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事物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界限,在界限之内量的增减并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一旦超过界限就会引发事物的质变。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要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适度性原则创造节约、美观、适用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水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具有的特性

根据园林建设工作的需求,合理地运用水元素设计出立体化的动感成果,规划出魅力十足的园林景观艺术作品。这就是立体动态的整体应用特点。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融入水景的设计可谓是传神之笔,如果设计师还应用上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视觉、嗅觉和触觉。这表现了水景全新创作的运用特性。

2水景创艺的重要性

①柔化空间的美感。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水景艺术,不仅反映了真切的流动感受,而且这种创造的方式具有柔化作用,水景可以把人们带入整体的感受空间,提升空间的活跃度,使空间增添几分趣味,并有效地将情景相结合。比如,设计出水的倒影、使用光影的变换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成果,并且可以达到柔化空间的效果,给艺术作品和环境之间增加气息,使单调乏味的空间充满生机。②园林生态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水景。对城市园林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水景的设计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把大自然资源、森林的资源水资源等都相互结合形成统一的生态体系,呈现给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信息,并且在创作水景艺术表现生态多样化特性的同时,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围绕低碳方面、环保方面、生态方面的理念进行设计。水景园林生态多样化具体表现为:溪流的融入设计、瀑布的融入设计、人工湖的融入设计等其它有关水元素的融入。

3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水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3.1动静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的方式之一就是动态与静态的相互结合运用。其主要表现在使用喷泉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瀑布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涌泉等其它表现艺术的形式。这些形式可以进行各种样式的水态图案表演,例如,蒲公英图态的展现、半球图态的展现、扇形图态的展现等等,在众多的水态喷涌形态中最典型的表现就属上海世博会的韩国馆、河南郑州的水幕电影和河南洛阳的音乐喷泉了,这些场所都成功的把音乐、光彩、水的结合,运用自如,呈现给人们各式各样的奇妙景象,尤其是光和水的融合,使人有冰火两重天的绝妙感受,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具有激情的音乐使人在炎炎夏日享受清爽和欢悦。流动的水是动态的表现形式,奇特的自然景观静态的表现形式,流动的水和自然奇特景观相互结合的景观,就是动态与静态的运用。比如,建设滑梯式人工瀑布、幕布式人工瀑布等其它方式的瀑布,都可以呈现给人们不同的艺术魅力感受

3.2水景与植被的氛围

的营造城市园林水景,注意与水面植被的有效合理结合,可以使用借景和对景的方法,产生俯视、仰视等不同视角的艺术体会,把水草、芦苇、荷莲等各种水生植物有条不紊的布置于生态环境中,展现出动植物、水景的相互生存和相互调养,水元素的运用效果显而易见,鲜明的浅水池清澈见底,整个艺术的气氛尽收眼底。特别体现在植物的组成上,远远近近疏疏密密的程度都有条不紊的组合栽培,为了形成柔美的线条,可以在水边种上垂柳,为了形成鲜明的层次感、更加富有趣味,可以种植些落松等小型的水植物。

3.3水景与照明的烘托

园林景观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就水元素。花园照明的重要表现对象不单是动态的水景,还包括静态的水景。不管是潺潺流水的小溪、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是水花四溅的喷泉、波光粼粼的水面,各种各样的水景形式都具有其动人的魅力。尤其是在晚上,如漓江夜景,周围的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给漓江带来了魔幻般的效果,水景如同画家手中多彩斑斓的画布,而灯光成为了画家的画笔。

4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动与静相互结合、色彩的相互搭配、山水的相互融合、光与影的运用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而且依据各自城市的发展、品味及其它整体方面因素来进行提升,所以,水景的设计需要的、系统的、多方位技术的综合运用。必须从各个方面逐步探究,解析城市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营造理念,把水元素充分的发挥运用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之中。

作者:谢海波 单位:深圳市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探讨

摘要:从生态设计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生态园林植物与景观配置,分析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要点,提出了今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手法;配置;问题

1生态园林植物与景观配置

水景植物配置在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色泽鲜明、耐水喜湿、姿态优美的乔木或灌木,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的修剪,同时应注意堤和岛的划分,展现景深效果。有景可映的水面尽量不要栽植水生植物,水体较大时,栽种高大乔木时应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路旁植物配置时尽量打造多种园路景观,避免太多雷同。株行距应与路旁景物结合,留出透景线,为“步移景异”创造条件。主路应以乔木为主,适当配置少量花灌木,形成特色的景观,较长的道路上要突出主景。规则式的园路,亦宜有2~3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建筑物旁配置植物时,需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并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建筑物体量过大,建筑形式呆板,或位置不当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挡或弥补。再次,要加强建筑物的基础种植,墙基种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或起稳定基础的作用。山石与植物组织创造景观时,要根据山石本身的特征和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使山石和植物组织达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观效果。柔美丰盛的植物可以衬托山石之硬朗和气势;而山石之辅助点缀又可以让植物显得更加富有神韵,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地配置更能营造出丰富多采、充满灵韵的景观。

2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要点

2.1生态功能优先

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是生态设计的最终实现目标。生态设计中更多地加入自然生态因素,利用构建景观多样性,实现生态空间合理的有效配置。提高叶面积指数,需通过由乔、灌、草和地被构建成的复合群落结构实现。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多采用光合效率高、叶面积大且叶片宽厚的植物,由此构建适宜的小气候环境,起到夏季降温,冬季保温的效果。注重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比如绿地应尽量多覆盖具有耐污染和抗污染功能的植物,净化园林空气,或者具有祛病功能、释放保健物质的植物等,促进绿色健康生态环境的发展。

2.2物种多样性

引入现代城市植物种类虽然不少,大部分植物种群规模却很小。植物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对于过于追求“四季常绿”、“一次成型”的做法是可取的,导致具有特定习性、特点的植物被冷落或抛弃。应逐渐增加绿地适应性植物种类,限制和调剂好各物种所占比例,扩大多样性物种种群间的结合,做到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遵循自然现象,打造自然生态景观。确定植被、恢复重建和养护管理是城市地区恢复潜在植被的3个阶段。从生态角度出发,单一物种密集的种植做法已不可取,合理选择耐阴植物,丰富树下植物种类,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打造出新物种能自然更新的生存和繁衍生态空间。地带性群落会激发物种潜在的共同生存本能,微生物、动物也有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2.3因地制宜

改善土壤为立地条件的核心,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从环境、土壤、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出发,提高栽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稳定性。乡土植物的应用作为重点。针对植物生长的发育规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保持群落季相变化和稳定性。

2.4种间关系

竞争是植物种间关系最直接的体现,竞争结果和种群动态是由种群个体空间分布所决定的。深入了解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把握地带性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间关系,同时促使其他植物生长。种群应互相补充,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使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生产力和稳定性提升。

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乡土植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由引种、迁移、运输导致的成活率低的情况。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首先应考虑适应本土生长条件的乡土植物,并尽量做好阔叶树和针中树间搭配。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还应展现出随着季节变换的不同变化,植物群落充分发挥园林四季的生态效能。在设计中可将宽阔的绿地场所栽种耐践踏的草坪,实现人们与绿地的近距离接触,紧急情况突发时,又可作为临时性的避难场所使用。

4结语

生态园林中植物的有效配置,提高了植物景观观赏性,完善了生态性能,同时也是困扰设计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植物配置没有性,没有对错,最终是由效果决定的。我们应从园林植物配置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生态园林景观的打造能力。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要求更高,所以我国加大了生态园林的建设力度。为了实现对资源的有效保护,节约型生态园林已经成为当前建设的主要方向,通过该类园林的建设,进而促进现代园林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合理的实施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而达到科学性。因此,本文针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为节约型生态园林的构建提供借鉴。当前,在节约型的社会环境下,进而出现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概念,节约型生态园林与节约型社会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有利于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也为改善生态和节约资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质量,需要对考虑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予以严格控制,从而增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有效性。

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1.以生态功能为前提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增强,为了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城市化建设力度,进而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当前,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日益严峻,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力度,从而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在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前,必须对景观进行优化设计,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提供有利依据。对于生态设计而言,其指的是运用多样性景观进行构建,对绿化整体生态空间予以科学配置。在实际配置期间,系统渗透生态性的因素,确保景观生态结构能够使得生产力更加健全。同时,为了保障城市绿化生态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发挥绿化的重要作用,合理的运用灌木和乔木等植被,继而构成具有复合性的群落结构,使得叶面积指数有所提高。在对造景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选择叶面积大的植被,并且植物的光合效率较高,也为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了向居民营造适宜的环境,可以选取耐污染与抗污染等的植物,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植物能够吸收污染物的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的平衡。同时,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期间,也要发挥植物景观的其他功能,比如,植物释放保健物质与抑菌等功能,选择一些有卫生保健的植物,从而有利于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2.景观设计时保障物种多样性

在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循保障物种多样性的原则,逐步增强品种意识,为了优化景观设计,选取地带性植物品种,并且逐步扩大绿化空间,保障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期间,还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了增强植物的适应能力,需要保障生态园林景观与当地的环境相互协调,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确保与植物的生长规律相符。

二、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1.科学的进行植物配置

在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对景观进行设计,而且要科学的配置植物,从而保障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质量。在对植物予以配置期间,要充分考虑到组合构图和色彩季相等因素,将这些因素渗透在植物配置中,可以将山石与水体等建筑有机整合在一起,确保植物配置得到优化。同时,要对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等予以深入了解,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植物配置,通过结合植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植物,最终对植物予以科学的配置。通常情况下,植物自身有较多的特性,例如,广玉兰、月季和夹竹桃等则是观花;飘带兰和旅人蕉等的花型比较奇特,梅花和月季则有很大的香味。总之,不同的花有其独特的特性。在配种植物时,要将不同的花色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色彩斑斓的图案。同时,结合不同的品种花卉,将其配置成色彩园与芳香园。如挑选巴西棕和恍榔等拥有巨大叶片的花卉,通过对其进行配置,从而实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完善。

2.合理的运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

当前,全国各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包含了很多的植物品种,所以为当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3]。因此,在对植物进行配置过程中,应当挑选当地的树种作为园景树,继而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尤其结合不同树种的特点,挑选树种再将其相互整合,使得当地树种优势予以较大程度发挥。通过选取乡土树种进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不仅达到了造景的效果,使得植物的色彩与线条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有利于对空间进行分割,对优化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进而达到对环境优化的效果。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过程中,应当加大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工作力度,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园林景观予以科学设计。同时,对植物予以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物种的多种功能,从而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作者:袁静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城市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巨大的压力,目前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的有效途径是对其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而现在的园林建设更为提倡一种节约型的生态园林建设,有针对、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应用节约原则,将这些原则贯穿于整个园林景观的建设中,这种生态园林的设计不仅满足了游览者的视觉享受,同时也关注了生态的环境效益。

