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消防方面论文

摘要:鉴于医院的内部环境的高度特殊性,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不仅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还会造成大范围的社会负面影响。鉴于此,必须要在明确大型医院消防事故的特点以及其中所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大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消防方面论文

消防方面论文:城市消防安全论文

一、消防站布局规划

消防站是城市消防设备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是公安消防中队的驻扎地区,是灭火救险的主要有生力量,消防站建设应包含在城市整体规划和详尽规划之中。消防站布局规划是指在规划范畴内依据及时时间灭火救险的时空需求,对消防站进行布控,使城市发生火灾后能够及时时间做出应对。消防站布局规划要明确消防站的数目、方位、所辖范畴、所辖地区面积等规划数据,明文规定消防车从发动到现场的时间应在5分钟以内。消防站布局规划包括下面几点:

(一)消防站的数目消防站的投资规模取决于消防站的数目,也牵涉到城市消防安全。假如消防站数目太少,城市消防安全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假如消防站数目太多,区域经济将面临极大的压力。所以,合规布控消防站的数目,是保障城市消防安全的必由之路。

(二)消防站的方位消防站的方位牵涉到消防队伍是否能够迅速抵达所辖区域,并且决定着增加救援是否能够及时时间抵达。所以,明确消防站的方位,是保障和提升消防队伍出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三)消防站所辖区域的明确科学策划消防站所辖区域的范畴,是保障消防工作效率的前提。因为城市相异地区的消防安全情况不尽相同,人数、地貌等呈现出差异性;所以,消防站的所辖区域面积就没有一个一致的衡量标准。依照5分钟路程联合城市路况体系进行明确,一般消防站所辖区域面积应小于7平方千米,二级消防站所辖区域面积小于4平方千米。

二、消防水能供应规划

城市消防供水设备是消防设备的有机构成元素,也是灭火救援的有效工具。城市供水管道为消防水能的利用提供及时的输送、配送以及供给线路。装设在供水管上的消火栓、消防水鹤也是火灾现场供取水的关键的设备。城市的给水管道网络由送水管、主要送水管道、联接管以及配水管构成。消防供水包含下面的内容:

(一)对目前已有的供水管道网络和设备进行调研不难发现,应科学运用自然水体和人力水体,保障水能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城市消火栓的构建与道路建设应同时开展,并应保障消火栓可以在灭火救险中发挥作用。

(三)消防供水环形体系中,对消防水压不够的部位装设消防水池、加压泵站等等。

(四)消防进水口与消防平台的构建。在消防供水规划中应明确自然水体以及人力水体的部位,假如管道直径比最小的供水管径还小的话,应在规划中做出阐释,对水压不够的情况也应在规划中注明;压力不够的部位应添设加压泵站。明确进水口部位以及布控取水平台,依照火灾火情控制需求添设消防栓。

三、消防通讯规划

依照消防通讯设计指南,应构建技术前卫、功能完备的当代消防通讯协调指挥体系。对于报警、接待、讯息处置以及消防管理工作,均能利用电脑协助策略的制定,多方位提升消防体系处置火灾、偶然事件以及及时时间救援的迅速应对技能、全体战斗能力以及各部门间的调度能力,使火情能够在及时时间得到控制。消防通讯指挥体系应兼备火灾报警、警报处理、警报辨认、发动方案编写、发动命令颁布、现场监控与现场救险、救险战斗记载、消防讯息管控、有线/无线通讯、虚拟化演习等关键功能。消防通讯协调指挥体系构成版块:包括接警出警子体系、GIS体系等等。

四、消防过道规划

(一)消防车过道应符合抗灾抢险与疏通的需求,其宽度应保障两边建筑坍塌后消防车依然可以畅行。

(二)街道内应规划和改建消防车过道,消防车过道的宽度、跨度、转弯半径等都应满足相关的需求,保障消防车的畅行。

(三)有河水、铁路路过的城市,应架设大桥等交通设备,保障消防车能够抵达现场。结束语:消防安全体系的构建,规划要走在所有程序之前,而贯彻得当也是基本要求。我国的消防大队应加强消防知识的培训,并培养消防工作人员的使命感,推动法制化建设,强化消防教育,并打造消防人文环境,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裘飞涛单位:武警杭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白杨中队

消防方面论文:建筑工地消防安全论文

一、我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建筑行业若不能及时转换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思路,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就会使自身工作陷入困境,导致各种问题发生。从当前我国建筑工地消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对消防安全管理问题不重视我国建筑行业在管理工作中,虽然大都宣称秉承和实行“以质量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出“安全及时”的管理口号,但在实践中却不能有效贯彻“以安全为本,以生命为本”的管理理念,形式主义色彩严重。从我国建筑行业实践看,许多建筑公司在执业过程中片面突出经济利益,将职工视作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手段和工具,缺少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在实践中不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再从建筑工人的角度看,许多工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观念淡漠,对于消防安全问题不能给予充分重视。“目前,部分建筑工人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消防安全的基本常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缺少安全防护意识和消防安全知识。”〔1〕由于管理理念和消防观念层面出现偏差,为消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重重隐患。常言道“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思想前提”。在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认识是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彻底,各种消防设施配置不健全出于较大程度的实现公司短期经济利益的需要,建筑行业的决策层和管理者大都不愿意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在提高建筑工地安全设备质量上下功夫,这是导致当前建筑行业消防问题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工地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的大小而进行消防设施的配置,对于大工程项目,消防设施的配置往往比较到位,而对于小的过程项目而言,其相应施工现场的消防配备就显得十分薄弱甚至不设置任何消防设备,这样就必然存在十分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2〕除此之外,建筑公司在执业过程中虽然制定了各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践中执行不力、责任不明确也是导致消防安全事件突发的重要原因。在实践中,几乎在每一个建筑工地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消防安全管理宣传的口号,从表面看,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这些企业给人的及时印象。然而在实践中,为什么消防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呢?归根结底,是各种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并没有得到落实。而导致此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即在于,各种规章制度虽然存在,但由于缺乏责任追究意识,使得这些制度停留于纸面,或者仅仅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的口号而已。

3.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缺失也是导致消防安全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出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政府通过“抓大放小”,可以为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壤和条件,这是保障市场经济快速、稳健发展的必须条件。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政府职能缺失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利于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却十分突出。政府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处于指导、监督的地位,建筑工地消防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和政府监管责任缺失直接相关。“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仅局限于大检查和标准化验收等固定程序,监管力度不够。再者,一些安全监督执法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也影响了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3〕

二、破解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难题的对策

常言道,“有压力就有动力”。面对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困境问题,如果能积极转换思路,通过改革现有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就能够变压力为动力,找到促进有效解决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路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面对挑战,如何从挑战中找到破解之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效率。

1.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筑行业管理层能否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为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殚精竭智是制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的的前提因素。因为,健全的消防设施的配置、职工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都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管理层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就难以制定并落实各项消防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企业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除了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企业和职工的各种责任意识外,还要从财政制度方面规定企业用于消防安全方面的稳定投入。重视对上岗职工的安全培训,保障每一个人都在上岗前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并及时奖励在消防安全方面做出成绩的员工。如此以来,从企业高管到普通员工都能够高度重视消防阿全管理工作,也就为建立的安全管理敌方确立了强有力的保障。

2.重视对职工素质的培养,提高建筑工人的消防安全意识,为落实消防制度提供源头力量保障从我国消防事件发生的特点与规律看,职工消防意识淡薄是导致各种消防安全事件突发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工地消防安全,需要提高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应对消防安全事件的能力。“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是关系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调查,近年来建筑工地火灾多是由于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玩忽职守造成的。”〔4〕故而,加强对职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是解决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3.依法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责任,落实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政府职能部门对于消除安全隐患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需要政府依据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依法实施监管权利并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在实践中,职能部门除了帮助企业树立安全意识外,还要督促企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依靠企业力量防范消防事件的发生。“建筑工地应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各岗位的消防安全值班人员,明确职责分工,细化责任落实,形成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网络,确保各个环节有人管理,有人负责。”〔5〕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企业、职工、政府三位一体的消防安全防范制度,将各种消防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6〕。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热点仍将持续。因此建筑部门,监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切实加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科学监督管理,最终达到消除火灾隐患目的,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筑工程顺利施工!

