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浅说学校艺术教育

摘要: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和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是学校艺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校要加强艺术教育,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民间艺术,形成自身特色。
浅说学校艺术教育

浅说学校艺术教育:浅析艺术教育价值观下的中等专业学校艺术教育现状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观;中专院校;艺术素养

论文摘要:文章从艺术教育价值观谈起,剖析了社会环境中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原因,列举了相关的成功经验;进而联系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艺术教研室(简称我校,下文同)的艺术教育状况,探讨了取得的成就和获得的经验,并指出了尚待努力的方面。

一、外部环境中的艺术教育观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认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德智体美发展。他以《音乐·艺术·人生》为题的讲座,先后在全国的高校开设近40余场,聆听讲座的师生遍及几百所高校,约10万人。他在讲座中列举了李四光、钱学森、杨振宁、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丰富生动的事例,说明音乐对于激发人的创造灵感,创新思维,提高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岚清提倡青年要培养欣赏经典音乐的能力。他说好的音乐不但给人带来欢快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能激励人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培养广阔的胸襟。2000年李岚清访问爱尔兰,在参观他们的理工大学时,李岚清发现大学有一个专门的音乐中心,主要任务就是在大学里传播音乐,形成音乐氛围,因为良好的音乐修养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由此,笔者想到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方式,哈佛的教育者反对“死读书,苦读书”,强调“发展”。 1993年起哈佛大学开始了一年一度,规模巨大的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上演200多场的文艺节目——有音乐类的合唱、通俗音乐、摇滚乐、民族音乐、鼓乐等;还有舞蹈类的芭蕾、伦巴、爵士舞、现代舞以及戏剧等。演员全都是哈佛大学的师生。除此之外,还有雕塑、陶瓷、图片、文学作品展示。这些形成了哈佛大学特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哈佛强调的是艺术在生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目的是通过师生的亲身感受,从而激发师生的审美需求,提高审美趣味、品位。

二、我校的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感到,作为国家的重点中专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近几年我校的艺术教育在领导的重视下,确有起色。比如,2002级西藏舞蹈班的成功充分证明,我校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学艺活动的开展,各类艺术团队的建立以及在市区镇频频获奖,使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近年来,我校顺利获得“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称号,也获得了市级、部级重大奖项。在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以及对艺术美的感受过程中,我们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努力。我们深知,学生只有切身体验与参与,才能更进一步地了解艺术,才能领略到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艺术教育的价值决不仅仅是要建立几个艺术团队和获得几个奖项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艺术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手段,让每一位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完善。

现在的中专生不是不喜欢美的东西,而是不懂、不会。2005年下半年,我校成立了打击乐队。从这支鼓乐队的成长过程看,我们的学生是好样的,他们细心揣摩,反复锤炼,从看不懂乐谱逐步演变为乐在其中地演绎乐谱。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尤其是情绪记忆力、形象记忆力和动作记忆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这些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艺术活动不是简单的音符,节奏型的连结。比如在练习鼓乐《滚核桃》时,学生除了学会协作、配合外,还深入了解了相关人文方面的知识。这样在演奏时,学生内心就有了丰富的想象:秋收时的黄土高原上,农民喜摘新鲜核桃,将它置于瓦房顶晾晒,随着演奏的变化,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学生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不仅给自己也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听着情趣盎然,饶有风味的演奏,笔者坚信,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参加演奏的同学终身受益。

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人人平等,这是我校艺术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努力:首先我们艺术教师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业务素质,要用自己的教学成果来证明艺术教育带来的影响,从而赢得领导的支持和广大教职工的认同。

其次,联合工会以及教工团支部,举办各类艺术活动提高教职工的艺术品位和审美层次。教务部门为积极参加学艺活动和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同学加学分,并给予特殊的奖励。如今年五月校艺术节期间,全校师生同跳一支《校园华尔兹》集体舞,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关系更亲密了。

除此之外,学校的舞蹈团、合唱团、打击乐团、戏剧社等等团队,这些曾获得过市级、部级大奖的团队,在校园里起着示范作用,使得校园文化更锦上添花。一个学校文化氛围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这个学校的风气。风气正了,才能为学校培养学生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结语

近些年来,各个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一次笔者参加市里中职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走进合唱艺术,提升职业素养”。主讲人讲到一桩真实的事情:某校学生合唱团正在演出,恰巧这天某大公司来招聘员工,当公司老总路过演出现场,被歌声吸引住了:和谐的声部,优美的音色,严谨的分工,整齐的服装,极富朝气的表演,让他们感到,合唱队的表现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企业精神的体现。老总当即拍板:“这些合唱队的学生我都要了”!陪同的校领导介绍说:“他们还有一年才毕业”。不料老总说:“我预定!”这句“我预定”就是给艺术教育较高的评价和肯定。

