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摘要:小学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习性、品行、气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负面的影响,成为了人生课堂中的一门负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桃源县共有农业人口80多万,农村家庭近30万户,其中,有未成年人的家庭9.36万户,家庭教育较好的有占22%,家庭教育一般的占34%,家庭教育缺位的占44%。我从教16年,每个学年带的班额都在50人以上,父母能够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不到10%,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的家庭高达50%。家庭教育的缺少,导致孩子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有的孩子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农村家庭教育缺位现状令人揪心。

二、农村家庭教育缺位的原因

1、父母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缺位。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而此时,正是留守儿童身心发育成长期,由于无父母沟通,缺少家庭关爱,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2、农村家庭教育能力偏低,家庭教育效果有限。我所在的学校曾对全校一千多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做过抽样统计,发现父母双方或一方初中学历及以上的占32.6%;父母双方或一方只有小学学历的有占44.3%;父母双方小学没毕业的或没有读过书的有占24.7%。农村家庭的家长学历普遍不高,没有深刻的文化底蕴。

3、家庭教育目标单一,孩子精神压力大。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发奋图强,考上好大学,走出农村。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仅仅只关心孩子的学分,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毫不重视,导致部分农村孩子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情况,甚至存在性格缺陷,难以适应社会。我所在的一千多学生的学校,就有数名患抑郁症的学生。我教过的一名男生就因父母寄予的期望太高,不堪重负,曾经有了轻生的念头。还有一名女生经常拿刀片在手腕上划,说活着没意思,读书太累人。

4、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过度依赖学习。部分父母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就应该负上管教孩子的全责,孩子有任何问题与自己没有关系。家长与教师之间没有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也不能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与老师进行配合。当孩子在学校里出现任何问题后,家长只会一味的指责学校,认为学校没有负起教育好孩子的重任。

三、解决家庭教育缺位现象的建议

1、把寄宿学校办成留守儿童的家。对留守学生,学校努力营造家庭式温馨。专职生活老师承担三重身份,一个身份是老师,一个身份是保姆,第三个身份则是家长。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们指导作业,辅导功课;作为保姆,要操心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作为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要让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体验到亲情和爱,让孩子们对生活老师有话要说,让孩子们愿意和生活老师谈心。

2、要加强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欠发达。家长的文化水平与学历有限,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凭着父辈的经验进行,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因此在农村地区有必要建设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这样能够帮助家长获取正确的育人知识,要重视怎样进行家庭教育”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并建议家长从言传身教、严爱并行、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等方面做起。

3、要加强家校沟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校起到教育的效用有一部分是依靠学校与家庭的联络的。可见学校与家庭联系沟通的重要性。学校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主动与学校沟通,时刻与老师保持联系。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以及不定期家访的形式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学校学校的表现,从而强化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老师和家长要更加透彻的掌握他们的心理,加深与学生的沟通,尽量在教育方面做到同步。

4、创造家庭文化教育气氛。给农村家长提供有针对性、实用的家庭读本。建议家长订阅一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从而提高孩子对阅读课文读本的兴趣,强化家庭的学习教育气氛。家长要创造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空间,提供书桌、书架等学习用具,给孩子学习创造良好、独立的环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对家庭中的一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家长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进行科学的综合指导,在孩子面前尽量避免、酗酒等不良行为,从而避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作者:揭志勇孙云娇单位:桃源县车湖垸中学桃源县第三中学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农村寄宿制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制设置,使其家庭教育逐渐趋于边缘化。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制时间与普通学校一样,分为春秋两个学期。一般情况下,其春季学期为每年3月1日开学,7月10日放假;其秋季学期为每年9月1日开学,1月10日放假。学生在学期间的法定节假日,有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节假日时间共计14天。其周末时间全年共计74天左右,寒暑假时间全年共计101天左右。以上三项节假日时间累计共189天。以一年365天计算,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全年在校时间共计176天左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学生每周均从星期天下午入校,直到星期五下午才放学离校,中途不回家。也就是说,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学生是在学校度过的。在这段时间内,其家长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由于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减少,空间距离拉大,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这一学制设置,十分不利于家长与孩子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致使其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显性地位下降,影响力减弱。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模式,在责任和义务上弱化了家庭教育。由于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全程食宿和相关教育,为农村家庭减轻了相应的负担,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所关心的只是孩子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很少过问孩子的在校情况。

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及时责任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及时课堂。寄宿制学校的产生,使学生家长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不仅不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也不用为孩子提供食宿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从而在形式和实质上,使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一种“在家父母管,在校学校管”的不利思想。与此同时,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其家庭教育文化含量缺失。调查发现,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在92位受访者中,有3.3%的家长表示没有听说过或者不知道家庭教育这一概念,有96.7%的家长听说过或者知道家庭教育这一概念,有76%的家长(包括没听说过家庭教育的)不知道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只有24%的家长认为,自己能够进行家庭教育,但其对什么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却不是很清楚。家庭教育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完成的。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行为是否得当。父母的教育行为是否得当,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其文化水平的高低,则直接与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成正比。所谓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是指家长在对孩子世界观形成上的有效影响力,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与方式的指导能力,以及提升孩子人际交往、认知自我等能力的总和。[2]家长文化水平越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就越高。调查发现,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的人数为0,拥有高中学历者也只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7%。家长文化水平的极度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我国目前有近6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在一些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主体是其祖辈。农村老年人多是文盲、半文盲,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凤毛麟角。他们不仅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照料,且其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法上,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由于孩子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缺乏应有的父母关爱,致使其对父辈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由于祖辈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修养的提升,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部分孩子不懂文明礼貌,学习成绩差,乃至性格孤僻。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侧重于道德伦理教育,往往将孩子的价值与家庭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学家科尔曼曾将孩子的家庭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及时阶段为利用孩子的劳动力;第二阶段,将孩子的教育视为家庭投资;第三阶段,孩子的最终学习成就与家庭利益关系不大。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儿童与其家庭之间的关系,往往处于科尔曼所谓的及时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相关实地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据调查,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家长,往往利用孩子寒暑假、周末等休息时间,让孩子为家庭干活,以减轻家庭生活压力;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家长,往往将孩子入读寄宿学校的相关费用开支,视为家庭投资。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他们需要利用孩子的劳动力,以分担家庭生产劳动;另一方面,他们又强烈地希望,通过接受应有的教育,孩子日后能肩负起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由于农村地区小学生家庭普遍认为,孩子的价值,仅体现在其为家庭所做贡献的大小,以及其今后能否提升家庭的社会地位上,因此,在对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其家庭成员(家长)缺乏对儿童学习的有效指导和规划,致使其家庭教育始终无法达致科尔曼所谓的第三个阶段———孩子的最终学习成就与家庭利益关系不大(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而只是专注于培育儿童)。

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受家长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忙于生计等原因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沟通甚少。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小学低年级(1~3年级)学生,均是星期天由家长送到学校,星期五再由家长接回家。在此期间,其家长虽与老师见面的机会多,但是沟通很少。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都认为,孩子只要在学校身体健康,不哭不闹就行,因而其很少给老师打电话,或者以其他方式,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4~5年级)学生,由于其大多结伴上学回家,其家长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其除了参加学校指定的家长会之外,一般不会主动到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甚至无法参加必需的家长会。由于家校沟通不畅,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教育无法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二、对策建议

由于受历史传统、地理人文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城镇地区。落后的经济,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使农民从为家庭生存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如此,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及充裕的经济能力,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有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活动。对此,可依托工会、妇联、团委组成专业服务队或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利用其力量,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开展定点定期帮扶,以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与城镇小学相比,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相对匮乏。自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以充分保障农村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此基础上,相关教育部门除应继续在住宿环境、教学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的投入外,更应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其教师待遇,并为其配备必要的生活教师、心理教师、安保人员等教辅人员,以缓解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因教学基础设施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而带来的办学压力,使其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帮助。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借助民间力量,以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途径单一的问题。对此,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大力扶持各种非政府组织,为其提供相对宽松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支持,使其成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有益补充,以助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畅通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平台。家长学校设立的初衷,旨在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的教育素质,以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为目的。

