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之一,具有培养儿童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作用。当前幼儿园普遍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要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形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幼儿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一、音乐设施配备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超过80%的单位都配有DVD播放机、音箱等基本音乐播放设备;有超过一半的幼儿园配有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同时配有钢琴或电钢琴等大件乐器以及电脑、投影仪等电子设施。而调查显示,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83.3%的幼儿园连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都不能提供,更谈不上乐器和设备了。音乐教材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超过一半的幼儿园没有音乐教材,大部分是通过教师弹唱的方式教授儿童歌曲。虽然有75.3%的幼儿园开设了音乐欣赏课、音乐游戏课、音乐美术课、音乐舞蹈课等交叉课程,但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师在课上大多会选择让幼儿欣赏乐曲、做与音乐内容无关或关联不大的游戏活动,极少会选取教授京剧、黄梅戏等古典艺术进行教授。

二、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在农村,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学前儿童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所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有95.3%的幼儿园能够保障至少一年举办一次文艺汇演,其中有84.7%的幼儿园会组织孩子做韵律操。在文艺活动中,62.4%的幼儿园能保障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单独表演的机会,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需求与喜爱。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程的幼儿园中,也有66.7%会组织文艺汇演,并教授幼儿简单的集体韵律操。可见,即使是在农村,在受到很多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教育机构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还是有一个基本认识的。

三、师资力量配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建园规模多在百人左右),有近70%的幼儿园只有一名音乐教师,且多为兼职;个别有两名音乐教师或配备专职音乐教师的幼儿园,规模基本上都超过100人。通过访谈得知,在农村,绝大部分的学前音乐教师都是幼教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她们基本上没有成熟的实践教学经验,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92.9%的教师认为音乐对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性格养成有帮助,但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师资能力教授儿童简谱或五线谱等读谱知识以及时值、节奏、节拍等简单的乐理知识。只有38.8%的教师系统地学习过音乐教法。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大部分都认为有必要增开音乐课来满足幼儿对于音乐的热爱与需求。

这些幼儿园中,只有40%左右的教师听说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学前教育中相对突出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教育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艺术能力作为一种特殊才能,虽然在每个孩子身上体现出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但他们在学前时期可塑性很强。对孩子早期艺术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启蒙。农村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主要以培养孩子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和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节奏感、律动感和感知记忆等特殊能力为主。面对相关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相关研究者应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寻求适合吉林省农村学前教学现状的教学模式,尝试农村学前音乐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与实践,这样也可以使高校学前教育资源拓宽实践平台,为实现高校人才和农村缺口的有效结合提供帮助。

四、总结

事实证明,吉林省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急需高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援助,70%以上的幼儿园希望高校能够在设施、设备以及专业教师方面提供支援,超过60%的幼儿园希望高校能提供教材、教法以及专业素质提升方面的培训支持。希望通过此次实践,能向“缩小教育差距”的理想再迈进一步,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下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实现身心发展。

作者:吕爽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音乐多媒体教学论文

一、动,让幼儿跟着音乐舞动,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是天籁的声音,更是生命的律动,韵律活动是幼儿园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韵律活动时,乐曲、动作和歌词的选取,都要遵循以生活化为主,掌握好适宜性。年龄较小的幼儿一般选择旋律优美、轻松、欢快的音乐,并且音乐章节短一些的,重复性较强的音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具有特色的民间音乐,风格差异大一些的音乐等都可以。当然,在组织这类韵律活动的时候,很多教师主要是通过示范的形式来组织幼儿学习的,这样的方式耗时长,幼儿的自主性差,容易造成幼儿思维的局限,过度模仿,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这一时期的幼儿应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为丰富的时段,如果一味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育形式的话,会给幼儿造成思维模式的僵化,孩子的自我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音乐教育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改变了策略,充分还给幼儿自主探索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自我探索中发现,在实践中尝试,在体验中领悟,将更多的自由放飞给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和理解,去放飞想象的羽翼,去创造美表现美。如《摆手舞》的教学中,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感受土家人的舞蹈动作与我们生活中哪些是相象的,从而,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想象出舞蹈动作,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情和身体感觉来表现土家族的小朋友生活中能做的事情,如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小家务:洗衣服、凉衣服、擦桌子、浇花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刷牙、洗脸、梳头发、穿衣服等;幼儿园的各种体育锻炼:打气、拍球、投篮、跳绳等。孩子们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的伴奏下都能把自己平时生活中做过的一些事情变成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展现,没有模仿,没有约束,大胆想象和创造。

二、动静结合,充分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素养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在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萌发幼儿主动求知的欲望。只有在幼儿要学的基础上,教师的授予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在以前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都忽略了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只是一味的关注静的一方面,不断的给幼儿灌输理论知识或者在想象中理解。而不是给予他们充分自主的探索平台,过度的对他们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只要充分的激发幼儿的表现欲,让他们在创编中探索、尝试,并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充分的动起来,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激发了。如我在《摆手舞》的教学中,活动一开始,我首先复习已学习过的“锣鼓经”和单摆,带领幼儿边念“锣鼓经”边做单摆进入活动场地,也是为将要学习的摆手舞作铺垫。各个民族都有本民族建筑、生活习俗和舞蹈,如:傣族的泼水节;佤族的新米节;拉祜族的葫芦节,人们都会载歌载舞来庆祝。因此,利用白板课件通过出示土家族的摆手堂,引导幼儿了解摆手堂是土家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整个山寨的人都喜欢围在摆手堂的面前跳起欢快的摆手舞。之后,直接进入主题,在我完整示范摆手舞过后,请孩子们模仿看到的摆手舞动作,并到中间来做给大家看看,引导下面的孩子仔细观察和发现,自主的去学习摆手舞中的四个基本动作:单摆、双摆、跳摆、拜摆。以幼儿为主体,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自主学习和展示的舞台。当然,活动中,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个环节的设计,较好的调动了幼儿学习摆手舞的兴趣,当一个幼儿在前面示范时,下面的孩子也都跟着手舞足蹈,跃跃欲试,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特别想快点加入到舞蹈中去的迫切心情。在学跳集体舞时孩子们最活跃,利用“锣鼓经”跟动作的配合来练习基本动作,一改常态的教师喊节奏、幼儿做动作的教学手段,以富有土家族特色的“锣鼓经”作为节奏练习,并鼓励幼儿边念边做动作,使活动更具有土家族的韵味,也为活动增添了一丝情趣,不会显得那么教条。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音乐节奏感也随之提高,音乐素养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当然,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不能局限于30分钟课堂上,而要渗透到每日活动中,将幼儿生活和教学活动相结合,以音乐为主题布置教室和主题墙,营造一种积极的艺术气息,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陶冶性格和情操。晨间幼儿每天来园就能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熟悉而优美,他们不再感到疲劳和彷徨,静静的在校园中享受24小时的美好学习时光。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去音乐区,随着音乐唱歌跳舞,与同伴合作,一起游戏、舞蹈,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每个月学校也可以开展小舞台表演,每个班编排一到两个节目去小舞台上展示,使幼儿的表演欲望得到充分的展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作者:张冰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绣衣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探索

(南京市“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课题组” 许卓娅执笔)

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比较困难的研究课题。我们对这一课题的关注和研究,是从1985 年开始的。由于主要是围绕四个问题展开的,所以也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反映了我们十年来的思考轨 迹,现略述如下。

研究的最初阶段(1985~1987),我们主要关注和力图研究解决的问题是:改变教师不愿进行音 乐欣赏活动和幼儿欣赏不起来的现象。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心理学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给我们提供了十分有用的理论知识。学习心理学告诉 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 越深刻。我们知道,一些成人已经有了较多的唱歌、跳舞或奏乐的经验,在上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感知、欣 赏音乐的能力,因此有可能进行仅仅只有听觉参与的音乐欣赏活动。而幼儿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见的音乐操 作活动来感知、欣赏音乐,特别是跟随音乐做动作的方式,更是幼小儿童感知、理解音乐的最自然、最重要的 方式。

据此,我们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儿童和不同的音乐作品,努力优化组合各种音乐的(倾听、歌唱、 舞蹈、奏乐)和非音乐的(文学、美术、游戏)活动经验,以深化和丰富儿童对音乐的听觉经验。我们把这种 教学思路称之为“多通道参与模式”。“参与”是让儿童尽可能多地在操弄音乐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多通道 ”即帮助儿童打开尽可能多的感知通道,不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仅仅使用听觉,而是同时调动多种感官来丰 富、强化所听到的音乐内容。

“多通道参与模式”在部分幼儿园进行了推广后,课题组又以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 结果是令人鼓舞的:教师、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积极态度初步形成,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和幼儿感知、理解 音乐作品的能力。

第二阶段(1988~1990),我们就“如何确立音乐欣赏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研讨。如果说在这以 前,我们对目标的关注还仅仅停留在音乐感发展诸方面的话,那么在这一阶段,我们对音乐欣赏活动目标的思 考已经涉及到了智力(包括音乐与非音乐方面的智力)、情感(包括音乐情感与一般的社会性情感)、个性( 包括自信心、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独立性等)及社会性(包括守纪、责任感、交往合作意识及能力 、公平竞争意识及能力……)等幼儿心理发展的全部领域。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吸收了教育学领域中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首先,教育哲学中“整体的观念” 和“系统的观念”给我们的启示是:儿童是一个整体,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儿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的 经验也是一个整体。虽然在学术研究中,可以把审美经验与非审美经验、音乐经验与美术、文学经验等分开进 行研究。但是,在儿童的实际生活中,这些经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因此,发展的教育 目标绝不是人为地强加给各个学科教育的任务,而是教育向儿童提供的一切实践活动能够完成、而且应该完成 的任务。

其次,教育目标分类学及课程目标建构研究也告诉我们: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只有具体的目标才是教师 可能把握住的,可能追求达成的和可能被检验证实的。

以上述理论为指南,我们对音乐欣赏教学目标的确立,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1.树立发展的目标观。设置目标应从音乐感、一般智慧能力、情感、社会性等诸方面来综合考虑, 以保障儿童发展的整体性。

2.目标必须围绕活动的具体内容、程序和方法提出,使其能与之相匹配。

3.目标必须针对教育对象的现有状况及发展需要提出,避免过高、过全;过低、过偏。

4.目标必须用可观察的行为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应该随时观察、判断儿童的实际行为是否与目标相 趋近,并及时正确地调控自己与儿童的行为,使活动朝既定目标的方向发展。

举例来说,让小班儿童欣赏一首段落上有明显强弱对比的乐曲,若将活动内容定为让儿童想象、创造性地 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并随着音乐表演和欣赏。这时活动目标中一般不应出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培养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类空洞的提法,而应代之为:“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强弱变化,想象自己是某 种笨重的大动物或轻巧的小动物,用自己想出的动作跟随音乐的强弱变化进行表演,并力争使所做的动作与他 人不同”。“初步培养和同伴一起面对面进行表演的习惯,初步学习看着对方的眼睛与对方交流表情,并体验 其中的愉快感觉。”

第三阶段(1990~1993),我们主要关注和力图解决的是: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问题 。

1990年,我们受“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情感表现的适度性”争论的启发,开始研究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 及其对儿童参与活动的影响。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人生实践活动,它充满着 人的活生生的情感。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双向的情感沟通渠道,才能使教育活动不仅具有传递知识、培养个 性的教育功能,而且具有使师生双方共同获得人生意义的积极体验,促进精神享受、精神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功 能。

情感教育方面的研究证明: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是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教师个人的情 感表露,能使学生受之熏陶,为之感动;被学生活生生地感受到、体验到,吸收消化,成为学生个体知识、信 念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个人的情感能力与技巧,也是区分“效率高”和“效率低”的教师的最重 要指标。(参见朱子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

据此,对教师提出了下列要求:

1.不只把教学当作一项任务来认真完成:同时也把它当作一件乐事来细细品味、享受。只有这样,才能 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真情实感。也只有真情实感的付出,才可能得到真情实感的回报。