上个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兄弟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为《同一首歌》做合唱指挥。那天的万体馆内,一派节日景象。师生们为演出紧张有序地忙碌,全场演出气氛热烈,各类节目精彩纷呈,台上绚丽多姿,台下观众热情高涨,师生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最让笔者感动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同台演出,师生同演一个节目,他们同样认真、投入,平等融洽的师生氛围、相互默契的配合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个场面让笔者久久不能平静。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场面。然而相对来看,我们的艺术团队仿佛只为各类比赛而准备,面对的还是少数人。艺术类教学活动与其它学科相比,有时得不到理解,处在夹缝中,诸如排练场所飘忽不定此类的问题影响着师生的积极性。从艺术教育规律来看,无论哪个门类艺术的成长都需稳定、长期的磨练和积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发生质的变化。

无数的成功事例和经验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智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放眼未来,我们现在努力进行对每个学生的艺术教育,就是对社会文明乃至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笔者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参与到艺术教育活动中来,共同让艺术教育之树常青,开满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果实。

浅说学校艺术教育:浅谈高等学校艺术普及教育刍议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普及教育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如何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实施“艺术普及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如何将艺术普教以学科为基础纳入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提示出高等教育的艺术普教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对高等教育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现代化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素质教育”日益备受关注,作为素质教育之重要组成部分一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们这里所言的艺术教育并非艺术院校的专业艺术技法训练或纯抽象的艺术理论学习,是旨在普及艺术知识,提高人文素养的综合艺术教育从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到现代化今天纷繁复杂的多样化艺术形式,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发展,现代人也普遍意识到,艺术经验对于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与人性中最深层面的意识紧密联系,艺术能给人以勇气和希望,能给人以精神慰藉,艺术也保障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们相互之间得以心灵的沟通,艺术还能够保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延续。所以说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体制也是不健全的,同样高等教育也需要艺术教育。在这里,我想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谈谈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且思考如何以学科为基础将艺术普及教育纳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当中。

一、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控制,我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一直作为“副科”可有可无地存在,担任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教师也大多数是“兼职”,并不是经过专业艺术训练和理论学习的专业艺术教师,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很不合理,只是以简单的摹写或自由发挥来应付儿童对艺术的本性渴求,更谈不上系统的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等学习。此外,大多数中小学校艺术课的课时很少,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学校每周只有一到二节甚至干脆砍掉艺术课。

高等教育中的艺术普及教育又怎样呢?事实上,刚入学的大学生对艺术史和美学理论知之甚少,对于高雅艺术普遍兴趣不高,甚至于不知如何欣赏,学校也将重点集中在科技教育各课程的教学上,忽视或轻视人文素质教育,“人为地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文理分家,这势必严重地妨碍、制约、损害、摧残乃至扼杀人的本性、人的创造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极不有利于贯彻中央《决定》的精神”。众所周知,这种文理分裂,会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的严重失衡,最终如同自然生态一样,失衡会使各个物种急剧退化甚至于导致生物链的断裂,教育的失衡就会导致各学科之间丧失多元化之间的相互支持。

随着我国加入了WTO,中国已进入了世界一体化竞争当中,实际上,经济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与世界先进的教育体制接轨,但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科学实践当中缺乏冲动性的创造能力、外向性的表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协调能力。究其深层面的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对于人才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国著名学者冯友兰先生就在《论大学教育》的演讲中指出:“所谓‘人’,就是对于世界社会有他自己的认识、看法,对已往及现在的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文学、美术、音乐等都能欣赏,具备这些条件者就是一个‘人”’。众所周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不仅是位杰出的艺术家,而且还是想像力、创造力极为丰富的科学家,他承认是艺术为其科学创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代人也普遍意识到“艺术活动通过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既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热情,也能有效地诱发人的创造性”。“艺术活动所积淀于人们心中的艺术修养和正在进行的艺术活动,则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为人们灵感的产生提供契机和准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多次著文阐述科学与美的相互关系,他说。在分子等微观世界里,分子结构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排列构成的,科学与美密不可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文素质教育的倡导者杨叔子先生也多次呼吁,科技教育必须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则利,相离则弊”。

