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

摘要:个性特征给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教育并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成为管理工作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教育管理应结合专业特点,强化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并重的意识,以创新教育为主题,以拓展学生素质为目标,不断增强音乐专业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飞行专业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一、当前飞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围绕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需求和民航强国战略实施情况,国务院及中国民用航空局制定了促进民航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以及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加快了低空空域资源的开发和相关管理措施的制定。这些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的实施给以飞行教学训练为主业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和困难。

(一)快速增长的飞行员需求与培训容量增长缓慢的矛盾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民航第二大国,并且保持年均10%的发展速度,根据2012年民航局和全球两大主要飞机生产企业——波音、空客的预测以及我国对机队规模扩充的速度和飞行机组与飞机的人机比例估算,未来20年里,中国大约需要新增3500架商业运输类飞机,同时,考虑到快速发展的通航飞行需要,我国每年需新增飞行员约4000人。目前,从全国已有的20余家各类级别的飞行员培训机构来看,只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一家能够完成私照、商照、仪表等级、高性能飞机训练的全过程,并能保障学员毕业后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同时提供完备的航线及ICAO英语(PEPEC)考试平台,其余的都只能完成部分训练。根据2013年的数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当年招收的飞行学生,包括“大改驾(指普通在校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改学飞机驾驶)”在内,约2400人,而其他所有培训机构共计招收学生1000余人,扣除每年因执照考试、身体、技术和心理等因素停飞的约18%学员,共计620余人,当年飞行学生的缺口就达1200人。对飞行员的培养受飞机数量、教师、校舍设施、空域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一个经验积累与理论不断丰富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近几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虽然采取多种飞行学员培养模式,训练量不断增加、学生规模不断增长,招生规模从每年10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2400余人,但每年增加的训练容量仍然无法满足培训需求,每年都要选送300余人到国外接受飞行训练。

(二)日益提高的学业标准与飞行学员招收入口标准、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的矛盾

飞行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与普通专业的学生截然不同。随着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中国民航局对从事商业飞行的飞行员执业标准、英语应用水平和持证标准要求的提高,飞行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要面临私、商、仪执照(指飞行员在理论学习阶段要通过的私用飞机执照、商用飞机执照和仪表等级执照)关;13小时筛选关(指飞行学员在飞行实践训练阶段,在初级教练机飞行到13小时时面临的淘汰性选拔);航线(ATPL)执照考试关;ICAO英语(ICAO英语等级考试,是ICAO针对民航飞行员英语陆空通话水平的测试)关等,有的航空公司还要求取得CET4级以上的英语等级证书。然而,由于飞行专业对招收学生的身体、政治背景都有严格要求,这就限制了人才选拔的范围,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招收的飞行专业学生标准普遍较低,成绩优异的学生与成绩较差学生之间水平相差较大。

(三)较高的行业综合素质要求与较低的基础素质教育水平之间的矛盾

飞行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飞行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强健的身心,然而,中国长期以来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一切围着高考转,以高考升学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模式,使飞行学生的教育管理面临基础薄弱、孤掌难鸣的尴尬,要使学生认可当前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对他们的职业素质要求,使他们自觉朝着应有的价值方向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四)飞行学生理论学习、飞行训练实施的阶段性和人员的高流动性与学生教育管理连续性、一致性的矛盾学生的教育管理要达到既定目标,使学生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激发学生自省,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就必须保障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有计划、有步骤、有的放矢地进行。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严防“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现象,做到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但是,由于飞行学生培养方式特殊,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穿插多次理论学习和飞行训练,而且教育管理的实施主体也不尽相同,实施地点有所变化,有的甚至是在国外接受飞行训练,这就给飞行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如何做好新时期飞行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坚持准军事化管理不动摇,不断创新、丰富

其新时期的内涵对飞行学生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是由飞行职业的特殊性和飞行员核心素质决定的。准军事化管理是保障飞行员听党指挥,培养其遵章守纪意识,树立优良作风的重要手段,是被社会、民航企事业单位、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广泛认可、褒扬的管理措施,在长期的飞行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飞行学生的管理上必须坚持准军事化管理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社会及经济发展进入了持续、健康的通道,民航业也进入了努力实现“民航强国梦”的关键时期。飞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和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准军事化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准军事化管理的时代内涵。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

教育平台和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飞行学生政治合格、道德情操高尚、思想积极健康、爱岗敬业的重要保障,是确保飞行学生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正的重要抓手。在新时期,要进一步加强飞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教育的空洞、干瘪。首先,要在做好学生二课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教育平台、丰富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多走访革命老区、爱国教育基地、民航生产管理的前沿等,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切身感受国家与民航业发展的历史进程,领悟当前成就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他们能自发、自觉地产生崇敬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并将之转化为学习与奋斗的动力。其次,在新生入校时,召开家长见面会,向学生家长介绍专业特点、培养流程及特殊要求,并听取家长建议,搭建家校共建平台,对学生进行多方位教育管理,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认真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坚持实施新生教育的“六个一”工程,即进行一系列的入学专题教育、进行一次军训、一次学唱校歌活动、一次参观校史陈列馆、举行一次入校宣誓活动、写一篇入校教育心得;在新生入校及时年里,利用寒暑假开展“我爱读书”活动,让学生阅读学校指定的专业书籍和学生自选书籍并撰写读后感;寒暑假期间坚持开展“给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将平时表现好、学习成绩好,做了好人好事、受过表彰的学生的情况和平时表现差,学习差、有挂科现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信中如实反馈给家长,共同促进学生进步。再次,利用好飞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周讲评制度,结合社会热点、国际国内时政,学生专业学习情况、职业生涯规划等几大方面进行专题讲座、主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有前瞻性和针对性,要多到学生中间去,多与学生聊天谈心,善于从日常沟通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

(三)继续深度发掘和弘扬学校悠久的飞行文化

和安全文化,做到以文化育人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将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思想融入学生骨髓和行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60来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行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既坚持利用校园网站、宣传橱窗、特定活动等多种有形的平台,宣传“远举高飞,博学笃行”的校训,宣传“忠诚团结、勤奋严谨、安全精飞、求实创新”的校风,宣传“安全是较大的政治、安全是较大的效益、安全是较大的幸福”的安全理念,又以组织集体学习或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学习《学生手册》《民航法》和学校的各种规章。飞行与安全是密不可分的,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要使用生动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适时组织学生观看飞行事故调查案例,同时,可以在特殊时点,使用宣传橱窗进行安全主题宣传。

(四)优化团学组织建设,加强学生骨干培养、任用

飞行专业比较特殊,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是多次穿插进行的,先是两年的理论学习,再进行一年的飞行实践训练,接着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又是3个月的飞行实践训练,3个月回归理论学习,可以简单归纳为“三进三出”模式,这样就给学生教育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一致性带来了挑战,所以必须优化相关团学组织建设,加强学生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团学组织新老生成员比例要合理、岗位分布要均匀,学生骨干的使用要不分阶段,不管所处地点,这样不但可以减少骨干培训和使用中的人力、物质资源浪费,还能发挥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学生教育管理的一致性。

(五)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机制及设施,完善学生法制教育平台

强健的身心与遵纪守法意识不仅是一名合格飞行大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还是一个人能健康持久地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要结合当代飞行学生的特点,健全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疏导机制及设施,充分利用学管干部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双层干预,采取一般开导和专业咨询、疏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立专业心理辅导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学管干部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及时发现和疏导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立情绪宣泄室,让精神紧张、压力大的学生适时进行情绪宣泄,避免因为情绪得不到宣泄而导致的失控行为。在已有的“庭审进校园活动”平台基础上,建立学生法制讲堂,扩大受教育面,邀请本地法院或公安局的法律专家结合本地治安实际与学校背景对学生进行法制普及教育。

(六)加强学管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学管干部队伍结构层次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管干部队伍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管干部每天与飞行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言行、师德师风的好坏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要坚持“以生为本,平等尊重,严管善教,关爱服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原则,逐步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充实学管干部队伍;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管干部在岗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合理安排大学生学管干部与退伍军人学管干部比例,形成高低搭配,人尽其才,各司其职的格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管干部激励及晋升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要搞好传、帮、带,以老人带新人,切实发挥教技术、帮思想、带作风“九字经”的作用。

作者:谭忠毅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机电技术专业教育管理论文

1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我校的机电技术专业目前在校学生总数超过2000人,学院针对该专业已与神华集团、西延铁路集团、中铁集团、中铁电气化工程公司等多家铁路企业和部分地方企业形成了长期的用工合作关系,经过认真地调研论证,我们确定该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立足铁路、面向社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机电技术方面的技能型员工。”

2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根据机电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学院就业特点,确定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计划,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目的。以职业素质训导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该目标体系的两个支撑点,把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建立了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有机联系,实现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训化教学体系的一体化合并。

2.1确定专业的岗位需求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先确定该专业职业岗位群。因学院前身是铁路司机学校,主要培养铁路机车和车辆等专业的技术工人,现绝大多数毕业学生会走向铁路系统就业。因此学院机电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是铁路大型机电设备操作与维修、铁路电气自动化建设等。

2.2确定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体系

根据机电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和市场需求,通过广泛调研和论证,确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再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基本素质、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子目标。其中基本素质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日常交往礼仪等。专业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常用钳工技能、电工技能、机械加工制造基础等。专业技能包括机电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操作及维护维修等技能,是学生在社会职业中直接应用的技能。职业素养是通过综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锻炼学生从日常生活到岗位相关的各种活动中的服从意识、纪律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这些子目标根据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核心技术、常用技术和周边技术三类,根据子目标的作用与相互关系,构建既科学合理又符合社会职业需要的一体化教学目标体系。

3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3.1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以教材为依据的单一讲授模式,转变为贴合实训内容、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整合一体化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部分教学内容,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训内容,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单位缩短磨合期。

3.2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校内实训基地是便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依据机电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将实训分为电工基础实训、钳工基础实训、机械加工基础实训、电机与拖动专项实训、电气自动化与PLC专项实训、机械维修专项实训、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专项实训等。实施中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就某一技术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通过校内实训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对机电设备的生产流程及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认识,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及早进入职业角色,接触实践,了解生产,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校外实习内容体系

我校采取三年(或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近几年由专业老师带队,安排学生分别到陕汽集团下属企业、苏州某电子企业、金德管业等几家企业顶岗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院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4技能与方法的拓展

方法能力的拓展:教学中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组织学生对典型机电设备进行系统设计和生产工艺设计,以此促进学生掌握资料查阅方法、电气元件的选择、设备选型、说明书的撰写、工艺书撰写等一系列能力和方法,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的拓展: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技能竞赛活动等,内容涉及钳工技能、计算机操作、电工和电子装配、机械加工等,选拔表现优异的学生组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已获得多项好成绩。同时学生在拓展训练和竞赛活动中,也接受着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技能锻炼。

3.5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的改革必须紧紧扣住培养目标,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和评价上。教学考试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考核重点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点相吻合,加强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以提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抓手,抓职业技能鉴定,促一体化教学质量提高。

4相关的师资建设

一体化教学的保障体系应包含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仿真性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以及具有一体化教学特色的环境三个重要方面,它是保障一体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4.1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按照一体化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准入制度;政策规定和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院间进行定期交流,每年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也聘请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4.2完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的基础保障。本专业已经按照一体化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需要进行校内基地的建设。新建立了和谐电力机车、和谐内燃机车、地铁等多个综合实训场地,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与企业生产水平同步;与西安铁路局、中铁集团、神华集团及多家地方铁路联合,建立了近十个校外实训基地。总之,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创新,我们已经形成了面向铁路独具特色的机电技术专业,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核心,通过不断深化和创新,已经出现了招生就业双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

作者:尚新军单位:宝鸡铁路技师学院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出版学专业教育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出版学应该与新闻学一样,并列为二级学科。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要有针对性,应该和出版实践紧密结合。要为出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实用人才。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更要强调德育为先。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有专业修养和教育经验,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要有相当高的境界。编辑应具有专业知识作背景,出版社从社会上进人要补编辑出版业务这一课。出版社录用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要实事求是。骨干课程的设置应适合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贴近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出版人才/人才战略

【正文】

一、编辑学的崛起和出版教育的发展

根据现在的了解,编辑学发源于中国。1947年就有人在广州的大学讲授编辑学的课程,1949年3月就有人出版了及时本编辑学著作,这个人就是广东国民大学教授李次民先生。新中国成立后,讲编辑学的课,出版编辑学著作也陆续不断,时有所闻。改革开放以后,编辑学的研究迅速崛起,高校的出版教育也得到了发展。我国高校最早办出版教育专业的是武汉大学,他们在新华书店总店的支持下,率先办起了图书发行学专业,时间是1983年9月。1984年7月,胡乔木同志写信给教育部,建议设立编辑学专业。1985年,开始在北大、清华、南开试办。从这个时候起,编辑学专业与图书发行学专业同时并存。两个专业的学科定位和教育内容尽管显得稚嫩,还是比较清楚的。1985年以来,经过20年的奋斗,有了很大的发展,成绩是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现实的需要,也是和教育界的努力分不开的。现在有多少个专业,说法不一,有的说40多个,有的说70多个,也有的说100多个。究竟多少个,不那么肯定。有人根据教育部掌握的资料说是40多个,我倾向于这个数字,但也并不排斥其他的数字,因为无风不起浪,出现不同说法,总是有点原因的。但不管有多少个,有一点非常清楚,就是比10年前是大大地发展了。目前的问题是这个专业发展不平衡,有的办得好一点,有的问题不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的看,包括办得好的在内,都迫切需要总结和提高。

