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行政管理类论文

摘要: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对于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社会政治的稳定以及国家机构的良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需要对行政管理现代化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促进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行政管理类论文

行政管理类论文:基于法律意识的行政管理论文

一、法律宣传是保障人民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的前提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可以说是行政法律发生变迁的幕后推手,行政法律的变迁也充分说明了国家法制进程的不断提高。而深受几千年封建思想毒害的广大中国民众,约定俗成的理念在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力。而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行政法律变迁的速度,让国人实在望尘莫及。旧的行政法律在脑海中尚未清晰,而新的行政法律更是令其应接不暇,进而导致在应用法律维权的过程中有些无所适从。在法律宣传上我们也不难看到这样一种现状,某一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出台多以文件形式下发并组织实施,这样就形成了法律颁布机构、行政机关、行政性对人单线贯彻落实的固定模式,涉及的范围狭窄,法律宣传受众对于十几亿国民来说,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这从宣传媒介、知情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上就间接剥夺了广大民众对于行政法律的知情权,更谈不上法律意识的增强了。这并不是说行政法律变迁存在问题,法律变迁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固然可喜,这无可厚非,但要使广大民众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就必须在法律宣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能只局限于文件,宣传范围要向城镇、社区、村屯扩大。宣传形式也不能只限于报纸、网络、电视等,应该采取以村屯、社区、居委等基层组织为阵营,通过街道宣传、栏目宣传、培训宣传等多种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覆盖的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二、法律执行是夯实人民遵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的基础

法律的执行在人民潜意识中形成了一个范本,执行过程不但是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群众将行政法律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一个认知过程。举一个浅显的例子,在某市郊区国道施工征地中,两个农户耕种的土地相邻,施工占地面积相等但占地时间跨了一个年度,跨年度过程中负责公路前期工作的地方政府出台了公路建设占地补偿条例,根据规定,其中一农户获得占地补偿为20万元,但另一农户则通过上访等途径才获得占地补偿一万元,相同境遇由于行政法规的变化出现两种结果,也引来了公众的一片哗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行政法律在执行过程中与实际社会关系存在着无法预知的矛盾和冲突。但法律本身应该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要使人民遵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就必须本着实现人民利益较大化原则来执行法律,通过法律执行来增强人民对于法律的认同和理解。因此执行法律上不能有过于悬殊的伸缩性,那样将导致人民对法律公信力和信任度的丧失。执法准则中明确规定了“执法必严”,严格执法程序、落实执法条例是行政执法部门必须遵守的,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以法律执行的公平、公正、公开赢得广大民众的认可,这样才能促动和教育人民去遵法守法、依法办事。

三、法律监督是落实人民依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的途径

要促进执法公正,法律监督程序是非常必要的。也正是法律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促动行政执法公平正义的同时,推动了人民依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的进程。自1987年发生的浙江温州市苍南县农民包郑照起诉县政府的起行政诉讼案件后,国家不断出台了规范行政权力的法律和规定,比如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各地区也制定了《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等。为限制行政机关权力过度膨胀,将“一事不再罚”列入行政法律条文。据去年网上统计民告官案件高达150万起,这也充分说明了广大民众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这一现象表明了国家法律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印证了只有法律监督体系作为保障,才能够引导广大民众通过法律监督途径来实现利益诉求。要处理和解决好行政法律变迁与人民法律意识增强之间的矛盾,加强法律监督当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在完善的法律监督下,行政权力才能够合法合规运行,才能够真正实现执法过程的公开公正。而加强法律监督,就必须要完善法律监督机构、健全法律监督制度、规范法律监督程序、形成法律监督科学化体系。既然权力属于人民,那么监督责任主体也应依附于民,这就需要不断扩大人民自选代表来行使法律监督职责,让普通民众参与到行政执法监督中来,以便使法律监督置于民众的公开监督之下,将行政执法作为自身参政议政的职责去履行、去实践,这当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好的策略和方式。其实,行政法律的变迁与人民法律意识增强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法律的变迁,就没有社会的文明进步;没有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的变迁就失去了源泉和意义。法律的变迁最主要的是让广大群众切身参与到这种变化过程中来,使之随着变化来适应这种变化、改进这种变化、创新这种变化。这样才能够使法律变迁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遵法守法、依法用法的法律意识,不断推动民主化、法制化建设进程。

行政管理类论文:科学化党务行政管理论文

1党务管理的科学化思考

1.1加强党务管理的系统化与规范化

党务管理的科学化要求包括系统化与规范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可见系统化与规范化对于任何事情都是必不可少的。事物本身就存在系统,系统化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身的系统性认识的深化,并将其自觉运用的结果。规范化是人们主观按照客观存在,通过具体的实践,对其进行分析、提炼的指导工作的规则。而党务管理的系统化就是指党务管理的工作对象、过程方法实行系统化的原则。党务管理的规范化就是对党务管理的目标、程序及验收成果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规定。在实际的工作中,按照工作对象的不同将同一种类的党务工作划归到同类的机构进行管理;在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明文规定的程序、步骤来进行有序的管理;就工作方法来说,要坚持对直接领导负责的方式,防止出现政出多头,多头领导的现象。要实现党务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就要坚持遵循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注意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党务管理的关系,做到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使党务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与系统化。

1.2改变党务管理的方式,建立党务管理信息系统

当今世界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先到的信息时代,在这种新的技术条件下传统的党务管理工作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迫使党务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使党务管理工作由静态管理逐步走向动态管理,由封闭式迈向开放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建立党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党务信息的采集、整理、统计、管理,实现党务工作的基本目标,对党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有重要帮助。不仅可以及时反映各层党组织情况,提高党务工作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是党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为党组织的建设服务。

1.3对现行的党费收缴制度进行改革

目前,我国现行的党员及缴费制度不是十分透明,缴费的标准、用途、程序的随意性较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党员的缴费应该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为基准,缴费既要体现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别,又要讲究相对的统一性。同时,在缴纳方式上也应该不断创新,运用先进的金融交易方式。例如:县级及以上城市的党员可以通过建立专用账户,专门用于党费的缴纳,这样既可以减少缴费的环节,节省人力物力,又可以保障党费缴纳的客观公正。

1.4在党务管理中要解放思想,健全机制

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发展壮大大党的队伍,党员的素质体现的是党的整体风貌,因此在当今的党员发展工作中不能仅仅是看重“根正苗红”的政治背景,而是要吸纳一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提高党员群体的整体素质。在党员管上,要不断健全完善考评激励制度,促使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坚定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这是保障大国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党务工作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工作。同时,党组织也要定期对党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以提高党员的政治意识、党性意识和能力素质,使他们在新论、知识和技能方面始终保持先进性。在我们地质勘测单位,定期培训除了进行党的教育培训外还要加入一些地质勘测的专业培训,以不断充实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想进行党务管理,必须在众多党员中选拔出管理人员,这就需要在干部的选拔上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作为组织保障的干部管理是党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方面要坚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任人唯贤,建立起公众选举制度和竞争上岗制度尽量减少任命制度。党务管理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要做好党内的监督工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于防止党内腐败,权力滥用,保障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重要意义。

