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及时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其中,项目化课程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基础化学教学反思

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基础化学教学反思

基础化学是我国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由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组成,是学习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后续专业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药品从开发研制、合成筛选到临床试验、中试生产,论文联盟//再到申报上市,直至市场销售,整个流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一名高技能的药学专业工作者,其化学基础的厚薄,将直接影响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前途。

基础化学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运用。目前,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的基础化学课程存在着内容繁多与课时数不断压缩的矛盾、教师难教与学生难学的问题,如何营造有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成为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学习与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吃透教学大纲,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基础化学部分教学内容涵盖无机、分析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很多存在内容拼凑明显,知识体系过于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化学理论内容庞杂过深,实验实训等配套资源缺乏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又面临课时数不断压缩、教师备课量大的情况,所以,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技术需求,突出高职教育“实用”与“够用”的原则,使用教材时多研读和比较,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自编教材。

二、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的生源存在文科和理科学生并存的局面,文科学生的化学基础比较薄弱,一般越到后面学习就越感到吃力,极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考虑到文理科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实际教学效果。可采取文理分班教学的模式,对文科生加强基础部分教学,对高中阶段的必须的基础知识进行补习,加强其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实验实训从基础的操作抓起,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力争在基础化学课程结束时,文理科学生能达到具有基本一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近年来,高职教学基本上都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蕴含大量形象生动的素材,能将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实验现象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快速建立起空间模型,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加信息容量,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是预先由教师制作好的,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可预见,实际教学活动中容易造成教师课堂节奏控制不当、课件播放速度过快、学生的理解不能与教学同步等状况。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分子立体结构和化学反应,让课件代替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预留提问、启发和解释,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造成师生的教学互动减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疲于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常常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失去学习兴趣,或者只是单纯地看“图文电视”。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反馈有针对性地设计改进课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加强实验实训,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现有的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基础化学教学很多都是简单模仿理科化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属于“本科压缩型”,注重理论性,实验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实验课的内容设置多数为验证性实验,与学生将来的岗位需求联系不紧,难以调动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设计基础化学实验的实验项目时,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导向,适量增加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将实验分为三个模块开展教学。

1.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主要训练内容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主的定性和定量实验技术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溶解、蒸发、过滤、浓缩、结晶的操作和验证性的定性、定量滴定测定以及电光分析天平等常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

2.以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有机化学物鉴定分析的训练。

主要包含萃取、蒸馏等基本操作和常见有机化学物的制备,有机实验室常见的阿贝折射仪、旋光仪等操作训练。

3.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实验。

主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药物鉴定、药物质量检测和药物含量测定等内容等相关的小课题,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都充分调动起来。

如笔者将医用硼砂的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等实验纳入到综合试验中,实践证明学生在从事这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时,能强烈激发求知欲,在练习操作中学生的动手参与热情明显提高,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四、量化考核标准,多元化评价体系

考试在教学的诸多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对于基础化学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以单一笔试为评价方式,只注重知识的考查,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为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克服传统考试模式带来的弊端,在“化整为零,重在平时,考核”的原则下,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评估体系。笔者将学生最终成绩分为卷面考试、实验操作与方案设计和课堂考核三部分。

1.卷面考试的成绩由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决定。

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化学中的基础概念记忆与理解、掌握基本计算的能力,以并能运用化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2.实验操作与方案设计部分。

包含针对每一项实验的操作的规范、熟练程度的基本实验考核,又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小课题,设计自主实验的考核论文联盟//,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堂考核部分

包括学生平时考勤、课堂提问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以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避免考前突击复习。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现基础化学的最终考核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做到不但对学生的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的基础化学的教学要从培养高等职业应用型、技能型技术人才目标出发,突出专业特色,处理好化学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重点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重要实验技能,兼具初步解决生产经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使他们都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浅析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韩瑞亭 万春艳 郭秀梅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药品经营与管理 专业实训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由课堂走向实习和就业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三阶段,渐近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建设,为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依托具有三十余年历史的校办制药企业——牡丹江温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起来。2003年11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确立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制药人才培训基地。本专业对黑龙江省的三十多家医药企业进行了职业群与岗位群的调研,了解到企业用人机制、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对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根据调研分析,充分挖掘校办企业资源,与专业发展相结合,提出建立了“三阶段,渐近式”实训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成功构建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新模式。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三阶段”。把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6个学期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4学期为及时阶段,主要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第5学期为第二阶段,主要在校办企业进行药品生产岗位实训;第6学期为第三阶段,主要在校外生产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训练。

2.“渐近式”。根据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由底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自然规律,让学生的实训由基础到综合分阶段完成,渐近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

3.“实训教学”。主要由实验课、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个部分构成。

二、总体框架

1.目标设计。通过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打破原有各课程实训中的界限,使各门课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衔接,实现本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内容的整体化,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2.基本思路。及时,以各课程实训内容间的纵向联系为纽带,递进式地设计各阶段的实训项目,不断实施与验证,进行实训项目的重组与优化。第二,根据各阶段课程实训内容的特点,依据现有条件,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技能训练与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以期达到的教学效果。第三,根据各阶段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不同,针对各阶段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技能进行的评价与考核。

3.实施方法。及时,编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标准》,标准包括各阶段的课程内容及对应的实训内容、实训项目及评价标准、考核方法及依据等。

第二,根据《标准》的总体内容分阶段实施。前4个学期为及时阶段,主要依托校内的24个实训室,在校内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主要进行药物制剂、检测、中药鉴定及微生物培养、发酵等单项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具备初步的药物生产及检测技能。第5个学期为第二阶段,在校办企业——温春药业进行岗位实训,主要进行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原料药等的生产及检测实训,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生产操作技能,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及质量管理,为下一步的校外实训做好准备。第6学期为第三阶段,把学生送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轮岗训练,主要的训练内容是药品经营企业的市场调研、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及运行、药品的gsp认证管理、药品的营销及用药指导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采取“实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从理论到技能,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的全就方位立体过渡,真正实现了学生就业的零距离。

第三,技能训练与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积极组织系内技能竞赛,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每年都组织药物制剂、药物检测、中药鉴定、微生物检测及药学服务等技能竞赛,以赛促练,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与专业课程设置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学院拥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152站)的有利条件,不断拓展职种、职级,实现专业的主要实训项目均有相应的职种与之对应。现已开展生化药品制造工、中药调剂员、药物检验工、药物制剂工、医药商品购销员等工种的鉴定工作。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从2007年起,规定凡是岗位或技能有相应考核标准和技能证书的课程,相关专业学生必须考取相应技能证书,并作为相应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经过几年努力,实践教学的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基本实现毕业就能顶岗。