二、将艺术普教以学科为基础纳入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提高艺术素养,开拓人文思想领域,由此担负起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格局中重任,这一教育理念已得到有关教育专家的共识,目前,众多高等院校也已逐渐开设艺术教育课程,但由于没有先前经验作参考,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就实施这一教育理念的最终效果而言,收效甚微。总结起来原因有二:一、学生自身基础薄弱;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之中坚的艺术普教,注定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因此,它既不同于一般艺术院校的纯技法教学,又不同于抽象的美学理论训练,由于本身既是感性的又是精神的东西,其性质规定了对于它的学习必须经过感性的理性认识,方能登堂入室。可以设想,如果用数学的教学方法去教艺术课程,从理论到教条,弄不好就会把一种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变成干巴巴的东西,但又不能用教化学的教学方法去具体对待艺术课程,弄不好又会走入纯技法训练的死胡同,最终落得空有技法而无思想的“匠人”。因此,在这一新的学科领域的拓展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及时,明确确立艺术教育的教育目的。艺术教育是一种终生教育,可以培养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终生受益,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视觉文化意识,使能更充分地体验周围文化世界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能够将艺术与历史、文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辐射其他学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第二,整合艺术教育的课程结构。由于当代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大多并未具备多少艺术素养,基础相当薄弱,另一方面,目前高等院校普遍课程任务比较重,不可能让出太多的课时给艺术教育课程,因此,必须整合艺术教育的课程结构,使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大效益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一般情况下,艺术教育的课程包括艺术史、艺术欣赏与评论、美学理论、艺术实践与创作等四大部分,为了适应高等院校艺术普教的需求,可以适当调整其课程结构,使艺术教育的四大组成部分有机整合,合理分配至大学四个学年当中。大学一、二年级可侧重于艺术实践和艺术欣赏的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之初,从艺术的感性认识人手,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大学三、四年级可侧重于美学理论与艺术评论的课程教学,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并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艺术史的课程教学可作为艺术普教的重点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期间。

第三,融合多学科,促进学科之间相互交流。艺术教育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如果说在艺术史的教学中撇开历史背景、宗教特征、审美心理等不谈,只是就艺术特征而讲解艺术发展史的话,那么课堂教学肯定了无生趣,学生也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艺术教育要用跨学科的方法来传授知识,这样,可以把关于艺术作品以及关于政治、宗教、哲学、经济学等知识和社会结构结合起来。例如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兴起不单单只是研究山水画的绘画风格,还要深入了解魏晋“玄学”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以及士大夫个性情趣的审美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特征等等,研究达芬奇的《晚餐》、《蒙娜丽莎》不单单是研究作品的视觉风格,这些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生活和时代,那是个发现和科学的时代,是探索空间观点的时代。画家在揭示直线透视系统的同时,也探索了空间。

所以对于艺术教育的教师而言,不仅仅要吸取文学、艺术、音乐、社会历史等知识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而且还要用社会学科的教育去传授学生研究、思维和决策的技巧。

第四,组织编写一套适合高等院校艺术普教的教材。组织编写一套教学内容上适合于当前高等院校的艺术普教的艺术教材对实施艺术普及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就目前已经出版的艺术普教的教材来说,一是不够系统,只局限于艺术史、绘画欣赏等部分,并且不能很好地融合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对于艺术知识的介绍只能限于粗略、简化而已。二是内容上过于专业化,只是将艺术院校专业教材的内容加以删节、缩略,教材的文字语言过于专业,不够通俗易懂,如此教材会大大降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对其阅读兴趣。如果把艺术史、作品欣赏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经历用故事情节串连在一起,肯定会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参与。三是过于注重艺术发展的连续性、时代性,忽略了不同艺术之间的比较性。例如大多数艺术史教材都是按时代顺序来叙述,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保障了时代的连续性,但其缺点是没有注意到艺术之间的比较,无意间就削弱了对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的培养。

第五,探索形式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艺术教育在自身特点上不同于其他教育课程,它的教学载体丰富多样,不仅有文字的,还有视觉的、听觉的;不仅有具象的,还有抽象的;不仅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实践技法知识的传授;不仅可在课堂进行教学,也可走出户外,深入生活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只采用传统的口授教学方法,还应结合技法做示范教学、电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艺术教师应在教学软件的制作上下功夫,结合课程的需求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程方案,引导学生对艺术课程教学的参与热情和互动热情。

随着艺术的发展,现代艺术也越来越关注人的自身,越来越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将艺术教育与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思考问题,这也是艺术教育的一个目标之一.

怎样合理地将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与艺术史、艺术欣赏、美学相结合也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探索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是我们对艺术在实践、理论认识上的升华,它是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这里所说的艺术创作、艺术评论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周围感兴趣事物的艺术描述,对日常生活物品的艺术装饰或设计,对一件艺术品欣赏所产生的艺术感受等。通过引导,学生可以很好地吸收课堂的教学知识,有助于艺术教育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自然融合。

艺术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艺术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扩展的,艺术教育也是一个开放的学科领域,它的内涵也是不断丰富和扩展的。它不仅是一门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学科,而且是一个开发智慧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要呼吁全社会来关心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重视艺术普及教育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内涵,走出艺术教育专门技艺化、抽象理论化的圈子,加强艺术教育与人文、自然科学教育的融合,担负起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任。

浅说学校艺术教育:试论传统戏曲对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论文关键词:传统戏曲 传统音乐 传统文学 传统观念 高等学校艺术教育

