阅读兴趣也总是伴着良好的教学情境产生的,而良好情境的创设是由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及行为决定的,因此我们不仅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情境,而且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着力激发学生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历,审美经验,根据学生这方面的经验呈现课文内容,安排教学进程,或者教师通过自己一言一行,展示自己的理解,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教学《希望的田野上》时,我利用歌曲、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听歌曲,然后由教师朗读。教师激动、骄傲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一种情感氛围。

针对不同的文章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情感要求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挖掘教材暗含的情感因素,用语言或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外,就要以读书为主线,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叙事性作品应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形成丰富积累

关于丰富的语言积累,要靠学生自己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激励学生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语言词汇的积累 积累词汇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划出课文中重复词语,加以理解,点评课文中精当的词语,抄写课内外阅读文章中的生动词语,通过朗读,背诵学过的词语等。积累词汇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一是无意识的积累,如平时看报读书中识记词语;二是选择性积累,这是有目的的,如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中选择认读词语。

内容的积累 教师要有指导,一是读书方法的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读书,怎样做读书笔记;二是学生除读语文课本外,还应根据学生每一阶段的基础课程内容给学生推荐书目,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三是要有交流读书笔记和体会,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而形成浓厚读书风气,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笔者平时就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一次摘抄,摘抄范围很广,可以是优美的词句或优美的一段话,现在班里学生在习作中就能灵活运用这些平时积累的词、句、段。

良好语感的形成

语感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感能力是人们对语言信号的直接感悟和应急反馈的基本能力的总和。语感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运用,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既涉及语文的工具性,又涉及语文的人文性,因此可以说,语感训练和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轴,培养感悟和反馈的准确性、迅捷性、敏锐性、深刻性及情感性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核心任务。

利用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教师应精选思想内容深厚,语言表达内涵丰富的课内外优美诗文作为语感训练材料,指导学生吟诵。吟诵时,指导学生注意声调和抑扬顿挫,节奏的快慢缓急,语气的轻重。要指导学生注意感受文词的优美,体味语言的内涵,领悟文章的旨趣,从而产生读而有味,悟而致乐的。这样长期训练,学生语言就会逐步深刻,语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适当点拨,在朗读中领会语言的意蕴美 阅读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置身于一定语言环境中,借助语言本身的形象性和语言环境的生动性,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产生语言体验,激发语言情感,体会语言的美学意义。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把间接生活经验和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沟通起来,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语气渲染描绘,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联想,激起他们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阅读方法的运用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于一些优秀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

运用普通话,流利和有感情的朗读 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具体地说,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手段,要求学生按照普通话标准读音读准每一个字,发音正确、清楚。朗读中语言是有规律可寻的,按照这种规律,注意语气和语调以及它们的轻、重和停顿,并且能根据不同思想内容掌握好朗读节奏变化。在朗读过程中,老师交给学生一些表达感情的方法是必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身情感体验的表达和流露。而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可以从语言、语调和感情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进而全面衡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个人默读,无需事先准备,可直接切入 基本要求是感知符号要正确,并讲究一定的速度,要学会抓重点,学会思索。对学生默读能力的评价,则应根据各个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精读,全面理解内容逐字逐句深入钻研阅读 古人语:熟读精思理自知。在这一过程中就要突出一个“思”字,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以读为本,训练学生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并根据各个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在教学中,由于读书时间充分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状况就会改变,通过熟读精思,促使学生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和感情。

略读和浏览,指从文字中吸取有用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学生要想掌握与运用精读课文的方法,还要靠练习,也就是把阅读的范围扩大,由学生自己去读,这就是略读。精读是“举一”,略读则是“反三”。精读与略读和浏览应有机配合。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和浏览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实际上略读和浏览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可以说速度就是现代阅读的生命,面对人类社会已形成的知识海洋和大潮汹涌的信息流,速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新的现代阅读的能力,必然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推辞的使命。对学生进行略读和浏览训练,使之掌握略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如果只求速度,而读后什么也记不住,什么也不理解,就是失败的略读和浏览。

