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和谐是我们进行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追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德育教育知识停留在一个书面化的教育阶段,并不能够真正在学生身上得以展现。而学生由于盲目崇尚英雄主义,不能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误入歧途。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触动心灵链接生活

摘要:一个的品德课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这一切入点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及时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较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好的老师。”“学习的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 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2)、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当冲突发生后》的难点,就是希望学生尽量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当矛盾发生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不 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宽容待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知道不该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的不可开交。但在事情发生时,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剑拔弩张干起来。对此孩子们在认识上很困惑,“我们到底怎么办?”很希望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点下,知道如何来处理。结合这样的情况,可以设计如下的导入:

出示:三幅漫画,及时幅两个男同学在打架,闹得很凶。第二幅是在办公室里,老师在教育他们,两人都低着脑袋。(旁边文字)老师:“打架对吗?”第三幅是老师在问哪你们为什么打架?两个男同学都仰着头说旁边文字:一个说:“是他先打我的。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三副画,你对他们打架以及在办公室的表现是怎样看的?”因为这种事情太熟悉了,学生纷纷发言。老师引出“当冲突发生后,我们怎么办?”然后重点和学生一起探讨合理的处理办法以及谈论“老实是要吃亏的”这种说法。整堂课的教学,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结构紧凑,重点突出,教学实效明显。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德育是开启和实现人性中德性潜能的“通道”,而德性存在于人和人、人和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之中。因此,中小学的德育应重在育好学生的“四德”,即育关爱他人之德、关爱国家之德、关爱生态之德、关爱自己之德。

1.育关爱他人之德。雪莱曾说“道德的较大秘密就是爱”,就如同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者,爱人”,就是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所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纯粹的温暖才能温暖人心,只有用真诚的情感才能感动他人”。中小学德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成长为“真正的助人者,是通过帮助别人,来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真英雄”,达到“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的境界。

2.育关爱国家之德。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植是中小学德育的首要任务。热爱国家是与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东林志士所提出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引导中小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命运是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培养对国家的忠诚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推己及人,整体和谐”的人和观;“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的家和观;“以德服人”、“兼容并包”、“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和平观,“万物一体”、“万物和谐”、“天人合一”的天人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观。

3.育关爱生态之德。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的“五位一体”之中。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并合理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就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首先,突出生态道德意识教育,使态生态道德观念逐步成为中小学生的一种内存素质和自觉要求;其次,突出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控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消除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突出生态道德素质教育,帮助中小学生形成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知识、道德能力与道德习惯,为将来更好地履行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道德义务与责任奠定基础。

4.育关爱自己之德。康德曾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就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道德是实现了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实现着的道德。道德自律能力是道德他律的效用基础。众善,道德自律能力使之;众恶,道德自律能力由之。一个关爱自己的人就是不断提升道德自律能力的人。道德自律的行为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道德自律的习惯形成道德自律的生活,道德自律的生活化成道德建设的社会资本。因此,中小学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育学生不懈提升道德自律能力,引导他们不断地走向更高尚、更聪明、更富有。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农村小学科学德育教育论文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在《我们周围的土壤》课中,只提出了一个问题,以及研究方案。但是,在这课中,土壤不只是单纯的土壤,它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有的被称作“黑金”,也有说是“万物之母”等等。虽然这些在表面看来都是片面的,甚至缺乏理性,但终归人类是无法离开土壤的。因此,在进行本课之前,要从一些关于土地的诗歌方面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这样对后面的讲课很有好处,至少可以培养学生很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尖锐,尤其是工业污染、雾霾等自然灾害地频频出现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所以就自然而然引出了土壤这一研究对象。所以,在讲课的时候,老师通过展示给同学关于土壤被侵蚀的图片来引出问题的关键,而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后更直接的带给他们心灵震撼,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态度。另外,也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科技的两面性,慢慢培养他们正确了理解的科学态度。在科学课上有机地渗透德育,要求老师能够对教学的内容地进行判断,不动声色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使他们的品德得以升华。

二、制造德育情景,展开德育渗透

农村的小学生在进行科学课的学习时,作为授课老师,一定要善于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对认知活动有更加积极的体验和感悟。也正是因为这些德育情景的创造,使得小学生在科学课上能够进行德育的学习和培养。例如,在《研究土壤》的实验课上,教师对学生展示了关于土壤的研究之后,展示给他们土壤被破坏的图片并且配以生动的讲说,使得课堂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将大家的思维从对土地的了解转变到对土地的关注。这种情景下,对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是非常有利的。不仅从高层面引起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渗透了很浓郁的德育环境。在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们能够获得具体的感受以及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绪,都在无形中给他们进行德育上的渗透。这种积极的情感渗透,对人格的形成是很有意义的。