三、保障措施

1.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实训教学提供人力保障。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熟悉理论又具备实践经验、既懂理论教学又掌握操作技能。学研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一方面,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本专业建立了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并给予经费资助。几年来,本专业教师累计有6人次分别到牡丹江友搏药业、北京养生堂药业、黑龙江泰华药业等校企合作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或担任职务,教师们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职业能力,并能将一线的技术要求和实践经验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聘请校企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主要承担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实践教学任务,并逐步引进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形成了部分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2.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训教学提供实践平台。我院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具体思路是:立足校内,充分发挥校办产业的作用,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本专现设有药物理化与分析实训室、药物合成实训室等24个专业实训室,这些实训室能开展校内实践教学工作,共同支撑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充分利用校办企业——温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该公司成立于1969年,拥有药品生产线5条,有注射液、颗粒剂等剂型,可生产五大系列35个品种,可使学生正确掌握原料药、半成品和成品检验以及工艺过程质量监控的技术,是学院制药技术类各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基地。与此同时,本专业还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黑龙江省佳木斯晨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养生堂医药有限公司、哈尔滨三阳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一王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16家医药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每年为本专业提供大约一百多个实训岗位,能充分保障学生的顶岗实训质量。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三阶段,渐近式”实训教学模式建设三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还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本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课程改革不够深化,校外实训教学与考核难度大,部分校外企业的合作达不到目标要求等。可见,要想真正开展好实训教学,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实训教学目前存在着各种困难,但是我们坚信,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教学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会进一步完善“三阶段,渐近式”实训教学模式,找到一个使学生、企业、学校三赢的实训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主体也随之发生改革,最初由国有医药企业主导销售龙头,逐渐发展到股份制、小规模私有制医药企业挂靠、并购国有医药企业资源,到现在的大型医药集团占据药品销售市场。文章首先对山西省早期的国有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了药品经营企业转变改革过程及制约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发展的因素,为未来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发展

一、山西省医药公司发展介绍

山西省医药公司成立于1950年,建国初期隶属于山西省商业厅。1955年山西省药材公司挂牌,负责全省中药材的调拨、批发和零售。随着历史变迁与机构改革,1979年组建成为山西省医药管理局,1983年更名为山西省医药总公司。1999年省政府把原属于省医药总公司管理的182个企业,组建为省医药集团公司,承担着全省医药药品的批发和调拨任务。2004年山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传承了山西省医药公司、山西省药材公司、山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资源,2012年10月1日,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运营工作,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改革,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由一个整合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型医药商业企业,一跃成为依靠现代管理理念治理的股份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

二、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转变改革过程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

制的转变对山西省药品经营行业的冲击从1955年到1983年,由省药材公司到省医药总公司,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各大国有制医院、私有制医院、股份制药房等更多的药品销售企业可以直接面向群众销售药品,到2000年左右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大规模成立。由于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没有完整的销售手续,或是销售范围受限,在进行药品销售时就势必会挂靠在一些国有药品经营企业名下。由于供求市场容量有限,往往看到的国有药品经营企业大量的销售票据背后,实际上都是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销售的成果,国有药品经营企业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与票据相对称的业务量,形成所谓的“走账”,逐渐一些小型的国有药品经营企业被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并购、卖牌。股份制、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渐渐占据药品销售市场主导地位。

(二)国家药品销售管理政策的调整与再改革

2010起,国家药品管理部门开始整合小型药品经营企业,由于药品经营企业的规模、资质、经营范围、销售手续管理等要求日益严格,一些曾经挂靠或者购买国有企业牌子的小型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纷纷倒闭、转行,或者干脆又返回头继续挂靠到符合经营销售条件的大型药品经营企业上;在严格的市场条件管理下,销售利润大幅缩水。,大型医药集团逐步将小型私有制企业并购,占据大部分药品销售市场份额。

三、制约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发展的因素

制约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为:制药和药品经营产销一体化的综合性大型企业短缺,新药创新能力弱

1.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的组建与发展逐步规范着药品经营市场,但制药与药品销售综合性企业短缺,能够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药品经营企业少之又少。

2.省内制药企业常年生产一些比较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药品,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多,产能过剩,专业化程度低;而药品销售企业就向市场上销售着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仿制药品,因为此类药品成本低,费用低,利润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牌子弱、疗效较差等。长期如此,导致群众不愿购买山西省企业生产的药品,选择购买一些知名度更高的省外或部级药品,影响制约着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的良性发展。

3.药品创新研究投入不够。影响山西省医药企业深层次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药品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少,新特药少,新特药创新能力弱。

四、对未来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稳步的发展建议

(一)继续推行大型医药集团为药品销售市场主体原则

大型医药集团的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现代化,制度更加完善,药品采购环节更加严格,出库销售检查更加细致,百姓用药更加放心,应当坚持继续推行大型医药集团为药品销售市场主体原则,并形成大型医药集团市场化,同时应形成良性竞争,避免一个或某个医药集团垄断化发展。

(二)鼓励支持制药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产销一体化的系统发展理念

建议政府鼓励科技型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对省级大型制药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才输送,允许其设立制药研究中心,帮助联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药品研发成功后,主动宣传,扩大市场影响,使其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力争使山西省具备产销一体化的大型综合类医药企业跻身全国同类水平。

(三)加大新特药的开发并参与药品新品种的竞争

新特药是未来制药企业竞争的核心,山西省医药企业能否跻身全国前列,取决于以仿创结合为主的研发新能力。据笔者了解,市场上儿童专用药物品种与数量稀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严重,儿童专用药品的研发资源少,给药途径不安全,儿童用药成人化现象极其泛滥。因此笔者呼吁并建议山西省制药企业能够大力研发专用于儿童服用的药品,保障下一代的安全健康成长。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改革左右着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分析阻碍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向前发展的原因后不难得出,继续推行大型医药集团化发展是前提条件,支持大型综合性医药企业产销一体化系统管理是主要方法,加大新特药的研发力度是必要手段,只有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才能更加稳步地推进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好务,把好健康关。

作者:张玉琴 单位: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成为必然。本文结合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开展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实验(实习)教学条件,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药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1.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药品营销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药品经营与管理(旧版:药品营销)专业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传统专科专业之一,该专业以中药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培养具备药品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拥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在中药相关企事业单位,生产部门或自主创业,适应中药材识别、鉴定、管理、营销、策划及时线需要的,具有医药贸易、中药材经营管理、营销技能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凝练培养目标,强化毕业要求

一是以高校转型发展为契机,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贯彻落实药品营销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营销、管理、交易等方面的能力整体培养目标未改变,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二是课程结构由传统三元结构即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调整为3+1结构即通修课程模块、专业平台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素质教育类模块,更加重视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三是减少必修环节,必修课程学分由80学分缩减为40学分,增加能力、拓展环节,其中选修课程由18学分增加为38学分,实践及能力培养增加到40.5学分,学生拓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的时间及权利,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技能培养

