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直接关系到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调查和说明,指出现在中小学信息化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建议。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

我们__*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当时是采用投影、录音、录像的方式与课堂教学。到了九十年代起,随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我校的多媒体计算机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所谓“兴趣是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比如“懒洋洋”一词,让学生去理解,学生没看到画面之前会说“很懒”“懒得很”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他们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当看过画面之后,再让他们去说,他们会说“躺在地上什么也不干”“躺在地上,跷着腿,摇着尾巴,什么也不干”等等。他们会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理解的词意,再让学生去演一演,他们会学着画面上的小狮子,跷着腿,哼着调,把小小狮子的懒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好的语言和动作,他边摇头晃脑边说:“嗯!今天天气真好呀,晒晒太阳多舒服呀。”就这样,他们轻轻松松地就化难为易了。学生对听故事,看动画兴趣十足,把学习材料变成动画,那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学生尽情地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声光变幻后,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内容,肯定能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提高,课堂教学已由原来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而现代教学模式则要求既能、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技术。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迅速推广,教育教学改革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使之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的集成,并可直接输出的技术,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而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具备的,同时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生动、形象的显示出来,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和感受。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而不是以前提到过多媒体组合教学,以前所谓的多媒体技术只是将几科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软件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贮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动态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大多数老师认可,并在教学中频频使用。

相对于在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职业教育当中不少专业科目需要有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学生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实质,这就对学生接受知识产生了阻碍作用。例如《机械制图》的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来表现各种零件及部件的形体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的介绍,同时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包括各种基本几何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只靠教师的讲解不够的,需要有图和实物来进行说明。

因此,教师为了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在课堂中绘制各种模型的视图。而画图过程要占用课堂许多时间,但要减少绘图,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样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讲不了多少知识,教师也付出了许多体力。同时,由于黑板的限制,教师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更新板书。但在课堂小结时,却无法把本节课所讲内容再现出来。此外,教师在绘图的过程中,无法同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很不利于组织教学。另外,对一些立体结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木制教具来做现场演示。而这种模式有很多局限性:教材是不断变化的,木制模型往往与教材相脱节,而且可供选用的模型有限,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具,不利于学生了解空间型体的结构;另外木制教具的体积较小且造型单一,在教室中演示时,只有部分学生能观察清楚。讲解时可选造型有限;对于大型的零件与装配体,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即使在车间中参观实物也不可能随意进行反转、拆卸、剖切使学生观察内部结构及装配关系。但是利用了电子三维立体模型来进行课堂演示,木制教具与课堂教学的矛盾就可迎刃而解。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因为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另外,教师在autocad、3dmax环境中可以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改变对模型的观察视口,并把该视口与视图建立联系。这样在教学中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表述现实中的各种零件及装配体,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抽象空间立体投影与平面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论-文-网]

再例如《机械基础》当中,对一些运动机构的讲解,必要的演示是不可缺少的,而从平面图上学生很难观察到机构运动的特点,但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机构的运动特性,从动的角度来反映出来,将动态和静态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豁然开朗。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教师此时就可以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课件,将运动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每一步的运动,一步步地演示出来,这样有了直观性,起到本节课的预期效果。如图我们可看一下齿轮机构:

这个图充分反映出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那么同学们在看到这个图后,就很明确的知道了,以后在机器中遇到这样的两个齿轮的啮合形式就是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当然,教师还可以用动画效果来更为明确的进行说明。

上面是教学中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方式。那么,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则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有了重大帮助。它进一步反映出了多媒体技术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在职业学校数控机械加工专业中,学校现在的实习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的实习需求。这些仿真技术就发挥了作用。数控切削仿真系统,模拟了数控切削加工的每一道工艺和程序,并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也含盖进去了。那么同学们在使用这个仿真系统时,就能够感觉像是在数控切削机床上操作,就可以根据所加工零件的要求,进行编程操作并模拟,演示出来加工后的成品的样子来。同时如果同学们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误操作,那么仿真系统也给出了相应的障碍,将学生从而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为学生再进一点实际操作数控切削机床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论和实际相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同时也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又例如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对于孔、轴的较大间隙、最小间隙、配合公差的计算,用屏幕显示具体计算过程及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相当机械、呆板。如果只用计算机来“代劳”教师的板书,教师编制的课件实际上是“黑板翻版”型课件,固然可省下原来的板书时间而使教学节奏加快,但学生看不到教师作图解题的示范,难以理解与消化教师讲题的过程,不得不囫囵吞枣,尤其是上课补充的知识点或例题,学生有时上课来不及抄录,课后在学生头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授课,应根据所讲内容而定,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充分把握使用多媒体技术,这对职业教育教学起到不少好处。它有助于能力培养:

(1)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

(2)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有许多的特点,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具体教学来说,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本身就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

由于科技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的,而知识又是在不断地更新,多媒体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向前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对教师的知识修养、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起到它所应该起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的宏伟目标。从而,为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总之,随着国家大力地发展职业教育,那么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前进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社会接轨,以及新技术、新技能的开发创造了环境。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现在的孩子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共识。是啊,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变革,我们如果还是用昨天的教育理念和单一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势必会造成当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而且不知道怎么管、怎么教。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就得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深入、客观。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我经常采取如下方法:

一、观察。开学初,我就留心观察全班同学,了解哪个学生勤快,哪个学生懒散;哪个学生上进心强,哪个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哪个学生活泼开朗,哪个学生郁郁寡欢……发现有情绪低落的同学,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引导。例如:吴妍同学本来性格内向,开学报名时我要求家长必须带孩子一起报名,其他学生家长都来了,唯独她一人背着书包来到我的面前,当我问及其父母情况时,她两眼通红,低声告诉我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开学来我有意识地多关心她,但她还是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太想父母。不能让这种情感影响到她的学习,因此,我找她谈心,告诉她如果你想父母了可以打电话或写信来向父母表达,为何憋在心里使自己难受呢?当天晚上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写一篇日记,内容为:父母不在家的日子,我该怎么做?果然她的日记满满的都是对父母亲的思念,但却忘了我要求写的“我该怎么做?”,除了思念还是思念,我就在她的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父母出门在外是为了什么?是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你应该从思念他们中振作起来,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当你学有所成之际也是你妈妈喜悦归来之时,耐心等待吧!一段热情洋溢的话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她不再沉溺于念念不忘当中,情感得到了归宿。这正是我的观察与引导使学生走出困惑,走向坚强。

二、谈话。谈话是沟通的极好方法,谈话时注意倾听学生说话,边听边思考;谈话后联系学生一贯的思想言行和平时的观察印象,综合分析,公正认真地得出结论,然后根据结论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我班的童欣健同学,头脑机灵,课堂上喜欢积极发言,课堂作业完成得非常好,但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有拖欠现象。因此我就有意识地与他聊天,了解到原来是爷爷奶奶对他过分宠爱,觉得他现在还小,每天在校很辛苦,放学回家就该先放松放松。吃好饭再写作业又说迟了,要休息了,不然会影响长身体……结合我平时对他的观察,我断定他没有说谎,因此我双管齐下,继续找童欣健聊天,让他知道他爷爷奶奶的做法是出于对他的关心,但同时让他明白爷爷奶奶的做法不够正确,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不可因为爷爷奶奶而影响自己;另一方面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与他爷爷奶奶进行了一番沟通。从那以后,他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

三、调查访问。我经常向家长、同事们调查了解,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我班的程颖同学,头脑反应快,课堂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在学校她是不容置疑的好学生,可放学一回到家她就把学习丢在一边,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完成的时候。我多次打电话给她父母(父母亲都在屯溪打工,但平时极少回家,她随外公外婆生活。)她们都说程颖就是懒,再说每天又不在一起,她们也拿女儿没办法。父母没办法,作为她的班主任我不能放弃不管,因此我又询问她的外公外婆,从与他们的谈话中我看得出外公对她还是很关心的,但外婆的言语中透露出更多的是不耐烦,甚至是厌恶。程颖也是家里的独生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后来我通过向与她同村的学生家长了解到:原来程颖在家确实很不听话,每天放学回家自行车骑得飞起来,而且玩得很迟都不回家,外公外婆每天做事回家还要到处去找她,每当问起作业她都说做好了,久而久之大家都听之任之。了解了她的情况,为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专门来到她家当着她面向她外婆汇报了她在学校的表现,她外婆听了感到些许安慰,而后我悄悄告诉她外婆小孩子不能一味地批评,当她表现有进步时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第二天,我与程颖进行了一次长谈,她说她外婆不喜欢她,老叫她回山里奶奶那去读书,不要呆在她家,她不喜欢外婆,所以放学回家她也不愿呆在家里。听了她的叙述,我告诉她外婆这么说的原因,并毫不掩盖地指出她的缺点,要求她马上改正。我让她担任学协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也许是她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开始写家庭作业了,但还不能按时完成,我却佯装不知,我知道事情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急。几天后,课代表把她的作业本拿给我看,我装作吃惊的样子说“我一向对她非常放心,她没做作业可能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过我很伤心。”我瞥了她一眼,只见低她着头,满脸通红。从那以后,她学习倍加努力,外婆也不再嫌弃她,现在已成为班内的优等生了。

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思想越来越复杂,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老师来说,就像一个未知宇宙一样,是个神秘的世界,只有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全部,因人施教才能成为可能,德育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近期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摘 要】: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当从小培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在日常阅读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一些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独立阅读,学会动笔,学会品词评句,学会联系和想象。要精心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做到年级段不同,评价的尺度也不同,让学生充分尝试阅读带来的乐趣和益处,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选择读物 方法指导 培养习惯 效果评价

【正 文】

中国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的确,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当从小培养,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儿童生命拔节。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课外读物,“精心”选择