1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的普遍问题

1.1对景观过分强调,却忽略生态环境的建设。

园林建设过程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渐从原有的基础、简单的绿化手法演变为目前集内涵与独特魅力于一体的构建手法,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园林的建设人员过分强调城市园林美化的作用,从而忽略其基本职能———净化环境。

1.2注重面子工程的建设。

如今园林工程的建设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面子工程,园林建设被认为是政府政绩快速提升的象征,所有建设都围绕政府面子展开,与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原则相违背。

1.3品种选择方面盲目追风。

近几年,由国外引进的“贵族植物”在国内园林建设中广泛应用,这种植物身价较高,也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游览者的视觉感官;但许多城市存在盲目追风的现象,忽略植物的生存条件,盲目引进“贵族植物”进行种植,造成植物“水土不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不符合生态园林建设的需求。

2节约型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2.1功能至上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时需遵从功能至上原则,强调的是园林景观对生态环境和服务对象的满足程度,具体形式包括:净化环境、视觉效果、庇荫等。为满足不同的建设需求,功能至上原则在体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而该原则中对环境的净化能充分表现出尊重自然的设计思想。

2.2经济适用原则。

经济适用原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配置、管理模式、现有植物的保存方式、损害植物的恢复系统等各方面的经济性。在植物的配置方面是指在能满足植物生态性的前提下,选取成本较低的植物类型来配置植物;植物的管理模式方面是指优先对在剪枝、养护、浇灌等方面管理程序简单且成本较低廉的植物进行选取。

2.3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指对植物进行形式多样的构造,合理配置、设计生态绿化空间。在设计时,应把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作为设计核心,植物的种间关系作为设计关键,多样性作为设计基础,对多样性的保护作为设计前提。

2.4美观原则。

美观原则指在园林景观建设时考虑到大众审美观水平,能缓解游览者的审美疲劳,从而体现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3生态节约型景观运用在城市景观园林的具体方法

3.1选取节能植物。

对于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而言,应该依据相关的特性作为出发点进行植物的选取,尽量选取栽种节能植物及乡土树种。节能植物具体是指采用最简单的技术、低廉的费用即可在园林中良好地生长的植物,其生长的抗性强,生长的势头旺盛,病、虫害少发,对水分、土壤和温度方面的要求较低,除此之外,节能植物在园林中进行栽培时无需改良土壤,自然成形,无需人工修剪和施肥。

3.2建设节水园林。

虽然节水园林在我国有初步发展,但大多数城市仍选用传统园林修建模式,对水资源的短缺现状认识不足,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所以节水园林的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植物作为园林建设的基础,合理对其进行选择及配置是发展生态节水园林的有效手段,相应地就需要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除此之外,对园林植物进行优化配置,强调生态效益,栽种抗旱性较强的草种等,这些措施将会节约大量水资源。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人员节水意识的培养,使节水园林的建设深入人心。

3.2节约土地资源。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着重节约土地以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条件下较大限度地改善园林环境的同时,缓解园林建设和农业生产间的矛盾。因而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时,要采取多种方法灵活地对屋顶的花园和墙面进行绿化,提升土地的利用率,以将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在设计初期还应避免大规模地改造地形,尽可能在原有地形条件下进行种植,利用原土地的表土进行回填。

3.3采用节水灌溉模式。

在对园林绿地选取灌溉的方式时,要采用多种节水灌溉的措施,设计灌溉系统以提高水源的利用率,要重视天然降水的使用,且需将所使用材料的透水性纳入考虑范围。浇灌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绿化工程是节水率,节水型浇灌方式主要有浇灌和滴灌两种方式,喷灌适于密植的低矮植物,如灌木、草坪、花卉等。至于滴灌,虽然比喷灌节水量更大,但管道系统的大范围分布也相应地使投资和管理成本增长,所以,滴灌适于对灌木、花卉和行道树进行灌溉。

3.4节约资源和材料。

为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应大量利用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这些自然资源的特点在于使用过程中无污染排放,且储量丰富,更易于进行园林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除此之外,可采用反光或荧光材料制作指示牌物品等,既能节约资源,又独具特色,易于日常维护和运营。节约材料应合理利用自然材料或人工材料,以能循环利用作为选用原则,减少废弃物的不良影响。如,回收枯枝落叶作为植物的肥料,减少工业化肥的使用,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得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成为一种建筑趋势,该类型的园林建设充分体现了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避免了铺张浪费和华而不实的园林建设。通过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使有限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较大限度的作用,以实现构建生态美好城市新家园目标。

作者:潘曲波 王艳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城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探索

1南通市北科技城中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1.1项目概况

南通市北科技城位于南通市港闸区,东南方为南通的北翼新城用地和南通火车站,距港闸区行政中心约5km;与西侧百年老镇———唐闸镇毗邻,整个地块的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南通市北科技城凭借独特的区域优势,以科技生态创新为主题,为南通打造一个有特色区域的副中心。利用项目本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先进制造业,努力打造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成上海都市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和国内宜居创业城市。而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左右,四季分明,南通位于北纬31°56'40″。

1.2设计原则

南通市北科技城的景观设计原则是:如何创造和体现“让科技与生态和人文共融”,只有做到三者和谐加之设计标新立异,才能真正成为特色科技城,进而吸引人才,成为南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整个景观设计集“科技、人文、生态”三大核心于一体,力求建设融生态低碳示范城、人文关怀服务城、健康运动休闲城于一体的国际化、生态型、综合性科技产业新兴城。生态又是整个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整体景观为了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科学园区,设计遵循以下几点具体原则:1)交通便利的因地制宜原则。利用项目内原有的河道、现状地形,加以改造利用,但是需要规划所提供的路网及河道网络为设计的基础。景观的各项设计充分挖掘南通的地方特色和本案地块的优势条件。项目交通规划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在人行和车行相交的地方设计一些人行天桥或桥下步道的处理方式避免车行对景区内游人的干扰,同时保持车行的畅通,对整个交通规划有着详细人流,车流线规划。此外,项目内的整体道路进行分级处理,保障所有道路利用率的提高,并保障较大的安全性。道路的设计也和整个河流的高差相结合,将景观性和交通性相融合,做到因地制宜的较大景观化。2)以人为本融于自然的原则。项目原有的植被地形加以充分利用的原则下,景观规划设计将全力打造一个科技与生态相融合、人文与商业相渗透的全方面休闲体验。项目原有的普贤寺,保留并围绕普贤寺重点进行景观打造,充分体现了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在设计上巧妙的布置景观水岸绿带与寺庙放生池的关系,并充分考虑整个寺庙景观与其周边景观的融合及视线关系,使得珍格格寺庙景观与项目内的滨水景观以及寺庙公园绿地成为互为借景,相互依托的关系,并且充分挖掘普贤寺庙的文化,并弘扬南通的地方文化及特色。在对寺庙周边的景观设计的部分元素上将文化加以提炼,并以全新的方式予以表达。我们尊重存留的文化与建筑,在存留的文化与建筑上提炼新的设计精神。充分考虑人文的功能性布局,合理布置服务设施,并结合设计的不同区域以及人流量的不同,在不同的景观节考虑服务设施,体现就近便利的原则,同时考虑服务设施的尺度以及形式,以控制造价。3)以水为乐的原则。将“8”字形的核心水环及水岸绿地作为重点景观设计,并考虑到西北角有商业功能,将此块作为景观的重点化设计。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带来生命和希望。围绕水的设计提供滨水廊道、钓鱼台、曲桥、临水栈道、景观喷泉和皮划艇等各类水上活动和景观。利用原有的河道景观规划一个完善的滨水游廊和水岸景观道路网络,可以为居民提供散步、游览、健身等活动。充分将人的活动与水的设计融合起来,让人们能充分享受滨水公园带来的乐趣,而且水的设计能增加大量的负离子,也可以改善空气湿度,对自然河道的利用也是生态性的一个充分体现。4)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设计原则。可持续发展也是生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对河道的规划和对水体的设计是整个科技园生态设计的重点,利用南通本土的水生植物应在内河湿地的感觉。水生植物的布置有利于水质的改善;其次,充分开发利用南通本地的乡土树种,保持当地的生态可持续性;,利用一些科技手段,也是整个设计生态体现的一个方面。

1.3科技城景观生态设计

整个生态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场地环境绿化、建筑立体绿化、人工湿地系统和循环使用材料四个方面,目的在于通过生态景观设计,实现场地环境的生态补偿以及提高整个科技城的自然生态效益。

1)场地环境园林景观。如何利用种植来提高景观的生态效益,最主要的是利用整体的场地园林环境增加种植的绿量。场地的园林环境最主要还是指整体种植的结构。多少的乔木与多少的灌木、草地搭配都直接影响到整个植物群落的生态性。整个的景观设计除去功能性的硬质景观,其他的都应该以植被为主,而植被是整个生态学中重要的一环,整个绿地都应该由植被覆盖,而不能存在裸露的土地,以保持水土和土地资源;而乔灌木比例应该合理,在绿地中应该占到40%~50%的绿地总面积;整个植物群落应该分3层~5层,包括乔木、亚乔木、灌木、亚灌木、藤木、地被、草坪的面积不可以过大;乔木数应该在每百平方米的绿地中至少有1棵~2棵,落叶与常绿树种的搭配应该合理,南通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比例为1∶(1~2)。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草相结合,选用当地适生的乡土树种,建成符合自然的各种植物群落。乔木、亚乔木、灌木、植被互相搭配,成片、成林、成块、成群、成丛种植,疏密相间,形成密林、疏林草地、大草坪相结合的景观结构,使人们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之感。真正达到植物景观和园林空间变化丰富,季相分明,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同时利用亲水地段,大量种植水生、湿生植物,以丰富的植物形态,创造独特的园林面貌。整个项目中的种植设计充分的运用到生态设计的原理中,从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搭配上都遵循生态学的原则。

2)生态建筑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技术主要包括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两项,立体绿化对于整个建筑有着很多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它可以显著改善室内物理环境,保护建筑构造层,调节城市温湿度,缓解热岛效应。此外,还能还原建筑所占土地面积,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是一项有益补充[2]。在本案局部景观建筑上使用屋顶绿化,并建议未来周边地块的开发也能将屋顶绿化的概念加以推广,并将活动、休息和屋顶绿化结合在一起,增加行人的室外休闲空间,见图1。其次在一些小气候条件允许的地带设置一些墙面立体绿化,这是近年来的一种新技术的墙面立体绿化,通过新型的基质材料和电脑控制的滴灌系统,将只能生长在地面的植物,种植到墙面上,以改善室内的生态环境,增加景观多样性。