2.从幼儿的情感发展目标来考虑问题。除了审美感受以外,教师还应关注和满足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 产生的各种情感。如希望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认可、赞扬;喜欢尝试各种新鲜的经验;渴望表达自己的想 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害怕失败、害怕遭拒绝和受冷落等。

3.改变“先生面孔”和“演员面孔”。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害怕“镇”不住幼儿,总是摆 出一副严肃的或平淡冷静的表情。也有一些教师,希望在教学中更显魅力,可惯于像演员那样拿腔拿调地讲解 和示范。这些过“冷”或过“热”的做法,都不利于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比较适当的

做法是:经常 看着孩子们的眼睛讲话和示范;语言、体态、脸部表情和音乐、舞蹈示范,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 用表情、动作以及音乐或游戏中的规则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兴奋与抑制)。如“小老鼠”到处乱跑时,教 师可以说:“大猫来了!”并马上蹲下不动,或者说:“小老鼠累了!”并带头假装睡觉。

4.会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各种各 样的角色,如鸭妈妈、鸭孩子;放牛娃、牛犊;观众、演员等。教师要十分乐意和善于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 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5.会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如《红绸舞》是热烈奔放、喜气洋洋的,演奏时,应突出强 拍处向上的“甩”劲;《赶花会》的A段音乐轻快活泼,B段较为舒展柔美;《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 B段活跃欢快;《京调》A段流畅淋漓,B段高唱低吟,亮丽委婉。学会区别各种音乐、特别是性质相近音乐 的作品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细微差异,能够地表现和传授。经过这样的音乐欣赏活动熏陶,幼儿的情感 体验、情感表达会逐步变得细腻、深刻,丰富。

第四阶段(1993年至今),为了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能够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更多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课题组重点研究了“怎样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游戏化”这一问题。经过一年 多时间的实践,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戏化的音乐欣赏活动方式。现简介三种:

1.串连方式——将欣赏活动的过程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每一个游戏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当全部 游戏完成之后,幼儿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经验。(具体例子参见 《幼儿教育》1994年第3期《两个音乐活动过程及评折》)

2.本体方式——欣赏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设计好的表演游戏。欣赏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层层深入地引导 幼儿熟悉音乐和熟悉表演的过程,直至能够完整地跟随音乐进行游戏表演。如后面的《过新年》、《小小 京剧迷》等活动设计,均属这一类。

3.添加方式——在音乐欣赏活动的中部或尾部添加与欣赏要求紧密相关的游戏情节,诸如智力游戏、体 育游戏或角色游戏,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十年来,我们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作了一些探索。这一领域 中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我们期望通过本文,引起幼教界同仁的响应和斧正。*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提问艺术

摘要:“教师提问”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有关“提问策略”的论文也日渐增多。然而,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师提问”的文章还略显微薄,所以本文探讨的就是有关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的提问艺术,主要从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提问的意义、提问的现状以及提问的有效性建议三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教学 教师提问

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以声音作为传播的媒介,只凭幼儿自己的能力是不容易理解的,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所以“提问”就成了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一、总结分析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提问的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观察真实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对教师提问这一师幼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反映了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的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师幼双向对话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儿童,倾听儿童内心真实的声音。广大幼教工作者在观念上都已经接受了这一说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像音乐这种以听觉化符号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教学活动,教师往往又回到了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想法,轻视与幼儿之间的对话,忽视了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在韵律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着话语的霸权。幼儿园教育在使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预先赋予了教师教育幼儿的社会。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年龄上比幼儿成熟、知识比幼儿专深,使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语交往中处于优势。教师一般认为教教学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在代替社会、国家对幼儿实施教育,行使社会和国家赋予她们的将社会认可的合法化内容内化为幼儿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权力,因而她们认为其话语具有合法性、性和不容易质疑性。教师的霸权话语虽然代表的是社会的要求,但在教学上形成的教师独自言说的权力,使幼儿没有自己言说的权力,师幼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当幼儿抱在一起创造性地表现“小花和小雨做朋友”的时候,教师否定了。可见,教师控制了教学活动中的发言权,同时也控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话语,成为了教师话语的依附,没有幼儿主动思维的参与,没有幼儿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意见的参与。

(二)提问的内容:局限于表面联想,忽视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幼儿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以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调式、曲式等通过艺术的组合而显示出来的,不同的音乐要素经过不同的组合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在音乐表现形式的作用下,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音乐形象、意境、风格,体现了特定的情绪、情感和人文主题,也就是音乐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形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不简单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层面上。而如今的教师提问普遍都处于这样的层面。

(三)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常规的维护

幼儿园通常把常规分为日常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幼儿园教育常规,是指为保障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规范儿童行为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当然,也就包括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在如今的教学中,常规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常规不再是教学的保障措施,而成为教学内容本身;即遵守常规不仅是一种事实性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规范性认识。常规拥有了事实价值之外的规范价值,且规范价值远大于事实价值。教师借助提问来完成对儿童的控制并借此形成儿童普遍秩序。在这种秩序下,儿童仅被作为教学的客体,被动的接受和驯服,其主动性被压抑、主体性被抹杀、积极性被磨灭、创造性被扼杀。这种教育遮蔽了儿童本应拥有的丰富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儿童自由和主动性的“镣铐”。

(四)满堂问——形式的互动

提问作为师幼互动的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与幼儿双方的真实投入,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思维激发与信息交流。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教师与幼儿在进行“积极”的互动,其实是以形式的互动代替实质的互动。形式的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表现为教师一呼、幼儿百应,对幼儿智慧活动没有多大激发作用的互动形式。如教学中教师、幼儿都明明知道某幼儿回答正确了,但教师还不止一次地问“对不对”,幼儿一齐回答“对”。

总之,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提问水平低;提问频度高,但以低水平问题为主;提问目的片面性;提问形式化;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策略性不强等问题。

二、提高幼儿音乐活动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从各个视角来审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现状,既是为了找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缺失与不足,更是为了找到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消除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不合理性,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因此,笔者将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提问走向对话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教师提问的建议。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它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如座位的排列形式、班级的规模等,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是一方压制或变革另一方,而是共同参与,塑造一个属于双方的情境。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幼儿处于被动、受抑制或其主体性受到忽视的,实质上被异化为客体的状况。教学要从幼儿出发,充分发掘每个幼儿的潜能,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的设计、实施中把幼儿当成是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的、具有主动性的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被动承受教学活动影响的客体。

(二)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

1、精心设计,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问题的价值

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有组织、激发、反应等不同的功能与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不同类型提问的价值。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紧扣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表述的技巧,把握提问的一些基本规则,如问题中心要集中,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述清楚,语音、语调要突出问题的中心和重点等。

2、给幼儿适当的问题的解答距

教师的“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幼儿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那么就很难达到“问”的目的。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完毕的过程,称为解答距。首先,给予幼儿适当的问题解答距,给幼儿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更多的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是促进幼儿智慧生长的必然要求。其次,“问”与“答”之间要有适当的时间间隔,给幼儿留有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幼儿对问题缺乏充分的感知和足够的思考,必要的心理过程没有完成,“问”的效果自然不好。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幼儿只需2-3 秒的思考即可回答。如果问题可能引发争议,需要幼儿仔细想一想,教师等待的时间则要相应地延长。

(三)从提问走向对话

幼儿音乐教学要充满生命的气息,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必须以对话的方式而不是独白的方式进行。对话方式的教学为幼儿的茁壮成长和教师的生命成长营造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幼儿会质疑“”、反思“真理”、超越“教材”,而不是单纯的聆听的“传授”、理解课本的“真理”、适应教材的“内容”,师幼在对话中达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关注幼儿的心灵、呵护现实的生命、尊重幼儿的需要、关照幼儿的感受、接纳幼儿的观点、宽容幼儿的“错误”。师幼在理解、分享、崇敬、盼望、自由、开放、轻松的教学中,敞开自己的心灵,真诚地呼喊出生命的真切感受,知识在生命对话中变为活跃的生命气息流入到幼儿的个体生命。

总之,在提高教师提问艺术方面,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是一致的,都是以提高有效教学为目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师关注教学提问,提高教学提问的水平,进而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益。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音乐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音乐教学也随之不断改进,但是许多幼儿园老师依然觉得课堂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文章针对幼儿园教师的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用语;图片;手势;示范;重复聆听

教育部正式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幼儿园教学的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音乐便是艺术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反映人类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在艺术类别中它是抽象的。而音乐的抽象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会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幼儿学习音乐,展现出了多通道化、多元化、多媒体化的特征。但是我们往往会看到很多幼儿园老师在教学时,课堂教学非常丰富,却并未达到教学效果,甚至脱离音乐。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教学用语简单明了符合幼儿心理

幼儿的注意力时间短、瞬时记忆不发达。因此他们对较长或复杂的语句理解较困难。如果教师对音乐的阐述过于冗长,那么幼儿就会听了后面而忘了前面。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教学时用短小、富有节奏感、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语言给幼儿上课。多用儿童熟悉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与句式,用比喻拟人等手法,避免过多生疏的附加成分,幼儿才会乐于接受。如教师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及时乐章的四个动机音是这么描述的:“小朋友们,这个音乐是不是就像有人在敲你家里的门啊。敲门的人敲了几下啊?”“那是怎么敲门的呀?谁能模仿一下。”第1个问题简单直接,孩子们可以根据音乐组织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第2个问题则迎合和孩子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很好的让孩子们感知这四个动机。

二、图片影像资料必不可少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为了更好的对音乐进行教学,除了运用语言和符号来说明音乐,我们通过视觉对幼儿展现音乐的具体形象,阐述音乐内容;让晦涩难懂的音乐符号变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见图例),让冗长的音乐段落变成一个个没有文字的连环画。通过图片的展示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孩子的综合能力,也更好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比如在歌曲教学中,只是通过简单重复的唱诵来记住歌曲,往往没有通过图片展示来的直接有效,孩子们可以通过图片更有效的记忆歌词,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从而创造新的歌词。

三、科学运用教学手势

一直以来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不曾间断,他们发现当教师的目光手势非常活跃和形象的时候,幼儿会更喜欢这个老师,会更努力的学习,这种老师被认为是更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手势因为其形象的直观性,具象感强,动作幅度大,指向性强,简单灵活,往往对幼儿非常有效。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见老师用手势,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它可以在不影响聆听的情况下有效的组织幼儿完成音乐活动,表现音乐内容。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在音乐课中使用的手势常常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对象和音乐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生理条件和理解能力不一样,有些老师的手势很复杂,不符合音乐发展的规律,为了做手势而做手势,不考虑教学对象和音乐,这样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比如欣赏《大海啊故乡》,老师简单的通双手向前推的动作来表现旋律强弱弱的特点,让孩子们联想到旋律的倾向性和连续性从而更好的理解了三拍子,也强化对了音乐段落的记忆

四、示范的重要性

3-6岁的幼儿主要通过模仿进行学习,而在幼儿园幼儿主要的模仿对象就是老师。那我们的音乐教学需不需要老师的示范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幼儿园老师是连接幼儿和音乐的桥梁,在这一教育过程中老师的示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有幼儿来说老师对音乐的示范是直观的亲切的,幼儿能通过老师的示范进行模仿,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到自己创造的阶段。比如目前幼儿歌唱教学的基本步骤分为1、教师唱幼儿听2、教师教唱幼儿学唱3、教师幼儿一起唱4、教师听幼儿唱四步。从这四步中我们发现,教师示范演唱的重要性,通过每个步骤的示范和引导才能让幼儿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