诵读是文学艺术的表演形式 诵读是表演出来供大家欣赏的,要求诵读者精神饱满,音色优美,表情逼真。当学生对作品十分熟悉,理解之后,经过朗读,最后达到诵读。教师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上述各种阅读方式,是实现阅读教学的手段,是为阅读者学习服务的,当然许多方法并不是生搬硬套的,各种方法也不是只能独立使用的,有时也可以交叉使用,所以科学地使用多种阅读方法是做好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7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如要提高口语水平就必须有大量的输入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大量的英语阅读,英语的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课可以说就是精读课,兼顾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培养。英语课程的平均学时才二百左右,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用传统的教学法来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要求有些不太现实,老师上课只能对教材进行筛选、课文不能不上,那就只能把课文后面的阅读和写作部分练习舍去不讲,让学生自己课后看。

(二)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但由于应试教学等原因,语法翻译法仍然占统治地位,以语法、词汇和单个句了的学习为侧重点,对课文的阅读不提时间和速度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围绕着国家四、六级和A、B级考试的指挥棒,按照固定教材的内容备课,将每课中涉及到的语法、词组、短语的用法、习惯用法、写作技巧等知识灌输给学生,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扩招后英语课堂教学班级规模普遍便大,教学中老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统一方式传授,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和引导,使起点低的学生失去信心,起点高的学生没有兴趣,师生之间毫无沟通和互动可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

(三)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纵观高职院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认为阅读是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是由低级的字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这种模式下,强调阅读的顺序先是字母,单词,词组,然后是句子,段落和语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根据本人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从中文思维向英文思维的过渡,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也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细节上而无暇顾及别的东西,破坏文章的整体性,从而忽略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最终导致有限的阅读,即阅读量不够。

(四)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视幅狭窄,摆头,眼停过频。视幅狭窄是指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份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由于眼停次数过频,阅读时间增长,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心译。心译是指一边阅读,一边在心里翻译,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定势。该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

高职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情景会话,教唱英语歌曲,做游戏,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介绍英语背景知识、讲英文笑话和国外趣闻等,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引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学生想读、爱读,从而收到阅读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扩大学生词汇量,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决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人们普遍认为,词汇量、文章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的运用、母语阅读能力等都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阅读理解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词汇,词汇量越大,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它在掌握一定量的了解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

(三)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四)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练习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采取随机方法来确定阅读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练习。阅读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以提高阅读速度。学生读完文章做完练习后,由教师宣布答案,同学换卷评分和报告分数,教师作好登记,随时掌握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两方面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解决,然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难点,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和启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总之,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2]马国英.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2005,(5).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8

一、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如要提高口语水平就必须有大量的输入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大量的英语阅读,英语的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课可以说就是精读课,兼顾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培养。英语课程的平均学时才二百左右,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用传统的教学法来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要求有些不太现实,老师上课只能对教材进行筛选、课文不能不上,那就只能把课文后面的阅读和写作部分练习舍去不讲,让学生自己课后看。

(二)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但由于应试教学等原因,语法翻译法仍然占统治地位,以语法、词汇和单个句了的学习为侧重点,对课文的阅读不提时间和速度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围绕着国家四、六级和A、B级考试的指挥棒,按照固定教材的内容备课,将每课中涉及到的语法、词组、短语的用法、习惯用法、写作技巧等知识灌输给学生,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扩招后英语课堂教学班级规模普遍便大,教学中老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统一方式传授,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和引导,使起点低的学生失去信心,起点高的学生没有兴趣,师生之间毫无沟通和互动可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

(三)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纵观高职院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认为阅读是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是由低级的字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这种模式下,强调阅读的顺序先是字母,单词,词组,然后是句子,段落和语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根据本人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从中文思维向英文思维的过渡,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也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细节上而无暇顾及别的东西,破坏文章的整体性,从而忽略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最终导致有限的阅读,即阅读量不够。

(四)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视幅狭窄,摆头,眼停过频。视幅狭窄是指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份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由于眼停次数过频,阅读时间增长,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心译。心译是指一边阅读,一边在心里翻译,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定势。该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

高职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情景会话,教唱英语歌曲,做游戏,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介绍英语背景知识、讲英文笑话和国外趣闻等,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引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学生想读、爱读,从而收到阅读课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悔论文]

(二)扩大学生词汇量,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决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人们普遍认为,词汇量、文章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的运用、母语阅读能力等都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阅读理解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词汇,词汇量越大,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它在掌握一定量的了解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