论文摘要:中国戏曲以其“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与艺术价值,而且还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内容。文章从传统音乐、传统文学、传统观念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传统戏曲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一种思路与途径。

艺术是在人类诞生之初便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产生、发展并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在感知外界事物、表达内心情感、创造表达情感之形式并以此来获得愉悦的过程中,最终呈现出来的人类活动的精神成果。

将艺术作为一门课程进人教育领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早在周代,统治者就将包括“艺”(即“艺术”)在内的“六艺”作为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而到近现代,作为现代教育奠基人之一的蔡元培先生仍将“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历史的车轮将我们载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党中央更是将“美育”放在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之上。

作为一名从事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工作者来说,笔者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更深知它对于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那么,笔者就从传统戏曲这一点切人,来侄释它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开展高校艺术教育不可取代的价值。

一、保存传统音乐

作为一种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戏曲的真正形成较中国其它民间音乐形式要晚。但正由于此,才使它能够广泛吸收各种音乐艺术成果,并且将民间音乐的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由于时代的更迭与人们审美趣味的变更,我们今人已经很难再听到早期戏曲形式—元杂剧和南戏的音乐了。但是,作为南戏在发展、衍变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支脉—昆曲与弋阳腔,却依然能让我们聆听到600多年前先人们所欣赏的音乐。那一首首细腻、婉转的(醉扶归)、〔步步娇〕,不正在向我们展示着传统文人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吗?还有那一阵阵燎亮的锣声,那一段段豪迈的唱腔,不也是在向我们诉说当时平民百姓的娱乐形式与情感宣泄方式吗?

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保存下来的戏曲品种带进课堂,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得到传统戏曲音乐的熏陶,这也许是传播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较好的途径吧!

其实,上述做法在近现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曲学大师吴梅就应聘去东吴大学堂(今苏州大学)讲授词曲,首先把昆曲教育引进大学课堂,开了戏曲进大学的风气之先。”而在现在的江西师范大学,学生们可以选修赣剧以获得学分,其学习“课程内容包括弋阳腔和赣剧的历史、戏曲基础理论、戏曲表演等。”川而“对已经公演并延续演出的赣剧《牡丹亭》,则“按工种(唱腔、乐队、服装、道具、灯光、音响、化妆、表演等)招收学生,由专业老师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苏州大学周秦教授在学校“开设了‘诗词写作与吟唱’选修课,讲授诗词格律和昆腔字格,教学昆唱词曲和曲笛。还有“昆曲艺术”选修课,讲授昆腔发展史和曲律曲论,教唱昆腔南北曲名段,并传授曲笛技艺。”“同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都有自己的戏曲社团”。

上述不同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对于戏曲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高校艺术教育课堂上的学生能够身临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桥梁与途径。

二、保存传统戏剧文学

任何事物都是由其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来构成的。传统戏剧文学也不例外。说到它,就不能不谈到戏剧文学的体裁样式与题材内容这两个方面。

自古至今,我国都是一个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的国度。不论是魏晋南北朝之前,以《诗经》、《楚辞》和乐府为代表的古体诗,还是唐代以来,唐诗、宋词和元曲的新体诗,它们所取得的成就都为中国传统文学的艺术高度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戏曲正是在这座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开放出来的奇葩。从及时个成熟的戏曲样式—元杂剧,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学体裁对于戏曲艺术的滋养。那四句一段的定场诗,那长短参差、错落有致的曲牌形式,都成为戏曲艺术丰富表现力的一个因素。

那么,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赏析,就不仅仅是培养高校大学生聆听传统音乐的耳朵,而且还使他们进一步贴近了古人,贴近了古人的语言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

下面再来探讨一下传统戏曲所表现的内容。

传统戏曲是以我国的古典文学作为其创作的素材来源的。而“作为人文学科文学类的一个领域,中国古典文学从先秦到清代,名家辈出,佳作涌现,涉及历史、哲学、艺术、道德、思想、政治—几乎囊括了人文学科的所有内容。……而且蕴含着先进的文化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民族精神,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说,在汉魏六朝、唐代之时,出现的小戏样式还多是取材于神话传说或日常小事,情节还较为简单、冲突缺乏戏剧性的话,那么元代杂剧和南戏之所以成为成熟的戏曲样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剧本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古典文学,不仅是文学作品,它更多地是在向我们展示人、展示时代、展示社会,当然这里的人是剧作者借以呈现它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状况的一种途径与媒介,“人”是传达特定时代与社会所具有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形象。

高明《琵琶记》中蔡伯嘈的形象、《荆钗记》中不弃糟糠之妻的王十朋形象与《秦香莲》中不认前妻的陈世美,这都是中国传统戏曲塑造的典型形象的代表,以致于到现今还被人们所熟知。其中看似三种不同的人物性格,从而造成了三种不同的婚姻状况,但是其实它们都是中国官僚体制、婚姻模式和普遍信奉的封建道德标准等文化背景的具体产物。