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出现。为什么原来是两个本科专业,即编辑学专业和图书发行学专业。现在变成了一个专业,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那是1998年,教育部为了修订本科专业目录,把图书发行学专业和编辑学专业合并为“编辑出版学专业”,从此就产生了“编辑出版学”这样一门学问。从直观看,这个专业把编辑学、出版学、图书发行学都包括了,专业的口径是宽了,但它的内容却杂了。像出版这样一个行业,其中的学问是五花八门的,比方说装帧设计学、出版经济学、印刷学,其中的学问就很多很大,一个“编辑出版学专业”是很难包括得了的。乍看起来一个行业一个专业,清清楚楚,其实是削弱了编辑学、图书发行学的专业特色,淡化了这些专业的特殊要求。合并在一起,看起来学的知识面宽了,其实是掌握的知识浅了。这种专业毕业生,对出版社工作的方方面面,道理上似乎都知道一些,但这种人当不了编辑,也不一定善于搞营销,只能打打杂。出版社对这样的人,也确实难安排,不一定要。特别是大出版、大编辑,把书、报、刊、电子出版、电影电视,统统包括在内。一个人不可能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掌握那么多学问。否则,就是把知识看得太简单了。所以,编辑出版学专业实在不像是一个专业,至少是包括几个专业,如编辑学专业、图书发行学专业,出版经营管理专业,或者说像是一个系的架势。

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内容,现在有点杂,有人说和提出大出版、提倡建立普通编辑学有关。这种看法,很难苟同。

出版有多大,是客观存在,叫它大出版也行,但不等于是一个大专业,出版涉及的内容很多,应该多设几个专业,为什么只能有一个专业呢?至于有人把出现这种情况和建立普通编辑学联系在一起,这是没有根据的。这和创建普通编辑学没有任何关系。普通编辑学是研究各种编辑活动的共性、它们的普遍规律的学问。比如研究法学,研究一般的法学理论,但不研究各种法律知识,像宪法、民法、刑法、国际法……,一个研究法学的专家,也不可能样样都精通,他只能精通其中的一门、两门。又比如经济学,也是一门大学问,其中的名堂可多了,每一种都深入掌握,也不可能。普通编辑学也是这样,它只研究各种编辑活动的共同规律,但不研究各门类出版物的编辑工作,如图书编辑学、期刊编辑学、报纸编辑学、电影电视编辑学、电子出版物编辑学等各种编辑工作的特殊知识。

我们现在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包括内容很多,面很宽,又是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当中规定的专业,想改也改不了。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教点什么,就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专业课怎么开,就变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再加上一些学校受到师资的限制,因师设课,为老师而开课,只要凑满学时,就可以毕业。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要说出版社不好收,哪个单位也不好收。有的出版社不要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就容易理解了。

二、出版学应该与新闻学一样,并列为二级学科

根据我不成熟的看法,要办好出版教育,首先要解决学科定位问题。编辑出版学专业包括了许许多多出版工作需要的各种知识。有人主张干脆把编辑出版学专业改为出版学专业,以为这样就“名正言顺”了。其实这同样解决不了出版工作需要的各种人才。因为,出版学按它涵盖的知识领域,决不能只是一个专业,应该是地地道道的二级学科,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面,成为与新闻学、传播学并列的二级学科。在出版学这个二级学科下面,再设几个不同的专业,那就可以理顺了。如果出版学不能成为二级学科,仍然只是一种专业,那它必然落得什么都得学一点、什么都不深的局面。名为编辑学或出版学,实际是各搞各的,课程设置难免庞杂混乱。落到编辑方面,那就只能是学一点技巧、技能、操作方法。这就是有的人说的编辑工作很简单、不复杂的原因。在持这种观点者看来,编辑根本不用讲导向,不用讲文化含量,也不讲美学、工艺,不过是一种雕虫小技,充其量是一个编书匠而已。这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好像外面人看厨房里的厨师,就是切瓜切菜,没有看到厨师要给菜定色、定香、定味,炒菜还要看火候,调料还要看先后,同样一个厨师,做同样一个菜,可以是川菜、也可以是粤菜、淮扬菜……。各大菜系各有自己的理论、制作方式、风味等,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何况,编辑劳动的个性化很强,每一本稿子所面临的内容不一样,问题也不一样,怎么能说只是一种技巧、一种操作方式呢?武大的图书发行学专业很有名,培养了许多人才,不少已成为省以上书店的经理,做出了很好的业绩。但请他们去当编辑,就不一定都能得心应手,因为这个专业本来就不是培养编辑的,也不应该用编辑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但它现在也属于编辑出版学专业。

编辑工作所面对的书稿,涉及到所有的学科,可以说是成千上万、林林总总。所以,各校的专业必须有明确的定位,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三、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要有针对性、要和出版实践紧密结合

办编辑出版学专业首先要明确具体的办学目标,就是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要因时因地制宜,搞出自己的特色,如北大的古文献专业,就专门培养古籍整理的学生,培养的要求很明确、具体,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好解决。各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自己的重点或侧重点,如搞书刊编辑学专业,新闻编辑学专业,电视编辑学专业;或者是搞纸质媒体编辑学专业,电子媒介编辑学专业;也可以搞社科书刊编辑学专业,科技书刊编辑学专业,教材编辑学专业,少年儿童书刊编辑学专业,等等。当然,这样办学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必须更多地依靠相关的出版单位,它也会逼着你去加强教育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

出版教育应该和出版实践紧密地结合。在这方面,我们认为有的学校做得不错,有的则不够、或者说很不够。应该说编辑学专业是一种实用型专业,必须和实际工作部门紧密结合,不管你这个学校多么名牌、多么。你办出版教育就必须放下架子,向出版社求教。也许有的教师本身就是出版社的基本作者、骨干作者,平时见了编辑也不放在心上。但你在办出版教育的时候,到出版社去,你就是学生,必须虚心求教。我们有的大学与出版部门的关系搞得比较好,如武汉大学,他们得到湖北出版部门的支持、帮助,教育工作也很有成绩。但有的大学,在这方面差一点,应该改进。出版教育能否与出版实践相结合是出版教育成败的关键,这一点务必加以重视。

四、要为出版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实用人才

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根据出版业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当前迫切需要的是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实用人才。这个提法是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在“理解”上,有人把重点放在“实用”两字上,而不去强调高素质复合型,还批评我们的出版教育重理论、轻操作,要求弱化编辑的选择功能、把关功能,要求加强包装、营销功能,多讲实际操作的课程。有的人还以外国作例子,说美国就是只讲操作、不讲理论。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出版教育就会从高等学校退出来,因为光讲操作,就会像有的人说的那样,“编辑工作不复杂”,根本不需要搞什么本科专业;像有的国家那样,只办一个职业学校就可以了。操作能力不是不要讲,但只讲操作,根本就谈不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图书毕竟是精神产品,要讲思想导向、要讲文化品位、要讲知识含量,如果当编辑的本身知识不多,他就不可能编出富有知识的图书;如果编辑本身思想品位、精神境界不高,你要他去编出高品位、高境界的图书,那也是缘木求鱼,不可能的事。所以,高素质人才不仅仅是能力,重要的是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品位、精神境界、职业道德,也就是要加强思想理论和品德教育的课程。

(一)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更要强调德育为先

在全国加强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同志强调指出:高校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方针。什么是德育为先?就是在德智体美发展的基础上,强调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近几年来,党和政府一再要求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但有的人把它理解为重智轻德、重理轻文,这是片面的,实际上是急功近利、浮躁心态的反映。结果造成有些大学生信仰迷茫,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目前教育中忽视人格塑造、不谈操守形成和道德教育缺失的状况是很危险的。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国家、集体,不关心民族的未来,那只能是教育的失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有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有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加上经济成分多元化,利害关系复杂化。对此,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状况告诉我们,教育必须在德智体美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德育为先,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出版是内容产业,编辑是生产、创新精神产品的,他们生产的出版物将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就更需要强调德育为先。也就是当编辑的人,必须先学会怎么做人,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出版价值观。

特别是在目前改革深化、出版转制的条件下,追求利润的因素,对有的出版社来说考虑很多、很重,有的甚至是惟利是图,把经济效益看得高于一切。这种情况如果和教育中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状况相结合,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因而必须培养建设一支能够切实贯彻党的出版方针的编辑出版队伍,这是首要的。

[page_break]

(二)编辑应该具有专业知识作背景

有人认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应该先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再来学编辑出版业务,这个看法是对的。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不能光懂策划、审读和加工,以及算利润、搞包装、做营销等出版业务知识,还要强调要有专业背景,一门至少,两门更好。现在出版社的出书范围,虽然在一部分图书上有所突破,但专业分工还是存在的,即使在一些综合性出版社,它的编辑部(室)还是按学科或相近学科来分工的。所以当编辑的光有出版业务知识,没有专业知识,就难以胜任。根据这种要求,必须加强硕士生教育,招收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再进行编辑出版的硕士学位教育,或者搞“双专业”、“双学位”教育,也可发展3+2或4+2教育,即专业知识占3或4,出版业务知识占2,保障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理论水平和出版业务知识,而且是思想道德高尚的人。可惜,虽然各方面曾多次呼吁,但是“编辑出版学专业”迄今未能列入国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关键。我们郑重提议,把出版学与新闻学一样,并列为二级学科;把出版学专业列入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目录。有资料表明:现在全国新闻传播学学位教育增长很快,已设有博士授予点8个,硕士授予点40个,而出版学现在一个都没有。这种状况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人才决定一切,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不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编辑出版人才,不利于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

有人说,我们的出版教育讲空洞的理论太多,不像西方那样,讲操作,讲务实,比较实用。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观点,主要是反对理论课程,说空洞理论没有用。为什么一说到理论就是空洞的呢?理论是指导行动的,是塑造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出版理论,是出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进行出版活动的思想指导。同志说,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如果排斥理论,就是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不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工作。中国出版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那不就和西方一样了吗?其实西方出版也有他们自己的出版理念,只是追求不同罢了。

有人说,编辑应该是商人,主张把编辑培养成儒商。如果说图书发行工作者、企业主,说他们是儒商,还有点沾边的话,但编辑决不能是儒商。因为所谓“儒商”,本质仍然是商人,目的还是在于求利。但编辑是精神生产者,是积累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的,他更应着眼于民族形象塑造,为读者服务,把读者培养成为“四有”新人。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图书是商品,出版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为什么编辑不能是商人。图书是商品,出版企业是市场主体不假,但编辑只是商品生产者,正像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是商品生产者,但他们仍然是工人,不是商人。许多出版社的编辑参与营销也只是掌握和运用信息,向读者进行图书宣传,但平时不直接经手买卖图书。

(三)师资问题

这里要谈到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师资问题。根据上述培养学生的要求,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的要求当然是不会低的,不仅要有专业修养、要有教育经验,还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要有相当高的境界。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总的看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如果用上述几条来要求我们现在的教师,也是有不足的。别的不说,比如要有出版实践经验这一条,据我所知,在我们现在的专业教师队伍中,这样的教师不是没有,但不是很多,绝大多数人没有进过出版社、报刊社,没有做过编辑出版工作,这只能说是一种缺陷。实践经验对实用型专业的教师十分重要。有一篇文章说:在美国,人们认为最理想的新闻专业教师是有经验的记者,斯坦福大学新闻学系主任亨利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契科校区文理学院原院长布什认为,从事新闻学的教授,一定要由博学新闻工作者担任。斯坦福大学新闻系的教授,许多都从事过10年以上的新闻工作。其中,有的担任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主任、有的原来是旧金山电台的节目制作负责人。一些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老报人,老记者,……被聘来担任教授,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教导青年学生。在美国,考核与评定新闻学教授的条件,不单看有没有论文,重要的是强调有多少年的新闻工作资历和过去发表过的报导。(注:参见《出版广角》2004年第1期。)

虽然,中国不是美国,出版不是新闻。但新闻和出版都是实用型专业,新闻学教育的经验应该是可以参考的。因此,要提倡现有的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师,到出版社去实习,或者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出版工作者来给教师讲专业课,或者建议学校里聘请一些有经验的编辑来当专业课教师。记得专业初创时,南开大学的赵航教授曾经聘过编辑人员当教师,有的还在学校里住了一年多。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实践经验,有些东西是体会不到的。我这样说,不是说没有在出版社工作过,而现在正在讲专业课的老师不能讲课,而是希望他们获得及时手经验,把课讲得更好。

