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伊诺哀歌图书
人气:44

杜伊诺哀歌

(中年的里尔克在风中感应到了上帝,一阵无名的狂飙,一场精神风暴 *楚尘文化出品*陆智昌设计)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外国诗歌  
  • 作者:[奥][里尔克] 著 [林克] 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2492573
  •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9
  • 印刷时间:2015-09-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杜伊诺哀歌》堪称里尔克诗歌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诗人也藉此完成了自己的写作使命。及时首哀歌1912年起稿于杜伊诺城堡,经历长久的等待之后,在1922年的穆佐城堡,里尔克于八天之内完成了整部诗集。十首哀歌构成了一个整体,直观合而为一的生与死。诗人本人称《杜伊诺哀歌》是"奇迹"和"恩典"。

编辑推荐

●里尔克是20世纪重要的世界诗人之一,达到了德语诗歌的成就,影响了从冯至到北岛的整整几代中国诗人。

●《杜伊诺哀歌》是里尔克诗歌创作的,处理了生存与死亡、人性与神性等重大题材,代表了人类理解世界的深度。

●译者林克积数十年之功翻译,并辑录了关于《杜伊诺哀歌》的重要研究文章,堪称、的阐释和解读。

●"究竟有谁在天使的阵营倾听,倘若我呼唤?/甚至设想,一位天使突然攫住我的心:/他更强悍的存在令我晕厥……"——《杜伊诺哀歌》

作者简介

里尔克(R. M. Rilke,1875—1926),奥地利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他创造了现代诗歌艺术的,通过译介影响了中国整整几代诗人。代表作为《杜伊诺哀歌》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

目录

杜伊诺哀歌

哀歌之一_3

哀歌之二_9

哀歌之三_14

哀歌之四_20

哀歌之五_25

哀歌之六_32

哀歌之七_35

哀歌之八_41

哀歌之九_46

哀歌之十_51

附录

里尔克书信四封_61杜伊诺哀歌

哀歌之一_3

哀歌之二_9

哀歌之三_14

哀歌之四_20

哀歌之五_25

哀歌之六_32

哀歌之七_35

哀歌之八_41

哀歌之九_46

哀歌之十_51

附录

里尔克书信四封_61

《杜伊诺哀歌》概述_74

《杜伊诺哀歌》中的天使概念_78

里尔克的宗教观_106

在线预览

哀歌之一

究竟有谁在天使的阵营倾听,倘若我呼唤?

甚至设想,一位天使突然攫住我的心:

他更强悍的存在令我晕厥,因为美无非是

可怕之物的开端,我们尚可承受,

我们如此欣赏它,因为它泰然自若,

不屑于毁灭我们。每一位天使都是可怕的。

所以我抑制自己,咽下阴暗悲泣的召唤。

啊,我们究竟能够求靠谁?天使不行,

人也不行,机灵的动物已经察觉,

在这个被人阐释的世界,我们的栖居

不太。也许有一棵树为我们留在山坡,

我们每天看见它;昨天的街道

为我们留驻,一个习惯培养成忠诚,

它喜欢我们这里,于是留下来不曾离去。

哦,还有黑夜,黑夜,当携满宇宙空间的风

耗蚀着我们的脸庞——,夜岂不留驻人寰,

让人渴望,又令人略感失望,哀歌之一

究竟有谁在天使的阵营倾听,倘若我呼唤?

甚至设想,一位天使突然攫住我的心:

他更强悍的存在令我晕厥,因为美无非是

可怕之物的开端,我们尚可承受,

我们如此欣赏它,因为它泰然自若,

不屑于毁灭我们。每一位天使都是可怕的。

所以我抑制自己,咽下阴暗悲泣的召唤。

啊,我们究竟能够求靠谁?天使不行,

人也不行,机灵的动物已经察觉,

在这个被人阐释的世界,我们的栖居

不太。也许有一棵树为我们留在山坡,

我们每天看见它;昨天的街道

为我们留驻,一个习惯培养成忠诚,

它喜欢我们这里,于是留下来不曾离去。

哦,还有黑夜,黑夜,当携满宇宙空间的风

耗蚀着我们的脸庞——,夜岂不留驻人寰,

让人渴望,又令人略感失望,

哪一颗心不是艰难地面临它。恋人会轻松一些?

