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骨科医生论文实用13篇

骨科医生论文
骨科医生论文篇1

1中医骨伤科的历史

中医骨伤科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必然性和科学性[1]。中医骨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科学的历史,是历代医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发展的历史。在原始氏族人们在生活中逐渐认识自然界药物,外用敷治创伤疾病。出现砭镰、骨刀用于切割。在夏、商时代,青铜器、酒开始用于治疗。甲骨文记录人体各部名称和多种骨伤疾病。春秋战国-汉代形成骨伤科理论。《内经》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按头颅、躯干、四肢各部位折量出一定的标准尺寸。并阐发了:“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气伤痛,形伤肿”等理论。《伤寒杂病论》创立了理、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外科手术的鼻祖华佗首创麻沸散、五禽戏。晋代伤科学在诊断和治疗有显著提高,并成为独立的学科。葛洪著书《肘后千金方》最早记载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内整复方法;并记载了骨折竹片夹板固定、开放性损伤早期处理及止血法。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循环障碍、神经麻痹、运动障碍等,指出软组织裂伤、关节开放性骨折立即缝合和缝合技术。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要方》,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整复后予热敷热疗以助关节恢复;热敷、热疗治疗损伤瘀肿。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书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阐述了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宋代《夷坚志》记载了在颌部类似同种异体植骨术。元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整理了元代以前的伤科经验;并提出麻药用量按患者年龄、体质而定;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指出髋关节是臼杵关节,并把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内翻和外翻。明清时期,伤科专著涌现,名医辈出,多学派形成,《普济方折伤门》记录了15世纪以前的正骨技术,薛己著《正体类要》重视脾胃与补气养血,是按八纲辨证论治的代表著作。清代吴谦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内、外治法,方药记述最详,既有理论,尤重实践,图文并茂,把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整复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改革固定器械。胡廷光《伤科汇篡》阐述了各种损伤的证治、记载骨折、脱位、筋骨的检查、复位。解放后,我国各地相继成立中医院和中医学院,成立了骨伤科研究所,系统整理了祖国医学的理伤手法,总结老中医的经验,改进固定方法和器械,以及加强对中草药研究,总结骨折治疗的理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现代,引进近代医学先进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使诊断更精确。引进先进的麻醉技术、手术技术和器械,治疗了较多的疑难疾病,继续发扬了中医传统技术,中药的辨证论治、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

2中医骨伤科的文化

中医药学是特指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发源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原汉族文化的医学体系。建立在虚数属性、象数逻辑之上的。中医骨伤科医学理论与传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密不可分,是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完善的,具有朴素的丰富的哲学文化,是从表象到理论的概括与升华,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对生命、生理、病机有着独特的诠释。对患者疾病的中医综合治疗中随时都体现着中医朴素的哲学理念,阴阳平衡、辩证、运动与静止的对立和统一,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所以,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就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指导骨伤科患者的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内科治疗、调养。达到筋强骨坚,天人合一,也就是健康人与自然相适应的最终目的[2]。

骨科医生论文篇2

1中医骨伤科学目前发展现状

1.1中医骨伤科的治疗发展举步维艰,传统技艺日益萎缩。众所周知,中医骨伤科治疗四肢骨折应用夹板外固定,疗效好,恢复快,但因为“医院要效益,医生要收入”的思想作怪,大多数一线医生抛弃了这一治疗骨折的最佳方法,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日益成为目前中医医院治疗骨折的主要方式。中医接骨法仅在农村、乡镇医院或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才可看到“真面目”。这既有国家层面的原因,也有医院、医生的症结所在。应用手法治疗颈、肩、腰、臀部等软组织疾病的疗效肯定,但也收费低廉,医师辛苦,临床应用日益萎缩。转化医学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在实验室或实践中找到解决方法,转而应用于临床,因此,中医骨伤科的治疗精髓符合转化医学的理念,应该有所发展,大力弘扬。

1.2人才培养青黄不接,教材建设滞后,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大多中医院校将骨伤专业人才的培养挂靠在了中医专业的下面。毕竟,中医骨伤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方法,从属于“中医学”名下的专业学科,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毕业的“中医骨伤科”学生,找工作更是“名不正,言不顺”。目前,老一辈骨科专家年事已高,中青年专家大部分西化,已出现人才断代,中医骨伤面临技术失传的危机。教材建设方面,目前部级中医骨伤科主干教材只有六版的《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骨伤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编著年代是1997年。目前最新教材是2006年发行的新世纪规划教材第二版《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生教材更是凤毛麟角,规范培养研究生更是无从谈起。教材内容大多是中西杂糅,中医特色疗法介绍偏少;主干教材不系统,和临床偏离较远,造成学生学习理论和临床实习严重脱节。从转化医学的角度看,转化医学的实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基础与临床的整合,因此,发展骨伤科需要复合型的骨伤科人才队伍。

2中医骨伤科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2.1重现代,轻继承。据笔者观察,目前大多骨伤科学生进临床实用的教科书是《实用骨科学》、《骨与关节损伤》等西医教材。原因有以下:一是中医骨伤科教材偏离临床,实用性不强;二是目前临床治疗骨伤疾病侧重于应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传统徒手整复、手法正骨应用较少,而目前现代内固定技术、微创技术、外固定器技术等等,中医骨伤科教材介绍不详。临床过程中,中药、手法等相关诊疗技术应用较少,传统技艺继承严重不足。正如王一槐医师所述“手法是中医正骨的根本”,也可以说手法是中医骨伤的“魂”,一旦“魂”丢了,发展无从谈起。目前中医骨伤科从业人员重视现代医学的技术应用,忽视了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展,更加忽略了两者的有机结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重临床,轻科研。目前,我国中医院已近3000家,大多数中医院设有骨伤科;全国有20余所中医药院校设有中医骨伤专业,有独立建制、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医骨伤科研究所亦有10余家。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洛阳、文登、佛山等地设立了中医骨伤科临床中心。这些均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的骨伤科专业服务。然而,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只有几所大学有专门的骨伤科研究所,如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等,独立的中医骨伤科学实验室更是凤毛麟角。科研工作开展缓慢,大多是为了搞科研而搞科研,科研资金不充足,方向不稳定。科研能力转化成临床实际应用的药物、器械或方法更是较少,理论创新不够。

3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展望

3.1统一思想,兼收并蓄。转化医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给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医骨伤科学要借助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发展理念,抛弃传统“门户之见”,积极探索适合中医骨伤学发展的转化医学运行机制,和现代医学骨科同道共同创新,分享资源,对中医骨伤特色疗法进行现代医学的全面、科学的诠释;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它可能包括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材料化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对固定器械、中药外治等进行一次革命性变革,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骨折复位固定器”的发明与创造。因此,我们从事骨伤科的人员需要统一思想,抛弃“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壮大自己。