(四)出版社从社会上进人,要补编辑出版业务这一课

现在有的出版社不想要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毕业生,有的进了几十个编辑,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的。从社会上进人,可以理解,笔者曾经经历过这个事。以后,我所在的出版社开始恢复出版业务。那时候,书店里书很少,史称“书荒”,所以出版恢复很快,但人手奇缺,当时还没有大学生可以引进,只好从不同行业进人,当时正是社会人员结构重组的时候,人才游移,各种人都有,进来的人,有教师,有银行职员,有工人,机关干部,工会干部,还有农村电影放映员,转业军人。这些人原来基础比较好,进了出版界以后自己又很努力,后来都成了社一级的骨干,有的成了某一方面的名人、专家。所以,从社会上进人,不是从今日始,是早已有之。现在,有的教育出版社愿意从教师队伍中进人,也可以理解。教育出版社从教师队伍中进人,首先是专业对口,又有几年教育经验,来当教育读物的编辑,那正是如鱼得水,双方满意。但他缺编辑出版业务知识这一块,还是应该补上的,这是一;第二,干教师几年,转到出版工作上来,虽然工作大方向一致,但工作特点不同,这些人可能不熟悉读者、市场,不懂得出版工作的双重属性,也不知道出版业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性行业,不能像其他工商企业那样,搞利润较大化,而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培养“四有”新人为天职。因此,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当然,现在情况不同了,人才流动性很大,但从一个出版社考虑,应该力争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队伍。如果能从大学毕业学生中培养,应该是更好一些。

(五)出版社录用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要实事求是

有的出版社的老总认为,既然是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那么,一来就应该责编书稿。学生就是学生,不能用进专家、进编审、副编审、责任编辑的条件来要求。专业毕业生进出版社,是门当户对,可以比较快地接上手,但也不能要求一进来就按编辑骨干使用。大学生一进出版社,也只是一个助理编辑,他还要参加各个环节的实践,一般是先当一年半载的校对,然后再到某一个部门工作。因此,同样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就算你是一个专家,把你调到另一单位,你也不一定能很好地发挥,恐怕也要有个时间来适应。一个大学生到一个新单位,怎么能没有一个熟悉过程呢?

五、关于骨干课程的设置

现在各校的编辑出版专业课程设置包括骨干课程设置很不统一,这是一个问题,尤其是骨干课程如何设置的问题,问题比较多。但作为一个专业,还是应该有若干共同的骨干课程。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近日报载:成立于1912年有90多年历史、曾经培养了许多新闻工作者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进行了一场席卷美国新闻教育界、新闻界的“当今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院”的大讨论。它就涉及到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问题。分歧的根本原因是,认定新闻行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然而它却渐渐被商业和其他利益所支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讨论经历了足足一年,结果比较趋同的看法是:应付上述现状的一个好的方法,是让新闻业具有更坚定的标准和价值观,以便使新闻工作者有一种天生的抵抗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学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让学生去履行服务公众利益的责任。这说明课程设置问题不是一个一般的问题,它涉及到办学理念,学科定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联系到我们目前的情况,我的想法是:这种骨干课程的设置,要坚持这样的原则:一、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从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出发,落实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看到出版改革深化、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我国出版的实际状况,真正培养出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合格人才;二、课程一定要贴近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不能因师设课;三、坚持学生有专业背景的前提下来考虑出版教育的骨干课程。据此,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及时层次,凡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学的,即:出版方针和出版学原理,编辑学概论,书刊发行学,编辑出版史、书刊编辑的理论与实务,现代出版技术、出版法规与职业道德,出版经济学与出版经营管理、版权与图书贸易、国外出版等,外语当然是不可少的。第二个层次是:根据不同学校设置专业的侧重点不同,骨干课也可以有所不同,如以编辑为重点的,要加重文化知识、语言修辞和必要的古文等课程;以培养发行人员为重点的要突出营销,市场调查,图书宣传和广告等课程;以培养经营管理为重点的要注重成本核算,企业管理,人才管理等课程。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教育管理 -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教师和医生、律师一样属于“专业人员”。但这仅仅是从法律上作了认可,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未能得到认可,在人们看来,似乎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便可以成为一名教师,甚至一些对教育工作十分生疏的外行对教育教学也来评头论足,无形中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没有行业本身的技术优势。

何谓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唐玉光博士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欲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必须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这一专业有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其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主要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人才。因此,具备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除了必须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当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

1、专业知识的发展

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首先要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即社会、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常识,以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其次要有学科专业知识,要精通学科本身的一些概念、原理、事实,能把握学科知识的体系和概念的结构,具有缜密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还要具有该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知识的进展和近期动态。第三,要具备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教育的目的、功能、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掌握课程的设置及知识安排体系,熟悉常用的教学方法等。

2、掌握教学技巧

娴熟地运用教学技巧有助于改善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技巧的运用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导入新课时,要考虑采用什么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提问时,要讲究发问的技巧,所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运用教具、模型时也应有技巧,既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分散其注意力,既要有利于形成表象,又要有利于借助教具进行抽象概括。此外还应当在组织活动、沟通表达、课堂管理、学生廉价等方面讲究技巧。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伴随着21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的大潮开始向人们迅猛袭来。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扩大教育规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检索资料、统计分析,能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条件具备的能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4、确立健全的专业情意

这里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如何看待教育的对象、如何对对象实施教育等。做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为能从事教育事业而终身无憾,此外还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时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搞精英教育,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张扬人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全新的学生主体意识,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声誉权和隐私权,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能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改善自己的人格特征,用自己的人格和灵魂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二、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进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最基本的最有效的途径。对处于基层的教师来说,我们提倡切合实际的,旨在改善教育、教学行为的教育研究。

1、进行个案研究

①建立个案。教师针对自己过去的经验或正在经历的实际情况,整理分析建立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个案描述,使别人能够通过个案的描述来了解整个个案,并得到某种替代的经验。个案描述就象一个故事,且是情境化的,常对一个特定的学校、教师、班级学生时间、地点和事情,可提供相关信息。让他人了解某种特定的处境并深思在此处境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并从中体会出意义。

②个案研讨。引导教师对某些个案描述进行深度讨论思考。由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单纯从经验中学或单纯从理论中学习难以促进发展,因此个案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讨论每个个案过程中,可以经过反思把它关联到比较一般的现象。 2、反思教学行为 一堂课结束后,如能坚持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对教师来说大有裨益。反思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目标达到吗?达到的标志是什么?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进程有无差距?怎么处理的?这堂课存在哪些问题?哪个是最关键性的问题?下一节课如何处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在这堂课中,对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将这事记录下来。

3、撰写科研论文

三、教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一般来说,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有三种类型:成 果评价、教学行为评价、素质评价。与此对应的指标为效能指标、履行职责指标和教师素质指标。素质指标是从教师所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任务应具备素质和素质提高的程度提出的指标。因为教师专业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能力、思想素质以及较高的知识水平。因此教师素质评价在教师聘任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评价教师既要从所教对象的素质的提高来评价,还要从教师自身素质在教学中得到提高的程度来评价。(把对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师是否不断进行知识充电,是否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以及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等方面去评价教师。只有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纳入教师评价指标,才能真正以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才能以此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对策

[摘要]音乐专业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其它大学生群体比较具有特殊的个性特征。随着近几年音乐专业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教育和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充分尊重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格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音乐专业大学生 个性特征 教育管理

音乐专业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的群体,与其他大学生群体比较既有其共性,也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只有针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把握学生的心态和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才能进一步培育新时期音乐专业德艺双謦人才。

一、音乐专业大学生个性特征

音乐人才是社会的特殊人才,音乐专业大学生既有一般高校学生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两者的共性:热爱祖国,拥护党的政策;有较强的进取心,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等等。在认识音乐专业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共性特征的同时,还应当看到音乐专业大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1.思维活跃,但理想信念淡薄

音乐专业大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特质,思维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善于思考问题,但普遍存在不关心政治的心理,他们很少关心时事,特别是“两课”理论学习,认为“两课”教学方式枯燥,离他们生活较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浪费时间学习“两课”知识不值得。正因为如此,他们大多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虽崇尚远大理想,但对人生价值、生命存在意义感悟不深,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和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诚信和奉献精神。

2.崇尚自由,但团队意识较差

音乐专业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烈,崇尚艺术自由,个性张扬,在学习、生活中融入一种个性化的色彩,在专业上能够有创新思维,从而创作出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但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多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出发,从而滋生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他们在崇尚艺术自由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自身要求不高,团队意识较差的现象,例如:缺乏团队精神,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集体荣誉感不强;喜独来独往,向往所谓自由,随意迟到、早退、旷课;学习纪律松驰等。

3.自信心强,但抗挫能力较弱

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大部分从小学习音乐或舞蹈,对艺术有较强领悟力和实践力,再加之自身条件的优越,使学生形成了较强的自信心,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成功的渴望。但由于经历的人生磨练较少,人生体验不够丰富,心理承压能力较弱,使之在遇到挫折、困惑、失败时往往容易陷入一种悲观、失望、痛苦的情境中,在人生的海洋中找寻不到可以引航的明灯,感觉前途一片渺茫,从而颓废、不思进取,将希望搁浅。

4.重视专业,但文化基础薄弱

音乐专业大学生在考入艺术院校后,由于在浓郁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对音乐的兴趣被进一步的唤醒和强化,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上孜孜不倦,他们大多数认为只要专业学好了,毕业就能找到好单位。加之音乐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要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长才干,出真知。

因而在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从而导致音乐专业大学生文化课缺勤比例严重,尤其英语、计算机、马哲、中外音乐史等文化课的重修的比率较高。由于长时间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致使一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向高水平方向发展。而且对文化课程的忽视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难以提高,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

二、音乐专业大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音乐专业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给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教育并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成为管理工作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教育管理应结合专业特点,强化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并重的意识,以创新教育为主题,以拓展学生素质为目标,不断增强音乐专业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1.把握导向,突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障。要根据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阶段性和音乐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核心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公益活动为导向,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军民共建活动、文艺进社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专业教育;要以感恩教育、感恩行动为主题,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要以高品位、赋有创新性的特色团日和团组织生活为载体,如:诚信考试模拟、放飞理想畅谈等,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要重视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从根本上对学生干部进行人格提高和素质培训,引导他们在服务他人和自我利益之间寻找契合点,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接受考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坚持“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育人思路,倡导同理心

尽量处理好严格管理与展示个性的关系。在按照校纪校规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要照顾到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兼顾学生个性发展,要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路,促进学生的成才。

音乐专业的性质决定了要发展个体的个性化色彩,然而这种个性化色彩是一种能融入群体利益的个性化,而不是的。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教育者必须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价值,不能单纯的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及创作的时间和空间。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经常性与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专业发展,及时给予指导意见,避免开大会,开长会的灌输式教育。

同时,教育者要有同理心,即宽容之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尊重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要与学生交朋友;加强对有问题学生(单亲、贫困生、有心理问题等)的心理辅导,多鼓励,少批评,多给予温暖,少冷眼冷语相待,让学生从内心里接受你的人,感受你的温暖,从而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

3.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音乐专业教学主要采用小课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因经常的沟通与交流,更容易形成一种亲近、融洽的师徒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道德风貌等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音乐专业大学生中实施并完善导师制更能有效地进行“育人活动”,起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导师要在帮助学生熟悉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条例时,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修读计划,确定每学期的修读课程;要关心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育与引导,如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了解、热爱本专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高年级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科技和文化创新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导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始终不渝地把育人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做到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召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从而达到教育和感化学生的目的,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4.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贯彻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中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更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结合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特长突出的特点,教育者有意识地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有兴趣、有机会、有时间、有动力参加创新活动;要制定《音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减少通修课程总门数,加大艺术实践课时数,增加音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分模块,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合理、灵活有效的制度平台;要建立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训基地,为学生参与创新能力锻炼提供基本保障;要将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成果与学生综合测评、奖助学金评定、团组织推优、主修资格申请、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等挂钩,激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精心组织和支持学生参加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音乐赛事,如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珠江杯”五项技能大赛等,使学生得到更多创新能力的锻炼机会。

5.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航,让学生理解“事渔”的价值

教育是因人的发展需要而存在的,它对人的意义,不仅在于“予鱼”或者“予渔”,而且是要让更多的人理解“事渔”的价值与快乐。也就是说,教育者不仅要给学生生活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传授学生对生活价值的理解方式,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保持健康和向上的生活态度,以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创造和发展让自己的生命都能快乐的生活方式。