巴金曾说:“我不懂什么文章作法,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篇章,然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写文章了。”引领学生读一些经典名著、名家名篇,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极其有益的。

那么,选择课外读物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应加上自己的学习需要。当然,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通过读书来培养的。小学生对于课外读物的选择,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及时,选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它们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它们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学生们在得到精神陶冶的同时,很好地学到做人的道理。

第二,选读一些名人传记>!<。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以及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执着追求,曾经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大业而努力奋斗,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对于当代小学生的成长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第三,选读一些科普作品和工具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科普作品大多通俗易懂,非常有趣味性。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可以启迪孩子们的智慧,长大了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工具书对于学生们来讲都是好的“无声的老师”,有困难随时可以向它们“请教”。

第四,网络阅读。当前互联网发展迅猛,无论是通过电脑还是手机,学生都能很快地进行网上阅读,他们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法,我们都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引导,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不该读什么,不要泛泛而读,没有目标,甚至去读那些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内容。我们也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专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并且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这样让学生的网络阅读在正常轨道上运行。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就越丰富,眼界就越开阔,他的才干就会不断增强。学会了选择课外读物,能够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去阅读更多更好的书,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阅读方法,“精心”指导

学会了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之后,怎样去阅读呢?这就要牵涉到一个方法问题。我认为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要加强如下五种基本方法的指导。

1.精读。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研究,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那些对我们的学习和做人做事有帮助、有教益的文章或书籍要精读,那些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读物也要精读。

2.泛读。就是大略地读,即翻看读物,首先要看序言、目录、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的浏览,力求迅速地从全局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泛读可以增加我们的阅读量,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同时泛读也是精读的基础,通过泛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精读。当然,泛读也不是读完了事。泛读后应认真回想一下所读的东西,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读物的主要内容。

3.速读。即不发音,不辨读,不转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

4.跳读。即不通读,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边翻边扫读,感兴趣处或认为重要处就停下来读一读,一般的内容就忽略不读。

5.批注阅读。即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可以在每页的留白处写下自己的随感,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也可以在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的末尾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想,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各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不同的知识信息。

三、阅读习惯,“精心”培养

课外阅读一般来说是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由读者自己来完成的读书活动,这就要求读者有高度的自觉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要能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就要求我们从阅读活动中加以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

独立阅读就是一个人进行的阅读。小学生往往好动不好静,他们往往喜欢三五成群地开展活动。要想让他们能够一个人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话,必须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具体做法是:定书。阅读的书目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定时。根据各自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可想读就读,不想就几天都不读。定量。根据各人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按计划实施,并请教师或家长进行督促检查。

2.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以笔助思,即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要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会查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勾、画、

圈、点、批不仅在课内要求,而且在课外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3.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不会品词评句,严重地影响了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的理解、体会。作者写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读文章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必须对语言文字有较深入地理解。因此,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品词和评句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的方法,而且要训练他们抓得快、抓得准,评得对,评得深。

4.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存在着联系,如在教学中,能巧妙地组织这些联系,从知识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重视课文内在的联系,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重视与当前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联系中让学生自己去看事实,去理解思想品质。

5.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和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可以说,作家离开想象,就无所谓作品。同样,我们读文章离开想象,就不能披文入情。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四、阅读效果,精心评价

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应成为阅读评价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评价的标准可以放低一些,只看他们有没有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即有没有读懂文本内容。此项评价旨在摒弃学生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囫囵吞枣和贪多求快。课外阅读的首要目的是让孩子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

2.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评价的标准应当高一点,看他们有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有没有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生的读必须和思结合起来,才能有好的效果。因此在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应提出更深一层的要求,引导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更高层次挺进。

另外,学生在深入了解文本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要把书读“活”,读得进去,还能用得出来,这才是我们课外阅读评价所应追求的较高目标。

总之,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益处,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外阅读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朱永新先生说:“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让我们跟儿童一起在书海中遨游,欣赏他们生命拔节的声音吧!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

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当时是采用投影、录音、录像的方式与课堂教学。到了九十年代起,随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我校的多媒体计算机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所谓“兴趣是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比如“懒洋洋”一词,让学生去理解,学生没看到画面之前会说“很懒”“懒得很”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他们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当看过画面之后,再让他们去说,他们会说“躺在地上什么也不干”“躺在地上,跷着腿,摇着尾巴,什么也不干”等等。他们会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理解的词意,再让学生去演一演,他们会学着画面上的小狮子,跷着腿,哼着调,把小小狮子的懒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好的语言和动作,他边摇头晃脑边说:“嗯!今天天气真好呀,晒晒太阳多舒服呀。”就这样,他们轻轻松松地就化难为易了。学生对听故事,看动画兴趣十足,把学习材料变成动画,那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学生尽情地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声光变幻后,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内容,肯定能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提高,课堂教学已由原来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而现代教学模式则要求既能、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技术。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迅速推广,教育教学改革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使之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的集成,并可直接输出的技术,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而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具备的,同时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生动、形象的显示出来,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和感受。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而不是以前提到过多媒体组合教学,以前所谓的多媒体技术只是将几科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软件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贮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动态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大多数老师认可,并在教学中频频使用。

相对于在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职业教育当中不少专业科目需要有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学生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实质,这就对学生接受知识产生了阻碍作用。例如《机械制图》的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来表现各种零件及部件的形体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的介绍,同时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包括各种基本几何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只靠教师的讲解不够的,需要有图和实物来进行说明。

因此,教师为了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在课堂中绘制各种模型的视图。而画图过程要占用课堂许多时间,但要减少绘图,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样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讲不了多少知识,教师也付出了许多体力。同时,由于黑板的限制,教师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更新板书。但在课堂小结时,却无法把本节课所讲内容再现出来。此外,教师在绘图的过程中,无法同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很不利于组织教学。另外,对一些立体结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木制教具来做现场演示。而这种模式有很多局限性:教材是不断变化的,木制模型往往与教材相脱节,而且可供选用的模型有限,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具,不利于学生了解空间型体的结构;另外木制教具的体积较小且造型单一,在教室中演示时,只有部分学生能观察清楚。讲解时可选造型有限;对于大型的零件与装配体,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即使在车间中参观实物也不可能随意进行反转、拆卸、剖切使学生观察内部结构及装配关系。但是利用了电子三维立体模型来进行课堂演示,木制教具与课堂教学的矛盾就可迎刃而解。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因为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另外,教师在autocad、3dma环境中可以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改变对模型的观察视口,并把该视口与视图建立联系。这样在教学中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表述现实中的各种零件及装配体,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抽象空间立体投影与平面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论-文-网

再例如《机械基础》当中,对一些运动机构的讲解,必要的演示是不可缺少的,而从平面图上学生很难观察到机构运动的特点,但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机构的运动特性,从动的角度来反映出来,将动态和静态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豁然开朗。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教师此时就可以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课件,将运动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每一步的运动,一步步地演示出来,这样有 了直观性,起到本节课的预期效果。如图我们可看一下齿轮机构:这个图充分反映出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那么同学们在看到这个图后,就很明确的知道了,以后在机器中遇到这样的两个齿轮的啮合形式就是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当然,教师还可以用动画效果来更为明确的进行说明。

上面是教学中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方式。那么,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则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有了重大帮助。它进一步反映出了多媒体技术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在职业学校数控机械加工专业中,学校现在的实习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的实习需求。这些仿真技术就发挥了作用。数控切削仿真系统,模拟了数控切削加工的每一道工艺和程序,并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也含盖进去了。那么同学们在使用这个仿真系统时,就能够感觉像是在数控切削机床上操作,就可以根据所加工零件的要求,进行编程操作并模拟,演示出来加工后的成品的样子来。同时如果同学们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误操作,那么仿真系统也给出了相应的障碍,将学生从而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为学生再进一点实际操作数控切削机床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论和实际相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同时也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又例如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对于孔、轴的较大间隙、最小间隙、配合公差的计算,用屏幕显示具体计算过程及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相当机械、呆板(来源:文秘站 //)。如果只用计算机来“代劳”教师的板书,教师编制的课件实际上是“黑板翻版”型课件,固然可省下原来的板书时间而使教学节奏加快,但学生看不到教师作图解题的示范,难以理解与消化教师讲题的过程,不得不囫囵吞枣,尤其是上课补充的知识点或例题,学生有时上课来不及抄录,课后在学生头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授课,应根据所讲内容而定,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充分把握使用多媒体技术,这对职业教育教学起到不少好处。它有助于能力培养:

(1)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

(2)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有许多的特点,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具体教学来说,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本身就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

由于科技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的,而知识又是在不断地更新,多媒体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向前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对教师的知识修养、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起到它所应该起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的宏伟目标。从而,为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总之,随着国家大力地发展职业教育,那么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前进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社会接轨,以及新技术、新技能的开发创造了环境。

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下面是我们文秘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供大家参阅!

