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基础护理论文

摘要: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仅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即便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基础护理学仅凭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以教学的直观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础护理论文

基础护理论文:浅论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是围绕书本内容,老师讲学生听。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1缺乏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为单向灌输,缺乏课堂互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单一主体和信息源,照本宣科缺乏引导,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1];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其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内容单一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仅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即便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3手段单一

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具有灵活性强,易于和学生交流的特点。但由于文字内容较为枯燥,缺乏图片、视频等,且内容量受限,无法多方位利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一些内容缺乏形象化的认识。

2、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探索

临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无法满足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2]。

2.1案例教学法

根据讲授的内容设置案例,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促使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个案往往会包含多个疑难问题,而教师通常要进行一步步引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案例,设计的讨论方案,并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对讨论问题的进程加以控制,有效调动学习气氛,最终概括、评价学生讨论的内容[3]。

在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案例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2.2角色扮演法

在课堂上设置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会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并且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及需要[4]。例如在讲静脉输液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以及家属等,自行编排情节模拟现实。一方面可以有效训练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患者的心理,培养其人文关怀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角色扮演法让每个学生分担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可增强其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且寓教于乐,效果良好。

2.3同伴教育法

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实践内容需要学生自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单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难以满足所有护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教师选定各组中一部分同学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和纠错,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再由他们负责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课堂、课下练习,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5]。

同伴教育法可以细化护理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学的能力,有利于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考核,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如今的课堂已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与黑板的讲授模式,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多样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消除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收到更良好的效果[6]。如讲解鼻饲法时,利用动画和图片,可将插管的动作及深度有效生动的表现出来,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基础护理学仅凭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以教学的直观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小结

如何培养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各医学院校探索的重点内容。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局限,致使许多护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却难以应对复杂的问题[7]。因此,基础护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思路,使护生具备精湛的技术之外,还具有人文关怀理念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基础护理论文:基础护理学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

1教学做一体化的涵义

高职医专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以教学为重点,而教学的重点又要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要重新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传统意义上,我们习惯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虽然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但从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来看,还是把实践放在从属的地位。教学改革要颠覆这一观念,提升实践的主导地位,变理论为服务于实践的从属地位。教学做一体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在模拟病房或在示范教室中进行项目化的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工作任务),学生分组承担某一个项目,通过自己动手,边做、边学,遇到问题时同学之间共同探讨,老师在必要时给予专业指导或点拨,理论指导融入到项目驱动教学实践之中,淡化了理论授课与实训的界限,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内容科学性、艺术性整合,使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融为一体。

2实施

2.1优化教学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强调了做的地位,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和纽带,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通过实践实训这一平台来实现。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教学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理论教学教室无法满足实训实践的需要,而传统的实验实训室又无法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对实验实训室进行改造,使理论教学教室与实验实训室融为一体,按照现代医院病室,以1:1比例建成仿真式的实训大教室或基地,实现实际护理工作岗位的职业情景,保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另外配备品质的足够的、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2.2强化教学团队,加强师资建设,实现教师一体化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有书本理论而没有实际职业操作技能的老师或者只有操作技能却理论知识欠缺的老师,显然是无法满足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简单说,教师必须是名副其实的双师,既为能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讲师,又是能规范指导学生实训操作的护师。在国外护理课的教师全部都是硕士以上的学位,担当护理教育者、研究者、社会职业工作者等多种角色。而我校教师除少数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外,大多毕业于医疗专业,缺乏对护理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平。我国护理师资队伍的现状,很难适应培养21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因此,加强基护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业务素质,已是当务之急!开展进修与培训,分期分批选送青年教师到省、市“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临床护理新知识、新技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定期派教师到实习医院临床实践上班;另外,外聘省级医院护理专家、教授担任部分《基础护理学》课程,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以拜师学艺的形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落实带教措施,定期检查带教结果。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于有一支技能一等,艺高一筹的基护课专业教师团队。

2.3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这一教学模式顺应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基础护理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能手,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过硬的职业操作技能。实训室里不仅有必备的专业实训设备,还配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一体化教室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如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临床见习与实习等。在一体化教室里,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充分凸显出来,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师生围绕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或者项目共同探讨,互相交流摸索,以技能训练与提高为教学目标,提高护理生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增强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2.4增加了实践考核成绩的比例

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技能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以满足医院护理岗位群,又要满足社区护理岗位群的需求,必须修改《基础护理》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将实践考核的比例由原来的30%增加到50%,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了积极的督促作用,明显调动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明显加大实验课成绩考核的比例,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2.5操作项目的综合测评

传统的基础护理课实训操作考核仅根据操作步骤设立评分标准,教师依此判定考核分数。这种考核方法只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忽略了学生整体素质及沟通技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评判思维能力的发展。改革单一考核变为综合测评,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及意义

及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第二,从目前学生的素质状态,适合一体化教学来提升高职医专院校的教学质量。第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现了“教学做”三合一的教育理念。着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第四,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第五,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加了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例如各种注射法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人亦教,二人一组,一对一的“真人真做”,交换操作。由二位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及护士的角色,“病人”角色者亲身感受了注射前的紧张害怕和注射时的疼痛;在扮演“护士”角色

时更能理解病人的心情和痛苦,能更好地与病人交流互动,形成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也提高了护士角色的实践操作能力,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她们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爱伤观念、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综合能力的有效感悟和有效锻炼。 4思考及建议

及时,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关键是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学院要加大建设的力度和投入,纳入议事日程。第二,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教学资源必然加大,实习费用必然增加,教学成本也必然提高,但取得的效果一时半时不会有大的提升。第三,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课程及教学大纲为基础改变课程设置,修订课时及进一步改革授课方式。综上所述,教学做一体化不仅有助于改善单调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降低学生普遍厌学的情绪。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基础护理等专业课的教学质量的增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护生的就业面,促进高职护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基础护理论文:骨科病人的基础护理

