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实用13篇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1

2.1《基础会计》的教学手段改革

(l)教学内容形式多变。容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以弥补学生感性知识不足之缺欠。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严把课件内容关。通过大量实物展示、图表列示、FLASH动画、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如会计基本理论讲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会计方法讲授可以通过FLASH动画,会计技能培养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等。(2)重视教学资源的收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如会计准则的变化,知识更新比较快,教材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账务处理有一样的差异等情况下,任课教师应及时充电,从多方面收集教学资源,如深入企业实践、进行市场调研、参加研讨班学习等形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和授课内容,让课堂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最实用的操作方法。(3)有效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建立基础会计教学信息网、实行网上答疑、交流,网上作业与批改,网上模拟实训等。还可以建立学科或任课教师的QQ群、邮箱、微信、微博等,学生可随时随地提问、老师也能及时地解答,这样更有效进行沟通。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非课室时间教学。(4)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实习和见习问题。在一个阶段的理论后,带学生到实习基地去见习,通过参观企业的实际财务处理流程,向学生解释每一个流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且分析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的差异等问题。这样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的理解会更深刻,并且能与实际操作结合。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2

1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课程设置往往是一种短期的业务培训模式,培训周期较短,导致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当前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中缺少实践操作环节的培训。培训工作主要是对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培训,缺乏实务知识的学习,有可能导致受培训人员虽然掌握了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工作的实际运用当中出现问题,受训人员的理论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3]。二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的政策导向性不强,当前,基础会计理论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很好的结合会计政策的动态变化,随着企事业经营生产内容的增多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也在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应当注重运用的时效性[4]。三是基础会计培训课程内容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一方面,部分基础会计培训课程不能够按照基础会计知识点的重要性安排相应的课程安排,采用统一的课程安排,不能合理的按照不同环节重要性安排不同的课时。另一方面,基础会计培训课程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这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或者只占有少量的课程安排。

2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是市场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会计制度以及相关准则的变革也要求基础会计培训的内容根据新的变化形式不断进行调整,使培训内容与会计制度相对接。由于当前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程学习者并不能真正掌握基础会计理论的重点,对基础会计理论的实际操作掌握也不强,导致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胜任岗位的需求,职业操守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这就要求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课程设计,在强调基础会计重点的同时,增强受训人员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强化受训人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做到“遵循准则”以及“不做假账”要求。

3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完善路径

一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课程设计在相关知识点的培训以后,需要选取相应的操作实务加强培训效果的巩固,使受训人员可以在参加工作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职能的要求。二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内容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一方面,增加会计信息化建设等相关方面技能的培训,使受训学员能够掌握更多的会计技能。另一方面,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内容应当及时更新内容,与会计准则的调整内容相匹配。从两个方面完善和更新基础会计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三是基础会计培训课程应当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根据基础会计理论相关知识点的重要性合理的安排课程课时的安排,对基础会计理论中的复式记账、账户体系以及会计核算等相关知识安排与更多的课时。另一方面,在进行基础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的授课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的培训,树立职业道德意识。

4结语

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课程设置往往是一种短期的业务培训模式,存在的缺少实践操作环节培训、政策导向性不强以及课程内容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优化应当不断对相关培训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并对学员的业务操作能力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剑媚.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结合[J].商业会计,2016(22):118-120.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3

通过模拟实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会计政策的理解水平,从而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一、基础会计实训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一)基础会计实训产生的背景

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会计人才需求数量急剧增加,极大地推动了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然而,一方面很多手持会计专业文凭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单位又挑选不到满意的会计人才。其原因为:一是目前会计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教学中穿插有会计实验教学,不能系统的进行实验教学,造成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二是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会计专业,实验意识不强,实验手段不足。

(二)基础会计实训的现状

1.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往往是给学生一套企业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各种账页,让学生动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其顺序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经济业务涉及的内容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只是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学生在决策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财务分析能力等方面没有提高。

2.选定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业务也有局限性

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业务只局限于制造业企业会计,而对其他行业会计的经济业务涉及很少,这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不利。应向成本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方面延伸。

3.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的局限性

指导会计实训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财经法规,具备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但是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理论功底厚实,但实践操作能力比较欠缺。导致即便有丰富的实训材料,但因对涉及股份公司的很多业务不熟悉,致使综合性的业务处理教学不能完成。

二、提高《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教学的措施

(一)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会计教学中让学生对会计先有一些感性认识,再讲解会计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既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还要树立起完整的会计操作理念。因此,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配备同步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与教材进行衔接,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让学生根据较系统的实训资料与出具体要求,先完成对实训资料的账务处理,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强化实训教学,增加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学时

学校对基础会计教学也安排实验教学,并且提高实训教学的学时。比如,在学习了《基础会计》理论,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开始,依次经过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再到会计报表的编制,每个内容讲完后都要给学生时间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训,大约需要18个学时,通过模块,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从最初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及编制报表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方法。 然后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

(三)通过建立实训点,让教学任务较少的老师去实训点轮岗,以此来提高会计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教师实训点,实训点财务人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不一定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而会计老师们的会计理论知识丰富,其动手能力较差,二者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业务能力。

三、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与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比例,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为《基础会计》课程安排实训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会计政策的理解水平,从而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滕晓梅.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研究.财会月刊,2010,4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4

1《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1帮助学生理解基础会计理论知识

比如,在讲解原始凭证定义(经办人填制的,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载明经济业务内容的书面证明)时,可以向同学展示实训材料中的原始凭证,来解释原始凭证的定义。比如,通过下面领料单来讲解原始凭证。领料单由领料人王立填制,也就是说,领料单并不一定由会计人员填写,而是经办人填制;该领料单是在领料时填写,也就是业务发生时填写;领料单反映了业务的内容(第一车间生成A成品领用25mm圆钢1500公斤,单价4.4元,领用10mm圆钢1000公斤,单价4.4元)。领料单符合原始凭证的定义,所以领料单属于原始凭证。通过领料单来讲解原始凭证的定义,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比如,企业的购销合同不是原始凭证,因为没有记录业务的内容。

1.2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在进行实训时,实训老师要求学生进行严格按照《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用正式的凭证账表进行操作。如填制支票,要求学生按照银行结算办法填写;登记账簿时,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

另外,登记账簿时,文字和数字在书写时,占行距的1/2-2/3等;出现错账不能涂改,应根据错账类型采用正确的更正方法进行更正。这些基本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或提高。

1.3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会计模拟实验室里,分别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稽核人员等角色,使他们感觉很新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理论知识。

2《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不安排实验教学或实验教学的学时太少

据了解有些学校根本不安排基础会计实验教学,到以后安排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专科在第四或第五学期,本科在第五或第六学期,时间为一学期(32学时),实际上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根本不能代替基础会计实训。有些学校对基础会计安排了实践教学,只有8学时或更少。一般基础会计实训资料,如果业务包括全面的话,大约有20笔业务左右,根据这些业务设置账簿,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根本就没有同学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实训,如果要求同学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就会出现抄袭现象,我们的实训就失去意义。

