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会计职能论文

摘要: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已经发展为一门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在行业中的实施对传统的会计职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会计职能论文

会计职能论文:基于工作职能的财务会计论文

一、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

(一)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就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会计统计的资料和财务信息反馈的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对企业进行监督与控制。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服务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决策合理性,保障企业采用合法的经营手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个监督过程主要根据会计的分析和企业的制度共同实现的。

(二)参与决策职能

企业的经营活动最终目标就是保障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从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化,而这其中经营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决策的正确性取决于财务会计统计财务数据的性和真实性,故财务会计在参与企业决策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其监督、核算并控制这企业的决策。

二、发挥财务会计工作职能的意义

(一)规范会计工作行为

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从而加强对财务会计的管理和要求,能够在财务会计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两个方面进行提高,约束其行为。《会计法》的严格执行和贯彻能够使企业管理者真实的了解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同时可以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并提高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从业素质。

(二)反映企业真实的企业经营成果

财务会计具有监督职能和反映职能,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以供参考,使企业管理者真实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正确的发展决策能够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这远远不够,只有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会计在这项工作中能够发现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提出建议,比便于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调整资源的配置,保障企业资源的合理化,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化。另外,财务会计的工作还包括帮助企业管理者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使企业更好的融入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

三、财务会计发挥工作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缺乏真实性和性

财务会计所统计的信息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决策,应该真实反映企业的利益点和企业内部利益的关系,并客观表达企业的价值运动属性。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在电子商务时代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

(二)核算体系有待改善

通过财务会计的核算工作能够详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果,并且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并参与决策,同时还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会计的核算应该作为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在目前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仅仅进行事后核算,严重影响企业核算的功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缺乏有效监督

目前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但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的界限不够明确,严重影响企业管理,甚至造成企业管理失控。另外财务会计人员对于企业存在的违规或违法行为存在知情不报或者参与其中的情况,这就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失去意义,同时由于一些认知误区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正视财务会计工作真实性的重要意义,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四、改善财务会计工作职能发挥的策略

(一)财务会计信息核算

提高财务会计统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系数,加强监督,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二)公开财务信息

在财务会计的工作中,公开透明是反映其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保障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并使其决策具有合理意义。

(三)合理划分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

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职员应该有明确的职务划分和权限划分,做到责任明确才能保障工作重叠。同时能够避免问题出现后无人负责的情况,既浪费人力资源又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会计的专业素质是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性的根本,通过企业搭建平台,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发展机会,使财务会计人员能够与时俱进,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五、结束语

总之,财务会计工作通过发挥其反映职能、监督职能和参与经营决策职能,不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利于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而且可以监督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有效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资源,进而为企业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姜杰 单位:荣成市威海丰荟集团有限公司

会计职能论文:各职能会计的财务管理的手段研究论文

变革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财会学科与管理工作也不例外。这些年来财会学科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特点:每门课程的“外延”不断扩张,以至于课程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各门课程的“内涵”也处于经常变化与调整之中;从财会实践层面分析,财会专业工作也在“管理整合”的浪潮中走向趋同或交叉。我们在感叹这种快速变革与整合的同时,也必须保持应有的专业理性:一门管理科学或者一种管理活动如果没有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对于崇尚“权责到位、岗位明确、流程清晰”的管理科学来说这是个致命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四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关系和实践整合进行分析、探讨。这里的“财务会计”从内容上又包括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等相关内容。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分析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历史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年会上正式采用了“管理会计”这一专门词汇,由此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根据198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管理会计公告1A》的定义:“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是具有代表性而且较为的对管理会计的界定。

一般认为,西方财务理论的独立是以美国著名财务学者CREEN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为标志的。西方财务以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不断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中最耀眼的分支。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组织的变迁对企业财务的演进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理论的直接影响。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理学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从目前我国财会教育来说,教育部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并列列示在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学科下,可以理解为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并列在同一学科层次。会计学是一门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学科,会计所从事的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价值较大化为目标,直接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管理,主要涉及投资预算、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决策管理。

从四门课程所讨论的内容以及目标上看均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①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③存货控制(EOQ模型)。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复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原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来阐述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的财务上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我们的观点是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也就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在分离的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三)关子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①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②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③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④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的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于计量属性,不能脱离财务会计的本质职能,“严格地说,只有初始确认时用于计量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才能称为财务会计的一项完整的计量属性。比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不能作为初始计量属性,它总是在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的基础加以应用,因此只能算一种摊配的方法。”(参见葛家澍《会计确认、计量与收入确认》2002年《会计论坛》第1辑)

关于报告内容,的确现行财务报告的计量主要限于货币度量,对于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资源、客户、核心技术等就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另外财务会计的确认交易、事项的前提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始终以表内信息为核心,适当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属性是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一些人提议的增加财务预测的信息和内容,如募资投向、未来公司经营风险、盈利预测的信息,投资者也是需要的,这些信息的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应该由管理会计来完成。或者说加大管理会计部分披露的对象就可以,无需再通过改进现行财务会计来重复这个工作。

同时,有人认为,“投资者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余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这里暂且不谈“盈余和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还是关键变量,公司价值是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必要报酬率决定的,而规划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说,不要把财务管理的任务强加到财务会计上,正如,在西方CPA(注册会计师)和CFA(财务分析师)是两种执业证书一样。

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前面我们重点分析了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强调其差异化,这是为了教学的便利和学生对专业知识接收的逻辑递进关系的一种安排。但是在实践中可不能这样泾渭分明。在实践中我们最应该分析和讨论的是其整合问题。

公司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股东因追求价值而投资,经营者和员工必须为股东创造价值。财会管理的目的和功能也必须定位于实现价值的增长,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的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会管理模式。

另外,财会价值管理和专业整合也充分体现在公司较高财会主管即财务总监职能的定和变化。我们十分欣赏美国托马斯。沃尔瑟等所著的《再造财务总裁》一书的基本观点。本书从CFO总裁办公室架构的实验中,总结出来再造财务总裁五个深入发展CFO角色的步骤:商业伙伴、战略组织、绩效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与体系。本书提出了财务总裁办公室“房式”。企业经营已经向财会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一体化整合式和完善专业管理功能。财会管理要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有机地结合。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的财务总监(CFO)对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负有很大的责任。其中,CFO的基本职责是结合公司实际运营和管理要求,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一套适合公司决策和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报告和预算系统。这个财务报告应该汇合理论上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各门课程的基本原则、基本标准,即用通用的会计标准进行财务报告,也能根据管理要求对各业务板块、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进行过程监控和风险预警,建立一套统一的业绩衡量标准。

而且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这种整合也变得十分便捷,并成为一种必然。在实践中,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

会计职能论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会计职能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代替了人工记账、算帐、报账等会计活动,成为会计行业的主要计算模式;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已经发展为一门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在行业中的实施对传统的会计职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电算化会计在行业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主要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首先,是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工会计下人工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替代物。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其次,数据的处理是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一般对操作权限的限制设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再次,电算化会计与手工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手工记账规定日记账、总账都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采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十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都是通过打印输出的,可以装订成为活页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由于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口,打印数量比较大,因此,一般都是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对账工作一般是依靠会计软件完成,只要输人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手工会计下的账册核对功能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障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人“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同于红字更正法,这样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迹。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对于财会工作的影响的基本特点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障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较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障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于财务审计上的影响表现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及时、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的一次飞跃。审计和会计面临巨变环境的一致性,特别是两者的联系,使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至于达到审计目的,并且能够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当一个系统已经完成并投人使用后,再对它进行改进,要比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费用也相对的昂贵。因此,除了要对投人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外,还应该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有专门的审计人员参与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因此,现在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好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会计职能论文:高职能力本位财务会计论文

