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如何更好的进行创造教育;对我们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在工作中深有体会,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为什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师生关系论文

师生关系论文:建设良好高校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良好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高校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间教与学的教育关系,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和双方应履行的道德义务关系.文章以高校师生关系的内在涵义和重要意义为切入点,指出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首先必须客观认识高校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三个方面指明了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即:阐述了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前提—相互尊重和理解;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角色定位;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教书育人.

关键字:高校师生关系主体地位教书育人

一.高校师生关系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性

1.科学内涵

师生关系包括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之中,它又是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达成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教育关系;也有情感行为表现的心理关系等。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前者通常被称之为指导者,后者被称为学习者,高校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目的,同时,教师的言谈举止也潜在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变化。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学生的反应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提问和与教师进行讨论,可促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而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也会使教师感到自我加价值得的实现。

2.建立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高校师生关系则体现着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忽视了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势必影响人们从高校师生关系这一角度对高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把握.高校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途径和学生学习环境及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性格、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而深刻的.

中国20世纪50年代受到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师生关系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性,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而十年动乱期间,教师成了学生批斗的对象,高校师生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州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十项原则内容,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中重要因素。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建立一种良好的高校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础

二.高校师生关系的客观定位

要建立合理的高校师生关系,首先要能够客观认识高校师生关系。

1.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严重扭曲的师生关系里,教与学并未有机统一起来。学生被当作一个消极装纳知识的“容器”,教师拼命教、赶速度,学生背书本、忙考试。这就是以教为主的思想,同样在教育史上也曾出现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高校师生的教育关系中,学生对高校教师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教师的教之功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之功是无限的,因此要重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的主是主动的主,独立自主的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为什么?教师不仅要教书尤其要育人,教师不仅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要把握教育方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等。教师站的更高一些,看的更远一些,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大学教师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播等方式发挥的;学生的主体作用除了以积极能动的学习这一形式得到表现外主要是通过独立的自主的以及带有探索性的学习得到实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必须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前提下实现两者的统一。

2.必须明确道德和情感是联结高校师生关系的纽带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深刻的意义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只是知识上的和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高校师生通过维持和巩固责任感和义务感来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健康的师生道德关系是成功教育过程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良好的情感关系激励教师和学生更好的表现自己的才智,也可作为师生关系的调节器,缓解和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

3.必须树立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

高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间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义务关系。而教师能否在这些关系处理中形成自己的表率作用、做到为人师表对于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教师表率作用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无从谈起,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做到为人师表。

总理将教师节主题概括为四句话,其中第三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段话可以称之为当代“师说”。第三句说“让‘为人师表’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准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的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曾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品德、人格、学识、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健康的发展。

三.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

1.师生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当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主要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思考、交流和切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学生化和学生的教师化,从而达到各自的完善。

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而存在的,从“尊贵”的台阶上走下来,平等的对待学生。求学者——学生则应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付出的劳动。作为学生,首先要尊重老师。对于一个人来说,尊师是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起点。人来到世上,除了父母养育之恩,就是老师的传授之德。其次,多想想教师的困难和苦衷。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发怒、批评、教训学生,老师无非是期望自己的大学生们成为有用之才。因此学生应对教师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不应直接当面顶撞和背后议论老师。

2.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起主导作用。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由此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老师不仅是良师也是益友,用爱心来温暖学生,与学生互敞心扉,老师是学生苦恼的倾听者,决策的参谋者,人生的鼓励者;教师应走下“神圣”的讲台,消化的角色,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

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应加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以《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为题对教师素质进行了的概括,包括:胸怀理想,充满理想和诗意;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富有创新精神;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以上八个方面的教师素质,涉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和完整人格,其中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

3.教书育人是建立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根本

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根本。德国哲学家、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尼采曾说过“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正说明了这一点。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必然导致中国教育走上歧途,背离党的教育方针。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先秦)《管子.权修》中的名言中说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不无道理。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发展,学生便会从内心感激帮助自己健康成长的老师。这样,也就必然会逐步形成互敬互爱的良好氛围,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论文:处理师生关系论文

文章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更好的进行创造教育;对我们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在工作中深有体会,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为什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而深刻。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奥马特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性格进行比较研究,他列出22项性格特征,对100名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的性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有一些特征还很相近。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等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怎样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当前的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而创造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发挥他们积极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目的感兴趣。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

但是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少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持不满意的态度。例如《中国教育报》在1999年9月连续3版刊登了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调查,

师生关系不好的成分还占很大的比重,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形成一种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观念上有所转变。

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同时我们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的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自己的任务。做一个好教师

陶行之1931年4月在《师范生》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新唐僧""老孙,老孙,校长召你来,当个师范生。西天保谁去取经?小朋友是你的唐僧!"教师的职业就是带领学生取到"真经",那么,就应该有不怕困难,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头疼的是落后生,怎么样帮助落后生,使之学业有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感情色彩。主动接近落后生,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结果。多给他们一些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运用得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可以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自然会萌发向上之心。这不但是一种教学经验,而且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当更多的关心学生,而不是如何的惩罚学生,"严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训斥。再次,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通过这些劳动,你会得到落后生的认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带着他们取到自己的"真经"。

三、要具有服务精神

"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具有服务精神。这并不是要把学生当成"上帝",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当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己汲取正确的知识,给学生多方位的服务。

学生需要答案的时候,教师总应该在及时时间交给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及时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及时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顺其自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公务员之家:

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来吧,让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正象夏沔尊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生关系论文:高校优化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本文认真剖析新形势下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寻找到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的对策,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对策

师生关系它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很多文章是立足于中小学,探讨师生关系问题。本文在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基础上,试图从高等学校的视角分析师生关系。

一、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师生关系的好坏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理论和实践。但是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着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

1、师生交往少,关系淡漠。师生除课堂教学交往外,课后各自行走匆匆,哪怕碰面也不见得师生互打招呼,感情沟通渠道出现明显缩小的趋势。据走访了解,除了上课外,绝大部分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原因很复杂:大学扩招了,学生越来越多老师顾不过来了;科研和生计的压力让不少老师很难花更多精力在学生身上;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学生和老师之间就容易产生代沟。师生关系冷漠必然影响到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

2、师生关系的疏离,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落感。有人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少管制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发展;也有人感到一种失落,他们习惯了在老师的教诲和指导下一步步前进。对于师生关系的疏离,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的班级观念松散,学生多住集体公寓,上课地点也不固定,学生很难管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如高中时期,加之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日趋多样化,大多数学生不轻易找教师;且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务,也难以顾及与学生的过多交流。

3、课堂单向灌输多,师生平等沟通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的关系。实际上多数高校教师仍然以讲授为主,课堂上仅仅是老师的讲解和学生机械地记笔记。有的老师说:我曾经也尝试过采取课堂讨论式教学,但大多数学生不爱提问,讨论效果不佳。比如就有的大三学生而言,除了英语口语课,20人的小班制,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其他很少有课能让大部分同学畅所欲言。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大学不是孤岛,社会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传递到大学之内,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变化。高等学校与周围的世界是息息相通的,外面的一切变化也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大部分学生社会意识强,选择自己创业,在学习之余,兼职工作等等,这样不但有时会与学习脱节,更与老师彻底封闭。

2、师生自身因素

①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随着大学的扩招,现在老师面对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又有繁重的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跟学生交流机会不是很多。很多高校大部分公共理论课采取多班合上的“大课”制,特别是大一、大二都是基础课,教师因上大课到学期末也叫不上学生的名字,更谈不上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思想、智力与个性等。对个别专业来说,一共有6个班,每班都40多名同学,即使上专业课,教师也并非能认识其中的大部分。

②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误导,还有些高校教师总在尽心训导,学生经常体验的是被动和无奈。主要原因是双方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书本知识的教与学上,相互缺乏人际交往的动机和愿望,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是难以得到培养和发展。

③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高校师生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普通的人际关系,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也都会在其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一般教师比较偏爱才能出众的学生;而不认真、成绩差、爱惹事的学生,教师则看不顺眼。如果缺乏理性的指导,教师在评价、对待学生时就会感情用事,就会有失“公正”,作出对一些好的学生和不好学生都不尽合理的评价。

三、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策

1、学校要树立学生主体观,做好育人工作。的学生观要以学生为本,把立足点放到学生发展的轨道上,做好改善师生关系的各项工作。其次要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学校要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教育和服务,学校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参加学生活动,教师下学生寝室了解生活、思想现状,增加交往频率,使师生关系在和谐、团结、共勉的氛围得到升华。要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学校课程安排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在教学方式上,压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填鸭式教学,扩大课堂讨论。