(三)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四)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练习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采取随机方法来确定阅读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练习。阅读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以提高阅读速度。学生读完文章做完练习后,由教师宣布答案,同学换卷评分和报告分数,教师作好登记,随时掌握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两方面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解决,然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难点,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和启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总之,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语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2]马国英.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2005,(5).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9

2.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及对策

2.1阅读习惯因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常用手指指着读(finger-pointing)或逐字默读(subvocalizing);有一部分学生一遇到生单词就用字典去查,这使学生对文章很难有整体的把握;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读到不懂的地方就往回读(regressiveeyemovement),读读过的句子;部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作任何的标示,待到读完做题时又不得不重新扫视全文。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都会制约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阅读理解过程是由物理过程(physicalactivity)和心理过程(mentalactivity)组成的。物理过程指眼睛对文字进行扫描,并把得到的信息输人到大脑中;心理过程指大脑对输人的文字进行分类识别,将其组成连贯的句子。物理过程影响心理过程,即眼睛的扫描的速度影响阅读信息量的输人,他会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学生从一开始接触阅读课学习时,教师就应该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以意群、句子或段落为单位进行阅读,立足于篇章,力求从宏观上把握文章思想和内容,这才是良好的阅读习惯。

2.2词汇和语法因素—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影响着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词汇量小、语法知识掌握得不好的学生通常阅读能力较差。词汇量的大小、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成正比。由此可见,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语言能力是阅读的基础,没有较强语言能力就没有很好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要从扩大词汇量和巩固语法知识人手。

这种做法常常是枯燥无味,而且由于遗忘规律的存在也使得学生很收到预期的效果。关于扩大词汇量的行之有效的常用办法一般有三种:词缀词根法、循环记忆法,归纳法记忆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扩大词汇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在平时的积累。教师也应强调学生对课上课下学过的单词要多练多用,变被动词汇为主动词汇。

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单词也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猜词技巧,为阅读扫清词汇障碍。例如:利用词缀词根猜测词义和利用上下文语义联系来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语义联系来猜测词义是学生应掌握的重点猜词技巧;上下文语义联系包括反义关系、同义关系、因果关系等。例如:“}}}thehairymammothlikeabigelephantwithenormoustuskscurvingtothesidesofitsbody.’中的mammoth一词,乍一看是生单词,但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作者已经将该词的词义描述在这句话当中了。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给出的重要信息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人们都会认为语法与阅读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其实不然。如果学生语法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想看懂长句复杂句较多的文章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句子的结构,了解句子和文章的主题。英语语法是较为系统和严密的语法体系。所有的文章都是在灵活运用语法的基础之上写成的。没有较好的语法基础,想要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在教学教过程中,要将英语阅读材料和语法知识相结合,要使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学习和掌握语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2,3背景知识因素一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好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还受到文化背景知识因素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那么我们所阅读的任何的材料中都会有文化的痕迹。仅仅具备语言能力,而不具备与阅读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会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要想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宽知识面,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难度要适中的;也要注意学生阅读的文章体裁要多样化,如记叙文、议论文、人物传记、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还要注意到阅读内容要广泛,要让学生了解政治历史、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以积累背景知识。

2.4阅读方法因素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新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题型非常多样化,新增了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巧分钟内完成1000-1200单词左右的文章,并做后面的相应的10道题,这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要求是相当高的。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阅读方法一仔细阅读来做该部分显然是不合适的,学生应学会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10

目前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课可以说就是精读课,兼顾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培养。英语课程的平均学时才二百左右,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用传统的教学法来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要求有些不太现实,老师上课只能对教材进行筛选、课文不能不上,那就只能把课文后面的阅读和写作部分练习舍去不讲,让学生自己课后看。

(二)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但由于应试教学等原因,语法翻译法仍然占统治地位,以语法、词汇和单个句了的学习为侧重点,对课文的阅读不提时间和速度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围绕着国家四、六级和A、B级考试的指挥棒,按照固定教材的内容备课,将每课中涉及到的语法、词组、短语的用法、习惯用法、写作技巧等知识灌输给学生,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扩招后英语课堂教学班级规模普遍便大,教学中老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统一方式传授,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和引导,使起点低的学生失去信心,起点高的学生没有兴趣,师生之间毫无沟通和互动可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

