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师思想工作实用13篇

本教师思想工作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1

今天,教师并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教育事业也并非世外桃源,社会的变革,名利的诱惑,多元的观念,浮躁的心态对教师产生深深的影响,带来种种考验。同时,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并有刚性标准和硬性规定,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教师有很大的压力和许多的困惑,他们对思想有强烈的要求,需要理性的阳光照进现实,需要迷津指点。面对教师的需求,我们的思想工作必须与时倶进,不断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思想工作的品位,才能满足教师的思想需求,才能使思想工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满足教师成功的需求

思想工作不是单纯的说教,要以工作为平台,以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品质为目标。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教师素养,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老师们看多了,学多了,心里自然有底,课上好了,差错少了,干起工作得心应手,就会有成就感。成就感会增添工作信心,有信心工作才会干得更好。

(三)满足教师对精神的需求

我认为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尊重关怀,尊重关怀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精神需求,从而调动其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情操,坚定教育信念,激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精神追求上来。可以开展与名人对话活动,或是请专家到校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或是播放专家讲座录像片等,使老师的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提升。同时,开展健康的文娱活动,消除紧张工作带来的疲劳,使教师身心得到放松。同时,活动有助于领导者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当然,也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化、社会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以教师为本,就是要体现教师的主人翁地位

教师是学校真正的主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人翁意识。因此,思想工作必须着眼于学校全体成员,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都是思想工作者的局面。

(一)发挥党员作用,加强党员与群众的联系

充分发挥党员在思想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完善党员、群众谈心制度,以制度做保证促使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位群众心田。我们提出谈心要求,要求党员谈心做到“六必谈”:教师思想苦闷、情绪波动时必谈;工作遇到困难或出现失误时必谈;与别人闹不团结时必谈;对领导有意见时必谈;对分配有看法时必谈。促使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口才,并以实际行动引导教职员工积极上进。

(二)发挥党支部作用,以“五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抓好学校教职工思想建设是党支部的重要职责,思想工作以师为本就要求思想工作必须用心去做。党支部提出以“五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即教师思想波动要谈心,教师有困难要关心,帮助教师要真心,说服教师要耐心,鼓励教师要安心。“五心”要求促使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去解决实际问题,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充分发挥工妇团的作用

工妇团是学校群众组织,思想工作以师为本就应体现群众化。一是做好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工作,坚持校务公开,坚持重大事项向教职工通报,坚持定期听取教职工意见,让教师知晓学校的发展,支持学校的发展。二是在教职工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弘扬正气,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活跃生活,陶冶情操,激励精神,凝聚人心。民主意识的增强带来的是教师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增强,学校出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生动活泼的管理局面,思想工作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变成了平等的交谈,甚至是思想的互换。

三、思想政治工作以教师为本,体现在要多倾听教师心声,与教师交流沟通,真情感动人心

沟通是尊重人格,消除隔阂,增进友谊、达成共识的一剂良方,是心与心的交流、换位思考的过程,也是领导者掌握主动的一种手段。

(一)深入实际进行沟通

思想工作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所以一定要深入到教师中,多与他们进行私下交谈。私下交谈能听到正式场合下听不到的意见,有利于沟通和统一认识,了解教师的真实思想、情感态度,增进感情联系,加强相互了解,从而产生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气氛,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学会交流

善于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所遇到的困难与教师交流,并获得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了解教师的困难。

(三)学会倾听

许多管理者不愿倾听,特别是不愿倾听下属的意见,那就自然无法与下属进行真正沟通,进而影响了做思想工作的效果。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2

站上教师的岗位,面临教书育人的巨大压力、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使的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不断修补自己的同时快速的适应并不断的摸索学习。

如今,已然不断成长了起来。 思想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中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教育方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服从分配,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脚踏实地一步步的学习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并且利用网络、书籍以及各种信息渠道拓展教学资源。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并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和班级工作计划,认真学习教学大纲。 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在教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平时对待学生方面,对学生耐心指导,给予适当机会进行鼓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使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胜任教学,还必须具备班级与班级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不但要掌握班级中学生整体上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也要了解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选择最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这也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积极参加素质教育的实践,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提高自己,这样才能给予下一代更好的教育!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3

二、怎样做好新时期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思想,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地位,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呼唤人心、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既要讲原则,又要有人情味。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同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加强教学的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就是培育人才、凝聚实力,是关心教育事业的实际行动。目前,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工作。因为一方面他们的困难得到了解决,工作能顺利进行下去;另一方面,即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他们看到了组织的努力,也会感到温暖,同时也可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以愉快的心情投入教书育人。

第三,帮助广大教师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充分利用社会主义这个大课堂和改革开放这部活教材,让教师经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解决对国家改革开放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思想认识问题,保持人民教师崇高的职业形象,维护学校的和谐安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

三、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改进教育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显得任务重、难度大。这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思想行为及生活方式都有新的特点,因而要求改进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使之更贴近教师的特点和实际,更加切实有效。

首先,要抓好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体教师的思想,使教师永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牢牢把握新时期的特点。要牢记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观点不变,牢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基本内容不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教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参与改革,参与学校建设,进一步掌握市场经济这门科学,使教师在改革的大潮中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4

一、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的作用

(一)对于实施科学发展观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加大了职院的教育改革,以不断提高职院的教学质量,促进职院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职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有着紧密联系,对于帮助职院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对于实施科学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对于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断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帮助职院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提高素质修养,使职院学生的言行得到规范,对于促进职院学生未来良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职院教师面临越来越复杂的教学环境,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给以有效的帮助,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对于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职院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三)对于推动职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职院教学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资源。在实践过程中,各种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方法得到实践应用,在不断总结中,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改革和创新,从而为职院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在贯彻党的方针路线的同时,教师必须不断坚定信念,以帮助职院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推动整个职院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有利于职院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发展,对于推动职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以人为本,不断加大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力度

在实践过程中,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作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观念,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职院日常工作的重点,从而不断加大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力度,确保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得到真正落实。在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的过程中,职院应将教师看做院校长远发展的合作伙伴,正确认识教师与院校教育工作的关系,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案,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以促进职院教师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为了提高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成效,职院领导应该深入教师队伍,全面了解教师的思想政治现状,合理安排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进度,不断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师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二)完善相关制度,促进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发展

在合理安排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同时,职院必须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和考核,从而不断提高职院教师的综合技能和业务水平,促进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可靠保障,是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职院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教师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给教师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职业素质,从而促进职院教师队伍整体形象不断提升;②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制度,加强教师工作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与此同时,拓展教师聘请渠道和方式,不断吸收先进工作人员,注重先进技术的运用,以促进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不断提高。

(三)注重实践创新,提高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意义

想要不断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各职院必须注重实践创新,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在一起,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执行,提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意义。因此,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要注意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式的创新,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思想教育和知识宣传等,增强职院教师的政治危机感,从而促进职院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先进手段的应用,提高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是未来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增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度合理的方案,才能真正解决职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尹喜,韩弘峰.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71-74.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5

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的自然代谢和师资规模的巨幅扩张,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过半,成为高校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业务水平和人文精神,不仅决定他们自身和所属学校的未来,更关系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因此,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传承就是将优良传统和好的做法发扬光大,发展就是对工作理论和工作实践进行创新。辩证地处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学校贯彻落实《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证,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

