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

摘要: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有必要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当中,高度重视特殊学生的心理状况,多关心他们,与他们聊天,在有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进行心理沟通,帮助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使他们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肢体残疾学生特殊教育论文

1缺失对策之特殊学习平台基本功能构建

1.1用户登录

页面上方是用户登录的标识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中间是用户验证以及一个文本字段框,右下方是用户注册按钮。用户在键盘上按上下左右方向键的时候,页面上的上下左右方向键会相对应的加深颜色,以表示出用户当前所按的键。在用户登录页面,光标会自动在用户验证文本框闪烁,用户可直接输入用户名。当用户名输入完毕后,光标闪动3秒,系统进行用户验证,如果输入的用户名正确,则进入下一页面;如果输入错误,系统提示“用户名错误,请重新输入”,已输入的内容自动清除,光标在起始位置闪烁。当连续输错用户名3次时,系统自动弹出对话框“请重新注册用户名”,3秒后跳转到注册页面。

1.2用户注册

页面上方是用户注册的标识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中间是用户名以及一个文本字段框。由登录页面跳转到此页面,光标自动在用户名文本段框闪烁,用户可以直接输入用户名。注册的用户名由上、下、左、右和空格键组成,且字符不能超过10个。系统在验证用户名通过后,弹出提示框“注册成功”后返回登陆页面;如果失败,弹出提示框“用户名已经存在”,已输入的内容自动清除,光标在起始位置闪烁。如果要返回上一页面,连续按上方向键两次实现。

2缺失对策之特殊学习平台详细功能构建

2.1知识训练

由知识训练页面跳转到此页面,用户可以用上下左右方向键进行答题,答题完毕,系统自动将本题的答案及讲解显示在本题的后面。按下方向键,系统自动弹出的正确答案及讲解提示框会消失,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下一题的作答。用户答完所有的题目,系统将自动提交本套试题,10秒后给出该用户练习本套试题的分数,3秒后系统会自动返回上一页面。错误的题目被加入中学生的错题库。如果要返回上一页面,连续按上方向键两次实现。

2.2听力训练

由听力训练页面跳转到此页面,系统自动播放听力训练的及时题听力内容。本系统将按一次快退键的快退时间设置为5秒,按一次快进键的快进时间设置为5秒,按一次空格键设置为播放或暂停。按一次上方向键即上一题键,播放上一个题目的听力训练内容。按一次下方向键即下一题键,播放下一个题目的听力训练内容。听力内容播放完毕后,上下左右方向键由原来依次对应的上一题、下一题、快退、快进功能变成A、C、D、B功能,此时用户就可以对本题作答,选择的答案会附在本题的后面。如果要返回上一页面,连续按上方向键两次实现。

2.3强化记忆

强化记忆页面跳转到此页面,系统自动给出10个单词,自动选择及时个单词,以10个单词为一页。用户看完及时单词,按下方向键即下一个键,系将本单词的中文意思显示在本单词的后面,3秒后跳转到下一个单词的记忆。如果要返回上一页面,连续按上方向键两次实现。

2.4知识纠错

如果用户在该题库中对某一题连续做对两次,系统会自动将该题从本题库中删除,转到错三次以下的题目题库中。如用户不想对该题进行作答,可按左右方向键跳转到上一题或下一题;如用户想退出本题库,可按上方向键返回上一页面;如用户要进行答题,可按下方向键即答题按钮,此时上方向键变成A,右方向键变成B,下方向键变成C,左方向键变成D。系统会在题目序号的上方给出该题目已经做错的次数,做错的次数用红色标注,如果用户选择D答案,则D答案会以灰色为底色紧跟着题目显示在题目的后面。用户在按右方向键即下一题功能键进入下一题作答前,系统提示该题已经进入错三次以上题目的题库中。如果要返回上一页面,连续按上方向键两次实现。

2.5视频资源

本系统将按一次快退键的快退时间设置为20秒,按一次快进键的快进时间设置为10秒,按一次空格键设置为播放或暂停,连续按两次空格键设置为全屏播放或退出全屏播放。用户按一次上方向键即上一集键,播放上一个的视频内容;按一次下方向键即下一键,播放下一个视频内容。用户长按左方向键,左方向键变成调节音量减小的键;长按右方向键,右方向键变成调节音量增大的键系统自动从上一次播放该视频停止的地方播放。

3结论

在知识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科学素养指标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每个人来说,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才能已经成为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的必要项目之一。每个人在接受这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不论是健康的还是带有残疾的。由于残疾人士的特殊性,更应将资源倾向他们,让他们能更好的接受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本文研究中学生特殊教育信息素养在肢体残疾的学生中的缺失对策,试图用一些不同于常人使用的符合残疾学生使用习惯的方法或功能来弥补和完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在残疾人群中的不足。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和肢体残疾学生的身体特点,详细解析了符合肢体残疾学生使用的特殊学习平台的特殊功能,让肢体残疾的学生能像正常学生那样浏览学习平台中的网页,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和娱乐。

作者:王波 陶佰睿 杜晓昕 张吉武 吕丹 金晓丹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计算中心 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聋人大学生资助体系下特殊教育论文

一、经济困难聋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及时,各级贫困大学生资助,用于奖励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聋人大学生,既有政府设立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也有学校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联合设立的各种专项奖学金。南京特教学院对经济困难聋生比较多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渠道,面向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募集各类资助金10余项,例如南京特教学院学业奖学金和学生校外竞赛奖励、家庭困难学生临时伙食补贴、省教育厅第8党支部资助聋人大学生活动、陶欣伯助学金、成鹏飞奖学金等。但是,总体而言,除国家奖助学金外,其他形式的资助金种类少且不稳定,资助人数占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的比例偏低。

第二,助学贷款,主要是指学校或金融部门针对在校期间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实行的免息或减息助学贷款。南京特教学院现行的助学贷款主要是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资助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毕业后分期偿还。南京特教学院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聋人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个重要补充来实行,学生和家长在各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交生源地贷款申请,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为了保障刚刚考取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南京特教学院开通了“绿色通道”,对已被录取入学的经济困难新生,一律先报到注册,学费问题可以申请缓交或依家庭情况申请各种奖助学金、贷款或勤工俭学。根据2014年江苏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自2014年秋季起,对新入学的残疾大学生,免收学费并逐步免除住宿费,此举惠及每一位来江苏读大学的聋人大学生。

二、经济困难聋生资助的问题

虽然南京特教学院逐步建立起来的资助体系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薄弱的环节:

1、经济困难聋生的认定

目前,国家和各省市以及各高校区分经济困难学生都有自己的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南京特教学院也不例外。笔者在多年的聋人大学生管理工作实际中了解到,由于多数聋人大学生的家庭收入和个人消费状况无法统计、某些地区的经济贫困证明把关不严、容易出具,导致高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常常无法认定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现实中常常有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聋人大学生也通过家庭关系开具贫困证明以申请资助,造成有限的助学资源并未落实到真正困难的聋人大学生身上。有时,还有部分经济困难聋人大学生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开具贫困证明,或者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不愿接受公开的资助。这些原因直接影响了助困工作的深入开展。

2、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

国家助学贷款本应是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学杂费问题的最主要手段。近年来虽然有不少经济困难的聋人大学生通过助学贷款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但这项工作进展很慢。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违约成本很低,这很容易导致聋人大学生的低信用。另外,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本身也有一些缺陷:助学贷款实质上是一种政策性任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却被置入讲求效益的商业运作轨道;贷款偿还制度设计不现实,贷款偿还期限短,还款占还款人收入比重过高,聋人毕业生在职场上竞争力弱、收入偏低、还款压力过大;经济困难的聋人学生借款毕业后工作变动通常比较频繁,常常会失去联系,对此相关部门尚无有效监控措施,这很容易导致贷款催讨无门。

3、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

社会上的企业和个人也可以为经济困难聋人大学生提供资助或勤工助学岗位,这本应是资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贫困聋人大学生问题又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我国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资助学始终不成气候,也缺乏通畅的社会捐资渠道。

4、勤工助学机会较少

勤工助学活动作为一种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方式之一,一开始很受聋人大学生的欢迎。但是,目前各高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大多设置在校内,学校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安排一些贫困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图书馆或办公室的助理工作并发放一定报酬。但是,学校设定的勤工助学岗大多对交流有着较高的要求,聋人大学生由于沟通障碍原因往往无法胜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聋人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建议在对经济困难学生科学认定的前提下,加强教育;其次大力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还要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第三,鼓励与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监督经济困难聋人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开发出一些适合聋人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

作者:任媛媛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大学生特殊群体分类

1.1经济困难特殊群体

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满足物质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和自主招生政策的推行,高校收费力度不断加大,导致家庭经济压力过大,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因此受到严重困扰,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困难学生容易产生压抑、焦虑、自卑、抑郁、孤僻等心理健康问题。