3.2保持优势,坚持特色。国内一著名学者在总结中医骨伤科的优势时提出了中医骨伤科学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对西医解决不了或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的疾病,我们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中药、手法、针灸等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对骨折、内伤以及各类慢性骨伤科疾病等的治疗上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这就是我们的特色之处。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保持优势,坚持特色”,是不是就肯定我们的长处,回避短处,对“现代科学技术”呲之以鼻。这显然是错误的。中医学者将转化医学的理念引入“中医研究”,提出了“转化中医学”的概念,骨伤科学作为最有特色的学科,必须在继承中医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大胆吸收现代自然科学的优秀理论、技术、方法,在理论、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有所作为。

4结束语

总之,中医骨伤科学的目前发展现状堪忧,存在问题较多。只有在转化医学的指导下,统一思想,兼收并蓄;保持优势,坚持特色,在继承传统、优秀的骨伤技术上,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必将迎来中医骨伤科学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骨科医生论文篇3

上午9:30,第一届骨科论坛在北京骨科医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原北医三院院长党耕町教授,原中国影像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王云钊教授、骨科研究中心主任贾卫斗教授等国际知名骨科专家亲临论坛进行学术交流,使与会的各位专家、医生受益非浅。

在骨科论坛开幕的同时,北京骨科医院召开了首次新闻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健康报、人民日报、搜狐网等国内三十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会,执行院长范水平详细介绍了骨科医院的相关情况,并回答了与会记者的提问。

骨科医生论文篇4

引言

众所周知,骨科医学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生的拦路虎,不仅因为其涵盖内容繁多,专业性很强,而且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复杂,很难进行完全的理解和记忆。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其作为纽带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融合,不但可以详细的分析和解决临床医学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骨科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医学解剖知识,才能够更好的学习骨科方面的医学专业知识。而最能够比较直观形象的反映骨科病情的是专科影像。所以,在骨科临床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运用专科影像资料,对于骨科医学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1骨科教学和专科影像学的关系

专科影像学是医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在医学教学中研究其理论时,可以借助专科影像把有限的教室空间无限扩展,学生的医学思维在多媒体的综合效果的帮助下,使得医学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利用专科影像学资料,为学生提供详细形象的信息,让乏味的临床医学理论瞬间变得具有乐趣性。让繁琐抽象的骨科医学理论专业知识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分析,让学生在骨科理论知识和专科影像学资料之间构建桥梁。但是,专科影像学资料是在有关基础知识发展开来的,这其中囊括解剖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只有非常全面的了解整体的解剖和断面解剖,才有可能对专科影像学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对病情做出准确的预判。另外,专科影像学资料中的异常密度以及信号变化,都表明了病情的变化,显示了医学疾病在不同影像上的表现特点,这些都表达出了疾病发展的病情过程,所以,良好的运用专科影像学的分析,对于骨科疾病的诊治有显著的作用和效果[1]。

2骨科临床教学课程介绍

2.1课程设置目的

骨科临床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医学生充分的掌握专科影像学的各种专业检查的基本原理,提高医学生的阅片能力,为将来的骨科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2.2课程内容安排

2.2.1专科影像学的种类以及其他专业检查方法知识

这方面的课程安排主要介绍骨科医学方面常用的专科影像学检查方法,囊括一些譬如X光,CT以及B超等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详细介绍每一种检查手法的优势和缺陷,而且对各种检查方法在一些方面进行着重比较,分析其在骨科临床工作中的适用条件。譬如在介绍 CT 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充分展示,加上教师具体生动的解说,说明CT的检查方法在骨骼系统中,是所有专科影像学检查中表现效果最好的。同时对骨骼软组织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自身更加清楚各种检查方法优势和缺陷,最终让学生能够详细研究临床疾病的特性,然后选择最佳的专科影像学技术[2]。

2.2.2提高医学学生的准确的的阅片能力

专科影像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所以说,培养医学生的阅片能力是骨科教学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其中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摄片的一些要求和准则: 首先在进行检查时,一般情况下让患者保持正侧位,在某些特别情况下采用特殊,另外,必要的情形下,对骨科患者的检查进行重复的比对,直到准确的查明患者的具体病情。

在医学生进行学习阅片技能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在很短时间内,高效的掌握准确的阅片专业知识,有很好的医学教学成效。一般讲阅片步骤分成几大步:首先,学生要收集临床医学资料,包含一些患者的基本病情情况等等,注重专科影像学判断应该融合临床实际,尤其是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严格的进行临床医学的检查,以及对专科影像学资料质量的共同判断,一些质量优秀的专科影像学资料才能真正的有效诊断;另外,在医学生在阅片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阅片的秩序性和完整性,对患者的骨科病情结构进行详细的顺序检查,确保不会遗漏任何细小的病变,最终做到利用专科影像学资料,以及临床医学知识的综合诊断,进行更深层次的检查[3]。

2.2.3介绍骨科医学中常见病情的典型专科影像学表现

这部分通过介绍骨科疾病的典型专科影像学临床表现,注重临床医学融合专科影像学,其中包含一些患者的病情,以及病理图片等等,以期提高医学生对骨科疾病的深度认识。

3结语

医学专科影像学,是借助各种成像技术,生动准确的反应出人体解剖以及生理的医学科学。它作为纽带将临床医学和专科影像学完美的结合,科学准确的检查出患者的病情具体情况。从我国的骨科临床教学在专科影像学的教学实践来看,我们医学生普遍存在阅片能力薄弱,以及诊断能力很低等等情形。其中分析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非专科影像学本专业医学生,在专科影像专业课课时很少,而且只是一味的追求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和临床医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加上医学生本身对于专科影像学的不重视;另外,由于骨科专科影像专业性很强,在很短时间内,无法迅速提升骨科影像学诊断能力。而且,一些教师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成为理论知识强大,而实践能力匮乏的“特殊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在骨科临床教学中,进行专科影像学教学具有极佳的教学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医学生加强对骨科疾病进一步的分析掌握。但是,我们还以清楚的了解骨科临床教学中进行专科影像教学中,还依然存在众多的挑战和困难,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摸索。

参考文献

骨科医生论文篇5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洛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6015

国内刊号:41-1162/R

邮发代号:36-12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骨科医生论文篇6

实验骨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和方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理,以阐明骨伤科疾病的发生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疾病骨伤科疾病的原理,是现代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医骨伤现代化及培养现代中医骨伤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内容涉及到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