因此,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教育者应在充分了解并理解其追求个性自由、渴望在艺术上有所造诣的基础上,将生命和生活的价值的教育落实到生涯过程,将生涯过程提升到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层面上去理解,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航,使学生带着爱心、带着喜悦心、带着进取心规划自己的人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偏好,智能优劣等,从而定位自己,使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强化人生成功可能性的价值。让学生在一种生活的体验中去感悟职业生涯规划,将随之带来的对生命价值、职业追求、自身的思考融入到整个生涯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在学习中成长心智,在实践中成就人才,在锻炼强壮体能,在自我修养中完善人格,在思考判断中追求正确的信仰。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成人教育管理专业化建设研究

摘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发展”,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人教育逐步走向内涵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升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水平十分必要。本文就在阐述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意义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提升措施,为我国成人教育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为适应工作需求、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成人都选择继续教育方式来充实自己,促进了成人教育的进步,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中比重不断增加。管理者作为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专业化水平高低对成人教育效果起着极大影响,是当前成人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围绕此展开研究。

一、成人教育管理者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在实际的成人教育管理者队伍中,我们可以发现,成人教育工作者队伍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质量与水平。例如,成人教育工作者队伍层次较低,很多低学历的教育工作者进入到教育工作行列中,由于他们水平低教育质量差,也影响到成人教育工作质量,影响到成人教育接受程度与水平提升。

二、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改变传统思想观念

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成人教育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在传统思想观念中,大多数管理者观念较为粗放,缺少专业化理念,因此,必须对此加以改变,树立专业化发展观念,具体措施有:及时,加强对成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使其认识到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改变自身传统认知,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培训中,强化专业化发展观念,为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思想基础。第二,专业化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积累,成人教育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点,建立良好的自我学习理念与习惯,将被动地接受专业培训变为主动参加,并不断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专业技能和知识,增加自身专业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1]。

(二)加强理论研究积累

成人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管理方面大多借鉴的是其他方面管理经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给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带来一定妨碍。因此,应当加强在成人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根据成人教育学的特点,将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纳入到理论体系中,同时,借鉴、吸取外国的先进理念、知识,不断积累,形成符合我国成人教育管理实际的理论体系,为成人教育管理者学习、培训提高指导和环境,从而促进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进步。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

在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中,除了要依赖管理者自身的学习、积累之外,更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培训,这是管理者提升知识积累最为主要的途径,所以,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成人管理者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本身给予的培训,学校应当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活动,利用各种合理时间,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开设课题交流等方式,增加接触各种管理知识的机会,提高知识积累水平,向着专业化方向不断进步。二是其他机构进行的培训,仅仅学校自身的培训效果是十分有限的,积极建设、联系其他各种培训机构至关重要,比如高校成人教育学专业设置专门的课程,培训高级管理人才。

(四)完善培训方法课程

在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中,培训方法、课程会对专业化发展效果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完善培训方法、课程也十分关键。及时,在培训方法方面,不能一味地只采用传统讲授法,还需要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先进教学方式来进行改进,实施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等科学培训手段,增加成人教育管理者对培训内容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以便于提高培训效率,将专业知识有效传达给成人教育管理者,促进其在专业化方面的发展。第二,在培训课程方面,应当先充分了解成人教育管理者本身情况,明确其在专业化方面存在的不足,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避免重复培训、不对口培训等造成的效果不理想情况;

(五)做好经费方面工作

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需要经过长久培训、学习来实现,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是离不开经费支持的,所以,需要做好此方面工作,具体措施为:及时,在投入方面,在学校自身投入之外,还要争取国家、省市政府相关方面的经费,增加经费投入;第二,在分配方面,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制定合理分配计划并加强监督,通过上级定期检查、下级及时举报等措施,减少非必要的培训项目,提高分配合理性;

三、社区与街道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居民为对象,根据社区居民的利益与需要,以及社区发展的利益与需要贰整合、利用社区各种资源,组织、调动社区各种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教育服务活动。笔者认为,做好社区与街道教育,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及时,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有力的社区与街道教育领导机构是做好社区与街道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完善的领导小组,以社区党员骨干、居民骨干、退休老师为主要成员进行领导班子建设。第二,加强宣传工作。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科普文化为基础,强化社区与街道教育中居民的素质提升。提高全体居民的基本素养和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化发展是现代社会各个行业的基本要求,对于成人教育管理者而言,为更好地服务于成人教育、促进成人教育水平提升,自然也需要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因此,加强对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研究,通过各种合理措施来起到促进作用,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作者:邓湘宁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汽车专业教育管理策略探讨

摘要:

近年来,我国技工院校汽车专业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汽车专业的学生大多为男生,很少有女生学习汽车专业,因此在教育管理这些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制定更高的管理要求。本文主要针对技工院校汽车专业学生特点和教育管理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了当前技工院校汽车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技工院校;汽车专业;学生;教育管理

近几年,很多技工院校开设了汽车专业,汽车专业兴起的越来越快,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由于技工院校属于专科院校,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比较低,招生门槛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很多技工院校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技工院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6岁和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性格比较叛逆,而且汽车专业的学生男女性别严重失调,导致了技工院校汽车专业的学生教育管理困难。所以现在必须加快对技工院校汽车专业学生特点和教育管理策略的研究,才能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1我国的汽车工业现状和对汽车专业人才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非常迅速。1953年我国在长春建设及时个汽车制造厂,标志着我国的汽车工业的开始发展,2000年至2010年是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高峰期,2000年我国的汽车年均产量只有两百一十万辆左右,到2010年,我国的汽车年均产量达到了一千八百多万辆,汽车工业的年均总产值达到四万亿元,我国的汽车销量成为了世界及时。汽车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产业,关乎到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增长,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的装配构造设计生产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行业的用人量大大增加。汽车工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汽车装配操作新技术和新设备,一些现代化设备逐渐取代传统装配方式,因此对汽车专业人才的标准也提高了。在汽车制造和维修装配中,逐渐采用自动化现代技术,各种先进的设备和现代化检测仪器投入在汽车的装配维修中,工人操作更加简单灵活,只需要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就可以完成操作。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全球化发展,有很多汽车零部件都是由国外进口而来的,品种比较繁杂,有些汽车工人对这些零部件不够了解,还需要进行学习,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对零部件的接收、保管、供给和装配作业比较熟悉的技术人才,汽车专业人员必须熟悉各种现代化汽车结构原理、自动化技术和传感技术,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汽车实践经验,会利用各种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能够独立更换汽车的各个零部件。汽传统的汽车工人必将被时代的进步而淘汰,在技工院校的汽车专业培训中,要努力开辟新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2我国技工院校汽车专业教学现状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国内汽车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通过调查显示我国的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比例失调,高级技工和初级技工的比例达到4:60,我国的汽车专业人才比例呈现金字塔结构,高端人才大量紧缺。我国的技工院校汽车专业比较多,但是培养的都是初级技工,高等汽车培训院校比较少,培养的高技术、高水平人才比较少,在读学生处于世界及时,但是技工院校的汽车专业学生就业率比较低,很多学生进入社会后需要从学徒做起,对一些专业操作不够熟练。这都是技工院校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完善造成的,我国很多技工院校不够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没有任何帮助。目前湖北有很多技工院校的汽车专业比较繁杂,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技术特长进行教学,一般把制造和装配、维修几个专业综合在一起,这就导致了学生没有专精一门技术。受到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的影响,我国很多技工院校只是开设了汽车维修专业,没有针对性地开设汽车装配、汽车美容等专业。而且很多技工院校的教材比较旧,没有及时更新教材,各种教材五花八门,甚至有的学校运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进行教学。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也是随意组合进行课程教学,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有的教师都是在社会上直招的专业人员,没有相关教学经验,专业素质不强,无法正确教导学生学习。现代化电子自动化维修技术快速发展,部分技工院校在教学中还在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机修维修技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让学生考取汽车专业性证书,学生欠缺汽车专业技术能力。

3技工院校汽车专业学生特点

3.1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缺乏学习自信心和兴趣

由于技工院校汽车专业的学生都是初中和高中成绩不好而进入技工院校的,文化知识基础不足,在初中和高中学习中,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长茫然,没有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目标,不知道从哪里进行学习,教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是单方面地灌输给学生知识,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比较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又是比较叛逆的年纪,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导致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没有充分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认为在技工学院只需要学会技术就行了,理论知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从而在理论知识课程中时容易分心,玩性也比较大,养成了考试作弊、平时厌学的情况。技工院校汽车专业男士居多,这种现象更加常见,因为男生比较大大咧咧,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整体学习气氛也会严重破坏。

3.2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技工院校有很多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文化成绩不合格,年龄太小,被家长逼迫到技工院校来学习,在技工院校学习还可以减免大部分学费,很多学生抱着不来白不来的心态,来学校纯粹为了和同学朋友一起玩耍,没有学习动力和进取心。同时因为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平时文化成绩差,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批评,心里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深深的自卑感,更加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更别说树立学习目标了。

3.3缺乏正确的自我判断意识,自控能力不足

技术院校汽车专业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阶段,心理年龄不够成熟,对社会的认识不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思想比较严重,很难正确区分开一些利与弊,同时自尊心比较强,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在性格上比较特立独行,不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受到逆反心理的影响,经常交一些社会朋友,情绪控制力差,容易发生打架、斗殴等事故。希望在外界得到认可和解脱,从而实现心理上的平衡,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4纪律意识差,盲目冲动

很多男生在家里受到家长的宠爱,性格比较霸道冲动,而且这个年龄的学生纪律意识差,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什么事都是随性而来,不懂得包容他人,很难和家长和教师和谐相处,喜欢说脏话,和同学之间经常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做事不考虑后果。在学习中,很难遵守课堂纪律,喜欢在课堂上和同学嬉笑吵闹,当老师布置课外作业后,都是三三两两在一起互相抄袭,这种散漫性格对学习非常不利。

4技工院校汽车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4.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

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来学校学习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就业难的压力,通过各种教育渠道让学生清醒认识到未来就业的压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清现实,把心思沉下来,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定考核,并且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采取奖惩制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习兴趣和信心。

4.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努力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价值观,教会学生怎样做事,如何做人,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发挥时代的特征,坚持培养学生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观念是一个人心中的指明灯,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自我管理意识,正确认识自己,加强对自我的管理。

4.3经常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和交流

汽车专业是一个男生班,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的生活,正确面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处理师生之间的相处矛盾。老师可以经常和学生对话,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时,积极寻找老师的帮助,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定期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了解学生的心里所想,并且正确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不可偏向化,架起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促进师生和谐相处。教师要注意教育方式,采用民主、柔和的手段进行教学,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作者:罗英 单位: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广告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管理浅谈

摘要:广告,从它的意识和精神被人类发现之后就一直被应用。广告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并且在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创举。人类离不开信息,也就离不开广告。然而在信息冗杂而多元化的今天,将广告与美、与美术深深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流传;广告专业;美术

一、广告设计的发展历程

广告,从它的意识和精神被人类发现之后就在一直被应用。究其根源,是来自我们这个社会对其深深的需求和时展进步中,人类不断对于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广告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包含着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多元化元素,有遵循着广告的核心理念,共同来表达出设计者们的需求。广告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从远古时代到1450年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版印刷的原始时期。研究表明,现有可查的最早的广告是在埃及尼罗河畔的古城底格里斯发现的。这个广告是写在一张羊皮纸上通缉在逃奴,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现在被保存在英国博物馆中。后来,逐渐被利用到了商业中,尤其是在当时经济较为发达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广告不仅用在了商业的商产品的宣传,更有图文、音响等各种复杂的方式。其中在2000多年被火山岩浆淹没的庞贝古城中,考古学者们更是发现了样式复杂的广告。其中还包括各种精选人的信息。而此时广告牌也已经被广泛应用,据考古发现,公元前5~2世纪的以色列、庞贝和希腊及罗马斗曾出现过广告牌来表示酒馆,其实纷繁的样式和标记来表示不同的行业以便于人们区别。从1450-1850年的印刷时期,由于报纸杂志等的尚未普及,因此在此时的报刊杂志十分有限,其中以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使用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西方步入印刷广告时代。并且在1475年,英国人创办了一家一刷所以便英文书籍和杂志等畅销书的流传更是加快了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和流传。并且在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的洗礼后,资本经济进一步发展,美洲大陆被发现以致环球旅行和殖民化运动的兴起更是让生产和消费达到了世界一体化,与此同时的是,出现了现代化的广告媒介———报纸。第三时期,也就是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势力在全球经济逐渐一体化和工业革命的共同作用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为了满足它偌大的原材料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庞大的信息量的要求的前提下,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化逐步加强,其中为他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推动力,促进人员内部迁移并且也使媒体传播大众化大大的加强。第四时期,也就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世界空前发展的阶段,资本主义走向垄断并且大大开辟了海外市场。新的科技发展和科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促进全球信息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是史无前例的迫切。30年代,英国建立了及时家电视台。并且美国于1920年开始研发电视。第五阶段也就是一个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现代工商业也迎来了它的信息化时期。广告活动遍布全球,通过现金的信息技术,我们可以轻松而快速的看到世界各地的广告以及其他的信息。