一、在秉承科学判断的前提下研究工作特点

科学判断工作情况和工作形势是正确提出工作任务和工作思路的前提。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正确分析和判断。长期以来,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基本是好的,是在相当程度上适应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要求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比较行之有效的,这是我们一贯的基本判断。这个基本判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们在新形势下研究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这个基本判断。必须看到,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是好的。对青年教师的全盘否定,就是对我们以往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盘否定,而这既与事实相悖,也不利于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秉承科学的基本判断的前提下,还要从不断发展的客观形势出发、从持续变化的内外环境出发,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具体的分析,为加强和改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当前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主流向好,亦有隐忧。

就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来说,一是大部分青年教师政治上立场正确坚定、态度鲜明,但也有少数教师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还存在一些错误或模糊的认识;二是大部分青年教师工作上爱岗敬业、勇于拼搏、乐于奉献,但也有少数教师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大部分青年教师精神面貌热情饱满、积极向上,但也有少数教师存在消极颓废、不思进取现象。就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来说,一是普遍重视与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二是针对问题提出了许多对策和措施,但只讲普遍性不讲特殊性的“一刀切”现象需要改进;三是在工作形式多样性上下功夫,但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尚待加强。可见,关于当前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情况,既要把握基本判断又要注意具体分析,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础,也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在坚持高度重视的氛围中创新工作理念

思想上高度重视是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我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力军,他们位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前沿,承担着继承先辈开创的事业并不断推向前进的历史重任。因此,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和业务水平高超的教育者,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学的繁荣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事业的前途命运,是一项我们必须饱含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开展的工作。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的氛围中,我们过去形成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传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发生了而且还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工作理念,实现工作理念的创新发展。

创新工作理念要以人为本,对待青年教师应当秉持关心、尊重、理解的态度。要以青年教师为本,提倡人文精神、注重人文关怀,弱化行政管理思想,树立服务的观念。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工作。

创新工作理念要把握规律,对青年教师的特点要承认、尊重、因势利导。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青年成长成才规律、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把握青年教师竞争意识强、可塑性强、波动性大等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创新工作理念要注重衔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青年教师工作的全过程,尤其注意重点环节。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好“三关”:入口关,选人上不能只关注业务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标准;培养关,精力上不能只投放于高层次人才和办学资源的争夺而忽视人文关怀;考核关,不能“一白遮百丑”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比“软硬有别”。

三、在重视既有内容的条件下拓展工作思路

传统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比较重视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我们在新时期对此仍然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者的青年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师德建设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切实贯彻《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认真宣传、学习、落实“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制定、完善具体要求和规则,引导广大青年教师自觉履行师德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当前,除了坚持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之外,还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要求,努力开展法治教育和文化教育。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在全社会都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权利义务教育的形势下,对青年教师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注意校史校情教育,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使青年教师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的教育者。

四、在利用传统渠道的过程里探索工作载体

在长期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发挥整体合力”是搞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法宝,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发挥整体合力”是一系列重要途径的有机整合,是一系列重要载体的紧密结合,是一系列重要渠道的相互配合。党的领导是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中层党组织和党支部的有力指导,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保证。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的重视是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全面工作规划之中,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证。群团部门的支持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条件:充分发挥群团部门在组织文体活动、关心教工生活方面的优势,让青年教师融入集体、消除隔阂、增进感情,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在充分发掘传统渠道有利因素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探索新的工作载体,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

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党建工作之中。高校是党建工作的主阵地之一,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对于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段时期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往往侧重在学生中发展党员而忽视了青年教职工中的党建工作。党组织应当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在青年教师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帮助青年教师,注意发现青年教师中的优秀分子,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在合适的时候从中吸收新党员,不断发展壮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

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青年教师一方面要承担艰苦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面临工作上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承担阶段性的家庭角色,在生活中存在许多实际困难。要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各级组织就要把解决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上日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为青年教师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之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增加他们的认同感。

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联系起来。新媒体技术是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有效平台和载体,从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青年教师由于年龄阶段和工作性质的特点,是接触和运用新媒体最经常、最专业、最深入的人群之一。在当前科学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碰撞日渐强烈、意识形态交锋日益尖锐的情况下,高度重视与研究新媒体技术,发挥其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具有不同寻常的价值。

五、在继承有效措施的基础上发展工作方法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2]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是一个事关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重要问题。理论教育和示范教育,是为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政治理论学习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必须发扬的好传统。当前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不是过于强调了,而是过于忽视了。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思想地位,坚持大学的社会主义性质。“理论只要说服人[ad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青年教师是有文化有思想的群体,生动体现着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理论学习对青年教师来说,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根本措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示范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另一个有效措施。一方面是各级领导干部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他们的典型示范和以身作则,为青年教师树立起身边的榜样。另一方面则是青年教师群体中的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发挥同辈群体的亲和力、感染力,带动青年教师共同发展。

理论教育和典型示范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具体做法和特点,而不是一成不变、死板僵化的。在继承和发扬理论教育和典型示范工作方法的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社会直接接触,能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认识,能够使自己已有的认识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4]。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工厂、农村、社区等基层单位,通过社会实践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砥砺思想。

制度建设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障。要坚持科学、实用的原则,建立一套针对青年教师工作生活状况的考核评估、优胜劣汰机制,使青年教师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和制度的约束,在职务聘任、职称晋升、阶段考核、评优评奖中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整体上的好转。

心理疏导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变化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性加剧,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增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理震荡、精神苦闷、思想困惑,增加心理负荷,导致心理不平衡、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的发生。”[5]因此,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搞好人文关怀,满足青年教师解决思想问题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2]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6

一、为社会各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

1983年6月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提出,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同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了批转该ⅸ纲要》的通知,认为纲要》是现代化建设时期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个很好的文件,其基本精神、原则和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贯彻落实该文件,1984年4月,((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提出,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该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是我国第~次采取正规化的办法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1993年l0月《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规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级专门人才”。从这个文件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扩展到“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随着该专业的发展,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培养目标扩展开来,主要为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

1.高等学校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第一个服务对象。1984年设置该专业的当年主要为高校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同年6月《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的意见规定其培养目标是使高等专科文化程度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毕业后继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招生对象为“在高等学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三年以上的现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试办思想政治专业在职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规定,为了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1987年起试办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班。1987年9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仍然强调其培养目标主要为高等学校及党政机关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

2.党政军机关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我党的一大特色。但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加上有些地方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建设重视不够,许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价值观念扭曲。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服务于党建,为党务部门输送专门的政工人才是本专业设置的重要使命。行政机关以及立法、司法机关是国家的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是民意表达机关,行政机关是法律执行机关,司法机关是法律监督和裁判机关。在这个系统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实现领导的基本手段党组织和政工部门就是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国家权力系统得以有效运转。

军队政治工作是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为军队建设和完成作战任务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其他服务的工作。政工人员主要由军事院校的军队政治工作专业来培养,但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还要地方院校的思想政治专业培养的人才来补充。因此,有不少地方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把为军队培养政工人才包括在内。

3.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它履行一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企事业单位一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工人运动首先发生在企业领域。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而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求专业化的政工人员来充实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摆脱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迈进。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全国性社会团体近2000个,其中有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近200个,其中,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的地位特殊,中国文联、科协、侨联、作协、残联、红十字会等也有重要影响。这些社会团体是党团结和联系社会诸行业的群众性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这些组织的基本手段。正是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社会各行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为中小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中小学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1998年3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学校党组织的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为中小学培育德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职责。

