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预算会计论文

摘要: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分属于不同的业务领域,都发挥着反映财务状况和监督资金活动的职能,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对于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差异的研究可以丰富会计理论,有利于推动会计的进一步改革。
预算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我国制度改革下预算会计论文

一、我国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政府会计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亟待完善

首先、“固定资产”的定义不清,不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中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了定义,即:“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另外还规定:“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如此看来,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各种设备等以及单位价值不满足标准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大批物资。企业会计中对于不满足固定资产标准但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物资用“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相比之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界定有如下不利之处:

①不够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物资在大批购入时按照规定应作为“固定资产”予以核算,但若同类物资在平时零星购入时没有规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果也是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很显然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如果作为当期支出列支,那么在年终清理盘点固定资产时,就难以区分哪些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哪些不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这样的处理,显然不利于对国有资产的核算、管理。

②未规定固定资产应“能够带来经济利益”。这样,容易造成预算单位即使资产已经报废或闲置,仍在“固定资产”项目中列示,从而虚增了预算单位的资产,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了解预算单位真实的资产状况。虽然调查问卷中没有涉及到与此相关的问题,但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约90%的受访单位存在诸如资产界限不清、价值不符等问题。许多单位有一些闲置不用或者已经接近报废不能用的机器、仪器也挂在账面上,虚增了资产的账面价值,掩盖了资产存量的真实状况。其次、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不利于反映单位资产的真实价值。按照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在购入固定资产时直接作为当期支出,并且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科目数值与“固定基金”科目的数值始终相等,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一直按照购入原值反映。另外,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每期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补偿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调查结果显示,行政单位只有16%计提累计折旧,而事业单位有40%计提累计折旧。即便是在这些少数计提折旧的预算单位中,也很少有按时计提的,而且计提的标准也不一致,做法十分不规范。笔者认为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有如下缺点:(1)难以反映预算单位各项资产的真实价值。对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来说,账面上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其实是固定资产的购入价,但是随着资产的使用与消耗,资产实际价值难以在账簿中如实反映,虚增了国有资产的价值,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和更新。(2)难以反映预算单位各期真实成本。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使得行政单位的行政成本和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均得不到核算,相应低估了每期的成本费用。预算单位成本的不完整、不,不利于今后将要进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行,而且会造成个别单位重复购置资产或大量闲置不用的现象,造成财政资金的极大浪费。(3)事业单位“修购基金”的计提不能等同于固定资产折旧。一方面,修购基金的计提依据和比例并不是按照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情况确定的,缺乏计提依据;另一方面,税法规定事业单位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固定资产折旧应当在税前予以抵扣,而修购基金却不能扣除,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也不够。随着行政单位的政府职能和事业单位运营环境、运营方式的变化,要求各预算单位必须加强会计核算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真实、地核算、反映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因此,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计提累计折旧是非常有必要的。预算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种财政性资金。具体来说,行政单位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的各类经费拨款。另外,有些行政单位可能会有一些经财政部门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或经财政部门批准留作单位自用的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相比行政单位来说,资金来源比较复杂。除了各种财政性资金外,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或经营活动的各项收入也会形成资金流入,另外还有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的流入等。除此之外,预算单位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负债资金来源,比如政府发行债券、预算单位向银行贷款等。在受访预算单位中,行政单位全部都有来自于财政的拨款,拨款比例均在90%以上,事业单位约有90%有来自于财政的拨款或财政补助收入,比例一般在60%以上,可见,各种财政性资金仍然是行政事业单位目前主要的资金来源。

1.2“对外投资”相关核算规定滞后,操作不规范

我国1998年以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中没有规定“对外投资”核算的相关内容,直到1998年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才加入了对“对外投资”核算的相关规定。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中均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业务进行了规定,但这些规定仅仅局限于债券投资和以固定资产、材料、无形资产等进行的其他投资的初始成本计价方面的核算,未涉及权益性投资的核算。另外,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投资理财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核算规定已经难以适应需求。而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的对外投资仅仅局限于行政单位“利用财政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因此通常用“有价证券”科目对所持有的国债投资进行核算。但是一旦行政单位发生了其他形式的投资,就只能增加当期支出,无法作为一项资产予以反映。预算单位这样核算的结果,最终一方面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有些“对外投资”业务没有被作为资产予以确认,从而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就相应被低估;另一方面,由于行政单位某些“对外投资”业务被直接列为当期支出,会导致净资产的虚减,进而导致投资管理失控、投资效率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

1.3预算单位债务核算不规范,存在大量隐性负债

在受访单位中,有银行贷款的受访单位占到了受访单位总数的50%,银行贷款比例多在30%—60%。[]。其中,在有银行贷款的37个受访单位中,对于一年期以上银行贷款发生利息的处理,约有56.76%的受访单位在实际支付时记账,约35.14%的受访单位在平时予以计提。单位对于贷款利息的处理大多还是采用收付实现制,这与我国目前预算会计的相关规定也是相符合的。在对债权债务进行核算时,约有54.05%的受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约33.78%采用权责发生制。这说明预算单位目前对负债核算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核算方法不规范,核算内容不完整等。

1.4不重视成本费用的核算,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行政管理费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忽视了行政单位的成本核算及控制,以致我国政府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政府规模迅速膨胀,政府工作效率普遍低下。要降低行政成本,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机构;另一方面,则要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减少铺张浪费等不必要支出。根据我国现阶段具体国情和行政单位现状,加强成本核算管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对我国目前建设“廉价政府”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由于通常业务均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只有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而且成本核算的内容也比较简单,操作不规范,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无法提供合理的成本数据,无法为事业单位管理层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也无法为上级主管部门实施有效的监管、预算审批等提供依据。

1.5不能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收支活动,预算约束力难以发挥

通常预算单位的收入支出活动应严格按照经过各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预算编制执行,但是目前预算单位中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单位把预算当作申请财政性资金的一种手段,在预算获得批准后,就束之高阁,在实际支出资金时也很少考虑预算的问题,这样,年终难免会造成预算与决算“两张皮”[]的现象。这样做不仅违反《预算法》的有关规定,而且加大了资金支出的随意性,甚至会造成财政性资金的浪费。预算约束力有待加强。在受访预算单位中,约80%的受访单位年度收入规模和年度支出规模变动幅度不大,约77.03%的受访预算单位建立了“年度预算收支管理制度”,但是仅有不到50%的单位能够严格执行这一制度,可见在许多预算单位中预算编制、执行的严肃性还有待提高。

1.6财务报表组成不完整,能够提供的会计信息有限

目前我国对预算单位财务报告的具体规定如下:《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中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另外,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主管单位或上级单位均应根据各级财政部门的要求依据本单位的会计报表和所属单位经审核的会计报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然后逐级汇总上报。

二、我国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分析

2.1加强政府会计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

目前那些引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并取得成功的,大多是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预算管理理念与监督体系[]相对比较健全,公共管理已经解决了合规性的问题,财政管理正处于向追求绩效转变的阶段。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政府会计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巨大工程,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只有不同程度、从不同方面采取一些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才能够保障政府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修订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会计主体范围。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会为政府会计和预算向权责发生制转换奠定基础,将会保障政府会计与预算改革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国的法律环境与实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事业单位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事业单位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尤其是近年来事业单位的改制、改革,使得许多事业单位的运营方式、资金来源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走向了市场或实行了企业化管理,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的概念、性质、功能定位等并没有及时做出修订、更改。因而如何确定哪些事业单位应纳入政府会计管理范围就成了我国界定政府会计准则适用范围所面临的难点之一。因此,必须加快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适时修订或颁布有关法律法规,为政府会计改革提供制度平台。

2.2明确政府会计目标,突出公共受托责任

政府会计目标是指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中,政府部门、公众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会计活动所希望得到的结果,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的逻辑起点。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正在进行重新构建理论框架、制定会计准则或制度的多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问题必然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通常认为,政府会计目标应具备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二是会计信息的内容;三是会计信息的作用或目的。只有明确了这三方面的内容,才能够给政府会计目标做出明确定位,从而以此为指导,更好地设计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建立政府会计规范体系。

2.3重新整合预算会计体系,明确政府会计主体构成

2.3.1行政单位会计应纳入新型政府会计体系

建立廉洁、勤政、透明、高效的政府离不开规范、有效的政府会计的核算和监督,政府会计工作在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处于现代政府的中心,有效的政府会计是廉洁和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中外理论界和政界普遍认为构建健全而透明的、有效界定受托治理责任的新型政府会计是良好的公共治理的基石。因此,新型政府会计体系应该能够通过对政府的相关决策及运用资源的情况完整、客观地加以计量、记录和报告,形成系统、有用的政府会计信息及政府财务报告,从而对政府机构和官员进行客观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同时能够督促政府机构和官员在行使受托治理行为时的选择决策符合公众利益。应将行政单位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合并共同组成政府会计,这样有助于将各级政府确立为会计主体,将“公共受托责任”的理念引入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完善政府会计核算以及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提供更完整、、透明的政府会计信息。

2.3.2纳入预算管理的国有事业单位会计应纳入政府会计体系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形式,具有数量大、类型多、情况复杂等特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其特别之处,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体系、会计核算基础等方面均与行政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不同。对于事业单位是否应该纳入政府会计体系的问题目前仍存在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1)主张全部纳入;(2)国有事业单位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一起“另立炉灶”;(3)重新划定,分不同情况分别纳入政府会计体系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具体又分几种情况:(1)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有事业单位必须纳入政府会计体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两个,一是宏观调控市场,二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社会文化事业,而后者必须依靠各个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来完成。我国政府在机构设置时,职责界定上有交叉。各级政府直属的许多主管部门,既是行政管理部门,也是事业管理部门。有些主管部门下设若干行政单位,有的还设有事业单位。而有些事业单位则被授权行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如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另外很多事业单位既有提供公益服务的职能,也有一定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如海关所属的检疫单位等。这些事业单位应该而且是必须纳入政府会计体系的。(2)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但纳入政府预算的国有事业单位。一些国有事业单位虽然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但对政府的财政依赖程度很大,而且国有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在政府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许多国有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由历年的财政支出形成,若把国有事业单位从政府会计体系中分离出去,势必造成政府收支预算和决算的不完整。另外,许多国有事业单位的收支均纳入了部门预算管理,今后还将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若将国有事业单位分离出去,势必对继续实行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及财政国库制度改革造成障碍。因此,笔者认为,只要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国有事业单位,均应纳入政府会计体系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2.4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规范体系

