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新模式

摘要:科技期刊在履行学术交流这一重要责任方面存在着较大不足。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探索一种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提高传播效率的学术交流方式。《沉积学报》近年来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召开多期在线学术研讨会,不仅带动了期刊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加推动了期刊学术品牌的建设。在线学术研讨会是一种以期刊为主导的新型知识服务产品模式,也是一种科技期刊的增值服务内容,对推动学科建设、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线学术研讨会作为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学术交流的新方式,其传播效果、选题内容、模式规范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科技期刊是科技新技术、新理论、新思维、新成果的传播媒介,是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直接体现学科研究的活跃程度和发展水平[1]。科技期刊办刊的真正目的就是为读者和作者服务,期刊实际上是架设在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优秀的学术期刊应该“携作者同行,与读者同在”。科技期刊的编辑只有主动为作者和读者服务,及时与他们联络、相互沟通,为本学科科研工作者搭建一个富有活力的学术信息交流网络,才能真正做到学者办刊,并不断提升期刊学术水平,建立期刊学术品牌[2]。

读者与作者,甚至是部分科技期刊的编辑,都是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学者。发表和阅读论文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一方面希望在学术期刊上及时地公开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使之成为传播、交流科学思想和观点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学术期刊上阅读到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促进作用的学术论文,甚至于通过科技期刊平台进行及时高效的学术交流。如何发表并及时传播本学科最新科研成果,调动领域学者的力量,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未来科技期刊工作的重心。

学术交流有利于扩大科学视野、检验研究成果、纠正错误认识、相互学习探讨、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活力,是科学研究不可替代的一环。不断促进学术交流是中国科技期刊在学术发展中的重要责任[3]。没有交流就没有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但我国期刊在履行学术交流这一责任方面还存在着较大不足。学术会议是一种重要的专业信息交流途径,近年来科技期刊在组织专业学术会议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提高期刊影响力、增强期刊学术导向等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然而期刊组织(线下)学术会议一方面耗费了编辑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传统的学术会议由于是实地举办,对参会者而言,时间或地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行学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时效性。因此,科技期刊有必要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探索一种使学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提高知识传播效率的学术交流方式。在线学术研讨会是一种基于社交媒体的学术信息交流形式,既较好地继承了传统(线下)研讨会在专业性和交互性方面的优势,又可将学术会议从实地搬到在线平台,充分发挥在线便捷性的优势,克服了线下学术会议在人员召集、场地、时间、费用等方面的问题,更加体现了时效性强、传播面广、专业覆盖率高、用户参与成本低等诸多优势。通过召开在线学术研讨会,学者可在第一时间与其他学者进行沟通和分享,并不断更新研究动态,这对于学术研究而言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线学术研讨会也可为期刊增加读者的黏性,并不断发现潜在作者,进一步提高优秀论文的单篇被引率、开辟新的组约稿途径、打造期刊学术品牌等产生影响。本文以《沉积学报》在召开在线学术研讨会的实际操作为例,系统分析了这种新的学术交流形式及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科技期刊开展融媒体知识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1.在线学术研讨会的形式

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现代传播的格局。借助成熟的社交和自媒体平台开展科技期刊新型学术交流,既顺应了互联网传播趋势,也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增强了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意识。以新浪微博、腾讯微信、腾讯QQ等为代表的多元化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活跃于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的各个领域,但每一种社交媒体都有其特定的属性以及在期刊融媒体出版中所发挥的作用。例如:微博在传播期刊专业内容、进行科学普及教育、宣传编委专家单位、科技前言热点、即时互动等方面为期刊的多维度发展提供可能;腾讯微信在期刊征稿、在线编辑、内容推广等方面更为突出。相比而言,腾讯QQ在交互式交流方面更加便利、高效。目前,我国QQ用户已突破10亿,是现在我国被使用次数最多的通信工具,它具备公告、留言、语音(可多人)、视频(可多人)、建群等非常实用的功能,也是科研人员最常用的通信软件。另外,QQ群内提供课堂互动、课后管理、学习资料共享等一整套支持在线教育的功能,期刊编辑部完全可以直接使用QQ群实现远程课堂。QQ的这些特点为科技期刊开展在线学术研讨会提供了基本软件条件与环境。召开在线学术研讨会的前提是已形成以期刊为主导的,具备一定人员规模、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社交平台。《沉积学报》编辑部经过多年的积累,建成了包括本专业领域专家学者、青年作者在内的近2000人的腾讯QQ社交群。该QQ群在沉积学专业同行之间进行即时沟通、传播科研成果、获取学术信息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也受到编委及广大读者和作者的认可。本刊自2016年开始尝试利用该QQ群召开在线学术会议,截至目前《沉积学报》编辑部已顺利举办了24期。每期确定某一特定主题和1位主讲人。在经过调研确定研讨会主题之后,邀请该选题方向上具有一定成果和影响力的相关科研人员(特别是领域著名专家)成为在线研讨会的主讲人。主讲人可包括期刊近期发表的热点论文作者、领域专家,甚至是编辑人员。研讨会召开之前,在QQ群中会议海报,同时通过群活动、微信等方式最大范围地进行推广。研讨会主要内容为针对既定主题的国内外研究背景介绍、近期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获得的研究成果及对本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等。在报告结束之后通常会进行线上的交流与讨论,由专家逐个回答参与者提出的相关科学问题,以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报告PPT经过征求主讲人意见后在群内部共享。在线学术研讨会召开的时间相对固定,以便于读者和作者形成习惯。

