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

摘要:导致我国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幼儿教育之间发生的脱节现象造成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创造性能力中的幼儿教育论文

一、现代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与解读

谈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对现代幼儿语言的分析,人们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的同时,还常常会感叹“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能说”。事实上在有经验的幼儿教师看来,这其实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他们在家庭中,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由于家长有针对性的教育,由于电视中动画片的刺激,由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事物———幼儿自己感兴趣大人却无法感觉得到,因此当幼儿到园里进行学习与生活时,其实是带着大量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入课堂的,因此每每遇到适当的刺激时———如教师的语言、课堂上的情境等,他们的这种创造性就会表现出来。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寻找相关的理论依据,就成为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

二、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有着良好的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怎样的幼儿教育都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提升,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增强这种培养意识,或者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培养的技能,那幼儿有可能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成长阶段之后,创造性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会因为有意无意的阻碍而停滞不前。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施。

1.给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生活环境。

这一点很基础也很重要,看起来简单但想做到且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缺少规则意识的,放手让幼儿活动往往意味着实际的物品或精心布置的环境被破坏,有可能意味着幼儿之间容易出现更多的矛盾而影响了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要思考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齐有序,也不是为了眼前的管理方便,而是为了幼儿长远的发展。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从人们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所隐含的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的目标,尽量地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在不害怕、不恐惧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创造能力较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在一次教学观摩中就看到这样的情形,可当时上课教师害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就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后来在交流时,有专家指出其实当时可以大胆一点让幼儿表现,因为幼儿在表现过程中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行为或者语言出来,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而我们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打断了他的思维,看起来衣服是干净了,是讲了卫生了,但很重要的一个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这一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2.将一些活动进行到底。

真正落实起来也不容易,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日常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活动的规划痕迹往往都非常明显,一个活动进行到什么时候,进行多长时间,到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教学环节,往往都设计得比较,这种固然能够保障活动的整体性和可观赏性,但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却往往不是好事。因为成人是很难触摸到幼儿的思维的,有可能出现我们认为一个活动可以结束时,幼儿的思维才刚刚展开,因此教师对活动的中止往往也就意味着幼儿思维的戛然而止。注意到这一点,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问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要做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某某某(一般是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有了这些问题,那些隐藏在儿童内心的想法就有可能外显出来,而我们的活动也就有了预设外的生成。这样,幼儿教育的精彩也就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有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三、幼儿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活动都是经验性的,我们作出这一判断并不是批评我们自身,因为我们无法拎着自己的头发使自己离开地面。经验是个好东西但却又常常让人难以走出其中。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的正是我们能够走出经验层面,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更多的从科学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有效地达成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一要注意积累经验,二要注意总结经验并走出经验,学会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说简单不简单,说难却也不难,就是多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看看他们喜欢怎么做,喜欢怎么说,在儿童遇到事物面前猜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一旦我们的猜想被儿童的行为证实了,就说明我们能够读懂幼儿了。

作者:洪爱华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古代幼教思想与幼儿教育论文

一、中国古代“幼教”思想的本要义理

中国古代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幼教思想,民间也有“小树不剪不成材,小孩儿不教不成人”的俗语,反映了古人对“幼教”的深刻认知。孔圣人周游列国授经讲学,感悟出教习真谛“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成”的绝妙论断。汉代的贾谊则明确提出了“早谕教”的主张:婴幼儿心地纯洁,可塑性大,在婴幼儿纯洁的心境还未受到外界环境的熏染时就要及早教育,造就循规尊礼的言行规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其所著的《颜氏家训》中倡导:“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从事教育活动四十年之久,对“幼教”领悟颇深。他认为,幼童时“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只有使儿童“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张履祥也特别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幼稚之时,必见奋起之志,若举动无恒,苟且颓惰,即将事无一济矣。”“少年血气未定,善者固易流于不善,不善者亦易反而之善。”幼童时期,思维稚嫩,早以教育,生性不善者“亦易反而之善”,否则,“善者固易流于不善”。任何有所作为者,幼年时就确立了奋发向上之志,必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中国古代的“幼教”主要是家庭教育。施教者一般是婴幼儿的父母尊长,注重根据幼童身心发展和认识水平的特点,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灵活机动、适时而教,感知知识、遇物而教,顺应幼儿的性情,引发幼童的兴趣,顺导幼童行为,讲究教育的方法。“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教以幼童坐、卧、爬、行等肢体运动、戏耍锻炼;按照幼童生理发育的特点创设幼童感知知识、辨析事相、发展语言能力的环境;造就幼童勤于动手、生活自理、讲求卫生的行为养成;培育幼儿日常生活、接人待物、言行举止等礼仪修养;塑造幼童尊老爱幼、扶弱济困、积德行善的行事之道;确立幼童为人处世、谦卑恭敬、诚实正直的德性;还特别重视对幼童言行举止的垂范和影响作用,朱熹论定为“:指引者,师之功也……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中国古代“幼教”的品德教育崇尚“孝、悌、忠、恕、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核心思想,并把其作为品德教育的“主旨”。

汉代的王修教育自己的儿子,“未必读书,并学做人”。朱熹则倡导:“自小便教之以德,教之以尚德不尚力之事。”钱穆在其《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一文中说: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意义“并不专为传授知识,更不专为训练职业,亦不专为幼年、青年乃至中年以下人而设”,教育的主要对像“乃为全社会,亦可说为全人类。不论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不论男女,不论任何职业,亦不论种族分别,都包括在此项教育精神与教育理想之内”。钱穆认为:儒家思想精髓,主要在教人如何为人,孝、悌、忠、恕、仁、义、礼、智、信都是为人的条件,是人所遵守和具备的素养。幼童在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塑就长成难以改变。因此“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古代的“幼教”在立德遵礼、修身养性的铸塑上是成功的,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才成为了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

二、古代的“幼教”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借鉴

中国古代的“幼教”同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相比,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育形式。古代教育家倡行的顺应幼儿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顺导幼儿性情,鼓舞幼儿兴趣,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依据幼儿成长规律施行穿衣膳食、肢体运动、感知知识、辨析事相、礼仪规矩、德性品行的塑造养成的“幼教”理念,对于幼儿素质教育改革、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是立国之本,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的根基,“以幼儿为本体,顺应幼儿的发展”,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等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推进幼儿素质教育根本的目标要求。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本质特征的体现。要借鉴古代“幼教“以道德教育为主,把道德教育置于重要位置,渗透入幼儿的日常生活、行为培养、感知知识之中。克服幼儿教育为义务教育服务,重智育、轻德育,重识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倾向,把道德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提升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幼儿素质教育,体现对幼儿权利、权益的尊重,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对幼儿个性、潜能、情趣的尊重,对幼儿认知、习学、天赋差异的尊重。把幼儿教育视作幼儿入小学做准备,漠视幼儿纯真、洁净、喜玩、快乐的天性,不顾幼儿的实际智力发展、能力所及,概以知识文化教授、肢体运动训炼、智力开发挖掘等为幼儿教育的规制,其实质是压抑幼儿潜在智力、能力的发挥和个性发展。幼儿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要“以幼儿为本体,顺应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促进幼儿天赋的凸显、潜能的释放、个性的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培养德、智、体、美等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总结

幼儿教育,是幼童感知的积累、扩展、提升的成长过程,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和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古代“幼教”于养寓教、遵循幼童成长规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顺导垂范等“幼教”理念和成功实践,不失为现代幼儿素质教育体制、机制、规制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转换、创新、发展的历史借鉴。

作者:郭红燕 单位:山西省平顺县实验小学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基于能力培养的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幼儿教育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有着良好的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怎样的幼儿教育都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提升,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增强这种培养意识,或者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培养的技能,那幼儿有可能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成长阶段之后,创造性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会因为有意无意的阻碍而停滞不前。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施。

