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实用13篇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1

编制预算不是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是指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几种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构成会计循环过程。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会计对企、事业,行政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反映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2

(1)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会计核算方法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会计集中核算,根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的要求加快修订《预算法》制定关于行政部门会计核算的政策规定或通知,并注意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协调性,结合新会计准则细化、统一、规范会计科目,将预算外资金、拨款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扩大会计科目涵盖范围,尽量做到会计预算的全面性。明确界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及其分设的三级明细科目范围,制定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强化会计审核监督,规范财政专款专户管理,调整项目支出会计核算方法,统一划分口径,将基本建设收支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会计账统一核算,取消项目支出科目,以与会计核算中事业支出和经费支出划分口径相协调为基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支出项目,构建预算体系与会计核算相结合的科学预算机制。

(2)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会计信息的精确度

首先在预算编制方法上,细化预算编制工作,权责明晰,延长预算编制准备工作时间,尤其是预算编制、审批时间,采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分析、预测,后期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进行测算矫正和反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力度,构建系统化的财务报表制度,一旦需要改动或者核实,及时进行调整,做好预算反馈工作,定期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信息共享。其次加强对长期资产的管理,根据部门资产机构状况,制定科学的采购方案和计划。调整会计制度,不再采用收付实现制,尽量科学运用权责发生制,逐步确定适用范围,调整会计核算程序,提高电算化的应用程度,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财务信息,及时修改和完善目前推行的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相关的会计预算、核算法律法规。最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内部控制机制,预算会计信息需要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来保证信息质量,对部门内部资源进行严格的监管,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内部财务预算、会计核算等工作进行检查,辅以独立的财务核算中心,编制协调会计核算信息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表,逐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度,进而提高预算会计的准确度。

(3)合理设置预算核算科目、调整项目核算科目

为了实现预算的精细化、全面化,应该熟悉了解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统一会计科目设置口径,增设二级、三级明细科目。根据《新预算法》将预算外资金也纳入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会计核算中,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取消对行政或事业单位经费与基本建设支出的会计核算两套账的做法,加强资产管理,针对财政基建专款设置拨入基建款科目,并通过基本建设支出科目核算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基建支出,设置基建结余,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源,规范、调整会计科目。强化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交流衔接,加强财务监督,提高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公开化、全面化,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应该相应配套,并科学设置两者之间的协调分析表,定期进行反馈,以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根据相关部门的建议理解,明确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归类范围,在具体的项目核算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要求进行合理归类整理。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3

新预算法;财务核算管理

一、新预算法的实行对医院财务核算管理工作的几点影响

(一)提高了医院财务核算管理的透明度

新预算法中提出了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政府部门必须在自身预算中反映收入和支出情况,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这样一来,公立医院的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就较原来有了一定的扩充,必须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预算计划、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的工作力度,使各方利益相关者都能够了解和掌握医院财务核算管理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管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促进公立医院对财务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而且还能够提高其财务核算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为公立医院实现阳光、透明预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了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方式

新预算法还重点对政府部门以及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管理方式内容进行明确,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建立跨年度预算的平衡机制等相关内容。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关于未来年度预算资金的情况可以通过设定一般公共预算运营商的稳定基金的方式进行弥补,确保跨年度预算平衡。调整和完善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防范了一些医院对于预算盈余进行突击消费的不良现象。

(三)提高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新预算法第六条提出“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在底三十七条中提出“各级一般公共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国家确定的重点支出”。这些内容都是变相要求医院要对项目决策评价进行积极论证和优化,科学编制和执行预算,重视自身财务核算管理工作,谨遵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妥善使用预算资金,进而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

二、新预算法的实行与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之间的矛盾

(一)一些医院没有全面实现权责发生制致使新预算法实施困难

收付实现制较权责发生制相比无论是在会计核算管理的准确性上还是在全面性上都处于劣势。新预算法中提出医院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管理,而现阶段然存在一些公立医院运用收付实现制的情况,这些医院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上的的侧重点是对财政资金收支核算,而忽略了医院的实际财务管理情况,一些的固定资产较多,诸如身体检查设备等都属于长期资产,这些资产都存在的资产减值,如果不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就会造成账目不真实以及账务资产价值虚增等情况,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不能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如果运用此种会计核算原则不仅能真实准确地反应各部门的经济资源使用情况,为下一年度预算提供有效依据,而且还会造成账目混乱,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

(二)一些医院仍然沿用以往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全面违背了预算法要求

新预算法中提出政府机关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所提交的预算草案要严格审核,对于编制粗略、项目不细、预算报表所列科目级次过少的情况一律不予以通过。而目前,我国一些医院财务部门在会计科目设置上过于简单,核算时多是运用一级科目进行会计处理,很少运用二级明细科目。有的医院虽然能够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二级核算明细科目,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具体到三级科目的项目存在着会计科目划分口径不一致的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管理核算工作量。

(三)一些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阻碍新预算法的实施

一些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人员对于新预算法的内容不太了解,在进行会计业务核算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处理方式难免会与预算法要求相违背,导致预算和核算时所得出的数据信息与单位实际情况存在误差,进而阻碍医院的正常运转。同时医院也对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不太重视,认为会计人员只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即可,没有考虑到其掌握最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三、对于新预算法下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一些完善对策

(一)转变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公立医院应当积极遵循新预算法内容转变自身会计核算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原则。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于以往医院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发放职工工资以及购买办公材料等财政资金财政部门采用国库直接支付或者通过授权支付的方式向供应商以及收款人直接支付,不再通过下划给医院的方式支付,这样在利用权责发生制进修会计业务处理时就会避免出现财政预算收入与费用或固定资产同时增加的特殊情况。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都会对诸如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能够实时反映资产使用情况,避免账目不真实以及账务资产价值虚增现象的发生,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效率。

(二)完善会计核算科目

公立医院应当谨遵新预算法对自身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要求,重新设置和细化预算核算科目,应当在政府补助收入、支出、拨入经费等预算收支科目下设置二级或者是三级明细核算科目,准确、全面地体现出资金用途和去向。同时医院存在着一些预算外资金、基本建设资金的核算以及拨款等,对于这些资金医院不应进行单独核算应当统一纳入到预算中来,充分利用好现有会计核算资源,尽可能地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三)提高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人员应当自觉加强对新预算法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并充分运用到业务处理中去,纠正一些与预算法要求相违背的会计业务处理方式,按照新预算法内容采取适当处理方式进行预算编制、申报、账目处理等,确保所得出的数据信息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医院也应当重视自身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将新预算法精神传递给会计人员,而且还可以通过开会、继续教育等形式来为其讲解新预算法相关内容及解答疑问,间接促进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郭明学 单位:德州市市立医院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4

