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骨科临床论文实用13篇

骨科临床论文
骨科临床论文篇1

1.2治疗方法

选取该院治疗过的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平均的分成两组即常规组颌治疗组,每组9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治疗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和饮食上的指导,按病人健康条件,在不增加病人的疲劳和疼痛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观察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疼痛情况,来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

1.2.1常规护理

(1)给予病人生活上的照顾,及时解决病人的困难,给病人以精神安慰,减轻某紧张心理。

(2)协助医生及时复位,并向病人讲述复位后固定的重要性,防止习惯性脱位。

(3)疼痛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护士执行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脱位早期局部可冷敷,超过24h局部热敷以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

(4)石膏固定者,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凡肢端肿胀、麻木、皮肤青紫、皮温降低及疼痛都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5)牵引者应经常检查牵引的位置有无变化,有无压迫神经的症状,保持患肢于功能位,尤其是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应注意在持续皮牵引下保持患肢于外展位,防止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严禁病人坐起。

(6)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7)对准备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伤口及血液循环的观察。

(8)固定期间可进行肌肉的舒缩及固定范围外的关节活动;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患肢的主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骨折病人的护理,老年人走路时要脚下留神,特别注意所用拐杖,一定要防滑,避免跌跤,避免再次骨折。

1.2.2心理护理

患者在发生骨折后,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以及缺乏对病情的了解,因而会有恐惧、紧张、忧虑等负面情绪的出现,严重者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所以经常会抵触治疗。因此,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在治疗过程中尽量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病程,对待患者充满热情信和同情心,以成功案例做榜样给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信心,这样就可以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

1.2.3预防并发症

1.2.3.1坠积性肺炎

在临床上,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坠机性肺炎,原因是长期卧位限制了肺部的膨胀,导致体内的痰液淤积无法排出。因此,为防止患者感冒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室内空气新鲜。另外,护理人员要经常给患者翻身活动。对于有吸烟嗜好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尽量在此期间告知其戒掉吸烟习惯,并在其痰液难以咳出时轻拍患者背部协助其咯出痰液。

1.2.3.2关节僵硬

在临床治疗上,关节变得僵硬主要是由于有些患者期望骨折后的骨骼能继续生长在正常的位置上,所以经常是骨折部位的活动受到过度限制,从而导致了患者的肌肉、肌腱甚至是韧带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粘连,最终出现关节僵硬。因此,骨折患者做石膏或夹板固定的同时应被护理人员告知做适当的活动,使没有被限制的关节得到活动,确保血脉通畅。此外,针对患者固定部位的肌肉医护人员也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肌肉挛缩的发生。

1.2.3.3骨折迟迟不愈合

患者的局部一直有疼痛的现象被称为延迟愈合,如果延迟愈合严重的情况还可以导致骨不连。所以,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为预防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发生需在骨折的愈合期配合功能性运动锻炼,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生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情况,要及时的到医院就医。医护人员的护理治疗措施包括延长固定时间、重新手术加压固定或植骨等。

1.2.4饮食上的指导

相仿于一般健康人的饮食即可。因为骨折病人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一般是在最初的时间,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可以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注意摄入的食物食物要易于消化和吸收。当全身症状明显时,摄入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须切碎煮软,不宜油煎、油炸,即所谓的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的软饭菜。骨折病人应多吃些瘦肉、鱼类、鸡蛋等营养品,为促使骨折加快愈合,还可以多吃一些排骨汤、猪脚爪汤。骨折后2周,可补充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饮食如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骨折5周以上,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骨折诊断标准。②年龄10~89岁。③自愿加入。

1.4疼痛评价方法

疼痛问卷调查表评估法:常用的有McGill问卷表,医护人员设计好相应的表格,将表格发到患者手中,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回答。由于考虑到病人对疼痛的生理感觉以及情感、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能比较准确评价疼痛的强度和性质。但易受病人文化程度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1.5评价标准

痊愈率=痊愈人数/总人数×100%

1.6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方差(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后发现,常规组的恢复时间为(120.34±1.23)d,要远远的长于治疗组的(89.7±1.01)d。疼痛也要比治疗组的厉害。通过严密的观察和细致耐心的护理,可有助于减少病人的疼痛,使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骨科临床论文篇2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以及文明行医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实验组中,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39例,满意21例,总满意度88.23%;对照组中,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29例,满意20例,总满意度72.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文明行医满意度比较实验组中,对护理人员文明行医非常满意45例,满意19例,总满意度94.12%;对照组中,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36例,总满意17例,满意度77.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科临床论文篇3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创伤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干预:①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在其带领下,对本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相应制定并实施,护理人员要按照制定的制度进行实施。②制定相应的风险事件应急预案:根据骨外科风险管理评估情况,在风险管理小组带领下对骨外科可能出现的疾病及并发症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以便风险管理中出现对紧急事件能够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导致不良后果发生。③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水平,同时强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让护理人员学习国家颁布的卫生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在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要维护护理人员自身安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住院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通过自设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4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计算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患者所得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共1例(1.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共9例(11.3%);观察组患者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共2例(2.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共10例(12.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为76例;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为54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所占比例)为95.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所占比例)为68.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P<0.05)。

