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

摘要:其实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的展现。现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现代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行动的指导。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幼儿教育论文

一、善待与众不同的幼儿

幼儿园是他们进入社会的及时个群体,在脾气个性、行为习惯等方面还未经过社会化的规范培养,因此更容易养成以自我喜好为标准的黑白分明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太有个性而容易和小伙伴之间发生冲突。教师要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不可以用简单的好坏标准尽兴粗暴评价。教师必须持宽容、温和的态度,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个性优势并进行优化,及时纠正儿童的错误观念或行为习惯等;根据儿童独特的优势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认知,锻炼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为在尊重儿童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特长,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在室外活动环境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提供儿童的选择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在幼儿园举行的家长开放日要及时和家长了解儿童的信息,为更好地和儿童相处做好准备,并及时向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内的表现,交流教育理念,以确保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贯性、连续性。

二、正确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

儿童由于年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并未经过社会功利观念的熏染,因而极为简单纯洁;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是非观不明确、自我控制力差等缺点,需要教师、家长及时的监督和教育,才能保障健康人格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幼儿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要充分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简单和纯真,努力站在儿童内心真善美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我是被爱,被信任的,在他人的眼中我是很棒的孩子。”这样对儿童无形中产生正面的感染力,使儿童在被他人信任的同时更加懂得自尊和自爱。此外,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就对学生妄加论断,要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立场,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训斥儿童的立场,努力了解学生犯错误的背后原因,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纠正儿童错误的认知观念,帮助儿童深刻反省自身的不足,促进儿童的转化。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教师在面对顽劣异常,屡教不改的儿童时,不要认为是孩子的原因而对他们大肆批评,要探究学生的内心认知问题,找出儿童情绪出发的关键点,及时解开儿童的心结,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教师还要善于进行工作总结,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结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三、耐心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阶段性、顺序性等特点,幼儿也存在着发展的差别,具体表现为同一班级的儿童其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儿童时要充分了解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区别地对待。尤其是一些学习不好、领悟能力差的儿童,容易因为自己在班级体中的落后产生焦虑情绪,因此他们心理更加敏感,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尊重和小伙伴的友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切不可粗暴地批评他们,应该用爱心和耐心去积极引导儿童,逐步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和耐心,才能使孩子在情感依赖的基础上对教师充满信任和安全感,从而使他们在幼儿园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师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时,还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点。教师在审视学生时应具备多元标准观,切不可以学习成绩作为的标准。尤其使幼儿教育,强调的是儿童身体各项技能的锻炼、社会性人格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非功利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家长来访日”的接待工作,及时总结儿童在幼儿园内的近期表现,和家长交流儿童的信息,加强对儿童的理解;善于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提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事项,努力使幼儿园教育能和家庭教育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对于儿童的犯错误行为,教师要深入探究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等深层原因,对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要及时、耐心地沟通和更正,以确保幼儿在更加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四、结语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幼儿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爱心和耐心照亮学生的心灵;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充电以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为儿童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艳 单位:山东省金乡县金色阳光幼儿园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现代教育论文

一、现代教育理念诠释与启示教育理念

其实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的展现。现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现代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行动的指导。

1.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他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单纯的传授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努力提高幼儿个性的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好坚实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2“.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儿童为本”是指幼儿教师的保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以儿童为中心,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儿童为落脚点,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1924年,各国签订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的身心必须得到正常发展,标志着幼儿教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合作的开端。1959年颁布《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世界各国开始逐渐关注儿童的基本权利,重视儿童教育。“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表明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其身心发展特征及生活状态又与成年人不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只有在“理解儿童、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3“.合作”的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合作”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家长和社会因素也是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教育要开放、要合作已成为各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共识。“合作”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要发展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幼儿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征,只有先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合作品质的人,才能培育出乐于与人合作的孩子。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与人合作”已经成为衡量幼儿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4“.全纳教育”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概念是在1994年举行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全纳教育提出了五大原则:“(1)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2)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3)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4)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5)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全纳教育理念并不意味着为每一个人提供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要了解个体特征,因材施教。

二、现代教育理念

融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策略

首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习态度与能力的养成。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但幼儿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和学习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终身教育理念应使幼儿教师认识到他们入职前的教育水平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制定幼儿专业标准中,应对幼儿教师所需具备的学习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包括能够不断地参与合作与学习;善于利用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学习能力的清晰界定对于促使幼儿教师终身学习可起到导向性作用。

其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应促使幼儿教师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与理解儿童,热爱幼教事业。当前,各地一些幼儿教师虐童的个案虽是少数,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缺失。“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制定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时明确界定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给予教师可操作性的指引,而不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泛泛概括。专业标准中应规定幼儿教师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知道影响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多重因素;幼儿教师能够在家庭、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理解儿童,知道儿童在健康、安全和营养方面的需求,并具备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利用儿童发展的知识为儿童创设健康、尊重、支持性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设计适宜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物理环境;能够提供适宜儿童理解力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能够设立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学习目标;能够使用多种发展适宜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密切关注每个儿童对教学的反应,能够与每个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和进行支持性的互动,使每个儿童都能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能够为儿童创设安全、友好、文化适宜和组织有序的学习环境,能够对每一个儿童进行负责任的评估,促进每个儿童的积极发展。

再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鼓励幼儿教师树立多元化的“合作”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与同事与幼儿家庭共同合作,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发展。应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幼儿教师要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尊重不同的家庭文化与价值,为家庭的幼儿教育提供支持;能够认识到家庭的作用,促使家庭参与到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中来;能够发起并保持与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尊重,支持每个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能够利用社会资源,与提倡服务于儿童和家庭的公益机构、组织等进行协调和合作;能够与同事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强调幼儿教师要接受并认可每一个儿童,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平等的学习机会,促进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全纳”的教育思想融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首先应引导幼儿教师尊重和赏识儿童的多样性,能够以公平、平等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儿童;要照顾到所有儿童的需求,包括特殊儿童;对课程内容和所使用的教学材料要具备一定的敏感性,既要使用反歧视性的材料和作品等,又要反映出儿童的文化、语言的差异性;能够包容儿童的多样性,能够以公平、平等的方式教育每一个幼儿,欣赏并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能够把个性化教育计划和个性化家庭支持计划整合进教学目标和日常活动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求,包括特殊儿童;能够与儿童进行积极的互动,帮助所有儿童接受自己,并为自己感到自豪。

作者:张银春单位:重庆市铜梁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论文

一、研究对象

A市B区共有49所幼儿园,其中省品质园共19所,根据研究的需要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A市B区的5所幼儿园,分别是C幼儿园、D幼儿园、E幼儿园、F幼儿园、G幼儿园。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在这5所幼儿园中按年龄和性别层次进行抽样,共抽取了50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样本,其中,40名女教师、10名男教师。40名女教师中包括20名老教师和20名年轻教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调查结果

课题组成员对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低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夏力主编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中对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评价标准。通过仔细阅读并分析50名教师的教案,了解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设计的现状。并对50名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了解目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形成的原因。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能力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结合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并以我国幼儿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而制定的。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之前,预先对幼儿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要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技能能力的期望和要求。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提出的依据不够科学。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和对教学方案的分析研究发现:有36%的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教育目标或直接参考教师指导用书上的教育目标提出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24%的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具体安排,结合教案提出教育目标;6%的教师在提出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会考虑季节因素;14%的教师会根据家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科学教育目标;只有20%的教师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来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提出不够。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构成应该包含情感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知识经验。调查发现,94%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提出了认知目标,80%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提出了情感态度目标,只有58%的教师提出了能力目标。

(3)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没有兼顾个体差异。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50名幼儿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6%的幼儿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年级幼儿的认知特点来制定活动目标,有42%的幼儿教师会考虑本班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虽然幼儿园班级是按照年龄来划分,但相同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访谈中发现只有16%的幼儿教师注意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说明有84%的教师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科学教育并没有提出分层次目标。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准备设计能力丰富的活动材料是顺利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和重要环节。调查发现,目前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准备的设计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材料准备较单一。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活动材料较为单一的问题。56%的幼儿教师都是利用幼儿园现有材料或集体购买材料;28%的幼儿教师是根据活动内容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只有16%的幼儿教师会选择利用废旧材料。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够充足。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研究发现,只有54%的幼儿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材料,仍然有46%的幼儿教师在准备科学活动材料时没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这势必会影响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3.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也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既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又要拓宽幼儿的科学经验;既要体现科学的启蒙教育,又要具有时代性。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情况如下:

(1)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具有时代性,但是缺乏灵活性。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4%的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上考虑到了幼儿的发展特点,52%的幼儿教师考虑到了活动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但仍有16%的幼儿教师是根据幼儿园的统一安排来选择活动内容,说明部分幼儿教师对于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缺乏灵活性。

(2)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但是缺乏整合性。通过访谈发现,有86%的幼儿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就能发现科学;同时有76%的幼儿教师还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跳一跳能够理解和接受,从而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让幼儿体验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感。但是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对科学教育的理解较为狭窄,72%的幼儿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活动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科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五大领域内容间的有机整合。仅有28%的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重视将科学教育内容与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4.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方法和组织形式设计能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教师所要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必须要适应幼儿的认知特点,否则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发展。研究中发现,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中情况如下:

(1)科学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6%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会运用直观教学方法,而在运用直观法时36%的幼儿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54%的幼儿教师会利用实物或挂图等作为直观法的教学材料。

(2)科学教育活动方法的运用没有关注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案的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关注度不够。在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有24%的幼儿教师采用了操作法,积极让幼儿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但是仍然有18%的幼儿教师只是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并没有运用操作法让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3)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幼儿教师能够意识到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幼儿的个体探究,但调查中却发现,在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58%的教师采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26%的教师会利用小组活动的探究方式,只有16%的幼儿教师会注重幼儿的个体探究。

5.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设计能力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围绕教育内容展开,还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方案的研究发现:有46%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结构严谨,教学环节清晰,环节设计能够层层递进;32%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42%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注重师幼之间的互动,教师积极引导,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但是仍然有30%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较为单一。

6.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评价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式、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设计是整个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着导向和调节作用。科学活动教育评价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的评价;二是对活动本身发展的评价。

(1)科学教育评价中偏重对幼儿获得知识情况的评价,忽视幼儿情感态度发展的评价。调查发现54%的幼儿教师科学活动设计的评价包括了对目标、内容、过程的评价,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68%的幼儿教师注重知识技能性的目标的评价,而对幼儿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较少,只有24%。这表明有76%的幼儿教师并没有重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内容不够。

(2)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中对自身评价缺乏自我反思,评价意义不大。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方面做得不够,74%的幼儿教师较少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甚至有16%的幼儿教师不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只有10%的幼儿教师经常会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二)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

形成的原因分析调查发现,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现状既有令人满意的一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一面。之所以产生目前的现状,主要原因如下:

1.学前教育专业对职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培养不够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职前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决定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高低。但是由于目前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导致了对准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素质培养力度不同。首先,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传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而忽视对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其次,部分院校的课堂教学方法中往往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对于如何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不够重视,训练较少。,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这也是导致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幼儿园对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训力度不够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既要依靠职前教育阶段的培养,更要依靠职后阶段的教育培训。但是在访谈中发现,目前部分幼儿园在对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幼儿园没有形成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良好氛围,主要表现在一些幼儿园虽然也会对教师进行培训,但系统开展的对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培训较少。其次,部分幼儿园虽然开展了培训活动,但是对于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培训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幼儿教师提升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动力不足。

三、建议及对策

培养准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和幼儿园要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一)提升职前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

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正确的准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可以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及时,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学生学习和解读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文件,重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文件中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指导要点的规定,提升学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解读能力。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科学的教育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对学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第三,学前教育专业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到幼儿园从事科学教育活动实践,获得丰富的经验,在与幼儿园老师的沟通交流中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

2.培养准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幼儿教师只有具有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良好素养,才能够科学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教育活动专业素养的培养。及时,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生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养。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应让学生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材料准备、内容选择、方法组织、过程设计和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教案设计,明确教案的基本构成部分及其设计要点。第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课,通过说课的形式,阐述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二)加强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力度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场所,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科学活动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需要加强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力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营造幼儿教师科学活动素养培训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调动教师参与幼儿园科学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园要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必须要先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及时,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幼儿园要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首先,定期组织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学习培训,对学习培训合格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幼儿园要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比赛,对比赛中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第三,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提供丰富的材料。如购置丰富的有助于提升教师素质的书籍,购买有助于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等,丰富的科学素材便于教师科学活动的组织。