五、变换方式重复聆听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更告诉我们,记忆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当我们开始识记并将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呈现先快后慢之趋势,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之后就逐渐减慢,直至到了一定的时间后,就不再遗忘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让本来注意力就不集中,记忆能力不完善的幼儿完成音乐的记忆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在教学设计时,让音乐不断重复出现。音乐活动《巨人的靴子》从导入开始聆听提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初步了解巨人的音乐形象;新课教学的时候,音乐与图片展示、故事阐述相结合,音乐会出现多次,通过教师的提问,让每一次聆听的目的有所不同,在幼儿思考的过程中有规律有目的的记忆音乐;巩固阶段依然不能放弃对音乐的聆听,以游戏和律动的方式让幼儿感受音乐。总而言之,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不要脱离音乐,教师可根据本文提出的几点意见,结合幼儿具体情况,只要方法得当一定会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胡忻忻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探寻

摘要: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侧重于将音乐教学进行游戏化。所谓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就是无论是音乐内容还是音乐的教学方法,都是带有游戏性质,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开心。3-6岁的小朋友对于游戏会比较感兴趣,所以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可以让小朋友边玩边学,在游戏的世界里即获得知识又能身心愉悦。与此同时,还能够培养小朋友的想象与审美的能力,从而使小朋友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形成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

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系统地学习理论性的音乐知识,他们每天在幼儿园里最多的时间就是玩耍。因此,对于天性热爱音乐的小朋友们,将所学的知识游戏化是十分重要的。现阶段,教师通过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方式,将幼儿园里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进行优化,这样可以调动小朋友的兴趣,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小朋友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使他们的动作更具有协调性。最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目前这种游戏化的音乐教学的方式已经被国内外的教师与家长认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小朋友音乐,能够让小朋友在快乐的环境中去学习音乐知识,调动小朋友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1解读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相关概念

1.1幼儿园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内容。音乐教学可以使小朋友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让小朋友在听听、唱唱的游戏环境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1.2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

“寓教育于娱乐”是现阶段对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的童心与好奇心极大,对待新鲜事物探索欲极强。游戏化的音乐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所学的知识。所谓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就是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来教会小朋友们学音乐,但是所选择的游戏方式一定要适合小朋友的年龄段,从幼儿的立场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游戏环节,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得到较大的满足感,还可以激发小朋友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孩子参与音乐活动和享受音乐的能力。

2游戏化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方法

2.1音乐教学与游戏密不可分:

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多采用音乐活动或者音乐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即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活动教学,他们的关系是在游戏基础上进行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找到游戏的快乐。音乐教学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歌唱教学、打击乐教学与音乐欣赏。及时种,歌唱教学,即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歌唱的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第二种,打击乐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增强小朋友的节奏感,对音乐的节拍于节奏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使用打击乐器演奏体会到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对音乐的力度、大小、强弱就会有一定的把握和领悟。第三种,音乐欣赏,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小朋友的审美能力,加强对音乐所要传达的情感的理解。

2.2情节化音乐教学内容:

因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无法直接理解所学习的音乐原理,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在进行音乐教育时,使音乐知识具有情节性,通过故事性的教学特点,将孩子带入整个情节内,让他们更加深入整个教学的环境中,并且在游戏的环境下不自觉的与老师完成了整个教学任务。例如,给小朋友欣赏儿童歌曲《找朋友》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有关找朋友的动画与材料,在孩子们观看后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不仅可以使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还可以让小朋友在游戏的环境中即得到快乐又学到知识。

2.3使用打击乐器等音乐器材:

打击乐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由于小朋友对具有一定特性的声音非常敏感,所以通过幼儿动手实践,用手去触碰所学音乐知识的辅助工具与实际的操作,印象会更深刻。由于打击乐器的特点就是节奏感十分强,这样在使用打击乐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增强他们的韵律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4进行模仿小游戏:

在歌唱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在音乐演奏的环境中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然后让小朋友们在听完故事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在理解歌词内容之后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可以使小朋友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音乐所要传递的情感变化。

2.5加入特殊符号:

音乐是一门通过发出声音来传递人们感情的艺术,并且它的表达是十分抽象的,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很难理解音乐这门艺术的,这时就需要运用到特殊符号,符号的特点就是使音乐更加的形象化,能够使音符在幼儿的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图片,联想出自己在生活中经历。也可以有效的引导孩子们积极的思考与模仿,进而告诉孩子们这段音乐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和音乐的主题感情。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游戏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所要教学的歌曲和小朋友的学习特点对游戏进行适当的改编,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能够更好地感受歌曲韵律节奏。与此同时,小朋友们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到音乐理论与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可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作者:陈群英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城关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音乐教学图谱实践

摘要: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指在幼儿园中以3~6岁幼儿为对象进行的学习音乐的活动。“图谱”是指根据歌曲的结构,运用符号、图画、线条等编辑起来,绘制成幼儿所能认知的图。图谱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歌曲,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图谱设计与运用的实践研究,是指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对歌曲教学图谱设计原则及运用方法进行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图谱;音乐;实践

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常用策略之一,图谱被广泛使用。但在实践中,往往偏重讨论的是图谱对于音乐曲式结构的表现,而疏于研究图谱对音乐情绪、音乐形象的表达。另外,图谱的设计只是图谱策略运用的及时步,在设计了合理的图谱之后,还需教师合理运用图谱,让幼儿充分地借助图谱来达到对音乐的丰富理解和感受。图谱只是一个“物”,怎样“物尽其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以往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常用策略之一,图谱经常使用。但在实践中,往往偏重图谱对于音乐曲式结构的表现,而疏于研究图谱对音乐情绪、音乐形象的表达。另外,图谱的设计只是图谱策略运用的及时步,在设计了合理的图谱之后,还需教师合理运用图谱,让幼儿充分地借助图谱来达到对音乐的丰富理解和感受。图谱只是一个“物”,怎样“物尽其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认为在当前图谱的设计和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图谱设计对音乐节奏、时长等的表现不够细致,与音乐本身不够匹配,影响了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2)图谱的设计,仅仅表现了音乐的曲式结构,对于音乐形象和情绪,没有做到表达。(3)图谱在设计中是否应该有小节线应该进一步讨论。(4)图谱通常由教师独立完成,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及已有经验的迁移。

2图谱的合理设计

任何教育的实施,都应该是目标在前,活动在后。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科学设计图谱。要注意图谱的设计为音乐教学服务,具体要做到:

2.1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有效的理解、记忆歌词:理解是学习的钥匙,所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更是要让幼儿理解学习的内容,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快乐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喜欢幼儿理解歌曲内容是关键所在。在很多歌曲中,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有些也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因此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歌词、有效识记歌词显得非常重要。而图谱的运用能够及时的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了解所要学习的歌曲内容及教学要求。

2.2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有效的控制节奏:相对来讲,节奏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让孩子理解不同的节奏并且唱准节奏,是我们老师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会通过机械枯燥的反复练习来进行训练,从而使教学显得枯燥、没有生气。而运用图谱,则能很形象地将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变成形象的图示。如,在一次观摩活动中,看到了《春天里来》这个教学活动。歌曲中“浪里格朗里格……”这一部分的节奏型变化强,甚至对我们成人来说学习起来都有很大的困难,很难想象孩子将如何能学习。在活动中老师尝试运用了两种不同的鼓槌,使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的图示所表达的不一样的含义:浪里格郎,通过图示,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形象地表达出来了。就这样,复杂的节奏变得简单化、形象化、生动化了,孩子们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部分的节奏。课后,听课的老师们无不感叹于图谱在活动的“魔术”效应。

2.3图谱的呈现方式要帮助幼儿理解歌曲表达的音乐形象及情绪情感:(1)活泼欢快,对仗较为工整的歌曲,可以以结构化陈列方式加以呈现,帮助幼儿获得对于音乐结构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如中班歌曲《买菜》,大班歌曲《火车开了》《家》都是以较为工整的图标排列形式呈现的图谱。(2)情境性较强的歌曲,则可以考虑利用背景和图标的结合,表现歌曲的意境。如小班歌曲《王老先生有块地》,表现的是王老先生在地里快乐地养着各种动物的场景,在图谱的呈现方式上,我们选择了具有一定情境性的草地、王老先生、小动物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更能感受到歌曲中王老先生的愉快、惬意。再如大班歌曲《五只小青蛙》,表现的是池塘边五只小青蛙的快乐生活。我们就设计了荷塘的场景,用半立体的荷叶来做小青蛙的“家”。在唱到“跳进池塘里”的“跳”字时,教师就手执一只“小青蛙”,以跳跃式的手部动作将其投入荷叶,表现歌曲中的情境。

3图谱运用的方法要点和注意事项

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那么老师应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组织指导呢?

3.1图谱是帮助幼儿建立视觉与听觉联系的中介物,教师的站位,不能影响幼儿对图谱的观察。一般情况下,教师宜站在图谱的侧面,必要时使用教鞭进行指图,以免遮挡图谱。

3.2教师指图时,手势要干净利落,符合歌曲节奏,不宜随意晃动,以帮助幼儿明确歌曲与图谱之间的对应关系。

3.3教师指图时,仍应用眼神和幼儿进行交流,对幼儿起到提示和指导的作用。

3.4教师在进行活动之前,应充分熟悉图谱的摆放和指图手势,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不至于手忙脚乱。

4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图谱设计与运用开展研究的思考与评价

4.1研究对教学的启示:图谱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支持,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和幼儿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地解读和学习歌曲。教师在图谱运用的过程中,通过活动前对图谱的熟悉和运用方法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图谱使用的效率,消除教学中不必要的干扰和障碍。

4.2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我在近一年的研究中,对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图谱设计与研究的问题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也总结了一些规律和注意事项。但是,由于研究的时间比较短,通过实例总结出的经验,在性和完整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继续关注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让图谱这一中介物能够更好地为幼儿理解歌曲、感受歌曲、表现歌曲服务。同时,我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组内进行推广,通过更多老师的教学实践,让图谱在幼儿园各年龄班的音乐教学中发挥作用。通过实践,我们深深感到,要运用图谱组织和指导好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多观察,多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鼓励孩子们一起参与探索,努力让图谱带动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作者:章南主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班竹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实践

摘要:

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方式能够让幼儿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在玩中认识世界.游戏化的音乐教学能够在增长音乐知识的同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对幼儿的品德修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实践中,一是要做到音乐教学内容的游戏化,二是要做到音乐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游戏化,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理论,理解音乐情感.通过音乐教学游戏帮助孩子在欢乐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

热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处在幼儿园这个时期孩子性格的一大特征是喜欢玩耍.因此,孩子在幼儿园每日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了解世界.游戏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在帮助开发幼儿的智力与动作协调性的同时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能让幼儿在玩中收获知识,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真正的通过游戏课堂去认识世界.在当今社会,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这种教学教法已经得到国内外教师及专家的一致认可.如何去调动孩子认识音乐、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教法,是激发孩子学习音乐主动性的极其有效的方式.

1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相关概念解读

1.1游戏

游戏是人类和一些高级动物共享的行为方式,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游戏也越发的丰富多彩,它的文明性、文化性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游戏在辞海中有着这样的定义: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现代文化的发展日益加快,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活动方式越来越多样,游戏方式也就越复杂,需要更多技术上的支持,因此,对人的素质要求就越高.成年人与幼儿都会进行游戏,但是幼儿通过游戏学习的方式不同于成人的游戏.成年人所进行的游戏,是规则的游戏,是制式化的游戏.幼儿则不同,幼儿游戏是非制式化的游戏,就是说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使幼儿快乐的游戏.

1.2幼儿园音乐教学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孩子们感受美的情趣,让他们能够对音乐产生兴趣,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理论,理解音乐情感.让他们在听听、讲讲、动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他们的耳朵和身体参与活动,理解音乐作品.