骨科临床论文篇4

1.2骨科感染发病感染情况

采用合理的骨科感染位置的伤口治疗,完善皮肤软组织、泌尿系统、上呼吸道、胃肠感染系统的治疗管理,提高对骨科感染数据的分析。对骨外科手术中的感染问题进行研究,统计分析表明,截肢手术中的感染发病率较高,其次是外伤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率高。外伤手术后会造成开放性的术后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所以应制定有效的术后感染清理治疗,提高术后的骨科感染问题分析。

1.3骨外科手术后的感染因素

针对手术后的骨外科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急诊患者的感染情况较普通的术后感染比例高,在抗生素使用相同的情况下,急诊患者的感染比例明显降低。随着骨外科手术后的时间的逐步延长,感染比例逐步增加。分析骨外科患者的感染比例情况,对控制患者的骨科感染具有帮助。可以防止出现一系列的感染问题,加强手术后的伤口治疗,对术后的防感染问题进行治疗,降低骨科患者的术后感染比例。在各类骨外科手术的感染问题中,截肢手术后期的受感染比例较高,可以达到手术治疗比例的50%左右,合理分析手术后的伤口恢复情况,制定机体免疫力控制管理,防止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免疫功能下降的问题,有效防止感染源的发展。另外,骨外伤手术的治病失败率比例较高,其中开放性的外伤手术感染比例较重,容易出现严重的闭合性外伤问题。这与伤口的感染程度、感染大小、感染后的出血量和机体的应激能力均有关系,影响患者机体的各项机能逐步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神经肌肉的软组织进行治疗,防止出现术后治疗感染问题。及时清理手术中的各种感染部位,提高手术治疗标准,努力达到国际手术标准。手术治疗中需要对抗生素的用量进行分析,制定定时给药、定量给药、定次给药的诊断治疗,逐步改善患者的骨科感染问题。提高患者手术期间的治疗过程,实现对患者感染比率问题的有效分析。提前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分析,完善患者的骨科感染治疗。

2手术的感染情况监控

采用手术与术后感染发展情况同时监控的方法,制定术后感染检测方法,记录临床上受感染的患者,对患者的感染比例进行分析,完善手术的治疗监控。在手术过程中,对急性骨科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加深对患者的病情监测管理,逐步完善手术中麻醉、伤口引流以及其他手术后的相关感染问题治疗。

骨科临床论文篇5

骨科临床实习的任务主要在于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正规的专科体检方法以及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强调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把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研究生要具备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与科研能力,毕业时要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科研究生进入临床学习后,对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如何转化成医生,研究生如何更快的成为合格的住院医师,是摆在研究生和带教老师面前的难题。为了适应目前医学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更好的医学人才,我科在实习带教过程中不断思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教学经验,改进带教方式,获得较好效果。

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之成为具有医、教、研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负责其临床指导的医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临床实践启发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及研究能力具有实际价值。

“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具体实施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基于具体患者的临床学习:学生针对具体病人,提出问题,并自主加以解决。在医疗查房时,负责医师在病区内选择具体患者,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学生在展示自身临床思维和专业知识程度的同时,还能发现当场尚不能明确的问题。之后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自学、思考,再选择时间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阐述。

第二,基于专业问题的临床学习:学生针对有代表性的临床现象或特殊疾病或一些学术观点,提出问题,并自主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和表达。这种形式转变了以往主要由专家教授来进行临床问题学术讲座、报告的做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听者变为讲者。负责医师积极鼓励学生基于临床实践,细心观察,发现具有代表性的临床问题,并对与之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收集、归纳,通过多媒体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专题讲座,最后就有关内容再进一步展开讨论。

我科为进一步实践“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与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对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48名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第二,方法。对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实习生采用导师责任制带教模式,导师责任制带教是指:将带教医师科内聘为“学生带教导师”,他们每人每批负责带教一名学生,并对该生进行专业理论讲解和临床实践带教。两组实习生实习时间相同。出科前对两组实习生常规考核。分别比较两组学生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果:两组学生均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均参加出科考核。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学生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情况见表1:一,两组学生实习前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3.42,P=0.86);二,实验组学生实习后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组,其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32.91,P

骨科学是外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时长内容多。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应掌握基础的知识,老师更应在带教过程中把理论知识整合到疾病的讲解和手术中,使学生能够形成整体的认识。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环境由教室变成病房,学习对象由刻板的书本变成鲜活的病例,这一切的不同都会激发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带教老师应当借助学生的这种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科“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总体思路是在负责医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促使学生从床中发现问题,充分运用现代化文献资料查阅途如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以及网络等,进行资料收、自学、归纳,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或讲座形式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获得医学知识、积累床经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具体经验是:导师遴选,要求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技术,且每位指导老师明确带教计划。每轮带教导师与学生随机分组、一对一。入科开始,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熟悉科室环境,了解科室的专业特点及相关要求等,在临床实践中耐心传授骨科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要点。学生的各项诊疗活动均由其导师指导。双向反馈,总结提高。带教计划实施完毕,便实行双向反馈,由考评组评定实习生的成绩,由实习生评议导师的带教效果,这种双向反馈的目的是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对于临床本科实习医师,除了要求严格的“三基训练”,指导其管理少量病床,熟悉DR、CT片阅读,了解MRI片的阅读,能独立完成简单手外伤的清创缝合术,能对部分常见的四肢骨与关节骨折脱位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石膏外固定,如桡骨远端骨折、肩关节脱位,利用临床实例进行示教,实习医师能正确、熟练的石膏外固定后,遇到难度小、依从性好的病例可放手让其进行一次手法复位,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实习医师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但需要提醒的是带教时一定要谨记若实习医师第一次手法复位效果不佳,当即由带教教师再次复位,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骨科临床论文篇6