二、广告设计专业美术教育基础现状

我国广告人并不少,事实上,相应的院校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的人才投入市场。然而是否是有了人就等于有了人才呢,答案是否定的。每年美术院校及相应的大专院校都会提供相应的入取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因为事实上我国在美术及动漫和广告专业上都低于于国际水准。不仅仅是因为缺乏人才,更重要的是就其美术专业一行,我国就因为在设施上落后于那些经验丰富的发达国家。设施旧、意识旧还没有相应的积极政策。导致美术专业只是进入大学的一块看似光鲜的敲门砖。然而就其看似光鲜这一点,不少家长及老师抱怨,孩子们学习美术的途中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是因为基础课差,无法考入大学才‘无奈’地学习了美术,在这一点上,我认同大多数家长的观点。孩子并没有在此上面的兴趣,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在上面,这无疑是在虐杀孩子们的生命。同时带给美术这个行业一个不好的印象和滞后的影响。现学现卖,基础差:因为不少孩子都是在高中后因为想要进入大学才学习了美术,并且对此没有兴趣,所以大多数人也是采取惰性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的美术行业人员能力良莠不齐、人员多,层次多,基础差的现状。还有的孩子因为学习了美术进入了相应的专业上了大学,但是因为能力或是兴趣的问题,认为美术学了没有用处,就此转行,这在当下并不是少见的。可是转行带来的压力及相应的害处还是对其自身而言。当然对于美术教育这个现状就是,不少人转而当了美术老师,来让下一代或是其他的孩子继续他们的‘老路’。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许多孩子学习了相应的美术专业,并且得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因为他本身的素质使他并没有对美术这个行业或是相关行业的爱好和天赋,导致我国现下的美术行业境况十分严峻。

三、美术基础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美术基础教育作为一种爱好,现在被发展成了一种行业。可是相应的管理教育体系并没有被完善。还是有大大小小的补课班在街头巷尾,教育者的水平参差不齐,更加严重的是,许多大型学校的老师私下里开班,却并不将知识传授给本该在课堂之上的学生,对于此种行为,我们并不是不了解,并且此种行为也不止是这一两天才有的事情,可是如何将此种现状改善,却是任重而道远的。与此同时,许多大大小小的‘补课班’的老师资质深浅不一,这也是导致我们美术行业以及相应行业让人堪忧的问题之一。因为无论多么好的孩子,都是需要相应的老师来进行帮助和辅导的。有的人认为并非没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可是在我国这样的事情庞大而众多,如何运作起相应的管理机制,是一个严峻并且值得考验的问题。

四、广告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管理改革探索

1.拓展思维

孩子的思维就如同一口深井,是需要不断的发现和探索的。面对着天生质朴的他们,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好他们的思维习惯和一生的好习惯让他们从中受益呢?我认为,其中思维的拓展就是一项。不少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孩子的思维是最容易被开发和利用的。他们小并且还有许多可以发展的地方。对于开拓思维,我认为好的方法就是联系和想像。在此上,美术无疑带给他们一种新的思维。因为就美术来说,它的发展就是一部充满着联系和想像的历史。美术需要人们不断的开发思维,深入探讨和联系想像。没有想像力的人无法成为一名美术大师。然而想像力就是拓展思维的产物。思维产生于大脑并且经过不断的拓展和加工,变成了想像的产物。在这一点上,人们无法否认的是越单纯并且富有创造力的人越具有想像能力。我们不能灭杀这种能力,因为这是孩子们特有的,是天赋异禀的。你不可以总是告诉他们鸡蛋是圆的,木头是方的,这都是需要他们自己探索,自己去观察并且自己去联系和想像的。

2.提升修养

对于提升美术行业者及广告行业者们的修养,我认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教育者和学习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教育者来自学习者。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我国美术教育者们的能力及素质普遍较低。或许你会发现,我国的美术学习院校虽然多,但是因为我国的美术行业发展晚,进步速度慢,致使大量的学科教育工作者们普遍面临着失业的危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满足于生计,来开班补课班,但是却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培养,这是不对的。因为作为一名美术人,或者说是与美术相关的人员,我们是无法满足于简单的学习的。美术就是一场每日必须进步的修行,这是外行人无法领会的。只有每日的学习与进步,才能让我们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做出更好的自己。作为一名美术教育的从业人员,我想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要进步,才可以更加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张爽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旅游专业教育管理问题及策略

1地方性高校旅游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盲目扩张。

由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地方性高校的旅游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它们大多受利益驱动而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不少院校投入不足,缺少专业师资,缺少专业实践条件,“硬件”、“软件”都与现代旅游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旅游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

1.2定位不准。

定位不准首先表现为办学目标的盲目攀比。一些办学条件较差,办学历史较短的院、系,提出要在几年时间内办成全国院校、专业,甚至在本科办学条件及质量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就急于追求研究生教育,形成办学的躁动现象;其次表现为本科、专科、高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雷同。专科是本科的“压缩饼干”,高职更与专科无区分。几乎所有的旅游院校都集中在同一层面上培养相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究竟是操作人才还是初级管理人才抑或是中高级管理人才,模糊不清;,缺乏旅游专业办学经验不足,使得不少高校在教学体系上相互模仿,缺乏特色。

1.3师资力量欠缺。

首先是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旅游管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往往较高。如美国大学饭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对他的任职要求除基本的学历的要求外,还要求他们持有“注册饭店管理师”专业证书。

1.4科研力量薄弱。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它的发展相对滞后于传统产业,相应旅游研究也滞后于其他传统学科。在地方高校中,教师深入开展旅游教育研究,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教材质量,对旅游业的良性发展也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高校对旅游教育科研缺乏强有力的鼓励措施,而且大多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进行旅游科研的时间、精力;专业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的经历,难以收集到及时手资料,只能是纸上谈兵,研究成果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1.5教材建设存在问题。

旅游专业教材老旧,内容缺乏操作性。旅游专业教材版本很多,操作性内容很少或没有,具有本土性特色的教材很少,专门的案例教材更是基本没有,这和旅游专业实践性强的性质背道而驰;其次,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双证制”是高等旅游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教材内容与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有效的衔接。

1.6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旅游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但多数地方性高校的旅游院、系仍在沿用“以课堂讲解为主要形式,以书本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缺少实践场所,也缺少专业教学设备和条件。学生们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一些抽象的空洞的理论。

2提升我国旅游教学水平的建议

2.1明确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层次

培养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目标明确了,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才有针对性,而旅游的本质决定着培养目标。旅游本质上是一种处于愉悦目的的旅行,是一种愉悦体验。旅游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使旅游者获得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质量。旅游管理专业应培养旅游体验的设计者和经营者,这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性所在。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旅游教育必须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和学生专长,同时要体现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此外,旅游院校培养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学科性、行业性和宽适性,旅游学是与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人类学、环境学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交叉性学科,而且它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2.2科学设置旅游教育课程体系,特色化办学

实行特色化办学是发达国家旅游教育成功的重要法宝。国外著名的一些旅游院校在不同的办学理念下,形成了培养目标明确、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美国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的教学目标为:/为全球培养21世纪招待业的领袖。

2.3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应用和实践教学,注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特殊要求决定了旅游专业教学必须开设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课程。特别是在当前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的形势下,为了使学生能够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学校办学时就应该充分了解、预测市场对专业的需求,开设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应针对市场需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旅游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熟练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同时,学校的培养方案应灵活,能够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及时调整开设的课程和内容。

2.4重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进校企合作

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旅游院校要大力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课堂上讲景点,教室里讲客房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将书本知识的学习时间由课堂内移到课堂外,将课堂内的学时主要用于书本知识在具体旅游管理案例中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旅游业中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准

高素质的旅游专业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保障,是旅游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培养出的学生,必须破解旅游教师队伍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高素质专业教师的问题,打造一支的教师队伍。

作者:张莉 单位:张家口学院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证券投资专业课程改革教育管理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编写的教材、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方面的改革、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证券投资分析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是在此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还存在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缺乏与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相适应的教材,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开设证券投资分析课的教学现状做了深入的剖析,并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一些策略和设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证券投资分析教学过去一直沿用的是“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但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在黑板上画比较困难或根本不可能,结果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局面。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讲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编写的教材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似乎“不合水土”,显得“无用”,机械、教条地照搬,甚至会“误用”。特别是,我们现有的教材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国外理论的介绍过于呆板,甚至相互传抄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对价格运动本身的研究做得不够,这急需扭转。另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

二、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证券投资学已逐渐形成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专业。证券投资分析只能算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放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这一大背景之下。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包括三大模块课,分别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辅修课。专业基础模块应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公司理财、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法律法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为选修课程。同时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考虑,应鼓励证券专业的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辅修模块和第二课堂来扩充知识面辅修的方向,主要包括法学、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同时具备法学、财会、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竞争需要。

(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分析讨论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受益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作用。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有代表性的,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有讨论探索价值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用已属“过去时”的案例讲解理论外,主要选择股评在各种媒体上推荐的股票和学生买卖的股票作为案例,用已学的理论进行评价。特别是对股评推荐的股票的经常否定,既可使学生明白老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又可大大提高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案例教学中还可经常让学生展开讨论。

2、模拟炒股

模拟炒股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产生切身体会及增强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丰富和扩展书本知识。首先,由教师对证券软件的操作进行讲解,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熟悉证券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业务模拟操作进行模拟炒股。目前部分证券公司网站和专业财经网站都提供网上模拟炒股的程序,可利用这一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把声、文、图像和计算机集成在起的技术,利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媒体进行视听教学。针对本课程技术分析中的道氏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形态理论、移动平均线等,若仅凭书本讲述,使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图文并茂的讲义。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方面的改革

从教材方面来说,我们应从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把握分寸,理论和实践不能偏废。首先是要重视教材中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的收录,包括交易规则和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新兴投资工具等。其次,要重视教材中实践内容的安排,教材中不仅要介绍现有的证券交易理论和交易模型,更要介绍成功和失败的交易案例和交易经验。证券投资分析的实践教学,不是为了记住RSI等指标的设置公式,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围绕搞好证券投资而进行理论研究和交易模拟,使学生学会在证券投资中为实现盈利而学习、而思考。从内容上说,它至少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概述、证券投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证券价值分析、证券价格图表分析、技术分析流派介绍、证券模拟交易训练与模拟交易大赛、证券投资风险教育、证券投资监督管理等部分内容,而且各部分的篇幅长度应得到相应的平衡。

(四)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但是,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简化,往往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迫使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了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对考试方式必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证券投资的主要内容,需将这门课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理论考试要求每人运用基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一篇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实务考试可以学生模拟操盘业绩为主要依据。在学期初给每人10万元的虚拟资金,通过一个学期的操作看的盈利率。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多实践,按成交量的千分之一给予奖励。

总之,针对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以体育院校艺术类教材研讨会为契机,向全国16所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以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他们思想政治认识、专业的认知、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及消费行为行为方面的基本情况,从而掌握艺术系学生各方面的特点与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应对策,为体育院校体表演专业学生良好发展,完善艺术系教学、管理等工作及对提高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教育管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现状及教育管理对策进行研究。对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16所开设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学校学生进行思想状况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780份,回收770份,有效问卷750份,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思想政治认识、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及专业认知等方面。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思想特点

2.1.1政治立场坚定,但获得信息渠道较少,有入党愿望但对党的知识了解不多,动机不够明确,思想认识较模糊

在调查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政治立场比较坚定,有大部分学生认为国家的政策会与自己的理想和未来有直接关系,表示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各方面条件受限对一些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较少,对党的知识、时事政治及相关信息了解不多,缺乏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民情的了解,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

2.1.2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组织纪律性较差

调查发现,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喜欢独自处理,对团队的作用和团队文化建设缺少认识。大部分学生处理问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取向,缺乏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调查还发现,由于专业特点,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演出机会较多,但存在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差。调查结果反映了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入学前大多来自艺术类专科院校,由于专业特点和学习生活方式的影响,养成了不良习惯,出现了生活作风懒散、学习兴趣较低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学生缺乏自律性、缺乏团队意识、突出自我及不讲奉献等问题,进入大学后学生缺少凝聚力,学风、班风较差,造成整体形象的塑造较难,这些问题使得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难度加大。

2.1.3情感问题较多,恋爱观不明确,处理问题不够理智

在调查中85.5%的女生及67.8%男生都有恋爱的现象存在,但在被问到恋爱目的时,只有少部分学生回答是为了寻找真爱,其他或是排解寂寞或是丰富经历或是没想太多;而且在问到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时,多数人都选择了相貌为及时,而且对于今后则更是没有考虑太多。由此可见,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情感问题较多,但对于感情的理解明显缺乏认识,恋爱观不明确,处理也不够理智;其次,由于专业特点参加社会活动较多,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现实思想状况与实际年龄并不相符。因此,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利用有效手段加以引导。