1.为中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为中等学校培养政治理论师资是政治教育专业设置的初衷,1952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提出,“各大行政区应选择具备适当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政治教育系或政治教育专修科,培养中等学校的政治理论师资。”按照这个指示,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首开政治教育专业,逐渐铺开,全国设立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很多,这一模式延续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8年4月,原国家教委下发((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针对专业设置存在过细过窄的现象,拟将“政治教育”专业改名为“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专业,1990年6月正式定名为“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改革的意见,针对该专业只培养政治理论课教师,而不培养德育工作者的状况,明确规定其培养目标为“中等学校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这是一次重要改革,培养目标拓展到全部中学德育工作者(思想政治课教师也是德育工作者)。1993年7月调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师范类)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非师范类)合并,统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保留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师(师范生)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非师范生)两个培养目标。1998年公布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仍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师范类的培养目标是“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非师范类则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从以上梳理看出,初始的师范类“政治教育”专业中间经“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最终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其培养目标一直有中学政治课教师,现在演化为中学德育工作者,这是一个逐步走向全面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者的骨干力量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第一,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中等学校一般设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德育队伍,审定德育工作计划,督促检查班主任工作,检查政教处工作,协调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部门的工作。第二,政教处工作人员。政教处(有的称教导处、德育处或教育处)是在校长领导下实施德育的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安排学校的德育工作。第三,班主任是班级实施德育大纲的具体组织者,班主任工作做好了,学生德育工作就落到了实处。第四、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专业人员,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骨干。他们扮演双重角色,既要做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者,又要做思想品德的示范者。第五,团队干部。共青团、少先队作为青少年的群众性组织,是青少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和政府进行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

2.为小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长期以来,为了满足普及小学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我国建立了三级师范体制,即中师、师专和师范大学,分别培养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其中,中师培养的是全科教师,这种培养模式在当时的情况下满足了普及小学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弱点是不利于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社会上并不太认同小学教师职业是专业性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学历低是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近年来设置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果。1997年4月教育部“培养本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专业建设研究”立项,1998年秋,原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率先创办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本科学历的小学教育专业,随后,首都师大、上海师大、东北师大相继开设此专业。该专业的设立解决了我国小学教师高学历化的要求问题,又为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师范过渡提供了新思路,但仍然不能解决小学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培养的仍然是全科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学校设置文理两个方向,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为文理分工不是真正的学科划分。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正在发生的教师教育改革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出路。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提出提高办学层次,推进师范院校改革,鼓励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新世纪以来,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基本上是循着综合性大学的思路进行的,在综合性大学开设教育学院,在师范院校开设非师范专业,一些师范院校改制成综合性大学。这种改革符合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便于同国际接轨。从1998年始,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进行了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索。有的学校在前3年中开设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融为一体,不分专业。第4年,除开设少量的专业选修课外,综合性大学着重对学生进行教师教育理论和技能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师范性素养。此乃“3+1”模式。有学者主张探索“4+1”模式(本科四年加一年教育专业课程)和“4+2”模式(本科加两年教育硕士)等。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改革是国际潮流,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既解决了小学教师的高学历化的要求问题,也解决了小学教师的专业问题。

小学德育工作者培养可以采取教师教育的模式,“3+1”模式、“4+1”模式和“4+2”模式均可探索。前几年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通过几年的培养,能够胜任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然后让那些愿意从事小学德育的学生继续修教师教育课程,取得小学教师资格,成为高学历、专业化的小学德育工作者。

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研究生输送生源

高校本科不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要为研究生输送生源。一个专业为哪个学科输送生源决定于这个专业主要接受的是哪一个学科的规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调整充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输送合格生源。

1.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孵化器职能

1984年ⅸ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程参考目录”提供了3类理论课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主要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专业课主要包括马列原著、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党团工作等。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构成一个体系,该专业主要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规训,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中共党史等学科输送生源。而这些学科又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不但跨一级学科,而且跨门类。这说明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不成熟,没有自己稳定的学科基础,接受的规训来自多学科,也为多个学科门类输送生源。正是由于它的不成熟,使它成为改革开放之初学科恢复时期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孵化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衍生了哲学学科门类,有些学校在此基础上申报哲学本科专业;在政治经济学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经济学本科专业;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以及中共党史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政治学相关学科,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政治学本科专业;许多学校的法律专业本科也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法学概论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孵化器职能发挥得很充分,很多高校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有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群以及文科专业的专业群。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调整充实

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终结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孵化器职能,为本专业提供了属于自己的一级学科,该专业从此有了自己的学科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五+--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就有了六个二级学科,形成了学科体系。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l2月64号文件的一段话:“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教学体系。在本科教育中,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培养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优良、具有较好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大学生。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梅荣政教授主张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之外另起炉灶,设置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生提供本科生源。对此学界有不同看法,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讨论不多。此问题关涉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值得深入思考和讨论。是另起炉灶好,还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调整、充实其培养方案好呢?笔者认为,后者更好。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这是规范和改造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需要。该本科专业学科基础混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中共党史等学科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学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学术共同体。这些围绕一个本科专业来转,给人的印象是该本科是个大杂烩,学生是“万金油”式非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时,学生流向不同的学科门类,有的从哲学进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领域,有的从政治经济学进入西方经济学领域,有的从科学社会主义进入政治学理论领域,有的从国际共运进入国际关系领域,有的从党史进入史学领域,这种现象在其他本科专业中绝无仅有。第二,这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提供本科生源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很多,但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有本科生源。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素质不高,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学位论文选题不规范,遵循本科路径进入马哲、政治、科社、党史领域,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空壳化。如果用该一级学科所属六个二级学科作为主干课程改造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问题迎刃而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困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困境就能同时解决。第三,这种调整符合教育经济原则。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之外另起炉灶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两专业同时并存,两班人马互不交又地从事本科教学,这是学术资源的浪费。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实现方式,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贯通。两个专业同时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都将是十分尴尬的事,一所大学如果搞两套这样的建设,资源有限,无能为力,搞一套建设则与两个专业的名称不符。只有合二为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调整、充实、改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才能名实相副,有利于建设和管理。

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明确对于高校和大学生双方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高校明确学科定位,整合学术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与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多数学校都是分属两个部门,一个归属于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一个归属于社科部(或马列部),两支队伍分别进行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如果按照上面的论述,修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优势明显。原因如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一个培养目标是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而高校党政部门、各院系党务工作者、辅导员都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二者具有一致性。这样,高校的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可以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教师资源将是十分丰富的,根本不存在缺少专业教师的问题。这些从事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给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上课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党的书记讲党建课,团的书记讲团的工作课程,太恰当不过。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二个培养目标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公共课教学部门进行大学生德育教学,根据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要求,中小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是纵向衔接、螺旋上升的一致性关系,故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课程与大学生公共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要求具有一致性,这样,两支教学队伍可以整合。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三个培养目标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输送生源,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教师、公共政治课教师、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科归属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三支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2.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基本思路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特色专业因其所具有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它必然是高校品牌创建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教育部统一确定,全国趋同性较强。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7

一、为社会各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

1983年6月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提出,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同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了批转该Ⅸ纲要》的通知,认为纲要》是现代化建设时期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个很好的文件,其基本精神、原则和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贯彻落实该文件,1984年4月,((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提出,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该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是我国第~次采取正规化的办法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1993年l0月《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规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级专门人才”。从这个文件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扩展到“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随着该专业的发展,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培养目标扩展开来,主要为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

1.高等学校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第一个服务对象。1984年设置该专业的当年主要为高校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同年6月《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的意见规定其培养目标是使高等专科文化程度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毕业后继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招生对象为“在高等学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三年以上的现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试办思想政治专业在职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规定,为了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1987年起试办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班。1987年9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仍然强调其培养目标主要为高等学校及党政机关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