骨科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其内容丰富,且抽象、复杂,因此骨科临床教学一直是学科的难点。其中,尤其是解剖学和影像学与骨科关系较为紧密,骨科以运动系统解剖为基础,以其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面解剖的形态结构为依据,通过医学影像学的有机结合,对疾病进行定位和定性的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干预方法的实施。只有熟练掌握运动系统组织结构的正常生理与病理解剖形态及其对应的影像学表现,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1]。影像学教学是骨科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数码X线片到多排高精度CT平扫、CT三维重建、高精度磁共振等,影像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临床中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离不开这些影像学设备。近年来,许多医院将骨科学教学与影像学知识巧妙结合,将骨科影像学的资料(X线,CT及MRI等)保存,并与手术录像结合制作成动态的骨科影像资料库,学生和临床医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吴少科等[2]将骨科影像学教学课程设计成三部分:影像学种类和各种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培养医学生掌握正确的的阅片技能;介绍骨科常见骨骼、肌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三部分教学法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多年,培养出大量临床技能过硬,阅片和诊断能力较高的临床医学生,而且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三部分教学的效果满意,学习兴趣较高。王瑞等[3]根据骨科临床教学的特点,训练学生将合理的临床思维与选用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准确的影像学读片相结合,广泛用于临床教学中,使学生的临床诊断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1骨外科教学与医学影像学的关系

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包含炎症、外伤以及肿瘤等实质性疾病,而且涵盖了人体基本力学知识以及骨骼,临近组织的生理,病理,解剖学方面的基础信息,专业知识强,基础知识量大,临床学生掌握常规的诊疗手段十分不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使用影像学资料融合并渗透实际教学工作中。普通X线片,三维CT矢状面重建,CT平扫,B超,MRI,血管造影等通过不同方式人体成像来发现疾病,恰恰是骨科学教学所必需的。由于骨科传统教学的枯燥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将骨科学的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与影像学资料结合,通过多媒体的视听效果,使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们有图可看,有音可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对理论的接受能力得到增强。教师们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更多的感官意识,促进学生在临床理论和影像学资料间产生关联,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并且在逐步的知识积累中使临床思维能力得到升华[4]。

2我院骨科影像学资料管理现状及反思

我院近年来随在骨科影像学资料库建立上做出了一定探索,但这些资料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的分类标准,并未最大程度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临床医学生,实习生大多反映临床理论知识缺乏,对影像学缺乏了解,阅片和临床诊断能力不足,这都是由于在临床教学和实习过程中上级医生只注重一味讲解理论知识,忽视对影像学的教学,究其原因:(1)缺乏先进观念的引导:我们大多数教师对骨科影像学资料的使用仍停留在一种比较随意的阶段,往往只把影像资料作为一般教学方法的补充或附带。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很难激发学生兴趣;(2)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影像学资料珍贵性同保存的完整性形成了很大反差,管理标准不规范,没有对骨科影像学资料库提出探索性方案及改进维护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料库形同虚设,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5]。

3骨科医学影像教学资料建立的必要性及优点

3.1有助于提高骨科诊断,诊疗及教学水平

我院是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拥有先进医疗检查设备和医学影像学技术。医学影像学具有较强的真实感,所传达的信息形象而直观,结合影像学的教学是骨科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可以将骨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解剖基础、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到骨外科教学课件中,提供形象而直观的病例案列,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影像学图片可以使骨科疾病变得形象,加强了学生对疾病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掌握[6]。另外,运用一定准确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能使医生获得更多的疾病资料,减少了对疾病的盲目猜测,使临床治疗方法更加科学,疗效更加显著,同时也有助于医生对临床专业知识的积累,最大程度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几率。因此骨科医学影像教学资料建立可以使医院的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能,既能使患者获得最佳诊断和治疗,也能使骨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加直观理解[7]。

