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福州人”的教育使命分析

摘要:“医学领域的变化是飞速的,早期业界重视的是医生的经验,如今重视的是对医疗器械的合理运用,医疗器械可以更小、更轻便,也可以穿戴,让人更加舒服,医疗水平也有实质性的突破,这些都是我在研究中能明显感受到的进步之处。
“新福州人”的教育使命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福建省引进了许多中国台湾籍的高层次人才参与“新福建”的建设,推动专业领域的发展。2014年,王量弘作为福建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福州大学,现任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台港澳专家”“第三批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在闽优秀台湾人才”“福州大学高层次拔尖人才”等荣誉。

一、从集成电路到心脏医学

王量弘出生于1976年,是台湾台南人,2007年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取得台湾中正大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台湾成功大学和东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是王量弘专注于集成电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阶段,虽然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渐渐地也因遇到瓶颈而感到迷茫。王量弘开始思考做集成电路芯片的意义所在,他认为如果没有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的身上并推动医学发展颇为可惜。他希望能找到集成电路与人之间的“桥梁”,因而开始涉足心脏医学领域,研究低功耗无线心电信号采集芯片设计、心电图像的自动识别与智能化心脏疾病的分析等关键心脏医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在台湾求学与工作期间,王量弘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他先后在台湾立钿科技有限公司、台湾立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必达科技有限公司、台湾工研院、台湾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担任重要职务,参与相关项目、开展研发工作;博士后时期,他在台湾成功大学联合台湾工研院与台北医学大学开发无线心电采集电路,用于中风或四肢受伤的患者康复。

从集成电路到心脏医学,跨领域的研究成为加速王量弘成长的“助推器”,他以高起点成为台湾地区有名的权威专家。“医学领域的变化是飞速的,早期业界重视的是医生的经验,如今重视的是对医疗器械的合理运用,医疗器械可以更小、更轻便,也可以穿戴,让人更加舒服,医疗水平也有实质性的突破,这些都是我在研究中能明显感受到的进步之处。作为一个研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刻苦且扎实,遇到问题要善于找到解决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蜕变,自身具备的功底和能力会大不相同。学生时期的我在优秀的教授的影响下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教授,影响更多的学生。”

二、入职福州大学助推专业发展

在福州大学向王量弘抛出“橄榄枝”的同时,王量弘的发展路径是多元化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那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多家大型企业都希望我能到当地发展,厦门大学也向我邀约,最终选择福州大学是经过慎重考虑后的决定。我很喜欢中华文化,对它有情怀,所以我只想回到大陆,回到我熟悉的祖国。厦门大学虽然很好,但是福州大学偏向自然科学领域,比较适合我在集成电路领域继续发展,多位好友也力荐并看好这所学校,福州大学成为我的最终选择。”王量弘对自身在福州大学的发展有很明确的愿景与规划,他长期坚持在教育第一线,先后教授过集成电路等10门相关课程,指导超过5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他告诉自己,要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教授,就如同当初他的教授影响他那样,培育并影响更多该领域的专业人才;从团队的角度,他带领团队参加全国“互联网+”、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及“挑战杯”等多项全国大赛,分别在2017年、2019年、2020年拿过集成电路设计全国二等奖、全国三等奖与华南赛区二等奖等多项大奖,立志要带领他的团队取得更好的成果、实现飞跃的成长,在全省甚至全国名列前茅。他把“整个家”都搬来了福州:2014年3月1日,他入职福州大学;同年7月,他把妻子和两个孩子接了过来。福州,成为王量弘一家人的“新家”。