2.4.1我国政府会计规范模式的确定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逐步向政府会计转化的改革势在必行,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也是大势所趋。但在制定政府会计准则之前,首先需要讨论的就是我国政府会计规范体系应采用的模式问题。

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了《企业会计制度》,又于2006年出台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会计准则》。这说明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并行是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借鉴我国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的制定经验,笔者认为我国政府会计规范体系也应采取“准则+制度”的模式,一方面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同时制定《政府单位会计制度》,形成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核心的政府会计规范体系。

2.4.2关于制定《政府会计准则》的建议

我国在今后的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应尽快建立起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从会计要素和业务的角度出发,对各个会计要素及各项具体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做出统一规范[]。我国的《政府会计准则》应适用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应该打破以前以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为主体独立或相对独立设计准则体系的模式,建立以业务为主体的具体准则,并进而形成以基本准则为统领,下设若干具体准则的框架形式。基本准则的制定可以仿照《企业会计准则》及《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分为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报表、附则等,主要对会计要素和一般原则等做出规定。具体准则的结构可作如下设计:

(1)一般业务准则: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信息的披露等作出具体规定,包括各项主要资产的会计准则、负债会计准则、净资产会计准则、各项主要收入会计准则、各项主要支出会计准则等。会计要素的界定能为各会计主体通用,这些会计主体也有可能是基金会计主体,如普通基金、国有资产投资基金等。但一般业务准则的项目决不仅限于会计要素本身的界定,还应包括要素中某些具体业务的处理准则,比如,固定资产准则、捐赠业务准则等,而且可以随着形势的变化、新业务的出现等不断进行完善。另外,在有关收入和支出的会计准则中,还需要考虑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财务报告中要求的收入、支出界定的差异。

(2)特殊业务准则:主要针对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包括预算业务调整准则、执收业务准则、业务准则、成本核算业务准则等。其中,预算业务调整是协调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与政府财务报告的重要会计业务,它提供政府会计中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记录和对政府财务状况的记录之间差异的协调和解决方案;执收业务是指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和部分商业银行的国库业务、税收征管部门的税收征管业务等;业务主要指的是与各政府和公立事业单位社保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相关的业务;成本核算业务主要是指某些国有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的账内或账外的成本核算业务。

(3)报告准则:主要对报表反映的内容、格式和项目的排列等作出规定,包括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准则、财务报告准则及具体会计报表准则,如资产负债表准则、运营表准则、联立及合并报表准则等。具体准则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新业务的出现等不断进行完善。

2.4.3关于制定《政府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议

我国政府会计还应制定统一的《政府单位会计制度》,从会计主体和报告主体的角度出发,对单位全部业务的会计记录和报告编制等做出具体规定。目前我国执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三者处于平行地位。这种“三足鼎立”、各自独立分离的预算会计制度规范体系与我国传统的财政管理体制有关。以前,财政资金的运用实际经历了财政资金入库、拨款阶段和财政资金在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具体耗用阶段。为核算这两个阶段中财政资金的运动相应形成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它们各自具有独立的会计要素和核算范围。但随着部门预算的实施打破了预算内外资金的划分,而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购的实施又将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资金的使用和财政总预算资金的拨款阶段合二为一,财政资金运动逐渐由两阶段运动转为统一循环。因此,可以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并制定《政府单位会计制度》,根据具体业务以及财政资金的运用对政府部门和单位的会计业务和报告编制做出具体规定。

2.5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应当被视为广泛的预算体系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执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可能是保障公共部门管理转轨的惟一一条值得走的路径。”西方国家近年来相继对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进行了改革,其中尤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改革最彻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些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国家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改革成本高昂、影响信息需求以及审计机构不予认同等诸多问题。目前,我国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政府和行政单位采取的收付实现制,而国有事业单位也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同时对经营性收支业务允许采取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政府会计核算、报告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大多与实行收付实现制有关系,我国政府会计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

2.6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财务报告是会计工作对会计数据经搜集、整理、加工而形成的最终成果,是会计主体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的基本文件。而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信息的载体,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方式。在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下,我国目前实际上只有预算会计报告,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财务报告。而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无法提供政府部门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等方面的财务信息,无法满足公共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一个能够完整的反映政府财务收支活动情况、财务状况、公共资金使用情况及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综合性会计报告。在我国今后的政府会计改革进程中,应围绕政府财务报告这一核心内容,着手研究建立更加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增加政府活动的透明度。

三、结束语

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势必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笔者今后会继续关注预算单位会计改革的发展及趋势,并结合工作实践,继续研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改革等对预算单位会计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对预算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并努力研究应对这些新变化的具体对策。

预算会计论文:核算科目预算会计论文

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资金的收支活动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

预算会计以政府资金活动和流向为主要筹划和管理内容,预算会计信息为政府财政决策和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简单地说,预算会计制度的建立就是为政府更好的、更精细的管理好每一分钱服务。其工作要求以精准性和客观性为主要目标,但是在这项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不得不是他们更加有效的承担起活动的本质。政府职能在转变,涉及财政管理的资金收支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采购业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预算跨级制度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因此这成为影响和提升预算会计制度建立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和作用,使之成为影响和提升工作质量的一项关键之举。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对于一些新增业务和内容的针对性还存在很大的迷糊性。

(2)政府部门的债权债务信息没有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找到相应的对应位置

我国政府在近几年的发展和改革过程经常以国债和地方性债务的形式作为调节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政府债务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地方财政和金融生态体系。但是这些债务信息作为地方财政管理中的一重要内容却没有在预算会计信息中发挥重要的、明显的作用,这成为影响整个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这在地方债务的管理中也造成了诸多不便。甚至有的政府无法从预算管理中合理规划自己的债务,造成举债过多,债务信息不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财政管理的真实能力。同时这也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同时这也成为导致整个经济发展的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

(3)核算科目设置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环节

近几年由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较快,出现了一些新的财政管理实务,这些在预算会计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管理科目设置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都在管理过程中造成了财政管理上的诸多不便,这样的条件下造成了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事项不能及时的作为财政管理的基本信息出现在正常的事物性管理过程中。因此,核算科目设置应当将这些新增业务内容囊括在内才能符合当前的财政管理发展形势。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预算科目设置必须在适应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其在发展过程中制定适应各种变化的核算科目调整机制,帮助其发展质量的提升。

(4)我国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冲突

未来我国政府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和财政状况改善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尤其需要财政预算管理,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规划好投融资的力度和方向。而现行的预算会计信息对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制度设计和安排。确切的说投融资制度还没有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政府工作的关键所在,这为我们的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基础和机遇,成为整个政府财政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任务。这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和影响。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尤其需要将政府投融资管理能力与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建立打造相互联系的桥梁。

二、现行预算会计存在问题的完善对策

(1)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完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应当能反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财政管理的能力和对经济调节的控制力。当前,一些核算体系中的内容不能正确反映政府财政收支状况,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算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面临整个经济状况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并在这样的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原因所在。为此,政府必须以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断完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具体工作中应当组成专门的改革小组,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重新评估。对于符合当前财政管理情况的制度条框应当保留下来,而对于那些由于时代因素出现的漏洞、偏差等问题应当根据当前的状况提出实际改革政策和原因。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具有时效性的完善策略和对策。

(2)预算会计制度中应当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

债务信息应当成为预算会计体系中管理和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在具体的制度中应当引入债权发生的核算方式,并在这样的基础上使之与预算会计制度相互对应。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动态调整机制。政府在发行债权或者其他形式的债务过程中必须对具体内容和数额做好严格预算,并应当依据预算作出改革调整的具体措施。这有利于我国政府债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实际应用这些债务基础的关键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也应当成为影响和提升这些债务的关键原因所在。

(3)完善预算会计科目的设计体系

预算会计制度中核算科目也是影响预算会计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在其基础上按照他们的过程使之相对应。就预算会计制度本身的性质而言,它的核算科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财政支出项的增加而不断调整的。当前我国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些支出状况之所以没有在预算体系中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对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预算会计制度中的这些内容没有预算科目的设计和设置。因此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努力措施,并且这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提升作用,成为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作用和基础支撑。

(4)加强预算会计的核算制度建设

核算制度是整个预算会计制度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原因。我国预算会计中的核算制度自建立以来,其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以至于出现了一些财政管理过程中并不是十分完善的项目,而且这些内容也都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完善性和其他方面也都出现和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形势下,预算会计制度必须对自身的核算体系做出必要的完善和改革。核算的内容,核算的依据,核算的目标,核算的流程等内容都应当与自身的财政管理实际情况和预算项目深入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一笔预算客观的反映在报告当中。

作者:杨霞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预算会计论文: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论文

一、预算会计中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建立透明的会计信息制度

权责发生制度预算和在预算会计中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会计管理的性,有助于帮助决策者认识政府的长期持续能力,并能够通过预算数据来了解财务状况。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的应用,可以加强对于公共资源的管理,对于财务状况进行管理工作。此外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会计管理的成本,反映了科学的财务变动状况,真实揭示了财务状况中的服务成本、工作效率、预算成果等信息,有效降低了预算中的信息风险。

(二)有助于较强对于预算活动的成本计量

当前我国的部分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并不完善,从而影响了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权责发生制度侧重于配比基础上的服务成本,对于预算活动而言,其具有完整、可比的成本指标,这也是衡量预算会计的重要参数指标之一。因此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对财务现金管理进行细化,实现现金资源的优化,同时还可以对现金资产的运行状况进行持续管理。在权责发生制下,资产成本可以更好的确认持有资产成本,加强对于资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为会计信息使用人员提供便利

随着预算会计的发扎,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制度无法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从而影响了使用人员的正常工作。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其更加关注于预算会计管理中的信息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从而提高政府单位预算会计的竞争力,以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信息使用的数据需求。

二、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的应用策略

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对于其应用策略要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间,各种经济建设制度还需要进行完善,其预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权责发生制度的应用中需要建立完整地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和财务报告体系,提高财务状况和管理能力。