2、要增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了教师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它是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师通过自身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的追求,通过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这些优良品质会使学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响,易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其次要善于创建平等的、使学生敢于质疑的教学氛围。教师应积极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对象创造更多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状态。教师更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在学生成绩的评定、各类评优评先及学生入党问题上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客观、地予以评价,这利于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构,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3、学生有义务做好“生”的角色,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主要做到几方面:①以师为尊,以感恩之心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在心理上有被学生尊敬的需要,学生尊敬教师,必然产生积极的效应。对教师的尊重,体现为课堂上对老师的真诚问候,对课堂秩序的维护遵守,课堂下对老师教学内容的合理建议,对课后作业的认真完成。②以学为本,以优良学风巩固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学生具备优良的学风。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以学为本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③与师互动,以积极参与增进师生关系。师生互动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发动,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课,还要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同时学生还应该主动寻求在课堂外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这也有助于加深师生感情,和谐师生关系。

4、社会层面积极努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加强,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仅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是更希望直观地认识社会、煅炼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于是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兼职、打工等等,大学校园成为知识输入与输出的大系统。面对这一新形势,再采取封闭的态度显然是不明智的,这就给教师工作提出了挑战。教师不仅要面向学生,而且要面向社会,建立以知识传授为媒介,以心理交融为基础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社会也要给予学校一定的配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师生关系论文:体育教学中应协调好师生关系论文

师生关系和谐,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

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全国体育教师裴顺安平时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从不鄙视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体育差的学生,经常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用科学的手段训练他们。他所培养的学生赵学恩获得残疾人奥运会跳高冠军,并保持世界纪录。只有象裴老师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师生之间才会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现代学生个个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精力旺盛,他们大都喜欢运动,喜欢上体育课。对于体育明星、体育健将有着强烈的崇拜感,喜欢模仿体育明星的形象,渴望得到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因此,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体育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仅拘泥于教材,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增加体育教学的“磁性”以吸引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新鲜血液,多积累一些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不断推出新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位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是效仿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统一思想,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淳淳善诱,晓之以理,使学生真心佩服。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朋友,并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且还要练,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象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学生各得其乐,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如果学生前一堂是理解性较强的课,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应在准备活动部分适当地安排些游戏活动,轻松一下学生神经。如果学生前一堂课是音乐课或实验课,体育教师就应在接下来的体育课中首先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体育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淡薄,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己,对学生,对教学,对工作都是一举多得的。当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以免适得其反。

师生关系论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浅谈

论文关键词:师生 教育 核心 人际

论文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对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对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话语本质其实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同学生一样,也丧失了作为独立的主体的个性话语。他们在话语权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话语权的丧失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异化了师生关系。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该重视回归师生话语权,实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对话,共同分享话语权力。

一、学生话语权缺失和教师个体话语权失却分析

学生话语权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学生课堂发言权利的异化。

(2) 二是学生对教师话语缺乏挑战力。

(3)学生在教师评价系统中话语权缺失。

教师个体话语权失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劳动职业领域。教师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代表,获得制度性权力进入学生的世界,对学生施以相应的教育影响,教师自己的教育权力和教育来源于教师对权势话语的尊重和传递,然而,由于这种权力实际上是社会权力运作的过程和结果,因而在职业活动中,教师的话语权是被赋予、受控制的,教师的个人话语权依附于制度性权力,基本上被权势话语所覆盖,“教师很容易被矮化成一个仅仅从事非创造性劳动的雇工,僵化成一个只有灌输既定的意识形态的传声筒,愚化成一个贬损自身灵魂的思想附庸,堕化成一个维护错误观念的文化保安。”这不仅丧失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和使命,教师自己也因为个人话语的丧失成为了学生自由、健康、生动活泼发展的阻抑者、破坏者。

另一方面是教育研究领域。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于将研究看成是专家学者特定的工作和专有的领域,专家学者很自然的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占有优先地位,掌握着教育话语权。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将自己的思想融进教学中,而是将教材的内容完整的复制给学生;不是把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观点、价值观等内化到教学中,而仅仅是引导学生如何接近标准答案;不是去表述个人思想,而是凭借自己对知识的预知而支配学生的思维。

综上可以看出,教师的传统话语地位,直接导致学生的话语丧失;教育话语世界里,权势话语和理性话语的覆盖,又使得教师的个体话语丧失。

二、教师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共享师生话语权

1.创建平等友好、和谐交流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正确定位新课堂,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与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分享各自的知识、经验、阅历和信息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课堂讨论,给学生“真正的话语权”。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离开座位找与自己有共同话语的同学,找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同学交流,寻找对自己观点的有力支持,也可以寻找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同学理论,说服别人或修正自己。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才有自己的真正的“话语权”,才能在观点的碰撞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讨论,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地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给学生足够的个人思考时间和共同讨论时间。

2.鼓励学生讲真话,指导学生行使话语权

首先,教师要正确定位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可以是错误的,甚至是离经叛道的。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从某种程度上讲,恰好是学生认知水平的真实反映,只有敢于让学生讲真话,才有与学生真实、平等交流并且教育学生的机会,才能避免使学生仅仅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其次,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话语权关键是指导学生有效行使话语权。

3.弱化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与教师之间的利益关联性,对教师教育教学采取新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学生评教的宣传,提高学生在教师评价系统中的话语权。

三、增强教师主体意识,建构教师话语权

共享师生话语权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关键在于同时唤醒教师和学生对话语权力的主体意识。师生双方通过共享话语权力,使师生关系达到相互融洽、配合的状态。

1.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发现“本真”的“自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主体性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主观追求,有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体性,努力从权势话语的遮蔽之下走出来,从而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民主、独立的主体间的对话关系。

3.教师需要与专家学者进行对话,努力从理性话语的束缚之中走出来,提高知识内化、活化的能力。

教师的个人的话语不仅是要把教育内容呈现给学生,更要求教师把自己对教育世界的理解、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解、对价值观的理解、对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建构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同时对知识进行再开发、再创造,从而内化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去,使得教师的话语更能彰显教师个人的精神和活力,也避免使教育的理性话语游离于学生所在的真实的社会生活之外。

师生关系论文:浅析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内容摘要:对于学校生活来说,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师生关 系发展的状况,影响着学生健康地成长,学习潜能的发挥,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教师教育效果的体现。本文将从师生关系的现状出发,试图构建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期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师生关系:即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在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所面临的是素质教育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教育观念要更新,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内容。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教师教育效果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素质的提高,较大可能的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我们将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在探索研究新时期师生关系特点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模式。

一、 现阶段师生关系的调查

(一) 调查方法及对象:我们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在全校1000余名学生及其家长中进行调查。

(二) 调查过程:采用自编的“学生、家长对教师满意程度调查表”。本调查表共10题,从教师仪表谈吐、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关心学生等四个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调查;每题有四个选项,序号A为好,B其次,依次类推,其中第十题为总体满意率 A 为非常满意 , B比较满意 , C满意 , D不满意。调查问卷由学生、家长共同完成,不记名,问卷不与任课教师接触。

(三) 调查结果分析:

1、 调查结果统计,1~9题A、B选项之和,初一年级平均为89.3%,初二年级为81.7%;初三年级为74.9%。第十题C满意率初一年级为98%;初二年级为96.4%;初三年级为93.3%。

2、 从总体上看,家长对教师总体满意率较高,对教师仪表谈吐、课堂常规、教学方法及效果等几方面都均为满意。但我们也发现在师生情感交流等方面集中反映出师生关系不协调现象,又经过访谈等手段,我们了解师生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A、 及时种表现为专制型,即教师高高在上,金口玉言,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这种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师生关系感情疏远;

B、 第二种表现为溺爱型,即教师不管事情大小都大包大揽。学生唯有照章办事,否则则有大逆不道之嫌,这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

C、 第三种表现为放任型,即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师生之间无感情可言,关系冷漠;

D、 第四种表现为“兄弟型”,即师生间呼朋唤友,称兄道弟,这种变相的民主,师无师尊,生无生礼,这种师生关系貌似融洽,实则贻害无穷。

3、 造成师生间这几种不协调关系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教育制度上的原因和教师个人素质的原因:

从制度上来看,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及班级授课制的影响下,教育被演化成对某一类型、某一标准人的加工和制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会成为加工与被加工,制造与被制造的关系。如果教师把学生作为自己加工的产品,把教育过程认为是加工和制造过程的话,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必定会形成教师以个人意志为中心,以师为本,从根本上抹煞了师生平等的平等原则,导致师生关系失调;

从教师个人素质来看,教师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信仰、品质、学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某些教师个人素质偏低,追求低级趣味,钟情个人享乐,不思进取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师生关系失调的因素。

二、 新时期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当师生间出现种种失调的关系时,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成绩,还影响学生个性发展。恶劣的师生关系还将对学生的身心特点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则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善于表达,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受益终身,而且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和保障。那么在新时期又如何形成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呢?

