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财产保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各行各业在此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使得市场经济空前繁荣。
财产保险研究

财产保险研究1

保险行业的繁荣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体现,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保险业不仅能够为国内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提供基础保障,而且能够促进国内社会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为其都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目前,城市财险行业发展迅速,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缓解企业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财险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破除目前经营发展中存在瓶颈问题,对于企业未来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价值。

一、我国财产保险发展现状

财产保险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保险业务种类,在保险业兴起的过程中提供了多数保费收入,在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财产保险不仅关系到民众的资金安全,还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具有十分关键的保障作用。根据数据调查研究报告,从2004年至2020年,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与寿险行业相比,在初始阶段一直占据较大保险行业份额,一直到1997年才逐渐被寿险超过,但是值得说明的是,寿险行业虽然目前比重较大,但是相比于财产保险而言,增长速度和发展空间近几年逐渐减少。从我国保险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保险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行业领域发展速度较快,与其他国家已经成熟的保险业之间的差距逐年减少,初期我国保费收入仅为美国的0.5%,而到了2015年,我国保费收入已经到了美国保费收入的19%,保险行业日益成熟。

二、竞争力相关概述

(一)环境竞争理论关于竞争理论的研究起源于生物、社会等学科,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竞争个体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或者达到某个目标,展开斗争或者争夺的社会性行为,随着竞争行为的不断开展,竞争要素也会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发现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市场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取决于产品吸引力,吸引力越大,表明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越发明显,与企业内部条件关联性较小,这一理论认为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就需要针对环境的变化,提出了合理的企业决策。

(二)资源基础竞争理论资源基础竞争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于资源与竞争力的关系。企业是由各类资源构成,比如资金、人力、建筑等,资源基础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该理论着重对企业资源积累以及资产差异带来的竞争力进行了阐述,认为企业要想持续拥有良好的竞争力,就需要具备其他企业缺乏的稀有内部资源,这部分稀有资源能够对竞争力产生较大影响,独特的资源配置影响力大于市场环境影响力。总结如下:第一,资源有价值;第二,资源具有稀有性,不被其他企业拥有;第三,不具备复制性;第四,不可替代性。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能够自由发挥自身优势的竞争力,该竞争力与企业内部条件密切相关,该理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并且该竞争优势难以在短期内获取,需要企业具备多方面能力前提下才能够获得,也就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这种竞争优势需要在长时间内持续积累才能获得,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使得企业竞争力提升研究有了新的方向,但是由于核心竞争力是由多个因素条件共同决定,并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因此目前还需要一个完善的科学研究体系,与其他竞争力存在模糊的界限,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四)动态竞争理论与以上几种竞争力理论研究相比,动态竞争理论更倾向于研究动态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以上几种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多是默认外部环境不变的前提下,影响竞争力的关进因素内容。顾名思义,动态竞争理论意味着企业需要时刻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即改变能力的能力该理论认为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企业协调能力、整合能力以及重构能力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使得企业的运营管理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竞争力并不是直接来源于动态竞争,而是在已有资源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自身的竞争优势,以资源能力产生、发展以及演化等方面来研究竞争力与企业的关系。

三、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中的瓶颈问题

(一)部分中小财险公司战略规划指导性不足部分中小财险企业特别是民营资本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具有一定流动性,并且由于中小财险企业自身资源不足,因而难以主导市场竞争方向,因此主要是外部市场的追随者,企业产品结构明显受到市场波动影响,因而企业的战略目标也需要依据市场变化而发生调整。战略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于中小财险企业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部分中小财险企业在战略调整方面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敷衍了事,战略调整之后就丧失了自身的职能作用,使得企业再无纲领性文件指导工作,工作开展多凭人员主观意识,随意性明显。

(二)产险险种研发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部分财产保险企业的产险产品结构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企业产品创新度还不够,原因在于,财险企业起步较晚,缺乏产品创新的实践经验和意识,许多产险产品都是从国外引进,并且受制于自身拥有的资源,缺乏新险种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为了保持企业的稳定盈利,通常会选择以业务成交量为原则的发展路线,使得我国财产保险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过于单一的产险结构使得市场产品竞争更为激烈,比如出现恶劣的价格战,导致财险行业发展停滞不前。

(三)产险风险控制水平亟待提高对于财产保险企业而言,产险风险管控工作也是极为关键的环节。目前我国产险风险控制水平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一些财产保险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采用了某些恶性竞争策略,盲目忽视保险标的潜在风险,使得风险系数在较高程度;第二,一些财险保险企业盲目追求企业规模扩大和业务成交量,对部分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的选择性忽视,将风险集中于某一环节,不利于企业财务稳定运行;第三,一些企业为了迎合部分客户的需求,在不考虑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推出了受众较小的险种,该险种的风险系数以及收益系数不符合企业利益,严重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第四,一些财险企业的信息系统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系统收集的风险信息不足,无法作为风险管控的数据库。

四、新时期我国财险公司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一)推动财险公司战略规划的落地战略规划是企业开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需要企业基于客观条件推动企业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做起:第一,由企业管理高层牵头,建立企业战略规划领导小组,结合目前市场环境变化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期望,重新设立合理的战略管理目标,将企业重点项目纳入阶段性工作任务当中,加强企业战略规划的跟踪指导,全程监督审视战略落实情况,推动战略在各执行单位中有效落实;第二,注重企业战略管理的灵活性,设立战略目标需要保留一定的可调整空间,保障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产生的风险,为战略落实提供可靠保障。