2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思考

一个部门单位想要正常有序的运转,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下的行政管理中却暴露出很多问题,行政效率低下、行政工作不被重视等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行政工作。下面笔者就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对解决目前的问题有所帮助。

2.1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由于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突出,国内外的形势十分严峻。对于地质勘测部门来说,当前的国际煤炭、石油等矿物质价格飙升,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直接的制约作用,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的地质探测部门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明确加大各种资源的勘探力度为我国战略资源的储备做出贡献的任务。在这种条件下,就要求行政工作能够根据我国这种现实状况,简化办事手续,提高行政效率,进行行政改革,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2.2围绕政府工作,取得领导支持

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还是为各级政府更好的工作服务,行政管理工作不能脱离政府工作,必须紧紧地以政府工作为依托,通过不断改革工作方法使自己的行政工作能够更加符合政府工作的需要。同时,作为行政工作者还要正确地与直接领导沟通交流,使自己的工作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作为政府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上级领导应该对行政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从而使本部门的行政工作能够科学流畅的进行。

2.3加强行政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行最终还是要由人来落实,因此政管理队伍的水平决定了这一部门行政能力的水平,可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国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这对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对于行政工作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加深他们对业务的熟悉程度,提高政治素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志向。

行政管理类论文:我国体制改革下的行政管理论文

一、建立面向市场的政府

建立面向市场、亲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等提法的涵义大体相同,都是指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凡是市场能发挥优势或能做的事,都应当由市场来做,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强调政府要面向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要起好“掌舵”作用、催化作用、促进作用,而不是“划桨”作用、大包大揽作用;也有助于将政府发挥职能作用的主要方向,放在加强宏观调控上,放在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上,围绕市场行使好调节、培育、监管和服务职能。政府职能市场化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压缩社会福利项目,如以劳动换福利,提高领取福利者的资格限制,以市场化的安排来代替政府的安排。二是放松对企业进出口及价格的管制。在这方面,美国政府的做法具代表性,市场定价代替了政府定价。三是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

二、建立责任政府

责任政府的提法,主要是为了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强化政府责任。在以往权力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下,政府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和失衡,强调权力配置而忽视追究责任,重视行使权力而忽视承担责任,注重虚置监督形式而忽视追究责任。现阶段推行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于强化政府责任,使权力和责任挂钩,建立责任政府。为此,下一步行政改革应力争取得以下突破:一是赋予权力的同时必须明确责任;二是健全政府责任制度,制定落实法定质询、罢免等追究责任的具体程序,创设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易于实施的责任制度;三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并与政府外部评议制度相挂钩;四是加大执法监督的独立性、公开性和民主参与。

三、依照公共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管理理念,在消化借鉴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各高校已普遍设立了公共管理专业和系所,成为当前一种最为流行的管理思想。公共管理的核心涵义在于公共性,突出强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导向的社会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等新的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有较大的差别。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开始运用这一理论,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推进改革。例如,财政部门提出了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人事部门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深圳等地政府提出了政府职能从无限到有限、从部门性转向公共性、从政府单一治理转向社会共同治理等项改革目标,都是十分有益的探索。在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化过程中,政府松动政府集权化的制度,允许甚至鼓励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补充性地加入公共管理的行列,为公共管理注入了新活力。

四、借鉴企业经验提高政府效能

将企业管理经验引入政府管理,是许多国家行政改革中采用的做法,尽管这种做法在理论上存在很多争议,但引进企业管理经验促进了政府管理创新,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毋庸置疑,政府与企业存在着本质区别,不能简单地套用或移植企业管理方式,而应当根据政府管理的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借鉴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成功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如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成本效益核算、注重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这对于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善政府服务,无疑是有益的,也是可行的。

五、结语

总之,我们在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坚持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现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现状,在民主、平等、合法的条件下,建立集法制、责任、服务为一体的高效率的现代新型政府。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政高效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类论文:精益管理中行政管理论文

一、实行精益管理的前提

在深入精益管理前,要形成一个5S计划(即整理、整顿、系统清洁、标准化、素养),

整理:区分必要的和不必要的,找出需要使流程运转或执行特定操作或任务所必须的物品,将不必要的工具、设备、文件、部件、家具和其它“物品”从场地中移开。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整顿,工作团队的参与对成功至关重要。系统清洁,每天都对区域和设备进行清洁和检查,确定需要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清洁的步骤包括:明确检查关键点,确保正确执行,确定可接受的执行标准,确定相应的可视化指示和控制点,标出流程、设备的控制点,建立“由谁及何时”实施清洁计划,开展每天的清洁及检查,预防胜于事后检查。标准化使当前工作区域的规定和常规检查文件化,在类似工作区域分享标准化方法,根据改进情况,记录新的标准化方法,坚决克服流程和方法中的变异。素养包括:保持既有成果并不断取得进步。“计划-执行-检查-反馈“的思维方式成为文化。对取得的改进、成就和做得更多的决心感到骄傲。

二、精益管理在行政部门的应用

1.关注客户价值端到端流程

确定客户范围,明确需求的东西,衡量客户的要求,确定为满足客户要求所须做工作的方向和做现在工作的必要性,通过回访的方式了解客户是否满意,行政管理中是否存在浪费,知晓改进的步骤,制定改进的计划。

2.提倡绩效文化,绩效评价是关键。

我们提高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激励措施,转变思维模式,亲身体验客户的世界,在绩效考核环节,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切实提高规避风险心理的能力,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做保障。通过绩效考核的目的来衡量业绩、激发动力、评价人事安排合理性、识别培训需求,变年终考核为经常性考核,加强绩效反馈,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做到经常性评估组织面临的问题,达到解决问题而不是补救问题的效果。

3.思维的转变。

长期保持改革成果需要思维上的转变,有效地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是精益转型的保障。要明确组织的使命,使改进具有意义。尽管成本可以无限下降,工作质量可以无限提高,但是提高效率不等于提高工作强度,因为成本和质量取决于工作的方法。

三、结语

以上是我精益求精在行政管理部门的应用心得,时间长促,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行政管理类论文:我国农村行政管理论文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与城镇差距的不断拉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出现,社会差距越来越大,民生问题空前突出,新农村建设显得迫在眉睫。所谓留守青少年,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地处XX地区的XX乡,全乡现辖5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万亩,全乡总人口13800人,全乡在外务工人口约为950人,其中农村留守青少年达567人,女272人,其中小学留守青少年达438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事业长期不发达,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外出打工的收入,而他们的子女基本上托付给了自己的老一辈,或者托付给了学校,形成了本乡留守青少年过多的问题。留守青少年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留守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成为本乡民生问题中的突出问题。为此,今年??月我对家乡的留守青少年教育及其管理问题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二、调查安排