(三)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纵观高职院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认为阅读是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是由低级的字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这种模式下,强调阅读的顺序先是字母,单词,词组,然后是句子,段落和语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根据本人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从中文思维向英文思维的过渡,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也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细节上而无暇顾及别的东西,破坏文章的整体性,从而忽略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最终导致有限的阅读,即阅读量不够。

(四)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视幅狭窄,摆头,眼停过频。视幅狭窄是指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份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由于眼停次数过频,阅读时间增长,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心译。心译是指一边阅读,一边在心里翻译,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定势。该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

高职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情景会话,教唱英语歌曲,做游戏,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介绍英语背景知识、讲英文笑话和国外趣闻等,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引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学生想读、爱读,从而收到阅读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扩大学生词汇量,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决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人们普遍认为,词汇量、文章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的运用、母语阅读能力等都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阅读理解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词汇,词汇量越大,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它在掌握一定量的了解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

(三)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四)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练习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采取随机方法来确定阅读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练习。阅读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以提高阅读速度。学生读完文章做完练习后,由教师宣布答案,同学换卷评分和报告分数,教师作好登记,随时掌握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两方面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解决,然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难点,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和启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总之,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语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2]马国英.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2005,(5).

[3]何青.高职英语阅读课语篇教学之探讨[J].职教论坛,2005,(35).

[4]龚兵.英语词汇知识广度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11

教学,即有学有教。

1.“教”的问题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部分教师还是将“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的首位。这在阅读教学中尤为明显。通过调查可知,英语阅读文章对学生而言往往就像“空降兵”一样,学生们不知道它“从何而来,为何而来”,而我们教师有时更是把阅读课堂当成了向学生“倾倒”词汇和语法的最佳场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和教学方法的不当难辞其责。

2.“学”的问题

学生在阅读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①阅读速度慢。阅读时喜欢逐字阅读并依靠母语翻译来理解文章,这样不仅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还会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②词汇量小。在阅读中会遇到很多“拦路虎”,加上缺乏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材料,往往使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惧怕心理,对英语读物望而生畏,造成紧张情绪,而越紧张就越难读懂,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在所难免。③过度注意细节。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点和语法分析上,结果一叶障目迷失主题。④缺乏阅读实践和阅读技巧。不善于抓关键词和主题句,不善于猜测词义,几乎每句话都要通过翻译成汉语才能继续阅读。于是往往读懂了上句,猜不到下句,读了下文又联系不到上文,造成前后脱节,缺乏语感,阅读效率异常低下。⑤知识面窄,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该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作为语言学习者的学生而言,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更好地理解文章,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⑥过分依赖教师。这跟阅读课上教师们越俎代庖做了本应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有关,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减少,最终成为被动的接受者。⑦阅读时间没有保证,阅读量不足。新课标语言技能五级目标对读的要求中有一条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是无法完成这个目标的,主观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愿意去读;客观原因是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材料确实比较少,且很多学生因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根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繁重的课外作业并没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的练习册一本又一本,试题集一套又一套,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可阅读能力却没有实质性地提高。而学习任何语言都是需要大量阅读的,学习英语也不例外。一般来说,英语学得好的人都阅读过数量可观的英文书刊。

二、解决方案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显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研究学者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中笔者在诸多学者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基础之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12

我国中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吸收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最重要的手段。学生可从高质量阅读中认识学英语的意义和价值,体验乐趣。为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笔者结合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经历,分析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对学生阅读障碍的形成以及对策略陈己见,以作引玉之砖,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种种因素

2.1 教师方面

2.1.1 教学模式单一,重“句”轻“篇”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教师还是“以翻译为主”,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强调语法而非意义,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语篇能力的培养。他们往往把语言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文章中的词、句和其它语言点的分析和翻译,学生机械记忆老师讲授的内容,练习以掌握生词和语法为目的。这种重“句”轻“篇”,忽视语篇的图式教学,难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篇的脉络,导致学生对语篇的领悟能力,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现象,更谈不上文化意识和语感的培养。

2.1.2 阅读训练单一,应试教学倾向严重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存在应试教学倾向,阅读训练局限在“以应试为目的”强化训练方面,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许多老师以为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才能检测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掌握应试经验。这种应试阅读训练模式,往往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学生虽然接受了大量语言材料的强化训练,但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对阅读丧失了兴趣,阅读水平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2.1.3 重课堂教学,轻课外阅读,阅读材料单一