一是专业骨干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中药学》、《药事管理》两门主干课程,加强学生对中药学、营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及掌握;二是学院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实行课程模块化运行,使每门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一致,教学内容符合生产实际需要,教学方法符合课程建设要求。三是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比例,使学生掌握药材识别、鉴定、分类、销售、管理等技巧,培B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不同学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实习前要有计划、实习中有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与管理,实习后要有总结及评语,其中顶岗实习要有实习单位鉴定意见,通过实验、专业劳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三、产教融合,服务地方

一是结合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合本地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人才。学院近年来先后与吉林大药房等20余家药品经营与销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企业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建设过程中来,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要;二是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到学院进行授课或专题报告,使学生了解前沿知识,掌握企业经营销售实际,开拓学生视野,通过多年来合作与交流,学院累计向企业输送1000余名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四、形成“四结合、一保障”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院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与方法、形成”四结合、一保障“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1.职业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一是每年定期派遣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本领,加强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经过教师培训与管理,药学经营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比例达到62.5%左右,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资格80%以上。其次优化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三是通过采取课堂讨论、作业和小论文、现场销售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研讨式教学,使创新能力的培养由“点”到“线”到“面”,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2.职业技术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科为依托职业技术与教学互动,及时地将职业技术引进实验教学,更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职业技术训练的新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职业技术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把学生在一或二年级时就分配到指导教师,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参与指导教师所在课题组的技能活动。导师指导学生围绕指导教师所在课题组的职业技术工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引导他们运用职业技术所必须的创造精神、实践精神去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主动跟踪学科前沿,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4.职业技术与顶岗实习相结合。职业技术与顶岗实习相结合,使学生进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企业发展的运行规律,根据个性,从事不同的岗位,以岗代练,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5.制定科学的学生考评和奖励制度,激发学生从事职业技术的热情

根据专业特点,每年定期举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指定科学的学生考评和奖励制度,营造职业技能训练氛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与创新意识.设立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奖励基金,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职业技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在高等学校中加大职业技术人才创新素质模式的研究,它不仅是我国高等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高校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管理与发展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主体也随之发生改革,最初由国有医药企业主导销售龙头,逐渐发展到股份制、小规模私有制医药企业挂靠、并购国有医药企业资源,到现在的大型医药集团占据药品销售市场。文章首先对山西省早期的国有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了药品经营企业转变改革过程及制约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发展的因素,为未来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药品经营企业 管理 发展

一、山西省医药公司发展介绍

山西省医药公司成立于1950年,建国初期隶属于山西省商业厅。1955年山西省药材公司挂牌,负责全省中药材的调拨、批发和零售。随着历史变迁与机构改革,1979年组建成为山西省医药管理局,1983年更名为山西省医药总公司。1999年省政府把原属于省医药总公司管理的182个企业,组建为省医药集团公司,承担着全省医药药品的批发和调拨任务。2004年山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传承了山西省医药公司、山西省药材公司、山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资源,2012年10月1日,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运营工作,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改革,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由一个整合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型医药商业企业,一跃成为依靠现代管理理念治理的股份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

二、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转变改革过程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对山西省药品经营行业的冲击

从1955年到1983年,由省药材公司到省医药总公司,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各大国有制医院、私有制医院、股份制药房等更多的药品销售企业可以直接面向群众销售药品,到2000年左右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大规模成立。由于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没有完整的销售手续,或是销售范围受限,在进行药品销售时就势必会挂靠在一些国有药品经营企业名下。由于供求市场容量有限,往往看到的国有药品经营企业大量的销售票据背后,实际上都是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销售的成果,国有药品经营企业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与票据相对称的业务量,形成所谓的“走账”,逐渐一些小型的国有药品经营企业被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并购、卖牌。股份制、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渐渐占据药品销售市场主导地位。

(二)国家药品销售管理政策的调整与再改革

2010起,国家药品管理部门开始整合小型药品经营企业,由于药品经营企业的规模、资质、经营范围、销售手续管理等要求日益严格,一些曾经挂靠或者购买国有企业牌子的小型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纷纷倒闭、转行,或者干脆又返回头继续挂靠到符合经营销售条件的大型药品经营企业上;在严格的市场条件管理下,销售利润大幅缩水。,大型医药集团逐步将小型私有制企业并购,占据大部分药品销售市场份额。

三、制约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发展的因素

制约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为:制药和药品经营产销一体化的综合性大型企业短缺,新药创新能力弱

1.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的组建与发展逐步规范着药品经营市场,但制药与药品销售综合性企业短缺,能够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药品经营企业少之又少。

2.省内制药企业常年生产一些比较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药品,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多,产能过剩,专业化程度低;而药品销售企业就向市场上销售着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仿制药品,因为此类药品成本低,费用低,利润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牌子弱、疗效较差等。长期如此,导致群众不愿购买山西省企业生产的药品,选择购买一些知名度更高的省外或部级药品,影响制约着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的良性发展。

3.药品创新研究投入不够。影响山西省医药企业深层次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药品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少,新特药少,新特药创新能力弱。

四、对未来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稳步的发展建议

(一)继续推行大型医药集团为药品销售市场主体原则

大型医药集团的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现代化,制度更加完善,药品采购环节更加严格,出库销售检查更加细致,百姓用药更加放心,应当坚持继续推行大型医药集团为药品销售市场主体原则,并形成大型医药集团市场化,同时应形成良性竞争,避免一个或某个医药集团垄断化发展。

(二)鼓励支持制药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产销一体化的系统发展理念

建议政府鼓励科技型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对省级大型制药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才输送,允许其设立制药研究中心,帮助联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药品研发成功后,主动宣传,扩大市场影响,使其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力争使山西省具备产销一体化的大型综合类医药企业跻身全国同类水平。

(三)加大新特药的开发并参与药品新品种的竞争

新特药是未来制药企业竞争的核心,山西省医药企业能否跻身全国前列,取决于以仿创结合为主的研发新能力。

据笔者了解,市场上儿童专用药物品种与数量稀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严重,儿童专用药品的研发资源少,给药途径不安全,儿童用药成人化现象极其泛滥。因此笔者呼吁并建议山西省制药企业能够大力研发专用于儿童服用的药品,保障下一代的安全健康成长。

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改革左右着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分析阻碍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向前发展的原因后不难得出,继续推行大型医药集团化发展是前提条件,支持大型综合性医药企业产销一体化系统管理是主要方法,加大新特药的研发力度是必要手段,只有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才能更加稳步地推进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好务,把好健康关。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 本文针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来源情况,结合《有机化学》课时量的安排,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难易程度的把握、教学方法改进、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规范意识,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 《有机化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难易程度 考核机制

《有机化学》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习该课程前学习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后续所学的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包括各类有机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各类反应机理,内容繁多,理论性强,而且前后知识点连贯性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是在医药生产、医药经营、医药外贸及医药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医药商品的购销、调储、检测及质量控制等工作。为了很好地发挥有机化学在该专业中的作用,我们对有机化学课程在该专业中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专业学生情况现状介绍