(一)建立新型的政府会计系统建立

新型的会计制度有助于实现预算会计制度的革新,为政府单位提供完善的预算信息。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依然有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其预算会计制度也不能满足财务工作需要,尤其是现象的总预算会计和核算内容不能反映政府的资金活动状况,从而对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带来了困难。因此要加强对于政府单位资金运动的管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实现会计体系管理部门的重构,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并建立和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实行准则和制度并存管理。

(二)优化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基础权责发生制度的推行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应用基础,因此我国的权责发生制度在应用过程中要秉持“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分步骤进行制度的推行。首先要在当前收付实现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形成权责发生制度和收付实现制度的两者并存,并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实现权责发生制度的替代。其次要修正收付实现制度的基础上,确定权责发生制度的首要地位,逐步进行工作制度的转变。通常而言要选择应付款项、应付转移款项、利息费用、政府员工养老金等作为改革的首要目标,为权责发生制度提供良好的改革氛围。

(三)建立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

政府报告是一种的财务状况核算方式,也是对于政府综合信息的一种规划性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转变,传统的财务报告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预算会计需求,这就需要对财务报告进行的改革,逐步完善其财务报告的内容。将权责发生制度运用到政府财务报告中,可以和国际的政府财务报告相接轨,提高政府和国际间的交流工作,这就需要逐步建立新型的政府财务报告,规划相关的报告编制准则,包含预决算情况的信息、国有资产方面的信息、社会保障基金等方面的信息,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三、结束语

总之,权责发生制度的应用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而预算会计是最为重要的切入点,当前世界上不同的国家都着手于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政府单位的财政管理效率较低,这就需要在预算会计中实行积极的改革政策,充分认识到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性,并通过建立政府会计系统,优化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基础,建立完整的财务报告,不断推行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度的应用。

作者:郭建坤赵华单位:第二炮兵装备经费支付中心

预算会计论文:经营性预算会计论文

一、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建立

从历史沿革来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和非盈利机构所使用的预算会计体系制度,大部分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苏联得到经验所成立的。在几十年发展的过程中,预算会计体系经过了几次较大的改革,但是总体预算体系的核心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从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建立的大环境来看,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社会主义制度对预算会计体系的影响比较大。事实上,很多学者认为,政府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政府的预算会计体系就是披露政府预算运行情况的一个信息平台。作为既得利益的所得者通常指的是政府内部利益获得者、立法机构与监督机构的代表,通常指的是这些系统的高层官员,这些人往往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利来制定游戏规格,由这些人所建立的各种制度偏向自己人是必然的。另外,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影响预算会计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财税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指的是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立一个独立的帐户系统,国家中一切的财政性钱财都会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搜缴、支付和管理。在这种制度的管理下,预算体系的发展就带上了很强的社会主义色彩。所有的政府收支可以全部统一到一个大的支付平台之下,解决了财政总预算会计系统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缺乏对接的问题。建立先进的预算会计体系制度本身是为了有效地记录和控制特定主体法定预算系统预算运行的全过程,确保政府等非盈利单位的法定预算得到有效地执行。建立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制度,实际上是有一套具体路径可循的,即对现有的预算会计系统进行优化和整合,实现预算和后期开支的透明公开化。首先,目前我国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资金周转情况,由于各种客观情况的影响,实际收支与预算相差较大,也就是说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预算制度的认识程度不够,预算往往不能有效对政府的花销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必须建立以预算为核心的政府财政体系,用来保障预算会计体系制度的认真执行。其次,建立财政总预算会计与各级政府预算核算标准的一致性,对总预算与子预算项目进行协调,保障预算会计制度上下的一致性。是对政府和非盈利部门的预算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细化政府收支分类醒目。2014年,我国对现行的预算制度进行了改革,其核心就是对政府的收支进行细化,改变过去"糊涂账"的局面,从制度的顶层设计方面来对政府的开支进行约束,真正实现了预算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十分长远的影响。我国的预算会计目前还处于不断改革和逐渐发展的阶段,建立真正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预算制度,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在预算会计在我国政府和非盈利部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问题,下面列出了几个比较重要的。

1.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

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会计实务。这些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不断的进行会计体制的改革,不断的完善预算会计体系和制度,这样一来会促使我国的预算会计的方法产生变化并且在财务报表的内容上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和改进。目前,我国新的预算会计制度和体系以及现行的政府单位的财务规定对政府的采购现象都缺乏管制制度和准则。对于政府采购如何列报支出,是否应在行政事业财务制度中增设有关政府采购内容等相关问题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监管。这样就造成了现在政府单位难以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本单位的政府采购活动,伴随这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政府的发展,这种会计管理落后于政府采购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亟待解决。

2.报表中财务支出内容缺乏性

在当今的会计制度体系下,财政支出仅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但是对于那些当前时间段已经产生,还没有完成现金支付的部分,同时也不包括应该在这个时间段偿付,但是归为之后年度偿还的债务,如应付国债及借款利息等。这种情况致使,一定时期内财务支出被低估,反应不。造成国家可供支配的财力资源出现虚增的现象,对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有阻碍的作用;可能导致国家经济政策的错误;同时,还造成了有关的债务信息被隐藏,不利于国家财政风险的防范。

3.成本、费用的核算出现失误

基于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支付现状,作为费用确认的依据,对于当前还未进行现金支付的款项不计入,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费在目前的预算会计中就没有反应,造成行政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耗费不能进行完整地进行债务的核算,阻碍了政府部门对有关人员或部门进行考核。对从事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来说,虽然经营性业务要进行成本核算,但是目前我国在这两种业务的计算上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开,费用难以合理分摊,成本的核算很不,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也不能使预算内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为了完善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体系,解决这些问题,弥补现存的缺陷,经过研讨,总结出了三点举措建议。

l.采取相关管理措施规范权责问题

进行预算会计,实施权责发生制,这种方法是对政府财政的管制还有责任的落实进行监管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伴随着会计改革,也成为了政府进行会计信息管理的方向。严格按照预算会计的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要想进行收入信息的确认,只有在政府提供相关服务的时候才可以,并且只要政府接受了相关的服务,相应的就应该履行职责和义务。只有这样,政府的会计报告才能够相对系统的显示出政府的财务收支状况以及相应的实施结果。综合考虑我国会计系统的情况,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对应收和应付的款项进行确认。实现各个环节和各个时期的财务收支平衡,明确政府当期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规范征服财务报表形式,建立完善的报告体系

财务报告是对一定时期会计信息的总结和审核。纵观国际会计改革史,几乎每个国家都充分考虑了会计系统的重要性,建立了相对比较规范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为的就是通过完善的体系能够更的总结会计信息,反应一定时期内政府财务的使用情况以及财务的流动情况。

3.采用部门预算的方法

部门预算已经是广为人知的一种预算编制的方法了,广泛应用于市场经济的国家,这种方法是政府各部门编制,并且交财政部门进行审核,才能通过,它是用来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这也就是说,部门预算是包括了政府部门所有的公共资源还有相关的非营利性收支。这里必须要提及的就是在部门进行预算的时候要遵循的准则:将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按部门编制预算后,能够非常清楚的反应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应用状况,这种方法取消了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并把部门预算作为独立的政府预算法案汇编于本级总预算。

三、总结

起来,预算会计有其独特之处,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尚不完备,存在一些缺陷,为更好达到目标,服务社会,我们在弄清问题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将其完善,希望笔者的研究以及本文能有所裨益。

作者:赵楠李相林单位:佳木斯大学

预算会计论文:公共财政预算会计论文

一、目前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目前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一些原有的会计制度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审视。首先,现行的预算会计范围比较窄,很难科学的反映出非营利性组织的资金运动状况。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中,总预算会计中缺少对于固定资产的反映,这就意味着用来购置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就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之中,这显然不利于财政资金的科学有效使用,也不利于财政的监督和科学管理。其次,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基础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科学的反映出政府的负债情况。众所周知,收付实现制主要是以现金的实际支出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支出依据的,在这种记账的基础下,财政支出不仅仅包含了以现金为实际支出的部分,还包含了当期虽已发生,但是还没有通过现金来支付的一些债务情况。因此在收付实现制下政府的一些债务很有可能被隐藏,政府的一些基本的财务情况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因此很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结果。如政府可支配的资源很有可能被扩大,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错误影响,同时还会在政府绩效的评价中产生一定的偏差。再次,会计报告中信息缺失,缺少相应的透明度。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预算会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预算会计的发展仍旧不能满足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我国目前还没有实行财务报告制度,预算会计的信息主要是通过政府的预算和决算来间接的传达给公众和立法机关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债权和债务情况就很难得到真实而的反映。另外在报表编制的过程中,预算内外资金核算方法不统一,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报表的真实性和性。

二、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会计的改革思路探讨

(一)建立和支出预算管理相互适应的公共财政的管理框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共财政的框架逐步完善,这使得公共支出预算的范围将会以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作为界定。在实践中,一些单位不符合这显示标准,则不应该纳入到公共支出的预算范围之内,也不应该继续由财政对其进行经费的供给,对于这些单位来讲,应该逐步的退出公共预算的范畴,进入到市场,通过企业会计的方法来进行核算。对于目前不断增加的事业单位和其他的非盈利组织,则应该明确的纳入到预算会计的体系之中,这不仅仅有利于对各个组织规范化的进行管理,同时也有助于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应当开展必要的改革,将基建资金纳入到会计单位来开展核算。

(二)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实践过程中,政府的会计准则理论结构重要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基于会计假设、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所构筑的会计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构筑完善的会计体系已经成为了社会各方的共同要求,这同时也是日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开展预算会计改革,应当强化政府的会计准则研究,尽快的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有先后顺序,并且概念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依据国家发展的现实情况开展具体的体系制定工作。

(三)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和相应的审计制度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很少编制和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这显然不利于新形式下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目前每年都在召开政协和人大的会议,政府也做了相应的工作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但是这些报告除了预算执行报告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度预算的收支情况之外,并没有完整的、详细的全年政府财务报告。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这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加强群众对于政府监督的作用,为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应该完善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计工作,审计工作的参与有利于提升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督促政府官员更加高效、廉洁的开展工作,较大限度的防止和杜绝政府官员的玩忽职守和贪污腐化现象。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体系的完善不仅仅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能够使得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审计报告毕竟要成为政府财务报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