1能力本位涵义

能力本位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岗位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末在我国发展起来.能力本位教学是根据各项职业工作或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按照岗位群的需要,根据职业分析进行分解,确定从事该岗位应该具有的实际技能,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课程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能力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它认为教育的基础不应是学术知识体系或学历,而应该是学生的能力.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职业活动中各岗位工作者者的活动内容和能力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

2企业对财务会计能力需求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范围内部分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后得出中小企业要求实用性一线会计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首先,在基本技能方面,需要有记账及编制报表的能力、财务分析的能力;其次,应具备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掌握部分互联网技术;第三,要有一定的沟通、人际能力,认识和分析能力等;第四,要求对会计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第五,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判断机会和风险的能力、筹划资源配置的能力等一系列决策能力;还要具备一般的经济、法律和工商知识.其中,各企业一致认为基本技能是财务会计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3能力本位下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为主,课程教学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在近年来高职教育整体改革中做了一些改变,比如添加了部分实践课程,但没有改变理论教学为主的局面.财务会计课程改革需要改变原有的学习和教学方式,改变知识传授中过于注重理论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3.1财务会计课程目标

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目标通常使用“掌握”、“了解”来表述学生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从理论知识教学的角度出发,不能够体现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中对职业能力的清晰、直观的要求.而能力本位下,要求以市场为需求制定财务会计教学目标.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财务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构建财务会计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的目标与传统目标基本相同,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财务会计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要熟悉我国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其他会计规章等,熟悉财务会计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框架,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主要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专门方法,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编制方法.能力目标应在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按会计流程结合财务会计实际工作,以能力本位为导向把财务会计实践课程分为若干个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确定每个岗位的操作教学目标.学生在努力达到操作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胜任财务会计各岗位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协调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素质目标是在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把知识能力进行融会贯通.要求学生能独立系统地完成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的全部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即能够掌握针对各种业务来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进行帐簿登记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处理特殊和较复杂的制造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程序,正确地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保障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及时性.同时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职业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2财务会计课程结构

传统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大致包括三大部分:及时部分为总论,介绍财务会计的特征,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第二部分为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主要介绍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账务处理;第三部分为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是介绍财务报表的概念和组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会计报表附注的概念和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以能力为本位的财务会计课程结构改革,应把上述传统课程体系内容进行重组,可以按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岗位把传统财务会计课程结构调整为四部分.一是业务处理的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业务核算理论;二是企业财务状况核算岗位部分,主要包括筹资、投资、采购、销售等模块中各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账务处理;三是财务成果岗位部分,主要包括销售和利润分配模块中各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账务处理;四是会计主管岗位部分,主要包括各项报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会计报表附注的概念和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等.

3.3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建构与优化,是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根本问题.在课程结构确定的情况下,课程教学内容应围绕高职教育的目标,在为了工作而学习的高职教育中,其选取由“知识”变为“工作”.但这不意味着只重视实践而忽略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目前很多高职学校都把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心转移到实训教学上来,似乎这样才能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但就财务会计这门与实际工作联系密切的课程来说,实践操作固然重要,如果过分强调操作而忽视为什么这样操作,将会使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陷入误区.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可以分模块按项目进行任务确定,这样就可以明确每个模块的具体项目任务,通过向学生教授完成任务的技能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如货币资金模块可以设置为出纳岗位,其任务可以设置为库存现金的核算、银行存款的核算、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等;应收账项模块可以设置为往来结算岗位的核算,其任务可以设置为应收票据的核算、应收账款的核算、预付账款的核算、其他应收账款的核算和坏账损失的核算等.其他模块均可如此进行设置.

3.4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

在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除了传统教学方法以外,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方法也有很多,比如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岗位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以融合使用.在由“工作”决定教学的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项目教学和岗位教学相结合是非常不错的教学方法.首先按实际工作设置财务会计教学岗位,再根据岗位不同确定每个岗位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针对每个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将其教学内容按项目进行设计,同时确定项目内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明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掌握岗位中各种项目业务处理的技能,学会各岗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沟通合作.为了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也可将案例分析法和角色体验教学法结合起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讨论、思考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以获得相应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技巧,提高人际交流能力.

3.5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的财务会计考核方式仍然是以期末试卷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大体是平时成绩占一部分,期末试卷成绩占一部分.而现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必须对其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财务会计要求建立多元的考核与评价系统.考核重点是学生对他们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实训操作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将平时成绩分为出勤、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等,期末考试也不能仅限于试卷考核形式,可以利用题型较为灵活的综合性实训作业.财务会计实训的考核标准可以由校企共同制定,评价主体也应由校企双方共同评价.专业知识能力成绩和职业技能考核成绩所占百分比应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分析制定;专业知识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的比重可由课程研究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职业技能考核成绩中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的比重可由校企合作共同讨论分析确定.

4结束语

在目前职业教育以提高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情况下,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引入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做为实践操作型课程的财务会计利用能力本位理念探讨教学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依据能力本位教育提出对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简单思考,以期为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当然,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论证的过程,怎样建立能力本位下更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作者:李飞凤 单位:淮南联合大学

会计职能论文:工作职能财务会计论文

一、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在大部分的企业运行过中,无论是其管理层的人员还是财务部门都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问题和状况。目前,大部分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中的财务会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偏差,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也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还有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通过利用企业中的财务会计来为自己谋取不合乎法律规定的个人利益。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国营企业当中,财务会计没有发挥出对企业资金的收益进行监督的则能,形同虚设。与此同时,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都过于老旧,即使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也大多是依赖于国外的一些财务会计制度来进行,并没有对国内企业的运行特点进行考虑,继而使得其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无法符合国内企业目前的运行状况。目前,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部门在进行划分财务会计工作职能时的划分标准也过于模糊,使得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能过于混乱,有时甚至会出现职能重复和遗漏的现象。对于当前我国财务部门的运作来讲,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则出现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身上。由于大部分的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的工作内容都停留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书面记录的状态,故使得其工作大多处于被动的状态。该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人员并没有树立起主动的工作意识,除此之外,还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做法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具有主动的意识,还会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失去本该拥有的活力,影响工作的开展。

二、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发挥策略解析

(一)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十分关键,财务会计工作直接与金钱接触,工作中包括多种工作的规章制度,甚至直接接触国家法律。因此,需要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科学、系统的企业规章制度。财务会计规章制度是本职工作发挥的保障,不仅能够规范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还能够提升其工作效率。在财务会计规章制度的指导下,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够更加顺畅,增强了企业资金使用的透明性,避免企业财务的浪费。另外,财务会计制度中还应该设立关于企业财务信息的内容、范围、收集方法,方便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还能够使企业内部控制得到保障。在完善财务会计制度时,应该遵循“、系统、多维”的原则,避免制度的内容凌乱、单一,财务会计制度内容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例如财务规章制度中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总值和设备耗损支出,但是没有对新购固定资产的程序进行规定,这很容易使固定资产在年终盘点时出现偏差。而且在制定财务会计制度时还应该考虑到财务会计工作的法律性,财务会计的规章制度不仅仅为财务部门专用,每个部门都应该学习财务部门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遵守、执行,做到企业上下保持一致的财务管理理念,在规章制度的指导下,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是关乎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财务会计的实践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对企业的规章制度熟悉,对国家相关政策认真学习,并且有责任、有义务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财务法律的宣导,增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财务会计工作是一项十分特殊的工作,即使工作能力超强,但是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企业也不会受之重用。因此,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之中不仅需要做好本职工作,还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对自身的理论知识不断完善,在工作中积极吸取前人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也需要定期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鼓励财务会计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并建立完善、科学的奖惩制度,促进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的提高实际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使企业具备良好、健康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资金运作、发展、融资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总起来说,财务会计是企业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我国的企业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上。本研究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的职能的深入分析,发现了在资金、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完善相关制度的建立、增强财务会计工作者的能力,财务会计工作,促进其健康发展。

