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城市道路规划中加入景观设计因素,提高了城市化道路建设与规划创新,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动力,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就是利用两者相互结合,不断加强城市道路建设与规划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让城市景观设计更加与科学。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城市道路交通景观设计论文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我国南北差异形成不同地域特点的城市

城市分布在不同经纬度就会显现不一样的地理生物特征,不同城市呈现出不同特点,大体分为工业城市、旅游城市、文化城市、经济与政治中心城市及综合性城市等不同类型的城市。由于城市具有不同的性质,就决定了城市道路产生不同功能,那么道路景观设计就会不一样,正确的做法就应该是:在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控制之下进行景观设计,并适应道路功能。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了解当地地质、气候、地形、交通方式和水文等因素,结合以上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设计跟进,达到使用功能与美观相统一,景观设计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就是失败的设计。

1.2视觉污染现象是景观设计不合理,引起人们感官上的错觉。

这种视觉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道路本身方面的污染指道路视距得不到满足、视线不畅通、平纵线形配合不当等因素,相关的原因又包括不规范的交通标志牌、路旁刺眼的广告等因素,人为的原因又包括道路上的垃圾等因素,影响道路使用者的视觉,从而使人不舒适、不愉悦,最重要的是会给交通造成安全隐患。

1.3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人的习惯

道路的功能是行走、行驶的,景观就要配合主体功能,而不能喧宾夺主,独树一帜,路上的车流、人流均是以一种运动状态对道路的景观加以欣赏,然而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交通目的,如上班、旅游、散步等,或者开车,或者步行,这样就产生了不同视觉特性和行为规律,所以在道路景观设计上,除了重点考虑适合道路功能外,还要考虑使用人的感受。

1.4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城市特点。

景观设计要符合城市特征,不能突兀不协调。要注重每个景观元素构成与道路景观的协调统一,使其和城市自然景色、历史文物还有现代建筑有机的联系起来,与环境的整体性,是景观设计的长远规划。

2城市道路交通特性

2.1城市快速路:

因为行车速度快,主要承担机动车交通,速度快、流量大、路途广、车距大是这一道路的特征,交叉口多为封闭或立体交叉。景观设计时,就要考虑使用者动态、连续的大宽度视野,应有一种韵律和节奏感,减少行车疲劳。

2.2城市主干道:

呈现间断流、不连续、短途特点。一般是分出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这三种隔断,交叉口大多为平面交叉,由红绿灯控制或者由交警指挥,重要街口是景观带好的布局地点,这样的地点对景观会有很大的影响,也代表这一地方的特点。道路特点是机动车道行车速度高,在交叉口处行车速度低。那么道路景观的设计上,就要把中央分隔带进行安全性较高化的设计,同时也要考虑非机动车流与行人需求。而对于道路两边的景观设计主要考虑慢速车流与行人边走边欣赏的需要,景观设计要体现细腻、细致、能够品味,同时还要体现整体城市特点,不能破坏城市规划与风格。

2.3城市次干道及城市支路:

主要是非机动车和行人是该道使用者,特点是慢速间断交通流,上下班及街头漫步是人们使用的主要目的。道路呈现一定的安全性。景观设计要耐读、细腻,刻画入微,让人们在边走边研究的过程中,心理愉快轻松,这种景观一定要有地区特点,比如体现一个区域的特征,让人走到其中就会想引发一个地区的整体规划的联想。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3.1道路的曲线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向上有许多种,但总的原则是不变的,就是在考虑道路功能基础上,还要考虑安全性,不能因为景观而影响交通流。可以说道路平纵横设计是景观设计核心,它在在道路的整体设计中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交通畅通安全。在人们的印象中,景观设计无非就是绿化,其实这是错误的,现代人们审美提升,技术先进,早已不是简单的绿化设计了,而是加进了许多现代元素和功能,如果没有这些要素,设计上就会使人产生不协调的感觉,根本就不会感受到美的存在,那么对道路空间规划、线形设计、流畅优美、平纵交点、曲线配合,都是设计的根本,这样就会使行车、行走产生安全舒适感。

3.2绿化设计。

道路的平纵横设计固然很美,但不加入绿化则就显得没有生机情趣。好的绿化可以提升整体景观认知,画龙点睛般让人心情格外愉悦舒服,道路使用者的心态就会被其调整,这样道路使用者行车的紧张感得以缓解,视觉疲劳就得以消除,行车的安全性必然加强。道路上的绿化设计和绿地设计不一样,道路的绿化设计为动态绿化景观,整个植物景观的基调,间隔自然式布置段落,以树形优美,色彩艳丽,花朵烂漫和树景观为主,在景林的映衬下,反映出丰富的季相变化,营造层次分明的景观带,为行人带去美妙的旅途,这样的景观设计是成功的。

3.3交通设施设计。

交通设施和景观设计是统一整体,二者要相互融合,不能矛盾,景观尽量呈现自然、交通标志则是现代设施,如何进行统一,起到强化景观功能的效果,如果不合理就会对道路的景观起到破坏的作用。在道路标线、标志、标牌的设计上,主要采取附着式方法,特别是城区、市区、重点街道,应用标线体现出功能区,用标线设计对交通流进行引导,那么在设计道路功能上,就应该提早把景观植入进去,达到交通设施设置合理,景观设计美观的要求,充分考虑好二者的协调关系,才能在保障安全基础上,满足各方面需求,不破坏整体道路功能。

3.4街头细节设计。

在整体景观布局完成后,需要景观情趣,在设计元素上,很多细节之处能够体现城市品味,比如在街头设立城市雕塑、人物塑像、花坛、椅凳、喷水池、路边休息场所、街心休闲区等。交通速度快的沿街不适合设计安置小品,尽量少的安置,因为间距较大,人们很少能够品读。

4结束语

高速交通的道路上,景观设计应从整体着手,保持道路节奏和韵律;中速交通的道路,可从面上着手,以交叉口为分界点,保持节奏感和可识别性;慢速交通则应从点上着手,突出区域范围内的亮点细节。景观设计是道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景观设计来提高驾驶员的驾驶适应性、提升交通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在我国城市建设中,道路景观设计会越来越显现出重要地位,在景观衬托下,城市会变得更加文化、实用、漂亮。

作者:谢国静 单位:上虞市虞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雨洪管理下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

1山地城市道路雨洪问题突出

我国是多山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3,约650万km2,约有1/3的人口居住在山地。近年来山地城市极端降水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由于山地地形较陡,地表径流短时急流而下,加之城市硬化面积大量增加,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及多部门管理不协调等原因,城市道路易汇集大量雨水快速下泄,造成城市内涝灾害,直接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传统“以排为主”处理雨水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山地城市的发展。

2国外道路雨洪管理模式

为缓解城市化带来的雨洪问题,西方国家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了不同雨洪管理模式,并取得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措施包括管理措施(BMP)、低影响开发(LID)、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可持续基础设施(SI)、绿色基础设施(GI)、水环境精明设计(watersmartdesign)和更优场地设计(BSD)等。

(1)管理措施(BMP)。

管理措施(bestmanagementpractices,BMP)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提出解决水质水量等问题的综合措施,主要强调通过收集、短时储存或引导雨水按照设计流速渗透进土壤和下游的雨水设施,就近处理雨水,从而减少雨水径流量、控制径流速度以及污染物。其主要是在法规政策支持下采用工程性(如滞留池、渗透设施、人工湿地、生物过滤和停留系统等)并辅之以非工程性(如土地使用规划、垃圾管理、街道清扫等)的措施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宾夕法尼亚州的暴雨管理手册中,专门提出将BMP措施结合道路设计、建设及维护,实现径流量削减及水质提升。

(2)低影响开发(LID)。

美国马里兰州20世纪90年代提出(lowimpactdevelopment,LID)低影响开发策略),强调通过一系列源头控制措施达到对雨水的管理与利用,总体目标是实现开发前场地的水文状态,更为强调与景观结合的生态设计。主要措施包括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雨水罐、透水铺装、植被浅沟与过滤带、洼地、种植器、树盒、蓄水池、渗透沟、干井等,此类措施同时兼具雨水控制以及景观或使用功能,尤其适合城市新区开发以及旧城改造,广泛适用于居住区、道路、公园、商业区等场地。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雨水技术之一,著名案例美国西南十二号大街(SW12thAvenue)和东北锡斯基尤街(NESiskiyou)绿色街道项目,均为“以自然方法管理街道暴雨水”的示范性工程。

(3)绿色道路(greestreets)。

绿色道路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与低影响开发措施(LID)结合,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综合运用,从而有效控制雨水,减少径流量及污染,缓解城市内涝同时提升道路景观和生态环境。具代表性的如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绿色街道项目及芝加哥绿色小巷项目,已成为道路雨洪控制利用典范。前者的成功之处在于将雨水花园、植物浅沟等生态雨水措施精妙地融入道路景观设计中,从而形成一个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等多种综合雨洪控制功能的道路绿化系统。后者是全美迄今为止较大公共道路翻新工程,通过绿色方法对芝加哥城市内超过4000m2小巷改造,将原有硬质铺地改为透水沥青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铺装,良好的渗透功能使得雨水直接下渗至地下石床,避免积水。改变了原有巷路不堪重负的地下排污系统问题。美国道路建设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全美公路里程约650万km,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约为9万km。可以看出其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路面径流非常重视,并在道路设计手册中明确体现雨洪控制技术。

3雨洪管理模式对山地道路景观设计的启示

3.1转变建设理念,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1)改变“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处理思想。

面对日趋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不应将希望寄托于增加城市硬质排水系统,广大相关设计师亟须更新设计理念,学习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并本土化应用,将传统的单一排水设计与单一景观设计理念彻底扭转。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之前,充分考虑利用景观手段缓解雨水问题,营造城市排水的“软性系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维护健康自然水循环。

(2)树立节约水资源的观念。

雨水资源是宝贵的城市水资源之一,由于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没有针对性地设置收集利用设施,致使雨水资源随着管道系统快速流走,大量城市缺水与内涝问题交织。如能有足够的节约水资源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合理的雨水滞留池、生物收集池、人工湿地等道路雨水收集设施,将为城市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这部分水资源还可以反过来浇灌道路绿化以及冲洗道路等,实现良性循环。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由于实践开始很早,相关配套法律较为成熟。近年来我国已经认识到雨洪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逐步出台相关规范,如2006年建设部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及暴雨内涝防治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及住建部《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以及北京、深圳等城市的雨水利用地方规范,均对城市雨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仍然缺乏系统的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法规,更缺乏城市雨洪管理技术与道路设计结合的政策支持及相关设计规范。目前急需补充雨洪技术在道路设计手册规范中的空白,促进相关领域设计工作展开有据可依。

3.2设计手法因地制宜

山地城市道路具有以下特点:地形变化大,平面布置形式较为自由,空间丰富;坡度大弯道多,各类水、旱桥涵及护坡、挡土墙、护栏等工程构筑物多;道路与山体结合较为紧密,融为独特景观。其独特性决定了仅靠修复地下管网无法满足城市雨洪安全。据此,应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条件,包括雨水排蓄系统、雨水渗蓄调控系统以及雨水污染控制系统来构建山地内涝防治及雨水利用系统;同时,针对山地城市普遍布局紧凑、用地紧张的特点,应该采用小型、分散的方式来构建自然雨水渗透系统。结合以上特点及适宜的国外雨洪管理措施,可因地制宜,在山地城市道路绿化中合理设计雨水景观。