2.党政军机关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我党的一大特色。但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加上有些地方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建设重视不够,许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价值观念扭曲。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服务于党建,为党务部门输送专门的政工人才是本专业设置的重要使命。行政机关以及立法、司法机关是国家的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是民意表达机关,行政机关是法律执行机关,司法机关是法律监督和裁判机关。在这个系统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实现领导的基本手段党组织和政工部门就是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国家权力系统得以有效运转。

军队政治工作是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为军队建设和完成作战任务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其他服务的工作。政工人员主要由军事院校的军队政治工作专业来培养,但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还要地方院校的思想政治专业培养的人才来补充。因此,有不少地方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把为军队培养政工人才包括在内。

3.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它履行一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企事业单位一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工人运动首先发生在企业领域。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而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求专业化的政工人员来充实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摆脱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迈进。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全国性社会团体近2000个,其中有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近200个,其中,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的地位特殊,中国文联、科协、侨联、作协、残联、红十字会等也有重要影响。这些社会团体是党团结和联系社会诸行业的群众性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这些组织的基本手段。正是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社会各行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为中小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中小学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1998年3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学校党组织的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为中小学培育德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职责。

1.为中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为中等学校培养政治理论师资是政治教育专业设置的初衷,1952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提出,“各大行政区应选择具备适当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政治教育系或政治教育专修科,培养中等学校的政治理论师资。”按照这个指示,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首开政治教育专业,逐渐铺开,全国设立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很多,这一模式延续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8年4月,原国家教委下发((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针对专业设置存在过细过窄的现象,拟将“政治教育”专业改名为“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专业,1990年6月正式定名为“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改革的意见,针对该专业只培养政治理论课教师,而不培养德育工作者的状况,明确规定其培养目标为“中等学校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这是一次重要改革,培养目标拓展到全部中学德育工作者(思想政治课教师也是德育工作者)。1993年7月调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师范类)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非师范类)合并,统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保留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师(师范生)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非师范生)两个培养目标。1998年公布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仍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师范类的培养目标是“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非师范类则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从以上梳理看出,初始的师范类“政治教育”专业中间经“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最终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其培养目标一直有中学政治课教师,现在演化为中学德育工作者,这是一个逐步走向全面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者的骨干力量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第一,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中等学校一般设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德育队伍,审定德育工作计划,督促检查班主任工作,检查政教处工作,协调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部门的工作。第二,政教处工作人员。政教处(有的称教导处、德育处或教育处)是在校长领导下实施德育的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安排学校的德育工作。第三,班主任是班级实施德育大纲的具体组织者,班主任工作做好了,学生德育工作就落到了实处。第四、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专业人员,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骨干。他们扮演双重角色,既要做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者,又要做思想品德的示范者。第五,团队干部。共青团、少先队作为青少年的群众性组织,是青少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和政府进行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

2.为小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长期以来,为了满足普及小学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我国建立了三级师范体制,即中师、师专和师范大学,分别培养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其中,中师培养的是全科教师,这种培养模式在当时的情况下满足了普及小学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弱点是不利于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社会上并不太认同小学教师职业是专业性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学历低是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近年来设置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果。1997年4月教育部“培养本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专业建设研究”立项,1998年秋,原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率先创办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本科学历的小学教育专业,随后,首都师大、上海师大、东北师大相继开设此专业。该专业的设立解决了我国小学教师高学历化的要求问题,又为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师范过渡提供了新思路,但仍然不能解决小学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培养的仍然是全科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学校设置文理两个方向,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为文理分工不是真正的学科划分。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正在发生的教师教育改革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出路。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提出提高办学层次,推进师范院校改革,鼓励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新世纪以来,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基本上是循着综合性大学的思路进行的,在综合性大学开设教育学院,在师范院校开设非师范专业,一些师范院校改制成综合性大学。这种改革符合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便于同国际接轨。从1998年始,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进行了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索。有的学校在前3年中开设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融为一体,不分专业。第4年,除开设少量的专业选修课外,综合性大学着重对学生进行教师教育理论和技能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师范性素养。此乃“3+1”模式。有学者主张探索“4+1”模式(本科四年加一年教育专业课程)和“4+2”模式(本科加两年教育硕士)等。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改革是国际潮流,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既解决了小学教师的高学历化的要求问题,也解决了小学教师的专业问题。

小学德育工作者培养可以采取教师教育的模式,“3+1”模式、“4+1”模式和“4+2”模式均可探索。前几年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通过几年的培养,能够胜任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然后让那些愿意从事小学德育的学生继续修教师教育课程,取得小学教师资格,成为高学历、专业化的小学德育工作者。

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研究生输送生源

高校本科不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要为研究生输送生源。一个专业为哪个学科输送生源决定于这个专业主要接受的是哪一个学科的规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调整充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输送合格生源。

1.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孵化器职能

1984年Ⅸ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程参考目录”提供了3类理论课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主要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专业课主要包括马列原著、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党团工作等。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构成一个体系,该专业主要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规训,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中共党史等学科输送生源。而这些学科又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不但跨一级学科,而且跨门类。这说明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不成熟,没有自己稳定的学科基础,接受的规训来自多学科,也为多个学科门类输送生源。正是由于它的不成熟,使它成为改革开放之初学科恢复时期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孵化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衍生了哲学学科门类,有些学校在此基础上申报哲学本科专业;在政治经济学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经济学本科专业;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以及中共党史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政治学相关学科,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政治学本科专业;许多学校的法律专业本科也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法学概论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孵化器职能发挥得很充分,很多高校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有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群以及文科专业的专业群。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调整充实

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终结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孵化器职能,为本专业提供了属于自己的一级学科,该专业从此有了自己的学科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五+--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就有了六个二级学科,形成了学科体系。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l2月64号文件的一段话:“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教学体系。在本科教育中,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培养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优良、具有较好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大学生。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梅荣政教授主张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之外另起炉灶,设置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生提供本科生源。对此学界有不同看法,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讨论不多。此问题关涉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值得深入思考和讨论。是另起炉灶好,还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调整、充实其培养方案好呢?笔者认为,后者更好。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这是规范和改造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需要。该本科专业学科基础混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中共党史等学科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学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学术共同体。这些围绕一个本科专业来转,给人的印象是该本科是个大杂烩,学生是“万金油”式非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时,学生流向不同的学科门类,有的从哲学进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领域,有的从政治经济学进入西方经济学领域,有的从科学社会主义进入政治学理论领域,有的从国际共运进入国际关系领域,有的从党史进入史学领域,这种现象在其他本科专业中绝无仅有。第二,这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提供本科生源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很多,但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有本科生源。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素质不高,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学位论文选题不规范,遵循本科路径进入马哲、政治、科社、党史领域,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空壳化。如果用该一级学科所属六个二级学科作为主干课程改造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问题迎刃而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困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困境就能同时解决。第三,这种调整符合教育经济原则。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之外另起炉灶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两专业同时并存,两班人马互不交又地从事本科教学,这是学术资源的浪费。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实现方式,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贯通。两个专业同时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都将是十分尴尬的事,一所大学如果搞两套这样的建设,资源有限,无能为力,搞一套建设则与两个专业的名称不符。只有合二为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调整、充实、改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才能名实相副,有利于建设和管理。