作者:李娟单位:山东鲁泰煤业有限公司太平煤矿

会计职能论文:工作职能发挥财务会计论文

一、企业财务会计的职能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会对企业各部门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并且对企业各部门的收入款项标准进行制定,在这之后财会部门还会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收益金额上缴情况进行督促和监督。在企业各个部门完成每个月的销售计划之后,企业的财会部门便会为其做好相应的工作数量统计表,并将这个月整体的账目收支情况进行汇总登记。企业的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统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专门的企业财务档案,在财务档案中收录的企业财务数据必须是合乎我国先关的财务法律规定。

二、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在大部分的企业运行过中,无论是其管理层的人员还是财务部门都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问题和状况。目前,大部分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中的财务会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偏差,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也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还有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通过利用企业中的财务会计来为自己谋取不合乎法律规定的个人利益。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国营企业当中,财务会计没有发挥出对企业资金的收益进行监督的则能,形同虚设。与此同时,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都过于老旧,即使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也大多是依赖于国外的一些财务会计制度来进行,并没有对国内企业的运行特点进行考虑,继而使得其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无法符合国内企业目前的运行状况。目前,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部门在进行划分财务会计工作职能时的划分标准也过于模糊,使得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能过于混乱,有时甚至会出现职能重复和遗漏的现象。对于当前我国财务部门的运作来讲,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则出现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身上。由于大部分的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的工作内容都停留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书面记录的状态,故使得其工作大多处于被动的状态。该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人员并没有树立起主动的工作意识,除此之外,还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做法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具有主动的意识,还会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失去本该拥有的活力,影响工作的开展。

三、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发挥策略解析

(一)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十分关键,财务会计工作直接与金钱接触,工作中包括多种工作的规章制度,甚至直接接触国家法律。因此,需要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科学、系统的企业规章制度。财务会计规章制度是本职工作发挥的保障,不仅能够规范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还能够提升其工作效率。在财务会计规章制度的指导下,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够更加顺畅,增强了企业资金使用的透明性,避免企业财务的浪费。另外,财务会计制度中还应该设立关于企业财务信息的内容、范围、收集方法,方便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还能够使企业内部控制得到保障。在完善财务会计制度时,应该遵循“、系统、多维”的原则,避免制度的内容凌乱、单一,财务会计制度内容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例如财务规章制度中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总值和设备耗损支出,但是没有对新购固定资产的程序进行规定,这很容易使固定资产在年终盘点时出现偏差。而且在制定财务会计制度时还应该考虑到财务会计工作的法律性,财务会计的规章制度不仅仅为财务部门专用,每个部门都应该学习财务部门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遵守、执行,做到企业上下保持一致的财务管理理念,在规章制度的指导下,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是关乎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财务会计的实践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对企业的规章制度熟悉,对国家相关政策认真学习,并且有责任、有义务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财务法律的宣导,增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财务会计工作是一项十分特殊的工作,即使工作能力超强,但是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企业也不会受之重用。因此,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之中不仅需要做好本职工作,还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对自身的理论知识不断完善,在工作中积极吸取前人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也需要定期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鼓励财务会计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并建立完善、科学的奖惩制度,促进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的提高实际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使企业具备良好、健康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资金运作、发展、融资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总起来说,财务会计是企业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我国的企业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上。本研究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的职能的深入分析,发现了在资金、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完善相关制度的建立、增强财务会计工作者的能力,财务会计工作,促进其健康发展。

作者:李娟单位:山东鲁泰煤业有限公司太平煤矿

会计职能论文:企业会计职能管理论文

一、企业会计的特点及其职能分析

1.企业会计的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职能更倾向于企业内部会计,这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及企业发展条件所客观形成的。企业内部会计除了完成基本的财务工作外,还负责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提供材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步完善,企业会计已经开始从传统财务性会计向化、多功能管理型会计转变。从表现上看,好像是会计工作的本质发生了转变,实际上其只是会计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一个延伸。因为管理会计是在完成其基本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而进行的化发展,也是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其主张是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来实现对企业未来经营发展行为的预测、现在经营发展行为的控制以及过去经营发展行为的评价。通过对过去经营行为的评价和现在经营行为的控制来实现对未来经营发展的前景的预测,使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能够更加的清晰和明确,从而在经济效益上得到提升。

2.企业会计的职能分析

从企业财务会计的角度分析,其职能主要可分为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首先,企业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企业的财务资料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其目的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其次,财务会计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根据自身所进行的决策预算来进行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控制,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经营的效益。,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对其进行充分、合理的定量分析,从而保障财务预测和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为企业健康、长足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企业要想真正的得到发展,仅靠创造高效益是不够的,其必须要在创造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对成本的控制,才能够实现持续、长久的成功。“高效率”是我国企业的一大优势,中国企业的“高效率”是全球都予以赞赏的。然而,我国企业的效益率却是全球中下游水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高效率”却不“高效益”的情况,与我国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有着重要关系。随着国际贸易的逐步发展,国内企业受到的行业竞争越来越大,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就成为了我国企业首要面对的问题。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部分,其基本工作职能就是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控制,实现对各部门经济活动的约束,从每一个工作环节入手实现成本控制与节约,避免浪费情况的出现,这无论是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还是未来发展前景而言都是具有关键意义的,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会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三、企业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会计能够提升企业财务预算能力

从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状况来看,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及会计都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管理者认为财务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成本支出,还使会计无法发挥出对于企业控制和管理的工作效果,使得企业发展变得异常艰难。管理会计的出现能够有效改变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及会计的错误认识,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预算将企业的所有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行为的控制,以达到发挥企业财务预算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会计能够改善企业行为调控水平

每一个企业为了便于管理都按照工作类型成立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存在是为了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然而众多部门存在的客观现实就为企业在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部门之间协作水平偏低、各自为政等行为的出现都会使企业的管理工作遇到偏差,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能够通过对企业自身定位及其发展方向的掌握,在按照企业经营目标的要求下结合企业现状来实现对企业各部门工作行为的控制与调节,从而提高企业各部门自身的工作效率,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性,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另外,企业会计利用其参与作用也能够通过对企业各部门实际工作表现的掌握,来对其业务量和额定收益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分析出各部门的目标成本及其边际利润,发现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较大化。

3.会计能够提高企业考核评价水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员工的实际贡献效率,因此加强对企业员工工作效益的考核与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科学而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所带来的作用不仅仅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其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能够使企业各个管理职能之间得到更好的衔接与落实,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及其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发挥出企业会计的工作实效性,可以在进行企业效益分析时充分的利用企业会计成本来进行考核与评价工作。

综上所述,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当中的重要环节,其对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增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利因素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带来极大的威胁,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就必须要发挥出自己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保障性,通过、科学、规范的工作行为,才能实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保护,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的应对外国企业所带来的挑战,为企业健康、长足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李翠杰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会计职能论文: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论文

论文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会计职能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代替了人工记账、算帐、报账等会计活动,成为会计行业的主要计算模式;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已经发展为一门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在行业中的实施对传统的会计职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电算化会计在行业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主要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首先,是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工会计下人工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替代物。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其次,数据的处理是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一般对操作权限的限制设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再次,电算化会计与手工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手工记账规定日记账、总账都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采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十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都是通过打印输出的,可以装订成为活页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由于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口,打印数量比较大,因此,一般都是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对账工作一般是依靠会计软件完成,只要输人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手工会计下的账册核对功能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障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人“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同于红字更正法,这样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迹。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对于财会工作的影响的基本特点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障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较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障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于财务审计上的影响表现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及时、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的一次飞跃。审计和会计面临巨变环境的一致性,特别是两者的联系,使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至于达到审计目的,并且能够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当一个系统已经完成并投人使用后,再对它进行改进,要比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费用也相对的昂贵。因此,除了要对投人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外,还应该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有专门的审计人员参与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因此,现在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好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会计职能论文:会计职能发挥支撑精细管理论文