(1)滞留带———绿地接纳雨水。

滞留带一般呈长条形,外表类似一般的绿化隔离带,主要用于处理路面径流。可替代停车场、道路及高速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达到径流输送、净化及增加下渗,缓解排水管压力的作用,同时营造较好的景观效果。滞留带沿道路纵向分段设置,每段设置溢流口,雨水口设置于绿化带内,路面高于绿地,雨水口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高程,形成接纳雨水的下凹式绿地。道路径流可进入绿地进行下渗,而多余的雨水可从雨水口排出。滞留带尺寸较灵活适于用地局限区域使用,也可与植被过滤带组合使用。

(2)渗透浅沟———雨水“跌水”景观。

渗透浅沟是兼具雨水收集与截污功能的措施,雨洪径流通过植被时,流速得到降低,污染颗粒沉淀,有效促进雨水入渗,有一定贮存调节功能,适合污染负荷不高、用地紧张地区使用。可以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系统规划为依据,在城市地块边界、道路两侧或硬质地面的周边地区设置,使其与整个区域的排水系统构成一个整体。同时,由于植物渗透沟渠可以顺着山地道路两侧天然的沟渠布置,可以依托地形高差,形成山地天然的“跌水”景观。

(3)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

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主要通过填料的过滤与吸附作用,以及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净化雨水,同时通过将雨水暂时储存而后慢慢渗入周围土壤来削减地表雨水洪峰流量。可广泛用于城市道路、停车场、庭院、各类小区等场所,用于城市道路的生物滞留池通常位于道路两边,可取代传统的城市道路绿化带。道路雨水通过道牙缺口进入生物滞留池,与前述滞留带原理类似,可根据地形、汇水面积及景观等因素灵活布局。其生态功能较综合,投入维护成本较低,并且形成的雨水花园景观效果非常好。此外,在山地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还有许多措施可以综合使用,如步行道和停车场多采用透水铺装,车流量小的道路可适当采用透水沥青,滞留树池、滞留花坛等小型设施等,都比较适合用地紧缺的山地城市。

4结语

内涝是每个城市都应当正视解决的问题,雨洪管理方式已经在我国引起广泛注意,但相关实践案例仍有限。道路作为城市重要的下垫面和主要排水通道,对于城市雨洪安全有着战略性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外先进雨洪管理模式及丰富经验的研究,结合本土实际,探讨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于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的道路雨水问题特征有所不同,更有待于展开相关深入研究。

作者:简婧 郑军 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地域文化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

一、盐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们的城市体量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宽,在全国许多城市,产生了很多非常的道路景观设计作品,盐城地区城市道路的景观亦出现了不少作品,如盐城城南的园林大道等。但是当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着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道路景观环境乏味单调,设计模式单一,地域文化特色未能体现,缺乏个性;二是对道路景观资源没有加以利用,甚至为了强调工程设计而造成了景观资源的破坏;三是道路景观与地域环境不协调,盲目模仿造成特色的丧失。这些都是对地域文化缺乏独立的思考和表达,忽视了融合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二、盐城地域文化的作用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盐城市频临黄海,其区位战略位置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江苏沿海的重要城市之一。盐城市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几千年历史传承和不断创新已经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其中海盐文化、新四军文化、湿地生态文化和淮剧杂技文化为盐城的四张文化名片。

三、影响道路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因素

1.自然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是影响地域性设计的最基本的要素。盐城东临黄海,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四季分明,季风盛行,雨热同季,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气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植物受气候的影响更大,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各地域生长着差别迥异的植物品种和植物群,也构成各个区域典型的地域特色。

2.地形地貌因素。

由于地域的差异道路景观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以及地段周围的事物总是千差万别。城市的地形地貌间迥异,如是山地或是平原。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场地的地形地貌,形态特征,创造出符合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的道路景观。

3.历史文化因素。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上下五千年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碰撞着、重组着、融合着,形成的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地域文化。地域的脉络是历史背景,如何挖掘地域的历史信息,提炼地域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研究地域发展变化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石。保持地域历史的延续性,使景观设计的整体框架、构思原则与地域历史相结合,才能可持续发展,有其独特的生命力。不同的文化又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景观。道路景观应能继承发扬文化风俗,体现特色,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

4.时代因素。

道路景观的设计也是与时俱进,跟随时展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民众的生活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必然影响和作用于景观的创造,独有的地域特征都可以转化为景观表现出来,景观更贴近人民的生活,更富有生命力,更能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

四、城市道路景观地域文化的体现

1.植物选用体现地域文化。

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域特色一定程度反映在植物的生长上。如广州、海南道路一般栽种棕榈科植物,有苏铁、椰树、假槟榔等,叶大如蒲,体现了南亚热带地区的地域风情;又如长春地区耐寒的油松、挺拔,充分地体现了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寒冷的地域特色。盐城地区栽种的香樟,树冠浓绿,四季常青,充分体现了长江流域的地域特色,部分体现地域文化。

2.植物配置结构设计体现地域文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存的群体和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地域文化也不例外。道路绿带景观设计要进行乔、灌、草复合群落式结构设计,强调的是整体性的设计。植物配置形式的体现主题思想的不同,植物群落配置千差万别的表现和组合手法,体现着地域文化差异。盐城是滨海城市,植物配置结构设计模纹图案多采用波浪形,象征大海的波涛,体现滨海城市的地域特色。

3.景观小品体现地域文化。

道路景观小品建设是地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景观效果持续时间长,也是景观的点睛之笔。区域景观小品要生动、贴切、富有内涵才能引发人们对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如景观设计中,表现海盐文化情境的场景类雕塑,盐民劳动、市井生活这一类雕塑的情态和形态能让人嗅到“海盐”的味道;体现革命老区的新四军文化,吸引人们去了解和探索盐城那个已经远去的曾经辉煌的年代,这可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还可以增强主人翁感和自豪感,更加认同热爱城市。

4.道路铺装体现地域文化。

在道路的铺装中融入地域的历史、风情等,使人们徜徉于文化的道路上,如表现湿地生态文化的金滩珍鹿、海天鹤乡,表现地域淮剧杂技文化等,为人们繁忙的都市生活增添了自然情趣,因贴近生活,喜闻乐见成为盐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铺装表现形式立刻将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在人们面前,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五、结语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进行城市建设的中越来越重视生态质量的提高、人文环境的营造。地域文化在景观的设计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各个城市、各条道路仍有其特色,盐城道路景观设计要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内涵,探索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人本环境的最迫切的要求,人们心灵中对环境的强烈共鸣以地域特性文化元素来启动。希望我们城市道路景观越来越具有地域气息,越来越有地域特色。

作者:常鹤岭 戴春宁 单位:江苏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现代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论文

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1.1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反应出公路形象。为了获得较好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树立绿色交通的理念,进行生态公路修建。因此道路绿化景观在施工过程要避免对自然的地形和地貌造成破坏,对当代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还要使其具有美感,使驾驶人员感到舒适,提升公路的使用价值,使公路发挥应有的功能。

1.2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分析

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主要有地形改造、铺装施工、建设工程设施、植物移栽等。道路景观施工设计中要保障道路的主要功能:确保行车视线清晰。做到以下几点:(1)道路交叉部位以及弯道内侧树木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阻挡,确保足够的行车视距;(2)弯道外侧树木要进行整齐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诱导;(3)道路设计中有相规定的宽带和高度范围作为车辆行驶空间,因此树木种植不能进入此区域。(4)绿色植物选择要求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性、抗病虫害、方便管理;不对交通造成影响;树木根系发达、适合多次修剪等。

二、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

2.1施工前准备

(1)对施工图纸和设计资料进行熟悉并审查;(2)认真做好四通一清工作,主要指供水通畅、供电通畅、道路通畅、信号通畅以及对场地进行清理;(3)清理场地,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场地进行平整不仅是对垃圾进行简单的清除,还包括清除杂草、清除灌木以及建筑垃圾,从而为不同地形施工创造基本条件。

2.2道路绿化大树、草坪等景观施工

道路绿化景观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大树移植工作,在挖掘树苗时,要防止对苗木根系造成损伤。常绿树木在移栽时要带土球。土球直径要为树木直径的8~10倍,确保土球保持完整,可以采用麻绳进行绑扎。由于苗木比较高大,运送过程中要将其倾斜放置。为了避免对下枝干造成损伤,要在运输车辆上放好支架。苗木在种植时要根据深浅要求,将苗木置入坑内。栽植深度要高于原地面,避免产生积水。带有土球的苗木要将草绳剪断,一边将其埋入一边将其夯实。裸根树木进行移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不能使根部受到折伤,当填土到达坑1/2时,要提起苗木,再进行填土和夯实。树木栽植后,要制作三脚架保护树木。草坪也是道路绿化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对整条道路的景观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草坪类型,能够抗病虫害和易于管理。

2.3营造微地形相关施工

(1)同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结合。由于自然环境是的绿化景观,因此要同道路绿化景观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地形特点,从而做到返璞归真。(2)进行适当的景观构造。由于地形具有不同的高低、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比例以及不同外观,因此地表特征变化多样,这也为景观的多样提供了先天基础。如场景较大时,要构造平缓的绿地、较大面积的草坪,从而呈现宏伟广阔的场景;如场景比较小时,要打破整齐统一的景象,对微地形进行恰当处理,从而呈现更多的层次和空间,具有的景观效果。(3)将建筑景观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形进行融合。人为的建筑景观要同自然的地形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从而使建筑同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将建筑和附近景观有机的融合,从而体现出自然的状态。

三、结语

城市道路建设中,道路绿化工作是其重要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质量直接对城市全部的景观和生态造成影响。因此要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织,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力度,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环境取得更好发展。我们要不断研究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和施工技术,从而为我国城市绿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方胜 单位:深圳市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城市道路规划景观设计论文

一、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

(一)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是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的主要项目,在城市规划与管理设计中,管理辖区与具体的区域划分都要按照道路为标准进行划分,进行交通区域的运输网络项目规划和具体细节的设计,将一系列的城市道路组成部分进行联系,并相互协调,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加强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可以帮助城市美化环境,提高城市艺术设计风格,提高城市美化效果,让一个城市展现出其魅力与特点。城市中的道路规划与道路系统设计需要针对城市具有使用和功能组织情况进行细节划分,制定城市发展特殊的规划布局,城市道路系统中,满足城市交通的设计需要,形成良好的城市发展面貌,对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形象设计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通过道路规划与设计,提高对城市道路的设计需求也很有必要。加强城市道路规划的秩序,改善城市道路规划的整体布局,按照一些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标准化建设。其要求为:①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和合理的交通运输网;②满足、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③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结合具体城市的用地情况组成不同的道路系统;④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合理规划干道路线走向,减少工程量;⑤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⑥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地铁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二)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环境景观设计、人文景观设计、创意景观设计等内容。在景观设计与规划道路的过程中,生态景观的主要内容要满足地理、文化、区域等因素的标准,满足现实需求。在不同学科中研究城市景观设计,要满足城市园林景观的需求,要满足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的要求,在自然景观中,主要包括自然景观设计内容,其中有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内容中,主要的景观设计价值在于城市景观设计的服务能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考虑将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相互结合,将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和城市公园规划形成配比,加强城市内公园规划、滨水绿地的相互规划,加强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镶刻于景墙、大门、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三)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城市道路规划指的是城市交通、休憩道路详细设计、建造、使用、反馈的整体过程,然而城市景观设计包含在城市道路规划的建设项目中,城市景观设计更多的指的是城市公园、绿化带、湖边、河边的一系列绿化景观设计。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通过城市绿化本身与城市建设本身结合在一起,为了帮助城市道路建设更好的完成绿化覆盖,保障城市道路的使用美观效果,城市景观设计必须要保障持续改进道路规划的细节,改进绿化与休憩带的细节处理,设计更为人性化的城市道路空间,保障城市景观设计的创新性设计和发展。在道路上拥有不同的种植林木、丛林设计要有层次感、例如在混凝土浇筑的树木景观,灌木丛设计,人行道树木等等,丰富了城市的面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目标,这样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二、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策略