3)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是一种人为的将基质、微生物和植物按一定方式配置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属于场地绿化范畴,但在净水、培育水生生态系统方面的价值更为独特[3]。利用人工湿地对于整体水质的净化有着水处理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人工湿地对于整体水质的净化,处理的效果更好,而成本也低,占地小,日后的运行管理费用也比较低,而且整个的水体能在湿地和景观水直接循环起来,则能对整个景观水体有效的补水。上海市北(南通)高新科技城生态湿地规划构思:将生态湿地主要布置在G1路的东侧和K2路的北侧,整个湿地延续了江南河道线性湿地的特点,我们主要对河道岸线进行优化,采用流畅的曲线驳岸和河岸旱生植物带、草坪过滤带、湿地植物带和水生植物带共同构成生态群落,以吸引不同种类的鸟类来此觅食、筑巢、栖息,这里是动物繁衍的家园,也是游客游览观赏、垂钓、赏芦苇的佳处。

4)循环使用材料。利用场地原有的材料,在拆除旧有建筑时,应尽量保留可循环或者可再生使用的建筑材料,使其继续发挥作用。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材料。如无毒装饰材料,绿色涂料,采用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有益健康和杀菌抗菌的建筑材料,低温或免烧水泥、土陶瓷等。还有一种新兴能源是最清洁也是最安全的能源就是我们的阳光———太阳能地球上最清洁和安全的能源,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为生态学的一环,对于阳光的利用,也很重要,但是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还不能多方位的利用太阳能,因此,在项目的设计上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作为热能的应用,其二是作为电能的应用。我们在市北科技城内布置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庭院灯和草坪灯,其中庭院灯主要是风光电互补的。景观廊架和标示牌的晚间用电也是局部利用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就是将太阳能发电的电力储存以供景区内的喷灌设施或人工水景喷泉的潜水泵使用,见图2。

2未来的景观生态设计发展

人类的生存环境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生态已经成了拯救这个危机的最有效的手段,景观的生态学,是每个设计师追求的目标和理想,是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自然与文化、景观设计是一种自然与文化的融合,景观设计是在自然中创造美的工程师,将生态学作为设计的灵魂,才能追求到美的较高境界。在我国已经逐渐意识到生态设计的重要性,在设计的其他领域生态化设计越来越得到重现,但是景观设计本身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一开始就应该将生态设计融入设计,才能创造更实用经济的景观。

作者:刘东波 单位:上海景域园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铺装施工技术探讨

生态园林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注重于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使得自然环境能够与设计内容相结合,体现出设计的活动的优越性来,尽可能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让生态环境能够成为生态园林的独特之处,发挥出自然环境的价值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运用能够提高园林景观的抗噪能力与温度调节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对A城市公园的设计实际来对生态园林的设计活动进行分析,就其采用的铺装技术进行思考来实现对设计活动的优化开展。

1生态园林中的景观设计特征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园林的设计活动需要做到以下内容,即,适用价值的追求;功能的完善;建造成本的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生态美学的表现。其中适用性原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观点;功能性原则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思想;生态性原则要求在尊重植物多样化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化地设计绿化空间;美观性原则体现了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特征。例如,在A城市人民公园中,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便是在充分尊重生命、自然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了以下设计要点:

1.1对物种的合理搭配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需要加强对物种的合理搭配,其搭配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一是针对于生态环境的实际特征,将地域与气候环境作为景观设计活动的开展基础,使得文化气息得以自然流露,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选种与当地气候条件及气候变化相宜的植物。二是合理搭配植物,即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采用乔、灌、草的搭配模式,其中乔木选种柏树、松树等全年长青的树种;在灌木与亚乔木的搭配上,可以选种女贞、迎春、碧桃和元宝枫等树种。

1.2发挥出生态功能来生态设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生态理念的运用,促使整体空间得以被更好地绿化,进而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园林景观,提高空间绿化率。同时,在对植物品种进行选择时候,可以选择复合的群落结构,以增加叶面积指数,注意选种光合效率高、叶片宽厚、叶面积大的植物,以改善小气候环境和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结感,同时在一些污染性指数较高的区域选种抗污染性强的植物,以平衡城市生态,继而实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1.3突出节约理念,即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突出节约水资源与能源的观点。园林植物的需水量较大,因此在设计中应注重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在设计水景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重视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再利用。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如此既可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又可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2对生态铺装技术的使用

生态铺装指的是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选择新型技术来发挥对经济、安全、环保等理念的重视,即其着力增加园林铺装的抗滑性、降噪性和渗水性,借以实现节水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在A城市人民公园中,选用的生态铺装材料包括嵌草类、木制类、砂石类和混凝土类,其中混凝土类的透水率为1~15mm/s,孔隙率为15%~25%,注意孔隙的增大会危及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据此,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浅析生态铺装技术的应用。

2.1生态铺装技术对阻热效果的表现

混凝土作为日常被运用地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夏季,采用铺装工艺的路面温度相当高,且在夜间释放的部分热量会增加周围的温度。总之,硬质混凝土路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园路施工中,尽量选用生态铺装材料,比如植草铺装等形式,其中植草铺装是指以嵌草铺装或成片草皮的形式。为了研究混凝土与草地两种路面铺装形式的阻热性能,笔者分别在混凝土和草地两个铺装点设5个观测点进行测量,其中以总辐射强度为测量参数,以TBQ型太阳辐射表为测量工具,测量时间选在夏至全天。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草地下垫面辐射总值的变化大致相同,即5个观测点在凌晨1点到早上六点的辐射总值为0,早上7点到下午1点逐渐上升;混凝土下垫面辐射总值的变化较不规律,即五个观测点在凌晨1点到早上6点的辐射总值均为0;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逐渐升至极大值,即为415w/m2。

2.2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

在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时,应遵循“渗排结合”的原则,其中按渗排组合形式,一般分为半渗透铺装、全渗透铺装两类,其中全渗透铺装主要由砂土层、垫层、基层和面层组成。笔者主要从下方面浅析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要点:(1)在铺装路面施工中,设2°~5°的排水坡度,以排出部分地表径流。(2)面层应具备一定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较为常用的面层材料包括植草、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砖等,其中透水砖的规格以1253250mm、1003200mm等最为常见,厚度分为60、80、100mm等类型,具体按路面的使用条件加以选用;渗水砖用渗水系数来表示渗水指标,其中渗水系数的极小值≧0.4mm/s及均值≧0.5mm/s、抗压强度≧35MPa和抗折强度≧Cf4.0。一般来讲,在道路及停车场中,渗水砖的抗压强度应≧40MPa,抗折强度应≧Cf4.5。(3)基层一般选用级配砾石,并用水泥稳固碎石,其中水泥按6%、5%、4%的剂量进行调配,注意碎石的压碎值应≦30%;基层7d的抗压强度应≧2.5~3.5MPa。一般来讲,基层应具备蓄水功能,以暂聚面层渗下的雨水及减缓雨水渗入垫层的速度,同时按基层的蓄水能力及路面坡度,设一定的地下蓄水空间,使之发挥缓冲垫层排水的作用。在半渗透的铺装结构中,还应在基层设一定的坡度,以实现排放和调节蓄水的作用。

3结语

总的来说,园林景观的设计活动需要加强对生态理念的重视,做到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选用一些具有生态价值的材料和技术,比如生态铺装工艺等,发挥出设计活动对使用需求与使用价值的追求。

作者:易洪友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园林局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矿区工作中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虽然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却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1]。自建国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毫无节制,不仅造成矿山资源被浪费,还对矿区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如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等[2]。如今我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矿区作为污染较为严重的场所,矿山企业需要及时加强矿区绿化工作,如通过设计建设生态园林景观,改善矿区自然环境,提高矿区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促进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园林景观的概念及特点

生态园林景观主要是依据生态学、景观学等原则,通过配置植物和设计艺术景观等方式,确保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从而维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提高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环境[3]。生态园林景观主要具备以下两个特点:①观赏性,生态园林景观主要是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层结构的植物群落,确保植物群体所营造的环境能够充分与人类、动物及其他生物互动,确保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性,起到提高生态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作用[4]。②生态性,植物作为改善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植物配置,构建绿化实体,能够有效改进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建设生态园景观,可以在炎热的环境下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创造适应人类生活的环境[5]。

二、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1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矿山企业在矿区开采过程中和运输过程中,均会对土地产生较大的破坏,因而引发地表塌陷,不仅影响植物生长,还可能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矿山企业在进行露天开采时,会破坏表层土壤,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而且我国煤矿开采的矸石主要以露天排放为主,长时间雷击会形成煤矸石废弃地,从而致使土地资源受到严重破坏[6]。

2气候环境恶化严重

由于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导致矿区气候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经常出现晴天灰尘密布,雨天泥浆满身的情况。根据对某矿区降尘量的统计,该地区年均降尘量高达200吨/km2,周边空气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根据相关统计可知,工业区绿地飘尘浓度非绿地飘尘浓度少10%至15%,目前矿区环境污染仍然为大气污染。另外水资源虽然也是矿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内容,我国本就属于水资源紧缺国家,加上矿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严重的污染,从而进一步促进水资源的贫乏[7]。煤矸石废弃地主要是由于煤矸石长期堆放后所产生的危害土壤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等场所。煤矸石废弃地很容易出现煤矸石自燃情况,继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危害周边空气环境及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煤矸石还会产生酸性物质,酸化土壤,释放重金属,影响土地资源和植物的生长。

3矿区小气候形成

自然环境生态循环很容易受到人类的影响,如矿区生态环境则很容易受到生产云雾矿山建筑物的影响,导致出现改变,形成小气候。如矿山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排放废气废水,会致使该地区温度高于周边其他地区,继而形成小气候,而且该种小气候还会因为局部环流产生热岛效应。

4绿化配置及养护不合理

虽然目前矿山企业逐渐认识到矿区绿化环境的重要性,但由于在配置植物群落时没有严格按照专业人士的建议,随意进行植物栽植,导致对矿山企业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如矿山企业为了确保生产环境的绿化效果,而将乔木栽植距离建筑物过近的地方,从而影响了建筑的采光和通风。另外不同性质的植物需要搭配好才能够发挥的效果,如果随意搭配,不仅难以取得明显的成效,还会对观赏性、生态性造成影响。除了进行植物的栽植外,植物的养护也非常重要,但有很多矿山企业虽然会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绿化配置,但却忽略后期养护,从而导致绿化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造成较大的经济浪费。

三、矿区建设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

1吸收有毒气体

矿山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排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等。如果在矿区周边栽植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能够有效改善矿区周边空气环境。根据调查可知,一般矿区周边植物叶片含硫量比其他地区的含硫量高5至10倍,因此植物叶片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且可以通过自身解毒功能将二氧化硫氧化。造成影响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硫的因素较多,如湿度,而如果在该地区设计建设生态园林景观,则能够有效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有效提高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硫的含量,维护矿区生态环境[8]。常见的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主要有垂柳、银杏等。而煤矿生产所产生的氯气具有刺激的气味,一般呈现黄绿色,比空气重。氯气能够快速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对人类呼吸道造成伤害,矿山企业可以通过栽植女贞、悬铃木等吸收氯气的植物,防治氯气对人体造成损害。

