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行政事业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企业持续经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多,在这种条件下,企业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综合实力。
行政事业管理分析

行政事业管理分析1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对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作出全面分析和预测,优化并调整工作方法和实际流程,依据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需求动向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及规划,帮助企业达到节省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收益的目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管理工作的维护与更正。财务内控工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检测并融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优化内部资源分布和配置,建立完整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既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又能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最终实现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性优势的提升与完善。

一、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财务内控之间的联系

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内控都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内控工作都是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检测与分析,然后根据评估数据和结果进行管理方法调整和优化,为企业持续经营创造有利条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内控工作契合度不够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实现统筹调度和协调发展,最终造成财务管理水平发展受限,企业整体运行状态也不是非常良好。就全面预算和企业财务内控工作来说,二者之间存在很大联系与配合,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财务内控存在共同发展目标。换句话来说,企业在委托过程中可能产生缺陷或不足,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妥善解决企业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高管理水平和执行力度,最终实现企业持续经营的伟大目标。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突出强调委托人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领导作用,实现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和综合实力完善。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内控工作都有加强企业管理成效的共同目标。与此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存在很强的互通交流性。具体而言,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员工关系均衡化发展,同时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和经济利益。而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强调具体责任的落实分配,二者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影响及作用,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和生产经营状况的矫正维护。

二、在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中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价值

(一)能够加快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能够预测分析企业经营状况以及财务水平;其次能够系统客观地监测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综合评价企业发展目标与方向;然后能够对各项工作落实进程展开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全面预算管理注重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能够完成企业各项资源的整合优化,最终实现生产利益最大化的长期目标。基于此,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现,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保障和支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全员调动并参与、过程监管和控制等目标,寻找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风险,进一步作出调整与规划,帮助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宏伟目标。

(二)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提高运行水平和状态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能够实现企业资源重新分配与利用的伟大目标,企业应当重新整合自身发展资源,合理优化并分配到生产经营环节当中,最终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双重提升的目标,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地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资源利用效果和收益创造程度。在这种条件下,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发挥重大功效和作用价值。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和落实,需要耗费大量生产资源,资源分配和利用需要合理规划。基于此,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发挥规划设计作用,把企业发展资源精确分配并落到实处,通过明确部门人员责任和义务,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长期目标,既能提高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又能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三)降低成本费用,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水平经济利益对企业经营发展非常重要并且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重视性和关注度都比较高。企业经济利益提升,需要降低成本费用的支出,减少资源投入和消耗量,争取创造更大经济成效。全面预算管理的投入使用,是现代经营理念的完美展现,在生产资料购置成本管控与生产制造成本管控等方面,都按照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进行维护,通过建立投入和支出的对应关系,让企业实现资源分配利用效果最大化,从而提高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与水平。不仅如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起到开源节流从源头上遏制过度损耗现象的发生,通过实践与应用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实力。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当前,很多企业在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时,存在管理制度与条例不完善,相关体系不健全的实际情况。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缺乏正确规范和指导,财务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例如企业资金管理与操控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价值不够大,稍有不慎可能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巨大风险和损失。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实质性理解和要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与观念比较淡薄,实践操控能力也非常差,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和健康经营。例如,在某集团企业当中,财务内控工作需要受到公司总部的监督管控,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公司总体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优化和分配。企业管理结构的组成问题比较复杂,缺乏详细的财务预算管理规划,不能为后期工作提供正确指导和规范,最终造成实际功效不明显。

(二)预算管理结构不完整就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生产经营规模都不是很大,经营时间也比较短暂。到目前为止,依旧存在预算管理结构不完整的现象,财务预算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相当严峻。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经营理念严重脱轨,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受到很大局限和束缚,不能有效推动企业经济利益提升和发展。在具体经营过程中,企业预算管理模式不够先进科学,与时展形势和潮流严重不符,企业财务问题时有发生,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也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和修复。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财务预算管理内容存在很大欠缺和漏洞,预算方法和形式过于单调,具体工作落实不够彻底,企业预算管理效果微乎其微。

(三)预算编制方法过于落后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缺乏合理的手段及方法,传统模式不具备先进性和科学性,在时展过程中严重滞后,财务内控价值的实际作用和功效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方法手段不够先进,脱离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实际情况,预算能力得不到根本保障。还有一些企业预算编制处理时间比较短暂,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不够紧密,财务管理部门在接手落实过程中,容易存在对企业了解不够系统全面的情况,预算编制缺乏客观性,后期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依据和正确参考。