(四)政府会计中应当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记账方法和收付实现制不同

权责发生制对于政府收支的确认,是在经济活动发生的时候,而不是在现金实际收付的时候。因此通过权责发生制来开展计量,其核算的对象是政府的所有资产,而不仅仅是现金,这主要包含了现金的流量和其他的所有信息。因此、深入的以权责发生制为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部门领导也会对于自身的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得预算会计制度更加科学、。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能够给政府部门带来一种新的管理文化的改变,使得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政府部门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促进政府自身工作职能的转变。

作者:王竹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预算会计论文:高校会计制度下预算会计论文

一、学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及必要性

(一)学院内环境的改变

内环境发生的改变主要是教育、公共财政在体制上的改革以及筹资方式的改革。政府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控制着高校的办学体制,但是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驱使其倾向自主管理。社会化的改革已经在后勤开启,学费目前是全国各高校的重要经费,飞行学院由于扩招导致需要新校区的建设,贷款规模正在急剧的扩大着。部门预算近年来要求基本项目的收支以及后勤的预算都应独立的进行核算,零余额的账户信息需要设置相应的科目。政府的制度管理下的款项的采购及其预算要直接付给供应商,业务也有更改。

(二)学院的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学院需要的核算出相关的收入和费用过去飞行学院所用的的收付实现制已经无法进行,有些尚未支付的债务需要承担,但是报表以及账簿却无法明确的体现,这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是十分不利的;应收的学费以及尚未收到的学费不能被提供信息,能提供的只是收入;有的收支是跨年度的,在实际首付现金时需要加以确认,但是无法分摊于不同的年度,这很容易导致结余不实或者是年中转事项的错误处理。

2.减值和折旧在现行的制度中不适用于固定资产但这却许多信息失真、相关的教育成本无法如实的被核算,固定资产被补偿十分困难,无法被后勤使用。曾有关于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的试行监审办法中提过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是作为教育培养成本的一部分的,这与现制度大相径庭。

3.事业单位相关的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导致飞行学院内部出现了两个会计主体,即事业经费的核算和基本建设会计,这十分不利于基建和自建的成本以及资产核算,期末时高校是需要编制两套报表的,每一套都无法反应资产、负债、收支的整体面貌。

4.会计的科目设置过于简单也十分影响工作进行。

5、财务报表的体系是十分复杂的,如果信息量始终过于简单也是影响报表质量的,导致报表不能纰漏信息。

二、预算会计与高校财务会计结合的具体模式

(一)会计制度和报告的分离

适当的分离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能更好地满足教育领域的要求,预算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就需要分成两套,预算会计仍然是采用现金制,财务会计则是采用全责发生,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供成本信息和绩效信息。报告环节需要分别提供,使用者对这两者的报告的信息要求不同。

(二)核算的融合

在学院日常核算中,需要设计一整套科目体系,其中包括预算科目和财务科目,当遇到两者有相同的业务需要处理时就按照财务会计进行核算,月末的汇总要结转到预算的账簿体系,当两者处理的业务有不同时就按各自的体系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月末编制预算报表。

三、预算会计和高校财会结合的具体路径分析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重构政府管理的现行规定

对学院预算会计的设置体系有明文规定。预算会计不需要在其体系下设置完整的账簿,只要按照现金制反应收支即可,因此,预算体系需要设置的总账科目有:收入、支出、结余、累计净结余。

1.预算收入在收付实现制下确认的收入,确认口径可以和财务会计的一样,这样一来报表编制轻松了很多。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对于高校的收益影响不大,是非财政性的,预算会计体系的收入可以按财务会计体系的收入直接确认,无须再做调整。在学院确认预算收入时借方可记“预算结余”,贷方可记“预算收入”。

2.两者在支出的确认中存在差异,其中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支出、在建工程的确认支出、无形资产的确认支出等方面。在财务体系中不会将这些确认为费用,在预算中却不是。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方面前者确认为费用,后者不再确认为支出。如果飞行学院的固定资产是融资租赁的形式取得的,应该在支付时认定为预算支出。

3.无形资产所应用的实际情况不同摊销方式不同,用于事业的价值一次摊销,用于经营活动的价值分期摊销。制度的改革后,统一了现有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上与购置固定资产一致,无形资产的支出在预算支出中确认,确认后的预算支出应借记“预算支出”,贷记“预算结余”。

4.预算结余在预算体系中属于平衡性的,反应预算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是在未来会计期间里可以使用的。5.累计净结余科目所表示的是累计净结余的数额。在年末学院应该讲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余额转入累计净结余科目,借记收入贷记累计净结余,同时借记累计净结余,贷记支出。结转后收入和支出无余额。

(二)财务会计体系的重构

1.当购置固定资产时并不确认支出,而是需要资本化的相应处理,使用期间必须提折旧,记在当期的费用中。无论是用于什么性质的活动,取得无形资产不需要确认支出,直接进行资本化的处理。自行建造的固定性资产时需要进行资本化处理的,借方应记在在建工程,在工程结束时,需要转到固定资产,记在建工程在贷方。

2.关于资产类也有相应的调整,原来的各项基金综合的改为长期性、限定性、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分别反映长期资产形态的净资产、有特定用途的净资产、无特定用途的资产。

3.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需要用权益法。

4.费用类的科目需要分类,分别表示不同的支出用途,科目记做某某费用。为了方便反映关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总账下要相应的设置二级科目。

四、总结

飞行学院进行会计制度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任务是双重的,不仅要构建学院财务会计系统,而且要完善预算会计的系统,加强预算会计的反应监督职能,重视预算执行能力。从国内各大高校的实践可以看出,两者有效地结合十分适应高校的改革和发展,相信在飞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会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学院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会更好的更恰当的融会贯通。

作者:张方岩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

预算会计论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预算会计论文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单位预算会计的影响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账户设置和核算的影响

(1)对新增设账户特征的研究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使资金拨动和支付模式发生变化,还将所有资金分配到用款部门,这样在拨付的过程中,资金账户就不会出现财政机构通过零余额账户进行资金支付的现象。当预算单位有需求的时候,便可以提出申请支付,并且可以利用用款额度来行使支付权。在零余额账户体制下,预算单位需要设置一个用款额度账户,并且要在其中表明额度变化的情况,这样才能对用款额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额度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借方和货方。其中借方是指预算单位应该具有的财政支付额度,而贷方是指资金利用单位可以支付的额度。借方额度数减去货方额度数便是余下的额度数。例如:预算单位财政支付额度为13.6万元,而企业实际用了11.6万元,由此可以得出剩下的额度为2.0万元,此额度数为正数,说明国家财政部门所拨付的资金还有一部分没有被使用。当出现结余的时候,需要看剩下的额度是否可以转到下一年,如果不能,则需要对这些剩余的资金进行注销。

(2)对银行存款账户核算内容的影响

在传统国库支付制度下,一般会使用直接实体资金支付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银行存款账户的支持,同时该账户内部的资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新的财政支付制度在支付模式上有所改进,付款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财务部门拨给用款单位或者商业企业的过程中,预算单位获取了财政支付的权利。用款额度可以反映出预算单位获取的财政支付权利,实际上银行账户无法获取财政部门所拨付的资金。在新的财政支付制度下,核算内容发生了改变,核算项目也有所减少。传统核算项目包括自筹资金收入、年度结余等,而现在核算项目有了很大的拓展。

2.预算单位财务部门的新任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对预算单位造成很大的影响

(1)财务预算编制不断地规范化

国家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要求预算单位严格控制预算编制与报告控制预算运行时的误差,不断地强化预算意识。在国家集中支付制度下,预算工作得到了具体的开展。

(2)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更加清晰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相关部门要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核对。财政收支情况主要包括财务账目和资金使用情况等。这些工作必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对财政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使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化,有效控制贪污受贿现象。

3.对单位预算会计人员会产生一定影响

我国新型的财政管理制度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在改革完成之后,企业在财务方面将转化为自动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减少会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这对单位预算会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还要拥有广泛的知识结构。首先,预算会计人员必须要有一定财务知识,并且要能熟练运用。其次,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出现故障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解决,保障计算机能够正常的运行和工作。

4.对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处理模式的影响

在国家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支付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财务处理模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虚拟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收支会计核算。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建立国家财政机构、企业供应商以及国家银行关系的过程,在这三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从而更好的实现资金财政支付,其具体过程是财政机构发出相应的支付命令给银行账户或者企业供应商账户,然后再由账户系统拨出资金。在整个过程中,财政资金并没有经过预算单位账户,并且账户内部的资金也没有发生变动,由此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和支付是同步完成的,所以,在账目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对账户收入和支付进行同步处理,这也就是无形虚拟资金账目处理过程。其次,是会计报表编制更加清晰、合理。在新的支付模式中,预算单位需要每年年末进行结算,这个过程中包括很多工作内容,例如:结算报表的编制、统计,向上级提交的报告等。与传统支付模式相比,减少了预算单位本身的收入状况负债任务,同时不再考虑下级单位。在报表编制的时候,上级单位也不需要费太多周折,只要对预算单位所拨款项进行整理,大大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

二、结束语

我国要积极实施国家集中支付制度,加强会计预算监督力度,严格控制单位的财政支出,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单位的经济调控作用,还会对单位预算会计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单位的正常运营有着很大的意义。

作者:李秀芳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广播电视维护中心

预算会计论文:乡镇预算会计论文

一、实行乡财市管以来暂付款增加的原因

1、乡镇的财力没有明确的具体的核算标准

乡镇的财力不能同乡镇的收入同幅增长,以全市的财力来定乡镇的支出,对乡镇支出要求过多,灵活性不够。

2、近几年修建工程

特别是道路建设,道路拓宽、廊道建设的支出数额巨大,政府拆借资金,资金拨付乡镇,乡镇自己没有资金使用的主动权,对到账资金持无所谓的态度,只要资金到账,不管财力的多少,有钱就行。

3、新型社区的建设

老城区的改造建设,在农村进行的是新农村建设,新型社区的建设,需要前期投入资金,政府不得不买单。老城区的改造一样需要对先进户进行奖励,补助,一样需要政府出资,这些款项的支出不属于乡镇的正常支出,只能以暂付款挂在账上。