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关系

一、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概述

(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利用预算的方法对各部门、各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源及非财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审计、控制,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有条不紊的情况下进行,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该种模式下的管理是企业全员参与的模式。预算管理有着以下几个特点。(1)全额性。预算的金额涉及了企业的每个方面,主要包括了业务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等。(2)全员性。主要是指预算管理要在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共同努力下才能够顺利完成,只有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3)全程性。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贯彻在了整个经营生产活动中,主要包括了执行、分析、监控、考核预算等,这样才能将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二)会计核算

会计反映也称作会计核算,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情况,通过会计核算可以对会计主体完成或者是已经发生的财务活动实施事后核算。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主要工作之一的会计核算,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性。会计核算是对一切会计对象进行的记载,要保证所有数据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也要连续计算所有的数据,避免出现间断的现象发生,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整体性。(2)全面性。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是需要较多的计量工具和不同的度量,通过会计核算可以统计和计算企业经营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形成系统的记录,可以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二、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一)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从实际情况来看,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期间不同

预算管理主要的工作是通过计划、分配、组织、制定控制和调节等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然而会计核算主要工作是事后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

2.法律效力不同

在预算管理中的预算报告并没有法律效力,企业内部主要是其责任范围,然而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经过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会计报告的责任人承担着报告合法性、真实性的主要责任。

3.应用方法不同

预算管理在应用方法上是建立在实现各项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固定预算、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最终实现管理目标的目的。然而会计核算的方法不能人为进行更改,必须采用国家规定的方法,例如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等。

4.管理职能不同

预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控制和计划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也包括了控制和计划企业的财务活动,然而会计核算是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

5.实施人员不同

预算管理人员的实施人员并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实施会计核算的人员必须是由国家认可的专业人员来担任,即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够上岗。

(二)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同的加工对象。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加工对象都是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2)相同或类似的实施手段。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实施手段都需要通过归集、分配、计算等方式来进行。(3)相同的目的。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都在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防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尽快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的对策

从上述可以看出,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提高工业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实力,需要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紧密的结合起来,工业企业集团要正确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一)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协调应用

工业企业集团要实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相互分离,两者可以通过预算编制的方式实现完全独立以及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财务人员应该首先算出会计核算的结果,然后再写进预算管理报告之中。由于在工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因此也就应该加大考核的力度,可以以会计核算为主要依据,例如可以利用会计核算数据和信息作为考核的参考,这样就可以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工业企业集团为了保证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在进行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要运用最新的企业资料,并委任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统计、制作数据和表格,这样有利于及时地更新工业企业集团的财务情况,逐渐形成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为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考虑到预算管理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集团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进行销售、生产、财务、专项预算,要按照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来实现集团企业的经营目标。工业企业集团为了更好的实现对预算管理的控制,要对各个执行人的业绩进行考核,要从责任中心的角度来重视预算工作,集团的总体计划也要按照责任中心来落实,这方面的工作被称作责任预算,主要目的是使预算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控制,因此在设置各种明细账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相关责任中心的需要,保证与预算的口径相一致。工业企业集团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对相关责任进行转嫁,在进行分配共同费用的时候要根据责任的归属选择出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法,工业企业集团为了便于单独考核部门的业绩,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要适当地拟定内部转移的价格,这样有利于客观地反映预算报告的情况。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工业企业集团要重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要认识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积极性,要在与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中引入电算化的方式进行工作,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量,简化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人员就可以进行全面的预测、研究和调整,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可以弥补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工业企业集团要认识到现代经济是信息化的时代,要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工业企业集团的领导者要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相关软件培训,让财务人员熟练的掌握财务计算机软件,使得财务人员从繁琐的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中脱离出来,这样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要进行差异性处理

工业企业集团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利用会计进行生产、营销和收支进行会计处理,工业企业集团在经营过程中具体战略目标是制定预算的主要依据,需要衡量工业企业集团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这样有利于对预算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工业企业集团的领导者要认识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差异性的存在,要制订出差异性的处理方法,首先,工业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中要设立独立的科目,集合会计核算中的模糊事项,并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有利于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判断;其次,工业企业集团要定期的组织预算管理与会计工作进行讨论,要仔细地分析每一个项目;再次,要利用预算与会计核算来分析出责任差异,并进行详细的整理和记录。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保证两者在单独运行的基础上实现有机的结合,促进工业企业集团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在制定预算目标的时候也要进行差异性的处理,例如在初创期工业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该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种类为主,因此,预算管理的目标也要在坚持战略扩张的原则下,积极地开展业务预算和筹资预算管理;在成熟期的工业制造企业经营情况比较稳定,主要以巩固、防御的战略目标为主,主要的任务是保护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因此在制定预算管理目标的时候也要设定为巩固、防御的类型;在衰退期和转型期的工业企业,一些业务会逐渐退出市场,不断寻求出新的业务领域和寻找出转型的机遇,因此预算管理的方式也应该采用紧缩型、保守型的方式。

四、总结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都可以给工业企业集团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不断完善工业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工业企业集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工业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工业企业集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5

(1)全额性。预算的金额涉及了企业的每个方面,主要包括了业务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等。

(2)全员性。主要是指预算管理要在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共同努力下才能够顺利完成,只有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3)全程性。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贯彻在了整个经营生产活动中,主要包括了执行、分析、监控、考核预算等,这样才能将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二)会计核算

会计反映也称作会计核算,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情况,通过会计核算可以对会计主体完成或者是已经发生的财务活动实施事后核算。

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主要工作之一的会计核算,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性。会计核算是对一切会计对象进行的记载,要保证所有数据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也要连续计算所有的数据,避免出现间断的现象发生,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整体性。

(2)全面性。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是需要较多的计量工具和不同的度量,通过会计核算可以统计和计算企业经营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形成系统的记录,可以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二、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一)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从实际情况来看,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期间不同

预算管理主要的工作是通过计划、分配、组织、制定控制和调节等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然而会计核算主要工作是事后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

2.法律效力不同

在预算管理中的预算报告并没有法律效力,企业内部主要是其责任范围,然而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经过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会计报告的责任人承担着报告合法性、真实性的主要责任。

3.应用方法不同

预算管理在应用方法上是建立在实现各项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固定预算、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最终实现管理目标的目的。然而会计核算的方法不能人为进行更改,必须采用国家规定的方法,例如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等。

4.管理职能不同

预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控制和计划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也包括了控制和计划企业的财务活动,然而会计核算是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

5.施人员不同

预算管理人员的实施人员并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实施会计核算的人员必须是由国家认可的专业人员来担任,即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够上岗。

(二)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同的加工对象。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加工对象都是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

(2)相同或类似的实施手段。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实施手段都需要通过归集、分配、计算等方式来进行。