2.1.4重视自身素质提高,尤其是专业兴趣浓厚,但文化素养偏低

对16所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学生在大学4年里都希望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在问到“你认为哪门课程对你最重要”时,有77%的学生认为大学阶段专业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重要,而且只要把专业练好就可以了。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在招生时比较注重技术技能,而其文化课分数就相对较低。这一情况造成了此类专业学生入学前就重技能轻文化的心理误区,觉得文化课不重要,而进入大学后学生的思想意识里这一现象没有改变。因此,在调查中还发现有38.4%的学生曾经出现一门文化课不及格,27.7%的学生出现过2门或2门以上文化课不及格现象。这种文化素养偏低的现象,除了学生自身情况外,与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过分追求专业技能的发展而轻视学生文化素质及人文素养,忽视了对整体素质提高有直接关系,这也就限制了学生专业水平发展的空间。

2.1.5竞争意识强烈,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在调查中显示,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了比较自我的性格,加上专业特点的竞争较激烈,从而形成学生比较强的竞争意识,但同时也由于成长环境和大学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分辨能力。

2.1.6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

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总体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在被调查者中有50%以上的学生每个月生活费在1000元人民币以上,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该类学生有33%以上的学生在2000元人民币以上,明显高于同一城市其他高校和专业的学生消费水平。用于消费的方面主要是时尚服装、参加比赛和娱乐休闲,这反映了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2.2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特点成因分析

2.2.1外部成因,环境因素的影响

首先,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由于其入学招生方式不同于全国统考,学生入学分数较低,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方面明显不足,表现出组织纪律性较差、缺乏进取精神,这些问题导致他们一时很难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其次,这类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也导致学生个性较强,但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经验,在融入大学的集体生活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表演机会较多,接触外面环境和事物较多,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这些都是学生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思想特点的外部成因。

2.2.2内部成因-,专业特点需求

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特点区别于体育的顽强、拼搏、创新的精神,从专业的角度比较强调个性化的发展,这一特点与纯艺术特点相似,因为只有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谈及学生在表演上的创作和突破。由于这些特点,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敏锐、情感丰富,情绪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遇事缺乏理性思维,容易脱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我、组织纪律性差、团队意识较差。

3针对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特点提出的教育管理对策

3.1加大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增加信息渠道

理想信念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它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中的集中体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因此,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大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中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根据学生特点,首先,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学生的兴趣不大。在调查中发现,尤其在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极低。因此,针对这一特点应积极地做出改变,除规定教学内容外,应加大思政理论课时,丰富内容,调整授课方式,让学生从更多视角和更多内容上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提高理想信念。其次,应多开展爱国主义题材的活动,如参观历史展览、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英雄事迹、爱国主体宣传片,听取先进事迹报告等,从多渠道让学生去感受去学习。,增加时事政治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对国家政策及社会问题关注的渠道较少,因此,应利用高校资源和优势加大时事信息报到和讲座等,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信息,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党的先进性,提高自身的觉悟

3.2利用专业优势,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针对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差、组织纪律性差、缺乏奉献精神这一特点,应加以引导,积极沟通。调查发现,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表演任务较多,应结合这类活动予以引导,做好思想动员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其次,要利用体育院校的资源,多开展团队比赛和活动等,如拓展训练、团队联赛等,加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奉献精神,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同时,为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向一个良性方向进步,要结合学生特点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情法并行,而相互补充,做到严爱有加、情法并重,使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管理规章更、更有效。

3.3关注心理问题,积极构建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其专业特点和各方面因素影响,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心理问题也有逐渐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学习和交友等方面,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地落实深度辅导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者要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和知识结构,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门首先应加强思想政治及德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和水平,定期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水平。

3.4拓宽教育渠道,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当今社会从就业角度和学生发展空间来看,体育院校对表演专业的学生除学好自身专业外,应充分利用体育院校的特有资源多开设其他技术类课程教学,使学生真正具备“一专多能”;其次,应针对学生文化素质基础较为薄弱现象,多渠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和讲座。调查显示,尤其是外语学习是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最难的一门,学生即使想努力地学习,但由于基础较差还是学不好,很多人选择放弃。因此,应加强个性化教学,请专业的英语教师多开设讲座,请学生做学习委员带动大家一起学习,针对不同水平开设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其次,通过“奖优促平”,这样能化被动为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多安排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的讲座课程和理论课程学习等。在提高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对其消费观念的引导,使各项工作紧密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体育院校开设表演专业是一个近几年刚刚起步的专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对健身的需求加大而得到快速发展。而这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明显滞后于专业发展,在大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同时,我们面临着要积极探索这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

【摘要】本文对当前加强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必然性以及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加强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

新形势下,知识成为影响各行业竞争的关键资源,新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高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在社会生活中专业人士已经开始对社会生产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在成人教育领域,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作为引导成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规划者和指挥者,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逐步推动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者角色,其借助于自身能够直接参与到教育管理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可以对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特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建设,为成人教育管理工作在现代社会的优化和开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切实推进成人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一、当前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必然性

(一)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是加强“四化”干部工作队伍建设的需求。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总标准。新形势下,应该严格按照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和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指导方针,打造一支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干部工作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而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本身是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具有必然性。

(二)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是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本身是成人教育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推行成人教育专业化的首要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建设,促使成人教育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化和高效化发展,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成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三)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是管理者进行自我建设的要求。成人教育管理工作既是一项重要的事业,也具有一定的专门性,并且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重要发展目标就是在成人教育领域内成为专家学者,能够对成人教育工作的优化和开展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在实际成长过程中,应该不断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自身专业化建设,尽自己较大的努力为成人教育管理事业作出相应的贡献,切实推动成人教育事业向着专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二、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管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是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情况下,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包含知识亚结构,即成人教育管理的知识、政策法规等;能力亚结构,即管理人员在具备一般教育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具有实施成人教育专业化管理的特殊能力,包含对成人教育的组织和协调以及教育评价能力、成人教育未来发展预测和创新能力等。

(二)专业道德方面。在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工作中,对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的强调是又一个重要的标准。成人教育本身是为了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而服务的,因此在强调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时,首先应该关注管理人员的专业道德,以期可以借助管理人员的道德引领和统帅,保障成人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专业训练方面。衡量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其是否接受过长时间的专门职业技能训练。成人教育不仅仅要对教育对象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还应该加强对成人教育工作者自身专业素质培训工作的重视,保障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不仅具备一定的从业资格,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教育管理能力,能够对成人教育实施专业化管理。

(四)专业发展方面。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生命周期以及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自我认同感与其自身专业生涯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个体相对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个体生活在高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接受复杂多变的专业活动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进修。个人只有积极推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够紧随时代潮流,在自身专业岗位上作出相应的贡献。

(五)专业自主方面。当一个专业在社会中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时,其专业人才培养的专长一般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其学科知识体系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高度专门发展倾向,以至于没有经过专业系统教育的外行人员无法对专业发展做出的判断,专业自主就具有了一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探析定的可能性。但是,从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成人教育至今尚未达到专业自主的发展程度,但从整体上看,专业自主也是成人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六)专业组织方面。专业组织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应该交由专门的管理部门和机构来进行组织和规划,保障建设工作的专业性。但是,还应该认识到,现阶段我国成人教育管理组织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方式的专业化水平一般偏低,因此必然会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产生一定的限制性影响。

三、加强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措施

(一)宏观层面:以国家政策体制为专业化建设提供相应的保障。从国家政策体制方面对成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为成人教育管理专业化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加强对入职后的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培训。在当代社会,一次学习终身受用的学习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展潮流,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提升,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可能在工作中面临知识陈旧僵化、影响工作实效的问题。因此,必须定期对入职后的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在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中,就是应该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保障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进而更好地开展成人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对成人教育的专业自主权进行进一步拓展。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要求为成人教育管理者提供相应的专业自主权,也就是说,成人教育的实际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决策权力。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权力也是衡量其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还应该进一步拓展专业自主权,促使成人教育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对成人教育工作的管理。,设置专门的专业成人教育管理部门。现阶段,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设置专门的独立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对本国教育工作进行专业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在各个国家专门的专业性教育管理部门中,一些国家提出应该针对成人教育设置相应的管理组织,对成人教育实施专业性的组织、规划和监督管理,这一观点的实践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成人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也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中观层面: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对成人教育内部用人制度加以改革。中观层面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应该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建设是一个相对复杂和系统的工作,需要成人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成人教育的专业管理机构应该为管理者的专业化学习和发展营造相对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真正将成人教育结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做出正确的指引。基于此,成人教育部门应该从管理人员的基本构成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计划和执行规划,引导和规范管理者的专业化学习行为,为其专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应该注意对内部用人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我国传统的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方式主要为任命、选举、考核和聘任几种。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教育管理领域行政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日渐加深,传统的成人教育人员选拔聘用方式已经因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有竞争性质的聘任方式。因此,新时期加强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也应该引进竞争机制对内部用人制度进行优化改革,促使成人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向着专业化方向迈进。

(三)微观层面: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从微观层面看,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建设可以从两个具体的方面入手:首先,利用学习和反思推进成人教育管理人员活动专业化发展。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转型对教育领域产生了特定的影响,如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因此,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应该自觉承担管理重任,、科学地组织好成人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促使成人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基于此,成人教育管理者在自身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树立一定的终身学习思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紧跟时代潮流,促使自身专业化水平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逐步的提升。其次,基于社会建设发展需求适当地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拓展管理思路。为了能够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社会的建设需求相适应,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积极探索和学习变化、创新、整体和和谐几个方面的新型管理理念,对自身工作思路进行科学的拓展,进而以更为专业手法对成人教育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紧随时展潮流促使成人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为成人教育对象提供更为品质的教育引导服务,促使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为成人教育在当代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带动我国整体教育事业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艺术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的普及,艺术类学校在生源素质方面愈发放松标准,艺术类学生基础与素质参差不齐,为教育管理造成困扰。艺术学院成为培养高品质、专业化人才的基地,教育及管理对学生的素质与技能具有直接的影响,对国家的发展乃至进步具有直接的关联,因此需强化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艺术类学生大多特立独行,较难依照规范化、标准化制度执行。所以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则需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并通过良好的教育管理对策提升教育管理能力。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思想特点;教育管理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令诸多艺术院校附中教育迈向大众化的方向,学校对生源的范围不断扩大,令学生的素质与基础具有较大的差异,特别对于艺术类学校而言更加如此。艺术学校的综合素养以及技术能力不足,思想特点也具有诸多问题,个性明显,较易发生冲突及问题,为教育管理工作造成困扰。

1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1.1思想活跃却欠缺理想信念

艺术类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极富激情,对于当前的时事政治不够熟悉,通常仅注重事情的表面,并未思索事情背后的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外来因素不断引入,欠缺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不正确,道德观念欠缺,这些方面均变成艺术类学生的问题,特别在网络发展的今天,网络生活已经变成学生在生活中尤为关键的方面,假如无法良好地辨别网络信息,客观了解问题的真相,会令其思想道德较易被他人掌控,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乃至人生观。

1.2个性突出却集体观念欠缺

艺术类学生生源源自各个方面,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特征更为复杂。并且,艺术类学生均具备相应的专业特长,十分注重个性化发展,大部分学生思维均较为活跃,具有鲜明的个性,喜欢新鲜事物,愿意自我展现,还有些即便不喜欢谈论,可是却具有超前的思想,十分孤傲。个性的强化会令集体观念薄弱,个体的突出会令同学相互间发生矛盾及冲突,令艺术类学生的舍友、同学相互间的矛盾远比非艺术类学生明显,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矛盾时,艺术类学生通常更为关注自身的利益。

1.3自我意识明显,组织纪律性不足

艺术教育的费用较高,所以大部分能够从小进行艺术教育的学生大多具有优越的家庭背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拥有明朗的思路与目标,所以在学习当中更为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艺术修养,认为自由、轻松的氛围对提升艺术思维及创新力极为有利,所以并未关注规章制度与思想道德,从而令艺术类学生不注重纪律意识,生活散漫,不具备良好的课堂纪律以及宿舍文明状况。

1.4注重专业学习,欠缺文化基础

当前的艺术类学生大多注重专业方面,而欠缺文化基础。艺术类学生虽然也进行文化课学习与测试,可是录取时更为关注专业课成绩,因此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在学习当中均较为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而并不过于关注文化课。在持续学习中,学生会开始抵触文化课,不仅令文化课考试较难通过,并且也无法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知识面不足,不具备充足的人文精神。