面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认识的字不多,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充当的角色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引导他们初尝阅读的快乐,我平时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

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要利用每天一定的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俗话说:兴趣是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

2.悬疑激趣

为调动学生的读书欲望,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故事刚讲了开头,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猪八戒是怎样吃西瓜的?有没有留给唐僧吃?孙悟空如何惩罚他的等问题,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中国童话故事精选》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让他们读拼音版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此时,孩子们有了读书的冲动,便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3.表演生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阅读了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后,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又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知道美与丑,懂得是与非。记得我讲《小兔子乖乖》时,学生演三只小兔子——红眼睛、长眼睛、短尾巴斗败大灰狼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台上的小朋友演得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台下的小朋友看得入了迷,不时发出一阵阵的笑声掌声,孩子们尝到了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欢乐,开心极了。

4.活动激趣

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选用内容浅显、活泼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古诗和儿歌,这些内容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而且短小精悍而利于组织活动,常用的活动主要有:

故事会——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活动,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讲给其他同学听。我们不要计较孩子们讲得多精彩多动听,关键重在过程,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大量阅读的过程。

朗诵会——朗诵包括朗读和背诵,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推荐阅读短小的诗歌和散文,以背诵为主。比谁读得好,背得多。

词语接龙——这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它可以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读书竞赛,争当故事大王,课外知识竞赛,读书星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

5.及时评价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作为有所认可,小学生也是如此。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

低年级学生一开始不是每个人都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他们总是看看里面新鲜的图,很少能认真地读一读文字,有的学生语感差,朗读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心理学指出: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任何人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无论学习哪门知识,只要你真正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在活动中产生丰富的兴趣。

在低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需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硬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准备。这里的“硬性”指的是在教师和家长参与、引导下进行。因为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外书,更不可能挨个辅导。而家庭就显然成为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好空间。能否利用好这一资源将关系到学生能否提早进入课外阅读的关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家长参与,学生在家读与不读,读得好坏,很难分清,不能保障阅读的时间和效果。没有教师的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就不能把握,也就不能有机地指导课外阅读,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教师每天为学生推荐或让学生自选课外读物内容。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朗读,一直到读熟、读好为止,并要求家长在所读的内容旁签字,写评语。第二天抽出10分钟检查完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轮流让学生读一读课外读物,读后让大家评一评,读得流利的教师分别在读物上给予书面鼓励。这样,学生课外阅读做到了家中有辅导、监督,学校有鼓励、检查。 课外阅读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指导下,学生很快克服了阅读中的困难,并逐渐掌握了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渐渐地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教师和家长如能继续长期的配合与辅导,课外阅读还将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习惯,学生终身受益。

到了二年级的下学期,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识字量,也阅读了一些课外书籍,知识有了积累,这时教者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课外阅读。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生而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教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起来,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显示出充分的互动作用。

近年来,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二年级一部分学生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们孤立地读书,有一定的阅读障碍,缺少了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针对这一情况,我着力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阅读。

1.优化组合组员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面及兴趣爱好,同时考虑性格、性别诸因素,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配合相应的注音读物,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几位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读了不少的童话故事,我把他们编成一个小组,叫“童话故事”小组,把爱读科

学故事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叫“科学故事小组”这是同质组合;而另一小组,又是异质组合,几个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悬殊大的学生在一起,这样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教会合作读书

真正读懂一本书,二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但在小组合作中读,效果要好一些。我先以指导童话故事小组合作读书来给其他几个小组进行示范,其过程有以下四步:

(1)合作读顺读通

读顺读通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如:一位同学读童话故事《葫芦娃》中的一个片断时不时会断词断句,其他组员帮忙,直到组内每个成员都读顺读通了这个故事,才算完成了这一节。

(2)合作交流讨论

组长组织每个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的成效取决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这种互动越充分,小组成效就越显著。因此,我要求每一小组的成员必须做到:在态度上要相互尊重,在认知上要集思广益,在情感上要彼此支持。

在我的指导下,童话小组交流情况如下。

生①:读完《葫芦娃》这则故事,我学会了几个成语:心灵手巧、翩翩起舞、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我来讲给大家听,请大家写在摘录本上。

生②:“叭的一声,葫芦里面蹦出一个漂亮的小娃娃:朝天辫,绿肚兜,胳膊和腿像嫩藕一样。”这一句写得多美啊!请跟我读。

生③: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葫芦娃是个的机智勇敢的少年。

生④:我与他的看法不同,我觉得葫芦娃是个不怕艰难困苦、乐于助人的少年。

生⑤:你们说得都不错。

生⑥:“娘啊!葫芦娃呀,咱们再也见不到了!”这一句读出春姐的绝望;“春姐,我来救你了!”读出葫芦娃的勇敢、自信。

组员互相讨论后,大胆发挥,不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

(3)归纳汇报

组长把本小组交流的体会总结归纳后向全班同学汇报,组员补充,其它小组补充相关意见。每个小/:请记住我站域名/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共同享受,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拓宽了每位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4)评估建档

评估的过程实质是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估,学生正确地认识他人,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读书行为。教师组织全体学生根据小组每个组员的读书态度、合作情况、获取知识程度进行评估,坚持鼓励、扶持为主,同时提出希望。,将每组的读书量、学会的词语、明白的事理等建立档案,及时奖励。二年级结束后,每个孩子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新课标所规定的阅读量。学生背诵了几十首古诗,记录了几百条好句子,上千个优美词语,解决了若干个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以上四步做到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让我们把人类精神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能找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又能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自觉地去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书籍,感受读书的快乐,那就从低年级孩子训练开始吧,有了好的开端,一定会带来喜人的果实。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近期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下面是我们文秘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近期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供大家参阅!

摘要 智障儿童语由于智力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其语言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本文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运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智障 语言 鼓励 交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维果茨基说过:“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里活动密切关联。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它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的物质环境和语言的交往环境。儿童的语言是在与成人的交谈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与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分不开的。

通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种多样的语言刺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比如学习《钉纽扣》一课时,我带学生来到“家政室”主题教室,通过实实在在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常见物品的语言刺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角色中学、妈妈、哥哥姐姐、钉纽扣、缝衣服等词语,学简单的句子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再比如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以及家长和孩子等角色,亲身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体验从而学会生活语言。这种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巧用个别化训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陶某由于智力残疾、大舌头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他能理解和表述单字、 单词、单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含糊,不分音调四声。我就为他制定了一份个人语言训练计划:首先是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他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端的,有故事、有歌曲、有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其次是舌操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的关键。

三.强化语言刺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刺激训练,让孩子通过实践自然地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孩子听得多了,看的多了,自然说的就多了。真正的语言表达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有的学生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从单字发音到说句子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学会,这说明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他们得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老师要经常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者孩子正在做的事给孩子听。让孩子能明白这个动作和代表这个动作的词联系起来,丰富孩子的经验。如孩子在玩球时,可是说谁谁在玩球,老师在写字时,可是说老师在写字,说的时候要加强名词和动词的语调,增加强度,学生就会形成印象,时间长了就理解了会说了。

四.给予信心与鼓励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孩子信心,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智障孩子平日里缺少的就是成功感的体验,而教师及时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则是较大的成功。此时,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被肯定的成功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就拿班上的小程来说,长时间的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甜甜的、阳光般的笑容。印象同样深刻的就是这孩子你跟他说什么,要他做什么,他的招牌动作就是原地不动。别的孩子聊天、游戏,他就在一边看着。但从测试以及平时简单的对话中了解到孩子的发音器官没有任何问题。那也就是说造成孩子如此表现的除了环境,就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偶然有24小时的晨会课,看到孩子拿着《诗韵三百六》念得有模有样,我激动地翘起大拇指送给他。孩子回报给我的依旧是那甜甜的笑容。接触中,也了解到这孩子很喜欢朗读,于是乎,我又如获至宝,诸多教育家的实践证明,孩子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从朗读中去给孩子更多的信心与鼓励,带他走出自我的世界,融入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从拿着书本朗读古诗,到在全校师生以及家长面前的朗诵古诗,孩子的转变,这个过程中他所克服的困难,让人欣慰。

五.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 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 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 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不过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老师说却喜欢跟同学说,那 就让他跟着同学说,先培养他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恰当的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

智障儿童之间也喜欢竞争、比较、合作或支持,恰当地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 式,建立他们互相仿效、互相激励的态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动机。需要 注意的是,在进行两人组比赛时,要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伙伴,两个孩子的语言 表达能力应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常赢或常输而引起自满或自卑的不良情绪。 七、 运动当小老师的动机 智障儿童很喜欢模仿成人当小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诱发智障儿童学习,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谁做得好,我请他当小老师教同学说话、在前面讲 故事、唱歌表演” ,这不但能令该小孩做一个标准榜样,也让其它小朋友努力,希望也可以当小老师。 个别训练”和 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一帮一训练”有机结合八、 “个别训练 和“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个别训练 在一个班级中会存在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可采取个别训练和一帮一 训练,这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矫正,发音正确、发展语言,同时在一帮一 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七.应用游戏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游戏对于正常儿童而言,可以是自发产生的,而残疾儿童就需要我们为其创造机会、积极鼓励他们游戏,帮助他们做游戏,这样的情况下,游戏是目的。在游戏中,让孩子的语言、体能、社交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小青蛙时,我尝试了“小青蛙捉害 虫”的游戏,把运

动室的地板上铺满了用绿色卡纸制成的荷叶,每个荷叶上还有一条或数条小虫(小虫的多少视两片荷叶之间的距离而定) ,训练时孩子们戴着 青蛙头饰,背诵着儿歌“小青蛙,呱呱呱,抓害虫,保庄稼” ,愉快的参与到活 动中来,他们从这片荷叶跳到那边荷叶,兴高采烈的捕捉着“害虫” ,他们从内 心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与同学一起背儿歌、做游戏,每个孩子的脸上都 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培养智障儿童的言语能力,当然还有许多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训练方法多样化、语言训练与日常生活互相联系、变换方式、复合、修改等方法,只要针对智 障儿童的特性和实际能力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2016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当下的新课程改革场景,十分强调“教学做合一”和课程资源整合,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拓宽情感释放;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架构情感通道。进而,打造具有生命意义的灵动课堂。

关键词:情境 手段 通道 灵动课堂

先生指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从理解孩子的天性开始”。 当下的新课程改革场景,十分强调“教学做合一”和课程资源整合,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

我们的数学老师应该带着思想和激情走进课堂,倾注满腔的热情,引领学生分析生活现象,探索生活秘密和规律,找寻解决生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富有吸引力的学和习过程中获得有效的知识,让生活乐趣充盈我们的数学课堂。因为情感教学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优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必须处处体现一个“情”字,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引人,以情育人,努力使知识充满微笑,使师生在课堂互动中洋溢激情。