(3)相同的目的。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都在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防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尽快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的对策

从上述可以看出,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提高工业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实力,需要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紧密的结合起来,工业企业集团要正确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一)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协调应用

工业企业集团要实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相互分离,两者可以通过预算编制的方式实现完全独立以及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财务人员应该首先算出会计核算的结果,然后再写进预算管理报告之中。由于在工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因此也就应该加大考核的力度,可以以会计核算为主要依据,例如可以利用会计核算数据和信息作为考核的参考,这样就可以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工业企业集团为了保证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在进行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要运用最新的企业资料,并委任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统计、制作数据和表格,这样有利于及时地更新工业企业集团的财务情况,逐渐形成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为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考虑到预算管理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集团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进行销售、生产、财务、专项预算,要按照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来实现集团企业的经营目标。工业企业集团为了更好的实现对预算管理的控制,要对各个执行人的业绩进行考核,要从责任中心的角度来重视预算工作,集团的总体计划也要按照责任中心来落实,这方面的工作被称作责任预算,主要目的是使预算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控制,因此在设置各种明细账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相关责任中心的需要,保证与预算的口径相一致。工业企业集团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对相关责任进行转嫁,在进行分配共同费用的时候要根据责任的归属选择出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法,工业企业集团为了便于单独考核部门的业绩,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要适当地拟定内部转移的价格,这样有利于客观地反映预算报告的情况。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工业企业集团要重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要认识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积极性,要在与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中引入电算化的方式进行工作,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量,简化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人员就可以进行全面的预测、研究和调整,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可以弥补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工业企业集团要认识到现代经济是信息化的时代,要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工业企业集团的领导者要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相关软件培训,让财务人员熟练的掌握财务计算机软件,使得财务人员从繁琐的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中脱离出来,这样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要进行差异性处理

工业企业集团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利用会计进行生产、营销和收支进行会计处理,工业企业集团在经营过程中具体战略目标是制定预算的主要依据,需要衡量工业企业集团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这样有利于对预算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工业企业集团的领导者要认识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差异性的存在,要制订出差异性的处理方法,首先,工业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中要设立独立的科目,集合会计核算中的模糊事项,并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有利于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判断;其次,工业企业集团要定期的组织预算管理与会计工作进行讨论,要仔细地分析每一个项目;再次,要利用预算与会计核算来分析出责任差异,并进行详细的整理和记录。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保证两者在单独运行的基础上实现有机的结合,促进工业企业集团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

同时,在制定预算目标的时候也要进行差异性的处理,例如在初创期工业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该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种类为主,因此,预算管理的目标也要在坚持战略扩张的原则下,积极地开展业务预算和筹资预算管理;在成熟期的工业制造企业经营情况比较稳定,主要以巩固、防御的战略目标为主,主要的任务是保护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因此在制定预算管理目说氖焙蛞惨设定为巩固、防御的类型;在衰退期和转型期的工业企业,一些业务会逐渐退出市场,不断寻求出新的业务领域和寻找出转型的机遇,因此预算管理的方式也应该采用紧缩型、保守型的方式。

四、总结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都可以给工业企业集团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不断完善工业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工业企业集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工业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工业企业集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6

(1)会计核算体系的制度的不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不是十分的健全,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某些事业单位甚至连基础的会计制度都不存在。即使拥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制度传达到每一位员工,由于事业单位区别于普通的单位、公司,更容易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有一定的特殊性,单位的执行力不足,员工也无法做到按制度做事。会计制度没有按照科学、谨慎的原则来建立,使制度变成一种形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给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会计核算方式存在一定缺陷。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记账方式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这种记账方式的优点是容易上手、简单操作、便于理解,但是相较于权责发生制就有了很大的缺陷。缺陷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区别于普通的单位,本身有一定的依赖性,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容易向预算需求倾斜,没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反馈事业单位的收支、经济效益等情况。其次,收付实现制在核算固定资产方面有一定欠缺,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这种的计算方法不利于事业单位科学的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最后,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正确的、真实的计算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也无法做到及时反馈负债和资产的真实状况,给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3)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缺少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也缺少专门的会计核算部门。在这样的前提下,从事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在数量方面和专业素质方面都有一定不足,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事业单位缺少独立的会计核算部门,核算人员由于缺少足够的监督依据,不能奖惩分明的开展管理工作,使得会计核算制度成为流于表面的形式,会计核算工作不能独立高效的完成。第二方面,从事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重视会计核算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巧,不重视学习新的知识,使得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都不太高,不能达到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在核算工作中不能科学合理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控制问题、预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第三方面,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素质、专业素养和相关的法律知识,造成他们不能准确的记录账簿数据,处理账簿数据、分析账簿数据,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失真,不能准确的反馈和记载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和管理活动,为后续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第四方面,某些事业单位和从事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记录虚假数据,制作单位假账,造成事业单位的正常财务工作无法进行,有着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4)缺少系统的法律法规。有关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在以下两个方面有一定欠缺。第一方面,我国目前在会计核算方面拥有数量较多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法律和法规之间缺少条理,无法形成统一体系。大多数会计核算法律有着不切实际、不可操作、权威性不高的特点。

(5)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缺少约束力。事业单位的预算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没有按照规定的零基预算进行编制,造成零基预算在实际过程中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不但增大了编制的困难,也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第二方面,事业单位无法做到有效的控制预算资金,加上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浪费、严重超支等情况的出现。第三方面,事业单位缺少有效的考核和监督制度,只是重视预算的审核过程和拨款过程,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建立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和措施

(1)建设完善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事业单位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找出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通过不断的解决问题,构建起科学、合理、规范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型。第二方面,事业单位强调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发动各个部门支持、参加会计核算工作。第三方面,事业单位强化会计核算工作的权威性质和独立性质,保障公平、真实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第四方面,以科学、合理、严谨作为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标准,并且确保制度体系中各个部分不会产生矛盾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保障各种会计工作能够在制度下正常、有序的开展。

(2)更好的会计核算方式。相较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更加适合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更有优势的权责发生制来作为会计核算方式。因为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及时的反映数据,反馈信息,使得事业单位通过数据能够更加准确的观测经济活动,既有利于以后方便的开展分析工作,又有利于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7

(一)预算和战略两者之间的职能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以及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相关的计划,对预算期内的经济政策、市场相关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并积极采用一定的程序和编制的方法,对编制的年度进行比较全面的预算。年度预算主要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和量化。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预算分项越细,就说明数据越准确,信息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预算监控的执行,促进战略的实现。

(二)预算和资源相关的配置

企业通过预算,企业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可以用数字进行固定下来,充分体现出预算刚性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有利于对下一年度企业资源配置的衡量以及调度。