(一) 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的条件:

1、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关系都是不稳定的,有害于教育的。平等不仅是指师生权力上的平等,更是师生人性上平等、人格上平等。民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主的具体体现,没有民主谈不上平等,没有平等,民主如海市蜃楼。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应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 和谐愉悦的感情体现:师生间的真挚感情,必定会带来神奇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的较高境界就是爱学生,爱学生必须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3、 教学相长的心理情绪:时代的发展赋予教学相长这一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教育思想以新的内容。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广泛,在这一环境下生长的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多。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作为教师,应该正视这一现实,重审师生关系,培养教学相长的心理情绪。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的途径

1、 教师方面

(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

传统观念中以师为本思想是造成师生关系失调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正确的教育观应是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学校提供机会让全体教师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师生关系的特点,并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处理师生关系的心得体会,并互相交流探讨。

(2) 提高素质,形成个人良好的修养、品质。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素质指整体素质,教师对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2、 学生方面

(1) 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失去了主体的意识,他们自愿成为被动的地位,把学习当作家长、老师交给他的任务,因此学校要设法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要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 加强道德、情感熏陶

多渠道加强学生的道德培养,情感熏陶,这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关键。让学生懂得尊师敬师,增进师生间感情,通过教师节“我给老师的一封信”,主题班会“我与老师”等活动来创设情境让师生感情得以升华。

(四) 师生间沟通交流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维系人际关系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交流,教师要善于交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聆听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和自己交流,让学生吐露真情,只有谈诚相待,平等交流,才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 初步成效及长期效果

1、经过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共同努力,师生间的相互关系也 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学校又进行了第二次“师生满意率”,结果:初一、初二、初三各项的满意率均为90%以上,其中对教师总体满意率都达到了99%。

2、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师生们齐心 协力迎接校园文化达标创优建设,受到评估团的一致好评。各级各类竞赛中,在师生们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骄人的 成绩,在社会上反响很好,学校在省、市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3、 我们相信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的稳定发展必将会使学校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

师生关系论文:如何正确处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时间过得越久,就越是发现作为一名教师,威严的重要性,我以前的老师都是比较严肃的,我就非常奇怪,[文秘站:]为什么在课堂上他们不对我们和蔼一点?为什么对我们永远板着一张脸?又是为了什么课下他们的笑脸才会绽放?

来到新河中学顶岗,我的感受越发深刻,孩子们看起来是很可爱,但是他们的自制力是很薄弱的,也就是说,只要你对他们的约束力不够,那么在整堂课上都是乱哄哄的一片。教学将无法进行,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课上我们必须要严肃对待,不能主动与学生开玩笑。当然,学生中也是有一些对自己的行为能够控制的不错。但这毕竟少之又少,作为教学来说,还是应该照顾大多数学生,让多数人都能听懂、学会,是教师的终极目标。

学生对年轻教师有一种想要亲近的欲望,年级相仿,经历丰富,必然造成学生想要了解更多,但是我们想要的确实课堂上认认真真的听讲,这对于他们的未来是有很大帮助的,而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一时新鲜,对他们的发展其实并无益处。

我也时常在思考如何与学生正确的处理好关系,不忍心责罚学生,导致他们在课上将教师看成软柿子,任人捏,所以有时真的要杀鸡儆猴,不能让他们害怕,就不能保障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可是我们真的不能硬起心肠吗?真的不能再教学出现问题时请求班主任的帮助吗?我们一味的包庇他们就真的是对他们好,对自己好吗?

我想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度,对于学生,在课上就该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这一切需要教师用威严管理学生,总之,对待学生不能展现太多的笑容在课堂上,否则教学无法继续进行!


师生关系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而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

“关系”从词议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达这种“移情”心理效应,教师应注意做到:

1、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字“勤”字。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2、用“真诚、理解”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尊师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是较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风貌。学校中,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 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较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当一名学生害怕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无精打彩,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保持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潜能。

3、有利于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不仅导致生机勃勃的英语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形成一种愉快、生动活跃的校园英语学习气氛。课外,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 Good bye!”。 教师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来了解

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英语交流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如:“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How do you like my English classes?”“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ies?”“Why are you feeling so happy?”有时,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甚至举行英语晚会,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活跃校园生活。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同时,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学好外语的关键在于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自由会话的环境和气氛。 如上所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深化中学英语教改,积极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均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人类历史进入新千年之际,人们越来越感到学习并掌握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当今英语教学良好氛围里,我们更应该重视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师生关系论文:师生关系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的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影响师生双方的心理和个性的发展。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认为教育必须从建立教育关系入手。从20世纪中期起,各国都相继出现了人本主义教改思潮,其核心就是改善师生关系问题。

师生关系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它限定了学校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性质、组织学生的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标准等等。师生关系又是教师和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心理背景,它限定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觉、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这种关系是由教师来创造的。因此,要改革教育,首先就要改变学校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罗杰斯认为,一旦教师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育改革首先要着眼于改革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这一点,已成为世界教育家的共识,但在我国还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在这里,我想就师生关系问题和同志们作一些讨论,发表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中学阶段师生关系的特点:

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少。

进入中学,随着青春发育,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初二开始,学生就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倾向,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减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少。学生不再毫无保留地向教师说心里话,师生距离拉大,这使得教师感到对学生不了解,工作难做,班主任对这一点感觉最深。

2、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的理性成分增多,感情色彩相对减少。

教师对年龄较小学生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关怀等情感的基础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师生关系就越来越多地具有理性的成分。学生对教师的能力、学识和个性的认可,在师生关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尊敬那些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师,而对于那些他们评价不高的教师则可能只是“以礼相待”,甚至连这一点也做不到。

3、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稳定性降低。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对[文秘站:]教师的评价也不断变化,他们这种内心的不稳定会反映到对教师的关系上,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4、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由简单到复杂。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还有小学阶段那种比较单纯的特点,但很快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包含多种成分,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中群体之间的关系,都会制约着个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趋向于复杂。

5、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减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的增强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教师逐渐减弱,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的影响也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同辈群体的影响增加。

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对师生关系的心理需求,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方式,这样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如学校的管理体制、学校领导者的观念和要求、任课教师的管理方式和与学生的关系、学校所在社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尊师重教”的传统等等都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一所学校里,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建立的关系可能是很不同的,这说明,决定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

教师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特点对师生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教师的领导方式。

在教师的许多角色中,学生群体的领导者是一个重要角色。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领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的领导方式决定了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从而影响师生间的关系。

很多研究都表明,在民主的、专制的、放任的领导方式下的师生关系有着很大的差别。

对教师的这三种领导风格的经典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勒温)。专制式的领导:发号施令,指挥混乱,给予非建设性的批评,很少进行表扬和赞许;民主式的领导: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鼓励自我指导;放任式的领导:不给成员提供任何信息和建议。

研究实验结果: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友好融洽,大家相处愉快;在专制的领导方式下,气氛严肃,学生对教师抱有敌对和反抗情绪;在放任式的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松散,学生过分自由,不接受教师指导,也不尊敬教师。

2、教师的个性特征。

教师的个性特征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具有热情、亲切、温和、理解、友好、负责、有条不紊、富于幻想等性格特征的教师,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3、教师的业务能力。

费尔德曼和普罗哈斯基在1979年作了一次实验研究,对被学生评价为能力高和能力低的教师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学生对于能力较高的教师表示内心怀有积极的期待,认为教师讲授的课程不太难,并感到对该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有效果。与此同时,会产生喜欢教师的情感。而对那些能力较低的教师反应消极,他们不仅感到学习上有困难,而且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差,因此也就不喜欢教师。

4、教师对学生的理解。

许多专家在对学生进行的关于教师的调查中,学生都将理解学生列为好教师的最重要的品质。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好坏。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看到,与学生关系融洽的教师都是比较了解学生的,特别是对他们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深刻的了解,这使他们较能正确地理解学生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接纳学生。而与学生关系不良、敌对、矛盾冲突不断的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学生缺乏了解,尤其不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因此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不理解,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偏低,容易产生不喜欢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导致经常误解学生的言行,很容易与学生发生歧义。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不理解,歪曲自己的思想和动机,甚至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自己头上,蒙受了冤屈,于是对教师产生不满、怨恨、敌对等情绪,导致矛盾和冲突。