2.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现在高校的教师学历水平都很高,大多数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一般都很高,但是,他们都缺乏实践经验。现在高校教师评职称的考核条件一般是教学和科研,甚至有些高校只看科研,导致高校教师把闲暇时间都用于科研,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走向企业。好多教师好像都不知道网上税务申报怎么做,原始凭证如何粘贴在记账凭证的后面等看似简单的问题。所以,现在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看到凭证、账簿等都不知如何填写。

2.3缺乏会计模拟的环境

有些高校根本就不设会计模拟实验室,有的高校设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是,就实验室的配置来看,远未达到仿真的要求,实训资料大多是虚拟的,模拟资料仿而不真。并且,一般给出的资料都是某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但是为了节约用纸,减少经费开支,业务并没有通过原始凭证体现出来,而是直接用文字表述出来,所以,导致实训和实务操作差距很大。

3提高《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教学的措施

3.1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基础会计实验教学学时

学校对基础会计教学应该安排实验教学,并且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有些老师认为,基础会计实验教学放到最后,凭证、账簿和报表都讲完了,再进行实训。但是,笔者认为,应该把实验教学放到理论教学过程中,并且将实验教学学时增加至20学时左右。比如,在学习《基础会计》理论课的过程中,原始凭证讲完后,给学生大约2学时的时间让他们实训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讲完后,给学生大约5学时让学生实训如何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账簿讲完后,给学生大约8学时时间让学生实训如何根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登时出现错误如何更正,月末如何结账等;报表讲完后,给学生3学时时间让学生实训如何根据账簿登记报表。最后,安排2学时的时间让学生上机操作。通过实训,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从最初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及编制报表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方法。

3.2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

3.2.1 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实践基地,每年可以派一部分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基地财务人员的实践能力很高,但是,会计理论水平不一定很高;学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一般很高,但是实践能力较差,所以,基地的会计人员和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3.2.2 聘请企业、事务所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现在高校经济、管理类的都开《基础会计》,并且经济管理类学生特别多,会计专业师资缺乏,以致教师教学工作量繁重,无法走向企业,提高实践能力。聘请兼职教师不仅可以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又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分担了教师的教学任务。

3.2.3 改革教师职称考核标准。教师在实践基地或企业工作的时间也作为职称评定考核的条件之一,这样就能够改变教师重科研不重实践的局面,鼓励教师走向企业,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

3.3建立良好的会计模拟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有良好的会计模拟环境。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建设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并设置各个岗位,为实验室配备完全仿真的设备,比如说TT投影器、激光教鞭、JD928光检检伪点钞机、装订机、点钞纸、企业会计科目章、双色印台、实训用的单据、收款凭证、转账凭证、付款凭证、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大头针、回形针等,实验室墙上应张贴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电脑上都应安装财务软件。这样可以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相结合,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总之,为《基础会计》课程安排实验课,可以使学生能够系统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会计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5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会计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辅助一定的实训或实训工具,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一定的感观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式知识,分别通过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践两条途经获取。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 “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如果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 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 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 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 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 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三、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训的衔接,能突出会计知识的适用性。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 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 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因此, 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组织配备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与教材进行衔接, 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 将较系统的实训资料发给学生, 把需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 将实训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会计实训, 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到与会计相结合的实际中去, 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强会计知识适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太“懒”了,许是高考压得他们太久了,一进大学就松懈下来。确实大学学习较之高中要松的多,所以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基础会计教学应将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 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 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与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比例,如果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 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会计实训, 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06,(11)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6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如果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三、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训的衔接,能突出会计知识的适用性。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因此,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组织配备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与教材进行衔接,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将较系统的实训资料发给学生,把需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将实训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会计实训,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到与会计相结合的实际中去,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会计知识适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太“懒”了,许是高考压得他们太久了,一进大学就松懈下来。确实大学学习较之高中要松的多,所以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基础会计教学应将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与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比例,如果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会计实训,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06,(11)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7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定位和其在整个专业课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认识,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关于“基础会计课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引导是否必要”的题目,通过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对于基础会计教学所承担的专业基础性的作用的认识比较一致,有85.7%的学生选择了“A选项——非常必要”,而“B选项——一般重要”和“C选项——不重要的”的比例很低。另外,在调查问卷中并没有设计关于职业教育引导性的问题,但在“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建议”这个问题上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自由选项,有33.8%的学生在这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和建议。可见,学生对于职业性引导教学还是有一定需求的。尽管职业教育并不是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但作为财会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学生想了解一些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这个职业的相关信息。国外的很多会计类教材,在开篇学习知识点之前,通过介绍一下会计职业和会计岗位的简短内容来引入正文的学习,这种知识点导入的思路也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二)基础会计的基础性及教学要领 基础会计的教学衔接作用对于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既能引导学生学习后续的知识,也能从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学好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作为专业基础的第一门课,基础会计的教学必须要承担这样一个基础性的任务。关于基础会计专业引领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出现在很多教学环节中,如在讲授会计基础理论时,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等知识点的学习,结合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引出会计实务的分类和相关的学习内容。可以向学生介绍基础会计课程讲到的一些业务处理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业务,对于更多业务类型的会计处理会相继在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或是金融企业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中陆续学习。这种前后知识点的过渡性引导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对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充满期待。这也便于理解未来的实践工作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完整利用,而不是按每门课、每个学时分割开来的。

领进门——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来说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对于刚刚结束高中生活的大一学生来说,如何开始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职业充满期待,是一件很难但却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基础会计的教学就是成功的,这样的目标要比简单完成课程知识点的学习更难。很多教师对此也深有体会,在笔者参加的国家精品课的教学交流中,很多老师也谈到了这一点,大家普遍认为专业的起点式教育在整个专业学习中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专业学习的基础性、开好专业学习的头、并进行良好的职业教育引导,成为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学过程的确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对于一群刚刚接触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讲解要做到深入浅出,如在引入一些专业术语时,可以采用更通俗的解释,因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初期是很难真正理解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分录”这样的专业词汇的,可以在完成基础会计专业教学的同时,介绍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时事新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性:提升课程的价值与高度

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教学不重要,会计理论也同样来源于会计实践,是对会计实践的升华。但目前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相对重视会计技能训练、淡化会计学术前沿、课程教学缺乏理论深度等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在深入思考、综合技能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如果太过倾向于技能训练将难于真正提升课程的价值,也难于体现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高度。