一是给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生活环境。这一点很基础也很重要,看起来简单但想做到且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缺少规则意识的,放手让幼儿活动往往意味着实际的物品或精心布置的环境被破坏,有可能意味着幼儿之间容易出现更多的矛盾而影响了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要思考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齐有序,也不是为了眼前的管理方便,而是为了幼儿长远的发展。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从人们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所隐含的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的目标,尽量地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在不害怕、不恐惧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创造能力较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在一次教学观摩中就看到这样的情形,可当时上课教师害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就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后来在交流时,有专家指出其实当时可以大胆一点让幼儿表现,因为幼儿在表现过程中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行为或者语言出来,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而我们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打断了他的思维,看起来衣服是干净了,是讲了卫生了,但很重要的一个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这一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二是将一些活动进行到底。在幼儿教育中是充满着大量的有趣的活动的,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时,目的往往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而如果我们有时候能够将一些活动坚持下去,则会发现幼儿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表现呈现出来,而这恰恰就是幼儿性思维能力的体现。这一点看似平凡,其实真正落实起来也不容易,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日常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活动的规划痕迹往往都非常明显,一个活动进行到什么时候,进行多长时间,到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教学环节,往往都设计得比较,这种固然能够保障活动的整体性和可观赏性,但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却往往不是好事。因为成人是很难触摸到幼儿的思维的,有可能出现我们认为一个活动可以结束时,幼儿的思维才刚刚展开,因此教师对活动的中止往往也就意味着幼儿思维的戛然而止。

注意到这一点,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问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要做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某某某(一般是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有了这些问题,那些隐藏在儿童内心的想法就有可能外显出来,而我们的活动也就有了预设外的生成。这样,幼儿教育的精彩也就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有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二、幼儿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活动都是经验性的,我们作出这一判断并不是批评我们自身,因为我们无法拎着自己的头发使自己离开地面。经验是个好东西但却又常常让人难以走出其中。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的正是我们能够走出经验层面,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更多的从科学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有效地达成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一要注意积累经验,二要注意总结经验并走出经验,学会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说简单不简单,说难却也不难,就是多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看看他们喜欢怎么做,喜欢怎么说,在儿童遇到事物面前猜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一旦我们的猜想被儿童的行为证实了,就说明我们能够读懂幼儿了。

作者:洪爱华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技工院校幼儿教育论文

1.简笔画在幼儿教育专业培养中的适用性

技工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高考中成绩相对较低的学生,各方面素质也参差不齐。而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尤其是在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艺术修养要达到一定的水平。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美术基础比较差,而简笔画作为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中的一部分,对学生造型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使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容易上手,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通过简笔画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绘画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在简笔画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简笔画的造型训练;一方面是以后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于造型训练主要是针对简单的造型符号,进行简化概略和抽象的学习,在训练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脑、眼、手相互统一和配合能力,并逐步深入,最终到达能够独立设计的程度。

1.简笔画在幼儿教育美术课中的重要性

简笔画在幼儿教育美术课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运用简笔画的好处;二是简笔画是目前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1.1幼儿教育过程中运用简笔画的好处

在开展幼儿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简笔画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语言,更能使语言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参与教学过程,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将教学过程中儿童无法理解的抽象知识简单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左右脑并用,增强记忆力和给儿童留有想象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使儿童从小就德智体美劳发展。幼儿教育过程中运用简笔画的好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简笔画可以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成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学习兴趣,还可能会继续学习,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对于儿童,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则可能导致儿童厌学、学习效果不佳等。因此,学习兴趣是决定孩子是否能够良好学习的关键因素,而只有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调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当学习的难度增大,或者教学过程中所讲的与儿童实际看见的东西不一致时,他们就很难理解,丧失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儿童不懂的地方,用简笔画简单的勾勒出来,将孩子带入到学习的真实情景中,能够很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还可能进一步联想,增强儿童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运用简笔画能够有效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2)运用简笔画能够帮助儿童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问题无法理解时,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现象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由于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局限性,死记硬背的现象更加明显,导致幼儿园学生在歌唱或者体育游戏过程中无法进入情境,往往丧失了教学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诗歌或者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简笔画,将其具体的过程生动想象的展现出来,边看边唱、边看边玩,非常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同时能够加强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在玩的过程中增长孩子的知识,塑造的简笔画模型也能方便孩子们联想,在遇到问题时很快联想到当时的情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孩子记忆难的问题,同时也在释放了孩子心中无形的压力,让孩子们享受教学的过程,保障孩子美育等的发展。因此,简笔画在帮助儿童记忆和理解方面起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3)运用简笔画能够拓宽儿童的想象空间

儿童的思维特点与成人不同,其主要是从简单直觉行动的逻辑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其中大都与平时所见或者经验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儿童教学过程中,较大程度的使用简笔画,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思维潜能,能够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比如,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儿童对水的三态并没有直观的认识,我们就可以画出水三态的简笔画,并在相应的图形下面提出问题,便于儿童思考,当然提的问题一定要在儿童理解的范围之内,并要有一定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培养。这样借助简笔画激发儿童的思维潜力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借助简笔画激发儿童思维潜能的同时还能够拓宽儿童的想象空间,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育可以先大致画一个简笔画,让学生来猜将要画的主题,当然答案肯定是各有不同,正因为这样,才能够给儿童以想象的空间,彻底拓宽儿童的思维方式,同时还培养了儿童的绘画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与学生变换角色,适当的让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保障儿童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儿童的插上想象空间的翅膀,同时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儿童也画一些简单的简笔画,在拓宽儿童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儿童的绘画能力,保障儿童美育方面的发展。

(4)运用简笔画有助于儿童对其他课程的学习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英语、数学、语文等知识也可以通过简笔画的方式,降低儿童对其学习的难度,为这些课程的学习增加乐趣。比如,在数学方面的加减运算或者最初的数数等,老师可以先画一些儿童感兴趣的简笔画,通过增加或者删除其数量,增强儿童对其学习过程中的记忆;在英语教学方面,对于字母的学习,可以运用与其相似的简笔画,给儿童的脑海里留有一定的印象,这就有助于记忆,整体上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总之,简笔画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好处众多,作为专门培养幼儿教育的技工院校一定要重视其教学和应用。

1.2当前幼儿教育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简笔画

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幼教越来越被重视,人们普遍希望儿童在幼儿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这样的前提下,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当然越来越高。幼儿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达不到良好教育效果,反而有可能会产生负面作用。图画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如果实施幼儿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简笔画,边画边学,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儿童的学习难度,更容易让儿童接受,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活力,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空间,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有趣味,增加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培养幼儿教师的过程中,应将简笔画作为考核学生的一项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重视,以适应幼儿基础教育机制发展的要求。

2.简笔画在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过程中的研究

由上所述可知,简笔画在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重、难点,寻找有效的途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能确保简笔画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2.1简笔画在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

简笔画虽然简单易学,但是对于没有一定美术功底的学生来说,事物究竟应该概括和简化到什么程度是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简笔画在对事物进行简化的时候,很大一部分被删除,但是最关键和最基本的特征必须要保留,对于日常生活中比较规则或者简单的事物,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对于复杂多变的事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于理解的东西,比较难于掌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对事物简笔画的感知速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2提高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简笔画教学效果的途径

提高简笔画教学效果的途径很多,但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针对幼儿教育简笔画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教学安排上可以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方式,在教会学生简笔画的特点和造型原理之后,先安排学生进行临摹,因为临摹是提高造型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临摹阶段,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按日常生活用品、植物花卉、建筑物、风景等类别提供有关范画给学生作为临摹的范本。通过一阶段的临摹学习,学生对简笔画有了较深的了解后,安排学生进行写生,写生的内容也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则。写生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在简笔画造型过程中按照自己对对象的理解,进行简化、概括、夸张变形等绘画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对简笔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写生阶段,学生的简笔画造型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启发学生开始简笔画的创作,最终使学生达到可以独立设计简笔画的水平。在组织实施简笔画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可以采用评价激励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等,促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结合目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将趣味性或者游戏性等渗透到简笔画教学过程中效果更佳。总之,在进行简笔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寻找事物之间存在的异同,不断总结规律,同时教师可以采用以游戏等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注重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保障简笔画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切实确保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简笔画技能的效果。

3.总结

综上所述,简笔画简单易学,而且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更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教学的质量,而且是目前幼儿教育现状的要求,两方面都充分说明简笔画在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采取有效的途径,不断提高学生使用简笔画的技能,为其以后的幼儿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梁永海 单位:广东省茂名市高级技工学校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幼儿教育论文:幼儿环境智能教育思考