作者:乔冬丽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公安消防支队

消防方面论文:古建筑消防安全论文

1当前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以山西临县碛口古镇为例

1.1消防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1.1.1古镇自身条件不足带来的先天消防隐患碛口古镇由于时代久远、地理条件特殊等原因,造成了建筑密集大、防火间距不足、耐火极限不足等先天性消防隐患,影响了消防安全。

1.1.2消防水源匮乏市政消火栓数量严重不足、分布不均,供水能力较弱,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

1.2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差

1.2.1古镇内商业店铺交替布置,功能布局混乱古镇内不规则地布置经营着旅馆、餐厅、特产销售等商业店铺,增加了火灾危险性。餐饮场所耗时长,导致人流聚集,引起道路阻塞。

1.2.2古镇外来人口较多,流动性较强,自防自救能力较差由于古镇内“三合一”、“多合一”现象普遍存在,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1.2.3维修施工用火不慎由于古镇内建筑经时间流逝,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急待抢救、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可能使用木材、油漆、燃料等可燃材料,也可能使用电焊等明火工具,极易造成火灾事故。

1.3消防队伍力量不健全

1.3.1消防专职队伍力量薄弱古镇虽组建了消防专职队伍,但是人员不稳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体系,对初期火灾进行控制能力不强。

1.3.2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居住在古镇内的居民绝大多数是留守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文化素养差异较大,日常生活中存在私拉乱接电线、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违章使用明火等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古镇内建筑的消防安全。

2提高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对策

通过对临县碛口古镇防火现状及火灾原因的分析,不难看出类似的古建筑存在同样的火灾防范困境。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首要的目的不是有效扑灭火灾,而是要预防和防止古建筑火灾事故,尽较大能力减少古建筑火灾的发生。因此,要严格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从严管理,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切实做好古建筑火灾防控工作。

2.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多级管理体制

2.1.1坚持政府主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成立由文化、民宗、旅游、建设、消防、乡镇或街办、景区管委会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古建筑火灾防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消防安全联席会议,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消防工作职责,建立消防工作制度,完善消防工作台账,强化对古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

2.1.2坚持网格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化消防安全组织的作用,由古建筑所在的乡镇或街道办牵头,调动农村或社区二级网格、村组、楼院三级网格的作用,明确网格管理的工作流程,明确网格长的职责任务,每月对辖区古建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排查整治。

2.1.3坚持单位自管古建筑要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应建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或防火委员会,制定行之有效的各项防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和观光游客开展消防安全隐患自查自纠,细化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烟花爆竹燃放和建筑内部装修的管控措施,认真落实常态化消防巡查、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不断提高古建筑自防自控能力。

2.2完善基础设施,有效提升火灾防控能力

2.2.1适当增设消防设施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完整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古建筑可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基础设施,切实提高火灾防控能力。

2.2.2提高耐火极限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实体防火墙或增加相邻建筑耐火等级。

2.2.3提高应急供水能力加强河流、湖泊、堰塘的消防应急取水码头和取水点建设,扩充消防水池容量,增设消防供水管网和消火栓,对供水能力不足的消防管网进行改造,提高应急供水能力。

2.2.4拓宽消防车道结合古建筑整体规划,拆除部分保护价值不高的建筑,尽可能形成环形消防车道,较大限度保障紧急情况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等消防救援车辆通行。

2.3加大检查力度,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2.3.1突出消防主查进一步明确消防部门对文物古建筑的监督管理职责,要在检查古建筑的基础上,扩大至周边宾馆、饭店等场所,重点对岗位职责情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档案建立情况以及消防设施使用、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加大火灾隐患与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确保古建筑消防安全。

2.3.2突出部门协查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旅游、安监、住建、文化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检查组,突出检查古建筑集中区域。各乡镇或街道办应牵头组织当地相关部门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对辖区内的古建筑及周边区域进行排查整治。

2.3.3突出单位自查组织古建筑管理委员会、消防安全责任人及消防志愿者等,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填写检查记录表,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立即整改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由古建筑管理委员会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整改火患。

2.4注重防火技术,提升建筑防火能力对已建的柱、梁、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在木材的表面涂刷防火涂料,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阻滞火灾迅速蔓延。

2.5创新宣传形式,切实提升消防安全意识

2.5.1拓宽宣传渠道依托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阵地跟踪报道古建筑防火宣传知识,设置与古建筑相符的消防公益广告牌、消防宣传栏、消防警示牌等,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广大群众对文物古建筑的防火意识。

2.5.2开展消防志愿服务以文物管理者、僧侣和游客为主要对象,以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为内容,组建多种形式的消防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其贴近现场、贴近一线的优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和自救逃生知识宣传,提高消防宣传覆盖面和实效性。

2.5.3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文物、民宗、旅游、消防等部门要定期组织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寺庙僧侣,旅行社导游和经营业者开展消防知识培训,重点普及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常识、和初起火灾扑救常识,切实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古建筑是全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保护古建筑是全人类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创新措施,构筑政府领导、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体系,确保古建筑消防安全。

作者:张宝珠单位:吕梁公安消防支队

消防方面论文:港航企业消防安全论文

一、消防安全培训的现有法律法规依托

随着各级领导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消防安全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消防法》第二条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防在前,消在后,消防安全培训的重要不言而喻;第六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将企业消防安全培训工作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消防条例》也都将消防安全培训的相关规定加以细化。2009年4月13日的公安部第“109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将消防安全培训工作进一步细化,明文规定了消防安全培训大纲的内容,包括:消防方针、政策,消防法律法规,火灾预防知识,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以及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同时将企业承担的消防安全培训的责任和具体工作以规定的形式指导企业的具体实施,使企业消防安全培训工作有据可依。

《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于2011年5月27日由、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监总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将消防安全培训中各个机构单位的职责,以及培训形式等,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规范。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公消〔2014〕22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的意见》,结合近年来消防安全工作的形势,分析了部分地区、部门消防安全培训工作不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现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社会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促进社会消防培训力量,发展、创新消防安全培训机制,提升消防安全培训质量,强化消防安全培训责任的落实,这对港航企业的消防安全培训模式创新与当前社会形势接轨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消防安全培训新模式的探索

港航企业在现有全天候生产的实际情况下,应逐步探索一条适合本行业的消防安全培训新模式。

1.完善内部制度,创新培训模式。港航企业应加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适合本公司实际的培训模式,其中包括按班次选定一批负责任的业务骨干人员担任消防安全协管员,并吸纳为志愿消防队员。因为这些人员对实际的操作流程和潜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部位较为熟知,对这些消防安全协管员、志愿消防队员加以系统化培训后,就可以让他们深入工作一线,将自身的消防知识在日常工作以及平时生活中向身边的同事、工友进行不定形式的“消防安全培训”。企业定期将消防安全协管员、志愿消防队员集中,让他们相互交流并将自身的创新经验推广,企业则可以根据这些创新举措的实际作用对发明人加以奖励。这种员工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可让大部分员工不必耗费专门的时间去集中学习,而是在身边的同事帮助下,在日常的工作实际中进行。

2.加强外部约束,提升重视程度。水上公安消防机构要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并将其深入落实到港航企业中。消防部门将辖区港航企业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情况加以量化管理,制定评比标准,对开展培训工作不到位的企业以书面形式加以通报及告知。在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时,消防监督人员对企业员工进行随机抽查,用测试其消防安全意识和应知应会消防技能的方法来考核该企业的消防安全培训效果。对企业员工(特别是消防监控室等重点岗位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差的单位,可视为该公司的一项消防安全隐患,责令其进行整改。

3.合理按岗分类,确保有的放矢。港航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分类,继而进行有针对的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其中,对管理岗位人员应进行有关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对易燃易爆场所岗位人员应进行针对该场所易发的消防安全问题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培训,对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重点是针对其取得相关上岗证后的实际操作进行培训和监督。

与此同时,公安消防部门以及港航企业安全部门要根据近期的火灾案例和以往的一些消防安全事故,模拟一些有针对性的“火灾事故”,组织员工进行现场处置,让员工亲身体验较为真实的“火灾现场”,将培训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拓宽消防安全培训渠道,探索消防安全培训新模式,加强消防安全培训质量管理,加强港航企业消防安全培训的制度化、科学化、人文化、系统化建设,才能逐步探索出一种适合港航企业自身的消防安全培训新模式。

作者:高嵩

消防方面论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安全论文

1系统概述

1.1系统架构现有“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由云端系统和应用服务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基于WEB方式的应用软件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增加了物联网终端系统,形成由智能感知物联网终端系统、云端系统和应用服务的系统架构。

1.2工作原理在社会单位消防设施(或人员)建立“一物(人)一码”RFID标签,在云端系统数据库中“一数一源”(即一个消防设备对应一个数据源)的关联。物联网终端系统通过传感器组、烟感温感实时采集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和报警信息、巡检人员通过手持移动终端读取消防设施的RFID数据完成每日巡查、视频摄像头实时采集消防值班室人员的在岗视频,上述信息或数据接入物联网终端系统,物联网终端系统的3G/4G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发送到“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数据库中,为系统提供了消防设施运行状态情况、每日防火巡检记录、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等信息;消防监管部门的通过客户端电脑或移动APP可实时查询监督各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的动态现状,监督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

1.3系统工作平台由图2所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工作平台由数据采集层、监控层、通讯层和应用层构成。数据采集层:由烟感、温感、压力传感器组、摄像头、RFID等传感知设备组成。监控层:由采集感知设备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和判断嵌入式设备组成。通讯层:按符合国家消防通讯标准的数据通讯协议组成应用层:由基于WEB的“物联网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组成。

2系统提供的服务

2.1消防设施故障隐患提醒服务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社会单位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当消防设施出现运行异常或发生故障时,实时将异常和故障发送到“户籍化管理系统”中,“户籍化管理系统”将即时向消防责任人或消防监管人员发送消防设施故障提醒短信。