多年以来这门课程在陕西中医学院一直作为自修课程,但随着中医骨伤专业的发展及学科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开设实验骨伤科学的必要性愈加明显。通过开设实验骨伤科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中医骨伤科学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中医学(骨伤方向)于2007年正式开设了该门课程。但其涉及面广,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课时相对较少,给这门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进行了有限的实践与探索。

二、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可行性

从课程设置看,实验骨伤科学涵括范围广,课程内容系统性强,使学生能系统地用实验去印证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机会增多,课程更贴近临床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同时,能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步发展。因此,从课程特点看,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是可行的。

从课堂设计看,如果把开设实验骨伤科学的目的局限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范畴是不够的。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只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就能通过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制备狗骨干骨折动物模型及假设股骨头坏死等临床景象以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处理,锻炼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些问题不能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促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从实验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做使实验骨伤科学课不再是简单地重复手术操作步骤,而是一个探讨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验骨伤科学是可行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创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主动的实践者,从而充分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其求知欲望。学生在实验中思维活跃,操作认真,讨论热烈,探索精神强。由此可见,学生们对实验骨伤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基础医学教育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基石

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内容涉及到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知识,这些基础医学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很多相关基础知识较差,对于很多基本的实验方法不了解,对一些基础实验的原理也不清楚,这样该课程让他们觉得很难理解。所以对于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学生,加强基础医学的学习对于开设实验骨伤科学有重要意义。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及实验原理,了解基本实验程序,实验仪器。

四、科研创新意识及基本能力培养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要内涵

我们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就在于增加我们对中医骨伤疾病研究的本领,要开展科学研究,首先我们要有科研意识,要在我们的工作及学习过程中,通过意识去发现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尚无这方面意识,因此,如何加强对中医骨伤专业本科生科研意识的引导,培养正确的科研意识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通过介绍近些年来现代医学、现代骨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最新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新动态来扩大学生知识面。这对开拓科研思路,培养科研能力非常重要,同时通过课堂探讨,要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科研精神。

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他们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及科研思路后,通过国内外最新文献的学习,让他们在进一步了解科研思路及科研设计的基础上,也了解到学科前沿,同时对他们的外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中重视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创新的科研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科研意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如科研的概念、科研分类、科研选题的步骤及原则、有关医学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等。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骨伤特色及重点病种的科研思路及方法训练,如讲述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中医药的优势,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骨折愈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内容包括长骨干骨折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观察指标。另外,颈椎病、股骨头坏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质疏松、脊髓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研思路及研究方法也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在科研思路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引用国外最新文献,通过这些文献的结构设计、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层次来让一方面学生了解科研思路及科研设计。

五、突出实验技能培养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点

一个好的课题需要严谨的设计,但涉及再好的课题也是需要熟练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完成,所以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基础医学的教学实验相结合,适当增加骨伤科疾病研究方法中的基本实验,如我们在组织学实验中可以适当增加肌肉,骨骼的标本处理、常规及特殊染色方法的教学;在免疫学实验中可以增加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等。目前全国中医药院校尚没有统一编制的《实验骨伤科学实验指导》教材,我们根据以往给中医骨伤专业2003级、2004级、2005级本科学生讲授这门课时的经验,结合教学改革内容,并参考了同类相关教材,编写了内容配套、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同我院现有基础条件适宜的实验骨伤科学实验指导院内教材。以期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多媒体教学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利用自己制做及应用国内外相关实验方法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达知识的媒体结合起来,提供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理论感官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嗅鞘细胞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及其培养,我们把培养嗅鞘细胞的实际操作过程及培养结果的图像拍摄下来,制成多媒体课件,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深受他们的欢迎。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时间。我院目前此门课总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验8学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单位时间里增加了信息量,减少了板书时间,与以往相比相对延长了学时,使我们有时间给学生讲解更多的内容。

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使人对工作、学习和创造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从而使人思想活跃,注意力集中,产生较高的智力而获得成就。这门课程因内容较广泛和前沿,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通过一些设计性实验或课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我们布置以“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这一任务学生就会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科研专著去了解科研的整个过程,如,设计思路、动物分组、动物造模、指标测定及统计学方法等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科研方法,又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这一点对于以后的临床工作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但迄今为止,该学科尚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具体涉及到传统基础理论及临床技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实验骨伤科学的开设和规范教学对于中医骨伤专业发展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增加学生兴趣,培养新世纪中医骨伤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寿好长,朱津浦,金京南等.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改革[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7).

[2]耿建芳,王玉芬,邢天娥等.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

(上接第168页)用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Blog的出现使网络教育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也使得人们将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的许多认识。在Blog短短的发展阶段,它已经用它的优势,使人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进行知识管理的工具。随着它的日益普及化,它也必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Blog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它将引发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新的思考,使网络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然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还需要我们每一个Blog受益者去探究、发展和推广,使它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成为教育发展中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黎加厚. Blog与教育:体验生命历程共享[J].信息技术教育,2004,(2).

[2]张正国. Blog:承载我们的教育理念[J].信息技术教育,2004,(2).

[3]冯纪元.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骨科医生论文篇7

骨科临床实习的任务主要在于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正规的专科体检方法以及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强调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把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研究生要具备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与科研能力,毕业时要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科研究生进入临床学习后,对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如何转化成医生,研究生如何更快的成为合格的住院医师,是摆在研究生和带教老师面前的难题。为了适应目前医学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更好的医学人才,我科在实习带教过程中不断思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教学经验,改进带教方式,获得较好效果。

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之成为具有医、教、研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负责其临床指导的医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临床实践启发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及研究能力具有实际价值。

“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具体实施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基于具体患者的临床学习:学生针对具体病人,提出问题,并自主加以解决。在医疗查房时,负责医师在病区内选择具体患者,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学生在展示自身临床思维和专业知识程度的同时,还能发现当场尚不能明确的问题。之后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自学、思考,再选择时间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阐述。

第二,基于专业问题的临床学习:学生针对有代表性的临床现象或特殊疾病或一些学术观点,提出问题,并自主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和表达。这种形式转变了以往主要由专家教授来进行临床问题学术讲座、报告的做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听者变为讲者。负责医师积极鼓励学生基于临床实践,细心观察,发现具有代表性的临床问题,并对与之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收集、归纳,通过多媒体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专题讲座,最后就有关内容再进一步展开讨论。

我科为进一步实践“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与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对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48名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第二,方法。对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实习生采用导师责任制带教模式,导师责任制带教是指:将带教医师科内聘为“学生带教导师”,他们每人每批负责带教一名学生,并对该生进行专业理论讲解和临床实践带教。两组实习生实习时间相同。出科前对两组实习生常规考核。分别比较两组学生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果:两组学生均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均参加出科考核。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学生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情况见表1:一,两组学生实习前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3.42,P=0.86);二,实验组学生实习后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组,其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32.91,P