2.在线学术研讨会的选题

同传统学术会议一样,在线学术研讨会主题的选取至关重要,主题选得好,将引起广泛共鸣,从而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参与[4]。科技期刊在线学术研讨会的选题需立足于其在学科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以促进科研信息的交流和成果的转化、扩大学科影响力、发现和扶植培养学术新人、推动学科建设作为科技期刊应有的职责,并以此带动期刊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2.1关注高被引和高下载论文期刊近期发表的高被引和高下载率论文往往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热点方向,这类论文的作者也往往代表了我国或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群体,体现了知识创新的制高点。高被引作者历来是科研机构及学术期刊重点关注的对象。邀请此类论文作者的专题讲座,对于进一步提升期刊品牌形象,体现期刊学术价值,提高论文被引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第1期《沉积学报》在线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就是在当期论文中选择下载阅读量较高的一篇论文(《朝向层序地层学标准化: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命题》),请该文作者分享本项研究的思路及成果,从而达到了“优秀论文重点推介”的目的和效果。

2.2关注学术前沿热点学术期刊旨在为学科建设服务,它除了为学术成果进入读者视野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其引领和推动的功能。期刊通过自己的学术定位、栏目设置、选题策划、成果推介等,在一定程度上与领域专家共同引领着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在线学术研讨会在选题时有必要关注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及研究热点,为推进本学科学术交流繁荣的同时,也坚持推进学科引领作用。最新一期研讨会以“灵山岛早白垩世深海滑塌沉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为题,开展了非常热烈的线上课堂,邀请在灵山岛碎屑岩中取得重要成果的吕洪波教授对这一长期存在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述,群成员广泛参与,规模空前。

2.3关注重点科研项目学科编辑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活动,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立项及实施。这些重点科研项目都经过了充分论证和精心组织,所进行的研究均是当前急需解决并有发展前景的热点课题,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编辑可通过搜索这些科研项目的详细情况,了解当前本学科的重点方向,并将它们作为在线学术研讨会的报告主题,使国内前沿领域的重大进展在本期刊的学术产品中及时展现,这对于期刊学术品牌建设、科技的发展交流均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起了“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国沉积学领域的骨干科学家组成了40余人的研究小组,对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前寒武沉积学、生物沉积学、能源沉积学等领域的现状、核心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我刊在此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注重骨干科学家的研究进展,并通过组织一期在线学术研讨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朱筱敏教授主讲,题为《沉积地质学研究热点和发展思考》),向广大青年专家学者展示项目所取得的部分认识,并以此为契机,组织出版“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专辑”,在广大沉积学者中取得良好的反响。

2.4关注年轻作者的培养科技期刊具有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应重视对年轻的科技人员和学生的着力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鼓励他们将高水平的论文投到期刊,并使其成为期刊的忠实作者和读者。《沉积学报》的青年读作者对于这种新的学术交流形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通过参加在线研讨会,他们的学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快速掌握了学科研究热点方向及发展趋势,对他们今后撰写发表科技论文,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第13期组织召开了由作者主讲的“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的在线讲座,得到了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青年学生作者的好评。