(一)调查结果分析 在这次针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调查问卷中,特别设计了关于学生对理论学习认识性的问题,但调研的结果却与之前设想的情况不同。在“你认为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教学的必要性”的调查问题上,有27.7 %的学生选择了“A选项——非常必要”,44.1%的学生选择了“B选项——一般必要”,而22.1%的学生选择了“C选项——不必要”,而其余的6.2%学生选择了“D选项——无所谓、都可以”。在对理论教学的必要性的认识中,比例最高的选项是“一般必要”,而认为 “不必要”的学生比例竟比较接近“非常必要”的学生比例。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学习是“一般必要”的,而认为理论学习“非常必要”的比例却很低。这可能是由于教学中对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中对理论教学的内容一带而过,仅仅停留在介绍一下定义、性质,讲解中没能融入更多的解释内容或背景知识的学习,那么理论教学的内容可能就会显得有些枯燥,也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讲好会计理论部分的知识并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其实是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会计学虽然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实践性课程,但其理论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也是重要的。所以,会计教学要探讨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兴趣的好的路径,总结如何讲授会计理论的好的教学方法,这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值得思考的课题。

(二)基础会计的理论性及教学要领 在本科阶段各门会计课程的学习中,基础会计的理论教学内容是相对较多的,所以基础会计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对后续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应重视基础会计中的理论教学任务,合理设计一些理论教学内容:如会计记账方式的理论及其发展演进、国际上权威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其准则框架、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及其相关理论,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挑战等内容。这些知识的介绍和学习篇幅可以不用太长,但却能延展实践教学的内容,提升会计学专业的价值和课程魅力。虽然会计教学不需要安排太多理论学时,但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学习也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应该把一些知识讲得系统,注重对实践操作性知识的指导。如在我国几大会计理论流派的学习中,不能只简单地介绍都有哪些理论,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理论产生的背景,如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会计管理活动论”?为什么提出了“会计信息系统论”?这两大会计理论是矛盾还是统一的?这些会计理论对我国会计实务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对有些问题可以先不提示答案,把对问题的思考延续到后续内容的学习中,随着学习进度的不断深入,许多问题的答案就会越来越清晰。如果理论的思考与探索能够贯穿整门课程的学习,那么会计学就会摆脱“簿记学”的痕迹和“简单技能化”的倾向,而真正成为一门学科,而“小会计”们也会成长为“大会计”。

三、实践性:结合理论培养技能

作为会计学科中一门开课率较高的课程,基础会计学的课程体系相对比较固定和成熟,而且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也都较为完善。为了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目前国内高校一般都配有与基础会计课程相配套的会计实训教学部分,很多实训都安排在课程教学之后,教学周数一般为一到二周的集中训练。课程实训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对学生提高实践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看,会计实训对于会计教学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在调研 “你认为账簿训练的会计实训对于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的辅助作用”的问题时,设计了三个备选项:“A——很有帮助”、“B——帮助一般”、“C——没有帮助”,其中选择A的同学的比例多达90.9%,而选择B选项和C选项的比例很低。90.9%的选择比例,是此次问卷调查中认可度最高的一个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对于会计实训重要性的理解与已有的教学安排还是较为一致的,因为会计学作为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的学习必然离不开实践环节的锻炼,所以目前国内高校在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同时,都辅之以一定学时的会计模拟实训。

为了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除了进行集中性的课程设计外,任课教师往往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穿插一些实训方面的内容。如在讲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时,最好给学生看看真实的账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参加国家精品课程的培训中,也了解到有些学校在授课时把整周的实训内容分散地安排在平时的教学中,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每个学校也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计划形成符合自身教学目标的实训方式。在这次课程问卷调查中,笔者针对账簿训练的会计实训的安排环节调研了学生的想法,在“你认为账簿训练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如何安排”的问题上,设计了三个选项:“A选项——在课堂教学之后”、“B选项——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C选项——无所谓”,而实际的结果是选择这三个备选项的比重基本持平,所占比例分别为36.4%、33.8%和29.9%。由此可见,模拟会计实训对于提高基础会计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具体安排形式可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不具有固定模式,这与学校的专业性程度、授课对象的层次以及培训目标等很多因素相关。 而且每种安排方式都有其优缺点,所以任课老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安排合适的会计实训的方式。当然,即使对于课堂教学之后集中进行会计模拟训练的情况, 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穿插会计实务训练的一些内容,只是这种训练不需要太集中, 起到认知性教学的目的即可。 另外,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一些常规的课程设计内容、还开设了企业沙盘模拟课程, 主要针对企业经营的整体情况、业务流程进行学习,虽然学时很少但可以更好地辅助基础会计实训的内容。

还可以通过运用一些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例如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等。从教学实践的经验来看,学生对于课程案例教学的认可度也很高。在这次课程的调研中,有针对案例教学的问题。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有一部分案例资料的学习,所以此次调查问卷的题目设计为“你认为已有的案例教学应该再如何调整”的问题,备选项分别是“A选项——再多些”、“B选项——少些”、“C选项——多少都行”、“D选项——没有”,而选择A的同学达到了83.1%的比例,在基础会计课程已经安排了案例教学的情况下,学生还是希望再增加一些内容。可见,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也是特别受到学生的欢迎。另外,在讨论案例教学时,还有必要说明一点,基础会计中的案例教学要区别于会计实训。尽管二者的内容可能有些交叉,但案例教学侧重于背景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点的引入,往往通过一个故事或者新闻事件,把会计学的一些知识点引入到教学中来。而会计实训,主要是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的一些知识点,模拟实际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的实操性训练,二者之间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笔者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培训中发现一些学校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混淆,在实施案例教学方法时,主要加大了会计模拟实训的内容,这是对案例教学的一个误解。

(二)基础会计的实践性及教学要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途径很多,模拟实训、案例教学都是比较常规而有效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尝试一些教学法来丰富基础会计的课程教学。在教育管理思想中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总是扮演着学习与合作的先行者的角色”。这种学习与合作,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的教学指导上,也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如果保持教与学之间的良好合作,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就会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针对基础会计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内容,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进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为此可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设计一些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完原始凭证时可让学生自己去找原始凭证的实例,然后再总结一下原始凭证的特点。很多学生留下了出租车票、买书的发票,进而把一些生活中原本不留意的事情从专业的角度去观察。将这些由他们收集来的凭证保留下来,在讲到“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一章时,可提示学生思考这些原始凭证会记录在哪些相关的业务中。再如对于“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一部分的学习,往往都被安排在学期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这时一般都临近期末,学生往往因为备考会有些紧张,但情绪上又因一学期的长时间学习而略显疲惫,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结合这部分内容自己编排一个小品、小话剧来诠释一下学习内容,通过这种生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既可以在教与学之间开展合作教学、也可以通过小组自学培养他们的职业合作意识。

四、国际性:借鉴西方会计教学

会计常被称为商业语言,是一门世界性的商业语言。当然其教学中也必然会涉及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等方面的问题。

(一)调查结果分析 在这次调查问卷中,特别设计了学生对于用英语授课的认可度的题目,在回答 “你认为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用英文授课的内容应占到整个教学内容的比重”的问题时,有大约49.3%的学生选择了“D选项——个别专业词汇即可”,所占比重最高。而所占比重次之的选项是“C选项——少部分”,比重为33.8%;而选择“A选项——全部”的仅有2个同学,所占比例为2.6%;选择“B选项——大部分”的同学仅11个同学,所占比重为14.3%。这主要是由于作为第一门专业课,学生还处在专业入门教育阶段,而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也几乎同期进行,所以如果完全采用英文授课,显然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过语言关,所以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部分或者全部采用外语授课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是不合适的。但如果适度引入英文讲解,在一些专业术语中加入英文介绍,是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所以在调研中,选择C选项和D选项的比例很高。

