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中往往会开设一些基础汉字、拼音、计算、绘画等一些比较基础的课程,这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因此,更需要语言艺术,通过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这种基础知识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时时灌输,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幼儿教育视角看待语言艺术论文

一、语言艺术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中往往会开设一些基础汉字、拼音、计算、绘画等一些比较基础的课程,这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因此,更需要语言艺术,通过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这种基础知识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时时灌输,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如何将语言艺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

1.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

良好轻松的交流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教师要想让语言艺术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作用,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在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幼儿教育对于普通话的运用和对学生主观感受的培养。幼儿教师必须用普通话和幼儿交流而非地方方言或是其他语言,并且不刻意询问一些专业性高年级的问题,让幼儿不知所措,而是应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积极探讨,引发幼儿交流的欲望和情绪,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谈及自己的主观看法,然后逐渐将之发扬光大,让幼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够自觉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每个幼儿都能够有畅谈自己的机会,逐渐处在了一个较为轻松的氛围中,相互不断交流,促进幼儿自身语言能力的运用。

2.形成简单明了的语言

教师是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父母外接触最多的人,自然会无意识地去模仿教师的说话方式和行为,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幼儿的每24小时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教师必须能够简单明了地让幼儿明白自己说话的内容。例如在平时的对话中,如果教师希望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诸如勤洗手,就要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幼儿为什么要洗手,洗手有什么好处,让幼儿能够理解教师的意图。而讲大道理说大话,幼儿并不能有效分析出话中真正的重点,很容易导致出现幼儿常见的厌烦心理。3.语言更具趣味性,行为更加合理化语言技能是幼儿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但是语言艺术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语言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趣味性,这是基于幼儿教育,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方式。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里,幼儿往往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如果幼儿教育没有掌握良好的语言技巧,很难继续开展教学,集中幼儿注意力。当幼儿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游戏,在游戏中体会语言的乐趣,例如带领学生扮演《三只小猪》的故事人物,在扮演中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展开教学。而在行为方式上,由于幼儿对于很多语言本身不具备理解能力,因此肢体动作能够更直接地传递信息,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肢体动作给幼儿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要尽可能地用轻柔的声音和母亲爱抚的动作让幼儿有归属感,感到轻松,不会产生焦虑情绪,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作为一门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从幼儿的视角看待问题,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开展教学,学习多种语言技巧并加以运用,形成具有独特语言艺术的教学风格,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语言艺术的魅力。

作者:王志贺 单位:内蒙古根河市及时幼儿园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民间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可以使孩子们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教育的熏陶,比如通过欣赏皮影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通过欣赏地方民歌,可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传统的礼仪习俗,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精神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儿童在能够满足自身生理及安全需求后,他们就会转而希望获得归属感,希望能够融入到团队中去,并且能和团队中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因此,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融入民间艺术资源,可以逐渐培养起孩子们的民族归属感,对儿童进行民间艺术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就会把这种民族精神不断地内化于儿童的血液中,这恰恰满足了他们渴望归属的需求。在艺术教育中,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游戏和情景表演,通过这些方式,幼儿就能很自然地与他人建立起伙伴关系,并逐渐养成谦让、合作、遵规守纪等良好的社会行为。

民间艺术资源应用于幼儿艺术教育的策略

虽然我国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还存在诸如从事民间艺术资源运用的教师自身民间艺术素养缺乏,缺乏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选取的内容较为狭窄贫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不能与其他领域的活动有机融合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措施,以促进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更有效的应用。

(一)加强师资培训幼儿教师不单是挖掘民间艺术资源的践行者,还需要从浩瀚的艺术海洋中选择恰当的内容来进行幼儿艺术教育,并最终实施这一活动,所以,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民间艺术素养,这也是幼儿艺术教育中应用民间艺术能否达致高效的关键所在。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是提高幼儿教师民间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其专业培训包括两个方面:园外培训与园本培训。园外培训,应组织教师立足本土,深入调研,参加民间艺术专家讲座和教育交流活动,使其能对本土民间艺术有充分的了解,以提高其认知水平,拓展其视野。园本培训,可聘请专家来园指导,然后组织本园的幼儿教师参加民间艺术创作观摩,也可以组织科研活动等,以提高全体幼儿教师的艺术素质。通过这种专业化的培训,幼儿教师的民间艺术修养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也就可以提高他们运用民间艺术资源的能力。

(二)科学选取民间艺术素材努力挖掘民间艺术资源,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有效应用民间艺术的基础,可是并非所有的民间艺术都适合幼儿艺术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对民间艺术有所择取,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需要等进行必要的加工,使之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和兴趣爱好。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健康积极向上,应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价值,还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

(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对幼儿多角度地感受民间艺术是十分不利的,这样他们就很难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民间艺术,所以,丰富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之一。丰富幼儿本土民间艺术教育主题性活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指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而组织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活动可以突破学科的界限,以固定的主题,把所有的学习内容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并展开活动。这一活动首先考虑的就是幼儿的爱好需求,活动要紧密地与生活中各种新鲜的内容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学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体验。在组织主题式活动时,选择的内容和方法都必须以预定的主题为中心,活动的每一个部分都要为主题服务,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把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艺术教育中时,民间艺术就是基础,因此,可以把有关联的同一个类型或者内容的民间艺术划分为若干主题来组织活动。每一个类型就是一个主题,在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活动。主题活动还可以划分为周主题和月主题,教师可以按照具体情况来建立活动网络。随着活动的进行,这个主题网络就像一棵成长中的树一样,会越来越茂盛。当然,随着主题活动的越来越丰富,这个主题也要不断地进行修正,这样活动才会越来越深入,学生从中得到的关于民间艺术的体验也才会越来越丰富。陶冶渗透式活动。陶冶渗透式活动指的是,在除了幼儿园专门设置的教学活动之余的其他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也就是说,除了正常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外,还要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民间艺术,比如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平常的游戏乃至吃饭、睡觉等等。具体而言,陶冶渗透式活动包含三个层面。及时,在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环境中渗透民间艺术。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室内活动场所,室外活动场所,活动需要的设备以及材料,室内外布置等,这些物质文化环境能够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通过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渗透民间艺术,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在幼儿园的公共场所渗透民间艺术,如室外活动场所、墙面、走廊、宣传窗等;在幼儿园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中渗透民间艺术,如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墙报,有艺术特色的班级活动角等。另外,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民间艺术主题,发动幼儿共同营造班级文化,这样不但可以引起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还可以促使幼儿积极地去了解民间艺术。第二,在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渗透民间艺术。可以在幼儿每天的生活中渗透民间艺术,比如说在幼儿入园的时间段内播放民间童谣,让幼儿欣赏民间音乐,如《吉祥三宝》、《茉莉花》等;在做早操的时间段内播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欢快活泼的舞蹈音乐,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在就餐之前播放一些民间故事或者儿歌,不但可以增加幼儿对民间文学的了解,还能逐渐改善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第三,在幼儿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游戏是幼儿最有兴致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教育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不但能够使幼儿愉悦心情,同时还能丰富幼儿的情感,并对幼儿进行教育,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重视游戏的功能,并在幼儿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的因素。在幼儿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不但能够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获得民间艺术知识,体验民间艺术的丰富内容,还可以借助民间艺术增加幼儿游戏的内容,比如,可以组织小朋友参与当地的特色游戏活动,诸如摔跤、当地舞蹈、戏曲等,从而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民间艺术的影响。

幼儿教育机构运用民间艺术的建议

(一)构建适合当地需求的教学体系幼儿教育机构应根据国家《纲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当地的艺术资源,构建有特色的,适合幼儿发展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整合当地民间艺术资源。要对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调研,努力争取当地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支持,组建一支民间艺术展演的队伍,并充分利用当地文化站等文化物质资源,建立可供幼儿展演的艺术基地。与此同时,还应尽量争取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支持,使其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艺术教育采取支持态度,比如可以在表演期间邀请家长前来观看,这既能使幼儿的艺术成长得到家长的支持,同时也间接弘扬了民间艺术在当地的影响力。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及时,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3]教育目标不仅要包括艺术趣味、审美、创造等技能目标,还要包涵道德、知识个性等发展目标。第二,构建适应的内容体系。在结合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和幼儿身心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应设定一定的课程内容,以涵盖民间文学、美术、音乐、游戏以及民俗节假日等,使幼儿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既切合当地和本教育机构的实际,又能贴近幼儿的生活,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蒙古族的幼儿教育机构,可以组织小朋友参加每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的民间节日的气氛,并在参加之后,结合课程内容,加深幼儿对此的理解。第三,构建民间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体系。不同的幼儿教育结构应该结合自身机构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活动可行性的评估、内容、目标(系列、单个目标)、资源信息的收集、活动的具体设计、具体的组织步骤等。

(二)加强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具体而言,就是园本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幼儿机构可以采取与幼儿教育专家合作的方式,共同制定一份园本课程开发计划,及时对教师进行指导。首先就是动员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因地制宜地从事教学研究。可以对教师先进行一定的培训,比如思想认识、本地民间艺术知识、科学科研的方法等等,使他们对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主动参与到园本课程的开发中来,并主动参与本土民间艺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次就是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家庭、社会、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关系,邀请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参与课程研究过程,比如可建立多方合作监督机制,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民间艺术演出和表演,邀请当地民间艺人来学校表演讲解等等;再次,建立对外合作机制,和其他本地以及外地的幼儿教育机构联合建立资源数据库,循环共享幼儿艺术教育成果,可以采取定期和本地幼儿园进行合作交流的方式,比如共同汇报演出等。民间艺术博大精深,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面对当前素质教育日益高涨的呼声以及传统文化复兴的趋势,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提升自己的民间艺术素养,变革创新教学方法,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邹荣华单位:衢州学院艺术系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民间艺术与民俗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以幼儿园大班如何探索并开展具有地域特色教育活动为研究背景,遵循幼儿园教育内容应体现出生活性、儿童趣味性的原则,搜集、筛选和拓展维吾尔族民间艺术与民俗资源中适宜幼儿特点的教育活动内容;以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设计和实施具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在预设的活动计划中有所收获和发展,帮助幼儿从小建立尊重、包容和平等的多元文化观.