2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因材施教,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个性化较为明显,其较为追寻奇特的事物,进行教育管理时也更为关注情感的管理,不可通过强制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身为管理人员,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管理工作需要更为关注人文关怀,学生管理工作最终是为了关怀学生、尊重学生、训练学生、鼓励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加地发展。管理中需要通过疏导的方式,不可将学生管理工作当成管理学生,而应当在教育当中表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勤于沟通,将情感投放到学生身上,真正想学生之所想,协助学生处理生活、学习当中的问题。并且,正确看待学生的问题与意见,需通过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给予处理。应当注重学生本身的文化修养。较好的文化素养可以展现出人的文化涵养,当前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佳,知识范畴较为狭窄,需要在学生的入学阶段做好规划,并且每次在开学时都应当预先做好规划,学期完成后依照规划进行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累积文化底蕴,从整体上提升个人素养。并且时常举办各类活动,持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令人格更加富有魅力,提升文化修养与人文素养[1]。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健康的育人氛围。艺术专业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如何良好地运用其个性激发其积极性,成为教育管理人员需要分析的方面。进行主题教育活动,需本着学生活动尽可能以专业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其中,通过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意图,符合学生的表演欲,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给予表现自我的互动平台。及时表彰在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的同学,通过个人带动集体,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自信与兴趣。全员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教育当中。教育管理工作不但属于学工面的管理,还需要融入学校的教学、管理内,需将教育管理工作延伸到艺术类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打造出隐性化教育体系。在专业活动中,专业老师应当融入其中,真正展现出专业老师的效果。因为艺术专业特有的授课方法而令师生关系更为紧密,艺术类专业是技术型专业,艺术类学生较为崇拜专业能力较高的老师,所以,应当积极激发专业老师的热情,将教书与育人相融合。专业老师的人格魅力与管理育人的效果更为关键,需将思想道德融入艺术教育当中。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大师级的作品,通过良好的人格魅力逐步影响学生。最终需为学生给予较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激励学生融入实践当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适应力,展现出艺术教育为技能教育的方面。透过不断练习,可以令艺术类学生的表现欲获得满足,展现出自身的个性与激情,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极为有利。学生在实践当中,透过不断与社会接触,能够拥有创作的灵感,提升本身的专业水准。透过感受现实生活,建立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组织能力,激发团队合作力,提高协作精神,从而提高班集体的团结力,提升班集体的热情,对教育学生乃至管理工作的实施十分有利[2]。创建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提升管理工作的绩效。想要将学生管理好,则需具备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法律对学生给予教育和管理,学校需通过自身实际状况,创建学生管理制度,能够令教育管理工作有理有据。创建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制度,需考量到艺术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沛的情感、激情的行为等特征,需真正展现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乃至个性特征。在教育管理时,需加强情感的管理,需在合法状态下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轻松的环境。管理者应当积极进行沟通,通过学生的根本利益建立科学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令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顺利、更加轻松。在管理艺术类学生时,需对学生干部给予充分的信任,并且也应当展现出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身为学生管理者,应当发掘思想积极向上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强化对其培养,在工作中给予应有的信任,且令其融入学生群体当中,从而令其他学生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应当真正展现出学生党员的力量,展现出带头作用。积极展现出骨干学生的风范[3]。

3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较为特殊,思想较为活跃,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在教学管理中较难实现统一,总体能力无法提升。所以,必须强化分析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特点,改良教育管理,令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获得提升。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建设探究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发展”,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人教育逐步走向内涵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升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水平十分必要。本文就在阐述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意义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提升措施,为我国成人教育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为适应工作需求、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成人都选择继续教育方式来充实自己,促进了成人教育的进步,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中比重不断增加。管理者作为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专业化水平高低对成人教育效果起着极大影响,是当前成人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围绕此展开研究。

一、成人教育管理者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在实际的成人教育管理者队伍中,我们可以发现,成人教育工作者队伍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质量与水平。例如,成人教育工作者队伍层次较低,很多低学历的教育工作者进入到教育工作行列中,由于他们水平低教育质量差,也影响到成人教育工作质量,影响到成人教育接受程度与水平提升。

二、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改变传统思想观念

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成人教育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在传统思想观念中,大多数管理者观念较为粗放,缺少专业化理念,因此,必须对此加以改变,树立专业化发展观念,具体措施有:及时,加强对成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使其认识到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改变自身传统认知,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培训中,强化专业化发展观念,为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思想基础。第二,专业化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积累,成人教育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点,建立良好的自我学习理念与习惯,将被动地接受专业培训变为主动参加,并不断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专业技能和知识,增加自身专业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1]。

(二)加强理论研究积累

成人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管理方面大多借鉴的是其他方面管理经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给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带来一定妨碍。因此,应当加强在成人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根据成人教育学的特点,将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纳入到理论体系中,同时,借鉴、吸取外国的先进理念、知识,不断积累,形成符合我国成人教育管理实际的理论体系,为成人教育管理者学习、培训提高指导和环境,从而促进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进步。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

在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中,除了要依赖管理者自身的学习、积累之外,更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培训,这是管理者提升知识积累最为主要的途径,所以,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成人管理者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本身给予的培训,学校应当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活动,利用各种合理时间,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开设课题交流等方式,增加接触各种管理知识的机会,提高知识积累水平,向着专业化方向不断进步。二是其他机构进行的培训,仅仅学校自身的培训效果是十分有限的,积极建设、联系其他各种培训机构至关重要,比如高校成人教育学专业设置专门的课程,培训高级管理人才。

(四)完善培训方法课程

在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中,培训方法、课程会对专业化发展效果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完善培训方法、课程也十分关键。及时,在培训方法方面,不能一味地只采用传统讲授法,还需要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先进教学方式来进行改进,实施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等科学培训手段,增加成人教育管理者对培训内容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以便于提高培训效率,将专业知识有效传达给成人教育管理者,促进其在专业化方面的发展。第二,在培训课程方面,应当先充分了解成人教育管理者本身情况,明确其在专业化方面存在的不足,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避免重复培训、不对口培训等造成的效果不理想情况;

(五)做好经费方面工作

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需要经过长久培训、学习来实现,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是离不开经费支持的,所以,需要做好此方面工作,具体措施为:及时,在投入方面,在学校自身投入之外,还要争取国家、省市政府相关方面的经费,增加经费投入;第二,在分配方面,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制定合理分配计划并加强监督,通过上级定期检查、下级及时举报等措施,减少非必要的培训项目,提高分配合理性;

三、社区与街道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居民为对象,根据社区居民的利益与需要,以及社区发展的利益与需要贰整合、利用社区各种资源,组织、调动社区各种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教育服务活动。笔者认为,做好社区与街道教育,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及时,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有力的社区与街道教育领导机构是做好社区与街道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完善的领导小组,以社区党员骨干、居民骨干、退休老师为主要成员进行领导班子建设。第二,加强宣传工作。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科普文化为基础,强化社区与街道教育中居民的素质提升。提高全体居民的基本素养和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化发展是现代社会各个行业的基本要求,对于成人教育管理者而言,为更好地服务于成人教育、促进成人教育水平提升,自然也需要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因此,加强对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研究,通过各种合理措施来起到促进作用,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探索艺术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摘要】近年来全国高校在国家有利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由于艺术专业的特点, 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标新立异、时尚前卫、个性较强、自由散漫的性格特征,使学校的教育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如何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趋利避害,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艺术类 高校 学生 特点 管理

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管理一直是困扰高校的一个难题。艺术类专业学生是高等院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长期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一直就有“艺术生难管!”的说法,艺术类学生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才能对艺术类学生实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把握艺术类学生的心态和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艺术类学生有其区别于普通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独特个性。这种特殊提醒我们:如不加强对艺术类学生的有效教育和管理,势必对学风和校风带来严重影响,所以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管理具有特殊的意义。

1.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特点

1.1文化基础薄弱

艺术类学生考试方式以专业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由于艺术类专业学生一般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专业学习,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使得艺术类学生存在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的现象,势必导致多数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较窄,缺乏人文素养。所以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2思想活跃,理想信念弱化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文化理论学习。其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偏离正确轨道。

1.3自我观念突出,集体意识淡薄

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更强,更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不少大学生认为,搞艺术就是要追求个性,就是要放荡不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灵感,才能创造美。同时艺术类大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呈现个性化和独立化,处理问题时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一切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1.4情感丰富,组织纪律不强

艺术类专业的特点要求艺术生具有发散的思维、丰富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但有的学生却以为搞艺术就应该天性自由、散漫,认为限制多了,会抑制个性思维发展,影响创作灵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使得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组织纪律性。

1.5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虽不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但比较追求与众不同的特点,包括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和爱好进行。在取得成功时会喜形于色甚至“得意忘行”,但在遭遇挫折时容易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2.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2.1发挥专业课教师专业教学的独特优势,打造一支教学一线教育管理主力军

打破以往“教育管理是班导师和辅导员的事”的传统观念,把专业课教师推到教育管理的主阵地上来,形成专业课教师与班导师、辅导员三者管理合力机制。艺术类专业课教学大多采用小班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师徒”一样,学生对老师也比较尊敬和信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师德教风对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正确人生观的确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动态等也能在课堂中充分表现出来。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努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师表,严谨务实,把教育管理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以的品质、高尚的人格、广博的知识影响和感染学生。

班导师、辅导员要主动与专业课教师联系,交流沟通学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难题与困惑,寓教育管理于艺术教育之中。

2.2非专业课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尝试艺术化教学方法

“艺术类学生难管”是管理者的共识,也一直是非专业课老师最头痛的事。由于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课堂纪律较差,在教学上也给老师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师生之间都有些对抗情绪,甚至发生罢课等矛盾冲突。首先,教师要改变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偏见,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尊重学生,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2.3创建以班导师为核心的亲情化与规范化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

师爱是亲情化管理的基础,班导师要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责任心。只有走入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用心感化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一句亲切的问候、一番温暖的鼓励或是一次敞开心扉的谈话,都可能使学生态度发生改变。例如召开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茶话会,组织参观实践等,营造“家”的感觉和氛围,使学生在“家”中寻找到归属感及幸福感,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相互交流,彼此了解。还可以开展班级之间的集体性活动,如辩论赛、体育竞赛等,让学生主动为班级出力,为集体争得荣誉。

2.4依托学生干部队伍,加强辅导员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首先,要选派有丰富的大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并具有艺术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艺术类大学生的辅导员。辅导员应采用艺术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既尊重个性,又严格管理,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提升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其次,要将思想觉悟高、专业素养好和号召力强的学生吸纳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辅导员应注重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导向作用,同时加强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建设。这样,辅导员就可以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主动深入课堂、宿舍为学生服务,更多地参与班级活动和实践活动,密切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更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实践经验逐步提升到理论研究上,为艺术化、科学化管理打下基础。

2.5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根据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学校应为他们开设“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程,增设“社会学”“艺术哲学”等专业拓展课程,同时还应有计划地组织中国传统文化等系列人文通识讲座,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到校举办人文知识讲座。通过专业讲座、文艺汇演、影视评论和社会实践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从中汲取艺术精华,提升人文素养。针对艺术班女生多的特点,可以开展“女性养成教育”、“成功女性访谈”等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

2.6积极培育学生艺术团体,加大教师指导力度

鼓励艺术类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艺术节、校运会、晚会等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大胆创新,勇于表现。在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的同时,让学生在活动的氛围中享受奉献的乐趣,感受专业的魅力,体验工作的成就。如播音专业学生在学校“大学生礼仪大赛”等大型活动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风采。针对学校文学类社团较多而艺术类社团不足的现状,鼓励学生创办形式各异的艺术团体,如常工电视台、校园广播台、主持人工作室等,并且在硬件设施上给予一定的投入,为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这些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拓展专业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风、校风建设。

2.7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构建心理健康与危机预防体系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切实加强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入学时,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入学时就表现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面谈和疏导,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要关注单亲家庭、贫困家庭、有既往病史、学习困难等几类学生,随时对心理压力较大、出现情绪波动和遭遇突发事件(丧失亲友、失恋)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危机干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还应重视心理健康的宣传与普及教育,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和广度。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要同时兼顾,扩大心理咨询的范围,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3.结束语

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只有积极地开展教育与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和总结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经验,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更大更新的成绩,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艺术人才,最终实现艺术教育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管理改革刍议

【摘 要】一方面,国内物流行业人才缺口巨大,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物流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本文根据应用型本科物流教育的特点,结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实践,提出来通过校企共建实践课程、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践教学环节采用3D虚拟技术、引入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等方式构建应用型本科物流实践教学新模式。希望对其他高校的物流实践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物流 实践教学 改革 应用型本科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一线操作技能人员约110万人,而目前国内高校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约40万,远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物流教育的重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物流管理纳入了及时类学科分类。作为新兴的学科,物流教育开设时间相对较短,如何将物流教育与人力资源需求紧密衔接是目前开设物流教育的各院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应用型本科物流实践教学的作用