1.2情感受挫特殊群体

与中学相比,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行为进一步放松了要求,这就使得大学生恋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恋爱本是一种正常行为,表现了男女学生之间的恋爱需求。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存在从众心理、虚荣心理和盲从心理,容易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造成一系列消极影响。同时,恋爱动机不纯也是造成大学生情感受挫的一个主要原因,容易导致其产生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反应。

1.3就业困难特殊群体

2014年应届大学生数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很容易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有的大学生还受到行业潜规则现象的伤害,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特殊群体缺乏心理宣泄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心理调适问题,导致大学生特殊群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1情绪反应紧张

大学生特殊群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常表现出高度的情绪反应紧张、焦虑、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羞惭、罪恶、烦恼等其他负面情绪。

2.2认知反应过度

大学生特殊群体遇到困难或挫折很少向其他人倾诉,大学生特殊群体应对突发事件容易产生心理失败感,并产生严重的心理不良影响。

2.3心理和情绪失态

大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突然发生变化时,其内心心理和情绪失态。大学生关注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剧烈变化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打破了大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导致内心受到负面影响,大学生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机制无法有效地处理心理危机。

2.4应激行为剧变

由于大学生特殊群体生理心理发展还不是成熟,面对突发事件,往往更容易产生偏激行为和不良行为。

3从问题入手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

3.1建立健全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高校要从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做好预防与准备大学生特殊群体复杂性和可变性心理状态的工作,重视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困难特殊群体,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动态报告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制度,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症下药,帮助其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在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状况保障制度。

3.2建立健全高校、家庭、院系、班级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建构高校、家庭、院系、班级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心理调适为主,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其中,高校与家庭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及时层,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力度,针对其心理问题根源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院系、班级为第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院系各级领导应结合大学生特点开展适当的心理健康活动,负责监控和跟踪院系学生的动态情况,及时干预并上报各种隐患与异常情况,高校、家庭与院系、班级相互通力合作,建设咨询、普查、培训、干预调节、评估各环节为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3.3开展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工作

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方案。既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进行定量分析,设置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指标,如个体生理心理发展指标、心理与情绪指标、身体状况指标等。设立大学生心理救助热线,开展心理教师与心理问题大学生进行面谈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作者:雷太甫 冷嵩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聋哑小学生心理健康特殊教育论文

一、聋哑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

对于聋哑小学生,在听力和语言上,存在生理方面的障碍,所以,没办法很好地和在学校的其他小伙伴以及家人进行表达与交流,而我们的社会,也没有很好地关注他们的发展情况,尤其有的人,对待他们不好,总是小看他们。

1.聋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普通小学生相比

聋哑小学生的内心很脆弱,他们的心灵很容易被摧毁,因此,聋哑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聋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影响因素。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对于聋哑小学生来说,真正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给予了有利的帮助。为了了解聋哑小学生心理与行为,在其发展方面的特点,在国内,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2.聋哑小学生的行为特点

对于聋哑小学生,较高倾向在“精神质”方面,原因可能是:“内心比较孤独,很少关注别人的行为,不能很好适应外部的环境生活,反应比较迟缓、麻木,与他人相处不随和,而是喜欢挑事、闹情绪,爱做有危险的事。对于男生,大多数是内向的性格,即在人格上,很内向,喜欢安静、不喜欢集体活动,对一般人没有感情很冷淡,喜欢平淡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神经质聋哑小学生,其情绪、反应表现的是:缓慢、轻微,即使在高级动下,感情、情绪很快得到平稳、安静,所以,他们通常表现的是稳重、性情温和、自我平和。

3.调查研究对于其他研究人员

有新的发现。由于聋哑小学生,存在听觉、生理的缺陷,不能与外界正常的人进行感情的传递,因此,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也比较慢。又由于聋哑青少年,没有办法体会声音的强弱,所以,找不到相关事物,代替其情感的变化,更不能很好地感知“事、物、情”的内在意义,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更不用说,在学习语言方面,尤为困难,即很难使知觉与语言保持一致,在注意力方面,不能集中比较分散,不明白口头的指导和命令。总之,他们的感知和思维,没有统一起来,在感知活动上,没有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因此,他们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的经验,不能利用间接的经验。对于感性知识变得“贫乏、肤浅、零乱”;被当前的情、境约束了,这样就表现出:“思维的僵顿、固执状态,迟钝的思维”。所以,根据聋哑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在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关注特教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课堂教育开始,提高其心理的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明确其心理素质,培养其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把握心理素质开始培养,这能够提高德育的实及效果,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聋哑小学生的在政治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人才的质量,下面从工作的实践中,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二、加强德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

1.认真学习、转变思想我们把德育工作

放在学校教育的及时位,除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外;还要学习教育方针、教育理论;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即重点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依据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去培养学生,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

2.开展教育活动,渗透心理素质

在思想品德的教育方面,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知道和掌握一些道德、观念,再根据其心理的需求,来引导、激发起兴趣,激起他们的感情,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从而摆脱坏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正常发展。3.实行共同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好还是坏,学校教育是一方面,需要严格要求;而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教育、要求一致。因此,我们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各种渠道的力量,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一致,虽然,在学校的教育是主要的,但儿童隐形的学校是家庭的环境,家长是儿童的及时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家庭的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三、挖掘思想品德课中心理素质因素

对于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看的很重要,他们要什么,家长给什么,他们要怎样,家长就怎样,加上,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没有伙伴,养成了一种“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坏习惯,这样一来,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助长了自己的固执,不考虑别人,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在入学时,对学校的所有,都感到不熟悉,不喜欢在学校过集体的生活,而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养成了他们孤立的性格,在社会上,与他人不能很好相处,从而,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发展。所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合群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教育,这就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

总之,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很艰巨,很复杂,从观念上、意识上,我们要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思想,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按照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作者:王遥林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聋哑小学生特殊教育论文

一、聋哑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

对于聋哑小学生,在听力和语言上,存在生理方面的障碍,所以,没办法很好地和在学校的其他小伙伴以及家人进行表达与交流,而我们的社会,也没有很好地关注他们的发展情况,尤其有的人,对待他们不好,总是小看他们。

1.聋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普通小学生相比

聋哑小学生的内心很脆弱,他们的心灵很容易被摧毁,因此,聋哑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聋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影响因素。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对于聋哑小学生来说,真正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给予了有利的帮助。为了了解聋哑小学生心理与行为,在其发展方面的特点,在国内,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2.聋哑小学生的行为特点

对于聋哑小学生,较高倾向在“精神质”方面,原因可能是:“内心比较孤独,很少关注别人的行为,不能很好适应外部的环境生活,反应比较迟缓、麻木,与他人相处不随和,而是喜欢挑事、闹情绪,爱做有危险的事。对于男生,大多数是内向的性格,即在人格上,很内向,喜欢安静、不喜欢集体活动,对一般人没有感情很冷淡,喜欢平淡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神经质聋哑小学生,其情绪、反应表现的是:缓慢、轻微,即使在高级动下,感情、情绪很快得到平稳、安静,所以,他们通常表现的是稳重、性情温和、自我平和。

3.调查研究对于其他研究人员

有新的发现。由于聋哑小学生,存在听觉、生理的缺陷,不能与外界正常的人进行感情的传递,因此,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也比较慢。又由于聋哑青少年,没有办法体会声音的强弱,所以,找不到相关事物,代替其情感的变化,更不能很好地感知“事、物、情”的内在意义,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更不用说,在学习语言方面,尤为困难,即很难使知觉与语言保持一致,在注意力方面,不能集中比较分散,不明白口头的指导和命令。总之,他们的感知和思维,没有统一起来,在感知活动上,没有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因此,他们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的经验,不能利用间接的经验。对于感性知识变得“贫乏、肤浅、零乱”;被当前的情、境约束了,这样就表现出:“思维的僵顿、固执状态,迟钝的思维”。所以,根据聋哑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在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关注特教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课堂教育开始,提高其心理的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明确其心理素质,培养其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把握心理素质开始培养,这能够提高德育的实及效果,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聋哑小学生的在政治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人才的质量,下面从工作的实践中,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二、加强德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

1.认真学习、转变思想我们把德育工作

放在学校教育的及时位,除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外;还要学习教育方针、教育理论;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即重点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依据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去培养学生,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

2.开展教育活动,渗透心理素质

在思想品德的教育方面,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知道和掌握一些道德、观念,再根据其心理的需求,来引导、激发起兴趣,激起他们的感情,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从而摆脱坏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正常发展。

3.实行共同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好还是坏,学校教育是一方面,需要严格要求;而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教育、要求一致。因此,我们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各种渠道的力量,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一致,虽然,在学校的教育是主要的,但儿童隐形的学校是家庭的环境,家长是儿童的及时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家庭的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三、挖掘思想品德课中心理素质因素