本文作者:汪益彩 单位:诸暨市浣纱幼教集团

对多元智能培养的干预措施

基本模式根据美国心理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等提出的多元智能培养的模式,针对本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三维空间结构的教学模式。他强调现行幼儿园环境教育的若干内容(及时层面),通过老师的各种教学方法(第二层面),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第三层面),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基本策略解冻或热身在多元智能培养中,如何通过各个环境让幼儿的心理放松,这是及时条件。幼儿在自由无拘无束及无评价性的气氛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智能。提供多元智能培养的线索在环境教育中,可能某些孩子的某个方面比较突出,某些孩子比较弱,教师必须提供一些线索或指引,使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鼓励和赞美“孩子都是往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的”,教师要不时观察并抓住时机,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对环境教育中幼儿多元智能培养的基本内容确立基本思想开发幼儿智能,适时唤醒幼儿的潜在的智能意识,初步了解人和自然的相互依存性;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幼儿养成与其年龄相适应的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进行有必要的环境创设因为通过以往的实践经验,环境创设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视觉空间、语言智力、肢体运动、人际交往智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提高幼儿实践及创造能力。那么如何进行环境创设呢?开放空间我们利用楼梯下的坡度进行构建,构建“跳蚤市场”。

里面放着各班区域角换下的各类材料,我们让孩子进行分类、提取。这一方面发展了幼儿逻辑数理智能、语言智能,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废品材料的再利用环保意识已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利用已有环境创设:二楼走廊背景画“美丽的家乡———诸暨”进行多元智能培养。老师在自由活动时和孩子们一起看看、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激发他们观察探索的兴趣。随着孩子们视野的不断开阔,知识面的不断宽广,请孩子们运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进行更丰富的环境创设。浩浩觉得香榧树上少了一些鸟朋友,就从网上下载了各种各样的鸟儿,晨晨认为西施殿还需要特定的标志———西施娘娘,和有着雕塑经验的爸爸一起雕塑了一个漂亮的西施姑娘。而雨雨则给西施的脖子上挂上了从家里拿来的珍珠项链,还要求在珍珠之乡———山下湖做珍珠生意的爸爸现场为小朋友制作珍珠艮塔。动手能力一向较弱阳阳用废旧的挂历纸折了一只大大的游船和许多游人。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每天都要来看看他的作品,逢人便说:“这是我折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形式,或画、或折、或讲、或看,自主地与环境产生互动,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智能领域展现专长和兴趣,并采用不同途径增强或补足专长和不足的智能,促进幼儿平衡发展。而且在不同的智能领域中,各有所长的孩子都获得了自主发展,并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建立了自信心。同时每个孩子对家乡有了深刻的印象,更懂得怎样爱护自己的家乡,怎样使家乡更美丽。

进行时间上的开放打破幼儿园固有的活动安排的时间格局,根据幼儿认知兴趣需要,进行弹性调整。对孩子呈现的问题,我们进行深入探讨。例:美术活动“我们也上太空”中,孩子们提出想自己制作杨立伟叔叔坐的航天飞机,于是我让孩子们收集各种关于航天飞机知识的资料和各种材料,并为幼儿提供充分集体活动时间,为孩子创设“人人可求新”“人人可参与”“人人可表现”的机会,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发挥自身优势智能的基础上实践及创新,并拓展其他智能。心灵上的开放这是环境创设开放性的实质,就是让幼儿自由地在开放的时空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自主地与各智能互动。每个实验班都有一个活动室,根据本班特点设立各个区域角。在区域角这个自由环境中,按照主题设立、丰富各角,并确定四个环节。①准备期这一时期我们给孩子展示每个活动区的材料,然后让孩子探索材料,熟悉如何选择或开展各活动区的活动;给孩子一个预先熟悉的机会,让孩子探索所有领域,尤其是那些有特殊兴趣的领域;使教师从中获得对孩子强项和兴趣的最初印象。②活动期每星期两个教学活动时间,晨间、课后游戏时间开放活动区。

活动有老师指定的,也有幼儿自由选择的,我们尽量做到资源共享。例:科学区与艺术区设置在水槽附近,以便清洁。语言区和社会区设置在一起,以便共享一些材料。运动区和音乐区远离其他活动区并共享一些材料。③建立规则虽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自我决定和自我管理,但如果我们能够提供最初的结构、清楚的指导和使用活动区的一套规则,最终目标就会更容易实现。规则涉及诸如安全、材料分享、轮流、人数限定、降低噪音、清洁等问题。我们把各区的规则展示在区域内。④分享时间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要求孩子用画画、写一句话等形式表达或汇报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我们花5—10分钟的时间参与“分享时间”,不是让孩子展示或讲述,而是给孩子一个机会相互看看工作,相互提问、讨论,以产生新的想法。单科教学向综合主题转变环境教育要达到发展幼儿多元智能的目的,必须从单科课程向综合主题型转变,我们在环境教育时采用综合主题活动,目的是在主题内容中开发利用一切智能,将多元智能渗透到主题内容的最合适的地方。比如:主题《有趣的动物》,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一:查找资料活动。利用生活环境,要求家长配合与孩子一起捕捉动物,查找各种资料等方式获得有关动物的信息。收集后我们要求孩子把自己收集到的各种动物的特征、用途向大家介绍,相互交流收集的方法,并及时把获得的信息公布在各个主题墙上。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把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提高保护环境的行为作为活动的重点,以自然观察者智力为突破口,拓展幼儿的视觉空间智能,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活动二:比较归类活动。对自然区饲养的小动物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归类。在科学区中投放有关各类动物的资料。让孩子通过动物的形状、特征、用途进行分类,在各类分类当中有许多争论出现,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索,各种问题迎刃而解。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对幼儿的强项加以肯定,并及时奖励,使每位幼儿的自信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制作动物图书活动中,幼儿以剪贴、绘画等方式制作图片,学习排序,寻找伙伴合作完成一本书。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挥。多元智能各方面的能力训练。识别孩子的智能强项,提高幼儿的智能强项,培育幼儿的智能弱项。例:如果有个在计算方面较弱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哼歌,我们就应该想到:他好像对音乐很感兴趣,也许把数学游戏配上音乐或用一首歌来开始上课效果会更好。我们不是盯着幼儿的缺点或不足,而是尽量地识别、培育孩子的强项。我相信不论是相对于整个班级,还是相对于自己的其他智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对的强项。我们观察到幼儿在各种情境中的表现,从而获得有关孩子能力的多方面信息,记录下孩子在某个领域或是跨领域中的动态变化,从而对孩子智能结构进行更为的描述。确定孩子的关键能力。#p#分页标题#e#

为帮助实验教师进行特定环境的观察,我们在每个领域都开发了一套“关键能力”。在活动区中我们通过幼儿显示的兴趣和能力来确认其强项,根据孩子选择某个活动区的频率及参加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其对此领域是否感兴趣,而对能力的评价则是考察其“关键能力”,了解其“关键能力”。对孩子某个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进行观察和评价,对孩子的活动成果、成品进行评价。如:教师不是简单地说:“浩浩在画画方面取得了进步。”而是根据一系列的艺术特性,如颜色的使用、具象技能等对其进行评价说明。在评价过程中除识别孩子的强项外,还观察他们的互动“风格”。“活动风格”指在特定环境中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方式。比如:孩子在操作时,可能表现出是坚持、有自信,或者是易分心。“活动风格”指向的是幼儿活动的过程维度,非活动的产品。我们经常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结合培养幼儿的强项智能。例:与家长交流和分享有关孩子的强项智能,并鼓励家长给予孩子积极的强化和培养。给孩子种花机会,带孩子旅游,给孩子报名上钢琴课、舞蹈课,带领孩子到老年康乐中心表演节目……

讨论

本课题经过一年的实验,获取了一些有效的结果,也探索到了一些有益于多元智能的经验和方法,在此作讨论和总结。实施环境教育中多元智能培养的一些建议教师态度的改变幼儿园有许多制度,但教师的态度才是重点,打破“老师万能”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幼儿在各个环境中自行探索、合作,发挥智能。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幼儿园开展一切活动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尊重幼儿,与幼儿建立和睦关系,以启发引导的方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接纳他们的意见,师生打成一片,在自由无拘束的环境中幼儿的各种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建立无性及批评性的学习环境。改进与幼儿相互活动的发问技术。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问题提问方式,启发幼儿,使其特长有所发挥。建立自有的评价特色。在有意义、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进行评价。不论在哪个区域环境,总是让孩子有物体可操作,比如在计算区中提供各种棋板游戏,在社会区中采用教室模型,提供幼儿和教师的小人偶等。模糊课程和评价之间的界限。我们摒弃传统的评价方法,尽量模糊课程和评价之间的界限。游戏和活动采用孩子熟悉的主题。例如:布置“美丽的家乡”的活动,使每个孩子无论技能发展水平如何,都能参与到这一有意义的环境中。必要时教师给予帮助或提示,以便幼儿尽较大努力完成活动任务。在环境中多元智能教学的参与架构。多元智能目标是主要发现幼儿的智能强项。