三、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的过程本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语言是很重要的。农村的小学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爱争着抢着大声说话,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所以老师就要在这方面精心的组织教学内容,要多思考如何解决他们浮躁的性格和安静的态度。例如,在进行《植物的一生》的教学中,对于植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征提问时,学生们都争抢着说自己看到的结果。老师是这样说的,先让我们班上表现最出色的同学进行回答。然后大家就安静地坐好,等着老师点到自己回答问题。老师让其中的一名同学起来回答,在答完后进行点名并进行鼓励。这种不经意的言语鼓励,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极大的鼓舞。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

四、在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逐渐渗透德育

科学教育是由很多探究活动构成,这些活动不仅是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还是学生的情感的载体。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有些探究活动相对时间比较长,有些学生坚持到一半就打退堂鼓,这牵涉到了他们的意志力和坚持的问题,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采取有效的后端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在参加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

五、巧妙使用评价机制,逐渐渗透德育

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能够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对他们科学态度和情感的养成是非常有利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使得学生的潜意识也得到了开发。例如,在一次科学课上,进行分组实验,有一个组的成员出现了矛盾,如果老师当场批评学生来进行压制,无疑会起到反作用,而如果说服教育就无法完成教学内容,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发现这个小组的实验操做得很有新意,一会儿大家完成之后让这个小组的人上来给大家示范下。他们上来展示之后,老师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并提出了让他们对实验取得成功进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合作对一个团队的重要性,这就无须进行批评,他们自己就已经得到了素质上的提高。这就是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合理巧妙的设计,会事半功倍。

六、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整个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农村小学的科学课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很有帮助。

作者:蔡宏 单位:阜宁县古河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德育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

一、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教育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强奋进的动力之源,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在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绝不能只安排几门简单的课程,它首先是坚定的理想、崇高的道德,是正确的价值观,不能被看做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必须奋起行之的紧迫课题。只有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生命力,才能不断地传承创新。我们作为小学教师,不仅要有匹夫有责的文化自觉,更要有舍我其谁的教育担当。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发挥着“思想净化器”的功能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发展的关键时刻,犹如一张白纸,画上什么样的图案就呈现什么样子的作品。小学教育作为人的启蒙教育阶段,必须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要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教育学生具有辨明是非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德育教育千万不可忽视。所以说,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不良行为的侵蚀,必须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用好的德育教育净化学生的思想,给小学生一个健康、有利的成长环境。

(三)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

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国梦”的具体参与者,每一个中国人都肩负着这种神圣使命。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更是未来“中国梦”的主力军,是民族的未来。在将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成长的时候,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为实现民族复兴发挥顶天立地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成绩总体来说是值得肯定的,教师通过各种努力在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是,综合看来,当前我国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性不足

教师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的引路人,尤其是在小学教育期间,教师在课堂教育中更是担负着重任,教师对德育课程的理解程度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预期的目的。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中,德育课程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甚至有些学校,是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音乐及美术教师兼任德育教师,在德育知识的专业技能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教学活动经常流于形式,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教学成果。

(二)小学德育教学的形式单一

德育教育可以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学习,它也是一种实践哲学,离不开人的生活实际。而我国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及小学德育教育的引导功能,往往只是采用课堂理论的灌输和简单的是非对错的直接判断教学,很少有学校给小学生提供深入社会实际的锻炼机会。所以,德育教育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灌输的纯理论的东西,在孩子们有限的理解力下,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是泛泛而谈。

(三)小学德育教材不规范

教材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决定教育内容和形式及教学时间安排的关键。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还有不规范的现象存在。有些教材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空洞说教的成分居多,教师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对德育教育的体会不深,缺乏明确可感的对象。另外,目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中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梳理,不能从传统文化方面对小学生进行传统德育培养。

三、对做好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建议

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是新时期小学教育改革的议题之一,也是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笔者在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教育实践,认为改进小学德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联动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及时环境,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自足以来就有父母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著名的《颜氏家训》就对子孙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德育问题提出过深刻的见解,“教者,上行下效也”,明确指出,教育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更是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什么是真正的是非善恶,教育孩子明礼诚信,积极向上。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双管齐下,发挥联动作用,才能真正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德行。

(二)积极拓展校外德育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明确指出: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理论的认识才能更加的深刻。德育教育也应该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校课堂倚重教材的教育只是一种纯粹理论的灌输,如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而在实际生活中,必须让孩子多参与校外实践,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孤儿院去照顾残障儿童,这些深入生活的实践活动更能让小学生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尊老爱幼。如教育孩子要爱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不能只是去照本宣科的讲述书本知识,还必须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国家的伟大,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意识,就应该带小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红色革命的教育,让学生在感动中接受爱国主义的内涵。