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明确对于高校和大学生双方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高校明确学科定位,整合学术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与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多数学校都是分属两个部门,一个归属于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一个归属于社科部(或马列部),两支队伍分别进行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如果按照上面的论述,修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优势明显。原因如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一个培养目标是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而高校党政部门、各院系党务工作者、辅导员都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二者具有一致性。这样,高校的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可以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教师资源将是十分丰富的,根本不存在缺少专业教师的问题。这些从事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给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上课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党的书记讲党建课,团的书记讲团的工作课程,太恰当不过。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二个培养目标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公共课教学部门进行大学生德育教学,根据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要求,中小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是纵向衔接、螺旋上升的一致性关系,故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课程与大学生公共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要求具有一致性,这样,两支教学队伍可以整合。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三个培养目标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输送生源,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教师、公共政治课教师、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科归属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三支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2.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基本思路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特色专业因其所具有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它必然是高校品牌创建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教育部统一确定,全国趋同性较强。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8

关键词 ]高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108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目的,通过教育活动,用本阶级的思想去影响广大社会成员,使其接受它并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形成一定的行为意识,从而支配人们自觉地去行动的活动。其定义包含三个基本点:思想政治工作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为一定阶级和政党的根本利益服务;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类劳动的一个过程,其创造的社会财富和价值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双重功能。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是指导人们思想行动的最高“统帅”。它是我们党历来一贯重视思想理论教育优良传统的当今表现,也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它不仅能教育、感化、培养、引导人们健康成长,而且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既是学生知识增长的指导者又是促其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承担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任务。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导力量。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事业的希望,决定着整个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景”。

1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这个目的顺利实现的可靠保证。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这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抗拒的规律。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同样,谁掌握了青年教师,谁就掌握了教育的明天。正如加里宁所指出的那样:“加强对培养人的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重要。”被教育者能力的提高是以培养人的人的素质为前提的,而这种培养必须从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利益格局瞬息万变,思想观念日益更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基本观念以及对个人价值、社会责任等的看法发生巨大变化,呈现出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青年教师职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势必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教育引导、协调、激励、维护稳定和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2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及现状

按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规定,青年教师指40周岁以下的教师青年教师。据统计,目前,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六成以上。我们也应看到青年教师比例过高,青年教师工作经验不够,职称和学历失衡等问题,这些都为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带来了不容乐观的制约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80”后青年教师,其思想政治素质状况既体现着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群的一般特点,又有其在学习经历、学科方向、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职业生活等许多方面不同于其他青年知识分子的个别性特点。“80”后青年教师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学历层次高,素质能力强。他们更崇尚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观念,有较高的道德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认同感。

但同时,青年教师大多处于事业和人生的起步阶段,职称和职务相对较低,残酷的现实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社会认知。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不断冲击,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剧增,极个别人在政治信仰、思想道德、育人意识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模糊或错误认识,主要表现为“重业务轻思想”、“竞争意识强合作观念差”、“重科研轻教学”等。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年龄相近,兴趣爱好相仿,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因此,做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掌握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和特点,全面提高其思想政治修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专业技能的优秀青年教师团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完善和创新教育手段,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时效性,是高校一项紧迫且艰巨的任务。

3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2年1月,同志在会见第20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代表时强调指出,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2013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与《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共同构成指导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体系,既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也成为各高校加强自身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指南。

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青年教师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新形势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现实思想特点,既要整体部署、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问题、抓住主要矛盾。高校也应适应时展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勤于思考新形势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要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不断开拓的能力。

首先,在高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切实提高自身的存在感和荣誉感。青年教师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青年教师内在的精神动力,是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其次,从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政策教育,紧贴时代特点、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只有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鲜活的客观实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地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才能有效地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通过加强隐性思想政治工作来强化显性政治教育的作用。潜隐性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隐性教育不是通过直接的、彰显的灌输式直述道理,而是巧妙地把思想教育的目的隐藏到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借助于一定的载体间接地进行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丰富、更完善、效果更理想、更持久。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社会化的需要,也可以使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过程化的动态和系统化的静态有机结合。青年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分阶段的,包含有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不同时期教育侧重点应该不同。适时的动态教育将不断激励青年教师萌发成才动机。与此同时,开展静态教育,让“外因”唤起成才意识。优美的校园环境,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教学艺术,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和促进作用。

4结论

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师资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教师教育教学具体实践活动中不断探求,不断认识才能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滞后性和长期性特点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锐,骆家宽.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背景下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2]何永婵,窦黑.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7).

[3]张宁珍.党政工团联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傅玮.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2).

[5]商和利.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浅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9

一、当前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位。

无论啥行业也无论啥单位,领导一般强调业务的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少。与过去的把“抓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形成对立。形成无论做什么工作总是围绕业务展开而不考虑思想政治。个别青年教师为了突出自己业务成绩做了一些不符合思想政治要求的事。可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定位走向低端,就没有谁去关注、考量、分析、研究这些做法的弊端乃至深及未来的后果。

2、思想意识观念理念混乱:

好和坏、是和非、正与反、进步与倒退,都无所谓。只要对我有利就是好的。这与受社会上很多被关注的现象的影响有关。比如:做好事被讹诈、扶起倒地老人被判要赔偿等等事件,都严重干扰了良好思想的形成反而助推了不良思维的酝酿、发酵、形成。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不少教师在处理生活、工作中的事情时,常常不是以“理”服人,而是靠“情”办事。“我跟谁关系不错”、“我跟谁关系挺好”、“他上次批评我了”、“学生甲给我送礼了”等等这些常常成为一些教师行事指南。

3、思想政治(德育)与智育关系不正:

这与多年教育评价体系出现问题有关。许多教师甚至一些领导都这样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抓好教学(其实在很多教师心理教学仅仅剩下了:智育)质量,提高升学率和就学巩固率,再没有别的了。个别教师思想中根本就没有如何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意识观念政治等等这些内容。

4、教师只会主观行事不会也不想利用家庭、社会这样的平台为教育教学服务。

青年教师本身的一些不良的独立个性会干扰工作:常常主观而不是客观地决定工作地开展。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注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仅仅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还包括法制教育。甚至教育主体间的教育观念尚有差别:班主任与家长闹矛盾就是一类。

5、教师不良形象出现,给教育事业造成巨大伤害:

有偿家教收礼敛财不务正业;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诚信形象全无;道理讲得多实际做的少;课题训斥多耐心辅导少;与家长沟通的少批评学生的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方法简单缺乏深入细致、艰苦持久的工作过程;一些教师工作粗暴简单一旦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就出现急躁不安的情绪,自己工作不到位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以惩罚学生来出气,结果自己问题没解决学生问题又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长此以往不与矫正,问题会越积越多,那样的话将给教育教学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及时加以解决。

二、应对当前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树立教师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作风,理顺教师思想中的是非好坏观念。教师是社会群体中具有很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一群。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影响甚至左右下一代人的意识观念理念的形成,起码也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我们必须要求教师在表现自己思想政治意识时应该是非分明好坏分清,决不能模糊自己的是非观念。

2、树立标杆典型引路、领导带头。

要注意利用各种各样的聚会、会议、大型活动机会宣传各类规章制度,强化行风建设要求,让每一个从业者明白、掌握、应用自己所在行业应该遵从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为教师应该明确知晓自己这个行业的具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容、含义、规范。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自主与自律。因此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法律知识、思想政治知识,使教师能认识到自己事业、自己地位的崇高,从而在言行上追求以身作则,在感情人爱职业如生命、爱学生象孩子,教学上追求尽心尽力一丝不苟。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领导者的表率作用。

3、培养教师良好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稳定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管理与创新,从严治师,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用以衡量、制约、规范教师的行为;严格查处教师的违纪违规现象;树立各类先进典型予以表奖,让大家学习参考,并参照模仿。