(一)重视道路规划的前期分析

在进行城市道路的规划中,需要重视道路规划的前期分析,在注重分析的前期准备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备工作。在设计阶段要了解好施工和城市规划的方向,掌握具体的成本投入以及损失数量,从而对即将施工的道路建设成本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在具体的前期规划内容中要注意几个工作内容:及时,充分了解城市规划的整体状况以及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在其中的定位,这样在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才能够从全局出发,掌握相关资料与信息,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第二,对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城市进行详细的了解,其中包括历史文化、人文环境以及建设条件等。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就是这一城市形象的展示,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各项因素,并将相关信息融入到设计之中,从而展现出城市特色。

(二)坚持化设计

在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第二个重要创新,是要掌握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包括对化设计和科学设计的重视。要考虑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等城市道路规划的新趋势,在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重点工作中,认识到低碳节能的重要性,要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本地的地理风貌和环境因素,考虑到具体城市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考虑到多层次、多种类的植物群落的设计,要符合本地区的要求,还要考虑到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的规划,营造出一个新的设计方向,在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中根据绿化情况实事求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文化的设计,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等因素,不然所有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都一样,那么就无法展现出这个城市的独特风貌与文化特色,也就失去了设计的意义。坚持化设计除了让城市环境达到最美的效果外,还要让城市具有活力,展示出城市的特色和地理风情,改善城市本身的风貌除了在道路傍边的园林设计上进行创新外,还要在人文、历史角度进行本土化改进。

(三)加强关键设计点的监督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掌握设计要点,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及时,要充分考虑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周围环境,城市道路的设计是离不开城市环境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设计是否与周围的建筑与环境相协调,是否能达到良好的比例关系。要配合之间完整的协调关系,加强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的合理组成,从形式上规划道路的布局,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加,道路的创新规划要保障车辆和人之间的分流,要完善通行效果。在视觉效果上要让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融合为一体,让城市道路规划成为一条动态序列的景观廊道。第二,确定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结合生态建设风格,让道路规划与绿色景观设计形式结合在一起,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设计,根据不同城市规划的地域特点,确定绿化形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规划中加入景观设计因素,提高了城市化道路建设与规划创新,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动力,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就是利用两者相互结合,不断加强城市道路建设与规划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让城市景观设计更加与科学。

作者:张旻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

1道路景观设计调查分析——以长沙市为例

通过对长沙市市区主要道路景观进行调查,从道路绿化、道路铺装、道路附属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1)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长沙市道路绿化树种整体选用香樟、海桐、红花继木、杜鹃等长沙常见植物进行美化。长沙道路绿化景观大体采用乔木、灌木、绿篱等形式结合。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是道路景观的重点,既要考虑艺术效果,又要考虑功能效果。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无臭味、无飞絮、寿命长为主要依据。在植物配置上,应以乔木为主体,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实现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适当点缀花草,利用植物本身的形态、色彩、季相等特点,按照反差、对比、渐变等美学原理构成绿化带,形成多层次的道路绿地景观。

(2)道路铺装设计。

长沙市道路铺装色彩繁多、形式比较丰富。长沙道路铺装主要采用方形、条形、弧形等各种形式。城市道路铺装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影响着城市的风景。因此,道路铺装设计在考虑了材料的环保性、排水透气性之后,应注意与周边环境调和,运用有地域特色的铺装材质,丰富地面铺装,有效实现视线的引导,起到地面标识的作用。色彩、形式与质感是道路的表现手段,而这三者也一般是衬托风景的背景,因此在铺装设计时,色彩的选择应是沉稳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形式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因场所不同而各有变化,起到点缀装饰的效果;质感以粗糙、坚固、浑厚者为佳。不同的色彩、形式、质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在铺装设计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三者的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3)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长沙市道路附属设施基本上能够满足市民活动的需要,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就是将各个不同的道路附属设施,通过整体统一的风格定位,创造出与城市整体环境相呼应的新景观。城市道路中的附属设施以其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的双重功能,方便人们和美化着城市,同时也传达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表现城市的气质与风格。在对附属设施进行设计时,应注重与人的对话,即应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体现人性化、人文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同时还应结合设计美学,活跃思维,将形式设计充满情趣化、生活化,要充分体现时代感,蕴含现代的文化氛围。在材质选取上,应采用现代技术合成类材料,体现科技含量,彰显时代风格。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与道路性质和功能相协调,做到人工与自然紧密结合,使“人——城市——自然”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1)安全性原则

交通安全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尽量用绿带隔离或利用高差来转换,车行道两侧视线范围应考虑司机的可视度。在车辆转弯处,不宜种植大乔木,以防影响视线,造成交通事故。同时,道路景观设计应考虑消防安全的需要。

(2)功能性原则

城市道路主要给人们提供生活、工作、休闲、车行的需要。在对道路进行设计时,在功能达到的基础上追求装饰性。车行道要求考虑其承重能力。人行道应充分考虑其便捷性。

(3)原真性原则

城市都拥有它独特的历史个性,记载着丰富的历史特征。道路景观设计中要融入每个时代的元素,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符号,可以将每个时期影响力颇大的人物雕塑布置在道路绿地中,体现不同的个性。例如,长沙望城雷锋大道上某交通岛布置了一处关于雷锋同志的雕塑,将历史性与个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4)整体性原则

道路不是单独存在的景观要素,道路景观设计要结合周围的建筑、植物、小品、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例如,道路的色彩与建筑相协调,道路的尺度满足人流车流的需求,道路的铺装材质与城市历史文化相结合。道路不仅是车行人行的工具,更是与大环境融合的一种景观。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从多方面考虑。道路的视觉景观要丰富,给疲惫的司机和游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道路的布局应随地形而变,与周边环境风格统一,融为一体。分布在道路上的植物景观也要因地制宜,考虑视线需要,多选择乡土树种,结合道路形式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尽量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道路灯光照明设计要兼顾白天与完善的视觉,同时考虑功能与装饰的融合。公共设施和小品要注重细节设计,统一呼应主题,提升形象,塑造个性。

3结束语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道路中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人对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追求,都应遵循安全、功能的原则,从行人的角度和心理需求出发进行城市道路设计,将人、车、路、景高度统一起来,构造出良好的整体空间景观。道路环境的改善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感。

作者:陈利辉 单位:长沙县职业中专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城市河滨道路景观设计论文

1城市河滨道路景观设计项目概况

崇阳溪流域内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小,水质清澈,水草丛生。设计区域内地形较复杂,水面与道路高差较大,枯水期水面与路面较大高差达12m,能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基地与水面之间有约高出4m的自然生态驳岸和大量的河道滩涂,沿线自然风光质朴生态丰富。

2城市河滨道路景观设计理念与主题

通过对地块的现场踏勘,地方历史文化的解读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及对问题的思考分析,提出了武夷新区滨江西路景观带的设计应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具备交通与防洪功能;生态功能和休闲价值;地域山水特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挖掘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创造一个由乡土植物构成的景观基底,有城市生活气息,可听、可感、可游、可赏的景观环境。将滨江西路景观带的设计主题定义为:“水墨淡彩滨江路、纵览古今武夷魂”,即在保障崇阳溪的防洪要求上,让整条滨水景观带具有参与性和观赏性,为市民提供一个散步、散心的休闲空间。把武夷地方特色的文化融入到滨河景观中,让文化的传承和宣扬在景观元素中得以展现。

3城市河滨道路景观设计

3.1整体设计

3.1.1景观功能分区

根据地块的特征,以现状及规划桥为分界线,将整个地块分成3个区:崇阳溪大桥至南林大桥为城市生活休闲区、南林大桥至渡头大桥为古韵民俗体验区、渡头大桥至林后大桥为生态绿廊游憩区(图1)。城市生活休闲区结合周边商住区及万达等商业地块的性质,设置公共活动广场,满足附近市民跳舞、健身等户外活动,丰富周边居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在该区放置了一系列情景雕塑,为美丽的滨水景观增添情趣。古韵民俗体验区以尊重历史文化为原则,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特色,结合当地传统民俗文化,采用雕塑小品、景墙等方式再现当地历史民俗文化。生态绿廊游憩区利用现有的地形与植被,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的基本原则,在现有的生态自然景观中适当增设一些节点广场及园路,进行有限度开发利用。

3.1.2典型断面

整体断面结合道路交通系统,主要为:2.5m人行道+1.5m绿化带+7m车行道(部分含有中分带)+7m车行道+2.5m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2.5m人行道+一定宽度缓坡绿地+2.5m休闲步道(自行车道或休闲广场)+一定宽度缓坡绿地(或钢便桥或园路)+2.5m亲水步道(或滨水绿化带),通过这种多层次不同功能的交通系统与绿化带的设置,形成了丰富的道路景观。

3.1.3道路系统设计

(1)车行交通系统。滨江西路设计为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为40km/h,通过这样的车行道设计,为司乘人员创造良好的观景时间和空间,可以欣赏到滨河美景,带给他们美好的视觉享受。

(2)非机动车交通系统。靠滨河一侧,特别设计了非机动车道,并且采用红色陶瓷颗粒作为其面层铺装材料,使人感觉像是红色的彩带镶嵌在景观带上。

(3)步行系统。人行系统主要有人行道、休闲步道、自行车道、亲水步道几个部分组成,局部位置通过节点广场或台阶梯道等方式,形成了网络状步行系统,为游人驻足或漫步观景提供了便利。自行车道创造性地加入了曲钢便桥,并采用绿色2cm厚PU聚氨酯塑胶面层,自行车或人行走在上面,给人别样的感受。

3.2详细设计

3.2.1驳岸设计

驳岸是水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区域,不仅要承担一定的防洪功能,还要满足生态功能以及人们的亲水需求。驳岸类型大体分为人工驳岸和自然驳岸,根据崇阳溪的情况,以防洪功能为前提,设计重点考虑以自然驳岸。主要采用以下处理方法如下:保护利用原有自然岸线形式,对植被良好的驳岸适当加以修整。对原有的滩涂采用抛石的方式,形成自然的卵石滩,局部位置设置卵石汀步,在常水位或较低水位时可以在卵石汀步上行走,体验亲水的乐趣。并对滩涂种植耐水湿植物,对不具备种植条件的,则通过抛石或打杉木桩排桩方式护脚,创造绿化空间,营造湿地景观,体现生态型郊区驳岸的效果。尽量避免采用直立式驳岸,对有需要采用人工构筑物处理的,则采用具有较强抗风浪、抗水击能力的荣勋生态挡墙,坡面种植水生植物等植被,既可美化环境,调节净化水质,也可保持水土流失。在驳岸边侧设置2.5m宽亲水步道,局部位置有亲水平台,既可以休闲漫步,也可以停留亲水或者驻足远眺,沐浴清新的江风。