首先,要创设生活情境,拓宽情感释放

陶____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和学生同甘共苦,一起走进生活情境,领悟、体味教材所表现的浓郁情感。贯彻“在数学课堂里,学生永远没错”的理念,兼顾不同学生的学历状况,把关爱送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各得其所,学会在错误和挫折中变得聪明,不断在纠正错误中走向成功。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丰富情感的钥匙,把思维训练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动手操作,运用策略,实践探究,小组合作,大组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努力拓展自己的思路,学会说理,学会分析,学会自我反思,矫正错误思维,善于接纳他人的正确方法,学会合作共赢,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本领。

我在情智数学研究中,课堂让学生成为“主宰”,尊重科学,重视探索研究的习得及其过程,充分展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

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

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产是学,对人说是教。”

借助生活情境,把丰富的数学资源和火热的数学生活顺利“接轨”,以动手实践为桥梁,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教师的首要责任。长期坚持这种有意义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张扬,情感得到启迪。

其次,要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陶____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教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教学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老师作为组织者和学习同伴,应注意丰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教学媒体,采取画面展示、图示分析、角色表演、多种解法张扬、直观操作、室外参观、实地丈量、动态合成等手段,赋予教学内容以崭新的面貌,注意讲练结合,及时评价,多视角展示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形成清晰概念,学会推理和想象,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做好课内“补差”的工作。在互动升华情感,使思维不断发生碰撞,火花四溢,在不断的鼓励声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在全新的知觉及亢奋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达到动情、晓理、认知的目的。

第三,要融洽师生关系,架构情感通道

陶先生强调:“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本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

生活数学课堂,应该是“教学做合一”的平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想让学生爱学数学,实现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理想。教师必须怀揣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地换位思考,学做学生,从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思维方式和习惯出发,想方设法,构建知识的链条。真心实意的蹲下身来,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索,让学习的过程具有戏剧性、精彩性和童趣性,使知识的习得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幸福历程,不断在学生大脑皮层产生有效刺激,留下深刻印记,动手动脑,通过亲力亲为,获得真实清晰的资源成果,建立数学模块存储起来,难以忘却,并学会及时迁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储备。

教学探索让我更加感受陶先生的论述之精要,“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不是不要书;它要用的书的数目之大,比现在的教科书要多得多。它只是不要纯粹以文字来做中心的教科书,因为这些书是木头刀切不下菜来。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做什么事用什么书。

因此,教师必须忘掉自己的身份,跨越年龄的沟壑,心灵不老,童心不泯,才能以富有亲和力的语言感染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善待学生,以宽敞的胸怀容纳学生;以自己的睿智引导学生,既做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这样的课堂也才能够永远弥漫一份份浓浓的柔情蜜意,才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数学生活灵动课堂。

正如陶____先生所说的那样:“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的及时要务,观照新课改的壮丽场景,可知陶____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既是思想观,也是方法论。

数学课堂是对学生思维素质培养的职场,也是彰显生命教育精彩和智慧积淀成长的过程。每位教师要厘清教学做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善教的殿堂,乐学的乐园,会做的天地,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课堂激情张扬。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作文教学论文

一、低年级作文教学

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据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说话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事物,怎样看图说话,然后怎样看图写话,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说话课内容既要丰富、又要具体;既要学生感兴趣,又要学生愿意说,不要向学生灌输现成的观察所得,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心里话,写心里话。在进行说话课的教学时,要使每个学生既觉得有内容可说,又感到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说话课时,要与学生读的内容、读的训练结合起来,教师还应该按照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补充、选择一些合适的图画。教师还可以用运用幻灯、电视、电影、录像等电教器材作为教学手段组织说话教学。说话课的训练方式,应该按照说写要求的不同采取多样化手段。此外,在说话课上,刻意通过口答、朗读和复述等途径,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经过上述的说话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说话基础,就应该写话过渡。过渡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学生动笔之前,让学生说一说,以此引路,然后再写,这是因为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之前,所以在说时,让学生尽量放开说,多说点,写的时候,让学生放低写,按一定顺序扎扎实实地写,做到内容既有条理又清楚。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想象、说话和写话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写观察日记,但不一定天天写。学生在学写观察日记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可以布置同一个观察内容,让学生谈谈他们各自的观察结果,同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提高他们观察的兴趣。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后,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就要让他们选择自己的观察对象,运用自己的观察方法,教师在这方面不要把学生管得太死,要使学生观察的面尽量广,范围尽量大。

二、中年级的作文教学

经过低年级两年的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说话写话的基本功,但是还不够熟练,还应该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加深对词和句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段的训练,教师在进行片段练习时候,要让学生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要有条理。要用词,并且还要注意每段有一个重点内容,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逐渐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在中年级开始阶段要以片断练习训练为主,作文教学重点要放在一段话或几段话的片断联系上,一般不要求成篇的文章,这样持续一年多时间,到中年级后期,学生学会写一两段或几段文字之后,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他们写的文章加个题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应该让学生向命题作文过渡,然后再逐步练习写独立成篇的文章,为学生进入高年级进行作文训练做好准备。

三、高年级的作文教学

中年级通过段的训练,高年级就应该过渡到篇的训练。在让学生进行篇的训练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每次作文都要有一个训练重点,使学生把在课内或课外重点读的内容充分运用到重点写的实践中。作文训练的重点要通过学生每次作文体现出来,但教师在围绕训练重点出作文题目时,要力求出在学生的心坎上,不要限制学生只写某一个内容,遇到个别情况,可以允许学生另换题目,写他们自己愿意写的内容,描绘他们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他们自己独特的情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表达他们真实的感情。高年级在加强篇的训练时,还要注意文章中心的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布局谋篇时,不要单单讲求文章的组织形式、安排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入手,选择具体可信的生活实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思考,积极动笔,写成文章。学生只有有所作为,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四、结语

总之,学生经过五年扎扎实实的作文训练,他们毕业后,是能写出简短、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思想健康的记叙文和常用的言之有物、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的应用文的。

作者:李兴连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济东及时小学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从编辑角度浅谈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撰写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学术论文,有利于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交流和检索。数字化的趋势下,为满足文献信息传播国际化的需要,扩大中国学术论文在国际的影响力,加强学术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此举不仅有利于作者间的学术交流,还有利于作者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但事实上,许多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不善于将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成果或教学心得写成规范、严谨的教学论文,不少教师费尽心血撰写的论文得不到期刊杂志的认可,因此,从编辑的角度进一步阐述学术论文的规范化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结构完整的学术论文包括文章标题、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及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正文、参考文献、注释、作者简介、致谢等构成要素。本文拟结合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实践,就较重要的部分和容易被忽略的构成要素,如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三方面的规范化作重点阐述,以期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论文写作能力,并提升编辑自身的业务技能。

一、摘要的规范化

学术论文的摘要具有完整性、独立性和自明性等特点,是全文精华的浓缩, 也是数据库检索与收录的重要依据。[2]在期刊数字化的大趋势下,为便于学术交流,提高论文的转载和被引用率,我们应注重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写作。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的来稿统计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论文缺少摘要和关键词等构成要素。即便少数论文中有摘要,也只是引言中部分内容的重复表述,影响了论文被选用、转载与收录的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小学教师对论文格式规范化,特别是摘要缺乏必要的认识。

摘要的总体要求是紧扣论文主旨,遣词精练、达意,篇幅控制在200字左右,其中不可出现表格和插图,一般情况下,也尽量避免使用数字公式和化学结构式。在表述形式上常采用陈述性语气,应避免使用“本研究”、“本文”、“作者”等主语。在撰写摘要的过程中,为保障其完整性,常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结果与结论等要素。其中,研究目的是论文探讨的主旨,一般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末或段中,可以表述为“旨在研究”、“以期探讨”等语句。研究方法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和手段,如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可以置于句首或段中。主要结果一般是论文的主要观点,该观点必须需要从分析和讨论中得到的。而结论则是主要观点或结果中提炼出来的,是全文的精华,常置于摘要的段末。表述摘要中的各要素时,应紧扣论文主旨且富有逻辑性,并注意衔接自然,条理清晰,做到逻辑顺序井然、层次分明、语句流畅、语义确切。

二、正文内容的规范化

教学论文不同于教学心得,需要做到立论新颖,论据真实可信。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论文来讲,正文内容除了注意选题和论据外,还需要注意结构的规范化和用词的规范化,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句流畅。

就论文的结构而言,正文内容包括引言、阐述的主要内容和结论三大方面。其中,精心设置正文中的二级标题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从实际投稿论文来看,许多作者在论文写作中,只是粗略地将其教学论文分为“一、二、三”几个部分,却不对这些部分加以归纳、总结,提炼出符合该部分基本内容的二级标题。甚至,还有论文出现全篇中没有任何二级标题的情况。可想而知,这样的论文非常不利于编辑的初审工作,自然也就影响到了论文的录用。实际上,二级标题相当于一篇文章的“简明导游图”,当每个二级标题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各部分的基本内容,不仅体现了作者的逻辑概括能力,还体现了这篇论文的中心思想。编辑在初审过程中,通过对二级标题的快速阅览,就能迅速领悟到全文的中心思想,因此,二级标题不仅有利于编辑的初审工作,也有利于提高论文的投稿命中率。否则,论文即使有着独特的见解或新意,也无法吸引编辑的眼球。

就论文的用词而言,需要注意简洁性和性,尽量使用短句,且达意,避免使用“我认为”、“有人说”等论据不足的表达形式。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论文中会出现论据不足的这种表述,极大地影响了论文的性和可信度。为了提高教学论文的写作水平,建议模仿重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和行文方式。