教育部为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引导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向品质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分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决定由高等职业院校在高考前组织命题、考试、评卷,划定录取低控制分数线,确定录取名单,直接报省教育考试院核准备案录取。这种招生形式叫作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参加单独招生考试录取的考生与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享受同等待遇。生源不足和单独招生政策的开放,使得一些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愿意参加这种形势的考试,据统计,我校2015级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共招生86人,其中单独招生近来的有近50个,而理科生不到10个。这些学生的典型特点是文化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药物大多为有机物,针对专业特点,除大部分专业应掌握的烷、烯、炔、芳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外,还增加了杂环化合物、对映异构章节。这是由于大多数药物含有杂环,而在其同分异构体中,R型和S型、左旋体和右旋体的药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如“反应停”的S构型体具有镇静作用,能缓解孕期妇女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而R构型体非但没有这种功能,反而会导致胎儿畸形。

三、教学难易程度的把握

据专业管理的具体要求,该课程共48学时,而其他专业则有92学时之多。课时相差之悬殊,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把握重点及难易程度。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类医药生产企业、医药营销企业、医药外贸企业及医药管理等部门培养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医药商品的购销、调储、检测、养护及质量控制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对理论性要求不高,因此培养学生只需达到认识有机物类别,掌握有关命名、官能团,大致了解每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而对于合成、转化、推导等理论性强的内容不作具体要求。如在讲芳烃的定位规律时,由苯合成2,4-二硝基苯甲酸,不要求掌握具体的合成方法,只需知道它要发生硝化反应、傅克烷基化反应、氧化反应及据位置关系判断先引入的是邻对位定位基还是间位定位基。

四、改进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收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增强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小组同学讨论后回答问题,当某一组同学回答后,其他组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批评指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是主体,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如在讲某种药物合成时,我们可以根据其合成过程,让学生探讨在整个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反应。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各化学反应类型知识的掌握,比直接的知识灌输效果好很多。

五、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大学的期末考核和中学不同,不会以一卷定乾坤,我们通常采取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综合评定方式。平时成绩一般是出勤情况和作业,这种考核形式看似合理,实际上有很多弊端。由于班级人数之多,老师无法顾及每个同学的上课情况及作业的原创性,这就出现很多现象,比如坐在后面玩手机、戴着耳机看视频、打瞌睡、讲小话等情况的发生,作业也是拿着同学的一把抄。因此为了体现平时成绩的真实性,可以采取加分、扣分制的方法。学期初把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给予每组同学50分的基础分,小组成员上课主动回答问题一次依情况加一两分,上课有不良现象酌情扣一至三分,加分较高100封顶,扣分扣完为止。根据实际比例来给予小组期末的平时考核分。在这样的考核机制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讨,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同时分小组考核机制的建立,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再把学习看作是个人的事,增强了同学间的感情。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岗位能力调查分析研究

摘 要:分析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岗位能力,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建议。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校企合作单位和毕业生进行岗位能力的调查,认为课程体系改革应当通过设置合理的课程模块和创新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职业素养、岗位胜任能力。

关键词:药品经营与管理;岗位能力;调查分析

专业课程体系是社会需求与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而岗位能力培养是课程体系设置的落脚点,因此,构建药品经营与管理课程体系必须经过详细的岗位能力调查研究,才能将社会需求更好地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选取12家校企合作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其中药品零售企业5家、药品生产企业2家、药品流通企业5家。

2.调研方法。对12家校企合作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60名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样本分析。

3.调研内容。(1)企业调查的主要内容。了解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现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职责;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企业对毕业生持证上岗的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企业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要求等。(2)行业企业专家访谈的主要内容。了解药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药品经营、服务企业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建议;对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3)对毕业生调查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情况的反馈;了解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实际工作中得知识短缺等。

二、调研结果

1.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人才结构需求与岗位设置,(1)分析显示,药品零售与流通企业一线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高中、中等职业院校毕业,企业经营人员主要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和本科学历层次,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较少。同时,药品零售与流通企业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学历要求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2)分析显示,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从事岗位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以从事药品购销员、药品调剂员、药品营业员等岗位为主;本科毕业生则以从事质量监控岗位为主,研究生更加侧重从事药品研发岗位。调查显示出低学历层次主要从事服务技能型操作,而高学历层次倾向于研究开发。(3)分析显示,药品经营企业的岗位设置主要有门店经理、药品营业员、库管员、收银员等;药品生产企业的岗位设置主要有药品生产、产品营销、研发等。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入两类企业选择擅长的工作岗位,培养独特的技能。

2.药品企业对药品从业人员的知识要求。为了了解药品企业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需求,我们从课程体系设置角度队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见表1。

表中显示,从业人员对企业管理知识、药品储存与养护知识的需求较高,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药事管理与法规和市场营销的知识要求次之,整体反映了药品从业人员对药品管理知识和营销知识的需求。药品炮制技术和药品鉴定技术的低需求反映了岗位的差异,调查对象更多从事服务技能型的岗位,缺少详细的药事指导服务。

3.药品企业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从业人员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要求。(1)企业对专业人员在通用能力方面的要求。通用能力是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主要指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要获得成功都要具备的能力,是跨职业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调查结果见表2所示。

调查结果表明,药品企业对员工通用能力的要求由高到低分别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与他人合作共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往和联系、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其中,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能力,表明企业看中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希望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岗位技能,培养竞争优势。

(2)企业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药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知识、技能、行为以及运用这些专业知识的程度等,调查结果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按照专业能力的需求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市场营销能力、储存与养护能力、公共关系、财务能力、药品炮制、药物鉴定能力。

(3)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针对药品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调查分析见表4。

调查结果显示,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从业人员最需要的能力,其次是法律意识、诚信度,还需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挑战精神。其中,企业最为看重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表明企业希望员工具备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并愿意与团队成员一起为达成目标而努力。

三、讨论

1.通过调查显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呈现增长趋势,并且对学历层次的要求正在逐步提升,希望招聘高层次的员工。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多样的岗位类型为毕业生提供成长的平台,同时也对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提出了综合性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应当在考虑学生的综合性素养养成的同时,注重学生专项岗位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中应当按照比例来设置理论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并通过设置实训实践课程增加岗位技能的培养。

2.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应逐步增加场景式和项目化教学方法,营造逼真的教学、实习环境,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场景式教学主要通过模拟药房、沙盘实训室、商务谈判室来实现。在模拟药房教学环节中,按照企业实际运作流程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以此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工作流程,掌握特定岗位的工作技能。沙盘实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宏观决策能力。

3.课程体系应逐步增加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模块,以培养学生工作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法律意识、诚信度和敬业精神

项目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与社会、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实操模拟、讲座和各种兴趣小组。

4.学校教学应当更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办学等模式,强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素质培训。