1.3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

游戏可以带给幼儿快乐,同时也能让幼儿在欢乐中获得满足感.在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时,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段,从幼儿角度设计游戏环节.通过游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自助学习,进而提高孩子参与音乐活动以及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的能力.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游戏化音乐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使用各种游戏化教学的手段、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刺激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认知欣喜、审美感动等能力.例如,模仿动作游戏中,和着音乐跟着节拍,带领孩子们一起跟着音乐律动,将会提升孩子们感受节拍的能力;竞争游戏中如“丢手绢”中,边歌唱边行走,通过游戏强调歌唱与行走的关系,音乐与节奏的关系,能够充分让孩子们了解音乐要素;表演游戏如“猫捉老鼠”音乐表演中,孩子们伴随音乐模仿猫与老鼠的动作与行为,能够让幼儿深刻体会节奏、快慢、强弱等音乐要素并灵活运用.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方法众多,如何将这些“游戏形式”转变成能让幼儿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学习方式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

2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学游戏化可以较好的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又能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收获快乐.但是,当前很多幼儿园在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关注游戏化的外在形式

在当今的幼儿音乐教学中,有很多音乐活动贴着“游戏”的标签,却无法达到教育的效果.有很多游戏化音乐教育的活动的开展仅仅满足了教师的需要,让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无法真正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而许多孩子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音乐活动不感兴趣,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效果便大打折扣.还有很多音乐教学活动虽然具有多样化的玩法以及丰富的游戏内容,但是幼儿仅仅体验了参与的快乐,在游戏中玩的非常尽兴.但是无法通过此类游戏收获到知识,无法通过这些去认识世界、感受音乐.

2.2音乐教育内容的成人化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需要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更吸引着幼儿的积极参与,充满兴趣,在音乐创造活动中释放个性,在亲自参与中得到音乐能力的提升.然而,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往往只会单纯的强调知识,仍以传统的方式传授、训练技能,歌曲的选择也是年代久远,孩子们不熟知的,乐理课开设的内容过分强调谱面上的音乐知识.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内容及游戏方式,忽略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及知识水平,所设计的音乐游戏与这个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不相符.还有一些教师所选择的音乐结构、节奏过于成人化,导致幼儿在教师所设计的音乐活动中不能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只是一味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无法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是音乐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设计时,应重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参与,体验音乐带来的美,鼓励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3教学形式单一

许多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往往较为单一.教师始终作为教学的主体,根据自己预设的安排进行教学,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活动.现在常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说幼儿听,教师带领幼儿去做的状态.习惯于从教师自身的想法去进行教学,通过一些动作指令,让学生进行游戏.虽然可以达到学习的效果,但是却没有表现出音乐教育的游戏性.要改善这一现状,需改变功利的教育观念、刻板的教育目标,音乐内容上避免“小学化”,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乐,教学形式变得综合化、多样化.增强幼儿园对音乐游戏化教学的相关问题研讨和理论学习,明确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理念、音乐素养、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化的介入,进行音乐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快乐成长.

3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方法及案例

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方式就是游戏.在游戏化的音乐教学中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音乐,一个是游戏.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必须要有一个音乐主题,这个主题的旋律可以是柔美的,可以是欢快的.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不同、速度的变换,同时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做出反应.幼儿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会旋律、速度、节奏、节拍等音乐的基本要素,也就达到了音乐课的目标.游戏性指的是音乐游戏的材料要生动、内容要幽默、动作要夸张,游戏的设计有变化、有新意,能够引发孩子的兴趣.幼儿在这个时期特点是好动,因此音乐游戏的玩法要多种多样,使幼儿在丰富的音乐游戏中不断收获.

3.1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的游戏化

1.多样的音乐活动内容

在倡导游戏化音乐教学的背景下,可以大体将音乐教学活动分为歌唱教学、打击乐教学活动以及音乐欣赏活动三种.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应该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与游戏不应该成为分开的两个独立的个体,游戏应成为所有的音乐教学基础,而音乐教学则成为游戏中的一个过程.

(1)歌唱教学

幼儿园开展歌唱教学活动是通过歌唱的方式启发幼儿对音乐的美感,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宽幼儿的语言能力,最终丰富幼儿的感受与认知.

(2)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打击乐器的教学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理解音乐的节拍、节奏,通过使用打击乐器演奏体会到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强弱力度.在幼儿配合着音乐敲打这些打击乐器的同时,能够分辨出这些打击乐器的音色差别.在进行一学期这样的打击乐游戏以后,幼儿会对声音的力度的强弱、声音的高低等音乐要素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也对这些音乐要素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3)音乐欣赏活动

听力技能的培养可以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户外寻找大自然的声音,可以是鸟叫,可以是风的声音,可以是树摇摆的声音,可以是动物的鸣叫声……让孩子们在各种环境中发现声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录制一些场景中的声音让孩子们辨别,不仅能锻炼孩子们听觉,认识声音的表现力,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对声音的良好认知.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仅只有这三种音乐教学活动.幼儿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更多合适的方法去组织学生游戏学习.可以借助生活中的道具:例如玩具、家具、图书、画册等生活道具,进行情景的刻画及音乐剧的表演.还可以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结合的方式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

2.情节化音乐教学内容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如果直接对幼儿讲授音乐是知识与技能,幼儿对于音乐的接受程度或许不高.因此,音乐教师便需要把音乐知识进行情节化和游戏化的加工,然后再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教育.例如,再给孩子欣赏儿童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有关动画及相关材料,在孩子们观看后带领孩子们扮演歌词中的警察和小孩.角色扮演的教育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找到乐趣,并在过程中学到知识.

3.2幼儿园音乐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游戏化

1.使用打击乐器等音乐器材

打击乐器在幼儿园应用广泛,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打击乐器的使用可以帮助幼儿增强节奏感,培养幼儿对各种乐器的音乐要素的认识能力,初步发展幼儿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幼儿园可以使用的一般的打击乐器主要分为三类———属于高音乐器的金属乐器、属于中音乐器的木制乐器以及属于低音乐器的散响乐器等.包括声音高亢的小铃、大镲等;声音清脆的木鱼、响板等;也有可以演奏持续音符的沙球、串铃等.幼儿园还可以采用音条琴等奥尔夫乐器进行音乐教学.例如幼儿歌曲《喜洋洋》,教师可以设计为一个运用打击乐器的音乐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前一节课设计韵律活动欣赏《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旋律与节奏.在初步感知了乐曲的节奏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图谱,让孩子们了解演奏方案.让孩子们观察相应乐器的图谱,发给他们本节课可以使用的乐器如:木鱼、串铃、铃鼓、双响筒等乐器,练习节奏型XXXX|XXXX|XX|和|X--|X--|XXXX|XXXX|.在初步掌握相应的节奏型之后,可以把小朋友们进行分组,在每个小组中选出节奏感比较的孩子作为小组长根据图谱进行排练.共同合作之后,交换乐器演奏.

2.加入特殊符号

巧用特殊符号,可以使音乐更加形象.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的思想的艺术,相对于具象的来说,音乐的表达更为抽象.这个时期幼儿园的孩子对于艺术很难理解,我们便可以采用“符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思考、模仿,符号可以代替音符、歌词这些谱面上的东西来告诉孩子们这段音乐可以去做什么,这段音乐表达的是什么情绪.例如,幼儿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可以设计为一个使用打击乐器的音乐教学内容.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是,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每一段音乐想做什么动作,是激烈的拍腿,还是缓慢的律动,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动作画出他们喜欢图案来表示.根据这样的图示,在进行打击乐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根据图示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者是敲击相应的乐器.

3.进行模仿小游戏

歌唱教学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小游戏,教师可以跟随音乐给孩子们讲故事,小朋友们听完故事,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面喜欢的角色.再通过角色扮演去理解歌词讲述的什么,通过角色扮演理解音乐的情绪变化.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谁饿了》这首儿童歌曲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歌词,歌词中描写到小狗、大灰狼以及其他的一些小动物的行为、动作.这段歌词容易使幼儿产生兴趣,可以设计为音乐游戏带领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配合着手臂、身体律动等一些动作.例如,在歌曲的第二段中,孩子们可以扮演许多小狗走出来的场景,并随着音乐自由边沿.在小狗出来以后,再选一个孩子模仿小狼的动作,唱着歌做饿了状寻找食物.小狼出来时,其他的小动物均蹲在草地上防止不让小狼发现.当小狼找不到食物难过的走回树林里时,小动物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欢快的玩耍.这个时候音乐是欢快的,伴随着欢乐的音乐,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在一轮表演结束后,可多次欣赏,交换角色扮演.幼儿歌唱教学游戏方式诸多,教师需根据歌曲进行适合幼儿的游戏创编,从游戏中让孩子感受音符、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理论,理解音乐情感.通过音乐教学游戏帮助孩子在欢乐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作者:王玥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有效运用赏识教育探究

摘要:

以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现状及特征为切入点,结合赏识教育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优势,贯穿完整的音乐活动过程,提出当前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中,渗透赏识教育实践策略:提高赏识教育意识,创建快乐音乐教育氛围;增强教师音乐素养,保障赏识教育渗透;创建民主音乐活动环境,推进赏识教育深入开展;丰富音乐教学活动,因势利导赏识教育运用;开展家园共育,发挥赏识教育可延续性。

关键词:

幼儿园;赏识教育;音乐活动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针对性政策的落实,幼儿园课程改革得以快速推进,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实际教学中,幼儿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缺乏自主性、追求技巧培养等弊端,导致幼儿不仅达不到审美教育的目标,更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快乐,这与纲要的方向背道而驰。“赏识教育”虽然在国内目前并无学术定论,但不论意识领域或行为习惯,赏识教育强调的对儿童心灵和行为的快乐关怀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亦是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却缺失严重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中自古便有“棍棒底下出高才”,“严师出高徒”等强调严肃教育色彩的文化烙印,也同样具有赏识教育的影子,如明代教育家王明阳提出:“今教童子,必使之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至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南京)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弘已将赏识教育提高到理论高度并进行有效实践。他认为“赏识教育是接受最为广泛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家长快乐地教、孩子幸福地学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1]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启蒙教育,在其中渗透赏识教育“以人性为基础”的核心,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发展个性;赏识教育强调的“教师与儿童相互激发与激励的状态下实施教育”的形式,可以更充分的培养幼儿自主形成审美意识,增强音乐表现力;赏识教育着眼于“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目标,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建立终身良好的音乐兴趣相一致。因此,在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多运用赏识教育。然而,通过实践调查,不难发现幼儿园大班幼儿音乐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其与大班幼儿开始建立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思想、进入了幼儿园阶段的叛逆期密不可分,同样也与教师实施策略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紧密相关。因此,当前局势下分析现状进行音乐活动赏识教育的对策研究,不失为促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尝试。

一、提高赏识教育意识,创建快乐音乐教育氛围

奥尔夫曾提到:你们的学生当中将来当音乐家的毕竟很少,很多孩子将来只是听音乐的人,所以,音乐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那些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参与音乐活动,成为音乐的欣赏者,从中得到乐趣,同时,又要为那些将来从事艺术事业的孩子打好一定的基础,音乐教育具有这样的双重任务。[2]这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音乐艺术家”在社会群体中只是一个小部分,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理念为幼儿创造一个有爱的音乐教学环境,对幼儿积极肯定,让幼儿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帮助幼儿提高,这才是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在前期调研中幼儿园大班教师对赏识教育在理论上多仅止步于望文生义,对于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应用策略,没有建立深刻的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将赏识教育运用其中的非常少,实践教学中由于音乐活动中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为了保持课堂秩序,表现良好的幼儿教师会给予一些言语上的鼓励,而对于破坏课堂纪律的孩子,要么直接拉出来批评,并警告其他孩子以此为例不准再犯,要么听之任之,前提是只要不影响到其他幼儿。赏识教育面对的幼儿不应该是表现的,更应该是内心想要吸引注意的“捣蛋”孩子,因此,提高赏识教育化教育意识,是创造快乐音乐教育氛围的根本。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在一所学校中,他把一批能力相当的孩子随机地分成了两组,分组完毕后,他告诉老师:及时组在智力、能力和品质高于第二组,随即离开。一个学期后,马丁教授再回到学校,发现及时组的成绩和各项考评都优于第二组。后来这个实验组又经过几组实验,同样被证明了这一原理。这一案例是关于赏识教育的一个经典案例,马丁教授的随机抽取安排的两组孩子,只因给老师的暗示不一样,差别甚大。可见,在教育教学中适时的给予学生积极暗示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能力的提高。可见,在幼儿园中这一理念也同样适用。人性的本质中就渴望被赏识、被理解、被爱,如果在幼儿园中营造丰富的赏识教育氛围,在这种积极肯定的环境下,不仅是幼儿,教师也同样会受到渲染和鼓励。幼儿园中,很多教师因为受教育的背景不一样,基础有差别,针对很多教师对赏识教育不了解的情况,管理者可根据基本情况帮助教师再学习。如:请相关专家在园中开展赏识教育理论讲座;组织教师视频学习;订阅相关杂志报刊阅读;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相互探讨学习。日常管理中,教育管理者敏锐的捕捉到有利于幼儿发展、有利于幼儿园整个环境发展的赏识教育信息,敢于实践和创新,创设全园快乐音乐活动氛围。