三、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应该说对学生的影响是而深刻的。 1、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般说来,学生能否对一门课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欢迎任课的教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学生觉得和蔼可亲、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令人钦佩、容易接近,于是对他有一种积极的期待,随时准备听他的讲解,毫不怀疑地接受来自他的信息。而师生关系不良,学生对教师有疏离感,甚至反感,内心对教师是怀疑甚至抗拒的,对他所传达的信息也就不会很好地接受。这种心理障碍会使学生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2)、影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的愿望。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关系好,学生认为教师是欣赏自己的,信任自己的,于是在课堂上就有信心、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敢于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师生关系不好,学生认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没有地位,他们不信任教师,不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不愿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3)、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 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紧张、死板,充满着威胁和恐怖,这会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漠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思想活跃。伴随课堂教学过程的心理气氛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记忆。快乐的课堂情景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不好的课堂气氛下的课程,学生总是想办法逃避。

2、对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行为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内心实际的统治力量,也是联系个体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的纽带。是否可以这样说,在个人的生存发展中,关键不是他实际上是什么样的,而在于他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因此,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的心理的自我比真实的自我更重要。

从自我概念引发出来的两个最主要自我体验成分是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两种最基本的心理力量。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可以很好地学会知识和技能,可以战胜困难,获取成功。一个缺乏自尊和自信的人,既使有一些知识和技能,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中学生处于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自己还没有稳定的、正确的认识,他人的评价是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来源。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是社会,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他人,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学生总是特别关注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总想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些答案。

学生往往从教师对自己的言谈话语之中去揣测和体会自己的价值。与教师关系好的学生,认为教师喜欢自己、重视自己是因为自己有能力,因而感到自己有价值,从而产生自尊感和自信感。而与教师关系不好的学生,他们会感到被教师冷落,被教师不喜欢是因为自己不好,没有价值,因而他们往往是自卑的、缺乏自信的。

3、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人的性格是与环境作用的产物,体现的是个体需要的水平,及其满足的定向和方式。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如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他人、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进而学生的心理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形成社会化水平更高的品质,如助人、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的理想等等。

而在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个人的需要层次得不到提高,而停留在低水平上,或形成满足需要的不正常方式,这都会造成学生不良性格的形成。如缺乏被爱需要的满足,会造成学生的孤独、冷漠、自卑、退缩、或冷酷、嫉妒、攻击等;缺乏安全感会造成自私、不信任、多疑、贪婪等。缺乏尊重会造成自卑、自弃、不尊重他人、攻击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很难向高水平发展,很难形成高尚的人格。

四、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影响。

1、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

人们总是认为,学生是受教师控制的,而往往忽视了另一方面,教师也是受学生控制的。教师的工作成绩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班上出了特别出色的学生,教师就会感到自己是成功的,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学生学习成绩差,就宣告了教师的失败,成就动机遭到挫折。

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成败感和情绪体验影响很大。师生关系好的教师从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享受快乐,使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积极的体验。与学生关系不好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接受和尊重,体验到的是挫折。教师不能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体验到成就和价值,不能感受到与学生交往的快乐,怎么能够对自己的生命有积极的体验,又怎么能够热爱教师职业呢?

2、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人都需要爱他人和被他人爱、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友情和支持、需要接受和赞许。教师的这些需要的满足主要来自学生,而师生关系体现了教师这些需要满足的程度。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尊敬、信赖、钦佩,学生寻求并接受教师的帮助,理解、关心教师,支持教师的工作,在这样一个使教师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环境中,教师有安全感、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这是一个有利于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生存环境。不良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经常处于难于应付和失去控制的焦虑之中,情绪紧张。学生的敌视、挑衅、欺骗和吵闹或捣乱都会使教师感到孤独、寂寞、威胁、不被理解、不被尊重、没有成就、没有价值,感到自己的无能和无助而十分痛苦。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

五、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教学是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

德国教育家创立了“交往教学论”,其核心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交往过程,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美国的罗杰斯说,教学的成功不决定于教学技巧,不是建立在科学内容、课程计划上的,也不在于视听教具的生动表达、或生动有趣的读物。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养上的。他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传授知识更为有利。

如果单纯从传授知识来看,当前开展的电化教学,在有些情况下或许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效果更好。电脑信息量大、判断推理迅速,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胜过教师。有一些国家曾经试办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电脑程序控制,进行自动化教学的学校,不聘用教师,但都失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校不得不把教师再请回来。他们感慨地说,教学和教育作为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永恒的,因为机器无论怎样先进,总是没有生命的,无法顾及到学生的兴趣、情感等心理状态,仅仅只有应答反馈的功能,而不是人际交往。

丰富的学识和教学的技巧,可以决定“教什么”,而师生关系却可以决定“学到什么”。严厉而冷漠的教师,虽然也可以保障讲课正确无误,但他却可能使学生陷入无动于衷或反感的情绪中,而一无所得。因为教师缺乏热情,就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可以这样说,“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师生关系的质量决定教学活动的质量。

2 、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较大程度地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只是它们各不相同。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要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炬。教育要创造条件,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创造力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然而,学生年龄尚小,是无法知道自己有什么潜能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的承认和欣赏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去有意识地开发。创造需要怀疑和提出问题,只有在教师的充分信任和鼓励之下,学生才可能大胆的怀疑、辩论、发表主见和创见。

美国“现实疗法”的创始人格拉瑟在[没有失败的学校]一书中提出,学生在学校的成败,将影响其一生的成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他认为,学生在学校中失败的原因是学校中的气氛过于冷漠,缺乏温暖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因而阻碍了学生爱和信任需要的满足,自我价值感出现了危机,人格问题和行为问题由此产生。他倡导建立温暖、体谅和关心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使学生可以无须把眼睛盯在自己的失败上,而把精力集中于自身的发展上。

3、师生关系的示范教育作用。

教育是示范性的,教师以成人榜样出现在未成年人的学生面前,教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告诉学生怎样做事、怎样做人,给学生提供一个楷模,让他们效仿。教师的榜样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比纯粹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师生关系是学生思想道德的直观教科书。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所吸取的道德经验是:负责、热爱、尊重、同情、诚实、守信、友好、平等等;在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所吸取的道德经验是:冷漠、仇恨、鄙视、势利、散慢等。不管教师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师生关系的这种示范作用都时刻存在着;不管学生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时刻接受它的影响。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哥顿说得具体:师生之间应该是坦诚相对、彼此关怀、独立而不依赖、尊重对方、彼此适应对方的需求。也就是说,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在这样的关系中师生相处和谐、融洽、愉快。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是天生怠惰、不愿意学习的,也是不会学习的、并且学生是不愿意服从教导和遵守纪律的,那么,这位教师就会带着社会赋予的职责和权力来强制学生接受教育,认为对学生的管理越严格越好,他不能放过学生的那怕一点小的错误和缺点。因此,他所选择的必然是专制的办法,他与学生建立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是平等民主的。

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是有学习愿望的,也是有学习潜能的,学生都有发展成长的愿望,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的责任在于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总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信息交流,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中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他着眼于学生的积极方面,总是看到学生的进步,而把学生存在的问题看成是成长发展中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从而采取积极乐观和宽容的态度。这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采取的是民主的方法,他们与学生建立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关系。

科学的学生观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1)、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2)、把学生看成是有巨大潜能的人;(3)、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个性的人。

2、具体做法:

(1)、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手段。学生都有“向师性”,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自己的时候,教师的诱导和批评都是有效的,甚至对教师偶然的过火行为也是能谅解的。这是其他力量所难以达到的。

热爱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学生之间有许多差异,有的学生容易引起教师的好感、喜爱,有的学生则会使教师感到厌烦。教师应该控制这种情感,不偏爱某一个学生。

(2)、尊重学生。

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届教育大会上再次重申:“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尊重学生不仅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进步的基础。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价值和人的品质。不仅包括学生的优点长处,而且包括学生的缺点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尊重学生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种善意的、肯定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那么几个问题:

a、对学生友好平等,不粗暴压制。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故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学生,体罚、训斥、辱骂、讽刺等都是和尊重学生根本对立的,是对学生人格的污辱。

b、信任学生。信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尊重,信任使人体验到人的尊严。无端猜疑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c、善于自我克制。教师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的事件,往往是在盛怒情况之下发生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沉着冷静、不意气用事。

d、一视同仁。教师不爱或偏爱都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绝不因为学生的外表、出身、成绩等而偏心、歧视或拉拢。

(3)、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我们的教育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社会规范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独特性和潜能。学校教育既要把社会规范、文化技能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又要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外化为社会的价值。因此,教育就是对具有不同资质的学生施以影响,使他们“能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