4、土地出让金的的先期支付

土地出让金顾名思义是是政府出让土地获得的资金,土地出让金主要用于补偿土地附属物,青苗费等属于出让土地上的一切费用支出。由于手续繁琐,程序较长,在企业缴纳土地价款后,返还的土地出让金上级领导批复不到位,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保障进度,政府不得不先期支付一部分土地出让金,作为暂付款挂在账上。

5、乡镇的其他支出

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占地的租金,附属物补偿等一些乡镇的支出,无法计入乡镇正常的预算支出。

二、暂付款对财政工作的影响

纵观各种暂付款的形成,从最初的小额,因财力的问题造成的暂付款,到后来因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种大型工程建设造成的暂付款的增加,暂付款数额的盲目增加已经对各乡镇乃至整个全市的财政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对于乡镇

乡镇作为一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失去了预算的功能,包括乡镇领导对本级的财政没有一个通盘的核算和计划,乡镇只是成了资金的使用单位,能争取资金就争取资金,对到账的资金,只要有钱就行,对暂付款没有概念。第二方面,乡镇的暂付款明细繁多,对所有市级下达的暂付款资金无法做到明细到每个项目,每个工程,乡镇预算会计账务里所有的暂付款都是镇(乡)政府,对暂付款以后的查询困难重重,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无法做到及时的把握。

2、对于市级财政

市级财政在实行乡财市管以来,增加了资金的筹措的难度,对于上级领导下达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完成,不得不拆借资金,完成各项自身难以承受的建设任务。市级财政负担加重,增加了支出任务,不得不压缩乡镇的支出预算。

三、做好暂付款管理的措施

暂付款的存在对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级财政都是一种长期的债务和债权,如何做好暂付款的管理?逐步消减暂付款的数额是当前财政预算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减少暂付款,化解财政资金周转压力和财政支付风险,确保财政预算的正常执行和资金效益的充分发挥,使乡镇包括市直预算账务更加清晰明了,笔者认为我市各级财政局应加强对财政往来款项的清理,重点清查财政的借出款项与各债务单位借款项目和金额的核对,加大财政债权的清收力度,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1、将暂付款清理列

为一项每年的重点工作,对所有暂付资金的来历、现状、预计回收及转列支情况等进行复核跟踪,理清脉络,并应提出相应措施,妥善处理财政暂付款项。在清理中要注意一是本着“积极、求实、规范”的原则,予以稳妥处理。

2、要区别处理

属于账务处理不当的要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进行账务调整;对预计可转列支的暂付款属于财政支出范围的,通过财政预算给予安排,逐年有计划的消化;属于长期挂账无明确债权债务人的款项,由相关部门进行追查补证;对债权中的坏账报经各级政府按规定程序予以核销,严禁弄虚作假和违规处理债权债务,对已核销的债权债务建立档案,保留追索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严格按照《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控制暂付款规模,原则上不应对非预算单位及未纳入年度预算的建设项目借款和垫付财政资金,确需暂付的,在确保年度预算正常执行和年终前收回的前提下要从严审批及明确还款时间。严肃追究坏帐问责制,对擅自出借国家资金造成坏帐损失的责任人员,要给予相应的行政或刑事处罚。

4、定期对往来款项进行核查清收

防止前清后乱。每个年度终了前都必须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主要领导离时,对负有责任的不正常暂付款项要处理完毕后才能离职。

5、要积极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6、在每一个预算年度

要严格按照本年度的财力情况,合理安排本年度的各项支出,对于临时的各项大型工程建设,要纳入年度预算,能在本年消化的尽量在本年消化,减少每一个预算年度的暂付款支出项目,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对于土地出让金等支出项目,手续操作减少流程,不可提前支取。

7、对乡镇的支出

建立新的乡级财政预算体制,与当前的各种支出制度相适应,各乡镇本年度的支出与各乡镇的收入同幅增长,增加支出数,减少暂付款。

作者:刘伟娜单位:新郑市财政局

预算会计论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论文

一、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预算会计改革的原因

1.督促收入支出执行过程的完成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提供核实阶段的信息以及它与实际收支数之间的差额信息。通过分析核实阶段和实际收支阶段的差额信息,可以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项目收入和支出的执行。

2.便于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反映预算执行全过程的信息,由于支出保障、核实及付款阶段对应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预算执行环节,所以通过预算会计的记录能为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所必需的信息。

3.利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政府部门可能存在的财政风险包括支付风险和贷款担保风险等。当前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提供对于风险管理至关紧要的前瞻性信息(IFAC-PSC,2001)。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对保障、核实阶段的信息进行记录,使会计确认和记录的时间大为提前,能够更好的提供危机预警信息,以便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

4.提供预算编制和调整所需的信息预算编制中,对于预算年度与以前年度相同或相似的项目,其预算计划一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的支出信息(RichardAllen和DanielTommasi,2001)。通过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记录项目的全部支出,并反映真实的结余信息,从而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较为的参考信息。

二、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一)会计基础选择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体系,应当选择适当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预算执行周期的核实和收款(付款)阶段,可以套用现有的关于会计基础的研究结论,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进行这样的选择和设计,可以保障预算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要素设置

1.在政府会计中设置“二元结构”会计要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最基本的分类;而会计账户实质上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细分。

2.我国预算会计要素的设置会计要素的设置应满足一定的标准:(1)应能够作为会计主表的主体结构;(2)会计要素之间应满足一定的等式关系;(3)应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会计要素项目,并据以设置会计账户,进行会计记录。基于上述三个标准,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中,应当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大会计要素,同时按照预算收入周期和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设置会计要素项目或者会计账户。

(三)会计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1.预算账户与财务账户的协调使用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确定采用“二元结构”会计要素后,应当进一步细分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分别设置相应的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在政府会计中,预算会计账户与财务会计账户的关系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会计账户体系,分别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核算;另一种是设置一套同时包含预算账户和财务账户的会计账户体系。因为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和数据来源相同,应当采用设置一套会计账户体系的做法。采用一套会计账户的做法时,需要区分三种情况:(1)对只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仅进行预算收支核算,在预算收支账户中进行记录;(2)对只涉及资产负债变动、不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只进行资产负债的核算,在财务会计账户中反映;(3)对于同时涉及预算收支和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需进行“双分录”核算,同时在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中进行核算。

2.预算会计账户设置(1)总分类账户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体系设计时,应当按照预算执行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总分类账户的设置。①在预算批准时,设置“计划收入”、“核定支出”和“计划结余”账户,以分别核算批准的收入预算数、支出预算数以及两者的余额;②在保障阶段,设置“保障支出”和“保障支出准备”这一对相互抵减账户,用以记录商品或服务的订购业务,便于进行借贷记账处理;③在核实阶段,设置“应计收入”和“应计支出”账户,分别核算经过核实的未来收入和未来支出;④在收款和付款阶段,设置“实际收入”实际支出”和“实际结余”账户,用于记录实际收到和支付的现金以及收支相抵后的余额。(2)明细分类账户借鉴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预算收入可以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区分为几类,进一步细分为款、项、目等,并据此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财政部门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财政拨款、其他收入等。预算支出有两种分类方式: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三级,按类级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支出的经济分类分为类、款两级,按类级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划分基本相同,可以根据具体分类设置明细账户。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体系中,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明细账可以按照表三和表四的格式进行设计:

3.预算会计账务处理(1)日常会计处理①预算得到批准时,即在收入计划和拨(用)款计划阶段,借记“计划收入”账户,贷记“核定支出”账户,将其差额记入“计划结余”账户;②行政事业单位在签订合同或订单时,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保障阶段,应借记“保障支出”账户,贷记“保障支出准备”账户;③当行政事业单位购进商品或服务、收到付款凭单时,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核实阶段,保障支出转化成为应计支出;④在预算收入周期的核实阶段,应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计收入”;⑤在实际付款时,应计支出转化为实际支出。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计支出”;同时登记实际支出,借记“实际支出”账户,贷记“现金”类账户。以上的会计处理均需要在相关明细账中进行登记。(2)期末结转处理进行期末结转处理的目的是结清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等账户的余额,从而使下一年度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相应账户从零开始。

(四)会计报告设计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至少应当包括预算收支总表、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和跨期项目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财政部门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应当包括上述除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以外的所有报表。

作者:黄爱莲单位:江苏省如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预算会计论文:企业会计差异下的预算会计论文

1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性质上的差异

预算会计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公共性,这点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上,预算会计的会计对象是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和由政府财政预算拨付经费的非营利性机构,会计主体为政府和公共部门,目的是实现公共职能,其核算对象为公共资产,以公共实务作为核算依据,考核指标是公共业务成果。二是非营利性,预算会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三是财政性,预算会计的服务对象与国家财政存在资金关系。基于以上三点,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性质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1不计利润,计结余对于企业会计而言,利润不仅是企业收入与成本相互抵消所形成的资金结余,同时也是企业资本运作所产生的报酬,而预算会计的结余只是会计主体财政收支相互抵消产生的结果。企业会计的利润表现企业所具备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是资本的报酬形式,而预算会计的结余只说明财政收支的对比状况。对于行政预算而言,结余情况不能与财政状况直接划上等号,无法作为考核行政预算单位财政管理水平的合理标准。

1.2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的收支处理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企业会计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而预算会计的核算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只对涉及成本核算的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

1.3会计目标差异预算会计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产生社会效益,其会计目标具备宏观性和间接性。而企业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资本的循环进行财务核算,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利润,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具有直接性和微观性。预算会计是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核算,投资目标是为实现预算主体的政府职能提供财政支持,反映了国家的宏观政策,其每项收支活动都涉及社会的各个环节,影响社会关系与经济效益,投资结果体现在社会效益上。