1、调查时间:2009年寒假

2、调查地点:XXX乡政府、部分村委会、乡部分学校学生与教师、部分家长;部分在XX城市打工的XXX乡学生家长。

3、调查对象:XXX乡的乡干部、部分村干部、留守青少年家长、留守青少年。

4、调查方式:实地综合考察、访谈、问卷;查阅文献资料和整理分析。

5、调查目标:了解留守青少年存在的主要问题、生存现状、教育状况等,通过调查来使等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留守青少年,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6、调查内容:

(1)留守青少年的生活习惯问题

(2)留守青少年的入学情况

(3)留守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发展情况

(4)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

(5)留守青少年的学习态度与成绩

三、XXX乡留守青少年存在问题

1、留守青少年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目前XXX乡的留守青少年,经过抽样调查:72.1%的学生父母是在小学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其中22.4%的青少年是在出生才几个月或者一年时间与父母分开而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11%的学生是在小学时期就寄读在学校的。这些留守的青少年,大部分只有在过节及寒暑假的时候才能与父母见面。由于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我对周围几个村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守青少年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6%,有49.3%的留守青少年父母每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青少年父母几年回来1次,24%的留守青少年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同时,留守青少年在学校里面普遍受到教师的关注较少,对这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留守青少年的生活质量较差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30%留守青少年平时没有零花钱,平均每人每星期还不到2元钱,更不用说买什么营养品、水果等一些城市家庭的消费。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青少年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部分留守青少年回家要做家务、干农活,在家根本没有时间学习,而且有的孩子由于做家务而耽误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挨老师的批评,这样就给留守青少年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留守青少年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3、留守青少年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青少年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品学兼优”的留守青少年只有14.4%的比例。部分留守青少年与社会不良青年混迹,经常有打架斗殴的现象,加上父母不在身边,出现了问题无法得到帮助,依靠自己的错误方式处理,出现了很多的安全事故。甚至个别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留守青少年学习成绩普遍不好

通过对学校的调查发现,教师普遍反映的不良学生,87%都是留守的青少年。在学校里面经常旷课逃课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青少年。总体来讲,留守的青少年学习成绩大部分处于中下游,男生比起女生更差一点。只有很少的留守青少年成绩较好。通过对留守学生的理想价值观调查发现:这些学生近一半对未来的打算是打工(小学生打算打工的很少,高中学生准备外出打工的近一半)。据调查显示,在“留守青少年”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学校应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开办家长学校与留守青少年学校,打通学校、父母、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尽快建立起相应的档案资料,详细记载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信地址、电话,并做到定期查访。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和管理小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管理活动。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各类“留守青少年”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更加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老师应给“留守青少年”以更多的关心、爱护。在安全上时刻提醒;生活上提供帮助;心理上多方沟通;在学习上多予指导;在交往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课,关注“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留守青少年”远离父母。调查中明显反映出部分“留守青少年”已经出现心理问题。因学习困难、考试压力而导致学习障碍。心理上恐惧和焦虑,又进而产生厌学和逃学。因此对“留守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承受成功和挫折的能力,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2、家长应努力承担起责任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三)政府要关注留守青少年问题

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是,会各界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结语

总之,“留守孩”教育问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关注他们、关爱他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行政管理类论文:高校女性行政管理论文

一、高校女性行政管理者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虽然说现行行政岗位晋升有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两种渠道,但是实际实施状况却不容乐观。行政岗位晋升一般需要满足特定的工作年限,需要按部就班层层晋级。另外,从性别隔离角度来讲,男性特征及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使得领导更加倾向于选择男性来担任重要或者关键职务,因而男性的晋升速度会远远快于同期入职的女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主要资本则是科研成果,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已充斥女性行政管理者的工作时间,所以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女性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争取。

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几乎承担了全部的重任,生儿育女、贤妻良母、孝敬老人等等,稍许不尽职尽责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简而言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利益迫使女性努力向其期望的形象发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繁琐的工作外加生活的重担,使得女性管理者无暇过多思考晋升发展,更何况这条道路对于女性而言走的并不是那么轻松。此外,招聘和筛选策略是传统机制所形成的评价体系和模式,它运用资格、生理条件帮助男性,鼓励优先录用男性,约束了高校女性管理者的发展。教育本来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途径,诸多的女性希望就业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谋求众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大到社会环境,小到高校环境、家庭环境等都促使其不能够在更宽广的领域中进行学习和发展,而逐渐形成一些大众化的“女性职业”,严重影响到了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前进与发展。

二、高校女性行政管理者职业发展的对策

(一)高校应该在女性行政管理者继续深造、职务评聘方面给予关注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必须有优良的妇孺,才会造成优良的城邦”。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和增长速度急剧加快,从全球领域来看,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必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每一个员工,因为知识和能力不同,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的其他公益组织及个人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多种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一些职业导航类课程,为女性行政管理者提供配套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造更多深造机会和求学领域,对其进行激励和帮助,帮助女性管理者梳理职业生涯规划,整体上提高女性行政管理者队伍,使其真正成为独立、自尊、自强的新时代女性。因为绝大多数女性进入的领域,仍是以为他人服务为主的辅助性行业,主流社会对于妇女进入传统的“男性职业”还是持排斥态度的。这一状况就导致女性多偏向选择服务类行业,并且处于低职位的职业性别隔离。所以,要解决女性未来发展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两性平等的法律法规。各个高校的相关部门,也应该根据国家大的指导方针,逐渐消除在评聘、晋升等方面的性别壁垒,要保障女性行政管理者的参与比例,使得众多基层人员也有更多的发言权,公平公正地评价他们在工作上取得的业绩。此外,对于长期奋战在基层岗位的女性行政人员,上级领导要不定期进行谈话沟通、心理疏导,协助其培养积极良好的生活工作状态。当然,现实中也有诸多女性管理者本身期望值较低,秉持得过且过的态度,我们也需要尽量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女性行政管理者自身需要努力奋斗

高校女性行政管理者在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领域想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自信心和竞争力,从本质上来讲需要自身的努力奋斗。所以作为一个女性行政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条件,提高自身职业发展技能,培养多重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同时,修炼高尚的品德、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抗压能力;勇于从固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中脱离出来,谋求二者和谐健康发展。

(三)社会需要进一步转变传统观念,为女性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个女人应该知道和应该做的事情,能够增减丈夫和家庭福利的事情”。“男女平等”之大旗虽在“”时期已经被高高举起,但目前却依旧处于提倡阶段。国家颁布的诸多有关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为转变社会性别意识,提倡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为妇女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但目前,女性做家务仍被视为“分内”之事,要解决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冲突问题,使得家庭成为女性职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我们还需要一如既往地努力。总而言之,高校的发展应该确保行政管理团队拥有较好品行和能力的高素质人员。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该给相对弱势的女性行政管理者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报酬和职业前景。这就是说要把提高女性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放在首位,使她们有信心来从事这项工作。同时,我们还需要从社会和家庭层面对于她们的职业发展给予足够地支持和鼓励。