2杀菌、降噪作用

矿山企业在开采矿产、运输矿产和加工矿产等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9]。而生态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可以吸附飞扬的粉尘,同时起到吸附空气细菌的作用,此时植物本身的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杀死粉尘中包含的细菌和真菌,从而维护空气环境,常见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主要有雪松、玉兰等。另外生态园林景观还以有效起到降低噪音污染的作用,即通过搭配乔木、灌木等植物,减弱矿产资源生产所产生的声波。如植物叶片不规则能够促使声波来回反射,如果搭配不同类型的植物,则能够有效提高防噪效果。另外植物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人类需要的氧气,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

3滞尘作用

虽然一些灰尘不附带细菌和真菌,但仍然会影响空气环境及人们的正常生活。而植物叶面具有粗糙和多毛的特征,一些叶面还具有油脂状物质,能够有效吸附大气粉尘,如枇杷树、垂柳、灌木丁香、侧柏和圆柏等。另外植物叶片还能够阻挡风力,促使粉尘在风力较弱的情况下,落到地面上,从而有效起到滞尘作用。一般想要充分发挥植物的滞尘作用,应当采用排列林带的方式。

4观赏和绿化作用

现如今我国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工作,而通过建设生态园林景观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方式,另外生态园林景观所营造的绿色环境,能够有效改善矿区周边环境。生态园林景观除了能够具有生态效益外,还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即生态园林景观具有美观性和艺术性,能够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将文化、精神蕴含在其中,使其发挥除却环境保护之外的其它作用,体现高贵的价值和品质。矿山企业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除了要使园林景观起到改善自然环境的作用,还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确保生态园林景观整体环境适宜人类的生活,并展现出灵动性、新鲜性。如矿区生态园林景观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达到营造矿区生态工业园的作用,如刺槐春叶为嫩绿色、春花为白色、秋叶为少量黄色,枫杨叶为绿色,秋叶为红色。生态园林景观能够有效降低周边环境温度和噪音,避免人类因为温度过高和噪音过大,而产生暴躁的情绪,有效维护社会稳定。而且生态园林景观的美观性还能够有效提高职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5提高经济效益作用

矿山企业通过设计建设生态园林景观,能够有效改善矿区自然环境,同时起到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的作用,继而提高生产效率。矿山企业需要结合生态学、美学、心理学及经济学等综合设计矿区生态园林景观,确保发挥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有效促进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矿区生态园林景观的特点及设计原则

1矿区生态园林景观的特点

矿山企业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矿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土地条件等进行植物的栽植,并需要加强对不同类型植物的分析,如植物的观赏价值、生长习性、生态效益等,即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人员需要结合矿区的地理环境、矿业特点、建筑风格等,设计符合当地文化的园林景观,并选择适应性强、栽培简单、色彩配搭合理的植物作为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从而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和文化。矿山企业需要强调生态园林景观绿化功能和防护功能的重要性,确保为矿区营造良好的环境。矿区生态园林景观需要具备绿化作用和维护职工心理健康的作用,确保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充分发挥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并避免对人流、车流量、路线等造成影响。另外矿区生态园林景观应当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对于不同区域的景观设计需要具备不同的特点,从而展现出较高的观赏性。矿区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需要注重引导和分割空间的效果,确保与矿区建筑相映。如树列可以采用简单树列形式和混合树列形式,确保植物配置符合环境要求和造景要求。

2矿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性可持续性原则

矿山企业需要加强对绿色植物的应用,确保生态园林景观呈现出丰富的自然色彩,提高生态效益。由于矿区受到人为破坏较为严重,通过提高矿区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能够有效缓解矿区人为破坏所带来的影响,使其呈现出自然和谐的美感,确保人、建筑、植物等相互协调。

(2)适用性原则

矿区不同区域所受到的破坏存在些许差别,如土地破坏严重、空气污染严重等,因此矿山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染性质,选择合适的植物,确保植物发挥较大功效,有效改善自然环境。

(3)整体美观性原则

矿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具备简洁性、体现建筑风格等作用,一般需要以常绿树种作为整体背景,并选择不同季节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点缀,如搭配黑松(墨绿色)、火炬树(叶绿色,秋叶红色)等,有效提高生态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性。另外植物配置需要层次感,避免出现地面裸露的情况,并使植物与周边建筑相辉映,促使其不仅可以单独成景,且组合后提高整体美观性。

五、矿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1布局方法

矿区生态园林景观常见的布局方法主要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规则式布局比较简单,且能够与矿区文化和生产相辉映,能够有效掩盖矿区建筑的缺陷。自然式布局方法主要是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环境,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绿地场所,且形式表现多样,一般适用于矿区。而混合式布局方法的应用比较常见,能够依据矿区不同区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布局方法。

2绿化方法

矿区生态园林景观划分区域主要可以分为矿前区、生产区、行政区、居住区等,对于不同区域的园林景观设计和绿化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矿前区可以设置为小型游园,通过合理搭配广玉兰、枇杷、女贞、月季、蔷薇等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生产区则需要加大对花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应用,选择滞尘作用、杀菌抗菌作用强的植物。行政区和居住区则需要结合职工的心理需求,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绿化美观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

六、结束语

我国由于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无节制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矿区环境破坏严重。为了有效改善矿区自然环境,矿山企业需要加强设计建设生态园林景观,发挥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有利于改善自然环境,促使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萍 单位:宁夏煤业集团灵新煤矿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运用

现在住宅小区已日益成为城镇居民的主流居住空间,其宜居性自然需要被置于首位。宜居性的实现不仅需要房屋建筑的美观实用,同样需要在小区内部配置生态园林景观。生态园林的设置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的构筑现代人绿色环保舒适的居住空间。如果将房屋建筑比喻为现代住在小区的骨架,那么生态园林即可谓是住宅小区的血肉。园林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将刚性的建筑与灵活的人性相连,构筑起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1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与特点

生态园林的作用可概括为如下三方面: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可以美化住宅小区。小区的绿化可以直接为居住者带来身心的愉悦,为居住者的日常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小区的和谐构建。二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植物大多有着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小区中合理进行园林设置有助于提升小区的局部空气质量。三是调控自然风,植物可以影响气流的速度和导向,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既可以引导自认风进入小区内部,还能防止寒风或沙尘对小区内部环境的不利影响。生态园林景观作为一种灵活性强、注重人性的设计需要从实用性、科学性、美观性等多方面予以考量,在此笔者简要将去特点归纳为如下三方面:

1.1综合性

生态园林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系统,其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设计的方案的综合性。换言之,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植被之间的合理配置,还需从整体入手,将整个住宅小区视为有机整体,力求做到人与植物的和谐,建筑与植物的和谐,植物内部的和谐。

1.2发展性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会根据气候、时间以及时代的不同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景观的不同和具体的空间布局转换的不同。所以在设计时,既要把尽管对象作为一个地区文化与传统的延续,同时也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开看,充分考虑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1.3丰富性

景观本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通过将假山、水道、林木、植被、景观建筑等多种元素合理搭配,可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景致。设计者需要结合具体项目的构成和特点,就地取材,进行合理设计。

2现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景观的设计首先是要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各种设施、设备及相关的配置首要考虑的应该是使用功能。景观设计应当充分展现出人性化的特点,较大限度的使用适宜的设计,发挥景观的较大功效。

2.1改善生态条件,提高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优劣主要依据“绿量”,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也就是说,增加叶面积就等同于增加了生态保护的作用。在植物分科中,高大乔木的绿量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树木的绿量是草坪的4倍。由此,基于不同草木科目的生物特性,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应当将乔木、灌木、草木进行合理的安排也布置,使其构成立体页面屏障,使园林植物群落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其生态效益。

2.2植被的生态效应与人文景观设置并重

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历来都是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设计的终极理念,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园林的设计中更多的表现为对自然之美的挖掘与展现。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可以主要以植物组景为主,追求颜色和季节相变,注重追求形象美、层次美、意境美。强调生态景观相互的借衬,并注重和住宅楼之间的亲和力,融合、呼应、渗透。在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具体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打造生态宜居之地。

2.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更新

现代住宅园林设计是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而设计的。因此对于设计者而言,若想充分完善的完成一份现代住宅小区园林设计方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环境设计理念。对人居环境这几要放大设计空间,不拘泥于建筑本身,而是力求打破住宅小区人为的划分与限制,将建筑本身溶于景观,溶于自然中。在平衡居室内外环境关系的问题上,设计者应当将小区的整体设计划分出主次,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为”的创新理念。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该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经济环境进行对接,是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居室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度与对接,这就使得居住着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融为一体。同时如此浑然天成的景观设计还能遵循正常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欣慰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

现代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看似简单,实则为一项复杂性、专业性、科学性兼备的工作。其“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景观设计必须从大局出发,并切身考虑居住者的感受与利益。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不断力求达到“不似人为,浑然天成”的园林不知效果。在追求美感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植被自身的生物特点,并制定节约能源,提高能耗的科学管理维护方案,以此达到园林设计的效果。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应用

【摘要】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主要作用是对城市的风情与特色进行塑造与保持,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将自然生态条件、地带性指标作为依据,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融入民俗、文化、宗教、历史等因素,赋予城市绿地特有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征,提高城市绿地的可识别性与特色型,将城市绿地的功能与意义相互统一,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1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适度性原则

事物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界限,在界限之内量的增减并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一旦超过界限就会引发事物的质变。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要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适度性原则创造节约、美观、适用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

1.2 因地制宜原则

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要依据城市原有的立地条件、地域文化等进行景观设计。只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为人们所接受与欢迎。

1.3 经济性原则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与愉悦的空间环境。因此,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豪华消费,不能以过度开发环境与资源作为创造景观效益的代价,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点,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采用绿色材料,同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2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2.1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生态功能

生态设计是指通过多样性景观的构建与绿化空间的配置,提高景观生态结构的生产力水平。在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中,最基础的就是绿量,利用植物进行造景的过程中,要通过植物复合群落结构实现叶面指数的提高,在植物选择方面要尽量选择叶大、光合作用强的植物,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为居民提供贴近自然的机会。同时,选择植物时要注重其耐污染性,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同化、吸收等作用,从而对城市的污染发挥重要的清除作用。

2.2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物种多样性

2.2.1 提高植物品种意识

在进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提高植物品种意识,注重对地带性植物生态型与变种的筛选与驯化,通过地带性植物的应用形成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绿化景观。同时,在引进国外特色物种时要慎重并有所节制,重点采用原产我国并经过改良的植物品种。