3.2影像学与骨科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骨科教学属于“填鸭”式教学,知识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如果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转换成文字、图像以及X线片形式描述出来,制成骨科影像学数据库,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直观理解骨科学理论。因此诞生了很多结合影像学的骨科临床教学法,如运用对比方法、基于影像学资料的案例中心教学法(CBL)[8-9]。近年来,互动式读片成为大型综合医院多学科交流的一种新的模式,对提高读片质量,扩大学科间交流,促进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方式是骨科与影像学科互动,包括主持人读片,参与人讨论,回顾并总结等,这样做提高了读片的互动性,增进学科间的交流,也使得学生对骨科疾病有了更充分深入的认识。目前国内大型教学医院普遍采用临床互动式读片,要求所属学科的医生,护士,硕博士研究生及临床实习生参加,轮流担任主讲人,将平时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临床病例,影像学资料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做为读书心得介绍给参加者。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组织影像学阅片会,主讲人汇报临床疑难病例的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说明理由并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方法等。参加人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提出疑问,主讲人答复,参加人可予以适当反驳,最后由高年资医师和相关专家教授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单一的“示教式”方法变为“讨论式”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及早融入临床医生的角色,获得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10]。朱剑华[11]研究提示,骨科临床教学中,只要将神经根的走行特点,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表现和临床分型以及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向学生讲授清楚,学生记忆深刻且会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4如何建立资料库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医疗领域的今天,传统影像学资料库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临床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国内多个大学开发和研究的基于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12]的电子化教学资源库对推动骨科影像学教学有着突破的意义。教师利用PACS系统可以建立一套资源丰富,信息覆盖面大的电子化骨科影像教学资料库,其中涵盖了教学教案,临床病案及相关影像学资料,临床治疗方法,疾病愈后等,这种高科技的信息教学资源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资源,使教学的互动性得到显著加强,学生们边理解变记忆,改变了“填鸭”式教学的瓶颈。高绪仁等[13]采用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PACS系统,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和主动,学生们掌握影像学读片和骨科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大的飞跃,培养出了一批理论知识过硬,临床技能突出的医学生。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建立电子教案,补充和丰富教科书内容。教师根据临床教学和课本大纲的要求,从资料库中选择合适的病例,并详细标注出病例的相关信息,并附上最后的治疗结果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的具体过程以及病例,影像等资料,做成WORD文档,按教材章节和教学要求分类。其次,建立电子化的病案追踪系统,由教员负责将收集的病例资料的愈后,随访资料一一登记在案,并定期更新。定期召开病案追踪读片会,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通过读片及骨科基础理论的学习来理解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鉴别诊断非常有帮助。对我院来说,建立影像资料库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经费、人员、硬件、观念等方面都有限制,但我们必须体现特色教学的路子,根据我院的实情及国内各兄弟院校的发展状况,一步一脚印,使我院的骨科教学走在国内前列,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王永丰,常巍,王达义.等.结合解剖学和影像学知识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6):639-641.

[2]吴少科,曾荣,钟环.等.在骨科临床教学中进行专科影像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59-260.

[3]王瑞,郭子城,洪刚.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实践探讨[J].中国病案,2012,11(18):64-65.

[4]唐龙轩.有关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在骨科的应用及其发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1):875-877.

[5]吴兴旺,王乐,刘斌.等.非影像专业的影像学教学体会与探讨[J].安徽医药,2013,17(3):534-535.

[6]赵波,白富梁.骨科临床教学中进行专科影像学教学的探索[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4):193-194.

[7]孙永强,艾进伟,和艳红.骨科影像学数据库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8.

[8]王东,孙彤.运用对比法学习骨科影像学[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增刊):368-370.

[9]王浩.基于影像学资料的CBL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增刊):349-351.

[10]张劲松,葛雅丽,宦怡.放射影像互动读片新模式[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2,11(3):109.

[11]朱剑华.影像学资料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61,89.

骨科临床论文篇7

2丰富临床带教模式

医学理论知识学习常常是以大课的形式进行,实习生以被动的书本记忆为主,不能与授课教师达到主动的交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实习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不仅增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感,也有利于实习生的互动学习,同时也要求教师对教授方式进行改变,增加多样性,提高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除了平时正常教学外,作者在临床带教中增加了病例个案讨论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实习生对骨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病例个案讨论是指在临床上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病例或疑难病例单独提出,从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做重点而深入的讨论过程[3],其作为临床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临床方面如疑难病例、手术前准备及死亡病例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坚持每周2次的病例个案讨论,旨在提高本科室医师自身医学素质。将病例个案讨论放入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中,不仅能激发实习生对于骨科的兴趣,并指导实习生通过查阅专业书籍和文献做讨论准备,可有效调动其学习能动性,能够使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充分地与实践相结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和立体化,培养并拓展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4]。

多媒体教学是应用视与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突显清晰、客观、生动和信息量大的优势,对实习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大课教学中,但较少应用于临床实习带教中,在临床实习带教中依托科室的硬件力量,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临床带教中,能够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加深实习生对骨科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思考和掌握,使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化,充分理解骨科的理论知识。

3培养医学实习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逐渐激化,渐渐影响到医患和谐和社会稳定。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不在实习生的临床教学目标和考核范围内,但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与患者的关系除了普通的医患关系,还包括由于患者对于实习生的不信任和抵触引发的医患矛盾,譬如实习生在诊察患者时会遇到患者的反感和拒绝,实习生与患者的关系会间接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所以,如何处理医患关系也是临床带教的一个重要内容。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在临床带教中,教师的道德情操、学术水平及语言沟通会直接对实习生产生影响,所以,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培养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导实习生以“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并且教授实习生端正态度,学习沟通技巧,赢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的顾虑,为实习生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医患沟通基础[6]。同时在临床实习中应加强医学实习生的卫生法律观念,履行自身对患者及社会的法律责任,并维护患者的利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完善出科考试制度