骨科学是外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时长内容多。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应掌握基础的知识,老师更应在带教过程中把理论知识整合到疾病的讲解和手术中,使学生能够形成整体的认识。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环境由教室变成病房,学习对象由刻板的书本变成鲜活的病例,这一切的不同都会激发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带教老师应当借助学生的这种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科“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总体思路是在负责医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促使学生从床中发现问题,充分运用现代化文献资料查阅途如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以及网络等,进行资料收、自学、归纳,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或讲座形式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获得医学知识、积累床经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具体经验是:导师遴选,要求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技术,且每位指导老师明确带教计划。每轮带教导师与学生随机分组、一对一。入科开始,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熟悉科室环境,了解科室的专业特点及相关要求等,在临床实践中耐心传授骨科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要点。学生的各项诊疗活动均由其导师指导。双向反馈,总结提高。带教计划实施完毕,便实行双向反馈,由考评组评定实习生的成绩,由实习生评议导师的带教效果,这种双向反馈的目的是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对于临床本科实习医师,除了要求严格的“三基训练”,指导其管理少量病床,熟悉DR、CT片阅读,了解MRI片的阅读,能独立完成简单手外伤的清创缝合术,能对部分常见的四肢骨与关节骨折脱位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石膏外固定,如桡骨远端骨折、肩关节脱位,利用临床实例进行示教,实习医师能正确、熟练的石膏外固定后,遇到难度小、依从性好的病例可放手让其进行一次手法复位,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实习医师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但需要提醒的是带教时一定要谨记若实习医师第一次手法复位效果不佳,当即由带教教师再次复位,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骨科医生论文篇8

1 临床实习中的不利因素

1. 1 对骨科实习认识不足造成的影响 在开始学生实习中, 不乏有部分学生想尽快进入角色, 总想着毕业后赶紧成熟为一个合格手术大夫, 所以仅仅对手术入路、手术操作很感兴趣, 热情很高, 急于求成, 而对术前准备工作如术前检查、术前谈话、沟通、术前备皮、导尿、麻醉方式、手术、消毒铺巾, 以及术后用药、术后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处理、康复功能训练等一系列工作在心理上认为不是很重要, 不自觉的已经存在好高骛远的心理, 直接影响实习生在骨科临床实习中的成绩。

1. 2 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造成的影响 学生在临床实习时把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比较困难, 人为的把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分割开来, 容易丢弃理论。部分学生本身对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感到不足, 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不懂的问题, 又不敢大胆去向老师请教, 问题堆积, 致使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出现懈怠, 不努力, 得过且过, 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临床实习效果自然不好。

1. 3 现代医患关系和法律法规对实习的不利影响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疗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 患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实习学生缺乏临床经验, 患者对实习学生不信任, 同时医院为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使实习学生在临床操作的机会不断减少, 这将严重影响临床实习的质量以及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且会对医学生正确处理医患及医护关系的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1. 4 就业对临床实习的不利影响 当前就业形式严峻, 迫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考研大军, 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把考研复习及参加各种考研辅导班作为主要任务, 而临床实习则放在了次要位置, 甚至完全放弃临床实习,致使临床实习期匆匆而过, 临床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未能获得真正意义的培训[1]。

2 探索与措施

2. 1 注重医德医风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依靠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和对学生严格训练而建立起来的[2], 只有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过硬心理素质, 才能做好临床工作。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和尊重患者, 只有这样, 才能和患者做全面的沟通, 使其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再者要培养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 患者将其人生最宝贵的健康甚至生命托付给你, 医生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应该义不容辞地抢救病人生命,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这对一个即将走上医疗岗位的医学生尤为重要。

在临床带教中, 带教老师亦应注重自身, 身教胜于言传, 带教老师的情操、气质、品格、工作态度等都将直接影响学生, 成为学生的活教材, 所以带教老师应从接诊患者的和蔼态度、给病人查体时的人文关怀、与病人沟通交流时不厌其烦等一些日常行动, 来直接影响学生。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从事临床工作尤为重要, 尤其在急诊急救时, 要做到处理沉着冷静, 有条不紊,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服务患者, 才能使患者化险为夷。当然这也依赖于良好医疗技术和扎实的医学功底。

2. 2 强调骨科基本操作和基础理论的学习 骨科专业涉及基础理论内容较多, 有运动系统各器官的正常解剖、生理特点, 病理变化, 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骨折愈合以及生物力学原理, 临床实践中, 还要掌握常用的骨科临床查体方法, 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 疾病正确诊断, 治疗措施, 常见手术入路, 术中配合和基本操作等。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带教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自学能力及接受能力, 以骨科基本理论为基础, 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3]。

2. 3 培养和提高骨科实习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及临床思维能力 在实习期间,医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将过去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系统的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临床带教老师, 一定要让骨科实习学生认识到, 一个患骨病的患者, 从发病到就诊, 从正确诊断到临床治愈, 再到康复痊愈直至回归社会, 它是一个非常繁杂的系统工程,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认识到了这一点, 学生就会按部就班, 有的放矢地去学习, 也避免了学生出现好高骛远, 眼高手低不良倾向。实习带教老师应注重在查房中多给学生讲解, 同时更多的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及查资料的积极性, 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 4 建立有效的骨科实习医师管理制度和考评制度 为了加强骨科实习管理, 提高实习质量, 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应制定合理的实习医师考评制度。考评包括平时考核、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三项。平时考核主要指学生的出勤率;理论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有关骨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论考试由医教科组织实施, 实践技能考试由骨科组织, 考试具体内容是骨科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换药术、清创缝合术、夹板与石膏固定术等。要求学生抽签考试, 每个学生需操作两个项目。带教老师当场打分并点评。其中平时考核占10%, 理论考试占30%, 操作技能考核占60%。

2. 5 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 更新临床带教观念 带教老师应有较高的学识、合理的专业结构, 具有循证医学的理念, 能把传统医学的精华与现代循证医学相结合, 把前沿与先进的技术融合于临床教学中。同时注重基本技能操作的培养, 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如多带学生参加一些门诊和急诊手术,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临床实践知识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 随着骨科学科的不断发展及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 临床医学教育, 包括骨科的临床实习, 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这就要求临床带教老师要不断改革和摸索, 来应对新的挑战,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 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骨科医生论文篇9

Key words medicine innovation education orthopaedic

临床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21世纪对医学生是要求为基础厚: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力强: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及自学、交流及科研能力;素质高: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医学职业素养,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潜力大:具备参与国际医学合作竞争的潜力和竞争力 [1] 。这就要求我们在骨科医学教育的观念、课程设置、实习内容及教学方法也应变化与之相适应。