二、增强教师音乐素养,保障赏识教育渗透

赏识教育方法的应用,具体可归纳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激励孩子、宽容孩子。这些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对幼儿的充分了解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随着当前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幼儿不仅接受幼儿园课堂音乐教学,有许多孩子都接受一定的社会音乐培训,基本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也具有了一定音乐评价能力。传统的教师教幼儿学的音乐课堂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孩子们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告诉他“你很棒”更需要指出他“哪方面棒”,这就对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主要分为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和音乐欣赏活动。[3]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从各个方面来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唱歌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幼儿期的孩子们各项肌能都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声音辨别能力,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唱歌习惯。同时,在唱歌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幼儿掌握咬字吐字的技巧,在愉悦的唱歌活动中,也帮助幼儿训练了语言能力。韵律和打击乐活动都是从训练幼儿节奏感出发,从肢体和乐器方面加以训练,所以,教师首先要具备表演和器乐演奏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准备生动的表演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能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欣赏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感受、理解和鉴赏的活动,要能帮助幼儿欣赏音乐,提高审美能力,教师首先就得具有较高的欣赏水平,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作品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要想一劳永逸在当今社会中发展是很难的,不论是理论还是技能,幼儿教师也要永无止境地学习和完善自己才能与时俱进。当今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教师自己要能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根据教学情况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外来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民主音乐活动环境,推进赏识教育深入开展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更喜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教师。在每年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期间,幼儿对来的每位新面孔老师都很热情,基本每个孩子都愿意与她们交流,讲述关于他们自己有趣的事情,他们并不把这些学生当成老师,而是一位能无话不谈的好姐姐或好哥哥。这些实习生在上课时,课堂气氛虽比主班老师混乱了些,但是孩子们都积极配合,有提问都能思考回答,在民主的音乐活动环境中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些控制欲较强的主班老师的课堂,在这些课堂中孩子们就乖巧的像只小绵羊,没有人说话,课堂纪律非常好,然而,这也就失去了音乐教学“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要求。访谈中在和C老师交流时,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来这所幼儿园已经2年了,但到现在我都还很困惑如何去上课,你问我了不了解赏识教育,我觉得我连幼儿都还不够了解,每次上课(孩子们)都不能安静,小孩注意力又不能集中,要是有个哭的,天哪,能带动好几个一起哭。我也会经常刻意的去夸赞他们,但是夸多了,小孩子们都也不稀罕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太大,啥教学模式都不行,你说的这“赏识教育”估计也是不行的…C老师这样的情况虽不是每个老师都遇到的,但是这种师生关系确实是经常有的,教师的成人世界总是不能和孩子的世界相融合,教师和幼儿不能有效的沟通,也不能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管理学科规划副组长、国家教育局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吴椿先生在为《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写的特稿中提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为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它不仅影响者教育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4]一直以来,教师的角色都是学生的导师、引路人,孩子们耳边一直被叮嘱的都是“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远没有达到民主平等的水平。而赏识教育不仅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在理念上也倡导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而是学生的朋友。[5]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在老师的赏识中感受到尊重和自由,能树立自信,师生平等相待,民主友好,这样才能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案例1:在一节打击铃鼓、三角铁、碰铃等乐器的音乐活动课上,当孩子们掌握了演奏方法,在我的琴声伴奏下进行表演时,突然响起了一阵“咚咚咚”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总被老师们提及的“坏孩子”小龙,他正用两手大力地拍着桌子。顿时,其他孩子都哄笑起来,有的也学着他的样子,用力在桌上拍打起来。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我正想狠狠批评他,突然转念一想,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于是我做了个“嘘”的手势,这时很多孩子都安静下来了。“小龙”我叫他并请他站起来,小龙以为我要批评他突然害怕起来,我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问他:“你刚才为什么拍桌子呢?”他轻声回答说:“我,没有乐器。”原来,因为乐器只有十套,我就把它们分配给了几个节奏感好的孩子,以便他们能带领其他孩子。我接着又问:“小龙,那你想用桌子表演什么乐器呢?”“铃鼓。”“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我顺势做了个开始的手势。他有些胆怯,我鼓励的看着他,并向他竖了竖大拇指,这下他就放心大胆的表演了,表演出乎意料的好!我让全班孩子用热烈的掌声给予他表扬,接下来一些孩子使用乐器,另一大半没有轮到乐器的,都用自制的“铃鼓”,孩子们很开心,敲了个不亦乐乎,整节课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6]上一案例中的这种情况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经常采用的是教唱的形式,偶尔拿出一些乐器时,孩子们会感到非常新鲜,这时课堂的秩序就会很难掌控,老师经常也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案例中的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典范,当她看到调皮孩子小龙又在捣乱时,她选择了轻声询问缘由,这才发现小龙之所以捣乱是因为他没有拿到乐器。这位老师于是趁热打铁让他就用桌子当乐器表演,没想到孩子竟然“表演出乎意料的好”,对于孩子和老师来说这都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情绪的主导者,如果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注视每位幼儿,给他们真诚的爱,激发幼儿的主体情感,让幼儿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能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也达到了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的根本。

四、把握音乐活动各个阶段,因势利导赏识教育运用

现今,虽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风靡,很多教学专家也根据国内的概况进行引用,然而也出现了许多水土不服的现状。是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理念放之四海而皆准?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么赏识教育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一定有其发挥优势和略显牵强的时候,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避免出现“鸡肋”效应,需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合理使用赏识教育。

(一)从孩子身边寻找音乐教学素材,奠定赏识教育前提

很多幼儿教师都困惑如何能将一节音乐课上活起来,访谈中C老师说:“每个周我们都有活动主题,但是,这些主题下能教学的东西就书上那么一点,孩子们的技能水平又有限,怎样找素材呢?”赏识教育要求教师都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是要教师能从幼儿的世界里观察事物。案例2:今天课间休息时,我坐在电钢琴边看孩子们活动,一不小心就按到了电钢上的音乐欣赏键,这时电钢突然很大声的播放了《命运交响曲》,吓得我和孩子们都一大跳,孩子们先是愣住了,随后几个活泼一点的孩子便随着强烈的节奏跳动起来,这时,班上很多孩子都开始有节奏的跳动。我突然想,这不就是一节很好的音乐课素材吗?于是我特地找了几段风格各异的音乐,上了一节音乐创编课,由孩子们自己听音乐跳动来创编舞蹈,这个过程中突然感觉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了。这位教师课间的一个小插曲,却意外从中找到了音乐课的教学素材,从而投其所好的将其设计成一节有意思的音乐创编活动。也正是由于前期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兴奋点,才致使这位教师能在后期的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恰到好处,而不会显得做作。

(二)音乐教学中给予幼儿信心,发展赏识教育优势

M.S.斯特娜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的人才,首先就是要信任他,这是教育的及时步。信任孩子的能力,信任孩子的才华,信任孩子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及时步。”[4]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孩子们需要感受音乐的同时,更需要表现音乐,而表现音乐的前提在于其有充分的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多给予激励。周弘曾说:“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7]教师在音乐课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就是孩子们都不敢去表演表现,这时,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犹豫,放大孩子的优点,这会帮助孩子找到信心,从此更加喜欢表演。案例3:小建是今年才来到我们班上的,因为之前在乡下从没上过幼儿园,父母又在外面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所以很多方面和班上其他小朋友都相差甚远。有一次上唱歌课,歌曲学会后,我请幼儿单独地站起来把歌曲演唱给大家听,先后有几个孩子演唱完毕,我意外地发现小建也举起了手,于是我立刻请了他,在钢琴伴奏下他演唱完了整首歌,唱得还真不错,天生的一副好嗓子,表情自然,也没出现节奏上的错误。但在演唱的过程中却不时惹来同学们的嬉笑,小建的脸上也不时地尴尬起来。此刻,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决不能让其他小朋友继续对他有歧视的看法,长此以往,这将对他今后的人生造成消极的影响。于是,我立刻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说他今天很勇敢,不仅歌唱得好,表情也好,还要求小朋友们向他学习,并以掌声鼓励。这样一来,很多小朋友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从此,小建几乎每一节音乐课都能主动地举手参与到活动中。正如达尔克罗兹所说:“所有的人在音乐上都是有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常常是在嘲笑和讽刺中被抹灭的,因此,赏识教育对幼儿音乐自信力的培养以及发展幼儿音乐能力都是良好手段。

(三)课后积极评价,形成赏识教育良性循环

由于幼儿园教育并非选拔式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评价,便可以脱离传统甄选评价的弊端,将评价作为观察幼儿发展的手段,进而合理调整教学,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课后的积极评价会使得幼儿在学习中更具积极性,这是由于幼儿喜欢被人肯定,常常不是由于其虚荣心使然,而是出于其自身社会价值认同感的提高。在积极的评价中感受到社会对其的认可,这能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进而产生赏识教育的良性循环。不论是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还是回家以后父母的评价,我们首先要给予幼儿的是“我能行!”的信念,一句鼓励,一个拥抱,给予孩子信心相信自己还能做得更好。越是表现的不好的孩子,教师更应该予以重视,家长更应该对其鼓励,通过“小题大做”以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观察中,当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老师说一句,“今天,某某音乐课上表演得非常好”。孩子回家后会持续与家长进行一些相关的音乐活动,这样不仅能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能达到了提高幼儿音乐能力的目标。

五、开展家园共育,发挥赏识教育可延续性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有限,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觑,当前鼓励的家园合作方式在幼儿园音乐活动进行赏识教育过程中同样意义重大。合理有效的方式,能促进幼儿园赏识教育的进行,而放任自流或背道而驰的方式则会使学校赏识教育功亏一篑。

(一)幼儿园利用有效途径向家长宣传赏识教育

很多家长对幼儿的家教方法缺乏科学性,比较随意,对于赏识教育,目前多是进行盲目的鼓励,造成幼儿音乐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为了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幼儿园可以利用各种和家长交流的途径来传播赏识教育理念,如:家长会上将赏识教育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在家园练习册上设立专门知识版块来宣传;在幼儿园的网站上设立主题版块等等。这能帮助更多的家长了解并运用赏识教育。

(二)家长主动理解学习赏识教育并积极配合

我们很多家长看似爱孩子,但爱的方式却是有问题的,正是因为这样,家长更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在孩子24小时的学习之后回到家,家长所做的不应该是一味的给予孩子充分的物质满足,而是从老师那了解到孩子一日的活动情况,配合老师正确的施以赏识教育,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并指导幼儿主动发展,从而满足幼儿物质和心理上的需求。赏识教育是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教育,要求家长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三)社区充分利用其桥梁作用使赏识教育深入人心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文化能对幼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不论是对幼儿园还是幼儿家庭,社区所起到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为了能让幼儿所处的环境不脱节,社区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协助幼儿园和家长开展相关赏识教育的活动,如:开展赏识教育专题讲座;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主题亲子活动;在社区宣传栏上设立赏识教育专栏等等。让赏识教育深得人心,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社区的支持,赏识教育的有效深入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只有营造丰富的赏识教育氛围,幼儿才能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一路向前。