教师应当:

a、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正常的。学生的个性是健康的、合理的,在实践中容许其存在,并且给予重视,并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b、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把它看作是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工作。

c、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

(4)、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这样告诫教师:了解学生越多,师生关系就越好。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独特的、的,教师必须具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和才能,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尊重和信任。

师生之间存在着年龄、知识、思想、阅历等方面的差别,这些差别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了解学生本身就是一件费心的事,但我们还是要做,因为它很重要。对学生的认识不、不,就不能适合学生的特点科学施教,就不能保障对学生作公正恰当的评价和处理,这会使学生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和抱怨情绪。

(5)、关怀、帮助学生。

a、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去满足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人关心,使人感到安全。当我们关心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加。我们应该尽量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或设法澄清他们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以健康、正常的方式去满足自己各种需要。

b、诚心地赞美和善意的批评。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未开发的潜能,潜在的智慧和精神力量,确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接纳他们、引导他们。即使个别学生资质差些,过去的表现不够好,性格上有弱点,对他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和给予帮助。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成绩,表达出由衷地赞美。每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然后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当学生感到教师的欣赏和肯定时,就会更亲近教师。这里应注意的是,尽量不在学生之间做比较。

教师免不了要批评学生,但批评态度要诚恳、口气要平静,不含讽刺的味道,使学生体会到批评背后的善意和友情。批评不是挑剔,挑剔是有意地暴露他人的弱点和短处,是要打击对方,伤害对方。善意的批评是帮助对方。

师生关系论文:化学新教材和新型师生关系初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文性、探究性、实践性、情感性等特点。要求师生在平等、互动、和谐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和增强技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教材教学的关键。

一、新教材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教材突出了“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把学生看成与自己有着平等关系的公民,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不管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他们学习成绩如何,坚决不歧视‘差生’,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二是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偶尔的失误,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坦诚和求实精神,这种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做“人”的主体地位上,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倡导和实践“尊重教育”、“赞赏教育”。

二、新教材强调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师生互动、合作

新教材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传统的讲授型、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变“听化学、记化学、练化学”为“看化学、做化学、用化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教与学中焕发出学生的勃勃生机。

新教材强调学习方式的探究性,教师要通过“导(引导)、试(尝试)、放(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调控)、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评出观点,评出学习积极性)、结(学生总结)”几个步骤指导教学。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让学生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让学生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让学生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做,教师坚决不包办代替。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互动、合作,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三、新教材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性──教师是引领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科技、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新教材强调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现象和身边的化学学习化学;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尽量由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为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四、新教材注重教育的情感性──教师是激励者

新教材不仅强调知识、能力目标,而且注重情感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激励、亲情与友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得到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以情唤情,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达成默契。在化学教学中,可采取:展示化学之美,以美融情;优化课堂提问,以疑导情;贴近社会生活,以用激情;挖掘化学史实,以史渗情等方法。平时教学用语,教师尽可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一,让师生在教与学中达到认知与情感交融的较高境界,使化学教学成为心灵净化、陶冶情操、视觉满足和精神愉悦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师生关系论文:班主任工作及师生关系

摘要: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学生心田,必须遵循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的规律。若忽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则两者间缺少平等相待、倾心交流的氛围。双向交流是师生双方心与心的相知、相融和相通的途径。

关键词:班级管理 师生关系

有人说:美的环境是一部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对生活其中的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的物质环境会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但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往往影响更大。《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作是容器、工具,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ι叵凳墙逃萄Чぷ鞒晒Φ幕。侨绾卧谑ι浼芷鹦牧榈牟是拍兀?

一、熟悉和掌握学生的特点,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

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我用看、聊、访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访问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语言。小学生年幼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如:折纸活动,孩子们看到老师也参与,他们个个积极参与。有的折出“花篮”,有的折出“燕子”,有的折出“五角星”,有的折出“飞机”,并把飞机送上空中,飞机飞得又高又稳,还有的开动脑筋想象要折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我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折出新作品,并借此对其进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耐心。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我们要学会儿童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于是,我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有时我站在一旁看他们玩,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现在孩子们把我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我,有了小烦恼也会及时个向我倾诉。我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纯净的童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刚开学时,我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有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如果教师随意怀疑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那么教育就无法奏效,尊重学生,才能满足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班有个男孩学习不努力,上课不守纪律,随便说话,做小动作,下课打闹,同学们总告他的状。但他聪明伶俐,特别爱劳动,每天不管是不是的值日生,早上一来,下午放学他都主动拿起笤帚扫地,拿起拖布拖地。有24小时课间我和他闲聊,我说:“你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你又那么聪明,如果能自觉遵守纪律、爱学习那多好啊!你一定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没想到从此以后他劳动更积极了,课堂纪律、学习都有明显的进步,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经常和他一起玩耍的调皮学生都有了进步。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有闪光的地方。我们应抱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的心态去热心地发现学生潜在的优势,并想法设法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孩子战胜自我,大胆实践,使这种潜能转化为孩子现实的能力,并逐渐增强、扩大……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帮助者,鼓励者,在一路的共享欢乐,共渡难关中,老师的心和孩子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三、信任学生,给学生坚强的后盾。

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学生心田,必须遵循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的规律。若忽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则两者间缺少平等相待、倾心交流的氛围。双向交流是师生双方心与心的相知、相融和相通的途径。在实践中,我们教师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一瞥饱含爱和信任的眼光,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会“感光显影”。信任学生,特别是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消除隔膜,化解对立情绪,给他们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如我们班有一位经常不做作业的同学在交作业时说“作业忘在家里了”,同学们都说他没做作业还说谎。这时,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而是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告知同学们,在没有知道事实之前不能胡说,先给那位同学坚强的后盾,同时了解其原因,通过经常接触、交流,鼓励学生,才能激活学生的心灵。我们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加强双向交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以心交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彼止的默契。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重要关系。

一、 实与虚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着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 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务实又务虚。

班主任工作的务实,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学生生病住院,班主任要照前料后......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具体而细微。只有具有务实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在务实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务虚。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善于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树立班级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理论指导观。班主任自身也需要加强学习,参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务虚的更高要求在于班主任要有开阔的眼界,长远的光,广泛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只务虚不务实的班主任,工作难见实效;只务实不务虚的班主任,很难成为一个的班主任。

二、 管与放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的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书刊保管、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三、 严与宽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

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及时次"之类的事情。四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同时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魏书生同志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 堵与导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影响,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小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小气侯",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有两点不利:一是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少数的班主任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目标,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表面上班级"平安无事",实际上引发的问题却不少。

因此,"堵"必须与"导"结合起来,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通过引导,要让学生增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做好"导"的工作,需要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多民主,少强制"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制定规章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换选班干部和处理班级事件,而不是单从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这样做或那样做。"多激励,少批评"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要善于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多引导,少说教"要求我们不单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并具体指导学生去做。有时还需要班主任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多用情,少用气"要求我们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

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以说得人跳。方式有别,其效果截然不同。班级工作中,"堵"与"导"都只是手段,我们要以"导"为主,辅之以"堵",追求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交往主体,研究其交往需要、个性差异,用微笑与真诚、鼓励和信任与学生进行交往,形成师生间心理的共鸣与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心灵的彩桥,班主任正确处理好上述几种重要关系,班级管理工作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师生关系论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探

班主任工作是各项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我们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张扬个性,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我们老一套的说教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了,要成为一名的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讨新的工作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1. 尊重与和谐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来了解自己,完备教师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2.赏识与和谐。

我在干班主任的及时天,我就和学生有一个约定:我们彼此用放大镜观察对方的优点。我告诉学生,人无完人,如果,你现在急于发现我的不足,那么,你错了。你会觉得我很讨厌,可你们想一下,我们还要一起渡过后面宝贵的初中时光。如果你抱有厌烦的心理,你不但会学无所成,浪费了时间,而且会度日如年。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你自己,我们倒不如,彼此赏识,愉快合作,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使你们的高中生涯留下一串美好的足迹。这样,赏识教育使我和学生在心理上达成了共识,学生有了轻松的心情。不会一味地害怕老师的批评了。人的一生,较大的心理满足莫过于获得成功后的喜

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是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享受成功