2.实施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活动设计能力的培训活动及时,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安排科学教育培训活动,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园外的各级各类科学教育培训活动。第二,组织多种多样的研讨活动。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研讨活动,年轻教师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也可以组织教师到其他幼儿园参观学习,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科学教育活动素质。第三,幼儿园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比赛。可以开展园内外的科学教育方案设计比赛、科学教育设计的说课比赛及科学教育的公开课比赛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第四,幼儿园可以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来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通过师带徒的方式让品质的教师资源发挥作用,促进年轻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乔慧 赵思远 张文海 单位: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学前教育论文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幼师不仅在幼儿园担任多学科的教育工作,还要担负多种园内角色和职责,然而幼师尚有专业理论与技能不扎实,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尤其是通过中考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一是在学生来源上,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及时,生源不合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大大不同于音乐专业的要求,许多考生只需经过文化课考试就能升入大学,无需经过专业测试和面试,使很多不具备学前教育基本素质的学生进入到专业领域。他们之前没有经过任何训练,音乐基础差,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第二,生源减少。由于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都以进入高中和大学为及时志愿,学历较低的幼儿师范吸引力自然下降。另外,国家虽然规定幼师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但各地在落实过程中仍有不同。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大量流失,招进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升学无望的学生。加之生源减少,学校不断降低标准,使招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源头上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队伍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较差。比如音乐声乐专业教师可以担任乐理视唱练耳课,打击乐专业的教师可以担任合唱指挥课,钢琴课教师可以担任音乐欣赏课,使教师变成全能型,针对性培养不强。目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艺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他们中学术性人才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幼儿园实践经验,甚至到幼儿园调研的次数都很少。因此,也很难站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他们承担的教学实践中,仍按照培养音乐、舞蹈等专业人才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另外,有的高职高专学校升格后,继任的教师角色调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加之与幼教机构联系少,得不到进修的机会,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实际性培训,因此他们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常与现代幼教办学理念相脱节,达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在课程设置上,不够完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较低,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相当份量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专业理论知识课,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狭窄、层次较低。相对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这种情况至少带来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因为对学生技能与技巧的传授虽多,但学前教育专业也多是以课堂讲解、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很难有实战和演练的机会,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从业技能差。所以一旦到幼儿园工作后,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用人单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费时费力。二是因为专业理论教学深层次的,诸如培养幼儿情感、意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少,而且过于陈旧与单一,使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教育原理掌握得不深不透,所以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工作中有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把教会幼儿唱多少首歌、跳多少舞蹈、做多少手工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而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对策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制约这种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与发展路径,寻求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要强化主体意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因此,学校及时要提高生源质量。在招生时,与未来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侧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文化知识考试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加设面试,对一些具有音乐特长又热爱学前教育的艺术特长生可适当有所倾斜。第二,要加强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承担者,素质与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根据教师的特长,选择其发展方向,明确其职业生涯,加强岗前培训,尽可能多地为这些教师学习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培养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是要创新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应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理论课在课时与比例方面要开足开够。理论课首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开设相应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强化学生人文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电教教育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语言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等各科教学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教规律,熟悉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传授和组织管理幼儿的方式方法。再次在艺术教育课程上要有所侧重,在教学上要重实效,使学生能写能唱、会弹会舞、可演可画,并让其着重擅长一两项,为学生将来提高幼教工作质量打好基础。实践课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好途径,应增加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与机会,切实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提高职业能力的实践活动。

三是要完善教学体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教学更应该突出实践性训练,这种实践性训练应分为校内训练与校外训练。及时,校内训练要强化基本功训练。因为学前音乐教育许多学生都是“零基础”,因此音乐、舞蹈、美术、说话等基础方面,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使学生掌握基本功。要开展模拟训练。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教学小竞赛、教学试讲、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探讨幼儿园管理、情景教学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有计划安排课外训练。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汇报展示与演出,参加艺术画展和音乐会,进行专业擂台赛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主动训练、自觉参加、逐步提高的习惯。第二,校外训练要制定教育见习、实习方案,明确时间、内容与具体要求,利用寒暑假期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幼儿教师教学活动,熟悉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或者通过担任幼儿园不同年级的小教师,撰写一份幼儿园认可的教学实践报告,提高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深入实训基地,既要改变意识中去了就行的应付状态,强化教育实践的效果,也要使学生有机会亲身体会和感受来自教学一线对专业的要求,从而树立强烈的专业意识,建立明确的学习态度。

作者:李爽单位:伊春职业学院音乐系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体育教育论文

1幼儿教师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情况

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都呈现其特殊的一面,主要是通过模仿别人来进行学习和练习的。幼儿教师只有掌握和理解较多正确的体育运动技术,为幼儿学习和练习提供更多的模仿素材,才能更好从事从幼儿体育教育实践活动,科学指导幼儿的身体活动、技术练习和体育锻炼,使幼儿的体适能得到科学的发展。表1调查统计显示,郑州市市幼儿园教师对游泳、武术、田径、球类项目掌握比较差分别为:(一般、差)97.9%,90.1%,85.9%,70.8%。说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较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不真正了解,对运动技术方面就知之更少。而体操掌握的情况较游泳、武术、田径、球类要好些,为46.9%;这表明体操类项目在幼儿园开展较为普遍,与幼儿年龄特征相适应,但幼儿教师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够理想,依然不能满足幼儿体育教育活动的需要。总的来说,他们掌握的运动技术远远不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幼儿园体育教育实践中运用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教师正确、舒展、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幼儿从视觉方面得到动作美的感知;由此激发幼儿学习体育运动技术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在调查中许多教师表示,中专或大学时都是参加体育的某个项目的选修课,缺乏系统的体育知识技术训练,他们掌握的体育运动技术较粗糙和肤浅,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体育教育活动的效果。

2幼儿教师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情况

鉴于幼儿群体的特殊性,在进行体育教育实践时要区别于成人和中小学生,幼儿教师除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还应会合理运用运动人体学科基础知识、幼儿体育教育方法、原则、幼儿心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方法,科学指导幼儿进行体适能的锻炼,从而使幼儿身体得到科学的协调发展。幼儿教师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情况统计见表2。表2中统计显示:30.7%以上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学知识达到了解水平,加上基本了解的人数比例超过73%,说明教师对幼儿心理学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这主要得益于幼儿教师大部分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都对幼儿心理学进行的系统的学习。66.1%的幼儿教师对幼儿体育教学方法、原则等基本原理不太了解,79.7%的教师对人体运动学科基础知识不太了解,55.2%的教师对动作技术原理和技术分析不太了解,都高于了解者和基本了解所占比例之和,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及时是幼儿教师主要是毕业于各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学习体育教学方法、原则,更没有系统学习人体运动科学知识;第二是幼儿教师在入职前后的培训中对体育教学方法、原则和人体运动科学不够重视,没有将这类理论知识纳入到职前或职后培训中;这些都充分说明幼儿教师掌握这三门知识的情况较差。调查结果表明,他们掌握的体育教育理论知识相当贫乏。这些理论知识的缺乏,可能造成教师在指导幼儿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握不好幼儿的负荷量和强度,直接造成项目选择和运动时间等出现偏差,使幼儿体适能得不到科学发展,甚至对幼儿造成伤害,违背幼儿体育教育的初衷。

3幼儿教师体育教育业务能力情况

幼儿体育教育作为一个实践过程,教师只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具有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体育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使两者相互结合,综合把握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实践。因此幼儿教师还应具备动作示范、讲解、创编体育游戏、制定体活动计划、有效的组织引导课堂、创编幼儿操和创新教学等能力,使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调查情况见表3。表3中统计显示:有12%的教师认为制定体育活动计划能力“好”,制定体育活动计划指幼儿教师在把握幼儿体适能水平的前提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在一个时期进行身体练习方法,并能有效提高幼儿体适能水平的计划;10.9%的组织领导能力“好”,组织领导能力主要指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幼儿注意力方面的综合体现;16.7%的讲解能力“好”;讲解是幼儿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做法和要求及指导幼儿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而认为这三个方面能力“较好”的分别是46.4%、44.3%、35.9%;两者相加超过了50%;说明郑州市幼儿园教师在这几个方面勉强可以,但还不能满足体育教育活动实践需要。有54%~80%幼儿教师认为,在动作示范能力、创新教学能力、创编幼儿操和体育游戏方面是“一般”和“差”,动作示范的好与坏教学成果的有力保障;体育游戏是幼儿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游戏的趣味性和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幼儿注意力保持;因此,54%—80%的调查结果说明受测幼儿教师在创编和动作示范方面的掌握和学习还很不够,而这三个方面却是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实践的灵魂所在,充分制约着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实践的发展。幼儿教师应在提高体育教学灵魂要素上多下功夫,促进幼儿体适能的健康和谐发展。

4结论与建议

(1)幼儿教师掌握体育运动技术种类少,且技术粗糙肤浅,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还制约了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多组织开展幼儿教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基本功比赛,促进幼儿教师对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幼儿园之间或内部开展体育运动技术评比活动,督促幼儿教师多掌握体育运动技术以适应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2)幼儿教师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匮乏,严重影响幼儿园体育教表3幼儿教师体育教育方面业务能力结构统计N=192育活动开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这一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开展有关幼儿体育理论知识的辩论竞赛,促进幼儿教师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各幼儿园之间或内部也可以开展幼儿体育理论知识比赛以督促幼儿教师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3)幼儿教师的体育教育业务能力方面较好,但也应看到不足,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竞赛来培养幼儿教师的体育业务能力水平,是幼儿教师的体育教育活动能力更加突出,同时联合体育院校为幼儿园培养专业的体育教师。

作者:刘凯建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研究

但在培养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现实中,具有专业学科出身背景的音乐教师却更多关注的是学生音唱的性、音拍节奏的到位性;临摹范画、模仿制作手工是否精巧、像不像成为了美术教师评价作品的标准;“修长的身体线条,精湛的技术技巧,综合的舞蹈表现力”这是舞蹈教师的教学计划中所设定的几个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这种艺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准幼师或许在艺术技法方面得到了提高,但却以幼儿教师审美体验的丧失为代价。“审美体验包含了人对生活、对艺术的各种感官,包含了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包含了人对艺术的通感,所以它不是靠单纯的技法训练所能获得的”。现今教师将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价值重点,放在了对艺术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上,而不注重审美体验的培养,就是抛弃了内在的艺术情感与人文性,忽略幼儿教师的实际感受与各种经验。很难想象没有审美体验的幼儿教师能教出具有创造能力和艺术想象的幼儿。这种技艺化为主的幼儿教师艺术技能价值目标给幼儿教师太多的框框和限制,也必将导致幼儿教师成为缺乏个性、程序化的幼儿教师。

一、从学习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有效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不是日常层面的上课或教学,而是以激发幼儿教师学习愿望、促进学习能力、唤醒学习潜能为目标的并对其艺术实践、反思、变革能力的有效培养。当强调平面或立体的形象用点、线、面三要素进行概括;视觉形象用线条、固定的形式的搭配进行表达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时,忽略“师法自然、气韵生动、立意中得心源”,如此“简单”的美,如此有程式规律的审美,使人不得不相信只要跟从一定的方法规则,美的真谛就可以被洞悉、被体悟。因而对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要求不再是通过色彩、线条等反映幼儿教师自身的情感和感想,不再是让幼儿教师通过内省感悟美的意义及价值后的艺术体验,而是一味地灌输单一技能技巧、使其传承一脉香火。这就造成艺术教育对幼儿教师来讲,不再是艺术观、语言形式和视觉思维方式的形成方式,而只是一个机体反应的习性。例如,简笔画中的鱼就是那几种固定形态的鱼,而熊也就永远是憨态可掬的咧嘴大笑的熊。其实,每个幼儿教师都是以一种个体的方式积累学习经验、实践学习方法,吸收价值观、形成习惯和进行批判反思,都有其自身生活实践印记下形成的特有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有效的艺术教育学习可以使幼儿教师在对艺术经验和自身理解的方式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塑造。若一名幼儿教师的画法、唱法、跳法固定成一种模式,其动作技能的反应也会成为习惯,一提笔、一运气都与之前的套路相同、方式一致,一旦想进行个性化的改变就需花掉一定或相当长的时间、精力。但若此单一方法再传授于幼儿时,艺术教育对幼儿来讲就不是培养具有批判意识、创造能力主体的有效途径,而是使其进行归顺和驯服的过程。