据调查,多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虽都开设有家长学校,但或因学校教学资源紧张,或因学校忙于学生教学管理,或因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生产生活繁忙等诸多原因,多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从未开展过针对学生家长的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致使其家长学校的实际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的重要纽带,因此,要切实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应切实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培训与指导,以形成家校共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局面。

三、总结

克林齐指出,家庭应当成为学校最恰当的隐喻词。鉴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为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应努力将农村寄宿制小学打造成为孩子另一个意义上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教师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同时也应是学生的父母。教师在承担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学生父母的角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以与其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仝杏花 单位:文山学院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小学家庭教育与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本能开启孩子们的创造之门、想象之门,却被这样无情的关上了,真是太遗憾!太痛心了!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过去所经历的各种教育的混合,沿用的是过去使用过的方法,或者是很多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美术教育的内涵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和理解,往往是教师作为开启学生的希望之门的教师却生生的关闭了那扇本要开启的门。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及时,首先要提高巴彦淖尔市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安排美术教师到全国有名的高校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素养,这个专业素养不是只包括绘画技能、技法,它应该包括美术教育的最前沿近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美术教育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教育要由心开始”。如果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对儿童心理学一知半解,不能将美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很好地结合,利用美术教育开启孩子的心灵之窗,这样的美术教育老师就是不合格的。

第二,学校要提供配套设施全备的美术实验室

这里叫美术实验室而不叫画室,是因为小学美术教育的特性,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应该大力提倡的是生动有趣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艺术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欣赏能力。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动手,从实践中体会和感悟,间接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进行学生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家长素质的培养,大量的资料调查表明,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如孩子的道德修养、习惯的养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对待人和物的态度都是从家庭教育而来的。所以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这一领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提高家长的审美意识和美术教育观念显得也极为迫切。曾经有个母亲这样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这个画得不像”,美术作品评价没有对错之分,更加没有像不像之分。我们熟知的印象派画家莫奈,他的作品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他的很多作品中没有具象的事物。父母的艺术欣赏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艺术水平的提高,说明学生家长的审美水平提高的重要性,所以学校也应该经常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这样学校和家长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链,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四,教育要“随年教法”

日本的大教育家贝原益轩的《和俗童子训》指出“随年教法”,即提倡应对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现代教育理论来说,是符合人的心理年龄发展规律的,不同的年龄阶层的人,认识水平不同,所以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美术教育需要有针对性。这个观点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教师都懂,但是在实际的具体教育过程中,总是对低年级的学生的要求过高,或者不切实际。而且家长也极容易犯这样的教育错误,对孩子的要求总是高过他的实际年龄,不去考虑这样的只会导致孩子自信心缺失,不能在快乐中学习。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作为美术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如何能够让学校、家庭形成一个有利于孩子艺术素养提高的良性循环链,需要多方面努力和参与。以上提出的四个改良办法,都是针对巴彦淖尔市的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这不光是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教育领导者、工作者和参与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郁燕飞 单位:内蒙古河套学院艺术系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摘要】当今,农村问题是关系社会发展与稳定的一个大问题,而农村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又是农村问题的关键所在,发展农村教育势在必行。家庭作为中小学生成长的及时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质量家庭教育因素

一、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不仅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例如,有资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低下。其结果就是城镇家庭有能力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随着城市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资的拉大,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资认识而无法实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1)“发展观——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动态生成;与“成绩至上观”

“发展观”即德、智、体、美、劳动技能的发展。家庭教育不仅要进行智育,而且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受教育者形成来那个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美育,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历程本身以外别无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蔡元培也在他的教育著作中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而农村的一些家长不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受教者的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出路,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教育无用观”与“教育有用观”

“教育无用观”是在大学扩招以后才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毕业论文答辩。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确实存在,但也应该看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民族素质和自身发展的深度影响,不能因噎废食。

(3)“女子无才便是德”与“教育平等观”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观念在中国存在了数百年,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更被封建家长奉为圣言。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在一些农村这一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教育者,许多家庭教育者仍然不愿意将太多的金钱投入到女性受教育者身上。引用龚继红,钟涨宝的“家庭子女性别结构对家庭教育直接投资的影响”调查资料就能清楚的看到家庭在各项事务投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家庭男孩的教育。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农村长期以来积淀的思想观念是不无关系的,以男为重、重男轻女的行为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发生的,团体核心凝聚力的打造。“教育平等观”与之相对立,许多城市家庭是独生女,他们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了男女平等观,并且在教育中实践了教育平等观。

3.家庭教育者自身状况

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者来实施。因此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地位等因素也会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家庭教育者自身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因素

家庭教育者的职业背景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上直接发生,而且职业习惯也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2)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经验不仅来源于前人的教育经验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还需要从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各类刊物中汲取经验教训,论文范文素质拓展活动在高职学生干部培训中的运用实例,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而很多农村家庭教育者文化素养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MPA,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3)与学校合作态度

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及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合作态度。这种态度影响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家庭教育者与学校不合作,就不能得到反馈信息,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教育,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二、通过改善农村家庭教育来提高中小学学校教育质量的建议

1.转变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这些错误观念不转变,家庭教育将难以有大的发展。“成绩至上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教育无用观”等观念的存在使得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必须使家庭教育者转变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公务员之家

2.适当增加家庭教育投资

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来说还处于较低水平,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甚至已经赶超了城市家庭,只是在思想上农村家庭教育者还没有家庭教育的投资意识。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投资的意义,量力对家庭教育增加投资。

3.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多为严厉型或放纵型两个极端。在这样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下家庭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家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积极引导但不可过于干预,包容其个性发展但不可过于放任,促使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4.建立一个有效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家庭教育服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多是处于自发的、比较随意的状态,还没有科学、规范化的教育引导机制,特别是实施这种教育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无论是在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还是经济方面的保障上都还存在薄弱环节。长效机制能帮助家庭教育者了解家庭教育功能,指导家庭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及促进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家庭教育者多途径获得教育信息和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使家庭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小学家庭教育的理性探索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及问题

1.情感沟通与德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并且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承担主要的德育任务,孩子最终向着什么方向发展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家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调查表明,在气氛和谐的家庭里生活的儿童表现出有自信心、情感丰富和互相友爱;在气氛不和谐的家庭里生活的儿童由于情绪时常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最终导致儿童出现厌学、自闭、抑郁等种种问题。故此,在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创建过程中,交流必不可少,它是增进情感的直接纽带。但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家庭关系正在受到挑战,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子女不再唯父母是从,他们追求民主、平等、自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行为模式持看不惯、否定和反对态度,与子女格格不入,这就直接造成子女很少或不愿与父母进行交流。

2.家庭作业检查与签字家庭作业是教学的一部分,起着巩固和预习的作用,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放学后做家庭作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谁来说好像都无可厚非,然而对于家长必须对孩子的家庭作业进行检查后签字却众说纷纭。不少教师要求家长给孩子作业签字是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差,希望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配合老师督促、辅导孩子按时认真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在最初的实行阶段,作业签字曾起过很大的作用,学生认真、家长用心。可是,长期在简单一刀切的要求下出现了许多问题。及时,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作业签字在很大程度上上是一种形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大部分人的水平,因此有许多简单的作业这类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做,而家长在签字的时候却不让,他们只好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无疑这不利于他们更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中等的学生来说,放学后的希望就是早点完成作业、家长签字后如释重负。对于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来说,会有一种惧怕心理,放学后他们害怕自己完不成作业就在回家前把难一些的作业先抄好,回家后把简单的作业做好后让家长签字。第二,家长签字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他们认为反正有家长来检查,自己只需要做好即可,检查与签字是家长的事,先做完再说,万一有做错的家长检查出来再改。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作业水平和细心程度,易使学生养成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性格。第三,对家长来说,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一环节上来配合教师,或一味地签字,或一味地帮助检查,既耽误了自己做其他事情的时间,也没有看到孩子在自己的帮助下获得进步,苦恼之余,又没法放弃。签字是小事,可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却是贻害无穷的。