2.2.2 注重合理、科学地配置植物

城市对植物引进的过程中,往往是种类较多而种群规模较小,甚至出现渐渐消亡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存在追求与轻易否定两种情况。例如,在绿化过程中追求"四季常青",追求景观的一次成型,导致很多适应性较强的落叶植物被冷落。就植物本身而言,植物之间并不存在好与坏的区别,植物的枯荣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与景观,而是要注重合理、科学地配置植物,从而实现绿地适应性种类与多样性物种种群的增加与丰富。

2.2.3 实现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自然群落是指在不同的气候、生态环境等条件下,经过长期发育形成的群落。不同的自然群落有着不同的种类、外貌、层次与结构特征。自然群落的维持能力与修复能力较强,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广泛地仿效合适的自然群落类型,既能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又可降低维护成本。

2.3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保障━━因地制宜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多样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对土壤、位置、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结合城市的特殊小气候与地下环境,实现栽植植物与城市环境之间的适应性、稳定性。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植物对周围建筑物的遮挡、修饰、协调等功能,实现植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融合。在植物造景过程中,不仅要选择基调树种,同时还应该选择花卉、草皮等,实现景观空间的丰富化与多样化。另外,要应用更多的乡土植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盲目引入过多的外地植物。

3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3.1 合理配置植物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重点考虑植物的种类组合、色彩季相、园林意境、园林植物等要素之间的相互搭配。

3.1.1 适地适植物原则

首先应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与植物特征进行了解,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遵循适地适植物的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途径:(1)改植物适地,是指对植物进行选种、驯化及育种等,通过这些措施使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2)改地适植物,通过对土地的施肥、灌溉、混交等方式使土地适合植物生长。

3.1.2 依据植物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植物配置应该将植物的特点作为依据。植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特性:(1)观花植物:玉兰、紫薇、石榴、山茶、月季等,其中部分观花植物具有花形奇特的特点,如兜兰、美人蕉等,部分观花植物具有香气迷人的特点,如月季、桂花、梅花等,部分观花植物具有花色鲜艳的特点,利用不同的花色可以组成花带、色块及图案等,在植物配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兼具香味与花色则更好。(2)观叶植物:棕树、蒲葵、亚马逊王莲等植物具有叶片巨大的特点,应用非常广泛・部分植物的叶片形状奇特,如含羞草、山杨、马褂木等,部分植物的叶片具有鲜艳的色彩,在园林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如枫叶、红叶桃、红桑、银白杨等。(3)观果植物:象耳豆、神秘果等,其中果实巨大的有番木瓜、木菠萝等,果实色彩鲜艳的有葡萄、枸杞、南天竺等。(4)香花、香叶植物:部分植物的花朵或者叶片具有香气,在园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茉莉花、兰花、含笑、桂花、紫罗兰、金银花、梅花、荷花等,能够为游人提供美好的嗅觉享受。

3.1.3 植物的高度与色彩搭配的协调性

植物在配置过程中要注重色彩的变化与对比,体现园林景观中丰富的季相变化。例如在落叶树的下方可以选择一些长青植物,在春季或秋季形成鲜明的季相对比。在常青树下可以选择一些耐阴性强、花期长、花色鲜艳的植物,如紫萼等。

3.2 通过乡土植物的充分应用提高园林绿地的地域特色

当地树种资源较为优越、品种齐全、适应性强,还能够节约成本,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园林景观中,可以将当地树种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景观的中心景物,体现出园林景观的形体美或色彩美。观叶树木主要应用于城市道路中,而花果树则多用于园林色彩点缀,同时还能够增添园林的生气,吸引蜜蜂、蝴蝶、小鸟等,例如桃树、梨树、杏树、石榴树、海棠树等。乡土植物还可以在墙面、桥梁、廊架、假山等地作为垂直绿化,例如紫藤、金银花、五色锦、爬山虎等。乡土树种在园林中还可分隔空间、屏障视线、衬托景物和起到防范的功能,这类绿篱树又可分为篱、果篱、彩篱、棘篱。

4 结语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绿化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充分认识到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具体措施的落实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试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应用

【摘要】:生态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各类型植物的合理配置,改革创新植物配置方式是对于传统园林技术的进一步的提升。一个高品质的生态园林为人类创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文明的生态环境。文章针对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景观配置等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引言】:生态设计理念的诞生,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实现绿色化设计,保障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降低整体景观成本,降低潜在责任风险,确保设计单位的竞争实力,因此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

1.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概况

1.1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是一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从而研究如何让建筑物、人和环境之间和谐相处进行的一门学科。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法与原则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和尊重当地已存的自然植被基础上,再人为移入一些植物进行搭配,最终塑造出具有因地制宜的高品质风景园林,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的多方面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仅要满足绿化的需求,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未来扩张发展的要求。运用美学和生态学中的规划设计原则,合理科学地对乔木、灌木、花卉、藤本及草本地衣植物进行组合配置,以充分发挥植物对于妆点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愉悦人类心理状态等优点。植物景观生态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的研究经验越来越多,技术愈加成熟。生态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主要是将各种类型的植物进行挑选和有机组合,使之与周围的建筑物和环境协调有序发展。

1.2 植物配置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许多研究者已经发现多种样式植物的合理搭配所创造出的植物景观,风景各异且具有愉悦身心的积极作用。如今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较快,适当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身心感受。植物本身就益处多多,光合作用吸收无用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有用的氧气,涵养水土且防沙固土,还具有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在居住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需要重点关注各类型植物的色彩、形状、高度,及其所需求的最适宜的气候、土质条件等要素均各有不同,这就影响了它们的排布组合。

2.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原则

2.1 过犹不及的适度性

切不可过度破坏当地已有的资源,要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适度性原则创造节约、美观、适用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更加综合和复杂。在进行植物配置之前,必须要根据设计地域的自然条件,选择出适宜在该地区生长繁殖的花草树木。始终需要坚持的原则就是在尽可能保留已有植被的基础上,再考虑人为安插新的植物景观。归纳出该地区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如果安排过密,则植物之间在空间和养分上都相互限制生长,相反如果布置过疏,则造成了空间浪费以及视觉上和心理感官上的不适。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花卉植物往往个体体积较小,而且花色鲜艳,少量布置就可以为整体的园林景观赋予亮点。然而,园林中的大面积造景还应该是绿色树木,过多种类的鲜艳色彩花卉会让人的眼睛有错觉感而且容易有疲劳感,反而达不到花卉惊艳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注意过犹不及。

2.2 综合性与多样性

的园林植物配置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大工程,必须贯彻植物配置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要求。虽然许多植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和谐关系,但也有一部分植物相互之间会争夺养分,甚至会产生令对方生长受到抑制的毒物和有害物质。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要稳扎稳打熟悉各类基本植物的习性和相互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矛盾的生长关系,合理优化配置,避免一系列不良影响。设计者在植物配置前先要熟悉被选择植被的生长特性,如根据它们的树龄和预期寿命进行时序规划,根据它们的高度和冠幅进行空间规划,根据它们的开花结果情况进行色彩规划,根据它们对于病虫害的敏感性和是否需要特殊养护进行特色规划、群落规划、树种规划。种植后的植物需要定期管理维护,尽量选择能够和其它种群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的种群,以避免不同植物间的竞争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因地制宜的结构合理、种群关系和谐的群落体系。

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

3.1 注重植物配置与海绵城市建设的配合

现代社会追求建设节约型的生态园林,所以在其景观设计和施工管理中,必须遵循经济性和环境友好型原则。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海绵城市,就需要绿色植物与调蓄池子、路面、透水铺装等基础设施的配合,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植草沟、下凹绿地等都是的案例。这几年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效,证明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雨水利用和处理的研究具有正面价值。雨水花园是指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这是一个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与绿色植物合理搭配的成功典例。

3.2 四季变化对于植物配置的综合影响

园林景观在选择植物时需要重点考虑到这些被选择的植物随着季节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四季更迭,有一些植物的景^风格会变化很大,这部分植物的实用性和观赏性都会产生大的变化。春季,人们的心理诉求偏向于万紫千红、花团锦簇,所以在植物配置时尽量多地选择花卉植物,春季也是花卉植物生长条件最适宜的季节。夏季气温较高,花卉植物相对生长状态不好,人们也多是渴望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所以在植物配置时尽量减少珍贵花卉,而选择耐高温、耐干燥、耐晒的大型树木,以调节夏天的热度。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人们喜欢硕果累累,所以秋季的植物应该注意其叶子的颜色变化,红色的枫叶和金黄色的银杏叶子都是人们偏爱的。冬季要注意南北方差异,南方部分地区仍然可以做到绿意盎然,北方地区则要注意下雪和霜降的低温影响,选择耐寒的植物。植物配置要凸显四季的特色。

结语

一个高品质的生态园林可以同时拥有生态、社会和经济3 大效益,植物配置的改革创新是生态园林工程项目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者们应该注重总结以往的设计经验,特别注意各种类型植物对于四季交替所对应的不同改变和对整个生态园林系统的影响。设计出的植物景观应该和谐融入园林环境中,为其增光添彩。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摘 要:新的社会生活条件下,"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思维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城市发展脚步加快的同时,对环境美化和绿色生态的追求也是越来越强烈。而生态园林景观不仅改善了城市面貌,净化了空气,还给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环境。这恰恰顺应现代居民的生活质量发展方向。文章从园林工程的设计和实际工作进行阐述,分析了生态园林在现代化城市中的角色和意义,对其的配制原则,体现出的现实意义做了一定分析,也给出了关于植物配置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绿地是现代化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起着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响应了国家提倡的“绿色节能”号召,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积极地进行能量交换,实现了人类高效利用能源的理念,是使得人类与生态自然和谐共处,净化了作为城市空气,城市单一的混凝的建筑有了生态园的映衬,也显得富有生机活力,也是未来一个现代化特征的标志。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式给城市人们高节奏的生活环境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也给城市生态良性稳定循环提供了有力保障。

1、生态园林景观的现实意义

园林景观不仅在城市中扮演绿化环境的作用,其还给人们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提供了一个户外场所,人们在游玩和观赏景色的同时,感受大自然带个我们生活的美,好的园林景观配置还会对城市文化的展现和传承提供方式,同时植物的集中配置生长对保持水土流失,空气净化,防风庇荫有积极意义。

1.1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1.1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使得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净化城市空气的角色,被称为城市生态中最廉价的 “空气净化器” 首先,植物通过吸收空气中的CO2通过内部作用最终释放出O2,对现实中的CO2和O2起到平衡的作用。其次,园林植物也能将空气中大量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和消化,尤其对CO、HF、Cl2等有害气体的吸收效果显著,有时还利用部分植物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来检测现场环境,对空气质量进行评测。除此之外,绿色植物对吸尘,灭菌也有良好效果。