(二)基础会计教学西方借鉴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开展双语教学或者使用原版教材,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对于2+2学制出国班的学生,直接在大一开设原版教材的双语教学,但对于非2+2学制的班级来说,则是先学习一门中文的基础会计,然后再学一门英文的financial Accounting。虽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其基础会计的教学是中文教学,但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国际会计研究前沿的渗透。兼顾到学生的外语水平,可以在中文讲解的同时介绍一些会计英文专业词汇,并适度引入一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其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基础会计教材而言,国内教材的逻辑性很强,内容较严肃。很多西方教材的内容体系设计得比较生动活泼,举例较多,但逻辑性上略有不足。如果完全借鉴国外的教材,也不一定适合中国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思维习惯。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中西方的优点,取长补短。在逻辑上采用中式教材的优势,而在一些知识讲解中引入西方教材较为形象化的特点。很多国内教材一般先给出概念、历史演进,然后讲解具体的知识点。但很多西方教材在教学中首先引入财务报表的内容, 如Fred Phillips等人编著的《Funda-

mental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Walter T. Harrison Jr.等人编著的《Financial Accounting》、W. Steve Albrecht等人编著的《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等教材,都是从财务报表开始讲述,国内教学也可以借鉴这点。

现代会计发源于西方,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也是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结果,所以基础会计的教学也必然面临国际化的任务。在讲课中适当地引入英文的专业词汇,可以为后续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另外笔者在教学中也体会到,如果给学生一些英文的专业词汇,反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专业术语的中文意思。因为一些专业词汇翻译过来会在字面上显得很晦涩,这个时候如果给学生看看原文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词义了。如,在讲解“复式记账”的含义时,如果结合英文double entry的意思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了。再如学生在刚接触“所有者权益”时,不太好理解它的意思,如果结合Owners' equity (Stockholders' equity) 的原文,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再告诉学生负债也被称为债权人权益(creditors' equity),这样再进一步结合资产的来源,对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含义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在整个专业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教学中必须要兼顾课程的基础性、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注重专业性与基础性的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互动,才能真正为整体的专业教学搭好牢固的地基。基础会计也是一门教学体系相对成熟的课程,其课程设计和知识结构比较固定,但越是成熟的课程越需要改革,而且改革的难度也会越大,而其改革的难度也体现出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挑战性。

参考文献:

[1]邵瑞庆:《会计教学法研究——课程·模式·理念》,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版。

[2]雷丽芳:《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8期。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8

一、建立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借鉴CDIO理论和应用“做中学”方法,创新资产评估专业教学模式。CDIO理论主要是借鉴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创造的“做中学”工程教育理论,将其应用到建设项目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开发实践性工程资产评估教学实验项目,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完全可以应用“做中学”方法,实现由传统“通知教育”向现代“通识教育”转化。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延伸就业链。平时,学生对资产评估专业知识掌握只局限于一些资产评估基本概念、程序和方法等纯理论性知识,在资产评估实务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从事资产评估具体实务操作,也不具备应对经济社会对资产评估人才培养需要的能力。因此,在资产评估专业中开设资产评估实训课程是提升资产评估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又提高了资产评估教育质量,延伸了学生就业链。

(三)有利于培养高端资产评估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资产评估人才需要变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对广西加快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广西资产评估行业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影响将不断扩大。

二、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一)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目前高校培养的评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构建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市场经济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及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为评估行业培养高素质的评估人才。

(二)深厚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相关领域理论。评估行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熟悉相关领域工程基础知识和经济基础知识,以满足服务经济需要。因此,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突出服务工程基础,注重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三)融合国际规范,突出国际化特点。评估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是一个国际化的合作。要想在全球范围内赢得竞争力,评估人才就必须符合国际化标准,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熟悉行业规范和国际标准,具有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等。

三、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专业学科核心课程,保证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课程设置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是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为核心,将学科性理论课程、训练性实践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有机整合,完成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研究创新与社会适应等4种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平台设计。在每一个课程实训中,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设计课程实训和课程群大实训(综合实训),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并通过与现实企业合作的大型实训项目串联课程实训知识体系进行开放式实训,通过这些实训加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资产评估专业应根据学科交叉渗透、理论实践融合、资源优化共享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理论―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跨学科综合实训”四步骤设计实训教学平台,应构建的实训教学平台。

(三)实训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资产评估专业应按照CDIO的理念,即按照“基础―提高―创新”三阶段进行实训教学层次体系设计,将实训教学细分为阶梯状的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入门阶段,也是通识课程基础实验阶段和专业基础性实训,通过这一阶段学习,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其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第二层次是小项目综合实训与若干小项目组合的综合实训,是学生从基础到综合的一个过渡阶段,构成了实训教学的提高教育阶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设计能力;第三层次的现场实训,则体现了理论知识与现场情况的交叉与渗透,是实训教学的创新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融合专业知识、自主思考并进行创新性工作的能力。

(四)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为了保证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资产评估专业应构建“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包括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关键环节,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探求问题的解决和寻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教师已完成的企业横向课题根据教学需要转化成为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或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爱,张伟民,张志红.房地产估价实训教学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5).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9

高等会计专业领域需要一大批“实用、务实、上手”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性对高等会计专业院系建设和学生的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高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内与课外、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是高等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1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构想:问题、依据和立足点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现存问题:是时量的限制,优先考虑理论教学需要;教学安排及课程接续关系,理论教学和会计模拟账实训各自单独进行;弊端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为战。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一般是将实践教学课程转轨为综合实训课,即基础会计模拟账实训,时间上在理论教学全部完成后独立进行。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使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紧密联系、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如解决现有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紧密配合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奠定过硬的理论基础及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职业化人才培养,基本依据是要将培养目标系统的三要素――知识、能力、动手融于一体。可以依据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础教育、专业学习、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活动,每阶段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层次分明。理论教学体系分为普通共同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主干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分阶段循序渐进。基础教育阶段搭建普通共同课和学科基础课两个平台,按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设课,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专业学习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好本专业的本领,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开设就业指导、创业设计等专题课程,充分体现高等会计专业的职业性。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立足点,是理论教学、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三位一体,在内容上的高度统一、在空间上的相互分离、在时间上的紧密联系。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处理会计实务的实践能力、手工做账的动手能力。高等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力争在不改变总学时的情况下,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做出优化组合,保证和突出实践教学。