(三)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媒体发达的社会,网络的覆盖范围广、涵盖的内容多,小学生认知力和辨解力还不成熟,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内容,可能会存在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的后果。所以作为学校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防止沉迷于网络或受到不良影响。还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努力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另外要加强对网络的正面引导,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积极健康的网络教育资源,加快德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凝聚广大师生,形成良好互动。

作者:赵亮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家庭及民族风俗对孩子缺乏制约力

纵观广大农村小学,多数孩子为留守儿童,家长极少行使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导致孩子贪玩好耍,对学生思想品德缺乏起码的引导、教育和监督。再加上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辈打工及农业种植,很少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滋生了孩子很多不良习惯,如不礼貌、懒惰等。同时,受城市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人生观和价值受到观扭曲,以前备受推崇的孝、仁、诚、礼受到城市拜金、享乐、个人主义的侵蚀,导致农村儿童自我中心严重,不理解父辈的辛苦,贪图享乐。

(二)农村小学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亟待改革

从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上看,学校德育教育多数是以品德课的方式孤立进行,缺乏以生活实际的融合,教育、教学德育渗透的环节相互独立,认为德育教育是德育教师的专属工作,与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沾边,没有全局的德育观。从德育教育教学的方式上看,多数德育理念采用生搬硬套或学生自学接受德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认清德育理论的最终思想,不能将品德知识内化形成学生自觉的品性修为,造成品德知识与行为的断裂。从学校教学研究上看,德育教育研究流于形式,课程安排未得到有效落实,虽然多数学校设置了德育课程,然而在现实教学日程中,德育课程作为“副”课,经常被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主课”挪用,让本来实施困难的德育教育更是雪上加霜。

(三)学期末的学生德育课程评价制度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农村小学德育课程评价注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日常的行为道德是否规范,极少对学生品性是否发生本质变化进行关注,且在学年末的德育课程评价上往往是教师一人说了算,评价结果带有主观性,缺乏真正的评价制度贯以实施。

二、加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实效具体措施

(一)采取家校互助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渗透

长期以来农村德育教育就有这样一个怪圈:学生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尤其是农村学校更是成了家长的“托儿所”,家庭对孩子在校情况的漠不关心及只是一味推卸责任,使学生观念扭曲,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在德育教育实施的整个框架上,应建立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框架,使之相互配合、协调,共同抵制影响学生德育的不良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给孩子阐明品德对人生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而且在今后人生过程中对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以通过德育教学把德育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内化,形成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外界教育中,乡镇政府部门要在学校周边努力创设良好社会氛围,加强不良风俗习惯的监督,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采取多种形式改变传统德育教学模式

农村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导把德育理论内化成自己的良好行为。因此在德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首要教学目的就是要注重实效。在教学过程中不讲空话,打破陈腐教条,采取多种形式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言行有果。同时,由于农村小学硬件软件的限制,在德育教学中要较大限度地挖掘德育资源,立足于课堂教学主要阵地,从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由浅入深、循环渐进。如可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一日早报、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德育观念的灌输渗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扭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学年末评价机制

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有利于对学生整个学年品德进行正确的评价,能正确反映出学生在该学年品性优劣,同时还是衡量该学年德育教育理论、育人效果及师德行为的重要指标。这样一来,不依靠教师的主观意愿进行评判,在教育中教师就会花更多精力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之中,德育效果自然会有好转。在实际评价机制实施中,建议德育教师对学生德育评价改为互评、自评、家长评定,同时评价时间改一学年一评为一个月一评,及时通过评价结果反馈德育教学质量,做到及时改进教学策略迎合实际现状进行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论文

一、情境创设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挂图或者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种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多媒体或者插图的教学媒介,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的神情、语言、动作以及情感与课堂的氛围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知识的触动与震撼,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并且能够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操,提高语文素养,获得知识的启发。例如,语文教材中的《升国旗》一课,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完成教学任务,识记字词,背诵课文,对国旗有个初步的认识即可。但是我认为深入一步,对他们进行入校后的及时次爱国主义教育是个很好的时机。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有关国旗在各种场合出现、升起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讲解,引起学生对五星红旗的注意和兴趣,抓住这个时机,给学生灌输五星红旗的深刻含义,教导学生应该热爱国旗,尊重国旗,并引入课文的原句“国歌声中,我们立正,向您敬礼!”引导学生向国旗行队礼和注目礼。此时,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我立即创设情景,国歌响起,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录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看到一个个小手举起敬队礼,童稚的眼睛里流露出对国旗敬爱的神情。我深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已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二、积累经典名言警句