(三)预算和风险管理的控制

预算管理可以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以及企业工作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考评与激励的过程中,对责、权、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全面的规划,促进企业管理机制的具体化和清晰化。

(四)预算与考核机制

通过对企业进行层层的分解和落实,不仅要对各个预算执行部门实行有效的审核,还要对项目预算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审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的完善企业业绩评级系统。

(五)预算和收入

通过全面预算,不仅可以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还能有效的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也是进行预算的主要动力之一,预算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收入;二是挖掘潜在的资源等,实现企业收入的最大化。

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够

全面的预算管理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战略目标,预算目标是由战略目标进行决定的。战略预算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粗的预算方式,主要是一种指导性和方向性的概念。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是需要战略预算对其进行详细的量化,才能促进目标的实现,否则就会导致各个管理阶层以及管理相关的部门只盯着战略的预算,对预算基础工作完全忽视,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战略预算主要来源于最本质的财务预算。

(二)缺乏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预算管理的执行依据是数据,但是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采用的几乎都是一些比较原始的数据,它们大多数是来源于各个职能部门,但是企业的职能部门大多数都不是财务人员,不仅没有会计核算的概念,还没有会计预算的概念,所提供的一些数据也是资金收支事项方面的估计数,一定程度上使财务预算的口径存在差距。

(三)预算管理难以实现刚性执行力度

预算编制的方法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及时的反映市场状况变化对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的影响,预算执行不能实行刚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预算外的成本费用,严重的还会导致预算脱离实际,无法正常的运行。

三、会计核算在预算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作用

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资源的配置,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经营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会计核算一定要按照国家统一的制度和准则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并对财务报告进行合理的编制。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要经过相关的审核后,才能对外进行公布,同时也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二)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这两者之间主要的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但是两者之间属于不同的体系,就会导致在应用上、会计核算和预算编制的口径上、两者展现的形式上都是不同的,就会使企业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无法应对,主要表现在以下环节:一是预算编制数据;二是预算执行反馈数据;三是会计核算实际核算的数据;四是业绩相关的考核数据等。主要原因是: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会计核算要依照相关的制度。对于模式比较大的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不仅要按照会计准则,还要符合集团统一核算体系的相关要求;一个会计的科目,要应对较多的预算项目以及考核管理的部门。

四、设想的方案

(一)要完全的独立,自成体系

要把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的结果分别进行单独的列示,主要是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这两者的体系没有可联系的接口,通常是需要比较大的手工调整。如果在考核的过程中,采用的数据就是预算编制表的形式,首先要将会计核算的结果导出,并经过人工的整理,按照预算编制的表格进行填写。在考核的过程中,采用的数据是以会计核算结果为依据的话,首先要把预算编制表按照会计科目的形式,并用手工对其进行拆分,整理后进行填写。其主要的优点就是对各自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改变,不存在对系统进行关联改造的现象。

(二)进行有效的结合

利用信息化手段在预算管理系统上进行建立,并对预算的科目进行及时的整理,在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这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对标,通过端口将其连接到会计核算的系统当中,并在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合同支付子系统中添加预算科目,并将预算科目设置成为必选项。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每笔支付单中都带有预算科目,而会计的核算是根据实际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其优点是:1.以预算科目相关的数据为主要的考核数据,会计科目的核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独立的,不仅可以保证会计的合规性,还能满足预算管理的要求;2.减少了手工数据调整的工作量。

(三)会计核算为依据

预算考核是以会计核算结果最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对预算管理体系的预算编制表进行修编,在原则的基础上,一个预算实行可以应对较多的会计科目,一个考核部门门也可以应对较多的预算科目,但是一个预算事项只能对应一个考核部门,不能出现多对多的现象。所以在进行预算编制之前,不仅要把预算考核部门进行重新的梳理,还要把预算事项进行重新的梳理。实现预算考核数据、预算数据以及会计核算数据三者合一。

(四)预算为主导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8

会训集中核算是以核算中心为形式、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种新型财政管理模式,它的建立对加强会计监督和廉改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纵观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这几年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的情况来看,取得了以下几个明显的成效:

(1)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过去由于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杂乱无章,更不可能按《会计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日清月结,规范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只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保证了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2)能有效的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

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之后,从源头上杜绝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产生。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的监督机制。而有效的防止了、以钱谋私等行为发生,增强了干部的自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3)有利于部门预算管理改革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助于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一方面,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由核算中心对各预算单位原来分散的、多头管理的资金实行“集中核算、分户管理”的管理办法,可以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可靠、详实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在核算中心集中、统一、高效的核算体制下,虽然各预算单位的财务自、资金使用权和领导签字全部改变,但其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核算中心审核后才能入账,这样能够保证部门预算真正发挥作用。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核算中心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规范的部门预算工作

现行粗放的、传统的预算管理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的要求已越来越不适应,其弊端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分散支付,使用效益不高,财政缺乏有效的临督和控制。

实行集中统一核算,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核算中心有权予以拒绝,从而起到强化预算约束的作用。而日前纳入核算中心管理的单位实行部门预算工作尚未到位,在支出方面随意性仍然存在,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非常薄弱。

(2)缺乏配套的政府采购机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所涉及的范围太窄、规模小,主要是对专控商品(如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贵重商品)实行了政府采购制度,而且缺乏规范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存在相当的随意性,许多单位需要的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想通过政府采购制度往往未能实现,而只能维持原有的采购方式。所以,缺乏配套的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机制,集中核算的优势也难以得到很多的发挥。

(3)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尚未健全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作以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充分肯定。但应清醒看到,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各项职能远没有得到合法合理的定位,其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分的发挥,重核算轻监督、重服务轻管理、重支付轻信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反映在财政运行体制上可突出表现为:结构调整艰难,财政资金供需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各方而要求增加支出的呼声日益高涨,财政调控困难等。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路径

在新形势下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提出了挑战,尽管有制约会计集中核算的因素存在,但会计集中核算还是有必要一如既往的深入下去。

1.加强宣传财经法律及制度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协调沟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消除不正之风。

行政事业单位及财政部门、核算中心应加强宣传,提高各核算单位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积极配合会计中心开展工作,各核算单位负责人必须认真学习《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及制度,认识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则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要求。按照“一三个不变”的原则,各核算单位要继续加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按照会计集中核算办法抓好本单位的日常管理和结报工作。

2.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核算单位的“报账员”是单位与会计中心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完善报账员制度,提高报账员素质是提高会计中心核算质量的关键。中心要加加强“报帐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真正理解和领会会计集中核算的操作规程。同时核算单位要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改变目前“报账员”集会计、出纳及“票管员”于一身的现状。

明确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各自的职能范围,从制度上保证学位资金所有权、财务自的实施,要保证会计核算中心会计职能的发挥。