培养其弱项,更好地激活其活动风格。要更好地实施环境中多元智能的培养,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提供一切有利于激发多元智能的环境。(包括社会、自然环境)提供一切需求的各种材料。激发多元智能的动机。鼓励他的智能强项,培养弱项。珍视智能形成过程。结论本研究在课题组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在环境中实现了幼儿多元智能的预期培养目标,获得以下结论:创制了一系列的测量方法和各类测量量表,初步构建了在环境中幼儿多元智能培养的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具体运作,证明该模式是有效可行的。由于多元智能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本研究仍属于一项初步的探索性的工作,研究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努力。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论文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1.1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目前,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比较高,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点上。但是,通过超前教学的手段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是不科学的。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得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从宣传、招生,到教育教学活动,无不充斥着夸张的味道,从根源上造成了家长思想观念上的错误,导致恶性循环。这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得学生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

1.2过于严格的日常管理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某些地区的幼儿园中,教师在对儿童所进行的日常管理活动时,所采取的更多的是类似于小学生式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儿童往往更多的需要进行天性的释放,才能从小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过于严格的日常管理,不仅会使得孩子的天性遭到抹灭,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创造力。这种过于严格的日常管理方式,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3难度过高的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社会的竞争力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家长与教师往往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观点,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园则顺应了家长的需求,在校园里开设了各种原本应该在小学中才会有的课程,这些难度过高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孩子在该阶段的正常教育需求,这样一来,又和揠苗助长有什么不同呢?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客观分析

2.1催生教育,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一直以来,国内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从多年的奥数竞赛冠军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同时国内学生与国外学生相比在思想上存在严重的呆板固化现象,学生的思维定式严重,其实这一发展趋势就是长时间幼儿教育小学化导致的。虽然提早教育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孩子脱颖而出,但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却是不利的,国内伤仲永的例子举不甚举,就是因为对孩子进行的早期限制束缚过多,打乱了孩子的成长规律,造成孩子自主性、创造性下降。

2.2拔苗助长教育,阻碍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道路

我们都听过拔苗助长的故事,事物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阶段的,要符合一定的规律,人为地去破坏事物成长的规律,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希望与目的,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也是这样,必须要尊重幼儿智力与心理发展的规律。

2.3强制性的教育,给孩子带来厌学的情绪

很多家长以及学校和老师,为了能够看到更多的高分,不断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逼迫孩子去学习一些高难度的东西,导致孩子从小就对一些领域的知识产生害怕、厌烦的心情,长此以往,使得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急剧下降,同时打击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

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3.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对孩子在各个领域的一种启蒙教育活动,它是幼儿认识能力、学习观念开始形成的一个开端,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学习活动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成长规律,保护好他们的心智,引导他们健康稳定发展。

3.2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解决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要求幼儿园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还必须要进一步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办学理念。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来说,其应该时刻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原则,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应当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无压力、轻松的环境当中快乐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并以此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3.3提升教师的素质

对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孩子学习过程的重要引导者。提升教师的素质,是指的并不仅仅是学历上的提升,更多的还是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进步,所以说,相关的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培养的力度,力求培养出一批更加的,且各个方面能够够符合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幼儿教师,以此来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3.4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

家长们迫于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而对自己的孩子有了过高的期望,有许多家长盲目地追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一观点,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以求让孩子能够更好地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并没有仔细地去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在这样的年龄里去消化这么多知识,从而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规律。因此,我们还必须要从家长的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建设,改变其所存在的错误观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实现健康的成长。

4结语

总而言之,家长和教师在进行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是否正确,这不仅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人员所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对于幼儿的教育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加以遏制,用过更加科学积极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健康的学习环境。

作者:高霞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幼儿园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家园共育幼儿教育论文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并形成一种合力,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该方案是在家庭中为儿童及其家长服务的,也就是说家长既是方案的实施者,又是方案实施的对象。

2.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幼儿期,幼儿生存、生活的地方,就是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也就是教育幼儿的地方。家庭、幼儿园、社区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不是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幼儿园只是幼儿教育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专门的教育机构,除此之外,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同育、同构的作用,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1.家长要转变以往旧观念,配合老师的工作。

(1)有些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觉得他终于清闲了,出了什么事情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跟自己没有关系了。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孩子需要什么。

(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3)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现在上大班了,多数孩子已经会自己穿鞋子、穿衣服了;可还有部分孩子,到现在还是个生活上的低能儿。有些孩子还将家里的一些坏习惯带进幼儿园,两手一伸等着老师来帮忙,两嘴一张等着老师来喂,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

2.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尊重、理解家长。

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合力作用发挥到较大,尊重与理解是前提,家园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起点。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心理学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再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在满足了家长的合理要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也更为积极主动;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或者家长被一些自身的问题所困扰时,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既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任务,又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更要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取得家长的信任,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精神,与家长建立连好的同伴关系,双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齐心合力。

3.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在“六一”儿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三八”妇女节,组织孩子们给妈妈一首歌,一个故事,一张贺卡等,表达孩子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让家长一起来庆祝,观看孩子们自己精彩的演出,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一同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参加“元旦”文艺晚会,孩子和家长一同在游戏中迈进了崭新的一年。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和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家长已成了幼儿园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们经常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一些教育活动。这些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了在学习中与家长及其他幼儿的家庭一起活动的快乐,给家长与幼儿都创设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人格的发展,陶冶幼儿的情操。(2)家长一日观摩活动。如在秋冬季时,家长普遍要求幼儿外出时带帽子、穿大衣。对教师的解释置之不理。在一日观摩活动中,家长观察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做完幼儿体操后,幼儿又开始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的拍球,有的踢球,有的跳绳,有的滚轮胎……在深秋季节气候已是非常寒冷,家长在一边冻的发抖,而孩子却玩的兴高采烈。教师不失时机的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一个小时下来,大家都感到全身热乎乎的,而且精神焕发,都说自己年轻了好几岁……活动结束后,教师不用再多做解释,家长们都明白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提倡幼儿户外活动时穿大衣的规定的原因。

四、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面对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普遍,使越来越多的幼儿缺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良好的环境少不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组成,形成合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总之,幼儿园及教师要平等的面对家长,真诚的倾听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在方向一致、内容协调、方法手段互补的家园活动中,始终处在一个统一的教育过程中,从而大大减少了成长中的负面影响。同时,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教师比例过大带来的压力,增加了教育机会。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作者:李红叶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二幼儿园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认知发展幼儿教育论文

一、评价是幼儿园教育走向品质的重要手段

在学前教育领域,打造幼儿园品质品牌不仅成为大家的共识,且亦是追求。因为品质的学前教育它不仅适合教育的发展,更适合幼儿园的发展,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要求,更能满足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所需。在打造幼儿园品质品牌的过程中,最令我们期待的、思考的、探索的、研究的莫过于全体幼儿的发展。为了更深入理解和诠释我们的教育过程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对幼儿认知发展评价的研究上,以期使教育与人的发展紧密结合,使教育走向品质。首先,评价帮助教师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评价工作的基石,是引领。在评价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评价者会用平等的姿态与幼儿面对面进行交流,接纳幼儿在被评价时的所知、所想,关注幼儿所表达的好奇、疑问、感觉和想象,会全神贯注地倾听、理解,认同幼儿的语言、举动和表现,尊重幼儿的学习行为,支持他们的活动表现。评价者的这些评价行为需要良好的教育理念作支撑。针对幼儿认知发展评价的研究过程,评价者要做的不仅仅是将已有的知识传递给幼儿,而是把幼儿发展的各项信息组成要素再度进行加工,把它们改组成新的、更富有表现力、更益于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新技能。其次,评价推进了园本发展。评价研究它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园本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评价工作是镶嵌在幼儿园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小的部分中的,因为评价的基本功能是通过评价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为此,要使评价工作畅通无阻,科学严谨,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园风,规范的实践,富有情感的氛围,要建设一支在课题的匹配、团队的培训、园本教研的改革等,相得益彰的共同体,评价工作的形成需要处处营造情感感染、健康的人文环境。全体工作人员为评价作出贡献的历程,是大大推进园本发展的历程。再次,评价给品质教育注入了“活力”。成功的教育评价离不开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角色的密切合作。在合作中,双角色都在学习,都在成长,都在改变。那么这种成长不是朝夕之间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漫长而有效的过程。教师和幼儿都在幼儿园评价互动中促进着对方的发展。评价中,教师在关注幼儿的学习、水平和表现中不断诠释着自己的教育水平,审视着教育给幼儿带来的发展元素,期间,会趋向于采用他们感到最合适并认为更有效的认知活动策略。而幼儿在评价的结构化的环境中,不断分享着活动带来的满足感和学习带来的成功感。评价不但能引导幼儿个体进步,而且整个幼儿群体的认知水平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教师和幼儿双主体在评价中逐渐发生变化并成长时,幼儿园的品质教育也油然而生。评价给品质教育注入了“活力”,这活力依存于教师和幼儿的同质发展。