目前,许多学校的英语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师在课上讲解多,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得少,课内外阅读材料很单一。学生阅读的语言材料不外乎是课文和教辅材料中阅读理解题的层面上,学生阅读的信息量少,获取信息渠道窄,阅读内容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教学根本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2 学生方面

2.2.1 语言因素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它不仅与读者的阅读能力有关,而且与读者的语言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语言水平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正面的影响,学生的语言水平越高,阅读能力就越强。所以说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阅读效率。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是阅读技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词汇量的不足和语法能力的欠缺必然导致阅读理解障碍。

2.2.2 母语思维的干扰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理解是读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与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发生作用,从而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那么学生已有的汉语知识体系与英语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之间难免会产生多种矛盾,故而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各种障碍。所以说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也是阅读理解中学生会遇到的一大障碍。东方人侧重综合思维,而西方人则是分析思维;其次,由于汉语的句子结构和语序与英语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学生仅依赖汉语去理解句子不仅速度慢,且容易造成理解误差。

2.2.3 文化背景知识

在日常英语阅读教学中,虽然学生已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等语言基本功,但还会对所读文章不解其意。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在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所以说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同样会给学生造成阅读理解障碍,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在阅读中受到这种文化因素的干扰,阅读理解便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2.2.4 心理因素

如果学生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不牢固,对句子结构的感受能力差,阅读速度就会缓慢,并由于在阅读中出现的“拦路虎”(如生词)较多的话,学生在理解上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往往就会使学生对英语阅读望而生畏,产生心理抵触和厌倦情绪。这种心理障碍不仅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而且还会造成学生自信心不足和阅读兴趣低下。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阅读的恶性循环。(如下:)

The vicious circle of the weak reader

doesn?蒺t understand reads slowly

doesn?蒺t read much doesn?蒺t enjoy reading

(Nuttal, c. 1983: 167)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阅读理解过程不仅与读者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而且与读者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等也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激活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将英语阅读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呢?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3.1 夯实语言基础,构建以阅读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基本点的知识框架

万丈高楼平地起。欲达到阅读水平的理想境界,必须先打好语言基础知识这块地基。在阅读教学中,过去一味重视语言知识而忽视语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可取的,但是不重视词汇学习,淡化语法教学这一做法也不足以效之。夯实语言基础是阅读水平能否提高的先决条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重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以阅读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基本点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双基”。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足以说明词汇、语法和阅读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是重要的语言技能,它是靠语法和词汇来支撑的。词汇是语言大厦的砖石,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而语法是研究词和句子结构的科学,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就靠语法知识。虽然说,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不能单靠积累词汇,但是词汇的积累与阅读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就越少,阅读的速度也就快,词汇量丰富是学生能够顺利阅读的保证。随着大量的语言输入,阅读中词汇的反复出现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巩固和扩展词汇。同样,语法能力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后,才能对文章中出现的长句、难句等复杂句子进行分析,提高理解的准确率,加深理解的深度。一句话,要真正读懂文章,离不开对语法知识的熟悉掌握。由此可见,词汇、语法和阅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的。