关键词:维吾尔族;民间艺术;民俗;教育活动;资源

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共同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等47个民族,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建设着美好家园.截止2014年底,全区总人口2322.5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63,0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2.99%.新疆自然风光奇丽、民族风情浓郁、文化艺术独特,多元文化交相辉映,这些都成为新疆幼儿教育所依托的独特而宝贵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在更新‘教育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外部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享资源,办更加开放的、社会化的幼儿教育.”我国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孩子的知识来自直接经验.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不易为孩子所理解,首先要教孩子真的,活的东西,让孩子对事物有正确的印象.大自然、大社会就是孩子天天接触的,应以此为活教材.因而,作为新疆的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民汉幼儿园,立足幼儿生活环境发现、挖掘与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维吾尔族民间艺术、民俗民风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整合并转化到幼儿园课程之中,既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逐渐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幼儿生活、贴近自然,又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同时也利于教师建立正确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观,能基于幼儿生活经验从自然和生活中取材组织教育活动,不再唯教材而教教材,从而建构出富有新疆特色、个性化、多样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从目前来看,新疆幼儿园在挖掘体现地域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活教材”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亟待提升,大多数幼儿教师处在一种“教教材”而不能自主开发来自幼儿生活经验的课程资源的状态.本研究中的幼儿园地处乌鲁木齐市和田街,是维吾尔族比较聚集的市区,每个教学班维吾尔族幼儿数量比例均达50%.基于此现状,幼儿园课程资源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主流文化的教育内容同时还应考虑如何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从而帮助幼儿了解各民族文化生活,感知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幼儿理解、尊重、包容、平等的民族情感和态度.

1搜集、筛选和拓展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艺术、民俗特色的教育资源

1.1搜集资源

课题组主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资料和深入维吾尔族家庭、探访文化艺人等途径,搜集具有维吾尔族民俗民风特点文化资源.在搜集的资料基础上,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维吾尔族民俗民风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逐步确立了选择具有维吾尔族文化资源的标准:一是生活性,所选择材料必须贴近幼儿生活,利于幼儿身心发展,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二是有“儿童趣味性”,具有对幼儿的文化教育价值.基于此,课题组把确定将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活动作为切入口来挖掘资源,主要涉及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维吾尔族歌舞、竞技体育、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建筑、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等.

1.2精心筛选资源

按照选择标准,结合幼儿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点,筛选课程内容.在维吾尔族饮食方面选择了幼儿喜欢的特色饮食,例如,抓饭、烤全羊、烤包子、馕、曲曲、奶茶、酸奶等;在维吾尔族传统歌舞、竞技体育方面,选择了具有特色和喜闻乐见的达瓦孜、麦西来普、维吾尔族民歌等;在维吾尔服饰、工艺、建筑文化方面,选择了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艾迪来丝绸、小花帽、地毯、洗手壶、热瓦甫(民间乐器)、坎儿井等;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方面主要选择了维吾尔族传统节日,例如肉孜节、古尔邦节、包括一些日常交往礼仪等.此外,新疆物产丰富、盛产瓜果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作物、动植物等,孩子对这些充满了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时因地地利用季节作物,发现、挖掘、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来展开教育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例如,开展教学活动《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师幼共同感知、体验新疆水果的丰富与甘甜,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容易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科学的情感.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教育资源,更能体现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乡土化的特点.

1.3拓展资源

推进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始终是幼儿园教育的主旨.对幼儿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家庭、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育合力,能有效保障地方文化的教育性以及传承性.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构建良好的家园共育协作关系至为重要,例如,发动组织家长与幼儿园一起创设具有维吾尔族民俗特色的环境和活动区角以及操作材料,利用家长的特长让幼儿感知、体验维吾尔族民间艺术的魅力,通过定期亲子活动或艺术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班级了解民族艺术活动开展的情况,促进家长了解多民族艺术教育活动,形成对幼儿园教育的共识等.社区的各种物质和文化资源也是幼儿园开发特色教学活动的重要来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既能让孩子们到真实的环境中体验、自然吸收学习,开阔眼界,丰富经验,又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为此,让幼儿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充分、有效地利用社区资源,为幼儿能够获得相关直接经验提供条件与准备,如:如组织幼儿参观维吾尔族民族特色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民族坊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地方,让他们感受到富有民族特色的家乡文化魅力;组织幼儿到临近的医院、大型超市、在实地体验过程中,使孩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总之,通过整合多方教育力量,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民俗地域特色教育活动环境,实现特色课程的教育目标.

2设计和开展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和民俗特色的教育活动

2.1设计教育活动

如何将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和民俗特色的精髓转化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中,这是建构特色幼儿园课程的关键环节.首先要确立教育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行性、突出重点、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同时要从态度、情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教育.其次是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将挖掘出来的教育资源进行教育价值的判断,根据教育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例如,参观法、谈话法还是实际操作等.再次是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将具有民俗特色或者民间艺术特色的教学活动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得到体现,使幼儿获得亲近感和深刻感知认识.,要善于了解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坚持以“幼儿为本”来设计教育活动.比如在美工《新疆娃娃亚克西!》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制作亚克西布艺娃娃时,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半成品,即:实物蔬菜胡萝卜、长茄子,物品气球、线手套、苯板,不同材质的小饰件,引发了幼儿对制作亚克西娃娃的强烈探究欲望;教师将制作材料分放在教学活动区域化环境中,幼儿尝试应用粘、贴、剪、拼、画等技能动手制作,同时、装饰亚克西娃娃,教师又为幼儿准备了作品展示台,通过展示、欣赏,幼儿表现出了成功的喜悦感……富有维吾尔族文化特点、体现幼儿认知规律的教育活动就这样自然生成了.

2.2开展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户外体育活动.对于民族特色教育活动也需要根据教育资源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例如,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内容、要求,可以在幼儿来园、离园中进行礼仪教育.将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的简便的民间游戏灵活用于区域活动中,将以锻炼大肌肉为主的民间体育游戏融于户外体育活动中等,如达瓦孜游戏活动.对于建筑,服饰,节日等可以进行主题综合活动,教师可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集中学习、了解和体验等.例如,组织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认识、了解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古尔邦节》,课题班教师带幼儿前往维吾尔族教师、幼儿家中过节,幼儿亲身体验感受了维吾尔族礼节(见面互相拥抱)、用水壶中的水流动洗手、洗脸,既清洁卫生、又节约用水;感受了维吾尔族热情、好客礼仪;幼儿在品尝丰富的维吾尔族饮食时又学会了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各民族小朋友之间呈现了友好、礼貌、尊重,相亲相爱的友爱氛围.

3教师要成为特色教育活动开展的积极实施者

3.1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

在课题探索研究中,幼儿园很多老师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探索、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例如,有的教师舞蹈功底扎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适宜幼儿学习的维吾尔族音乐进行编创,展开了如《欢乐的麦西来普》、《哇哈哈》等系列的维吾尔族舞蹈音乐方面的教学活动,教师带领着幼儿体验、通过自己的舞蹈表演,将幼儿带入了维吾尔族舞蹈热情美妙的情境中,激发起幼儿学习维吾尔族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

3.2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往往能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得幼儿容易理解接受,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兴趣.例如,课题组在开展美工《新疆娃娃亚克西》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乌市二道桥国际大巴扎进行实景化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同时、教师又拍摄、录制亚克西娃娃VCD片.幼儿回到班级里,教师将录制的VCD播放给幼儿观看,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影视真实画面,再一次让幼儿感受到亚克西娃娃的由来、特点、材质等,在活动中幼儿情不自禁地表示:“阿凡提亚克西娃娃是老师带我们在国际大巴扎看过的、这个亚克西娃娃我在七纺街民族坊见过了,画家阿姨还告诉我:其中有八个亚克西娃娃还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国际展……”通过现代技术信息影像教学手段和实践体验活动有机结合,将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及对家乡的荣誉感.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优化了幼儿的教学活动,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示范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的充分合理运用,将对地处偏远、资源匮乏、相对闭塞的边远农牧区少数民族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作者:夏境遥 马尚萍 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三幼儿园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艺术素养幼儿教育论文