3.大力推进预算管理改革

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9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长期不受重视,财务制度不健全,对上级部门的拨款依赖性太强,不能按照财政管管理的内部规律办事。会计核算既没有严格的内控系统,也没有科学、严谨的核算制度。由于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财政会计核算体系无从谈起,规范化更是天方夜谭。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编制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不是采用零基预算进行编制,而是使用在上年的基数上进行增加的方式,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部分预算单位在使用资金时,超支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对支出进行控制的意识。三,不能做到专款专用,部分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模糊不清,甚至出现了挪用项目资金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不足,最终导致项目经费和日常经费混乱不堪,增加财政管理的难度。四,部分预算单位重视预算的申报和审核,却忽视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缺少监督和考核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意识[1]。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是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中的普遍现象。由于人事编制等因素,炼油企业财政部门的会计、出纳有时会由一人兼任,并且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移交不规范,滋生了违法乱纪的土壤,继而赊账过多、过滥,对炼油企业财政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甚至出现了对国家的政策法律置若罔闻的现象,擅立收费项目,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挪用应上缴的财政收入。

二、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设计

1.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会计的法律法规已逐步得到完善,但其严谨性、操作性、科学性、实用性还有待加强,而完善齐备的法律法规能为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中心要严格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避免执行上的混乱,注重各相关法律的衔接,不断规范炼油企业财政管理,使会计核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少会计核算的法律漏洞。

2.强化预算管理

随着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财政管理的内容将更加的丰富,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会相应地有所增加,预算管理将成为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会计核算的方方面,所以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合理科学地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监督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随时反馈预算执行的效果。炼油企业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要做到严格执行预算批复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批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预算申报可能与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有出入,要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会充分考虑炼油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当时的财务状况,统筹规划,批复的收支规模一般会低于申报的收支预算,要及时对各项收支预算进行调整,确保财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关于项目支出,要首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细化,保证经费支出和项目实施有计划、按步骤进行。三,要根据预算和项目计划办理资金拨付和日常收支业务,并结合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对预算支出明细进行调整。如果有必要调整整体的预算收支规模,可以按流程向上级部门报批。

3.建立炼油企业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

引入成本核算是对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规范化设计的关键。尽管炼油企业各部门的各项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控制炼油企业的运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应逐步建立起炼油企业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而炼油企业的财政部门既有信息又有手段,从各个部门的各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入手,运用科学的成本核算分析方法,尽量压缩成本支出,对活动支出实现超前控制和事前参与,继而提高政府部门的成本管理水平。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对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推行并完善炼油企业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释放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的功能,从源头上遏制铺张浪费、冒支乱花、贪污腐化的现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会计核算中心要承担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撤掉预算单位的会计和出纳岗位,并把其人事关系直接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使得财会人员在人事上相对独立,只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并支取薪水,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F2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1-0078-03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记账,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我国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从1994年开始推行已经十几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财政管理的内容和财务管理的模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的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因此,在保持会计集中核算这个大方向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加强、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有其现实意义。

一、会计集中核算与目前财政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质在于以会计集中核算为核心,以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为最初目的,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实现对财政单位会计核算成本最小化。这是一种财务核算方式上的变化。但实际上会计责任主体仍是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一方面代表各单位承担会计核算职能,另一方面又代表财政部门承担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责任或者说承担的单位法人责任并不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账务而减少。《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制实施以后,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而目前财政改革的三大部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政府采购,其责任主体均是各单位负责人,会计集中核算仅以提供会计资料帮助其完成相关任务,可以想象,其所起作用十分有限,这种有限是由于上述双重职能与身份所决定的,其合法性不能得到确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很难在财政部门和单位中间找准位置,这是会计核算中心最难把握的问题。

此外,会计集中核算成立后,在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同时,削弱了会计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后,单位的会计责任发生了变化,其原先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部分转移到了会计核算中心,行政单位则失去部分财务管理职能,单位管理者想做好管理,但是财务数据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有针对性地提供,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动摇行政事业单位的主人翁意识;而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及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从目前情况来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及单位效益如何与会计核算中心关系并不大,对于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来说,对参与管理、充当参谋的意愿并不强,使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不利于单位财政改革顺利进行。再者,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推进,专门的会计人才都集中在财务核算中心,而单位原来的会计人员已不办理会计业务,而实际上,很多财政改革涉及到单位内部管理,这就造成单位缺少财务专门人员,难以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

就预算改革来说,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单位的资金收支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的往往是事业性的收支,而其它收支往往没有列入核算之中,导致监督失控;此外,由于当前预算编制中预算项目类别较多,预算编制不够明细,故在执行中,预算单位往往串用预算项目,对项目管理不加重视,而作为会计核算中心来说,由于资金自由权与使用权在各单位,仅能依据的是单位总体的预算指标,预算没有明确,执行起来就很粗放,导致对于预算难于得到有效控制,更无从谈起会计监督。

部门预算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紧密相联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逐步实现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统一由国库集中支付,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减少中间环节,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支出。就这一点来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对部门预算改革的补充与深化,而会计集中核算是在财务核算方式上进行改革,两者并不矛盾,但是按照改革的思路来看,两者的核算主体(执行者)并不一致,因此,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预算单位虽然有资金自有权和支配权,但是经费的拨转支用必须经过会计核算中心,而在某些地方也出现会计核算中心将集中账户中的款项进行“利用”或“互垫”,从这一过程来看,会计核算中心成了“第二国库”,这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指导思想不一致,大大阻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发展。

二、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适应新形势需要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后,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相反,将会计核算风险由本单位转到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集中核算部分取代了各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弱化了各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因此,以各单位为主体的部门预算等财政改革需要各单位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建立主动改革、要求改革的信心,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要根据各单位实际,帮助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改革,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评价激励机制。当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只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好似流水线的会计处理,导致单位核算会计很难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单位财务管理方法,促进单位工作开展。因此,应当健全会计核算中心评价激励考核机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评价财务人员工作业绩,由预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一起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鼓励财务人员对预算单位管理提出有益建议,对于积极为预算单位提供合理化建议的、促进工作发展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激励。通过建立评价激励考核机制,将一定程度上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服务职能,更加有益于会计集中核算建设。

(三)在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完善机制,实行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进一步研究预算改革新方法,加大对预算绩效考核力度,尽快建立和健全评价绩效的指标体系,既有定性规定,又有定量标准,从而给予会计集中核算量化的标准,积极开展预算执行评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为加强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配合单位开展财政改革

部门预算改革几年来,初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中,在编制中,预算单位所有的支出收入都要严格列入预算,而预算一经审核批准,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而财务部门要对所属预算单位实施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要在把握改革方向上,明确责任,通过掌握会计资料,更好地利用相关会计资料,从而积极配合各单位开展部门预算改革。