摘要:基础护理工作对骨科病人尤为重要,通过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全体护士进一步提高了对骨科老年病人、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了全程监控,通过及时有效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使基础护理合格率从上年96.8%上升为99.2%,达到了满意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低。

骨科病人的基础护理不同于其它科病人,由于创伤、多发骨折、复合伤、截瘫病人,加之老年病人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因疼痛原因限制,给骨科基础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从2005年2月~2006年3月,从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了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从上年的96.8%上升为99.2%,较大限度的降低了骨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 高度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1.1基础护理工作是保障临床护理工作安全的基础,最能贴近病人的护理方法,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因此有计划、系统的组织护士学习医学伦理学、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知识,目的是提高全体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高度认识,能够自觉认真的完成好本职工作。

1.2护士应具备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教育护士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要以护理事业的先驱南丁格尔为榜样,用心去呵护每一个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一切以病人舒适为中心,把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教育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关心病人、体贴病人、帮助病人,脚踏实地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1.3营造积极的人文关怀氛围。新的护理理念倡导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营造和谐的护理工作环境,和谐的护患关系,倡导“团结协作、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病人”以病人为中心的品质服务,在这种氛围中,使护士积极愉快的工作,处处为病人着想,病人需求无小事,主动愿意为病人服务。

2 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2.1充分理解和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意义,目的是让每一名护士都能认识到骨科病人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仅是病人清洁、舒适,更重要的是通过基础护理工作,减少危重、长期卧床、重大手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例如坠极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安排有资历的教师结合临床病人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课、教学查房,促进当班护士认真观察病情,认真完成基础护理工作。

2.2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纠正护理缺欠。每天早查房护士长都要对新入院病人、术后、危重病人进行床头交接,询问病人护士工作情况,通过早查房,进一步提高各班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找出基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在思考以往发生过的一些护理缺欠,吸取教训和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骨科病人基础护理质量。

2.3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可以调和融洽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了解病人需求,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通过发放住院病人问卷调查反馈表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上一年97%上升到99.7%,整体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 加强重危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监控。

3.1对危重、新开展手术病人,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出严密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力争达到预期目标。

3.2护士长每日从早查房开始,一看、二问、三动手,检查夜班护士的工作质量,了解和掌握病人皮肤及各种管道护理、伤口渗血、患肢未梢血运观察、协助功能锻炼情况等,对白班各班人员不定时查,检查结果填护理工作情况量化表格,每项有相应分值,这样更好地促进护士自觉地工作流程、巡视制度进行主动服务,对当班病人病情做到心中有数,促进和提高骨科基础护理水平,同时又起到了对护理工作质量监控作用。

3.3以护理质量监控结果,做为评价每个护士年终工作总结的硬指标。骨科病人的基础护理尤为重要,任何小的疏忽都可给病人造成并发症,因此,护士长每日必须做到以重危病人护理为中心,对每一个护士的技能、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性的进行随时检查,其结果进行量化管理,到年终进行总结表彰,者可优先晋升、评优等,对分数低于90分以下者,帮助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如果连续处于低分者,可考虑末位淘汰制,目的是让每一位护士真正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之重要性。

基础护理论文:对护理基础医学课程问题分析

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学时分配问题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4.3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是众多院校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尤其在高职高专具有较强实践技能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在学习基础医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基础医学课程难学,教师也觉得基础医学难教。药理学、病理学是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但是也是最难把握的课程。护生在基础医学上所花的学习时间较多。但学生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完以后,大多不能把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实践相联系,难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之许多教师教学任务重,到临床实践的机会极少,执业资格限制等问题,也很难把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为此,在所学的教材中加入基础医学和实践相关的例子以及与其他医学相关的专业内容,供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但目前还没有较为合适的教材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使用,学生学习时不能把基础医学与疾病联系起来,便认为基础医学与护理关系不大。基础医学与理论联系实际的重担压在教师身上,需要教师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有深厚的临床背景,正所谓临床教师基础医学知识较薄弱,基础医学教师临床知识技能不足。

4.4护理专业考试的问题护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中,并不直接考试与基础医学的相关题目,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但至少也是学生认为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无多大关系的思想根源之一。以上是现阶段我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据了解全国许多类似学校也有较为相似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有待各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我校护理专业采取何种课程安排的方式,以满足护理专业特色而又有别于其它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还有待于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基础护理论文:护理基础医学课程问题分析

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学时分配问题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4.3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是众多院校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尤其在高职高专具有较强实践技能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在学习基础医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基础医学课程难学,教师也觉得基础医学难教。药理学、病理学是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但是也是最难把握的课程。护生在基础医学上所花的学习时间较多。但学生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完以后,大多不能把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实践相联系,难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之许多教师教学任务重,到临床实践的机会极少,执业资格限制等问题,也很难把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为此,在所学的教材中加入基础医学和实践相关的例子以及与其他医学相关的专业内容,供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但目前还没有较为合适的教材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使用,学生学习时不能把基础医学与疾病联系起来,便认为基础医学与护理关系不大。基础医学与理论联系实际的重担压在教师身上,需要教师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有深厚的临床背景,正所谓临床教师基础医学知识较薄弱,基础医学教师临床知识技能不足。

4.4护理专业考试的问题护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中,并不直接考试与基础医学的相关题目,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但至少也是学生认为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无多大关系的思想根源之一。以上是现阶段我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据了解全国许多类似学校也有较为相似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有待各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我校护理专业采取何种课程安排的方式,以满足护理专业特色而又有别于其它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还有待于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基础护理论文:头皮烧伤患者的基础护理

头皮烧伤的护理:

1.剃净烧伤部位及其周围的头发,使之不与渗出物粘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2.烧伤部位应避免长期受压,特别是枕后,要定时改变头部位置或置放有孔海绵圈,休克期过后可抬高床头10°~15°,避免因头部水肿,长时间受压而产生褥疮。