摘要:管理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管理会计工作的精细化为企业管理精细化的基础铺垫。基于此,做以下初探。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精细

0引言

在国家、地方和企业对经济管理职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成为微观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会计工作适应精细化管理发展的需要,转变职能,发挥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整体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1管理会计的职能应与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相呼应

管理会计,又称“对内报告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会计。管理会计是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监督和决策的需要服务,它注视市场、立足企业、面向内部,对企业将要发生的未来经济行为进行预测、规划和调控。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障,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专注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多的效益和更强的竞争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是做细事、算细帐,而管理会计的首要职责就是算帐。算帐不等于算细帐,且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操作的是最基础的核算资料,把帐算细,才能有效地履行自身的职责。精细化管理是通过细分核算单元,用“显微镜”观察数据,透过这些数据了解过去、审视未来,找出工作的薄弱点,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因此精细化管理与管理会计密不可分,二者相适应、相呼应,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管理会计与精细化管理结合的工作着力点

2.1在管理会计与精细化管理融合方面所谓市场化精细管理,是指将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系统、各单位以及单位内的各班组、各道工序,用市场用户的关系加以链接,使各系统、各单位、上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转化为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和为下道工序所认可的商品,实行有偿往来结算,以达到激励员工、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中,具有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职能的管理会计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2发挥内部核算体系的作用在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下,充分借助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规则,根据管理的需要,完善了内部核算体系。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下的内部核算,与原来的核算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在核算人员上,将会计人员充实到核算岗位上。二是在核算方式上,由统计核算变为会计核算。三是在核算内容上,由部分成本核算变为成本核算。为将各单位逐步做成“经营实体”,必须加大成本考核力度,除管理费用、维检费用、塌陷补偿费用等由矿业公司统一控制外,将制造成本中的其余各项指标全部分摊到各单位的成本之中。同时,还要对各单位的成本构成进行细分,将内部成本分为直接成本、辅助成本和虚拟成本三部分。四是在核算的层次上,实现了核算主体的下移。按照层次核算到区队、班组和员工,分类核算到科目,使用情况核算到工程,真正体现了精细化的特点。

2.3发挥企业内部银行在精细化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了规范内部结算、内部核算、内部控制等业务流程,确保公司内部各单位间经济往来结算和经营成果核算的高效、、有序运作,依据市场化精细管理的要求,煤业公司建立了内部银行。内部银行具有以下主要职能:①管理职能:负责制定内部银行的业务范围、运营程序等管理办法,经公司审批后执行。②结算职能:这是内部银行最基本的职能,它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各级市场主体的有偿经济往来进行结算,为内部核算、绩效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③信贷职能:开展内部资金信贷业务。以服务生产、满足生产需要为根本宗旨,按照公司市场化精细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内部材料、设备资金及工资等方面的信贷业务。④监督和控制职能:以公司预算为根本前提,对各级市场主体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及时对各内部资金信贷用户及信贷情况进行逐月统计分析,确保贷出资金的合理有效流动,并逐月向公司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分析结果,为公司领导做出的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2.4充分发挥内部价格体系的杠杆作用为确保内部结算、核算,煤业公司本着“从微观管理入手,以实现宏观管理为目标”的原则,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以预算管理为手段,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测算工作,健全了企业内部价格体系。公司的价格体系由单一价格和综合价格两部分构成。经过多年来的积累与完善,全公司形成了四大系列、16种类型、共计近3万种价格,为有效结算、核算奠定了基础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班组、员工个人通过精细化核算系统可以快速查阅当日当班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材料及电力消耗情况、煤炭质量情况和日、班的劳动成果评价,知晓个人的当班和当天的劳动收入,为下一个工作日追赶先进、克服不足定下目标。使按劳分配原则在基层得到很好的体现,工人劳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3规范预算管理体系对管理会计乃至企业管理精细化提供保障

企业经营预算是经营活动的起点,是引导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可以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为加强预算管理,开滦集团煤业公司成立了预算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

按预算的层次划分,煤业公司下属矿业公司建立了由矿业公司级、市场部级、区队级、班组级预算组成的四级预算体系。一级预算包括财务预算、内部承包预算、内部投资及安全费用预算,编制预算的责任部门为财务部。内部承包预算是指企业以财务预算为基础,剔除基层单位不可控费用项目、考虑企业修旧利废收益、增加内部投资及安全费用等项目资金后,用于对企业内部各单位进行承包的预算。二级预算是指生产任务及各专项成本预算,编制单位是各个专业市场部和机关各职能部门。三级预算是指专业市场部与基层单位进行有偿结算的预算,编制主体通常为基层各单位,专业市场部负责审核。四级预算是指基层单位对其内部班组进行市场化精细管理的预算,编制预算的主体为区队内部各个班组,区队负责审核。

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可以为市场化精细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有力地推动市场化精细管理的深入开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为企业走向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轨道做出积极贡献。

会计职能论文:市场经济冲击会计职能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市场经济对会计反映职能的影响;市场经济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影响;市场经济对会计预测和参与决策职能的影响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领域拓宽,导致会计反映的范围和内容扩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完善会计核算成为当务之急、市场经济的客观性,要求会计反映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市场经济以市场自发调节为其最本质的特征、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法制经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呼唤着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经费使用的高效有赖于强有力的监督手段、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要求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存在、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促使会计预测必须在预测上下功夫、市场经济是价值经济,要求会计参与决策必须体现价值规律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经济活动的市场化,对会计工作是全新挑战。会计工作的反映职能、监督职能、预测和参与决策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体制、制度的改革,会计工作将发挥好其职能作用。

关键词:会计职能;市场经济;会计核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个环节,也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就使会计职能在内容和发挥上无一例外受到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

1市场经济对会计反映职能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领域拓宽,导致会计反映的范围和内容扩展,从而增加了会计反映的难度。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社会物资保障的市场化趋向成为一种必然,物资供应方式将由国家统一计划分配转向从市场获得。由此而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各单位的实物供应量不断减少,经费供应的比重逐步加大,会计反映对象也由简单的物资领用为主扩展到市场流通领域中的经费领报支拨的全过程,反映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思想上要逐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思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传统的事后核算转变为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核算。事业财务计划的制定到经费的领报支拨,以及物资采购、收发、结存等,都必须运用会计方法进行记录和反映,使各项经济活动至始至终都置于会计的严格控制之下。

其次,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完善会计核算成为当务之急。“市场越发展,信息越重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息作为反映市场的及时语言,已成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之关键所在。而有效信息的取得,必须依赖于科学完整的会计核算,这就给会计反映职能和会计核算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必须改革和完善传统的会计核算办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以便尽快与国际接轨。二是要建立实用的会计科目体系。会计科目的设置是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要素之一,这项工作的实施必须考虑到多方面的关系。既要考虑科目的科学性,又要考虑其实用性;既要考虑到科目的性,又要避免其交叉重复;既要考虑到科目的有效性,又要考虑其操作的简便性。总之,会计科目改革要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发展和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第三,市场经济的客观性,要求会计反映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即会计在发挥反映职能时,要尤其强调“真实与公允”原则。所谓“真实与公允”是指会计工作中要以诚实的态度正确揭示有利或不利的一切重要信息,不歪曲或掩盖事实真相,也不故作玄虚。作为人们认识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手段之一的会计,在市场经济中必须树立“真实与公允”观念,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体现真实客观的要求,促使会计反映职能更好地发挥。

2市场经济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影响

市场经济以市场自发调节为其最本质的特征。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职能是否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是,市场经济对会计监督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无疑都是会计工作必须正视和予以回答的。

对于及时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原因有三方面:

及时,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法制经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呼唤着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之一就是管理方式间接化和管理手段法制化。在市场经济下,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边界,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都必须依靠法律而得以协调,各种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必须以法律的最终实现为条件。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监督之上。由此,会计发挥其监督职能,对经济活动实施多方位、多角度、多环节、多层次的监督,对于防止和避免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经济活动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经费使用的高效有赖于强有力的监督手段。市场经济以取得盈利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这是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共同性,体现在经济活动中,则是对经费使用效益的追求。因此,在经济活动中,效益观念、效益意识已成为支配会计工作的主导,体现这一思想,会计工作必须发挥其监督职能,促进经济活动的规范化运作,从而做到人少钱少把事情办好,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化的收益。表现在权衡得失的系统思考上,会计要对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实现,实施强有力的监督。

第三,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要求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趋于多元化,多种经营实体协调发展,各种经营方式综合运用。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直接面对的将是包括国营、集体、个体甚至合资在内的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这些微观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趋利性,使得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有严格的会计监督来规范经济活动,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从而为社会经济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障其安全性和高效性。

可见,会计监督职能是否得以发挥,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费效益的高低。就这点而言,要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高效性,会计监督职能必须得以充分发挥。

在肯定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必要性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市场经济将对会计监督职能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大大增加了会计监督的难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行为“变通”手法多样,造成会计监督困难。一是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对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的界定更加困难;其次,由于就体制本身的缺陷,以及各项配套建设一时还难以一步到位,跟不上体制转换的步伐,给少数“投机者”创造了便利条件,使会计监督难度增大。再次,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会计监督面临新的冲击。表现在:一是市场价格逐步放开,商品交易过程更加复杂,财会部门难以掌握物资采购情况;二是市场上发票管理混乱。买少开多,开假发票甚至不开票,以收据代替发票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发票失真,加大了会计监督的难度。

3市场经济对会计预测和参与决策职能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促使会计预测必须在预测上下功夫。市场调节是一种自发的事后调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加上其本身存在的所谓“市场失灵”的缺陷,使得这种调节同时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就势必会造成各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要减少和避免这些损失和浪费,会计必须增强其预测的性。同时,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同样要求强化会计预测,以谋求竞争中的主动权。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催化剂,是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经济主体追求利益的内在要求转化为外部动力,在这种利益驱动下,竞争日趋激烈,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并最终致胜,简单的基础管理手段已难以胜任。作为会计,必须运用先进的技能手段,强化预测功能,利用的预测掌握市场变化趋势,积极主动地搞好经济保障。

其次,市场经济是价值经济,要求会计参与决策必须体现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调节经济活动的有力手段之一,对社会经济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社会经济活动必须遵循客观价值规律,体现在会计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对经费投入投量决策始终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具体而言,决策要以价值规律为依据。会计参与决策的重要内容,一是参加重大开支项目的论证。检查经费的使用和开支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符合价值规律要求。针对实际工作中花钱办事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问题,会计参与决策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此问题。二是参与决策要树立利益优先观念。对会计而言,参与决策要始终以经费效益为中心,克服工作中不讲效益、盲目拍板的问题,做到花钱看方向,开支看效果,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会计职能论文:电算化会计档案特点职能定位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会计档案的作用;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会计档案直接影响经济工作、考核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关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会计档案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载体、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完善会计软件、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探讨了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职能的定位问题,着重论述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从而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问题改善

一、会计档案的作用

1.会计档案直接影响经济工作。从宏观来说,国家利用各企事业单位、各机关的会计档案反映的数据逐级汇总,可以考核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关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制订更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和决策;从微观来说,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利用会计档案提供的原始数据,科学地预测未来,制订化的管理方案,以低的成本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2.会计档案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改革开放给经济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原有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政策上的漏洞,巧立名目,随意提高开支,铺张浪费,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大流失。而会计档案将这些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及时发现问题,阻止腐败的产生、蔓延,打击经济领域的不法行为,解决经济纠纷,从而确保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三、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软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会计软件

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品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4)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会计系统是由人来操作的,一个系统是否安全,不但取决于系统本身,更应该注意操作使用人员的素质,未经有效的业务训练和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本身,对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各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用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会计职能论文:会计模式社会职能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信息职能;行为规范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利益保护职能;行业管理职能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会计模式的职能是指会计模式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利作用、信息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会计的信息职能必然在会计模式中得到体现和发展、会计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会计模式的行为规范职能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认可和重视、会计模式的资源配制职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由人们逐渐认识并逐步强化的、利益保护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的延伸、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长期实行分行业、分所有制的会计制度、各国会计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职业及其组织通过法规、制度等对会计行业进行规范等,具体请详见。

会计模式的职能是指会计模式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利作用,包括对宏观经济发展和对微观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各种作用。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所以会计模式的主要职能是信息的加工和传递。这是会计自身的内在职能。由于不同国家会计模式的构成和运行方式不同,在会计模式主要职能之外还赋予其不同的社会职能。一般地讲,会计模式的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行为规范、资源分配、利益保护和行业管理。

1、信息职能

信息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会计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是借助于特定会计方法,收集加工、记录和报告信息。被公认为现代会计之父的巴其阿勒在其1494年发表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详细介绍了在当时如何通过设置账簿和应用借贷记账法记录、加工和报告会计信息的情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会计从生产过程的附带职能中分离出来,逐渐产生了专门从事处理会计信息的职业和会计组织部门,同时也就产生了委托受托责任关系。而受托责任的履行和完成主要通过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来体现。尤其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求企业产权明晰,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委托关系。委托人通过了解会计信息,可以掌握受托者,即企业经营者职责的履行情况,并对受托者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企业经营者可凭借会计信息向委托人报告自身职责的完成情况,以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所以,向委托人提供其所需要的经济信息,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的信息职能必然在会计模式中得到体现和发展。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会计模式不同,会计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的角色不同,因此,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种类、口径。方法会有差异,提供信息的目的和衡量信息的标准也因为不同的利益团体而见仁见智。但是无论哪种会计模式,无论为谁提供会计信息,也无论按什么标准提供信息,都是在会计信息职能的基础上派生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从一项应用技术发展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其所固有的信息职能为世人所公认。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之交,会计模式的信息职能也必然因此而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2、行为规范职能

在会计仅仅用于记录剩余产品数量时,或是仅仅作为累计家庭收支的工具时,还没有具备行为规范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需要通过会计核算与记录的业务数量越来越大,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会计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监督会计人员忠诚与否和考核其工作效率高低的需求,会计模式对会计行为的规范职能应运而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模式的行为规范职能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认可和重视。尤其是在股份公司迅速发展的19世纪更是如此。便如,在英国允许恢复公司制的同时,就要求公司加强会计核算,提供“真实”、“明确”的财务报表,特别是盈利报告。美国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自20世纪30年代,授权民间机构制定公认会计准则。日本国会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情况,制定了三套不同的会计法规制度。所有这些,都是对会计信息的规范。而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工作人员通过其会计行为提供的,对会计信息的规范,最终也是对会计行为的规范。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非常重视会计模式的行为规范职能。除了制定和实施规范会计业务的准则和制度,还颁发并不断修订用于直接约束会计人员行为的法规文件,例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

3、资源配置职能

会计模式的资源配制职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由人们逐渐认识并逐步强化的。会计产生于对剩余产品的计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生活中开始出现合伙与委托等形式的两权分离,并发展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形式,会计开始走出家庭和庄园,逐步演进成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的资源配置职能因此更为人们所重视。例如,在记录和呈报会计信息时,按照什么标准计量资产,按照什么方法确认收入和费用,按照什么原则报告可分配收益,会对企业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这是因为,价值耗费量的确定,是对补偿基金的确定,也是对收入中需要扣除金额的确定。在此基础上才能计算出当期收入中有多少用于已消耗价值的补偿,多少可以用于分配。会计核算中的确认和计量过程,同时就体现了会计的资源配置职能。会计因此而成为传导资源信息,分配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在会计信息已经成为公共产品的社会中,所有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业务都作为会计核算规范而被置于会计难则和会计制度的管辖范围中。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会计准则中的会计核算规范既执行着规范信息活动的职能,同时也执行着规范分配活动的职能。