一、耐心润泽,积蓄体能

健康的体魄是生活、学习、工作的根本保障,是一切活动正常有效开展的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健康,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既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又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要培养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耐心润泽,为幼儿可持续发展积蓄体能。为了增强幼儿体质,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力求上好每一节健康课。为了吸引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我精心设计户外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基本动作,训练他们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例如,我设计了一节“玩转垫子”游戏。我将幼儿分成每四人一组,每组四块方垫子。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充分锻炼,我除了提醒他们活动中注意安全之外没有提出其他过多的要求,让他们各小组自由发挥,利用垫子尽情游戏。孩子们开始时小心翼翼地站到垫子上感受它的柔软,接着,有的孩子就在垫子上跳跃,有的孩子在垫子上翻滚,有的孩子把垫子叠起来在上面纵跳,有的孩子把垫子排成一排,在垫子上连续跳,还有的孩子手拉着手合作跳。,我用录音机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跟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垫子上发挥想象,自由设计动作,尽情舒展活动。孩子们在有趣的垫子游戏活动中锻炼了跳跃、平衡等运动技能,训练了协调性和灵活度,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我除了利用健康课开展好体育活动,还组织做好上、下午的课间操,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在各种活动中锻炼体质。除了幼儿身体素质的训练外,我还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讲究卫生、均衡营养的保健教育,对他们进行乐观合作的态度教育、勇敢坚强的意志教育。

二、潜心培育,涵养素养

美丽动人的鲜花无不经历阳光雨露的沐浴,鲜花盛开之前需要我们精心培育,给它浇水、施肥。我们要潜心培育幼儿这朵花蕾,为他们提供养料,促使他们更好地绽放。艺术素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生重要素养之一,我们不能仅仅看重知识素养,更要关注幼儿阶段艺术素养的熏陶和积淀。音乐和美术是世上最美的花朵,散发迷人的芳香,也是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主要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例如,我在教学儿歌《小燕子》时,首先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关于小燕子的视频,让他们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然后组织孩子们戴上小燕子的头饰,扮演小燕子飞翔舞蹈、衔泥做窝,在角色表演活动中认识小燕子的美丽和勤劳。在接触感知小燕子后,我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欣赏歌曲《小燕子》,,组织孩子们在一步步感受体悟中学唱歌曲,并且带领孩子根据音乐节奏律动。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情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艺术素养思维和创造性。我们还经常指导幼儿参加绘画、手工等形式的美术活动,为他们创设展示、交流作品的平台,帮助提高艺术表现的技能,涵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结语

我们要创造和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自由表达情感,丰富想象创造,让他们享受到艺术的熏陶,涵养艺术修养,发展艺术潜能。在教学中,我们要更新观念,切莫心急,耐心培育,关爱孩子,静候花开。

作者:钱桢娅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附属幼儿园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艺术创造力幼儿教育论文

一.整理生活材料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先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教学活动更规范更有效的进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需要从课程目标出发,更好的整理生活材料,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才能提升艺术创作力。

1.从幼儿特性出发

年龄段的不同孩子身心发展的水平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对幼儿园孩子进行“纸”这类教育活动,即使在进行同一材料运动活动的时候,往往小班的孩子只能进行简单的粘贴活动;中班的孩子可以进行剪拼、贴纸等能力较高的活动;中班的孩子动手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可以作画、造纸,还能进行不同纸箱的个性装饰、搭配、拼凑等活动。幼儿的身心水平决定活动在设计的时候要在目标和要求上更合理,合理定位选择材料,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2.从课程目标出发

因为整个幼儿群体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避免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孩子,在制定课程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大部分孩子能否完成。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特殊的要求,反之要降低要求。例如:进行“秦砖汉瓦”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大部分孩子能合理布局、敢于作画;较强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丰富画面情境,更好的搭配色彩,利用不同的材料呈现立体画面;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正确使用颜料和画笔,画出所画。确立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才能保持幼儿的艺术感觉和兴趣,加强自信,加强艺术创造能力。

3.从材料性质出发

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自然有着不同的特征和性能,若要将他们的美术功效充分的展现出来,某一次的操作可能不会实现,幼儿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分析他们的能力、水平,层层递进的开展教育活动。例如要求学生在生活观察植物并学会收集,欣赏植物的形状、天然的叶脉、色彩,从而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创作热情,鼓励孩子自由发挥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提升目标,鼓励孩子去运用颜料,自由拼摆和粘贴各种各植物、动物的造型。在此基础上,目标可以提高,鼓励孩子们将叶片任意涂上颜料自由摆造型,然后转阴到彩纸上,通过这样的启发,再鼓励孩子们用线、纸、芦花等不同材料进行辅助,加强丰富,提升内涵,利用洒、甩、流等方法对色彩进行的融合,加强艺术品效果。

二、通过观察生活材料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将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融入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但是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方面观察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美术活动的基础就是观察。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的时候,要注重幼儿的特性,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吸引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去观察、想象、思考,从而激发艺术创作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让学生画春天,春天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宝贵的生活材料。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观察春天景象的变化,同时进行适当的提问“:春天的手将小草变成了什么,像什么?桃花像什么?”鼓励孩子们积极观察,敢于思考,大胆想象,寻求自己所想的答案。这时,会有幼儿回答:“刚刚出土的小草,非常娇嫩,犹如新生的小生命。”还有回答:“春天的小草非常柔软,像大大的绿地毯”。还有的孩子认为:“桃花像棉花糖一样。”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过程,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留意了身边的生活材料,还让他们学会了观察,认识失误,培养了艺术创造力。

三、通过操作生活材料来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将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融入到幼儿美术活动中,关键是实践,美术活动中实践操作过程是幼儿动手动脑主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艺术创造力才能充分的发挥。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创新,拓宽思路,大胆想象、创造,不能依葫芦画瓢。例如:在画“有趣的乌龟”,乌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容易见到的,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乌龟,分析乌龟的外形特征;幼儿在生活中最喜欢、最吸引他们的环节就是看动画片,让孩子们观看动画片《海底世界》,了解到乌龟生活在大海的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活动?会干些什么?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脑海里勾画龟的形象。然后由教师示范,让幼儿观看老师的表现手法。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融入到画画中去,就出现有的画龟在海滩上嬉戏,有的画龟在海底漫游,有画龟与小鱼游戏,内容丰富多彩,作品都表现出了孩子们自己的想法,融入了一定的创作元素,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

四、立足幼儿兴趣,投入生活材料,培养艺术创造力

幼儿园美术活动要求材料要自然、新颖,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当然幼儿的兴趣也能时常改变材料的作用、价值,产生的新的灵感、新的思路,让美术活动升华。因此,需要适度的投放生活材料,可以更好的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创造源泉,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作品才能更显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

1.立足幼儿的兴趣点,有规划的投入生活材料

根据幼儿的天生特性,在生活中和美术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的兴趣点,这些兴趣点可能是集体关注的,也可能是个别关注的,幼儿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兴趣点。需要善于观察,及时掌握每一个幼儿的兴趣、能力层次,通过个人或者小组的指导方式,了解到幼儿的不同需求,然后根据兴趣的转变来的投放生活材料,鼓励幼儿敢于探索和创作。例如:在参观花展的时候,幼儿被各式各样、颜色鲜艳的花所吸引,尽管被花的海洋所包围进行写生,但是未能掌握幼儿心中的想法。为此教师可以开展“造花”的活动,幼儿对这一环节兴趣更是高涨。这时,发现某些小朋友在发呆,原来是因为花周围没有蜜蜂蝴蝶等这些小动物来衬托,于是及时找来各种材料来作为代替物。新材料的出现把整个活动推向一个高潮,作出的花,不仅有花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来衬托,整个画面就有了生命、有了活力。幼儿教师在及时掌握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生活材料投入,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艺术创造能力。

2.提高兴趣深度,层层递进投放生活材料

孩子们对于材料的要求不会一成不变的,随着能力的增加和不同会逐渐改变自己的兴趣的,同时材料的变化也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掌握幼儿的这些特征,教师要时时更新材料,改变材料的性质和作用,让美术活动更加升入。随着难度的增大,思考角度也会不同,让孩子们尝试通过辅助材料的使用,能获取更多的操作经验和知识,保持探索欲望,激发创新意识。例如:生活中,幼儿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鱼。让学生带来一条小小的黄色的金鱼,很多孩子就被吸引住了,有的拿手去拨弄它,有的仔细观察,有的议论金鱼吃什么,在哪里生活,场面异常热闹。借助机会,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参与“金鱼”写生的活动;幼儿会自发的去收集很多关于金鱼的资料和艺术作品,然后经过一番激励的讨论,原来“金鱼”的世界也很丰富多彩;趁热打铁,我从材料箱里找出纸盘等材料,有助于孩子们打开创造思路,利用不同的方法,因人施教,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适当的投入辅助材料,将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兴趣自然更加浓厚,产生新问题、产生思路,爆发新灵感,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五、在评价中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在对幼儿的艺术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时候,无乱作品的效果怎么样,教师都应该给予适当的称赞。特别是对于很好的作品,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其他小朋友进行欣赏、学习和评价,同时启迪小朋友的思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教小朋友玩转橡皮泥,可以交他们做小狗,幼儿根据生活中见到的狗狗形象,塑造出各式各样的小狗形象:有的在啃骨头,有的追逐飞盘;有的在咬尾巴;有的在趴着睡觉;还有的在互相嬉戏等。这个时候,鼓励孩子们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有的会说:“小狗狗累了,在睡觉。”有的会说:“小狗弟弟和妹妹在玩游戏。”面对不好的作用,也要及时进行鼓励,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充满了信心;对于大胆的想象、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赞美,借此机会也要启发幼儿的思考:例如这样做会什么样?如果把狗狗的动作在形象一点,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和场景呢?鼓励孩子们谈得更多些、更广些。这样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低声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升幼儿对于生活的自信,更积极更主动的去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好的提升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六、结语