3、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根据客观变化积极创新改进办法,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不求无功,但求无过“,领导干部怕得罪人,不敢做正向引导,事事要做老好人,对很多不良现象听之任之,这是不可以的。领导的职责必须到位。行政能力要达到基本要求。没有原则的和谐是不可取的。在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时,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凭的感觉,靠的是经验,忽视教师的实际情况,做事一刀切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事倍功半就在所难免。

4、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上要从教师被动接受教育,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自主管理”转化,强化实行教育系统的民主化,管理制度的有效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让每一位教师增强主人翁意识,当每位教师有了更高的理性认识时,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春天就到了。

总之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个工程应该知道:

必须明晰一些问题:社会在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要随之变化,看不到、不承认、不重视这些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就会缺乏针对性,就会无的放矢;不敢迎接这种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就必然会落伍;不能主动适应变化,主动去研究、探索,就会失掉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明晰的。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10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近几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张,2013年,我国在校研究生已达到179万人,但比起庞大的适龄人口(4030.93万高中生,2300万大学生,2007年全国招收本专科567万人,研究生42.4万人。)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学历层次最高的人才,是国家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的骨干和动量。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输送高级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关乎我国政治前途和发展走向,是现代化发展的灯塔。《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至2010年)》在关于研究生培养方向问题上指出:“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素质教育,努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此处的全面素质应囊括若干个层面,其核心就是专业素养、身心素质和道德水平。而道德水平是人发展的基础,因此研究生德育教育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且是重中之重的环节。

曾指出,“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和人格教育,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由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牢牢抓住核心,坚定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不动摇,在坚定研究生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同时,提升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使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变革中坚定方向,坚决投身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现如今国家十分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大环境下,我国高校依照自身发展特点,希望凭借理论研究和时间摸索,制定一些既合乎现实又实用的形式各样的导师制度,其中最具特点的是德育导师制和导师负责制。

然而,这些导师制度仍存在许多弊端和不足:首先,过于注重专业学习,没有和德育工作相结合。有些研究生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教育时,往往由于过分注重专业学习,导致出现专业学习管理严格,而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薄弱的现象,未能重视到研究生的道德教育。部分导师甚至把多出科研作品、多发文章作为评判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但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要求不严,甚至会搁置一边;其次,一些导师对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内涵和大政方针没有充分的认识,在教育事务的科学性、时效性和专注性上还有很多缺陷。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钻研力度不够,深度也不足,较为宽泛,无法以最大程度的指导研究生阶段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当前研究生的道德教育方式单一,方法无趣,不能与研究生阶段所处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吻合,甚至部分高校仍沿袭着本科生德育工作的模板,多以说教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形式,却不注重研究生的客观事实和差异性;最后,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导师的工作负担极重,根本没有精力对研究生开展德育工作。我国的研究生已经接连若干年进行扩招,造成研究生数量突增,而相比较来说,导师人数的数量增长速度却没有匹配上,这就造成师生比例失调。部分高校一名导师名下带几十个研究生,有的甚至百人以上,而且导师还有科研方面的压力,或偶尔会有一些兼职工作,这就使得导师经常超工作量,教学方面的课时量和质量都无法确保,更谈不上对研究生进行德育工作。

三、导师制及在研究生德育中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对研究生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指的是在学生入学后,通过“导师――学生”双选,确定其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在完成必须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以后,再由导师指导,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导师在研究生的招收在研究生的招收与录取、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年度学习计划、论文工作计划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直接指导和检查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全面关心研究生的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做到教书育人。导师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既要在专业培养上带领其钻研,又要在思想道德品质上引导其健康发展。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作为己任。“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倡导并加强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工作”。[2]这既有国家对导师重要地位的肯定,又对其提出了育人育德的要求。 “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3]明确提出导师要指导学生的专业研究,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思想觉悟有引导、教育的责任。此外,导师在培养学生时具有天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一方面来源于其在学术上的权威性使学生产生尊重,另一方面是导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作为导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近感,加强教育成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将导师奉为学术和道德的榜样。

四、优化体制,建立导师责任制下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

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将导师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要做到上述观点,需要从三点入手:重塑育人理念机制,构建育人工作机制,强化育人考评机制,以此大幅度提升研究生培育质量、加快推进导师队伍良性发展。

1、重塑育人理念机制

根据教育部2000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应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要大力倡导并加强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工作, 要明确地把教书育人作为遴选导师的必要条件, 对教书育人业绩突出的导师要给予表彰。各培养单位一定要把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作为一项制度, 坚持不懈地抓下去”。通过《意见》我们不难看出,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导师需要在三个层面上以身作则,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指出:“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道”和“术”相结合的理念。(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国务院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导师应将德育作为育人根本,将学术指导作为基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这要求导师在学术指导期间,不能松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意方式方法,观察学生思想政治动向,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二)“道”和“术”结合。“术”的层面,导师对学生的学术的培养教育始终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主要内容,加强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正如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广大高校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研究生导师在科研学术领域深抓实干的同时,更应将学术指导与思想引领结合起来,形成“道”与“术”的高度统一。

2、构建育人工作机制

构建完整的导师评价体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将导师教书育人情况纳入导师管理工作。(一)规范对导师的遴选,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增强导师“首要责任人”意识,“要把育人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制”。[4]规范导师遴选,就是在遴选中找准硬性和软性双重指标。所谓硬性指标,即导师的科研学术能力和成果;软性指标,即学校不仅要把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等硬性指标纳入审核范围,而且需谨慎衡量导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就是在培训过程中既要有学术专业层面的内容,又要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论的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导师培训,旨在转变导师重专业而轻思想政治的现状。个别思想素质不过关、道德素质低下的导师,要对其实行一票否决制。(二)完善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营造积极奋进、争为人先的导师工作氛围,建立健全导师考核奖惩机制,使导师队伍的质量和规模齐发展。在完善导师质量评估体系的前提下,促进导师提高自身素质、推进科学研究,保证导师队伍高速全面优质发展。同时,更不应忽视科研、教学和思想道德三者发展的平衡和有机结合,以此确保导师队伍的质量。(三)学校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增加对新人倒是的培训,尤其加强对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一方面增强 “首要责任人”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导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将权利下放给导师,使导师在研究生的管理等方面有适当权利,全面评估学生。例如,研究生入党思想鉴定、奖学金评定意见参考、毕业鉴定等。这种创新的举措能够使导师将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全面把握学生培养过程,搭建起科学培养和全方位育人的平台。

3、落实导师成长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知识越深, 视野超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超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导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自身也应不断成长。这里的成长不仅是专业知识积累、业务水平精进、更是思想道德层面的提升。这是导师育人,并且服人的基本条件。导师在传授专业时,也应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渗透,将育人工作与教书相结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应以科学的理论带领人,以高尚的情操培养人,在学生成才道路上充当榜样,以身作则,使学生在专业成长道路上收到导师潜移默化的熏陶,更加深了“德”“才”兼备的教育可行性。

【注 释】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11

本人在管理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针对当前幼儿教师工作强度高、待遇低造成的幼教师资队伍不稳定的状况,归结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做好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

在人们的心目中,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领导对下属的说教,是先进者对后进者的帮助,这必然人为地使双方处于对立之中,影响工作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养是和谐发展的第一要素。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对教育事业有着奉献精神,时时处处牢记自己的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信念,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而任劳任怨地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工作效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师,经常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鼓励和肯定那些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的教师,带领幼儿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等各项任务而忘我工作。