二、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首先,评价使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随着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在过程中得以显现,他们在理论学习中逐步学会了对评价结果的检验,用理论检查评价程序的每个步骤,学会了分析诊断,有效改进评价方法,用实践去寻求评价中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症结,在解决症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为实现品质教学提供保障。在学会撰写评价报告及重构评价元素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期间,伴有各类课题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其次,评价给教师的教学能力注入了活力。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他们从教学的一元走向多元,从关注一个活动走向对整个活动主体的研究,从关注幼儿的具体活动转而探索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完成教学任务转而探索教学的本源。也就是说评价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表现和幼儿的认知发展,评价信息所拓展的不同纬度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教师在不断地审视中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在评价中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方法的改善、教育风格的确立等,都对评价起着关键作用,反过来,评价给教师提供教学研究的舞台,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活力。

三、评价为幼儿认知发展提供了保障

幼儿认知发展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体验求知乐趣,自信地尝试新的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评价,我们更多地获得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从幼儿认知的主动性入手,在摄取分析重构的过程中不断去思考,关注幼儿认知发展的各项教育性、价值性的元素。评价需要不断改善评价材料、评价语言、评价手段,尽可能让幼儿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自我创造性的表现扩大化,使幼儿在被评价中有能力选择学习策略,在观察、比较、分类、想象、学习等活动中,获得认知经验。同时,他们的心理过程也逐渐成熟起来,形成丰富与发展的认知结构。注重幼儿内在主动性的表现,创设良性的、丰富的、可探索的活动环境,让幼儿个体在不断探索与操作中,认知结构得以加强,巩固发展。首先,评价强化了幼儿在学习中的自信心与成功感。因为评价要切合幼儿认知发展需要。评价促进了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因为评价的过程需要幼儿积极参与实践和动手操作,他们的学习专注力、自信心、社会性情感都得到了提高。其次,评价改善了幼儿各种认知心理机能的发展,因为评价所提供的各项策略都有益于幼儿的感知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评价要适应于幼儿的学习,他们在使用各种感官探索物体和材料,在指认他们观察到的生物、物体和事件的特征的同时,不但满足,且也发展着自我。评价要适应于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们对周围的好奇、喜欢和对环境中的有益成分已显示出情感体验,社会性情感发展已初显端倪。评价的全过程为幼儿认知发展提供了保障。

作者:苏颖 单位:山东省兖矿集团济东物业服务中心雪梅幼儿园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语言情景教学幼儿教育论文

一、注重创设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景

1.显性的情景化语言环境。

既然是情景化的语言教学,就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我觉得为大班幼儿创设情景应重点将营造的教学环境尽量接近孩子的真实生活,它是现实社会中的真实情景再现,它不同于小孩子的语言化情境,应重点体现出氛围上的情景。这样让孩子在真实地情景中展开学习任务,从而使孩子们体验多种学习情景,保障他们能获得与真实生活相类似的经验,如:辩论会、讲故事大赛、采访、筹划剧目演出等。在自然的生活情景中,儿童往往能较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语言实际水平,以及对语言表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根据这一认识,我在语言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的模拟的情景,就是较快地帮助幼儿投入到一种氛围中,要给孩子确立一定的身份,如:小记者、报幕员等,特别是那些个性内向、腼腆、不爱讲话的孩子,在集体中,给她留有一定的任务,自然得和别人交流,渐渐地也就敢说了、爱说了。由此可见,幼儿在自然生活情景中的交往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中的真实情况,也有益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2.隐性的沟通共同体氛围。

另外,我认为在情景语言活动中合作也很重要,对大班幼儿来说,合作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从他们个人经验来说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而通过有意义的共享和协调,则能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在情景中孩子运用语言交流合作,在协商中、在运用中语言得到提升,应有效地把握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和倾听幼儿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有关信息表现出高度的敏感,这不仅是教师创设良好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基础,也是幼儿获得更合适的语言学习条件的重要保障,在具有支持性的语言环境中教师和幼儿构成了愉快学习和相互沟通交流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允许幼儿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如何使用语言,并在幼儿有需求时给予帮助,适当的教师也要在幼儿中营造一个非竞争的学习共同体,如设置一定的障碍或矛盾,这样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相互分享和协作的学习共同体。

二、关注新旧语言经验之间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与周围生活的接触已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丰富的经验,在以往的学习中,孩子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感受事物,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前要认真考虑他们的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使幼儿在有经验的前提下充分地进行语言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幼儿有意义的吸收新的经验。让语言教育的内容作为新知的生长点,也就是说让孩子在有经验的前提下成为语言学习的主动者,打破传统的教与学,让孩子在自然流露中感受、接受、内化。和孩子讨论的内容应该是孩子经历过的,有一定印象的,在这个基础上深化幼儿的记忆,帮助幼儿提炼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新年的压岁钱》这个话题,孩子们本身对压岁钱的概念就是过年了大人给的钱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成人也没有对幼儿进行指导,所以孩子对此比较模糊,在这里,我先了解幼儿的想法与看法,家长的想法,找出问题的症结,引导幼儿理清概念。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支持幼儿挖掘问题作为活动的刺激物,使语言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如孩子在进行成语故事表演的语言活动中,孩子们自由结合,自由选材进行一系列的准备表演中遇到对个别成语不理解或找不到合适的代替品的时候,教师及时地出现,没有直接提供答案,而是提供启发、示范和咨询,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和表演,在小组的反复推敲及协商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鼓励幼儿主动反省和思考

我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应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帮助幼儿澄清心中的疑惑,因此,教师应适时地提供给幼儿机会,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进行辩论赛的时候,辩论题目《该不该买高级文具》孩子自己提出的,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组合,在相互的辩驳中去澄清概念,孩子们辩论得很激烈,甚至要吵起来,教师只是在关键的时候引导幼儿的论点要清楚,并且引导幼儿去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这里教师只是尊重者、支持者,并没有代替孩子去讲,或者把成人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我认为在语言活动中教师的倾听要多于讲话。教师要重视孩子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孩子的想法,洞察孩子想法的由来,并依此对教学过程做出某些调整,制造一些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幼儿的反省和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情景化的语言教学是需要教师去细心体味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研究,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在其《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MI)的观点。由于加登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范例”,是最广泛、最公平的在人类中得到分享的一种智力,因此他将语言智能列为及时智能,语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奠定了语言智能发展的基础,正因为这样人类才要更好地发展它,我们身为幼教战线上的一员,要帮助孩子有效地挖掘他们的语言智能,不要让语言活动成为重复与模仿的代名词,学以致用不是一句空话,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经验,在相互的交流中提高技能。教师这个时候就是一名研究者,而且要善于做这样的研究者,在帮助幼儿的同时也提高自己。

作者:鞠健 单位:山东省兖矿集团济东物业服务中心雪梅幼儿园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家庭惩罚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一、合理惩罚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惩罚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合理的惩罚教育有助于儿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成就健康的人格。由此可见,合理惩罚教育对幼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