3.2.2节点设计

(1)崇阳溪桥下广场。将崇阳溪桥下设计成一个休闲广场,给市民提供了休闲纳凉的空间,同时利用桥台背及侧边混凝土挡墙,创造性设计成浮雕景墙,把武夷山景区的风貌如大王峰、玉女峰等景点以一幅花岗岩浮雕生动展现出来。

(2)竹排广场。这一节点采用了武夷山大家所熟知喜爱的特色旅游产品———竹排漂游九曲溪作为设计元素,采用青铜制作的竹排和划竹排人物,以玉女峰为造型的花岗岩整石作为背景,雕塑下方用花坛来衬托,周边以武夷山特色的建筑材料青瓦做成屏风门洞造型,烘托这组雕塑。

(3)宋慈情景雕塑广场。通过把宋慈圆雕活灵活现展示在这个节点中,以一扇屏风作为其背景,雕塑下方通过植被衬托,体现了宋慈一生求实、求真的态度,用自己的行为和科学著作提倡求实求真的唯物主义思想,无不体现了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对后人的影响有着积极意义。

(4)朱熹情景雕塑广场。通过朱熹人物铜雕像展现其在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讲学的情景,以石雕书卷为背景,把南宋理学家,理学集大成者的朱子呈现在后人面前,表述了朱熹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和儒家人生处世的规范。

3.3绿化设计

植物配植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等相互间的搭配,来突出各季的特色景观,打造出“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植被景观氛围。

3.3.1中分带

中分带绿化设计,通过群落式组合,使其形成了良好的防眩及景观功能,在道路的端头及调头区,采用五针松桩景,配以千层石,下层种植红叶石楠球、金森女贞球,南天竹、毛杜鹃、红花继木,形成了很好的效果;中间段落,通过香樟、造型红叶石楠、速生紫薇、海桐、金森女贞等,营造了不同的景观效果。

4.3.2侧分带

侧分带的绿化设计,主要通道乡土树种,广玉兰或者无患子作为行道树,配以苏铁、毛杜鹃、龟甲冬青等形成了整齐规整的效果。

3.3.3休闲景观带

侧分带通过有缩有放的空间组合,开阔空间通过草坪与银杏、白玉兰等孤赏树,体现了开敞之感;密植的空间,通过香樟、四季桂、落羽杉、福建山樱花、乌桕、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球、含笑球、棕竹、南天竹、八角金盘、麦冬等高中低等多层次的植物搭配,形成了“密不透风”的视觉效果。

3.3.4滨水绿化带

滨水绿化带,通过水生植物再力花、旱伞草、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等的种植,既有效地净化水体,也为微生物、鸟类等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间。

4结语

从已建成的城市生活休闲区景观来看,得到了广大市民和领导的高度认可,成为市民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也为市民提供了跳广场舞的好场所。夜景灯光的亮起,与溪水交相辉映,成为崇阳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滨江西路的建设,必将对发展武夷新区水岸经济,生态环境保护起着示范作用。

作者:池长加 单位: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特殊性论文

摘要: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道路绿化的意识。秦始皇统24小时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元朝建大都之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植了树,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山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交融的景色。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的特点与特色。

关键词:道路绿化;种植;植物选择;植物配置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2)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kevin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及时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可以初步得出以结论:

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二、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2.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2.1.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在河北省唐市应用较多的有雪松、河南桧、西安桧、法桐、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2.1.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唐山市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地被植物的选择。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2.1.3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2.2道路的植物配置

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整齐式行道树类型:(1)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

(2)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另外,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2.3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街道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三、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

(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又如,在隔离带的种植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①树冠冠幅大、枝叶密;②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③寿命长;④深根性;⑤病虫害少;⑥耐修剪;⑦落果少,或没有飞絮;⑧发芽早、落叶晚。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四、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及时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公务员之家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理想宽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材料的生态效应,只有树立大园林的观念,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台阶。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单靠道路绿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建设“点(公园绿地)”、“线(道路、河流、铁路)”、“面(单位庭院、居住区)”、“带(城市环型绿化带)”、“网(郊区农田林网)”、“片(城市隔离片林)”,等多层次、多结构、多组团城乡一体化的大园林绿化体系。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在城市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是城市的骨架,反映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体现着城市形象,承载了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城市道路建设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城市道路环境创造更是是一个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等多种环境因素共存互动、相互交错的复杂

过程。只有系统地将各种要素融合在城市道路环境建设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应。

1城市道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由于树木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是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所以道路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质、车行和人行的 要求,道路立地条件、周边建筑、市政设施等。根据园林植物的立地条件,土 壤条件,背景条件等进行合理配置,做到适地适树。

1.1自然式手法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类型比较丰富,在路侧较宽的绿化带常应用自然群落 式来营造良好的景观和遮阴效果。也就是在靠近人行道边缘等距种植行道树, 从人行道至道路边界采用草皮、花灌木、小乔木、背景树进行自然过渡,它具 有园林植物层次丰富、种植密度大 郁闭度高、隔离效果显着等特点。在道 路绿化地较为宽阔的区域,园林植物配植不再是墨守成规,更多是在规范框架中寻求行的搭配,逐渐向自然群落式布置过渡,不仅美化道路,而且深层次的寻 求富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配置方式。

1 2规则式的手法

在城市的主干道或迎宾大道,为了强调整洁,大气的视觉效果,中央分车 绿带及花坛景观等常用规则式的手法,或在较宽的中央分车绿带交替列植乔木和灌木球,下层设计地被植物或重复整齐式的模纹花坛,这会使人感到节奏感强、色彩明朗、视线通透、层次分明。人行道绿带以等距、单穴、单株、两列等方式定植,树种多选用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以及选用经长期驯化的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外来乔木树种,其下种植灌木绿篱及地被植物。

1.3多层次综合手法

主干道上大部分快慢分车绿带跨度较大,建设已经从抽象的植物色块逐步 走向植物生态群落营造。为充分发挥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利用有限的空间进 行绿化,市内其他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多采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背景 树、主景树、灌木群、花境、草地多层次手法进行绿化,以保障良好的视线效果及足够的绿化量。在较宽的人行道绿带.尽量做到层次丰富,上层高大乔木有效的为行人遮阴,中层的开花小乔木和常绿的修整绿篱有效的吸附,阻滞汽车尾气和道路的尘埃,并减少行人随意穿越马路的情况,较好的达到功能与景

观兼顾的效果。分车绿带形式较为灵活.不再是一味的整形设计,而是尽量以有限的立地条件创造多样的绿化景观,布局手法从抽象走向生态。分车绿带以规则式和自然群落式两种设计手法为主,做到按不同功能的分车绿带、自身宽度、周边环境状况进行植物配植。

1.4因地制宜的手法

城市道路园林植物的配置,更凸显地方特色,就应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形,采用乡土树种来营造,重视乡土树种的推广和应用。另外再用香花植物,色叶植物、观花植物的层次搭配,使道路形成连续的景观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环境条件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在植物的景观表现期(如开花、结果、叶色变化等期间),给行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2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的种植设计形式

行道树绿带是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 带,又称人行道绿化带 步行道绿化带。它主要的功能是夏季行人和非机动车遮阴 美化街景、装饰建筑立面,也是城市街道绿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2 1树带式

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乔木和绿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绿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正方形以边长1.5米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米,1.5米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米为好;行道树的栽植 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厘米一lO厘米,避免行人践踏,如 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 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t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 简单大方。

3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3.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 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高,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

,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

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支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O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目前在天津市应用较多的有法桐、 国槐、合欢、白蜡等。

3.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音等,选择时应

注意以下几方面:

(1)枝叶丰满 株形,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荫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工人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月季、紫薇、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3.3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可作地被应用。

3.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 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15t益突 出,道路绿化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的道路绿化是应作 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我国的城

市道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城市景观得以发展,城市内涵也会得到提升。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综述

1实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根本意义

实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承担着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责任,是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仅应该与整体的城市规划风格相互融为一体,还应该符合道路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一定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风格。

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生态性原则

在平衡人口、经济、资源及环境四者之间的全新经济形势下,任何发展都站在走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上的,而城市道路绿化亦不例外,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配置多层次植物。任何有生气的城市景观都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的,都离不开生物,无论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因此,只有在城市景观环境中坚持生态原则,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才能创造出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并在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较大限度塑造优美的道路景观,才能满足生物对于环境的需求,才能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保障生物多样性。

2.2协调性原则

在保障了道路绿化设计生态型原则的同时,想要形成一个整体的城市道路规划,充分体现出经济效益、生态以及社会三者间的关系,并协调好这三者的好关系,需要坚持协调性原则。需要协调道路绿化与交通组织,使得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以协调好投入与产出、保护与开发、建设与养护以及景观与生态彼此之间的多重关系,不仅要满足交通功能,还应该赋予人们优美、宜人的景观视觉。与此同时,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的协调也是必要的,道路沿线绿化风格要协调统一,要对道路绿地的屏挡、隔离、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2.3服务和谐性原则

任何形式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城市居民服务,设计原则也是服务于人,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规律和需求,较大程度做到自然布景与规划布景相结合,体现自然、回归自然。将植物美、自然美及景观美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满足功能和景观上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3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3.1确定绿化形式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形式的确定是整个道路绿化设计的核心和关键。首先,要综合考虑到道路所处地理位置两侧建筑物的性质、建筑物的建筑风格与建筑特色、以及所需要设计的绿地的面积,再将以上几点综合考虑。以后,要注意季相色彩的分析与树木高低层次分析,这是就是完成了绿化形式的一个基本雏形,基本可以完成设计方案的工作。

3.2选择绿化植物

首先,要充分考虑其地方植物特色,合理选用基调树种及其他绿化植物,一般情况下,常使用杨树、垂柳、油松、国槐等常绿上层乔木;丁香、紫薇、玫瑰、珍珠梅、云衫等常绿中层乔木;月季、杜鹃、紫叶小檗等花灌木或者色叶灌木。其次,选择具有多种功能的地被在植物群落,不仅可以提高绿地率,还能能减少扬尘和降温。,为了避免沉闷单一的景观层次,要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和层次。学会采用观叶、观花植物用来丰富色彩、点缀来活跃气氛,以增加叶色动态的色彩变化。(本文来自于《工程科技》杂志。《工程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4道路景观照明设计

4.1照明设计的协调性原则

作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附属设施,景观照明是对城市在夜间特有的美感的更新和补充,通过对彩色光的使用,使之成为一个充满视觉体验和精彩纷呈的地方。景观照明设计必须要与景观要素、道路、广告标识、建筑物等绿化景观的设计内容紧密结合,并结合其不同的性质与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的灯光种类,如泛光灯、草坪灯等等充分体现出动态,并且层次分明的公共照明体系,给人们留下一个清晰的城市意象和空间架构,和不同视点的视觉感受。

4.2照明设计的节能环保原则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是现阶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进行照明设计时,不仅应该满足对于照明的需求,还应该避免过度照明造成的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以及光污染干扰。首先,在满足视觉要求以及安全需要的基础上,采用截光型灯具截断上射光线以及杂散光等造成的光污染。其次,通过使用新型科学技术和各种高科技手段对能源进行自动控制和分级控制,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生态化进程也愈来愈受关注,加强城市道路绿化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作为人工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再创,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也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缩影,是城市意境、文化和形象的体现。因此,想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满足现代城市道路建设的公共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层次性等时代特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魏清洁 单位: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索