作者:杜晓艳 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

行政管理类论文:国内现代化行政管理论文

一、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即建立与社会发展各方面包括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相适应的行政管理程序、规章制度等,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促进政府行政管理行为的合法化和规范化,避免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任意性较大和自由裁量权过多等。技术层面的现代化。即政府掌握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并且,政府有主动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应用于政府之中的意愿和能力。人员层面的现代化。即行政管理人员的现代化。行政管理人员掌握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运用现代化的刑侦管理手段实行行政管理,并且能够随着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进行不断地更新自己掌握的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方式,促进自身能力的现代化。

二、国内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受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影响较深。作为政治的执行性部分,行政管理与政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传统,这种历史传统形成了“官本位”的政治行为模式,这种政治行为模式对政府的行政行为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任意性和人为性较大,相关行政管理领域缺乏现代的、理性的和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或者,行政管理制度在具体的行政管理过程中被漠视,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任意性较大。

2.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缺乏。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的缺乏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于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忽视造成的。由于长期以来对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忽视,政府很少主动去从事行政管理里现代化研究,因而很难产生符合中国国情的,参考了中国行政管理经验又借鉴外国先进行政管理理论的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相对于中国来讲,外国的行政管理现代化实行的较早,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中国的行政环境和外国的行政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很难直接引入使用,这就导致我国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缺乏。

3.行政管理人员对于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和行政管理手段掌握较少,导致行政管理的现代化难以推进。当前,在行政部门职位较高,对于政府行政行为影响较大的人员年龄都普遍较大,对于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管理知识掌握较少,也难以实现认同,这就导致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不足。同时,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很少主动去学习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不思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是行政管理人员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掌握较少的一个原因。

三、国内行政管理现代化发展路径

1.建立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制度。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制度有助于帮助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快速高效地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通过现代化行政管理制度的构建,行政管理人员在实行行政行为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行政管理制度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能够参考制度的规定进行行政决策,从而有效地避免传统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任意性较强,自由裁量权过大,行为约束和监督困难的情况,能够有效促进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2.促进政府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的提升。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是政府现代化的必要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政府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的提升。首先,政府设立行政管理研究部门,通过对政府日常行为进行研究、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引进等来促使政府对先进的行政管理知识的掌握。其次,政府行政部门与高校进行合作,通过采取激励措施、申报课题等形式促进高校参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策略的研究,并且努力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使用,促进政府对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利用。

3.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现代化水平。作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实施者,行政管理人员能否掌握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引进行政管理现代化方面人才、对政府原有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意识,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以及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手段等)、让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脱产学习等方式来促使其对行政管理现代化知识的掌握,促进其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对于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社会政治的稳定以及国家机构的良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需要对行政管理现代化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促进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作者:张莉 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类论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1.民办高校中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有效的行政管理对民办高校十分重要,但是要想做好行政管理工作,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建立健全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不少的行政人员都做出了努力。但是,其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民办高校中行政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往往由政府组织的参与。一旦要实施改革,而改革的重心一般都偏向学术方面,而行政管理制度并没有随之进行改革。这就使得行政管理跟不上学术改革的脚步,行政管理在实施的时候有很大的困难。此外,民办高校自身也更重视教育学习,行政管理的制度也不完整,主要以领导直接安排决定为主,而缺少民主性。

1.2民办高校中行政管理体系不完整,同时缺少科学性

虽然,不少专业人士都为高校中行政管理的完善做出了努力,但是其管理体系还是不完整,缺少民主性。另外,其管理缺少科学性。在民办高校中,领导一般都不太重视行政管理,只是象征性的进行应付工作。因此,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一般是参照公办高校中的行政管理体系进行工作,没有考虑其行政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自身情况。很明显,民办高校的运行的特点明显和公办学校不同,民办高校讲求低投入、高质量。这就使得在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投入少,这种态度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行政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民办高校中行政管理运行的难度。

1.3民办高校中缺少专业的行政管理人才

在行政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行政管理管理的就是人、财、物等,同时行政管理也必须由人运行,因此行政管理离不开专业行政人员的参与。但是,现在很多民办高校并不重视行政管理,民办高校往往花费更多的精力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方法上,并不愿花费太多的财力在行政管理人才上,这就使得在民办高校中专业的行政管理人才稀缺。同时,由于高校自身不重视,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大多思想落后,比较保守,并不符合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需要。另外,由于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组织中缺少新鲜血液的输入,使得原有的人才一味的以老旧的概念进行工作,直接导致了行政工作效率低下的不良后果。因此民办高校中行政人才数量以及质量的缺乏是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的一大问题。

1.4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责任、关系混乱

由于行政管理在高校中不被重视,并且行政管理行业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这一系列的原因是的在行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人员明显不够。这一状况下,许多民办高校并没有选择招收行政工作人员,而是让原有的行政人员一人兼任多个职位。然而,行政管理是一项复杂程度高的工作,兼职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行政人员的工作质量。并且由于一人多职,在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工作人员关系错综复杂,个人应该担负的责任也比较模糊不清。该现象明显限制了行政人员的发展,降低了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

2.改善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状况的措施

由于在民办高校中,行政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因此,如何改善民办高校中的行政管理状况是现代民办高校必须正视的。为此,许多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士都发表了自己关于改善行政管理的建议,经过整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2.1普及民办高校中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中行政管理困难的一大原因就是人们缺少对行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由于民办高校中,管理者更注重学术上的改革,而轻视行政管理。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行政管理的弊端。因此改善民办高校中行政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宣传行政工作的重要性,使得领导能够重视民办高校中的行政管理。然后,加大行政管理的投入,鼓励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精神和物质上同时满足行政人员的需要,让行政人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行政工作中。保障学术和行政管理一起发展。

2.2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的制度体系,寻找符合其自身特色的制度体系

由于民办高校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因此,一味的引用公办高校中的管理体系是不科学的。现在民办高校中借用公办高校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要解决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就必须摒弃此行为,并讨论研究出最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行政管理制度。

2.3加强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并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心得管理理念

行政管理行业人才的不足是造成行政管理困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如何加强行政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值得关注的。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招收专业行政人员的力度,并给与合理的工资报酬以吸收更多的专业人才。此外,最重要是加强在职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因为行政管理职位上的人往往都是工作了多年的人员,这些人由于多年都使用同样的管理制度和理念进行行政管理,并且其自身缺少学习,使得他们缺少新的、符合现代社会的行政管理概念。因此,民办高校必须经常组织在职人员进行统一学习,并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此外,对于在职行政人员的培训出了专业的讲座统一学习外,还应该引进一些新的技术和观念到实际工作中,鼓励行政人员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2.4明确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的责任与任务,并给与一定的奖惩

在民办高校中,一人多职位的现象不利于其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解决一人多职位的现象。首先,是引进大量专业人才。其次,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对于个人的职位任务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都必须作出明确的规定,保障监督每个行政管理者都能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的职责。,对于行政人员的工作情况,应该给与一定的奖惩,并让员工相互监督,保障员工更够得到个人发展。这一系列措施的采用,可以大大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3.总结