2.2每日防火巡查在线监管服务消防巡检人员利用智能终端按规定的路线进行每日防火巡检,怎能终端实时将防火巡检信息发送到“户籍化管理系统”中。若“户籍化管理系统”每天未接收到智能终端上传的数据,将向消防责任人或消防监管人员发送巡查报警短信。

2.3消防值班人员实时查岗服务由网络摄像机、红外人体探测器实时采集消防值班人员在岗信息,当红外人体探测器探测到消防值班无人值守时,网络摄像机将实时抓拍图片和无人值守信息发送到“户籍化管理系统”中,“户籍化管理系统”主动拨打消防值班室电话,同时向消防责任人或消防监管人员发送无人值守报警短信。

2.4“三色预警”动态监管服务物联网监控系统、智能终端、视频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将社会消防设施运行状态情况、每日防火巡检记录、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等消防日常监管信息发送到“户籍化管理系统”中,系统将对按社会单位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出“好(绿色)、一般(黄色)、差(红色)”的三色预警服务。

3结束语

通过实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努力提升单位“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实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档案健全规范,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自我评估三项报告备案制度落实;使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不断增强,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普遍提高,抗御火灾能力明显提升,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作者:庞钧廖曙江韩晓宁徐培龙单位:重庆公安消防总队重庆和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消防方面论文:责任体系消防安全论文

一、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主管部门消防工作职责模糊,难以形成整体合力行业主管部门消防工作职责模糊,缺乏专业人员和技术标准,工作浮于表面,难以形成部门联动的整体合力。近年来各地虽然摸索建立了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的消防工作机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这总是在公安消防部门单方面提出,经政府协调督办下完成的。由于法律设定的缺位或笼统,建设、旅游、文化、教育、卫生、工商、房产部门在本行业、本部门涉及消防安全的问题上作为不充分,主动性差,加之绝大多数行业部门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工作的人员没有参加消防部门组织的专门培训,不掌握本行业系统消防安全工作的有关内容和要求,不懂得本行业系统单位的火灾危险性,不清楚所属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很难做到将消防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导致消防工作与业务工作“横向割裂”,造成消防工作的缺位。

(二)消防行政执法监督的模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消防部门大包大揽的工作模式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消防安全形势。《消防法》明确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消防行政执法惟一主体地位,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行政执法的承载量与社会消防安全问题的增长明显不对称,使公安消防机构在各类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事务中疲于应付,没有精力加强社会面消防安全的宏观控制。同时,公安消防部门有限的行政约束力对社会单位缺乏足够的警示力度,人员编制数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运动式的执法思维难以推动社会消防安全状况整体提升。消防部门人少事多,受单向型管理思维的影响,习惯于通过各种专项治理活动推动消防工作的开展和消防责任落实,结果往往是时紧时松,一段时间被治理的重点领域管理较好,其它领域则比较松散,也容易激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动社会单位的主动性,消防安全整体状况难以改观。

(三)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尚未归位通过公安部令第61号的贯彻落实和消防监督执法、舆论曝光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与防控火灾的客观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消防安全意识虽然得到缓慢提升,但很多单位侥幸心理严重,对消防工作省一点、慢一点、笼统一点的思想观念比较顽固;二是工作质量虽有所改观,但消防管理要求未能统筹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没有形成“人员责任、管理要求、设施部位”三位一体的闭环式消防安全责任链;三是消防安全责任虽被动落实,但防火设施能力、防火技术能力、防火制度能力、防火行动能力仍显不足。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现阶段经济利益比安全工作更受重视国家经济状况、政府财政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利益比安全工作更加受到重视的现状。目前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经济状况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2013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美元,世界排名第84位;全国财政赤字1.2万亿,较2012年上涨4000亿。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日益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区的经济状况较全国仍处低位。在这一背景下,地方政府惟GDP论的政绩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渴望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尽量优化“投资环境”,尽量减少消防安全投入,就不足为奇了。

(二)缺乏部门协同的具体法律支撑,监管合力强度不足消防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建设、教育、文化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消防工作职责,但由于行政隶属关系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只有指导部署权,没有执法和处罚权等原因,出现了行业业务领域消防安全监管责任缺位的现象。如,建设行政部门对于施工现场的消防违法违规问题没有处罚权,文化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的消防隐患也缺乏有力的处罚措施。此外,长期以来公安消防部门包揽消防工作的工作模式以及消防工作责任重大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上述行政监管部门不愿管、不敢管的思想倾向,甚至个别行业监管部门还存在消防工作与己无关、不能为的思想认识。

(三)社会单位存在侥幸心理,责任落实缺位火灾事故的偶发特点“培养”了社会单位的侥幸心理,缺乏持续的指导和过程监督导致责任落实的缺位。一是利益界定不明确,安全等于经济效益的概念模糊。一些社会单位往往将消防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看待,认为以确定的投入去预防不必然发生的火灾事故,不能立刻看到效益,消防建设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法律、法规的制裁力度和执行力度不足,造成社会单位违法成本过低,使其在主观上存在利用非正常的人际关系蒙混过关,以及大不了交些罚款的消极心理。实际执法过程中,责令“三停”和行政强制存在较大的执法难度,法律法规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导致部分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带病运行”,违法行为得不到有力制裁,现实危害难以有效消除。三是重事前审查和事后验收,缺乏过程指导和监督管理的工作模式没有形成督促社会单位规范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机制,监督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没有良性互动。

三、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职责,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指标权重,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管理[1]。对此,就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更加明确、具体的消防安全行政管理责任链一是根据指示精神,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行政一把手,各行业分管领导,各行业部门的消防安全职责,进一步完善细化《消防工作考核办法》,多设置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保障等难以应付考核的硬指标,形成层层签责问效、追责系统规范的责任链。要研究推动形成党委政府研判、规划体系纳入、多方参与评估、考评激励问责、社会广泛监督等制度在内的大消防格局,成为人大监督落实的硬指标,成为舍得投入的政绩工程。二是强化行业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做实行业消防联席会议平台,长效运作消防安全前置把关、资源保障、会商联动等机制,同时,通过强化培训和推动行业系统消防安全管理标准的贯彻落实等措施,实现管行业、管业务必管消防安全的工作机制。三是深化消防“户籍化”管理,出台火灾高危单位界定标准、评估细则和管理规定,将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能力纳入社会信用等级评价、企业等级达标内容,激发内在工作动力,提升单位消防安全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扭转消防部门“保姆式”管理被动局面。四是强化责任追究,矫正“重原因调查,轻责任追究”现象,加大内外部倒查问责力度,实现“小则警示教育,大则震慑曝光”的举一反三、以儆效尤效应,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二)织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消防安全责任网通过强化基层自治、关口前移,培养高质量的中介服务,推行公众责任保险,扩容公共消防治理空间。一是突出基层自治。在全区街镇、社区基本实现网格化覆盖基础上,明晰政府、部门、业主、物业、志愿消防等力量职能定位,厘清责任边界,鼓励以多种渠道筹措资源等方式加大人员、经费等配套保障,提升基层消防自治能力。二是突出中介服务责任。推动完善社会消防组织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符合产业导向、参与消防管理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完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技术标准规范和行为准则,以《标准经济合同》的法定形式提振守法履责契约意识,并通过强化消防协会、产业委员会行业管理职能,引导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履责能力持续提升。三是突出市场救济责任。将经济手段引入消防管理,促进保险机构成为消防管理的辅助力量和经济杠杆,尤其在火灾高危单位倡导火灾公众责任险,将单位重大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纳入诚信体系,用市场化机制筑牢防灾防损联动防线。

(三)运用科技手段,完善跟踪问效的追责网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融汇海量的消防行政管理和安全管理信息,智能分析消防安全管理过程的各项数据,给以科学的分析评估和即时的跟踪问效,努力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效率。一是建强大数据、大信息服务平台。在政府的主导下,运用互联网相关技术,整合规划、建设、房地、质监、安监、设计、教育等部门各类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平台兼容,拓展联动责任和综合评价等功能业务,优化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形成联合执法实施平台和跟踪问效的快捷通道。二是建强远程监控系统。开发运用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社会单位消防设施运行及日常巡查、维护等情况,并及时将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短信等方式发送给责任主体单位和监管单位负责人,强化管理效能和监督管理效能。三是建强应急指挥系统,实施记录演练过程。升级一体化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整合各类社会救援资源,完善重点区域、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等级处警、调度模式,通过实施定期演练并回访演练过程,客观评价相关部门的协同能力和执行能力,纳入奖惩机制,进一步推动社会整体救援能力的提升[2]。

(四)夯实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教育培训责任,提高全民消防责任意识一是大力推行消防安全知识终身化教育。依托互联网,扩大消防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动漫游戏,提高群众参与度。科学布局集消防宣传、教育、文化于一体的消防博物馆、防灾减灾馆、消防主题公园,借力社区学校、公民警校等,将消防安全纳入基础义务教育、社区学校、党政干部及公务员培训内容,打造人民群众获得消防终身教育的体系和平台。二是推行职业化培训。通过立法的形式扩大职业化人群范围,加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行业部门从业人员强制性消防培训,落实持证上岗和职业鉴定,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素质。三是推行对弱势群体和危险场所的消防安全宣传服务。聚焦老弱病残及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等区域,配置更多专业社工、志愿者力量和设施设备等资源,以“初起火灾扑救、火场逃生自救”为重点,以“重点投放、结对帮扶、逐步普及”为原则,提升弱势群体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作者:曹旭东单位:新疆消防总队