1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作用

利用绿化植物进行合理的道路绿化有效避免了这种状况,在城市道路中间运用植物打造成分车绿带,可以遮蔽驾驶员对面车辆所折射的灯光,达到防眩目的。其次,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具有时间长、速度快等特点,若整个道路沿线没有一点绿意,景色十分单调,极易导致驾驶员出现视觉疲劳的状况。利用绿化植物对城市道路进行绿化建设,能够给予驾驶员一个宽阔良好的视觉空间,对驾驶员安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选择

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特色,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对于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城市特点及地方特色进行合理化选择,并且还考虑所选择的植物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功能效果与艺术效果。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一般情况下会采用灌木、乔木及地被植物。

2.1灌木选择

灌木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较为常用,其主要应用于城市道路人行道的隔离带与绿化带中,用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的灌木需要具有降低城市中的噪音污染,不能遮挡道路行驶的视线,净化城市环境等作用。在选择灌木时需要注意3个方面:首先,在城市道路绿化中,要保障灌木的株形优美、枝叶丰满、花期较长、花多并且能够显露出来。其次,应保障灌木的植株少刺或者无刺,叶色之间有一定的变化,具有层次感与错落感,并且为了确保灌木在城市道路中的长期生长,应选择一些耐修剪,能够人为控制其高度及形状的灌木。再者,灌木还要具备繁殖容易,对路面污染与灰尘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充分发挥灌木的使用价值,降低城市道路环境污染。(本文来自于《现代园艺》杂志。《现代园艺》杂志简介详见。)

2.2乔木选择

乔木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主要被作为行道树来应用,其具有遮荫及美化道路环境等多种功能。为使乔木在炎热多雨的季节依然能够完好生长,就需要对乔木进行精心选择,在乔木选择过程中要合理把握2点。及时点,从乔木外形上来说,乔木株形应该美观整齐,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且易于成型,同时还应该结合当地人们的审美习惯及要求进行选择。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所选择的乔木其叶子好能够在秋季变色,从而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城市道路绿化增添一份魅力,一份生机。为了避免城市道路在冬天的单调,还可以选择一些常绿花木,从而达到一定的审美效果,使冬天的道路依然不缺乏生机。第二点,应用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的乔木生命力应十分顽强,且对其生长状况的管理费用较低,栽种后不会发出难闻的味道,以免影响城市整体环境质量。

2.3地被植物选择

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还需要一定的地被植物,对于地被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温度及湿度等多种条件选择草种草坪,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就目前地被植物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的应用状况来看,北方诸多城市基本上都是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还有多种低矮花灌木也被应用到地被中,例如,金焰绣线菊、金山等植被。

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3.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3.1.1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以城市发展及人们需求为中心,保障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能够带动城市道路环境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让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城市引以为傲,让他们在所居住的城市中感受到城市的自然魅力。

3.1.2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是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损坏城市本身环境,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要与城市经济发展保持一致,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对道路生态环境的多种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生态景观,同时还应该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为城市居民提供宽广的生态资源与环境空间,促进城市生态景观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和谐与进步。

3.1.3整体优化与发展原则。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要具有全局观念,遵循整体优化与发展的原则,合理将城市道路绿化与城市生态规划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积极作用。

3.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3.2.1多景融合,呈现异相景观。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保障城市道路生物的多样性,对道路绿化景观采取多种设计方式,运用多种多样的绿化植物,使整个景观设计既具有统一性,同时又具备变化性,给观赏者或者城市居民一样的景观感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资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促进城市稳步发展的必要途径,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绿化景观资源的应用率,实现其使用价值。

3.2.2遵循美学法则,进行动感设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仅要体现景观设计的独特之处,同时还要充分彰显城市独特的地方特色,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满足当地居民的精神需求及植物良好生存的基本要求。在设计中要遵循美学法则进行动感设计,避免景观设计的单调性与乏味性,使整个景观设计看起来充满活力与生机。

3.2.3结合当地文化,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一个城市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要想凸显自身城市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就应该结合当地文化。因为每个城市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地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史载继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在设计中渗入文化元素,能够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层次,提高道路景观设计水平。

4总结

城市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城市道路绿化具有多重功能性,如生态保护功能、景观组织功能以及交通辅助功能等,对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合理利用植物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同时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品位,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冠军 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综述

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原则

1.1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有3层意思。一是根据该城市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结合城市的特色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好以本地树种为主,兼顾生态和景观两方面。二是由于城市道路绿地是以道路结构为基础的,所以多随道路呈线形分布,并且受道路宽度、长度、曲折度等条件的影响,所以要多多注意各个区域范围之间的设计,使之符合道路变化。三是道路沿线的原有植物、周边建筑等也应该考虑进来。应充分利用原有的植被景观进行添加设计,并融入到周围的建筑风格中去,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整体的和谐统一。

1.2生态环保

早些年城市绿化多以单一树种和大面积草坪的形式为主,这种方式过分强调绿化的形式,是城市道路绿化的一个误区,不能满足其对生态和环保方面的要求。经过多年探索,如今逐渐形成了乔木、灌木、地被草木复层种植的形式,不仅能够营造出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同时具有滤尘降噪、净化空气等功能,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较大限度塑造了优美的道路景观。

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要点

2.1绿化形式的确定

绿化形式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两侧用地的性质;②周围建筑风格;③设计绿地的宽度;④道路变化情况。植物的高度层次和季节色彩也进行考虑。例如,假设道路两侧大部分为商业用地,建筑物群高大稠密,中间分车带宽12m,可以在绿地的中心种植高大乔木,两侧种植低矮的绿篱或者灌木,以满足两侧商业建筑展露的要求。

2.2考虑人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在进行绿化设计时要以人为本,考虑到人们实际的生理需求。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时候,驾驶员对道路旁景物的敏感度是随着距离和车速变化的,在设计道路绿化时,一方面要保障不影响道路交通,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车辆行驶的动态特点对景观进行实时调整,既满足了行人在静态视觉上的要求,也满足了车辆行驶中人的动态视觉要求。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的车速下,人们可对景观进行辨认的较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以及能够进行清晰辨认的景物的最小尺度是变化的。以限速100km/h为例,司机前方的景观,其较大距离不应大于660m,最小距离不应小于8.50m,景物高度应大于2.00m。如果绿化设计时对这些因素不加以考虑,建设出来的景观尺度超过了这些值,那么对正在驾驶车辆的司机来说,超出这些尺度的景观是看不见的,这就是失败的绿化设计,因为它不能给道路上行驶的人们带来动态视觉上美感,忽视了人生理上的需求。(本文来自于《现代园艺》杂志。《现代园艺》杂志简介详见。)

2.3道路绿化植物选择

由于建设过程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地的土质都比较差,因此应多选择例如杨、榆、槐等耐生长、抗病虫害的树种;灌木选择枝叶丰满、花期长、不需要太多修剪的海棠、丁香等。

2.4重视安全

安全问题是绿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进行栽种,植物会因为根系无法伸展、减弱长势直至死亡;在交叉路口、公交车站位置、人行过街通道的两侧栽种超高繁密的植物,会误导与遮挡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有架空电线的地段栽植大型乔木的话,当乔木生长到一定程度,容易因为枝杈牵扯而造成电线断落,带来危害。

作者:张蕊 单位:大武口区青山公园管理所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老城区道路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

以长春市老城区道路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景观构成元素的分析,总结长春市老城区道路步行空间景观设计特点,探讨其对长春市道路步行空间景观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长春市老城区;道路步行空间;景观设计

0引言

城市道路步行空间景观是城市景观体系的骨架,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整体形象的重要体现。设计良好的道路步行空间景观,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度,促进邻里交往,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够增加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道路步行空间景观作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复合综合体,延续历史文脉,挖掘地方景观特色,成为避免景观趋同现象的有效途径。城市老城区道路步行空间景观作为城市既有景观的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市民的日常生活,而且承载了城市的记忆和文化,是城市历史文脉、人文景观的重要载体,独具特色老城区道路步行空间景观常常能够形成城市的景观符号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如哈尔滨中央大街道路景观、上海的石库门巷弄景观,北京由四合院灰色围墙限定的街坊式的步行空间景观等等。可见,总结城市老城区道路步行空间景观特色,塑造具有地方特色、人文特色的道路步行空间景观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以长春市为例,对长春市老城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老城区概况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位于东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长春市老城区主要包括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绿园区、二道区五部分,这五个区域也是长春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老城区近代城市化建设始于1932年日据时期,形成了以站前广场为中心的放射形街道网络,并进行了良好的绿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路步行空间景观环境。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放射———环形”的城市骨架,道路宽阔笔直,植物景观丰富,形成了“疏朗、大气、通透、开放”的城市景观风格。

2老城区典型道路步行空间景观案例分析

文中根据长春市老城区道路步行空间景观特色,选取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包括人民大街、新民大街、解放大路。

2.1人民大街

人民大街是正南正北贯穿长春市的城市中轴线,纵跨城市三个城区,包括宽城区、朝阳区、南关区。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建设历史较长、景观效果良好的胜利公园至解放大路段进行代表性研究,该段全长1900m,道路宽度54m,道路绿化形式为六板七带式,有5排机动车道、2排辅助车道、2排公交车道、2排非机动车道。

(1)道路步行空间断面。4m宽、比车行道高20cm的人行道设置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之间,地面铺装为混凝土砖,自行车道宽度3.5m,为沥青路面。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通过高差和路面铺装材质的差异限定空间,调研显示,由于自行车使用者的减少,自行车道逐步成为以步行交通为主的步行———自行车混行空间。

(2)道路步行空间绿化。道路行道树以黑皮油松和杨树为主,其中黑皮油松栽种历史悠久,有些树龄已达百余年,形成了人民大街特有的景观特色,同时也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3)道路步行空间的尺度。道路步行空间的宽高比,即D/H等于1时空间的宽高协调匀称,行人会产生内聚、安定之感但又不会有压抑的感觉;当D/H比值由1逐渐增大时空间的空旷、开敞感随之增强,最终产生迷失感;当D/H比值由1逐渐减小时,空间的压抑感,闭塞感随之增强。可见D/H等于1为空间性质的转折点。人民大街的道路步行空间利用道路绿化对空间进行了尺度的二次划分,使D/H趋近于1,营造了舒适的空间环境。首先,通过快车道两侧分车绿化带内的高大的黑皮油松隔绝了快速交通对步行空间内步行活动的干扰。另外人行道内的银中杨明确了空间界线,使得空间的宽高比得到重新划分,即D/H为1左右,从而塑造了宜人的尺度和舒适的环境。

2.2新民大街

新民大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道路两侧至今任然矗立着大量伪满时期风格统一、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如伪满经济部、司法部等。道路全长1446m,54m宽,为二板三带式绿化,包括机动车道3排,非机动车道2排,人行道2排和22m宽的街心花园。

(1)道路绿化。新民大街道路有1个宽度为22m的街心花园,花园内沿中轴布置1m宽的园路,园路两侧为自然式的植物种植形式,沿道路两侧种植了黑皮油松、杨树、柳树等高大乔木,丁香、山杏、山丁子等灌木分布两侧,丰富的植物材料使道路春有红花、秋可赏叶、冬季苍翠。千年的松树与道路两侧高大雄浑的建筑相互辉映,形成了道路的景观特色。

(2)道路步行空间边界的限定形式。由于新民大街两侧用地多为历史保留建筑和公园绿地,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距离较远,从而形成一个公、私模糊的空间,在这一空间内利用各种乔灌木的配置进行公、私空间的限定围合,不仅扩大了道路步行空间的行人心理尺度,而且模糊了公私空间的概念,使得道路步行空间与建筑融为一体。紧邻朝阳公园的道路步行空间,公、私空间的限定通过绿篱和矮墙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的,与公园内丰富的植物景观相结合使步行空间的行人在使用时将两个空间合二为一,路在园中、园在路内。