3.头皮焦痂自溶或受压部位潮湿尚未成痂者,每日可用1:2000氯己定(洗必泰)溶液清洗,以清除脓液,不使结成脓痂。

4.电击伤导致颅骨坏死、缺损的患者,除要求保持创面周围清洁、局部制动外,还须观察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

基础护理论文:探析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方法

摘 要: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因此现代社会对护理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能力,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寻找一个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等来增强学生的自身学习、管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1、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

1.1 提高护理学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必须爱岗敬业,有积极进取的心态。要求“精师艺、立师德、铸师魂”,实现自我超越,还应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要丰富自身的阅历和经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护理教学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掌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自身的提高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1.2 教师要学会把握课堂节奏

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力及接受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过这个度,人就进入了疲劳状态,如果这个时候教师还继续讲重点课程,学生就无法很好地吸收理解,还有可能产生抗拒学习的心理。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必须适应学生接受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方法,如重难点就着重讲解,该举例的地方就举实例等。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3 巩固学生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高职护理学生成才的方向标,是促进学习的有效动力。护理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认同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其他人对他们的影响,也有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但总的说来,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较大的。

专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教授护理学基础中教师要把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和对护理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授给学生。

1.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讲是很重要的。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学生喜欢你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程。在课间,和教室里的女孩子聊天,寻找共同话题,缩短和学生之间的差距,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赖,从而提高她们对护理学基础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2.1 演示法

演示法主要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者是直观教具、操作教具的方法和步骤等等。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边讲解边演示操作,学生边看教师演示边学习。演示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文字印象更深刻,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丰富视觉效果,形成更正确的概念意识。但是教师在使用演示法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及时,在演示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演示的目的和要求,还要让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第二,教师在使用演示法时,要找的演示环境,保障学生都能看清演示。第三,要计算大概的演示时间,要与授课时间相吻合。如果在一上课就演示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太迟演示有可能还没演示完下课时间就到了,还会给学生一种课程内容没上完缺乏逻辑性的感觉。所以,要合适安排演示时间,在演示完后,将教具及时收起来,方便下次再用,也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2.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各种相关活动的场景,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的互动教学。在实践操作(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23页)中设置情景,结合各种案例,让学生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引出案例时,要将学生引入如身临病房中病人床前的情景,从而进行情景教学。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整个实践操作流程,然后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三四个学生,每个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病例中,分别扮演“护士”、“病人”、“病人家属”等角色。在扮演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心态的“病人”或“病人家属”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而扮演“护士”的学生要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整个教学中,教师来回巡视,看每组学生表现如何。学生在扮演中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当场提出,教师给予解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换位思考,以此来提高护理技能和对护理的感悟。进行角色互换扮演形式,使学生既能体验到护士的责任,又能体验到病人当时的感觉,从而能更好地体贴关怀病人。

2.3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主要是指通过多媒体的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也可增加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文字变成图像和动画形象、直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和记忆。加强多媒体的教学,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影音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能充分拓展教学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了教学效果,同时也解决了不同时间地点对学生学习的限制。

2.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个别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然后引导学生对病历进行分析,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想,等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来做点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步骤:教师呈现案例,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集中发言,教师进行

总结。有多种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 实验操作竞赛教学法

实验操作竞赛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鼓励和激励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以防止学生出现学习疲劳和学科知识太多导致遗忘。在学过几个章节的实践教学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时,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操作竞赛。课堂上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个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教师在课堂上出的题目进行实验竞赛,几组学生做同一组实践操作。一组同学在做的时候,教师和其余同学观看操作,全部操作结束后,教师按照各个组的知识运用,操作能力,完成结果评分。由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由老师点评,评分得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标准。实验操作竞赛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同时也能巩固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完善,每个教师都要寻找到一个最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基础护理论文:分析基础医学护理教学改革途径

1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卫生部科教司《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中应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的比重,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1]。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学时逐渐减少,而社会和人文知识课程增多,这是顺应社会发展,培养护理行业,实用性人才的发展趋势。目前从国际护理教育改革来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面向临床”,注重解剖学在临床护理的运用,将护理专业不常用的血管神经的小分支、一般肌的起止点等内容在教学中省略。英国的半岛医学院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不用任何的尸体材料,而是采用活体表面解剖和图象获取解剖学知识,这是基于“医护人员所接触的都是活体以及由各种成像技术提供的人体图像”的理念[2]。这些都说明了基础医学的改革趋势是学以致用,与临床结合,与专业运用联系。

2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术建立对人体形体本身了解基础之上,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作为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护士接触的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后续的其它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1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的高职护理在教育上基本是本科的压缩,课程体系上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很多内容已超出了护理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忽略了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法

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日益膨胀,要在有限的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教学多采用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只僵化于固定教材、大纲,重视生物、医学护理,而忽视了社会、心理护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会从事眼前的工作,缺乏做人的意识,不利于良好医德的形成,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2.3实验教学

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实验室结构、功能、内容单一,只能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为主。由于学科间长期缺乏横向联系,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忽略了实验学对学生基本技术与方法、整体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安排欠合理,无暇顾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结果造成实验教学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反复做几个固定的实验,没有多大的改进,并且只强调实验课的上课率,实验质量无法保障。因此,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护理教育。

3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陆续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3,4],主要是如下2种模式:一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课程分别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以人体系统逐一进行基础医学知识教学。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机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病变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系统坚实的基础。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 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模块式教学为构架,强调多学科的渗透融合,有利于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我们高职医药院校,对于优化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理论教学的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其进行整合。

3.1转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

基础医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线,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做到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护理专业相呼应。护理专业一直提倡理论知识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随着发展,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针对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应压缩基础医学中有关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有关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数学中可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归纳为3类,即注射类: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类: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插管类:如胃插管术、导尿术等。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常用操作技术的解剖部位、特点、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发症等为临床应用莫定坚实的形态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启蒙作用。教学内容按专业需要进行精选,着眼于实际运用,压缩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如有需要可增加选修课。