啊,他们不过相互掩蔽他们的命运。

你难道还不相信?那就从怀中抛出虚空,

抛向我们呼吸的空间;或许飞鸟

以更内向的飞翔感觉到更辽阔的天空。

是的,春天大概需要你。某些星辰

大概要求你察觉它们。从逝去的事物

曾经涌起一朵波浪,或者当你路过

敞开的窗门,一阵琴声悠悠传来。

这一切皆是使命。但你是否完成?

你不是始终分心于期望,仿佛一切

向你预示了一个爱人的来临?

( 你让她何处藏身,既然伟大而陌生的思想

在你身上进进出出,时常留在夜里。)

倘若渴望爱情,你就歌唱恋人吧!

她们闻名的情感远未达到不朽。

那些被遗弃的恋人,你几乎妒忌她们,

似乎她们比被满足者爱得更深。

始终重新开始不可企及的赞美吧;

你想:英雄与世长存,纵使毁灭

也只是他存在的凭借:最终的诞生。

衰竭的大自然却将恋人收回自身,

仿佛没有力量,再次完成这种业绩。

你对加斯帕拉 斯坦帕究竟有过

足够的思考吗,以这个恋人为典范,

某个少女也会因爱人的离去

有此感觉:我可能像她那样?

难道这些最古老的痛苦竟不能

让我们开窍?难道这个时刻依然遥远,

我们在相爱中相互解放,震颤地经受:

就像箭经受弦,以便满蓄的离弦之箭

比自身更多地存在。因为留驻毫无指望。

声音,声音。听呀,我的心,

这种倾听非圣者莫属:强大的呼声

从大地抬起他们;可他们继续跪着,

不可思议,他们不曾留心于此:

他们就这样倾听。这绝不是说,

你能承受上帝的声音。但倾听吹拂之物吧,

不绝如缕的信息产生于寂静。

此刻,它从那些年轻的死者向你传来。

不管你走进哪座教堂,在那不勒斯,

在罗马,他们的命运不曾向你静静诉说?

或者一段碑文对你有所寄托,

你觉得崇高,譬如在圣玛利亚 福莫萨

刚刚见到的墓碑。他们有何企求?

我应当轻轻抹去这不合理的假象,

有些时候,它稍稍妨碍了

他们的灵魂的纯粹运动。

诚然这很奇异,不再栖居于大地,

不再练习几乎学成的风俗,不再赋予

玫瑰,以及其他独特允诺的事物

人类未来的意义;不再是人们从前所是,

在无限恐惧的手掌之中;甚至抛弃

自己的姓名,像抛弃一个破烂的玩具。

这很奇异,不再寄予期望。这很奇异,

目睹一切相关的事物在空间

如此松散地漂浮。死之存在是艰难的,

犹须太多弥补,以致人们渐渐感觉到

一丝永恒。——可是一切生者

犯有同样的错误,他们太严于区分。

据说天使常常不知道,他们行走在

生者之间,抑或在死者之间。

永恒的潮流始终席卷着一切在者

穿越两个领域,并在其间湮没它们。

那些早早离去的人终归不再需要我们,

人们轻柔地断离尘世,就像人们

平和地脱离母亲的乳房。可是我们,

我们需要如此伟大的秘密,极乐的进步

常常发源于我们的悲哀——没有他们

我们能够存在吗?这个神话并非无益:

在利诺斯的哀悼声中,及时声无畏的音乐

曾经穿透枯萎的僵化;在被震惊的空间——

一位酷似神的少年突然永远离它而去,

虚空及时次陷入震荡,一直到今天

那种震荡仍在吸引、慰藉和帮助我们。

媒体评论

里尔克是世界上最柔美、精神最充溢的人。

——瓦莱里

上帝本身一直是里尔克诗歌的对象,并且影响他对自己内心最隐秘的存在的态度,上帝是终极的也是匿名的,超越了所有自我意识的界限。

——莎乐美

里尔克的世界使我感到亲切,正因为苦难的中国需要那种精神。

——冯至

里尔克堪称中国新诗中历久不衰的神话。无论是在30、40年代,还是在现时,对中国诗人来说,他都是一位令人着魔的伟大诗人,一位风格、技艺娴熟、情感优美的现代诗歌大师。

——臧棣

奇迹。恩典。——一切在几天之内。那是一场飓风,就像当年在杜伊诺:我身体的一切,纤维、组织、骨架都喀嚓裂缝了,弯曲了。压根没想到饮食。

——里尔克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