幼儿的生活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一,幼儿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探索,而且还与同伴、教师以及父母等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表现。个体社会化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果违背了这些规范和准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及时阶段为“惩罚和服从倾向”。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有形的结果(处罚与奖赏)或根据规则制定者的来揭示行为的好与坏。凡不受惩罚和服从的行为都是好的,认为受到来自者的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者一般是父母或者教师。行为动机是避免惩罚。这一阶段与我国幼儿期的年龄阶段相对应。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自制力薄弱,缺乏是非善恶观念,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容易出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而家庭作为幼儿个体社会化的首个场所,当幼儿出现这些违反道德规则和行为规范时,家长要对其实施合理的惩罚教育。通过惩罚教育,幼儿认为受到来自家长的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并且潜移默化地改变这种不良行为,将好的行为标准逐渐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幼儿犯错误后受到适当的惩罚教育,幼儿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但要让其明白有过失就要对此负责。从而有助于培养幼儿责任意识,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有利于个体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自杀现象频繁发生,他们不适应竞争激烈和复杂变化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这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关系。现今很多人大力提倡赏识教育,而反对惩罚教育,对孩子一味地无原则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种教育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父母的过度保护造成孩子长大后缺乏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甚至无法正确辨别是非。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在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惩罚教育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自己去经历适当的失败和挫折。从而有利于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有利于个体良好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上认为,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个体内驱力的一个源泉,而内驱力是个体行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当家长发现幼儿出现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并且采用传统的说服教育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就可以对其实施适当的惩罚教育。幼儿受到惩罚后,他的心理受到了外部刺激的冲击,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合适行为逐渐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惩罚教育对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二、家庭惩罚教育的理性回归

惩罚对于教育而言,如何存在与运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卡连柯说:“正确地和有目的地应用惩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的家长利用惩罚的制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笨拙的家长不合理地、机械地运用惩罚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到损失。”家庭惩罚教育的理性回归,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恰当运用惩罚教育的方法。

(一)惩罚的目的是教育

惩罚的目的是教育,惩罚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并不是为惩罚而惩罚。之所以要实施惩罚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道德的行为,并逐渐改变这种不良行为,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更应该注意教育的目的和惩罚的目的。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只罚不教、以罚代教等现象普遍存在。家长对幼儿实施不合理的惩罚教育,导致幼儿身心疲惫,同时也影响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所以,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家长要以教育为目的,为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对幼儿采用合理的惩罚手段。

(二)惩罚坚持一致性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以及教育方式上常常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容易使得幼儿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对孩子实施惩罚教育的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应该达成一致观念,而不能出现为了袒护孩子而指责惩罚实施者的现象。只有家庭成员齐心协力,统一科学意见,孩子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三)惩罚要适时适度

惩罚教育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惩罚需要适时适度,幼儿家长在对幼儿实施惩罚教育时要坚持这一原则。当幼儿出现一些不道德行为时,家长要及时进行教育,不能延迟教育,这是因为幼儿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幼儿的思维发展不具有守恒的特点。家长要敏感地察觉教育契机,灵活运用教育机制,对幼儿实施教育。当幼儿犯错误时,家长大可不必直接使用惩罚教育,可以先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说教无效之后,就应该及时采取合理的惩罚教育,让孩子对自己不道德行为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错误的改正。家长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也要注意惩罚的适度性,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惩罚过轻,教育效果不明显,惩罚过重,伤害儿童的自尊。当幼儿对自己不道德行为有所认识时,惩罚教育就应该适可而止。

(四)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沟通、感化、引导、说服等教育方式。现实生活中,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可以结合使用。何时进行惩罚和赏识,都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家长要以教育为目的,科学灵活地使用这两种教育手段,从而达到一种有效教育。奖励和惩罚在幼儿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奖励的过度使用对幼儿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惩罚的合理使用是行之有效的。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使用合理的惩罚方法,如何将奖惩有效结合,都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刘一春 李林烛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钢琴教学幼儿教育论文

一、对钢琴课学习的必要性的理解

(一)就学习钢琴本身而言,它对于整个音乐过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与对音乐的感知力。学生在学习钢琴基础知识与弹奏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的练习,而这种练习,无形之中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力,钢琴学习是锻炼儿童意志力的有效途径。儿童开始喜欢学习钢琴,是因为对新事物的好奇。可当课程逐渐复杂,兴趣也就随之减退,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的意志力去坚持。在困难中不断的前进。长期的坚持不懈,使音乐的能力一点点提高,经过这种长期的艺术熏陶,也会使孩子整体的艺术修养有所提升。

(二)良好的音准与节奏感对于钢琴的学习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它对音乐其它门类的学习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而钢琴的学习恰恰是练习音准好的一个工具。钢琴乐器每年都需要调律师进行校对音准。孩子每天在大量反复的倾听音乐中,对音准有的判断,还可以在家里进行练耳的练习。长期的练习对音准和节奏感都是有益的。

(三)钢琴演奏中,有即兴伴奏的部分。

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即兴伴奏的方法,即兴伴奏是钢琴弹奏教学中的一个延伸和发展。了解最基本的和声、音阶、琶音走向。在歌曲中最常见的音型与织体。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训练,既增强了乐趣,也促进了钢琴本身的教学工作。使孩子视奏能力加强。也为日后进入到真正的即兴伴奏打下基础。

二、多元化的钢琴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现在的钢琴教学课程,多分为两种形式。一对一教学,和小组集体课的形式。针对小些的孩子建议两者混合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一)集体大班形式的音乐素养课程。

音乐素养课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手型的游戏训练。利用这种人数较多的课堂,增加孩子们的凝聚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形式好于一对一的教学,在课堂上孩子们既能体会到集体,也会展现个人能力。

(二)在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后,一对一的教学,是每个孩子必须要经历的课堂模式。

这种个别课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去单独解决。但这种一对一的课程时间不宜过长。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在前十分钟可以进行新知识和曲子的改错环节。接下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要时刻关注孩子兴趣所在,如果出现了厌烦,就要及时变换形式,利用新颖去吸引孩子。这种方法也是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

(三)钢琴小组课观摩的教学形式。

这种形式也非常适合人数多,年龄低的学生。作为初学者,演奏上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基本的方法也都是一样的。可以把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学生普遍的问题,统一讲授去解决。统一的演奏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团队意识,还可以进行互相学习,指正。

三、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改革创新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人格。钢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优于其他乐器的极强的表现力、音域广、和声效果极为丰富等特点。在美妙的乐曲中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的各种能力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和锻炼。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注重它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宗旨,要采用用兴趣去引导孩子,寓教于乐。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使孩子愉快的学习。

(一)钢琴教学法

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幼儿教师有着引导孩子热爱音乐这一重大责任。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活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不破坏孩子的兴趣是关键。如何能在儿童在游戏中去学习,如何能轻松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幼儿教师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保障正确的弹奏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儿童心理变化的掌握,对知识传授出现问题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很关键的。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今后对音乐热爱的程度。

(二)即兴伴奏课程的设定

学龄前儿童年龄为3—7岁,他们对音乐的熟悉大多是各国的儿童歌曲,而这些简单的歌曲也是我们即兴伴奏的主要内容,在具有了一定钢琴基础的同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为自己喜欢的歌曲添加伴奏。这对于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特色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挖掘不同伴奏形式应该用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中。

(三)教材的使用与确定

1.在针对幼儿钢琴使用教材上,主要以实用性为主。

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节奏鲜明,曲谱简单些的儿童歌曲,可以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增加孩子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有实践教具的教材,利用儿童喜欢的彩绘图画,或者手工游戏、贴纸。将这些与枯燥的曲谱结合,效果会更好。教师可以利用已经熟悉的乐曲,加入自己简单的即兴伴奏,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对调性、和声有基本的概念。

2.教材的民族性

在教材范围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全世界的作品,同时运用。将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并驾齐驱。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味的作品去欣赏、学习。通过我们教师的双手,去引领孩子的了解中国,了解世界。这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推进。

作者:丛琪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信任危机下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表现

(一)教育公平信任危机

幼儿园作为孩子启蒙教育的起点,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幼儿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养成的关键阶段。但是目前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孩子在这个重要时期并没有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例如: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城乡环境差距等。因此导致幼儿教育出现了严重的教育公平信任危机。

(二)教育安全危机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因此孩子的安全问题是家长和社会重点关注的幼儿教育问题之一。这里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孩子在幼儿园内的安全问题,还包括孩子在上下学的路上的安全。近几年,幼儿校车事故频繁上演,很多幼儿教师虐待孩子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由此引发了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安全的深深担忧。

(三)教育内容的信任危机

随着近几年人们对教育事业的不断关注,很多私立幼儿园不断出现,这些私立幼儿园在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上都有待于提高。很多孩子家长对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迫切心理,因此导致对私立幼儿园并不是很了解。私立幼儿园作为盈利性组织,在实际教学中追求的是个人的高收入,从而忽略了教育内容的重要性。