消防方面论文:高校消防安全论文

经过提上调查、分析以及研究,可以认识到目前高校消防安全形势的严峻。对此,高校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促使该管理体系朝着现代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一、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是前提条件

对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首要条件就是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这与消防管理工作中“消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要求相符合。通过消防知识尤其是消防基本技能的普及,不仅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还满足了强化生存教育上的需要。在高校消防安全宣教中,主题就是宣传消防文化,主要目的则是促进高校师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帮助其增加有关消防安全知识,特别是掌握逃生技能,并推动宣传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对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构建高效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组织机制。近年来,我国高校在行政管理上主要采用学院、系、专业的逐层管理形式,这造成各个院系之间比较独立。因此,对于高校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借助于这种主机管理模式来有效开展。2、对高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内容予以明确,并在教学中具体呈现。高校消防安全宣教工作可以分成若干部分内容,一般包括消防法律法规、预防火灾以及灭火教育、安全逃生以及自救技能等。经过本次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但是缺少比较专业的培训与知识。因此,高校应当将消防专家请到校园中,并对广大师生进行消防安全讲座。同时,将消防知识课程安排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必修加选修课的形式来推动消防知识深入到课堂中。此外,在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下,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消防应急疏散演习,培训提升师生的自救技能等。

二、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制度保障

在建设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对消防安全责任制逐级落实是制度保障。对此,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设高校校园消防安全组织。在对高校消防安全组织网络予以构建的过程中,高校各个部门应当互相协作,共同设立从学院到系再到专业的三级消防安全网络。首先,学校应当组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总体上的消防安全工作;第二,各个学院应当成立二级消防单位,并负责学院消防组织管理上的工作;第三,在各个系,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网络机室设立三级消防管理部门,以上组织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法律以及相关规章,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在健全的消防安全制度的基础上,高校消防工作也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并有助于消防责任的明确。3、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依据高校行政管理上的逐级管理模式,需要将消防工作责任逐级落实,尤其是落实到个人。对于高校消防管理部门,应当逐级进行消防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并定期检查消防安全工作。此外,对消防先进部门给予奖励,并追究发生火灾以及存在火灾隐患的责任人员。

三、组建校园消防队伍是队伍保障

对此,高校可以设立校园义务消防队。高校一旦发生火灾,校园义务消防队可以迅速到达现场,并对火灾险情予以控制。相关研究表明,校园义务消防队扑灭了高校大约98%的火灾。对此,在公安消防部门指导下,校园保卫处以及教职工可以组建校园义务消防队,以此来减少火灾的危险。另一方面,应当对校园义务消防队进行定期培训,尤其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火灾隐患的排除,从而促进其自救能力的提高。

四、保障消防设备完好是物质保障

为了保障消防设备完好有效,高校应当确保消防经费的投入,及时更新消防设施。对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消防设备是基本的物质保障。消防设备的水平高低情况,往往对消防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影响。目前,高校内应用着广泛的高科技教学手段,电脑室等电气设备的使用量不断增多,而高校内由于人口比较集中,这对消防设施的配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单靠灭火器和消防栓并不能满足高校消防需求,必须采购具有技术含量的消防设备,促使消防工作的现代化。对此,高校应当加大消防经费的投入,将其列入到学校预算中,并设立专门的基金,对消防设施及设备不断更新改善。此外,高校应当落实消防器材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对此,高校消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建校园消防队伍,保障消防设备完好,从而促进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景鹏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保卫处

消防方面论文:实验室消防安全论文

1实验室发生火灾的后果

1.1财产损失严重近十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实验室从数量和装备质量上都得到发展。据调查,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有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358套[8],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拥有的不同仪器设备,有些仪器复杂先进,耗资巨大,如高通测序仪、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等。

1.2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及科研成果损失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保存有不同类型的菌毒种及样本资源。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和基本信息来源,是评价病原微生物疾病防治措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这类实验室出现火灾势必造成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的破坏,阻碍科研工作的展开,而且可能破坏前期的科研进展,破坏实验的连贯。1988年5月,美国的杰克逊实验室发生大火,50万只实验用白鼠(用于遗传学等研究)被烧死,而这次意外大火,大大降低了全球遗传学研究的速度[9]。

1.3病原微生物暴露的风险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感染症或传染病的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因火灾等事故出现暴露,尤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暴露极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可致人员死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及时类和第二类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可致疾病暴发流行和死亡,如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禽流感[10]。此类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尤其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时,火场形势的紧迫、场面的复杂混乱,火灾处置过程中使用液态喷淋设备,或出现爆炸等,会引起实验室病原泄漏事件的发生。

1.4引起社会恐慌由于人们对病原微生物的了解不够,加之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异常复杂,对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火灾对实验室产生破坏性影响过后,极易对周边民众造成心理恐慌,尤其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2003年SARS疫情[11]、2010年甲流疫情[12]等事件,就是很惨痛的例证。

2加强实验室消防管理措施建议

2.1健全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体制

2.1.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员责任制度,明确及时责任人为了全力应对火灾突发事故,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效的、职责明确的火灾应对处置机构,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按照职责要求,响应应急反应机制。每一个实验室为单元,确立1名生物安全员和消防安全员。消防安全员在火灾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机构框架内,协助本单位管理部门和本实验机构负责人,完成消防安全保障工作。其工作职责应该包括长效的火灾预防和火灾突发事故应对。定期排查火灾隐患,检查消防设施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2.1.2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为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已制定一系列法规和相关要求,实验室管理部门和消防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细化可操作的生物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管理规章和制度。同时,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机制。

2.1.3营造实验室消防安全氛围,突出全员消防意识营造消防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消防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要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新员工、新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教育与培训。实验室消防安全文化不仅加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也让研究生、学生、进修人员在实验室消防安全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以提高消防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2.2规范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放和使用病原生物实验室首先应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中规定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明细,做好本实验室所使用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分类。其次,对已确定的易燃易爆物品设置专门、固定的场所存放,这些场所要杜绝火源、通风荫凉,设有充足和运行良好的消防设施、设备。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远离火源、轻拿轻放,防止泄漏。

2.3做好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制度,做好病原生物实验室消防安全的定期检查,包括火种管理、供电和用电设施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和使用、消防设备设施状态、消防应急演练效果等,对检查中发现的消防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在病原生物实验室的改、扩建工程项目,其消防设计应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审核,竣工后应申报消防验收,从源头消除消防隐患。

2.4制定行之有效的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4.1制定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切实可行,能够迅速、有效开展施救行动和疏散行动,较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预案中应涉及到具体灭火行动、通讯联络、疏散保障、医疗救护、现场情况汇总等相关内容。在预案中,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头,明确职责分工。

2.4.2开展火灾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按照制订好的应急预案流程、要求,定期开展火灾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培养实验室人员火灾逃生意识和火灾处置经验。使应急预案能够得到熟练掌握。演练结束后,应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整改。

作者:冯霞李廓苏晓婷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防方面论文:大型医院消防安全论文

一、大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针对目前大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所存在的不足,可总结为三个字,分别是“松”、“软”、“虚”,“松”即管理力度不足,“软”即处罚不够严厉,“虚”即工作流于形式。

(一)松———管理力度不足大型医院人来人往,密集度非常大,如果消防安全管理力度不足,导致火灾隐患长期存在,一旦发生消防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部分大型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未能从思想上充分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既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条例的执行力度严重不足,日常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的纰漏。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助长了部分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即便是发现了所存在的消防隐患也不加处理,致使消防安全隐患长期存在,严重威胁着医院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软———处罚不够严厉责任岗位制度与责任追查机制是保障大型医院消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双重保障措施,然而目前部分的大型医院若非未建立责任岗位制度与责任追查机制,则是执行力度不足,令不行,禁不止,这是处罚不够严厉所直接导致的负面效果。医院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氛围过于散漫,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之上,纸上谈兵,而难以深入落实到位。处罚不够严厉,一旦医院发生火灾,难以对相关的负责人进行问责处理,震慑作用不强,致使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屡屡出现。

(三)虚———工作流于形式由于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因而在工作当中对自身的要求较低,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杂乱无章;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工作交流,就工作情况交换意见;墨守成规,单纯地依靠既定的消防安全管控制度解决问题,当新问题出现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大型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是导致消防安全隐患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提高大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针对上述大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所存在的不足,提高大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需要从完善消防应急管理制度、加大消防应急管理宣传、配备先进的消防技术等方面着手,以期提高大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一)完善消防应急管理制度完善消防应急管理制度是保障大型医院消防安全的必然途径与基本措施,根据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消防应急管理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组建消防应急管理小组、消防应急机动小组、消防指挥小组三大机构,进行统一的调度。一旦医院发生火灾,三个小组的人员需要在及时时间集合完毕,各司其职,以既定的消防安全应急方案为指导,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包括患者的病情、医院人员的集中点等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抢险救灾措施,防止灾情扩大,将损失降低低。同时,在完善消防应急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高检查的频率,督促管理人员落实到位。