2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准则上的差异

2.1不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财务中往往存在坏账问题,因此企业会计会对坏账进行账务处理。而预算会计核算对应收、预付款项只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进行记账,不计提坏账准备,对没有形成坏账的,不做账务处理,如果形成坏账(确定无法收回),则应当按照规定报经相关单位或部门领导批准,然后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存货核算按照实际成本计算入账价值,固定资产核算则分为两类,一是使用预算拨款购置的,在预算额度内执行;二是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则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执行。预算会计的资产核算中,存在对固定资产不重视的问题,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账面原值产生差距,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指标无法反映真实状况,造成净资产虚增,最终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2.2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及专款专用原则所谓政府采购,是指预算会计主体使用财政性资金根据相关规定集中采购规定范围或金额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行为。专款专用则是预算会计主体对政府拨款和指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予以使用并且单独进行核算,反映其使用状况,不得擅自更改或者挪作他用。

2.3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是基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账户体系的管理行为,收入直接计入国库或财政专用账户,支出通过单一账户统一支付管理。预算会计对象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作为主要支付方式。

2.4实行政府收支分类对于预算会计而言,如果需要编制政府预算和组织预算执行,或者完成后续的核算工作,必须以政府收支分类作为依据。所谓政府收支分类,是指对政府的财政收支从类别、层次上进行划分,通过这种分类方式清晰的反映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是预算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的重要特征。

3结语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在财务活动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成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系统的会计核算管理,不仅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部门合理利用财政性资金的有利保障。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分属于不同的业务领域,都发挥着反映财务状况和监督资金活动的职能,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对于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差异的研究可以丰富会计理论,有利于推动会计的进一步改革。

作者:冯星吴学群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预算会计论文:财政改革下的预算会计论文

一、预算改革制度的指导意义

目前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改革的趋势。只有核算事业成本,才能有效地进行绩效考核,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加规范政府的理财行为,转变财政职能,提高政府总体管理水平,实现民主理财,依法理财,使政府预算制度更加透明,完整、公正、的提供财务状况。但在实践中此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完善后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防止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制止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现象。财政部门、支出单位、结算银行都必须有回执单,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等腐败现象发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核算简单,财务报表内容较少,也不能提供反映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的报告。比如:政府资金的收支活动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等。政府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使很多财政的资金流向发生了变化,用于事业单位购买资产、发放工资的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通过统一账户直接拨付。行政事业单位的新业务状况也不能充分地反映出来。比如:采购业务已经完成,可款项还没有付清,这就使单位在年末很容易形成资金结余,就不能地反映政府事业单位的业务进展情况。收入实现制来核算,财政支出中只是反映当期实际的还本付息数,不能反映当期的利息支出和当期的负担数量金额,不能够地反映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也无法、、真实的反映政府财务情况。

2、收付实现制度不合理。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某些事项不能在当期确认,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可比性。一是不能反映政府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在我国现行预决算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以现收现付制为编制基础,其负债只反映当期本金数,无法反映应由本期负担、以后年度偿付的利息数,负债也不能充分披露,政府性债务存在低估甚至“隐藏”的可能。还可能有债务转嫁现象,预算虚假平衡,出现挤占、挪用社保资金等不良后果。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上只反映实际现金支出的部分,没有反映出现金支付的债务情况,导致政府可支配的可用财力加大,使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产生错误导向,不利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二是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状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且在使用期内保持原值不变。只有在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时,才能反映在账面上。流动资产比如有价证券及银行利息,政府支付的社保金等在账面上体现不出来,其价值也不能体现,所以单位固定资产的现状不能完整、地反映,给决策者提供的信息不实。三是收付实现制不利于绩效考核。收付实现制度在各会计期间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成本和应承担的责任不能地反映出来。不同部门会计指标相互可比性较差,造成政府部门业绩不明。又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之间不对应,绩效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充分反映出来,造成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核算不,所以国库集中收付必须以单位“零账户”和配合为前提。

三、对预算会计制度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1、建立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为更有效地实行分类管理预算会计体系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共同构成。

2、建立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在现行会计制度下,一是模糊的账目,一是更加详细的信息需求。目前需要制定适用于国家机关、党派和人民团体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有利于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制订有关《国库会计制度收入征解会计制度》等。

3、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引入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事业单位有很多事项要讲求效益和效率。根据我国政府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两种会计核算基础的特点,要建立与国际相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政府公共开支界限不明朗,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更能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有利于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4、需要扩大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目前各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途径筹集的资金,财政为其提供担保,负债不能如实地反映在预算会计报表中。政府债权的发生和收回不能作为资产反映出来,虚减了政府支配的公共财务资源,不利于加强贷款的回收管理,政府投资和结构也不能被反映。所以政府会计应增加对国有股权、固定资产等的核算,建立适当的政府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采用相关的固定资产费用配比方法。

5、增加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科目不能满足需要,要增设新的会计科目进而使得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纳入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使预算明细科目和财政总预算会计明细科目分类一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入和流出得到合理地预算控制。预算外资金与一般预算资金应融为一体,统一核算,所以应在总预算会计体系内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结余等科目。

作者:相国栋单位:唐山市丰南区财政局

预算会计论文: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下的预算会计论文

一、当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问题

(一)无法适应投资制度改革当前,市场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国的事业单位投资和融资的制度中,并且中国事业单位在投资和融资方面的发展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公共领域投资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要求事业单位做出会计报告的性和真会性的要求也随之加大,一方面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出有一定可比性和参考性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对这些成本的定价和核算由社会上的各界人士自行完成。中国的预算会计水平要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而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更要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加快办事效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将先进单位的管理措施应用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来,例如,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就要用权责发生制来代替被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所淘汰的收付实现制,从而实现绩效的导向作用。

(二)会计与核算存在分离现象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一些像大型体育场等类型的事业单位,兼具有公共服务和自身经营的双重性,其收入也包括财政拨款和自营盈利两方面,其经济核算方式也是独立的。包括修购和医疗基金在内的专项基金,将直接被列为支出项目进行提取,借方以“事业支出”为由,记作设备购置费或者社会保障费,贷方则以“专用基金”为由。事业单位实际上可以以支出的形式处理发生的医疗和固定资产购置费用,而不用专用基金。假如年底,以“调节基金”的名义记录修购和医疗基金,将支出规模和结余做人为的控制调整,则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失去真实性。当前,《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普遍被事业单位的基建会所采用,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又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所采用的,由于采用的会计制度的不同,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借款就会受到影响,例如,有的单位将他们使用的基建借款放在基建账上,往来账的报表上显示不出借款的痕迹,在资产负债表来看,其单位的借入资金为零,如此一来,其会计信息也会失去真实性。

(三)预算会计报告系统存在缺陷收入支出表与资产负债表构成了一个单位的会计报表。其中收入支出表的形态是动态的,一个单位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财产分配情况都由此体现,而资产负债表的形态主要是静态的,它体现的是特定时间段内,一个单位的财务情况。事业单位是在“资产+支出一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基础上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我们可以看出,其资产负债表中也体现除了收支状况,反映出来的信息也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形态,这脱离了以反映某一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为理论的基础,这样做出来的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当前的预算制度下,负债、资产、基金以及支出和收入等项目都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内容,这些重叠的财务数据使得负债、资产和基金总金额出现虚增,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当前,中国的事业单位还缺乏健全的预算会计报告体制,设计制作预算报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自己单位的财务情况缺乏了解,其作出的会计报告不能完整的概括整个财务状况,获取财务信息的途径被束缚,如此一来,资金动向的情况不能完整的反映到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从而进一步限制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一)权责发生制的采纳与应用当前中国的财经制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改革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事业单位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其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和调整。及时,权责发生制的采用,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营状况可以在这一制度下得到完整的体现,使会计的信息系统保持完整与,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一个单位的内外部资金动向都可以通过权责发生制得以体现,从而使事业单位能够清楚明白的进行财务活动,从根本上杜绝会计违规现象的发生;第三,单位使用资金的状况得到的体现,使事业单位的四项基本经济事项真实客观的体现其完成情况。

(二)推进预算会计体系信息化满足需求信息人员对信息的使用需求是预算会计信息体系的关键性作用之一。对事业单位而言,要使其预算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该信息人员的需求,其会计制度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性。所以,推进预算会计信息制度的发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体系势在必行,从而加快获取信息的效率,使事业单位评价会计业绩的系统得以完整,使核算效率得以提升,财务报告更加具有公开性与透明度,进而提高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针对当前财务信息使用者无法满足于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现状,我们采用创建会计信息体系的方式,使财务信息更加系统,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公开力度,使可持续发展战略朝着更加坚实的目标迈进。

(三)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与内容收付实现制是原有经济体制的产物,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的发展需求。而权责发生制则是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产物,它可以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财务状况得到客观、、有效的体现。为了上述管理目标,我们改进了当前的会计预算科目,为了使各部门的预算制度与其部门情况相适应,将部门设定为一级科目;同时,为了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状况得到客观真实的体现,我们将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作了扩大,分别增加了二级、三级会计科目。继续改进与健全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将核算业务等与财政改革相关的国库集中支付进行修订,将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改革,将收支类的财务明细核算内容做改革重置,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核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把基建业务纳入其范围,将原有的“应缴财政专户款”和“应缴预算款”进行改革,使预算会计管理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

三、结语

当前中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要跟上财政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就要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从而与飞速发展的财政改革相适应,作为当前中国会计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会计制度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进行改革,是预算会计制度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是预算会计制度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必然之路。

作者:刘海英单位:晋中市卫生学校

预算会计论文: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论文

一、改革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十分的重要

是否能够为会计信息需求者供给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目标之一。预算会计也不能例外,必须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管理、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成本的了解、各个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单位管理等提供可以使用的较客观的会计信息。我国如今试行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实行的年份较久已经不符合现今的实际情况,故而这种制度需要彻底的改变。由于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到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改革的重要,以及为了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和成绩效用、希望可以有效的控制自身的财政赤字,故而开始不断对预算会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改革措施,并付诸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诸如此类的国家还有很多,像加拿大、法国等都开始积极的引入权责发生制。一部分国家实行了预算会计后,其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报告能够公示的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负债的信息就更为客观实用。故而预算体制是决定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设计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预算会计系统建成的环境即为需求与制度的相互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人的行为和需求以及各种制度的安排都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元素。预算会计系统是以特殊的身份出现的信息平台,它肩负着将政府预算运行的实际情况公开的责任,同时也受到了对于事业单位的利益有关的信息需求,也受到了其所在的国家对其颁布发行的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影响。但是我国的现状是不可能等到所有的环境因素能够与其需求相适应时才去实施。