幼儿教育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工作,幼儿教育的对象是爱玩、爱想、爱动的稚嫩小孩,他们的共性更有朝气、更有个性,幼儿的特殊年龄段和思维方式为教师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将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注入到艺术教育活动中去,能充分的挖掘儿童的潜在能力,培养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作者:秦元东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幼儿教育中教学语言的艺术设计

一、导入语言设计的艺术———以兴趣引发为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及时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设计导入语言时,教师应努力把兴趣引发、动机呼唤放在首位,重视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热情。

1.开门见山式导语的设计。主要指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围绕活动主题进行导入。这种导入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能很快集中幼儿注意力。如大班社会《快乐的新年》中,教师这样导入:“新年是人们最向往的节日,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每个地方的人们都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庆祝节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录像吧。”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语言朴素、自然,更贴近幼儿生活,会让幼儿产生亲切感。

2.问题悬念式导语的设计。主要指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置悬念,通过问题引发幼儿学习兴趣。这种导入语言能让幼儿产生神秘感、好奇心。如大班科学《漩涡》中,教师这样导入:“这是一支神奇的笔,只要你把笔直直地站在水中不停搅拌,你将会有许多有趣、奇妙的发现”。这种具有悬念式的导语将问题直接抛给幼儿,可让幼儿顿时萌发好奇、探究的欲望并乐于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3.情感渲染式导语的设计。主要指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导入,渲染活动氛围,引发幼儿情感共鸣。这种语言具有煽情作用,在情感上萌发幼儿学习愿望。如中班科学《美丽的雪花》中,教师通过让幼儿欣赏雪景方式导入:“雪花漫天飞舞,有的飘落在高山上,有的飘落在农田里,有的飘落在草地上,雪花都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如此优美动情的导入语言怎能不激发幼儿迫切欣赏雪景的愿望呢?

二、提问语言设计的艺术———以启迪智慧为主

课堂提问对启迪幼儿思维,开阔幼儿视野,帮助幼儿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提问语言的设计上应慎重考虑,反复推敲。尤其要在“引”“启”“导”字上下工夫。

1.提问语言的层次性。教师要善于分析事物本质特征,围绕事物设计多个相关问题,让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向日葵》是一幅值得幼儿欣赏的名画,教师精心设计一连串富有层次的问题:“这里有几枝向日葵?每一枝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向日葵的花瓣是怎样的?像什么?”通过教师层层剥笋、递进引导,幼儿对每一枝向日葵都进行了细致观察,丰富了幼儿对《向日葵》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使欣赏活动更加深入、细腻。

2.提问语言的开放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也应注重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引导幼儿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幼儿欣赏故事《七色花》之后,教师提问:“如果你是珍妮,你会用花瓣做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用小花瓣让沙漠上长出参天大树,变成绿洲。”有的说“:我会用花瓣变出长有翅膀的汽车。”还有的说:“我用花瓣让沙漠变成一片树林”开放性的问题,发散性的表达,激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发挥了幼儿的想象表达。

3.提问语言的智慧性。古人云:“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需要教师在设计提问语言时能直抵教材本质,从启发、激励幼儿思维出发,智慧引导。如在演唱完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后,教师问:“小花鸭迷路时表情怎样?“呷呷呷呷”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当小花鸭找到妈妈时它的表情有什么变化?”……通过提问,让幼儿发现两段歌曲中不同的情绪需要用不同的表情和声音来演唱的方法,这种富有启迪、智慧地引导,提升了歌唱活动的效果。

4.提问语言的深入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需要教师关注教材本身,设计具有深度的问题,引发幼儿深入思考。如在欣赏故事《小羊过桥》后,教师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小白羊和小黑羊怎么会掉到河里去的?白羊和小黑羊应怎样做才能平安过桥?”在这深层次的探讨中,有效地帮助幼儿理清了故事的脉络,深刻地认识了故事的内涵。

三、归纳语言设计的艺术———以拓展经验为主

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认识肤浅,经验零碎,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实际,善于分析孩子的已有经验,然后有针对性、恰如其分地进行引导,帮助幼儿把零星、散乱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学习不再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系统的知识。

1.提升式归纳。所谓“提升”,指教师在幼儿认知、观察、了解等基础上进行适当提炼,帮助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更进一步。如,大班数学“有趣的排序”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排序?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便进行梳理:“围巾、手帕、地毯上美丽的花纹经过有规律排序后变得更美丽;马路、滑梯、房屋上有规律的排序后显得更美观。”通过教师语言的梳理、提升,丰富了幼儿对排序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更激发了幼儿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体验有规律的排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和快乐。

2.概括式归纳。所谓“概括”,就是帮助幼儿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特性进行提炼,使之形成一种更科学、完整的认识。大班散文诗《风在哪里》描述的是风吹过树梢、小花、小草和小朋友时的不同景象,教师这样归纳小结:风在哪里?风就在翩翩起舞的树梢上;风就在频频点头的小花上;风还在轻轻晃动的小草上;当我们放眼看去时,到处都能找到风的影子。原来,风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的概括语言像小诗一样优美,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了风的美,风的趣,也更激发了幼儿观察风、探索风的兴趣。

3.拓展式归纳。所谓“拓展”,是指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已经获得的经验,还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扩充。如在小班健康《好吃的西瓜》中,教师问:“你喜欢吃西瓜吗?西瓜有什么营养?”大多幼儿回答“西瓜好吃,凉快。”教师便拓展、丰富幼儿对西瓜营养的认识:“夏天吃西瓜不仅解渴,还能排出身体中的热量、毒素。西瓜虽然好吃有营养,但多吃会引起腹泻等疾病。”经过教师详细具体介绍,幼儿对西瓜的营养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四、应答语言设计的艺术———以关注个性为主

所谓“教师应答”,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幼儿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教师能否智慧、富有个性化地应答,直接影响师幼互动,影响幼儿学习兴趣与态度。因此,教师要针对幼儿的个体特点,采用灵活变化的应答方式,注重启发点拨、激励鼓舞。

1.追究式应答。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因此,教师在应答时要善于巧妙点拨幼儿思维,学会追问。如在健康《好玩的红绸》中,教师引导幼儿示范用红绸当小船玩“划船”游戏。教师:“怎样坐船既安全又舒适?”幼儿“:两手要抓牢。”教师:“抓牢什么?”幼儿:“红绸两边。”教师:“身体应该怎样?”幼儿:“身体要跪坐在船中间。”教师“:对,这样才能保持平衡。”教师的追究式应答,有效地解决了活动难点,提升了课堂效果。

2.激励式应答。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在应答幼儿时要注重激励和肯定,让幼儿体验交流表达的成功与快乐。如在绘本《叶子鸟》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叶子鸟跳圆圈舞”的画面。教师问:“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在唱歌跳舞。”教师:“你讲述得真完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有小音符。”教师“:你的眼睛真亮,它们围成了什么队形?”幼儿:“像花一样的队形。”教师:“你太有想象力了,如同花瓣一样也是圆形的。”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表达、想象给予了肯定,激励了幼儿的表达,它犹如甘泉、雨露滋润着幼儿稚嫩的心灵,让课堂氛围显得轻松、愉悦。

3.补充式应答。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弱,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式应答。如在画完“蝴蝶”后,教师组织幼儿讲评。教师问“:你喜欢哪幅蝴蝶作品?为什么?”幼儿“:我喜欢有花纹的蝴蝶,很好看。”教师:“是呀,这些蝴蝶花纹左右对称,色彩鲜艳,真美!”幼儿:“我喜欢那只会飞的蝴蝶。”教师:“只要变化蝴蝶翅膀飞翔的方向,蝴蝶飞舞的姿态就会更优美、更有趣。”教师的补充应答,让幼儿看到了多姿多彩的蝴蝶画面,同时教师也将自己的指导性建议巧妙地渗透其中,真是一举两得。

作者:吕燕 单位:张家港市南丰幼儿园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民间艺术渗入幼儿教育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我国传统的的民间艺术。幼教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将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传授给幼儿,让他们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一民间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性,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给幼儿真的启迪、善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但能够真正作为教学内容运用在幼儿教育中的却很少,并且民间艺术作为教育资源,可以用于开发幼儿各方面才能和健全幼儿人格。这一认识,还没有在社会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了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教师需要根据民间艺术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如给幼儿讲授陶瓷的艺术时,教师就可以开展“美丽的陶瓷”主题活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陶瓷的知识和故事,并组织学生参观陶瓷展。有条件的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陶瓷制作过程,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制作,让学生在学习和亲身感受中激发出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和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和感知中国陶瓷艺术。