2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内容、进程和针对性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理论与实践内容非常丰富,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内容非常复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对课程组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构成有个基本评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动手能力业务素质提升有个基本要求,使课程组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才能把握改革的内容和进程,保证改革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即对学生培养和成长而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针对性。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进程的基本针对性:对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进行适应性优化;建立网络实验室,进行课后单项实训的配套试验;进行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的合理性优化;对理论教学、课后单项实训、集中会计模拟账实训进行全面整合。有针对性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后,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远程登录网络实验室完成单项实训,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全部完成后,集中进行会计模拟账实训的综合实践,只有这样的综合、整合,才能达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改革目的。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巩固性的基础上,通过课后单项训练和模拟账实训,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有效结合,通过理论知识带动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能力强化并促进理论知识,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会计业务综合能力,同时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以切实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本的会计课程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紧密配合,使课堂理论教学和学生课后练习能够真正相互促进,特别是使学生课后练习能够落到实处。在不增加课程学时量的前提下,实现课堂教学、学生课后自练、集中模拟账和ERP沙盘实训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3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目的、效果和着力点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课后单项实训能够落到实处;利用课后单项实训连接理论教学和会计模拟账实训,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紧密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实体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的有利条件,建立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存在于服务器上,学生课后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网络实验室及时完成相关作业及单项训练,以解决目前理论教学后学生缺乏单项训练及练习的问题,最后再通过会计模拟账及ERP沙盘实训进行对理论教学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完整的实践检验,这样,以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提高为标志的教学改革的效果才能显现。

教学改革的基本着力点,需要解决的是理论教学、课后自练、实践教学的关系,需要在内容上的高度统一,在空间上的相互分离,在时间上的紧密联系,形成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关系。具体建设项目内容主体方面,要努力认同并着力构建的方面有:对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进行适应性优化;建立网络实验室,进行课后练习的配套试验;进行课上理论教学与课后单项训练的配套;对理论教学、课后单项训练、集中模拟账和ERP沙盘实训进行全面整合。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要着重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预期人才培养效果:解决现有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无法紧密配合的问题,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和相关实训后能够初步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能力,同时为后续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打好基础。

总之,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必须辨清、认同和把握的重要方面,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问题、依据和立足点,内容、进程和针对性,目的、效果和着力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内容非常丰富,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构成非常复杂,改革的起点、过程和效果,都是以学生的“实用、务实、上手”为评价标准,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功于学生贡献于社会。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10

随着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与要求不断变化,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择才条件,这就迫使当前应用型高校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基础会计》(也称《会计基础》或《会计学(原理)》,以下统称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指财务管理人员遵守国家会计规范、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将所掌握的会计理论和技能熟练应用于实务工作中的一项管理能力。为此,应用型高校有必要对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中不适应的、落后的内容进行改革,以使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市场需要。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就《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总结起来主要围绕以财务会计相关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内容进行研究为主,如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介绍顺序上通常是先概述会计职业和岗位,对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起到起点式教育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后续专业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并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让学习者了解或观看诸如专业背景相关知识(专业入门教育)与当前专业有关时事新闻来使其对专业有个整体框架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在国内,相关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体现为从财务管理人才职业特征出发,提出应用型高校如何根据专业特征来有效实施《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从而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起引导性和开创性作用,培养具有会计职业思维与职业操守,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邵瑞庆,2007)。二是从培养目标转变方式出发,要求培养出具有“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从具体培养内容上如强化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角度对以《基础会计》课程为起点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裘益政,2008)。三是进入新世纪后,大部分学者和实践教学人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式与手段、教材建设、师资教学水平提升方面提出提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以突出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

(一)所用教材内容结构不合理。纵观国内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所使用的相关优秀教材,内容的编排几乎是前三分之一是会计基本准则(如会计假设、职能、方法、要素、等式、核算基础及记账规则)的相关基础理论;中间部分为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具体经营中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何进行相应的、简单的会计处理;余下为相应财务报告内容介绍及简单会计核算组织或程序介绍。归纳起来,最基础的内容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占据大部分课时,而财务报告和核算组织及信息化的内容往往在后续教学中由于课时不足未能深入的介绍和进一步操作。这就造成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讲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围绕会计做账等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而这些内容根本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应用型高校该专业师资大多是来自“学校―学校”招聘模式,具体到《基础会计》授课教师,理论水平能够胜任,但并没有过多的实务操作经验,由此导致在教学中涉及诸如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财务报告编制以及会计信息化相关软件操作过于理论和理想化,致使学习者学习了该课程后从事基础性财务会计工作时往往缺乏独立操作能力,甚至不知从何下手,不但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岗前专业培训成本,而且也影响了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理论教学占主体。

1.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目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课本理论内容泛泛而讲居多,比如通过黑板或多媒体演示教学会计分录和简单证证、证账、账账之间的勾稽关系,很少展示实务中相应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账页格式和精美的账本,更没有涉及在具体填制凭证与登记入账过程中如何填写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2.实训教学内容单一。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别构成《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其中,实训内容通常安排在理论内容介绍之后进行,在具体实训课堂操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实训时间较短,长为一个月左右短则一周左右时间;另一方面,实训内容几乎是选择一套理想化设计好的例子编成的教材和相应凭证与账本供学习者进行手工操作,或者购买相应教学软件进行理想化操作来完成实训教学。

3.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规范方面。(1)会计职业道德介绍笼统甚至缺失。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整个教学中,教学和教材内容中几乎没有提到作为一个财务会计人员应当遵循哪些具体会计职业道德,甚至在后续的会计组织中涉及到相关内容亦是简单介绍。(2)会计信息规范介绍不够深入。对国家或者财政部颁布的相关会计信息规范法规内容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并没有进行重点介绍,致使学习者走上工作后不了解甚至不能熟练地、规范地进行操作。

四、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之建议

针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高校应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实现“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

(一)“一中心”。是指以强化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为了满足市场所需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应用型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这“一中心”开展教学,使教学内容既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使所学内容能够满足学习者对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学习与操作。为此,《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建设就成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一项重要内容。

为实现培养财务管理专业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目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内容应按一定顺序合理编排包括专业导入、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等内容。

在专业导入内容方面,结合实际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会计职业和岗位、专业相关背景的导入来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促使其思考专业与课程相关问题。

在基本理论上,可以采用案例导入方式,从介绍实务例子的财务报告出发,首先,引导学习者能够初步对以财务报告中报表为主的内容产生整体框架认识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其次,教学中应逐步从实务实实在在的凭证与账簿中看到操作内容和相互勾稽关系,由此过渡到会计含义、职能、对象、要素、账户及记账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相关内容,当完成上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后,通过介绍相应会计信息化规范和财务软件具体操作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边学边做,学做同步来强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双轨制”。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应当建立“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该体系包括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及企业顶岗实习等四个环节,并且这些环节构成的整个过程既要对学习者手工处理能力进行训练,又要通过财务相关软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进行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

为了实现“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可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

1.“走出去”方式。“走出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将校内教师外派到相关合作企业中进行锻炼(或挂职),通过一段时间实践操作后将考核合格的教师安排回校从事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将部分学习者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安排到相应实习单位实习,通过具体实务操作强化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引进来”方式。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将用人单位财务经理引入到课堂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或担任课程指导,将实际业务展现在课堂上并指导学习者如何操作。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达成在校内设置企业财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习者不出校门就能够亲身观察或参加企业财务会计业务操作实习。