我们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经典的名言警句或者格言,不乏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题材课文中发现一些用词精炼、文情并茂、意味深长的名言佳句。通常了解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只要看文中的一条经典语句就能得知。这些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言佳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集中体现,不仅文笔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还富有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标准。因此,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课文时,应重点分析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并结合文中的其他资料,再进行重点讲解。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为人民服务》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历史名句。除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外,进一步拓展,提升到“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育学生活着要有意义,要有价值,不要碌碌无为一生。让学生初步接受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除此以外,许多名言名句本身就折射出德育的光辉:珍惜时间,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寸光阴一寸金。”对待学习要勤奋努力,孜孜不倦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抒发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情感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歌颂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母爱深重的恩情,情真意切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立远大志向,坚强意志的“志当存高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在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应当多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材料,并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给学生进行正面的德育启发和开导。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自由地吐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课文思想教育的感染。比如在进行以“善于合作的人”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体现合作的例子,让学生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比如有接力赛跑、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等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项系统、综合和的教学工程。语文教学只有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认真把握,同时让学生能走进教材,也能走进生活,从而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作者:高康 单位:贵州省织金县白泥乡新黔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时机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每一个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把握好教学节奏,在适当的时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有很多合适的时机的。

1.教师通过自己的仪表和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是最容易被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刻注意自身形象,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形象来感受到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与信心。教师健康而富有朝气的形象会感染学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教师要注意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力求语言风趣幽默,又要简明扼要,通过很强的逻辑性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要想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而尊重学生,真正地关爱学生就是一种良好品德的体现,这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对于那些平常表现不够积极,对于自己缺乏自控能力,组织纪律性不强的学生,体育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他们,不能用一些讽刺的话来刺激学生,更不能侮辱甚至是体罚学生,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教师的关心。比如在学体操动作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动作到位的学生示范,也可以寻找一些动作不太到位,但是每次都有所进步的学生来练习,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同时要求其他学生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让他们既增强了自信心又体会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对于那些体育课上表现优异的同学要严格要求,督促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

为了保障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制定一些课堂规范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包括课堂纪律、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通过对学生进行制度的约束,让他们可以不断修正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训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组织指挥的良好习惯。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在课前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上每个教学环节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会太高,教学效果更不必说。所以,课前体育教师应该把上课要用到的体育器材和活动场地都安排妥当,为上课做好一切准备,这样的准备工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井井有条地安排事物的良好习惯。在教师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帮助布置运动场地,搬运所需体育器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公共财物的保护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还可以培养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

4.结合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程当中有很多不同的训练项目,不同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想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比如通过观看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的杰出表现,让学生体会我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立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练习长跑也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的一种有效的体育运动项目。现在的小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好,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根本没有锻炼的机会,他们怕吃苦,责任意识不强。教师根据这样的现状,通过体育运动来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严格要求他们,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在运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二、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好时候,也是正确的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是较大的,所以,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内外的有效资源都结合起来,抓住每一个可以培养学生品质的时机,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成长。总之,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进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精神,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顽强拼搏的意志和豁达开朗的性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作者:陈永亮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及时中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高年级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改进

1.设置情境,学会反省

我们的德育教育会教给学生们基本的做人道理以及良好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但是,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德育的基本知识,其本身还是需要社会行为实践的。学生们获得的德育教育大多是来自学校的理论教育,其基本产生因素还会受到其他学校课程以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因素来帮助我们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且由低到高逐步的成长。我们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些很难判断正误、是非不明确、不好判断的故事,可以从学生们的分析中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且帮助他们来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有些故事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其情景真实,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换位思考,去体验这种道德两难的感受,在不同的道德层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通过各种道德观点的比较和交流,提升学生道德的深度,使得学生们学会反省。

2.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的直接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互帮互助,在学业上相互辅导、监督;分组进行劳动体验;维护学校安全卫生;为低年级的学生做好榜样等等。学生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别人,从中收获快乐、经验,我们的德育教育得以完善的实施。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来看,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生成到发展成长的。事实上,思想道德是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是在体验实际的生活中得到丰富、扩展和升华的。

1.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到初中去学习、生活,学生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然而,他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还是很欠缺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带领高年级的学生走出学校,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在我们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社区,去发展实践能力、获取直接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在自身的实践中,思想品质会得到完善,德育意识会有所提升。我们安排学生们进入社区“清理小广告贴”,在清理的过程中,不仅美化了社区的环境,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小广告的危害,使学生们有社会公德的意识。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社区去慰问老人,打扫社区卫生等等,使得学生们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逐步培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

2.在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高年级的学生也是喜欢玩的,喜欢参加活动的。我们把德育教育与活动结合起来,就会受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我们可以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讲座,讲述有关博爱、责任心等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可以组织辩论赛、征文活动,可以组织社会公德调查活动。总之,我们作为高年级的班主任,应当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对学生们的状况进行的掌握、分析,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的思想品德加以关注。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争取的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者:李晶晶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论文