二、从幼儿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对于幼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教育,我们往往总是认为这是幼儿教师成长的必需。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在学校里往往被以高傲的术语谈论,而很多人无视它在幼儿的现实世界是如何被呈现的。这与对幼儿的生活知识缺乏关注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儿的地方艺术意味着什么?怎样通过艺术表达可能对于他人的痛苦艰辛或是快乐愉悦?这些问题的答案超出了培养幼儿教师技能,却是特别需要幼儿教师去探索的过程。实质上,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完善与自我成长,它是促进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教师职业存在的价值与依据。然而,在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教学场域中,示范、讲解、反复纠正、先学谱后唱词,均是艺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幼儿教师今后教授幼儿的方法。幼儿教师艺术教育被局限于教幼儿唱唱、画画、跳跳,至于艺术的历史、评论、哲学、民族文化等内容几乎都被剔除在幼儿教师的艺术学习之外,教育内容设置的表浅与窄化,必将剥夺幼儿教师多维度学习艺术的机会。例如,民族文化内容的空缺,导致部分幼儿教师跳了无数的民族舞蹈后却不知为什么蒙古族会有耸肩,壮族会有凤凰掌、蚂拐舞等基本的艺术问题。不接触人类历史上艺术作品的幼儿教师,是难以教幼儿感受艺术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思想感情的,也难以教幼儿学习和欣赏名师的优美形式及娴熟技巧。又如,在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通常是先临摹后点评,然而一幅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仅有造型、图案的有机组合所呈现出的特殊结构,还有作者蕴涵其中的独特意境。肢解地学习各部分结构不但造成幼儿对艺术作品整体感觉的把握,而且孤立部分也难以体现其原有的艺术价值。这种照搬科学教育、忽略艺术独特性的方式是用“肢解艺术的方式进行教学,把知识技能从它赖以生存的艺术情境中剥离出来,把艺术从它产生的各种文化环境中分离出来……这种脱离艺术整体情境所获得的技法上的掌握也只能是暂时的和肤浅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幼儿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各种原理、方法促进幼儿的艺术学习而获得自我成长与完善,而且指向了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幼儿教师的帮助,使幼儿自己建造或构建他们的艺术世界,让他们通过自己与人、事、物及观念的直接经验进行探索,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在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中如果不倾听幼儿真实的声音,不考虑幼儿的逻辑特性与学习需求,不管怎样的艺术教育,都不能使幼儿真正地受益。

三、从综合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教师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因而现行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都开设有专们肩负着“涵养美感、陶冶心身、养成人格”之重任的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科目。然而,艺术自身的特点及幼儿园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表明:“要想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实验的成功,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学科观念和教学方式,拆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屏障,站在课程的高度,以音乐、美术等艺术性较强的学科为龙头,将各学科中与艺术有关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特点”,让幼儿教师在综合艺术中学习艺术。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体现在培养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等各个层面,绝不是艺术教育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量的简单叠加。它蕴涵的愉悦性、人文性、游戏性是分科艺术教学所不可比拟的。如《寻找七星瓢虫》是从美工角度切入,用创意手工的方式将小动物的形态特征展现出来。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可用低沉、悲哀的音乐表现树妈妈被虫咬的痛苦与无奈;用绘画将生动可爱的瓢虫宝宝“真实”展现,以便幼儿目测与点数瓢虫宝宝背上的斑点;用欢乐明快的舞蹈表现树妈妈身上的蚜虫被七星瓢虫全部吃掉后开心愉悦的情景。又如,有的幼儿教师面对幼儿的乱写乱画表现得“惊慌失措”,他们会对幼儿的画进行更正、指责和劝导,甚至会亲自示范什么是“正确”的画。因为单纯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倾听幼儿内心的声音。但在综合化的艺术实践教学中,艺术教育已与幼儿园其他领域的学习融为一体,我们不仅容许幼儿自由发展艺术,而且关注其艺术作品背后所呈现的与幼儿身心发展紧密相关的健康、生命力、强健、柔软、快乐、生动等意义。因而,在综合化的幼儿教师艺术实践教学中,美术、戏剧、音乐、舞蹈、媒体艺术之间的有意识强化及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主题式或网络式或综合式或单元式的艺术活动设计,将艺术过程中的感知欣赏、体验创新、反思积累各环节与幼儿教师的其他能力沟通,使幼儿教师人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同时发展其艺术能力。

作者:赵海燕 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三生教育能力提高策略

本文作者:康黎 单位:临沧市临翔区幼儿园

“三生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工程。因此对广大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幼儿园“三生教育”中,要把“三生教育”的实施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即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推进幼儿的“三生教育”,使“三生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同时,在“三生教育”过程中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着重提升“六大能力”。

一、提升解读能力

1.在理论解读中提升解读能力。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实践的支撑。任何理论的产生和提出后,首先都必须对其进行深刻地解读,充分了解和掌握理论的性质、内涵、意义、价值等,之后才能在贯彻实施中不偏不离,紧扣主题。同样,幼儿园在“三生教育”实施前,广大教师必须对“三生教育”理念进行解读,了解什么是“三生教育”?“三生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实施“三生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幼儿园如何结合实际、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三生教育”?等等。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后,才有了实施“三生教育”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教师对“三生教育”理论的解读水平,直接影响到“三生教育”的实施效果。同样,在对“三生教育”理论的解读中,教师的解读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升。

2.在文本解读中提升解读能力。“三生教育”启动后,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制了《幼儿园生命•生存•生活》教材,为幼儿园“三生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广大教师在实施前需要对教材文本进行认真解读,了解教材的编排原则、编排体系、教材内容及内在联系等,还要阅读“三生教育”的相关书籍,这样不仅有利于“三生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也在文本解读中提升了解读能力。

3.在幼儿解读中提升解读能力。实施“三生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个体的发展,把教育和个体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教育。可见“,三生教育”强调主体教育。在“三生教育”实施中,教师要信任学生,读懂学生。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读懂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基点”。因此,幼儿园实施“三生教育”,教师必须走近幼儿、研究幼儿、了解幼儿、读懂幼儿。要读懂幼儿教师就要树立“儿童是我的老师”的教育观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想要了解儿童心灵的秘密,想要揭示教育的技巧和教育学科学的秘密,先要把每一个儿童认做是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在“三生教育”实施中,教师了解幼儿、研究幼儿、读懂幼儿不仅能促进教育效果,而且会使教师的教育生活更加丰富,解读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二、提升设计能力

活动设计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活动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指导下,结合幼儿实际创设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方案。“三生教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三生教育”实施中,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兴趣,贴近幼儿的生活,拓展幼儿的经验,注重趣味性和游戏性,结合周边的资源条件,考虑幼儿能接受的学习方式,设计适合幼儿的“三生教育”主题教学活动和主题教育实践方案。在“三生教育”活动设计中,广大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还可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园本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三生教育”园本教材和园本课程活动方案。如:临沧市临翔区幼儿园从2008年9月实施“三生教育”以来,广大教师边设计边实践、边实践边打磨、边打磨边总结,已设计开发出具有园本特色的小、中、大班《“三生教育”活动案例》。

三、提升教育能力

“三生教育”是教真育爱,教学生求真知,做真人,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在幼儿园“三生教育”实施中,教师不能讲大道理,方式不能简单枯燥,要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和情感体验。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自主性,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地去体验、去实践。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全国“三生教育”论坛上提出:“实施‘三生教育’要通过学生的认知、体验、实践,促进他们感悟、领悟、体悟、顿悟,使之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为习惯,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因此,幼儿园实施“三生教育”要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要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要大力推行主体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说理教育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疏导教育法、游戏法等具体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情感、教育方法、教育机制等。教师的教育能力决定了“三生教育”的实施效果和目标的达成。同样在“三生教育”实施中教师的教育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检验和提升。

四、提升科研能力

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是教师由传统的知识型、经验型走向现代的研究型、发展型和专家型的重要标志。要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必须加强科研工作,提升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是科研工作的一种具体表现,幼儿园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素质,提高保教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研究,提升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成功指数的需要。另外“,三生教育”的探索性比较强,实施中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所以,在“三生教育”实施中要把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三生教育”的有效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把“三生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与教学研究过程统一起来,把“三生教育”纳入课题研究之中。根据幼儿园实际、幼儿的情况及教师在“三生教育”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开展研究活动。此外,在“三生教育”研究中教师要改进和构建科研文化,要将小课题研究作为突破口,立足课堂、立足幼儿实际进行研究,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反思、教育案例等,要“基于‘三生教育’实际问题解决而研究”。通过“三生教育”课题研究,促进“三生教育”、深入开展,提升广大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科研能力。#p#分页标题#e#

五、提升整合能力

“三生教育”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较强的一项重大教育工程。“三生教育”既是一种认知教育、体验感悟教育,更是一种合作教育。因此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幼儿园实施“三生教育”要坚持整合性原则,充分整合和利用好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各种教育资源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为延伸,构建整体合力。另外,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园共育是做好幼儿园“三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把“三生教育”延伸到每一个家庭中,采取多种方式认真整合家庭资源、家长资源,进一步提高家园合作能力。此外“,三生教育”重在体验和实践,要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坚持实践性原则“,三生教育”不仅要延伸到家庭,更要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当中,教师要积极整合身边有利的社会资源开展好“三生教育”。通过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资源,扎实推进“三生教育”。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中,广大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升华。

六、提升创新能力

“三生教育”作为一门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一门学科单独提出乃属首创,在实施中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和方法可以照抄照搬,只有不断的创新、反思、交流和总结。“三生教育”是赋予创新力的教育,创新性较强,需要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在实施中教师要坚持创新性原则,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不断拓展“三生教育”的内容,不断创新“三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总结和提升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三生教育”理论,使“三生教育”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做到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评价创新,创造性地开展“三生教育”,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三生教育”的实施需要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施中广大教师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不断地提升。

总之,实施“三生教育”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举措,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幼儿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生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所以“,三生教育”是幼儿成长的一个载体和切入点,同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三生教育”仿佛是孕育师幼的一个温室,在其中师幼得到共同成长,共同走向幸福生活。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培养

全纳教育最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潮以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民主化为目标,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全纳教育,不但是保护公民平等接受教育基本权利的重要表现,而且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具有显著作用,特别是在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开展幼儿教育。高校(高职)教师作为全纳教育的组织者,如何提升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业务素质水平,已成为当前全纳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1全纳教育内涵及理念

全纳,顾名思义,指的是“包含、包括、接纳、容纳”。而全纳教育则是指作为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主张内容以“强化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为主要内容,其基本理念主要表现为:

(1)全纳教育体现出了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应尊重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

(2)全纳教育是对普通教育平等化和多样化改革的主要形式,其以主张民主平等为主要理念;

(3)全纳教育提倡教育民主化,提倡所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通过合作互助共同提高和进步。此外,全纳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促进教育的个性多样化发展。

2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师素质要求

教师素质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全纳教育背景下,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为:

(1)建立全纳的幼儿观,一方面要求幼儿教师在对待全体幼儿时,应保持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确保每名幼儿接受教育权利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注重情感投入,切实以幼儿实际发展教育需求为目标,实施柔性管理模式;此外,加强幼儿学习过程中成功体验,不断增强幼儿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习自信心。

(2)建立民主的教育观,主要包括教育机会均等、合作的教育过程观以及发展性的评价观三方面。其中,教育机会均等主要表现为每个幼儿具有平等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和平等接受发展教育的权利;合作的教育过程观则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幼儿间合作学习和共同生活;对于发展性的评价观,则主要指的是满足学生广泛的不同的学习需求,最终促进学生获得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较大发展空间。