2.5关注编委的学术活动科技期刊编委成员一般都是本领域内的学术权威[5],他们更加了解本专业、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加强对编委科研工作的了解,对于做好期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线学术研讨会可邀请编委进行主题报告,充分发掘编委的学术价值,继而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沉积学报》的编委均为我国沉积学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编辑部与编委专家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沟通,这项活动也得到了编委会的支持和肯定。先后有多位编委专家参与了在线研讨会并作报告,并对编辑部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3.在线学术研讨会取得的效果

3.1提升科技期刊学术水平《沉积学报》经过2年来20多期的在线学术研究会,在提高学术交流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主要表现如下。1)增加读作者黏性。越来越多的学者愿意通过手机、Pad等灵活地参与期刊举办的在线学术研讨会,面对面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以轻松的形式获取学科研究前沿知识。期刊借助在线会议增加了读作者对期刊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扩大了刊物的国内外影响力。《沉积学报》举办的第1期在线学术研讨会参加人数仅40人,而到第23期,在线听讲人数达到300人,并有某高校组织相关专业研究生集体听讲。自从举办此项活动,我刊QQ群人数迅速增加,从900人增至2000人。越来越多专业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和青年学者了解、熟知、参与了我刊主办的在线会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期刊的作用。2)提高约稿成功率与质量。通过在线会议,可使编辑及时掌握受邀参加在线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和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并掌握学科热点研究方向,适时向他们及其研究团队进行约稿。例如通过参与第11期山东科技大学杨仁超教授的题为“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研讨会,编辑进一步熟悉了该主讲人及其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会后不断加强与专家的沟通,成功约到1篇关于异重流沉积的研究论文,下载量目前达到978次。

3.2推动期刊学术品牌建设期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期刊品牌的竞争。在线学术研讨会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为期刊构建了一个以科技期刊推动学科建设的渠道,对期刊打破同质化并形成独特品牌标识,树立优势定位,并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沉积学报》通过举办在线学术研讨会,在广大学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品牌,从而为形成自身学术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沉积学专业委员会所属的学术期刊,我们始终以引领我国沉积学学科发展、建设一流学术交流平台、培养中青年沉积学家为办刊宗旨和责任。在线研讨会对于期刊进一步在广大学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学术形象和权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4.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工作设想

目前,科技期刊主办在线学术研讨会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1)授课时主讲老师由于只面对电脑屏幕,其语言作用被放大,而肢体作用被压缩,授课过程容易造成专家的疲惫感;2)由于同时上线学习的人员人数较多,提问环节只能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沟通的便利程度;3)用户可通过PC端和移动端同步参与在线会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必须确保硬件和软件设备使用正常,确保网络畅通,管理员(编辑)需全程参与,以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任何突发性问题;4)邀请专家的过程需要编辑对选定的主题和拟邀请的专家均较为熟悉,否则容易造成“无米下锅”的被动局面。如何进一步提高在线学术研讨会的传播效果,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参与的积极性,深入挖掘研讨会的内容并依托在线学术研讨会促进期刊的发展,提升期刊的学术地位,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线学术研讨会作为一种新型学术交流,可成为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新模式。近年来,随着学术出版的媒体融合快速发展,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及其研究逐渐浮出水面。学术期刊一直以来都在力求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其广泛利用和传播信息的服务能力,从而建立知识链接的桥梁[6]。平台与渠道是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的重要基础,学术期刊正在不断探索利用线上社交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些传播和交流平台具有快捷、实时、交互性强等特点。在线学术研讨会基于新媒体技术,是一种以期刊为主导的新型知识服务产品模式,也是一种学术期刊的增值服务内容。未来在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课堂功能、提升在线研讨会学术交流质量、知识付费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感谢曾受邀参加《沉积学报》在线学术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及特邀新媒体编辑赵迪斐博士、陈万利博士和王耀博士。

5.参考文献

[1]肖向莉.科技期刊竞争力的初步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5):114[2]许春霞.论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第5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5:3[3]郑莉,刘惠琴.中国科技期刊在加强学术交流与质疑中的意义与作用[J].天津科技,2018(5):88[4]周立忠.由科技期刊主办的学术会议选题方法探讨[J].编辑学报,2011,23(5):422[5]程宁.科技期刊编委会的定位与功能探讨[J].图书情报导刊,2012,22(18):94[6]王妍,李冉,陈银洲.开放服务:学术期刊知识服务转型发展的突破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1):1072

作者:马素萍 陈丹丹 马瀚青 程洁 李倩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编辑出版部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编辑出版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