对于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看的很重要,他们要什么,家长给什么,他们要怎样,家长就怎样,加上,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没有伙伴,养成了一种“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坏习惯,这样一来,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助长了自己的固执,不考虑别人,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在入学时,对学校的所有,都感到不熟悉,不喜欢在学校过集体的生活,而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养成了他们孤立的性格,在社会上,与他人不能很好相处,从而,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发展。所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合群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教育,这就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

总之,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很艰巨,很复杂,从观念上、意识上,我们要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思想,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按照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作者:王遥林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聋人大学生特殊教育论文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对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120名聋人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得有效问卷108份,回收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50人,女生58人;城市34人,农村74人;独生子女21人,非独生子女87人。

(二)调查问卷。共包含2个部分,一是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基本资料调查问卷含性别、家庭背景、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学习专业。二是工作价值观,全部采用吴铁雄、李坤崇等人在1996年编制的工作价值观量表。工作价值观量表包括2个领域、7个分量表。即分成目的价值和工作价值2个领域;目的价值再分为自我成长取向、自我实现取向、尊严取向3个分量表;工作价值再分为社会互动取向、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4个分量表。全量表共有49题,作答采用Likert式六点量表,请受试者依据自己对各题的主观感受分别就非常重要6、相当重要5、一般重要4、有些重要3、稍微重要2、不重要1等6个选项中,择其一作为答案。

(三)统计学方法。集体发放问卷,按统一的手语指导语进行匿名答题。当场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后,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聋人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总体特征据统计,各维度依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社会互动取向(均值为4.5471)>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均值为4.4259)>自我成长取向(均值为4.3905)>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均值为4.2569)>自我实现取向(均值为4.1837)>尊严取向(均值为4.1303)>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均值为3.8685)。

(二)聋人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1.不同性别比较,不同性别的聋人大学生在尊严取向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尊严取向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女生的尊严取向平均值,这说明男生更注重尊严取向。

2.不同年级比较,不同年级的聋人大学生在自我实现和尊严取向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年级的聋人大学生自我实现取向和尊严取向的平均值明显高于高年级,这说明低年级的聋人大学生更注重自我实现和尊严取向。

3.不同生源地比较,城乡聋人大学生在自我成长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农村聋人大学生自我成长平均值明显高于城市,说明农村聋人大学生更注重在自我成长方面的发展。

4.是否是独生子女的比较,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安定与免于焦虑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的聋人大学生在安定与免于焦虑方面的平均值高于独生子女,说明非独生子女在就业和工作中的焦虑更高。

三、讨论

(一)社会互动取向、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的分值偏高,说明聋人大学生更希望和同事相处融洽,得到领导重用,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能够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及合理的报酬。这充分体现了相比于通过内在的追求和改变来实现自身的工作价值,聋人更愿意通过社会互动获得经验,能够有稳定的收入和安全的生活环境,能够充分地享受生活,这与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聋人获得的外界信息不全,导致他们在工作时间的调配、处理事情的能力、避免紧张和压力方面都有不足,对工作中可以获得成就的欲望也很少。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环境的理解程度不够。所以,学校应多增加一些就业指导课程,让他们提前了解工作的现状,做好心理准备。

(二)从聋人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年级、家庭子女数等基本变量来考察工作价值观的差异。研究表明,这几项对工作价值观的部分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男生的尊严取向平均值高于女生男生在工作中更愿意获得成就,更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从工作中能获得更多的自我肯定和自我信任感,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上司的充分授权和支配权。这与男性所被赋予的社会责任以及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在工作价值观的两大领域中,男生更注重工作中的经济价值以及工作能带给自己的成就体验,而女生则更注重工作中的互动取向,更在意由工作带来的内在报酬。这可能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性别角色的期待有关,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感情因素。

2.高年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平均值普遍低于低年级低年级聋生主要对目的价值观方面追求更高,工作价值观也高于高年级,而这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论相悖。他们的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直接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这使得他们在考虑工作时更加现实,关注度也更高。之所以得出本研究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大三的聋生外出实习,对工作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让他们心里有一定的把握。而低年级的聋人大学生对形势不够了解,所以他们的期盼值更高,对未知世界更加好奇。

3.农村聋人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取向高于城市聋人大学生在农村长大的聋人,由于所处环境比较落后,能够通过自己努力考入大学的学生,必定是学习努力、怀揣梦想、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学生。所以,他们对工作更加重视,希望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来自于城市的聋生虽然希望可以找到好的工作,但更容易受父母想法的影响。

4.家庭子女数也是影响聋人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变量非独生子女的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高于独生子女,说明非独生子女在面临着就业压力时能够更合理地调配时间,工作富于变化但不紊乱,不愿处理太多的杂事,能够更好地避免工作中的压力、紧张以及危机感。这与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使他们更能适应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也比较多。而独生子女在家里比较受重视,抗逆性和抗阻力性都相对弱一些。

作者:陈洁张晶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创造文明开放的校园风气,极大化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外部环境对特殊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文明开放的校园环境当中能够实现促进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目标。在学校中,特殊学生主要是和老师、同学一起相处的,如果他们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形成文明友善的班风,则有助于创造和谐、文明、开放的校园环境。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务必要重视对校园的管理,努力在校园中创造出一种高度的文明开放的气氛,在和谐的氛围中,对特殊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特殊学生健康成长。在良好文明的校园生活中,学校和老师应该使用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通过鼓励特殊学生,激发特殊学生的自信心,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我,以期特殊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二、与特殊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生,由于他们属于特殊的群体,与一般正常学生相比,他们更加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他们更加需要心灵的沟通。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有必要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当中,高度重视特殊学生的心理状况,多关心他们,与他们聊天,在有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进行心理沟通,帮助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使他们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三、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合教育机制

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时还需要来自家庭的支持。由于部分家庭没有意识到特殊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一些特殊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没有得到渴望的理解与温暖。因此,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开展家庭心理教育活动,让特殊学生的家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家庭、学校联合的教育机制。

作者:王丽荣 单位:吉林省珲春市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高职院校特殊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特殊学生心理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的增多,高职学生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各类生产线上的高知识水平劳动主力,如果心理不能正常发展,必定导致严重的后果,高职院校中的特殊学生作为高职生中的特殊一类,更应根据其特殊性,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进行引导改善,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实现高职院校里特殊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商品经济的汹涌而上,人们的社会家庭意识与传统家庭观念发生了极大的碰撞。其结果是离婚率升高,出国人员剧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种社会家庭状况的改变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带来了相当数量的校园特殊学生。他们或者是单亲家庭孩子,或者是留守孩子。

此类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很容易成为特殊的一群。由于他们长期缺乏正常的完整的来自家庭的关爱,心理容易发生种种扭曲,与人交流困难,自我封闭;自卑感强烈;学习积极性极低;性格叛逆;情感脆弱;畸形早熟。这类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容易产生障碍。由于难以沟通,不易教育,师生关系也往往恶劣,在对这一类特殊学生群体中,常常出现恶性循环的状况,即老师越来越反感学生的言行,而学生也反感老师的做法,两相抵触,导致教育失败,给学生自己和学校、家庭、社会都带来极大困扰。

很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专门开设了心理辅导室,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热线、邮箱,并有专业老师进行辅导。但是,这一类心理辅导,对于此类学生来说仍然形同虚设。他们或者没有勇气与心理辅导老师交流,或者根本对心理辅导不屑一顾,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对待此类学生,必须要采用其他的途径和方法,以特殊的心理教育来引导他们找回自我,避免在青春期这样一个人生中的特殊时段出现自我放纵和自我迷失的情况,让他们懂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呢?我认为:

首先,应注重情感教育。如何让学生把握和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从而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同时体察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以某高职院某女生为例,父母离异后,最忌讳别人在其面前提及其父母家庭,也不能容忍别的同学谈及分手等事。对别的同学表现出的家庭幸福的情形非常反感,甚至发展到在校门口看到来探望子女的家长都感到嫉妒痛恨。在学校,由于敏感过度,一次作文题为《我的爸爸妈妈》,她竟然撕掉本子和老师发生冲突。在最初接触到这位女生时,我们尽量避免提及婚姻家庭等她极为敏感的字眼。然后给她播放一些关于同情离异家庭倾向的电影,一起观看。她一开始很容易被激怒,随即哭泣不止,后在我们的劝抚下倾诉了她的内心。在内心被压抑的委屈、愤怒、孤独得到暂时宣泄之后,我们趁热打铁,与其父母联系,让他们明白子女的感受,懂得即便婚姻选择是很个人的事情,也应该在婚姻解散后对孩子担起应有的责任。在心理辅导老师与家长沟通之后,家长逐渐改变了夫妻离异后斗气式的对孩子的不闻不问,开始增加与这名女生的接触,女生的情绪慢慢变得平和。也能平静地接受父母的新生活方式,甚至鼓动父母开始新的生活。2年后,当这名女生毕业时,她的父母已各自组成新的家庭,而她也从两年前的敏感、脆弱、忧郁、易怒,变得沉静宽容,能以己度人,逐渐成熟。