1.1.2 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

植物是生态环境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叶片对空气中光线的辐射也能有效地吸收,对太阳的高温直射也起到隔绝作用,是天然的空气调节器,对城市小范围生态良性循环意义重大,园林是植物群体,其因高温产生的蒸腾作用实现了对空气中湿度功能,且植物群落也有净化水质,保护水土的功能。

1.2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绿色总给人以轻松,自在,愉悦的感觉,对城市高节奏、快速率的生活模式带来了消遣娱乐的环境,植物的美使人赏心悦目,清透心脾;植物间的相互配合,协调作用更是一种城市文化的体现,是文人墨客的创作佳境。因此植物科学配置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对其的研究是社会发展所必需。

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落叶与常绿相结合,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遵循四大原则。(1)统一的原则:植物配置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会杂乱无章,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2)调和的原则:植物配置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产生协调感。用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3)均衡的原则: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厚重的感觉;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要根据周围环境,做到配置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在宽阔的大道两边,可以间隔地等距离或不等距离栽植一些同一树种的行道树,中间穿插同一品种的小灌木或灌木球,形成韵律和节奏,可以开阔心胸,陶冶情操,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

2.1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

(1)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且生长得好。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2)重视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

2.2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

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亩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1)重视植物多样性;(2)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3)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3)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4、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1)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2)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防止恶性杂草入侵;(3)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对于冬季寒冷时,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5、结 语

由此可见,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是生态学和美学的直接体现,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是一个设计学问相当广泛,优美自然的园林景观也体现着农业、林业、生态学的发展水平,生态园林设计也不是将绿色植物没有规范的任意堆积,要讲求植物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映衬,是城市井然有序面貌的体现,也是城市地域风俗的张扬,是现代化城市文化深度的直接体现。因此,我们要将生态园林在城市设计中的理念铭记在心,提高植物相互搭配专业性,积累实际经验,为未来城市开辟出质量更高,现代化气息更强,景观更加优美的生态园林共同努力。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城市园林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步伐的加快,建立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就成为当务之急,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就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述。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1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概念及意义

1.1 节约型生态园林的概念

当下社会正在进入一个节能环保低碳的生活,节约减排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所以在城市的绿化过程中,也要坚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节约型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它是按照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资源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建设和维护的。

1.2 节约型生态园林的意义

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不可少的,也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

2 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园林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违反节约型社会的例子,比如说乱挖湖泊,外地引进其他环境生物,建设大块绿地,人工湖泊等等。这些现象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反而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不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2.1 水景的设计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多雨地区还是干旱区域,很多城市的建设都喜欢建造一些大型的喷泉,人工河流,人工湖泊等等,这些景观的水来源都是城市的居民饮用水,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大多不是循环使用的,使得浪费现象加剧。

2.2 高能耗灯具的使用

很多的城市经常喜欢使用高能耗的探照灯,这些探照灯的功率非常的大,探照的距离非常的远,尤其是夜晚的路边和城市的广场上,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这些现象使得很多电能被白白的浪费掉了,还造成了很严重的光污染现象。

3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3.1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兴许一种海绵城市的建设浪潮,这种海绵城市的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设计理念,其从原来的城市排水改为城市吸水,对其城市内的各种建筑物、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等进行基础吸水建设,使其为主体承载更多的城市中的水处理,保障其城市的基础运行,并且根据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水文条件,对其进行不同的规划设计。

3.2 因地制宜是生态园林设计的要求

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多多选择则本地的植物,这些本地的植物都是比较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环境的,不会对水分有更多的要求,这样仅仅是自然的降水可以保障植物生长的要求。

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多多种植一些耐旱的植物,他们对于水分的要求是比较少的,能适应干旱的环境,生命力旺盛,非常适合北方的环境种植。

3.3 活化水体与循环使用水

水对于一个景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景观的设计上要十分重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既要做到能够充分发挥出应用的效果,又要做到不浪费,节约用水。

3.4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3.4.1 地形地貌的有效利用

在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地形因素,在原有的地势基础上进行建设可以减少施工的成本,也降低了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对植被的破坏,减少了噪声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园林的土地利用效率,使得现有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使得园林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3.4.2 原有植物和景观充分利用

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物,保留原有的植被,保留这些原有的资源可以充分的节约时间和成本,还能节约其他的资源,这正是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恰当的设计,把原有的植被和建筑等和新的环境相融合,已达到不用重新施工的目的,实现节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到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探讨研究工作,希望可以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随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的不断开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的研究工作也将成为保障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得以实现的重要工作。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

摘要:从生态设计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生态园林植物与景观配置,分析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要点,提出了今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手法;配置;问题

1 生态园林植物与景观配置

水景植物配置在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色泽鲜明、耐水喜湿、姿态优美的乔木或灌木,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的修剪,同时应注意堤和岛的划分,展现景深效果。有景可映的水面尽量不要栽植水生植物,水体较大时,栽种高大乔木时应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

路旁植物配置时尽量打造多种园路景观,避免太多雷同。株行距应与路旁景物结合,留出透景线,为“步移景异”创造条件。主路应以乔木为主,适当配置少量花灌木,形成特色的景观,较长的道路上要突出主景。规则式的园路,亦宜有2-3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

建筑物旁配置植物时,需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并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建筑物体量过大,建筑形式呆板,或位置不当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挡或弥补。再次,要加强建筑物的基础种植,墙基种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或起稳定基础的作用。

山石与植物组织创造景观时,要根据山石本身的特征和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使山石和植物组织达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观效果。柔美丰盛的植物可以衬托山石之硬朗和气势;而山石之辅助点缀又可以让植物显得更加富有神韵,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地配置更能营造出丰富多采、充满灵韵的景观。

2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要点

2.1 生态功能优先

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是生态设计的最终实现目标。生态设计中更多地加入自然生态因素,利用构建景观多样性,实现生态空间合理的有效配置。提高叶面积指数,需通过由乔、灌、草和地被构建成的复合群落结构实现。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多采用光合效率高、叶面积大且叶片宽厚的植物,由此构建适宜的小气候环境,起到夏季降温,冬季保温的效果。注重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比如绿地应尽量多覆盖具有耐污染和抗污染功能的植物,净化园林空气,或者具有祛病功能、释放保健物质的植物等,促进绿色健康生态环境的发展。

2.2 物种多样性

引入现代城市植物种类虽然不少,大部分植物种群规模却很小。植物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对于过于追求“四季常绿”、“一次成型”的做法是可取的,导致具有特定习性、特点的植物被冷落或抛弃。应逐渐增加绿地适应性植物种类,限制和调剂好各物种所占比例,扩大多样性物种种群间的结合,做到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遵循自然现象,打造自然生态景观。

确定植被、恢复重建和养护管理是城市地区恢复潜在植被的3个阶段。从生态角度出发,单一物种密集的种植做法已不可取,合理选择耐阴植物,丰富树下植物种类,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打造出新物种能自然更新的生存和繁衍生态空间。地带性群落会激发物种潜在的共同生存本能,微生物、动物也有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2.3 因地制宜

改善土壤为立地条件的核心,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从环境、土壤、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出发,提高栽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稳定性。乡土植物的应用作为重点。针对植物生长的发育规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保持群落季相变化和稳定性。

2.4 种间关系

竞争是植物种间关系最直接的体现,竞争结果和种群动态是由种群个体空间分布所决定的。深入了解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把握地带性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间关系,同时促使其他植物生长。种群应互相补充,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使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生产力和稳定性提升。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乡土植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由引种、迁移、运输导致的成活率低的情况。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首先应考虑适应本土生长条件的乡土植物,并尽量做好阔叶树和针中树间搭配。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还应展现出随着季节变换的不同变化,植物群落充分发挥园林四季的生态效能。在设计中可将宽阔的绿地场所栽种耐践踏的草坪,实现人们与绿地的近距离接触,紧急情况突发时,又可作为临时性的避难场所使用。

4 结语

生态园林中植物的有效配置,提高了植物景观观赏性,完善了生态性能,同时也是困扰设计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植物配置没有性,没有对错,最终是由效果决定的。我们应从园林植物配置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生态园林景观的打造能力。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关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遵循地域自然条件、植物造景过程中遵循植物生态学、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遵循适用和经济的3个原则,探讨分析了生态学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植物配置,植物生态

引言:

随着人民群众对居住区绿色环境的要求不断的提升。房产开发商为了迎合群众的这一需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小区绿化景观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一、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概念

1.1 生态设计

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认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1.2 景观生态设计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那么,景观生态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地上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

1.3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园林景观是人们在城市中得以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场所。设计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筑、植物和水体等。近十几年,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的这一生态特性。从生态角度讲,园林景观设计应尽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城市的生态负效应尽量得以补偿。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原则应用的最终目的为:与良好的生态过程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而产出达到较大。

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2.1遵循地域自然条件原则

2.1.1 气候因素

在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设计。如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可以考虑当地的气温、日照变化规律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不同方式种植,使之在夏季温度较高时段能够遮阳,降低环境温度,而在冬季要避免影响采光。也可根据温度、降雨、湿度的年内变化选择不同开花结果期植物种植,使景观具有季相变化,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还可根据场址的风向特点合理安排景观廊道位置,使其可以引导自然气流增强基地内的自然通风,有效增加气流运动并缓解热岛效应。

2.1.2尊重地形,维护场地完整性

在园林设计当中,应当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种设施,甚至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特点和废弃设施重塑新的园林景观,既保留了原有场地的历史文化,又满足人们需求。如对于原有的植被、地形、水系应加以保护利用,而不是一味推平重建。保持场地的自然风情与原始面貌成为建设园林城市的前提与基础。

2.2遵循植物生态学原则

2.2.1 植物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园林中植物配置多由单一物种构成,此种形式搭配的群落其结构与功能都不完善,该系统比较脆弱,很容易受病、虫害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所以要维持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就应该尽量设置与地带性植被结构相近的生物群落。

2.2.2 植物群落的结构

植物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依据生物的不同高度将植物划入实际所逗留的层中。成层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一般来说,植物群落的地上部分可划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构成的地被层等四个基本层次。在园林植物的配置过程当中利用植物群落的成层性以及层片特点,在物种选择过程中依据“近自然群落”理论,效仿地带性顶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点来选择物种,构造一个合理的、多层次的群落结构。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乔-灌-草混合搭配,取缔稀疏乔木配置大面积草坪地配置方式。

2.3循适用、经济原则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也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是指是园林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园林设计者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园林空间应当充满诗情画意,处处茂林修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令游人流连忘返。

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样一处园林绿地,甚至同样一个设计方案,由于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规格的苗木,不同的施工标准,将需要不同的建园投资。当然,设计者应当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发挥设计技能,节省开支,创造出最理想的作品。实际上,正确的选址,因地制宜,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情况下办好事。当然,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