骨科临床论文篇8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1971

国内刊号:11-4033/R

邮发代号:82-75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骨科临床论文篇9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对医学生的培养十分关键,其主要任务是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注重培养实习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骨科临床工作需要综合理论知识,涉及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力学、外科学等各个学科,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实习生真正理解、掌握骨科知识是临床带教工作的重点[1]。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分析了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40名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骨科实习的实习生为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实习生20名,包括男性13名,女性7名;年龄20岁~25岁,平均年龄(22.56±2.43)岁;文化程度包括研究生2名、本科12名、大专6名。

实验组实习生20名,包括男性14名,女性6名;年龄20岁~27岁,平均年龄(22.84±2.51)岁;文化程度包括研究生2名、本科13名、大专5名。

对两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实习生跟随各自的带教老师查房,由带教老师讲解骨科生理解剖知识、骨科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常规体格检查、基础操作等知识。在查房过程中实习生观察骨科患者,由带教老师分析该患者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演变、鉴别诊断要点,最后提出治疗意见[2]。

实验组实习生接受PBL教学模式,成立PBL学习小组,每组3~5人,由带教老师安排教学内容。带教老师选择骨科常见疾病的典型病例,针对骨科临床工作中实用性强的问题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病例,引导实习生进入诊疗情景。由实习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自行去床边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专科检查,在询问病史的过程对疾病产生初步了解,引导其带着问题去查阅文献。经过集体讨论后作出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由带教老师审核、修改治疗方案[3]。

教学过程中以实习生之间相互讨论,作出鉴别诊断、提出下一步检查和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情况。带教老师只起到导向作用,不参与讨论、分析。最后由实习生代表总结病例诊断和治疗的难点,由带教老师予以补充、修正[4]。

1.3评价指标

实习期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理论考试主要考核骨科基础理论知识,满分为50分,题型均为选择题。考核内容包括:骨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期效果等。

实践考试主要考核骨科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满分为50分,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10分(问诊技巧、发病情况、重要症状特点、病情演变发展过程、既往病史、个人史、过敏史);查体15分(一般查体、重要阳性体征检查、专科查体);辅助检查10分(常规化验检查、心电图、X光片、CT和MRI等影像检查);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分;治疗方案2分;病历书写5分;患者满意度5分。

1.4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2.结果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比较(x±s)

组别 理论考试成绩(分) 实践考试成绩(分)

对照组(n=20) 40.32±5.64 38.24±6.25

实验组(n=20) 47.65±3.11* 45.73±4.73*

注:与对照组对比,*表示P

3.讨论

骨科知识涵盖面广,临床要求高,这就使得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要求也较高。PBL教学模式给骨科实习生创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空间,以实习生为主体,起到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PBL教学模式摒除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被动地学习,而是在对病例临床资料整理、讨论、跟进过程中由实习生独立作出病情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带教老师则起到审核、最后把关的作用。

在PBL教学模式下,骨科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对遇到的问题渴望攻克,有利于其主动投入到文献查阅、病例分析和讨论中去,有助于最终牢固的掌握骨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5]。

本研究中应用PBL教学模式者理论考试成绩为(47.65±3.11)分,明显高于传统教育模式者的(40.32±5.64)分。应用PBL教学模式者实践考试成绩为(45.73±4.73)分,明显高于传统教育模式者的(38.24±6.25)分。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可提高带教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莉莉,蔡洁.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124~125.

[2]段显亮.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3):101~104.

骨科临床论文篇10

1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现状

骨科临床实习中,一般由一线医师承担教学任务。但一线医师的医疗任务往往非常繁重,对临床实习的教学并不重视。另外,这些承担临床实习教学的带教教师有相当部分的为主治医师资格以下,在业务、教学经验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同时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1ecture basedlearning,LBL)”的这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仍旧较多地被带教者使用[1],临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新技术、新材料、新器械的发明,理论与理念的不断更新,致使临床中实际的诊疗与教科书中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脱节,更令临床教学难度变大,内容增多。

2对改进骨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的探讨

2.1骨科临床实习教学师资的培养医院的主管领导及教研室领导应进一步重视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要在教学时间上予以充分的保证,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激发带教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教研室应成立教学检查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而作为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中的关键主体的带教教师,其自身素质也要不断提升,因而应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2.2建立健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制度建立临床实习教学责任制。即设立科室临床实习督导组。督导组的总负责人由科主任担任,对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并承担主要责任。科室设教学秘书,对具体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并指定负责具体教学工作的带教教师。带教教师负责具体的授课及带教工作。督导组对带教教师及其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归到其日常考核中。

不断建全教学查房制度。教学查房是学生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是提高其未来临床工作能力的具体手段,也是临床实习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2]。带教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学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对重点、难点、热点等进行讲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骨科实习中的参与度,并能开阔学生思路,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2.3改进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使用