一、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的改进

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的直接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互帮互助,在学业上相互辅导、监督;分组进行劳动体验;维护学校安全卫生;为低年级的学生做好榜样等等。学生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别人,从中收获快乐、经验,我们的德育教育得以完善的实施。

二、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从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来看,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生成到发展成长的。事实上,思想道德是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是在体验实际的生活中得到丰富、扩展和升华的。

1.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到初中去学习、生活,学生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然而,他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还是很欠缺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带领高年级的学生走出学校,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在我们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社区,去发展实践能力、获取直接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在自身的实践中,思想品质会得到完善,德育意识会有所提升。我们安排学生们进入社区“清理小广告贴”,在清理的过程中,不仅美化了社区的环境,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小广告的危害,使学生们有社会公德的意识。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社区去慰问老人,打扫社区卫生等等,使得学生们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逐步培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

2.在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高年级的学生也是喜欢玩的,喜欢参加活动的。我们把德育教育与活动结合起来,就会受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我们可以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讲座,讲述有关博爱、责任心等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可以组织辩论赛、征文活动,可以组织社会公德调查活动。

三、结语

总之,我们作为高年级的班主任,应当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对学生们的状况进行的掌握、分析,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的思想品德加以关注。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争取的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者:李晶晶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1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教育

1.1小学生性格发展趋势

小学生群体性格特征是发展速度参差不齐,有的快有的慢。在小学生当中,高年级的学生的性格发展的速度比较快,是一个人社会性格发展的核心时期,一个人成年以后的观念和处世态度受其孩提时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说,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项教学活动的实施对于孩子的成长的深远影响,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2语文课堂与德育教育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从一定程度上说对于小学生品性的培养要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反过来说,语文学科本就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除了基础知识以外,阅读理解和作文等的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小学生自我健康成长,有利于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当学生自我发现语文课是他的人生导师的时候,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随之增长。另外,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会显著提高,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非常有利。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思想的正向引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2.1由5+2=0引发的思考

Y同学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孩子,整天捧着电视看,也不学习,以前学会的也都忘了。我非常吃惊,吃惊后是仔细地分析与思考,为什么孩子在家、在校判若两人。我想这种结果要归咎教育方式,在学校有小竞赛竞争,孩子生性好胜,像小狼一样所向披靡。但是回到家里,有宠爱自己的姥姥姥爷,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比他大很多又很爱她的长姐,哇,家里都供着他,没有竞争了,没有了斗志的“小狼”就变成了“慵懒的狗狗”。另外,孩子总想在老师面前留下好印象,这也是他在家、在校判若两人的原因之一。对此,我在班级,把他的表现真实地讲给大家,要他跟大家保障:“在教室认真听讲不捣蛋,周末回家认真做作业,只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我告诉他,我会和妈妈通电话,如果做不到,就取消小组长的职位。(他非常在乎这个职位)周一班会课上,我当着他和其他同学的面,拨通了Y妈妈的电话,询问了他在家的表现,妈妈说,“还是看电视,确实没以前那么厉害了,我还奇怪呢,咋一回家就说今天不看电视了呢。老师,你再给他个机会吧。”结合家长意见,我把他降为副组织,考察一周。第二次通话,Y妈妈说那个周末表现不错。学校5天的教育和学习成果,周末放假2天,一切努力就都付诸东流了。这个结果归因两点:①家长把教育基本推向学校,自身缺少教育孩子的观念或者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②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不够多,不够有效。

2.2加强家校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形成。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家长的配合下,使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学校需要及时通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了解到自己子女在学校的品德表现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教育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优势与长处,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解决当前学校教育所面临的许多棘手问题,促使青少年一代更好的发展。

2.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进行德育教育,单纯地靠外界的说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寻找德育的新方法,让大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修养。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到品德教育带来的益处。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而他们却憧憬比较丰富多彩的生活,希望能更多的同这个社会和大自然接触,因此,学校老师应该多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意愿;另一方面,可以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探望老年人,这样既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温暖,又能让学生们在同老年人的接触中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再就是带领大家到大自然中,进行环境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切身体会到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2.4学校要抓住“幼—小”衔接

小一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呈现出很浓重的幼儿园小朋友的特征:东西要抢,解决问题靠打,我是最棒的,不能说别人比我好,非常粘人,分不清你的我的,所以理直气壮地拿别人的东西给大家分享,结果气得玩具主人直哭......这些行为是不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靠思想道德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的思想没问题,是思维的问题,他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大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源于经验,孩子是张白纸,他没有经验。所以,我们要耐心地给孩子具体的做事的指导。由于本人未曾涉及幼儿教育,不敢妄言。认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向葵教授的在《二十一世纪儿童品格的培养》中的教育观点。

作者:刘成伟 单位: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泉眼镇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