2.3解放大路

解放大路与人民大街垂直相交,是长春市东西向重要的主干道。全长5000m左右,宽54m。解放大路为双向6车道,辅助车道、公交专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各2排。

(1)道路步行空间的断面形式。如图6,靠近机动车道的道路步行空间宽3.5m,由外侧2m宽的人行道和1.5m宽的树池组成,地面铺装为混凝土砖。内侧沥青自行车道宽2.5m,人行道与自行车道之间通过地面铺装和行道树进行划分限定,利用高于机动车道20cm的人行道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进行分隔限定,保障了非机动车道不被大量的机动交通占用,保障了自行车通行的安全。调研显示,由于人行道紧邻机动车道,又无绿化带进行分隔,导致行人行走时受到车速及噪声的干扰,严重降低了步行舒适度,因此行人往往选择更为安全和舒适的自行车道通行。

(2)道路步行空间边界的限定形式。位于文化广场西侧的解放大路路段,临街为居住区,建筑底层为商服,居民楼后退道路红线15m,此路段是利用成排高大的乔木和挡土墙共同进行步行空间与临街商业空间的空间限定的。两排高大的乔木一方面为居民楼遮挡了来自道路的噪音和汽车尾气,另一方面两排高大的乔木为步行空间创造了宜人的尺度,经计算,道路步行空间内侧的自行车道的宽高比,即D/H约在0.1至0.2之间。利用高约1m的挡土墙限制了步行空间使用者对居住区绿地的干扰,同时又保障行人视线的通透,满足其观赏要求,使得两个空间隔而不散,融为一体。

3老城区道路步行空间景观设计优点

通过对以上道路步行空间景观设计的典型案例不难看出,长春市老城区道路步行空间景观是经过城市的多年建设逐渐形成发展的,其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适应了地区的气候,沉淀了人文历史元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风格。经过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1)丰富的植物景观。步行空间内树龄长、长势良好的黑皮油松、红皮云杉等常绿树种保障景观丰富性,同时,增加了空间的历史氛围。另外,行道树多为银中杨、旱柳等速生树种,这些树种适应了此时此地的气候条件,能够营造自然的植物景观环境。

(2)适宜的步行空间尺度。由于特殊了历史原因,长春市老城区的城市主干道均十分宽阔,宽度均在30m以上。但是,在这些主干道的道路步行空间内,快速的车流、噪音、汽车尾气并没有对行人带来太多的干扰。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用道路断面设计和植物景观整合道路的交通行为和步行行为,并利用植物景观如行道树对道路尺度进行二次划分,创造了步行空间内亲切宜人的尺度。

4结语

长春老城区道路步行空间景观设计方法有:

(1)丰富多样的道路断面形式;既通过三板四带式、或四板五带式的道路断面形式,将对步行活动干扰较大的快速车流导向道路中央,将公交专用车道、辅助车道等慢速、少量车流设置在靠近道路步行空间的外侧。

(2)整合步行空间行为,丰富空间活动及断面形式;主要指将道路上的自行车骑行和步行行为进行整合,在道路边缘形成步行———自行车共同使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不仅保障了自行车通行的安全,另外增加了道路步行空间的宽度,提高了步行舒适度。

(3)柔性的步行空间边界设计;通过高差和植物景观进行公私空间的限定,从而产生一个公私空间较为模糊的区域,这一区域往能够打破步行空间的闭塞感,扩大空间的心理尺度。

(4)利用高大的行道树限定空间;高大的行道树进一步对道路进行划分,缩小空间的宽高比,使其在宜人的尺度,即D/H在1左右。

作者:逯丹 白山 邢昊 单位: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老城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本文对枣庄老城区的道路绿地现状进行问题分析,提出道路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枣庄老城区;道路绿地建设

1枣庄老城区概况

1.1城市概况

“枣庄位于山东省南部,市辖区5区1市.1976年建立枣庄市市中区,2004年枣庄市委市政府迁至新城区,政府西迁后其名未更改但俗称为枣庄老城区.”①

1.2城市道路绿地概况

1.2.1城市道路概况

“枣庄老城区道路系统基本呈方格网状,道路广场面积达到675.4万㎡,道路总长度约312.85km,道路网密度为7.48km/k㎡.”②

1.2.2城市道路绿地概况

“枣庄老城区现有道路绿地约48.15公顷,道路绿化率仅有70%左右.”③道路绿化整体水平较低.

2枣庄老城区道路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2.1道路绿地现状

老城区主干道路呈纵横分布共18条,纵向南北10条,横向东西8条.现状如下.

2.1.1道路绿带

分车绿带现状:光明路情况良好,衡山路情况一般,其他道路无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君山路、建华路、衡山路、青檀路情况一般,汇泉路、十里泉路无行道树绿带,其他道路均良好;路侧绿带:北安路、光明路、西昌路、东环路情况良好,其他道路无路侧绿带.

2.1.2交通岛绿地

老城区共11处交通岛绿地,除衡山路—建华路、衡山路—龙头路、东海路—黄山路三处交通岛绿地景观绿化一般外,其余各处良好.

2.1.3广场绿地

老城区现有光明广场、文化广场、道德广场共三处广场绿地,除文化广场绿化情况一般,其余两处良好.

2.1.4停车场绿地

从绿地系统规划中看到老城区主要机动车停车场15处,均处于市区人口密集处.

2.2道路绿地存在问题

2.2.1道路绿地横断面形式单一

光明西路道路断面为四板五带式,光明中路光明东路、衡山北路汇泉路西路为三板四带式,其余均为一板两带式.

2.2.2道路绿地率低

《2007-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到现老城区道路绿化率仅70%左右,离规划中提到的普及率95%还有一定差距.

2.2.3道路绿带

行道树绿带:老城区行树绿带中仅光明路达到乔、灌、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的相关要求,且行道树树种较少;分车绿带:在老城区仅光明路、衡山路、和汇泉西路设有分车绿带;路侧绿带:北安路、光明路、西昌路、东环路路侧绿带绿化情况良好、其他道路均无路侧绿带,在路侧绿带中城市垂直绿化率亟待提高.

2.2.4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及停车场绿地

老城区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及停车场绿地主要存在景观无设计感、广场绿地数量较少、停车场少、绿化率低且质量一般、公共设施量少且残损严重、后期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不能满足居民正常生活.

2.2.5植物配置问题

植物树种、经长期驯化的外来树种种类和数量较少,且行道树多数为落叶树.配置形式单一,道路绿地乔、灌、地被植物层次感不强.植物配置缺少季相和色彩上的交替.道路和公园绿地中环境小品及雕塑的量少、主题不突出、缺少突出城市文化的元素.

2.2.6道路问题及其他

老城区断头路多,影响交通;非机动车道铺设不平、道路弯曲、井盖铺设不符合标准,易出现行车改道现象,造成安全隐患;君山路立交桥互通需重建;大部分红绿灯路口未设置遮阳棚,骑行者为图遮阳、避雨方便则随意停车,有甚者直接闯交通信号灯;老城区停车场少,居民为停车方便往往抢占非机动车道.政府重视力度不够、经费不到位,后期维护不及时且缺少大量公共设施;居民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营造意识薄弱,抱有农耕情节,占绿化用地种植庄稼蔬菜.

3枣庄老城区道路绿地规划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与旧城改造》篇中提到,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提高到95%和80%以上,市区主干道路绿化面积占道路总面积的25%,且绿化风格要显示本地区特点.

3.1城市出入口的设计

城区出入口不仅具有交通导向作用,且需体现地方特色;因此加大力度做细致精美的景观设计,设置体现当地文化的景观小品;旅游广告标识要富有艺术性、创意性及地方文化.

3.2旧老建筑的处理方案

在规划中提到将老城区内的汇泉路、君山路、建华路沿路人行道、环卫设施、路灯、绿化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整治;建筑质量较差的一、二层建筑逐渐拆除,并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的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和风格等.

4枣庄老城区道路绿地发展策略

4.1道路横断面及绿地率问题的解决方法

4.1.1原有道路的拓宽

老城区道路拥堵,拓宽部分可行性城市道路,可适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

4.1.2新建道路、打通断头路

拓宽、新建道路时应注意:将原有横断面增加到两板三带式;新建道路宜适当设置为两板三带、三板四带、四板五带式.预留道路两旁绿化用地、公共汽车专用道路以避免重复施工.路口增建遮阳棚;重建南园立交桥互通;建设和治理时要严格执行标准.解决现有道路铺装质量粗糙问题.

4.2道路绿地问题的解决

4.2.1道路绿带

城区道路应加大道路绿带的绿地率,及时栽种道路绿带;适当增设建筑小品点缀道路景观、增添文化元素.

4.2.2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停车场绿地

加强整治交通岛绿地,从无到有,有到精.并将其设计成装饰绿地,使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且周边植物配置应具有交通导向作用.增加广场绿地的数量;按照规定(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路边停车泊位占3%~5%,社会公共停车泊位占12%~20%,配建停车泊位占75%~85%)要求扩建停车,停车场附近应种植树冠冠幅较大乔木,不同分区间种植防护隔离带,地面铺设采用草坪砖,并及时栽种草坪.

4.3植物配置问题的解决

4.3.1植物配置的要求如下:

4.3.1.1适应城市道路环境特点“应根据城市空气中有害物质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④如抗SO2植物,抗氯化物植物、抗粉尘植物.

4.3.1.2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树种,但也不排斥经过长期引种驯化、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以此来提高植物多样性;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树市花及骨干树种,来体现城市特色,景观小品的设计应贴合城市历史、城市文化的主题.

4.3.1.3道路各种绿带常配置成乔、灌、草复层混交群落,下层的地被灌木、小乔木要选择耐阴、枝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选择树干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树冠冠幅大、枝叶茂密、分枝点高、遮阴效果好的树种;应遵循“春花、夏荫、秋色、冬绿”、“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原则要求,来选择不同色彩不同花期的植物共同种植.

4.3.2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要求

4.3.2.1人行道绿化带设计“常用高大的行道树作为绿化形式.若绿化带为2-6米宽,则可种植乔木、灌木、绿篱等.”⑤

4.3.2.2分车绿带设计。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主干道路上宽度不宜小于2.5米;位于道路中间的分车绿带宽度为5-10米,其植物配置要求随分车绿带的宽度增大而增高;两侧分车绿带宽度一般为2-5米.道路出入口、人行横道处的分车绿带,植物配置要考虑到视觉的通透性,方便行人及车辆观察道路交通状况.

4.3.2.3广场绿化设计要考虑广场的使用性质和背景建筑的风格。植物的选择要与其他空间和建筑的风格相协调,同时能反映该城市的风格、气候等特点.

4.3.2.4交通岛绿化设计。交通岛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为追求美观往往采用大面积的低矮地被,同时还具有耐汽车尾气,生长慢,耐修剪,景观效果好等特点.

4.3.3行道树植物的选择

枣庄老城区常用的行道树种类主要有:高杆女贞、栾树、悬铃木、刺槐、马尾松、青桐、白蜡等.可推广应用的行道树有:苦楝、合欢、国槐、垂柳、银杏、三角枫、五角枫、广玉兰等.