这种类型的戏曲,在令观众欣赏戏曲音乐的同时,还呈现了一幅封建主义社会百姓的生活图。图中的景致不仅形式丰富,而且其中的韵味也耐人回味。我们的传统戏曲艺术表现的正是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全景图,我们可以使高校大学生在其中一幕幕的悲欢离合中接近历史、感悟传统。

三、保存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在此笔者主要从价值观与审美观两方面切入。

1.传统价值观

我国著名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将中国哲学的发展史分为两个阶段,即自孔子至淮南子的“子学时代”和自董仲舒至康有为的“经学时代”。其中,前者的“百家争鸣”时期历时四百余年,而后者的“独尊儒术”时期则历时二千余年,在时间上的优势已经可以体会到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形成与巩固的深远影响,而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宣传与利用,无数文人对它的进一步引申与深化,以及在其“忠、孝、节、义”的封建礼制观念影响下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封建礼制的顺从与效仿,都使得儒家所宣扬的“德”与封建统治者所渴求的普通民众的“德”在上至宫廷下至)’一大群众的社会各个阶层中得到空前的重视,使得中国历史上具有“德行”之人不仅被封建统治阶级、而且被宗教所大肆利用与宣扬,成为教育与同化民众的楷模。这一重要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中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这种“高台教化”所要教授给广大人民观众的一个最为核心的观念。

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关羽可谓是忠和义的统一。他追随刘备兴复汉室,表示与刘备“誓以共死”,始终不渝,既表现出他对蜀先主刘备的忠,又表现出他对“恩若兄弟”的刘备的义。现存最早的关公戏剧本当是关汉卿的《单刀会》和《双赴梦》(此剧同时写张飞)。此后,关公形象则被人们不厌其烦地称颂,相继出现了《关羽显圣》、《千里独行》、《单刀赴会》等等多出表现其英武与忠义的戏曲剧目。

此外,《精忠记》中岳飞对大宋国君的“忠”,《琵琶记》中赵五娘对于公婆的“孝”,《杀狗记》中手足之间的“义”,还有《白兔记》中李三娘的“节”,都可以说是进行“道德教化”的典范之作。它们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久演不衰,不仅仅反映了戏剧文学本身的魅力,更加体现了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百姓对于“德”的推崇。

诚然,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所宣扬的“封建礼教”等观念有其严重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传统价值观念中也不乏爱国、忠义、节操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在我们当代商品经济时代恐怕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在高校中开设传统戏曲的赏析课,选择宣扬高尚品格的精品剧目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感染他们的心灵,也是一种非常必要且有效的手段与途径。

2传统审美观

人类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初始阶段,就具有两种相反相成的冲动,一种是感性冲动,即不可扼制的生命冲动;一种是理性冲动,即把握生命活动的形式冲动。人的任何行为究其根源,都是出自于这两种冲动。中国写性的艺术向来被认为偏向感性的艺术形式。即通过基于现实的客观存在,对其进行适当的想象与抽象,从而以虚拟的手法,再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存在。这一手法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例如画家常通过写意手法来借物抒情,戏曲通过写意来纵横时空、塑造典型,而诗歌则通过写意来寄情山水、“造景”喻情。

这里笔者将从戏曲的人物塑造、时空转换、舞台装置三方面来略论传统戏曲艺术对于“写意”手法的具体运用。

首先是人物塑造,其中还包括人物造型与人物性格这两个方面。

戏曲的造型是“写意”的。如关公的红脸,曹操的白脸,青面虎的绿脸,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却能显现性格特征,因为这种“写意”性的脸谱是“实象”的高度提炼与夸张,是现实情况的艺术升华,为戏剧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典型化的作用。

其次是时空转换。戏曲是一种典型的舞台艺术,它主要是借助于方丈之间的舞台空间来表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世事变迁。因此,舞台一方面为作家与观众感受世间万象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展示情境的无限性造成了局限。而传统戏曲却通过写意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可以使观众“一日三秋”、“一日千里”,在时空转换上达到自由与无限。如演员在台上通过打吨、抬头、揉眼、伸腰等动作表示日夜的更替。这些做法都明白无误地向观众展示了剧情的延展,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无限想像的空间,使“情”与“景”的交融在“形”“神”的互补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挥。

来谈谈舞台装置。舞台装置主要包括表演道具、舞台美术与装饰等。

就道具来说,戏曲的最突出特点莫过于“无马而日行千里,无舟而舟行水上”。这种特殊效果的形成仰仗于舞台道具的巧妙运用。例如川剧《秋江》中硝公仅凭一桨舞蹈便舟行碧波荡漾之中,而京剧《悦来店》十三妹凭马鞭挥动即呈现了她骑马疾行的形象。此外,刀枪剑戟的形象化运用、舞台上幕布的多样性设计等等都为剧情的展开、情节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感与历史感。