(一)积极配合,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

1.当前,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由于各部门占用资源、财务状况、人员数量、财产等有的不明晰,使得按照定员定额标准核定部门支出的工作只能按照历史的支出水平制订,预算编制缺乏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撑。这直接影响了定员定额和项目库编制的质量,导致部门预算的编制不能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之上。因此,会计核算中心要细化核算项目,充分发挥核算功能,将各项支出与项目明细按编制预算的需求做好核算,这样,就能在编制预算时,将历史发生额度提供给单位,从而为预算编制打下良好基础。

2.明确预算编制主体,配合单位做好编制工作。部门预算编制是每个单位的任务,大多数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从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预算项目的确定直至预算编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预算编制往往由核算会计代编,在实际操作中,一位会计要负责若干家单位,显然预算编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目前暂由会计代编制的基础上,预算单位应当积极介入,由主要负责人协同会计编制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召开项目工作会议,明确来年需执行的项目,使预算细化到预算单位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这样才能避免因业务部门没有参与编制过程而使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阻力而变形走样。

(二)加强核算,做好预算执行的监督工作

1.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也是预算顺利执行的首要保证。因此,在部门预算下达后,会计核算中心要配合单位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的用款申请工作,特别是项目支出,要结合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按项目进度做好用款额度申请,这样由单位把握国库集中支付的执行进度,体现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精神,也督促各单位重视预算执行工作,从而提高各单位预算执行的主动性。

2.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基本支出预算执行效率很高,但是,与之相比较的是,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很缓慢,每年往往有大量的结余资金沉淀,如何提高预算项目执行进度,成为当前预算改革中的一大难点。虽然项目执行进度缓慢与项目编制、审核及各单位实际工作环境有关,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问题。但是,对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来说,可以考虑与预算单位签订项目执行责任书,明确项目的执行进展、开支范围及检查验收等内容,从而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对项目预算的执行与财务监督力度。

3.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构建财务信息传达机制,将会计核算系统与财政部门联网,便于财政部门对各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并且,按期提供具体财务数据给各预算单位,也可开放财务系统的查询权限给各单位,方便预算单位随时查询本单位明细账情况,随时了解预算和项目执行进度,从而加强预算执行。

4.进一步转变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加强对预算监督管理,促进会计核算中心从核算向管理转化,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对各单位预算指标实时进行控制,杜绝超预算、超计划用款,会计通过对各单位具体账务的核算,可以把握预算单位用款的进度情况,提醒督促预算单位注意预算执行进度,从而起到管理促进的作用。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作为财政改革的辅助,越来越发挥着重大作用。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务核算水平,降低财务核算成本,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我们应当充分看到会计集中核算的优越性,并将这种优势与当前财政各项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进一步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而努力。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11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难点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是母公司或集团公司最高决策层在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层面,对其财务活动实施的整体性战略规划、政策指引、制度规范与决策督导。目前,集团财务管理的难点主要有:

1.财务信息反馈不及时。由于各成员公司与母公司大多不在同一个地区,可能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核算工具,因此在财务报表完成报送时间方面存在差异,使管理层不能及时掌握整个集团经营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2.事前预算不力,事后分析不到位。一般情况下,成员公司的财务团队包括财务负责人在人事关系上隶属于成员公司,直接对成员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因此不能代表集团整体利益进行客观预算及核算。此外,由于成员公司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也会造成报表体系方面信息存在偏差,导致企业信息横向和纵向不可比。

3.费用管理不规范,成本控制不严。成员公司往往只看重销售份额的增长而疏于对公司进行日常财务管理。成员公司总经理权责范围不清楚,忽视了成本、费用管理及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成员公司经营目标与集团整体经营目标存在差异性。

二、企业集团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衔接的重要意义

上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难点问题,主要反映在财务管理的日常技术操作层面。为解决上述难点问题,应该从集团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抓起,高度重视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把两项工作做细做实,既要考虑可行性,又要考虑前瞻性。

集团管理层进行财务管理使用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日常会计核算。集团会计在核算过程中,需要对会计准则中没有具体操作步骤的经济事项进行确定,建立统一标准,保证集团内财务人员对同类业务财务判断的一致性,以得出准确、连贯的财务数据。集团管理层通过定期分析会计核算数据,可为成员企业设立全面预算体系,将其实际经营业绩与预算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企业达到预算目标;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相关企业目标并同时对相应资源进行调配,确保整个集团达成最终的预算目标。

因此,财务预算及会计核算密不可分,需要相互配合、互作补充,尤其在复杂的集团财务管理事项中,两者的衔接尤为重要,可有效解决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企业集团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衔接的基本思路

1.企业集团财务预算要建立在准确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1)财务预算要贯彻责任会计原则。企业集团实行分权管理制度,决策权随同相应的责任下放给子公司的经理人员,责任会计正是适应这种管理要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会计管理及核算体系。其首先要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规定权责范围;其次要编制责任预算,确定各责任中心业绩考核标准;最后要求确定好内部转移价格。

因此,企业集团编制财务预算的第一步应落实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可分为三种: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一般来说,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均为投资中心,其预算目标直接影响集团整体预算目标。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将某成员企业的某个部门在集团范围为设定为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以便集团最高领导层直接控制。预算中的责任中心确定后,会计核算中的部门设置需及时跟进,一一匹配,预算与核算均要贯彻责任会计原则。

集团预算编制应科学的分解生产经营整体目标,使各个责任中心在完成总目标中明确各自目标,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为激励各责任中心完成目标,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体系,按各自的工作成果进行奖惩,为此,集团需要建立健全严密的信息采集系统,落实责任,分析偏差,指导行动,充分发挥信息反馈作用。

科学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正确处理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责任会计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集团编制财务预算的重要内容。从会计核算角度看,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要保证各责任中心的利益,使各责任中心的收入、成本、费用匹配,真实反映各责任中心的经营成果,同时,由于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抵消了内部交易产生的收入、成本、费用,因此,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更要保证子公司利益与企业集团利益相一致,以使整个集团获得最佳整体利益。

(2)财务预算要落实好收入、成本及费用的确认原则。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企业集团往往因规模大、行业多元化、地域广和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造成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在收入、成本及费用的核算上不能做到统一、规范,对同一个财务指标,不同的成员企业有不同的确认标准,甚至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采用核算方法也不一致,导致不同企业间信息不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期间的信息不可比。要把握这三类指标,需要在集团范围内的预算阶段按照核算要求对这三类指标的确认原则做出统一规定,使预算中的收入、成本、费用这三类指标与会计核算的收入、成本、费用基本一致,这样,集团财务预算才能真实可靠,同时为接下来的会计核算打下坚实基础。