2.3.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3],这种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骨科临床实习中教师发生了由知识传授者到探索、引导者的角色转变,让学生在这种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作为医者的乐趣和职业本身所赋予的高度责任感[4]。

2.3.2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在临床实习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资源,便于各媒体进行跳转及保存资料,方便学生对相关知识查询。此外,利用多媒体能够观摩手术过程,能够成为学生参与手术机会变少的有效补充。应用多媒体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2.3.3医学影像资料辅助教学骨科医学影像包括大体照片、放射学图片等资料。典型病例的大体照片具有真实感强、传达信息形象直观的特点,例如切割伤、碾压伤、毁损伤等开放性损伤的大体照片。放射学影像是骨科医疗中也是临床实习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X线、CT、MRI、ECT等。在这些资料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更加顺畅地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过程,学生也容易理解,一目了然。

2.4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要联系新理论、新技术由于教科书中的内容更新速度没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器械以及相应理论更新速度快,往往会出现学生所学与实际诊疗脱节的现象。例如教科书中根本没有提及例如“AO”、“BO”理论,“MIPPO”等这些已经在临床中广泛涉及的治疗,或治疗手段方法与实际发展不符甚至相悖的情况。因而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带教教师要注意将一些新的技术、理念和诊疗技术等讲解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骨科医疗中的最新发展动态。

2.5重视医德医风思想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医学院的学生,绝大多数人都会走向医生的岗位,成为救死扶伤的医者。学生们除了要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相应的业务素质外,还要注重医德医风的建设。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带教老师要给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理念,并将这个理念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作为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有效实施。

3结束语

骨科临床实习教学是学生在学习整个骨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做好骨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就要关注临床教师培训的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完善相关制度,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技术,扩展临床教学的形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医德思想建设。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将我国的骨科医学继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淑艳,周鑫,于淼.做好骨专科医院临床实习的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5):721-722.

骨科临床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03-01

在外科系统教学中,骨科具有内容繁多、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和检查复杂等特点,临床带教难度较大。加强骨科临床带教,提高带教效果,促进医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需要从转变带教观念、培养医德医风、突出带教重点、激发学生兴趣和医疗纠纷防范等方面入手。

一、转变带教观念

传统带教采用填鸭式教学,带教教师一味地向医学生灌输知识,传授经验,带教效果差。在带教过程中,教与学两者相辅相成。带教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给予者,还是学习促进者,可引导医学生确定求知方向,促进学习兴趣和能力。研究显示,带教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带教氛围及情境,采用“教学相长”理念和“师生平等”理念,拉近教师与医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与医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其内心想法,有利于及时驾驭医学生思路,适当引导,提高个人创造力及实践能力[1]。

骨科理论内容较多,加上骨科患者病情多变、复杂,想要在实习期内全部掌握骨科理论和实践,难度很大。带教教师应充分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多引用常见病例和典型病例,培养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提高疾病认识及分析能力。

二、培养医德医风

医学生从带教开始接触临床和患者,是形成医德医风的过程。医德指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的道德。在带教第一堂课中,带教教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医学生,无意中传递个人的态度及价值观,因此,带教教师应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尊重患者隐私,关心其病情生活,树立“为患者服务”意识。指导医学生真诚待人,从患者角度出发,想其所想,在实践中提高并完善技艺水平,诚于品德,精于专业。

三、突出带教重点

1.骨科为外科教学重要内容,内容多,课时长,学习复杂和直观,难度较大。骨科疾病诊疗常常需要很多专科体检及放射学检查,或者借助力学知识和解剖知识辅助完成。知识多变、复杂,医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部掌握,故带教教师应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简单逐渐深入,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自觉投入深入学习[2]。医学生搜集骨折病史时,除了要询问患者骨折部位、畸形性状、疼痛性质、功能障碍等,还要了解骨折受力情况,身体姿势、受力部位、暴力速度、性质及作用方向等,加深对病情的了解,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

2.体检是诊断骨科疾病重要方法,医学生理解掌握体检方法十分有必要。大部分检查为实际操作,若仅作单纯的文字描述,乏味、枯燥,不利于记忆。带教教师先示范正确方法,再让医学生之间互相模拟体检,最后选择病例床边示教,以此加深记忆,理解体检临床意义。

3.作为骨科医生,阅片是必备技能,而阅片同时也是医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带教中,带教教师应逐步培养医学生阅片能力。比如,阅读股骨骨折X线片时,教导医学生除了发现骨折外,还要由外及里的全面观察,重点观察骨折部位、骨折线性状及骨折块移位等,一边阅片一边联系解剖知识,边看边研究受伤机制、骨折诊断、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案等。定期组织讨论会,将这些资料汇总,鼓励医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彼此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了解阅片意义。

4.医学生进入临床,带教教师引导其询问病情,了解病史,查体,填写病历等,结合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等作出诊断,并填写拟诊讨论,制定初步治疗方案。带教教师要求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整病历,每周1份,分析讲评,修改错误和不恰当之处,最后让医学生比较,找出自身理论知识不足及分析能力欠缺。针对教科书中未涉及的问题,详细回答或讨论。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应根据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掌握程度,不断强化实用性强的知识,积极补充骨科领域新知识,以此完善带教。抓好“三基训练”,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学习新技术和新理论[3]。带教教师应充分尊重、爱护医学生,鼓励其积极、主动、独立学习。