3.家教与辅导班时下,家教和辅导班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大部分大中城市的家庭一般都是双职工家庭,父母大都有自己的工作,因此在上班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但又担心孩子如果没人在身边就不会主动学习,从而把一些本可以利用的时间荒废掉,所以将孩子送进辅导班或给孩子请家教。其次,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以前所学的知识根本无法应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但又担心孩子学习落下或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将孩子送进辅导班或请老师来辅导,以弥补自身不能全力辅导的遗憾。再次,家长跟风,争做人上人。看到别的孩子去上辅导班或有家教辅导,自己心里老是产生种种设想,孩子会不会被别人赶上?会不会原地踏步?也踏上同一条路。诚然,上辅导班或有家教老师辅导或多或少可以起到提高孩子成绩的目标,但并非全部。家庭教育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但孩子们需要的是正确的、合理的家庭教育。

二、理性的家庭教育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过程,是为了培养一个心理健康、协调发展的孩子。家庭教育因为家长对自己子女的了解程度,更有其内在的便利性。这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是家长该如何为自己的子女提供适当的、可行的家庭教育呢?总体来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换位思考,调整心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加深感情最重要的是创建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那么,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该如何创建呢?(1)家长要换位思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与你交流。(2)要调整心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强加期望。成人在工作、生活中尚且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获得激励和夸赞,更何况孩子呢?因此家长必须学会巧用表扬与批评,不断学习科学的育人方法。(3)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对子女尊重而不强制,理解而不溺爱,民主而不放任,做到严有度、爱得法。

2.调整规则,因人制宜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一旦找到他智能的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但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有没有相应的天赋和兴趣,偏要孩子学钢琴、绘画、书法等。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能产生瓦拉赫效应的,因而要注意改进。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借鉴瓦拉赫效应,正确地认识孩子。(1)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风,看到别的孩子在上辅导班就立刻给孩子也报上名,孩子稍有退步就立刻请家教。(2)相信自己的孩子,避免盲目攀比。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育发展得再好也不会培养出两名同等的孩子,因此在与其他家长或教师交流时不能因为别的孩子拥有自己孩子没有的优势就简单地否定孩子。(3)要长远考虑,加强交流。当孩子的学习退步时应及时与孩子交流,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而不是简单地上辅导班或请家教,因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退步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这样做既找出了原因,又加强了与孩子的沟通,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3.共商规则,一致遵守在许多家长的意识里,他们已经意识到溺爱孩子的种种弊端,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尽量避免溺爱,于是认定在家庭中必须有孩子畏惧的人,这样就会避免孩子在家谁都不怕而导致不好教育的局面。然而这种教育却又引起了另外的种种局限。譬如孩子不知道在做事情时到底该听谁的,造成孩子产生矛盾心理,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另外,由于父母时常随自己的意愿说话,有时前后言语产生矛盾,让教育陷入某种意气用事的无定性。如果家长说话无定性,孩子也会性格乖舛多变,养成说话不算数、不遵守诺言等坏毛病。可见,对于性格、心理、心智等各方面尚未定型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要一致。不要妈妈说可以,爸爸却极力反对,让孩子因不知究竟如何办才好而陷入困顿之中,陷入“手表效应”。

作者:徐秉忠 王娟 单位: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探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越来越注重对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出行上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家庭教育也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习性、品行、气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负面的影响,成为了人生课堂中的一门负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长的摇篮,对其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尤其是时展迅速,家庭教育对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也越来越显著,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正是处在一个向未来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隔辈教育

当下,很多农村的家长去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把孩子交给自己的长辈代为看管。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数量很多,他们普遍过分溺爱孩子、娇惯孩子,导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随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书本、轻道德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农村家庭往往会犯一个很普遍性的错误,就是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性格、道德的培养。大量的农村家庭都存在着这个传统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出人头地,不像自己一样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们身为农民,深深地知道农民的苦与累,所以对自己的子女纷纷给予厚望,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未来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学习,怎么都行。只要学习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点都不算什么大事,学习好胜过一切。因为学习好就是有出息,学习好会光宗耀祖,跟乡里乡亲聊天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子女特别有面子。这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生而言非常不利的。

三、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优化措施

(一)改变错误教育观念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发展,不要过于教条去一味地注重书本教育,轻视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养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为一个智商和情商都的人。不要被当今应试教育过分洗脑,要注重农村小学生发展。

(二)与学校和老师及时沟通

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通过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通过家长与老师的联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相辅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应该做到言传身教,在生活中注重每个细节,为孩子做好的榜样,使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的家庭环境之中。小学时期是充满着朝气和阳光的,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涵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案,在为孩子树立榜样的过程中做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后备力量。

作者:钱述才 单位:民乐县新天学区钱寨小学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小学家庭教育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24小时。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品质,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有的小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构造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小学家庭教育调查论文

一、导言: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62.83%,从事个体经营、务农及工人的约占69.91%。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采取封闭式问答方式。家长问卷以封闭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学校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乐观。以接受调查的105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0.8%;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26.5%;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30.9%;在300~5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17.69%;在200~300元者占其总数的12.38%;在2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5%。

总的看,兵房镇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交通不那么发达,工业发展也较慢,经济发展受其制约,就业机会少。为此,绝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以便将来能“飞上枝头”“鱼跃龙门”。而兵房镇在如东县属最差之列,兵小隶属于兵房镇,家庭的这种经济收入,加上99%的家长认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四年级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8.3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45.13%。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其次是一般职员,是其父母亲总数的14.6%;而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5.4%。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镇范围内上班,不用花费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95.58%的孩子以单独居住和同父母居住为主,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当技术工人或做当代农民”的0%,“听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多数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语、数、英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及时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5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5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55.75%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增加作业量”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占95%,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30.97%。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调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这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98.18%的家庭通过看书读报、看电视、做家务来打发业余生活,仅有11.06%的家庭选择参加文体、娱乐活动。调查结果还反映了家长投资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的占绝大多数,且,一个孩子课余学三、四种的占相当高的比例。这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特长非常重视,但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被动学习的占大多数。

(五)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增:

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有63.72%的父母亲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有55.75%的父母亲是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单进行了解,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仅14.15%,有7.9%是通过老师家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

由此可见,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发展。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

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多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及时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研究论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民族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我国家庭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通过亲情、民俗和家规年年相续,代代相传,源源流长五千年。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品德的形成、行为个性的发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的研究,为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工作依据成为了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

通过四年多的实验,我们找到了一些造成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后,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倍感鼓舞,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民族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我国家庭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通过亲情、民俗和家规年年相续,代代相传,源源流长五千年。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品德的形成、行为个性的发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的研究,为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工作依据成为了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