的喜悦应是学生学习的较大动力。因此,我要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的重大成

绩进行表彰。有时进行隆重的期末颁奖典礼。

3.沟通与和谐。

和谐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沟通。沟通需要默契,需要心领神会。只有默契,才能使学生从心里愉快地接受自己,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记得我刚接手高二(4)班的时候,我站在讲台上,猜想着学生心里会想些什么。我想,他们理想中的新班主任形象是很的,希望做得比以前的班主任更好。而人无完人,学生对班主任的期望值越高,就会越难以接受眼前的班主任。这个班在我接手之前进行过教学改革实验,有点乱。班上同学当然对新的班主任的要求也提高。我要让学生接受并不的我。我在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先把自己的优势吹嘘了一番,而后就和学生拉起了家常,我让学生如数家珍似的夸耀他们光荣的过去,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自豪。我说,我们彼此都了解了对方的优点、长处,我们还想不想进一步彼此了解呢?学生说,想。甚至有同学开门见山的说,那就聊聊我们彼此的不足之处吧。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开诚布公的说起了班中不足之处,从极个别人的自私,到学习气氛的沉默。我说,都一样,老师也有不足之处,我们需要共同的提高。有的学生问我有什么不足之处。我也毫不避讳,从自己不喜欢每天守着大家,谈到有时有点软的脾气。先说自己带的班级较多谈到家庭负担大,这样可以给班干部更多的机会,也能让同学们早日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放手,有点过了,导致班级事务有点乱。接着就有班干部找我谈话,要我对小城镇学生的特性进行分析,还是要经常亲自管理,我愉快地接受了,并告诉学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说到我的没脾气,学生问我是不是没威严。我说你们不能以貌取人,我的样子是很善,会有很多一些笑容给你们,但如果你道德行为败坏,我会很凶的。我问学生一个问题:当老师不明真相,或因其他原因,情绪一激动,错误的批评了你的时候,而且旁边着很多人,你该怎么办?学生有点目瞪口呆。我说:“我只要你们给我一个台阶下。”学生恍然大悟,会意地笑了。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让学生有好感觉,做起事来就会顺手,感觉不好,效果就会差一些,班级的发展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被学生的感觉所左右。

师生关系论文: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内容摘要】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学会“用大脑走路,用脚板思考。”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怎样建立新课程目标下的以学生为本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师生关系 和谐

周洪舫同志在学校职代会报告中也提出,学校新的办学理念是“尊重主体地位,促进共同发展”。“尊重主体地位”就是以培育、弘扬师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权利、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强调师生互动、民主和谐;就是要激发师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性,挖掘师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和谐的班级构成和谐的学校。因此构建和谐学校的重担主要落在班主任身上。那么,班主任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信任并真正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

信任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要提高自我,不要不懂装懂。提高学生,培养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要摆正自我,不单向沟通。沟通应是双向型的,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我讲你听”的陈旧的教育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来了解自己,完备教师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二、“以和为贵”与学生同乐。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微笑是阳光,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是的,教师的微笑能驱散学生心中的乌云,能增添学生的信心与决心。确实,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微笑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微笑就能和学生和睦相处。

如果说“家和万事兴”的话,那么我想“师生和则教学兴”。在班级学生面前,我尽可能保持一副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样子,希望我的乐观、积极能让跟我在一起的人也深受感染。每逢学校、年级举行文体活动中,如艺术节、竞赛等,我都来参加,与学生共联欢,同尽兴。活动前的准备,活动时的参与,活动后的收尾我都和学生一同商量,解决,这样既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也进一步增进了师生友谊。学生在享受老师快乐的同时,老师也在体味着学生的欢声笑语和纯真。何乐而不为呢!

三、一视同仁,不以成绩论英雄

五个手指不能一般齐,班上的学生也一样,因为先天、后天的因素每个小孩都有一定的个性,表现在学习成绩上,就有优异和后进之分。但是,我始终认为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大小的因素,而所谓的差生也一定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发现。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我眼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的。特别是在后进生面前,耐心、细致地与他们交流,希望点点话语能如春风一样滋润他们的心田,打消他们埋藏在心底的不安与自卑。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教师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名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的教师。” 爱心是一种巨大无比的力量,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总之,“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真心的付出定会有真心的回报!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把学生当作亲人,用年青人的活力去感染他们,用慈母般的耐心去教导她们,用发自内心的爱去关怀他们,他们没有理由不喜欢你。

四、做家长的朋友。

学校教育不可能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成人社会建构了复杂的社会环境,而这个环境又必然影响和塑造着这个社会中的学生。因此,和谐教育关注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或校园生活,必须扩展到学生成长背景中更广阔的领域。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谐教育要从生态系统论角度出发来考虑学生的成长,致力于优化上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例如提高家长教养水平,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引导和规范传媒内容,发展和利用 文化设施,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等。和谐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努力创造一个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背景,使学生得以成长为和谐的人。

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也是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父母的希望,而做家长的往往又会把这种希望转而寄望于孩子的老师,这无疑给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增加了压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学校和家里是两个样,因为中学生面子观念都很强,往往会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而在家里则就无所顾忌了。一个老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才可能真正地认识和了解一个学生。同时,父母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老师和家长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孩子能够成人成材,因此在孩子的教育观念、方法等方面通过沟通是可以达成共识的。班主任在家长面前应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对待家长,共同探讨、研究教育孩子的途径。但由于班主任工作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要维持学校的校规校纪,因此在学生个体与整体之间与个别家长之间可能会产生分歧。例如:对部分严重违纪的学生应受到学校相关的处罚教育,但家长往往不愿接受。对此,班主任应提前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沟通,讲明其中的道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和谐的社会少不了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和谐的班级,和谐的班级体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意义之大责任之重,总有千言万语也难以道尽。班主任,为了心中那一份和谐,任重道远,求索而前。

师生关系论文: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提要: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一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现今条件下呈现出新的特征。

关键词:语文教学 师生关系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一、我国目前的师生关系

我国目前的师生关系仍然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大体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师生之间的关系疏散

当今学校组织中,一位语文教师担任一个班甚至好几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每班的人数大都在60以上。教育形态日益趋向科学化与企业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密切联系。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学媒介的广泛应用,远程教学的日益发展,为师生关系趋向疏散提供了可能性。语文教师肩负着诸如批改作文等这样工作量很大的任务,这种情况下师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就更少。有些语文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那他与学生的关系就更可想而知了。

2、师生的关系趋于单向

人际关系的类别很多,一个人与他人的接触,有些仅止于独特的一面,有些则必须广泛涉及多方面的关系。前者如推销员与顾客的关系,后者如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当前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教育的“选择”功能,强调学生应学一技之长,教师对学生的教导偏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较忽略人格的陶冶,分科教学后,师生关系进一步单一。语文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培养,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但在中国目前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许多语文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只偏重了知识的传授。

3、教学评价过于客观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考查学生的成绩,包括认知(学业)及人格(操行)两方面的表现。现代社会,教育实施逐渐制度化与标准化,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不得不排除个人情感因素,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用分数来评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人格的评定则主要看是否符合制度化的要求,如校规。语文教师也是如此,这就导致学生觉得教师缺乏人情味。

4、师道观念趋于现实

传统师道观念认为教师应具有的人格以表率群伦,有渊博的知识能启迪学生,要有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以献身教育工作为终生的追求。而现在,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已经不具备这种思想了。

二、时代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

目前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老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性关系。语文科要达到教文育人完成其基础工具性的任务,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必须改变主从型的师生关系。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语文教师要爱学生,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要在实际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通过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知道学生原有的阅读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作文

心理实际,调查内容包括题材来源方面的、题目方面的、文章体裁方面的、思想情感方面的、习惯态度方面的、词语使用方面的等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实际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将心中已有的生活积蓄用文字的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相信大部分老师做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如果学生认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品格、丰富常识、强烈的责任感及对他们深深的爱,学生就会自然地亲近老师,学习上也会比较自觉。当然这样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具备那些的品格。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就会比较融恰。

2、目前每个班大都在60、70人,一个语文教师往往要带两个班,每年可能还要换班,要同每个同学进行密切的交往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抓住需要重点培养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与联系。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周记等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把握。批评和表扬学生要分场合,注意言词。

3、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平等的,教师要认识到,他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止于知识的授受,而且包括人格的影响,不但要言教,而且要身教。的语文教师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如于漪、钱梦龙、宁鸿彬等语文特级教师都是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教师。目前的教育改革,非常注重师生“交互主体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师生共同生成答案;而不再是仅教师讲学生听,听完后将课本一合,能力上并没有什么大的提高,不能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不说,反而使他们原有的想象力、思维力都退化了。

4、注重个别差异。语文不是短期就见成效的学科,学生的水平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数理化成绩非常好,偏偏语文成绩很差,有些则恰恰相反。语文教师要秉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老师只有公正、公平、不偏心,才能赢得学生的普遍爱戴。于漪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出色。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将会给老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带来很大的便利。新的时代迫切的要求语文教师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实践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论文:论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建设方法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认清师生关系的本质和重要性,正确把握师生关系的内涵,调节和优化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可贵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何为师生关系呢?从教学这个范畴来看,即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师生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这可能说得有点抽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素质教育下的师生关系。

学校为了改善教学环境,利用暑假时间对校舍进行了翻新整修,新房建成后,为了更好地通风晾干,就暂时未安装门窗。开学后,有人发现新校舍的墙上、黑板上写满了字,很多都是骂人的话。听闻此事,老师们纷纷去看,只见刚粉刷洁白的墙壁上已是面目全非,满是涂鸦,就连黑板也没有幸免。除了“某某到此一游”此类话,大部分都是在骂人,有骂同学的,但更多的却是针对老师的谩骂。骂法极尽所能,所写之话,令人触目惊心。

一众教师纷纷义愤填膺:“太不像话了,简直太不像话了!”有牵扯其中的老师更是咬牙切齿:“查,一定要严查,还要狠狠治治,不狠治治还怎么当老师!”