(四)预算执行力度不够近年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发现,从中体会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对预算管理工作拥有一定了解和认识,其功能效用仍需进一步掌握和探究,受综合因素的干扰与影响,预算管理工作效果不够显著。不仅如此,个别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过度依赖财务管理部门,把所有责任和要求都交给财务部门承担。在实际情况中,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交流程度不够充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落实过程中存在较多瓶颈和局限性,不能有效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如何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成效

(一)提高认识和理解程度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中的作用价值不容小觑,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保持清楚认知和了解态度,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给予系统客观的评价及认识,避免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了解不到位或者不科学,在后期实践应用过程中产生较多失误及误差。基于此,企业财务内控工作要重点关注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和认同感受。第一,企业可适当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大力宣扬全面预算管理有关知识内容,方便企业管理人员详细了解并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明确划分工作人员责任和义务,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筑牢根基。第二,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转变意识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全面预算管理对于财务内控的影响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关系,把全面预算管理落到实处,依靠健康科学的工作体系完成保障和推动作用。

(二)优化升级预算编制方法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引导带头作用,联合其他部门一起交流分享企业内部信息,方便财务工作者更加准确、科学地获取企业生产经营信息,为预算编制营造更加科学精确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注重采用合适的方法或手段进行规范。以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和部门工作需求为核心,正确看待预算编制工作,合理分析并评价这项工作的实际作用和价值,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目标适当做出资源优化及调整工作,实现发展资源与经济利益双重提升,给企业长期经营筑牢根基。总而言之,预算编制方法要不断创新优化,适应时展需求和动向,为企业创造更加实用的预算编制效果,发挥企业在新时代下的经济驱动效用。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预算管理涉及的范围领域非常广泛,不同步骤环节所经历的复杂程度也不相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依靠人工操作无法准确达到预算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不能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足够优势和支持力。基于此,企业应当重点考虑全面预算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在新时期背景下,信息水平高低决定着企业整体实力和发展形势的好坏,企业管理人员要正确看待信息化影响作用力度,紧跟时展趋势,依靠信息技术优化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大多通过先进科学的软件平台完成各项内容,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幅上升。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实现预算管理动态操作,把企业财务内控水平推向更高台阶。

(四)加强监督管理功效全面预算管理功能效用的发挥,离不开合理监督和管控进行保障。基于此,企业管理人员在工作实践当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意识的监督管控,合理制定标准和规范。企业管理者要从自身经营状况出发,制定不同的监督管控标准与体系。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作用也不可忽视,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要加强监督管控作用,寻找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合理评价预算操作和实际内容,最终采取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功能效用最大化。

(五)建立健全财务内控体系企业财务内控工作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需要建立明确发展目标与规划,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根据时展要求和动向,做好信息技术的引进和运用,不断强化财务内控工作力度。科技发展推动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完善和加强,财务管理质量水平获得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各部门信息交流合作也更加密切频繁,信息传递交流速率明显提升。因此,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的优势,加强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同时确保各部门联系配合程度处在正常水平。不仅如此,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要不断完善并健全,通过实际操作和手段实现资源分配利用效果最优化。与此同时,加强财务审计工作的保障力度,优化完善财务内控体系,编制科学规范的预算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监管力度与成效,避免企业财务腐败现象或者违法行为的出现。

(六)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效用为了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独立功效,企业应当建立单独的预算管理系统,最终形成与财务管理部门相互分离的管理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应当明确预算管理责任义务,科学设立预算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分析评估系统,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作用效果,制定先进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约束后续操作和其他行为。简化企业管理流程,实现资源分配利用最大化目标。在明确预算管理职能作用的同时,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补充并完善财务体系建设,帮助企业实现精准高效管理的责任目标。预算管理过程中责任监管非常重要,需要通过具体平台和软件实现科学调控,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反馈给领导部门,方便其了解并制定解决措施,通过合理监管财务预算工作,实现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与水平的双重提升。