(三)“三注重”。 “三注重”主要包括注重基础性、注重开放性及注重实践性。

1.注重基础性。《基础会计》课程作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具有基础性,也为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2.注重开放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要实现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改革就必须与市场接轨,不仅要发挥校内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应和市场用人单位密切合作,以“双导师制”促进学习者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机制建立。

3.注重实践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来支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应当发挥应用型高校和市场联动效应,实行诸如“校企合作”教学方式,通过到用人单位实际操作与“双导师制”指导,促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运用,以实现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中,“双轨制”中的“基础技能实训”环节是“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同时《基础会计》课堂理论学习服务于后续“基础技能实训”环节;“三注重”中的注重基础性、注重实践性的首要环节是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因此,“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的人才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否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从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出发,通过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为满足目前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改革,应采取“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J

参考文献:

1.王跃堂,赵娜,魏晓雁.美国财务业绩报告模式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6,(5):66-72.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11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会计行业,其技术结构和职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使得传统的手工记账逐渐为微机记账所代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必然,会计的职能也由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逐步向管理型、经营型迈进。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属于新型教育形式,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现状,本科院校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着重培养通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按照朱基同志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不断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改革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专业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已迫在眉睫。

1 构建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在制订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时,应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听取会计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意见,以会计专业技术岗位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实施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把会计专业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创造性、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以此构建教学体系。

在长期会计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无论是会计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还是计算机知识,都在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更新,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做法是适应高职教育特色,注重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实训,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掌握语言表达、社交、计算机操作、计算技术、会计实务操作、会计电算化和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七项能力,课堂记账实训、毕业综合模拟实训与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训相结合的一条主线、七项能力、三项实训,体现高职特色的具有为区域性经济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最优组合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中,围绕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关系,以提高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知识传授为手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会到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当中。通过开设哲学、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等课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加强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聘请专家讲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和适应社会竞争的健康心态。

在知识传授中,对基础理论教学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WTO准则、程序设计等课程,使学生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多种需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职业能力教学中,将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分为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技术能力、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七个方面。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分为手工操作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两部分,其中手工实训分为单项技能训练(如手工记账、点钞、珠算、微机)和综合技能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包括软件设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同时把手工操作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操作有机结合,利用校内、校外实训条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职业基础能力方面,通过开设各类课程,进行课堂教学、实训、上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就业的基础能力;在职业专业能力方面,把学生应掌握的会计操作、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作为专业能力。通过实践环节考核,将学生取得英语、计算机、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普通话、毕业论文等合格证作为学生毕业的硬性条件。

3 建立与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以职业技术岗位需要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

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摆脱学科性教学体系的束缚,确立以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职务必需为中心,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来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1)根据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将全部学时的50%用于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并以此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2)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专业理论课教学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注意基础理论知识为专业服务,突破传统学科教学内容。

(3)由于会计属于社会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随着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专业理论教学可以聘请社会上专家、教授、会计主管部门、公司企业财务主管作为兼职教师授课,或者举办一些会计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以期达到理论教学更能符合实际的原则。同时,在学生有效学习期限内,不间断地进行微机操作技能训练,利用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介绍新的会计制度、财税法规,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4)在理论教学上,加大改革力度,注意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淡化理论教学,建立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开设“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把“统计学原理”、“工业统计”按专业培养目标整合为“统计技术”,对专业会计及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分别开设“记账训练”、“会计电算化训练”,进行同步实训,以增强教学效果。增加一些专业拓展与人文社科类选修课,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

适应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准备根据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修正、完善培养目标,确立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

(1)按总学时的50%安排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形式分为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为保持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培养专业的实践技能,在学生有效学习期限内不间断地安排各种实践活动。

(2)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平时在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训,专业实习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

(3)建立与高职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打破本科传统老三段课程体系,完全按能力模块组织教学,分为基础课、理论课、技能训练课、选修课,并对课程结构、内容等进行改革,把能力培养作为重点。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手工记账与微机记账考核并存,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考核并存,并增强校内实训的仿真性。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上,以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专业会计教学中始终将能力培养放在首位,通过“记账训练”、“会计电算化实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考核形式上,通过会计操作基础、会计岗位技能、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设计、综合实训等方式,检验学生专项技能;在考核目标上,通过记账、微机、珠算、点钞、书法“五手”训练,检验学生技能熟练程度。

5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改革目前的考试办法,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基础课以理论考核为主;专业课突出职业技能的考核,以实际手工操作、模拟演示等方式,配合以必要的理论考核,技能课全部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

要制订具体的考核方案,对理论考核部分要完善试题库,使之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实践技能考核针对会计操作基础、会计岗位技能、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采取模拟实训、上机操作、毕业设计等方式完成。