(3)建立全纳的课堂与教学观。对于全纳课堂来说,其具有复杂、多元、独特、和而不同且充满差异等特点,其是幼儿普通课堂与特殊课堂的有机融合。而对于全纳的教学观,一方面应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幼儿多元化和个性化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应坚持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针对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而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4)具有全纳观察与评价幼儿的能力。对于全纳观察与评价来说,其既表现出一种不排斥、接纳的态度,又体现了一种对所有幼儿进行客观、平等、公正的观察与评价方式。而幼儿教师具有全纳观察与评价幼儿的能力应表现为既要掌握所有幼儿整体情况,又要了解个体差异,注重幼儿发展情况,掌握运用评估标准与方法,地评估幼儿的发展。

3提升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师素质建议

针对前期讨论的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师素质要求,为提升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师素质,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具体有:

(1)采用分层次逐级培养模式,根据幼儿教师成长过程,按照幼儿教师水平分为幼儿教师助手、协助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专家四个级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开展有层次性、区别对待、逐级培养的模式。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原则,按照初级层次、专业层次和专家层次三个层次建立幼儿教师培养体系。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全纳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技能课以及教育实践课等。在全纳课程体系中,既体现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结合统一,又对全纳课程整体效能有效的展现,有利于具有幼儿教育素质能力的教师培养,并且有能力促进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的全纳型幼儿教师。

(3)不断增强职后培训形式多样化,与职前高等教育体系相比,幼儿教师职后高等学历教育体系基本相同,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四个层次。同时,对于非学历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了专题培训班、助教进修班以及研究生课程班等。在全纳教育体系中,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形式应更加多样化发展,幼儿教师可通过参与式培训(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实践操作)、专家指导、微格教学等方式,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技能。

(4)实施全纳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为促进教师在多种类型学校之间的双向交流,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的综合化、弹性化。现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全纳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模式主要包括双证式和单证式两种。根据我国全纳教育发展需要,我国可以将双证式和单证式两种模式结合起来,严格规范全纳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制度。

4结语

总而言之,全纳教育已成为未来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在我国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全纳教育体系,不但有利于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提升,而且对于为社会培养人才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应在充分理解全纳教育理念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幼儿教师培养,逐步提升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育质量与水平。

作者:张艳 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幼儿教师论文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在幼儿中普遍存在着品行、情绪、人际关系、性格等不同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的溺爱导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儿童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恐惧家长让他做的如表演、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玩伴导致孤僻性格以及缺乏合作意识等等。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幼儿时期的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向幼儿讲授知识,还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进行品德的培养。幼儿教师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会对幼儿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的同时,幼儿教师更要重视与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

2如何通过情感沟通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1以情育人,促进心灵沟通情感亦称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幼儿教师的情感表达与幼儿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幼儿教师的某些情绪变化例如欢乐或者忧伤、宽容或者愤怒,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性格特征的培养与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要正确的运用发挥自身情感的感染力,要懂得把握自身的情感表达方式,用积极的情绪对待每一位幼儿,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愉快的成长氛围。作为幼儿教师在控制好自身的情感的同时,还要学会从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老师由于语言习惯问题喜欢用喜爱的口吻对幼儿说:“你这个小笨蛋。”然而因为各个时期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不同,有时候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错解,认为老师在责怪他们,不喜欢他们,使得幼儿心灵受到打击。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交流时,尽量不要说反语,也不要夹杂地方语言,充满热情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同时,表达积极情感时可以采用眼神的交流、抚摸、点头、微笑等等,正面积极地表达对幼儿的喜爱,不仅可以增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幼儿的心理环境包括幼儿学习、生活、活动的全部空间。幼儿安全、友善、积极的情绪状态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支撑。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与幼儿形成亲密的朋友关系,平等的进行交流。幼儿在这种平等、愉快、良好的环境氛围中会逐渐养成活泼、开朗、宽容、自信的健康心理。另外,在集体环境中,幼儿不仅要有教师的爱护和关心,还要与同伴之间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如果没有得到其他小朋友的认可,很可能会形成孤僻的性格。面对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和争执,教师应该及时调解。在硬件方面应该及时更新设备以及添加多种多样的材料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教室布置应明亮宽敞,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生动。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进幼儿个性特征发展。

2.3正确评价,激发幼儿自信幼儿学会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肯定或者否定式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因此,幼儿教师正确的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做出评价至关重要。在评价过程中,让幼儿在成人的评价和自我发现中,了解自身优点以及不足,正确评价自己行为,树立自信心。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情感及个性特征的形成。幼儿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时,自我意识便会显著增强,上进心会得到激发,并且产生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感。相反,如果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谩骂或者体罚,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自信心也会受到重创。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符合客观性原则。对于每个小朋友不同程度的进步都给与恰当而及时的评价。比如说班级评红花时候,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就应该给与积极地鼓励。另外,评价的手段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由于幼儿阶段的认识是以客观为主,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以一些形象有效的手段进行评价。现在很多幼儿老师都乐意将小红花作为奖励,而且小朋友也乐意接受。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在大中小班长时间延续用这种奖励方式,幼儿便会失去兴趣,产生厌倦的心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的精心教育,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应该感受到安全、快乐、自信,感到被尊重,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友好友谊,幼儿教师始终要以良好的情感与幼儿相处,保障幼儿心理健康。这是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努力方向,也是建设良好心理环境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祖国的希望逐步培养成健康发展的新世纪的主人。

作者:郭艳梅单位: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幼儿教师论文

一、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应存在结构性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阶层分化日渐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划分为五个等级:一是社会上层。包括较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大私营企业主、高等级的学者专家等。二是社会中上层。包括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三是社会中层。包括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四是中下层。包括个体体力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业人员、工人、农民。五是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的人群。其中,上层、中上层人士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0%,中层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20%,余下部分为中下层及底层,占70%-75%。根据各阶层对幼儿教育不同的需求倾向,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需求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0%的最品质的学前教育服务,15%—20%的良好学前教育服务,70%-75%的基准化的学前教育服务。现实困境是,2000年后,我国幼儿园供给总量下滑,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比例也发展了变化。例如,2000年我国的幼儿园结构中,集体办园约占46%,教育部门办园占20%,其他部门办园9%,民办园约占25%。而到2010年,情况则改变了,民办园成为幼儿园的主体部分,占比约为68%,教育部门办园19%,集体办园仅为10%,其他部门办园3%。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我国社会中下层和底层人民对基准化的学前教育需求大致占学前教育需求总量的70%-75%,而收费相对低、并且质量有保障的公办园、集体办园仅占幼儿园总量的30%左右,并且绝大部分的公办园、集体办园的首要招生对象为公务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提供给普通民众子女的名额非常少。另一方面,尽管当前我国民办园已经占据幼儿园总量的65%以上,成为学前教育供给的事实主体,但与公办园、集体办园相比,在同等保教质量下,民办园的价格往往更高,或者是游离于保教质量标准之外的低质低价。在我国质优价廉的公办园尚属稀缺资源,“僧多粥少”难免会引发家长的激烈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除了供给短缺之外,“入园难”还是一种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与此同时,幼儿教师的供求关系仍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层次性失衡和区域性失衡。

1.层次性失衡。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师资数量供需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随着我国人口控制政策的有效实施,小学适龄人口开始减少并逐渐向初中推移,高中学历人口逐渐增加,使我国当前的教师供给关系由总量紧缺向层次性失衡转变。从目前的师生比来看,小学教师总量过剩,初中教师呈过剩趋势,高质量的幼儿和高中教师严重欠缺。

2.区域性失衡。对于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幼儿教师依然严重缺乏。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与当地缺少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有关。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丽水市为经济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县域,只有两所大专院校――丽水学院和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前均没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一所开设五年一贯制大专学历层次教育的学校是由原省级示范性中等师范学校改制后的丽水中等专业学校,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虽然有20年的历史,但受学校性质和办学层次的制约,只能以挂靠其他高校办学的形式来求得生存和发展,专业发展相当缓慢;其次是该市部分县(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开设了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无序,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底子差,层次低,因而高学历幼儿教师的匮乏成为制约丽水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作为经济大省,浙江早在2005年就实行二级师范体系办学制度。当时只有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开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且招生面前全国,数量有限。相当一部分生源在毕业后继续读研,或者进入研究机构,经济欠发达的县域一级幼儿园几乎没有学前教育本科生前来就职。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与师资供给的矛盾在浙江省显得十分突出,县域乡镇幼儿园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富余的小学教师转行过来,同时还招收了大量的普通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以丽水市为例,该市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丽水学院从200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学前教育本科生,招生规模为2个班级80余人,大部分毕业生回到户籍所在地,或者流失到杭嘉湖等经济发达地区。根据丽水市教育局部分统计,2013年全市幼儿教师上岗持证率仅为47.8%。大量的乡镇民办幼儿园由于教师工资待遇低,各类社会保险没有按照规定执行,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浙西南地区乡镇幼儿入托难、入园难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当地政府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多措并举提高幼教师资水平

基于上述事实,从社会公平和国家干预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需求应该由政府来满足。在幼儿教育市场中,公办园要体现财政支持的意义,而民办园则体现市场调节的意义。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上,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本科、专科、中职(幼儿师范)三个层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需要共同存在,特别是后两个层面的师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正因为如此,党和政府才在今年的全国职教会议召开之际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并以战略性的目光提出要“优化职业教育城乡布局。”“要在城镇化建设中科学规划职业教育,院校布局更加贴近所服务的产业和社区。新增高等职业学校主要向中小城市布局。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科学定位,使每一所职业院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们以江浙闽粤等经济大省为例。这些省份企业众多,从中西部涌进数量巨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是支撑当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但他们作为第四、五个级次群体,其子女入托、入园和当地大多数乡镇农村居民的要求一样,只需要收费低廉、质量有一定保障的基准化的幼儿教育服务,他们希望自己在工作时,孩子能够有玩伴,幼儿园有较好的硬件设置和师资条件,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品德以及一定的兴趣爱好。在这些省份中,有相当一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历史悠久,特色显明,声誉很好,属品质教育资源,应留在教育系统,不要流失。所以,主要应鼓励他们合并到师范院校中,成立幼儿教育学院,培养幼儿教师;或升格为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少数学校可视当地的实际状况而改为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在这方面,福建、江苏等省借助《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这股春风,改革成绩斐然,普通民众子女入托、入园受益匪浅。在浙江,虽然实行二级师范体系制度,但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远远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无论浙东还是浙西,浙北还是浙南,各县域幼儿园师资仍以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毕业生为主力军。在相当一部分乡镇幼儿园中,中职学前专业毕业生构成当地师资主体。如果按照浙江省二级师范体系制度,这些师资明显无法达标,理想与现实之间构成了严重的背离。其实,职业教育并不是低层次教育,中国需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中职、高职可以向本科、研究生延伸,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可以相互融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把师范教育纳入到现代职教体系,学前教育师资既可以实行中职校与高职校“3+2”分段培养,也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2”分段培养;高职校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进行“3+2”“5+2”分段培养。像浙江这样的经济大省可参照福建等省市的经验,将丽水中等专业学校(原松阳师范)等这些原本有着20余年学前教育办学经验的省级示范性师范学校与相关院校整合,或者单独升格高等幼儿专科学校,扶持其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明确其作为区域性幼儿师资培养的核心基地地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总的来看,从《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都将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作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重点。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分阶段、分层次地对幼儿师范教育进行调整,既考虑目前幼儿教师缺口巨大,需满足乡镇幼儿园过渡性、补偿性的需求,又要着眼于今后幼儿教育多元化、品质化的要求,实现幼儿教师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梳理各类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按照幼儿教师职业特点,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硬件设施等方面对相关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流程监管和终端督查,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程度和质量。科学配置和整合品质教学资源,积极发挥一批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独具办学特色的中、高等师范院校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幼教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一致与均衡,从而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王万良单位: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

论文摘要: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其专业课程设置在不同的机构中呈现不同特点。对20个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课程计划的调查发现:普遍重视专业理论课程,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各科教法、活动设计类课程及专业实习受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必须扭转课程设置中的艺术化倾向,加强实践环节,增进教师的教育能力。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艺术技能课程;专业实习

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决定着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就幼师层面来看,我国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及时次允许各校自主设置课程,自此,不同的幼教机构开设的课程有所不同。

近年来,大专层次的幼儿教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笔者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获得了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计划与招生简章2O份,对当前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尽管由于从网络中获得的课程计划或招生简章写作格式和内容不一致,有的包含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分类和全部课程,且有完整的计划表,有的则只列出了课程名称不能反映课程设置的情况。但是,课程的出现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人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1调查分析