水满则溢,越是封堵此类学生的情感世界,他们爆发时破坏力越惊人,越容易给人和他们自己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及时合理的宣泄,再加以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所谓为川者决使之导,即是此理。

其次,应抓好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亲人、师生、同学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合作与竞争、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与支持。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某高职院的一男生,来自山区,父母远在浙江打工,工作非常忙。从小他就缺乏照顾,独立性很强,但性格过于内向,排斥与人的任何正常交际。他拒绝参加一切校内外活动,上课时拒绝发言回答问题,课余总是躲到一边发呆或者自习。他学习认真,但成绩始终徘徊在中下等,我们从班主任的反映中意识到,长此以往,这个男生走上社会就业将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他将很难在这个外放、交际型社会里找到立足之地。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针对他的特点,我们让他最喜欢信任的专业老师,在班上成立了若干集体协作小组,完成某小项目。这个项目,必须大家协力完成。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平时性格比较开朗、幽默的同学与他一个小组。一开始,他非常反感与这些嘻嘻哈哈的同学在一起,甚至要求老师将他调到其他小组去。但渐渐地,他感受到这些同学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热情、活力,逐渐融入到这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方式中去,他的细心谨慎又恰好弥补了其他小组成员的粗心,两相得益。协作小组结束后,我们又给他的班主任建议,将他推荐到他所感兴趣的摄影社,经常参加野外采风摄影活动,提高了他的课余生活质量,也开阔了他的心胸。这个成功的个案也让我们认识到,很多学生的自闭,是因为缺乏适当的环境,在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为此类特殊学生创造适宜的环境,引导他们回归到正常的心态上来。

再次,重视性心理教育。正确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如何调适早恋心理等。高职学生本身生理发育已成熟,异性交往由吸引期走向浪漫期,加之特殊学生群体远离故乡、倍感孤单,缺乏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在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但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认识问题往往简单片面,情感易冲动,加之学院对恋爱的禁止性规定,使部分学生产生情感焦虑和困惑,由此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

我们都知道,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的增多,高职学生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各类生产线上的高知识水平劳动主力,尤其是进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以及市场经济的推动力量,高职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如果心理不能正常发展,必定导致严重的后果,也很难想像这些孩子将来的人生会如何继续,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所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于国于家于人,都极为重要。特殊学生作为高职学生中的特殊一类,更应根据其特殊性,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进行引导改善,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关于构建和谐大学图书馆为特殊教育学生服务

论文摘要:阐述了和谐社会大学图书馆为特殊教育学生服务的意义,探讨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方式方法,并对今后此项工作提出了建议。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和谐社会;特殊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等方面的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的辩证统一过程,促进三种和谐也是将其作为“三位一体”的目标。三种和谐体巾,每种和谐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在三者关系中,经济和谐是政治和谐、文化和谐的基础,而政治和谐则是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的保障,文化和谐则是经济和谐、政治和谐的内在动力。

1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图书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知识载体和文化窗口,承担着保存文献资料、开展社会教育、传递情报信息等多种重要职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设施。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2l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宝贵人才,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服务窗口,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服务弱势群体是图书馆的职责

读者是阅读的主体。由IFLA和UNESCO共同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必须敞开大门,不分民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学历,面向所有成员免费、公开开放。”这不仅明确了在图书馆,读者的阅读机会原则上是平等的,实现了在阅读起步阶段的机会平等,而且要求图书馆克服本位主义的影响,开放收藏;要求图书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在读者资格的认定上不得有歧视性的差别,保障每个读者都是受到图书馆尊重的个体,保障和谐社会巾每个个体都享有尊严。

3服务弱势群体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残障读者服务,保障残障读者的合法权益,满足残障读者的特殊需要,是摆在图书馆人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图书馆理论研究的一项新课题。我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约6000万人,其中听障者约2057万人。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缺少社会的关心与帮助,他们难以自立生存。因为他们除了身体上残疾,在精神上与正常人有着相同的追求。让弱势群体不仅承担社会代价的后果,也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正像总书记所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当明白,不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社会不可能是稳定的。可以说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一个社会弱者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稳定型的社会,更谈不上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图书馆的大门向全体社会成员敞开着,它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视角范丽广阔得多。领导前苏联文化教育工作20多年的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率先提出:图书馆作为一个主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必须在自己的服务性工作巾体现思想性原则。我国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教育、文化机构,利用图书馆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等特点,通过图书流通、图书宣传和课堂讲授等方式,为弱势群体推荐好书,辅导阅读,提高其健康的欣赏情趣、高尚的思想品质,并且能够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弱势群体。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些公共图书馆走在了前列,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举办图书馆宣传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向弱势群体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功能及服务,从而让更多的弱势群体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配合各种宣传,为弱势群体献爱心。如广州图书馆在“全国助残日”开展了系列助残活动;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倡导下,2007年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各地图书馆举办了以“阅读丰富人生,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和读书活动,充分体现了“全社会都要关心弱势群体”的时代精神。

4大学图书馆要为特殊教育学生服务

4.1特殊教育学生服务现状

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九条就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该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1990年l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也对如何保障残疾人平等的利用公共资源的权利做出了规定。这些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使大家特别是图书馆界对残障读者的服务意识有所增强。随着高校扩招,进入高校学习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身体有各种残疾的残障学生也相应有所增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无障碍没计,图书馆的设计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对残障读者的关怀。为了给残疾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许多高校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作为残障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理所当然地应该为残障读者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周到的服务。以加拿大为例,基本上每所大学的图书馆都有专门为残障读者设计的坡道、盲道、扶手、专用洗手间、专用电梯、方便按钮、音响、信号装置等设施。馆内各个阅览室均有专为残障读者服务的低位借还图书柜台,开放式书架之间的间距设计和阅览桌的高度均保障轮椅运转自如。报告厅内特别划定有专供轮椅使用的区域,并专门设有导听系统,帮助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者听到演讲。为方便视残读者阅读,还配备了具有放大功能的阅读器,提高了残障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信心和能力。

4.2完善服务途径

4.2.1增强服务意识

图书馆员面对弱势群体读者,应具备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和技能。首先要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分析,弱势群体在社会上常常是受歧视的对象,在图书馆中,这种现象也偶有发生。在服务态度和言语表达方面,一定要热情谦和,千万不能伤害和刺激他们脆弱的心灵。要让他们在图书馆这个文化氛围里,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通过学习和交流增强自信心,使他的人格得以升华。

4、2.2改进服务方式和内容

一方面,图书馆应热情地为到馆的弱势群体读者提供各种优先服务,如检索资料、查找图书、协助使用图书馆的电脑设备等;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应主动为无法到馆的弱势群体读者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包括义务上门办证、送书,利用流动阅览车送书上门等。图书馆应为弱势群体中的某些群体,提供享受服务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如专用通道、卫生设施、特殊视听设备、盲人专用电脑、特殊家具等。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应该开设盲人电子阅览室、聋哑人视听室等。为了切实符合弱势群体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图书馆在进行馆舍建设、设施规划时,应充分听取弱势群体的意见。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与相关产品制造商合作,设计出更方便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设施设备。此外,应强化图书馆员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知识技能。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图书馆应对图书馆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有关弱势群体的法规政策、弱势群体的心理特点、使用图书馆的模式和习惯、对服务和信息的需求特征、常用设备的使用、有效交流的方式、方法等。国外图书馆为了让弱势群体读者更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招募了符合专业资格和一定条件的弱势群体成员从事图书馆工作,这样不但体现了就业平等的原则,也改善了图书馆与弱势群体读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4.2.3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图书馆上级主管部门应监督、定期检查和总结各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情况,并制定专门的指标评价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质量,将其作为图书馆整体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

5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经验

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为例,它是我国及时所面向聋人的高等工科特殊教育学院。1991年以特殊教育部的名义开始招生,1997年挂牌成立聋人工学院。有汁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2007年,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名聋人大学生在校学习。馆领导不断加强馆员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请来聋人工学院的老师教大家一些日常手语,以方便互相交流。特别是每学年新开学的时候,对于陌生的学习环境,很多特教学生都没有离开过家,加之与其他人交流有障碍,我馆组织专业馆员深入学院进行人校讲座,讲解办证、查询、借阅、检索等相关知识,使特教学生能够尽快融人新的生活里。在实际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他们都非常的聪明,只要辅以耐心的指导和示范都能很快地掌握。我馆还针对他们的专业,购人了大量相关书籍和手语方面的资料,并开通多种渠道,积极听取关于服务方面的反馈意见。在新馆的设计中,从切实符合弱势群体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出发,广泛地吸纳了多方的意见,争取使所有读者都能更有效地使用文献资源,为全校的教学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浅谈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及其科学化实现路径探究