参考文献: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2-14.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12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严重阻碍高职院校的发展,结果只能是教师之间矛盾重重,基础与专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职业技能难以形成。本文首先列举高职教育中轻基础重专业的一些现象,结合我们教学督查的思考,分析这种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最后谈谈改变轻基础重专业应该采取的措施。轻视基础重视专业高职教育误区在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教学督查中发现基础课程在职业技术院校被强行压缩,甚至到面目全非的地步,专业课程也没有加强。这种理念基于一个现实: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于高考的末端或各地自主招收的中职学生,还有少量的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学习有困难,因此各高职院校希望通过高职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于是也就出现轻基础重专业的现象。但这种教育理念存在诸多弊端:文化基础太单薄,导致专业理论学习不到位,影响实践实训的效率,致使职业技能的形成困难。本文首先列举高职教育中轻基础重专业的一些现象,同时结合我们教学督查的思考,分析这种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最后谈谈改变轻基础重专业应该采取的措施。一、高职教育轻基础、重专业的现状分析高职教育轻基础重专业的根源是国家的政策导向,国家希望这些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职业教育成为具有职业技能的生力军,让他们改变目前企业中一线技术工人是没有经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的局面,提高产品质量,顺利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因此呈现如下的现状:1.基础课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受到歧视。首先,是国家层面的各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偏重于专业课程,对基础课程给出了人为的限制,甚至是非常明确的限制。或者是在项目申报中给予限制性条款,好像基础课就不需要教学研究与改革一样,这种具有指导性的文件对各种项目的申报及评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次,是各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也有歧视基础课的现象,认为专业课就是重要的,基础课是可有可无的,在教学团队、精品课程、教改与教研项目的申报中处处设置障碍,阻止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有时为了减少学校的压力,不惜花钱请外校的所谓专家作评委,目的就是砍掉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其实不用这样大费周章,只要学校在项目申报通知上注明只限制专业课才能申报不就结了,何必让基础课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准备申报材料呢?这种明目张胆的歧视现象却屡屡发生!2.基础课被随意删减。一些基础课被砍掉或缩水,如大学语文被砍掉,英语减少学时,本该开设一学年的数学被减少到三分之一。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1)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大,从中学开始就在学习上欠下了许多东西,导致学生在基础学科没有优势,考试过关率低下。(2)院系迫于学生过关率低的压力,砍掉一些基础课或将其课时减少,把多余的课时放到实习实训上,学生易于过关,也学会了一些技能,表面上看起来效果不错。基础薄弱很难有突出的成就已经得到历史的检验。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较好,能够产生若干部古代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础较差,也就没有在世界文学中有影响的著作出现;中国古代数学偏重应用,筹算思想也曾经有过一些重要的应用,但缺少理论支撑导致中国古代数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昙花一现,得不到别人的认同。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3.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在教学督查中我们发现,(1)机械专业的专业课中不仅需要传统的微积分知识,还要用到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定理和几何中作图问题。而正弦余弦定理的计算在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非常薄弱,一些较复杂的计算已不复存在,大学数学中也没有这些内容,所以学生对这些计算较困难;几何作图的一些方法及结论只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有一定的训练,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接触几何作图问题,而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只能就一个个具体问题来探索作图方法,根本没有形成完整的作图思想,如果不是教学督查很难发现几何作图在机械专业还如此重要。(2)电子专业的专业课中需要用到复数的知识,这也是中学数学比较薄弱的地方;电子专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编程问题,利用计算机编写程序却需要算法,算法产生的基础是数学,但大学数学教学中却没有涉及算法研究;要学习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时需要离散数学中逻辑初步知识,而电子专业的数学教学中没有离散数学的内容。(3)计算机专业需要一定编程能力,编写程序需要作算法分析,要比较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数值计算的能力,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根本不考虑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计算机的全称是电子计算机,一些专业的学习需要电路基础,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各专业却很少开设电路基础这门课程。(4)财经专业需要进行风险预测与风险决策,也就是需要一些概率与统计的知识,但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却不学概率与统计,导致在讲授风险问题时只能纸上谈兵,不知所云;在经济学的学习中,要涉及西方经济学的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这些知识也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内容,然而所用的数学基础在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中没有介绍,试想一下经济学该如何讲授这些知识?(5)物流管理是近年新兴的一个学科,涉及仓储管理、物流运输与配送等诸多方面,其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数学上的运筹与规划、网络流、图论、最优化等问题,而这些课程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学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而担任相关专业课教学的老师很多是从管理专业分流出来的,他们大部分是文科类老师,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很难说没有问题,照本宣科是正常现象。(6)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写出的东西缺乏文采,大部分采用网络借鉴的方式完成任务,原创性少。(7)英语教学与不同的专业需求之间同样存在脱节的现象,各专业的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也缺少交流与沟通,各行其是,缺少配合与补充。4.基础课与实践课脱节。实践课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基础课教学中没有涉及或不是教学的重点,给实践带来困难,不利于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在机械制造实训中需要用到正弦余弦的较为复杂的计算,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没有介绍相关知识;在机械加工中需要用到曲线、曲面的曲率,而职业技术院校的数学教学中根本就不介绍曲线的曲率,导致机械加工中经常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在物流实训中需要的数学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没有涉及,专业课教师上课时也没有谈到如何应用,导致物流实训只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不能利用数学原理快速解决问题。5.专业课与实践课脱节。首先,专业课与实践课的内容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其次,就是专业课的教学安排与实践教学的安排不协调,更有随意调整的现象发生,一些专业课老师不带实训,而带实训的老师没有上专业课,存在脱节问题;一些文科类实训课程没有实验指导书,学生不知道实训的内容和任务;一些文科实训安排松散,第一天的任务就是分组,第二天是查资料,学生可以不到实训室而到图书馆,这种分散查找资料的效果将大打折扣。6.实践实训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企业员工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作息时间,而我们的实训实践经常会出现学生迟到或缺席的现象,没有纪律约束,时间观念淡薄;由于实训期间很多指导教师没有把实训的步骤、任务及安全操作流程告诉学生,而实训室也没有安全章程,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从材料上降低要求以保证实训的安全性,这等于降低了实训的要求,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更大;理论水平高的指导教师往往不会操作或很少操作,操作能手大多是从企业聘请的熟练工人,虽然理论水平不是很高,待遇较低,但他们却是实训的主要力量;实训室基本没有进行实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没有安全操作章程、没有实训的步骤与流程图、卫生状况差、设备没有记录等,影响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和实训的效率,一些实训的教师根本没有作实训准备,导致实训不能正常进行;校企合作水分很重,合作办学没有落到实处,往往是学校重视而企业并不积极,他们挂牌与学校合作只是为了企业的对外宣传。二、改变高职院校轻基础、重专业的措施高职院校应该不同于职业培训机构,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主要针对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中学生的系统学习;职业培训机构的学员只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外不需要多少文化,主要针对的是没有多少文化基础的农民工或再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可见高职院校的基础与专业同样重要,但要树立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轻基础、重专业的现状,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减少歧视,公平公正对待基础和专业。一个国家歧视一个群体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一所学校歧视某个学科和专业,同样会增加矛盾,这种矛盾总有一天会激化,同样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所以必须公平公正对待每一门课程,给予同样的机会,才能促进学校的协调发展,让不同的学科在同等的机制下进行竞争,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顺利开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有足够的动力,今天很热门的专业可能明天就会被社会淘汰。当然职业技术院校应该有别于普通院校,一切教学工作都应该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基础课程应该尽可能为专业服务,为职业技能的形成服务。只要我们树立基础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平等对待各门课程,围绕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教学,就会快速形成职业教育的特色,产业升级也就指日可待。否则就会出现相互攻击、各自为阵的混乱局面。2.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各门课程的功能与作用未必相同,无论是学习一门专业课还是基础课都没有多大用处,如果学习若干门课程,可能就有一定的用处。职业院校基础课的作用主要就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实践实训提供工具,为职业技能的形成服务;专业课可以为实践实训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保证实践实训的有效开展;实践实训课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掌握情况,验证专业理论的正确性,拓广专业课程中相关理论的应用范围。所以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显得格外重要,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脱节会导致专业课成为空中楼阁,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间接影响实践实训的正常开展;专业课与实践课的脱节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专业理论不能有效指导实践,实践课就不能成为专业课的继续和延伸。加强课程之间衔接的具体措施如下:(1)基础课教师应该多关注相关专业课所需的基础理论,主动与专业课及实践课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此为契机,改革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为专业服务。(2)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留意专业课需要的基础理论,主动与相关基础课老师进行交流与探讨,保证专业课教学的顺利进行。(3)专业课老师要与实践课老师进行有效衔接,保证专业理论为实践实训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使实践实训课成为专业课的继续和延伸,为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经常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激励教师利用科研促进教学,尤其是借鉴其他课程教师的成果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3.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根本保证,也是缩小实践实训与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然而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却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我们认为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应采取如下措施:(1)要选取一些需求量较大且愿意把学校作为企业新兴力量供给基地的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单位让学生集中实习,改变目前分散实习的局面。(2)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的管理、技术,把相应的管理和技术引入学校的实践实训教学之中,不能走马观花地看看了事,特别要加强安全操作的教育与提示,在实训室应该设置安全章程,要时刻提醒学生安全操作是第一位的。在一些任务基本固定的实训室,要把实训任务、实训操作流程张贴在较为醒目的位置,方便学生阅读和按步骤操作。(3)要聘请企业的员工到学校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与感受企业的技术工人的操作流程和劳动纪律,为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采取的手段与方法,尤其要学习企业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所采用的措施。(4)要注意实践实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总结经验,建立实训档案,与企业进行对比,缩小差距。三、结语重专业轻基础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严重阻碍高职院校的发展,人为地增加矛盾,与和谐发展的观点相背离,其结果只能是教师之间矛盾重重,基础与专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的职业技能难以形成。所以我们认为,基础与专业齐头并进,树立基础为专业服务的意识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冯天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症结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2):93-95.