本研究按照网络文本中课程的出现率来确定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共分为五个等级:

很重视——出现率80%以上;

较重视——出现率60%一79%;

一般——出现率35%一59%;

不太重视——出现率10%一34%;

很不重视——出现率低于9%。

按照这个标准,将调查所获得的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各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见表1)

从表中分析可见,大专机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的特点:

1.1专业基础理论课受到普遍重视

值得重视的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传统“三学”被给予了很高程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三门课程在建国以来的及时次幼师课程计划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计划中就出现了,而且多次的课程计划变革并未对这三门课程做大的变动。因此,这三门课程一直延续得很好,只是“幼儿卫生学”的名称有一些改变,在95教学计划中改成了“幼儿园卫生保育”。

此外,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方法和儿童文学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前者出现率高与培养目标有关,正如及时章所述,“培养幼儿园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陈述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以相应的课程来配合;幼教科研方法出现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视,事实上也反映了对教师通过研究进行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通过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映,而且,这门课程有普通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在教学中也容易把握;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而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儿童文学也是必然的。

幼儿园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是与当前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紧密联系的课程,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原因之一是这两门课程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内容重合。幼儿游戏已经被包含在学前教育学中,幼儿园课程则是在近年来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出现的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而且,其体系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都有重合之处,因此,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只好舍弃;原因之二就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虽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有关文件中早已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将一日生活游戏化,因而,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的关于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和游戏问题虽事关重大,但重视程度仍不够。

其他的一些课程没有广泛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学科在出现,其价值和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第二种原因是:一些旧有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如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法规,或学科内容不稳定,如学前比较教育学,或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合,如学前教育评价等等,因而导致施教中的困难。

1.2各科教法和活动设计类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从调查结果看,对这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都在一般以下。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两个不同教学计划的产物,前者是从5O年代延续下来的,后者是从95计划开始的。由于单纯的活动设计难以满足幼儿教师掌握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的需要,因此,目前这两种课程的开设存在?昆乱现象,有的是按照原有的六科教学法开设,有的是将其合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门科目,有的是选择某些教学法再加上活动设计。另外,《纲要》又提出了五大领域,与原有的“六科”不一致,因此,有的学校又按照五大领域开设五大领域教育,但由于五大领域中将科学与数学合并,美术与音乐合并,而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的学校又将五大领域与原来的六科教学进行了融合。这样,导致大家在这类课程的设置上差异较大。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类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处于偏低状态,即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社会教育。这三门课程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它们受重视程度偏低?笔者分析认为,一是由于这三门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导致的。其一个共同特点是内容重要,但构成一门学科又显得单薄,因此,目前较难构成一个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因而容易被忽视;二是受传统定势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属于六科教学法,同时,教育者还没有把创设环境的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美术技能就会创设环境,而没有意识到在环境创设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缺乏对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技能和能力的重视。

1.3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

美术和舞蹈是这类课程中达到“受重视程度较高和较高”的两门课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幼师教育中重视艺术技能课的传统是相一致的。在调查结果的显示中,音乐类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一般,但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真正的不重视造成的,而是由于对音乐学科的分科过细造成的。本来在教学计划中只是一门音乐,却被分成了音乐、乐理与视唱、键盘、声乐、幼儿音乐、音乐欣赏等不同科目,有的还分出了器乐、管乐,甚至有的还将视唱与练耳分开,这种分割导致了出现率的下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率并不能说明人们的真实重视程度,一门学科被划分得如此之细,已经可以对其重视程度窥见一斑了。

有的学校注意到了幼儿的特点,因此,在学科中意图突出这方面,表现在幼儿音乐、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学科设置的提法上,这是一个好的趋向,但也可以看出,出现率是不高的。此外,对幼儿音乐和舞蹈的创编提得也很少。可见,在艺术技能课的教学中,仍然是突出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而没有更多地考虑这些技能怎样转化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或其他教育的策略。

1.4专业实习课程出现率低

在有关课程计划和招生简章中,只有20%的大专机构提到专业实习,这个比例还是所有层次中较高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很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并没有把专业实践看作真正的课程,并未认识到专业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忽视实践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扭转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艺术化倾向,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

多年来,在幼师课程以至于大专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化倾向,这与过去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认同有关,因为幼儿园用人标准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了各个幼师教育机构对艺术技能课的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幼儿教师的技能技巧往往被当作幼儿教师能力结构的突出特色而夸大。而事实上,艺术技能并不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许多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技能型的,教师之问的能力结构具有个体差异,有技艺突出的技能型教师,有偏爱思考的科研型教师,有长于上课的教学型教师,有擅于组织的管理型教师……同是技能型教师,有的突出音乐技能,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舞蹈教学等,这也构成幼儿教师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因此,不能在课程设置上强求一律,尤其是艺术技能课,一般要求有前期的基础,否则,要达到一定水平需要相当的功夫,如果学生把时问和精力都投放在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上,往往造成不仅难以补短,而且更难扬长。

当前,“培养发展的人”的目标实现更需要教育活动能力强的教师。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力,而现代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及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育能力更为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幼儿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但基本功不仅仅是艺术技能,除了唱、弹、跳、画之外,还包括说、写、操、编、做等,涉及到语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并不是很高,要求高的恰恰是怎样通过这些方法组织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而不是自身的艺术技能,教育水平并不必然取决于艺术技能水平,艺术技能水平也并不必然决定教育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既要发扬原幼师能歌善舞、能说会画的传统优势,又要跳出只重技能技巧的“技工型”培养模式,避免艺术技能课程的过分细化,不能按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来发展他们的某种艺术特长,使得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艺术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其“幼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学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如幼儿歌曲创造、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类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等相关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关注这些课程对教师艺术技能养成的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的学习,而不是自身艺术技能的获得。

其次,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准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拓展实习的时间和空间。建议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将实习的课时数加大到至少16周,以发挥实习环节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要拓展实践的空问范围。通过组织学生多种有益的教学实践演练和比赛、短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变传统的将实践局限于幼儿园的状况,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幼教场所和社区机构,接触家庭,注重对过程的控制,开拓实践的空间;也要改变将学生局限于某个班级教室的状况,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幼儿园的不同的场所,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心理场中获得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

要树立“全实践”理念,将分散实习贯穿在理论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各门教法课、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管理等课程与幼儿园见习、实习的结合,将分散实习的时间用于这些科目的分散的教学实践,避免无目的的分散见习和实习。各门课程不仅应有理论教学的计划,还应有实践教学计划,并将这些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进行统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不间断地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断地经验积累中感悟、体会,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

要组织建立实践共同体“幼儿教师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准教师中的作用。“学校”成员由大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准教师组成,一个幼儿园和一组学生及几名大学教师组成一个实践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组内互动或组间互动,大学教师和实验园教师共同担负起培养准教师的责任,包括:对实习生进行教学经验的解释、计划的制定、提供反馈意见、完成对实习生的观察,另外,指导教师还应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实习生了解单元计划、观察评价和指导幼儿的策略、幼儿园组织结构、幼儿的不同需要等。这些教导可以在多种时间,以多种形式进行,如课前课后、指导教师——实习生对话时间、各种会议、会谈等。在整个实习时间中,幼儿园指导教师应有足够的活动组织时间与实习生分享。大学教师的责任是为实习生和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和面临的挑战提供支持,他应该每天去学校,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实习生以及幼儿交谈,作为“幼儿教师发展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有资源为大家服务。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教育观念转变

我国的幼儿教育起步相对与世界幼教来说是比较晚的。在中国没有幼儿园的漫长年代里,中国的幼儿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所以有贤妻良母要“相夫教子”,“子不教,父之过等等。作为幼儿教育最初的承担者,这些父母们显然没有专门幼教知识,有的只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其中有好的也有坏。当然,这一方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年代,但是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幼儿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大好机会。到近代,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的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所幼儿园,开始了幼教的新探索。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幼教界一直都没有停止这种探索的脚步。在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中国幼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幼儿教师的观念也得到了重大的转变。我认为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的:幼儿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幼儿教育只是作为初等教育的附属品,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儿童上小学做好准备,而忽视了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到后来,由于大力提倡幼儿教育以及家长自身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的目的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长们认为借助各种幼教的手段大力开发幼儿的潜能,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位神童来。所以就从胎教开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之后提前认字提前走路,然后又是上英文班,又是上艺术班,给孩子安排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内容,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人格健全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这种教育目的观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幼儿园的教育开始以儿童自身发展为最终的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的转变直接引起了其他方面的转变。

二、教育内容:幼儿园曾经长期存在着一种惟智现象,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开始进入幼儿园。依照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内容是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的面发展。从最初的重视智育到现在的五育并重,这种转变反映了了中国幼儿教育的一大进步。

三、教育方式: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跟小学、中学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前在幼儿园里,老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打分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新技术蓬勃发展以后,许多幼儿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幼儿园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许多幼儿园开始改变以前的“家园不同步”的现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做到家园同步,发挥幼儿教育的较大作用。同时开始较大程度地利用社会其他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从总体上讲,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为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服务的。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相对于以前已经是很大的转变了。

四、师幼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不光幼儿这么认为,甚至连老师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就给幼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从本质上看,教师与幼儿都是独立的人,都有人格的尊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游戏、娱乐、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目前提倡的是一种与幼儿对话的师幼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幼儿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以上是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当然在实际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解决。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大胆采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一种“快乐式”的幼儿教育,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建议

一、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调查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继续教育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提高幼儿教师的教研水平;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开设哪些课程能符合当前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并促进其专业成长;采取哪些有效的继续教育策略让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更加有效,这是本次调查的目的。本调查于2007年7月1日至25日进行。被调查对象是呼和浩特地区新城一幼、回民区五幼、回民一幼、电力幼儿园、呼铁五幼、呼铁二幼、玉泉区幼儿园7所幼儿园的120名教师(由于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故以100人计,其中小教高级35人、小教一级37人、小教中级14人,暂无职称的14人)。本调查根据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观念和态度,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是否适合广大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授课、考评以及教师对参加培训的费用负担等方面编制了问卷。问卷共26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20个题,多选4个题,开放性问题2个题。调查内容和结果如下。

(一)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认同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自2001年新纲要颁布和实施以来有80%的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次数达4次以上。可见,大多数幼儿教师都能按时来参与继续教育。调查也表明: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否有必要”这一观点,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的占50%,“没有必要”的占20%。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都认为继续教育是有必要的,但对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强烈要求并不高。调查统计表明,有53%的教师希望继续参加下一次继续教育,老师对继续教育培训虽然已开始重视,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问到“您是否自愿参加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时,仅有5%的幼儿教师表示“非常愿意”,“比较愿意的”占29%,也有8%的人不愿意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动机程度不是很高。在开放性问题中对“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您认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及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提高教研水平?”这一问题的回答,很多幼儿教师都提到了反思,但也仅仅是说说而已,没有真正的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也很少落到实处。

(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费用的负担情况

费用的支出与幼儿教师的利益直接相关,费用问题的顺利解决可以帮助幼儿教师能更好地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减轻教师的压力。此次调查中对“您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由谁来承担”这一问题,“个人承担”的占78%,“幼儿园承担”和“教育部门承担”的分别占12%和6%,只有4%的费用是由三者共同承担。在问到“您认为继续教育的费用应该由谁来承担”时,“财政拨款”的占33%,“幼儿园支付”的占34%,25%的认为“三者共同承担”。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培训经费承担更多的希望是财政拨款、幼儿园支付,或者三者共同负担。

(三)继续教育的师资及教学情况

1.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调查,对“您对继续教育教师的授课水平的评价”这一问题,认为“水平高”和“水平较高”的占69%,“水平一般”和“水平较差”的占26%和5%。从总体上讲,授课教师的水平普遍较高,态度认真,但其中也有一些教师的授课水平令接受培训的幼儿教师不满,原因在于授课教师对幼儿教育实际当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较少,讲授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要。2.授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谈到“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哪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系统讲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参观考察”这些授课方式都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有所体现。其中,42%的幼儿教师对“案例分析”和“参观考察”这两种授课方式满意度较高,因为这两种方式和幼儿教师的实际教学最贴近,通过参观考察可以丰富幼儿教师实践经验,增加和同行之间的交流,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教学服务。“系统讲授”、“专题讲座”在幼儿教师当中也是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这两种方式的学习,幼儿教师可以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四)关于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