[论文摘要]近年来,特殊群体引发的恶性事件在各大高校屡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也不利于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如何科学化地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已成为高校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厘清与特征分析入手,通过指出现行帮扶措施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关爱、重视服务、立足发展、促进和谐的四个科学化教育帮扶原则,并着重围绕这四个原则对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科学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

[论文关键词]特殊群体 教育帮扶 科学化 路径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

对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学术界的研究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进行各自的界定。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在对其内涵以及分类等有关问题的认知上还是大体一致的。即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在某方面存在不利或处于劣势的群体,是与大学生普通群体相比较而言的群体。基于这种认同,并结合本人的研究和高校当前的实际,本文给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界定为: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在心理、学习、经济等诸多领域中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但又没办法单靠个人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或阻碍自身发展,或危及高校安全稳定的学生群体。

二、现行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分类标准清晰,分层举措模糊。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标准每个学校大至相同,均分为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等几大类。然而在对这些群体进行教育帮扶时,教育者往往没有去深究群体中的个体、群体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对同类型群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举措缺乏针对性直接影响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2.对“刚性”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对“柔性”帮扶机制建立欠缺。目前高校都能做到认真领会国家下发的关于特殊群体帮扶政策的文件精神,对上级下拨的资助专项资金也能落实到位。这确实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部分特殊群体的经济压力。然而对他们来说,在得到学校物质帮扶的同时,更希望得到精神帮扶,得到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柔性”帮扶。然而目前这方面的帮扶机制还比较欠缺。

3.对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生关注较多,对其他类型的特殊群体关注较少。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生引起了教育者、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而其他类型特殊群体则常常被忽视,如思想困难群体。由于近年来西方强势文化思潮的输入和价值观念的撞击,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信念逐渐偏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在帮扶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所有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科学化的基本内涵与原则确立

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科学化就是要使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工作达到科学的状态,即在对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帮扶时,教育者必须秉持科学的原则和态度,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工作的实效性。科学化的教育帮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爱原则。教育是一项充满人性关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师德之魂。特殊群体学生内心比一般同学更为敏感、脆弱,因此他们比一般学生更希望得到有效的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和心灵抚慰,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给予他们的关爱,从而化压力为动力,化劣势为优势,促使其健康成长。

2.重视服务原则。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进一步明确,传统的以管理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和“服务育人”的思想,从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着力抓好学生工作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服务内化成一种理念,在服务中实现教育、管理。

3.立足发展原则。立足发展的原则就是要着眼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特殊群体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我们必须理解、尊重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善于去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工作中坚持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促进和谐原则。和谐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谐,谈不上发展。作为校园内部要素之一的特殊群体学生,由于思想、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偏差,不仅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促进和谐原则就是要通过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使校园内部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好平衡状态,从而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第二,责任意识教育。特殊群体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轻易放弃;另一种是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过激行为。然而不管是哪种行为都说明了他们严重缺乏责任感。特殊群体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包括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家庭责任意识教育,教育他们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家庭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统一起来。

第三,自我意识教育。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以“自尊、自强、自立、自信”为内容的“四自”教育,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让他们意识到走出逆境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依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逐渐培养乐观向上的人格。

2.以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优化五个服务与保障机制。及时,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院系、班级三级信息工作机制。研究表明特殊群体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其他很多问题也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学校要通过开展新生心理普查,为每位同学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对重点关注对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教育;院系层面要多开展各种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对本系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调研;班级要设心理委员,掌握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心理健康三级信息工作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而且能的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效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

第二,优化“奖、勤、助、贷、补”五位一体的帮困助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切实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学校资助中心要不断吸纳、开拓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到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中,设立各种奖、助学金;专项基金用于对贫困学生个人素养、就业能力等培训,使他们不仅在生活上自立,而且在精神上自强。

第三,优化学生学习帮教互助机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通过开展交流谈心,掌握导致其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学校可选派一些学生与这些同学结对,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活动。同时还可以安排专业老师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学习差的学生开小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发挥班集体中先进分子的榜样作用,带动和促进后进同学共同进步和提高。

第四,优化校园危机预警和信息机制。所谓预警是指在危机即将发生前提早发出警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上报,以便决策部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或防止事件恶劣影响扩散。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校园中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建立校园危机预警机制和班级信息员队伍,能及时地向学校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提供特殊群体学生的动态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突发事件处置在萌芽状态。

第五,优化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制。首先针对每个年级的特点建立起以大一职业生涯规划、大二职业体验与实践、大三求职技巧等为主题的分阶段、多层次的全程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其次,深入分析就业困难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对存有“等、靠、要”思想的同学,加强就业观、择业观的教育,调整心态;对就业信息渠道闭塞的同学,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推荐给适合他们的用人单位;对自卑、内向的同学,要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帮助其树立信心,提高就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3.以发展性教育理念为导向,完善特殊群体的成长平台。发展性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中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把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体现在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中,就是要为他们构建成长的平台。一是素质拓展平台,素质拓展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学校要有针对性的,结合特殊群体的不同特点,发掘新的项目,吸引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加他们的信心。同时要为他们营造健康向上、公平的素质拓展环境,帮助他们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二是社会实践平台,学校要积极为特殊群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和机会。这部分同学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扩大交际圈,懂得感恩回馈社会。

4.以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特殊群体学生因其在心理、思想、行为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他们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学术活动,鼓励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克服自卑感,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不仅有助于加强特殊群体学生与老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建立起团结友爱的和谐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使他们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活动中思想得到启迪,意志得到磨炼,情感得到升华。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浅析新疆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体育行为特征分析

论文关键词:新疆;聋哑学生;体育行为;特征分析

论文摘要: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部分聋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较为明确,喜好程度和项目因人而异;参加课外体育的内容与锻炼频率也各不相同。加强体育教学的对策是重视特殊教育,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制度管理。

随着国家教育教委基础教育司1999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也紧紧围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学校要树立“健康及时”的指导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加强聋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本文对新疆部分聋哑学校学生体育行为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研究。试图通过本项研究,为新疆自治区制定相关特殊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新疆全部聋哑学校,喀什聋哑学校、阿克苏聋哑学校、克拉玛依聋哑学校、塔城聋哑学校、乌鲁木齐聋哑学校、昌吉聋哑学校等八所聋哑学校的45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40份,有效问卷424份,回收有效率94.22%,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36%。

调查的学生从3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男生202人,女生222人;汉族学生228人,民族学生196人;年龄最小的9岁,较大的23岁,平均年龄16.4岁。

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行为特征分析

1、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情况

学生认为体育课的作用排序依次为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培养意志品德、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调查中有56.13%学生认为提高身体素质是体育的最组要的功能,现在的聋哑学生对素质健康的认识在逐步加深;而对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认识很少,及时他们受到体育教师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一般是比较好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体育老师,他们就把体育的作用归结到提高身体素质上;第二聋哑学生本身与外界接触较少,没有真正理解体育在培养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功能缺陷补偿与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一点的让学生接触一下社会外界,多组织一些校外的体育活动来增加聋哑学生对体育的理解。

2、学生对体育课的喜好程度

所调查的男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中,增进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和喜欢体育老师排在前三位,分别占所调查男生中65.35%、35.64%和30.69%;调查的女生当中,增进健康、喜欢体育教师和提高学习效率排在前三位,分别占所调查女生中的57.66%、27.93%和26.13%;而展现自我、塑造体型和其它原因则都是排在。由此可见,聋哑男生和女生在增进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和喜欢体育老师的选择上是一致的,特别是增进健康方面,他们对健康还是很重视。但是他们的展现自我的意识不强,这主要是与他们的学校教育管理方面有关,聋哑学校都是全封闭式管理(主要是考虑他们的安全)。通过访问一些聋哑学生了解到,体育是聋哑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这主要是由于体育活动比较符合广大聋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受他们喜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聋哑学生生活比较孤独、封闭,与人交往的机会比较少,体育活动使他们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增加,满足了他们交往的需要;聋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意义、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3、不喜欢体育课学生的原因

在对聋哑学生的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中了解到:他们对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究其原因发现排在前三位是学习任务重,没时间、体育课太累和身体素质差,可见这些聋哑学生有共同的原因,分析其原因,及时他们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学习知识比正常人慢很多,当他们懂事之后,都抓紧时间学习;第二是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身体有缺陷或体质太差而不愿上体育课或体育活动,思想上对体育课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在行动上就表现出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这说明聋哑学校的体育教学从内容上必须要寻求一种突破,打破传统上的照抄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对体育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等等进行相应的创新,同时注意引导他们,多鼓励他们,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锻炼身体的活动中来,达到提高聋哑学生健康之一的根本目的。