3.2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即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持续发展的个体。同时,将人文素质、健康教育和相应的社会课程贯穿于基础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3.3突出基础医学实验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与理论比真正成为1∶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调整实验内容,顺应课程整合改革,优化重组实验项目,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综合性及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性的弱化与护理应用相关性不大的知识,比如解剖学实验中可适当增加人体表面解剖的相关内容,并加入临床护理应用知识,实现系统解剖学内容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学习输液、注射和常用穿刺等操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4完善实践操作考核

完善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实验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分阶段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即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结果分析考核(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实验预习与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选题的合理性和难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测试结果和设计报告;创新研究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与项目作品、论文、答辩情况以及竞赛结果相结合。

4结语

通过基础医学课程改革,逐步实现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我训练与提高为主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创建一个传授系统性知识、培养创新性思维、锻炼动手能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备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护理人才。

基础护理论文: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 基础护理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理论教学应根据学生实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科学施教,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实践机会。加强技术训练;完善各种考核方案,以培养和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帮助护生完成护士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 护理学 教学方法 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学条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并探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一 理论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科学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至今为止最能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知己知彼,科学施教。现代教育思想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举,注重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和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承担某科课后,首先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态,取得及时首资料;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和授课计划。其次,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内容,并注重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2.深入浅出,解疑惑。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题复杂、枯燥、抽象,可选用图片、模型、课件、电教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复杂、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和宏观,使枯燥的内容变成生动的印象烙印在脑海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掌握好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编导。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风格和对教学投入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备课要认真、充分、注重细节,备课中要鸟瞰全局、统领各章,精心设计每个课题的授课方法;上课提前进入教室、进入角色。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主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不同类型的课题用不同的方法讲授,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法等课题用列表比较法进行区分,可加强理解和记忆;乙醇应用的浓度、鼻饲法等选用横向联系方法(鼻饲法时联想洗胃、胃肠减压术),做到举一反三;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纳法来记忆;……等不同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课堂小结应重点突出,使学生多次接触某一重点信息,强化记忆。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既能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授之以渔,适应发展。古人云:“授之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

”教师在传道、授业之时更应给予学生“捕鱼”的本领。所以,理论讲授应有重点,基本概念、原则要讲解,一般内容先拟提纲,引导学生自学或采取提问、启发式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如一页的注射原则先讲解,在和同学一起归纳为“无菌、无痛、无差错”七个字、三个词来记忆,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对信息获取、判断、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尽情猎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营养,勇于创新与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二 加强护理技术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创造实践的机会。增设实验室(现有10个模拟实验室),完善模拟病房体系;设计不同病例场景,增加实验课时数,课间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复杂的、难度大的技术操作分解练习。如臀大肌注射法就从药物抽吸法、臀大肌定位方法、病人体位的安置、进针手法等基础步骤做起,分步强化训练,同时调整学生‘怕’的心理状态,在模型人或模拟病人上进行综合操作和测评。

3.模拟情景,培养学生的应战实力。设置各种急、危症病例情景,营造实战氛围;学生分组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在教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既可熟练各种操作技术,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适应临床工作的良好心理素质。

三 考核评价

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操作技能考核既能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考核制度。考核成绩分理论和实验两种,平时成绩和终结成绩两部分。所占比例是:平时占30%,学科结束占70%;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考核中可能出现的偶然,且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比较。

2.考核内容。将各项技能考核内容细化,分以下几部分:操作态度占20%(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用物准备等);技术操作过程占60%;含相关知识在内的综合评价占20%。

3.统一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学生每人一册,使学生学有标准、有目标,也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到护理教学的始终。

“实用型”人才所必备的条件之一是良好的品德。若没有救死扶伤和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意识,那么即使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操作技术,也不会有好的服务效果。因此,在护理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必要的关联点,恰到好处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爱心教育、理想前途和奉献精神教育、慎独教育等,同时,要严以律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完成护士角色转变,做到教书、育人并举。

总之,教育应服务于社会。护理教育应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每位护理教师都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为卫生职业教育的未来多做贡献,为社会尽责任、服务。

基础护理论文:基础护理记忆方法

【摘要】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护理的内容广泛,学生反映基础护理的内容易懂但难记忆。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增强记忆的方法。

【关键词】 基础护理;记忆;方法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护理的内容广泛,学生反映基础护理的内容易懂但难记忆。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增强记忆的方法。

1 浓缩记忆法

所谓“浓缩”就是把所讲的内容提炼紧缩,找出关键性词语,进行重点记忆。如:吸氧操作方法中的“用湿棉签清洁鼻孔,连接鼻导管,调节氧流量,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将鼻导管蘸水,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可把上述氧气使用操作过程的内容精简为以下七个字。即:清—连—调—查—蘸—插—固—记。学生反映只要记住这七个字就很容易掌握吸氧的操作过程。

2 数字记忆法

数字法就是把比较复杂容易混淆的内容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讲授药物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试敏液的配制过程,由于配制过程繁琐,而且数字较多,学生反映容易混淆。青霉素试敏液的配制需抽取3次,链霉素试敏液的配制需抽取2次,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试敏的配制需抽取1次。可把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的试敏配制过程简记为:3,2,1。这种数字记忆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兴趣记忆法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为了增强对导尿术这个操作技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环节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导尿术是哪个国家的医学家最早开始用的?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4 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变难为易,变枯燥为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如在讲医院的环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医院环境的录像片,使同学感到身临其境,仿佛在医院参观一样,增加了同学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列表记忆法

列表法即将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反的内容用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比较,利于记忆。

6 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法就是把相似易混淆的内容,从中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进行比较,对照记忆。如:无菌区与清洁区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都是指一个区域;而不同点是无菌区是经过灭菌处理,而清洁区是未经过灭菌处理。