(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内控之间的联系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加强与财务内控工作的联系配合,确保其建设发展符合系统客观性要求,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与水平。企业在开展财务内控工作时,要与全面预算管理保持一致状态,实现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伟大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市场竞争环境时刻处在动态变化当中,市场环境中的影响作用因素也非常广泛,在这种条件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全面预算和财务内控工作的联系。不仅要重视内部机制的建立完善,更要注重外部制度的优化升级。因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财务内控与全面预算管理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程度。通过合理设定规划目标及发展方向,确保企业管理水平维持正常稳定状态,为企业财务管理营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空间。五、结语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内控工作通过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取得初步成效,企业管理人员也高度重视这项功能的影响和作用范围。基于此,企业管理人员要正确看待财务内控工作与全面预算管理之间的联系配合程度,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改善并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推动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对财务内控工作的影响和作用程度,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与水平,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持续健康经营。

作者:高嵩 张荟茹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行政事业管理分析2

一、概述

为了适应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和权责发生制的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政府会计制度(下称政府会计制度)已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资产是趋势,也是必要。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完备的数据库,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政府会计制度借鉴了国外先进政府会计制度的理念和企业会计制度方法,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整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结合的平行记账方式,对会计工作和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众所周知,原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不提折旧的,而政府会计制度分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财务会计要求对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各单位原有的会计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业务和资产管理,财政系统也推出专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国有资产形成了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在各系统转换间就存在互相衔接和配合的问题。

二、运行状况分析

在会计无纸化信息系统(会计软件)多年的发展和推动下,A事业单位顺应办公自动化的推行,无纸化办公信息系统(OA)已上线运行多年,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手工卡片和台账转化成信息数据以方便调阅和查询。A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分为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两方面工作,财务部门负责价值管理,后勤部门负责实物管理,两个部门合作共同完成。A事业单位因资产规模较大、类别齐全、品种繁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账实、账账、账证核对工作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财政部门对A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预算采购、使用维护、报废处置提出了全过程管理的要求,也同时上线专门的资产管理系统来辅助完成。政府会计制度也对财务会计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要计提折旧和摊销,相关规定在进一步细化资产管理工作的同时,也给单位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要求不断提高,很多报表数据都是从信息系统后台直接取数,对A事业单位报送的资产年报和月报进行实时比对,这就对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事业单位内部实物管理依托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实时记录资产的出入库、维保、报废处置工作,但由于单位成立时间长、资产品类繁多、管理人员变动等因素,导致OA办公系统数据出现滞后、更新不及时、与实物资产有出入的情况,和财务数据核对困难。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和摊销金额难以确定,不同系统计算出的折旧数据存在偏差。在分析A事业单位内部情况后,提出以下应对方案。

三、依托信息化平台制定应对方案

主要是采取编制共用唯一编号进行多个数据信息系统数据索引,实现统一管理目标,进行信息化数据库建设。应对折旧数据问题,用确定数据源的方式,统一依托财政系统的折旧模块实现资产的折旧补提及按月计提的具体工作。首先,对业务流程梳理后进行改进,A事业单位在预算采购办理入库时形成唯一编码,推荐使用单位简称首字母+新增资产年份+资产类别编号+序号形成编码。这个编码很重要,看到编码就能看出资产的购置年份和类别,有助于日后资产盘点和管理工作。例如:XXX2021200001编码,XXX为A事业单位简称首字母;2021为2021年采购;2表示在资产6大类中第二类为通用资产;00001表示为序号。依次类推,进行唯一性规则编号。其次,依据此编码进行OA办公系统出入库的基础数据录入,升级相应模块,依托OA办公系统自动化实现方便快捷的录入手续,在流程完成后形成完整记录。在此过程中,尽量完整输入资产的相关信息如名称、类别、使用部门、保管人、存放位置等,这对日后的管理工作会带来很大的便利。其中特别注意类别一项,一定要与财政系统的类别互相印证,避免财政系统录入数据时出现问题。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业务是不断发生的,一定要选择一个时间点开始执行,实现时间序列的延续,对于之前的数据要按既定的方案初始化的整理录入,工作量较大,但有助于一次性解决问题。再次,在OA办公系统形成完整记录的同时,通过整理导出录入财政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此时财政系统也会生成一个唯一资产管理编码。这时我们一定要把前面编制录入OA办公系统的唯一资产编码录入财政资产管理系统中,由于财政系统已经生成了卡片编号,我们可以录入诸如内部码、助记码之类,一经确定不要改动。