2.生动有趣的区角活动。由于幼儿成长阶段的限制,其学习的知识通常是在游戏和探索过程中获得的。基于此,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区角活动。所谓区角,是指一个没有局限的场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地在里面游戏和学习,如游戏区、图书区、美术区、表演区等。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区角,将中国民间艺术渗透于中。如在游戏区,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民间玩具,陀螺、沙袋、大风车等放在这里,并按照幼儿的年龄和安全等因素加以整理。这些玩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完善,有各种各样的玩法,深受幼儿们的喜爱;在美术区,教师可以收集橡皮泥、彩色纸、彩带及大量的自然材料,使孩子能够自由地画、剪、贴。通过这种在区角渗透民间艺术的方法,能够激发孩子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受到熏陶。

3.将民间艺术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生活皆教育,幼儿的日常生活也是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重视将民间艺术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使民间艺术生活化。如在每24小时的上学时间,幼儿园可以播放一些朗朗上口的民间歌谣等,让孩子们欣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入学环境;课间休息和午睡起床时间,给孩子们播放一些民间乐曲;课间游戏时,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些传统的民间故事,等等。总之,教师可以将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与孩子们的生活融合,使民间艺术教育情景化、生活化。

二民间艺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有益作用

1.增强幼儿的爱国之情。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善恶的喜憎。特别是民间文学记载的许多英雄人物,其事迹能深深地影响和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欣赏民间文学,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善恶真伪,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2.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在幼儿园中进行民间艺术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强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孩子们的音乐、剪纸、画画等能力。此外,通过民间艺术教育还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美好之处,还要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而,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让孩子们自由地发挥,大胆地表达,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而民间艺术的多样性,恰好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带领孩子们玩橡皮泥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独立地创造一些自己喜欢或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出的形象,有些孩子还能够给他们制作的形象编出生动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再如,在美术学习中,孩子们能够利用绳子或者玉米皮等编制出小花、小鱼等作品。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

总而言之,民间艺术是中国悠久文化的璀璨明珠,是我国艺术的一朵奇葩。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游戏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民间艺术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能获得孩子们的喜欢。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一些的民间艺术内容,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幼儿的潜质,并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幼儿教育的艺术性研究

一、艺术性语音在幼儿园中的体现

(一)学会艺术性说话应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个目标

“会说话”需要智慧,它不仅代表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一个人是否具有幽默意识、幽默感、幽默能力,与其发展和生活幸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艺术性说话,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环境布置也应该是一种无声的艺术

教师平时要留心收集一些的儿童漫画,可以制成挂图布置在活动室和走廊的墙壁上。环境也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幼儿园的孩子对汉字还不敏感,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就是图画。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读出画中的含义。所以要充分利用艺术性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一些漫画书供幼儿欣赏和讲述,并在与幼儿共同欣赏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引导欣赏,激发想象力。

二、批评的艺术性

当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教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批评”他们呢?上课过程中,有个别孩子随便讲话,不认真听讲,聪明的老师走过去,可以假装很吃惊地说:“不好了,你的耳朵怎么不见了呢?是不是还在教室外面,要出去把它们找回来吗?”当老师和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了解老师的这种艺术性说话,就会下意识地去摸耳朵然后突然醒悟过来。会说话的老师可以使幼儿的“违规”行为很自然地消失,这样的批评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反省自己并改正错误。相信孩子们更乐意接受富于幽默的劝导,教师的艺术性话语促进了师幼关系的融洽。

三、鼓励的艺术性

在一次徒步行走中,孩子们走得很累,队伍开始松散,情绪开始低落,气氛被动。这时,A老师却让孩子们干脆停下,说:“我们的赛车都没有油了吧,现在依然排好队,我依次给大家加点油。”小朋友们情绪高涨,又有说有笑地往前走……如果这个老师一味地说“大家不要讲话,快点往前走,跟上大家的步伐……”,相信效果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艺术性的鼓励不仅可以调整孩子们的精神状态,还可以缓解幼儿生理上的疲惫,减轻心理上的压力,鼓舞幼儿努力去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四、教育的艺术性

为了矫正幼儿的挑食毛病,班级教师煞费苦心。前不久有个染着一头黄发的老师来到幼儿园,孩子们问:“叔叔你的头发怎么是黄的啊?”这位老师就很聪明,他露出很遗憾的表情说就是因为小时候挑食,慢慢地头发就变黄了,现在吃什么也来不及了。孩子们将信将疑地意识到挑食的坏处。很多细节问题,聪明的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同样幽默的文学作品或者小故事来引导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来辅助达到教育目的。

五、用艺术性的话语化解尴尬

日常教学过程中,当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理解程度不够,难免会出现尴尬。那么就要巧妙地利用说话的艺术性。有一次角色扮演游戏中,没有幼儿愿意扮演丑陋的巫婆。老师说:“我知道在场的有一个小朋友演巫婆演得很好,很愿意扮演巫婆,他会举手的。我现在从一数到三,让我们看看他是谁。”老师数一,小朋友们四周看看,没有人举手;老师数二,小朋友们四周看看,还是没有人举手,小朋友们有些失望了;当老师数到三,小朋友们四周看看,以为还是没有人举手,谁都没有注意到,老师早已经高高地举起了手,表情夸张地说:“那个人就是我呀!你们怎么没有人想到呢?”小朋友们全都开心地笑了。如果此时老师不是采取幽默化处理手段,而是训斥和责问幼儿为什么不愿意扮演巫婆,强行安排某个幼儿扮演巫婆,那么师幼关系就会变得很僵,甚至对立,接下来的游戏也就不是幼儿在玩游戏,而是老师在游戏幼儿了。

六、说话有艺术就会提高亲和力

教师适当地拿自己来做幽默的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还可以拉近师幼间的心理距离。有位老师,发现小朋友总是记不住她的姓,于是她想到了幽默的一招,非常奏效。只见她头戴着蚯蚓的头饰,学着蚯蚓的样子来到小朋友们面前,告诉小朋友们“:小朋友,我是你们的朋友———蚯蚓。从今天起,你们就叫我邱老师吧!”“蚯—老—师!”孩子们开心地齐声喊。从此以后,小朋友们一见到邱老师就笑眯眯地叫她“蚯—老—师!”她顺势做出蚯蚓的一些造型,小朋友们不仅记住了她的姓,而且还很愿意与她亲近。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有声语言的艺术性和无声语言的艺术性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师幼之间关系的润滑剂。

作者:柴静 单位:常州市爱儿坊幼儿学苑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艺术性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时刻处于一种互动与交流之中。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师生交流之中,孩子得到了身心的发展。在教师与孩子的交流之中,语言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教师应用艺术性的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可以使孩子们对于教师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对自身产生自豪感。

关键词:艺术性;语言;幼儿教育;应用

教师对于孩子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幼儿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加明显,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谐轻松,孩子的性格就会积极向上,开朗活泼。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积极的”,孩子的发展才是“积极的”。教师与孩子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就是语言交流,艺术性语言的使用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那么如何使教师的语言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具有艺术性呢?下面我来谈谈自身的看法:

一、应用中的正确理解

1.让学生学会“说话”

让孩子学会“说话”就要对“说话”正确的进行理解,这里的“会说话”不仅仅是具有说话的能力,还要有“会说话”的智慧。“会说话”需要智慧,它不仅代表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一个人是否具有幽默意识、幽默感、幽默能力,与其发展和生活幸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艺术性说话,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诱导学生学“说话”

语言什么时候用?有发现时“想说”,想交流时“想说”,让学生“会说话”首先就要让学生“想说”。教师平时要留心收集一些的儿童漫画,可以制成挂图布置在活动室和走廊的墙壁上。环境也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幼儿园的孩子对汉字还不敏感,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就是图画。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读出画中的含义。所以要充分利用艺术性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一些漫画书供幼儿欣赏和讲述,并在与幼儿共同欣赏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引导欣赏,激发想象力。

二、策略分享

1.要艺术性的批评学生

孩子难免会犯错,尤其是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们,自制力很差,表现欲望强烈,所以他们的出错率就更高了。当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教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批评”他们呢?上课过程中,有个别孩子随便讲话,不认真听讲,聪明的老师走过去,可以假装很吃惊地说:“不好了,你的耳朵怎么不见了呢?是不是还在教室外面,要出去把它们找回来吗?”当老师和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了解老师的这种艺术性说话,就会下意识地去摸耳朵然后突然醒悟过来。会说话的老师可以使幼儿的“违规”行为很自然地消失,这样的批评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反省自己并改正错误。相信孩子们更乐意接受富于幽默的劝导,教师的艺术性话语促进了师幼关系的融洽。