二、研究是意义

基于对我国农村传统家庭教育的反思和我校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传统家庭教育和当前的家庭教育在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大的理想抱负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正面影响,即正面教育作用,但也有许多的无法回避的负面影响,其中家庭教育的功利化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较大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功利化简而言之就是:家长替孩子设计人生,孩子们按照家长生存的经验和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理解,为了物质上的生存而学习。家庭教育过分关注能实现个人物质愿望的学科成绩、考分,忽视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把学习的目标浅化为考上理想的学校,得到理想的文凭,得到赚钱的工作。个人理想、抱负倾向于自私自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我校是一所大部分学生是农村学生的乡镇中心校,文化经济相对落后,“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期望,这种期望出于亲子之爱,“爱之深、望之殷”,无可厚非。如果你问今天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重不重要”,大概很少有人不承认它们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正是由于家长那颗奔腾不息的功利之心,常常不自觉地跟孩子强调发展智力,抓好分数的重要,而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思想道德建设客观上受到弱化,家庭、学校教育形成不了强大的合力,思想道德教育仍然是学校在“跳独舞”,德育工作“2>5”现象仍然严重;盲目的功利心导致了家庭教育手段的落后,导致了孩子品德修养的缺失,家庭教育往往体现出用物质刺激或简单粗暴的言行,这使得孩子学习的自主心理需求丧失,成为为家长学习的“奴隶”。孩子个人理想、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正确轨道的偏离,致使他们学习兴趣丧失,智育也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只有重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国家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从而为孩子自主而快乐的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客观上成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瓶颈,成为了德育实效性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功利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研究,寻找家庭、学校未形成强大教育合力的症结所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有着较大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传统的文化精华,也有糟粕。自古以来,“学而仕则优”,读书都是当官,成为上流人士的途径,教育的功利化动因显露无遗。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上一穷二白促使人们更想通过读书找好工作来实现梦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好工作岗位有限,要想有好工作必须考上好的大学,促使人们把对孩子的教育目的理解为考出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对人的道德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功利化又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很早就有不少的专家发现并提出了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调查了上海“80一代”、“90一代”和“千年一代”(指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的近千户家庭,结果显示,“重知识轻德育”——家庭教育功利化趋势已蔓延至“千年一代”,令人担忧;《新民晚报》2005年05月29日15:09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忧;《育儿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教育时评:教育功利化是价值观错位的体现(2008年10月28日11:08大众网-生活日报)等都是很好的研究基础,给我们的研究增添了信心。

四、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进行家庭教育功利化成因的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分析其具体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观原因。

(2)结合问题产生根源,结合实际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形成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模式。重点着力于对家长主观思想的改变,引导正确认识育子目标,形成育子的科学方法。

(3)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改变家长的功利化教育思想,寻找家庭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改变家庭教育中的错误思想影响、行为引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主要采用访问、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弄清功利化教育思想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2)行动研究法。主要采用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家教培训等行动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3)经验总结法。依据课题研究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分析概括事物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一般实践上升为理论概括,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成果。

(4)文献法。利用文献法,检索与收集相关理论基础,加以继承与创新。形成新规律、新观点,创造出新理论。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1、准备阶段(2004、5——2005、2)

(1)学习理论、收集文献资料,申报课题。

学习相关文章: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调查近千户家庭显示家庭教育功利化蔓延至“千年一代”;《新民晚报》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忧;《育儿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等,增强对课题的认识,明确研究方向。

(2)建立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实验分工。为了更好地的开展好实验工作,学校有专门的领导分管本课题工作,对实验教师的工作进行了细致地分工,做到了高度重视,认真管理。

(3)为了弄清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确定研究内容,进行了前期调查。

2、实验阶段(2005、3——2006、5)

(1)进行家庭教育功利化成因的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分析其具体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观原因。

我们采用了两人一组,到进行问卷调查、家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进行访谈后,进行了汇总分析,了解了家长的普遍认识,找到了产生家庭教育功利化的主要原因:

A、过分注重孩子的学识,忽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间,新旧各种价值观念体系不断碰撞,实用主义的思想在中国很深蒂固。在新旧道德体系、思想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在转型社会巨大的压力及机遇面前,我们的家长们也极易选择一种实用的教育方法,即使在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也不例外。而正是这种倾向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在此背景下,极易形成一种家庭教育的误区。

为地摸清我校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课题组于2005年对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从问卷调查的96人中,认为孩子成才,最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的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仅有14人,占14.43%,认为“孩子的学识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的60人,占62.5%。家庭忽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程度可见一斑。

B.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和潜力,按照大人的主观愿望去规划孩子的未来

在本次的调查问卷中,涉及到这样一个题目,你孩子的成长道路,人生选择是由()决定的。96位被问卷的家长中,有35人选择了由家长决定,占36.4%,55人是家长建议,孩子选择,占57.2%,仅有6人是孩子自己选择。前两种回答,都有家长的参与成分而竟有36.4%的孩子的命运、前途和未来则是被家长所操纵,仿佛他们是家长们的私有财产,这是不尊重生命,不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的表现,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日渐公平的竞争中,开始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浅薄,后劲不足,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经济状沉的改善,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话为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感情倾注于下一代身上,父母们培养孩子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预期或多少都带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的色彩。

C、家庭教育过分关注个人物质愿望的实现,把学习的目标淡化为考上理想的学校,找到好的工作

不少父母总跟孩子做这样的想象推理:你在班上要考不了前三名、就考不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得不到高收入,得不到高收入,就过不上幸福生活,家庭教育的功利性昭然若揭。在这种功利性教育目标的驱使下,特别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大都十分迫切,大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甚至比学校还要苛刻,攀比心理往往使他们心态失去平衡,对子女的教育更是求全责备,学科学习(特别是所谓的主课)的成绩被相当多的家长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参照,学生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种奢求‘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衡量孩子是否获得进步,主要应该看(),其中回答“学业成绩的变化”的家长有44人,占被调查者的45.8%,数量之大,可见一斑‘问卷6:你如果与孩子的老师交谈,你最喜欢的话题是()。回答:孩子的考试分数的有24人,占25%;问卷7:期末考试快到了,你怎样对孩子进行考前教育()。回答:考试一定要考好,成绩考好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有33人,占34.7%。一个个数据,铁一般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为数不少的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考分,把学习目标彻底地物质化,这样的思想潜移默化贯穿于家庭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导致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淡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盲目的功利心使家庭教育的手段落后,孩子品德修养缺失,家庭教育往往表现出物质刺激式的简单粗暴的言行,这使孩子的学习自主心理需求丧失,成为为家长学习的“奴隶”。孩子的个人理想、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偏离正确的轨道,于是家长们大都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经验对子女进行教育,在教育手段上,具体体现出:

a、以知识教育代替智力开发。形成“智育至上”、“考分至上”的思想,重视学识,忽视能力的发展。

b、智力开发代替素质教育。把智力开发作为孩子受教育的全部内容,轻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进退十分敏感,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不以为然,忽视孩子心理情绪的发展变化,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不注意孩子在各个时期中思维、情绪、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变化,教育方法死板、生硬,仅靠外部指令式的他律,而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内在的动机和主动的自律精神。

c、轻视劳动教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因此,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不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好逸恶劳、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责任感,最终影响到学习本身,还导致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缺乏竞争力。

D、在儿女身上重塑自我形象的意识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功利化

社会的进步,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许多家长深感知识浅薄,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都化为殷切的期望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逐渐形成。人们在日渐公平的竞争中大显身手。优胜劣汰,时代的进步向人们提出了挑战。许多人开始感到知识不足,力不从心。随着大量国营企业的解体,大量企业工人的下岗,更使人们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一种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油然而生,随着下一代的成长,家长们便把自身的感叹都化为殷切的期望倾注在下一代身上。这时候父母们培养孩子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都带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形象的色彩。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使传统的家庭教育带上了功利化的色彩。因而出现了以“神童”教育替代儿童早期教育的倾向。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的培养一度成为教育热点。这种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导致了儿童学习的厌倦,摧残了儿童的身体,影响了儿童智力的开发。出现10岁神童,20岁凡人的尴尬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F、传统的旧观念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功利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文明思想已使封建时代许多陈腐的观念得以改变。人们不再有父母之命的婚姻,不再有男尊女卑的歧视。然而,“光耀门庭”“光宗耀祖”的思想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是根深蒂固的。特别现在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在“光耀门庭”“光宗耀祖”的思想驱使下,家长们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及时,分数至上。他们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将来的状元,是学术界的精英。因此,不管子女的爱好,不管子女的特长更不管子女的智力一味的以高分、高能、高标来要求儿童。大有不把孩子培养成天才誓不罢休之能示。调查访谈中,有这样一道题:小刚过去一直是学校科技组的积极分子。读六年级后,他妈妈禁止他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说是要保障他考起重点大学。在交谈中70%的家长说小刚妈妈是正确的。因为孩子读书是大事,只有读了重点中学,读重点大学的希望才更大。文凭越硬工作越好。将来孩子过得好,家长才光彩。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孩子今后发展的做法正是我们农村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具体表现。这种家庭功利化教育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健康成长。阻碍了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实施。