(3)财务预算要关注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预算编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量预算:二是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假设历史将会重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适当的增长;零基预算则立足于未来,按照逐级深入的方法,进行因素分析。责任中心在编制预算时,往往首先会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明确历史数据的核算方法、核算口径,否则难以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明细预算。而按照零基方法编制预算时,也需与相关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原因,以便使编制的预算更加合理。因此,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财务预算相当重要,只有弄清楚历史数据的来龙去脉,厘清财务预算中的各项关键性假设,才能逐一分析各项假设是否合理、正确、可行,进而有效保证财务预算中各项指标的最终达成。

2.企业集团会计核算要体现财务预算的根本原则

(1)会计核算应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主要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而现代会计核算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还包括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进行财务预测,参与决策;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则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干预和财务管理。企业集团会计核算应该高度关注财务预算信息,对照预算数据进行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这样才能保证核算的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才能使财务与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财务角度支持业务,给各成员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业务指导。

(2)应按预算管理的需要规范会计核算体系。目前部分企业集团没有统一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政策不细化、不规范,会计科目不统一,对会计事项的处理主要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会计人员出于自利原则往往会做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甚至操纵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预算考核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异化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真正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基础。

由于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损益预算领域,因此应首先规范与损益确认相关的会计政策。集团企业中,一般应由控制预算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制定会计科目,并明细到一定级次;在已经规定的会计科目级次上,子公司既不能增加科目,也不能减少科目,只能在最末级下设科目,以保证数据的汇集能够自动完成。

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集团必须对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通过核算进行定期的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集团管理层形成固定的会计报告制度,并以此作为企业集团预算分析和财务控制的依据。

(3)利用会计核算科目动态反映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过程中,某些会计核算结果不能直接为预算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利用会计核算科目动态反映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例如,分析预算收入完成情况,不仅要查看收入核算科目,而且要查看预收账款科目,并保证两个科目的财务数据时时更新汇总,这样才能对预算收入完成指标进行全面分析。

四、结束语

企业集团存在规模庞大、行业多样、分布广阔和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其财务管理要高度重视财务预算及会计核算的衔接问题。而集团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应该努力探索核算数据与预算数据能够衔接的方法,将日常的、技术操作层面的财务管理事项处理好,这样财务高层人员才能集中精力在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层面对集团财务活动做出指导和决策,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绮玉: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关系探析[J].中国市场,2010(27):56-57.

[2]周爱君:高校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衔接问题的探讨[J].事业财会,2007(1):75-77.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12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我国财政部在2000年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制定了相关制度。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改革的呼声也随之加大。2013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新增了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为二者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打下基础。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并不容易,严重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不相协调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供业内人士参考。

1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概述

1.1部门预算改革综述部门预算是指单位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自身单位职责,由基层单位进行预算编制,上报上级汇总和审核,由财政部审核之后提交立法机关批准的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财政收支计划。2000年我国财政开展部门预算的改革试点,2001年推广到国务院26个部门。至今,部门预算改革已经有超过十年的历程,编制的范围和支出结构渐趋完善,部门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预算信息也具备一定的公开透明度。但是,部门预算的改革思路和措施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总的来说,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政策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据有关国家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进行预算编制、合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2)可靠性原则,从事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可靠的资料和部门往年的收支情况,认真进行测算,确保单位预算收支平衡;(3)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就是要保证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要合理的安排各项财政资金;(4)绩效性原则,预算编制要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预算编制过程、执行结果进行全面追踪和阶段性考核。

1.2会计核算综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称预算会计,具体是指依据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性质和财务收支情况,为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从而科学地做出经济和社会决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主要是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收支及资金营运过程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相对于企业会计来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在会计核算的基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核算基础;而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2)在会计要素构成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分别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而企业的会计要素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3)在会计等式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等式的组成是负债和净资产;而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在会计核算内容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只实行内部成本核算以及利润分配核算[1];而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产是要进行包括计提折旧在内的后续计量工作的。

1.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可以反映各项财务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和单位资金营运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预算会计核算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好各项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国家宏观调控。例如:厦门市招商中心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需的经费支出全部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做好本单位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工作,有利于保证预算编制真实可靠,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保证单位收支预算平衡;(3)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着我国行政管理与公益性事业,协调好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有利于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单位认真履行自身职能[2],从而不断提高其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部门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状,部门预算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有:(1)编制的预算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对于单位预算来说,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部门下一年度收支的整体估算,不仅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更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给予财务部门预算工作以积极配合和支持,甚至在有些基层单位出现了部门预算工作是财务人员单方面的事,本应是全员参与的预算编制工作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无法掌握单位各层面的业务情况。这种情况下编制出的预算表也就很难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2)部门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给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时间太短,通常为期一个月左右,再加上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采取的是“定期预算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不够高,数据不够精确,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可靠性,从而也就无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性;(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制度不到位。在年初编制预算表时,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由于先考虑自身既得利益,通常预算都会较上一年度略微增长,并且有些预算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上存在超支浪费的现象,对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界定关系没有明确的概念,经常将项目支出的经费作为基本支出之用,从而来填补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的不足;再者,对于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也是存在轻管理、重拨款,没有进行实际有效的监督和考核[3]。

2.2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部于2013年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了和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的规定,将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以保证财政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和规范运用。但在单位会计核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行政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难以反映真实的资产情况,不利于成本核算。收付实现制是指单位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都将其记为收入和费用,而不管与现金收支行为连接的经济业务是否发生,相对于权责发生制而言,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核算相对简单,易于被使用者理解,数据处理较为廉价。显然,行政事业单位仅以实际收到或支出的费用来进行会计确认,很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虚增,不利于单位成本核算,不能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也不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结余和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就更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2)行政事业单位科目设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所涉及的业务层面逐渐增广,原本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会计核算科目并不够完全满足当前业务开展和会计核算的需要;(3)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到单位预算改革及会计核算的质量。不管是年初的单位预算编制,还是平时单位经济业务开展发生的现金收支行为,主要是由单位会计人员来完成,所以单位会计人员如果业务素质不高,那么在处理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时,就很难将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严重影响到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也就很难保证为单位领导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加之有些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利用职位之便谋取不当利益,在单位内部产生一股不正之风,严重影响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地发展[4]。