7 口诀记忆法

如无菌技术操作中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手心朝下持住钳,取放必须闭合严;远处取物连瓶端,翻转触碰就污染。隔离技术操作中穿脱隔离衣操作口诀:(1)穿:手持衣领穿左手,再穿右手齐上抖;系好领扣扎袖口,折襟系腰半屈肘。(2)脱:松开腰带解袖口,塞住双袖消毒手;解开领扣脱衣袖,对肩折领挂衣钩。科学合理的糖尿病饮食歌谣:白水:冷热开水,多多益善。米面:巧妙搭配,一碗不多。蔬菜:绿红黄白,多吃不限。水果:糖度高低,区别对待。肉类:鱼比肉好,肉以禽好。鸡蛋:24小时一个,刚好足够。豆奶:每天一次,不能不吃。油脂:一餐一匙,按量为易。食盐:清淡饮食,咸腌不吃。

基础护理论文: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5级护理班66名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名。对研究组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对参照组学生予以常规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对两组学生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研究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两项成绩考核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学生进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基础护理学;改革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缺一不可[1]。基础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人员要学习的重点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护理学课程将护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共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次实验选取66名护理班学生,对其中的33名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现将实验数据进行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级护理班66名学生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例,所有学生均为女生。其中研究组年龄16~21岁,平均(18.5±1.2)岁,高考平均分数为(325.5±13.5)分;参照组年龄16~19岁,平均(17.5±1.1)岁,高考平均分数为(331.3±17.5)分。对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如平均年龄、高考平均分数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教学方法

对参照组的33名学生予以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讲授所要学习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

1.2.2研究组教学方法

对研究组的33名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学校要聘请相关的护理专业人员,教师向专业人员介绍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以及目前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规划等,随即护理专业人员要与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计划的设定,将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针对不同学生予以合理分配,使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相融合[2]。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将整个护理内容分成五部分,其中有生活护理部分、用药护理部分,同时还包括入院护理部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出院护理部分,在此基础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专项护理部分[3]。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专业护理人员共同为学生设计教学情境,将护理实践操作内容与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最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3成绩考核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护理课程的实践操作进行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学生的教学实验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指标和实践操作考核指标均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成绩考核

对两组学生予以不同方法进行基础护理课程教学,研究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78.96±11.03)分]考核明显优于参照组[(56.23±10.15)分,t=8.7111,P<0.05)]。

2.2基础护理课程实践操作成绩考核

两组学生予以不同方法进行基础护理课程教学,对两组学生的静脉输液实践操作进行考核,研究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基础护理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属于填鸭式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是将课本知识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等相互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实际护理操作技能,并且对自己未来工作内容有的了解,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4]。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作者:姜典卓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医护分院

基础护理论文:浅析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摘要]中专学生基础薄弱,但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可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探究,多思考,多讨论,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学习积极性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理论和操作相结合。中职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活跃起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担任护理学基础几年的过程中常寻思,现分享如下。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记住学生的名字

开始教师应首先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尽可能多的学生名字。“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记住学生的名字才能更好地去认识了解学生,更好地因材施教。如果能在课堂上迅速地叫起学生的名字能更亲切更有利于提问学生,记住学生的名字,叫出学生的名字,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会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更有利于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上了这个教师,就会对教师所教的课程充满兴趣,而兴趣是好的教师,于是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2变换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在理论课中变换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经常变换一下教学模式,不能每天给学生一样的口味,就像每餐吃鱼,再美味也会使人吃腻,教师应该经常变换一下“菜式”,这样才不会乏味。理论课讲授前,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难点。上课时,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寻找问题答案,从而轻松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调查发现,学生喜欢这样一种学习方式,目标很明确,有针对性。这种方式使学生们避免盲目和满堂灌。尤其对于内容简单的章节,如头发和皮肤护理这章节内容。上课前的复习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今天全班听写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下次课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回答正确者加分,再下一次直接情境导入新课教学。

2.2在实训课中变换教学模式

传统的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以教师示教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强调操作步骤的规范性,忽视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死记教师的操作流程,练习时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动作,而不明白为何要这样做。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发展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完理论观看完视频的基础上,不违反无菌操作的原则下,可以按小组讨论自由地先练习,自主探究,发现操作中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学生带着问题再看教师示教,与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比较。这时,学生的疑惑得到解决。避免出现灌输式的教学,学生缺乏思考的空间。比如:鼻饲法、灌肠术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也可以教师随机先让一位学生先操作一次,学生指出该学生的不足。做得好,加分,做得不好,减分,学生有压力会认真做好预习工作,有利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定期随机考核,或自愿报名,考核者做小教师,考核其他学生。如药液抽吸要求所有学生通过考核合格才能进入下一个注射环节。或在班级搞技能大赛,对者颁发奖状,也可以调动积极性。

3结合学生生活经历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常上课时,教师会讲很多临床经验,但其实学生的经历也是宝贵的课堂资源。在讲静脉输液流程时,由于很多学生都打点滴的经历,让学生上讲台讲讲她静脉输液的经历,学生讲地生动形象,将要注意的查对、排气、进针都讲得非常清楚。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边听边回忆起自己打点滴的过程。在另一个班级,让参加市技能大赛的选手分享经验及示范一遍。学生也是非常积极认真听,向这位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教师解决他们共同的疑惑,该学生也得到了锻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课程的导入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如上课前提问学生:希望掌握什么内容?你认为哪点对以后的工作很重要?应用启发式教学激起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带上教具直观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如讲血压这个章节时带上血压计,讲注射器构造时带上注射器。让学生去摸摸去看看,印象更深刻。护基教师还应该结合执业资格考试真题进行教学。谢丽明学者说:有目的性的教学对护生而言无疑像注入一针兴奋剂,极大地提高护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护基教师要参考每年执照考试的大纲,有针对性地分析考点,让护生有备而学。