(二)加大消防应急管理宣传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医院建筑内部的人员,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的消防安全意识是可以有效避免火灾的发生的。加大消防应急管理宣传需要彰显出其实效性的特征,以显示存在的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而非喊口号式的宣传。首先,强化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的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安全的常识。其次,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宣传力度,落实自我疏散逃生以及协助患者逃生等,将消防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低。

(三)配备先进的消防技术作为医院灭火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系统,消防水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因为消防供水系统平时维护管理力度不足,导致管网水压不足,甚至是管内根本无水的问题长期存在,一旦发生火灾,消防供水系统的实用性便大打折扣,影响抢险救灾工作的进行。因此,建议安装消防水压远程监控系统,以实现对各个消防水系统末端,包括喷淋装置、屋顶消防栓等部位水压情况的实时监控,既可预防因水压过大而导致管道破裂的问题,又可避免水压不足的消防安全隐患,如果管内的水压情况发生异常的变化,消防水压远程监控系统可自动报警,并且进行调压的操作,测试增压泵能力,对大型医院内的全部消防水系统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

三、结语

鉴于医院的内部环境的高度特殊性,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不仅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还会造成大范围的社会负面影响。鉴于此,必须要在明确大型医院消防事故的特点以及其中所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大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作者:梁伟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后勤保障部

消防方面论文:港口隧道消防安全论文

一、港口隧道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多单位共同管理的问题以后云台山隧道为例,该隧道管理采用分包方式进行。公管公司主要负责道路及设施设备的检测,编制年度维修计划,通过招标方式对外分包,开展监控和巡查工作,配合交警、路政的执法工作。试运行3年来,隧道内发生一起轿车失控碰撞电缆沟事故、一起重载运货车侧翻事故和一起集装箱车车头自燃事故。虽然没有较大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隧道各管理单位只负责自己分管工作,力量分散,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每年进行的联合演练,大都是公管公司制定相关预案,各单位只是参与行动,不能真正做到各单位的联动协同作战。所以,一旦发生较大的消防安全事故,不能将各单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和整合,做不到对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

(二)隧道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消防器材、消防设备的合理配备和确保其完好有效性,是保障隧道消防安全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隧道主管部门公管公司人力、经费的不足,造成对隧道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的交通工具、器材和人员的配备较为欠缺。隧道内也存在着消防器材缺乏维护保养、损坏器材没能及时补配、泡沫液未及时补充等现象。

(三)隧道制度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主管后云台山隧道的公管公司成立不久,包括消防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对隧道的消防安全监管方面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和相关规定,从而导致在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时缺少相应的制度和规定约束,不能将消防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隧道内危化品车辆管理方面的问题后云台隧道虽然为特长隧道,考虑到港口发展实际,装载危化品车辆在此隧道的通行不可避免。但是,针对装载危化品车辆在隧道内通行时的管理措施较为欠缺。一旦发现泄漏、燃烧等事故,不能及时时间知道车辆装载货物的具体情况,继而影响下一步的救援。

二、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共赢的多单位共同监管机制针对交警、路政、消防、清排障部门、危化物品处置部门、医疗、环保、保洁、检查站等隧道管理部门各自分散管理的现状,公管公司应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联动机制。制定相关的制度,进行常态化的多部门的联合监管和日常检查,并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各部门参与的大型模拟实战演练,包括应急处置措施、组织疏散等,主要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事故,可以及时处理,为后续救援工作赢得时间。更能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做到资源整合,将力量和人员统一部署,发生事故后能更科学、更有效、更迅速地对车辆人员进行施救,对事故进行处置。

(二)强化隧道硬件建设针对隧道内消防器材、消防设备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常检查和巡查所需设备器材的不足,应加大对隧道经费的投入和相关人员的配备。增购巡查车辆,增加人员配备,购置警戒带、路锥、手套、防毒面罩、安全帽、扩音器、应急照明灯、空气呼吸器、灭火器、应急指示牌等应急设备和物资。对隧道内消防器材要及时有效维护保养和及时配备。检查人员应定期对器材进行检查,查看灭火器气压情况是否正常,查看泡沫液液位等。对未达要求的器材和设备及时更换和维修。

(三)加强隧道制度建设针对隧道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比如:建立日常检查、定期巡查制度,建立检查记录表,做到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对隧道内消防器材、应急设备使用现状也能宏观掌控。对隧道的消防安全管理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此外,要强化隧道监控室的监控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要做到定期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安全意识。特别对装载危险品车辆的监控要进行记录,做到谁监控谁记录、谁记录谁负责。真正做到对危险品车辆进行有效的监控,出现问题时能做到及时时间掌握最详细的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的科学依据。每月应将当月情况进行汇总、通报。

(四)重点加强隧道内危化品车辆管理对隧道潜在威胁较大的是装载危化品的车辆。由于港口发展需要,很难避免危化品车辆在隧道内的通行,所以要加大对进出口隧道的危险品车辆的严格管理。1.对进隧道的危险品车辆登记,包括公司名称、车牌、车籍、吨位、车载物品、进港时间等。发放相应的安全宣传单,告知该类车的驾驶员要注意隧道内的行车安全。建立相应的危化品车辆数据库,对相关车辆和公司进行积分管理制度。2.可与危化品车辆所属的公司进行协商并签订协议,共同管理危化品车辆。监控室对危化品车辆进行隧道内的全程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时间发现并掌握车辆的具体情况。3.公管公司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危化品车辆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危险品车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向其公司通报,并对违规车辆进行相应的处罚或者警告。

作者:高嵩

消防方面论文:地铁事故消防安全论文

1地铁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分析

地铁火灾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而且运营公司还要面对灾后地铁停运、车站、隧道结构修复、新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地铁火灾预防是地铁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1点火源我国对火灾原因统计的分类以点火源为指标分为11类:生产作业、用火不慎、吸烟、玩火、放火、电气、雷击、静电、自燃、其他、不明原因,由此可见点火源在火灾事故原因中的重要地位[3]。其中电气、用火不慎、放火、自燃、吸烟是地铁火灾中非常重要的点火源。在地铁中,无论是地铁站还是地铁列车内部都布置了大量的电气系统、电气设备和电缆。为了检修维护的需要,有些电气设备需要经常性的进行操作,比如1500V直流电,检修时需要经常性的切断。电气设备和电缆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要求(比如对散热的要求、环境湿度的要求),还有一些电气设备的操作需要比较严格的操作顺序。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火灾技术鉴定中心的资料表明,电气火灾大部分是由短路、漏电、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违章操作电气设备等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在地铁中,设置这些电器设备的危险场所主要有:地铁机车、环控电控室、信号设备室、电源设备室、控制室、直流开关柜室+35kV开关柜室、400V开关柜室、整流变电室、变电所和一些电缆夹层[4]。用火不慎是地铁火灾中的另一重要因素。地铁在日常运营中,电气系统每日都需要进行巡检和维修,有些维修作业需要电焊和气割,要动用明火。

1.2可燃物地铁装修虽然大都采用不燃难燃材料,但在实际运营中,主要的设备房、值班室都安排有人员24h值班。晚班人员一般都会将晚上休息用的棉被、躺椅存放在值班室和设备室,这些物品大都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属可燃易燃物,极大的增加了地铁火灾的危险性。另外,地铁站厅中,都设置有报亭或者便利店,便利店一般都经营报刊、杂志、包子、点心以方便乘客和地铁工作人员,便利店电加热器具的存在,使得便利店的火灾危险性更大。另外,地铁为了增加收入渠道,轨行区、站厅层、站台层都设置有广告宣传栏,这些广告制作材料也是可燃易燃物品,是火灾发展扩大的重要因素。

1.3消防设施失效(1)地铁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造成地铁投入使用后结构漏水,地铁站和隧道整体环境潮湿。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中,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器件(火灾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防泵按钮)极易失效。另外漏水还会造成控制线路盒积水,敷设于其中的线路浸泡在水中,长时间后,线路绝缘层腐蚀、老化,线路短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更加重要的是,这种隐患隐蔽性非常强,平时很难排查。(2)地铁消防设施在安装过程中,一些项目违法分包,使用非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操作,加上工期紧,一个技术人员经常需要同时负责几个车站,消防设施的安装经常达不到要求,易出现诸如线路接反、端子排接线不牢固的问题。有些问题在设备投入使用初期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它们却是隐患。况且,有些隐患还具有隐蔽性,投入使用后往往很难发现。(3)消防系统缺乏标识牌、警告牌。消防设施标识是火灾时非消防专业人员操作消防设施的“灯塔”,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以气体灭火系统为例,地铁保护单元比较多,组合分配系统是地铁站应用比较广泛的结构形式。地铁站中的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方式有自动控制启动、手动操作启动、机械应急操作启动三种。在自动控制启动失效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手动操作、机械应急操作才能开启气体灭火系统。如手动启动气体灭火系统,扑灭相应的防护区火灾,需要正确开启相应保护区的启动气瓶。如果是机械应急操作,则需要开启保护区对应的选择阀和相应数量的灭火剂存储气瓶的瓶头阀。由此可见,气体灭火系统气瓶间启动气瓶、选择阀标识以及对应区域开启灭火剂存储气瓶的数量标识对于火灾扑救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需要进行应急操作的消防设施的手柄、按钮附近都需要制作标识、警告牌。