4、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倾向情况

男生喜欢的项目中,篮球、足球、羽毛球;女生健美操、韵律操、舞蹈都是排在前三位,但是在具体的调查中发现,健美操、韵律操、舞蹈等课目,在体育课中开设的很少,并且拥有羽毛球拍的数量也不多,学生们想上这些课,但是由于学校里各方面的条件没有达到,一直没有开设。

排球、田径、武术、跳绳项目排在后四位,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不喜欢排球和武术的原因是怕疼、怕累,他们天天都在玩跳绳,早就厌烦了,时间长了觉得枯燥无味,就不喜欢学习。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喜欢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课,但是从对教师问卷的了解到,很少有老师开这门课。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分析

1、学生参加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锻炼情况

在对聋哑学校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锻炼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只有118人经常参加早操,占27.83,通过调查研究,只有三所聋校经常出早操,其他的学校就没有规定学校出早操,在没有规定早操的学校中,也有部分学生每天早起床活动;在对课间操的调查中发现,所有的学校都规定出课间操,只有13.21%的学生选择偶尔参加,还有7.55%的学生选择从不参加课间操,这主要是在聋哑学校中也有多重残疾的学生,不仅仅是聋哑还有身体上的残疾。在对课间操内容的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学校是做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其他学校是做的眼睛保护操;在对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调查中了解到,有183名同学选择的经常参加,占43.16%,有196的学生选择的偶尔参加,占46.23%,只有10.61%的学生选择的是从不参加,通过调查发现从不参加的45人中有32人都是女生,可见女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在183名经常参加的学生中了解到,有135人是男生,男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总体来说,学校出早操情况差;只有三个学校有规定,学生课间操出勤率还可以,但是还有13.21%的学生偶尔参加,管理还是不规范;女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不如男生高。

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调查发现:篮球、乒乓球、游戏和羽毛球排在前四位,分别占64.86%、57.31%、55.66%、50.00%,而体育舞蹈、武术健美操就没有学生选择,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些学校中,尽管场地比较少,但是对篮球、乒乓球、游戏和羽毛球这几项运动来说,场地比较简单,相对容易活动,在聋哑学校中差不多都有一个篮球场和几个乒乓球台,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只能参加这几种活动,舞蹈、武术和健美操这几项运动没有人选的原因是学生在体育课就没有学习;通过与学生的交谈还发现,学生在课外活动还组织参加一些如踢毽子、跳皮筋、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等。

3、学生每周参加课外锻炼的频数情况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频数情况为:聋哑男生主要集中在每周活动2次、3次、4次,分别占34.15%、23.76%、15.83,而女生主要集中在每周参加1次、2次、3次,分别占14.86%、40.09%、20.27%,在每周0次选项中女生人数明显比男生多,女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差,总体来说,聋哑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总体状况不高,且男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要高于女生。

论文关键词:新疆;聋哑学生;体育行为;特征分析

论文摘要: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部分聋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较为明确,喜好程度和项目因人而异;参加课外体育的内容与锻炼频率也各不相同。加强体育教学的对策是重视特殊教育,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制度管理。

随着国家教育教委基础教育司1999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也紧紧围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学校要树立“健康及时”的指导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加强聋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本文对新疆部分聋哑学校学生体育行为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研究。试图通过本项研究,为新疆自治区制定相关特殊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新疆全部聋哑学校,喀什聋哑学校、阿克苏聋哑学校、克拉玛依聋哑学校、塔城聋哑学校、乌鲁木齐聋哑学校、昌吉聋哑学校等八所聋哑学校的45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40份,有效问卷424份,回收有效率94.22%,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36%。

调查的学生从3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男生202人,女生222人;汉族学生228人,民族学生196人;年龄最小的9岁,较大的23岁,平均年龄16.4岁。

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行为特征分析

1、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情况

学生认为体育课的作用排序依次为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培养意志品德、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调查中有56.13%学生认为提高身体素质是体育的最组要的功能,现在的聋哑学生对素质健康的认识在逐步加深;而对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认识很少,及时他们受到体育教师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一般是比较好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体育老师,他们就把体育的作用归结到提高身体素质上;第二聋哑学生本身与外界接触较少,没有真正理解体育在培养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功能缺陷补偿与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一点的让学生接触一下社会外界,多组织一些校外的体育活动来增加聋哑学生对体育的理解。

2、学生对体育课的喜好程度

所调查的男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中,增进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和喜欢体育老师排在前三位,分别占所调查男生中65.35%、35.64%和30.69%;调查的女生当中,增进健康、喜欢体育教师和提高学习效率排在前三位,分别占所调查女生中的57.66%、27.93%和26.13%;而展现自我、塑造体型和其它原因则都是排在。由此可见,聋哑男生和女生在增进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和喜欢体育老师的选择上是一致的,特别是增进健康方面,他们对健康还是很重视。但是他们的展现自我的意识不强,这主要是与他们的学校教育管理方面有关,聋哑学校都是全封闭式管理(主要是考虑他们的安全)。通过访问一些聋哑学生了解到,体育是聋哑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这主要是由于体育活动比较符合广大聋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受他们喜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聋哑学生生活比较孤独、封闭,与人交往的机会比较少,体育活动使他们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增加,满足了他们交往的需要;聋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意义、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3、不喜欢体育课学生的原因

在对聋哑学生的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中了解到:他们对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究其原因发现排在前三位是学习任务重,没时间、体育课太累和身体素质差,可见这些聋哑学生有共同的原因,分析其原因,及时他们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学习知识比正常人慢很多,当他们懂事之后,都抓紧时间学习;第二是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身体有缺陷或体质太差而不愿上体育课或体育活动,思想上对体育课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在行动上就表现出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这说明聋哑学校的体育教学从内容上必须要寻求一种突破,打破传统上的照抄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对体育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等等进行相应的创新,同时注意引导他们,多鼓励他们,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锻炼身体的活动中来,达到提高聋哑学生健康之一的根本目的。

4、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倾向情况

男生喜欢的项目中,篮球、足球、羽毛球;女生健美操、韵律操、舞蹈都是排在前三位,但是在具体的调查中发现,健美操、韵律操、舞蹈等课目,在体育课中开设的很少,并且拥有羽毛球拍的数量也不多,学生们想上这些课,但是由于学校里各方面的条件没有达到,一直没有开设。

排球、田径、武术、跳绳项目排在后四位,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不喜欢排球和武术的原因是怕疼、怕累,他们天天都在玩跳绳,早就厌烦了,时间长了觉得枯燥无味,就不喜欢学习。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喜欢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课,但是从对教师问卷的了解到,很少有老师开这门课。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分析

1、学生参加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锻炼情况

在对聋哑学校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锻炼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只有118人经常参加早操,占27.83,通过调查研究,只有三所聋校经常出早操,其他的学校就没有规定学校出早操,在没有规定早操的学校中,也有部分学生每天早起床活动;在对课间操的调查中发现,所有的学校都规定出课间操,只有13.21%的学生选择偶尔参加,还有7.55%的学生选择从不参加课间操,这主要是在聋哑学校中也有多重残疾的学生,不仅仅是聋哑还有身体上的残疾。在对课间操内容的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学校是做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其他学校是做的眼睛保护操;在对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调查中了解到,有183名同学选择的经常参加,占43.16%,有196的学生选择的偶尔参加,占46.23%,只有10.61%的学生选择的是从不参加,通过调查发现从不参加的45人中有32人都是女生,可见女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在183名经常参加的学生中了解到,有135人是男生,男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总体来说,学校出早操情况差;只有三个学校有规定,学生课间操出勤率还可以,但是还有13.21%的学生偶尔参加,管理还是不规范;女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不如男生高。

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调查发现:篮球、乒乓球、游戏和羽毛球排在前四位,分别占64.86%、57.31%、55.66%、50.00%,而体育舞蹈、武术健美操就没有学生选择,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些学校中,尽管场地比较少,但是对篮球、乒乓球、游戏和羽毛球这几项运动来说,场地比较简单,相对容易活动,在聋哑学校中差不多都有一个篮球场和几个乒乓球台,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只能参加这几种活动,舞蹈、武术和健美操这几项运动没有人选的原因是学生在体育课就没有学习;通过与学生的交谈还发现,学生在课外活动还组织参加一些如踢毽子、跳皮筋、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等。

3、学生每周参加课外锻炼的频数情况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频数情况为:聋哑男生主要集中在每周活动2次、3次、4次,分别占34.15%、23.76%、15.83,而女生主要集中在每周参加1次、2次、3次,分别占14.86%、40.09%、20.27%,在每周0次选项中女生人数明显比男生多,女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差,总体来说,聋哑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总体状况不高,且男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要高于女生。