其次,要尊重幼儿教师成长的渐进性,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要给幼儿教师搭建平台,让教师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开展“压担子、展风采”的教师培养办法,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适时适量适度地给予教师一定的压力,能够使其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同时开展不同层次的活动,让教师通过活动,体验成功的艰辛和快乐。鼓励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活动,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展示自己,不断挑战自我,稳步从幼稚走向成熟,走好专业发展之路。

为帮助新教师成长,我们还通过经验丰富、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引领和指导,加速新教师的成长,使新教师顺理成章地进入角色,较好地完成教育任务。但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分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反之,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急躁、思想水平、政策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不能成为教师的表率,则会产生负效应,影响工作的有效性。

(二)要善于抓住青年教师的“闪光点”进行引导。青年教师,血气方刚,社会的一些人物、事件常常引起他们的关注,抓住关键,因势利导,就能事半功倍。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每一个人都有物质要求,但物质要求不是唯一的,还有精神文化要求。目前,虽然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生活、工作条件还比较艰苦是现实问题,针对幼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幼儿教师待遇低的矛盾,讲清两个“理”:一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讲清这个“理”主要是让幼儿教师认识到教师职责的光荣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唤起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以“情”感人是重要的思想工作,我们要对教师“有喜必庆、有难必帮、有病必访”,不断挖掘教师的优点长处,及时鼓励引导,以增进他们对教育的热爱之情。

二、做好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发展的现代观念

教师的发展不仅是业务上的提高或者个人职称、职务、学历、学位的晋升,也不仅仅是生活待遇的提高,还应该包括思想认识、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提高。所以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综合考虑教师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身心健康、业务能力、生活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应当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孩子第一的原则,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要怀着一种爱护的心情去对待孩子,幼儿园把“心中想着孩子,嘴里说着孩子,眼睛盯着孩子”作为教师基本行为规范,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让孩子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重视在细节中自然体现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倍受孩子关注,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幼儿园制定了“教师规范用语100句”“教师一日教学行为规范”等相关制度,使教师的行为有了统一的标准,在园内形成了良好的师德风气,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在无意中感召孩子,良好的师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的。

三、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抓好宣教工作。

幼儿教师是教育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给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后续力量。因此,对幼儿教师的各项工作非常重视。我们作为教育的基层组织对幼儿教育工作没有放松。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其特殊性和艰巨性。如何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快地胜任本职工作,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想法,然后对症下药,一一为他们打消顾虑。针对一些幼儿教师认为,目前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我们就组织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向他们讲述幼儿教育是国民国民教育的中流砥柱,通过生动的讲述,大家了解了教育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学习,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为了切实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帮助他们尽快胜任本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水平。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我们更是尤为关注,在他们上岗前我们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岗前应知应会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了本岗位的各项操作规程。

四、做好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

社会发展的 核心是人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倘若不能有利于人的发展,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培养教师的道德情操、塑造教师的精神境界、鼓舞教师的昂扬斗志、促进教师的自主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科学确定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引导广大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

(一)讲求方式方法,融入情感因素。幼儿教师的思想状况的形成是有其原因的,当前经济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教师价值观念的冲击非常大,因此,对于改进幼儿教师的政治教育,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入手,必须废除那些枯燥、空洞的说教,以生动活泼、富有人情味、确有实效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12

一、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一)是发展高职教育事业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关系到高职教育工作全局、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教师日益成为高职教育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否过硬,既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青年教师与高职学生的年龄较为接近,沟通更为容易,青年教师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身心成长产生更为直接的积极影响,这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在信息化时代,伴随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国内思想文化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形势。高职院校要转变发展模式,深化内涵改革,就必须面对挑战,为学生搭建筑梦、圆梦的平台,而青年教师必然要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有青年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师德为先,以教学为本,以科研为重,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才能正确地引导、教育学生,在教学相长的氛围中赢得挑战。

(三)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每一个人都有提高思想修养、完善道德情操的需要,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方面的要求更为迫切。 “立德树人”是教师职业的根本价值所在,在强调“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注重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这是高职教师所肩负的特殊使命,必须使青年教师充分意识到高职教育的这一点“特色”,从“道”与“术”两方面努力,“术”需求精,“道”需谋正。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从总体上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积极向上,拥护党的领导,政治立场坚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职业使命感,爱岗敬业,关心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但同时也应看到,有多种因素会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这些问题虽非主流,仍应加以深思。

(一)社会层面

少部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表现出重物质、轻理念,重实惠、轻道义的价值观和行为。相关调查表明,有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之外的业务,教学科研则疲于应付,过于急功近利,不甘安贫乐道,只关注自身工作环境与福利待遇,而淡漠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二)个人层面

尽管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个体竞争意识都较强,但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师范教育与培训,教育理论和技能实践不足,未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认知。他们在工作中大多表现为自我认知感较低、服务意识欠缺、师生关系淡漠等;学术研究体现功利主义思想,不注重学术道德;科研项目追求短平快,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在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协作意识方面存在严重的个体主义,在工作中习惯单兵作战。

(三)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准入制度不严格,招聘过程主要看重学校出身,而对教学评价流于形式。青年教师入职后系统培训不到位,且存在与教学实践相分离的现象。少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成效不足,重才轻德,方法简单,政策实施可操作性差。在关于《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的调查报告中,在“缺少闲暇时间进行研修”“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而导致教学负担过重”“教学资料和设备欠缺”几个选项中,新教师选择的比例分别占52.3%、36.4%、30.6%。青年教师在入职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为教学做准备,而学校常常不能对此作出妥善安排。所以,高职院校在重视高职教师准入制度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同时,应深刻领悟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地深化教育改革,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以此形成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职院校都是以教学为中心,一味强调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师聘用上也是只将教师的技能作为录取的重要标准,这种重视教学技能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片面性,导致青年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技能突出,而将思想政治素质修养看作无关紧要的小事。另外,高职院校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经常开展对教师专业功底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关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与活动则少之又少,这必然会导致以下问题的产生。

(一)敬业精神有待加强,师表形象欠佳

由于思想境界不高,使得高职院校的一些青年教师缺乏强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仅仅将教师工作当作谋生手段,缺乏强烈的职业情感。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部分青年教师的思想堡垒被彻底打破,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较大的偏移。尤其是拜金主义的思潮使部分青年教师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被物质利益冲昏了头脑,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和责任心。有的青年教师不注意个人形象,不能以身作则,甚至个别教师存在语言粗俗、奇装异服的不良现象,给教师的良好形象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注重个人利益,轻视集体利益

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群体优势。但是,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往往过于追求自身的荣誉、利益、权利和地位,缺乏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不善与人沟通科研思路和方法,喜欢独来独往,缺乏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念。有的青年教师稍有不满就满腹牢骚、怨声载道。

(三)教学不严谨,基本功不扎实

受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由于缺乏系统的师范教育及职业行为训练,加之对教师职业特性缺乏深刻理解,他们很少能认识到自身在职业道德及教学基本功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又由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较为松散,因此,使青年教师缺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基本功训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相对陈旧,新鲜血液的注入本是改革创新的最佳动力,但是由于一部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只能在教学中敷衍应付;由于创新能力不够,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更有甚者,在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学思维僵化,课件教案不全。虽然网络给青年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同时也会削弱青年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很多教师过于依赖网络教学资源,甚至照本宣科,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师生互动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