5适当开展学习竞赛和游戏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竞争可以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胜的需要会更强烈。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比如在单元自测题中,笔者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竞赛前笔者已将答案收齐,因此学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宿舍的1床为一组,2床为一组,以此类推。每个宿舍8个床位因此可以分成8组。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不重复回答问题。回答一题加一分,回答错误扣一分最终的得分为本组得分,得分前三名的小组每人分别加3、2、1的平时分。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说回答错误,继续抢答,于是学生进行认真地讨论又继续抢答。公布正确答案后教师再点评。或者按列按宿舍进行问题抢答。笔者尝试过给学生玩游戏也收到不错的效果,如轮流做一个手势,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必须按教师相反的指令做手势,教师说向上学生应该向下的手势,说向左学生应该向右的手势。手势错误,学生要回答一个问题方可坐下。学生对于这样的游戏非常感兴趣。当然,教师可以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游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小结

如何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多反思多总结多交流,通过记住学生名字,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进步给于肯定和表扬。开展竞赛游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课堂互动,应用以上方法,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王莹莹 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

基础护理论文:基础护理实训情景教学法

摘要:

情景教学法是基础护理实训课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学生代入情景当中,采用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基础护理内容的了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在情景教学法的实施中还存有一些问题,基于此点本文探讨了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几点解决情景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基础护理;情景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一般护理技术、生活护理技术、诊疗护理技术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与观察病情、人文沟通、护理礼仪等内容的融合,不仅掌握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的专科知识奠定基础。由于护理工作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如何提高学生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是护理专业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资料

护理学中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创设情景,借助护患情感交流和联想,巧妙地将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与对护理的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与学相结合,缩小师生间、护患间的距离,以促使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现根据基础护理中教学内容,选取T.P.R.BP测量作为实施情景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根据其主要的工作内容还原在临床中的场景及流程。

三、方法

及时,课程内容分。T.P.R.BP测量实践中的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对病人的资料进行收集,准备T.P.R.BP测量用具,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收集与分析。第二,情景案例编制:课堂实训所采用的临床病例应以真实的病例作为基础然后进行加工,教师与学生对病例中基础护理的流程共同进行研究,在满足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还原护理流程。第三,情景模拟练习。首先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在情景案例中角色的情况,并对扮演的角色进行随机的分配,根据实际需求准备情景实施需要的场地、设备等,根据设计的课程目标与重点进行情景还原。主要为以下几点: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准备T.P.R.BP测量用具,向病人解释目的,协助病人进行测量,收集病人各项数据。第四,情景教学过程。情景再现:通过教师与学生协作共同完成基础护理工作中T.P.R.BP测量的情景还原,在进行情景教学过后,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情况提出问题,例如:“在进行测量之前都收集了病人的哪些临床资料?”“在进行测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测量手段?”等等;课程讲授:教师应结合情景再现的内容解答在基础护理工作中学生应注意的内容,通过讲解与示范来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有的疑问;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可以自行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在情景模拟中主要是患者与护士两种角色,学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在基础护理中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从而对基础护理知识与操作进行掌握;情景再现总结:选出一组学生针对授课内容进行情景的示范,观察后由各组同学进行组间评价,由示范的同学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四、问题及对策

基础护理中情景教学法主要是为了将“教、学、做”这三点融为一体实现情景再现。教师应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领悟情景教学中的内容,其难点就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因此对教师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及时,情景设计。[1]情景的选择需要依据课堂内容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流程需要贯穿在情景模拟中,情景模拟主要的作用就是对教师授课进行辅助。在进行情景设计时可以由教师与学生协作设计,收集与查询相关的病例及临床资料,结合基础护理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讨论,之后教师与学生协同进行情景的设计。第二,课程组织。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是由教师作为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在情景模拟中,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获取不同的实践感受,这样学生既可以获得实践中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情景实践中展现出的不同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领会学习内容,实训课结束之前还要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知识。[2]第三,效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进行有效评价,根据课堂设计的目标及核心内容,结合基础护理中规定的操作事项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结果分为三个等级:①达标;②部分达标;③不达标。进行小组内评价,对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均有收获,使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与动作技能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互相启迪,更为深入地领会所学内容。每组操作的同学做得好,错误最少,效果明显,评价表的应用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断深入,不断强化。

五、结束语

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法是为了促使学生参与教学中,通过模拟诊疗时的情景使教学与临床接轨,这种教学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从知识、沟通与协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上文可以发现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教师的能力,为了保障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确保教学活动可以有序地进行下去。

作者:潘晔 单位:贵州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护理论文: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

【摘要】目的:探索基础护理教学中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方法:选取235名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为实验组,实施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的一系列护理学教学措施。另选取245名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学教学方法。对比两组在理论考核、实操等方面的成绩。结果:实验组的总体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护理教学改革能提高学生理论和操作能力,增加学生的职业素养,值得在教学中实施应用。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改革

职业素质是评价一个劳动者劳动能力的重要标准,而《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今后护理学专业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要看《护理学基础》是否能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1]。为了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护理技巧,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也要逐步向这方面转变。为此,本文将研究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实施于护理教学中的效果,以期教学改革能收到良好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35名2015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学制四年,年龄在20至22岁,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中将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目标,实施改革教学。

1.2方法

2014级护理专业245名学生继续实行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而2015级学生从教学设置、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实行护理教学改革,实际操作方法如下。

1.2.1教学框架设定

成立《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小组,讨论并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分别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护理学基础理论、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衔接,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护理学基础理论主要内容有:绪论、护士与患者、健康与疾病、护理记录等;技能方面包括:饮食营养、输液、输血、脉搏血压测量等;教学与临床结合则包括:急诊处理、病情监护、护理程序等。

1.2.2采取多元化教学

结合三部分教学板块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系统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