1 充分认识现代医学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重视对医学生认真严谨精神的培养,全面系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求。必须使医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单一技术型向跨学科复合型转变。

2 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改变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核心。我们在对国内外骨科的课程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新的临床本科人才培养计划: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较高的医学人文素养、较宽的医学基础理论、较强的医学实践技能,具备创新能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依据新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我科对临床医学本科骨科教学进行优化。

2.1 调整课程 在确立的培养目标基础上,经过我科教师的反复讨论及研究,每一课时由50min减少为40min,将原有的必修课程从28学时调整为24学时,共减少4学时:(1)其中总论减少1学时;(2)上肢骨折减少1学时;(3)脊柱骨折及骨盆骨折减少1学时;(4)骨肿瘤减少1学时。

由于每一课时由50min减少为40min,教研室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尤其是多媒体局部解剖图像及手术图像演示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同时节约了讲解的时间。

2.2 骨科见习改革 优化见习课程内容,在保留传统4次实习课程设置:骨科检查法、骨科外固定、骨创伤、骨病的基础上,我们对4次实习的内容进行了改革。

2.2.1 骨科检查法 (1)学生观看骨科检查法的多媒体光盘;(2)教师分小组进行示范;(3)学生交叉进行骨科体格检查,教师在旁进行辅导,纠正检查中的错误。

2.2.2 骨折外固定 (1)集中讲解骨折外固定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具体的方法、注意事项。针对操作过程复杂,学生记忆困难。我们采取口决形式,以帮助学生牢记。如:石膏管形我们编写口决为:风平浪静、下水典礼、气泡出尽、稍加挤压、拖泥带水、环行上升、勤摸细塑、适当修剪、认真标记。(2)教师分小组进行示范:石膏、小夹板、牵引的操作。(3)学生交叉分别进行石膏管戊、小夹板的操作。

3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3.1 临床思维MCPCO五步诊断法的内容 骨创伤、骨病的临床查房中我们开展我科独创的临床骨科疾病的临床思维MCPCO五步诊断法 [2] :(1)病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Main Problem);(2)病人当前主要问题的原因是什么(Causes);(3)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Programs);(4)比较多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Compare);(5)选择最佳治疗方法(Optimum)。

3.2 贯彻临床思维MCPCO五步诊断法的具体措施 (1)双向提问:针对学生不善于提问、质疑的不良习惯,我们在查房过程中采用双向提问答疑,即教师向学生提问,由学生回答,或由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其中以前者为主,即教师根据大纲内容,结合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提问、答疑多次进行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对骨科 专业知识的理解。(2)举行“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是一种鼓励学生提问的好方法。由教师担任“新闻官”,学生担任“记者”。由学生提问,教师即席回答。这样可以解除学生顾虑,克服自卑恐惧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是创造性思维。(3)学生反串教师:让学生检查病人,依据临床检查结果,指定专人发言,然后展开讨论,明确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4)开展骨科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先抽签回答2~3个问题,然后进行抢答10题,根据成绩决出名次。1~3名给予物质奖励。此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提问,使教学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下完成。

骨科医生论文篇10

1.1 河南洛阳平乐郭氏正骨聚焦 平乐郭氏正骨是中医骨伤科的主要学术流派之一,也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与伤病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它起源于清·嘉庆年间,据洛阳县志第12册及《龙咀山馆文集》等史料记载,郭氏世居九朝古都洛阳东二十里平乐园(现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祖人郭样泰获异授,专工接骨,医名天下,惠泽乡里,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至今已七代,约200年历史。郭氏后人遍布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深圳等地,如郭春园、郭汉章、郭宪章和郭焕章等均在当地自成一家,培养了大批弟子。尤其是郭氏正骨五世名医郭景星(字灿若)和夫人高云峰潜心钻研祖传医术,并兼收各家之长,继承和发扬了郭氏正骨医术,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高云峰女士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当选为全国妇联执委、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国家拨专款于1956年在洛阳东郊白马寺建立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于1958年开办了自古以来第一所正骨大学——河南洛阳正骨学院;1959年成立了河南省平乐正骨研究所。高云峰女士任院长、所长[1]。

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传人全国著名中医骨伤专家郭维淮一直致力于郭氏正骨和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在他任院长、所长期间,使医疗科研等均有较大的发展。

洛阳正骨医院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为骨伤科医师继续教育基地和对外培训单位,不少国际友人也慕名来院参观学习、交流经验。莘莘平乐正骨学子,遍及全国,有许多成为当地的中医骨伤科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甚至成为全国的知名专家、教授。他们在当地培养出大批人才,平乐正骨已在全国生根、开花、结果,造福人民,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骨伤科学术流派,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平乐正骨学术思想是兼收明清以来少林派和药物派之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即: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

1.2 黄克勤疗法受到俄罗斯的赞誉 俄罗斯第二中央军事内科总医院沃尔克夫·椰夫盖尼·椰科洛维奇载文“股骨头坏死的新疗法”高度赞许黄克勤疗法。

1.2.1 黄氏疗法对股骨头坏死病因学提出了骨结构破坏导致微循环受阻 黄氏疗法提出了股骨头坏死由某种致病因素使股骨头内超微结构破坏、折断、变性和间隙改变,致使股骨头内血管床遭到破坏,微循环系统受到挤压、坏死和血运断路。

股骨头内骨结构的破坏,改变了股骨头内骨结构的形态,骨结构形态的改变,使股骨头内微循环系统破坏,造成血流受阻缺血则是必然结果。

1.2.2 黄克勤股骨头坏死新疗法,提出了修复坏死的股骨头结构的理论 骨结构的修复、重建,将伴随血液微循环系统的恢复,这一理论的提出对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理论深入研究,指导临床非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是很有意义的。

应用黄氏股骨头坏死新疗法,结束了股骨头坏死唯一开刀手术和对晚期股骨头坏死置换人工关节的历史。创造了非手术、无损伤、无痛苦的关节运动、内服中药和穴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疗法。

通过股骨头坏死治疗仪、系列中药和髋关节模造,修复坏死股骨头的骨结构,改善重建坏死的股骨头的微循环,治疗坏死股骨头。

1.2.3 黄氏疗法研究的计算机图像诊断仪,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 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人眼视觉理论,颜色空间理论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些研究对X线片进行处理,在X线片上,用视觉难以辨认的灰度变化及病变信息转化为视觉容易辨认的图像,提炼出视觉不易识别的信息。这对病理变化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检验,病变区域的定量分析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1.2.4 黄氏疗法研究的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治疗 根据WOLFF定律理论设计制造的,是按人体骨轴线,按中国的经络穴位向体内释放电信号,产生骨应力,修复重建骨结构。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个非手术、无损伤、无痛苦、疗效很好的新方法。