1.4车站人员缺乏消防设施应急操作技能在地铁运营中,车站控制室是监视和处置地铁火灾的控制中心。控制室内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气体灭火控制器、隧道感温光纤控制器、消防电话主机以及排烟风机、消防水泵、切断非消防电源的远程手动按钮、售票闸机自动释放按钮等。在出现故障、预报警、火灾确认报警时,监视系统(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隧道感温光纤系统)的控制器会发出不同的警告声音。车站值班人员是接收该信息的及时人,只有对消防设施的作用、基本操作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才能明白各种报警声音所代表的具体意义,进而采取恰当、有效的事故处置措施。然而一些新开通线路的地铁运营初期,具有地铁运营经验的员工数量非常有限,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加上我国普遍消防意识淡薄,地铁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操作的理解程度远远不能适应地铁火灾应急处置的需要。

1.5乘客对消防设施熟悉程度不够地铁人员密度大,在人员高峰期,火灾如果发生在公共区域,车站值班人员就很难到达起火点,不能及时时间用灭火器将火灾扑灭。况且地铁列车,内部根本就没有配备乘务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起火点附近的乘客形成及时“战斗力量”,进行火灾的初期处置。乘客对灭火器设置地点的了解和对灭火器使用技能的掌握也是地铁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一项人员对地铁消防设施的调查结果显示:①样本中女性不知道列车灭火器设置位置的占总数的27.37%;不知道灭火器位置的占34.5%;不会用的占32.7%;会用的仅仅占5.5%;②男性不知道列车有灭火器的占12.3%;不知道位置的占27.2%;不会用的占32.1%;会用的占28.4%[5];从中可以看出,会用灭火器的乘客比例不到30%,更不用说其他的消防应急设施了。另外,地铁疏散出口有限,站厅层与站台层只有1~2部自动扶梯、楼梯和电梯。火灾时,电梯迫降至1层、自动扶梯停运,人员只能通过自动扶梯、楼梯进行疏散。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员数量大,乘客需要基本的逃生常识,按照车站工作人员的指引进行有序疏散。这种逃生常识一般是通过社会消防宣传和培训获得。我国在消防宣传和培训还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着疏散的安全性。

2地铁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2.1点火源管理分析地铁火灾中的点火源,对比较常见的易引发火灾的点火源要制定严格管理措施进行重点管理。①在设计、施工、验收阶段,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使用耐火、阻燃电线电缆,合格的电器设备。②要制定电器火灾危险场所的管理措施。出入登记、设置警示牌、设备操作规程。这些危险场所包括:地铁机车、环控电控室、信号设备室、电源设备室、控制室、直流开关柜室+35kV开关柜室、400V开关柜室、整流变电室、变电所等。③要制定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严格动火作业前的审批、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灭火措施。④要对便利店进行重点管理,明确店内加热器具的操作使用注意事项,营业员在每日营业后要消除火种、热源。

2.2可燃物管理对地铁站要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内部装修,控制可燃物的数量。要制定值班室、设备室和物资室每日巡查制度,周检查制度,消除发生自燃的条件,保障上述房间可燃物处于安全状态。

2.3消防设施管理在地铁站设计、消防设计审核、施工、验收阶段,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设计、消防设计审核、施工、验收,防止地铁投入使用后出现漏水现象,影响地铁消防设施的使用。要对火灾时需要采取应急操作的设备、按钮制作标识、警示牌,保障火灾时车站工作人员和乘客可以及时时间识别和操作。要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GB25201-2010《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的要求,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每年进行一次检测。

2.4消防设施操作技能培训车站值班人员一般都经过消防员培训和考试,持有消防员证,但持有证书并不能代表就具备了火灾应急事故处置技能。要组织培训来增强车站值班人员的消防意识,提高对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制定考核制度,使消防设施技能培训真正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

2.5部门间相互协作地铁运营的消防设施不是同一个部门来管理,不同部门承担不同的职责。地铁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一般由机电中心、自动控制中心来负责,但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档案的制作管理、火灾隐患的排查等工作则由安保部门来负责。这些部门之间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实现消防设施信息的共享互通,以便多方位、全天候的掌握消防设施的运行、维护保养信息。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与联系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必要条件。

2.6消防应急演练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消防应急演练。根据演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对预案进行改进。消防应急演练是火灾情况下保障乘客进行疏散的重要保障,要严格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演练。演练要全员性的,除了地铁相关部门,公安、消防、交通、卫生、民防、环境等相关的机构都要参与进来。通过演练增强和提高各单位协同处置火灾事故的能力和效率,保障火灾时,地铁各部门有序响应,人员疏散、火灾扑救、伤者救治、公交接驳、新闻、环境监测等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2.7社会消防宣传与培训加强社会消防宣传与培训,增强群众的消防意识,提高消防设施操作和逃生技能,推动消防工作的社会化。地铁消防工作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就能做好的,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只有社会大众的消防意识增强了,消防法律法规、以及消防技能培训才能落实到实处,火灾情况下,乘客才能镇定的使用灭火器扑灭火灾,使用自救设施,在车站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的进行疏散。

2.8消防监督与救援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加强对已开通线路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地铁单位消防安全制度执行情况、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消防应急演练情况,疏散出口畅通情况,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情况,掌握地铁重要部位、消防水源情况,对已查处的消防隐患,要督促地铁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同时,消防机构要做好地铁火灾扑救战术研究和实战训练,确保在地铁火灾扑救过程中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及时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战方案,降低火灾造成的财产和人员伤亡。

3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日益拥挤的时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铁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协作。社会相关单位和个人要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吸取历史火灾事故的教训,各司其职,共同构建一个完善合理的地铁消防安全社会化的管理体系,让地铁真正成为安全、快捷、绿色、舒适的出行方式。

作者:张力张梅红单位:济南市消防支队厦门市消防支队

消防方面论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论文

1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特点

1.1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提升,对装备手段的要求提高高层建筑与普通的建筑相比,在对其进行火灾扑救时难度会增大,这是由于城市高楼林立,楼与楼之间的间距有限,消防行动需要一定的场地以展开救助行动,加上现在的高层建筑的墙体采用的材料更加的坚硬。这对于消防人员在短的时间内接近起火点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更高端的装备设施才能够达到消防人员的救助目的。

1.2物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由于消防警力、业务经费、管理体制、业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物业管理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物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不明确、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加之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之间缺乏信任基础等原因长期存在,致使委托管理的单位、小区特别是多产权建筑滋生大量的火灾隐患。这就需要物业管理不断完善自身管理,真正地实现小区的和谐、安定。以上是高层建筑在使用期间出现的消防安全问题,其实,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也存在着消防安全问题。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长,施工所需设备数量多,施工人员人数多,施工现场临时动火多,用电量大,易燃、可燃材料集中,一旦发生火灾,也会造成很难预料的后果。

2常态化管理体系

面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特点,我们除了拨打消防热线,求助消防部门之外,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措施。通过常态化管理体系的探讨,以使得我们生活的更加安全化。

2.1根据人群特点设置设备高层建筑现在都有名称各异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要从全局、消防角度为基准,对高层建筑的硬件设施要充分考虑到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扑救面及特殊房间的位置等,考虑到建筑使用者的人群特点,针对不同的使用群体安置的不同的硬件设施的种类及其分布也有不同的特点。

2.2使得消防安全设施到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用地处于紧张状态,任何建筑商都想地尽其用,不愿让逃生通道占过多的面积。高层建筑的垂直疏散距离远且高层建筑中的人员高度集中,这就会延长疏散的时间。这就得需要高层建筑的管理者对日常生活中对楼道环境进行严密地有规律地安排,保障逃生通道,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这样可以在出现消防问题的时候,可使人员处于暂时的安全状态,并能够在消防队的组织指挥下,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得遇难人员能够有秩序地被疏散到最终的安全区域。

2.3物业对消防设施的管理消防设施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灯,灭火器,对讲电话系统、室外消防栓等。消防设施的使用存在着紧急性,只有平时维护好消防设施,才能保障消防设施随时可被使用。对下消防设施的管理,首先是对消防设施的安置,安置的地点要符合人体身高的需要,安置的方式既要保障消防设施的安全性也要保障使用的方便性。其次是要按规定对消防设施进行自检功能检查,对于不能自检的消防设施,要检查是否符合使用标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同时在对消防设施要进行维护时要注意细节,保障消防设施不被腐蚀、不被损坏等,需要配电使用的消防设施要注意检查供电情况。对于消防设施的管理要有指定的进过特殊培训的负责人,制定合理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定期的抽查工作也是必要的。对消防设施的合理管理,是做好消防工作的重要的准备工作。