我当时站在人群中,没有说话,原因是我不在所写教师之列,如果发表“非主流”的论调,难免会有“站着说话不怕腰疼”之嫌,这仅仅是师生关系的写照之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障,有利于校园文明乃至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而此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当然不能熟视无睹任其蔓延发展,但也不能像有些教师所说的简单粗暴地“严查、狠治”,应区别对待:对于只是写写“某某到此一游”的情况,可加强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乱写乱画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勉励改之。而对于那些谩骂老师的学生,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恨竟至于让师生关系恶化到如此地步呢?最近看到一则报道:一名初中女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起争执,扇了老师耳光,竟被许多学生奉为英雄。自古以来,尊师都是中国的传统,程门立雪、孔子尊师都是典范。即使不能如古人所做,学生也应对辛苦教育自己的老师心存感激。我至今还记得毕业十多年后偶遇初中班主任的情形:双手拉着她的手,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只是滚烫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两种情形对比,让人感到悲哀。

细细想来,学生有此表现,可见师生关系的失败,而师生关系的失败,也将直接导致素质教育的失败。诚然,现代社会,学生接触的不良信息增多,有一部分学生心理偏执,遇事容易做出极端行为。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又做了什么?经常会看到教师批评学生:“你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还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时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手指戳着学生的脑袋,历数学生的种种“罪行”,学生虽低着头,却并不是认识到错误的样子。笔者也曾亲眼见到过上述情况。

那面被写满字的墙壁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些污点,也让教育者反思。素质教育是双向的,只有高素质的教学,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整天要跟学生打交道,难免要批评学生,但要讲求批评的方式,避免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有时言语上的歧视比体罚的危害更大,会给学生不成熟的心灵埋下怨恨的种子。一名接受心理辅导的初中生透露,自己有杀掉班主任的想法,原因仅仅是班主任那歧视的目光。那么,在素质教育的统领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平等对话,双方应没有贵贱、高下之分。教师偶尔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个别音读错了,机灵的学生发现了并立刻指了出来,对此,教师应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其次,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早上见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嗯,你今天穿得真漂亮”“今天比昨天看起来,精神了很多,上课一定会更加认真的”等,让学生在教师可亲可敬的态度下开心地开始新的24小时;在批改作业写上几句话,如“有进步,只要你肯努力,一定会有更大进步的”“你的字已经比以前端正了,继续加油”等,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再次,要“对症下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日记等方式,了解学生心灵深处一般不愿向别人披露的想法,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要“仁心仁爱”,对待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偏心,相信学生,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在互相信任的氛围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就更有可能。而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质量,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班集体的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师生关系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打动学生,用耐心、爱心来化解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及时,要理解学生。小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充分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在学校每天心里都暖洋洋的,进而喜欢上教师,喜欢上教师所任教的课程。第二,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对待学生的每一件事情上,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即使是差生也需要尊重,不能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反之,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师生关系论文:分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班级管理方式

一、关爱学生是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教育者要将爱注入到教育过程,让教育变成爱的教育。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而且要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在师生关系中显现出主动性。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生活、心理状态。“不讲尊师爱生,只讲师生友情”是冰心寄语北师大附小教师的箴言,也就是说,我们的基础教育不应该是管教孩子,而应该是与孩子交朋友。每个教师都会遇到“差生”,在对待“差生”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做到关爱、不放弃。我们总是把完人教育作为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却狭隘地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成绩差的学生就被否定。要知道,所谓完人,学习成绩仅仅是用来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非全部。深入了解“差生”,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些学生的情商都比较高,在其他方面,诸如艺术、体育、沟通等,都有可能有一技之长。教师的教育过程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容学生所短才能发学生所长”,而这个过程必须要有爱。

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位张同学:他成绩倒数而且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一开始,我觉得这个学生很难被转化,也对其采取了一直批评的措施,收效甚微。直到经常看见他帮语文老师拿试卷,我才发现他亦有可爱之处。通过深入了解,才知道这个学生的家长忙于工作,对他的管教甚少,他除了性格孤僻之外>:请记住我站域名/<,还有些自大,因此学习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困难。但他喜欢看一些历史与科学的书籍,课外知识很丰富,而且有较强的表现欲。了解这个情况之后,我与他进行了几次深入的沟通,包括面谈,信件,网聊,以及家访,表达了我对他的爱好广泛的认同以及学习上的关爱;另外,我给予他一个小组长的职务去“强制”他与同学沟通,甚至正式的班会公开课上也对他充满信任,请他进行朗诵和小品表演,发挥他的特长。一段时间后,他终于不再是“问题学生”,而且作为小组长,需要以身作则的他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因此,教师应广泛、公平地热爱、关心每个学生,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

二、用心倾听是基石

有这样一个片段: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学生回答雪融化了变成了春天,教师批阅为错误并指出标准答案是雪融化变为水。这个教学片段不仅体现出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的师生关系,还体现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这一问题之下,学生的回答“雪融化了变成了春天”是一个创造性的、有新意的答案。在此答案之下,隐藏着的是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思维方式,而这正是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然而,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简单地以自己的看法和课本现有的知识直接授予学生,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给予约束,“格式化”了学生的观点,而没有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

如果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照本宣科,不学会倾听,那他就会处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景之中,看不见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在每一次对话中都能够学会倾听不同层次、不同思维模式学生的想法,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一味地灌输,注定教师职业定位就是“教书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退居“台下”,向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发展。

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但我很害怕特别安静的课堂。每次提问,看到学生们静静地望着我,我都很担心。学生们的“安静”,使我看不到问题之下隐藏的东西。作为教师,当然希望学生因为“懂”而不存在问题,但更希望学生能够因为“懂”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教师才愿意去相信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平时上课的时候,对待学生安静的表现,我会首先在心里对自己批评一番。一定是我没有营造好课堂的气氛,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中没有安全感,以至于他们不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会在自问自答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问题,以此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如果学生仍然回答有困难,我就会请一两位同学,让他们告诉我问题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回答有困难?以此来发现自己设置问题的不足。现在快一年过去了,我的提问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因为我愿意倾听他们的声音,愿意坦诚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师生关系有了很大改善。

教育活动就是师生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用心倾听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把课堂看作一个交往的场所而不是一个演讲的场所;要把学生看作自主、独立、能动的,有着丰富感情和思维活力的个体;要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朋友交往中,倾听对方内心感受,拉近心与心距离的沟通交流。

三、奖惩分明是手段

赏识教育使很多教师对“批评”二字有谈虎色变之感,殊不知,不负责任的表扬,不如情真意切的责备。尽管现在的教育提倡鼓励,但是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尤其是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学生自控能力差、易激动、社会经验欠缺,批评的教育仍不可少,而艺术化的批评在很多时候比鼓励的作用要大得多。

班干部小张,她成绩优异,头脑灵活,但屡屡在课上带头跟老师捣乱,仗着自己成绩好,以为老师不会批评她。有24小时,她再一次破坏课堂纪律,甚至趁我讲话的时候哼起歌来,我当时真的很想狠狠把她批评一顿,作为大队委员竟然如此不顾班级纪律,但想了想以后却仅仅是制止了她而已,并没有当众进行批评。课后,我把她带到了办公室,首先明确告诉她课上不批评她是照顾他的尊严、班干的地位,其次问她想不想要同学们尊敬和认同她,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严厉地批评了她的不称职行为,她留下了悔恨的泪水,也主动给我写了保障书。此后的课上,她干扰课堂的行为确实少了很多。

我在想,如果我当时按捺不住脾气,当众批评了她,还会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呢?会不会导致她内心产生敌意呢?其实孩子们也是个独立个体,他们虽然年纪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要面子。批评学生时一定要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大庭广众之下去批评学生,学生在同学之中失去了尊严,也就失去了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这样他们就会关闭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的大门,拒绝教师,导致师生关系 疏远。