2.要艺术性的鼓励学生

幼儿时期的学生一大特点就是喜欢被表扬,喜欢时时获得鼓励,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在一次徒步行走中,孩子们走得很累,队伍开始松散,情绪开始低落,气氛被动。这时,A老师却让孩子们干脆停下,说:“我们的赛车都没有油了吧,现在依然排好队,我依次给大家加点油。”小朋友们情绪高涨,又有说有笑地往前走……如果这个老师一味地说“大家不要讲话,快点往前走,跟上大家的步伐……”,相信效果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艺术性的鼓励不仅可以调整孩子们的精神状态,还可以缓解幼儿生理上的疲惫,减轻心理上的压力,鼓舞幼儿努力去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3.要艺术性的教育学生

教师是教育者,孩子是受教育者,教师对于幼儿时期孩子的教育承担了主要的责任。为了矫正幼儿的挑食毛病,班级教师煞费苦心。前不久有个染着一头黄发的老师来到幼儿园,孩子们问:“叔叔你的头发怎么是黄的啊?”这位老师就很聪明,他露出很遗憾的表情说就是因为小时候挑食,慢慢地头发就变黄了,现在吃什么也来不及了。孩子将信将疑地意识到挑食的坏处。很多细节问题,聪明的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同样幽默的文学作品或者小故事来引导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来辅助达到教育目的。

4.要艺术性的处理突发事件

教学活动具有计划性、预见性,同时也具有突发性。在教育教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出现时教师要铭记艺术性的进行处理,将突发事件当做教育教学的契机加以应用。日常教学过程中,当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理解程度不够,难免会出现尴尬。那么就要巧妙地利用说话的艺术性。有一次角色扮演游戏中,没有幼儿愿意扮演丑陋的巫婆。老师说:“我知道在场的有一个小朋友演巫婆演得很好,很愿意扮演巫婆,他会举手的。我现在从一数到三,让我们看看他是谁。”老师数一,小朋友们四周看看,没有人举手;老师数二,小朋友们四周看看,还是没有人举手,小朋友们有些失望了;当老师数到三,小朋友们四周看看,以为还是没有人举手,谁都没有注意到,老师早已经高高地举起了手,表情夸张地说:“那个人就是我呀!你们怎么没有人想到呢?”小朋友们全都开心地笑了。如果此时老师不是采取幽默化处理手段,而是训斥和责问幼儿为什么不愿意扮演巫婆,强行安排某个幼儿扮演巫婆,那么师幼关系就会变得很僵,甚至对立,接下来的游戏也就不是幼儿在玩游戏,而是老师在游戏幼儿了。

5.要艺术性的处理师生关系

幼儿时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孩子的情商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适当地拿自己来做幽默的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还可以拉近师幼间的心理距离。有位老师,发现小朋友总是记不住她的姓,于是她想到了幽默的一招,非常奏效。只见她头戴着蚯蚓的头饰,学着蚯蚓的样子来到小朋友们面前,告诉小朋友们:“小朋友,我是你们的朋友―――蚯蚓。从今天起,你们就叫我邱老师吧!”“蚯―老―师!”孩子们开心地齐声喊。从此以后,小朋友们一见到邱老师就笑眯眯地叫她“蚯―老―师!”她顺势做出蚯蚓的一些造型,小朋友们不仅记住了她的姓,而且还很愿意与她亲近。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师生间的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所占比重极大。教师通过使用艺术性的语言,艺术性的处理师生关系,艺术性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使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浅谈幼儿教育艺术和教育手段

摘 要: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你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你的神圣。”的确,幼儿教育始终离不开每位教师广博的爱。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任何事不能三心二意,然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幼教工作是一项要付出神圣之爱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施教者必须具备“三心”和“二意”,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和教育手段。

关键词:教育艺术 童心 重视

三心即童心:要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以孩子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动,走进童心世界。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教师领孩子在室外游戏,其中一个男孩不守规则却跑到一边蹲下身在观察忙碌搬运的蚂蚁,结果被教师强行拖回,可怜的小蚂蚁也在劫难逃,丧命于其足下,最终是不欢而散。而这个有着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便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听话、不守纪律的坏孩子,其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的欲望被无情地扼杀,令人惋惜。如果这位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对此加以正确引导,和孩子们一起来观察讨论,那结果又会怎样,想必大家都能料到。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上课开小差时;当孩子好奇地把墙围上的饰画一遍又一遍撕下时;当孩子幼稚地踩着小椅子伸手去够屋顶的风扇或吊灯时;当孩子出现各种异常举动时,我们是否保护并促其发展了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可见具备一颗童心之重要矣。

细心: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丁点进步,不忽视每一件小事,这要求我们必须细致观察、细心了解每个孩子。以往,我们总是喜欢一些漂亮、乖巧、话的孩子,对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总冠以“淘气包”、“小捣蛋”的“美”名,殊不知,正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劳动时总会抢先在前;看到椅子、笤帚倒了会主动扶起;能热心为新孩子取杯倒水;争帮老师晒被子、收拾玩具……鉴于此,我每周剪制大堆各色小花,周末奖励给孩子: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奖金色的花;吃饭、午休好的奖黄色的花;热心帮助小朋友、主动帮班级做事的奖红色的花;讲卫生爱清洁的奖绿色的花;讲故事好、会表演的奖紫色的花,这充分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爸爸妈妈看一看谁得到的花的颜色多”,每个孩子都戴上一朵花回家,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孩子喜,家长乐,更促进了孩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孩子每天身体上的变化,情绪上的变化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耐心:对待孩子,没有一颗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教育活动中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洗刷呕吐或大小便弄在身上的幼儿,孩子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我们的耐心。班上有一个叫王以莛的孩子,患“奶瓶综合症”,即长期含奶嘴导致咀嚼功能退化,上下门齿几乎全为龃齿烂掉,只会吸吮不会咀嚼,碰到一点硬的食物(芹菜、桔子、苹果、肉)就会被噎的呕吐不止,不会自己吃饭,本来愉快的进餐现成了沉重的负担。针对他,班上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由教师一勺一勺地喂饭,对硬的食物将其捣碎捣烂,当他适应进餐时,渐渐叫他自己动手用餐,不逼不催,只许鼓励,允许其慢慢吃,常常一吃就是一、两个小时,并且老师一直在他身边陪着。每次当他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吃完一碗饭时,那高兴劲儿简直就象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和家长取得联系,在家中也要放手鼓励孩子自己独立进餐,不要包办,日常多嚼口香糖,锻炼牙齿及咀嚼肌……一直持续了大半年,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孩子已能独立进餐和其他孩子一样了。

二意即:

诚意: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及言行。当孩子退缩不前时,真诚地送上一句:“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当孩子有了丝毫进步时,一个真诚赞许的眼神、善意的笑容都会令孩子自信。在某节语言课上,老师讲错了故事内容的顺序,一个孩子忽地站起来指正,得到的不是老师的肯定、表扬和真挚的谢意,而是一句“就你会,别瞎掺和,不许乱讲话……”一盆冷水浇到底。更有甚者,有的教师竟利用孩子某方面的缺陷进行讽刺、挖苦,孩子的自尊受到严重地伤害,自信也被抹杀。日后在这样的教师面前,他还能够继续主动、热情、积极吗?每天下午,我们利用孩子晚饭后离园前的这段时间,总结哪个孩子哪方面有了进步或存在不足,然后蹲下身来和每个孩子一一拉勾相约:明天一定要更加好!当第二天孩子达到要求或稍有进步,我就会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搂着孩子在他额头轻轻一吻。得到了老师的亲吻,孩子的内心感到莫大的满足。

大意:孩子的表现不会总是一成不变,总有一定的阶段性,这个时期也许有很大进步,另一个时期也许停滞不前甚至退步。对孩子日常的一些有意或无意中所犯的错误,都应给予必要的谅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而有的教师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凭印象下结论,常以“朽木不可雕”、“反正他也改不好”、“这个孩子就是坏”……等来评价某些方面能力差的孩子,总揪住他们以前的过失不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些年幼稚气的孩子。当孩子悄悄地把班上好看的玩具带回家时;当孩子不小心碰坏了幼儿园的易碎物品时;当孩子抓伤或咬伤同伴时;当孩子由于好奇折坏了电动玩具时;当孩子又一次故意拉撒在身上时,经过必要的批评教育后,我们是否能以“过往不纠”的心态对待孩子?