一是加强教师和企业的联系,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和需求,理解企业对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在授课中积极导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将用人单位引入校园,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对通用能力的认识,帮助学生认识通用能力在职场的重要性,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定位、就业心态,客观、真实地认识企业和个人,增强学生对通用能力的认识和重视。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摘 要】通过建立教育工作全程化、教育内容课程化、教育载体多样化、教育辅导个体化的多方位立体化的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 职业生涯教育 设计

2012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招收大药学方向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来就业的岗位种类较多,但大多数学生在来校之前,基本未受过职业教育。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将大大影响他们在二年级的选择方向及之后的实习和就业,这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进行了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实践的探索,以帮助学生确定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设计和实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

一 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1.手段单一,内容枯燥

高职学校一般都比较重视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靠就业教育课,但该课程课时少,手段单一,对学生的教育仅仅局限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传统的单向教学方式。案例分析不充分,学生参与性不强,缺少个性化指导,局限于表面文章。而且所授内容偏于理论,枯燥乏味,实用性差。

2.学生被动,师资缺乏

目前,许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教师来说是完成任务,对学生来说是获得学分,远未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生一直扮演被动的“教育对象”角色,加上一些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发现问题,更不能有效的去解决问题。而相关的任课教师也多是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的领导或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学生辅导员,而非专业教师,他们很难给予学生职业设计、职业测评、职业辅导的有效指导。这些显然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不利的。

二 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设计依据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根据不断变化的行业企业需求和就业形势,密切关注职业变化趋势,根据变化趋势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或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2.以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倾向为切入点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的性格、志趣、潜能、价值观等特点,使学生形成和保持对职业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

3.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线

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规划、指导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为背景

通过大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材料,以及亲自参与和体会,帮助学生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当前的职业发展环境,从而顺利地实现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三 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设计思路

四 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实践

基于学生不同学习时段的特点,职业生涯教育在高职三年应有所侧重。

1.一年级上半学期

通过入学时的专业教育,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业要求和就业方向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以及企业成功校友介绍相关岗位的人才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开展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理念。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职业兴趣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方向,并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规划自己的学业目标和五年的职业生涯规划。

2.一年级下半学期至二年级上半学期

学生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学习组织各类活动,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终身学习能力、外语与计算机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还可以考取与本专业或未来职业有关的各种证书。在一年级暑假进行为期两周的行业见习,亲身经历未来职业情景,再通过教师的随堂教育,在企业进行的交流、参观活动,逐渐坚定自身的职业选择,或者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二年级下半学期

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进行就业及创业教育。通过专业讲座,了解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行业领军人物互动,使学生感受正能量的鼓舞;不同企业的宣传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企业的文化;利用就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择业技巧培训;通过竞聘实习岗位,锻炼面试技巧,挑战挫折,学会选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加强就业前的心理辅导,注意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提高求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三年级

主要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实习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学生择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时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以及当面沟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求职、继续学习和自主创业之间做出抉择和做好毕业后的规划。

五 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创新点

1.由单纯的就业指导向多方位立体式职业发展教育模式转变

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将职业发展教育覆盖了整个高职学习时段,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到离校,皆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职业教育活动伴随。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不断修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信心满满地走向自己的职业岗位。在毕业生离校后,利用校友会、同学会、网络等多种途径建立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信息库,与毕业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资料,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逐渐建立起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长效机制,这样既能有效地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又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2.手段多样,满足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该体系中,应用了个别辅导、自我认识、学生演讲、师兄师姐互动、岗位精英授课、网络互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3.企业参与,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能力

在整个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中,学生对未来岗位的认知,对行业发展前景的认知,对自身职业发展生涯的认知,皆由企业主要承担教育任务。弥补了在校教师无相关职业经历的缺陷,对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六 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实践的初步效果

由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中的数据可看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实践初有成效。无论从就业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还是工作收入,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的排名都在学校其他专业的前面。

由表2、表3、表4和表5的数据可见,本校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的就业质量在同类型药学类专业中排列及时,职业匹配度较高,工资收入较高,就业满意度较高,离职率也较低。这些数据说明职业生涯教育使药学专业学生可以分析自我,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对未来职业的性质、自身的职业期待、企业的文化等职业元素有较清晰的认识。

同时,也说明选择校企合作,由学校设计规划引领,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提供场地、影像、典范及企业精英的模式,使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更切实际,效果明显。

总之,通过建立教育工作全程化、教育内容课程化、教育载体多样化、教育辅导个体化的多方位立体化的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浅谈乡镇卫生院药品经营与财务管理

摘要:药品经营与财务核算是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我国卫生院财务及会计体制不断革新的情况下,卫生院药品核算也在相应变革,目前最主要的就是以药品的进价核算取代了零售价核算。本研究就新财务会计体制下,乡镇卫生院药品经营与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及管理建议。

关键词:成本控制;药品经营;财务核算

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药品经营是保障医院能否正常运作的基础;药品经营的财务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所以,对药品进行合理、科学的经营及管理,同时做好药品经营的财务核算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乡镇卫生院生存和发展、为农民提供更高品质的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保障。

一、乡镇卫生院药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善的药品储备及库存管理

因为药品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而且有严格存储条件与有效期,所以库存管理药品时一定要与相关要求相符合,很多药品必须防潮、避光,甚至有些药品还要求控温与冷藏,否则药品就会变质,不能将药品效用真正发挥出来,但是很多卫生院并未重视这些存储细节,不利于药品管理。药品储备具有数量大、种类多、流动性大及管理困难等特点。

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药品种类越来越多,乡镇卫生院受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力量限制,储备的药品种类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常常造成共需矛盾。有时,患者或医生需要使用的药品库存没有,“不常用”的药品又摆放过期,造成浪费。

乡镇卫生院毕竟“庙”小,受流动资金和存储条件以及人力资源等诸多条件限制,药品储备数量有限,“管理不到位”、“库存信息不畅”、“采购不及时”等药品经营工作稍有不慎,极易“断粮”。如何做到合理储备,减少资金占用,又能保障药品经营工作的顺畅,是乡镇卫生院面临的一道难题。

(二)不合理的剩余药品处置方式

卫生院治疗住院患者时,通常会有突发状况发生,造成病房产生很多剩余药品,比方说,患者擅自离院、提前出院、对药品过敏等,都会导致不能使用药品。很多卫生院在处理剩余药品时,都会将剩余药品放入仓库,核减药品成本,尽管该方式可以擅自处理病房剩余药品,然而,也使得卫生院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接受药品处理信息,造成药品成本与收入不匹配[1]。

(三)不规范的药品出入库管理

很多卫生院缺乏完善的药品管理流程,使得药品到库后,无法及时将药品验收单据开具出来。而且药方补充药品后,不能及时进行药品复核与确认调拨单,导致药品发放后,卫生院库存药品余额不足。