[2]冯天祥.《计算机应用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6):157-159.

[3]邱永成.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26):8-10.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11a14)阶段性成果。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13

一、现有会计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仍受普教模式影响下的职业教育,有些尚未脱离学科体系的藩篱。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文化课为重、专业课为辅,尤其是对专业实践课的缺乏,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教学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训的场地,无法进行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师只能向学生灌输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校内的专业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在这种以学科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受挫,其效果可想而知。不少毕业后的学生是“只动口不动手”,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2.专业设置定位不准,目标不明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校在给其定位时往往一味强调“做会计”、“做账”,不注重能力、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认为只要学会基本会计核算就行了,不用进行素质教育。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偏向于单一性、理论性、片面性。其实这种理解是很不科学的,把专业局限于某种工作岗位,忽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导致学生在今后很难胜任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

3.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实训教材缺乏

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与当地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市场变化和制度调整相挂钩,学校“闭门造车”,按传统上课,组织教材。结果是不少学生出去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还有,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企业有权对本企业的会计资料实行保密制度,不愿意被本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所用,所以学校在进行专业实训时经常无法得到真实的实训资料,造成模拟实训资料的缺乏。

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里的总体构想

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具有高中文化和相应专业知识技能,在生产、管理、工作一线的基层管理工作人员。应能胜任出纳、收银、仓管、成本核算、材料核算、总账报表等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

1.课程设置中应遵循的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原则。职业教育最本质目的就是解决受教育者的就业问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决定了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专业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这一原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使所设课程与今后就业紧密结合,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会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即使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再好,如果不会填制会计凭证、不会登账等这些专业工作,也无法就业。这也是职教与普教的区别所在,所以光学不练是无法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只有在不断地专业实践中,才能学会并真正领悟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才能获得感性的认识,再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并进,相互补充,实现“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专业教学形式。在专业教学中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课时比大约为1:1‑

(3)实用原则。会计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经济管理专业,且有很鲜明的时间性。任何一个人在专业学习上都无法做到一劳永逸。会计专业的准则、制度、核算方法会随着经济活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就有70%左右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所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要尤为重视实用性。学校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之与新准则相配套。同时也应开设一些实用型的相关专业课程,如会计电算化、珠算、点钞、市场营销等技能类课程,也可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开设一些其他相关的财经类课程。总之,要建立一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课程体系。

2.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

(1)以能力本位制为主线,指导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职业高中的会计专业应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企业第一线,培养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首先,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其次,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会使用会计软件;再次,具有胜任出纳、会计核算、统计等工作的能力和具备珠算、点钞等技能;最后,能编制主要财务报表和分析能力,具有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等。所以,应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有效地筛选、整合、强化,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筛选,就是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对不符合现代产业结构的课程或内容进行删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对实用价值差,偏重深奥理论的阐述进行去除。整合,就是将有些相关专业的各门课程都涉及的相同或相近的学习内容,根据他们的内在联系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避免了重复性学习,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中学到的会计基本理论,在第一学年就已进行系统详细地讲解.在《企业财务会计》第一章中又出现大部分重复、类似的内容,那么在教学上就可以采取回顾复习性质进行简单学习。同时对于教材中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置换前后顺序。如在教学《基础会计》的“会计凭证”与“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这两章时,可以按学生认知规律:从“实践理论”,先讲后者再回过头来讲前者。这样学生在思维上就更能接受会计凭证这一章的内容。强化,就是以实践能力为中心来组织编写教材,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本着“宽基础,重实用”的宗旨,精选课程内容,要注重专业实践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渗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嵌入,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训练。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成熟,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加强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的重要性。要加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专业课程应占全部课时的70%左右,其中专业实践课应占专业课时的一半,构建起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做到两点:一是专业教授与技能实践训练相结合;二是专业实践训练与市场需要、岗位要求密切相关联,具有针对性。实行边理论边实践,理论学习为实践技能服务。如在《基础会计》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就可以这种形式进行有效地单项模拟实训,在《基础会计》中涉及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知识可以通过模拟资料进行填制,为以后的综合实训、见习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3)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课程模块。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对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结合学生边认知边理解的思维,实行边学专业理论边进行专业技能操练的模式。改变以往的三段式教学,按功能不同将专业分成四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考核实训模块和德育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模块教学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更加细化,专业方向课程里的组成项目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对于选修部分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同时在专业基础模块里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然后学校根据意向和需要选择专业方向课程。课程模块设置立足强化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集实用性和灵活性于一体,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更具有社会性和发展性。(课程模块示意见下页“课程模块结构示意图”)德育基础模块:针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提高、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自主就业的创业精神,同时进行会计职业人格教育。文化基础模块: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熟练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培养自主锻炼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创业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模块:旨在根据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宗旨,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该模块是与专业考核实训模块组合成一体化的专业模块体系,课程教学上无前后顺序,应是相互加强、相互呼应、相互结合使用。专业方向课程分为丁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本模块还设有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方向进行自由选择。

专业考核实训模块:该模块重在综合实训、考证、见习和顶岗实习。单项技能实训应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进行;考证主要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以三年制说,该项教程放在第三、四学期进行第五学期安排综合实训、见习。顶岗实习放在第五、六学期进行。

三、我校近年来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上的尝试

1.改革常规试卷题型

试卷内容与题型以技能操练为主导,本着理论教学为实操服务的专业教学理念。在《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考试中,加入操作题,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形式完成实操,此种类型题材占的分值约为50%-60%.试行后效果显著,学生动手能力提高。

2.专业课程与考证相结合

以前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免考而直接领取会汁从业资格证书,从2005年开始实行了“领证必考”.所以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加入《财经法规》、《会计基础》课程等,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领到“上岗证”。不用再参加社会培训,直接就可上岗。同时,由于本地保险业最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急需大量专业从业人员。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从今年起开始进行保险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工作。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I

3.自编《创业者会计指南》校本教材

该校本教材是本专业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特征及当地企业对专业学生的要求而编写的。书中分为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还配有相关练习,以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去除冗长、深奥的理论知识,以实践为主导,是对现有专业课程的一个有效补充。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