总之,三心二意各个内容之间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好比人的五官,缺了哪样都不行。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否具备这“三心”与“二意”将影响到其方方面面的工作与效果。与同事相处需要,幼儿的保育工作需要,家长工作更需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每一位幼教人员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这“三心二意”。通过“三心二意”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促使每个孩子在各方面健康和谐发展,这也正是素质教育对每位幼教工作者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集中体现,内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髓。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不仅仅使幼儿提高了自己的民族修养和民族认同感,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在学习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精神素养和积极的精神态度,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要提升老师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的科学教育才会使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得到合理应用。

关键词:民间艺术;幼儿教育;学习课程;实施方法

民间艺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教育也越来越早龄化,幼儿教育受到许多家长的重视。是否接受过良好的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把民间艺术和幼儿教育结合起来,不单单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还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一、为什么将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

首先,民间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中华文化,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包含着糟粕,但这并不代表文化不应得到学习与发扬。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的文化宝库不是一个人一生就可以参悟的,不早点应用于孩子的教育恐怕日后更会被新鲜的事物所淡忘。其次,民间艺术的存在是多个地区的特色文化共同的。一个地区的民间艺术也是这个地区文化的体现,是一个民族智慧的象征,这是不可拒绝、不可替代的。将民间艺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让该地的人们更早地接触到这些民间艺术,受到浓郁的艺术熏陶,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的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这对于该地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民间艺术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简单了解本地的民间艺术,在他们心中种了一棵中华文化的种子,让这些文化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一起发芽。同时,也使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种族文化有包容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比如,在新疆地区的幼儿园,可以在幼儿教育中加入热瓦甫演奏、新疆传统舞蹈等,可以使孩子们增加对地区文化的兴趣,也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这些文化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在今后的社交中有一个良好的修养。

二、如何将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

我国虽然已经开始意识到将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中,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相信随着时间会慢慢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幼儿教育的道路。民间艺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首先是由教师来进行传播,而教师的民间艺术修养却存在欠缺,也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课程安排以及民间艺术能不能和其他领域融合也是一个未知数。

(一)加强教师的培训

对于民间艺术的应用来说,幼儿教师不仅是艺术题材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还要从诸多体裁中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选择一种合适的艺术形式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这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因为这是把幼儿教育与民间艺术融合在一起的关键。对幼儿教师开展严格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民间艺术修养,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培训,一个是实践活动。专业培训应该找民间艺术的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使教师对本地的民间艺术有深刻的了解和运用,提高其业务水平。实践活动就是邀请专家和本院的教师幼儿们一起参加民间艺术活动,由专家亲自指导幼儿进行学习,不仅使教师学习到传授知识的技巧,也使幼儿得到新的知识。

(二)严格选材安排课程

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多样,教师不能盲目选择一些不适合幼儿学习的,应该从一些具有简单教育意义的开始,根幼儿的年龄段和他们的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来进行严格选择。这样,幼儿既能接受民间艺术,对它们产生兴趣,也能促使他们继续学习民间艺术,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的涵养。

(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教学不应过于单一,不能死板的口口相传,应采用多角度多方位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育方法,不仅使幼儿深刻了解民间艺术,也可以培养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参与多种多样的民间活动,使他们对课本古籍里边的文化有所了解,知道是什么样子、源头、方式等等。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要让幼儿注意安全,不要乱跑,也不要破坏这些古老文化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

三、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不仅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民族精神修养,但实际上更是对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如今许多非常著名的民间艺术已经失传,不是我们不想学而是我们不知道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去,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也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发扬。只是目前这种形式刚刚开始,存在问题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不可估量的前景,这不能用金钱来计算,文化在何时都是无形资产,沁入骨髓方知伟大。

幼儿教育与民间艺术的融合,也丰富了教育的内容,让幼儿能够发展,提高幼儿的艺术嗅觉。参加各类的民间艺术活动,了解丰富的文化宝库,学习的民间艺术等,这些对于幼儿的成长会起到点睛的作用。

民间艺术是一座无法预测的宝藏,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修养,为将民间艺术与幼儿教育的结合做出一定的贡献。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民间艺术包含在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中,其体现的生活性及价值综合性与幼儿园课程的特性相吻合。利用民间艺术资源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使之融合并渗透在其他课程内容之中,从而令民间艺术的教育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民间艺术;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民间美术等。民间艺术充分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因而具有认识、教育、娱乐等多种审美功能。民间艺术能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能带给他们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发和利用民间艺术资源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开发和利用民间艺术资源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开发和利用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民间艺术,作为我国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演变,是世代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和创造。民间艺术之所以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因为感受和创造民间艺术是幼儿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可及的。民间艺术的生活性和价值的综合性与幼儿园课程的特性是一致的。在当前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无论对社会还是幼儿发展都会有重要的价值。

民间艺术要成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必须关注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这是最关键的一项宗旨。以民间艺术课程化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不是纯粹的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新的成分,而主要是对原有的课程内容的呈现和实现,我们要采用一种新的视角把部分课程内容同现实生活和民间艺术结合起来,使其它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民间艺术的学习在同一过程中综合地进行,使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真正成为一个生活化的、趣味性的和综合性的过程。当然强调民间艺术的课程价值也并不意味着民间艺术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全部,而是民间艺术应该融合和渗透在其它课程内容之中。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民间艺术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作为当今教育的一种导向的形势下,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对于幼儿协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民间艺术的审美内涵主要可表述为:从善之美、稚朴之美、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和谐之美。因为幼儿与民间艺术的相通性与相似性,其对于民间艺术有着强烈的接受性。“幼儿不造作,无拘无束,喜欢色彩鲜艳大胆,随心所欲,无透视,反自然,幼儿的图画往往充满了幼儿特有的稚拙、纯真、自然的质朴美,这与民间艺术是很相似的。”从而使得对民间艺术的组织、加工和改造就成了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民间艺术的选择、加工的基本原则是对幼儿来说具有发展价值,有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动作学习的可能性,远离幼儿生活经验,不能引发幼儿全身心投入的民间艺术不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当前有很多幼儿园已经意识到民间艺术对幼儿和谐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开展了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努力创设民间艺术教育的环境,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依据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充分挖掘、精心创设与民间艺术教育相适应的环境资源,引发、支持幼儿与民间艺术教育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中,试图探索如何使幼儿对戏剧、工艺、腰鼓、木偶剪纸、染纸、中国结、泥塑、蜡染、舞蹈等多种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兴趣和敏感,并在高一层次上对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的共同审美要素进行有益的抽象、概括和相互迁移,从而培养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智慧、一种整体的反映能力,将民间艺术得以继承发展。让幼儿从小就在民族艺术的氛围中形成对精神的认识,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情趣、探索精神和想象创造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开发和利用的对策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核心,促进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民间艺术活动中,从而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感知美、想象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愉悦。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及时,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优美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按照幼儿心理发展层次,在幼儿园创设富含民间艺术色彩的生活与活动环境,让幼儿的生活因为民间艺术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也可以通过参观古迹或民间艺术作品展览,如民间剪纸、风筝、民族绣品、各地面塑、民间布玩具展览等容易吸引幼儿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对民间艺术有直观的感受,让幼儿感知民间艺术的存在形式,让民间艺术的客观历史、造型和色彩直观地展现给幼儿,使得幼儿产生对民间艺术初步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民间艺术的感觉和情感。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就能有效地增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感知能力。

第二,从幼儿的兴趣切入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教师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兴趣倾向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民间艺术作品。这样有助于幼儿把感知经验系统化,有助于幼儿把从日常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其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这种敏锐的感知能力表现在幼儿能在获得对作品强烈的及时印象的基础上再认真细致地观察民间艺术作品(要素特征、要素之间的关系、作品表现的情感);能观察作品使用的材料特征,如某种物象的色彩与质地,某种乐器的音色,某首曲目的声调;能观察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如早晨或黄昏的背景。

第三,教师在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和引导。教师的引导是要帮助幼儿面对民间艺术作品时能做出正确的审美反应,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感知和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这也正是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进行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民间艺术作品所再现或表现的内容;从“你觉得哪里最美?为什么?”引导幼儿感知艺术作品形式;从“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幼儿感知民间艺术作品的情感;从“请你给作品起个名字”,引导幼儿回顾与反思美术作品的整体内涵;从“猜猜这是哪个民间艺人的作品?”引导幼儿感知了解民间艺人的风格。

总之,创设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有利于继承和发展的民间艺术,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其在良好的艺术氛围和健全的教育环境下,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民间艺术的教育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目的。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音乐艺术

摘 要:音乐艺术教学是一个有趣而艰难的过程。美妙的音乐能让幼儿身临其境,陶醉其中,自娱自乐,使幼儿在音乐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一个发展的人才。作为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我乐意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提高音乐艺术教学水平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艺术

幼儿期是右脑功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进行艺术活动创新意识培养的黄金时期。音乐艺术对幼儿的影响是在幼儿从事音乐实践活动,进行音乐审美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音乐以自己特有的音乐语言影响者幼儿,在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乐曲中让幼儿体验美、思受美,达到欣赏美的程度,堵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品德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音乐艺术呢?我在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一、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1、适当的引用小故事是催化剂

我利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巧妙地把舞蹈的全过程编缀成富有情境的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来理解舞路的内涵。前两年我创编的舞蹈作品?中国娃?,它是一个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境,在学习前,我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导人:“在清朝年间,有一群扎着长辫,戴者西瓜皮幅的少年公子哥手e着书扇,一群可爱的小女孩,手拿着红手帕。他们一起来到黄河边,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创造了一群活泼可爱的中国娃。24小时,一个小女孩打算打破传统,开始看书识字,这时,一个小男孩手拎着一盏灯笼,偷偷地来到小女孩的身后,给这个小女孩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孩子们听得特别感兴趣,当他们带着好奇的心情去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时就十分投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形象的口令为低幼孩子开辟捷径。