六、总结

“赏识教育”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而不是教育方法的惟一,也不可能适用于个性各异的所有学生,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可见,赏识教育只是一种理念,在幼儿音乐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融入赏识教育,多有裨益,但若成为鸡肋却可将其弃之,因此,探索赏识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有效运用之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陈荣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音乐教学指导关系

摘要:

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艺术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及“度的把握”常常困惑着一线教师。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再度审视思考了音乐教学指导中“模仿与创新”“自由与秩序”“自主与指导”这三对关系,就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指导策略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在模仿中尝试创造”“在秩序中释放自由“”在引导中寻找自主”。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学指导策略

在儿童音乐世界里,我们的视线常常围绕着艺术和技术而行走。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再认识模仿与创新、自由与秩序、自主与指导这三对关系,践行思辨,思考如下。

一、在模仿中尝试创造

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孩子没有创新的机会和空间,但让孩子创造表现之前,我们又发现,幼儿光有创新的欲望,却缺乏表现的能力,许多孩子由于难以抒己以至于兴味索然。为了让孩子顺利度过发展的低谷,使其掌握一定的技巧,能自如地进行表现,我们认识到:幼儿的创新需要一定的技能来支持。模仿与创新并不是对立的,而应该让它们进行对话。

1“.有中生有”,模仿中创造。

艾曼贝尔提出领域知识是与领域有关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力的基础。模仿是观察学习、获得知识的一种形式,也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幼儿是在不断地模仿中,完成自我建构的。幼儿喜欢模仿是因为他们通过模仿超越了旧的自己,创造了新的自己。艺术教育家滕守尧先生说: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而只可能“有中生有”。新的学习和能力都是在模仿中创造。

2.浅尝“白描”,趣享中“涂鸦”。

音乐活动需要技能,但更需要个性的表达方式,教师应如何把握音乐技能和音乐创新能力的度?笔者对它们作了一个比喻:技能如同工整的“白描”,创新好比随兴的“涂鸦”。创作时,应当允许孩子自由挥洒“涂鸦”,尽享其中乐趣,让幼儿尽情自然地去表现,教师尽量不去打扰他们,并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需要引导他们浅尝“白描”———去接触适当的技巧,欣赏、模仿。

3.火花碰撞,互学中创新。

在一次欣赏童谣的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根据童谣玩了一个表情游戏,我们很自然地一起讨论了表情的问题,孩子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让表现出奇得丰富。在互学模仿中,大家共同快乐地实践了假想情境中的感情表达。孩子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双向的,同伴间的交流和协作,让幼儿在互学、模仿的过程中积极地吸收来自于彼此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心理上互相影响,行为上彼此模仿,个体的点滴创新都会影响和启发到其他同伴。其实,在幼儿的世界里,模仿和创新原本就不是对立的。只有当教师将模仿和创新的关系变得和谐时,幼儿的模仿和创新才会自然保持对话的、相互支持的、和谐的状态。

二、在秩序中释放自由

1.把握,丰沃自由种子的土壤。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自由是幼儿的需求,我们要提供一个让孩子自主探索、自由体验并创造的音乐环境,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对主动求知孩子的重要支持。

2.感受秩序,张扬自由个性的舞台。

要让幼儿能自由挥洒个性,首先要帮助幼儿感受生命的、音乐世界里的秩序和节律。我们人的生命体就是秩序的生命体。音乐最鲜明、最集中地体现了秩序的形式———均衡、节奏、韵律、和谐等,人们进行个性艺术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秩序的过程。培养幼儿秩序感的最直接方式是艺术教育,也是在音乐世界的探索中孩子不断感受和理解着在秩序中寻求自由、在规矩中释放个性。给其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支持、成功感和自信心。

三、在引导中寻找自主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实现自主探索。

在活动中,我们尽量从幼儿的问题和矛盾冲突中去确定学习内容,引导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为幼儿提供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机会,还为他们创造意识、探索精神及自学习惯的习得和养成奠定长远的基础。

2.创新评价体系,激励拓展自主空间。

积极有效的评价会对幼儿起到激励启发的作用,并可以进一步拓展孩子的自主空间。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用心倾听幼儿的解释,让每一个幼儿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促进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体验“自我”的存在价值。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我们为幼儿创造了多种机会:让幼儿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中学会发现彼此、欣赏彼此,同时还鼓励幼儿对老师的评价进行评价,重视评价信息的反馈,让评价成为激励启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

3.唤醒主体意识,智慧策引自主表达。

在音乐活动中就如“带着紧箍咒的孙悟空”收放自如,使之真正成为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性表达的舞台。有的时候,需要耐心等待寻找转机,这就是智慧的随机策略指导。在音乐教学道路上我们一路践行,不断思辨,在辩证的对话中创新的主旋律跃然眼帘,温暖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一起收获这份心灵的感悟,一起分享这份探索的欣喜,一起传播这份智慧的成果!

作者:朱静华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夏园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音乐教学方法浅析

一、运用多种感官语言,增添音乐活动特有的情趣

教师可以通过手势的方法来增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要想唱好一首歌曲,须有轻、重、快、慢之分,怎样才能将歌曲的轻、重、快、慢来表现出来,更好的让幼儿掌握呢?可以通过运用手势地教学方法来表现出来。如在教《幸福拍手歌》时,当唱到“如果”时,这是一个弱起小节,教师在指挥小朋友唱的时候,手势应该给的非常小、非常轻。当唱到“感到”时,教师在指挥时手势应该给的重一点。利用手势这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孩子们的兴致和对歌曲的掌握程度都特别高,老师教起来也非常轻松。

二、提供欣赏的机会,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马克思曾经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实际上,欣赏能力往往是一个人多方位多方面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欣赏能力,培养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对于幼儿而言,虽音乐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还不强,但他们接受能力都很强,每个孩子都长着一双会倾听音乐的耳朵,所以应通过各种方法来引起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让孩子从心里面想去倾听音乐,所以,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欣赏的机会,尽量地让孩子多接触音乐。每天早晨早早的来到幼儿园,把孩子们学过的歌曲给他们弹两遍,弹及时遍时,让孩子们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静静的去听,让他们仔细的去听前奏和主题,弹第二遍时,让孩子们参与进来,跟着老师的音乐节奏轻轻的去唱。早上做操时,让孩子们听着音乐来到操场做操,在给孩子看动画片时,让他们去欣赏去倾听里面的背景音乐。时间一长,孩子们对音乐的倾听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会慢慢提高,并能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充满魅力的环境布置,激发幼儿学唱歌的兴趣

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要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音乐感觉。新学期教室的环境布置焕然一新,春联炮仗地画面布满了整个活动室。当学习歌曲《卷炮仗》时,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扭头看一下活动室墙面上的“炮仗”,这种情况下,再给他们讲述整首歌曲的意思,学习起来,非常容易,孩子们非常高兴,一小会的功夫就学会了唱这首歌曲。这时,把他们带到操场,让孩子们手拉手站成大圆圈,头尾不连接,所有地小朋友都一起唱起了这首歌,并且有的小朋友还编出了优美的舞步。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关注了春节,知道了中国人过春节地风俗习惯和“年”地来历,并知道了在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时要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所有的小朋友都学会了这首歌,在这样的环境下,更能激起孩子们想唱歌地欲望,更能激起孩子唱歌的兴趣。

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音乐地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年龄来选择教学内容。小班幼儿比较喜欢歌曲中生动形象地象声词和再三重复的部分,可为他们选择简短重复的,歌词朗朗上口的。这样方便孩子记忆。教学时,教师应多夸奖孩子,鼓励孩子。中班幼儿的接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歌词可以稍微长一点。老师可采用识字法,把字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自己去读唱。中班幼儿对事物已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在上课时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采用比赛的形式,看一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表现的最棒,从而达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到了大班,就可以学习长一点的歌曲了,在接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学习有两段歌词的歌曲,在熟悉歌词歌曲地基础上,也可采用游戏等方式来巩固前面学习的歌曲。在大班地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的枯燥的歌词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并给幼儿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场景,以便于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歌词。不论哪个年龄段,都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的去采用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效果。

五、给幼儿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机会

在音乐活动中,除了给孩子们创造环境外,还要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机会。《喜洋洋》这首乐曲在大班的教材中是作为律动活动来教授的,在活动中先让小朋友想想过年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包饺子的,往锅里下饺子又是怎样的,让小朋友互相去说一说,去做一做,并请个幼儿给大家表演一下,然后老师再给他们做示范,让小朋友用自己看到的体验到的想到的包饺子下饺子的过程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可在班级的区角中建一个冠军台,让小朋友踊跃登台唱歌,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才会产生兴趣。

六、结论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修养,音乐可以增长幼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性情,丰富生活。让幼儿在音乐的海洋中去学习去遨游。

作者:张俊杰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花园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浅议

摘要:弘扬民族文化人人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落实很有必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但在现阶段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 民族音乐舞蹈 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人人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落实很有必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进行研究,指出现阶段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供业内同行参考借鉴。

一、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环境与思想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民族音乐与舞蹈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阻碍。为改变这一现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均要求各级学校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民族文化教育的具体途径。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开展生动活泼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弘扬民族文化,落实民族文化教育,这一思路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

但在现阶段,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二、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情r来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一)幼儿情感体验受到忽视

在开展音乐舞蹈活动时,大多数幼儿教师主要通过播放民族音乐、教授舞蹈动作的方式,带领幼儿学习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但是,考虑到幼儿园小班儿童认知方面还不够,因此即使参与了音乐舞蹈活动也无法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与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他们无法区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教师一味的强调舞蹈动作的练习,未照顾到幼儿的情感体验,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学观念严重落后

现阶段多数幼儿园在进行民族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始终通过模仿教师来进行学习。在此情况下,幼儿对民族音乐与舞蹈知识的记忆相当短暂。同时,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注重灌输,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循序渐进,而幼儿学习能力有限,面对大量的知识内容根本无法全盘吸收。

(三)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幼儿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同时,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民族文化。教学方式的落后,只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幼儿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不好果也就显而易见。

三、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建议

从现阶段幼儿园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此,本文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为落实好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工作,幼儿教师在授课前务必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其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将学生兴趣作为筛选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尽量选择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民族音乐作品。考虑到幼儿普遍对小动物感兴趣,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壮族音乐《狮子舞绣球》,使学生透过音乐,联想到狮子舞绣球的画面,进而加深对该曲目的影响。同时,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还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曲目,以便学生在倾听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在舞蹈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尽量选择带有多种题材的曲目,使舞蹈教学更具多样性,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审美素质,使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对其产生兴趣,能够自发性的投入学习。举例来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舞蹈《茶趣》时,在教授舞蹈动作前,可带领学生观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采茶、泡茶时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采茶、泡茶有一定的了解,体会原舞者的心情。在教授舞蹈动作的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帮助学生穿戴壮族服饰练习舞蹈,这种方法不但能够烘托气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顺利融入舞蹈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佳顺利。

(三)积极转换教学观念

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幼儿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为此,幼儿教师务必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转换教学观念,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更好地带领幼儿进行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感受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内在美。比如可以组织民族音乐舞蹈的亲子表演活动,还可以开展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才艺比赛活动,从而提高幼儿以及家长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通过语言指导、行为影响等方式,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学习不仅只是停留在表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是在为弘扬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石。作为基础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幼儿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时期,幼儿教师务必要对基础教育形成责任意识,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转换思想观念,调整教学策略,积极有效的开展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顺利落实好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幼儿园中二班)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流行音乐在幼儿园律动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已是无处不在,当前素质化的教育时代下,流行音乐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流行音乐在幼儿园律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流行音乐 幼儿园 律动 应用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不仅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有利于幼儿的德、智、体、美发展。当前,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已成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其中,在音乐领域中,流行音乐的基本要素即是律动,其对幼儿具有较大的感染力,良好的音乐教学可以巩固幼儿对旋律的辨认及掌握。在实际幼儿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开展流行音乐欣赏的同时结合相关性的律动游戏,从而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一方面,流行音乐的开展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更加容易地融入到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流行音乐的律动教学在其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流行音乐在幼儿园律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幼儿的发展。