G、特殊的家庭结构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现在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相当大的。父母因爱好、性格、意识的不同而离异,孩子归属一方管理。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倾其所爱,来弥补对孩子的愧疚。望子成龙的心情愈发迫切,把自己的希望寄于孩子一身,在学习上施加重压,兴趣上培养特长。什么美术班,英语班,电子琴,让孩子整天忙于学习,疲于奔命。孩子们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孩子样样学,结果样样都不想学。科科考,结果科科都考不好。家长急于求成,脱离孩子实际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过度的疲劳也使大脑记忆力减退。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哪里还有学习热情?玩耍成了他们较大的愿望。发泄是他们较大的快乐。试想这样的儿童怎能拥有坚强的意志?怎能有为祖国而发奋学习的动力?又怎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H、家长的文化素质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学生的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95%以上没读过大学。很多家长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由于素质的关系,导致在教育和辅导孩子时方式单一,态度粗暴;看问题缺乏性。认为孩子要跳出“农门”,要过好日子就必须考出高分。学习是的成才方式;分数是的追求载体;挣大钱,当大官是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家长很少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很少关注孩子的品行、修养;很少关注孩子的为人、作风。为了分数,家长可拿电脑、游戏机、自行车、随身听等东西作奖品。这导致了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准绳。只为自己,不为他人。严重地影响了儿童世界观的塑造。

I、家长对“小皇帝”“小公主”爱的错位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孩子们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据调查我们新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孩子培养上所下的功夫也可谓史无前例。然而,在如何教育子女上却存在认识上的偏颇。许多家长一谈到孩子的培养就想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就认为只要盯住孩子的学习,辅导孩子学习,保障孩子学习就可以了。家长们热衷于“0岁方案”热衷于种种特长培训。其目的就是要叫孩子读的学校,将来干好的工作,住好的房子。

J、家长对新时期新型人才认识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时期。大量私人企业应运而生,社会文化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的家长茫然不知所措。错误地认为“人才”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单一的文凭。因此从小学开始孩子就得为获得文凭而拼命学习。他们忽略孩子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我校一名女学生,成绩很好,可她从不愿为班集体服务。理由是妈妈不许她当小干部,为了学习,家长要她“自己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其实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高超的专业水平,良好的道德素养,很强的综合能力,顽强的战斗意志的人。而这些都需要孩子在与人交往和集体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是对“人才”的误解。

K、家长的思想意识低下也是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原因

农村小学的家长多年生活在农村,小农经济意识强。由于学习少,思想落后,目光短浅。在教育子女上,他们只注重孩子当前的利益。忽视孩子今后的发展;只重视个人的利益,忽略孩子作为社会人的价值。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孩子拿了别人的钱回家,是不会受到责骂的。他们的家长说:“只要学习好,这些是小事。”至于孩子在家不尊重老人,在校不尊重老师,家长看见只一笑了之。他们从不把孩子没有热心助人的品质,没有尊老敬老的品质,当成是自己教育的失败。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可以请家教,送去参加培训。功利化的教育,让儿童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纯洁,道德不高尚,人生观、价值观得不到很好的塑造。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矫正。

(2)探索改变现状的对策,形成操作模式

在调查了解清楚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后,我们开始了矫正策略的研究。课题组设计了家长指导的案例,实际的开展了家长培训,在现实家长培训工作中推广实验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指导模式。

1、选择好培训内容,切实开展好家长培训

对于存在于家长中的共同认识要通过集中培训来予以转变。课题组在实验班级建立了家长培训机构,由课题组成员担任培训主讲,定期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

精心选择培训的内容。针对我校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我们着重选择以下几个主题进行培训:

a、家庭教育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b、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c、怎样正确处理“智和德”两者之间的关系;d、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习惯教育;e、如何调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f、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优化家庭环境。

按照培训序列安排进行认真的家长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改变错误的观念,促进家庭教育的改变。

2、开展好家长的个体辅导

针对家长的个别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访谈、书信访谈活动,深入学生家长家里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

3、及时开展家长间的交流活动,相互提高、相互促进

除了系统的培训活动外,我们还结合培训预期目标开展培训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让家长们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家庭教育的方法,达到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效果。

(3)修正实验成果

3、结题阶段(2006、6——2008、8)

(1)、整理总结课题各种资料,做好结题准备

(2)、申请结题

4、实验成果推广

六、研究主要成果

通过四年多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计划进行了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实验效果是十分明显。

(一)调查了家庭教育功利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出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

课题组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和书面问卷调查,广泛收集了家庭教育功利化产生的社会、家庭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的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调查报告。

(二)形成了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矫正对策》

在充分调查了解清楚家庭教育功利化产生的社会、家庭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后,课题组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寻找矫正策略,通过反复的实验,形成了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矫正对策》。

(三)探索改变现状的对策,形成操作模式

课题组设计了家长指导的案例,实际的开展了家长培训,在现实家长培训工作中实验推广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指导模式。

七、思考

通过本实验,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的工作还很多,实验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思想不断转变的过程。因此明天的路还更长,课题研究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很有必要,必须重视农村家庭教育,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关键词】农村小学 家庭教育 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多数农村小学家长心中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成任务了,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责任了。这是摆在我们小学教师面前巨大的障碍。因此,我认为家长和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育成长期,但由于农村的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学生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和亲戚朋友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有老师在管教,而老师以为有家长照看。这样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针对如此问题,我认为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照顾孩子的人。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障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出去打工的家长,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沟通内容力求、细致,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家庭教育各成员要协调一致

现在有些家庭教育孩子很不一致,爸爸要严管,妈妈要宠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就使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要使家庭内部教育保持一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注意学习教育理论,统一教育思想。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正确的教育观念上,才会形成一致的做法。一致是在正确教育理念下的一致,而不是错误的一致,如果说你打孩子厉害,我比你打得还厉害,这就不行了。

2.家庭内部要主动配合。家长在教育孩子是要主动采取与别人的家庭成员相一致的做法,尽量不要因自己教育而否定了别人的教育。切不可当着孩子说:“你爸爸说了没用,得听我的,我让你怎样你就怎样!”总之,在教育时要注意横向联系,使整个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合力。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渐进的、无形的、非常有效的。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无不是受良好的父母影响所致,三分之一的失足青少年能从他们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找到其所以失足的蛛丝马迹。所以,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要重视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三、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要改变

(一)家庭中基本教育设施严重缺失

我们农村的大部分家庭,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只要把学校里的教科书上的知识学会了就可以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的知识不仅仅是来源于课本”。所以家里除了学校发给他们的教科书之外,再没有其它书籍了。根本见不到诸如激励孩子认真学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学校有时候在鼓励学生买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n外知识。根本不给以支持,学生需要课外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心里很不是滋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欲望。

(二)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思想上有错误的观念

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我感觉农村家长一定要转变自己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满足孩子的读课外书的愿望。增强家庭文化教育氛围。订一两份有益的报刊杂志,作为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要尽力为孩子创造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配置书桌、书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主动和孩子沟通,及时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

总之,在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很有必要,必须重视农村家庭教育,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让我们家庭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勉,共支撑,共同创造属于我们农村孩子的一片天地。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现状的思考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及时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及时任教师。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教育。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家庭教育 现状 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目标缺乏理性

许多家长给孩子确立家庭教育目标时,总是从自身考虑出发,以自己的经验和爱好作为依据,而很少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以及社会的需求、现实的可能性等。所以,出现目标定位过高现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态。这种高的目标的追求,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个性发展不健康。