“写意”的手法来源于中国历史上较早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为其特点的深层根源,也是我们能够承中国艺术的关键。中国传统戏曲通过几千年的凝铸与锤炼,已经将这种观念深深地融入到自身的肌体之中。如果我们能通过它来使高校学生感受传统、接近传统、认识传统,那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历史像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很可能还有余温,我们的任务不是翻扒已经冷静的灰烬,而是把我们的手伸进灰烬,去触摸那个余温。”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民族,都会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这一民族的气质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都是该民族骄傲与自信的源泉。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之梵剧被世界公认为三大古老戏剧形态文化之一。它虽然较其二者出现较晚,但是却以其高超的成就与独特的魅力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如何能够使当代大学生走进这一家园,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我们高校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笔者就“传统戏曲对于高等师范生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通过赏析传统戏曲的形式,使学生们从传统音乐、传统文学、传统观念这三个方面来走进戏曲、感受传统,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一种思路与途径。

浅说学校艺术教育: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实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是‘个崭新的事业。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通过转变办学观念,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的模式等,于2001年6月起,经学院领导批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与研究”的教学研究项目正式立项。几年来,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调研和论证,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同时,抓好课程建设,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狠抓教学质t,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应用性人才,使教学改革成果落到实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以”年8月本研究项目获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趋向大众化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寻找社会需求,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及时线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市场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一致,那就是素质加能力加专长。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艺术设计领域中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人文素质和艺术设计专业素质的培养,注意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等一系列教育环节,都要围绕这个培养目标来确定,为社会培养外向、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结合点,深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用学科为主导,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1.视觉传达专业与广告学专业结合的优化整合

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是在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中一个较为成熟的专业。长期以来,以培养从事广告、包装等行业的视觉设计的专用人才,主要研究包装装满等视觉传播媒介外的形式美设计,而很少涉及市场的需求调研、消费者心理的分析以及传播的内容、方式、功能和传播规律等问题。

而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是一门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广告策划和创意、广告管理执行为主的新兴学科。它更注意培养学生理性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形象定位和广告策划与管理。同时也强调广告的创意和创造性方法的训练,主要培养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和管理的广告人。如果视觉传达设计注重的是纯审美的设计与制作,那么广告学则注重创意与策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人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从事的广告、包装、平面设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昔日的单纯的广而告之和商品装满,而已扩大到企业或机构的一切产品服务及事业推广等各个领域,已逐渐成为与企业、市场营销密切相关的,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一部分。客观上,市场所需的设计人才是既有视觉形式美的设计能力,更要懂得消费市场、消费心理、广告策划、媒介传播、经济营销和设计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我们将广告学专业的内容介人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把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从孤立的艺术设计范围中纳人至整合传播、市场营销与视觉设计的集合体,并从传播、市场、创意、数码技术等方面注人生机,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在教学结构上优化整合,形成新的学科特点,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将课程溶人到专题设计中进行,从理论教学与实践两方面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

二十一世纪,随着整个人类社会进人信息时代、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影视化等多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师?艺术设计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如何改变艺术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具有我系特色的,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新的艺术设计新体系,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在本项目立项的同时,于2001年9月招收了及时批学制四年的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学生,2(X)5年7月,首批学生将圆满完成学业,获取双专科文凭。

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其应用主要有图形图像、视频音频、二维三维、静态动态等任意形式的组合,为艺术设计增添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使影视、广告、动画、网页、产品、环境乃至各种图形图像和文档设计的表现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手绘技法和模型制作的传统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习各种计算机软件,目的是将学生从传统的“绘、写、刻、印”等概念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表现的自由和便利,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全新的创作,掌握和精通计算机艺术设计的技能。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不断地革新,使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课程以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复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课程于2002年7月获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一等奖,近几年又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进行国际交流,由德国博学平面动画设计师Mr.瑙。,月Cke在我系开设多媒体与动画课程。同时派相关教师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多媒体互动课程,了解国内近期的多媒体设计信息,充实到教学中去,该课程的教学课件已于2004年9月获得江苏省高等院校课件的“好课件奖”。20()3年7月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的学生参加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对于 民办院校的学生能在这种比赛中脱颖而出是很不容易的。

3.根据市场需求,增设多媒体设计专业

去年下半年在学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系组织学科建设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无锡新区及有关企业、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及有关企业、上海有关设计公司等进行调研,深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寻求新的专业增长点,通过对苏州鸿鹰动画制作有限公司、苏州宏广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火鸟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圆造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些单位缺乏经过高校培养的,有系统专业知识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我系和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火鸟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我们和这些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起讨论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大纲,进行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并确定教学实践的时间和具体事宜,同时邀请这些公司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担任我系有关课程(例:动画造型设计、动画技法、动作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打破专业教学只有同类专业教师主讲的惯例,使学生能及进了解到设计最前沿的信息、表现形式、操作技能,同时定向为公司培养他们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互相合作、互惠互利,我系于2以抖年9月正式招收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三、抓好课程建设,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项目研究了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匹配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抓好课程建设作为研究的重点。