一、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

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出一个讲道德的人。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学会公民道德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公民的爱国主义,另一个方面是集体主义。在语文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其主要目标是未来培养学生的集体团结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将学生自己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和集体联系在一起,在学生在集体实践中,进而树立起一切为集体的责任感,构建和谐团结的氛围,提升集体凝聚力。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

2.1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同时课堂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而小学教学又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基本上都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德育教育进行综合有效的整合。

(1)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需要对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在教学中更好的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在理解文章思想的基础上,然后文章写作中运用出来,在进行必要的分析。让学生的德育和智育进行有机结合。

(2)需要将课本中的内容树立起榜样,然后让学生进行详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德育教育最为主要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树立起榜样,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品质等等,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构筑起人物,学习文章时,帮助学生树立起真实的体验,逐步的提高学生自己的道德品质。

2.2通过教材的词句来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时,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情感,让学生表达出一种健康向上的情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品质。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对相关文章的品质进行人格品质这二者之间的特殊关系,伟大的文学家以前指出过,从一篇文章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鲁迅也说过,一个人的品格是进行写作的首要条件之一,教师要想让学生理解一篇较好的文章,一方面需要作者具备相应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人格品质是核心因素之一。小学教师在进行命题以前,需要细心的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进行观察,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上、思想上的真实情况,激发出学生写作的激情,而不是在哪里胡编乱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让学生在接触自然后写作有有感而发,不断的激发学生写作的创作热情,逐步提高其学生的创作能力,也激发学生对祖国土地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以及爱国情怀,让学生逐渐树立起健全的人格。此外,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的习惯,表达自己较为真实的感情色彩,在学生中构筑起一种实事求是的这么一种品质,因此,在进行课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时,逐渐将德育教学渗透到其中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渗入德育教学,培养学生在写作中逐步构建起爱国情怀等。

2.3通过分析课文来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课文教学中逐步渗入德育教学是当前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特殊方法和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挖掘出每一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将这些德育内容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将德育内容和一般的知识讲解分离开来,让学生在接受了美妙课文的学习以后,会对德育内容有所了解和有所接受,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德育品质。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差不多的穿插得有德育内容,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以前,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关的生活习惯,将文章中的德育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将课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切实贯彻了上述内容,将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联系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去领会课文中的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每学习一篇课文以后,都能从中有所收获,让课文逐步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三、总结

在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教育成为了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小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多个方面和多个环节逐步的渗透德育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让学生逐渐构筑起良好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提升学生自己的修养,结合语文教学开展德育教学是推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

作者:游金娇 单位:湖北省监利县龚场镇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语文高年级德育教育论文

一、利用多媒体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诱发小学生的强烈情感共鸣

鉴于此,我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总是会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这一先进手段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与具体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期较大限度地缩短其现实生活实际同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詹天佑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勇于接受使命、不畏艰辛与险阻,创造性地完成京张铁路的故事。文章内容非常感人,但对于处在高科技发展迅速、交通设施条件便利现代环境的孩子来讲,他们很难理解当时清政府以及詹天佑所处的不利环境,也很难真正明白詹天佑为了京张铁路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自然更谈不上挖掘工程师詹天佑身上所特有的精神文明品质了。为此,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播放了清政府时期旧中国的落后交通环境以及帝国主义侵略国家较为发达的交通设施设备这一组形成鲜明对比的幻灯片;随后,又为学生展示了京张铁路附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的特殊地理环境。如此,学生就得以从一张张直观、生动、立体的幻灯片中鲜明的感受到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与挑战,而这又有利于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詹天佑不怕困难、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端正工作态度以及热爱祖国、积极为国分忧的高尚爱国主义品质。这般一来,便将这篇课文的德育情感教育目标地落实到了实处。

二、以读后感写作为契机,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升华

所谓读后感,即指在阅读了文章、段落之后,由此受到的精神启发,或领略到的深刻哲理,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崭新文章的一种文学形式。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有感而发、有感而想,因此通常表达的多是其自身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完成读后感的过程往往是实现对于文本内容理解升华、深入文章主旨、明确文章内在思想情感的过程。考虑到这一点,我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读后感的创作,借此作为帮助他们梳理文章情感脉络,进而充分诱发其自身情感道德联想与想象的有效途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渔夫和其老婆向小金鱼提出一个又一个过分的要求,最终因为贪得无厌经历了贫苦—富有—贫苦这一戏剧性生活的故事。再向学生详细讲解了这篇文章之后,我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感受。其中,有名学生写道“:看见邻居家的姐姐穿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便要求妈妈也给我买一件同样的连衣裙;看见班上的同学穿了一双品质运动鞋,便让妈妈也给我一双同样款式的运动鞋;看见别人背着好看的迪斯尼书包,我也要求妈妈给我买一个相类似的书包……现在想想,我看见别人有什么好的东西便也想自己拥有这样东西,我不正是《渔夫和金鱼》故事中贪得无厌、爱慕虚荣的渔夫以及老太婆吗?追求美好生活的想法没有错,但我认为,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适度、量力而行的原则,否则贪得无厌注定不会有好下场……”透过这样的读后感,我可以肯定学生对于文章内在蕴含的思想情感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这自然为他们形成积极、端正的生活态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他们树立不贪慕虚荣、学会感恩、适度索取的正确价值观念,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德育情感教育目标所在。