行政管理是民办高校管理中的一种,它不但保障了民办高校中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保障了民办高校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行政管理早民办高校中占有主导地位,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行政管理的配合。虽然现在许多民办高校中的行政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人们也在不断的建立健全其管理体系,加大行政管理的效果,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民办高校中的行政管理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作者:李钰星 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行政管理类论文:高校青年女性行政管理论文

一、影响高校青年女性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因素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的终身职业经历。本文所涉及的职业生涯是狭义上的指一个人终其一生所有与工作或职业有关的经验和活动。研究生毕业的青年女性行政人员,正处于相对稳定的事业阶段,她们大多不再会选择换一份工作,而是谋求在现有岗位上的稳定和发展。然而现实状况也为她们的职业发展带来困境,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美好职业愿景与现实职业现状的冲突。青年女性选择从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大多迎合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安全稳定但并不紧张激烈,同时,她们依然希望工作能够让她们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当她们踌躇满志想在事业上大干一场时,发现现实工作并没有她们想象的轰轰烈烈,而是以简单重复,缺乏创造性,替代性强的日常业务工作为主。年轻气盛、急于表现、对自我有较高的期望值的她们,在这种情况下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这让她们容易在工作中磨灭了热情,甚至感到迷茫和苦闷。并且,工作中也时常遇到冲突,比如在关乎个人利益的人事部门,经常遇到因为教师对政策的误读或者其他的误解造成的对人事工作人员的不满,因此,人事工作人员平时不仅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还要不时面对怒气冲冲的教师,做好安抚和解释,不免也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青年女性行政管理人员善缺乏妥善处理冲突的经验,这时,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容易对工作产生倦怠。

(二)自身发展诉求与传统社会观念的冲突。当今,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再满足于在家相夫教子,她们也希望能像男性一样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但是,在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人们大多认为男性天生具有管理才能,而对女性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虽然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拥有与男性同样的工作机会的同时,女性仍然被期待在养育孩子、操持家务上多一些付出。青年女性行政人员,正处于适婚年龄,选择组建家庭孕育孩子势必对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中断,进而影响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女性对自身的估量,成为女性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障碍。

(三)个人职业发展与高校制度设计的冲突。高校重教学科研轻管理的管理体制一直以来制约了行政人员的职业发展,甚至有人笑称“机关便是年轻人的坟墓”。虽然,高校一直提倡三支队伍(教学科研人员队伍、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教辅人员队伍)共同发展,但是在以教学科研水平衡量大学水平的社会导向下,学校仍然在政策导向、职称晋升、进修学习、工资福利、考核激励等方面向教学科研人员倾斜。高校青年女性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往往也紧张忙碌,而作为职场新人,她们中的大多数能够任劳任怨,干劲十足。然而,学校相对于教学科研人员,在对行政人员上显得缺乏认可和重视,现有考核制度又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员工的优劣等次,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她们的积极性,使得部分青年女性行政人员开始在工作中懈怠。另外,在科层制的管理体制下,女性大多处于基层管理岗位,在职务晋升上竞争激烈,而职称晋升、工资福利方面又是不平等的待遇,导致她们容易在岗位上停滞不前。

(四)社会性别刻板意识与组织需求对青年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在大多数人们意识中,女性表现为“温柔、体贴、细心、善于合作”,而男性表现为“强壮、干练、统筹协调能力强”,更适合作为领导者,因此,在组织选取人才的时候,特别是职务晋升上,男性往往更受亲睐。事实也证明,目前高校女性中高层管理者的比例仍然很低。另一方面,女性“柔弱”的社会印象,更让组织者出于“怜香惜玉”的考虑,很多时候把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交给男性同事,而让女性承担较为简单的工作,这让女性失去了很多在工作中锻炼各项能力的机会,使得职业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高校青年女性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对策

(一)社会方面:首先,政府应倡导男女平等,通过各种传媒及教育媒介,向民众传播性别平等意识,化解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误区,在社会各个适合女性胜任的领域应考虑女性的比例。其次,应加快促进家务社会化和现代化,同时,要倡导男性与女性共同承担家务,帮助青年女性从家务中解脱出来,让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工作。

(二)组织方面:首先,高校应加强对青年女性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高校领导者应在了解青年女性员工的知识水平、专业兴趣、职业期望以及需要和激励的基础上,为青年女性员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并及时做好绩效评估,并通过培训、轮岗、升迁等渠道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同时,根据内外界因素的不断变化,及时给青年女性员工提供修改职业生涯计划的机会,以寻找最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其次,应加强青年女性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行政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就必须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因此,高校领导者应引导青年女性行政人员深化对工作的认识,使其认识到所做工作也能锻炼人、发展人,都有其重要的意义,使其热爱自己的工作,获取工作的动力。再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完善激励措施。高校应改革现有考核制度,使考核办法能够更合理地反映行政人员的工作成果,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薪酬奖励结合起来,奖勤罚懒,奖罚分明,促使员工向职业目标努力奋斗。,应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高校领导在决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建设高素质的青年女性管理者队伍,帮助青年女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竞争上岗、职务评聘和职称评审中,要保障女性的比例,使女性获取平等参与的机会。

(三)人员自身方面:高校青年女性行政管理人员若想要在事业上有所发展,首先,应加强自我管理,提升人力资本。青年女性行政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停留于简单完成工作任务,还应用心积累工作经验,多思考改进和创新工作,不断培养自己的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应加强学习,注重业务知识的更新。其次,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青年女性在进入职场之初,就应根据个人的学术资质、职业兴趣、事业期望、家庭等因素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首先要制订个人职业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还要不时对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职业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正。再次,应做好家庭与工作的平衡。进入婚姻生活的青年女性行政管理人员要做好时间的管理,合理安排好工作与生活,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对事业和家庭分清次序。,应增强自我认同。有研究表明女性和男性的智力水平是相等的,他们的差异主要在于能力的特质而不在与能力的层度。因此,女性应增强对自我能力的认可,改变因传统家庭观念带来的束缚,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作者:王书勤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人事处

行政管理类论文:医院行政管理论文

1行政管理效能的现状

医院长期以来主要关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而严重忽视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行政管理效能低下成为制约医院快速发展的瓶颈。目前医院行政人员主要有3种类型:

①从医师、护士、医技部门转岗到行政岗位的医务人员,大多在单位工作多年,了解医院环境,熟悉医疗流程,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有的转岗后仍然管理业务双肩挑,他们大多未经过正规管理专业的系统培训,缺乏现代医院管理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以经验式管理模式居多。

②科班出身的行政人员,主要是从高等院校非医科类专业(行政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物流管理等)毕业分配到医院行政管理岗位,近年来在医院行政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与及时类人员比较,他们大多年纪轻,学历高,具有良好的管理类专业背景,有着更为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管理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对医院环境和医疗流程不了解,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少。