为了使我系设计教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设计教学观念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对设计教学进行再认识。建立“以学生为本,实践及时”的教学理论,研究教学与实践的组合形式,逐步形成支撑和构成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框架。

1.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对“建筑室内设计”课程重新整合

随着现代装饰技术、材料的不断突破与发展,设计思潮的不断更新,高等教育中原有的室内设计类课程已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本项目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对“建筑室内设计”课程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指导实践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创新。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和培养计划的特点,本项目注重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室内设计的实际的设计能力,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加综合素质的养成为主线来设计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减弱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在课时上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设计实践的教学时间,同时强调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教学服务,使本课程改革紧扣实时性、应用性、规范性、实践性、创新性。

(l)教材内容改革:由于建筑室内设计是一门实时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充分体现先进性的特点,我们不断进行教材的调整,把当前近期的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思维替换原有的相关内容,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时代同步的专业信息。此外,我们也选择了一些其它室内专业书籍,作为可看的参考资料,向学生推荐,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会有更大的扩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2)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详实的图片作品,方案实例,工程剖析,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设计原理。在训练学生手工绘制方案的同时,加强学生利用电脑制图的技能,为他们走出校园,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前期考察:在进行一项设计之前,我们都要求学生对相关设计内容、地点、相关材料以及当地的人文、地理、气候等情况有一个充分、有效地考察。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好的体现文化内涵,人文色彩和地方特色,使作品散发长久的生命力。

(4)增强实践教学:在教授本课程时,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吸取,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取。由于室内设计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相当高的学科,所有的理论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所以我们不仅安排学生进行虚拟的设计创作,更让有条件的学生参与社会设计方案的实践,通过实际的设计创作,进一步提高设计动手与思维能力。

(5)规范教学:室内设计课程不同于其它设计类课程,它与建筑紧密联系的特征,使得在教授课程中的规划性、严谨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作图习惯开始到设计领域里的知识规范都要—向学生传授。这样才能保障今后学生的设计方案因没有规范性而导致失误的产生。

(6)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与部分课上时间进行竞赛创作,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通过参与社会竞标、竞赛等方式进行提高,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向学生传授实践功能。

(7)网络化教学:为了进一步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我们还利用了丰富的玩temet资源,不断向学生推荐一些的设计网站,扩大学生的知识吸收面。本课程2003年10月获南洋学院课程一等奖,于2以抖年8月获江苏省高等学校课程二等奖。

2.引进国际前沿、国内经验丰富的课程,增添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艺术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使造型艺术不断出现了许多新的表达形式,在那些新的表达形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造型具有“动”这个最重要的要素。二十世纪的造型艺术,基于对科学的关注和直接应用,开创了“光”和“动”的艺术这一新的领域,一些具有时间要素的动的作品,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视觉效果。

动造型的教学研究,是中国设计教学体系中一个全新的课程,该课程在以往的平面、立体课程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空间、动的要素,使设计创!}练从二维、三维进人多维训练阶段。学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再是单一的、静止的形态,融人了动的因素,使作品显现出无限的生命力,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意识,引发学生从多角度、多视点观察事物,从而寻找更好的表现手段来展现事物。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动造型最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材料的构造与特征、加工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强调技能的训练。课程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

动造型的教学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l)利用自然风力变化的造型;(2)利用人工动力变化的造型;(3)利用磁力变化的造型。

同时,还利用光几水、声音、图像等变化的过程,利用这些表现手法,进一步创造出非物资要素的表现。如动本身以及光、流体、气体、映像、音、色彩、热能、摄影等,根据这些要素创造的造型,在动造型的教学研究中占据广泛的位置,使动造型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

从2(X)3年起,在艺术设计系4个班级中开设了动造型课程。学生对此课程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根据课题要求,将一切可能联想到的动的效果,用形态表现出来,在我院艺术设计系展厅举办了动造型教学成果展。该课程于2004年8月获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一等奖。

本项目通过课程整合,保留精华,增添新的内容、方 法、手段,同时强化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以至兄弟院校的同行专家评价我们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的水平已经接近本科,也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专业历年来就业率一直高达百分之百。