由于企业财务信息在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社会财富中的重要作用,对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取向,必须以政府在经济和政治制度上取向为前提。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禁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逐渐认识到应该通过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模式发挥资源配置作用。1992年,财政部以《企业会计准则》的方式对会计的计量和确认等方法及标准进行了框架性规范,并在以后陆续和实施了9个具体准则。会计准则的和实施不仅是会计规范形式的变化,而且体现了会计模式所具有的经济资源分配的职能。

4、利益保护职能

利益保护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的延伸。在发挥会计模式的资源配置职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也就是说,无论是通过会计制度制约会计人员,还是依据会计准则规范会计信息,都是借助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实现对某些利益主体的保护。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利用会计模式的利益保护职能来达到预期经济效果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在美国铁道业的早期,发起人通常都在企业创办初期从资本中支付高额股利。投资人认为这是企业真实的收益,因此纷纷出高价购买其股票。当这种高额的虚假股利不能维持下去并危及企业的经营时,就导致股票市价急剧下降,使企业的长期投资者(长期股东)蒙受了重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的铁道业开始以成本为基础提取折旧。这种措施明显地体现了对长期投资人的利益保护倾向。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长期实行分行业、分所有制的会计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资金平衡表中资金占用方的排列顺序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专项资产。这种会计制度实际上体现了对国家利益的保护。其依据在于,企业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家投资;其中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又占较大比例。因此,必然要求通过会计报表重点反映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情况。

上述几个例子从不同角度说明,会计模式的利益保护职能,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在会计实践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以实现对特定经济主体的利益保护。

5、行业管理职能

各国会计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职业及其组织通过法规、制度等对会计行业进行规范。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不同,会计职业在该国家的工作范围和法律责任有所差别,制定规章条例的机构也会因国而异。因此,会计模式的行业管理职能也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以我国的情况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会计模式的行业管理职能有不同的实现方式。计划经济时期,会计模式的行业管理职能主要表现在财务开支标准和成本费用范围两个方面,主要的管理手段是财经纪律大检查。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会计模式的管理功能主要表现为对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会计行为的管理和考核等方面。主要的管理手段是组织人员培训、对会计职业资格的认证、推广先进的核算手段和方法等。

会计职能论文:新环境管理会计职能发挥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即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正被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市场观念、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企业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动态管理观念、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价值观念、成本管理方面、决策分析与评价方面、人本管理问题、实证研究作为一种与传统的规范性研究特点迥异的研究流派、实证研究比规范研究在解释和预测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更具有理论价值、旨在弥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间距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是影响管理会计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二十一世纪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迫使管理会计必须加以创新和发展。为此,笔者从管理会计观念、管理会计内容和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粗浅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唤起广大会计工作者的研究热情,使管理会计的作用在新环境下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管理会计;观念;企业价值;决策;实证研究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即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正被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取代。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和技术含量的比重在经济中大大提高;人类社会各方面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企业管理创新已有方方面面的进展,而管理会计创新却显得力度不够。管理会计领域需要加以创新和发展的问题有许多,本文仅就管理会计观念、管理会计的内容及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略抒己见:

一、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

笔者认为,新世纪的到来,客观上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树立以下新观念:

(一)市场观念。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而进入信息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会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因此,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密切注视市场导向,加强研究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二)企业整体观念。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以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企业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从总体上来说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较高目标,只有整体才是的管理对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失调。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

(三)动态管理观念。在工业时代里,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企业的市场调查、工程、制造、销售、会计和财务等功能是分离的(即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加之信息传递和反馈手段落后,导致其应变能力差,管理成本高昂。而在21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规划与控制系统,必须服从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在动态中寻找的平衡点。

(四)企业价值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知识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软”管理。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信条、企业座右铭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必然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以适应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实现其过程控制。

二、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笔者认为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调整与拓展:

(一)成本管理方面。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如何运用好各种资源,使高知识转化为高智力,高智力转化为独特的策略、构思,进而形成各种新设计、新发展,是新时代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目标市场与产品方向既定的情况下的日常管理,即战术性管理。另一类是与企业长远性和全局性发展相关的战略管理。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有效地进行战略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索本求源、减少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新的企业观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作业影响成本,动因影响作业。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与微观层面相连,主要是与企业的生产有关的成本动因,另一类是战略意义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劳动力投入等因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低限度。另一方面,从战略意义上考虑,管理会计可以包含以下成本管理内容:(1)通过适度的投资规模来降低成本。(2)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为顾客提供服务产品多样性的广度来降低成本。(3)通过合理的研究开发政策,按照所得大于所?训脑蚪档推笠底芴宄杀尽?4)通过合理劳动力投入来降低企业成本。

(二)决策分析与评价方面。

管理的重心在决策。从决策分析方面来看,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性。应该说,与结果计算相比,取数分析过程更为重要。在经济行为分析中,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是否正确,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作为模型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决定了模型的可运用性。加之21世纪高新技术运用引起的企业内外经济结构的不稳态性,要求管理会计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做到:(1)进行模型的理论前提与现实前提是否吻合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选用的模型或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2)在遵从取数的一般过程和其分析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取数的方法以及取数的分析方法;(3)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确定性、性评价,进而确定所取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4)对模型中运用的数据,凡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应提出控制措施。确实找不到控制措施的,必须对取数进行风险值测定,并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较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较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不。实践证明,单一的决策价值标准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教训,何况企业管理已从管理的单项研究发展到管理系统考察、从满足于内部分析进展到注重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21世纪管理的中心课题是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评估,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较大化,而企业价值又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自身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所以,现实的管理会计决策离不开利润、成本、现金等标准,但还要综合考虑各种难以或无法计量的因素。比如,在知识经济中,企业投资方案的评价应侧重以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及各项技术的提高为标准,而不是仅仅注重短期可以节约多少资金等等。

(三)人本管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管理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与此相联系,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具体做到:(1)进行人的行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使人在开始行动之前就有积极的行为意识,在行为过程中能做到有意识的自觉控制。(2)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为了实施具体的人力管理,有必要将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量化,因为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操作。(3)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但是,若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会出现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此外,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分析与评价,还有助于企业在总资本预算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投资的急功好利行为。

三、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作为一种与传统的规范性研究特点迥异的研究流派,其特征主要表现在:(1)强调经验总结的重要性,崇尚归纳推理。(2)广泛采用实验、问卷调查、采访、实地研究和历史文献研究等业已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数据搜集方法。(3)打破会计研究就会计论会计的格局,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4)广泛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且要求精益求精。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笔者认为,实证研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但在实证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做法并非尽善尽美,我们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特别是在推崇某一种方法时,要防止走极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实证研究比规范研究在解释和预测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更具有理论价值。鉴于管理会计学属于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显著的灵活性,实证研究在管理会计领域较有用武之地。目前实证会计方法在我国不少先进企业中已有广泛的实践,尤其是在目标成本管理方面,实证会计方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这种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经济计量学为主要技术手段,且经济计量学方法基本上属于“线性分析”的范畴。而实际中对一些管理会计系统变量关系的“线性假设”缺乏客观依据。再加上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管理会计系统中社会人文因素对研究变量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和管理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降低,甚至消失。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现实需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我们应当提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方法主张到企业组织的实地去观察了解实际的管理系统是如何运行的、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又是如何使用的。旨在弥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间距,从而保障“理论指导实践”的生命力。一般地讲,管理会计中的实地研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项目选择。这是实施实地研究的及时步。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就是这项研究的良好开端。(2)进行实地研究设计,包括针对选定的管理会计研究项目选择研究现场、采用实地方法(直接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访谈调查法等)搜集研究项目所需的数据及创造性的使用其他方法对各种变量数据进行补充分析。(3)对实地研究数据的表达与解释。(4)对实地研究结果进行评估。“案例研究”则是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和有关分析结果,并以此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和管理会计教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可以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学科的特征:从实践性来看,管理会计所涉及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问题,如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而“案例研究”正是建立在企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践”、讨论“实践”、总结“实践”,来指导“实践”;从学科性质来看,管理会计是在广泛吸收现代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理论和信息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结合体。“案例研究”就是对那些成功的运用上述多学科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企业的研究,它可以充分揭示众多学科在实践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完成会计管理目标的。此外,管理会计要解决的是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发生的问题,因而其方法灵活多样,因地、因时、因事而异,“案例研究”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的结论是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某种方法确定的,因而并非任何条件下的答案和标准。它给实践者提供的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展示的是变化多端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新世纪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下,我们相信管理会计必将大有作为。如何在新环境下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是每一个会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这一课题做出的思考,不过是引玉之砖,希望引起广大会计工作者的重视。