台湾英语教育家赖世雄教授曾说,他的语法和词汇是通过大量阅读后才搞通的。所以,我国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阅读无疑是学习词汇和语法的一条便捷途径。词汇是阅读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学生在记忆词汇中有三个突出问题是:记不住,容易忘,不会用。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词汇,耗时低效,脱离了语境,词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水之鱼,当然很难记住,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受到打击。就好像学游泳就必须要在水中才能学会一样,记忆词汇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阅读中记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准备一个专门记忆词汇的小本子,熟读文章后找出值得记忆的词汇记下来,并根据记忆的规律,经常拿出来复习记忆。这种在语境中记忆词汇的方法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肯定能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语法的学习一直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要熟练应用英语语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大量阅读也是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在教授语法规则时,要做到与词汇、句型、语篇相结合,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加深对已掌握的语法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构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知识技能框架,有助于学生认清阅读与词汇、语法的密切关系,有助于学生明确方向,提高学习效率,且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3.2 贯彻语言教学与文化学习同步进行的原则,多渠道拓宽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法知识之后,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解文化背景等知识。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越广,学生理解能力就越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文化知识不可能自然地习得,要靠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培养。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贯彻语言教学和文化学习同步进行的原则,既要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又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及时地、自然地、渐进地将语言和文化融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使学生主动地吸收异国文化,领会到文章背后浓厚的文化底蕴,促进对异国语言的了解,以下是笔者在文化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3.2.1 结合教材,通过介绍、讲解文化背景知识,把文化教学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方面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也是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做个有心人,充分将教材中那些有关目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通过课堂教学来全面地、系统地进行文化渗透,并创设机会使学生在模拟式情境中感受异国文化,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结合教材,适时渗透文化是一大途径,但把英文歌曲引进课堂,把它作为介绍文化知识的媒介,相信这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英文歌曲是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而且这种鲜活生动的学习方式更贴近生活,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侧面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外国文化,而且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3.2.2 课外积极引导学生,丰富文化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单凭教材和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扩大自己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内课外相结合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并促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留心积累有关文化知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感性地去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且鼓励学生课外欣赏一些英美原版电影。这些本身就是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这些直观的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欣赏者的角色,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毋容置疑,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新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新文化现象,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视听媒体和互联网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海洋”,教师要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并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全方位的接触去体验感受异国文化。

3.3 重视语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

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表明:“外语理解力的高低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语篇理解力,而不是理解单个句子的能力。”(Cooper,1984)。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单个词、句子的理解,缺乏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到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对作者隐含意图的把握,造成了“见树不见林”的现象。语篇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和训练中,必须要在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介绍英语篇章结构知识,注意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要改变学生在阅读中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从文章总的篇章结构出发进行语篇分析,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帮助学生获取和提高语篇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从文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文体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识别英语文章的不同文体,可以作为提高阅读效果,获取语篇能力的突破口。文体是指各种类型和各种体裁的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语言特征。相同文体的文章在体式上具有一定的约定性、稳定性和规律性,而不同的文体行文特点不同,语言风格也各自有别。因此,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体知识,在进行阅读时,他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就会得到不断的刺激,他就会通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这样就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特定语篇的含义,从而更好地促其完成任务,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语篇体裁框架大致有四种: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文章进行归类总结,理清文体,使学生把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及文章框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实践,按文章的体裁讲解必要的文体知识,培养学生识别不同文体的能力,如果学生具备了这些识别文体的能力,就可以为下一步的语篇理解铺开一条路,就可以通过把握体裁的框架和相应的语言形式来判断文体,顺藤摸瓜,弄清文章结构,迅速抓住中心思想。如此一来,阅读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整个阅读理解的正确率,获得比较全面的语篇能力。

另一方面,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也是提高学生语篇能力的重要途径。语篇知识(文章的宏观结构、段落发展方式及连贯性)在英语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有很大的相关性。学习者对篇章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越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总体水平就越高。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写作积累,学会把阅读技巧运用到写作当中。同样,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促进阅读的进一步深入,拓展思维空间,形成阅读与写作的一种良性循环。所以中职学校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整合读写之间的关系,以写促读,读写互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

总之,从文体着手,读写结合,使学生具备分析篇章的基本能力,是改变目前中职生整体理解能力低迷状况的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

3.4 拓展阅读空间,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课外阅读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个人语言水平的有效途径。阅读能力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英国语言学家来斯特指出“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外语教育家River也提出“读得越多,就会读得越好”的观点。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进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内,还要在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愉快地进行广泛而快速的阅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课内课外紧密结合,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就必然能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阅读和发展终身阅读的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当前英语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词汇量不足,阅读速度慢,课外阅读量少,不能为理解提供充分的输入。再加上学生长期面对的是形式单一的阅读理解题,自然感到兴趣索然,枯燥乏味,无法满足快乐阅读的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迫切需要的是一种轻松、愉快、活泼、新颖的阅读形式去涉猎更多的信息,去接触和学习各类英语文章。为了适合这一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英语原文阅读,合理利用英文报刊。学英语就要学活的语言,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可以让学生在纠正的英语氛围中感受英语的魅力,体会阅读的乐趣。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不仅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学生在享受阅读中一方面可以扩大词汇储备,学习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熟悉英美文化并学着用英语去思考和交流。而且阅读原文更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扣开学生的“心门”,拨动学生的“情弦”,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培增,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引导学生长期进行愉快大量的阅读,才能将学生有意识的阅读策略转化为无意识的阅读行为。只有当英文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和自主发展的需要时,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进入有效的阅读的良性循环当中。