四、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带教以大课教学为主,带教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医学生往往被动学习,主动性差,思想受到束缚,理解较浅,影响带教效果。带教过程中,应将医学生作为主体,而带教教师为主导,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给医学生面对面接触患者的机会,询问病史、检查和阅片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并作出初步诊断,提出处理措施,在此过程中,带教教师可适当启发和引导,活跃带教气氛,帮助医学生形成临床思维,勇于参与诊疗。临床思维是诊断和治疗疾病中必不可少的素质,与患者接触、了解病史及体检时,医生大脑会产生表象和知觉,形成疾病诊断假说,随后通过实验检查及症状体征等,对假说加以印证或,如此由浅及深,符合医学认识论规律。

五、医疗纠纷防范

临床带教是医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转为专业技能的环节,是其接触社会和服务患者的重要过程,是确定医德信念、加强医德意识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如何处理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是重要课题[4]。向医学生介绍临床实例或经典案例等,要求其保持负责、认真态度,全面考虑事情,切忌粗心、麻痹大意。认真负责是构建医患双方良好、和谐关系,预防差错事故的重要前提。患者检查时必须全面,耐心、详细的交代好注意事项,嘱其定期复查等,消除潜在风险和隐患。医患之间友好、和谐交往,良好服务态度,有利于患者以信任、愉快的态度配合医护操作,减少纠纷。

六、结束语:

骨科临床带教是培养医学生成为医德高尚、技术过硬和理论扎实医生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骨科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及首要任务。作为骨科带教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转变带教观念,培养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在带教活动中突出重点,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导医学生做好医疗纠纷防范,以此提高带教效果,为培养优秀合格医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雪晖,罗飞,谢肇,侯天勇,常正奇.医学实习生骨科临床手术学习的带教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05):417-418.

骨科临床论文篇12

1 授课内容要与日益更新的诊疗技术紧密联系

随着新材料、新器械的发明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股骨转子间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而教科书中仍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椎体不稳定性骨折多采用手术内固定,而教科书中仍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这样的例子很多。至于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AO”内固定,教科书中却只字未提。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知道其优劣,才能根据临床实际选用。学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啃书本,可到了临床一看,原来书本与临床相距甚远!因此,应不断拓宽和更新授课内容,使学生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

2 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 增加背景知识 临床骨科学有大量的基础理论,为了避免一开始就形成对临床骨科学“枯燥”理论的学习,先适当地加入临床骨科学一些理论发现的背景知识。如我们在介绍内固定治疗理论时,介绍A0组织的起源,A0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使他们兴趣增加了,知识面拓宽了,而且还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增加了自信心。

2.2 加强课堂互动 授课时,可以对授课中的一些难点、疑惑点等代表性的知识点通过提问和学生互动。通过回答问题提高了同学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提问互动还可以温习巩固以前的基础知识,同时授课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盲点和欠缺点。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讲述,激发起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重视双基教育,结合学科最新进展,培养、提高学生的诊治能力

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是日常工作中应用最多的必需技能,一定要告诫医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要打牢基础。面对临床实习过程中病员有限,病种不全,且手术机会有限的状况,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尽快提高实习生的诊治水平,骨科实习生的重要培养过程是基本功的训练,包括:开放伤口的清创,手术视野的消毒方法、手术切口的选择原则及清创、缝合的模拟等,这些都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模拟出来。

4 重视骨科临床见习教学,练好临床基本功

勿庸置疑,见习的最主要、最直接目的就是使医学生顺利过渡成为临床实习生,乃至住院医师。所以要注重临床基本功,把临床骨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临床工作规程都纳入教学范围。

4.1 引导学生准确恰当地采集病史 采集病史是临床医生治疗患者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要迈过的第一个“坎”。临床见习决不能再把学生关在小教室内重复理论课的内容,应让学生接触患者,最直观地学习教师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获取信息方法,学习医患交流的技巧。提高问诊艺术。在采集病史时要提醒他们按诊断学要求熟记问诊内容,避免遗漏。同时突出骨科病史的采集的特点,注意对专科情况的详细了解。

4.2 学好骨科查体 骨科的理学检查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见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许多专科检查在诊断学中未涉及,况且多数学生体格检查基本功不扎实,普遍感到骨科检查太难。因此,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首先在示范中反复向学生强调养成体检“顺序化”的原则,对每一部位的骨科检查应按照望、触、动、量、反射、特殊试验等的顺序进行,注意双侧对比;此后布置课后学生之间模拟检查;教师通过常见病、常见部位床边示教,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其临床意义。

4.3 培养读片能力 骨科疾病的诊断多数要依赖影像学资料的支持。其中阅读X线照片是每个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在见习中要逐步培养阅片能力。例如:阅读股骨骨折患者的照片.对学生强调不能一眼仅见骨折,而是应由外及里,全面观察,并重点分析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形状、骨折块移位特点等,养成看片联系有关解剖,边看边想骨折的诊断、分型。同时对他们也要讲明,也许很难一开始就看得头头是道,但一定得逐步养成习惯。