(四)滞后的药品信息化管理

一般卫生院都具有繁琐、复杂的药品种类,而且也具有较大现金流量,滞后的药品信息化管理会加大药品管理人员负担,工作效率难以提升,很容易增加人力成本,同时又会存在较大出错率。近年来,很多卫生院还在使用手工记账法,缺乏药品专业管理软件,导致药品核对、入库、成本核算过程中统计效率不高,而且极易发生偏差等情况,对卫生院药品成本数据真实性产生直接性影响[2]。

二、卫生院财务管理中药品成本控制策略

(一)合理统计药品

为了与我国新会计准则相配合,应该制定适应会计准则的药品管理方案,以此实施药品统计工作,并以金额为主要计量单位,报销依据为药品实际消耗量,明细记录药品收发工作,做好药品分类管理等相关工作,将其汇成卫生院财务表格,并由会计部门在月末盘点相关药品,以此对药品库存金额与账面金额两者一致性予以确认。

(二)合理采购药品

在卫生院中,药品所占资金额度比较大,所以,在药品供应充足的基础上,做好合理的药品采购工作,由此可以有效控制药品资金合理、科学流动,卫生院财务管理者一定要做好药品成本记录,并根据季节变化、药品使用频率以及本卫生院医疗水平等来确定药品采购量,对药品进行合理采购,避免浪费药品,导致药品成本增加。

(三)强化药品应付账款管理

对“应付账款”进行合理设置有助于避免药品成本管理中差错的出现,而且还可以提升卫生院财务管理效率,将所需药品账款理清,有效监督药品变动情况,此外,还可根据药品供应商单位实施有效的子科目设置,从而对药品实施科学、合理的核算管理。并在每月末核对药品入库单与相关发票,确认药品使用情况后录入凭证[3]。

(四)完善药品对账制度

卫生院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核算药品金额与库存量,保障药品库存、账本和实际耗损具有一致性,因此,卫生院应该不断完善药品汇总核对及销售制度,卫生院库房应该每日结算处理所进出的相关药品,由此可以、有效掌握药品总体使用情况,由此才能是药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五)强化药品信息化管理

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也相应提升了卫生院药品管理信息化程度,将药品管理软件应用到药品成本管理中,有利于药品库存盘点与对账,并通过药品二维码管理,扫描药品二维码,在计算机中输入药品信息,由此就可以快捷的找到药品相关信息,而且也有助于药品成本核算。

(六)加强制度完善与员工培训工作

卫生院必须不断提升药品管理者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使其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定期培训药品管理人员,鼓励其积极参加培训与学习,而且药品人员管理体制与药品采购体制也应该与时俱进,这样对控制卫生院药品成本极为有利。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卫生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管理科学、合理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卫生院的未来发展与经济效益,在该工作中,应该由卫生院各部门共同努力与配合,积极做好药品成本控制工作,但是,目前的卫生院财务部门药品管理中依旧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需要不断探讨与研究,由此才能科学、合理管理卫生院药品,控制药品成本,以实现卫生院的良性发展与进步。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目的:为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思路。方法:在对企业人才需求和国内专业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结果:现有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改革。结论:紧扣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及专业岗位的要求,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训教学条件、实训教学水平和师资等方面应尽快做出改变。

关键词:高职高专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课程改革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随着近些年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而逐渐兴起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专业,医药行业对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现有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水平已不能保障毕业生在综合技能上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为此,在对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国内专业课程建设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1 调研指导思想和调研方法

1.1 调研指导思想

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统一组织,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发[2005]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该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以职业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的要求,积极推行教学活动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遵循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开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调研工作。

1.2 调研方法

组织熟悉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认真学习文件,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定位,突出就业单位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展开调研工作。

1.2.1 查阅资料

从国家和河南省各政府机构通过网站和媒体公布的各项数据中了解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获取关于人才需求的数据。通过各院校网站及中国知网、方正等专业性强的网络数据库广泛查阅国内各大专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兄弟院校尤其是本省内兄弟院校专业开设的课程、教学特色及就业等状况。从各企业在其官方网站或媒体等渠道的信息中了解各企业对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

1.2.2 发放调研表

在医疗机构、制药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等学生可能就业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就企业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来自企业的其他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利用暑期及在医院等单位实践的机会要求教师进行深入调查。

1.2.3 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往届毕业生座谈

利用南阳的医药资源优势和本校教师、毕业生的社会关系,邀请了各级医药行业骨干、往届毕业生,深入座谈,了解企业用人状况和学生在工作技能上的欠缺。

2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2.1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8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我国医药产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城镇化给医药零售商业企业代来新的竞争和发展机遇,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阐述,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820亿元,较去年增长20.4%。2012年全国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总值1.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150亿元。

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作为中原大省的河南省,在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发展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1年1-9月份,河南省医药制造产业产值位于全国第3位,总体规模为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的两倍。河南的中药药材资源居全国第二,总量优势明显。2012年河南省和山东省并列医药销售中资金利润率排名及时名。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500强中河南省有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名列其中。这些数据无一不彰显出作为有着深厚积淀的医药大省,河南省所具有的实力。为了推进行业快速发展,河南省于2012年3月7日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鼓励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的状况,为河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数字,2013年河南省医药行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全省中西药品类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南阳市巧用“医圣牌”,利用得天独厚的伏牛山中药材资源优势,联办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加速了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开发与研究,构建起了南阳中医药诊疗、科研、学、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医药产业已成为南阳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根据南阳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14年前两个月,南阳医药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8.4%,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2.7%,“天然药库”正逐渐变为“中华药都”。南阳市有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中医药加工企业11家,年产值近30亿元,保健品企业19家,产值15亿元。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有序发展期,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2 职业岗位分析

随着国家对医药市场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交叉跨越医药、经营管理两个领域,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经营管理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成了行业急需。调查数据显示,现有药品经营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是4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了21%和25%,初中(包括初中) 以下学历的比例是6%;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4 9%,管理类专业毕业人员约占10%,而具有药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背景人员寥寥无几。

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医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达20万。目前河南地区高职院校的年培养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有着非常深厚的行业基础和紧迫的市场需求。

3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状调研

3.1 人才缺口较大

国内高职院校招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较多。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物流方向)、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子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等等数十家。但外省院校学生一般较少到本省工作,而省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和招生规模较小。根据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提供的信息,2014年河南省内有郑州华信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化工职业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我校共八所院校有高职高专层次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招生计划,2014年招生人数分别为50、70、55、54、70、40、90、58,共计487人。从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来看,省内开设院校较少,整体招生规模不大。

3.2 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较少,使得在医学和药学专业开设之余本专业课程占比较少,从而使一些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急需的课程未能开出。全国范围内存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不实用,缺少高质量的医药推销技巧、谈判、电子商务等专业教材。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采取的是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模式,学生营销实践技能的训练时间少,专业实训场所建设有待完善,缺少药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零售药房和物流实训内容。