1.2.5 黄氏疗法的中药研究 黄氏疗法研究的承载丸、红宝散、珍七散、生骨散等中药进行治疗坏死的股骨头和断裂带得到修复、重建,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在目前国内外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物对比中,黄氏疗法的中药很有疗效。

1.2.6 黄氏疗法解除三不准 黄氏疗法根据WOLFF定律理论解除三不准(不准行走,不准承重,不准活动),在应用黄氏疗法过程中进行动态式髋关节模造八法的训练,改善髋关节的承重,模造关节,再现髋关节功能。

黄氏股骨头坏死新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用中医中药获得成功,在莫斯科也得到证实。

1.3 尚天裕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的扫描 尚天裕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创始人之一,在半个多世纪医疗实践中,为我国骨伤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

尚天裕教授1917年出生在山西省万荣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战乱中的年代里渡过了他的学生时代,1944年毕业于西北医学院留校任教。后随我国著名外科专家万福恩教授进入南京陆海空军总院做外科医师。1949年这所医院迁往台湾时,他辗转进入天津市人民医院,在我国著名骨科专家方先之教授指导下从事创伤骨科临床工作。1950年,天津市举办第一期在职西医学习中医班,医院派他参加。院长马突围一番发人深思的话:“中西医结合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激流勇进。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但不是进展览馆,琳琅满目,伸手可得。要主动发掘,整理提高。”这些话启发了他,他不但注意学习本院老中医的经验,而且到全国各地求师访贤,登门求教。先后跑了八个省,请教了十多位中医正骨名家,这使他大开眼界。他决定从中医的一方一技学起,打破中医之间的门户之见和中西医之间界限,取百家之长,走创新之路。他和同事从中医各家采用的木板、竹帘、杉紧、纸壳等外固定用具中,选择了具有弹性、韧性和可塑性的柳木,设计出适用于肢体各个部位骨折的各种形式的夹板。在学习中医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正骨八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绕、屈伸收展、端挤提按、摇摆触碰、成角折顶、夹挤分骨、对扣捏合及推拿按摩十大手法。并按照骨折部位、类型、受伤原因、移位方向、复位质量、稳定程度及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指导病人进行及时合理功能练习,这样一套以内因为主导,以手法整复为特点,以小夹板固定的功能锻炼为主要内容的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初步形成了。

他们先后攻下了前臂骨折、肱骨髁上骨折、髁间骨折、踝部骨折、脊柱和骨盆等骨折的治疗难关,使骨折愈合时间较单纯的西医疗法快了1/3,疗程缩短了1/2,骨折不愈合率有过去的5%~7%下降到0.4%。1963年,方先之教授在罗马召开的第20届国际外科学会上,首次代表中国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骨折”,受到国际骨科同道的极大赞赏。

在骨折治疗中,固定与运动同样重要,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应相辅相成,局部与整体需要兼顾,外力只有通过病人机体的内在固定力才能起到作用。在“动与静”、“筋与骨”、“内与外”、“人与物”这四对矛盾中,固定与运动是各对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后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以内因为主导的动静结合(固定与运动相结合),筋骨并重(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同时并进),内外兼治(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兼顾),和医患配合(医疗措施与病人主观能动性密切结合)新的骨折治疗原则。打破了西医治疗骨折的传统观念,使骨折治疗在学术理论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970年在全国第一次中西医结合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对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我很感兴趣,这是辩证法,它说出了真理,固定与运动,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两个积极性都要发挥”。

世纪老人罗有名将罗氏祖传秘方——“罗氏续断接骨圣金丹”献给国家,开发出国药准字国家中药保密品种“御骨合金复方续断接骨丸”,能加速肉芽组织修复,加速原始骨痂形成,疗效确切。著名中医骨科专家韦以宗教授提出的整脊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法)已在临床推开,大大丰实了防治脊柱疾病新学科的内涵。还有上海瑞金医院李国衡的“魏氏伤骨疗法”、江苏无锡刘秉夫的“刘氏伤骨疗法”、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研究所所长韦贵康的伤骨疗法等都名扬国内外,就诊病人门庭若市。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也对中国的传统中医伤骨疗法积极借鉴。

2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的“冷”

2.1 冷风寒意 中医骨伤科受到严重的挑战。“20世纪60~80年代,80%的骨折不用手术而以中医接骨法治疗,而现在80%的骨折改用手术。中医接骨法仅在农村、乡镇医院或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才见使用,连中医院的骨伤科都已很少用了。如何使古老优秀的中医骨伤技术不至于失传,对我们这一代人已成为面临的严峻挑战”[3]。

中医骨伤科是公认的我国以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前不久已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加以保护,形成了骨折的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练功和内外辨证用药的系列治疗方法。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在当时中西医结合热潮影响下,简、便、验、廉的中医骨伤疗法占据了我国骨科治疗的大半壁江山,不仅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多外国同行也将其视为“中国神奇的技术”而争相学习。

但同时西医骨科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之中。随着麻醉、止血、无菌操作3大技术的突破,骨折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应运而生。到20世纪50年代,AO(手术复位内固定)学派设计出全套内固定用具及手术器械,几乎对全身骨折都可实行内固定。与中医骨伤功能复位、相对固定特点不同的是,他们更强调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目前,这种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法已占我国骨折治疗80%以上。在我国每年以高昂外汇购买的医疗器械中,仅骨科器械就占据了30%的份额。然而,这一取代了中医骨伤的西医疗法并不完美,据2002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出版的《现代骨科学》报道,此疗法导致的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率,胫骨为45%,股骨为16%,尺、桡、腕、舟骨各为5%;而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术的伤员中,有40%有功能障碍,骨折畸形愈合占20%;叶状接骨板加压螺钉固定法功能良好者仅为70%。由于内固定手术毕竟是一种加重创伤的疗法,其并发症至今仍达10%左右。

2.2 矛盾冲突-两难的选择与困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医院院长诚恳地说:“上头拨款严重不足,但医院要生存、要发展、要留住人才,经济账不能不算。中医骨伤定价太低,全靠它根本‘糊不了口’,医生对此也没有积极性,更别说医疗纠纷鉴定对中医规律的漠视、评职称等看重手术技术等实际问题了。”

在毫无人情味的经济杠杆面前,从医生到院长,面对的都是“为病人还是为医院”的两难冲突的选择和困惑!