The virtuous circle of the good reader

( Nuttal, c, 1983:167 )

enjoys readingreads faster

understarnds betterreads more

4.结束语

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和信息化,社会对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通过阅读来获取各种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对英语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英语教师应积极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语法、词汇和语篇等知识的同时,培养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尽可能地为学生消除阅读中所出现的障碍,为学生进行顺利的、愉快的阅读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自主阅读、终生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Nuttall, Christine (2000)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Oxford: Macmillan Heinem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 袁永芳 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研究[J] 外语教学 2002,(3)

[3] 屠飞科 给学生原文阅读的训练[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6,(1)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篇13

Fan Huajing

【Abstract】English Read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t’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for bringing up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bility and communicative ability, enrich students’ knowledge range. How to teach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is worth carrying out research and action by all English teachers.

【Keywords】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 to articles

阅读课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扩大知识面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听、说、写、译能力的关键。大学英语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目标其实也是对英语教师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传统英语教学法;②常规英语教学法;③听说交际教学法;④阅读教学六步骤,即MRCDEF教学法;⑤语篇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见证了中国英语语言教学的发展,从最初的传统课堂教学逐步发展到现代的交际语言教学以及篇章语言教学。教学研究的重点也从教师转向学生。同时这些教学模式也是语言理论和外语教学深入发展的结果,尤其是交际教学法,在当今世界各国外语教学中受到普遍重视,它摒弃了传统式的教师操纵课堂,更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训练了学生阅读技能,成为当前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教学法之一。

2.阅读教学改革探讨。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阅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词汇,增加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通常将阅读教学分为精读,泛读和快速阅读三种类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阅读教学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法,以精读课为主,在精读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和时间,教学方法单调,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语言技巧训练,尤其是词汇讲解,忽视了主题思想和语篇布局,把阅读看成单纯的语言活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认识语言,而认识语言并不等于掌握语言,结果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小,阅读速度跟不上去,知识面狭窄,分析能力差。显然,这种教学方法不符合当今信息密集的时代要求,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这种现状必须在教学中加以改革,逐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语篇教学法。

语篇教学法是提高学生概念能力的有效途径。概念能力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零星的信息升华为概念的能力。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理解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概念能力、背景知识和加工策略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主体思想和中心主题上,然后讲解和分析词汇,短语和句子意义及惯用法,并运用语言分析进行教学,提高语言技巧训练的效率,克服孤立讲解语言形式的弊端,使学生能有效、得体地使用语言,确保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采用语篇教学法可使学生摆脱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改变以往在课堂上只听不问,只记不说的习惯,使学生从词汇和句子中走出来,根据文章体裁和课文信息来分析判断综合语篇大意,达到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成了组织者和指导者,据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可能快地从阅读材料中获得重点信息,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掌握把语言基础知识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的能力。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和强调语言共核的同时,注意阐明篇章结构,点出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教会学生学会识别主题句(Topic Sentence),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摸清作者的思维脉络以及词和句子的衔接手段等。

在阅读课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探讨、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问题,主动探求和掌握知识。语篇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后者很难达到语篇教学的目的,为了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语篇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抓住重点,精讲多练,灵活机动,形式多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和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教师还必须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认识西方社会,通过各种途径把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技巧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求学生积极配合,多读多练,从而掌握阅读技巧。有了师生的共同努力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特色的阅读教学目的。

3.抓住阅读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要上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必须抓好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笔者认为,首先要重视阅读前的预热环节,即阅读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技巧,进行有效的阅读;其次,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语言都深深地扎根于其文化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前必备的,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必要的文化背景介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产生阅读欲望,积极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准确的把握文章要旨,对课文深入理解。再者,语言点的处理要科学化。所谓语言点就是指课文中出现的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关键词汇、短语和句型。对于语言点的处理则是阅读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要处理好语言点就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①要分清主次,选好语言点。

②语言点的释义要确切,教学要精讲多练,避免过多引申、辨析。

③语言点例句的选用应力求实用新颖。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