三、借助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有效进行德育教育情感目标的有机渗透

课外活动,即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发展需要,有意识地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之外的活动形式,以此达到补充课堂教学、进而收获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育形式。通常来讲,课外活动不局限于场所、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因此相较于单纯的课堂教学来讲,有着非常灵活且丰富的资源及素材,对于提高教育效果有着非常积极的帮助及促进作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迅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自身无论是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等都逐渐趋向完整、成熟与独立。因此,在面对高年级学生时,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借助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课外活动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熏陶及陶冶。这既是丰富学生语文学科基础知识、扩充其文化视野范围的有效途径,更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有利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大语文教育目标的更好贯彻与落实。对此,我感受深刻。如《梅花魂》一文借老人对一幅墨梅画作的珍重与爱惜,巧妙点明了梅花这一植物所具有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精神的象征,更是华侨老人之所以如此热爱、呵护这幅墨梅图的原因所在。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感悟到梅花所具有的这一高尚品质,我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利用各种方式及途径搜集描写梅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自强不息等高尚精神的古诗词,除此之外,还要在以“梅花魂中华情”为主题的朗诵会上有感情地对其进行朗读与吟诵。这一别出心裁的课外活动生动活泼,极大地激发与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搜集与整理了大量体现梅花伟大精神品质的古诗词,像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齐已的“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己是悬崖百丈冰,尤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如此,借助朗诵会这一课外活动形式,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其学识与见识,与此同时又将梅花所具备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不屈不挠的铮铮傲骨灵活地输入到了学生的头脑与印象之中,有利于他们下定决心做一个同梅花似的高尚人物,有利于他们树立、形成“面对艰难、困苦的恶劣环境,也要无所畏惧、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有利于他们收获预期中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当然,小学语文高年级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上述所列举的几个途径,只要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从学生以及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勇于大胆创新,敢于积极实践,相信必定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德育渗透模式,唯有如此,方是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精神品质,促使健康茁壮成长的根本所在,也方能为真正构建起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剑伟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一)采取家校互助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渗透

长期以来农村德育教育就有这样一个怪圈: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的子女管不住或无人管。有的家庭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管不住孩子,或者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管不住孙子、孙女。学生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尤其是农村学校更是成了家长的“托儿所”,家庭对孩子在校情况的漠不关心及只是一味推卸责任,使学生观念扭曲,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在德育教育实施的整个框架上,应建立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框架,使之相互配合、协调,共同抵制影响学生德育的不良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给孩子阐明品德对人生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而且在今后人生过程中对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以通过德育教学把德育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内化,形成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外界教育中,乡镇政府部门要在学校周边努力创设良好社会氛围,加强不良风俗习惯的监督,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采取多种形式改变传统德育教学模式

农村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导把德育理论内化成自己的良好行为。因此在德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首要教学目的就是要注重实效。在教学过程中不讲空话,打破陈腐教条,采取多种形式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言行有果。同时,由于农村小学硬件软件的限制,在德育教学中要较大限度地挖掘德育资源,立足于课堂教学主要阵地,从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由浅入深、循环渐进。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点、连接点、落实点的备课要求切忌贴标签。应使德育有意、有机地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使教育教学活动内容落实、要求明确,为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工作者搭建舞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如可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一日早报、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德育观念的灌输渗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扭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学年末评价机制

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有利于对学生整个学年品德进行正确的评价,能正确反映出学生在该学年品性优劣,同时还是衡量该学年德育教育理论、育人效果及师德行为的重要指标。这样一来,不依靠教师的主观意愿进行评判,在教育中教师就会花更多精力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之中,德育效果自然会有好转。在新一代儿童的身上,时代色彩很浓,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同时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身上还存在严重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感情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吃苦耐劳性差,集体观点淡薄等。因此,要教育好他们,必须注意教育方法,坚持正确引导,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在实际评价机制实施中,建议德育教师对学生德育评价改为互评、自评、家长评定,同时评价时间改一学年一评为一个月一评,及时通过评价结果反馈德育教学质量,做到及时改进教学策略迎合实际现状进行教育。

总之,只要学校、教师、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全力以赴,那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必将会拨开“遮目之叶”,见到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一、什么是和谐的德育