4.4管理与经费问题的解决

4.4.1管理问题

希望各级各部门能够对老城区道路景观的建设事业给予一定的重视,将老城区的道路绿地的工作进一步完善.“绿道建设由市住建局负责;造林绿化由市林业局负责;休闲健身场所及体育器材设施建设由市体育局负责.”⑥

4.4.2在经费问题上应加大政府投资

“有关区(市)、乡镇(街道)要发挥建设主体作用,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建设资金需要.”⑦

5结语

本文对枣庄老城区道路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部分建议,希望对老城区交通绿地现状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笔者知识面有限,论文中对某些问题的分析不恰当或不,笔者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正.

作者:李娟 单位:枣庄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初探

[摘要]

该文以“形神兼具”为思路,分析总结了小城镇的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特征以及设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小城镇以“塑造物境、注入情景和融入意境”为内容的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创造出“形神兼具”的道路景观体系,从而达到高质量的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要求,以蒲城县城南入口道路景观设计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形神兼具;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蒲城县城南入口

城镇门户亦即“城镇入口”,它不仅是城镇内外的空间转换节点,也是展示城镇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等特色的空间载体,发挥着交通、景观、标识、引导等职能。道路作为门户空间乃至整个城镇的骨架,其景观的设计对于整个门户空间的环境塑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联系城镇内部与外部的重要通道,门户空间中道路景观设计要求不仅是物质空间上“形”的塑造,更有对其精神内涵上“神”的需求。我国小城镇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范围不断向外扩张,将门户空间推向更远的郊区地段。然而这些地段往往多为村庄以及农田,道路景观环境质量低下,不仅没有“形”的美感,更谈不上“神”的升华,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城镇的认知要求,因此有必要就小城镇门户空间中道路景观的特征进行梳理,明确设计中的“形神”要素以及设计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形神兼具”的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方法,最终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1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特征与要素研究

1.1相关研究进展

在理论方面,基于诺伯舒兹所提出的“场所精神”理论以及凯文•林奇有关城市意象表达的理论,国内许多学者对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的特征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吕元提出城镇道路建设要肩负起传承文明,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任务;张玉芬[1]提倡城镇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与环境相融洽、景观利用及保护的原则;郑素兰[2]、李丽凤[2]针对中小城镇道路入口景观提出“情感设计”以及场景化的体验景观设计模式;刘永珍[3]、张震和陈兰荣[4]等针对小城镇道路景观从绿化、小品以及路面等方面提出设计方法和原则;常堃[5]在总结小城镇道路景观特色的基础上,从人性化角度提出小城镇道路景观设计的方向;杨慧中[6]在上述特性的基础上,指出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还应有“标志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在实践方面,近年来我国在小城镇门户道路景观设计的案例也日渐增多,如漳州市东入口道路景观设计规划,整体以“绿”为主,将人文与自然因素相融合,创造了漳州个性与特色的入口环境。常熟市的五大入口道路景观改造工程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常熟市的文化特色及现代化气息。综合各类研究可以得知,目前对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实体空间形态设计方法的方面,以绿化、小品、道路设施等的布局设计为主,并且以地域文化和精神情感作为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对于物质和精神双重因素影响下的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研究较少,提出的内涵不够深入,缺乏对于“形神”要素和特征的提炼及其塑造方法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较为片面,因此有必要对于“形神兼具”的设计要素以及特征进行提炼和梳理。

1.2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特征

结合上文对于文献的研究,可以得知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形神兼具”的构思方向,对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梳理出其特征体系。

(1)“形态”特征

①具有地域特色。小城镇由于开发强度不高,大多保留着传统空间结构和社会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其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塑造,其景观内容取材往往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充分代表了人们对这些中小城镇的直观印象。②满足景观生态需求。小城镇扩张对生态的破坏使得处在边缘地带的门户区道路景观在为城镇提供观赏效果的同时,也起到生态缓冲的作用,确保了城镇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容量。③符合各种交通方式观察者的视觉特征。道路景观的设计须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视觉需求,如尺寸较小的物体在高速运动中往往被忽略掉,因此机动车道路景观应具有整体感强、绿化效果佳、连续性以及通视效果好的特点[7]。而在步行道路上,景观设计则以低速近距离为主,景观细节较为突出,参与性较强[8]。④城镇空间模式的延续和发展。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作为小城镇对外结合的一部分,其设计规划也应服从城镇规划设计所指定的原则,具有与城镇规划相协调的特点,满足整体性要求。

(2)“神态”特征

①城镇文化与精神窗口。针对小城镇不同特征,向观赏者传达不同的文化以及精神,使观赏者对小城镇产生最直观印象的同时,体会到其所传达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这也是景观“传神”最基本的特征。②满足不同欣赏人群情感需要。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目的是传达小城镇精神,它在不同类型的欣赏者心中唤起不同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的目的。

1.3构成要素

构成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形”的要素包括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两部分,“神”的要素包括文化要素,生活要素和情感要素三个方面。而其中人工要素是完成“形”“神”塑造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道路景观系统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在本文的设计方法中将重点突出对于人工要素的设计。

2“形神兼具”的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2.1小城镇门户道路景观现状及问题

我国小城镇大多区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按照本文所提出的“形神兼具”的要求,经过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发现,小城镇由于经济限制,以及意识缺乏,其门户空间道路景观大多未作处理,或者仅作绿化处理,零星散布一些不具备系统性和联系的小品用作门户空间地标,城镇风貌特色基本消失。由于大规模快速建设导致完成任务式的建设方式,使人们缺乏对景观内涵的思考,造成了小城镇门户空间中道路景观系统性不强,内涵不深,特色不明等“形神缺失”的问题。首先在“形”上,由于处于门户空间,道路景观更应该具有美感和系统性,而小城镇中罕有涉及;其次在“神”上,就“景观”造“景观”的情况愈发突出,其门户道路景观仅考虑缺乏内涵的绿化和照明,与城镇地域文化没有形成关联,导致道路景观没有了精神情感层面的升华,达不到“门户”的展示目的。因此综上所述,有必要梳理出找出小城镇的“形神”要素,从而明确“形神兼具”的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设计方法。

2.2设计方法

在“形神兼具”的设计中,“形”的构建主要完成“物境”的塑造,“神”的构建完成“情境”和“意境”的赋予,包括文化内涵的赋予和精神情感的升华。

(1)景观“形”——物境的塑造

①总体形象定位。对于道路景观设计总体的“形”的塑造,应从城镇的实际出发,结合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融入城镇的历史文化,加强现代景观设计与本土文化语言的交流。②尊重自然,保护原有风貌。小城镇各具特色的地貌成为道路景观塑造的良好契机,尊重场地的自然环境,使得建成的景观与环境和谐共生,将远山近水等自然环境要素尽可能纳入到景观设计体系中,保持其完整性,使人行走其中感觉与自然相融。③就地取材,体现地域特色。城镇门户空间的道路线性发展过程中,其景观的特色塑造将直接影响城镇形象的表达。小城镇在门户道路景观设计中的软景观可以选用地区特色的植物,如关中地区的梨树、花椒树、石榴树等,或是借助原有水体,来营造人们所熟知的特色环境;硬景观可以采用地区独特或普及程度广泛的建材,将地域特色要素作为景观的取材原型,不仅仅是对地域特色景观的塑造,更是人们对城镇记忆的存留。④融入肌理,延续城镇空间。小城镇总体以传统风貌为主,呈现出一种几何状态,体现了礼制的影响,有着“街—巷—道”层次分明的城镇结构以及宜人的尺度和积极的空间。在其门户道路景观设计时,也应延续这一特质,形成层次分明与小城镇主题相协调的城市肌理。

(2)景观之“神”——情境的注入和意境的赋予

①情境的注入。道路景观设计中情境的注入是景观要素结合的关键。如果没有情境的注入,那么景观好比是只有血肉,没有筋骨,既不成体系也没有意义。a挖掘历史,注入文化内涵。我国小城镇在历史长河的孕育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并成为地域精神和文明的象征。在小城镇门户空间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可通过城镇历史中发生的名人轶事,民俗传说等深入人心的文化资料来获取,并将其中具有典型意义,能引起人们心中共鸣并且广为人知的元素应用到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中,以故事雕塑或是其他能够快速浏览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丰富道路景观系统,增加道路景观的趣味性,而且对地域文化的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b以人为本,融入人的活动。塑造城镇入口景观地域特色时,应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吸引人参与其中,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引入到门户空间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我们可以将一些小型的民俗活动引入到道路两侧的活动空间中,这也成为城镇门户空间地域特色与可识别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意境的赋予。意境赋予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塑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升华主题,赋予精神内涵。道路景观塑造的主要目的应高于实用层面的意义,上升到探究精神上的内涵,将物境和情境共同创建的主题延伸至人文精神的诉求。所以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主题最终应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城镇精神与人民需求所结合,不仅要“与时俱进”,更要“与民共荣”,倡导城镇和人民共同发展的精神目标。b回归本质,注重人文关怀。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义的,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的目的则在于“保存”并传达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回归人本质的需要,注重人文关怀,让人在观赏过程中产生可引起情感的共鸣,或是对家乡的归属感,或是对小城镇的向往以及憧憬,同时这也是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的本质目的。

(3)“形”与“神”的结合

通过上述方法,将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入到实体景观中,门户空间道路景观不仅具有“形”美还具有“神”美,达到了“形神兼具”的设计初衷。

3蒲城县城南入口道路景观设计实践

3.1现状概况

蒲城县城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交接地带,地形以坮塬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基地位于迎宾大道南段,南至西禹高速公路,北至西延铁路,占地面积330.32hm2,南北长约2588m,东西最宽约1977m,其中现状用地以村庄、农田为主,村镇建设用地为辅。

3.2“形神兼具”的设计方法

(1)“形”的设计方法

①总体形象定位。生态城迎宾大道段片区是从西南进入蒲城的重要通道,此片区的总体定位不仅要考虑功能构成,还要考虑蒲城的城镇形象。因此,本次规划对该片区的总体定位为:对外展示蒲城县城形象,介绍蒲城文化、感受蒲城城镇内涵,对内是联系老城与新区以及产业园的南北拓展轴。②尊重自然地形地貌。顺应自然环境,借助已有自然景观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利用西北高的地势将基地西北方的中水系统的水引入到基地中,并借助平坦的塬面打造视野开拓的景观系统。③就地取材体现地域特色,改善景观空间环境。a沿街建筑设计。尽可能用现有建筑设计,力求简洁和实在、沉稳外观色彩。统一采用茶色、砖红、土红、浅黄色、咖啡色等暖色系。大量使用砖、石材为主,外墙涂料选用耐久性长的涂料。底层商铺后退形成积极空间,并对其形式做统一设计。b绿化设计。片区内道路绿化带内以种植绿色低矮乔灌木为主,搭配栽种的乔木的高度以不遮挡蝶塔与花塔为原则。在西禹高速与转盘之间种植大片面积的椿树,以体现自然生态,寓意密林植椿。采用块状及片状的大序列种植,形成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c水体设计。设计中引蒲城中水系统的水至道路西侧的公园绿地之中,形成环状相连的水网结构,取蒲城特色梨树作为原型,设计梨花花瓣形状“梨湖”,又取蝴蝶落于花瓣之意在湖中设计蝶塔,呼应“生态水岸,绿水之滨”的形象定位。d小品景观设计。小品景观利用节能环保的LED灯引入照明灯具设计。道路两侧的小品设计中融入蒲城特色建筑形式或者构造元素,如木构风雨亭,故事雕塑长廊等。④融入肌理。道路两侧门户片区将传统城镇中“大社区,小街坊”的城镇肌理继承下来,注重人的感受与需求,由大尺度大气势转为营造以人为主体的街巷空间,并以此来激发城镇活力。