这样以后在任何时间查询相关资产时都有一个唯一码进行对应,无论从哪个系统中调阅相关数据都能实现数据统一、精准管理。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成OA系统的数据整理并同步到财政资产管理系统中,实现两个系统数据互相印证,线上、线下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果财政系统能提供开放数据导入接口,就更加方便了,可以用单位自编的唯一性编号同步替代财政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卡片编码,更为方便。最后,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资产的调拨、变更等在形成OA系统流程数据后,也同样按唯一编码同步到财政系统中,实现数据更新维护,直到资产报废。在资产报废处置手续办理结束后,A事业单位在收到批复的同时,实行价值管理的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财政资产管理系统中也自动进行清理,同时通知实物管理的后勤部门对资产进行实物清理、处置,留好处置凭证。OA办公系统也及时把申请报废的相关资产作清理处置,完成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对资产的全过程闭环、精准管理,实现资产管理的手续合规化、精细化、信息化,从而高效保证国有资产安全。2017年2月21日《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通知》(财会〔2017〕4号)的,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年限及计提作了相关指引,也明确了新增资产从新增当月开始计提。A事业单位折旧费计提金额出现偏差,其实就是折旧数据源的问题。因A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大、品种多,不同系统所做的折旧数据会存在一些差异,而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对计提折旧工作也缺乏经验,可采取以下应对办法。选定一个数据源进行折旧计提和统计,现在能计提折旧的信息系统有很多,无论是财务软件还是后期开发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对应的资产模块,但还是推荐使用财政系统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以A事业单位为例,对于国有资产来讲,财政部门对于资产使用年限一般都有相应的规定,而财政部门的资产信息系统就是以这个数据为基础设计的,不用再核对和整理,直接使用即可。另一方面,在日后管理工作中,方便系统直接取数,对于相关报表的填报及数据准确性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里需要注意,一般情况下财政资产管理系统的折旧都是默认使用平均年限法,如果有的单位要采取其他方法计提折旧的,要在录入卡片时设定折旧方法,之后就不用再做修改了。在做好以上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逐步核对和清理数据,依法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和摊销进行一次补提,这在财政资产管理系统的折旧模块中就有相应的功能,直接运行即可。因A事业单位之前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时,对现有的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要进行折旧、摊销补提,这里不讨论因会计制度转换衔接对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补提折旧的合理性影响,一律按制度要求进行一次性补提折旧。A事业单位已经按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过折旧和摊销的补提,也按季度进行相应的折旧和摊销,但是由于前期数据不完整,卡片信息和折旧计提信息也不能准确对应,致使报废、调拨资产时的卡片信息不完整。采取应对的办法是,依托财政的资产管理系统,在清理、整理好前期数据的前提下,利用系统的补提折旧功能,对资产的折旧和摊销进行一次性补提,对前期已经补提的折旧进行数据修正。做好这项工作,折旧和摊销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已经修正准确、卡片信息完整,同时也与A事业单位的OA办公系统数据一一对应了,接下来就是按时间序列进行折旧的按月计提,按期对财务折旧数据进行更新和修正,把折旧、摊销的数据更新到业务发生时间,就完全同步了。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数据核对和整理中,推荐使用财务数据和实物资产进行盘点核查后的数据作为基准,以这个基准维护财政资产管理系统,再对应调整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样就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以A事业单位为例,OA办公系统建设模块因测试和更新不及时,加上人员岗位调动等导致数据不准确,而无法进行核对,可以通过以上的数据整理后一次性更新纠正。

四、实施工作的难点及挑战

因在建设数据库时耗费大量时间,特别是方案制定好后对之前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清查核对、财务数据的修正和调整,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考验实施人员的耐心和责任心。建议指定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完善基础数据库后,按既定方案调整到位,A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资产卡片的完整性、折旧摊销的及时性工作就走上了正轨,真正实现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为各项后续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现在很多信息化平台都逐渐成熟、稳定,只要集思广益、开动脑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就一定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作者:邵家宇 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财务部