1.3评价方法

基础理论知识评价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再者是平常表现,如课堂参与程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等,一百分满分,考试成绩占60%,平时表现占40%。护理技能评价则根据护理基本操作规则与评分标准为主,从操作前准备情况到具体操作过程,再到终末质量进行操作评价,一百分满分。是职业综合素质评价,创设就诊情境,学生演示护理过程,内容从就诊到接受治疗再到出院,其中有接待病人、护患沟通、急救处理与记录、护理日志等,教师根据学生表现打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成绩对比分析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在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方面均高于2014级学生。具体如表1。

3.讨论

由上表可知,采用教学改革施教后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各项成绩优于2014级学生,可见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具有以下优点。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传统《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于学生而言,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显得枯燥乏味[2]。往往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对护理基础知识的讲授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式的接受,长此下去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加之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学生容易把所学知识生搬硬套到实际护理操作中。老师不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采取教学改革后,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学习护理基础的兴趣。特别是将职业素质培养作为教学导向,将课本知识与临床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性。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基础理论和职业热情为主,增加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直观;护理技能的教学以操作训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则注重临床应用,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演练进一步提高学习成效。3.2提高学生临床实操能力。护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项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课程改革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缩短了理论学习时长,增加了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师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护理操作,对于护理手法与操作顺序及时发现错误和不足,给予正确指导,学生也能从老师处学到更多实操经验[3]。综上所述,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能显著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应加以利用。

作者:倪杰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基础护理论文: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方式探讨

摘要: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护理综合能力。本文简单归纳了当今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其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了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方式,希望有助于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护理学;护理学基础;教学方式

中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其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对我国医务护理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护士的要求一再提高。对此,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要具备照顾别人的能力,还要有心理调试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毕业生需要掌握就业所需的各种能力,不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社会经济市场的用人需求,实现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1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通用的教学法主要以示范讲解为主,让学生随后进行练习操作,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去模仿,无法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较为被动,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很多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情况和特征,设计出来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单纯的坚持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不利的影响,使学生无法及时的发现自身不足之处。

1.2教学内容滞后临床岗位的要求

通过行业岗位的相关调查研究,当前大多数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满足临床岗位要求。例如,在介绍一次性导尿包的使用方式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相关操作,又如对于静脉输液介绍当中,通常只是介绍留置针。真空采血管,心电监护仪,更多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却没有反映出来,教材和临床岗位需求出现严重脱节的情况,进而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造成影响的极为不利。

1.3缺乏临床实践

当前很多学校的临床教学实训条件发展的不够好,学校没有将临床实践的教学进行优化,在临床当中很难运用到书本上的知识,教学缺乏实效性。学生没有通过临床锻炼,那么就无法更好的消化他们学到的内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1.4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重视护理专业的院校大多都开设了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但是仍旧利用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理论考试主要内容就是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重点知识,对于平时的知识积累不够重视,学习目的只为了应付考试,使得学生护理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利用技能考试只是实现单项操作,没有设置实践考核,忽略学生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2中职护理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方式

2.1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网络、视频、书籍资料等进行整合,让学生深入理解书本中晦涩难懂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得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综合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等各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综合质量水平。并积极组织学生来到医院做义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市场用人需求。例如在进行静脉穿刺的相关练习当中,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方法,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练习,一个学生当病患,另一个学生当护士,对着真人实现情景再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的学习相关的知识,明确相关的技能的应用。

2.2培养学生临床岗位能力

为了培养临床岗位能力,学生需要在各级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中职学校需要培养出技能型和服务型的人才,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培养出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临床岗位能力,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护理学基础课程在实践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实际需要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临床岗位能力。学校可以和医院达成协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来到医院实习,体验临床岗位的工作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可以亲自对他们进行指导,在平时的接触中,学生也能耳濡目染提高临床岗位能力。

2.3调整充实课程内容

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通常情况下就是医院各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进行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以及老年护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明确这个岗位对护士提出的特殊要求,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变得更强。针对临床护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照顾能力和病情观察能力以及心理支持能力等。而社区护理需要培养学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能力。老年护理需要培养学生对于老年人的生活照顾能力等。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不同工作的岗位需求,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给药技术、静脉输液,适当进行补充,例如针对口服给药技术,需要做到精简,可以适当的补充头孢试验等。在社区护理当中,需要在教学内容当中纳入环境、舒适等内容,在老年护理当中纳入临终关怀等。要想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提高,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标准和就业需要为基础,实现教学规格,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将自身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进行提高。对于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培养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拓展就业渠道等,使学生可以保持良好的职业情感和稳定的职业态度。综上所述,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方式要想实现改革,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贯穿素质教育,将学生的素质进行的提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毕秀洁 单位:白城市及时职业高中

基础护理论文: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问题探讨

摘要:

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值得我们深思。我校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针对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实验教学资源、调整课程设置与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实验教学;护理学基础;师资力量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1]。该课程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实验教学是护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护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此外,实验教学效果还可以检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情况。我们在多年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探索与实践,现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型与实验项目不匹配

部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需要应用模型人来完成,如口腔护理、导尿术、鼻饲法等。但由于模型人不够先进,表情、体征等无法真实模拟,护生无法预料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例如口腔护理时,模型人的嘴巴不能张开,护生无法进行正确的牙齿清洁。所以现有的教学模型不能保障护生顺利完成实验项目的操作。

1.2课程安排与实验室资源冲突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校护理学基础课程安排上3学期,所以存在两届在校中职生同时上实验课的情况。再加上这两年我校还开设了大专护理专业,大专二年级护生也需要学习一学年护理学基础。所以常会出现多个班级同时上实验课的现象。由于我校实验室数量有限,不能保障所有班能同时上课,导致护生实践操作机会减少,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目前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后,护生分组练习,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评价纠正的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中心,护生被动接受学习。护生用不着查资料、思考及创新,这严重影响了护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削弱了护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2],还限制了护生思维的发展。此外,这种模拟练习使护生的护理操作过于程序化、机械化,导致护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1.4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