2.3 价值价格-左右中医骨伤科的杠杆 干了一辈子中医骨伤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教授痛心地说:“现代是全盘西化,中医骨伤定价太低是首要原因!”

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因眩晕在某权威骨科医院手术2次,花费6万余元眩晕未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刘秀琴教授处6次手法加中药不到1个月,不再晕了,仅花300余元;1例三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置换人工关节花去5万元,10年后还需要更新;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中医科技成果全国推广项目“黄克勤非手术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技术”,无论何期、多严重的股骨头坏死,均不用手术、不吃西药,即能恢复功能,而费用一般仅为手术的1/3~1/2。

这些实例说明了中医的价廉物美和群众的欢迎程度,但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用这一技术支撑医院经济运转、并使其生存和发展的难度。那么,定价不合理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临床上:80%以上的骨折不再用中医接骨法,而采用西医手术,对骨结核、骨性关节炎、骨髓炎等骨病,基本是手术,部分病例配合中药、针灸;技术队伍上:老一代专家大部分退休,中青年专家大部分西化,年轻医生热衷于开刀做手术,已出现人才断代、技术失传的危机;教研上:21世纪初,国家取消了中医学院的骨伤专业和骨伤系,为数不多的针灸骨伤学院和骨伤研究所已转向,就连中医骨伤队伍自己所办的杂志,刊载的论文西医内容也占到80%。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负责人韦以宗教授介绍,在我国,骨伤病发率高达13.3%,其中占12.1%的人因创伤骨病而致残,我国每年仅骨折的医疗费即高达200亿元。中医骨伤技术凝聚了中医简、便、验、廉的所有优势,它对保护和恢复患者功能、减少伤残、早日康复,尤其是减轻个人及国家的经济负担,利莫大焉。

3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的前瞻

笔者认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的“冷”只是暂时的,因为卫生体制的改革,卫生政策的出台,价值价格比率的确定都是在中国改革的大环境中,不断探索着的一个新分支问题,它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定会有一个柳暗花明的好环境。

另外,对于中医和西医要用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动态的、实践的观点去看,西医发展的快是西医借鉴了新技术的结合运用使然。这是中医应该向西医学习的一个方面。中医西医虽然理论体系上有别,但绝不对立,二者的共同使命是对具有相同生物学特征的人类给出合理的,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者具有同一性,而非排斥性,故二者的相互借鉴、相互融通就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钱学森老前辈曾语重心长地说:“医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中医可能引起医学革命,而医学革命可能引起整个科学革命。”我们应深悟其真谛。我们说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中医、中西医结合大大提高疗效的客观现实,雄辩地说明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在我国只有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队伍并驾齐驱,才能更好地为13亿人民健康服务。然中西医结合的这支队伍将具有取长补短的相对优势,是创新突破的生力军。笔者运用祖传秘方研制的中药速应接骨膏2号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申花队巴西籍球员“莫拉”,在左下肢胫腓骨粉碎性截断骨折14cm情况下,髓内钉固定术后拆线即包敷速应接骨膏2号两个疗程(14天)前后共29天,便达到了临床愈合标准,而杨瑞和教授交口赞许,病人莫拉动情的说“中医药真神奇……”为此先后10多家报纸纷纷转载宣传,这是1例很成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病人的案例。笔者坚信在以国家领导和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为主轴,以国家中医、中西结合政策为依据,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教育为基础,以中医、中西医师徒传承为捷径,以中医、中西医人才队伍为根本,以群众拥护为支柱,以科学管理为纽带,以病人为中心,以中医为重点,以中西医结合为核心,以科研创新为保证,以创立新经验、新学科走向世界贡献人类为目标,举国上下,莘莘学子,对中医、中西结合的认识不断深化,情感不断浓化,实践不断强化,矢志不移,奋发努力,阔步向前,其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生命力更强,道路更阔,创新硕果更丰。中医、中西结合是对付一切疑难杂症的尚方宝剑,是一个创新的永恒主题,其前程似锦!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在新理念、新技术不断进步的环境中,亦必定万紫千红春满园!

参考文献

1 郭维淮,郭艳幸.中国河南平乐正骨发展史及学术专长.世界中医骨伤优秀论文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9.

骨科医生论文篇11

1周氏骨伤内伤学理论

1.1周氏“正气邪气学说”杨天鹏认为,天之三宝为日、月、星,人之三宝精、气、神[2]。《黄帝内经》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受中医理论的影响,周太安主任提出了“正气邪气学说”,认为骨科疾患以慢性劳损居多,与生活环境、时令节气、工作性质、年龄、体质等相关,也与正气的强弱有关。周太安主任在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股骨颈骨折、老年桡骨下段骨折等疾病时,发现多数患者有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情况,分析老年骨折患者正气本虚,不耐外力而致骨折,提出“骨质疏松性骨折”概念。治疗上,以补肾活血为纲。

1.2周氏“首重气血学说”但凡伤科疾患,“气血”为要,受杨氏“三通”理论[2]的影响,周太安主任认为气血以通为顺,气行则血行,跌扑闪挫,必伤气血,血凝则气滞,故用药或施用手法时须注重调畅气机,代表方剂有损伤活血方,并创立代表手法“向心性推法”。向心性推法是指对肢体远端损伤部位由远端向近心端施行推法,其可消除肿胀、畅通经脉。

1.3周氏“治伤重在固肾学说”《黄帝内经》言“肾主骨”“肾生骨髓”“肾者,其充在骨”。周太安主任认为,治疗骨折、筋伤、骨病等骨伤疾患,重在固肾(补肾填精),常用补益肝肾药,如熟地黄、山萸肉、杜仲、淫羊藿、巴戟天、狗脊、枸杞子、续断等,并配伍紫河车、鹿茸、海马等血肉有情之品增强补肾作用。

1.4周氏“治伤温通为先学说”周太安主任谨遵杨氏“治伤切忌寒凉,温养方能通痹”理论[2],治疗骨伤一般以温通为先。《黄帝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言:“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遣方用药时,周太安主任常用巴戟天、肉苁蓉、鹿角霜、鹿茸等内服以温肾助阳,用川乌、草乌、麻黄、细辛、肉桂之品外用以温通经络。

1.5周氏“顾护脾胃学说”中医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周太安主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尤其重视调理脾胃,常用党参、黄芪、豆蔻、山药、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物。

2周氏中医正骨手法

2.1周氏对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再认识

正骨手法是中医的精华,但各家学说对正骨手法的表述和认识不一。周太安主任实事求是地阐述了正骨手法的现状,重新界定了正骨手法的界限和纳入标准[1]。周太安主任认为手摸心会(触摸法)不应归于正骨手法,而应归于诊法的切(按)诊法;推拿按摩应归入理筋手法中;气鼓是办法而非手法;正骨手法的传统归纳分类有不合理之处,存在基础手法与复合手法混淆不清等问题;正骨手法是指基础手法,而不是过程手法。