2.家庭教育内容欠合理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缺乏理性的教育目标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不合理。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忽视心理素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好穿好,父母就是尽责了,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却少之又少。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受现有的学校教育、人事制度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认为,高智力是高成就的前提,甚至更有人认为高智力等于高成就,将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3.家庭教育方式欠科学

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许多不良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种。及时种是姑息溺爱型。表现为家长把子女当作宝贝,如果是独生子女,更是如此。使子女长期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大人都围着孩子转。第二种是专制粗暴型。表现为家长对子女管教过严过多,大事小事都由家长说了算。子女稍有差错,或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轻的严加训斥,重则棍棒相加。第三种是撒手放纵型。表现为家长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第四种是矛盾型。家长对孩子先是百依百顺、百般宠爱,等到宠坏了孩子,又心急火燎、粗暴专制;或家庭成员严宽不一致,一个粗暴打骂,一个护短溺爱,让孩子无所适从,学会利用“保护伞”。

二、农村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笔者认为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途径来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1.指导家长具有理性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明确,家长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成材观,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理性地对家庭教育进行定位,民主平等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避免盲目的横向攀比。

2.指导家长摆正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长既要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因素,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培养孩子从小就具有高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具有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自信心、自尊心。

3.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问题,大多是方法问题。许多家长,既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又很讲究教育方法,很多家长存在好的愿望,但常因缺少方法而苦恼,当前教育方法上有简单化的倾向,有些家长企图通过说教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成长中的不同问题,应采取不同方法,这就决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要根据孩子的实际,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出发,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改进言教,言教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孩子提高认识、明辨是非,虽然言教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言教要多鼓励、多肯定,不要总盯住缺点和不足不放,要从肯定积极因素入手,善于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使孩子在肯定中获得信心,得到经验,明确方向,不断进步,谈话要讲究时机,不要总在饭桌上谈话。要耐心地反复做工作,要讲究言教艺术,使谈话富于美感和新颖性,同一道理不要简单重复,使孩子感到乏味,影响教育效果。

重视身教,身教就是父母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孩子,这是一个不能回避必须解决而又难度较大的任务,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早、最直接、最经常,中小学生模仿性大,可塑性强,对父母尊敬和信任,他们及时个也是经常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父母在孩子眼里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父母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文化修养、个性特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熏陶感染着孩子,对孩子的智力发展,特别是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有专家指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身教”。也有人说,“一两身教胜过一吨言教。”它是一种身边的活的榜样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当今家庭教育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好症结就在这里。

优化境教,境教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离不开环境,孩子出生后,接触到的是家庭环境,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物质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就是孩子的消费过高。要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在精神环境方面,要重视创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情感气氛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愉快宁静的家庭气氛和家庭环境,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平时用亲切的口吻、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对话,要重视听取孩子的意见,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爱护、互相沟通,形成一种温馨和睦的家庭情感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要重视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孩子。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初探

[摘要]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任老师。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显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当今社会,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农村小学的教育逐渐引起重视,随之而来的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备受关注。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也有了很大提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它既属于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更是一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它关系到小学生以后各个人生阶段的性格和品质,也是联系孩子与学校和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此,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农村小学 家庭教育 现状 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越来越注重对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教育的要求。在我国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家庭教育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习性、品行、气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负面的影响,成为了人生课堂中的一门负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长的摇篮,对其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尤其是时展迅速,家庭教育对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越来越显著,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正是处在一个向未来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隔辈教育

当下,很多农村的家长去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把孩子交给自己的长辈代为看管。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数量很多,他们普遍过分溺爱孩子、娇惯孩子,导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随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书本、轻道德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农村家庭往往会犯一个很普遍性的错误,就是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性格、道德的培养。大量的农村家庭都存在着这个传统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出人头地,不像自己一样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们身为农民,深深地知道农民的苦与累,所以对自己的子女纷纷给予厚望,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未来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学习,怎么都行。只要学习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点都不算什么大事,学习好胜过一切。因为学习好就是有出息,学习好会光宗耀祖,跟乡里乡亲聊天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子女特别有面子。这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优化措施

(一)改变错误教育观念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发展,不要过于教条去一味地注重书本教育,轻视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养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为一个智商和情商都的人。不要被当今应试教育过分洗脑,要注重农村小学生发展。

(二)与学校和老师及时沟通

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通过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通过家长与老师的联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相辅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应该做到言传身教,在生活中注重每个细节,为孩子做好的榜样,使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的家庭环境之中。小学时期是充满着朝气和阳光的,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涵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案,在为孩子树立榜样的过程中做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后备力量。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藏族城镇居民中小学家庭教育

个人家庭教育投入问题近年来成为一个引人注目而富有争议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既影响每一个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利益和命运的重要问题,又是社会公众关注的涉及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的敏感问题。个人家庭教育投入的数量、结构和变化在不同国家既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又因各国的具体国情而呈现出不同的特殊性。从2007年开始,西藏率先实行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在国家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藏族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状况如何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因为个人家庭教育投入将会对个人受教育状况和未来发展、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产生多样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作用。

一、调查概况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部分中小学生的家长,共发出问卷450分,回收有效问卷408卷,有效回收率为90.7%。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从藏族城镇居民家庭校内教育投入和校外教育投入的总量和类型,了解藏族城镇居民教育投入的基本概况。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部分家长做问卷调查,对调查获得的数据在SPSS17.0上进行录入及处理。

二、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中小学生家长,其中小学生家长为205人,占50.2%,中学生家长为203人,占49.8%;男性183 人,占47.2%,女性205人(缺省值为20),占52.8%;藏族399人,占98%,门巴族5人,珞巴族3人(缺省值为1);家长年龄范围为:30岁以下的1人,占0.3%,30~39岁的197人,占50.1%,40~49岁168人,占42.7%,50岁以上的27人(缺省值为20),占6.6%。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藏族城镇居民中小学校内教育投入概况

调查发现,藏族城镇居民对校内教育投入低值为10元,较高值为5200元,均值为733.02元,标准差934.430。校内教育费用支出绝大多数集中在500元以内,占总体样本的66.0%;501~1000元之间的占14.3%;其他区间的投入的所占的比例较少。根据研究需要,我们把校内教育支出分为课本资料文具费、交通费和其他费用三类,三类教育支出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三类支出中其他费用较高,交通费用次之,课本资料文具费用最少。

表1:校内教育支出描述统计

(二)藏族城镇居民中小学校外教育投入概况

调查发现,校外教育支出均值为1455.72元,是校内教育支出的2倍。校外教育支出排在前三位的是家教、文化课培训班和特长班,均值分别为1209.57元、1026.94元和755元。其中,在家教支出中,1000元以下的占69.2%,1001~2000元的占15.4%,两类合计84.6%,也就是说,西藏城镇居民教育支出集中在2000元以下,与家教支出类似,文化课培训班支出也都集中在2000元以下,占92.5%;特长班支出仍然集中在2000元以下,占95.2%。从有效样本中看,藏族城镇居民虽然在家教、文化课培训班和特长班支出较多,但是家长样本量却较少。相反,购买课外书的家庭最多,平均值却较小。近一半家庭(42.4%)只花费100元购买课外书籍,而花费101~500元之间的家庭占到了47.7%。

表2:校外教育支出的描述统计

(三)择校费支出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西藏城镇居民为择校进行的支出较少。31位家长表示缴纳过择校费,367位家长表示没有这一项支出,而择校费用从500元至3000元不等。由此可以看出,(1)西藏城镇中小学基本实现了就近入学;(2)西藏城镇中小学品质教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城镇居民的要求;(3)学校收费标准相对规范。