三、参考文献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所引用的有关资料,是对他人成果中的理论、观点、资料与方法( 含直引、意引等) 的引用与借鉴的标记,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参考文献是论文的有机部分,与正文一起构成了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述形式。目前,参考文献已成为衡量科技论文学术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并已纳入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评估体系。因此,其在教学论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编辑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对参考文献认识不足的现象,很少有作者会在文末提供参考文献,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论文的整体性。

一般来讲,参考文献的格式没有统一的规定, 作者可以根据所投刊物的参考文献的格式进行整理。其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以上是笔者在编辑工作的实践中,就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论文撰写常出现的规范化问题进行的初步探讨,希望引起投稿作者的重视。只有深入了解并掌握论文的基本规范,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教学心得转化为严谨的教学论文。当然,论文的构成要素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每一位编辑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提高编辑的自身业务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江苏】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11画杨桃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如能机智地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今后,我需提高自己在课堂上引导的机智和

评价的机智。

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这其中的说理意义是非常强的,整堂课上下来,我发现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还是行的,但是要真正地让学生从这几句话中,从这个事件中明白一点可以对生活,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的话还是非常难的。很多学生都只是局限于对这一个道理的表面的理解,还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解,如果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一个例子的话那就根本是不可能的了。而且在这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必须对课文文本有很好的钻研,在上杨桃这一课的时候 ,由于上的课时比较紧张,所以我也没有好好地,认真地,仔细地备过课,因而,在整堂课上完了之后,我才惊讶地发现有很多的地方我都没有讲到和讲透,我只点出了做人要实事求是这一个道理,却忘了点明观察看待事情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这一点。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地、仔细地钻研过我们的教材,才能进入课堂开展自己的讲课,才能减少自己的错误。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由于缺乏评价的机智,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到位。如安俊威同学在谈到自己是否喜欢文中的同学们时,他说:“我有点喜欢又有点不喜欢。喜欢是因为同学们很爱笑,不喜欢是因为同学们没有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画的就笑了。”我听了后一带而过:“哦,你喜欢他们的哈哈大笑,其他同学喜欢吗?”“不喜欢!”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喊道。“为什么?”“因为那是嘲笑。”在得到满意的回答后,我继续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其实,在处理该生这个问题时,我不应该转移评价,如果我果断地进行到位的评价,就能使问题的解决趋于更理想。如,可以这样引导:“‘笑’,有很多种,我们都希望自己能笑口常开,你一定也喜欢笑,但是文中同学们的哈哈大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学生回答:“是嘲笑。”“那么你还喜欢同学们的这种笑吗?”这样自然引导让这位学生本人在谈“笑”中明辨是非,然后随之引导:“此时你想对那些发笑的同学们说些什么?而文中的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这样就水到渠成地进行过渡,引导学生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将在这门艺术的殿堂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浅析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主体及其体系建构探讨

关键词: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 多元评价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效果是由教学评价主体来评析和判定的。评价主体主要由领导、同行、自我、学生及家长组成的。不同的评价主体由于视角、能力的不同,评价角度、评价结果也具有差异性。学校应根据实际,建立和发展多元的、切合于本校的评价制度,提高评价的实用性,改善教师教学质量。

一、引言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心和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实现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说,教学评价主要由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教师的效能,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明确目标、衡量结果、评判等级、奖优罚劣或解聘不称职的教师来保障教学质量。另一个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供给教师自身的优缺点信息和建议,协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

与上述两种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评价制度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评价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导致教师的积极参与度不高;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教学思想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不论是奖惩性教师评价还是发展性教师评价,都需要评价主体来评价。教育评价具有多元主体性。而作为教育评价的子系统—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性也存在其合理性。“教师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一般有: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领导)、同行、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评价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主体需要的差异性使得评价方式和结果不同。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要考核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工作要求,主要是考核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应为学生、同事、领导;教师个人对评价的需求是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使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时的评价主体就应该是教师自己,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最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主体,并将经济、效率等因素考虑在内,力求评价的化。

二、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分析与探讨

1.管理者(领导)评价

管理者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来执行,学校领导评价中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并存,其中大部分学校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教学评价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尤其是以升学率作为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学校领导通过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且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但学校领导忙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教师教学,这也是学校领导疏忽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原因。

2.同行评价

从理论角度出发,教师教学评价应由其同事和学校教学负责人(如教导主任)来具体操作,他们在教室里听课、检查教学,更广泛更地收集相关信息,但这一作为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因素如利益关系、个人主观态度等会影响同行与领导对教学工作评价的投人,以致影响对其评价的客观性,无法了解评价者的真实想法。某校在对1985年以来的“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的分析中得出,同行评价主要或只能作为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不能作为决策依据,要么全优要么全差要么弃权的评价结果存在着相当大的普遍性。

3.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注重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教学自评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开展有效的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的活动。它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是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我们的自我评价充满着危险。作为教师,我们工作中都有盲点,有时我们看不清它们,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近。”同时不应忽视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可能会导致个人夸大自己的绩效。人们有把自己不良的绩效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倾向。

4.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方式属于直观评价范畴,是以评价者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专家评价由于专家本身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视角,评价着眼点更多的放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上。充分发扬专家的鉴赏加评价方式,并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建议,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技能,引起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理想变化,因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最有发言权。但亦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章立早认为,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活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事实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是个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主要解决是好还是差的问题。教师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被聘任和能否晋升职务等切身利益,必须以严肃和公正的态度来处理。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意图不一定全部都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只能具有“事实判断”的资格,也就是说只能描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没有资格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即没有资格评价是好还是差。

把评价的权利教给学生,师生共同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规范和制度,是中小学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重要保障。

6.家长评价

从已有的研究看,家长评价更多的是集中在学校管理、学校规划上,而较少地对教师具体教学做出评价。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准,以获得知识的多寡、班级升学率为评判标准,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教学结果而非教育过程来关注教师教学。课堂教学作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教师对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是排斥和反对的,他们认为家长参与会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家长对参与教学评价亦不积极,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存有敬畏心态,家长会是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这种单向的家长—学校交流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讨论话题,即使这种家长会的交流方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学评价,将是一个长期和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多元主体的参评体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在评价中发挥作用。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自我更新自我调控,更多的从自我接受的角度评价教学工作。在评价方式上讲究自我评价为主,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判断反思和分析,不断自我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统一和具体化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性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要能够有效地得以开展,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基础和关键。学校的管理者和上级行政负责人要组织教师与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具体说来,教师自评的标准采用半开放式评价,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但不过分细化各项指标,留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同时,指导教师采用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尺度,如现今流行于教师群体中间的博客日志、反思日记,引导教师详细具体的分析自我,并发现不足自我改进。再如通过教师学习者的经历和教学自传获得教学洞察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等等。为了使自评的内容更加真实、客观,避免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出现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文过饰非的现象,必须将自我评价与教师的晋升、提拔、奖惩等各种个人利害关系脱钩,使教学自我评价的教育性原则得以正确地体现,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二)建立规范的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制度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带来的是教学、学习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影响的是学生、教师等的促进性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积极探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策略或实践方式,建立合理的规范与制度是当务之急。

建立一种规范学生参评制度是合理科学评价的必要条件。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没有制度规范与指导的行动,易带来实践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个参与方式等进行规范。学生依照参评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更能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当然,学生参评工作需要学校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以避免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因学生参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小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教学评价在关注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的同时,亦不能忽视领导、同行、家长、专家等其他群体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学生、教师、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即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教师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需要教师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师自评体系,还需构建和完善以领导、同行、家长、学生等群体为主体的他评制度,领导深人课堂教学,观察分析学科教师的具体教学,减少和弱化影响同行评价的不利因素,尽可能真实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做出具有鉴定意义的性评价。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学校教研组。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师的“班集体”,只有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保障同行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性。

建立一个多维的、多主体的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网络式评价系统,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和配合评价工作,又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有利于自我反馈、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应如何组织实施英语情境教学

【摘要】本文分别从语言直观情境的运用、情感因素的调动、如何开展情境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几个方面给小学教师如何更好的组织实施英语情境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希望能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师 组织实施 情境教学

教师作为情境教学的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对一堂课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从教学理念上对英语情境教学的基本思路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在课堂上,作为情境教学的组织者有一些需要提醒注意的问题。

一、多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好这一内部直观情境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中介作用是借助语言实现的,因此英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创造英语语言环境。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理想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能使学生“沉浸”于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在教学操作当中,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可在课堂这个小环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它将外语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学生)、客体(目的语)和环境三要素联系起来。使学生不断地接受一些新的语言材料,并能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的知觉这些外在信息,建构对新信息(材料)的理解。将真实生活情境引进课堂,能浓缩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给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好机会,由于这些对话的内容、形式都十分贴进生活,所以学生乐说、爱说,积极性就会提高,争先恐后地要求进行对话练习。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够学会更多的日常用语,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化境奠定较好的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教师每一节课都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促进英语情境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调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因为小学生只有在轻松的气氛下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在紧张和害怕出错的情况下是难以进行有效学习的,因此从一开始就应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情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活动带有极大的情绪化倾向,学习的坚持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英语学习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之一就是情绪的紧张状态,如果学生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之中,就会使得他们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从而导致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因此教师就要尽可能的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感状态,要随时准备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上面已经提到,教师在课堂表现出来的恰到好处的表情动作。体态语等,就可能会给小朋友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形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应给学生以足够的模仿空间,充分利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是英语的音、形、义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表象的储备量。

三、开展多种活动,让情境丰富多彩

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表演、唱歌、游戏等活动形式来巧设情境。寓教于乐。同时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这一工具可以更好的设置更为生动、有趣的情境。

1.实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提高教学效率、但对同一内容的语言的识别因呈现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用语言介绍,识别时间为2.8秒;用线条图表介绍,识别时间为1.5秒;用黑白照片介绍;识别时间为0.9秒;展示实物,识别时间为0.4秒。