一、开展有效地流行音乐欣赏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律动教学实践中,开展欣赏流行音乐的教育活动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且音乐欣赏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对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音乐欣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听觉能力,而对于不同的音乐格调,幼儿也会具有不同的表现,而这也恰好体现了幼儿对不同音乐的感知能力。现下,不同的流行音乐具有不同的创作背景、音乐曲调,因此表现出的律动效果也有所不同,而这点则需要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加以感受,从而也可以加强幼儿对流行音乐中美感的体会。例如,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其本身便是一首轻松、愉悦的说唱歌曲,且具有非常诙谐的旋律,当幼儿在欣赏此歌曲时,便会不时地被歌中的旋律所带动。此外,为了加强幼儿对该歌曲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与该歌曲相关的视频资料,而所展现出的视频资料与歌曲的结构、曲调、意境都可相互融合,这些都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乐曲的认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律动旋律。对于很多流行歌曲来说,不仅通俗易懂,且旋律也较诙谐、幽默,因此幼儿也会在闲暇之余进行哼唱,甚至一些幼儿会对歌词进行改编,这些都是流行音乐教学所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对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实践幼儿对律动音乐的感知活动

当幼儿对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兴趣时,则其首先满足了开展音乐教学的基础条件,而为了充分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加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还需有效地实践幼儿对律动音乐的感知活动。例如,在学习流行歌曲《深秋落叶》时,教师可开展相应的音乐律动活动。对于该流行歌曲来说,其主要展现的是大自然的景象,通过描绘叶子飘落的动态特征及其展现出的声音共同勾勒出了一幅深秋落叶的景象,并结合优美的旋律加强了幼儿对视觉与听觉的感知。实际上,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加强幼儿对该歌曲的印象,教师可首先在钢琴上弹奏该乐曲,而当幼儿熟悉此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歌曲的前半部分,而后幼儿便会在歌曲的推动下哼唱相应的旋律和歌词,并跟着流行音乐的节奏进行自由地摆动,如此则展现出了律动教学的影响力。此外,流行音乐的节奏也可以通过拍手加以表现,教师可根据该歌曲的节奏划分引导学生一边哼唱一边拍手打节奏,而这也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其中,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幼儿正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而教师正可以借助幼儿的这一特性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也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音乐律动及不同的音量来展现不同的音乐效果。

三、加强培养幼儿对律动音乐的感知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其正处于学习的一个启蒙阶段,因此在感知音乐律动的时候仍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地把握音乐的节奏与音律,从而会给音乐学习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幼儿进行正确地指导,使其掌握音乐律动的不同之处,并通过肢体动作的引导来感受音乐律动的美。一般情况下,当幼儿在哼唱流行音乐时,刚开始便会感受到一定的陌生,但当其发现自身与其他小朋友哼唱存在不同之处时,便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的学习信心,因此哼唱的音调、动作也会下降、停滞。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加强小朋友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互相聆听、互相学习的品质。其次,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也可以进行歌唱活动,而当幼儿在反复练习的情况下便会表现出越来越好的音乐效果,如此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开展音乐游戏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音乐游戏的开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也具有一定的好处。对于幼儿来说,其本就处于一个爱玩的阶段,因此在流行音返慕萄е腥谌胗蜗返脑素则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学习《嘻唰唰》歌曲时,教师还可以同时融入游戏的元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开展有效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幼儿分成两组,如随着音乐的旋律开展歌曲哼唱比赛,一组哼唱完后另外一组哼唱。在此活动中,不仅展现出教学活动具有良好的效果,还可以加强幼儿对律动音乐的掌握程度。现下,对于很多流行歌曲来说,其都可以在幼儿教学中得到有效地应用,流行歌曲也会为幼儿的生活增添丰富多彩的元素。对于律动音乐来说,其主要是将听觉、视觉和律动游戏相互地结合在一起,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对深化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具有重要的影响,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和创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化的教育时代下,流行音乐已在幼儿园律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其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开展流行音乐的律动教学,以充分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与创新力,同时不一样的音乐元素对推动幼儿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开展有效音乐教学活动的途径

摘 要: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为了实现上述教育目标,教师当然要尽其所能地寻找有效音乐教学的活动,下面就来谈一谈幼儿园开展有效音乐教学活动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途径

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含义,现存在教育价值取向和音乐价值取向两种,前者是以教育为本位,以音乐作为教育的手段和媒介;后者是以音乐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程目标,教育专家提倡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应以教育价值取向为主,以音乐价值为辅,二者互为补充。在这种教育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幼儿园中的音乐教学活动将不再拘泥于专门开设的音乐课程中,而是将其渗透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里。

一、专门的音乐教学

幼儿园五大领域不仅是相互独立存在的,而且也是相互渗透的,但尽管相互渗透,也有“专业”和“业余”之分,在专门的音乐课程中,教师要提前制定教学目标,精心准备音乐道具和精心设计活动过程等,可以说整个音乐活动都在教师的掌握中,显而易见,这样的音乐活动衔接性、效果都比较好,幼儿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其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

二、情境中的音乐教学

音乐活动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相对于其他四大领域的活动来说,重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及对音乐敏感度和审美等能力,如果仅仅是靠教师规规矩矩地⒁衾种识讲授给幼儿,那么这一目标将很难达到。教师可借助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区分强拍和弱拍等节奏变化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今天,米布爷爷的店里新到了一批美味的巧克力,小老鼠们听说了,计划着去偷那些巧克力,可是米布爷爷店里住着一只大黑猫,所以我们得悄悄地行动。”在这个情境下,老鼠的动作就是弱拍,猫的动作就是强拍,游戏情境再伴随着音乐,幼儿更易融入音乐活动中。

三、游戏中的音乐教学

“教学”是单纯地追求目的和结果的活动,“游戏”是追求活动过程本身的活动,如果仅仅单方面地采取其中一种活动方式,整个音乐活动的组织、实施、结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因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可将音乐活动与有趣的游戏相结合,在游戏中渗透音乐知识,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几点:及时,音乐知识是渗透在游戏中的,而不是教师强行植入进去的,因此,教师要保障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中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和掌握音乐知识;第二,既然是音乐活动,那么游戏肯定是伴随着音乐进行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音乐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选择轻音乐,即没有歌词的音乐,比如:律动音乐,这种音乐的好处在于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下,教师和幼儿可以无限想象,将不同的游戏加入到这个音乐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和维持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四、区域活动中的音乐教学

音乐区角作为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幼儿欢迎,究其受欢迎的原因在于音乐区域活动的主导者不再是教师,而变成了幼儿,在这样相对自由的音乐空间中,幼儿的情绪状态和探索欲望都是相当积极的,因而在较为浓厚的音乐世界中,幼儿获得的音乐知识将更为丰富,幼儿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将更加深厚。因此区域活动中的音乐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在组织幼儿开展音乐区角活动时要注意几点:及时,创设一个精致的音乐区角环境,对于直观形象性较强的幼儿来说,颜色鲜艳、直观性较强的环境才能及时时间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在音乐区角上张贴或悬挂有代表性的音乐象征物品,如:音符,音乐盒等;或为幼儿创设一个诸如音乐城堡的区角环境,或是创设一个主题性的音乐环境。第二,兴趣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要了解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需要,就必须深入幼儿的生活,耐心倾听幼儿对音乐的想法,只有这样,教师在投放音乐材料时才会“迎幼儿所好,投幼儿所需”。第三,区域规则的制定是区域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

综上所述,幼儿园有效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专门的音乐课程这一主要途径外,还有情境中的音乐教学、游戏中的音乐教学和区域活动中的音乐教学等多种“业余”的音乐教学途径。尽管两者着重点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音乐教学活动都要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为主,尽其所能地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情,只有这样,幼儿园音乐领域的目标才能实现。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热爱音乐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可以通过音乐对幼儿进行沟通和引导,使之成为幼儿教育的有效手段,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 音乐 教育 沟通

热爱音乐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在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很多幼儿喜欢借助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音乐俨然成为成人与幼儿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笔者经过研究,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创设温馨宽松的音乐氛围

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喜欢模仿身边接触到的人和事物;另一方面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况有关联。

具体来讲,引发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的材料主要是班中设置的图书角里的图画书、教师制作的教玩具等。例如:一位幼儿打开图画书,竖放在拼插玩具上,一边模仿老师用双手弹奏 “钢琴”,一边根据图画书中的故事内容自编自唱;另一个幼儿在旁边,边拍手边跟着唱等等。另一方面父母和教师的言行举止,也容易引起幼儿丰富的模仿力和想像力,激发出他们的音乐潜力。例如小班的幼儿入园后突然想妈妈了,问老师:“妈妈去哪儿了?爸爸去哪儿了?”老师回答:“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另一位幼儿听到了,就轻轻地哼唱《我上幼儿园》这首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早。”

总体来说,引发和维持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的原因离不开自由宽松的环境。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较少,实物材料激发并维持他们自发音乐活动的作用相对要弱一些,而老师通过教育和引导能给幼儿创设温馨宽松的音乐氛围,使幼儿自发音乐活动得以激发并维持。

二、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

透过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喜爱的音乐作品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我们就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幼儿哼唱歌曲的频率来看,反映儿童“生活、思想、感情的,儿童能够理解感受的,适合儿童演唱”的儿童歌曲最受幼儿喜欢。如《我的好妈妈》反映孩子和妈妈相亲相爱的情感,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好娃娃》反映了孩子对家庭成员的爱,幼儿常情不自禁发自内心深情地哼唱。除了传统的儿童歌曲,新近创作的由大众媒介传播的动画片中的片头、片尾曲也深受幼儿喜欢。这一方面缘于幼儿喜欢片中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因为所创作的歌曲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中容易模仿和学习,如《西游记》里的片头、片尾曲,《智慧树》、《哪吒》等的主题曲。此外,一些群众歌曲,如《熊猫咪咪》以及流行歌曲中一些比较优美动听的歌,如《鲁冰花》、《老鼠爱大米》等也颇受幼儿喜爱,这主要是幼儿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影响以及电视、广播等传媒的影响。

幼儿通过音乐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主要是身体的动作,这其中包括:发出乐音,随着自己的哼唱蹦蹦跳跳,双手做出弹奏钢琴的动作。哼唱和蹦跳可以说是幼儿天性的流露,是他们愉快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做出弹奏乐器的动作则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更为密切一些。因为幼儿经常可以听到老师弹奏钢琴、电子琴,他们通过模仿学习,可以在这种游戏性的动作中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起到一种与他人沟通的目的。

三、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有的歌曲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方式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故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而适用于故事讲述的主要是这样一些歌曲:歌词含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述的内容和语言结构比较复杂,通常含有难以用动作来表现的时间、地点、环境描述、情节发展和人物对话等。另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体验和记忆,在讲音乐故事时还可以配合图片进行讲解。

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明确核心问题是帮助幼儿弄清和记住歌词、语法结构和内容的逻辑顺序,因此,气氛、趣味的渲染应该注意为理解和记忆服务,而不应喧宾夺主。

1.教师借助挂图或其他视觉形象讲故事。

例如:在中班歌曲活动《买菜》中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②教师指着挂图,把歌词所讲的故事清唱给幼儿听。

③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猜想重新改编歌词中的故事,并清唱给幼儿听。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与上一个例子相比,教师给幼儿让出了更大的自主参与的空间。

例如:在中班歌曲活动《迷路的小花鸭》中

①教师出示挂图(图上有一只小鸭子正在草地上哭)。

②教师指着挂图讲故事,要求幼儿观察。

(这两个程序也可以这样合并处理:教师边表演边用语言自我解释或请幼儿猜想教师表演的是什么情境。)