3.3 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包括医学基础课程、药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在内的专任教师主要是学院科班出身,所学知识及长期的教学工作都与医药市场和患者实际用药情况有一定距离,大多缺乏一定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实战经验,对目前药品市场不够了解,所教知识也与市场有一定脱节。如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经典药物,事实上,目前医药市场中经典药物偏少,多数为结构经过改进,功效有所改善的品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以及新进教师比例增大,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业务面有待拓宽。

4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1 改革目标

围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教学做”合一。

4.2 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2.1 定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建议以经管课程为主,以医药类课程为辅,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经营管理”和“医药”教学内容之间实行7:3或6:4的比例。重在知识的集成、能力的复合、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注意内容的多元化配置,探索医、药、管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医学院校综合优势。

4.2.2 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构建与技能大赛、执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鉴定、综合素质提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对计算机、外语等考试以社会考试取代课程考试。组织学生参加西药药剂员、医药购销员考试等职业资格考试,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纳入课程体系,为顺利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3 重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道路,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尽快建立模拟药房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和医药物流实训室,训练学生将经营管理知识在模拟的市场情景中加以实际运用。根据生源的就业方向和各专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建设立足南阳辐射全省周边地区的校院合作基地。学校和企业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4.2.4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扩展行业师资

组建由专职教师、其他学校的兼职教师以及企业界兼职专家构成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加强对医药基础知识老师再培训,使其了解药品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鼓励教师提高学历,规定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医药领域。同时,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对兼职教师或专家的协调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基于供应链思路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四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分析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结合所在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情况,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研究供应链思路下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可以采用 “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其中企业顶岗安排情况和政府协调情况尤其值得关注,并较大地发挥其正能量。

[关键词]供应链 药品经营与管理 “四位一体” 校企合作 实证分析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与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中都提出并规范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模式,以促进校企双方顺利运行。已有多位学者总结和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益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1] [2]本文拟结合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情况,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简要分析供应链思路下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并分析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近年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紧密型校企合作为工作核心,以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作为校企联姻的基础,并以招生作为校企合作的起点,以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作为校企合作的核心,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作为校企双赢的成果,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特色。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按照校企合作的思路,主动与学生家庭、用人企业及行业政府对接,与医药行业协会、医药经营企业有了很好的交流与合作,并对供应链管理思路下“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供应链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近年来有研究者将供应链思路引入职业教育中,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院校看成是一种服务性企业,学生从生源地进入学院经过教育加工后,再输送到用人单位的过程”,视为一种教育“产品”的供应链。[3] [4]而笔者认为,在供应链的思路下,家庭作为供应商,学校作为制造商,企业作为产品的接收方,政府则是整个渠道的协调、指导和监管方,各自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四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

我们强调校企合作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四所”对接,即将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和政府所管四个方面紧密结合。参与并受益于校企合作的主体至少有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四个,其中,学生的身份较为特殊,在学校为学生,入企业就业即为员工,而在实习中,学生便是准员工。正由于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家庭角色的从属性导致在特定的条件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在代表学生和家庭的利益与企业开展合作,在整个过程中接受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因此,“家、校、企、政”直接参与主体也被“简化”为“校企”两大主体。而真正在校企实际合作中,丝毫不能忽视“家、政”这两方面的重要性。

(一)家庭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

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水平的提高,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也才能得到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进入学校后,在家庭的影响下,学生乐于到企业实习,并在实习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进而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上,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如校园开放日――让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学校,如大学先修课程――让学生及其家长了解高职教育。

(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

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扮演了输入和输出的枢纽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和浙江英特海斯医药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杭州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商谈紧密合作,并及时调整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企业、行业、政府等多方沟通、协调,调整专业设置以紧贴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交流,使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适应企业需求;并与企业共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还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开发等。[5]

(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

企业作为校企合作过程的参与者,又作为教育产品的接收方,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也尝试迈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步伐,使浙江英特海斯医药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杭州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学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从确定合作模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商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与课程,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到安排学生参与岗位实践,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再到员工的全过程。此外,企业还参与到高校教师的学习、提升,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中。[6]

(四)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

政府以当地的行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有利于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政策;政府帮助搭建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模式,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政府也从立法和财政资助等手段实现对高职教育的干预,使得校企合作有法可依,如浙江省《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是我国及时部由地方政府颁布的关于校企合作的专门法案,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政府还需要做好协调和监管的工作,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协调机构,如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领导、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也尝试在衢州市药监部门的指导下,加入药学会,承担药学宣教任务,并建立健全药品相关的行业协会,充分利用政府中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教育人才来把关高职教育的专业与课程标准,有效地实行政校互动,使得政府在行业、企业和院校的合作教育中真正起到沟通作用。[7]

二、实证分析的过程与结果

结合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四方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成功和满意度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一)设置变量与收集数据

依据上述的假设,并结合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本研究所涉及的变量包括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成功和满意度(用TALENT表示)、学生学习意愿(用STU表示)、家庭的影响(用FAM表示)、校企合作模式(用COOP表示)、教学与课程和企业贴近程度(用LEC表示)、企业知名度(用ENTERP表示)、企业顶岗安排情况(用PRAC表示)、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情况(用GOV表示)、政府协调情况(用COORD表示)等。由于这些变量都不能直接进行量化测定,因此本文采用量表法,进行变量设置,并对数据进行六级Likert量表打分法处理。

本研究设计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各50份问卷,对每一人群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5份,其中有效问卷共190份,问卷有效率为95.0%。

(二)建立模型与分析结果

笔者建立了如下的分析模型TALENTi=α0+α1STUi+α2FAMi+α3COOPi+α4LECi+α5ENTERPi+α6PRACi+α7GOVi+α8COORDi+εi。在式中,α0是截距项,αi(i=1-8)代表各个自变量的系数,εi是随机误差项。结果采用计量软件Eviews6.0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四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证分析

注:***、**、*分别表示0.01、0.05、0.1水平下显著。

从上表可以看到,所有变量均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R2达到0.406859,模型的F统计量为3.025764,在0.01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说明回归效果较好。回归结果表明,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合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角色和作用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四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四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示意图

家庭作为供应商,学校作为生产商,企业作为客户,而同时还有行业、政府的指导和监督,构成高职人才培养供应链的基本要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包括:招生环节(原材料采购)、培养环节(产品生产)、就业环节(产品销售)以及毕业生回访与跟进(售后服务)等,其中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反映了学校、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也常被作为检验高校生产效益的重要标准之一。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而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并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从事药品市场开发、药品批发与零售、药品储存与养护、医药企业运营管理及药品监督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构建的供应链应以就业为导向,紧跟行业动向,时刻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沟通以获取反馈信息,与时俱进地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安排、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以实现专业的成长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较大化地满足企业的需求,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从而达到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的较大收益。

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证对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分析,结果也总体上支撑了理论分析以及高职教育人员和笔者的想法,并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理论。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基础化学教学反思