(四)教育支出的承受力情况

在有效样本中,26.6%的家长认为目前的教育支出不高,44.4%的家长认为一般,18.8%的家长认为较高,只有2.3%的家长表示承担不起。这一情况与家庭教育资金来源情况稳合。在教育资金来源中,408位家长进行了421次选择,其中选择“自己的收入和储蓄”的有359次,占总选择次数的85.3%,位居及时;其次,选择“亲友资助”有34人次,占总选择次数的8.0%;选择“亲友借款、学校奖助学金及社会捐助”的共有28人次,占总选择次数的6.7%%。

(五)藏族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目的

在多项选择“你现在为孩子进行教育投资是因为什么”一题中,390位家长进行了778次选择,其中有131人次选择“为了孩子的需要”,259人次选择“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287人次选择“提高孩子的素质”,50人次选择“家长的经验教训”,22人次为“家长的意愿”,27人次为“别人都这样,自己的孩子不落后”,2人次为“其他”。

四、藏族城镇居民教育投入的特征

(一)中小学教育支出同比内地较低,各阶段教育支出差距不大

一般情况下,校内支出包括学杂费、住宿费、课本资料文具费、交通费和其他费用。据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小学校内教育支出分别为3351元和2026元,其中学杂费分别为1080元和594元。由于2007年,西藏就开始在城镇实施免费教育,而且城镇困难家庭的子女享受补贴,因而没有学杂费支出。在本研究中,藏族城镇小学校内教育支出均值仅为703.7元,初中支出均值为763.6元,小学:初中=1:1.09。

由于学生上学几乎不用花钱,因此,教育支出的很大部分为校外教育支出。内地城镇居民中小学校外教育支出分别为2578.7元和2396.4元,小学:初中=1:1.08。校外教育支出中培训班与补习班占的比例较大,约29.81%和35.65%。西藏城镇居民的同类教育支出分别为1469.31元和1441.31元,培训班与补习班的支出比例为70.0%和71.2%。

从中小学校内教育支出数据中可以看出,其他费用占和交通费分别排在前两位,这主要是因为其他费用包含了伙食费和补课费两类,交通费则是因为拉萨市区各中小学所覆盖片区范围不大,中小学生一般为走读,从而产生较多的交通费用。

(二)藏族城镇居民中小学教育支出负担率适中

与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相比,教育支出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相比,绝大多数西藏城镇家庭都能承担中小学教育支出。一般家庭的教育资金来自个人存款和储蓄,能负担起现阶段的教育支出,只有极少部分家庭感觉有压力或有较大压力。此外,在消费支出中,仅有10.3%的家庭其教育支出居家庭消费的及时位。

(三)教育投入的目的日趋理性

通过对藏族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目的的调查,提高孩子的素质被大部分家长选择,占36.9%,排在及时位;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排在第二位,占33.3%,为了孩子的需要排在第三位,占16.8%。这表明,随着西藏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多种方式接受的信息丰富,使他们对教育投入的判断更为合理与理性,为提高孩子的素质及孩子的发展需要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与农牧对子女教育要么热情不高,认为教育投入的作用不大,要么接受教育政府就得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的功利思想形成巨大的反差。

而且,城镇家庭教育投资也很注重子女的知识教育和整体素质。在校外教育投资中,文化课补习班、家教、特长班的支出较大,说明家长很在意子女的学习成绩,这一点从拉萨各类家教中心、培训市场的繁荣景象得到证明。这主要是因为,西藏真正的品质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内地西藏班(校),而要享受到这种品质教育资源,必须在文化课上下足功夫。由此可见,虽然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入日趋理性,但也有教育补偿和强烈竞争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大中城市小学家庭教育的理性分析

【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任教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因此,为了孩子的学习、学业,可以说父母是用心良苦。家庭教育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然而,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在选择家庭教育的途径时,必须要理性地加以分析。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校合作 家教

一 家庭教育的现实

近日,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的对话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生:“老师,今天可不可以不要上课啊?”

师:“为什么啊?老师来就是给你上课的,还有,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还不少呢,首先,把今天在学校的内容给老师复述一遍,然后我们再记几个英语单词……

生:“不要说了,不要说了,真是的,每天就是上课,都快烦死了,就知道安排这安排那的。”

师:“今天怎么了?”

生:“没怎么,就是烦,对了老师,你想知道我每周的安排吗?”

师:“噢,那你说说吧,等你说完了我们再上课,好了,说说你每天都忙些什么?”

生:“嗯,我周一到周五早上7:30开始上课,所以每天7点之前就要起床,下午放学后回家做完作业、吃完饭后差不多六点,您或者数学家教六点半又要开始给我上课了,对了,我周三和周五下午不用上课,可是到家后又得补数学,周五晚上去培训班学英语,这是周一到周五。周六呢,上午要上奥数,下午要上英语,星期天有时还得学笛子,就算老师有事不能上,我也得写学校和辅导班老师布置的作业……”

……

面对滔滔不绝的学生,我思绪万千。家长不惜重金与时间,在追求孩子进步的驱使下却导致孩子背负了更多的厌倦和无奈,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失败。面对众多的家庭教育形式,家长该如何理智地进行选择?那么,家长该如何与学校合作,对孩子进行教育,以求达到更上一层楼?

二 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及问题

目前,中国的主要家庭教育形式有三种:情感沟通与德育、家庭作业检查与签字、家教与辅导班。

1.情感沟通与德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并且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承担主要的德育任务,孩子最终向着什么方向发展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家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调查表明,在气氛和谐的家庭里生活的儿童表现出有自信心、情感丰富和互相友爱;在气氛不和谐的家庭里生活的儿童由于情绪时常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最终导致儿童出现厌学、自闭、抑郁等种种问题。故此,在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创建过程中,交流必不可少,它是增进情感的直接纽带。但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家庭关系正在受到挑战,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子女不再唯父母是从,他们追求民主、平等、自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行为模式持看不惯、否定和反对态度,与子女格格不入,这就直接造成子女很少或不愿与父母进行交流。

2.家庭作业检查与签字

家庭作业是教学的一部分,起着巩固和预习的作用,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放学后做家庭作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谁来说好像都无可厚非,然而对于家长必须对孩子的家庭作业进行检查后签字却众说纷纭。

不少教师要求家长给孩子作业签字是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差,希望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配合老师督促、辅导孩子按时认真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在最初的实行阶段,作业签字曾起过很大的作用,学生认真、家长用心。可是,长期在简单一刀切的要求下出现了许多问题。

及时,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作业签字在很大程度上上是一种形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大部分人的水平,因此有许多简单的作业这类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做,而家长在签字的时候却不让,他们只好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无疑这不利于他们更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中等的学生来说,放学后的希望就是早点完成作业、家长签字后如释重负。对于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来说,会有一种惧怕心理,放学后他们害怕自己完不成作业就在回家前把难一些的作业先抄好,回家后把简单的作业做好后让家长签字。

第二,家长签字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他们认为反正有家长来检查,自己只需要做好即可,检查与签字是家长的事,先做完再说,万一有做错的家长检查出来再改。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作业水平和细心程度,易使学生养成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性格。

第三,对家长来说,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一环节上来配合教师,或一味地签字,或一味地帮助检查,既耽误了自己做其他事情的时间,也没有看到孩子在自己的帮助下获得进步,苦恼之余,又没法放弃。

签字是小事,可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却是贻害无穷的。

3.家教与辅导班

时下,家教和辅导班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大部分大中城市的家庭一般都是双职工家庭,父母大都有自己的工作,因此在上班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但又担心孩子如果没人在身边就不会主动学习,从而把一些本可以利用的时间荒废掉,所以将孩子送进辅导班或给孩子请家教。其次,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以前所学的知识根本无法应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但又担心孩子学习落下或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将孩子送进辅导班或请老师来辅导,以弥补自身不能全力辅导的遗憾。再次,家长跟风,争做人上人。看到别的孩子去上辅导班或有家教辅导,自己心里老是产生种种设想,孩子会不会被别人赶上?会不会原地踏步?……也踏上同一条路。

诚然,上辅导班或有家教老师辅导或多或少可以起到提高孩子成绩的目标,但并非全部。家庭教育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但孩子们需要的是正确的、合理的家庭教育。