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所展示的形象愈是鲜明,愈是具体,就愈能缩短感知时间,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想象的不多,所以,教师在教有关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植物、衣服等类别的单词时,可以尽量通过实物或实物模型来呈现单词,一些常见的句型也可以通过这种视觉方式来呈现,而不需要做语法解释和句意翻译。如在教学认识一些文具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有各种文具。在上课时,就可以结合“this is…”与“that is a…”的句型,利用实物如钢笔、铅笔、橡皮等进行操练,无需详尽的语法解释及翻译,学生不仅能说明白“pen,pencil,eraser”的具体含义,还能懂得“this,that”的意思,通过这种方式在学习词汇时,学生不仅记得快,而且准。

2.画图、挂图和简笔画

图画可以把对话内容具体化,具有直观刺激的效果,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的学校里都配有各种各样的挂图,各科都有。在上英语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结合适当的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动物这一课时,先给学生呈现一副动物园的挂图,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每个动物的旁边都标有相应的单词,在教会学生怎么读这些单词之后,就让学生以简笔画的形式把他们见到的动物画出来。学生们的“画”创设了实际情境,他们看着自己的画,学起来也就兴趣盎然。

3.儿歌或歌曲

在小学较低年级可常用学唱歌、学儿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由于歌曲或儿歌在编排上有一定的韵律,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例如在案例一中教师教唱儿歌,课堂效果很好,学生们对此也很感兴趣。

4.游戏

小学生天性活泼,有好奇心,游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游戏可以分为操练性游戏和检测性游戏两类。操练性游戏是用来鼓励学生开口练习的。检测性游戏主要用于检测学生的听、说能力,考察教学效果的。小学生一般都爱玩游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他们的这个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另外,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使创新的情境更为形象、生动、逼真,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这些多媒体的运用能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时空,做到声像结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进行英语交际活动。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试析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技术的挑战与革新

论文关健词:教师教学 技术挑战 革新

论文摘要:传统的教学技术存在着技术形态原始、承载信息量低、功能简单等问题。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教师须在继承与创新的前提下,着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人了21世纪,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师教学技术的广为应用。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学技术的变革。

1.传统教学技术之弊端

(1)技术形态原始

传统教师教学技术基本上是对自然物的直接运用,如视动语言教学手段是对人体的直接使用,口头语言教学手段是对人体语言器官的直接运用。再者是对自然物的简单加工使用,如纸张、笔墨、粉笔、黑板等。

(2)承载信,息量低

无论是视动语言教学手段,还是口头语言教学手段等,传统教师教学技术储存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3)功能比较简单

传统教师教学技术呈现教学信息的手段单一,仅以肢体语言或文字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的方式机械,不能对教学内容在大小变换、远近变化、虚实对比等方面进行处理;教学信息交流方式单一,是被动地呈现,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被动的教学信息的感知、理解。这制约了学习活动的生机,导致了学习活动的枯燥。

总之,传统教师教学技术是同古代和近代社会相对落后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是对自然物的直接运用或简单加工的运用,具有较大的机械性和较低的智能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教师教学技术遇到了挑战,与现代社会、现代教育与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因此,促进教师教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与时俱进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2网络时代教师教学技术之挑战

(1)网络时代对教育的挑战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21世纪初至中叶,信息网络技术将逐渐引进到中小学教育领域,计算机网络将成为主要的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重大改变。

网络教育使课堂内有限的空间得以延伸。学生除了听课外,还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大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藏书、图片和其他资料。课堂教学再也不靠满堂灌和死记硬背,主要教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充分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注重帮助学生学会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并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在已有的成绩中再创新的成就。

应用于教学的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室内网、校园网、地区网和互联网。室内网是电脑教室、语音教室、电视教室的统一。室内网的教学软件具有自动出题、自动评卷等功能,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地区网和互联网所构建的远程教学体系,使得非重点学校的学生,也可享受与重点学校同等水平的教育,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在网络教育中,虚拟学校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虚拟学校里,课程内容将从虚拟图书馆下载:学生和教师在虚拟教室相会,进行“现场”辅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与练习,并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给辅导教师批改;教师给予相应辅导;通过网上联机考试,获得结业。

未来教育注重发挥学生个性,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强,选择余地更大。学生不必拘泥于现在教师讲什么就得听什么的框框。一所学校可以具备50个标准的教学班,每个教室里备有数十台电脑,电脑里有基础水准课程和多层次的专业课程。学生可以在电脑前学习知识,复习功课,测验水准。学生还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阅读或查询大量的电脑书籍,听取不同的课程。

信息时代,网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品质教育资源。信息社会是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其中教育的功能、目标、模式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地球在缩小,教室在扩大。原来以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正在受到冲击。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使教学方式生动活泼,使学习成为乐趣。通过动画、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向前发展。这必将促使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发生深刻的变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各种信息的处理、存储、传送都可以由计算机实现,同时作为一种辅助教育的工具和手段被引人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国内(cernet等)、国际数据网(internet等)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获得知识和信息。

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在信息化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他善于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中国加人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时代呼唤信息人才。在信息化社会,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他在教育信息的准备、教育信息的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教师教学技术革新之建议

(1)继承与创新传统的教师教学技术

就先进性而言,现代教师教学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就其运用效果看,现代教师教学技术以其容量大、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而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尽领风骚。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现代教学技术优,传统教学手段劣。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由其所教学的内容决定的,也受着该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左右。现代教学技术虽然有优势,但当它不适宜于一些教学内容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时,就不能说它优。相反,对某一些教学内容,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却能取得的教学效果。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下面这个关于传统教师教学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案例,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我们需要思考和定位教师教学技术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防出现矫枉过正,一味追求现代技术时尚的失误。

上课丢掉粉笔黑板成时髦教师掉进信息技术陷阱

“虽然这次教学邀请赛要求每位参赛老师展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但我们并不倡导老师不分学科实际情况,在所有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汇师小学校长章恒谦近日在“汇师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比武上这么说道。

章校长说,以前的教师是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随着校园信息化的推进,在课堂上使用投影仪、电脑、网络、动画的老师越来越多,各种公开课和教学比赛上使用激光教鞭的老师日增。章校长注意到最近出现一些怪现象:如果不动用电子教具,老师就被认为落伍;比赛时用信息技术的老师得分往往比不用的高;而用了信息技术的,又是动画的比图画的好,原创的比借用别人的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某小学在上语文课时,用投影仪把古诗中的景像用图画的形式 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省却了许多口舌。但是语 文专家提出担心:每个学生原来通过文字想象出的画面是各不相同的,但一个投影就把所有孩子的想象都框死了。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一位教研员也有同感: 我在一个学校听数学课,老师用事先做好的课件,每轻轻点击一下,就向下推导一步。虽然轻松,可是影响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连贯。其实老师用粉笔写出推导过程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也跟着一起走。”

许多接受采访的学生和老师反映,电子课件在增加课堂信息量、反映化学的微观反应过程,以及呈现音乐、美术课的画面方面效果很明显,但滥用会适得其反。上海市电教馆副馆长陈家虎说:“的确有不少老师使用电子课件时有画蛇添足的现象存在。其实我们提倡的是信息化和课程的有机整合。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够推进教学,否则过犹不及。”

正因为此,我们面对新世纪的教师教学技术革新,首要的课题还是要继承,即继承传统的教师教学技术的优点的基础上创新现今的教师教学技术。

那么如何实现教师教学技术的传统与时代创新的结合呢?及时,要充分认识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第二,要勤于研究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们要明确技术永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高效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让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第三,要把粉笔和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有机合理的整合。教学具有生成性,对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教师利用粉笔和黑板来分析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要有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化。

(2)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要有效促进当代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做到:

及时,迅速转变教师观念,培养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尚未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所以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的提出,更有着特殊的意蕴。

第二,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经济条件许可的学校可建立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所有教室配备大屏幕彩电和计算机并全部联人互联网。还可成立网络中心和信息技术教研室,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还可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信息技术教科研领导小组,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第三,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师资培训内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既包括对学生的信息教育,也包括对教师的信息教育。对教师而言,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职业职能培训,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等等。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浅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对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小学教师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论文摘 要: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直接关系到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调查和说明,指出现在中小学信息化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建议。

0 引言

信息技术素养主要是指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学习能力和技术道德能力。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涵:①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②独立学习能力:具备使用技术的强烈兴趣,并能够运用技术理解和表达他人的作品以及对信息进行独立探究和创新。

信息化课堂是和传统课相对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一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安排按照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中心,教师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进度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而信息化课堂教学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成为了主体。信息化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师作为导学者,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个性化的学习情境, 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

根据教育部组织的一次大规模问卷调查,通过邮寄、e-mail发送等形式,对全国分布在东、中、西部的十几个省(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可以总结出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 教师家庭计算机普及率高于全国水平,但是利用率和上网率都不高。根据调查,电脑在教师家庭里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三倍,其中中学教师家庭电脑的普及率略高于小学教师。但是,从电脑的软件设施来看,电脑的利用率并不高,只有不到1/3的电脑配有充分的软件工具,如绘图、flash、网页设计等;从上网条件来看,大部分用调制解调器上网,而且有一部分人不能上网,即使能上网的使用率也很低。

(2) 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比较低,而且水平差距比较大。通过调查有近七成的教师还处于电脑的启蒙阶段,计算机资格考试通过率很低。熟悉硬件市场信息,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维护的教师只占不到1%。对于计算机硬件或软件出现一些小问题,只够自行解决的只占不到一成。大部分教师成人对硬件基本上是不了解的,对于word、ppt这类作为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最基本的沟通点工具。教师们的掌握水平仍是令人担忧的。能够熟练掌握的不到两成。会编程和网页制作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了。?