2.4进行实际有效的演练在实际的演练之前,对居住者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及日常的宣传工作,使得居住者理解实际演练的重要性,同时也使用者懂得如何使用消防设施,如何进行正确的预防居住者明白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消防安全,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消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实际的演练中,能够使得居住者真正的体验如何逃生,如何自救,如何互救等,这样能够使得居住者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在演练中积极的主动地观察被疏散的人群的情况,通过总结,以备后用。

2.5对法律知识的关注及重视无论是作为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居住者,我们都是社会的公民,了解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在社会生活、工作中培养法律思维并运用。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安全部门要按规定进行防火等巡查,及时报告并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2.6充分发挥物业管理的作用物业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职责是集中多种管理服务职能,整合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效地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居民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和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与日俱增,居民住宅区的消防安全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成为了物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物业管理责任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及时发现、解决安全隐患,能够有效的减少居民区消防安全问题的发生。此外,还应加大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的科技含量,采取先进消防设施,安置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等智能系统,对消防安全形成保障。与此同时积极地改善管理制度。在硬件与软件有效结合的条件下,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使得社会更加的稳定。

3小结

随着社会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色彩,在其中稳定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谁都不希望遭遇到飞来横祸。高楼大厦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的了解其中的缺陷,以使得我们的生活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每个家庭的安定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者:刘其寿单位:自贡市消防支队

消防方面论文:板材企业消防安全论文

1存在突出问题分析

1.1消防设施设置严重不足大部分厂房只设置了灭火器,而且大部分灭火器由于缺少维护保养,不能使用;少数厂房设置了室内外消火栓,但未设置消防水泵和消防水池,多采用深井供水,消防用水量不符合要求;所有超过1500平方米的厂房均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部分厂房未设置消防疏散指示标志。

1.2消防安全管理严重缺失通过检查发现,大多数企业负责人对消防安全不重视,甚至不了解,企业职工不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和技能;生产用火用电多,普遍存在私拉乱接电线、吸烟乱扔烟头的现象。

2消防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研究

为了改善该市板材企业的消防安全现状,提高板材企业抗御火灾的能力,必须组织开展板材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为了确保专项整治的效果,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专项整治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该市板材企业数量多,从业人员多,是重要的工业支柱产业之一,一旦处理不好专项整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势必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大量工人失业,产生不安定的社会因素。此外,由于板材企业数量大,火灾隐患形成的时间较长,专项整治的难度大,必须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合整治,才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各镇政府特别是板材企业密集的镇政府,对专项整治存在很大的畏难情绪,必须由市政府与各镇政府签订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凡在规定时间内未能达到整改目标的镇政府,年度社会消防工作责任考核不达标,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考核一票否决,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约谈镇政府主要领导。

2.2专项整治须多部门齐抓共管市政府必须明确有关部门在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建立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的联合执法机制。对于在整改期限内拒不整改火灾隐患的单位,有关职能部门不得给予行政许可或年检。对拒不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有关部门必须联合执法,坚决予以关停,形成对火灾隐患整改的高压态势。同时,对新建的板材企业,有关部门必须严格落实行政许可审批消防安全前置条件,防止产生“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2.3加强对企业的消防宣传培训专项整治期,必须通过广播、电视台、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讲火灾隐患的危险性、危害后果和火灾事故责任,切实从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增加做好板材企业专项整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寻求广大板材企业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同时,要加大对板材企业重大火灾隐患和严重消防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及时向社会板材企业火灾隐患整治信息,充分发挥媒体在专项整治中的监督作用。此外,要集中组织对板材企业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不断提高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督促其熟练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和防灭火技能。

2.4专项整治中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目前,板材企业对火灾隐患整改存在畏难情绪,一方面是受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企业处于半停工半生产的状态,效益不好,整改资金的投入对企业的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整个行业都普遍存在火灾隐患,大家都在观望和等待。因此,必须找准专项整治的切入点,选取几家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由政府约谈主要负责任人,动员其积极整改火灾隐患,树立专项整治的正面典型,适时召开专项整治工作现场会,以点带面,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火灾隐患的整改。同时,选取几家经济效益不好且在限期内拒不整改的企业,严格消防执法,依法采取措施进行关停,树立专项整治的反面典型,并通过媒体予以曝光。

2.5专项整治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要组织由公安、安监、消防、设计和中介机构等单位参加的精干消防技术力量主动上门服务,对火灾隐患整改过程中的一些难点、疑点技术问题进行跟踪咨询服务,切实为隐患单位排忧解难,积极为火灾隐患整改创造条件,推动加快火灾隐患整改速度。对能够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或备案抽查手续的,要坚持特事特办,缩短审批时限,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确保改造工程在满足现行消防法规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能够为企业较大限度的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切实提高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实际效果,为改善板材加工企业消防安全状况作出贡献。

作者:刘晓静张守峰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徐州市公安消防支队

消防方面论文:机场消防管理系统论文

1系统实现

本系统的实现主要结合有线、无线(3G/4G/WIFI)通讯技术,PLC控制技术,GIS图形图形处理技术和数据库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系统平台。

1.1接处警受理子系统接处警受理子系统是本系统的基础功能之一,主要实现机场消防部门接处警工作,包括应急值守、综合评估和事件回顾等三个主要功能:接处警受理功能,需要为工作人员配套建设应急指挥场所,配备一机双屏工作计算机、接警耳麦话机以及大屏指挥系统。当有报警电话接入,系统自动获取来电号码与时间,记录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应急值守接警单,迅速登记报警信息,并启动配套预案。综合评估为机场消防力量到现场执行任务,对现场实际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情况与指挥室联动,完善本次事件的信息。事件回顾为机场消防部门在事后由相应权限部门、人员对出警事件进行评价、归档和统计等功能。

1.2数字录音子系统当接警电话进入后,系统可自动识别来电号码及相关信息并弹屏显示,数字录音系统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同步录音功能,将通话内容、日期、时间等信息存入计算机系统中。录制的语音信息可通过多媒体音箱播放。系统提供多路录音通道(4/8/16路等,具体结合接警席位数量),对所有的接处警席位进行录音,各线路之间互不影响、分别存储并可长期保存。提供专业录音工控设备与配套录音软件,实现稳定。该项功能也是民航总局对机场消防保障必须要求之一。

1.3应急图文子系统应急图文子系统是整个消防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该系统主要的创新应用,它负责建立和更新各类消防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和相应的消防电子地图,如消防实力分布图、重点单位分布图、消火栓分布图、水源分布图及其地理对象的属性信息,提供更新、查询和显示等功能,也包括图层及图标的添加与修改;并能对显示的电子地图进行缩放、漫游、图层控制显示。通过本系统可对地图上的各地理对象进行位置查询和属性查询,既可以在地图上直接点击获得点击处的各地理对象,如消火栓、重点消防单位、消防大队等的相关属性信息;亦可以通过输入名称、地址拼音缩写或其他属性条件定位到某一或一组地理对象,从而获得其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

1.4执勤力量管理子系统执勤力量管理主要与机场消防行政管理建设配套,在相关LED大屏幕上展示机场消防执勤力量信息。执勤力量信息包括执勤队伍的人员架构,包括执勤领导、执勤队长、执勤班长、作战队伍(含指挥侦查组、破拆救人组、灭火救援组、保障接应组、驾驶员、供水员、通信摄像组),各组别对应人员的姓名、电话、部门、照片以及职责分工。

1.5消防管理子系统消防管理子系统结合机场消防的内部管理需求,形成一套日常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设备管理、训练管理、综合信息五个模块,实现机场日常消防资源的统计与管理。

1.6预案管理子系统通过智能化方式,为消防出警设置智能化预案,为不同应急事件,如飞行器火灾、航站楼火灾、恐怖袭击等事件设置处置流程,建立专业的飞行器破拆知识库,并将相应消防车辆、人员、物资配备合理动态调用。

1.7联动控制子系统通过PLC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路上开关量等信号,实现对消防队电动车库门、车库等警铃警灯的一键联动,提高出警速度。联动控制子系统,可以自主设置控制范围,与接处警配合,当值班人员接到报警电话,生成接警单后,可一键开启联动控制,警铃警灯立刻响起,车库照明灯亮起,相应车辆车库大门自动打开,消防战士迅速滑竿、换好衣服装备迅速出警。

1.8移动作战子系统移动作战子系统主要包括车载实时子系统和单兵作战子系统。车载实时子系统,主要通过车辆改装,为消防车辆配备3G高清摄像头、GPS定位模块等装置,可以通过车辆回传实时视频信号,便于指挥室统一指挥。通过GPS定位与图文信息结合,便于对车辆行驶的轨迹与路径管理。单兵作战子系统包含头盔和主机两部分,消防战士在现场执行任务佩戴该设备,可以实时回传现场音视频信号,便于指挥室统一指挥。

1.9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在机场范围内基本建设完毕,为了方便管理与调阅,更多需要使用现有接口在系统中实现实时查看、放大缩小画面、转动云台观看等功能,配合机场消防部门的日常管理和出警处置工作。