会计职能论文:转变会计职能反映管理财务信息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管理会计应用现状;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发展与改进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会计工作的重点由过去单纯的“资产计价,确定收益”向“目标与控制”管理转化、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效果还不很乐观、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多方位进行成本控制、将企业日常工作分权管理,使高层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长远、科学地制定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建立责任会计账簿,确定责任主体、定期报告,兑现奖罚、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不同看法、“实地研究”方法主张到企业组织的实地去观察了解实际的管理系统等,具体请详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会计工作的重点由过去单纯的“资产计价,确定收益”向“目标与控制”管理转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会计转变职能,及时反映管理所需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就目前状况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效果还不很乐观。其主要问题在于:1、理论研究不够。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科学,我国会计界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2、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3、会计人员适应性差。由于基层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初级阶段,加之企业高层管理者没有深刻理解现代管理会计知识,使得企业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受到冷漠,甚至他们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和效益性还存在疑虑。

二、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

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内容,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没有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企业管理也将成为一纸空文。

(一)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在于管理会计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追踪分析,能够从源头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二)多方位进行成本控制。我们应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投资决策分析的回收期法等管理会计方法,认真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将企业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其中,责任会计制度的较大优点,就是将企业日常工作分权管理,使高层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长远,各层管理人员在权限内,放开手脚搞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发挥激励作用。责任会计制度建立模式没有固定形式,各有侧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l、科学地制定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

2、建立责任会计账簿,确定责任主体。为了及时、反映各责任单位或个别工作效率,在会计账簿及记账凭证上增设责任单位一栏。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企业可以对“原辅材料”按实际采购量的目标成本记账。而对“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则按计划(或标准)数量的目标成本进行记账。

3、定期报告,兑现奖罚。管理会计报告可以设计产品成本会计、责任单位成果计算报表、责任单位收支报表、责任中心绩效考评报告等专用表格,上面应记载目标数、实际数和差异数,这些报表既要与对外报表保持有机联系和对应关系,也要满足反映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会计人员应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差异数,计算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程度,做出奖罚评价意见报送单位高层主管。

三、发展与改进管理会计研究方法

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不同看法。从管理会计角度看,实证研究比规范研究在解释和预测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更具有理论价值。鉴于管理会计学属于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显著的灵活性,实证研究在管理会计领域较有用武之地。但是,这种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经济计量学为主要技术手段,且经济计量学方法基本上属于“线性分析”的范畴。而实际中对一些管理会计系统变量关系的“线性假设”缺乏客观依据。为了适应现实需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应当提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主张到企业组织的实地去观察了解实际的管理系统是如何运行的、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又是如何使用的。“案例研究”可以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学科的特征:从实践性来看,管理会计所涉及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问题,而“案例研究”正是建立在企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践”、讨论“实践”、总结“实践”,来指导“实践”;从学科性质来看,管理会计是在广泛吸收现代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理论和信息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一门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结合体

会计职能论文:电算化会计信息技术职能发挥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管理会计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对管理会计提出新要求;加快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应用的几点思考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管理进入新的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改进了管理会计已有的领域、信息系统的使用还使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管理会计人员从底层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管理会计的决策管理职能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必需由微观走向宏观、提高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财会人员要努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等,具体请详见。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管理进入新的模式。一方面,各部门业务的信息将统一起来。财务、生产、进销存、人事、研发等各部门生成的原始数据被统一存放,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和共享性;另一方面,企业的结构在逻辑上统一起来,建立一体化的结构。从地理上来说,各部门、各分销点是离散分布的,变动也是频繁的。通过信息系统使用,可以在逻辑上将它们集成一体。这将使企业的反应速度大大得高,决策时间大大缩短,这是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的有力手段。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改进了管理会计已有的领域。比如成本核算。以往的成本核算,是在生产活动发生完毕之后,根据所记载的资料,计算、分配成本,分配差异。由于核算的滞后性,以及原始资料的间接性和粗略,使成本计算不及时并且不够。在信息系统环境下,由于物流与信息流是同步的,在生产进行的同时,成本信息随着物料的移动自动卷积,生产完成时,成本信息随之自动得出。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得到成本信息,而且由于减少了分配成本的环节,成本结果将更接近实际。再如预算编制,以往编制预算周期较长,改动不易。如果外部环境变动较大,将会使预算与实际出现很大的差异,从而失去了预算的指导意义。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地生成预算,只要给出目标,设定好预算模型,就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得到结果。这样,就可以将预算周期缩短,从而采用滚动预算的方式来应变环境的变化。

(三)信息系统的使用还使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成为可能,比如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是根据成本动因来分配产品共有成本。在手工方式下是不可能支持详细的动因分析的。

如果成本动因设置过于简单,将失去作业成本相对的优点。动因设置复杂则会使计算量极大,这样就必须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又如战略管理会计,它所需的信息和所处理的信息都比常规管理会计要大,必须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管理会计人员从底层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将繁琐的计算交给系统去做。从而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层的需求模式上,研究决策模型,为不同角度的需求建立模型,设计原始数据要求,设定系统处理模型等等。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对管理会计提出新要求。

(一)管理会计的决策管理职能应进一步加强。会计的职能之一就是提供信息。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渠道增多,取得成本降低,许多管理者不再满足现有的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而还要从其他信息系统中获取信息。传统的会计信息之所以在管理决策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或者是对决策方案形成的参考性作用,究其原因可以讲基本上是由于会计师们长期以来只是消极地提供信息所造成的。因此,企业要求当今会计师们必须在保持自身提供信息的传统优势的同时,深入研究企业经营环境的演变,充分利用新技术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积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以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必需由微观走向宏观,会计师的视角应当突破企业内部的限制。当前社会正逐步走向网络化,这使得企业在技术的支持下与他们的客户、供应商、合作单位甚至还须与他们的竞争对手建立起联系,企业的界限因而变得非常模糊。此时,原先的“价值链”变成了“价值网”。网络直接将会计核算及监控的视角拉入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围,在增加会计业务与经营风险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会计业务的形式,使会计发生质的变化。在逐步复杂化的关系网面前,管理会计必须将眼光投向整个价值网络,从而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服务。

三、加快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

我国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只要编制一些财务指标分析、成本费用控制、预算计划等报表就是管理会计了,然而管理会计可以完成的工作远非这些。在信息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从更高的起点,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内涵。所以,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以及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

(二)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

传统管理会计资料来源少,分析工具(包括硬件、软件)落后,使得许多管理会计方法不能有效使用,会计核算数据闲置浪费。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以及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使财务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电算化成为统一的系统,会计核算信息才能与其他相关数据建立联系,变成管理会计所需的资料,发挥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然而,企业建立网络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而且电算化工作的成效很难量化评价,因此这项工作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