4、学生每次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情况

在每次学生活动的次数调查中发现:除了有39名聋哑学生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外,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学生共有273人,其中男生占有57.92%,女生占70.27%,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学生有82人,其中男生有24.75%,女生有14.41%,男生明显的高于女生,在活动一个小时以上的聋哑学生中,男生有22人,而女生只有8人。可见聋哑学校的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总体偏短,且男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要长于女生。

四、加强体育教育的对策

1、加强领导,完善政策

各级政府要切实负担起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帮助弱势群体,推进社会公平,社会和谐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明确办特殊教育就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制定并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和法规;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发展特殊教育的问题;有关部门配合,真正落到实处。

2、继续加大对特殊教育人群的关心和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特殊学校的经费投入,自治区应每年拨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每个学校的体育场地的新建和扩建工程,并对个别学校设立专项补助经费,用于建设和设备的购置,各地政府应加强监督,把资金能真正的用到实处。

3、加强早操和课间操的管理

每所学校应规定学生必须上早操,并有专人负责,规范课间操的管理,加强监督,尽量能使每个聋哑学生都能参加;多数聋哑学生喜欢参加课外活动,学校要有专人负责组织课外活动,并购置一定的器材;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要鼓励女生多参加课外活动。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初探

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起有益于个人与社会的生活目标,在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得以充分发展,从而获得的生活适应。特殊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德育、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了解和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特殊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达到德育与心理健康同时教育的目的。

特殊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是非的能力差,易上当受骗。

2、意志力薄弱,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3、依赖性强,不善于自主学习。

4、自私自利,排斥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包括家长、老师、同学、邻居)关系疏远,常发生冲突。

针对以上的论述,我认为在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与家长配合,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任教师。我国特殊儿童入学年龄一般比正常儿童来得晚,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正常儿童长,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可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活环境

好的环境能使人振奋。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特殊教育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

特殊学生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班集体和个人。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架起沟通桥梁,融入文明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

如,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他们也可以为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或者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美德,对特殊学生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品质。

四、将德育融入生活,感恩社会

在抓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

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的信心。毕竟,这群学生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将来想在社会上生存肯定要获得更多人的帮助。那么,现在就要学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理解和信任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少年进行品德教育的前提。在这里学习的儿童少年是社会的不幸儿,在社会和家庭中他们受到的常常是冷落和歧视,很少能享受到温暖和爱,这就使他们的缺陷程度加重,如胆小任性、蛮横无理,动不动就表现出一种防卫姿态,丧失自信心,自卑心理突出……这些病态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再加上特殊的理解和信任,可使他们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能逐步建立起向上的信心,使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淡化,使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强化。其实有时候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不道德行为,但实际是这些儿童少年的某种器官功能缺陷所造成的,教师必须从这些孩子的生理、心理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处理,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集体的温暖,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培养。

作为每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时刻都要立足发展中国的特教事业,尽自己较大的努力,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做好,从而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党的教育事业。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学生体育需求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开始向着全民化和大众化发展。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特殊教育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一些在身体上或者生理上有着某种缺陷的学生都是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而特殊教育学校就是专门针对这一类学生而发展起来的。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体育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教学,身体上或者生理上有些某种缺陷的学生也是需要进行体育学习的,不断增强这类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群体,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原有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改变,探索出适合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需求;干预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教学,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提升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发展。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的特殊群体学生都是具有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需求,体育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体育需求,建立起符合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体系,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比如经济条件,师资力量,体育场地等方面的因素,需要进行多方位考虑,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外教学过程两种。其中,课堂教学现状是国家给特殊教育学校投入大量教学资金,扶持特殊教育学校,在原有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加完备的硬件设备和体育运动场地,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视。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九年义务教育普遍进行推广和实施,扩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规模,在校学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样根据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培养教育,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推动特殊群体学生的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保障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团队的力量也是决定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体育需求现状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或生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对于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特殊群体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内容具体化,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特点、生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但他们同要具备体育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体育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能知道这一特点,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相应的基础和条件。由于特殊群体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体育教学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成效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团体的专业能力,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3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干预对策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干预:及时,要先从家庭开始干预,作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长,要保持积极、客观的教育态度,对特殊群体儿童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同时,还要拥有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二,从学校的角度进行干预,在特殊群体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学校开始进行的,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和培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从社会角度进行干预,社会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一些专门性的康复医院,设置相应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做好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应运而生,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平台,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特殊群体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学习需求,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为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提供机会和条件,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干扰因素,会影响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各种干扰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艳红 单位:扎赉特旗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视障学生特殊教育探索

一、适当选用改编故事并结合文史常识开展课堂教学

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故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力、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视障学生通常用听力补偿视觉缺陷,课堂学习往往以听说为主,所以故事教学法对视障学生更具适用性。语文故事教学就是把语文内容的字词句、思想内涵等融入到故事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讲故事或者听故事中学习到语文知识,以实现教学目标。对此,可以设计成语故事专题,有针对性地挑选、改编成语故事,并结合以文史常识讲解及情感价值观引导。如鉴于有相当部分视障学生经历坎坷、性格自卑自闭、对未来消极悲观,还有些学生三四十岁仍生活窘困的情况,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励志成语故事,如“大器晚成”,通过讲述崔琰、姜尚的故事,让学生重新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讲完故事后,再讲解与故事相关的文学常识,如“二十四史”、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等,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如,针对部分学生在接受帮扶后却不懂感恩、缺少爱心的现象,可选择成语故事“投桃报李”,将经过改编的网络故事《丘吉尔与弗莱明》与中国古代刘秀的故事进行串讲,加深学生对成语“投桃报李”的理解,再扩展讲解《诗经》等文学常识。此外,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学成语故事,并在每堂课上安排一名学生为大家“讲故事”,再由教师点拨。此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独立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思维是学习的及时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打破固有观念和模式的束缚,鼓励和培养其独立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引导其深入、辩证统一地看待事物、开展实践。如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视角温故经典文学。在讲授《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与葡萄》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果自己就是那只狐狸会怎么做。在分组头脑风暴后,四个组都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答案。一组:葡萄就是酸的,因为如果是甜的早就被路人摘走;二组:找把高梯子就知道是甜还是酸;三组:找大象帮忙摘葡萄大家一起吃,还能交个朋友;四组,找长颈鹿来帮忙,可长颈鹿摘到葡萄后竟独自吃了起来,结果被农药毒倒,故事说明路边的葡萄还是不要随便吃。在深入挖掘、创新拓展《狐狸与葡萄》这则寓言后,安排各小组表演改编剧《狐狸与葡萄》,并评出团体与个人表演奖。此教学活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实践进行综合化学习

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社会学科,语文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古代诗词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创作过程等历史知识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将赤壁大战的历史背景、周瑜的运筹帷幄同北宋与大辽的历史背景、苏轼的政治抱负相结合讲解,有助于学生对词的时空转换和思想内涵有更为深刻的体会。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在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也体现在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比如:讲授成语故事《投桃报李》时,通过联系生活实践,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感恩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先回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投桃报李的事,再实践做一件投桃报李的事并写成记叙文。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人。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以视障学生为中心,不断深入研究、实践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热爱语文课程,同时让语文课程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发展服务。

作者:房芳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高校特殊学生体育教育的近况及发展

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的体育部主任、特殊学生130人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主要存在先天或后天不同程度的疾病、受伤和残疾等生理缺陷,因身体原因对体育锻炼具有特殊的需求。

2.研究内容

主要涉及特殊体育课的开设、体育教学组织、和课外体育服务支持等情况。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查阅收集大量相关政策性文件和体育期刊资料。

3.2访谈及问卷调查法。调查走访10所高校(包括我省的一所华强特殊运动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在校就读的特殊学生130人,多方位了解特殊学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课题顺利进展提供依据。

3.3逻辑分析法。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通过分析、论证提出我省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结果与分析

1.我省高校特殊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统计结果表明:我省大部分高校(70%)认真贯彻了《纲要》精神,教学大纲中设置了相关的特殊体育内容。说明特殊体育课程在我省高校体系中有一席之地。但进一步调查得知,部分高校虽则在大纲中设置了特殊体育课程,但按课表像普通体育课一样授课的学校不多,仅占30%,多数(50%)高校采用的是随班就读模式,还有(20%)的学校还实行免修模式。开设的高校特殊体育课中至今仍没有统一的体育教材,也没有统一的体育规定,均由课任教师自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对象主要以伤、残、体弱病者居多,占授课对象的90%以上。任课教师绝大多数由体育教师兼任,上课时间自由安排。究其原因,多数体育部主任认为:虽然特殊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愿望迫切,但学生数量较少,且分布全校每一个系部,要把他们像普通学生一样集中起来按课表授课难度很大,大纲中设置的特殊体育课程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2.我省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执行情况