也就是说,在和谐关系的基础上,没有了条条框框的强制性约束,不再拘泥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不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让学生与各种规章制度和谐相处。下面说道和谐方法。我们这里提到的和谐方法,就是我们进行和谐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而这些手段,在传统的教学的基础上,被牢牢禁锢,脱离不了课本,诸如思想品德的说教,以及英雄主义思想的灌输,变相的体罚,还有举办一些毫无特色,全国统一的课外活动。这样的生硬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够将和谐的元素带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同时也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德育教学,了解其真正的思想追求。而我们所说的和谐方法,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自我体验过程中感受到道德的强大感召力,让学生在内心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缔造自己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升自身内在。中小学德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就是要让中小学生认识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适当的位置上扮演应该扮演的角色,并不是要求学生提早进入社会大环境,而是在自己小社会的氛围中,实现新一代国家希望应有的价值。

二、和谐是中小学德育的基础

我们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都能够正常的认识,并且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关系着我们中国的未来。而中小学德育工作并不只是学校自身的工作,它是一个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的工程体系。但是,经过笔者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对于德育教育,似乎只有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一个很明显的位置上,而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的方面对此并不重视。并且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常常把网络环境以及文化市场看做德育教育的杀手,让学生与其生活环境割裂开来。这样的做法是违反和谐德育建设的。而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就是依赖生活环境,将周围的社会各个层面的环境纳入一个整体,对环境加以理解以及利用,这样才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实现和谐德育的一个基本条件。人性化的德育就是摒弃传统的所谓择差教育等等,将每一个学生平等相待。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中华大地上不是只有一簇簇的罂粟,而要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要承认中小学生已有的思想道德基础,建立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德育,从中小学生本能的关注入手,再到对他们心理的关心,到他们群体的公共道德的建成,让德育内容和德育主体、德育环境和谐一致。

三、和谐是中小学德育的追求

和谐是我们进行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追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德育教育知识停留在一个书面化的教育阶段,并不能够真正在学生身上得以展现。而学生由于盲目崇尚英雄主义,不能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误入歧途。和谐德育则不然,它以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为基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社会化的引导,这种引导是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这个年龄阶段不能做或不该做的。这样要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荣辱观,并且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基础德育与英雄德育的结合是德育内容的人本追求和文化追求。

四、总结

和谐德育摆脱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教导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我参与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的反省与提升。这样便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没有排斥心理进行受教育,到达这种程度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谐的道德教育,同时也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境地。

作者:卞逢祥张海珍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五里初级中学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管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提升产生巨大的影响。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班主任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通过德育提升学生的素养。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应该是有计划的、科学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班主任要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好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班主任;管理方法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学应该是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人引导学生正确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阶段就能够得到好的教育。而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德育教育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去着手,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一、注意做好示范作用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好示范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是很成熟,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价值判断体系。在这一时期,学生会接受教师的评判,将教师的评判作为好坏的标准,同时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注意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就是应该干净得体,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这样学生也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教学以外,还应该观察班级的卫生情况。比如说当地上有一些纸屑或者杂物的时候,班主任应该主动地捡起杂物,收拾好班级卫生,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卫生打扫。班主任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小学阶段的教育应该是对学生的习惯的培养和思维的养成,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日后学习打下基础。班主任应该严于律己,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成长。班主任应该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应该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通过严格的要求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教师要让学生严格地遵守教学纪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进行严厉的处罚通知,还应该强调学生的时间观念,要求学生上课下课时间都要严格遵守安排。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树立达者为师的观念。现代社会在快速的发展,原有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有比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也要及时地跟进时展的步伐,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的学习,这也会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调整管理的模式

为了有效地发挥好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价值。班主任应该在管理的过程中创新管理的模式,通过创新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道德教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互帮互爱、相互帮助,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班主任应该拿出足够的时间用来进行德育教育,保障德育教育的质量,同时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也应该调整现有的管理方法,比如说那种要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奖励和考核机制,通过奖励和考核来帮助学生改善不良的行为和思想。对于的学生应该进行奖励,对于犯错的学生则应该进行惩罚。此外,班主任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学生积极的帮助,同时在管理的时候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调整管理的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注意班级干部的建设

班主任的精力有限,因此,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班主任的精力可能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个时候班级干部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凸显。为了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好德育教育的价值,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批的班干部,通过班干部来进行班级管理,以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在班干部的培养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和学生民主投票来选择班干部,这样可以保障班干部的质量。在课间操和体育课的时候,班主任可以让班干部去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促进学生的了解,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与此同时,班主任在考核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避免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考核学生。班主任要建立科学完备的考核体系,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绩等进行综合的考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评价学生会更加的科学。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何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保障小学阶段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为日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缪金龙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