1.课程结构的设置。根据调查,对“您对本次培训的课程设置是否满意”这一问题,认为“比较满意”和“满意”的分别占38%和40%,也有22%的幼儿教师“不太满意”,认为课程的设置不是很符合幼儿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2.课程内容。对于“在今后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希望开设哪些课程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调查表明,幼儿教师更多的希望开设一些“教育心理”、“教学技能”、“教育技术”以及“课程改革的近期动态”这样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了解课程改革的动态,更好地促进新课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对于“师德修养”及“教育政策法规类”的课程,幼儿教师不太注重。这也反映出幼儿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提高,而不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有理论上的提高,而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很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观念的转变比理论知识的掌握要重要得多。

(五)继续教育的考核与管理

继续教育的考核与管理是保障继续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从调查表明:对“您对这次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安排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有53%的教师对于时间的安排不太满意。“您觉得现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考核方式怎么样?”78%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院校的考核方式形式过于单一。对继续教育提供的环境、设施、设备基本上持不太关注的态度。对于为幼儿教师提供的教材及资料,100人里有82人对提供的教材比较满意。72%的幼儿教师对培训学校的考勤工作比较满意。

二、提高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从受训者的角度看

1.提高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认识和动力。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来参加培训,但是积极性不高,在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上,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许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都是迫于上级规定和晋升职称的压力,并没有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培训的意义和价值,导致被动应付,敷衍了事,浪费时间。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认识。教师教育已不再是“管用一生”的教育,而是“贯穿一生”的教育。要认识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自身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培训方也应从多个方面切实为满足幼儿教师的实际出发,来增强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动力。2.幼儿教师要学会反思。在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当中,反思能力不仅对教学工作而且对教师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反思型实践是教师获得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1],教师只有通过参与课程开发,让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情景和不断反思中实现角色的转变。对于“参加完继续教育培训后是否会读相关的书籍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一问题,有30%的幼儿教师回答“不会”。从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看,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培训结束后若教师不反思可能导致教师按照习惯去教学,而不是按照对幼儿需要的了解以及早期儿童的生长背景去教学。反思将有助于幼儿教师把新的理论和观点整合进教育实践中。

(二)实行继续教育费用“三者分担”的制度,切实减轻幼儿教师的经济负担

国家1999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指出:“继续教育经费已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用中专项列出。地方教育费附加应由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继续教育人均基本费用标准。”此外还规定:“继续教育费用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截留和挪用。”然而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费用都是由老师个人自己承担。这说明我们的幼儿园在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费用方面没有按照规定执行。事实上费用的良好解决是一个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性的动因之一。教师继续教育费用负担的前提是明确承担教育成本的主体[2]。按照教育经济学理论,应“谁受益谁分担”。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受益者主要是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对国家而言,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能提供教师素质,提高幼儿教师质量,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从而使全社会受益,因此,政府应该而且必须分担教育成本;对于幼儿教师所在的幼儿园而言,幼儿教师的道德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幼儿园也应该承担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对幼儿教师个人而言,通过继续教育获取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思想业务素质也得到提高,也应承担一部分成本。所以,创立教育部门、幼儿园、个人三者共同承担继续教育经费的机制,是比较理想的减轻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费用的途径之一。

(三)从培训者的角度看

1.提高培训教师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许多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满,其原因是因为一些教师只按照传统的以讲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授课形式,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是比较具体的,他们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提升,更希望能把理论知识用实际工作当中的案例来解释,便于理解。因此,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培训者必须树立全新的培训理念。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幼儿教师培训也应确立以幼儿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使幼儿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提高,并使幼儿教师形成自我提高的内在机制,提高幼儿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培训中始终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对幼儿教师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也要使幼儿教师在接受新思想和形成新观念方面有所进展,还要满足教师的个性发展及自我完善的价值需要。培训者只有始终站在新的教育教学最前沿,才能将培训思想和方法贯彻和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才能使参训教师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方法。

2.立足实效实用,改革培训方式内容,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调查表明,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许多幼儿教师对课程的设置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训的内容与幼儿教师的实际结合不紧密,参加完培训后,对解决幼儿教育当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并不是很大。在问到让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时,近80%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内容新颖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最有效的方法。呼和浩特市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普遍较低,但她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如何将这些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幼儿教师的需求加到培训课程当中,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更好地解决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同时提高她们的理论水平。培训内容要着眼教师个体发展,其内容充分体现差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3]。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继续教育课程和内容建构上都努力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教师参与培训课程及内容的确定,并将非常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加以认识,使之能够动用所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自觉地指导教育实践。因此,培训活动之初,就要帮助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过程之中,培训者要与学员进行培训前的充分交流,了解其实际需要,让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首先要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而不能以培训者自己的资料为中心,培训者应针对广大幼儿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案。注重合理运用培训方法,充分强调实践培训和相互培训,多运用讨论的方法解决训练中的问题,开发教师潜在的知识和技能,适时运用实地考察,给老师提供实际经验,以促进他们去分析、运用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培训活动引向深入,从而收到好的培训效果。

3.加强继续教育考核与管理。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对培训管理的许多方面都不满。如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假期,使历经一个学期的辛苦工作而需要休息的教师很是紧张和疲惫;另外,幼儿教师以女性为主,多数都有小孩,小孩的照顾问题也是幼儿教师担心的一个问题。对培训院校提供的环境、设施、设备等,大多数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说明幼儿教师对外在的东西不十分在意,而主要关心培训内容对自身是否有帮助。大多数教师对考核方式不满意,主要是觉得考核的方式过于单一,考核的结果不能够真正地反映幼儿教师的受训效果。鉴于以上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考核与管理的不满,培训院校应加强管理。继续教育培训时间应尽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平时与假期、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受训的考核与评价,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方面。传统的考核与评价基本上是看是否完成学时、学员的出勤情况、学员完成作业及培训结束时的考试情况等,而对学员在培训结束后的教学实践中是怎么做的没有加以考虑。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幼儿教师是否真的有了进步,要看他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是否提高了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因此,笔者认为继续教育效果的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要把幼儿教师在参加完继续教育培训后回到幼儿园当中的表现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培训机构与幼儿园相合作的评价体系,真正有效地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

作者:李慧霞邢利娅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礼仪教育职业素养论文

一、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

幼儿教师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前提,具备健康的心理能够保障幼儿教师的教学出发点积极向上,能够引领幼儿在启蒙教育的阶段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保障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近年来,我们经常在电视,网络或其他媒体看到幼儿教师虐待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稍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对儿童拳打脚踢,给儿童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阴影,很多孩子因此而变得沉默寡言,严重的违背了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的活动中,应时刻不忘调整自己的心理,始终维护和保持健康的心理,保障幼儿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2.具有职业道德情操

在幼儿早期的成长过程中,成人的呵护与关怀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也就是所谓的“爱心”,幼儿具有一颗比较脆弱,好奇以及上进的心灵,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这就难免会受到伤害或给老师带来“麻烦”,这时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幼儿教师的关怀和鼓励,而不是幼儿教师的大声呵斥,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孩子的上进心也会被打击掉,”教师的爱是无私的,纯洁的,要针对每个儿童自身的优点,因材施教,爱心育人,才能较大限度的激发孩子的潜能,达到幼儿教育的目的。

3.具有广博的知识

作为幼儿启蒙教师的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在一个人一生求学过程中,幼儿教育起着基础教育的作用,接受幼儿教育程度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续教育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幼儿在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时候,天生就具有好学多问的习惯,在看到自己不明白的事情,经常会问“为什么”,如看到奔跑的汽车排放的尾气,会问“汽车为什么会排放尾气”“排放的尾气有毒吗”,看到“天上的星星”会问“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等,这时就需我们的幼儿教师用自己广博的知识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答,如果我们在面对幼儿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不知如何回答,同时看到孩子一张张充满求知欲的脸庞,我们心里又作何感想?加强自身的知识的学习,广览群书,才能为孩子的教育提供坚实的后盾。

二、礼仪教育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在国际上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教育应从幼儿教育开始抓起,而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参与者和实施者,针对幼儿教师的礼仪教育就更不可缺了。

1.行为服饰穿戴要大方、得体

现在的幼儿教师大多是90后的女孩子,性格较活泼,思想较前卫,追求时尚是每个女孩子的心灵需求,但是这并不代表幼儿教师可以身着奇装异服,穿着性感露骨的服装,戴着金手镯,大耳环出现在幼儿教育的环境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领航者,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认为老师那样的穿戴“很好看”,一有机会就会效仿,同时幼儿教师的行为举止要规范,不能在幼儿园里追逐游戏,大吵大闹,更不能对别人大声批评,指指点点,长此下去,这种不良行为会使孩子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活动中,遵守幼儿教师服饰穿戴规范,行为举止规范,服饰穿戴要大方,整洁,行为举止得体,从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仪容要适度

爱美是每个女孩的天性,对于很多时尚的女孩来说,化妆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适当的化妆可以让女孩看起来更加美丽,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于我们的幼儿教师来说,淡妆是最合适不过的,或是不化妆亦可,切忌浓妆,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红指甲,红脚趾,红嘴唇,白白的脸蛋,远看像“妖怪”,近看像“舞女”,与幼儿教师的身份格格不入,这样的妆容即是对孩子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贬低,适度仪容,妆容得体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三、结论

幼儿教育处在我国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幼儿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是否经过正规的礼仪教育及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始终要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实施”爱心“教学,从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实现我国幼儿教育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作者:吴丽 雷春国 单位: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研究

“审美体验包含了人对生活、对艺术的各种感官,包含了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包含了人对艺术的通感,所以它不是靠单纯的技法训练所能获得的”。现今教师将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价值重点,放在了对艺术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上,而不注重审美体验的培养,就是抛弃了内在的艺术情感与人文性,忽略幼儿教师的实际感受与各种经验。很难想象没有审美体验的幼儿教师能教出具有创造能力和艺术想象的幼儿。这种技艺化为主的幼儿教师艺术技能价值目标给幼儿教师太多的框框和限制,也必将导致幼儿教师成为缺乏个性、程序化的幼儿教师。

一、从学习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有效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不是日常层面的上课或教学,而是以激发幼儿教师学习愿望、促进学习能力、唤醒学习潜能为目标的并对其艺术实践、反思、变革能力的有效培养。当强调平面或立体的形象用点、线、面三要素进行概括;视觉形象用线条、固定的形式的搭配进行表达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时,忽略“师法自然、气韵生动、立意中得心源”,如此“简单”的美,如此有程式规律的审美,使人不得不相信只要跟从一定的方法规则,美的真谛就可以被洞悉、被体悟。因而对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要求不再是通过色彩、线条等反映幼儿教师自身的情感和感想,不再是让幼儿教师通过内省感悟美的意义及价值后的艺术体验,而是一味地灌输单一技能技巧、使其传承一脉香火。这就造成艺术教育对幼儿教师来讲,不再是艺术观、语言形式和视觉思维方式的形成方式,而只是一个机体反应的习性。例如,简笔画中的鱼就是那几种固定形态的鱼,而熊也就永远是憨态可掬的咧嘴大笑的熊。

其实,每个幼儿教师都是以一种个体的方式积累学习经验、实践学习方法,吸收价值观、形成习惯和进行批判反思,都有其自身生活实践印记下形成的特有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有效的艺术教育学习可以使幼儿教师在对艺术经验和自身理解的方式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塑造。若一名幼儿教师的画法、唱法、跳法固定成一种模式,其动作技能的反应也会成为习惯,一提笔、一运气都与之前的套路相同、方式一致,一旦想进行个性化的改变就需花掉一定或相当长的时间、精力。但若此单一方法再传授于幼儿时,艺术教育对幼儿来讲就不是培养具有批判意识、创造能力主体的有效途径,而是使其进行归顺和驯服的过程。

二、从幼儿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对于幼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教育,我们往往总是认为这是幼儿教师成长的必需。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在学校里往往被以高傲的术语谈论,而很多人无视它在幼儿的现实世界是如何被呈现的。这与对幼儿的生活知识缺乏关注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儿的地方艺术意味着什么?怎样通过艺术表达可能对于他人的痛苦艰辛或是快乐愉悦?这些问题的答案超出了培养幼儿教师技能,却是特别需要幼儿教师去探索的过程。