③过去随配偶工作调动一起来到医院工作的人员,因为大多没有医学背景,一般被安排到行政后勤科室做日常的文秘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医院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这类人员的知识结构明显不足,提升管理素质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有很多因素影响行政人员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一方面,从内部动因来看,由于人们对行政管理地位认识的误区和对行政人员工作重要性的偏见造成医院行政人员在医院内部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行政人员收入远远低于临床一线人员;大多数医院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未能以业绩形态呈现,在工资结构上多为基本工资加平均奖,“干好干坏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既没有奖勤,也没有罚懒。医院在晋升职称方面实施向医护人员倾斜的政策,名额有优先考虑临床工作人员,很多地区没有适合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职称系列,致使医院行政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受到了限制,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医院也长期忽视对行政人员的素质水平培训,即使有也大多针对的是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层及基层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比例极低。医院尚不能针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医院管理、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沟通能力、行为规范、团队精神等方面而有效的培训。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行政人员很难迅速提升自身素质。行政管理人员整体效能偏低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短板”。

2短板理论

“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水桶效应”,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决定一只木桶容量的,既不是最长的,也不是平均长度的,而是最短的那根木板。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优劣不齐,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医院发展就好比盛水的木桶,医疗管理就是那块最长的板,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效能就是这只木桶的短板,光有先进的医疗技术不足以使医院长足发展,还要同时提升行政人员的素质,加强行政部门的效能建设。医院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不仅要靠先进的医疗设备、高水平的医护技人才,更要靠的管理人才。

3提高行政人员素质,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管理效能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营造医院文化和建设学习型组织。我院在发展方略和办院理念中明确提出了“人才兴院”和“向人才要动力”的口号,在提升行政人员素质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不断从各大高校引进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行政管理岗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搭建适合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需求的学习平台,结合岗位需要进行行政管理学理论和医疗业务等知识的培训。结合我院对行政人员培训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3.1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行政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的构建是实施培训的前提,也是培训长效实施的保障。没有系统、的培训体系,对培训的需求和目标定位就不清楚,缺乏系统、详尽的长远规划,培训就缺乏科学的导向和规范的管理,培训工作就难以落实到位。因此,应根据管理人员的层次设计培训体系,分别进行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根据培训大纲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和课程设计,采用理论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3.2量身度造培训内容:目前医院管理培训内容多以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为主,集中讲授管理理念与理论知识,很少涉及管理技能与岗位胜任力等,须知这些管理的普遍真理需要结合中国医院的实际,即使是国内外企业成熟的经验,如果脱离了医疗行业的规律,也很难对医院管理工作有实际的帮助。因此,培训需加强技能与能力的训练,帮助行政人员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及规划决策能力等岗位胜任能力。

3.3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有效衔接:培训作为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不能与上岗、使用、晋升、年度考核、待遇挂钩,就无法发挥培训应有的鞭策与激励作用,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管理人员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应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将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有效衔接,保障培训效果。

作者:武平 于勇 窦志勇 单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陕西省人民医院

行政管理类论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论文

1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缺失

1.1基层工作负担沉重,部门间又人浮于事

绝大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中都采取定编定岗的方式,因事设职、以事定岗,以此来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如此,在岗位的设置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岗位,其所负责的范围与工作量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很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甚至是同一个部门的人员工作出现不均衡的情况,导致超负荷与人浮于事并存,从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2行政管理过于依赖制度与责任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是依靠规则制度和岗位职责来进行的。但是这样的方式不仅单调、机械,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成员逐渐丧失管理的个体精神,这样也会影响到整个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难以实现整体的工作目标。

2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实行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避免高校行政管理当中绩效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高校应该通过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出合理的方法,寻找有利的途径,从而推动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实施。

2.1制订绩效计划,明确绩效目标

对于岗位,应该做出具体的分析,并且对岗位加以说明,明确岗位职责之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就应该提出具体的绩效目标。在绩效目标提出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上下之间的相互沟通,尤其是从下到上的沟通,应该让具体的员工参与进去。待绩效目标确定之后,再根据实际工作,由领导和成员一起制订绩效计划。就静态方面来看,绩效计划是关系到工作标准和目标的契约。就动态方面来看,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对于工作目标达成思想方面共识的过程。在一个周期内的绩效计划,行政管理工作还应该明确完成的时间、完成的任务,需要完成到怎样的程度,都应该做到周密与详尽,进而确保绩效计划与目标的明确,满足高校的需求。

2.2做好绩效指导与绩效沟通

待绩效计划制订之后,行政人员就需要根据计划的内容,努力去完成组织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负责人应该对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对于成绩不达标的成员,应该及时时间做好沟通,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提升绩效。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为了达到绩效管理的目标,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这一个环节。(1)建立沟通制度,做好绩效沟通。作为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还应该明白在整个绩效管理当中绩效沟通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绩效沟通作为一项重大的工作来抓,建立与之匹配的机制与制度,逐渐地培养出良好的沟通习惯。(2)开放式绩效沟通网络的建立健全。高校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较少,但是,就行政管理来说,由于其工作环节较多,涉及面较广,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多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所以,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同一个部门当中,只有通过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才能将部门的工作质量加以改善。所以,在高校范围内,应该建立开放式的绩效沟通网络来支撑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

2.3开展绩效考核

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绩效考核是就是绩效目标的程度考核。一般来说,考核分为两个方面:工作结果与工作行为。工作结果指的是对于绩效计划,行政人员具体的的执行情况,也是对工作业绩本身的一种评价;行为评价指的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行政人员的行为表现以及态度等。在进行考核的时候,应该综合进行评价,尽可能多角度、多方向地评价行政人员,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4应用绩效考核结果

就高校行政的绩效管理来说,考核并非是其终点站,只能称之为对于一个绩效周期绩效效果的一种评价,如何将考核的结果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才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就高校来说,考核结果应该同教职工的报酬、晋升等实际的奖励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绩效管理真正地落到实处,才能将教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高校本身的办学目标。(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考核的结果,应该在晋升、奖惩以及培训等多个方面加以应用,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就绩效考核,还应该建立一个正向与负向、近期与远期、物质与精神等相互结合的激励体系:及时,通过福利待遇和物质待遇通道激励员工,坚持优绩优酬、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第二,通过畅通的事业发展来激励员工,考虑到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需求,给出一定的薪酬与晋升空间;第三,利用培训激励人,通过终身学习的机会,来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2)建立行政人员档案。对于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建立档案,并且与其劳动报酬和职务晋升直接挂钩,也可以让行政管理人员主动去考核结果,从而提醒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在具体的结果考虑中,还应该联系到所在部门的整体考核结果,才能将其公平性、公正性地体现出来。

3结论

作为教学与科研的前沿阵地,高校应该根据行政管理的实际规律做好相应的绩效管理,对于绩效的不同阶段管理进行科学的定位与实施,将高校本身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能力以及业务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通过持续改进以及动态式的绩效管理,确保高校行政管理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下去,进而推动高校、稳定发展。

作者:张玉超 单位: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行政管理类论文:电子政务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电子政务的推行是政府管理方式的一项重大的创新,反映出我国的现代行政管理是在不断发展的,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国如何更好地运用电子政务来实现更好的行政管理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电子政务下的行政管理进行研究,探讨电子政务对于行政管理的意义以及目前政府在推行电子政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以电子政务改进行政管理的一些建议,为以后的政府的行政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子政务行政管理问题建议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逐渐迈入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主体之一的政府更是需要适应这种潮流,运用信息技术的行政管理能够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同时提高为公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电子政务这一词产生于上世纪后期的信息技术革命之后,是在政府的管理出现问题之后出现的创新之举,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为世界所关注。目前,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也在顺应这一发展的潮流。