摘要:探讨目前我国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基础化学;教学

基础化学是我国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由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组成,是学习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后续专业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药品从开发研制、合成筛选到临床试验、中试生产,再到申报上市,直至市场销售,整个流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一名高技能的药学专业工作者,其化学基础的厚薄,将直接影响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前途。

基础化学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运用。目前,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的基础化学课程存在着内容繁多与课时数不断压缩的矛盾、教师难教与学生难学的问题,如何营造有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成为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学习与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吃透教学大纲,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基础化学部分教学内容涵盖无机、分析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很多存在内容拼凑明显,知识体系过于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化学理论内容庞杂过深,实验实训等配套资源缺乏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又面临课时数不断压缩、教师备课量大的情况,所以,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技术需求,突出高职教育“实用”与“够用”的原则,使用教材时多研读和比较,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自编教材。

二、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的生源存在文科和理科学生并存的局面,文科学生的化学基础比较薄弱,一般越到后面学习就越感到吃力,极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考虑到文理科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实际教学效果。可采取文理分班教学的模式,对文科生加强基础部分教学,对高中阶段的必须的基础知识进行补习,加强其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实验实训从基础的操作抓起,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力争在基础化学课程结束时,文理科学生能达到具有基本一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近年来,高职教学基本上都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蕴含大量形象生动的素材,能将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实验现象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快速建立起空间模型,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加信息容量,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是预先由教师制作好的,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可预见,实际教学活动中容易造成教师课堂节奏控制不当、课件播放速度过快、学生的理解不能与教学同步等状况。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分子立体结构和化学反应,让课件代替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预留提问、启发和解释,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造成师生的教学互动减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疲于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常常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失去学习兴趣,或者只是单纯地看“图文电视”。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反馈有针对性地设计改进课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加强实验实训,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现有的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基础化学教学很多都是简单模仿理科化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属于“本科压缩型”,注重理论性,实验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实验课的内容设置多数为验证性实验,与学生将来的岗位需求联系不紧,难以调动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设计基础化学实验的实验项目时,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导向,适量增加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将实验分为三个模块开展教学。

1.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主要训练内容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主的定性和定量实验技术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溶解、蒸发、过滤、浓缩、结晶的操作和验证性的定性、定量滴定测定以及电光分析天平等常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

2.以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有机化学物鉴定分析的训练。

主要包含萃取、蒸馏等基本操作和常见有机化学物的制备,有机实验室常见的阿贝折射仪、旋光仪等操作训练。

3.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实验。

主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药物鉴定、药物质量检测和药物含量测定等内容等相关的小课题,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都充分调动起来。

如笔者将医用硼砂的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等实验纳入到综合试验中,实践证明学生在从事这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时,能强烈激发求知欲,在练习操作中学生的动手参与热情明显提高,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四、量化考核标准,多元化评价体系

考试在教学的诸多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对于基础化学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以单一笔试为评价方式,只注重知识的考查,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为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克服传统考试模式带来的弊端,在“化整为零,重在平时,考核”的原则下,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评估体系。笔者将学生最终成绩分为卷面考试、实验操作与方案设计和课堂考核三部分。

1.卷面考试的成绩由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决定。

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化学中的基础概念记忆与理解、掌握基本计算的能力,以并能运用化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2.实验操作与方案设计部分。

包含针对每一项实验的操作的规范、熟练程度的基本实验考核,又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小课题,设计自主实验的考核,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堂考核部分

包括学生平时考勤、课堂提问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以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避免考前突击复习。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现基础化学的最终考核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做到不但对学生的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的基础化学的教学要从培养高等职业应用型、技能型技术人才目标出发,突出专业特色,处理好化学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重点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重要实验技能,兼具初步解决生产经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使他们都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

[摘要]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及时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其中,项目化课程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项目化课程模式;探索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流通领域管理体制改革,这必然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有广泛的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就要求学校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笔者于2008年7月开展了江苏省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1 部分调研结果

1.1 江苏省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①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在经营企业中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其面向的业务岗位包括:药房营业员、营销人员、市场调研、仓储管理、销售内勤、初级管理人员、采购员等。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在生产企业中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其面向的业务岗位包括:营销人员、市场调研、仓储管理、销售内勤、初级管理人员等。③相关的岗位还有:保健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食品、日化企业等行业的营销人员、市场调研、仓储管理、销售内勤、初级管理人员等。

1.2 江苏省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状调研

根据笔者的调研,我省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2007年开始招生的,各校的课程体系都是在药学专业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如市场营销学、医药电子商务、药品仓储与养护等营销与管理的课程,因此这些课程模式是学科课程模式,其基础体系是学科体系的知识体系。

2 项目化课程模式与学科课程模式的区别

学科体系的结构是指按照学术研究的需要将学科知识分类所建立的学科门类和学科内部知识的组合关系。显然,学科结构与学术教育的功能相联系,因此,学科课程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

项目化课程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所谓工作体系是指围绕职业工作目标的达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其特点和属性,尤其是工作任务的内容和顺序的相关性所组成的工作任务体系。该体系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体系而存在,它们的产生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既然工作知识是附着于工作体系而存在的,那么以工作知识为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只能来自于工作体系。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及时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特色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表明,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应当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某一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因此,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就必然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性要求,从而也决定了课程项目化改革是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其体系结构应当是高职课程本质属性的反映。

项目化课程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所以项目课程的结构不同于学科课程的三段式结构。因此,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进行一场对“结构”的革命。笔者的工作是要建立与职业体系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建立与工作结构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并完成符合项目化课程模式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研究并完成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订。

3 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步骤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正确建立的前提是专业定位,岗位明确,工作任务分析清晰,课程分解、整合合理。因此笔者具体研究的思路是:

3.1专业岗位需求调研

首先在医药企业等学生可能就业的部门进行调查问卷、访谈,就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等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企业迫切需要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比较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大多数企业认为原有的课程体系,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3.2专家“头脑风暴”

为了使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能够符合企业岗位需要,我们邀请了不同企业、不同层次的行业专家,运用“头脑风暴”法,就专业的就业岗位、岗位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需要哪些技能等进行了研讨,形成了以项目为引导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3.3项目化课程模式的开发

基于工作任务体系进行规划是项目化课程模式的主要指导思想。新的课程模式将药品经营与管理分成若干项目,如药品质量管理、药品采购、仓储配送管理、药品销售、临床用药指导等,将常规学科体系下的课程如:市场营销、药理学、公共关系、推销技巧、电子商务、药品经营企业管理等成为相应项目下的子任务。通过项目化课程模式的运用,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以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项目化课程模式,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体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

4 结语

笔者从2008年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项目化课程模式的探索,目前正在2008、2009级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施教学,2008级校内教学已顺利完成,进入企业实习阶段。由于这项改革需要打破头脑中固有的思维,是一次崭新的尝试,希望通过我们的改革探索,为企业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实现本专业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