1.10短信平台子系统短信平台结合用户通讯录和移动终端,在事件响应过程和日常管理中,为相应人员进行短信提醒下发,方便信息的下达。上述为机场消防图文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随着机场安保工作提升将不断得以完善。

2研究价值与展望

随着国内机场软硬件建设水平的提升,民航总局对机场保障等级的要求以及国内公共交通领域在应急、反恐和安保的高度重视,自2010年以后,杭州萧山、青岛流亭、南京禄口、海口美兰、贵阳龙洞堡、福州长乐、无锡硕放、南昌昌北等一大批省会城市机场以内部消防救护部门为主体,成功实施了该系统建设。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系统的功能与用户体验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尤其在基于GIS的图文信息管理,3D建模,联动控制出警和动态推演等应用领域。该系统将从各机场消防救护部门的业务管理子系统,将逐步发展成为各大机场内部的应急救援平台,并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与武警119系统、各省市政府应急平台联动,成为政府应急指挥的有效组成部门,为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刘思君单位:咸亨国际(杭州)物联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消防方面论文:消防报警通信网络论文

一、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模型的设立

(一)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构成按照现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设备分为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三种形式,区域报警系统是一台消防报警主机直接连接探测设备组成,集中报警和控制中心报警一般包括若干台区域消防报警主机。近年来我国许多新建建筑或者大规模的建筑群基本上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方式,并配有单独的计算机图形及报警管理软件。

(二)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系统体系模型的组成本文中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系统是将分级区域内各独立建筑物的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报警及状态信息进行集中采集,由监控中心统一对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分析及处置的体系。系统由前端报警主机系统、传输网络及联网设备、主监控中心三部分构成。前端通过现有网络和联网设备与各类建筑物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连接,将报警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主监控中心,再通过工作站系统实现统一监控、集中管理。并以图形模式显示出警情实际的地理位置图、建筑物关系图、建筑物外观及结构图、楼面平面图、报警点详细信息。1.系统组成网络类型:系统整体通信网络为星型结构。网络层级:系统分二级结构,高层设1处主控中心、底层(前端)为用户建筑报警主机系统及相关设备;网络规模:预计可连接不大于4999台前端报警主机;传输方式:广域网、局域网、以太网;控制器提供的接口型式:可选用RS232/485、CAN、并行接口、串行接口、通讯输出接口等。2.入网标准各厂家入网报警系统设备均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行业标准,并应遵照统一的通讯接口及网络协议。3.监控中心系统功能描述本系统是以防火监控管理为核心功能的消防联网通信系统。对各种消防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报警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实时报警、存储、联动;并提供报警分类、报警报表统计分析、设备管理、巡检管理等功能。系统以现有的网络传输为基础,整合分散的建筑消防设备,形成安全预防、实时监控、事后处理及决策支持的安全防护体系,为消防专业管理提供专业化的支撑管理平台。4.系统冗余设计考虑到监控管理中心建立的中心主控服务器为数据汇聚、中转的核心关键点,为保障设备及系统运行、降低故障的发生几率,应将中心主控服务器设计为主备冗余方式组网。建设内容包括1个主控中心,远期可设置多个区域监控中心,前端传输装置联网可接入多台消防主机。

(三)数据存储中心的设立作为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系统中心的必要配套设施,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完善、的大型消防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存储中心应提前建设或与监控管理中心同步完成。消防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可从新建成验收的建筑物开始实施,由负责建筑消防验收的政府主管部门同步进行。采集的数据应包括已验收建筑物的整体概况、用途、平面图、防火分区情况、消防疏散情况、人防情况、消防设施配置信息以及历次改造的信息。消防数据中心可由政府或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承担建筑火灾保险的保险公司共同参与完成。一个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系统中心管控的范围内应设立两个数据中心,采用一主一备的形式,以提高整体性。

二、监控中心工作站功能描述

(一)监控中心受理主机功能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系统应向管理操作人员提供人机接口功能,使中心的工作人员、维护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实现交互过程,基本功能包括:•人机接口具有汉字、图形显示功能,操作方法使用简便、灵活、,语音提示清楚•不同级别操作管理人员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并有登陆/退出等记录•支持多种消防设备报警、多级电子地图监控,所有报警可在同一界面显示,并按报警定义的优先级别自动弹出报警点的电子地图•当火灾和故障发生时,根据信息类型可立即发出语音报警和信息显示•报警信息、统计报表打印功能

(二)中心数据采集和处理内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满足实时性;包括报警建筑的基本信息、报警点的详细信息等•自动采集入网设备的警情和运行状态信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可用性检查;及对报警数据按不同的检索条件进行查询、统计,辅助判断误报警信息•监控管理中心可随时掌握前端建筑消防设备的状态信息

三、监控中心软件组成

监控中心软件系统应包括以下内容:•联网监控管理接警受理系统软件:负责监控入网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况信息及巡检测试信息•数据库支持系统软件:应具备安全的数据导入/导出管理及数据备份功能,可手工备份及自动备份、本地及异地备份,确保数据安全•通知及短信服务系统软件:火灾报警信息得到确认后,以电话和短信的方式通知消防灭火部门及建筑报警所在值班人员•设备支持系统管理软件:用于保障系统自身的运行及维护

四、系统主要设备构成

(一)监控中心硬件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短信设备、(报警信息)传输装置、转换模块(或接口卡)等设备。

(二)操作系统Linux/Unix/Windows服务器操作系统、WidowsXP/7或更高版本工作站操作系统。

(三)数据传输装置与接口卡数据传输装置是用于连接建筑物消防报警计算机与网络的信息传输设备;接口卡是直接装置在消防报警主机内的信息转换/传输部件,一般采用单片机技术,接收报警数据并按照通信协议标准实现网络输出。目前国内主流消防报警设备生产厂家均已有成熟产品投入实用。

五、可行性及实施步骤.

(一)设立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系统的意义利用网络远程监控建筑消防设施系统的特点:一是加强了楼宇火灾报警设备及信息的有效性,在建筑消防报警设备接到火警或故障信息的同时,远程的监控管理中心的管控人员即能及时掌握,并加以分析判断;二是管控人员根据火警信息的真实性及时做出反应,并与建筑值班人员核对火警的性,从而提高了发生火灾时消防队伍的出警的效率;三是可将预先存储的起火建筑相关消防设施资料提供给消防队、保险公司、医院等有关单位,以便采取灭火及减灾手段。

(二)分级设立监控管理中心设立集中处理火灾报警信息的城市远程消防监控中心可采用分级的形式。一级中心:即城市消防监控管理中心,主要针对大型城市;二级中心(站):即区域监控管理站,主要针对大城市的重点区域或中小城市;三级主机:即小区建筑消防报警控制主机系统设备。其中三级主机既是承担采集建筑物火灾信息的火灾报警控制设备,又是承担将各类楼宇火灾信息、工作状态信息向远程监控管理中心进行通信的中继站。在有些建筑规模相对简单的城市可将一级中心和二级站合并设立。另外远期可考虑一级中心之间的城市联网管理。

(三)成功案例目前,根据国家出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国内已有部分城市、大型企业等开始探索进行建筑消防信息远程联网系统的应用,并已取得了许多有益的宝贵经验,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联网案例、大庆油田管理局消防网络监控系统、福建省南平电力消防网络监控系统、亳州市消防报警网络服务中心、广东江门移动消防联网、万达集团远程报警联网工程等。

(四)引入保险公司的商业投资运营模式

现阶段,欧美发达国家在城市建筑火灾风险管理领域,拥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操作模式:国家对于建筑设施推行火灾商业保险,由保险公司负责评估建筑物安全风险等级,并按照不同风险等级的建筑物核算相应保险费率。保险公司根据自身保险业务的需求,积极推行建立相应的监控管理中心,对于降低社会火灾风险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积极发展建筑火灾强制保险,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协调社会安全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善消防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举措。2006年,公安部、保监会联合了《关于积极推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切实加强火灾防范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据此,可考虑由政府牵头,保险公司投资建设的方式推行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管理中心的模式。火灾监控管理中心的业务管理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运营费可用向各入网的建筑物所有人收取。此举对于提高社会的火灾风险管理水平、增加保险公司投资热情、加快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管理中心的建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都有的重要意义。

六、存在的问题及通信标准的统一

据本人多年从事建筑消防工程的了解以及与多个消防报警设备厂家的接触,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建筑消防报警系统安装年代不同,技术差别较大,改造复杂,因此设立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系统中心宜从新建和改造项目开始推行。另外,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国内外火灾报警系统设备种类繁多,通信协议自成体系,给城市火灾监控管理中心的入网通信管理方式和数据采集带来了极大的技术壁垒,已成为制约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推广应用的难点问题。因此,如何制订统一的行业通信标准、提高输出数据通信协议的兼容性,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七、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消防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宽带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应用通信技术监控城市消防设施的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建立城市联网的消防监控管理中心将是通信网络技术在消防行业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应用,必将促进全社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民铎单位:华夏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