(三)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

只有当企业各部门管理工作规范而不孤立,企业本身目标明确,成为一个信息系统(会计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此时管理会计的各种信息才会对企业管理有用,企业各其他部门的信息才会被管理会计使用。

(四)财会人员要努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

加快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一方面要求财会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习税收、金融、财政、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个人素质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会计师们还要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并积极将新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去,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功能。

会计职能论文:会计职能的重心分析论文

一、会计职能概述

追溯会计的历史,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现代的会计电算化,可以发现会计是应经济管理的需要而出现的。职能是事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关于会计职能会计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有“一职能说”——提供信息;“二职能说”——核算和监督;“三职能说”——计算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但占主流地位的是“二职能说”,即核算和监督。核算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它是会计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指会计为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具体又可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功能。

二、会计职能重心转变的方向及原因探析

现代会计职能已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转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和帮助参与决策,从事后算账转向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等。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何在呢?本人认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会计软件的发展,使得会计职能重心向管理转移。手工条件下,广大会计人员被繁杂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管理。账目上几分之差,会计人员手工对账几天不是没有可能。会计电算化以后,问题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了。电算化后一个人可以胜任几个人的工作,而且性和及时性也大大提高,会计人员的精力也由核算转移到管理分析上来。会计软件只要求会计人员完成录入凭证后,报表及账务自动生成,还可以随时查看成本费用实际发生情况,反映计划与实际的差额及计划完成率等,变事后反映为事前分析,事中控制,加强了管理职能。

2.会计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摆清核算和管理职能的位置,即重管理、轻核算。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追求经济效益较大化必然成为企业的重心,由此对反映经济效益的成本、资金偿债能力、盈利水平等指标的核算和管理也就更加重视,会计工作也就越发重要了。一个会计在工作中只是机械的进行记账报账等核算,而不能通过财务分析发现经营中的问题,从而影响到领导的决策,这样的机械会计肯定面临下岗的危机。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信息几乎成为企业的生命线,而财务信息更是重中之重。假如一个企业想要研发新产品时,只知道核算而不能行使管理职能的会计就不知道新产品是盈还是亏,盲目开发又将面临巨大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可见,必须加强管理职能。

三、会计职能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会计职能重心转变的过程中,肯定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压力,管理者的家长制仍然存在。会计人员还有着传统的思维习惯,对于单位一把手几乎言听计从,整个单位就是“一支笔”制度。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饭碗就是经理让干嘛干嘛,不敢或不愿向领导提供合理化建议,更不要说参与决策了。总经理虽然理应统揽大局,但因其对财务的了解有限,必然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性。同样,企业的领导如果认识不到会计人员的管理作用,也就不会有意识的让财务人员参与管理,参与经营决策,这种状况必然也会挫伤会计人员的积极性,阻碍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总之,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会计人员都应该转变观念,才能使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2.会计人员的素质要进一步提高。会计是会计职能的执行者,他们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和作用的发挥。会计的核算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而管理职能又是核算职能的目标。一个的会计人员首先要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及时的核算,然后把核算的信息应用到管理中来。新的信息技术向会计人员提出了挑战,未来的会计人员要把主要知识结构和精力投放在利用会计信息为经济决策服务方面。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既要懂得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懂得管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会计人员还要懂得国际上通行的财务、审计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加快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四、结束语

实现会计职能的重心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在今天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要寻求一条新的出路,必须发挥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想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人员也要尽职尽责,变被动为主动,尽快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在目前,会计的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但从长远来看,会计的管理职能必然得到广泛认可。总之,会计职能重心转变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变革,也必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上更高的轨道。

【论文关键词】:会计职能重心转变核算职能管理职能

【论文摘要】:一直以来,对于会计职能的说法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无可否认,会计职能的重心正在发生转变,即由“核算职能”转为“管理职能”。究竟什么是会计职能,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会计职能的重心发生转变,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又有哪些,本人就此谈一点看法。

会计职能论文:会计职能转变研讨论文

一、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是企业集团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传统的会计人员只能忙于应付核算,而无暇从事管理,是典型的核算型会计。马克思把会计的职能概括为“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即“反映与控制”,可以说,以前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束缚,会计的职能仅仅体现为“反映”,对于“控制”职能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很少涉及。

二、管理型会计与核算型会计的区别

传统的财务会计,其实并不是为企业自己服务的,它的主要使用者是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由于这一需要,相应的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作为社会中介机构芸芸而生,向社会公众提供客观而专业的服务。如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都出自这些中介组织,企业的财务会计已作为配角而存在。而管理会计才是为企业自己服务的,它的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在时间概念上,财务会计是反映过去的数据,而管理会计则反映未来。

概括地说,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它把会计和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着比传统会计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内容。它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地制定政策,合理地利用资源,有效地强化内部管理,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服务。它既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又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充分发挥管理型会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会计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脱胎而出,冲破了传统会计条条框框的束缚,是在广泛吸收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现代数学和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是通过预测、决策、计划、预报等环节提供有关未来信息的会计。它的主要职能是计划、考核、控制、决策。

管理会计在公司中应体现以下职能:

(一)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资料

所谓决策,就是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确定一个最合理、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决策具有普遍性。一般来说,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但事实上,只能用一种办法来解决,这就应该选择其中可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一种,于是就产生了需要在行动之前做出决策的问题。决策具有不可避免性。决策是现代企业领导人最重要、最根本的职责,这个职责是任何企业领导人都不可回避、也不能逃避的。在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企业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企业的决策一般由企业领导人凭自己的经验判断来做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凭经验办事,而必须利用大量信息进行分析,然后找到比较好的办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决策。

(二)合理分配资源,以协调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关系

为了保障各项既定决策的实施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管理会计的职能在于通过制定预算,最合理地分配现有的和有把握取得的所有资源,对区域集团公司在未来时期的供、产、销进行综合平衡,安排,并协调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业务关系。

(三)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业务进行而有效的控制

所谓控制,就是采取种种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既定的决策和预算进行,以保障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对管理会计来说,控制并不意味着对各项生产经营业务的直接干预,而主要是测定各项生产经营业务的实绩和效果,掌握实绩效果与预算或有关指标之间的差异,客观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由企业领导人或有关部门的主管人员将各自“可控制”的部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四、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换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决策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管理会计既然是要为企业管理提供各种相关的、的信息,则它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过程中就不能受到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性的缺陷的影响,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来提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与决策有关的有用信息。加强决策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领导“出谋划策”,从而为区域集团的生产经营服务。

(二)管理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管理成本

管理会计对象大致有资金运动、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运动有关的成本、利润等。其核心内容应该是成本。贯穿于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就是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即对企业各种活动的形成与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问题应是其关注的重点。但管理会计所运用的成本概念,远远比财务会计里的成本概念含义丰富。财务会计主要从核算的角度来运用成本,注重的是将成本与对应的收入进行配比,以便确认损益,它关注的是成本信息的性。管理会计对成本的认识和运用与财务会计有所不同,它以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为基础,对成本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展开,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

(三)管理会计提供的责任成本信息是集团公司评价其下属企业的业绩的基础

当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结束时,集团公司可以根据每个分子公司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比较其各自所控制的成本的发生额与标准值的差异,对各所属公司的业绩进行具体评价。同时,通过预算数与实际数的比较,还能发现目标的正确、科学。这些反馈信息对于制定企业目标,提高整个经营管理的效率,科学地评价管理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加强人本管理

公司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时,应注意将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责任会计制度之中,充分重视行为科学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才可能更好实现由核算向管理的转变,同时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投资的急功近利行为。面对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经营行为不断规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日益艰难的客观环境,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而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比市场份额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竞争优势,比竞争优势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企业面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在这一形势下,大家都认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可惜这并不是天然形成的,只有把财务会计提高为管理会计,才能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论文摘要]:传统的财务会计只是应付于核算,但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要把企业的利润较大化,这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要分清二者的区别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真正行使其职能。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