三、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3.1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

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观花的,如紫薇、夹竹桃、石榴、桅子、广玉兰、醉鱼草、木本香蕾、糯米条、云南山茶、冬樱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鹤望兰、兜兰、飘带兰、旅人蕉等。赏花时更喜闻香,如木香、月季、菊花、桂花、梅花、白兰花类备受欢迎。不同花色可组成的绚丽色块、色斑、色带及图案,在配植中极为重要,有色有香则更是极品。根据上述特点,在园林设计时,可配植成色彩园、芳香园、季节园等。很多植物的叶片很有特色。巨大的叶片如恍榔,直上云霄,非常壮观。其它如董棕、鱼尾葵、巴西棕、高山蒲葵、油棕等都具巨叶。亚马逊王莲,浮在水面上巨大的王莲叶犹如一大圆盘,可承载幼童在水面上游荡,吸引众多游客。还有具有奇特的叶片如轴搁、山杨、羊蹄甲、马褂木、蜂腰洒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尤其是彩叶树种在园林审的应用更是广泛,它能体现园林美中的色彩美,如紫叶李、红叶桃、紫叶小劈、变叶榕,红桑、红背桂、金叶桧浓红朱蕉、菲自竹、红枫、新疆杨、银白杨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彩叶园艺栽培变种。

有的植物的果实也极富观赏价值,奇特的如象耳豆、眼睛豆、秤锤树、蜡肠树、神秘果等。巨大的果实如木菠萝、番木瓜等。很多果实色彩鲜艳,紫色的紫珠、葡萄;红色的天目琼花、欧洲英援、平枝拘子、小果冬青、南天竺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2色彩搭配要协调

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四、结语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不同于城市公园式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设计者对现有楼群分布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建筑布局、园路、园林小品等内容进行合理设置,通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较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居民提供品质服务的效果。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摘 要:目前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发展成为现代都市园林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这种形势下,文章与作者多年来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从不同角度针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展开了分析,并针对植物配置与园林造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为同行业人士的研究带来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前言

节约型生态园林的概念是指节约型的社会环境下提出来的,这一概念和节约型社会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从整体上来看,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内容主要包括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换句话说,节约型景观设计过程中应用最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由此来看,这三大思想应该始终贯彻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这样才能将节约型的意义充分体现出来,下面就让我们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展开深入的分析。

1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并且城市化的进程也在逐渐加快,但是城市的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因此,相关部门开始加强了对城市园林的建设,并且节约型园林建设也成为了人们重视的一方面,开始建立一些生态园林景观,以此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1.1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以生态功能优先为根本

生态设计主要是指利用多样性景观的构建,针对绿化整体生态空间进行合理的配置,在配置过程中应尽量增加一些生态性的因素,景观生态结构应力求生产力的健全。在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体现的过程中,绿量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应对乔木、灌木、草等植被进行充分利用,形成复合性的群落结构,促进叶面积指数的提高,在造景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叶面积比较大、光合效率比较高的植物,促进绿化光合效率的提高,为城市居民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同时选择一些抗污染和耐污染的植物,充分发挥这些植物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保障城市的生态平衡。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发挥植物景观其他功能的发挥,例如植物抑菌、释放保健物质等,在特定的区域种植一些对卫生保健有利的植物,已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目的。

1.2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

首先,要不断提高品种意识,选择一些地带性植物品种,对具有区域特色的绿化景观进行构建,同时还要谨慎的选择国外特色物种,将重点放在我国原产物种上。其次,城市中的引入植物品种较多,但是种群规模比较小,这与人们追求的思想直接相关。为了强调适应性、色彩丰富,很多人会选择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抛弃慢生植物,轻易否定绿化不足的品种,所以应增加绿地的适应性,将绿地中的物种比例调整好。第三,按照物种演替规律,对耐阴植物进行合理选择,充分开发绿化空间资源,不断丰富林下植物,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与繁衍的空间。例如Minawaki在景观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演替的规律,对当地的潜在植被进行快速的恢复与重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3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以因地制宜为保障

城市环境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系统非常脆弱,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按照当地的环境、土壤等因素,形成植物群落和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并对立地条件进行改善,不断推广种植土(以人工介质为基础),不断提高绿地维持机制。同时还要重视植物与城市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充分发挥植物的修饰与弥补功能,在此基础上将城市建筑和绿地景观有机的融合成一个整体。不仅要在植物造景中种植基调树种,同时还要积极选用一些草坪、观赏花木等,从而使景观空间更加丰富。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相结合,保持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尤其是要重视不能无序引进外地植物,这样可能会因为天气等原因出现灭顶之灾,也不能盲目的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其生态景观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地保障,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

2 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2.1 植物配置要合理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色彩季相、组合构图等因素在植物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将水体、山石、建筑合理的搭配在一起。首先,应加强对植物特性、本地区条件的了解,坚持适地适植物的原则,合理进行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其次,按照植物的特点对植物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植物本身存在很多特性,有观花的,例如夹竹桃、广玉兰、月季等,有花型奇特的,例如旅人蕉、飘带兰等,有赏花时要闻香味的,例如月季、梅花等。不同的花色可以组成色彩斑斓的图案,这一点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非常重要。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品种的花卉配置成芳香园、色彩园等。很多植物的叶子也存在自己的特色,例如恍榔有巨大的叶片,还有鱼尾葵、巴西棕等都生长着巨大的叶片。亚马逊玉兰的叶片浮在水面上,好像一个巨大的圆盘,还可以承载幼童在上面游荡。

一些植物的果实也富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例如眼睛豆腊肠树、神秘果等,果实形状非常奇特,再如紫珠葡萄、天目琼花、小果冬青等果实色彩非常鲜艳,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此外,园林景观设计中还有香花、香叶植物,例如兰花的幽香、茉莉的清香、梅花的暗香等,都能为游人带来非常美的感受。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应注意高度搭配适当,其次要注意色彩搭配要协调,这样才能将植物在园林景观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2.2 适当使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

例如湖南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植物品种非常多,为当地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创造了非常的自然条件。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当地的树种作为园景树,以其为核心构件特殊的植物景观,将不同树种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发挥出当地树种的优势。在湖南,多数城市的中行道树都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很多道路还以植物的名字来命名,用花果树营造一种点缀色彩的气氛,为园林造景增强了无穷的生气。乡土树种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利用景物起到防范性的功能。

在园林造景的过程中利用本土植物进行造景,是对具有当地特色园林进行构建的一种基本手段,充分利用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等,利用相应的艺术手段,将这些植物的线条、色彩等美感充分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地方色彩的植物群落景观。此外还要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将乡土植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 结束语

总之,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将园林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表达出来,在新时期节约型更突显出了它本身对整个社会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应该重视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节约型思想的运用,将其贯穿于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促进园林景观效益较大化地实现。建设节约型园林,重点在于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积极改变原有的观念,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抓好,同时还要建立起与节约型园林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好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城市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其应用

【摘要】城市住宅小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其接触最平凡,联系最紧密的产所。它肩负起实现人生活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城市住宅小区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本文对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应用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它需要运用艺术的手段对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观察,思考与设计。本文从城市规划学、美学等方面综合论述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应用。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城市绿化

一.前言

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园林生态景观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从而创造一个能与整个城市景观相协调,追求自然真趣,赋予居民一种清新宜人,地灵人杰的心理独特感受。这其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及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对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及应用进行探讨。

二.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

生态园林有3个方面的内涵:及时,生态园林要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第二,可以通过园林的植物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第三,减少风沙扬尘的形成。植物可以蕴含水分,固沙防尘,使风速降低,从而达到对风的调控作用。生态景观设计可以使住宅小区达到自然风流通的效果,也可以防止寒风和强风对小区的影响。

1.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

生态园林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是这些学科相互作用渗透的结果。生态园林景观又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景观体系,其设计工作必须达到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统一才能形成一个的整体。

2.设计要具有发展变化性

人的审美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气候、时间、时代的不同和发展,同样会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都会体现在景物的变化和空间布局的不同上。因此,这就对生态园林设计提出了发展的要求,设计要满足地区文化传统发展延续的需要,立足本地区的人文特征和审美习性考虑,景观要能够适应未来生活的发展变化。

3.设计方法上的多样性

景观本身蕴含的元素是丰富多样的,这也就决定了其表现形式和手法的多样性。设计者往往根据当地的景观环境特点,运用当地材料并融合现代工艺进行设计。

三. 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求与应用

1.生态园林景观

运用植物造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质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绿量)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绿量越大生态作用越突出。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增加植物绿叶面积。我们知道,高大乔木的绿叶面积大于灌木,甚至也是草坪绿叶面积的4倍,要想提高绿叶面积,就要在空间的高中低位置上都有绿叶出现,这就需要在进行生态设计时综合运用乔木、灌木和草坪,形成复合式植物群落,较大程度地发挥绿量的生态作用。现代住宅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注重平面形态的变化,而在立体空间层面要结合乔木、灌木以及草坪的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达到植被之间相互补充的作用,形成多样化的植被分布。

绿色植被和人类的关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保障,绿色植被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就像是大自然的“肺”,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洁净,这是其它物质所没有的功能。现在有些园林设计过多突出地设计了喷泉、假山等,对于植被的种植却不够重视,把一些本可以种植草坪的地方进行了路面铺砖硬化,认为这样才干净整洁,这无疑是错误的,应该营造绿色园林,用植物来造景,利用植物进行空间的分隔设计,形成真实、自然、朴素的生态环境。

2.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的融合统一

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是一个立体空间的艺术造型设计,注重自然美,在

这种美学思想体系下,生态园林设计更加注重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和谐一致,

统一性,也更加追求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生态园林追求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

美与内容美的和谐统一,其自然美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展示,在形式美的框架下,突出内容美,突出体现出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生态艺术效果,使生态和人文景观

高度结合。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的色彩因不同的

季节呈现不同的变化,突出层次美和形象美,造型新颖多变,景观之间相互呼应衬托,互为补充,和住宅之间主次分明,具有亲和力,融合渗透,和谐统一。生态园林设计只有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突出地域特色,才能使生态美更加突出鲜明,才能对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高和发展。

3.生态景观设计中节水技术的应用

由于生态景观中植被的大量运用,这就使得对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节水措施和技术的应用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时,要尽量减少草坪的面积,景观植物给水设施要采用先进的滴灌

技术,把植物对水的需求量进行地计算,然后通过滴灌设备系统直接进行植物根部灌溉,这可以把植物的用水量减少50%~70%,对于草坪的灌溉可以采用喷灌,对于草、树木的灌溉要分开进行,且供水间隔时间要利于植物根部的生长。剪枝和施肥要避开干旱期,并且植物的灌溉用水可采用净化处理中的水。总之,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之间的变化性和流动性都很大,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生态规划和设计,这样的景观才会结构合理,自然环境才会和谐美丽,才能达到使居民的身心健康的目的。