实验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临床医学新的成果和技术没有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3]。如近年来,临床医院常规使用的无菌溶液瓶塞均为平口橡皮瓶塞,而《护理学基础》课本中仍沿用翻盖式橡皮瓶塞;《护理学基础》课本上讲的铺床法、床上擦浴及洗发技术在临床中已淘汰,这些都直接造成教学与临床严重脱节。

1.5实验教师不足

实验教师的素质和数量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我校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原来仅有3名实验教师,所以当出现多班同时上课的情况就会导致大多数护生没有实验教师监督指导,使部分护生操作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从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2改进方法及措施

2.1加大经费投入,购买配套模型

我院自迁入新校区以来,成立了护理实验中心,学校投入上百万元购置了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及模型,如高级多功能护理模型人、多功能护理床、进口心肺复苏模型人、静脉穿刺手臂模型、静脉注射手模型、心电监护仪、新型雾化器、全自动洗胃机等。新设备、仪器的使用缩短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可以确保护生更加直观地完成实验项目。

2.2优化课程安排,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在课程安排上,尽量降低重课率,或者由任课教师自己来调整课程进度,把相同的实验项目分时间段来完成。在丰富实验教学资源上,新校区对现有教学实验室进行了合理设置和分配,如新建的一栋护理实验大楼,配有几十间护理实训室,部分实训室里有配套的床单位和模拟人,部分实验室用于做无菌实验,配有相应的操作台,此外还配备了重症监护模拟病房和中心供氧装置。另建有两个多媒体示教室,每间可以容纳近百名护生,用于护理学基础理论授课及操作示教。这样可以保障多个班级同时授课而不影响实验完成率和实验教学效果。

2.3丰富教学方法,注重人文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护生的思维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护生为主体,辅以PPT、视频、案例、教师示教、护生回示、病例讨论以及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在提高护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提高他们运用评判性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让护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观察模仿、认识感悟、体验和实施人文关怀。因为这种来自实践的人文教育远比课堂灌输人文理论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2.4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接轨

遵循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及与临床护理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我们对实验教学项目进行重新调整,删除陈旧的实验内容,增加适应临床发展的内容,如增加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穿刺术、留置针的应用、引流术等,删除与临床脱节的实验项目,将医院目前应用的新的操作方法教授给护生。

2.5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角,是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4]。建设一支技术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实验教师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我们新增多名专职实验教师,此外还注重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及考核,如要求实验教师讲公开课、安排其进修学习以及假期到医院科室轮转实习等,努力提升实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述,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通过改善教学环境和设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对策,有效解决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为我们向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人文修养的护理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刘娟丽 单位:濮阳市卫生学校

基础护理论文:建设特色高职护理基础医学体系

作者:陈浩浩 丁明星 李旭升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1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卫生部科教司《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中应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的比重,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1]。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学时逐渐减少,而社会和人文知识课程增多,这是顺应社会发展,培养护理行业,实用性人才的发展趋势。目前从国际护理教育改革来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面向临床”,注重解剖学在临床护理的运用,将护理专业不常用的血管神经的小分支、一般肌的起止点等内容在教学中省略。英国的半岛医学院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不用任何的尸体材料,而是采用活体表面解剖和图象获取解剖学知识,这是基于“医护人员所接触的都是活体以及由各种成像技术提供的人体图像”的理念[2]。这些都说明了基础医学的改革趋势是学以致用,与临床结合,与专业运用联系。

2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术建立对人体形体本身了解基础之上,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作为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护士接触的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后续的其它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1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的高职护理在教育上基本是本科的压缩,课程体系上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很多内容已超出了护理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忽略了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法

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日益膨胀,要在有限的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教学多采用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只僵化于固定教材、大纲,重视生物、医学护理,而忽视了社会、心理护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会从事眼前的工作,缺乏做人的意识,不利于良好医德的形成,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2.3实验教学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实验室结构、功能、内容单一,只能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为主。由于学科间长期缺乏横向联系,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忽略了实验学对学生基本技术与方法、整体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安排欠合理,无暇顾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结果造成实验教学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反复做几个固定的实验,没有多大的改进,并且只强调实验课的上课率,实验质量无法保障。因此,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护理教育。

3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陆续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3,4],主要是如下2种模式:一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课程分别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以人体系统逐一进行基础医学知识教学。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机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病变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系统坚实的基础。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模块式教学为构架,强调多学科的渗透融合,有利于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我们高职医药院校,对于优化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理论教学的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其进行整合。

3.1转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

基础医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线,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做到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护理专业相呼应。护理专业一直提倡理论知识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随着发展,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针对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应压缩基础医学中有关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有关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数学中可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归纳为3类,即注射类: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类: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插管类:如胃插管术、导尿术等。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常用操作技术的解剖部位、特点、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发症等为临床应用莫定坚实的形态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启蒙作用。教学内容按专业需要进行精选,着眼于实际运用,压缩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如有需要可增加选修课。

3.2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即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持续发展的个体。同时,将人文素质、健康教育和相应的社会课程贯穿于基础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3.3突出基础医学实验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与理论比真正成为1∶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调整实验内容,顺应课程整合改革,优化重组实验项目,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综合性及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性的弱化与护理应用相关性不大的知识,比如解剖学实验中可适当增加人体表面解剖的相关内容,并加入临床护理应用知识,实现系统解剖学内容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学习输液、注射和常用穿刺等操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4完善实践操作考核

完善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实验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分阶段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即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结果分析考核(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实验预习与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选题的合理性和难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测试结果和设计报告;创新研究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与项目作品、论文、答辩情况以及竞赛结果相结合。

4结语

通过基础医学课程改革,逐步实现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我训练与提高为主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创建一个传授系统性知识、培养创新性思维、锻炼动手能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备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护理人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