2.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不协调导致的主要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早已成为公共财政体制的关键一环。为了完善和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13年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了和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并以此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但现实中二者之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在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中,要求预算编制应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和负债情况。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也应当全面反映部门资金和负债情况,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却并未按此处理,例如,财政部在事业单位修改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中要求事业单位要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分别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确“基本支出”是作为完成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任务的保障性支出,而“项目支出”是为完成事业单位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然而从事业单位实际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项目支出应当分为基本建设类、行政事业类、其他类来进行会计核算,这与财政部要求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二者会计科目设置未形成统一[5];(2)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项目支出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协调。按照财政部关于修改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来看,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科目应该将其作为单位为完成某个特定工作任务而产生的项目支出。然而在事业单位基本会计制度中规定将2013年后拨出专款记为事业支出下的项目支出科目,二者虽然都是核算相同的款项,表面上没有不相协调的地方,但是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操作统一[6];(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和会计制度不相协调。自财政部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实施单位预算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该包括单位的一切支出,含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然而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的“结转自筹基础建设”这一会计科目却要求对其进行单独核算,事业单位部门预算要求统一编制与会计制度要求单独核算发生冲突,二者之间互不协调;(4)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无法满足单位日常支出资金的需求。一般情况下,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会将单位经常性专项业务费记为基本支出项目,而不是按照我国财政部规定的将其列入单位的项目支出。原因在于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日常任务所需的预算经费非常低,根本无法满足其基本运作,只能通过项目支出的结余来补充单位的日常支出,以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

3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相互协调的对策建议

3.1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会计核算方法财政部应当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之处加紧修订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单位经营事项要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并注意与财政部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新规定之间的协调性。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新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将会计科目的涉及范围扩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的完整性。同时应明确事业支出下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范围,加强会计考核和监督,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使用统一划分口径[7]。

3.2科学地进行预算编制,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首先,在编制预算方法上应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细化,清晰各部门权责,对于预算编制工作的时间要适当的延长,采用先进的编制预算方法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同时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制度和反馈机制,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预算执行力度,定期做好单位部门工作总结和信息共享机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权责发生制,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事项实用的范围,调整单位会计核算的程序,对单位部门发生的现金收支行为进行真实准确的反映,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度。最后,要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专门监督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约束,保证财务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准确度[8]。

3.3合理设置和调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核算科目为了能够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更加精细化和全面化,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熟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的划分要统一口径。同时,根据新的预算法将预算外资金列入单位的会计核算当中去,并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单位的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以此调整好单位的会计科目。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协调性,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加大对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提高单位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完整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3.4提高单位财会人员的素质和领导的重视程度首先,在进行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单位应该努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加大对其培训力度和专业技能提升工作,帮助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掌握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预算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邀请相关专家对工作中遇到的疑惑进行详细解答。其次,对于单位非财会工作人员,应建立奖惩制度,对其工作进行定期考核,提高其与财会部门积极交流程度[9]。最后,应该提高单位领导和管理层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只有这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减少因预算编制不当而导致的一些风险。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以及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不协调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项目支出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协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和会计制度不相协调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协调与否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效率。总之,协调好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景丹.论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J].财会研究,2009(7):20-21.

[2]陈瑾.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6(14):61-62.

[3]灡凤兰.对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9):84-85.

[4]曾海鹰.浅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时代金融,2012(7):17.

[5]甑彩.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协调[J].财经界(学术版),2014(3):180.

[6]牟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财会月刊(会计版),2011(3):13-14.

[7]唐晓青.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5(1):67-69.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篇13

根据对历史数据的依赖程度不同,预算编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量预算:二是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假设历史将会重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适当的增长,编制预算;零基预算则立足于未来,按照逐级深入的方法,以因素分析的理念,编制预算。

以增量预算的方式编制预算时,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企业的预算编制存在如下影响:

1.1 历史核算的稳定程度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一般来说,以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应该具备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但如果企业的历史数据的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甚至会计主体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则作为核算结果的历史数据在各年之间没有可比性,从而难以总结历史规律,也就无法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

1.2 历史核算的口径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明细程度。

1.3 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公允程度。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主要是指会计确认和计量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情况。

可见,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于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的预算管理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即使以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对历史数据的依赖也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经营的企业按照零基的方法编制的预算。也需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使编制的预算更加合理。

2 如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中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一直处于改革变动之中。很多企业没有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政策不细化、不明确、不规范,会计科目不统一,对许多会计事项的处理还大量依赖各级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会计人员往往会作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甚至操纵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预算考核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异化比较普遍。因此,要真正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基础。

2.1 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人员、档案、核算的管理制度,内容庞杂。一般来说,会计管理制度包括:①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具体包括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岗位划分,各岗位的责任范围等;②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包括会计部门管理人员和核算人员的任职资格、招聘、岗位技能、培训、职业道德等内容;③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知识的交接和会计资料的交接。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就业人员的低流动性,企业并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交接管理办法。其结果是,当最近几年会计人员的流动性显著提高时,会计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善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企业的历史会计信息不完整、会计政策不连贯、会计科目不统一,给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带来了很多问题;④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材料的形成与归档。会计档案的分类、排列与编目。会计档案的保管与统计,会计档案的提供利用,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等内容;⑤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包括软件的选择、系统初始化、密码管理、系统维护等内容;⑥会计检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检查的内容、会计检查的周期、会计检查的组织实施、会计检查结果的使用、会计检查结果的反馈等内容。

2.2 规范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长期以来,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会计科目而轻视会计政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会计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会计政策不规范,就会使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导致其作为预算考核的依据缺乏合理性基础。笔者在长期从事预算管理咨询和会计核算咨询的实践中注意到,许多集团公司甚至不了解相关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目前,由于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损益预算领域,所以,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规范会计政策首先需要规范与损益确认相关的会计政策。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确认政策;二是成本、费用的确认政策及成本费用的划分;三是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与无形资产摊销政策;四是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五是存货与短期投资发出计价的有关会计政策。

对于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来说,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包括两种情况:

2.2.1 所有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同。这类企业一般具有高度的行业专门化特征,全集团内部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行业,如中国的电信行业、发电行业、供电行业等等。集团公司能够从全集团公司出发,全面制定标准、详细的会计制度。

2.2.2 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不相同。这类企业涉及的行业较多。在这类企业内部,包括很多种业务种类。如制造、施工、物流、服务等行业,如中国的一些控股公司、国有企业的实业公司等,集团公司不能制定标准的会计制度,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对子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制定差别化的会计政策。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从预算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出发,控股公司的会计核算办法一般应该由集团公司制定,至少应该由集团公司核准。

2.3 统一的会计科目 在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各责任中心会计科目的相互统一性和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的统一性,是减少预算工作量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强化预算考核的前提。有的企业的预算由各部门编制,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数据难以汇总,难以实施考核。如在预算管理中,规定非设备修理费不得高于修理费的15%,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并没有按照非设备修理费和设备修理费进行明细核算,考核只能依靠修理部门的统计数据,结果出现了由被考核部门提供考核用信息的逻辑悖论,难以发挥考核的作用。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