(3)多数教师不能经常上网,没有自己的个人网页。从上网时间来看,年龄差距明显存在,能做到平均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的只有两成,几乎不上网的占近三成。且有许多教师上网只是聊天或娱乐,没有运用在搜寻信息上,教师的个人主页拥有率只有不到1%,和学生交流方式大多限于课堂。

(4)信息技术教师改行的居多,师范学院计算机公共课力度不够。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计算机专业的比例几乎为零,中学的情况要好些,但也不容乐观,大多数老师都是自学成才,在大学中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很少,且有许多教师都是在职后依靠学校和教委的培训。师范院校一般只是将计算机作为公共课开设,重视力度不够,许多教

师长用到的软件没有掌握,这也造成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让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

(5)信息技术能力不足,课程整合程度低。教师在使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时较大的障碍是在技术方面,大多数教师表示,尽管没有进行过网络教学,但并不是认为其不必要,而是技术上作不到。技术能力好的教师对专业课程不熟悉,专业代课老师技术能力不够,有很多适合信息化教学的课却没有能力运用。这种情况在老教师身上尤其突出。课程的整合程度很低,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够很好的对一个学期的课程进行整合,能够运用技术等方面因素。

2 思考与讨论

(1)学校技术环境的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物质条件。从信息理论的观点,学校环境应建成为方便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环境。主要是教学信息包括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和作为教学传播的教师环境等;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为教师和学生方便获取信息的渠道,包括建立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其中,教室环境是对教学活动影响较大、最直接的因素。现代的教学,教师不能只限于用口头语言和板书去传授知识信息,还必须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信息载体,去形象、生动的、科学、地呈现各类信息。因此,教室内应装备有方便教师控制的能呈现各种多媒体信息的设施。

(2)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它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用教育技术的方法、手段将各种学习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教育技术不仅仅指媒体技术。教师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并不等于就能发挥了教学手段的优势。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熟练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并认真学习和研究作为教育技术两大基石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并以此来指导实践。现在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基础都是很薄弱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使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3) 教师要做一个信息化环境教学的管理者。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教师要要做好一个信息化教学的管理者,而这点就依赖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对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管理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调控整个教学过程,保障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信息化学习环境决定了需要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管理方式。首先是对各种学习资源的管理。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收集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的效率,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与他接触和掌握的各种学习资源的机会和能力有关。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各种学习资源,便于学生的浏览、搜索和利用,特别是对学习资源的支持系统的管理,以及学习资源运行系统的管理。其次,在基于网络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确定的情况,需要教师加以解决。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适度的控制,以维持教学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随时对学生主动积极的反馈予以鼓励,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并妥善予以处理。

(4)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评价者。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步骤。信息化教学环境不仅为教师搜集评价信息提供了丰富、快捷的信息交互工具,而且提供了一些已有的评价平台、评价工具给教师使用。所以教学中怎样设计,并恰当、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和工具是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关键工作,也是教师所面临一个主要问题。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空间,教学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设计评价中不仅需要考虑怎样评价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而且在评价中应突出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体现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本着鼓励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总之,教师应将网络评价工具和原有评价工具相结合对学生学习做出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的评价。

3 对中小学教师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实行务实型师资培训。教研部门应以网络为平台,充实更多的教学成果和成功范例,如整合教学课例、归纳明晰不同环境条件适用教案等,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务实型培训,建立校本教学中坚队伍,以骨干带一般、以示范推普及,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意识和技能。

在培训中,因人施培、因地施培,要根据不同地域的经济、教育、师资基础实力和意识水平,实行级次差别培训。如在经济发展快、教育硬件投入量大质高、配套设施完备、接受现代信息意识强的地域,与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条件简陋、信息技术教学配套设施差的地域,就不可能使用同一层次培训内容;同一学校内不同水平的教师之间也应当实施不同级次的培训内容;重视经济型适应性强的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

(2)建立区域、校园信息技术网络化交流模式。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要重视建设县级网络、校园网络,丰富网络教学研讨和论坛活动内容,要加大县级、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建设的力度,制定激励措施,让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特点,有更多的时间更自由地阅览思考,阐述个人观点,让教师在同一区域、同一学科、同一学校的教学学术得到更广泛和深度的交流,接触更多更近似自身实际环境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方法,更好地充实完善自己的教案,提高工作效率。在一个大的范围内,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3)在师范院校对未来教师的培养模式上要和中小学互动。有一些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只是注重论论方面的知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特别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把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当成一门公共课来开设,并没有认真的重视,导致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像flash、网页设计等一些软件都没有基本掌握,流于形式。

(4)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上的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上的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关系到教师怎么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信息技术运用不好必然影响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在一线教师中有很多都不了解一些运用很好的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例如“探究-发现”、“协作学习”“webquest网络探究”、“big6教学设计模式”、“自主学习”等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一个好的、适应自身课程的教学设计比人能够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5)完善考核评价管理机制。项目评价直接反映部门管理意向和定位。在普及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教学评价指标既要反映要求、进度和时期目标,合理地评价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能力在教学实施中的效果和作用,也要激发教师的内在需要和索求欲望,提高教师参与实践积极性,促进树立积极探索和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意识和理念。通过完善项目评价机制,考核教师的能力和成果,不但要看到教师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量,还要看到熟悉程序操作的质;不但考察到教师收集和下载、制作和整合教学资料的能力,还能检测到整合教学资料是适用于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引导,是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才适用的实践效果。不要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流于一种形式,一线教师只是把信息化课堂教学当做一种表演,就是出现的一种“做课”现象,这是和我们评价体制是有很大关系的。

4 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整体不高。这直接影响到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也是影响信息化课堂有效性的较大阻力。因此,学校在进行硬件和资源建设的同时。应该注意加强教师的培训,并且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将培训做到实处,从最基础的地方抓起,最终真正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让信息化课堂切实有效,使学生的发展达到化。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反思被广泛视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以泉州市中小学教师为例,对中小学教师反思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后续的对策研究提供真实的依据。

[关键词]教学反思;中小学教师;现状

一、研究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在提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校本研究中,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视作核心内容之一,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中间开反思之风,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反思是否真的成为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究竟反思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可不可以解决和如何解决等问题成为研究的中心。

因此,利用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成果开展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的调查研究,适时地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质性的帮助,既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调查目的

本调查目的之一是了解学校关于教学反思实践的总体开展情况,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的调查,了解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内容、方法和反思水平以及调查教师对影响自己反思的因素等。

调查目的之二是针对当前教师的反思状况,了解所面临或亟须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直接指向关键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通过自行设计问卷,对泉州市的2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总共为264份,有效率达88%。并设计访谈表,对其中14所学校的校长或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作为补充材料。

(一)学校开展教学反思的情况

根据对14所学校的校长或负责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了解到随着新课程的颁布和校本教研的推行,各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反思性教学实践,并且参与反思的教师占全校的绝大部分。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在开展反思实践的初期,大部分教师还比较被动,随着活动的展开,教师们逐渐意识到教学反思对促进自身发展是有益的,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尝到甜头,如在教学或科研方面取得了成果,更坚定了自觉反思的信念。

(二)教师教学反思实践的情况

1.教师的反思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从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内容、方法以及反思达到的水平三方面来分析教师的反思现状。

(1)教师反思意识

要了解教师的反思意识,须从教师对反思活动本身的认识、反思活动发生的情境以及对反思活动作用的认识等方面来分析。结果显示,在对反思活动的认识上,有15%的教师把反思看成是对教学工作的一种回顾和总结;64%的教师认为反思是发现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75%的教师则已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审视、判断,进而修正、提高的过程。可见,大部分的教师在观念上都意识到反思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的简单回顾和总结,更应该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对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修正,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并且97%的教师把反思看作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也需要群体的支持,而且决大部分教师在出现问题后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往往倾向于向别人求助,而不仅仅限于个人的独自思考。

教学反思发生的情境是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它实际上包括了两种情况:一是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可能产生的情境;二是教师自己反思的情境。调查发现,100%的教师认为反思可能发生在教学的每一阶段环节,只要教师出现困境或面对教学问题时,反思就有可能发生。但从实际的操作中,教师自己的反思活动通常发生在课后,达到72%,课前最少,仅为7%,而在每一环节上都进行反思活动的比率只有10%。可见教师在行为上和认识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教学实践作为一种复杂的行为。一般而言,教学的成功点和失败点是最容易让教师产生反思的,而失败点往往是反思的重点。所以,课后反思多是教师反思的一个特点。

对反思活动作用的认识体现在对教学的作用和科研工作的影响上。根据调查,87%的教师认为反思活动能解决教学问题,73%的教师认为反思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对科研的影响上,62%的教师肯定了反思活动对教师的科研水平有提高作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中小学开展的校本研究及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了影响,教师能自觉地将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联系起来,逐渐接受“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并付诸实践。

(2)教师反思内容与形式

教师对反思方法的选择并不局限于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几种方法。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反思的方法主要是写反思日记和反思教案(占77%)以及评课说课(占34%)的形式。遇到问题采取在头脑中“想一想”的教师达到31%,这种形式并没有把反思正规化,而是把思考问题当作反思的过程或反思的形式。采用建立教学档案(占8%)、教学录像(占5%)的反思形式则比较少。究其原因,有可能是采用这些方法在操作上比较复杂,或需要一定的技术或硬件的支持,而教师们对写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以及评课说课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通过对反思方法选择理由的调查发现,选择这几种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及时地解决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者是可以获得即时的反馈,便于改进。对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日志尽管比传统的反思日记显示出众多的优势,但选择的教师并不多(占7%)。究其原因,除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或硬件支持外,教师由于日常的教学任务负担较重,没有时间上网交流,从而使得这种优势仅被少数人占据。