三 理性的家庭教育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过程,是为了培养一个心理健康、协调发展的孩子。家庭教育因为家长对自己子女的了解程度,更有其内在的便利性。这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是家长该如何为自己的子女提供适当的、可行的家庭教育呢?总体来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换位思考,调整心态

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加深感情最重要的是创建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那么,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该如何创建呢?(1)家长要换位思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与你交流。(2)要调整心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强加期望。成人在工作、生活中尚且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获得激励和夸赞,更何况孩子呢?因此家长必须学会巧用表扬与批评,不断学习科学的育人方法。(3)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对子女尊重而不强制,理解而不溺爱,民主而不放任,做到严有度、爱得法。

2.调整规则,因人制宜

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一旦找到他智能的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但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有没有相应的天赋和兴趣,偏要孩子学钢琴、绘画、书法等。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能产生瓦拉赫效应的,因而要注意改进。

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借鉴瓦拉赫效应,正确地认识孩子。(1)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风,看到别的孩子在上辅导班就立刻给孩子也报上名,孩子稍有退步就立刻请家教。(2)相信自己的孩子,避免盲目攀比。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育发展得再好也不会培养出两名同等的孩子,因此在与其他家长或教师交流时不能因为别的孩子拥有自己孩子没有的优势就简单地否定孩子。(3)要长远考虑,加强交流。当孩子的学习退步时应及时与孩子交流,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而不是简单地上辅导班或请家教,因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退步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这样做既找出了原因,又加强了与孩子的沟通,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3.共商规则,一致遵守

在许多家长的意识里,他们已经意识到溺爱孩子的种种弊端,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尽量避免溺爱,于是认定在家庭中必须有孩子畏惧的人,这样就会避免孩子在家谁都不怕而导致不好教育的局面。然而这种教育却又引起了另外的种种局限。譬如孩子不知道在做事情时到底该听谁的,造成孩子产生矛盾心理,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另外,由于父母时常随自己的意愿说话,有时前后言语产生矛盾,让教育陷入某种意气用事的无定性。如果家长说话无定性,孩子也会性格乖舛多变,养成说话不算数、不遵守诺言等坏毛病。可见,对于性格、心理、心智等各方面尚未定型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要一致。不要妈妈说可以,爸爸却极力反对,让孩子因不知究竟如何办才好而陷入困顿之中,陷入“手表效应”。

4.放宽眼界,切入重点

晕轮效应,亦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在突出特征这一晕轮或光环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心理效应。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晕轮效应会使我们仅仅根据孩子的某个突出特点去评价、认识和对待他,当他一次表现好,就会认为他一切皆优;当他犯了错误,就说他一贯表现差。晕轮效应妨碍家长和教师地观察、评价孩子,使他们不能从消极品质突出孩子身上发现其积极的品质和优点,也不能在积极品质突出的孩子身上看到其缺点和不足,对孩子作出“一无是处”或“无缺”的评价。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一无是处和无缺的人都是不存在的。

在家庭教育中要避免晕轮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发展的人才观和素质教育观,包括生理和心理、情感与意志、品德与个性等多方位、多角度的较大限度地和谐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畸形发展。以下几点可供参考:(1)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加以理性认识。发现闪光点并予以肯定是增强孩子信心的一条途径。(2)不能一叶障目,孩子有错意味着更加需要别人的帮助,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而不是对孩子失去信心。(3)放松心态,放宽眼界,用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发展。给孩子一个希望,同时给自己一个希望,并且为了这个希望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眼光随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看出孩子最需要的,切入重点,找到解决的途径。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透视农村小学家庭教育

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之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目前对加强基础教育已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还未能达成统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农村很多家长仍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依赖于学校。为此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六大弊端:

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

农村家庭教育优劣悬殊较大。在农村家庭教育水平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好于文化素质低的,富裕家庭好于贫困家庭。

农村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农村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农民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过于依赖学校对孩子的教育。

农村家庭教育中分数代表一切。目前农户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是较高的,但在他们的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

据调查在农村家长中对家庭教育的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仅占百分之二十四。从教育方式看:对孩子实施“打骂”式教育的约百分之三十二。只有不足百分之二十的家长能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他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约百分之约百分之三十八的家长提倡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但据他们自己说,有时家长自己做得就不够,不能以理服人,所以根本说服不了孩子;另外,还有约百分之十的家长干脆不管孩子,听之任之。

这样的家庭教育更本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对于基础教育的促进更是无从谈起。

(二)目标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农村的家长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支持教育,投资教育。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村家长知识水平有限,让他们完成家庭家教育的重任,却是勉为其难。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因此,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⒈开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大力宣传,使农村家长知道和懂得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使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自己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⒉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⒊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

⒋设“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这样也可以形成对孩子的一种约束机制,督促孩子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避免出现家庭学校表现“两重天”的情况。

总之,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做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措施。作为家长要认识到,应该平等地对待儿童,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教育他们。更应该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让我们为共同的目的一道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吧!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农村小学教育没能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农村小学教师工作,难就难在教师的工作很少,难以引起家长的重视,更难获得家长的支持!

一、问题原因分析

1. 社会环境影响。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非常敏感、尖端的话题。当代环境下的中国孩子,也是在市场经济、网络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环境下的模式,还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人才。我们的家庭教育还相当滞后,家长都没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孩子的经验。

2. 城市和农村家庭在教育中投入的差异。

此表格来源于2010年山东统计年鉴数据[1] 单位(元)

从数据上看,农村家庭在教育支出的数量以及所占支出比重上比之城市家庭都有一定的差距。相同的教育模式,相同的教育收费,不同的教育投入,从经济方面显示了农村家庭对待教育不够重视的态度。

3. 家庭结构上的差异。城乡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城乡家庭结构的巨大差异。城市家庭多为独生子女。而在农村,独生子女仅占31.36%,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占34.38%。[2]由于孩子数量的增多,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下降导致了对孩子学习状况的漠视。

4. 城乡小学家长对待学生学习的不同态度。根据调查,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方面,城乡的家长存在很大的差异。60%以上的农村家长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往往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全权托付于学校,孩子学习得好坏只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

二、意见与建议

1. 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校、老师的工作。对于学校而言,家长是朋友,也是一种力量,没有家长的关注与支持,再好的目标也难以达成,再好的愿望也难以实现。[3]

2. 积极构建学校、老师、家长三个维度共同努力发展学生教育的模式。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任老师,是与孩子接触最密切、最了解孩子的人。家庭教育的核心影响力来自于父母的价值观。父母的价值观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核心层面,价值观进而影响家长的生活态度,生活态度又导致不同行为对儿童产生影响。家庭教育不要光停留在行为层面上,因为任何行为都是建立在核心价值基础上的。

3. 家长要学会教育孩子,做孩子的榜样。由于每个孩子最初都或多或少具有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习惯,有些问题孩子甚至让父母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更听话,或者喜欢学习。事实上,每个人的儿童期都贪玩,或者自我约束力较差。所以,父母应该多一点耐心,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克服这些弱点,进而让孩子爱上学习。而且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的,教育孩子同样如此,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会因为自己的教育没效果而打骂孩子,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孩子,甚至能身体力行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安静、好学,却没有看到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带来的影响造成了孩子好动、不爱学习的习惯。所以,看到自己的孩子有缺点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行为习惯是不是影响了孩子。

4. 社会力量与学校力量相结合,强化家庭教育。城市小学在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因素上较之乡镇小学都具有较大优势。要想拉近城乡教育的差距,积极唤醒与培养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将社会力量与学校力量相结合,针对学生家长的意识薄弱,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进行积极地改进,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家长对学生家庭课堂的调控能力,让家长们学会与孩子沟通,改变以往“暴力”解决问题的倾向,在家长的监督与帮助下充分利用好学生在家中的时间,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以及良好学习环境的延续。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