(四)教育方法危机

对于幼儿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引起了家长的信任危机。目前有90%以上的幼儿园属于私立幼儿园,这些机构的师资力量比较差,教师素质比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也欠缺一定的科学性,教学水平得不到保障。

二、出现信任危机的原因

(一)政府方面的原因

伴随我国经济的改革,市场经济主体逐渐增加,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很多经济主体的违规现象,政府都没有及时予以制止。例如,私立幼儿园的教育不合格问题。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原因

随着幼儿教育不断被社会关注,很多幼儿教育机构相继出现,对原有幼儿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教育机构将原来以办学为重点转向了以盈利为主的教育机构,并导致教学水平下降,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

(三)家长的原因

幼儿教育的日见紧张,给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危机感,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首要问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让孩子去幼儿园接受教育,这样盲目的行为,不仅对孩子起不到帮助作用,相反有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幼儿教育中出现的信任危机,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最重要的社会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幼儿教育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导致人们产生了很严重的危机感,因此社会因素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

三、解除危机的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导致幼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私立幼儿园的违规教学,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违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所以,改变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幼儿教育进行约束和限制,明确教育标准,制定完善的教育流程,政府要对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对于教育中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的解决办法,也要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制定相应的处罚制度和规定。对于以上法律法规的制定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对实际教学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通过法律约束,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责任和意识,并降低人们对幼儿教育的信任危机。

(二)加大政府投入

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制定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幼儿教育危机的解决。首先,加大对城乡偏远地区的投入,减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扶持乡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幼儿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政府也要提高对一些大型幼儿教育机构的资金支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并与有关法律部门协调配合,减少幼儿的教育费用,使达到教育年龄的幼儿都可以及时的接受到正规的教育。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水平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管理。幼儿园的孩子还处于生理、智力发展的初期阶段,一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完善。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掌握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开展教育活动。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对小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

在幼儿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结合孩子的性格等成长特点,幼儿教育机构应该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对幼儿教育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对于幼儿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教育,更多的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使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幼儿教育是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础,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正式教学打好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导致我国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幼儿教育之间发生的脱节现象造成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作者:马佳 单位:杭州艺术学校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体验式学习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一、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从杜威的“做中学”到罗斯杰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视野下的体验式学习,再到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体验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以直接经验和反思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一)社会生活性

社会生活性是指体验式学习的内容来自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大环境中,源于这个世界的种种关系之中。正如杜威说的要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而实践的来源应该是社会生活。要在社会生活中获取真实的实践体验,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真实的、记忆深刻的。所以,学习不能脱离社会,体验式学习的本质要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学习本领、提高技能。让儿童参与活动体验而获得感受、感知和感悟,从感性内化为理性,从而促进儿童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亲身经历性

亲身经历性是指体验式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获得知识,而是亲身参与和融入实际的活动中。这种体验包含实践层面和心理层面的亲历,实践层面就是指自己的身体参与到了实际活动中,通过实际行动去经历某一件事情;而心理层面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经历某一件事,强调的是主体的理解、感受。体验式学习只有自己亲身去经历,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罗杰斯和库伯都认为体验式学习注重个人的参与性,要求参与者获得自己独特的经验。所以,家庭幼儿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幼儿亲身参与、实践、体验。

(三)个体感受性

个体感受性是指体验式学习所获得的感受都是的,由于生命的独特性决定体验的独特性。教育学者最初只是强调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后来库伯注重学习者对实践体验后的感悟反思。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和自己内心对话,了解自己在实践中的真实感受。由于生活背景和经历的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和处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所以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独特的,纯粹属于个体特有的情感体验。这种感受是和个体生长背景、自我经历的情景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的,并且这种感受贯穿于体验的全过程。

(四)综合开放性

体验式学习要求我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自然,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进行体验式学习。现在,随着社区文化的发展,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倡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创设具体的体验情景,让儿童获得真实情感体验。并且,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对活动过程的体验,还包括对自我感受的体验,人际环境和学习价值的复杂体验,乃至社会、人生都是体验的对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儿童要利用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大脑进行综合性的学习,这样获得的感受就是综合的情绪体验。

二、体验式学习在家庭幼儿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所谓“听到了不如看到了,看到了不如做到了,体验到的才是最鲜活的、最深刻的。”所以,在家庭幼儿教育中倡导体验式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尽可能的让儿童参与生活各方面的体验中去。这样,儿童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的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体验、做家务的体验、吃饭穿衣等体验,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在情感交流体验、体育体验过程中幼儿不断与他人相处,促进了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

(二)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以及生命意义的建构

在各种体验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各项能力,同时还获得了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体验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只有幼儿在体验过程中才能真正唤醒幼儿已有的背景经验,并将其与眼前的情景融合,构建新的经验意义,激发真正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不断地成长和完善,促进了生命意义的建构。

(三)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

道德知识是一种“缄默知识”,是不能单独依靠理性思考获得的,更多依赖于幼儿亲身的体验。所以,在家庭中倡导体验式学习,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道德标准,当幼儿的具体行为符合道德标准,父母要给予鼓励;当幼儿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父母要及时指出,让幼儿在以后的行为中加以改正。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良好的道德行为,并在体验中不断实践,从而强化幼儿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使幼儿在行动中达到“知、情、意、行”的一体化。

(四)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家庭中倡导体验式学习,要求父母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一起亲身经历各种体验活动、家长还要创设各种体验活动让孩子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不仅是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促进亲子交流,巩固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父母经常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幼儿的陪伴、交流,现在也有很多家庭也由于缺少沟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从现在做起,经常和孩子去郊游,参与到孩子的体验式学习,促进家庭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

在家庭幼儿教育的实施家庭教育中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利于体验式学习的具体实施,家庭体验式学习应包含基本生活体验、情感交流体验、运动体验、自然体验。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之后,家长就应该创设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式学习。

(一)让幼儿获得基本生活体验

成为“生活小能手”每个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是为了生活而进行着各种体验,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1.自理能力体验

自理能力包括吃饭、穿衣、系鞋带、刷牙、如厕等等照顾自己的体验,家庭幼儿教育中家长要学会和幼儿做朋友,以伙伴的身份介入和幼儿进行比赛穿衣、吃饭等,看谁的动作又快又好,这样逐步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的能力。由于幼儿能力发展快慢的不同,在幼儿进行自理能力体验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等待,让幼儿不断尝试。

2.味觉体验

由于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儿对厨房的各种调味瓶子很感兴趣,家长一旦发现幼儿有品尝欲望的时候应及时抓住机会鼓励幼儿进行味道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比如,当幼儿询问“辣”是什么感觉时,就可以稍微弄一点辣椒让幼儿尝试一下,这时一定要准备一些“应急食品”,如果幼儿受不了这个味道立刻将“应急食品”放进孩子的嘴里,帮助幼儿消除恐惧感,顺利实现味觉体验。

3.温度体验

生活中家长经常担心幼儿被热水烫伤,“三令五申”地禁止幼儿不准碰这个碰那个。其实,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越让幼儿不碰一样东西,幼儿就越会带着好奇心想要探索。所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去体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知道烫的感觉以及烫伤之后的后果。从简单的温度体验活动告诉幼儿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安全注意事项。

4.劳动体验

家长主动邀请幼儿加入家庭劳动中;随着幼儿年龄的成长,家长还可以给幼儿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比如动手洗一双袜子,刷一次碗等。这样,幼儿在愉快的家务活动中获得了劳动的体验,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但有些不懂教育的家长就错过了这样一个好的教育良机。让幼儿获得基本的生活体验,家长要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体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经常和孩子交流,关注他们亲自做事情之后的感受。其实,生活中的各个小细节都可以让幼儿亲自去感受、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成为“生活小能手”。

(二)让幼儿获得情感交流体验

发展亲子关系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书籍,书籍又与人类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情感的发展更离不开童话故事的陪伴,在童话故事书里幼儿和各种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和它们进行交流,发展自己的语言。具体的家庭教育中:

1.家长要积极主动和幼儿进行亲子交流

让幼儿谈谈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2.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和父母一起根据故事内容做表情、动作,实际体验故事内容,让幼儿在体验中阅读,让幼儿在半阅读半表演中理解、欣赏、感受故事中的细节。例如:在阅读中遇到“跑跳蹲”等字,家长就可以和幼儿一起按照故事中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当阅读过程中有“伤心、高兴”等表情词语出现时,可以让幼儿表现出相应的表情;