目前我省高校开设的特殊体育课程,从大纲实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安排、课程组织等基本趋于一致。其共同点归纳为:及时,目标定位不明确。高校特殊体育课的开设没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开设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明确,而是为开课而设项,项目选择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二,通过访谈了解到:课程内容偏重于传统养生类项目,由于养生类项目具有舒缓温柔和的特点,且对身体条件不同的特殊学生来说,不能做到区别对待。第三,由于学生参加特殊体育课的原因各异,很难有适合各种学生情况的个性化教案,只是随教师的意愿盲目授课。第四,特殊学生所采用的教材与普通学生同一版本,缺乏对特殊学生有针对性的医疗保健和康复内容,尤其缺乏体、适、能的锻炼指导及营养与生活方式等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第五,绝大多数院校没有专业师资和场地器材,只能因地制宜开设特殊体育课,至于学生能从中收益多少,就无法求全了。

3.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支持系统的缺损

特殊体育教育首先要考虑的目标是“增强体质,补偿缺陷,发展健康体适能”。在特殊教育中,非常强调“培养、塑造、改变缺陷并存”。但是,这种改变、补偿要建立在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三者动态发展的基础上。而最关键的是社会因素起重要作用。但作者从高校体育部主任那里了解到:高校的体育经费本身普遍紧缺,一个客观事实是:被调查的学校没有一所高校有特殊体育教学专用经费,缺乏经费就保障不了特殊体育项目的改革与发展,教学场馆、器材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制约着特殊体育教育的开展。导致目前特殊学生的体育一般实行免修、体质健康标准采取免测的做法。在参加体育运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欣赏体育比赛就成为特殊学生享受体育的主要方式。特殊学生的体育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出现了特殊学生的体育教育多处于“游离于学校场域”状态,部分高校即使开设特殊体育课也多是流于形式。现阶段,高校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特殊体育的支持系统,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相违背。

4.高校特殊体育师资力量的薄弱

特殊体育起步比较缓慢,特殊体育的师资更是缺乏。目前一般高校特殊体育课都由普通任课体育教师兼任,其中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特殊教育的上岗培训,更没有经过专业的特殊体育系统学习。这种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在高校特殊体育受教对象中不存在弱智人,以体弱者居多,其次为因病未痊愈者,特殊体形的学生主要是指过度肥胖者,伤残者主要以小儿麻痹后遗症居多,还有如截肢,骨软内发育不良,脊柱畸形等,试想在一个身体条件参差不齐、连基本的一个上下肢活动都无法统一完成的受教群体的教学情况下,仅靠一位体育教师要提高特殊体育教育质量,保障每一位学生的较大发展,无异于空谈。

三、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1.完善特殊体育教育的法律保障

要推动高校特殊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立法。我国现行的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推动了特殊教育向前发展,但特殊教育法制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特殊教育立法层次低、不完善,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要建立责任的问责制度,建立评估验收“一票否决”预警机制,让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真正起到法律效力。

2.体现人文关怀,有关决策管理部门应让政策天平倾向于特殊学生

从十七大的“关心”到十八大的“支持”,虽然两个字的转变,但这个转变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期望更大、发展的思路更清晰。这是国家对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预示了我国特殊教育从人文关怀到行动支持的发展走向,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高校特殊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体育为特殊学生创造幸福美好的锻炼生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受教学生的体育教育质量上还存在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调查发现:如果国家所制订的基本政策是倾向于普通学生的,那么,即使有专门的机构、专责的人员从事特殊体育的援助工作,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特殊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因此,决策部门在制订政策时,建议注入人文关怀的要素,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身体需求,在政策制订时提倡学校资源有意向特殊学生倾斜。

3.研究出台针对特殊学生身体练习的体育课程方案和体质健康标准

借鉴国外对特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没有特殊人群设计的不足,免予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看似对特殊学生的一种关怀,其实,从进一步意义上说,却是剥夺了他们作为学生了解与评价自己身体状况的一种权利。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对相关指标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作者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特殊体育课程目标应作动态调整,特殊体育课程结构可进行弹性设置,采用差异性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可以提倡合作与个案化教学并存,提倡教师间、学科间、课内外的合作;学生同伴间的合作,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特殊学生与体育锻炼零间隙的有机整合。同时又要针对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体育指导,教学机会的均等从起点均等逐步走向过程的均等。

4.开发特殊体育教育的支持系统

特殊学生随着一系列《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的修订、“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深入以及招生条件越来越人性化,伤、残、病、体弱学生趁教育改革的契机,涌向不同高校就读,如何开发、整合体育的教学资源,搭建一个和谐共进的教学平台支持特殊教育,是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课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就是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的深刻改进,作者认为在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投入应有所倾斜,“特殊体育教育支持系统”就是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而改革的:激活现有资源、发掘新资源、整合所有资源的资源配置方式,它是整个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实际行动中弘扬人道主义关怀除了制定特殊体育教育法规、明确政策倾斜外,还应构筑特殊体育教育支持“四位一体”的支持网络,也就是提升特殊体育教育幸福指数在实际行动上的庄严保障,是特殊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5.重视培养高校特殊学生体育师资能力

高校特殊学生体育师资能力的培养应得到重视,特殊学生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而且要有一定课程开发的能力;不仅能够从事教学,而且要能指导特殊学生进行个别化训练;不仅能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而且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并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可采用对高校在职体育教师分期分批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特殊体育教育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学工具、指导健身的手段与方法等)的培训,也可对新任体育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培训出各种专家型的教师。

四、结语

特殊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每一位学生都有享受健康的权利,作为高校接纳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特殊学生共享体育教育资源是教育各部门尤其是体育教育部门需要更多考虑的问题。随着高校体育各方面发展的不断完善,特殊体育教育应赶快提上日程,这不仅仅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是“以人为本”健康校园建立的环节之一。面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群体,只有加强立法执法,才能真正发展我国高校的特殊体育教育事业。建议有效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建立可操作、可监管的操作体系,面对特殊体育教学对象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动态调整特殊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开发特殊学生体育教材内容,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体育场馆、器材,让特殊学生同样也受益于体育教育,让特殊学生平等参与高校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

作者:朱海莲 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特殊教育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

[摘要]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专门为残疾人创办的一类根据不同生理缺陷而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展开教学的教育院校。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有存在各种生理障碍的学生,如肢体障碍、交往障碍、学习障碍等,其中智力障碍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即谈谈如何有效培养智力落后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为此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习障碍;语言能力

在智力落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来一步一步地促进学生正常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进而帮助他们在正常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信心,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坚持因材施教,帮助树立自信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首先要怀有一颗“一视同仁”的心,虽然特殊教育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的生理缺陷,但是这些学生和我们常人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只有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保持着关心、关爱的情感,才能保障自己真正带着高度的教育热情参与到特殊教育工作中,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而不断努力。在智力落后学生教育工作中,要想培养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发展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语言教学模式,以此帮助他们能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借助个性发展来形成学生们自身的语言表达风格,这样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智力落后学生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既会撒娇也会表达自己的感情,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差别,进而从根本上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学生发展指导Xueshengfazhanzhidao特殊教育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探索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特殊教育学校黄素龙在智力落后学生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分析不同学生的智力落后程度,以分层的形式将这些学生区分开来,再根据他们现阶段的学习能力设计难度适宜的语言学习内容,以此帮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展开有效的学习,并都能跟着教师的教学计划一步一步地得到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智力落后的学生本来就比正常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上较弱一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语言学习课堂中并且能在课堂学习中受益,那么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他们创设形象的学习情境,以此将学习内容简单化,帮助他们更加轻松、快速地掌握学习内容。例如,在打电话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打电话情境来引导智力落后学生借助实践的方式来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拓展学习内容,给学生们普及一些电话诈骗知识,让他们能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智力落后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即利用写字条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利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留言条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设不同生活情境使用的语言需求。如,当自己要出去玩的时候应该在家里给父母留一张说明字条,告诉他们:我出去玩一会儿就回来,别担心;当想告诉身边的同学你想借一支笔则可以利用传字条的方式询问他们:你好,请问可以借支笔给我吗?我很快就还给你。以此类推,通过留字条的方式学生们便能够学会相关的生活语言交流方式,进而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表达方式。

三、强化语言沟通,实施心理辅导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毕竟和常人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不管是外界看他们的眼光还是他们自身对自己的看法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和成长状态。为了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并且能够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学生心理的辅导,以此借助语言鼓励的方式来激发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看轻别人的眼光,自由自在地快乐学习。例如,在智力落后学生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或者是励志故事的形式来给学生展开心理教育,借助这些励志故事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缺陷,并且学会热爱生活和热爱学习,只要他们不放弃自己那么世界和我们都不会放弃他们,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们的实际出发,想方设法来给予他们最有效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总的来说,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生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更是要以身作则,爱护和维护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能够像正常的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黄素龙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特殊教育学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