其实学生们成长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过错行为与想法,批评的作用就是要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批评要讲究策略与方式方法,其核心是情真意切。情真意切且讲究策略的批评能够使学生“知过而改之”。“文武之道,一张一[本文转载论文网 ]弛”,批评与鼓励就是治世的“张与弛”。面对学生所犯错误时,宽容、鼓励,以便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尊重和平等的气氛,得到心灵的温暖,同时视性质及情节差异,采取不同方式批评,让他们能明辨是非。“润物细无声”是教育的较高境界,教育学生亦是如此。

四、德才兼备是阶梯

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亦是一个管理者。在教师管理者的角色下,学生们所处角色则为被管理者,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关系。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管理者过度居于中心位置,权力集中,独裁趋势明显,而被管理者权力几无,形同被压迫,畸形发展便会应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格言,师生关系往往不会和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中心地位,师生平等、师生互动,这样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均发生了变化,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也被弱化。解决师生关系冲突的关键应当是教师,教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人生阅历,找出师生冲突的症结与自身的问题,与学生敞开心扉去解决问题,这需要每个教师不断地思考与学习。

戴修苓老师曾说:“一个的班主任一定是个肚子里有‘货’的人。”依我的理解,这个“货”包括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还包括教师自己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戴老师就是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不仅专业扎实,师德高尚,而且她总是有那么多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也非常愿意与学生分享,每次经过她的课堂,总能看到她们班学生那专注的眼神。不光是学生,她在与我们年轻教师交流经验时,我们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她们班的学生对她无比尊敬和信任,愿意与她谈天说地,愿意与她分享生活琐事,师生关系自然不言而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素养,提升人格。“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本身的德行品行、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记》有云:“近其师,信其道”,因此,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教育过程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让我们从关爱学生,用心倾听,奖惩分明,德才兼备这几方面完善自己,“高尚的灵魂”这一理想之花,一定会盛开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沃土之上。

师生关系论文:善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善待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时代呼唤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构建和谐的学校,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和谐的班级构成和谐的学校。班主任在构建和谐学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一向以“严”字当头,严密的班级管理规范,严格的班级管理,严厉的班级处罚,班级管理颇有成绩。然而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

24小时自习课,我快到教室门口,忽然,教室里传出“城管的来了!”刚才还唧唧喳喳的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想不到竟然有学生把我当作“城管的”!我火冒三丈。不过,我还是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我开始反思我的班级管理,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我的一些行为的确有些像城管的。对那些违反班规的学生,我不也是常常没收他们的球拍,没收他们的小玩意,没收他们的漫画书吗?不也是常常摔他们的笔,扔他们的书,撕他们的本子吗?这与某些城管的工作人员不是一样的吗?看来,我的班级管理缺乏人性化,如果不及时矫正,那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迟早会有崩溃的24小时,更谈不上和谐了。

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一味强调教师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会抹杀学生的个性,会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因此,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通过班级管理的实践,我觉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 “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以热情换取坦诚,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和谐。面对学生缺点与错误,班主任要懂得善待。

1、善待学生的学习困难:

每一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几个“学困生”,他们也常常是老师最不喜欢的人,对他们,老师也最容易产生怨气,老师与他们之间也最易产生不和谐音。其实,“学困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

2、善待学生的顶撞冒犯。

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冲动,特别的高年级的学生,冒犯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表现为:当面顶撞、背后谩骂,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而班主任,更容易被学生冒犯。对于学生的冒犯,若处理不当,轻则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后果,重则影响到学校声誉和社会安定。因此,班主任应严肃谨慎地应对学生的冒犯。面对正在发生的冒犯,应冷静,切忌激动、上火。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以确保自己胸怀宽广。”

学生可以不好,但老师不能不善。班主任应该善待学生的冒犯。

3、善待学生的个性表现。

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好动,有的孤僻、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由于学生的个性表现往往影响班级的整体形象和荣誉,因此,有些班主任不能容忍学生的这些表现,并加以限制,从而引发师生间的矛盾。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对于学生的个性表现,班主任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4、善待学生的讨好心理。

小学生喜欢讨好老师,特别是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他们爱多事,常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然而,作为班主任,要善待他们的一片好心,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我觉得,教师要常常提醒自己: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关系,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学生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只有我们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善待他们,给予他们较大地赏识,最平等而又博大无私的爱,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赢得最强有力的教育力量。

5、善待学生的违规犯错。

学生违规犯错是经常发生的,这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麻烦,师生的冲突也多发生在这里。俗话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我们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全国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教育学生时,不要站在学生的对面,规定:你们能怎样,你们不能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

总之,班主任心中有了“爱”,才能善待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教师要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善待学生的一切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能够建立起来。

师生关系论文:浅谈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正常交往

老师是我们生活道路上的师长和启蒙人。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教诲。但是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今天的教师对学生痛心疾首,认为现在的学生不会尊重老师,见面不打招呼,有的还当面顶撞老师,更有甚的是用刀砍伤老师,学生抵触教师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有蔓延之势,如果听之任之,不管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无论是对整个教育,还是对学生的自身成长,都是危害无穷的。如何协调好与老师的关系,主动与老师交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样教育学生尊重老师,教育他们与老师交往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育学生尊敬老师

赞可夫说:“教师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精神成长上取得好的成果。”教师甘做人梯,这种奉献精神是伟大的,每个学生的成长和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教师的汗水和心血,特别是特殊学校里的聋哑学生,他们的每一个手势,发出的每一个音节,无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艰辛。所以学生应该尊敬老师,爱戴自己的老师。

尊敬师长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传统。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等都是尊师的典范,的老师徐特立60寿辰时主席给他写信贺寿,同时还写道:“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同志如此尊师、爱师、敬师,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应该尊敬师长,上中学不忘小学老师,到大学不忘中学老师,特别不能忘记幼儿园和小学的启蒙老师,这是我们每个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尊敬老师应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教师要主动打招呼,主动问好,要有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诚恳、谦虚的听取老师的教导,以优异的成绩和发展的良好素质来回报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

2、教育学生以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老师交往。

一位教师要面对许多学生,他有时可能应接不暇。因此,难免对学生照顾不周,体察不到某个学生想与老师沟通的需要。如果学生主动向教师“进攻”,把埋在心里头的事情袒露出来,生活上有困难向老师求助,学习上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主动向老师探讨人生哲理……是能够得到教师的帮助、理解和信任的。这样的学生才能真正与老师交朋友,才能更快的进步,迅速地成熟起来。

3、教育学生正确发表对老师的看法

当学生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后,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学生交往,不要制造压力,而要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教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这就会毫不隐瞒的把自己的态度,抵触老师的原因说出来。等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与学生一起冷静的分析事情的利弊,客观地看待抵触情绪。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学生,就要合理利用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因势利导,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的。如果问题出自老师,教师更应该勇敢的承认错误,向学生赔礼道歉,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4、教育学生要以正确的态度接受老师的善意批评。

现在,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他们认为老师管得太严,觉得不自由。严,正是老师爱学生的表现,没有哪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的。老师要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这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不严,何以能治学?不严,何以能育才?达.芬奇从严师画蛋,最终成为著名的画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大王”的莫泊桑,是在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的严格要求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女排威震世界排坛,勇夺“五连冠”的每一次成功和胜利,都必须是教练们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的结果。我们应该教育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诚恳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从而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错怪自己的老师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被别人错怪或误解的事情,这时学生会感到委屈、生气。学生怕老师错怪自己,认为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进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旦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应采取什么态度去对待呢?这就需要正确引导。

任何人一生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也难免有错的时候,作为学生应该怎么样对待,不能因老师错怪了自己就因此产生嫉恨心理,以为教师偏心眼,更不能采取消极的态度与教师对抗。有时,可能因为教师对情况了解不够,而对学生做了不切实际的批评。但希望自己教的学生上进,有所作为,是所有教师的共同愿望和出发点。教师本身的愿望决不是把自己的学生推向反面,一旦教师错怪了学生,作为班主任应教育学生不要采取当面顶撞和抗拒的态度。头脑应该冷静,努力克制自己,不冲动。应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能解释就解释清楚,一时不便解释的暂时放一放,以后找适当的时机再解释,也可请同学或班干部代替自己去解释。这样,通过缓和的方式解除相互间的误解,缩短心理距离,扭转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师生关系会更融洽。

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为人师表,应该教育学生打开心灵之门,用

尊重、热情、真诚、理解和爱去架设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教育他们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做一名品德的好学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