四、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一)理论层面

1.强化思想政治学习的政策引领

新时期,高职院校应着重通过政策引领,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理论与政策,主动提升教育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新时期,特别需要加强青年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学习,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提升思想政治学习的实效。同时,针对青年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消除负面情绪,强化正能量,使青年教师真正了解高职院校的现实发展状况,正确把握形势,以开阔的视野面对各种挑战。

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方式

高职院校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基础,发挥自身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优势,在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传统学习方式基础上,不断创新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立网络化学习平台,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为青年教师提供适合的学习方式,注重提升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同时,通过建立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动态了解学习需求,及时把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切实保证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3.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建立以校党委为核心的领导机制是确保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长效的保证。高职院校党委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应通过党政齐抓共管,形成由党委宣传部门、组织部门、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工会等协同配合,二级教学单位党组织具体实施的领导体制和长效机制,形成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合力;通过统筹协调、日常检查、定期听取青年教师思想汇报等方式,及时了解新动态,解决新问题;通过工作督查,自下而上汇集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对策建议,制定与时俱进的新政策,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4.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保障

高职院校需建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切实做好专项经费预算,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基础保障性的资金投入。高职院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应建立健全专兼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离退休老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具有现实性及全局性的问题研究,不断探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为做好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实践层面

1.全面掌握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

了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日常所思所想,是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只有全面掌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思想政治工作才会体现出主动性和针对性。应充分认识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快,工作热情高、有理想,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期盼国家富强,而且多数能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注重务实、积极竞争等宝贵特点。同时,也要认识到青年教师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日趋成熟阶段,缺乏工作经验,自我情绪易产生波动等特征,应密切关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对青年教师思想的冲击。正确预判并处理此类问题,必须切实关怀青年教师成长,既要严格要求和积极引导,又要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2.将思想政治素质纳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考评体系

在选拔聘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力度,克服在教师引进上只注重教学及科研能力考察的弊端。在考评过程中,要加大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等思想道德方面的考核比重,将其日常参加学校活动及思想政治学习的情况纳入考核范围,要落实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的规范性,保障青年教师师德评价机制的科学性。要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原则,以规范、科学、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励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爱岗敬业精神。

3.强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认同

教育青年教师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与高度的职业认同,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德的青年教师,需开展立志奉献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教育,树立青年教师严守组织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恪守学术规范、爱岗敬业的崇高职业认同。以教书育人楷模表彰、师德标兵评选为激励,通过优秀青年教师先进事迹宣传,营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营造立德树人的育人氛围,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4.引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需按照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并加大投入,引导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平台建设,确保青年教师每年能够参加多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积极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参加生产活动,提高“双师”素质;通过引导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加强人格修养。人格的养成靠学习,更要靠实践。一个人如果缺乏基本的人格素质,政治思想教育就无处生根,离开人格素质的培养来谈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是一种空洞的说教。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主动加强人格素质修养,这样才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人文传统,有助于将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道德要求提到应有的高度,有助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实效性,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其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学习成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通过实践一线的深入学习,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理解。学习不应仅局限于书本,在实践中学习才能加深理解,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与关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高低关系到学校乃至我国高职教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整合、创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科学组织,有效实施,扎扎实实地推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本教师思想工作篇13

1.3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需要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创新。应当看到,我们既往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和谐”的品质。在观念上,缺乏民主,忽视个性。在方法上,以灌输为主,训诫为主,批评为主。多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误区就在于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以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作为智育教育的支撑点,难免带来了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不和谐。缺乏“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也能有效,当然,其效也难以牢固、长久。但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面对已经“觉醒”的人们,既往的缺乏“和谐”品质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就难以为继了。因此,积极构建以“和谐”为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已迫在眉睫。

2创新社会管理对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社会管理创新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多方面具有内在联系性。一方面,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管理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归宿。社会管理的主体与对象都是人,社会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通过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才能起作用,社会管理创新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养人和塑造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因此也可以说社会管理创新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柔性社会管理方式,能够通过非强制性的沟通和引导,“润物细无声”地达到社会管理的目的,这很好地弥补了以法律、制度为主的刚性管理方式的不足。社会管理创新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内在联系性,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适用社会管理理论提供了现实可能。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等对于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理当为之呐喊,为之导向,为之保驾护航。因此,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都必须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为创新社会管理和实现社会和谐服务问题。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样具有创新和完善工作模式的要求和任务。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来推动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创新,对积极回应师生员工诉求、满足师生员工需求、更好地促进校园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1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创建与之适应的目标体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力量的源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现阶段的教育目标应与和谐社会管理的目标配套。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高校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和谐管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将其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和谐社会管理教育,引导师生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成为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和谐社会管理的新力量。

2.2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为根本,尊重、了解、理解师生,从师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性格、特点出发,努力激发、调动师生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体现出师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出其主体作用,既让师生接受、掌握社会规范,又保护、培养其个性,让师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都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发展,让师生亲身感受、体验以人为本,增强师生的以人为本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以在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中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原则。

2.3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必须坚持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与自身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

师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往往因实际问题产生,因此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实际就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要抓住结合点,找准切入点,从师生关心的事情入手,将教育内容渗透到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之中,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寓教育于各项主题活动之中。要深入基层,深入班级、宿舍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凡是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要尽心尽力地办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3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师生的思想问题,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问题的综合反映,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具有无法估量的不可全部控制的广泛性和社会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打总体战,各方面相互配合,各守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和组织一切教育力量,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和谐模式,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需和谐的理念、意识,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必需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处在一个孕育着的时代,它不仅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而且也是诞生一种新认知图像的熔炉。”在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我们必须建立整体论的新认知图景。而这个新的认知图景需要人类自觉地努力,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模式构建也正是在建立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知图景。

3.1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模式的内涵

所谓模式,就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表征活动和过程的一种模型或形式。一种模式蕴含着一定的理论倾向,代表某种活动结构或活动的范型。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一种日久弥新的思想。我们所构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模式就是在和谐理念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工作,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师生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想,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构建的较稳定的工作结构或程序,具有权威性、实践应用性的稳定范式。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模式是以“和谐”为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新的形态的思想政治工作,它与既往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重大的区别。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古老的社会现象,是自阶级产生以后各个社会所重视的社会活动。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在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或面对不同的战略任务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形态是不同的。概括既往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把它们分为这么3种形态:强制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制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建立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统称为强制的思想政治工作。说它为强制的思想政治工作即指它是在强力控制下的、贯彻权力意志;没有对受教育者的理解、关怀和人格尊重,把受教育者完全当作被动的客体,强迫其接受教育。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指突出和强调人的本性与尊严,依照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而实施的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对我们党既往的和我国现实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概括。简单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特点是:以社会为本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个人的需要与发展;以政治或人为的政治教育为基本内容,不进行或很少进行品德教育;以教育者为中心,受教育者处于被支配的被动地位。我们党现在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促使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有重大的变化———展现出新的形态。我们所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模式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态,就是适应了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要求,与优秀的文化传统相适应的、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实现的新的形态的思想政治工作。它坚持“和谐”理念、民主意识、主体性观念;以“和谐”为主题、为原则;在教育的机制、模式、方法、艺术、载体、评价上,都贯穿、体现、渗透着和谐的思想、意念、情感。即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模式以和谐为主旨、为统领、为主导。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模式所展现的是:和谐的思想;融洽的关系;和蔼的气氛;真挚的情感;自然的流露;坦诚的交流;自觉的内化;积极的行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模式是“斗争”、简单、生硬、粗暴、训诫、压抑、强制思想政治工作的否定,它注重和谐思想的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情感的碰撞与交流;注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的协调一致。正因为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模式是教育对象易于、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会是具有良好的教育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