行政事业管理分析3

一、引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国家大力支持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事业单位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有序、核算有据、使用有章、监督有力、成果有效,是目前极为重要的问题。通过完善事业单位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规范科研专项经费使用,全面、多环节监督科研项目经费执行,提高科研专项经费使用的效率等多项举措,从而促进我国科研项目研究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二、科研专项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不合理1.项目预算编制存在较多不合理性科研专项经费来源主要是中央及地方财政拨款,通常由科研类高校、院所作为主要承担单位申请并承接科研项目,非科研类事业单位往往只能从主要承担单位手中分配负责其中的一个子项目、子课题。目前,存在部分事业单位忽略非财政拨款项目的预算编制,认为非财政拨款项目是横向创收项目,与事业性项目相同,仅仅作为创收收入核算,未单独编制预算。另一方面,在申报项目预算时,往往由项目负责人编制,他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并未与财务人员沟通项目预算编制的经济分类,导致整个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性,预算编制科目分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合理性。2.预算执行过程中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存在较大偏差项目申报时,项目负责人通常按照项目立项各环节经费需求,并结合单位实际编制相应的预算。但是在项目推进落实过程中,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项目前期通常投入的精力较少,忽视了预算执行支付进度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导致项目在验收的阶段,为了达到预算执行的要求,可能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导致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缺乏质量性、有效性。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近年来,财政部在科研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陆续出台了多个相关规定,按照要求科研专项经费属于专项资金,应单独核算管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会计核算方法差异性影响,核算科目界定并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科研项目与其他创收性项目同时列为横向创收项目,收款时全部列入“银行存款”科目,导致资金使用混乱;二是事业单位在核算科研专项经费时,只能按照政府会计科目对应核算,例如发生的测试化验加工、燃料动力费等,在政府会计科目表上找不到完全对应的科目核算,只能选择较为接近的科目核算,影响了专项资金核算的准确性,也给执行过程中的统计工作带来了难度。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科研专项资金使用合规性和精准性,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执行和调整。但目前看来,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根据科研专项经费使用性质进行调整,没有设置单独介绍科研专项经费使用规范,无法从实际上满足科研项目的特殊性、针对性。(四)监督监管机制不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展科研项目工作时,科研项目的申报、使用通常都是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执行过程全部由项目人员负责,缺少专门的监督人员。监督监管机制的不完善,无法保证科研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单位内部监督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专门的监督部门,也没有充分借助上级内审部门的作用。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借助内部监督的力度还是不足、效果较差;二是责任追究不到位。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申报科研项目之后,没有成立科研专项工作小组,落实责任主体,导致问题发生时,不能第一时间确认责任主体并及时解决问题。

三、加强科研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科学编制预算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也明确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其中“标准科学、约束有力”首次被明确列为该制度目标。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扩大预算编制自主权,精简预算科目,建议由财务人员与项目人员共同组建科研专项经费预算编制小组,做到预算编制工作精准高效、预算合理、全范围纳入。能够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资金使用的不可控性。无论是短期项目还是中长期项目,通过合理地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使其按照年度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正常支出,可以增加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二)规范会计核算,分类分项管理科研专项资金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中,明确了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能够精确的理解各科目的内涵,以及明确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分类科目正确核算的前提。这些核算科目目前没办法做到与《政府会计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分类和部门经济分类完全匹配。可以通过细化会计科目、部门经济分类的办法尽可能地做到对应匹配。比如:一是科研专项经费收支可以通过“银行存款”科目下设三级明细科目,单独体现科研专项经费收入支出情况。二是通过“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科目和“业务活动费用—科研事业活动费用”科目分别下设对应的科研专项经费支出三级明细科目,按照科研专项经费核算科目准确核算。

(三)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加强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提高科研专项经费使用效益,应结合事业单位与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加单独的章节介绍科研专项经费使用规范,以及科研专项经费申报流程、执行监督、报销验收等一系列控制制度。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满足科研专项经费的当前工作的需要。强化专项经费管理与监督,能够清楚地掌握科研经费时每笔收支情况。

(四)完善单位内部监督监管机制科研专项经费的执行与监督必须两手抓。若想保证科研专项经费使用有效,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监督机制的独立运行,比如搭建目标达成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任务、进度、时间和执行分析等几个方面。通过监控目标达成系统中的这几个方面,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科研专项经费的全过程监控管理。同时,在科研经费使用监督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应完善岗位设置,明确权责关系,落实责任主体,提高专项经费管理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专项经费预算编制执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监管一直是事业单位科研专项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事业单位科研专项经费预算编制科学有效、会计核算规范合理、内控制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运行有效,都为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为科研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萍萍 单位: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