2.2周氏对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简化和分解

在三维空间中,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在X、Y、Z轴上运动的合成。周太安主任将此原理运用到正骨手法中,认为正骨手法的实质是在远近段骨外力的作用下使骨产生相对位移,位移的目的是恢复远近骨折端的正常解剖关系。骨折断端的相对运动不外乎轴向运动、绕轴运动及侧向运动,施行手法者的力也可分解成轴向用力、旋转用力及切面侧向用力。轴向用力手法包括牵引、触碰,旋转用力手法包括旋转屈伸、摇摆、回旋等,侧向用力手法包括提按端挤、夹挤分骨等;轴向用力分为反向用力(牵引)和对向用力(触碰),旋转用力分为绕轴旋转(绕法)和绕端旋转(折顶),侧向用力分为对向用力(端提/合骨)和反向用力(分骨)[1]。周太安主任对中医正骨手法进行简化和分解,以简驭繁,便于教学和学术交流,并为外科机器人手法复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2.3周氏中医正骨手法的诊疗特长

周太安主任从事临床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40余年,致力于抢救、继承、挖掘、弘扬和发展杨氏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临证强调整体观,提倡内外同治,尤其注重手法研究与应用。周太安主任在诊疗过程中常用对比法,如对比健侧与患侧的皮肤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肢体长短等,可简单有效地诊断为小儿髋关节半脱位。周太安主任认为,骨折手法复位程序一般是逆受伤机制的过程[2]。正骨施术前,应该仔细分析受伤机制、骨折移位情况、软组织与骨的空间相对位置、阻扰骨折复位的因素等,临证治疗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以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为例,分为骨折断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3种情况。“欲合先离”(即拔伸牵引)是针对受伤机制的逆过程(即成角折顶)采用的方法,周太安主任认为骨折治疗应注重“欲合先离”。彭志贵等[3]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取得良好效果。

3小结

周太安主任长期工作在基层,了解患者的疾苦,对中医正骨手法的认识独到,善于总结、归纳与创新。笔者从正气邪气学说、首重气血学说、治伤重在固肾学说、治伤温通为先学说、顾护脾胃学说5个方面简述了周太安主任在中医骨伤内伤学的诊疗心得,仍觉未能完全领悟周太安主任中医骨伤内伤科学术思想,未来需要更多传承人不断地总结、挖掘、发扬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壮大中医骨伤科事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骨科医生论文篇12

骨科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包括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力学及外科学等基础知识,专业性强,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已经成为目前骨科教学中的难题之一[1]。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思维方式,EBM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而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及导向的教学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EBM理念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应用效果,以期进一步提供相关教学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临床专业1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男32例,女38例,平均年龄(20.5±2.1)岁,入学平均成绩(575.8±25.2)分;对照组男30例,女40例,平均年龄(20.3±2.3)岁,入学平均成绩(572.8±26.2)分。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入学成绩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老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校进行相关病例书写、进行体格检查及基本临床操作。观察组采取EBM+PBL教学模式:①首选进行关于EBM理论知识讲座,并示范文献的检索及评价方法;②制定完备的带教计划:在开始学习骨科知识前,综合评估学生对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因人而异的教学计划[3]。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并针对骨科的特点,制定掌握本专业主要操作的教学计划;③设置与骨科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培养学生探索骨科学临床知识的乐趣,将骨科常见病的概念、病理知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等知识在提问的过程中逐步传授,在基础知识上,同时穿插临床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容易忽略的知识点及以往学生常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④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可以通过诱导、启发、设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意见综合起来,将感性认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于细节问题可以在业余时间继续寻找答案;⑤示范一般专业技术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操作规范并反复训练。

1.3评估方法 选取骨科常见病例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项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教研室自制的试卷进行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由骨科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进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采取随机考核及逐一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满分100分。

1.4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比较 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总平均分分别为(83.5±10.6)分、 (87.3±11.2)分和(84.3±9.8)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8.5)分、(75.9±10.9)分和(75.8±9.2)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在传统的骨科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往往根据医学基础理论、零散临床实践经验、有关文献报告和动物实验结果等来讲授和指导学生进行骨科学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忽略最新的骨科学临床研究结果,不仅阻止了新知识和技术指导医疗和教学活动,更妨碍了创新性临床实践的开展。可是,当今社会医疗对骨科临床工作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看好病、做好手术,还要教好学、搞好科研,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骨科发展的需要。

骨科学是一个多门学科交织的专业,更需要一种准确的临床方法来验证结果。EBM从解决临床问题出发,提出了一整套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指导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理论和方法[4]。在骨科教学中引入EBM具有重要意义[5]:①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不但注重能力的培养,更教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②培养学生EBM思维及创新能力,不断激励创新,使学生掌握系统陈述归纳问题、文献检索及批判性评价的技能;③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PBL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励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形成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带教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6]。

本研究中,采取EBM理念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EBM+PBL教学模式组学生在考核中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总平均分均明显增高,表明EBM+PBL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骨科疾病知识的兴趣,提高对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赖亚曼,李伟明.PBL教学模式下医学院校教师素质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1143-1145.

[2]田少华,赵忠福,董平.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07):854-855.

[3]薛东波,张伟辉,薄红.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54-55.

骨科医生论文篇13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临床实习是连接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桥梁,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最重要的一步。因此,临床实习教学应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实习结束就会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要直接面对患者,承担一定的医疗责任,所以本科实习阶段加强对其基本技能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骨科查体专科性极强且较复杂,很少有院校专门开设骨科基本技能训练相关课程,这导致实习生骨科查体基本功相对较差。因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学生熟练掌握骨科相关临床技能的重要前提。教学内容应紧扣人才培养方案,侧重多发病、常见病,强化骨科物理检查视、触、动、量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 选择恰当的教学病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是医生对疾病的认识过程,是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也是决定医生医疗水平的关键因素。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是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的教育模式,因此加强对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本科实习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目前医学院校扩招、医疗环境恶化、疾病复杂化等因素使得典型教学病例资源越来越短缺,加之患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导致很多患者不愿配合甚至拒绝实习生操作。因此,在选择病例时,不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典型病例,也要考虑患者的依从性。与此同时,临床带教教师还应重视对骨科相关慢性病病例的积累,保持与某些典型疾病如骨质疏松、颈椎病等患者的联系,必要时可将他们发展成为教学病例。

4 营造和谐的医疗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