一、电子政务的相关问题

1.概念

电子政务指的就是政府机关通过信息网络的技术,将其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进行重整和优化的措施,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空间以及时间上的限制,为民众提供一个更好的行政管理的服务。

2.发展阶段

关于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问题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个方面:及时个就是从政府的内部来说,就是政府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更加科学的决策、信息化的管理和自动化的办公。第二个方面就是从政府的外部来说,也就是政府与相关公众以及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更好地促进政府相关信息的公开以及公众对政府服务的监督,实现政府对社会服务的较大化。

3.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

(1)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势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政府虽然一直在不断进行着改革的措施,但是对于传统的模式并没有实质上的变革,所以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自从电子政务实行了之后,这种情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及时,通过网络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了对于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减少了出现错误的可能性。第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市场监管的体系,公众增强了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进行监督的方式,使得政府的各项管理措施变得更加的公正和透明。所以,电子政务大大加强了政府的行政管理的能力。

(2)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需要简化相关的步骤从而节省时间。电子政务的推广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的流程得到了大大的简化,打破了以往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种种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办公的效率和水平。此外,还为政府的部门之间加强相互的合作增加了可能性,促进一个更加廉洁的政府的建立。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与传统方式之间的冲突

由于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电子政务的理解往往有偏差,认为电子政务仅仅只是在办公室里安装一台电脑然后再装入一套软件就可以。虽然从形式上来说,电子政务就是这样的,但是仅仅从形式上满足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办公的相关人员在观念上有所转变,从观念上接受电子政务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政府的工作人员自愿采取电子政务方式的办公才能较大程度上的利用资源,避免对于资源的浪费。

2.现行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发展不相适应

电子政务一切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通过信息网络化的办公方式能够较大程度上减少人为的对相关信息的干预,减少了以往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隔阂的现象,并且是一种较为开放式的模式,人民可以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监督,这对一些人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挑战,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接受电子政务办公的方式,对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三、未来的发展建议

1.完善相关的立法措施

电子政务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措施,技术措施没有法律作为支撑是不可能顺利实施的。目前,我国对于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作为支撑,并规定相关的奖罚措施,为电子政务更好的实施促进行政管理奠定了基础。

2.简政放权,扩大民众的参与度

电子政务更好地推行需要不断的增强公众对于政府行政管理的参与,以及真正的能够做到将权利下放,让公众真正参与到行政管理中去,使得政府作出的决策更加的公正化与透明化。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推行并没有使得公众广泛的参与到行政管理中来,也没有较大程度上将权利让渡给人民,所以,我国未来要想促进以电子政务的方式加强行政管理还需要在这方面上多下功夫。

3.加强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

人才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要改进公务员的选拔机制,多选取具有电子政务以及行政管理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行政管理中去,为更好地推行电子政务打下人才上的基础。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电子政务得到了广泛的推行,但我国的电子政务的推行上还存在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在未来不断的改进才能更好地促进政府的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类论文:信息化理念工商行政管理论文

1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如今,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电子商务发展也十分迅猛。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能高效、科学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那么就难以承担起未来市场监管重任。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也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必经之道,更是强化市场监管,特别是提升电子商务市场监管的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确保规范执法,树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良好形象,还能够让广大工商干部自觉形成学习、发展、创新意识,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朝信息化方向深入发展。

2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特征

所谓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就是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实施自动化办公,同时实现市场监管与社会服务信息化。其具体的特征就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网上办公,日常工作也是以计算机与现代网络技术来完成,如:采集业务信息、决策分析处理与共享等。同时,建立电子经济户口监管信息系统,在网上给人们提供关于工商法律法规、政府、办事程序等信息查询服务,收费项目、标准、服务等信息公示系统,以及企业登记、信用数据信息查询与共享等系统。“服务、办理、监管”一体化是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点,在给人们带来更为方便的服务体验同时,通过网上交互式办公让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部可以和政府部门实现共享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市场监管作用,这表明信息技术在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3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3.1认真科学地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积极针对本地的工商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关规划以及指导性文件,既要保障自身的规划和国家工商系统规划总体思路与整体要求相符,又要积极和本地的信息化规划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符合“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工商信息建设内容。另外,科学运用“金信工程”这一招牌,认真开展“十二五”工商信息化重要项目的立项工作,以得到地方支持,为工商信息化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为本地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保障。同时,必须实事求是地制定信息化标准,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对信息化标准重要性的科学认识,持续开展标准化建设,以确保信息化标准建设执行无误。

3.2以深化应用强化深度融合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专网加强不同综合业务平台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监管执法水平。根据公共服务平台做好网上服务,切实发挥服务型部门的作用,充分利用内部管理平台做好政务信息系统应用,让内部管理效能更高、政务更加公开透明、办事效率更加优化。在整合不同应用系统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上级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尽快整合、对接省内的应用系统,并根据上级的统一技术框架、统筹协调要求,循序渐进地开展省市和上级部门间的整合对接工作,促进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应用的一体化发展。对信息化业务的融合应深度推进,必须和业务部门进行密切而频繁地沟通,以更好地在业务需求研究、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及使用中加强彼此的合作。另外,业务人员也应不断转变观念,形成信息化意识,以信息化思维开展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工作,对工商行政管理改革中的信息化建设有新的认识,从而探索新应用,以信息化建设优化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以信息化引领改革创新。

3.3重视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根据本地情况积极做好大数据建设,科学汇总工商信息数据,切实提高工商管理数据质量,在狠抓落实中将工商行政管理大数据的基础性作用彻底发挥出来,尤其是对于基层的信息化建设更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化的关键离不开信息化队伍的建设,这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高信息化建设以及管理职能水平,一定要将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以基层干部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增强整体的信息化水平。针对基层监管服务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基层装备能力,要确保在一段时期以后,全部的工商所工作人员人手一台计算机,并辅之以软件开发能力培训,从基层信息化运用能力的提升开始,为本省市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局打下坚实基础。

3.4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体系建

设要积极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就要求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工作,必须要将信息化建设工作放到核心地位,不断针对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克服,进一步发挥信息中心的职能作用;其次是要从制度上确保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即从工商行政管理项目、信息化应用、业务工作、信息化管理责任等方面进行制度建设,利用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切实落到实处。但是,一定要注意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积极开展信息化效能评估机制建设,研究科学的信息化效能评估体系;要注意做好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根据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整改工商行政管理网络安全系统,做好信息化应用的备份工作,让工商行政管理数据保存更加安全。

4结语

总的来说,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十二五”时期工商信息化规划的核心内容。在信息化社会,根据“十二五”规划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执法效能与服务水平提升、自身改革进一步发展,通过业务与资源的高度整合,推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监管与服务保障。所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整合、融合、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任务,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作者:任光宇 单位: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中心