四、狠抓教育质量,使教学改革成果落到实处

1.抓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几年来,我系已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为主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比例的30%,中级职称占35%,同时注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读在职研究生,不断提高自己,同时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对大学毕业两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指定教授、副教授进行指导,制订培养计划,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系领导在检查、督促教案的同时,经常下课堂听课。学院每年都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2(X)4年我系五位老师参加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位获二等奖,其余四位获三等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抓教育质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作为教与学的两个不同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中一直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位置。教师作为专业知识的讲授者、传播者,占据着一个看似合理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作为获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接受者,处于从属地位。随着整个教学课程从形式到内容的改革,这种被动的教学关系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所以,作为设计教育实施者的教师来讲,重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对话模式进行授课,改变以往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新型的使教授与学习两者统一的双向教学模式,包括提问与讨论。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则更能显示出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随着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逐步理解和掌握,他们迫切需要用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到的所有理论,并增强实际创作经验。我们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在专业课程中加人模拟实践部分,或给学生真正的课题,以真实的设计条件让他们进行创作,让学生体验在创作中所会碰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艺术设计教学在注重专业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富有特色的教学课程,使得专业设计课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更为贴切,更富有个性。如给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室内材料与构造、工程预算等课程,给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开设行为美学、前卫艺术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并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增加了学生选课的余地,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要和兴趣,针对学生不同基础,因材施教,使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的乐趣所在,把进行专业学习很自然地成为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

3.多渠道培养人才,开展专业资格考证工作

2仪抖年,我系和国家信息产业部联合举行了平面设计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首期参加培训43名学生,经过培训,顺利地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平面设计师的资格考试,考试通过率为,全部获取了由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平面设计师资格证书。目前,第二期学员正在接受培训,其中包括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太湖学院的学生也前来报名培训、考证。这样,在保障学生毕业时,同时能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提供了保障。

本项目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仪抖年6月顺利结题,并获得南洋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但我们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和研究”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忠实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贡献出我们的力童

浅说学校艺术教育:注重学校艺术教育,弘扬民间艺术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和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是学校艺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校要加强艺术教育,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民间艺术,形成自身特色。

一、重视民间艺术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从语言到服饰,从节日到习俗,外来文化都在强烈冲击传统民族文化。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孩子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显得尤为严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他们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渐渐淡忘传统文化。针对此,中小学校应在坚持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大胆引入民间艺术,把传承民俗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点。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继承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将之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形成自身特色。

的民间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中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欣赏观摩、参与其中,普遍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有效贴近生活体验和感受,加强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因此,挖掘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培养一批爱好者和接班人,是广大艺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学校艺术教育渗透民间艺术的途径

课堂上注重民间艺术教育的同时,学校教学大环境也应充满民间艺术文化气息,因为学校的整个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学校应利用教学楼墙壁及文化长廊展示各种民间艺人的作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艺术的美。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社区,亲身体会的民间艺术。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

因而,弘扬民间艺术,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艺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同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行为密切相关。民间艺术的实践属性与课程的实践属性自然相契合,这使得民间艺术在艺术课堂中的渗透成为可能。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独特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大众的、生活的文化,不仅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而且代表着本地方群众的审美和生活习惯,是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艺术课堂中渗透民间艺术,是吸收民间文化的重要形式,更使教学生活化、趣味性。艺术教师可结合专业优势,有侧重地选择本地民间艺术精华,灵活用于课堂。如美术类,可侧重挖掘农民画、社火脸谱、刺绣香包、编织、彩绘泥塑、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音乐类,可挖掘地方民歌、秦腔、小曲、民间舞蹈、皮影、民间传说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较大限度地运用于课堂,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校园环境创建中加强民间艺术的渗透。

在学校文化长廊的墙上,设计一个完整的本地民间艺术的主题框架,它包括:主题名称——主题由来——主题网络图——主题资料(师生教学活动的照片、学生作品、本地民间艺术文化特色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主题总结。其次,也可以利用教学楼走廊墙壁将学生的绘画作品、剪纸作品、编制作品、陶艺作品等,经过装饰、装裱后展示出来。注重营造教育性、丰富性、艺术性、参与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校园环境氛围,以此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创造、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自然、愉快的环境氛围下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获得自我认同,提高审美能力,发挥其创造性。

(三)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参与民间艺术,加强艺术教育。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较大平台,艺术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欣赏元宵节的舞龙、舞狮子、跑旱船、跑纸马、蜡花舞、踩高脚高台、打花鼓、耍灯笼等20多种民间艺术汇演,并且动员学生参与其中扮演各种角色,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演艺方式进行表演;领略“五月十八”、“四月八”庙会时节唱地方戏曲的深意,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了解;带领同学们参观民间艺术家的木雕、泥塑、葫芦雕刻、面塑、草编、刺绣、剪纸、绳艺串珠、手编等20种民间手工艺作品,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美的热爱,使其体验到主动探索与合作的乐趣,使得当地民间艺术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下去,从而使学校艺术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就 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作为教学内容,更应该拓展学校展示民间艺术的空间,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多方位的了解。并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对某一艺术形式进行改进并作创新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