“我大概用了两年时间从讲师成长为副教授,而后经过三年成为教授。从2014年起的五年时间里,我踏实地带领团队取得了许多成果,也付出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看着学生尽心尽力,埋头苦干地做项目、参加竞赛,这种挥洒青春、不让青春‘留白’的拼搏精神,我每次想起都会感动得不自觉地在嘴角扬起满意的笑容。2020年,我被认定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升格为博士生导师;2021年,经学校同意,学院聘任我为微电子系副主任,我感受到自己肩膀上的重担—负有‘教学育人为国举才’的重大任务。从此,担子越重,想的也越多。我必须为我的学校、我的团队作出更多的贡献,也要思考以往的经验是否适用于现在的行政职务,帮助学校建设得更好。”王量弘坦言,在福州大学任教压力很大,学校本身是“双一流”的大学,录取的都是高材生,如何能给这些优秀的学生更多的帮助,是他必须思考的。他从周一到周日都持续投入工作,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二点,甚至凌晨一两点入睡,一年365天基本无休,放假的日子很少,就连回台湾也在用电脑办公。许多学生很自信,会提出很多想法,喜欢和他交流,他也乐于与学生分享。这种良性的师生关系,给了他很大的探索动力,坚定了他的育人志向。本科生在学业方面的吸收水平或两极分化,而其接触的研究生着实给了他许多惊喜,每一届的研究生都是亲手带出来的,许多都很优秀。其中,一个研究生的勤奋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带领研究生团队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书时,团队全身心地投入,成员们压力都很大。有一年的大年初二,我接到了一个研究生的电话,他问我:‘老师,我们什么入职福州大学助推专业发展时候开工?什么时候可以继续写国家基金的本子?’经过六年的努力,那一年,我跃过‘龙门’,如愿以偿地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我更是福建省台湾籍教师里第一个拿到这个殊荣的,很荣幸,可以与这样优秀的团队一起共事。”从业绩上来看,这些年王量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福建省卫教攻关重点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国家、省(部)、校级、产学研等项目21项并取得多个重要科研成果,发表超过50篇SCI/EI国际学术论文,申请国内外专利20件。他创立的福州益得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得“福建省百人团队”“2020台湾青年创业之星”的荣誉。与此同时,王量弘兼任的社会职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涉台案件调解员、福州市人民检察院台胞检察联络员、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高级特聘专家、福州市青创科技创新专委会副主任、福州市两岸青年创业融合导师、台湾工业机器人协会理事、台湾国际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国际斐陶斐学会台湾分会终身荣誉会员,等等。

三、“新福州人”见证城市发展

“2014年刚搬到福州的时候,左邻右舍会因为自己是台湾人,在生活上会有一些隔阂与顾虑,但是久而久之,邻里间也会经常串门,渐渐地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其乐融融地交往,归属感越来越强。我本身也希望稳定在福州发展,现在我们都以‘新福州人’自居:要去台湾的时候会说‘我现在要去台湾’;要从台湾到福州,我就会说‘我现在要回福州’。一个是‘去台湾’,一个是‘回福州’,‘回福州’就有回家的感觉,‘去台湾’就像是去台湾旅行的感觉。”身份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王量弘在福州找到了归属感是因为这座城市给了他信心与温暖,其中城市的进步是关键,他从心底认可了这座城市。王量弘告诉记者,他初来福州时常常看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鸣喇叭的场景,其后的两年,他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交车上让座、电动车礼让行人等文明行为随处可见,再往后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改善,城市的文化底蕴就显现出来了。王量弘十分看重一座城市的人文素养,他认为这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他坚定选择在此定居的重要条件。王量弘在福州大学做集成电路研究与教学的同时,也继续植根医疗领域发展。2017年,他创立福州益德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科研成果转化。如今,他的公司正在申请医疗器械认证,其后计划将产品导入医院,最大限度地帮助病患解决困难。“我当初在医疗领域钻研,坚持的是以人为本,初衷是帮助他人,如果现在我们实验室设计的医疗器械可以落地,就完全实现了最初的理想。这一切都还在筹备当中,我们和一些医院开展合作,做过几千例的临床试验,了解了当前医疗领域的痛点,希望未来能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解决医患的疑难杂症。”“新福州人”见证城市发展

作者:林萍姗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