(一)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利益相关的需求对于事业单位利益相关者来说,最为重要的关注对象也就只有预算单位的法定预算。故而利益相关者有两方面的信息最需要被关注的:其中之一为预算单位被授权为法定预算信息,利益相关者理解后就能掌握各个部门、单位以及各个项目的公共资源的具体的分配状况,进而对资源分配的总量和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分析,发挥资源使用的较大的效用;其二为法定的预算是超值还是节约的具体信息。由于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是各个单位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实际结果,利益相关者就利用这个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获取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果,找到了能够与预算符合的实际程度。

(二)公共领域的制度因素财政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有政府的收支分类标准、部门的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收付的制度,这些均在公共领域对预算会计的改革设计、科目的设置与所划分的范围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事业单位的收支分类改革依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像往往会把政府的收入进行分类、支出功能进行分类和支出的经济开始分类,这些分类足够完备的构成了一个清晰的政府收支活动体系。

(三)部门内部的改革影响了预算会计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要对其部门和下属单位的各种预算以及内外资金的流动进行综合考虑,这些信息可以了解到各个部门和其所属单位的各类资金的全部收支。此外,对部门预算的施行可以将事业单位的预算更加透明,细节更加明显。对于支出部门的预算管理观念有很大的改善,更使部门对于支出责任的意识有所加强。并且立法机构可以更加地审查监督政府的预算。

三、分清预算和预算会计本身是存在的难题

预算和会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会计所特有的程序可以帮助预算系统监控资金的流动,故而会计就成为预算系统的信息载体,由此可以披露预算的执行结果。但是构建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系统就需要彻底分清预算和预算会计之间的关系、区别。预算有两种,一种是法定预算,一种是单位内部的预算。法定预算有着一定的事前审批性、公开透明性以及强制严格性。由于事业单位预算是公开的法律文件,故而必须保障其内容的真实性、性和详细性,使得公民和它的代表可以被理解,但是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审计、决算都必须向公众公开。而单位内部预算具有一定的内部性、非强制性以及较大的弹性。单位内部的预算编制是为了对本单位业务部门的业绩进行考核的,同时也会对总决策目标的贡献程度进行考核。并且对于单位内部的预算是没有固定程序的,有较大的弹性,能够在实行的过程中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等。当然法定的预算能够对会计进行控制,是一种特殊的预算会计,它可以作为事业单位法定预算的依据,也是对法定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一种反映。我国的法定预算不仅能控制会计的核算财政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收入与支出,还能核算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的一些非财政性的资金收入与支出。单位预算控制会计是法定预算控制会计的一种延伸方式,它是一个会计系统,是一个在特定记录上控制并对单位预算收支与实际收支进行披露的系统。它的核算对象包括非财政性资金的收支和财政性资金的收支。

四、对预算系统的总体目标

进行设想和对具体的路径设计我国政府构建预算会计系统的总体目标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需要有效的控制和记录一些特定主体对法定的预算系统运行的全部过程,以使得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隶属的单位与政府性基金的法定预算能够执行。其二则是这个系统可以对多维度的预算信息执行,进而满足不同的相关利益者对预算会计信息的需求。构建系统的具体路径从优化整合现在的系统和对综合的预算报告进行披露开始。其具体方案有以下几种:

(一)对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调整在整个事业单位的政府会计系统中,我国现行的财政的总预算会计是最符合预算会计特征的子系统。预算编制基础一致的会计核算基础,也可以运用到这个系统中。同时要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理念进行到底,要明确支出确认的时间点。关于政府的收支分类科目要不断进行细分然后运用系统中,对收支的核算和报告更要进行规范。为了可以早日实现财政总预算会计全程控制的想法可以增加一个“预算授权记录会计”的环节。

(二)增加一个“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会计”增设一个“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会计”可以更加的核算和披露事业单位的全口径收入以及支出的信息。此外,也要将预算授权的最终结果归纳到核算的范围之内,便于最终对实际的收支进行比较。

(三)形成“法定的预算控制会计”系统,也要对事业单位综合预算报告进行新的编制现阶段,我国的“法定预算控制会计”会被改造之后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心的非财政收入支出信息部分进行整合,并最终对外进行披露。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系统的构建作为事业单位预算改革中的一大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具体路径的规划,而且对政府会计的概念框架设计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事业单位会计的准则体系的建设,以及需要对政府报告进行披露的模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作者:管玉涛单位: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预算会计论文:高校财务会计预算会计论文

一、预算会计与高校财务会计结合的具体模式

(一)会计制度和报告的分离

适当的分离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能更好地满足教育领域的要求,预算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就需要分成两套,预算会计仍然是采用现金制,财务会计则是采用全责发生,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供成本信息和绩效信息。报告环节需要分别提供,使用者对这两者的报告的信息要求不同。

(二)核算的融合

在学院日常核算中,需要设计一整套科目体系,其中包括预算科目和财务科目,当遇到两者有相同的业务需要处理时就按照财务会计进行核算,月末的汇总要结转到预算的账簿体系,当两者处理的业务有不同时就按各自的体系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月末编制预算报表。

二、预算会计和高校财会结合的具体路径分析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重构

政府管理的现行规定对学院预算会计的设置体系有明文规定。预算会计不需要在其体系下设置完整的账簿,只要按照现金制反应收支即可,因此,预算体系需要设置的总账科目有:收入、支出、结余、累计净结余。

1.预算收入在收付实现制下确认的收入,确认口径可以和财务会计的一样,这样一来报表编制轻松了很多。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对于高校的收益影响不大,是非财政性的,预算会计体系的收入可以按财务会计体系的收入直接确认,无须再做调整。在学院确认预算收入时借方可记“预算结余”,贷方可记“预算收入”。

2.两者在支出的确认中存在差异,其中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支出、在建工程的确认支出、无形资产的确认支出等方面。在财务体系中不会将这些确认为费用,在预算中却不是。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方面前者确认为费用,后者不再确认为支出。如果飞行学院的固定资产是融资租赁的形式取得的,应该在支付时认定为预算支出。

3.无形资产所应用的实际情况不同摊销方式不同,用于事业的价值一次摊销,用于经营活动的价值分期摊销。制度的改革后,统一了现有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上与购置固定资产一致,无形资产的支出在预算支出中确认,确认后的预算支出应借记“预算支出”,贷记“预算结余”。

4.预算结余在预算体系中属于平衡性的,反应预算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是在未来会计期间里可以使用的。5.累计净结余科目所表示的是累计净结余的数额。在年末学院应该讲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余额转入累计净结余科目,借记收入贷记累计净结余,同时借记累计净结余,贷记支出。结转后收入和支出无余额。

(二)财务会计体系的重构

1.当购置固定资产时并不确认支出,而是需要资本化的相应处理,使用期间必须提折旧,记在当期的费用中。无论是用于什么性质的活动,取得无形资产不需要确认支出,直接进行资本化的处理。自行建造的固定性资产时需要进行资本化处理的,借方应记在在建工程,在工程结束时,需要转到固定资产,记在建工程在贷方。

2.关于资产类也有相应的调整,原来的各项基金综合的改为长期性、限定性、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分别反映长期资产形态的净资产、有特定用途的净资产、无特定用途的资产。

3.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需要用权益法。

4.费用类的科目需要分类,分别表示不同的支出用途,科目记做某某费用。为了方便反映关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总账下要相应的设置二级科目。

作者:张方岩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

预算会计论文:高校税务背景下的预算会计论文

一、高校涉税业务

高校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为充分履行四大职能,高校相应开展各类业务,这些业务中存在较多涉税事项。现在就高校主要涉税业务分税种做如下总结。

(一)营业税

在2012年,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是高校缴纳的主要税种之一。高校教育培训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均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根据当前政策,除一些免征项目外(如学历教育收取的学费收入、食堂向师生提供的餐饮收入),高校营业税应税事务主要包括:非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部分经营性业务(如不动产租赁)等

(二)增值税

2012年,在全国范围“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之后,高校研发和技术服务、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服务等成为增值税征收范围。

(三)印花税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因其是一个小税种,常常容易被高校忽略。目前高校在日常业务中的购销合同、财产租赁合同、借款合同、技术合同等经济合同以及营业账簿等均属于印花税征收范畴。

(四)所得税

所得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对于高校来讲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以及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高校科研项目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均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高校发放校内外人员工资、劳务等收入应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五)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当高校存在部分不动产对外租赁时,除按规定缴纳营业税外,还需按规定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六)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均是对缴纳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属于附加税。

二、高校纳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法规的明确性

在国家税收体制改革以后,高校税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来,高校成为纳税主体。但是针对高校的税收管理,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上并未完善,与其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征收管理还未系统化。高校收入来源呈多元化,涉税情况比较复杂。高校收入中既有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费等免税收入,也有科研、对外培训等应税收入。针对多样化的收入,税收政策相关规定却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定。比如企业所得税,国家对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非常清晰明确。但是针对高校,税法规定高校科研收入、经营性收入应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针对征收中的一些细节却未做明确规定,比如如何解决收支配比,科研收入纳入核定征收是否合理等问题均未明确解决。又如营业税定,按规定,高校食堂出包收入业务属营业税应税范畴(除满足企业内部分配行为的三个条件外)。但是大多高校出包食堂服务对象仅限于师生,其收入属于免征范围,对免征税收入另行再征营业税又略显不妥。再如增值税身份认定问题,营改增以后,大多数高校的应税(增值税)收入均达到了一般纳税人标准,但是高校科研支出中几无可抵扣进项税额,无形增加了税收负担,也受到一些高校的抵触。当前有的省份考虑实际将高校定为小规模纳税人,也有的省份按收入规模将高校定为一般纳税人,这种差异体现了当前高校税收政策的不系统性。由此可见,无论是税收缴纳还是税收征管,明确的政策依据确实是高校税收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二)纳税意识比较薄弱

长久以来,高校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很多业务属于免征范围。因此高校财务人员纳税意识普遍薄弱,高校不用纳税的观念根深蒂固,自觉纳税意识未建立起来。同时,由于高校免征优惠政策间隔,并未统一归集成一个系统,导致高校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掌握尺度欠缺。税收优惠政策一旦终止或变动,容易导致高校产生纳税违规风险。比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将高校原有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全部废止,这样的相关知识未能普及到很多高校财务人员的认知中,容易带来纳税违规风险。