行政管理类论文: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论文

1、加强行政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探讨

1.1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

新时期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管理作为企业发展运行的枢纽,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激烈的变化,企业需要努力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能力,不断更新企业行政管理的方式和理念,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使企业能够在新时期下站稳脚跟并获得稳定的发展。

1.2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新时期下,企业要想发展并脱颖而出必须要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加强企业管理则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企业行政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中枢系统,因此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倘能高效稳定的进行,必然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增光增彩。

1.3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能够推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企业行政管理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及时,计划功能。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第二,组织功能,企业行政管理通过完善企业不同级别之间的职责关系,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合作,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第三,指挥功能,指的是采取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四是控制工作,即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企业通过行政管理四功能的作用的发挥一定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2、当前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企业管理者对行政管理缺乏重视。

新时期下,经济的全球化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因而更加需要不断强化行政管理工作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少数企业的管理人员意识不强,缺乏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也表现出不够积极的状况,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2与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行政管理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连通各部门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然而,就目前的工作实际来看,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仅将管理工作看成是任务上传下达的机制,只负责上级任务的下达和下级工作情况的收集,而缺乏与各部门间真正的沟通。其实,沟通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极其重要,只有通过沟通,企业才能真实有效的掌握各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才能获得员工内心真切的需求和感受。

2.3管理方式与实际脱节。

在少数企业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实际工作的不够了解,业务能力匮乏,使得在进行行政管理时与现实状况产生脱节,难以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流于形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影响下,不仅不利于企业实现有效的管理,而且造成了企业人力和物力的损失,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3、新时期解决企业行政管理问题的创新思路

3.1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首先必须从规范管理制度上入手,依法行事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的新趋势,让行政管理有制度可依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制度的规范,行政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分工也更加明确,便于大家各司其职,保障了行政管理工作持续高效的进行。除了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以外,还应该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两者双管齐下,企业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就是指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进行革新,具体来说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繁杂的数据统计等。

3.2明确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明确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就是要让他们清楚的认识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为此,企业应该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有详细的岗位描述,明确界定该岗位的职责范围,为企业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打好基础。

3.3利用现代化工具,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

企业是一个统一整体,其日常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化的程序,必须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传统意义上,企业均采用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这种交流方式虽说直接高效但受到时空限制明显。新时期下,各部门间的交流沟通方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加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因此,企业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好好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微信、微博、QQ等及时通讯工具加强与员工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交流,这种网络化的交流方式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沟通,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人员间讯息和感情的交流,值得好好加以应用与推广。

3.4灵活变通,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

企业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保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避免一切形式主义,不搞表面工作。尤其是当企业管理人员在遇到不明情况时,一定不要随意指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时常走访各部门,深入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4、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应该突破常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明确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打好基础;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当然,企业在开展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还是要结合实际需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变通,真正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的创新之道。

作者:李鹏辉 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行政管理类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行政管理论文

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阐释与特征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生产领域的渗透,如何培养具有宽厚的科学知识并能够理解和掌握新的生产技术的人才,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就在此背景下产生。

(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阐释

通常根据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将人才分为两类,即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在社会生活中,理论型人才有时也被称为学术型人才或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理论传播、理论创新和原理创新,主要承担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研究与传播理论的重任”,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应用型人才有时也被称为技术型人才或实践性人才“,主要是把发现、发明和创造的理论成果变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实践成果,主要承担着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作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概念,应用型人才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提出,“‘应用型人才’最早是由高等专科教育提出的,正式出现于1990年原国家教委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当时很多参会的专科学校在介绍各自的教育教学改革情况时都提到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高等专科学校的“专利”,也成为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下,可将应用型人才理解为“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方面,可以发现,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既有的科学原理服务于社会发展,即将科学理论或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或生产人们所需的产品,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发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业务能力为核心,注重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特别重视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及训练,不断增强未来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二)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

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协调性特征。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应该协调发展,在知识构成方面,包括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并以专业知识的掌握作为重点。在能力构成方面,包括专业核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并以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应用能力相协调是应用型人才的立足之本。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性特征。应用型人才承担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向社会实践的转化,因此,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仅需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是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三是专业与岗位相结合的适应性特征。应用型人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是根据行业和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进行培养的,这类人才培养特别强调从业能力和职业的适应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和未来从业岗位对应的,专业与岗位相互结合是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二、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任务

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在各类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行政管理工作从业人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题的高等教育发展,使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一)了解社会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是高校承担的基本职能之一,有效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面向社会实践,着眼于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作为前提,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着眼于各种行业和组织的人才需求,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条件及其变化,了解不同组织的岗位设置及从业要求,特别是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知识和能力构成情况。只有了解社会需求,才能明确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就业所需技能,并有效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根据高等教育的类型和层次,也要结合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主要通过培养规格体现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明确所在学校的性质和类型,以及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观念、知识、能力和素质,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一般来讲,“985院校”和“211院校”主要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从事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分析;普通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从事社会组织一般管理工作;高职高专院校则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从事行政管理的事务性工作。

(三)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输出服务于社会生产和服务领域一线关键技术与管理岗位的高素质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就决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反向重构教育模式,而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根据行业和岗位的人才需求条件来优化专业课程结构。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工作岗位重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的数量和结构,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互协调,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确保课程开设能够培养学生的行业就职知识和岗位工作能力。

(四)更新日常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专业的课程设置,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应用型人才是面向社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注重业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应该重视“产学研”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教学方法上要围绕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突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加强专业知识和现实行政之间的对接,多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体验式和观摩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倡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由于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性特征,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客观上要求充实教师队伍的数量和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尤其要加强实践性教师队伍和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行政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加强高校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采取挂职、顶岗、外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教学的观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多管齐下。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从社会需求出发,在教学中转变理念、充实内容和改进方法,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关注社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满足社会需求,即所培养的人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开展相关工作,缩短岗位适应期。促进学生发展,即实现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密切关注不同行业和组织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层次和结构,以及对本专业从业者所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定位,确定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尊重学生主体,转变教学观念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通过传递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使学生顺利进入社会,获得生存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是各类高校肩负的重要任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样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为中心,所有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观念上,应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从以理论传授为主转向以技能培养为主,从以学科体系构建为导向转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三)优化课程结构,充实教学内容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以适应实际生产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从社会需求出发的反向课程重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本专业学生的从业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适当压缩理论类课程的比例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还要适当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并构建就业方向模块。教学内容方面,要立足专业基础知识,结合现实行政实践,关注理论研究前沿,构建“基础、实践、前沿”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

(四)强化师资建设,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构建高素质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为基础,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能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也能训练学生的专业工作技能。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加强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可采取外派教师挂职和顶岗等方式增加教师的实践经历,或聘请有实际行政工作经验的外部人士担任兼职教师,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方式,积极引进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和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改善教学效果。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度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作为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任的各类高校而言,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必须立足社会需求,尊重学生主体,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中心,更新教学观念、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张磊 单位:许昌学院法政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