③教师采用引导填充法,放慢速度,留出空间,让幼儿参与歌词编填。

④,教师配合哑剧表演动作清唱。

四、利用旋律优美的乐曲陶冶孩子的情操

在课堂上,有时会听到很多小朋友在班里哼唱《两只蝴蝶》,还聚集在表演角里进行表演,有一位小朋友甚至从家里带来碟片,要求老师给他们播放。问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首歌,他们说:“因为它好听。”有些教师认为这种成人歌曲不适合孩子演唱,但孩子们又真的喜欢,所以我个人认为孩子唱《两只蝴蝶》这首歌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听歌、赏歌并不只是我们大人的权利,孩子长大后也要面向社会,如果我们隔断了孩子与外界的联系,恐怕对孩子日后的成长不利,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教育和引导他们的欣赏能力。

及时,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美的能力。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幼儿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好的歌曲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大有好处,虽然是情歌,也要教孩子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美妙的音乐和优美的旋律。《两只蝴蝶》只是一首好听的歌曲而已,孩子喜欢唱,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相反可以利用这类旋律优美的乐曲好好培养孩子欣赏音乐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陶冶情操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第二,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恰当引导。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作为成人,我们不能够强行制止孩子唱这类歌曲。如果强行制止,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更加好奇,更愿意去哼唱。因此,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进行恰当的引导。

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听觉艺术活动,其核心教育价值表现为:使幼儿能够感受和体验不同的音乐形式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力和美感;让幼儿喜欢倾听与欣赏各种音乐,感到愉悦,并能大胆、自由、富有个性地表达表现美的体验和感受;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艺术陶冶中,感受并接纳的音乐艺术,奠定他们音乐素养的基础。所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艺术内涵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⑤①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摘 要:幼儿教育是开发儿童智力、培养良好品德的初始时期,对儿童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之一,具有培养儿童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作用。当前幼儿园普遍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要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形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幼儿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多媒体运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我国教育的初等阶段,幼儿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园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初期,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是在思维逻辑方面,儿童尚不具备烂艿穆呒思维,很大程度上需要感性思维来帮助理解事物。音乐教学是幼儿园五大教学领域之一,它在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增加儿童的音乐素养、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和观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因此,多媒体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中的应用就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习材料及辅助材料演绎得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处理得形象直观、生动逼真?如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音乐的良好动机,营造出和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使音乐形象在儿童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呢?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和主动性

唱歌是音乐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音乐课程标准》把“培养兴趣爱好”作为重要理念之一,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幼儿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可见兴趣是好的老师,兴趣是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而幼儿学习音乐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教师们的得力助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歌曲,开拓思维,展开想象。如在歌曲《爱护小树苗》中,我根据歌词内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幼儿对那鲜艳、逼真的画面特别感兴趣,一下子就扣住了他们的心弦,课堂兴趣倍增。幼儿在观察中,不仅理解了歌曲的内容,更激发了学习歌曲的主动性。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新音乐教学内容

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受到设备、环境等的制约,内容不够宽广,即使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想拓展教学内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很难把改编的作品“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而利用多媒体将改变的歌曲录制出来,再配上相应的画面,为拓展音乐教学活动提供基础。

在幼儿园中我们常常听到幼儿脱口哼唱一些时下热门的流行歌曲,如,《小苹果》《厚德载物》等。幼儿对这些流行音乐,随意听听就会哼唱了,那可不可以把这些音乐借鉴到我们平时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呢?于是我尝试利用流行音乐的旋律,让流行音乐变成幼儿版流行歌曲,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去。

于是,我平时注意观察幼儿,选择他们熟悉又喜欢的流行歌曲为旋律。确定歌曲后,就从网络中寻找相应的歌曲伴奏,把完整的流行歌曲伴奏导入录音软件进行剪辑,把没用的乐段删掉,留下一段适合教学内容的旋律,并对需要重复的乐段进行反复,把创编的歌词内容唱到现有的音乐中,用录音软件录制改编歌词后的自编歌曲。这样,一首新的歌曲就做好了,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听到新的乐曲,不仅感到熟悉还觉得有新鲜感。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歌曲”中演唱,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幼儿在主动的创作、愉快的游戏,再美妙的音乐中唱这属于他们自己的歌,体验和享受着的快乐。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幼儿表现音乐的热情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真切、自然地表达对音乐、舞蹈作品的感受。而多媒体课件则用它形象、直观的画面、声音,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内在理解,使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如在中班《春天》这一音乐活动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让幼儿欣赏到了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的景象,孩子们受到了启发,个个显得异常兴奋,还为歌曲加上了漂亮的动作,这次活动使音乐教学生活化。又如在学习《小朋友想一想》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动物园中一些与歌曲内容动物有关的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幼儿伸着长长的手臂扮演笨笨的大象;有的两手指竖起放在头顶,扮演可爱的小兔子;有的扮演小猴子在树林里攀爬等,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除了让儿童对音乐产生兴趣、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外,还要加强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为主体,真正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多媒体的游戏功能能够极大地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能够置身于课堂之中,充分发挥儿童的独创性。

例如,教师在教完儿童唱《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儿歌以后,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成一个小游戏,让幼儿去玩这个游戏,看看蛋壳中能够出来什么样的动物。当幼儿看到小鸟从蛋壳里出来以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刚学完的这首儿童来改编成“小小蛋儿出小鸟”这样的儿歌,然后组织儿童演唱自己改编的儿歌。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以其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功能和特点,在音乐教育领域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显示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推动着教育向前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幼儿园教师音乐教学现状

摘要: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声乐课为研究基础,分析了东北地域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总结出“幼儿歌曲表演唱”这一独特的幼儿园歌唱教学形式在东北地区形成盛行的原因及其表现出的音乐特征,从而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方法获得最有效的学习信息和知识,对学生在幼儿园组织开展音乐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幼儿歌曲表演唱

随着幼教的发展, 幼儿园对专科层次师资有了不少需求,但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 其艺术教育与幼儿园教学需要不相适应。本文仅从歌唱教学方面探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问题。改革的主线就是弱化专业声乐教学、强化幼儿歌曲教学, 并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幼儿园教学实践能力。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纲领性文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新一轮音乐教育改革。这一改革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高师学校的声乐教学也面临了严峻的考验。为了适应社会幼师人才培养的需求,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幼师声乐教学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存在问题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歌唱教育与幼儿园教学需要不相适应。限于条件,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往往只突出声乐课程,缺乏音乐综合教育,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综合音乐素质。

幼儿歌曲的演唱与表演,是当今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各门学科的融合、各类的表演实践,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的水平。幼儿歌曲的演唱与表演,是当今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是以幼儿教师的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要求为能力导线,以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学规律为实质线索而开设的一门歌唱表演的技能课。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内容,制定教学方法。

二、幼儿教师如何进行歌唱教学

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园阶段的音乐能力培养与教学,要求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清楚地了解:1.要求了解幼儿唱歌器官的生理特点及幼儿歌曲的特点。幼儿唱歌器官的生理特点主要是指唱歌器官喉、声带、口腔等。幼儿年龄小,唱歌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声带短而薄,小肌肉群易疲劳。幼儿呼吸量小,次数多,因此呼吸的节律性不强。幼儿歌曲的特点呈现主题单一,形象生动,通俗上口,节奏鲜明,构思新颖,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反映幼儿生活和情趣。幼儿歌曲篇幅短,音域窄,节奏简单。2.创设音乐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改变演唱形式,培养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教师要挖掘、分析歌词本身包含的隐性内容,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教幼儿唱歌,不能只讲声音,不讲内容。要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例如教唱《玩具兵进行曲》时,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行进。一边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体会运用身体乐器的乐趣。同时教师提醒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玩具,边表演边行进。

3.幼师范唱教学要规范。幼儿教师在唱歌教学中应做到范唱精准。声音自然而亲切起表率作用。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选择教材。教会幼儿用嘴呼吸,不追求大音量。教会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因为幼儿唱歌器官十分娇嫩、脆弱,教给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幼儿的歌声才能清晰、自然、动听。教师可以五声音调歌曲为培养幼儿歌唱的起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声带发育尚未完善,不容易唱准半音,只有稳定、地掌握了五声音调,才能更好地发展歌唱七声音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五声音阶音乐是我国 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幼儿熟悉、积累自己的音乐母语,对学习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发展民族音乐思维都具有深远意义。当然,在律动、音乐欣赏中也应广泛接触其他国家、民族的儿童音乐作品,以开阔艺术视野。

我们深知,教孩子们唱歌,除了要求正确的技能方法,我们还要注意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培养。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具有对音乐的天然的创造性。例如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教师要根据儿童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培养这种创造思维能力,开发儿童独立、大胆探索音乐的奥秘,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唤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和期待,以取得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幼儿教学;音乐游戏;应用;方法

一、在音乐游戏中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因此老师应该切实负起责任,在课前认真备课,使游戏的流程设计清晰,且考虑周全做好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使音乐游戏达到效果。老师在游戏的进行中应该注意引导幼儿对于自己情感情绪的表达,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游戏中抓住幼儿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达到了教育幼儿的目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所选的音乐旋律要适合幼儿的心理特征,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选取的音乐必须是适合幼儿心理特征的音乐旋律。旋律可以是一些欢快、轻松、愉悦的。比如,今天是王晓萌的生日,老师可以结合这个特殊的日子,选取《生日歌》作为背景音乐旋律,这种朗朗上口的音乐旋律适合幼儿的心理节奏,在热闹的场景下,孩子们会一边吃蛋糕一边跟着唱起来,这样既增进了幼儿之间的友谊,又让幼儿学会了这首歌。还有,在上《三只小猪》时,我专门找了相应的配音,让幼儿戴着面具在配音下玩游戏,幼儿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把故事演绎得很逼真,游戏结束时幼儿还表达了各自的感受,体会很深,这就是成功的课堂。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偏小,对陌生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模仿新鲜的事物。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特性,在幼儿教学中采取合适的音乐游戏方式,让幼儿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通过音乐游戏开展情境教学,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

情境教学是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幼儿共同创作的一种能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幼儿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老师通过音乐游戏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让幼儿自己去感受、体验教学内容,相信会比老师单一的讲述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在上《小青蛙找家》这课时,我要求孩子进行创作表演,体验小青蛙找“家”的艰难历程。首先我们利用泡沫垫子做好了“池塘”;接着让几个幼儿戴着面具扮演池塘中的“水”,身体的波动动作形成水的流动;然后让部分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面具扮演太阳、小鸟、青蛙、花草等角色;剩下的幼儿用一些打击乐器及生活中的一些用品进行伴奏,就这样老师和幼儿共同创作了一个小型的音乐剧,再配上必要的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玩得非常开心。

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音乐游戏中的趣味性,带给幼儿愉悦感

音乐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和趣味性,但是让幼儿去理解音乐的内涵就显得太难了,怎样才能使音乐与幼儿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认为应该将音乐游戏中的概念清晰化、故事化,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迎合孩子的口味和需要,不能生硬地让孩子模仿,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只有幼儿接受了,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自由的表演,才可以发挥幼儿的天性,加深他们情感的体验。同时,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教学中,需要运用良好的教育手段来对幼儿的情感性格进行培养,而音乐游戏既是一种活动,又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它可以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又能在想象中发展自己的性格,从而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好的基础。

五、根据音乐游戏创设问题,在游戏中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在音乐游戏的创设中,老师要有目的地设计问题,为幼儿创造挑战机会,引发孩子积极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幼儿在探讨、尝试中解决问题。对于幼儿来讲,在游戏中不断地接受挑战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如,在音乐声中幼儿在玩“钓鱼”游戏比赛时,发现把能钓的鱼解决完了,水池里只剩下光滑的小球和方形的卡片,用原来的工具很难将剩下的玩具钓上来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还能采用什么工具呢?孩子们一边寻找着,一边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的幼儿找到了筷子夹方形的卡片,有的想到了用勺子捞小球。这个比赛过程其实就是在考验孩子的耐心和细心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这无形中也培养了幼儿的综合素质。编辑:王金梅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