口令,是舞蹈、律动教学中常用的指导方式。由于低幼孩子的直观思维强,在音乐中听到“一、二、三、四”的口令会不知所措,无法从口令中联想起动作,为了更好掌握,我便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能够概括要领的动作做口令,如:小班音乐教学?兔跳?中,音乐为「31「31「25「1-「5量S。「53「,1量。2!「21「我就将口令编为「跳「跳「扭「扭「跳「跳「扭「扭「在这种形象的口令的帮助下,孩子们对于旋律模糊的都分会做得更好。

二、在音乐艺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对美的情趣是使幼儿进入美的境界,接受熏陶的先决条件。萌发审美情趣需要后天的培养,并需要有一定措施启发,引导幼儿在艺术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在一次大班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掌握踏踮步、进退步等基本舞步,如果单靠反复机械的练习,幼儿不仅没有兴趣,甚至会产生逆返心理。为此我在教律动?拍皮球?时,采取事先让幼儿拍球,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拍球方法进行活动,并将拍球动作融人音乐中,使幼儿不仅创编了许多拍球动作,而且学会了听音乐进行踏路步、进退步等基本舞步的技能练习,很好地在音乐中表现了拍皮球的欢快场面,从而萌发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反之,在生活中如果不善于让幼儿去感知、去理解、去体验、去表现、去创造,那么美是不存在的。因为幼儿与艺术的美有者某种天然的联系,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榴心培养的。只有给幼儿所有必备的工具,才能发挥其创造能力。教师要带领幼儿积累优美的韵律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细细观察,便能发现许多现象是舞蹈动作的来源,如树木摇曳、火花四溅等。引导幼儿发现周国生活中美的动作,进而经过创编为韵律活动所用,如带幼儿多观索:小动物,引导幼儿学鸡走、兔跳、鸟飞;季节变化时用动作表现大风、微风、树叶飞舞等。此外,还要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等。。

三、在音乐艺术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创造来源于对表象进行加工想象,创造过程本身也包括想象。幼儿期被人称为想象活跃的高峰期,幼儿一旦进人想象世界就无拘无束,展开成人不敢想象的想象。因此在音乐艺术教学中要想让幼儿把握好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情景。

四、在音乐艺术教学中教师应以新的理念与幼儿互动

德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教授特弗里德・海纳特说过:“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教师应利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幼儿,当幼儿人云亦云地一味赞同别人的时候,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提出自已的不同创意吸引着幼儿,在幼儿有了与众不同的主意时,教师要帮助理解,鼓励,认同这一主意,让每位幼儿充分地去创造、去表现,使他。们能围绕活动:“各做各的事,各唱各的调,各走各的路,各做各的动作。”

树立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观念。在音乐艺术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自身对做的“过程”比“结果”更感兴趣。做的过程给幼儿带来了无比的满足和剩余精力的释放,他们的许多行为就表。现在尝试和熟悉事物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我们不要求每位幼儿成为艺术大师,而是在活动中鼓励他们独立构思,自由创编,对于幼儿的活动,教师应表现出倾听、微笑、鼓励的态度,给幼儿提供支持。

音乐艺术教学是一个有趣而艰难的过程。美妙的音乐能让幼儿身临其境,陶醉其中,自娱自乐,使幼儿在音乐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一个发展的人才。作为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我乐意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提高音乐艺术教学水平而不懈努力。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浅谈艺术教育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音乐教育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而美术教育又是一种造型艺术,由于它色彩协调,线条清楚,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关键词:艺术教育 美育教育 作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培养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无论环境的美化,成人的衣着打扮还是家人的生活起居、社会上人们的言行举止,还有自然形形色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都能引起幼儿最初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但这些毕竟是很有限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

一、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1.音乐教育

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其想象力、记忆力,活跃思维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功能。音乐教育是儿童美育的重要内容,它担负着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使命。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共鸣能力。无论是儿童欣赏音乐或是自己演唱歌曲、表演动作,都能对音乐作品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而不是机械地、无动于衷地表演。

音乐教育可培养儿童主动学习音乐的能力,积累音乐活动的经验。如儿童能主动地进行音乐活动,能力求做到在听觉上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即指在唱歌时会监督自己的声音是否唱准,节奏是否正确等,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时,监督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音乐性质、节拍、音乐作品的结构等。

认真学习了幼儿园的“规程”和新《纲要》中的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要求。从网上搜索音乐教育有关资料,学习音乐教育新理念,在各种幼儿教育杂志上收集音乐教育的实践经验,使教师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质,以较高的音乐教育理念进行探索和研究音乐教育规律。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了相适应的音乐环境,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做到“面向每个幼儿”“因人施教”,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2.美术教育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由于它色彩协调,线条清楚,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幼儿喜欢用画笔涂画出一些他们想象的图案来,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喜好,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通过绘画、手工操作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得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之所以喜爱游戏,是由于身心条件的制约,最初只能从事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游戏,往往是在想象中完成的一种现实活动,如给布娃娃打针、喂药等,是幼儿的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是人的社会活动的最初级形式,是幼儿实现交往需要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

如看见星星闪烁,说明天眨眼,看见露珠又说小草哭了,扮演解放军,就能坚守岗位,不怕任何困难,严肃地站岗。幼儿在游戏时聚精会神,相信游戏是真的。

3.文学艺术教育

幼儿读者虽然不能地将自己欣赏的这种深度和广度理论地表述出来,但是在实际的文学欣赏活动中是能体会到的,他们常常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甚至讲述者有微小的变动都瞒不过他们,就是因为他们在每次的听讲中都有新发现、新理解,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很容易就把自己融入到作品中与人物形象幻化一体去游戏、探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而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使其听故事时有不同的参与感受,作品本身在他们每次的听赏过程中都被重新演绎了一次,创作了一次。幼儿文学欣赏应该还真正的主体地位给幼儿,让他们徜徉在文学的广阔时空中体会自由创作的快乐。

幼儿园中的文学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听故事、听童话、朗读诗歌、观看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进行的。如童话《白雪公主》能激发幼儿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培养疾恶如仇的情感。又如,故事《老实的列宁》,能教育幼儿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的老实品质,等等。通过讲、读、看、听等形式,让幼儿多学习一些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作品,既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又能培养做人的美德,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通过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及室内外装饰,都应该注重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思,同时还要注重童趣的特征。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从幼儿入园到离园的各个环节,生活环境包括园舍管理、教室环境管理、寝室管理等各种场所。如在围墙上画出形态各异的动物画及卡通画,能使幼儿有生活在童话世界的感觉。又如,在活动室或走廊的墙上画出有故事内容的童话,可以对幼儿进行无声的美育。在美的环境中,幼儿心理上能产生愉悦感,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的心理发展,使幼儿获得健康和谐的教育,是日常生活中美育的主要内容。

总之,从小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我们祖国的明天才会将更加灿烂辉煌,繁荣富强。

幼儿教育艺术论文: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艺术

摘 要:幼儿教育针对的是年龄在3~6岁的学龄前儿童,此阶段是孩子的启蒙阶段,是一生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授课和交流时就要更多地注重技巧性,充分把握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幼儿教育;技巧性;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和情感交流最重要的工具,随着素质教育意识的强化,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语言艺术性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以进一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实效。本文就幼儿教育语言的技巧性进行详细论述。

幼儿园是孩子们获得教育的重要场所,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来讲,幼儿教育较大的特点就是教师的口语教学较多,由于幼儿处于学习的起点,基本不认识字,因此,他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大部分来自教师的口耳相传。但是,由于幼儿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很多动作行为是在潜意识情况下发生的,不为自己控制,从而施教难度较大。同时,幼儿与教师在年龄和身心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天壤之别,这使二者的沟通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教育幼儿学习,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能够使教师更好地进入幼儿的世界,使幼儿能够更主动和地接受知识和技能。

一、教师应当注重语言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情

相对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生动有趣的语言更贴近幼儿心理,容易被幼儿接受,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汲取知识。例如,在给幼儿讲故事时,老师采取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不同的人物采用不同的声音特点,或甜美,或阴沉诡异等,这样可以展现给幼儿具体的人物形象,让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开发智力。

二、教师应当扮演母亲的角色

在与幼儿沟通交流时,教师应当扮演母亲的角色,用充满爱的语言去耐心地教导幼儿,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同时,爱的语言具有良好的激励性,当幼儿在学习玩耍中遇到困难,不能自己独立解决时,往往会产生苦恼沮丧的情愫,感到灰心无助,这时,教师们就应当去关心帮助他们,轻声细语地询问幼儿苦恼的原因,鼓励引导他们走出困境,继续去探索、学习、玩乐。例如,在进行某项动手操作时,有的幼儿因为胆小羞涩,不敢自己动手练习,这时,教师就应当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宝贝,不要怕,努力尝试一下”“老师相信你,你会做得很好的”“你看其他小朋友做得多好,你和他们一样”等等,这样的话语对幼儿无疑是一种力量,在老师的关怀支持和其他小朋友的鼓励下,他们会重新振作起来,充满信心去动手锻炼。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说的就是充满爱的语言可以让幼儿感到身心愉悦,如沐春风。

三、教师的语言教学应当规范,简洁明了

教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模仿着,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用词必须规范,符合科学性,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地模仿,学习新的词汇,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幼儿语言教学更是如此。把握幼儿语言教学的技巧,开启幼儿的语言天赋,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