4.运用植物造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质量

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绿量)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绿量越大生态作用越突出。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增加植物绿叶面积。我们知道,高大乔木的绿叶面积大于灌木,甚至也是草坪绿叶面积的4倍,要想提高绿叶面积,就要在空间的高中低位置上都有绿叶出现,这就需要在进行生态设计时综合运用乔木、灌木和草坪,形成复合式植物群落,较大程度地发挥绿量的生态作用。

现代住宅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注重平面形态的变化,而在立体空间层面要结合乔木、灌木以及草坪的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达到植被之间相互补充的作用,形成多样化的植被分布。绿色植被和人类的关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保障,绿色植被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就像是大自然的“肺”,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洁净,这是其它物质所没有的功能。现在有些园林设计过多突出地设计了喷泉、假山等,对于植被的种植却不够重视,把一些本可以种植草坪的地方进行了路面铺砖硬化,认为这样才干净整洁,这无疑是错误的,应该营造绿色园林,用植物来造景,利用植物进行空间的分隔设计,形成真实、自然、朴素的生态环境。

5.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的融合统一

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是一个立体空间的艺术造型设计,注重自然美,在这种美学思想体系下,生态园林设计更加注重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和谐一致,统一性,也更加追求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生态园林追求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和谐统一,其自然美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展示,在形式美的框架下,突出内容美,突出体现出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生态艺术效果,使生态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的色彩因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变化,突出层次美和形象美,造型新颖多变,景观之间相互呼应衬托,互为补充,和住宅之间主次分明,具有亲和力,融合渗透,和谐统一。生态园林设计只有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突出地域特色,才能使生态美更加突出鲜明,才能对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高和发展。

6.生态景观设计中节水技术的应用

由于生态景观中植被的大量运用,这就使得对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节水措施和技术的应用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时,要尽量减少草坪的面积,景观植物给水设施要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把植物对水的需求量进行地计算,然后通过滴灌设备系统直接进行植物根部灌溉,这可以把植物的用水量减少50%-70%,对于草坪的灌溉可以采用喷灌,对于草、树木的灌溉要分开进行,且供水间隔时间要利于植物根部的生长。剪枝和施肥要避开干旱期,并且植物的灌溉用水可采用净化处理中的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与景观之间的变化性和流动性都很大,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生态规划和设计,只有这样这样的景观才会结构合理,自然环境才会和谐美丽,才能达到使居民的身心健康的目的。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探索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住宅建设事业发展十分迅猛,加强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住宅小区 生态园林 景观绿化 设计 问题

1 园林景观

1.1 园林景观特性

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园林景观生态学在景观层面上来说,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中国的古典园林侧重于意境的渲染,而西方的园林则偏重于美学视觉效果。

1.2 园林景观的生态特性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系统则是其中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园林设计目的,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近些年,人类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的这一生态特性。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1.3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特性

住宅小区的生态景观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创造一个能与整个城市景观、住宅建筑相协调,追求自然真趣,赋予居民一种清新宜人,地灵人杰的感受。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景观环境,要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景观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而且要考虑绿化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溶于自然的诗意天地,使住宅小区生态园林建设不仅停留在生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灵和精神的愉悦,是对美和情的追求。

2 当前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误区

住宅区景观和住宅的关系不是任意松散的,而是为一个共同的意向而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景观的设计是塑造住住宅的情感,住宅成为景观的灵魂。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几乎都是由规划师和建筑师先完成规划范围内的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的设计,然后由园林师完善环境小品、植物配置的工作。这种分段式的工作模式由于缺乏设计者对设计流程自始至终的参与,往往容易造成建筑与景观的脱节。

2.2 景观建设缺乏整体考虑住宅区开发规划中常用的组团模式要求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公共绿地。中心公共绿地是住宅区的门面,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住宅区住宅的卖点。因此不少住宅区规划中对此类共享空间关爱有加,而对其他局部,如房前屋后,道路两侧,住宅区边缘关照不足,存在住宅区绿化的死角,结果造成整体不和谐,各个景观孤立、不连贯,从而显得住宅区凌乱、芜杂。

2.3 植物的应用不合理

2.3.1 盲目引进外地植物。一方面是植物种植不考虑植物自身的生理习性,盲目的种植一些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绿化树种,结果因生长环境的不适,造成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达不到成景的效果,植物本身的枯亡也增加了维护费用。因此,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要尽可能多的选择乡土植物、当地的特色树种,这样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才显得更有个性、有特色。当然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2.3.2 盲目移植大树。为达到绿化速成的目的,时下常见的做法便是大树移植。古人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可现在流行的做法是今年种树,明年就可以乘凉。大树移植有利有弊:首先拆东墙补西墙,缺乏对大树古树的保护,造成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破坏;其次是大树移植的成活率很低,一旦不成活,损失将无法挽回;第三是被移植的大树,通常都具有较为优美的树姿,但为保障其成活率,在移植过程中不得不对其修枝、截干,这种损害加上移植过程中的损伤,使大树的造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甚至很难再达到原有的姿态。

3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建设的原则

首先是与住宅建筑整体统一设计原则。住宅区内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其既有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建立起人工建设和园林绿化的有机联系才能使住宅区景观获得生命而立足生根。形成住宅建筑物和园林景观互为得景或者成景的整体园林设计。

其次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园林绿化的主体舒适和惬意。相对于以人为本的思路,以前很多小区实际上是以景为本,只重视景观观赏作用的雕塑、喷水池、西式柱廊矗立在公共绿地中,挤占面积,使实际绿地面积很局促。同时,有些楼盘把大面积草坪定为欧式景观基调,绿地内鲜见林阴,在炎热夏日,人们很难进入草坪内休憩。

目前,人们在经历了只重景观、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一些开发商与规划设计人员已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开始向重视住户的参与性回归,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住宅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炎热的夏天能乘凉,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

3.2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3.2.1 保留原有植被

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有植被,这是小绿地建设中常常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保留原有植物并非不加选择地将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加以评价,当留则留,通常在城市中,经历了若干年的开发经营,几乎很难有原生的植物尤其是群落保留下来,比较常见的是次生群落及人工植被,由于这些植物材料与环境间长期的共存,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故而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保留。

3.2.2 遵循“互惠共生”原理,协调好植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共生”原理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蔗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应当注意的。

3.2.3 植物营养空间的定位

园林植物的配植以美观为目的,植物与植物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师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自然界植物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光照、海拔等影响而有水平及垂直分布现象,深人到某群落内部,乔灌木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空间的层次上,通常所说的摹拟自然植物群落就是要求人工栽植计划合乎自然群落构成规律。

小型绿地一般以两个配植层次为宜,即乔木与小灌木的搭配和乔木层加上地被层,这两种配植方法的优点是,充实顶层及地面,留出中层之虚空,从而可以保障视线的通透,避免郁闭感和植物对营养空间的需求。

4.未来设计发展方向

今天的住宅景观设计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艺术、装饰、形式一直备受关注,传统园林的价值也继续得到尊重,古典的风格可以被接受,其它学科的介人使其知识领域更为广阔,技术进步和新材料的出现又使得景观设计出现更多的可能性。由于学科背景和文化观念的不同,每个设计各有自己的侧重方面,但是一个住宅景观设计作品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几个要素的平衡。一些纯粹功能主义的作品虽有良好的社会性,但却与文化、自然隔绝,同时不具备与时代要求相符的艺术水准,这样的作品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样,盲目的追求文化、艺术性,却连基本的使用功能都无法满足的设计也不可能成为的设计。住宅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领域,其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现代住宅景观正变得富有包容性,社会的发展使住宅景观的内容不断发展,对住宅景观设计概念的理解也应当不断发展。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发展,本文就这一现象阐述了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空间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城市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生态城市已经为世人认可并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途径,因此重新审视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如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化的保护与监理;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等等。

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的重复具统一感。

(二)、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

植物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如一些粗糙质地的建筑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但对于质地细腻的磁砖、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砖墙,则应选择纤细的攀缓植物来美化。南方一些与建筑廊柱相邻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类,竹竿与廊柱在线条上极为协调。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及空间中的植物配植则要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园艺变种。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进行强凋就是一例。如英国的谢菲尔德公园,路旁草地深处一株红枫,雄红的色彩把游人吸引过去欣赏,改变了游人的路线,成为主题。

(三)、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一条婉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四)、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

园林绿化构图的韵律与节奏方式很多,常见的有:简单的韵律;交替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等。云栖竹径,两旁为参天的毛竹林,如相隔50m或100m就配植一棵高大的枫香,则沿径游赏时就会感到不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三、生态景观设计中的方法

(一)、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级群落。这一过程中,要尊重传统历史文脉与地域乡土知识,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需要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

(二)、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

(三)、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

(四)、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植草板等。

(五)、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

(六)、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

(七)、在设计中考虑人参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体现生物多样性。

四、生态景观设计的手法

(一)、主配手法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这句话正好说明主配关系。主景是景观绿化的重点或核心,是园林空间构图的中心,是主题或主体所在,是视线的控制焦点,也是精华所在,具有压倒群芳的气势,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配景起陪衬主题的作用,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

(二)、对比手法

在造型艺术构图中,把两个对立的事物作比较,叫作对比,通过对比而使对立着的双方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对比是造型艺术构图中最基本的手法,所有的长宽、高低、大小、形象、光影、明暗、浓淡、深浅、虚实、疏密、动静、曲直、刚柔、方向等量感到质感,都是从对比中得来的。

(三)、层次手法

空间层次主要有前景、中景、背景,不论哪一种形式,都能起到增加空间层次和深度感的作用,能使景色深远,丰富而不单调。有的景观景深的透视距离很大,如一片空旷的大草地或大水面,由于缺乏层次,在感觉上缺乏深度感,反之,如果景物的透视距离并不大,因有层次结构,引起空间深远感,加强了风景的艺术魅力。

五、生态景观的设施要素

(一)、照明设施:路灯提供交通照明,在使用中尽量使用使人感到有亲和力的光色,灯具的选择也要注意节能、环保,泛光照明与彩灯烘托夜景,彩光灯对建筑、小品、甚至树木等进行形态塑造的同时注意不要过度运用,以免使人眼花缭乱,产生不适的心理感受。

(二)、服务设施:包括邮筒、电话亭、自动售货机等以及商亭、报亭等小品设施,还有座椅等常用的景观设施是生态景观空间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它们的设置应注意区分私密环境和公共开放环境。

(三)、信息设施:包括告示板、路标、广告板、条幅招牌等,在选用上有几个原则:安全性、防火,以及视觉上的健康性与景观上的统一性,避免造成视觉环境破坏、空间秩序混乱,视觉信息过量刺激等不良后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