5 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1 手术现场参观 现场参观具有直接性、可见性、示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临床教学最主要的就是从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去做、去看,提早接触患者,时时刻刻用脑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整合知识的能力[2]。经过现场参观学习,思考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参观医院大夫做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活学活用知识,培养学生整体思考,融会贯通,把课堂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加以验证、讨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5.2 应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所讲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就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办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的核心目的不是看学生是否找到正确答案.而是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3]。医学教育教学中,应用了临床案例导入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员横向的、逆向的思维,有一定的讨论基础,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3 应用多媒体教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特别是以人为实践对象的临床科学,很难将这种实践带到课堂上进行实验。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丰富多彩的电子教材、电子课件、模型等,以声像形式直观、形象地讲授出来,并加以任课教师的即时讲解、分析和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对讲授的临床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够形象、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完成传统教学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为了上好骨外科课,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特点及具体情境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可以产生合力的有机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

参 考 文 献

骨科临床论文篇13

1 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优势

1.1形象、直观、实时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实现了教学信息无缝对接:骨科患者多、手术多、周转快,患者手术图片、视频多,且实习教学信息量大。骨科学是当今医学界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学科,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较强,涉及面广,涵盖病理学、解剖学、放射学、生物力学和外科学等学科知识,新的理论知识日益丰富, 新的手术方法及层出不穷的内固定材料的发展使骨科这一古老学科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给学生灌输医学理论知识,教会他们基本技能,还要尤为重视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实习课程枯燥乏味,往往因为理论知识较难理解,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要改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积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时间冗长且容易混淆描述不准确,实习生经常对部分患者的信息必须反复确认,才能够了解,时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利用声音、图片、动画、影像等手段,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直观的多媒体表现方式,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能充分体现现代医学教学的特点,可以把教学所需的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将那些不易表述的知识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内容。

1.2积极的推动了对骨科的带教工作: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所包含的信息量大,能形象、直观、实时地反映患者信息及本学科的最新成果,把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将大量的信息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医院临床骨科教师可节约大量时间,学生也不必死记硬背,还可以拷贝的所学内容,随时复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对骨科带教工作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自从应用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后,不仅提高了交教学质量,而且还形象、直观、实时地传递了教学信息。明显提高临床教学效率和质量。

1.3实现了骨科临床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骨科临床教学个性化更为突出,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差距较大。使用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大量的信息已包含其中。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内容要求带教老师按PPT教学模板编写,内容涉及到病室动态、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诊断、辅助检查、手术方式和诊疗护理计划等几个方面。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杜绝了因医疗信息未及时传达可能造成的医疗隐患。通过不断完善多媒体的制作,使年轻教师更容易从中学到老教师的经验,明显降低教学难度。同时首次将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用于每日的交班,并将PPT作为日常工作内容进行存档,便于进行审查,确保教学过程可审计、可追溯,杜绝了教学死角。更容易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教学。

1.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模式,可以及时调取患者病历、辅助检查、影像资料等信息,为术前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手术点评、出院患者审核、会诊等,提供信息支撑。通过简明扼要的图文概括了知识要点,以生动丰富的图像替代了枯燥乏味的文字描述,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信息的无缝对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并得到充实与提高。为学生将来参加骨科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应注意到,学生习惯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起步阶段恐难以接受这种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2 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临床带教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为使教学中的多媒体内容丰富、 表现形式生动多样, 离不开对平时教学资源的收集。有的教师所做的课件,内容匮乏,往往仅有课本文字和画面的简单拼合,界面和插件过于单调呆板,缺少动画、图像、视频资料, 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不但兴趣索然,且易导致注意力分散。教师可不断将“典型病例诊断分析”应用到临床教学,并开设病例分析讨论环节。病例选择及符合逻辑的呈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到知识的内涵及转化过程,实现了从理论教学到床边实践的“桥梁”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围绕大纲选用或编写病例,由学生自行搜索资料进行诊断、鉴别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并将各检验项目进行整合。教学课堂上,学生可以将自己总结的结论与其他同学讨论,有教师进行点评、归纳、纠错,重点分析疑难问题。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 引导学生自发从感性材料中总结、归纳和思考。比如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以往影像学检查中多采用X射线与CT平扫等方式,由于临床表现多为二维图像使得骨折部位的具体状况难以获得准确的表现,学生在阅片时缺乏立体空间的认识,教师也很难进行直观的教学。学生对此病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采用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可以随时调阅MRI、CT及三维重建、DR等信息,可以直观、立体表现病变部位,使学生增加对损伤部位的了解程度,学生能容易理解,使同学们能生动、形象地掌握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疗过程。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医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基础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总结

医学发展迅速,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解决临床疾病的应用脱离,即教学与实践脱节,最终结果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缺乏对临床问题的处理能力、应对能力,接触到实际病例时无从下手[2]。这一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文字清晰、图形准确,是一种灵活、高效、全面、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更容易、更深刻。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教学效果[3]。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