实质上,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完善与自我成长,它是促进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教师职业存在的价值与依据。然而,在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教学场域中,示范、讲解、反复纠正、先学谱后唱词,均是艺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幼儿教师今后教授幼儿的方法。幼儿教师艺术教育被局限于教幼儿唱唱、画画、跳跳,至于艺术的历史、评论、哲学、民族文化等内容几乎都被剔除在幼儿教师的艺术学习之外,教育内容设置的表浅与窄化,必将剥夺幼儿教师多维度学习艺术的机会。例如,民族文化内容的空缺,导致部分幼儿教师跳了无数的民族舞蹈后却不知为什么蒙古族会有耸肩,壮族会有凤凰掌、蚂拐舞等基本的艺术问题。不接触人类历史上艺术作品的幼儿教师,是难以教幼儿感受艺术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思想感情的,也难以教幼儿学习和欣赏名师的优美形式及娴熟技巧。又如,在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通常是先临摹后点评,然而一幅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仅有造型、图案的有机组合所呈现出的特殊结构,还有作者蕴涵其中的独特意境。肢解地学习各部分结构不但造成幼儿对艺术作品整体感觉的把握,而且孤立部分也难以体现其原有的艺术价值。这种照搬科学教育、忽略艺术独特性的方式是用“肢解艺术的方式进行教学,把知识技能从它赖以生存的艺术情境中剥离出来,把艺术从它产生的各种文化环境中分离出来……这种脱离艺术整体情境所获得的技法上的掌握也只能是暂时的和肤浅的”。

幼儿教师艺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幼儿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各种原理、方法促进幼儿的艺术学习而获得自我成长与完善,而且指向了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幼儿教师的帮助,使幼儿自己建造或构建他们的艺术世界,让他们通过自己与人、事、物及观念的直接经验进行探索,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在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中如果不倾听幼儿真实的声音,不考虑幼儿的逻辑特性与学习需求,不管怎样的艺术教育,都不能使幼儿真正地受益。

三、从综合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教师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因而现行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都开设有专们肩负着“涵养美感、陶冶心身、养成人格”之重任的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科目。然而,艺术自身的特点及幼儿园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表明:“要想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实验的成功,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学科观念和教学方式,拆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屏障,站在课程的高度,以音乐、美术等艺术性较强的学科为龙头,将各学科中与艺术有关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特点”,让幼儿教师在综合艺术中学习艺术。

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体现在培养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等各个层面,绝不是艺术教育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量的简单叠加。它蕴涵的愉悦性、人文性、游戏性是分科艺术教学所不可比拟的。如《寻找七星瓢虫》是从美工角度切入,用创意手工的方式将小动物的形态特征展现出来。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可用低沉、悲哀的音乐表现树妈妈被虫咬的痛苦与无奈;用绘画将生动可爱的瓢虫宝宝“真实”展现,以便幼儿目测与点数瓢虫宝宝背上的斑点;用欢乐明快的舞蹈表现树妈妈身上的蚜虫被七星瓢虫全部吃掉后开心愉悦的情景。

又如,有的幼儿教师面对幼儿的乱写乱画表现得“惊慌失措”,他们会对幼儿的画进行更正、指责和劝导,甚至会亲自示范什么是“正确”的画。因为单纯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倾听幼儿内心的声音。但在综合化的艺术实践教学中,艺术教育已与幼儿园其他领域的学习融为一体,我们不仅容许幼儿自由发展艺术,而且关注其艺术作品背后所呈现的与幼儿身心发展紧密相关的健康、生命力、强健、柔软、快乐、生动等意义。因而,在综合化的幼儿教师艺术实践教学中,美术、戏剧、音乐、舞蹈、媒体艺术之间的有意识强化及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主题式或网络式或综合式或单元式的艺术活动设计,将艺术过程中的感知欣赏、体验创新、反思积累各环节与幼儿教师的其他能力沟通,使幼儿教师人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同时发展其艺术能力。

作者:赵海燕 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教育心理素质论文

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要敬业爱岗

从业而敬业,由敬业而乐业,要将自己的幸福与幼儿的幸福结合起来。高尚的师德是幼儿最生动、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认识到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包容和恰当的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爱的践行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职分。

二、要具有良好心态和顽强的事业心

实践告诉我们: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幼儿年幼无知,模仿性强,处处以老师为法式。上学时养成的性格和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某种习惯的形成日也就是某种性格的形成之时。这就是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心态,要谦虚、勤奋、自信、好学、勇于担当、勇于创新,要有宽广的胸怀,教师要有正气。教师的精神是富有的,要一身正气、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教师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今天,三、四岁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个年龄段进入听觉发育敏感期,听力大有发展的空间。鉴于此,在课堂要带领他们饱含想象的听音乐、弹奏键盘。这种快乐的音乐体验,能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教育是影响人的事业,教师的高尚情操、专业兴趣、美好心灵、宽广胸怀时时影响着孩子们,成为终生的美好记忆。所以,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招式,时时都在潜移默化地感召着每一颗天真的心。使他们从小养成宽厚、仁慈、积极向上的美德,也像老师那样宽厚仁慈、爱岗敬业、友善诚信。

三、要具有丰富的感情和坚强的毅力

教师的担子是沉重的,教师注定一辈子要做平凡事,要年复一年地与平凡牵手相依。要时刻与幼儿打交道。让每个家长、每个孩子都满意是很不容易的。然而,正是不容易,才要我们付出百倍的努力,是因为不容易我们才体会到人类灵魂工程师荣誉背后沉甸甸的责任。幼儿爱动,喜欢歌舞。教师要充满激情、精力充沛、爱憎分明,要在朴素中多一份恬静与轻松,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多一份幽默与灵动。让课堂吸住孩子,呼唤着童心,让课堂成为营造幸福的地方。教师激情满注、精神抖擞,容易进入角色,有力地感染着孩子,会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师生互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了活力,师生在欢悦中享受成功,分享幸福。幼儿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要有坚强的毅力,要坚信改革的道路越来越宽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时时存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幸福课堂、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坚持观念不断更新,教法不断改进,不断注入新的信息、新的观点,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和创新的氛围,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幼儿教师要勤练内功吗,加紧充电,以克服“本领慌”。通过学习、进修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不断提高吹、拉、弹、唱、画、跳技能。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永远保持业务、学术的高势能。课改的浪潮风起云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愿耕耘在幼儿教育战线上的同道同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做真的坚守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爱的践行者,做一个的幼儿教师。

作者:王靖 单位:河南省汝南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实践性幼儿教师教育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是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建构,其本身是指向实践的。幼儿教师培养的极端化倾向导致教育理论与幼儿园实践脱离,使人才培养走向抽象化、虚假化和失范化。实践性是现代幼儿教师教育的内核,偏离了实践的教育是经验化、教条化的教育。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向顺应了当代幼儿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一、让知识、技能指向实践

幼儿教师教育在很长一个时期是将知识、技能作为培养内容的培养体系。“知识化”教育就是以知识、思维为培养核心,将二者“知化”的教育。在实践中,知识化教育表现为对实践的某个片段、场景的模拟,其具体实施过程是将幼儿园的某个片段在场景中以语言的形式再现,将教育的一个点从实践的场域中抽离出来,使其对象化、学术化。知识化教育在方法上表现为对专业知识的解读、对实践场景的预设、对实践行为的评判、对实践价值的重估。因此,在此基础上建构的实践只能是一个课题、一项研究的技能与训练,其成果至多表现为对实践问题的一种认识或感悟,而非实践智慧。然而,正如波兰尼所言:“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1〕幼儿教师职业是一个真实的、完整的实践过程,实践包含在幼儿教师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幼儿教师培养不单是依靠一个片段、一个预设的场景,也不仅仅是对幼儿教师进行一种知性的逻辑思维训练。“技能化”教育作为一种对单纯“知识性”手段的颠覆和超越,对幼儿教师培养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理论与实践平行的现代幼儿教师教育中,在技能型人才标准和技术性至上的职业教育潮流中,很多人认为实践对现代幼儿教师的构造仅依靠一项技术或一组技能就能够完成,一切非技术性的情感、价值、智慧都是无关紧要的,对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就是一种程序化、技术化或被知识改造的过程。然而,“教师对于教育的认知并不能只存于操作的层面,更多的需要来自生活与价值层面的审视。”〔2〕

“技能观”在批判“知识观”的同时,将“技能”泛化为幼儿教师教育的全部内容,把知识与技能割裂,将技能与实践分离,使知识和技能概念化、理想化、化,成为一种“非应用性”的实践主张。这种技术性的危机根源于被割裂、被程序化、知性化和抽离式的操作性教师教育体系。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模式:将实践本身对象化,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完成对人的教化。这种对象性思维模式割裂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将人视为手段,将技术、技能的掌握视为目的。把幼儿教师视为单纯的技术性人才的定位,从本质上割裂了教育与人培养的一体性,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将实践的内容与形式、知识与践行、认知与情感分离。因此,被知识化、理论化、操作化的实践理论日渐远离幼儿教师的实践行为。从表面上看,技能化教育在实践中往往表现出鲜活生动或技艺精湛,而实际上却无法生成一种真实的实践,无法真正作用于儿童。面对真实的儿童与教育实践,技能型教师常常不知所措。只有面向实践的幼儿教师教育才是理性的实践观,因为它汲取了“技能人才观”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肯定了“知识人才观”的合理成分,让二者在实践的平台上作用于幼儿教师本身。这种实践观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师教育的核心,把实践智慧的生成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将应用型、专门型、创造型作为人才的基本定位,促使实践成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指标,把实践的理念贯穿始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

二、“实践观”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幼儿教师教育是一种对于实践的建构,它不仅关注幼儿教师的感官世界,也关注幼儿教师的行为世界。大量的事实表明,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取决于他的教育程度,也不取决于他对知识的见解,而关键在于实践本身,取决于他的实践智慧。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与实践能力都是指向具体实践的。“在这种‘实践’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是以一种‘在行动中反思’的方式发现问题,形成假设,采取对策。”〔3〕然而,实践模式不是单项运行的,必须依靠多维的培养形式,建构完整的培养体系才能将知识与技能指向实践。

(一)“实践”人才观的建立

实践人才观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实践需要什么样的幼儿教师”。能够自如地应对实践并将教育机智应用于实践,唯有专业化教师才能够胜任。然而,专业化幼儿教师的标准是什么、标准如何建构,这是具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实践中的质性问题。实践的人才观需满足三个条件、五项指标。〔4〕(见图1)幼儿教师专业性体现在专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标准的建立两个方面:专业意识是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对于专业标准的反应和信念,专业标准则是对其职业的准则和要求。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包含三个要素:一是系统的理论和专门的技能。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系统的专业理论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专门的技能则是指幼儿教师在实践中是否具有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即观察儿童、理解儿童、评价儿童的能力。二是能够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较大利益。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其办学目标、宗旨、课程设置等都要服从服务对象的利益,即儿童的利益;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都要依据“儿童需要”来设定。三是具有专业自主性。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实践中能够坚持专业标准,不受专业之外的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实践中,能以儿童发展规律作为实践准则,以“儿童需要”为根本需求;在人才培养中,既能面向市场又能引领市场,而非一味地迎合市场。另外,幼儿教师专业化在人才结构上还需突出五项指标:即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与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5〕这五项指标是人才的标准,体现了人才结构中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多维组合。在理论中建构知识,在实践中形成智慧,在合作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进行批判,最终使知识面向实践,在反思中生成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正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

(二)“实践取向”培养目标的设定

幼儿教师教育的过程在于对幼儿教师知、情、意、行的建构,在于使他们认同、形成一种责任,在实践中依据主观的行为法则拥有价值判断及知识建构的能力。因此,改变传统培养观念首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从重视知识、重视外显的技术行为变为面向实践行为本身所产生的道德动机与行为动力。其次,要以人为目的,呼吁人文关怀,树立责任意识,倡导实践体验及践行。,要完成行为他律向行为自律的根本转化,在实践中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回归。因此,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建构“应用型、专门型、创新型三位一体”的人才标准。应用型是人才的基础定位,要求学生必须是实践的真实参与者、实施者,必须懂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具备教育教学基本能力,能够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实践中获取实用价值。专门型是在应用型的基础上,既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又能突出某方面的专业技能(即“一专”),它是对应用型人才的补充与拓展,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个性与需要,拓展学科知识、能力范围,以满足社会对特殊人才的需求。针对专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专业中突出方向性,在课程中突出选择性,在实践中突出针对性,依据兴趣,因材培养。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其培养需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改革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评价体系来完成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这三种类型体现的是“基础定位、个性引领和提升三位一体”的人才目标,三者依据个性需求相互延伸,以应用型为基础,以专门型为导向,以创新型为宗旨,最终将三位一体的人才定位于人才主体,实现目标的预设性、弹性与个性。