(2)“神”的设计方法

①融入情境。a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融合。设计片区共分为“起承转合”四部分布置,主题依次为自然、生态、历史和人文。总体景观系统以蒲城三重门为线索,体现城镇形象。及时重门——以绿水为美,生态蒲城,以“梨湖望塔”为主景,以“蝶恋花”为原型设计蝶塔与花塔互望;第二重门——以历史为美,历史蒲城:以“将相迎宾”为起点与标志,在道路两侧设置蒲城历史人物雕塑,如王鼎、林则徐、杨虎城等,由南向北按照时间顺序而排列,使观察着产生“走在书画中,行于历史间”之感;第三重门——以人文为美,人文蒲城:以绿玉廊桥为标志,在道路两侧绿化带中布置蒲城人文典故立体画轴,如“杨爵拜水”、“太和题匾”、“蔡邓何守”等,使观察者不仅是走在美景里,更是走在故事中。b打造参与性景观,融入人的活动。在道路景观的设计中不仅是“只可远观”的观赏性景观,更有考虑到步道人群的参与性景观,如可以进入的画廊花架,草坪步道,还有专为人活动而设置的小型广场,在里面配以民俗活动雕塑,营造一种轻松开敞的休憩氛围。②升华意境。提升文化品味,最根本的就是让居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提升整体的文化素养。景观塑造面向的群体不仅是过往的游客,更是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在景观塑造的同时,将文化宣传融入到整个景观塑造过程中,既有看得见的物质空间,更有看不见得精神寄托,无论是途经游客或是外来参观者,在物境和情境的影响下,可以对蒲城县城产生向往之情与赞美之情,使当地居民在一系列的景观环境下产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结语

小城镇门户空间中道路景观的设计是展示城镇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小城镇门户空间规划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它不能简单理解为道路小品的摆设或是绿化的覆盖,而更应该满足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本文“形神兼具”的设计角度出发,研究相关理论,对小城镇门户空间中的道路景观特征以及要素进行梳理,明确“形”与“神”的设计内容,并提出“形神兼具”的道路景观设计手法,以蒲城城南入口道路景观的设计实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小城镇门户空间中道路景观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指引。

作者:侯全华 王文卉 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城市生活型道路景观设计综述

摘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不断地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日渐成为关心的重点,生活型道路对城市居民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怎样做好城市生活型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城市的道路、休闲人行道与工作生活道是城市生活型道路中的三大主要类型。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类型,从而得知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对城市居民日常工作和实际生活的作用,于此同时提出可行性的相关设计方案。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讨

1前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步入到了高速发展阶段,许多的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为城市化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大量人口对城市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怎样做好城市环境,调节城市人们工作生活,成为亟待需要解决的城市发展难题。城市生活型道路是城市环境的重要部份之一,主要意思是指生活交通为主要服务功能的道路,帮助人民的每天生活出行和生活娱乐休闲的需要。

2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类型

2.1城市街道型

城市街道型大体是指城市主道和干道的分支街道,街道狭窄,车辆行驶较少,城市街道型道路是城市人们步行次数最多的道路类型。具体来说,城市街道型绿化景观覆盖道路两端生活工作型道路大体是指在各类城市人们的住宅区和各单位的区内道路。生活工作型道路的绿化景观大体是指绿化景观具体来讲全部把低的草地或树木作为设计内容。

2.2休闲道路型

一部份城市商业街和城市公园道路等为休闲道路型道路,是城市人民生活休闲的场所。休闲道路型绿化景观的设计大体是指为城市人民在娱乐休闲活动中的道路绿化,它体现在道路本身的绿化以及为居民提供休息的功能,比如城市绿化带和公园的一些草皮、地标。

2.3生活工作型道路

各类城市人民的住宅区和各单位的区内道路为生活工作型道路。生活工作型道路的绿化景观大体是指人们的住宅地点的道路绿化和工作地点的道路绿化。生活工作型道路绿化景观具体来说都以低的草皮或树木为设计内容,这样1m~2m的较窄道路更能够靠近绿化带。

3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3.1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要求

(1)健康和谐有序要求。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区环境施工,一定要达到的原则就是城市环境的绿色环保科学。提供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和人们生活区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生活型道路主要功能。城市生活型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必须为城市人们给予优良的视觉享受和快乐心情作为重心,所以,在绿色景观设计上,要以城市人们的每天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和需要出发,关心城市人们生活的想法。道路两旁的绿化景观设计给人舒适和开阔的感觉。在绿色景观设计上按照整体的城市景区设计和城市具体规划,创造绿色健康科学的城市生活型道路环境。(2)人文化设计要求。城市生活型道路绿色景观设计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城市悠闲区要营造出健康和悠闲的科学文化氛围,城市住宅区的绿色景更要照顾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具体的地区环境,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的人们以优良的归属感,而且城市生活型道路设计需要考虑所在地城市的历史文化气息,既体具有城市特点,也突出城市美感。(3)功能多样性要求。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相对农村,人民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很大,而且这种压力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城市生活型道路几乎每天都与城市人们接触,所以城市生活型道路在绿色景观设计上要按照功能多样性的要求。所以不仅要满足他们的正常交通视觉享受和锻炼运动,而且还能够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以及发挥净化空气等城市绿化环境的保护作用。

3.2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方法

(1)安全性。安全性对景观设计工作者来讲是最为核心的设计要求。在设置街道两边的绿化区时,要保障每棵树木的高度与距离之间的比例,进行单排种植。(2)养护性。根据各个城市之间存在不同的情况,比如城市的日照时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按时对城市绿化带进行养护,要按时浇水,按时对某些树木修剪,以避免对绿化植物造成损害。(3)文化和休闲性。绿化景观在设计中要根据情况合理设置其它文化景观。城市居民休闲活动是配以草皮区、雕塑等景观小品,满足人民步行、生活区间的需要,同时使绿化景观的设计更加多元化。(4)美观性。绿化景观一定要发挥绿化和美化城市环境的特点这是城市生活型道路建设的要求,所以,绿化景观一定要做到优美。

3.3体现“场所精神”

城市需要历史文化内涵,城市公园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点有所存留或再被利用,体现它的“场所精神”内涵。现代化城市绿化区的景观设计都有文化表面化的趋势:低端地使用标志性的符号或仅仅把它取一个很文艺的名字,而与具体景观却没有多大的关系。设计工作者要做的是,真正理解所在地方的文化,不是抄袭,而是将当地文化与景观自然融合,令居民对城市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与当地历史巧妙、自然融合,制造出一个现代的设计,提供给人们一个不同的体验,给人们提供有内涵,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场所,它继承于历史但面向将来。

4结论

城市绿化区是人与自然环境交流的一种载体,城市绿化区不仅是一种客观物质形式,也是一种精神标志。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城市绿化区设计所产生的问题,无论是党政府、单位还是设计工作者,都应该怀着主动的态度多角度去考虎和解决,以环境设计伦理学当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主,规纳出城市绿化区设计新的观点和理念,从而使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始终保持着和谐平衡的状态。

作者:李报社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林业局

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单元性、协调性、安全性、地方特色性特点,研究了中小城市园路规划布局设计和园路铺装设计等技术问题。

关键词:

道路;园林;景观;设计

1小城镇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特点

1.1中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单元性。1.2中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中小城镇的道路景观更具有地方特色。只有结合地形、节约用地、考虑气候条件、注重环境生态,中小城镇的道路尺度才更适合人们的生活。1.3中小城镇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安全性。城镇道路的安全性要求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心理感受、行人的视觉感受和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组织等多方面因素。对于驾驶员来讲,道路的安全性是首要的,而乘客观赏的道路两侧风光,会反映出城市的整体风貌和社会气息。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人们对弯道、上下坡或前进方向的加减速等都产生与静止不同的动感。节奏单调的视觉环境会使人感到疲倦,甚至引起困倦等不必要的危险;反之,急剧的节奏变化也会使人惊慌失措。所以,城镇道路景观的设计必须保持基本的张弛度,以恰当的节奏变化和景观片段的重复,形成舒适的道路景观。城市中不同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是不同的,疾驰的车辆和漫步的行人对道路两侧的感受差异巨大。行走的人们能够体验更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要素,封闭的空间使人感觉私密,开敞的空间则使人感觉舒畅,色彩斑斓的道路景观环境会使人产生视觉上的享受。在行人体验为主的道路景观中,需要考虑各种植物和构筑物的色彩、质感和肌理的搭配和组合,使人们在行走过程中产生视觉上的景观享受。同时,可在道路景观中放置一些体现当地城镇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或个性化的铺装等,形成丰富的道路景观,并展现出地方特色,突出城镇道路景观的个性。有很多城镇以道路景观作为标志性的门户景观,如迎宾大道,以植物为主题的特色街道等,都能够有效加强城镇的识别性。1.4中小城镇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地方特色性。在许多城镇的中心区都设有步行街,以商业、展示为主要功能,承载着较大的人流,也是展现小城镇地方特色的主要区域。步行街造就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古典与时尚的交汇,步行街区文韵悠悠,商味浓浓,力日益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打造了一方生活休闲、观光游乐的新福地,其美丽和繁华尽展了现代城市的文明和发展。

2中小城市园路规划布局设计

中小城市园路规划布局设计方法如下:a.对收集来的设计资料及其他图面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初步确定园路布局风格。b.对公园或绿地规划中的景点、景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c.对公园或绿地周边的交通景观等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可与有关单位联合分析。d.研究设计区内的植物种植设计情况。e.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确定主千道的位置布局和宽窄规格。f.以主干道为骨架,用次干道进行景区的划分,并通达各区主景点。g.以次干道为基点,结合各区景观特点,具体设计游步道。h.形成布局设计图。

3小城镇园路铺装设计

3.1砖铺路面

目前,我国机制标准砖的大小为240mm×115mmX53mm,有青砖和红砖之分。园林铺地多用青砖,风格朴素淡雅,施工简便,可以拼凑成各种图案,以席纹和同心圆弧放射式排列为多。砖铺地常用于庭院和古建筑物附近。因其耐磨性差,容易吸水,适用于冰冻不严重和排水良好之处;坡度较大和阴湿地段因易生青苔行走不便故不宜采用。目前,已有采用彩色水泥仿砖铺地,效果较好。日本、欧美等国尤喜用红砖或仿缸砖铺地,色彩明快艳丽。大青方砖规格为500mm×500mm×100mm,其平整、庄重、犬方,多用于古典庭园。

3.2冰纹路面

冰纹路面是用边缘挺括的石板模仿冰裂纹样铺砌的地面,石板间接缝呈不规则折线,用水泥砂浆勾缝。接缝多为平缝和凹缝,以凹缝为佳。也可不勾缝,便于草皮长出成冰裂纹嵌草路面。还可做成水泥仿冰纹路,即在现浇混凝土路面初凝时,模印冰裂纹图案,表面拉毛,效果也较好。冰纹路适用于池畔、山谷、草地、林中的游步道。

3.3碎料路面

碎料路面是指用碎石、卵石、瓦片、碎瓷等碎料拼成的路面,这种路面图案精美丰富,色彩素艳和谐,风格或圆润细腻或朴素粗犷,做工精细,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和较高的观赏性,有助于强化园林意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情调,多见于古典园林中。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