3.在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和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人物

让幼儿先揣摩故事主角的内心情感,并扮演故事主角进行角色表演。在家庭中积极开展亲子交流、亲子阅读等活动,和孩子分享快乐,就阅读内容和孩子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还能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幼儿认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让幼儿获得运动体验

成为“运动小达人”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发展,足以看出体育在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性。体育运动有利于幼儿大肌肉和各种感知觉的协调发展。家庭教育应该把孩子的体育体验活动作为重点,让幼儿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1.幼儿肌肉发展

先是小肌肉精细动作再到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在设计体育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肌肉的发展程度,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体育活动。在刚学会走路时,可以让从幼儿从短距离再到长距离的练习,慢慢地可以设计一些跨过障碍物的走路练习,然后再到跑、跳等练习。

2.可以开展“过小桥”等体育游戏

幼儿和爸爸(妈妈)两个人面对面站在一条线(小桥)的两端,然后两人双手侧平举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要扶着对方身子,侧身同时经过“小桥”,沿着“小桥”走到终点。这有利于幼儿获得运动的体验以及锻炼自己的平衡感,幼儿还能感受到体育合作的魅力。家长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体验各种体育活动的玩法。在体验过程中,不仅让儿童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当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体验越来越多,幼儿的规则意识也就越来越强,会降低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等品质。

(四)让幼儿获得自然体验

感受自然之美幼儿教育其实是顺应教育,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内涵进行自然教育。早在两百多年前教育学家卢梭就发出要在“自然中培养自然人”的呼声。所以,家庭教育中幼儿教育要走进自然,让幼儿获得自然体验,促进自我生命的自然发展。

1.周末家长可以带幼儿参观植物园

了解植物的种类、名称以及生存条件;家长可以买植物种子和幼儿一起种植,亲自照顾植物以及记录植物成长的变化,让幼儿在亲自种植、照顾植物的体验中了解相关植物的知识。

2.不同季节带幼儿出去郊游

让幼儿感受自然界季节的变化。春天,带幼儿放风筝,观察树木新芽的萌发;夏天,带着幼儿穿进竹林倾听知了的叫声;秋天,带着幼儿到农田里看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的身影,告诉他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冬天,带着幼儿去感受白雪皑皑的景象。

3.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经常带幼儿去旅游

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到江山河川旅游,在旅行过程中切切实实的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自然风光,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学会于自然和谐相处。幼儿在旅途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家长要鼓励幼儿坚持,这对于幼儿意志品质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自然体验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获得了直观的经验。体验过程就是幼儿学习自然知识的过程,而这种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靠家长老师文字性的灌输,而是通过亲自走进自然习得的。通过走进大自然,幼儿不仅学习到了自然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体验式学习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幼儿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促进自我体验式学习,在亲身实践中掌握知识,习得经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激发好奇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徐东 杨溢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多元化幼儿教育论文

一、如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在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幼儿教育

活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教育界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活教育倡导,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做人的态度,使其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其人生的基本技能;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分组学习,共同研讨;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儿童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学习时很认真,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在活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幼儿教育,有利于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促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幼儿基本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2.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由于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他们的行为往往以兴趣为导向。因此,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和玩教具是使幼儿认识世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知识,产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玩教具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喜欢新鲜事物。多媒体可以播放动画、音乐、图片等,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能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

3.营造多元化的良好的教育环境

外界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动作的内化形成以及新概念的生成都依赖于幼儿成长环境的交互作用。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创设多元化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良好的环境,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广阔、自由的空间。比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评选好孩子活动,通过文明班级和好孩子的评选,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多元化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幼儿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快乐健康地成长。

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纠正幼儿不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而言,教师要培养幼儿勤恳、遵守时间、文明礼貌、尊重师长、爱学习、爱劳动、好学深思、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对于幼儿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改正。教师还可以通过书本中的知识、道理或者小故事引导幼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此外,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教师应该坚定立场、持之以恒,从而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结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重视幼儿教育。教师要在科学的幼儿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玩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营造多元化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掌握初步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为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任富国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巷道镇中心小学

幼儿教育有关论文:音乐背景下幼儿教育论文

一、将音乐和一日生活有机结合

人们常说,音乐来源于生活,比如插秧、摆渡、盖房子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在一些活动时也加入自创的号子或儿歌,让孩子们在愉悦中完成一些动作或任务。如小朋友在洗手时,他们会念儿歌:“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嘿嘿嘿!”他们一边洗手,一边有节奏的念儿歌,当念到“嘿嘿嘿”时,手在水池里甩三下,再去擦毛巾,后面的小朋友马上跟上继续洗手念儿歌。蒙台梭利认为“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视我们让孩子听了多少音乐而定,我们应该给幼儿一个能够引发其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的环境。”同时,我们也知道音乐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在紧张时,听一首轻松、安静的曲子,可以放松心情;在情绪低落时,听愉快的音乐,可以使人忘掉不快。因此,我们将音乐融入到一日生活中的很多环节中,不仅使活动达到较好的效果,还可以调节幼儿情绪,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如孩子们吃饭时,放一些轻松安静的音乐,可以使孩子们安静愉悦地用餐;睡觉时,放一些轻音乐,有助于幼儿入睡;幼儿游戏时,放一些欢快的音乐,可以使大家快乐地参与活动等等。在这些音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仅让音乐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为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奠定了基础。

二、用音乐来进行主题环境创设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常常要布置主题环境,借此,我们可以用音乐一起来创设我们的环境。例如在平时我们会学到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歌曲,这些歌曲可以在幼儿自由活动时播放,这不仅增加了主题活动的氛围;还在潜移默化中帮孩子们复习了歌曲。如我们在进行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时,可以在幼儿晨间来园时播放《春天在哪里》《柳树姑娘》等歌曲,不仅应了主题的景,还让孩子们更好地熟悉歌曲。一次我们散步时,看到了柳树,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柳树姑娘》,那时每个孩子的脸上都荡漾着笑容,为自己的深情表达而高兴。由于这些主题歌曲常常播放,孩子们很快就熟悉了。在熟悉了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后,渐渐地他们将生活中的经验带进了音乐。如《春天在哪里》里的歌词,孩子们就将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花或树带进歌里,替换掉了原来的歌词。在这个用音乐创设的主题环境中,不仅让孩子们大大提高了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编能力,而且还使整个主题活动的氛围更加活跃。

三、将音乐和角色游戏结合起来

在角色游戏区,我们设置了舞台表演区,在该区角,我们摆放了一些乐器可以供孩子们自由取用。孩子们可以自由组建乐队或小剧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取乐器进行表演。另外,我们准备了各种道具:如丝巾、裙子、手绢花、扇子等。同时,我们也提供了一些可以挑选的歌曲或乐曲:有的节奏比较明快,有的旋律优美。有时他们会挑选一首节奏感较强的,像真正乐手那样激情似火的敲击、拍打乐器;有时会变成歌舞组合,唱着熟悉的歌,用身体动作和道具表现着歌曲内容。在自由的氛围中,孩子们大胆的表达着对音乐的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给幼儿创造音乐探索机会

我们很多家长都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乐器进行学习,希望通过学习,能爱上音乐,甚至在音乐上有出色的成就。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孩子因为无趣的压制性的学习,使他们不愿意甚至有些讨厌乐器,也许长大后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再愿意去触碰,我想这是很多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更注重孩子们对音乐的爱好,同时遵循孩子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认知事物的特点。在欣赏的同时,也让孩子们通过直接动手来发现声音的产生,并通过使用不同材料制造不同声音。在活动室可以设置感官区,制作了一些听觉瓶,供孩子们探索。在探索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声音的粗细、大小、强弱的特点。通过音感钟来感受音的高低。这些操作性强的教具,可以帮助训练孩子们的听觉感受能力。在手工活动中可以设计自制“乐器”的内容,比如用空盒子和粗细不等的橡皮筋做吉他,用硬纸筒和布做“鼓”。用空玻璃瓶装水做成可敲击的乐器等等。对孩子来说,这都是非常有趣的尝试,有时,他们也会从家中发现一些物品带来幼儿园,来尝试制作乐器。

五、总结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声音越来越敏感,对乐器也越来越感兴趣,效果非常好。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移风易俗,莫过于乐。”我们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将音乐教育融会贯通在我们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中,要学的、要做的都很多。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会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孙丽君单位: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