(三)指向“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课程,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课程的价值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经验的再现”,即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作用于人的过程;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建构,即“人程之道”(或“人成之道”),意味着人的形成。然而,无论“经验”抑或“关系”,都需要通过“实践”这个载体作用于人,实践即经验,实践即“人成之道”。因此,课程只有在实践中生成,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检验才具有本体价值。依据课程在实践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实践性课程需要设置纵横交错的结构框架:纵向———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构成,以体现课程在实践中的知识、能力结构;横向———由教育类课程、文化类课程、实践类课程、艺体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五个不同层次构成,以体现课程在实践中的素质结构。课程的横向结构是在纵向三大版块之中,根据幼儿教师知识、兴趣、能力差异,整合内容结构,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课程的横向结构可划分为五大类:教育类、文化类、实践类、艺体类、拓展类。以教育类为核心,以文化类为积淀,以实践类为平台,以艺体类为衔接,以拓展类为方向,最终实现课程内容结构的整合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实践特色”的培养过程

幼儿教师培养的关键在于使实践的法则与个体主观的行为法则相一致:一方面,知识行为以实践法则为基础,使幼儿教师能够自觉地将实践法则作为其行为的准则,坚信他们“应该做”的事情,知道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在品格养成的基础上,不以“约束”为方式,不以“教化”为手段,依靠主观、普遍的实践法则,通过生活的实践而达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兴趣、需要以及自由的意志是人才培养关注的重点。(见图2)“实践特色”的培养过程以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个性、尊重差异,立足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点面结合、分层实施。具体培养步骤为:面—块—点。先铺“面”,统一人才规格,制定培养计划;再分“块”,关注人才差异,实行分层培养;后找“点”,采取专项策略,依据兴趣,深层挖掘个体潜能,使人才培养点面结合,获取较大价值。分步培养的过程由五项基本要求构成:即保基本、重差异、细分层、突兴趣、搞专项。在“面”中保基本;在“块”内重差异、细分层;在“点”上突兴趣、搞专项,最终顺利实现由“面”到“块”、由“块”到“点”的特色培养过程。

三、“实践导向”的课程转向

在实践层面上,课程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客观的行为法则须经过实践转变为主观的能力———实践的行为法则;二是课程要将人自身看作是的目的而非操作的手段,课程的目的是“成人”;三是只有经过实践行为的检验,课程才真正具有本体价值。因此,以实践为导向转变课程观念、重构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是当今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转向。

(一)教学方法:从重“教”转向重“引”

幼儿教师教育在传统的课程中体现为“以教定学”,它强调教师的主导身份,而忽视了活动中儿童的主体性,这是注入式思维模式在课程中的集中体现。在此模式下,各科教学法成为主宰实践的教育教学手段,学生失去了自主性,课程失去了生命活力。在当今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教”的理念需转化为对教育活动的观察、设计、指导的能力,以“儿童发现学习”为主线,及时了解儿童需要,构建合作、发现、探究式学习路径。“引”在具体的实践中表现为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指导的能力,它是幼儿教师实践能力的核心。变“教”为“引”具体有五个步骤:及时,学会观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并记录活动过程。第二,文本提炼。让学生将真实的活动以文本的形式凝练为活动计划。第三,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对该活动计划进行评价,而后反思。第四,独立设计,模拟实践。依照样例,让学生独立设计活动计划,根据计划模拟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评析。第五,实践检验,生成智慧。将模拟的计划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再现,检验其可行性;依据效果调整活动思路,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最终生成实践智慧。(见图3)图3

(二)教学技能:从重“艺技”转向重“教技”

艺术教育是幼儿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但由于在培养中普遍将艺术技能等同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因此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学生艺术特长的训练上,而忽视了教育技能的培养。幼儿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包含三项指标:一是学科知识和技能(“本体性知识”),包括语言、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和技能。二是教育类知识(“条件性知识”),指教育教学类知识及教法。三是实践性知识(“缄默知识”),即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个体经验知识,它是个体经验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从幼儿教师知识结构可以看出,艺术知识和技能仅属于本体性知识的一个方面,属于隐性的知识素养,在实践中,艺术技能的水平不会直接作用于儿童。相比较而言,艺术教育技能的高低比艺术技能的高低更能决定儿童能否在该领域得到发展。幼儿教师教育与其他教师教育的不同不在于艺术水平,而在于其培养的人面对的职业对象更小,他们的年龄、认知方式与其他年龄阶段有重大差别,因此需要特别的教育。这些差别是由儿童年龄特征所决定,并不需要培养的人具备更多的艺术才能。因此,艺术课程的目标要区别于艺术院校,要依据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和幼儿艺术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在关注学生艺术特长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其艺术鉴赏、艺术创作和组织儿童艺术活动等能力的培养上。

(三)课程主体:关注家庭、社区相关课程

美国“全美幼教协会”的职业准备要求幼儿教师“能够构建家庭和社区的关系”,这也预示着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应该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传统课程的主体———教师、儿童已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家庭、社区环境,因此,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构建教师、儿童、家长、社区共同参与的课程构架;积极创造儿童与家庭、儿童与社区和谐的交往关系,让家庭、社区主动参与儿童的学习活动。在课程设置上,增设相关家庭、社区课程,满足幼儿教师与家庭、社区交往的需要,使他们学会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为儿童发展服务,以维护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发展影响

有个朋友无奈的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我妹妹半年换了4个幼儿园工作,现在的孩子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通过对我们学院毕业的学生跟踪调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同学换工作频率也非常高。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成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似乎从国家到地方,从专家到幼儿家长都特别重视幼儿教育,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幼儿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之一———幼儿教师这个关键的群体呢?难道换工作仅仅是年青幼儿教师的问题吗?巴音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教研室就幼儿师资问题申请了一个课题,对库尔勒市的幼儿教师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作了一些分析。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非常重视,也意识到了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明白幼儿教育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生教育的基础,因此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条例和规程等;幼儿家长更是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各省区幼儿家长彻夜排队报名、亲子班“占坑”、家长“比赛”交钱、“条子生”泛滥等可见一斑,而对于城市已入园的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即教师,关注的人又有多少呢?

一、幼儿园教师状况

我们采用问卷法及访谈法对库尔勒幼儿教师的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在库尔勒幼儿园有几种教师群体:公立幼儿园的正式老师,公立幼儿园的聘任老师,私立幼儿园的老师和临时聘用老师。教师的性质不一样,老师的稳定性和待遇就不一样,相应的教育效果就会发生变化。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幼儿教育的内容欠科学

社会上各种高中低档的托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异军突起,说明国家及社会非常重视祖国未来的学前教育。家长们提前预定好的托幼机构或提前幼儿的入托年龄等均说明家长足够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长尊重孩子的学前教育阶段,尊重教师,但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存在偏见,导致家长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否定。可是社会对幼儿园没有统一的要求,家长却要求幼儿园、要求老师一学期教会孩子背会多少儿歌,教会孩子学会加法、减法甚至乘除等,很多幼儿园为了能使幼儿园生源好,能使老师得以生存和发展,就顺应家长的要求。这样专业人员被非专业人员牵着鼻子走,对幼儿教育来说他的科学性能有多少呢?

(二)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偏低

通过对库尔勒市的幼儿园及教师进行随机抽样的240名老师进行访谈和问卷,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500-2500元不等,相对来说工资是很低的,因此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幸福感。经济基础决定生活状态,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有些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那么低的工资根本连自己都无法养活,更不要说对家人的责任了。为了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及心理的平衡,加上目前新生的幼儿园数增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增大,所以教师换园换岗的情况特别多,在调查中有很多的老师现在所在的幼儿园都是自己从事的第二或第三所幼儿园,哪怕是工作才1年的老师都有换幼儿园的经历,还有一些老师在频繁的换幼儿园之后就换到别的职业和岗位上去了。相对来说各个幼儿园临时招聘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这样教师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能不受影响吗?

(三)幼儿教师心绪不稳,经验不足

幼儿园教师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在调查的240名老师中有50岁以上的共13名,40-50岁之间的共40人,30-40岁之间的共46人,20-30岁之间的共69名,16-20岁的共72名,年轻老师即30岁以下的老师占到58.75%,且年龄较大的老师多数属于公立幼儿园,有些私利幼儿园教师平均年龄才22岁,这样的教师经验缺乏,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很多的创新空间可是又苦于没人带,没人教,所以个别私立幼儿园的师资及教学状况令人担忧。

(四)幼儿教师学历低,继续教育和进修再学习的机会少

在这240名老师中有本科21名,大专89名,中专123名,高中4名,初中3名,其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到54.17%,在半数以上,而且大专及本科学历多数在公立幼儿园及实力较强的私立幼儿园,特别是本科学历的大多数在领导岗位不在教育及时线,而教育及时线的老师普遍学历较低。在访谈中我们还得知,教师进修和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私立幼儿园的教师这样的机会就更少了,即使有也是领导阶层去,学习回来后在幼儿园实施的难度较大。

(五)幼儿教师职称低,有些无职称

在调查的240名教师教师中只有公立幼儿园的在编老师有职称,其他比如公立幼儿园的临时聘用老师和私立幼儿园的老师等都没有职称,也不知道评了有何意义和该如何去评职称。

(六)幼儿教师文化基础差

幼儿教师的培养应该是高屋建瓴的。在调查的240名教师中很多学生来自于职业院校的幼师专业,而这些学校的老师一般在入校前的文化课是较差的,所以老师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知识贫乏,好多东西自己不懂的情况。试想如果老师都不懂的东西,怎么给学生教?文化基础不好,那么她对政策的理解和对新东西的理解和实施是很困难的,所以幼儿教育中有技能的成分,但并不是纯粹的技能,这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二、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要逐渐转变社会上人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看法,让人们逐渐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给予认可,对幼儿教育的工作给予认可,不要再将幼儿教师看作是看孩子的小姑娘。要构建幼儿教师待遇保障系统,给予幼儿教师良好的待遇,让幼儿教育这个职业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在目前状况下,“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是不会让人羡慕的,所以政府和国家要给予幼儿教师“名分”及相应的报酬。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如今幼儿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方法呈多元化,有中国传统的教学法、有蒙氏教学法等,但是实施者很多还是一些幼师毕业的中专生,他们把这些教育方法只是当作一种技能来掌握,并在幼儿园进行操作。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笔者认为他们更多需要的是教师对其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如果教师理念不新,那么他们对于幼儿的教育就会呈现程式化、小学化、知识化、技能化等误区。所以笔者认为国家应该招收具备较好文化基础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还要对幼儿教师从业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三)将幼儿教师职业纳入国家编制

像大学、中学、小学的老师一样,将幼儿教师也纳入国家编制,这样老师的身份被确定后教师就会在自己相对稳定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不再像自由电子一样的随时变化职业和岗位,从而改善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四)规范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

要认可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承认他们的工作经历,给他们评定职称的机会。很多幼儿园教师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老师流动性大,职称低,也没有积极主动的去评定职称,使得很多幼儿园老师换了岗位后再从头开始,他们的工作阅历和工作经验不能得到认可。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在相对稳定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特别是对于从业时间长的,有经验的老师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靠”。当然现在已经有幼儿园这样做了,但是为数很少,有关教育部门应有相关的制度来使教师的利益得到保障。

(五)加大对托幼机构的监管力度

有关教育部门应督促幼儿园内部教师之间或本地幼儿园教师和全国先进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开辟相互学习的通道,从政策上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目前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的理念更新非常快,老师要及时的充电,才能适应教师岗位的要求。国家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教育专门的实施者———教师,国家在重视义务教育教师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关注幼儿教师的状况。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