1.1物流业是跨行业的复合型服务行业,环节复杂繁多,岗位技能要求高,操作性强。王在勤(2010)认为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这种变化催生了物流实践教学的改革。无论是从事物流业务管理,还是评价和选择物流技术方案、进行物流系统分析以及进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都要求物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在我国物流从业人员中,75%的人员从事操作性岗位工作。根据物流的职业特点和要求,需要在教学中坚持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培植专业特色,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

1.2实践教学是实现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肖怀云(2011)认为需要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来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物流职业的特点决定了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是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现代运输和配送的操作技能,能够设计物流解决方案及相关物流软硬件操作技术,胜任物流业务及管理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惟一选择,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实践教学是培养物流人才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教育部把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郑春龙、邵红艳(2007)认为高等教育应该系统地培养学生包括实践能力在内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对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十分重要。实践教学过程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在模拟教学和现场教学中充当某一岗位角色,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才能既让学生获得参与物流工作的经验,又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差距,从而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物流管理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2.应用型本科物流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实践

2.1课程设计改革——校企共建

(1)邀请来自物流行业的博学高级管理人员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聘请符合条件的企业管理者担任专业课程教授或讲师。

(2) 在原有的教学课程结构设置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专业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增加理论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比重。正如贺政纲等(2009)所强调的那样,在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即结合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地分析,得出针对某一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在《采购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并制定出较合理的采购策略、采购计划;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价格谈判、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签订等,以此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动手实践演练加强学生对采购流程的多方位了解,以及更地掌握采购相关的沟通、文书、法律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2.2建设基于流程的物流综合实训室

赵淑雯、刘航(2011)强调应对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强化,尤其是要加强物流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物流技术和设备更新发展速度很快,因此,在实训室建设时不能片面追求购买采用近期技术的设备,而应以流程为中心建设物流实训室。实训内容设计将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流通加工管理等基本物流业务,主要实训设备构成包括:现代化立体仓库;现代仓储常用各种基本设备,同时还配备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RFID无线射频管理系统、POS销售管理系统等。通过“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系统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供应链协同能力。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目前已建成了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物流综合实训室,实训课程完整再现了基于供应链的采购、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等业务流程,一方面锻炼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企业经营环境有更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企业管理的大局观,正确认识企业竞争优势及其获取途径。

2.3建设基于角色扮演的3D模拟实验教学模式

采用3D虚拟同步仿真控制系统进行教学,不仅符合了当今应用型本科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群体特性,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更使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企业实际运行过程,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以较大限度地实现高校培养效果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融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目前已开设的课程有《3D仓储管理》、《3D运输管理》、《3D国际货代》、《3D集装箱码头》、《3D国际物流》实训课程。

2.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田刚(2009)认为一体化的物流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基于两部分: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同时他也坦承校企合作一直是实践教学的难点。物流管理专业需要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因此,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的经历对于其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和建设,以及实训过程的控制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文件,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训过程和实训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评估和总结,以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效果。

朱正伟等(2007)探讨了构建“校企共赢”的校外实训的可行性。目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格力电器全资子公司凯邦电机有限公司、近铁(中国)、宝运通物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定期派学生到以上单位参观实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 物流专家讲座与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相结合

定期邀请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办讲座,以使学生紧跟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近期发展趋势和方向,始终站在物流领域发展的前沿。截止目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邀请的讲座专家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教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陈功玉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薛华成教授,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庞川教授等。

恰如贺政纲等(2009)所强调,大学讲座不仅需要邀请学界的专家教授,同时也需要来自博学从业者的声音。因此,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每年多次组织学生参观国际著名企业,如盐田港港口集团、蛇口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近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有限公司等企业。学生通过听讲座和到企业参观可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同时也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2.6将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肖怀云(2010)认为通过物流设计大赛等有代表性的实践活动搭建新的课堂,能有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程建芳(2007)通过对国外经验的总结,认为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高等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双证书”教育应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也充分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重要性,除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外,已成功开展两届面向全校的院级“物流设计大赛”;每年均开展“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教育工作,整体通过率90%以上,在全国培训单位中名列前茅。

3.结束语

通过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引入企业博学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完成,确保专业课程设置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建立基于流程的综合实训课程和提高学生参与性的3D模拟教学模式,并与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等有机结合,辅以大学讲座和企业参观,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立体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当然,除了上述谈及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外,还有其他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样值得深入探析。

本文是“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改项目《物流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阶段性成果”。

刘小军(1985-),男, 汉族,陕西,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物流与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音乐专业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策略

摘 要: 音乐专业的学生,这个具有个性特征的群体,与学生群体相比具有特殊的个性特点。近年来,随着音乐专业人数的逐渐增加,学校也加强了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管理。本文就简单阐述了音乐专业女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

关键词: 音乐专业女大学生 个性特征 教育管理

音乐艺术通俗地讲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有规律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美妙动听的形象,是用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近年来,学音乐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加,学校也加强了对音乐专业学生的了解及管理。在每个学校里,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学生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的一个群体,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群体相比,既有其一致的方面,又体现出音乐专业本身鲜明的个性特征。我由一名由音乐女学生成长为音乐女教师,通过多年来自己在校的生活及身边接触的人和事,对音乐专业的女学生的个性特征还是相对了解的,下面我就简单地阐述一下音乐专业女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教育管理策略。

一、音乐专业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学校的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群体既有一般高校学生的共同特点,又有本身鲜明的个性特征。所有高校学生的共同特点表现在:对祖国的热爱和拥护党的政策;并且有较强的上进心,思想上活跃等。在认识到这两者的共同特征的同时,还应该了解到那个特殊群体,即音乐专业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在这里我就简单谈谈音乐专业女生的个性特征。

1.注重外表形象,性格外向活泼。

尤其是在大学里,一说到音乐专业的女生,大家可能及时时间会想到学音乐专业的女生一定很漂亮、很有气质,的确,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又何况是音乐专业的女生呢?在大学里,随着年龄的成长,也更懂得修饰自己了,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女生每天都爱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打扮自己,重视脸部简单的生活妆和衣着,而且她们大都是“镜子控”,只要走到有镜子的地方都会美美地照一下镜子,摆几个动作,而且,在大学校园里,音乐专业的女生性格大都开朗、活泼、爱表现自己,并且有强烈的自信心,由于音乐专业的学生经常参加学校的艺术活动,因此在舞台上的表演有十足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专业学生的气质显得更加大方、得体,该群体在性格上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开朗,并且在每次学校的艺术活动上音乐专业学生的表演往往会更胜一筹。

2.追求自由,团队意识较差。

音乐专业的女生往往追求自由,自我表现力很强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融入一种个性化的色彩,尤其在自己的专业上都非常的自信,而且有创新思维的特点,为此在创作上会出现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但往往她们在遇到问题,考虑问题时大多是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才能展现等方面出发的,因此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例如:团队精神很差,对集体能否获得荣誉不在意,同时,追求自由,在平时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违纪现象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严重。

3.重视专业,但文化基础较差。

音乐专业的学生上自己的专业课都非常认真、积极,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导致在平时的自习中也会去练习和琢磨自己的专业,包括同学之间在聊到学习时,讨论的几乎都是自己的专业,她们互相纠正错误,互相吸取对方专业知识上的优点,每天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逐渐对自己的音乐专业更有兴趣,就在这兴趣的驱动下,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上孜孜不倦,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毕业后就不用发愁自己的就业问题,因而导致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对待自己的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态度明显有所不同,学生往往都看重自己的专业课,从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在上文化课时缺勤比例严重,例如,大多数的音乐专业的女学生在上文化课时要么请病假,要么在上课时打扮自己、睡觉,等等,总之,认真上文化课的同学寥寥无几,自己的心根本不在文化课上。由于长时间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导致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文化课的底子都较差,尤其是英语课,每当上英语课时,音乐专业的学生就像是在听天书,几乎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这样,她们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难以提高,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她们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

二、音乐专业女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

音乐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给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能更好地教育并且指引她们扬长避短,成为学校管理者最为“头疼”的问题,教育管理应该结合其专业的个性特点,来强化教育、管理等。以强化教育为主题,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不断增强音乐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确立强化教育、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教育思路。

在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教育者还要考虑到音乐专业这个特殊群体的个性特征,在严格教育的同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路,从而促使学生发展。教育者在管理这个特殊群体时,同时一定要深入学生中间,尽可能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要尊重音乐专业学生的个性价值,好不要仅仅采取严厉的管理去约束这些学生的行为,应当给予她们创作的时间和能施展才华的空间。在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经常主动地与学生们有亲和力的小范围的交流,这样比较容易抓住人心,同时在交流的时候去刻意地了解她们的个性特征和专业发展,并且能及时地给予她们提出建议,教育者应能很好地做学生们的引领者。

2.充分利用小课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大都是小课,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这样学生会和自己的专业老师接触比较多,由于专业课每周都有,学生和老师之间会经常沟通和交流,为了更好地传授专业知识,专业老师总是能有意无意地了解到自己所带学生的思想及平时的日常生活等情况,日积月累,师生之间很容易产生亲近、融洽的师徒关系,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专业老师更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努力做学生的的引领者,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音乐专业学生自身专业特长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和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尽全力让学生有兴趣、有机会、有时间、有动力参加创新活动;在平时,学校给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建立了专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参与创新能力锻炼提供基本的保障;并且还会经常给音乐专业的学生很多展现自己才艺的平台,为了让音乐专业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成果作为学生综合评定、奖助学金和毕业生的依据之一,这样更能调动音乐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多鼓励音乐专业学生踊跃地去参加全国有影响力的表演,如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快乐女声和去年很红的中国好声音等,使学生得到更多创新能力的锻炼机会。

综上所述,通过对音乐专业女学生个性特征的简单分析,从而能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专业的学生,使教育者能用非常适宜的教育策略去更好地,更切实际地教育和指引该群体,让音乐专业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兴趣爱好等,在此同时,教师还应努力让学生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保持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体会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在学习中成长进步,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为自己的未来开辟一条更宽、更广的路。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民航专业学生教育管理思路探讨与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民航专业特点,分析民航背景,对民航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点:一、学业为主,学以致用,阐述了学习对于一名大学生的重要性,强调了学习的关键之处;二、德才兼备,发展,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也强调了思想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突出性;三、端正心态,优良就业,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为学生就业做好指导和服务。

【关键词】民航 学习 思想 就业

随着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民航单位对飞行、机务、空管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作为培养民航人才的主力院校,如何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以适应和满足民航的大发展的需要,如何建设好各专业,实现学生的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培养,将是我们长期思考和摸索的问题。通过总结和分析近年来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和漏洞,我们认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优化学生管理方式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需要我们着手解决的突出问题。

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存在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所以我们要做到科学有效的开展工作,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现优良性、成效性。通过现状调查和分析,民航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同时也是民航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重点所在:

一、学业为主,学以致用

伴随着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各方面均有显著进步,同时也非常渴望成才。但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还是最根本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然。当今社会更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性,当代社会的发展,各学科、各行业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交叉和界限模糊的趋势。只有不断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优化组合,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同时,针对民航类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专业技能。其行业特点要求其必须要具有扎实的航空理论基础,突出的岗位技能和英语能力。同时,民航属于高技术行业,对相应的管理、维护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争取更多的机会。

同时,大学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走出高考,进入大学,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离开家庭,独立生活,自由安排生活、学习。同时也是大部分学生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是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的成长历程。

由此可见学习在大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

二、德才兼备,发展

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除了决定于自身的智力因素,还有其他因素。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决定着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过渡和转变,确立自我,摆脱依赖。加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总计超过2100万。现今在校和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在今后二十年的发展机遇期,他们要在投身社会、建设社会中担当突击队、主力军。历史和现实昭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障国家稳步发展的希望所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需要三者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教育失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发展工程、希望工程、责任工程。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等学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同时,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端正心态,优良就业

民航专业培养民航运输所需的专门技术人才,绝大部分是通过民航系统院校定点培养、定向就业,再加上这些专业投资大,专业性强,因此民航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一直较好。但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民航单位、航空公司对飞行、机务、空管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从数量、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对学校的就业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民航人才的素质结构必须与行业特点相适应。民航类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专业技能。其次,民航专业人才培训的法规化建设提高了民航的就业门槛。要求民航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符合学历教育的要求,还要符合行业法规的要求。另外,民航单位人才选用标准不断提高,注重来源多元化,重视优化队伍结构,注重人才的层次搭配。

而针对专业特殊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及时、专业优越感强,择业心理期望高,缺乏竞争和危机意识;第二、就业视野局限,导致求职空间狭小,向外发展意识淡薄;第三、部分学生“等”“靠”思想严重,主动性不强;第四、部分学生综合素质锻炼不够,就业竟能比较欠缺;第五、渴望实现自身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准备。

面对目前不断改变的就业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多个方面采取对策,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及时、正确定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掌握就业的基础知识,并建立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第二、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把其作为一门学科加以研究建设,缩短就业指导的供给能力和学生日益增长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探索出一套符合当前形势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第三、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和正确的就业观念。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