教师反思的内容涉及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层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反思绝大部分还是针对教学实践操作层次的内容,如教学策略、教学技能和教学管理等问题,对教育科研、理念等理论或背景性知识的反思比较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还停留在操作层面。

(3)教师反思水平

基于habermas的工作以及他的认知兴趣理论,van manen(1977)等人把反思分成了三种水平:水平1:技术合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是反思的低水平。水平2:实用行动水平(precticalaction),高于水平1。水平3: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reflection),是反思的较高水平。

haron和smith(1995)通过分析师范生的反思日记,提出了反思水平的划分方法如下:水平1:描述性作品,不是反思,仅仅描述发生的事件。水平2:描述性反思。水平3:对话性反思。水平4:批判性反思。

基于前面的分析发现,教师的个体反思行为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日常的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中,而群体反思行为的结果则体现为定期的教研活动和与同行的交流中。因此,对个体反思行为和群体反思行为的结果的分析,可以初步说明教师反思的一般水平。

在对教师的反思行为结果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在反思日记或反思教案中涉及的最多的内容是仅仅对事件进行描述(占56%),尝试着对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提供证据的占32%,但仅仅是依据个人判断给出解释以及与自己的对话,对教学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探究,而涉及广泛的社会背景问题的几乎没有。在教研活动和与同行的交流中探讨得最多的是对教学技能、方法、技巧等合理应用上的问题(占85%)。结合van manen和hatton的研究以及前面对反思内容的分析,初步可以得出结论,教师的反思水平主要是处在技术合理性水平。

2.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

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很多,难以一一列举,须通过对已有的关于教师反思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从归纳总结出影响教师反思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来调查。

在影响反思的外部因素上,有82%的教师认为时间是一个主要因素,没有时间反思成为大部分教师不反思的理由。因为他们认为平时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已经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再写教后记或反思日记等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尽管认为是有必要的,但确实顾不过来,通常只是在头脑中思考一下,而没有将其做正规的记录。其次是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占69%,特别是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方法的使用往往会影响教师的反思行为的发生。因为反思往往是一种“自我揭短”,让领导或同事看到自己不足和缺陷并不是一件好事,何况还与报酬奖金挂钩。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而有无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对教师反思也很重要,占66%,这与大多数教师认为反思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也需要群体的支持的看法是相一致的。

在影响反思的内部因素上,78%的教师认为有无反思的动力很重要,尤其是对经验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而言,长时间地处在同一个教学岗位,往往容易产生惰性,安于现状,若没有外界的压力和要求是不愿寻求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有无反思动力是进行反思的前提。其次是反思的态度和反思能力因素,分别为64%和62%。

对于影响教师反思的态度问题,其中77%的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如责任感最重要,其次是开放的态度。接着是执着的态度,这与杜威提出的在反思需要的品质中责任心、开放性和全心全意最为重要的观点是一致的。

3.当前教师反思活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亟需解决的问题有教师的反思质量和水平不高,占85%;其次是动力不足和外部支持不够。教师对于反思理论知识的缺乏也占了半数以上。

4.促进教师反思和提高教师反思水平的措施和途径

调查发现,72%的教师认为可以将当前在中小学校提倡和实施的校本研究及行动研究与教师的反思行为结合起来,通过反思来促进研究,利用研究来提高反思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学校定期开展的反思交流研讨会也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提高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占67%。61%的教师认为教师还需要对有关反思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实施反思活动。而对于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反思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分别占53%和47%。认为应将反思行为同报酬和奖励机制挂钩的仅占6%。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教师反思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反思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

1.对反思活动本身的认识不足,缺乏理论的指导,从而导致在行为上依然停留在经验型教师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相关知识。

2.对反思的认识和实际的反思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一方面认为反思对自身发展是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又把反思看作是额外的负担,没有时间反思,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

3.反思形式单一,反思内容和反思范围有限。调查发现,普遍采用的反思方法是写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通常教师在教学反思上填写的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这与写教学总结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实际意义上的反思教案应该包括多种要素,如对教学设计的反思等等,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教师对反思的理论知识的认识不够。反思的内容绝大部分是针对教学实践操作方面,对教育理论等背景知识涉及较少,可见教师反思的内容很有局限。

4.教师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还处在技术合理性水平上。虽然有些教师对教学理论和实践表示了怀疑,但为数不多,大部分教师还只是依据个人的经验对事件进行反思,寻求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合理应用,目的是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的结论,笔者认为,可以从外部条件和教师个人的内部因素两方面提出建议:一是通过加强反思理论的学习、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加强专业引领及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思维几方面来培养教师的反思素质。二是通过加强学校文化与环境建设、构建一个积极的外部反思氛围以及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来实现。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小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的一些现象,包括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教学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不利因素,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思考,让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随着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便是轰轰烈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打破了历来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动态的、开放的、交互的新思维方式,有力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纵观当前小学学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却普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战"功能,更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常见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与同行商讨。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 、在先进多媒体手段下的传统教学思想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自然会跟着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

2 、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冲淡了教学主题

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而课堂教学也因为多媒体辅助而变得多姿多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变抽象为直观,化空洞为充实。一般来说,新生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枯燥乏味的讲解时,多媒体辅助教学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然而,有的教师在一些课上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在某些公开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与挂图,将多媒体视作"电子黑板"。我们主张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切不可忽视了教学课件的选择。使用课件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内容,切不可由于过多使用,使课件变得杂乱,而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多媒体有鲜明的教学性。

3 、机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更加被动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某些教师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更有趣的是,曾经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一次键,电脑便自说自话,教师顿时手忙脚乱,学生哄笑不已。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4 、课件制作费力费时教师普遍请人代劳

制作课件比较烦琐,一节课的课件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完成,而且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使用多媒体工具的水平。因此,很多教师都是在上公开课或评奖之类的课时才请专职教师制作一个课件,平常的课很少有时间去做这些工作。对于多数人来说,工作总是越省事越好,搞多媒体辅助教学,省事省时也是要具备的一个必要条件,能减轻工作量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必然受到欢迎,至少也应该是以同样的工作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前提。

5 、商业化的课件严重脱离了师生的实际

目前,市场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层出不穷,每一个课件都有它独有的优点。对于这些商品化课件,由于它们大都是由专业制作公司聘请各路专家精心设计制作,拥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故而在技术应用、美工、音乐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使人乍看之下,耳目一新。然而当我们将其现成运用到课堂教学时,却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这些商品化课件设计过程中,忽略了教师这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游离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商品化课件只是按照专家给定的一种所谓""的授课模式来设计教学流程,甚至将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正确或错误的反应也一丝不苟地在商品化课件中体现出来,使得每一位使用者都必须按照这一教学流程去授课。然而教学过程毕竟有别于生产流程,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缺乏了教师的个性发挥,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本应多姿多彩的教学过程便会在商品化课件的导引下转化为一种程式,最终便是教学方式的僵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我们带来的便不是教育的进步,而是在方式方法上的衰退。

6 、生搬硬套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极差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以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能有效跨越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学生学习更有趣、简便和有效。特别对有些课程教学内容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能尽快掌握所学内容,而且通过学习方式的转换,会对学习产生兴趣。然而,从古至今,任何一种事物都没有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亦然如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对其必要性做充分的论证。追求现代化的意识虽好,但是课堂教学务必讲究辩证法。如果没有必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非要将多媒体搬进课堂,那是哗众取宠。

例如,曾观摩的一堂户外体育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的《我们与春天有个约会》。执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上网,进行自学《春天在哪里》的舞蹈动作。试想:塑胶操场上,电脑安在哪里?教师为了完成这一教学流程,搬来了跳高垫子,将学生的笔记本电脑一一安置在垫子上。学生在强烈的阳光下个个趴在垫子上,朦朦胧胧地观看教师课前准备的虚拟网页。至于教学效果如何我们姑且不谈,就学生趴在垫子上,这样的学习形式就不该提倡。何况阳光如此强烈,屏幕清晰度根本不能保障,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仅靠一时半会能看得懂什么?

二、正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对策思考:

为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体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根据不同教学要求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交互使用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先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位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2 、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灵活选用课件并加以适当修改补充

否定课件的程式化,并非是否定商品化课件,毕竟它们大都集各专家之精华,集各专家之智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难点的把握,以及突破这些关键所设计的方案都有其独特的专业水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需求,重组教学课件。因为,教案是执教者根据教学要求、教材以及学生情况而设计的,一人一个样,一次一个样,教学课件效果也是同样道理。

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燕子》一课。我选用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课本配套教材。虽说是配套教材,但其课件的表现形式不能与我设计的教学思想相一致。于是,我利用方便操作的工作台,取其精华,同时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音乐素材,加上自己的教学思想,重组针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相符合的多媒体辅助课件。教学使用时,学生面对清晰、美丽、逼真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一下子进入了角色,缓解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很好地领悟了作者对春光烂漫、活泼可能的燕子喜爱之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3 、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才是真正的主导。计算机固然有与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投影机放大演示功能、展示台的实物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而定,选择合适的媒体,以效果为原则。唯有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表现手段,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非越先进越好,用得越多越好。就如上述例子,教师可以采用常规的录音机,配上合适的音乐,为学生示范,这样既清晰、直观,又便捷、省时。

4 、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使多面体辅助教学更具人性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光明性、不可抑制性及其在我国的现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不应该放弃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继续尝试。关键是如何结合传授内容,设计制作适合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课件,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在设计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必须对教学课件的总体框架进行严格的把握,即进行教学要求分析,使课件中的知识点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总体结构。即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这样才真正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精髓。

总而言之,无论是传统教学手段,还是现代教学手段都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后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都去否定或取代后者,而应该适时、适度,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朝着健康、有序、稳步的方向发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