(三)会计核算制度上存在

新高校会计制度颁布后,在高校会计核算上引入了更多的权责发生制,但是高校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未产生根本改变,收付实现制核算所带来的收入成本配比问题仍然存在。高校会计反映的财务信息同以权责发生为主的税收体制相融合仍存在一定问题。以企业所得税为例,企业所得税税收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它在高校中的征收很典型的反映了核算基础差异带来的一些问题。按照现行规定,高校科研收入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高校科研项目收入在资金到账时,按收付实现制全额计入科研事业收入,其项目周期多在一年以上,成本支出也应分摊在多年,并且,当前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未实现全成本核算,因此在如何对科研收入征税问题上,并没有一个统一合适的做法。再如高校经营性收入征税问题。现行预算体制要求,高校收支均统一纳入预算,预算编制理念为大预算概念,强调收支两条线;而从税收体制来看,强调的是收入成本配比,由此造成了一种潜在矛盾,高校的经营性收入的成本核算难以实现,对其征税也带来难度。但是,高校日常事务中,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实现均共用同一资产,难以界定折旧计入额。因此,对高校经营性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税收相关制度曾提出对高校按照核定征收方式的折衷办法,但执行中,仍受到高校的抵触。这主要是由于核定征收率的确定并未形成共识,缺乏合法性和合理性。如将征收率简单定为10%,就等同视高校经营收入存在10%的税前利润,这种核定方法缺乏科学性,自然会带来税收征管的困境。

(四)税收征管部门对高校认知有待加强

各地税务机关征管对象多为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高校等事业单位情况认知不深,对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了解不够,因此在征收过程中,怎样解读高校的会计信息,分析应征税种都是税收征管部门应加强的工作。

三、高校税务工作改进建议

(一)完善税收征管政策

税务机关应针对当前高校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统一可行方案,最终拟出具体规定。这样既有利于税收征管,也有利于高校纳税管理。根据当前情况,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营改增后,高校纳税人身份的认定问题;高校科研事业收入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高校经营性收入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保持高校税收优惠政策一贯性的问题等(如财税〔2013〕83号在2015年到期后延续性问题)

(二)纳税管理

高校财务人员的纳税意识需进一步提升,纳税知识培训应加强,税务部门和会计主管部门应针对性对高校财务人员开展税收法规培训,建立好税收知识后续教育机制。同时,高校应加强日常纳税管理工作,各类纳税基础资料应做好备份,应建立好良好的纳税体制,分税种进行管理,做到会计信息提供纳税信息。主要落实到:做好票据管理(发票和非税收据管理),从源头区分应税和非应税收入;设置纳税备查簿,对一些小税种做好登记备查;做好免税备案工作。

(三)做好会计基础核算工作

加强收入管理,财务人员应区分高校的应税收入和应税税种。高校收入中除财政拨款、上级补助、学历教育收入、住宿费收入(纳入专户管理)、取得的捐赠收入等属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免征范畴外;技术开发虽也属于增值税免征范围,但应办理免税手续方可;技术服务收入则无相应减免规定;同时,高校面向师生的高校食堂收入仅免征营业税,未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等。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按规定,纳税人应区分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两者应分别核算,否则将按应税收入纳税,因此在日常核算中,在现行核算体制下,应尽量完善会计核算体系,避免营业税纳税违规风险。

(四)加强沟通

高校财务部门应改变与税务管理部门联系较少的现状,加强与税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对一些纳税事项,取得税务管理部门的支持。促进税务管理部门对高校业务和高校实际情况的了解,共同做好高校纳税管理工作。

作者:郭长安 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预算会计论文:自主发债视角下的预算会计论文

一、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驱动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是否能化解地方债务难题,这取决于政府财政的透明度与规范性,这就对政府财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部的《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明确自发债的试点地区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债券信用评级,并及时披露债券基本信息、财政经济运行及债务情况等。而现行的预算会计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预算会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需要能、完整、真实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目的一方面用于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是为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在选择试点省市时,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财政透明度是是否可以自主发债的重要因素,也是确定发债规模、期限,对债务进行监管的依据。然而,我国目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侧重于对财政资金收支及结存的核算,不能完整、、真实地核算、反映政府性资金和资源的运行情况,尤其是地方政府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的确认不能满足投资地方公债的投资者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一旦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性、完整性、真实性难以实现,政府通过自主发债获得资金和防控风险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根本无法实现。因此,从政府自主发债的角度来看,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财政部《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要求试点地区按照市场化原则发行政府债券,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意味着试点地区将按照市场机制,让地方政府进入市场,按需求发债,社会公众将是债券投资者。《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第七条又明确发债的地方政府按照有关规定择挑选择信用评级机构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也就是说发债政府必须债券信用报告,说明本地区的财政能力、债务状况、债务率等相关指标,从而合理地确定发债规模、债券价格等,以约束政府的发债行为。而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的性取决于、及时、可比的会计数据形成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而在市场化运作下,政府必须满足各个信息使用者对政府财务信息的需求,投资者除了参照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决定是否投资外,地方政府所公开披露的政府财务报告是其“用脚投票”的主要依据,在持有债券期间,投资者还会通过政府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对政府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监管,敦促政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及其他部门也需要获取政府的相关财务信息来了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运营情况,以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和提高政府运作效率。而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会计报告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说明书,这些报表只是一些预算执行的统计信息,而且各个报表之间缺乏关联性,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负债的性等都不能得到真实、完整、的反映。这样的财务信息无法满足市场化条件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对预算会计的改革,编制公开、透明,对投资者和信用评级机构决策有用,并能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三)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需要能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的相关数据。财政部《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明确试点地区政府债券资金收支实行预算管理。财政部有关文件也明确,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券收支的管理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自主发债后,财政部和相关部门会及时跟踪监督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使用情况,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监管部门衡量的依据是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虽然不够完善,也饱受诟病,但不管是现行的绩效评价方法,还是未来完善后的绩效考评体系都要求预算会计能够提供、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财政状况和财务活动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的相关信息。但目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无法完整、、真实地反映政府财务活动的信息,只记录当前预算支出,而且存在人为操纵年度支出的情况,尤其对政府提供的大量连续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其成本、费用的确认难以满足绩效评价的需求。因而,导致政府成本和绩效信息严重歪曲,很难进行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这样就会导致政府的监管毫无效率可言,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改革预算会计,突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政府通过自发自还方式发债能否有效解决地方融资和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因而,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必须从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出发。

二、从地方自主发债角度提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权责发生制也是预算会计核算的基础,分步骤、分情况引入权责发生制。我国现行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只能确认现金交易,反映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因此,实际业务往往不能被真实地反映出来,从而导致政府的财务状况不能被、的记录。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大打折扣。而此问题的解决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但要明确的是权责发生制不能替代收付实现制,两者应该是共同存在的。从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也只有个别国家采用权责发生制,大部分国家都是循序渐进地推动权责发生制的。根据我国的国情,必须借助收付实现制来反映和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为政府提供现金收支的信息,保护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但同时要重视政府财政透明和绩效管理的需求,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反映政府财务活动的结果。从我国目前地方发债的情况来看,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应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已经进行了改革,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对部分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未来我们还要考虑隐性债务、预算支出、工资等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反映政府的成本核算,体现政府资金使用的效率。至于将来如何发展还要取决于我国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但两者的关系应当是相互补充,发挥不同的职能。

(二)确立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政府财务信息需求,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面向市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地方政府,必须向众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政府作为公众资金的受托者也必须向投资人提供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尤其是债务资金使用效率的信息,这对于风险防范尤为重要。而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只反映预算资金执行情况的信息,虽然目前权责发生制已被引入预算会计,但能反映财政支出绩效的成本费用等的信息还未被充分关注。而此类财务信息只能借助于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取得。因此建立能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财务会计体系,提供更加完整、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反映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耗费,进行的成本核算,这对于强化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评价政府工作绩效,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政府财务信息需求,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是必然的选择。我们目前需要明确的是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如何有效地为政府服务的问题。从两者的作用看,两者不能互相替代,而且要长期共存,相互协调,实现政府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的双重目标,这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三)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所提供的简单汇总的会计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为政府提供资金的社会各界了解政府财务信息的需要,也不利于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曾指出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随后,各个地方政府陆续启动了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工作。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同于现行的预决算报告,预决算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主要反映财政和预算单位当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主要反映一级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债务风险、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等,它充分反映了政府的财务状况,满足了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它也是试点政府编制的重点。到2014年中期,我国大部分试点的省级政府已经基本完成了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但是在试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政府能否及时、主动公开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内容,这是地方政府财政能否真正做到透明的关键。近日,清华大学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的《2014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显示,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仍是财政信息公开的薄弱环节,调查的289个城市中仅14个城市公开了债务数据。因此,我们今后的任务是考虑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调动政府公开财政信息的积极性,比如可考虑财政公开度与政府发债规模大小挂钩,与官员的考核结合等。另外,在报表中直接影响财务风险的财务指标应重点关注,比如对风险识别有预警作用的负债率、偿债率、应付款与现金资产比率等财务指标。另外,我们在编制报表时,还要进一步考虑政府资产的界定、负债的确认,尤其是诸如文物、基础设施这一类特殊资产是否应确认,养老金、社保负债等是否可以入账等。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地方政府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政府的透明度,约束地方政府的负债行为,使政府能够高效率的良性运作,防范债务风险的发生。

(四)完善预算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可行的预算会计准则。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进行改革,必然要求完善与建立与之配套的预算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财政信息的产生和披露行为,制约政府的会计行为,提高政府财政信息的透明度。但我国目前的《会计法》、《预算法》、《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且整个预算会计的法规体系也缺乏一个共同的规则。因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预算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方面的内容,并建立一个能够规范政府财政信息产生和披露行为,统驭其他预算会计法律法规的预算会计准则,是我国进行预算会计改革的制度保障。同时,建立配套的政府审计准则和规范的政府财政统计制度,以便于从不同角度促使政府提高财政信息透明度,这是改革的最终目的。

作者:郭艳艳 单位: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会计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