(二)加大险种研发创新能力培育第一,强化产险产品创新的实效性,要求企业设计创新产品时,必须要结合当前的环境变化,结合动态竞争理论,第一时间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准确反应,保证该产品的创新点高度契合市场需求,具有明显时效性;第二,要重视险种研发创新工作,提升企业管理层对险种研发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增大在该方面工作的投入力度,促进创新工作顺利进行;第三,加强第三方合作。企业财险险种创新要紧跟金融发展浪潮,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合作力度,丰富创新资源,弥补自身在创新设计方面的短板。

(三)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第一,市场差异化。市场差异化是指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市场条件等外部因素,对企业自身进行差异化定位,进而扩宽市场份额,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对目标客户差异化,通过细化财险市场,进行分层次营销,根据目标年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环境等因素量身定制财险产品和服务内容等;第二,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对自身产品进行定位和定向改造,使产品在市场中具有鲜明特征,更符合特定人群的需求喜好,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这一点主要是由于财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具体可从产品创新、产品增值以及差异费率三方面着手进行;第三,服务差异化。服务差异化要求企业将市场竞争从低价、低成本转向风险管控以及客户服务能力方面,要从服务流程差异化入手,目前众多用户关注产品理赔流程的畅通,因此企业要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提高理赔效率,实现出单快、查勘快、处理快、支付快,保证客户理赔服务体验,提高服务精确度,实现理赔业务专业性和规范性。

(四)利用科技和数据打造竞争新优势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进入传统行业领域,新的竞争模式开始涌现,财险企业也应当及时转变过去的经营观念、销售方式以及决策方法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利用科技数据打造竞争新优势是目前的主流优势。第一,销售层面。企业需要家里统一的营销平台,优化销售服务流程,精准对接服务客户;第二,运营层面。企业需要实现业务流程线上管理,并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为销售端提供决策方案;第三,系统方面。引进AI智能引擎,构建数据化管理体系,使客户能够在系统内查询相关数据信息,并与客户实现智能化交互,建立服务数据库,将产品数据和业务数据标签化分类,便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随时查阅使用,为业务中台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持。

(五)提升财险公司资金运用竞争力企业资金运用能力对于企业竞争力影响十分明显,提升企业资金运用竞争力可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财险企业需要选择换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将资金资产交由更为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使得资金能够得到高效使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第二,加强企业资产负债管理,对于财险企业而言,资产负债管理对于企业稳定运营更为关键。由于财险业务合作会带来额外成本,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负债管理来减少企业资金链的运行压力,根据资金不同特性执行不同投资策略,确保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平衡,集合企业管理需求调整自身负债机构,与此同时加强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避免利差损产生。

(六)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我国保险行业在发展初期,为了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企业人员普遍素养不高,发展较快的财险企业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因而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第一,扩宽人才引进机制,从国内外专业院校引进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第二,加强人员培训工作,不断完善人员培训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完善人员晋升机制,要根据企业现阶段工作需求,对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力求将培训投入的资源价值最大化,利用股权激励,岗位薪酬提升来激发企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力求每次培训都能获得理想成效;第三,建立健全严格考核标准,针对像人保、国寿类似的国企财险企业,要以严格的考察机制避免人员在岗失职的情况,加强企业内部竞争力,提高人员个人竞争意识和能力。

(七)培育财险公司风险控制能力财险企业培育自身风险控制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内容:第一,培养企业风险细分的能力。这一点能力要求财险企业要围绕潜在目标的客户需求,对保险产品的功能进行细分设计,具体需要提前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大致创意设计方向,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可行性分析,不断筛选优秀产品设计方案,实现产品修订补充,在产品初步完成之后,可进行试销活动完成二次验证,最终形成企业产险独特定位;第二,提高费率厘定能力。财险企业在对保险产品进行定价时,在考虑纯损失率的同时也要考虑目标客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厘定出合理的费率,尽可能降低企业产品的风险概率。

五、结束语

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在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我国财险企业也成了金融机构实施跨境经营管理的重要合作伙伴,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也对保险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但是由于目前市场竞争力激烈,我国财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大,因此还需要加强财险公司战略规划落地,推动险种研发创新,借助科技数据来提升竞争优势,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为企业稳定运营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冯云 单位: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财产保险研究2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崛起,以及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汽车保险业务作为一种汽车的必备保障,其市场规模及经济价值不容小觑,因此也吸引了大量保险企业的关注,纷纷进军汽车保险市场,形成了颇为激烈的竞争格局。为此,新时代下我国汽车保险,必须要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保证我国汽车保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完成由价格向服务的转型。

1新时代我国汽车保险市场现状

如今,在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刺激下,人们逐步将汽车消费纳入日常清单,导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我国快速跃升为世界最为活跃的汽车市场之一。在此背景下,汽车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保障形式,逐步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接纳,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纬度逐步深化,迎来了全新的变革与发展期[1]。目前,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自由化,汽车保险业务方式与国际接轨,给汽车保险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塑造了市场营销的多元化格局,促进我国汽车保险的长期健康的发展。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汽车保险产业链已经逐步形成,具体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即上游行业、中游行业与下游行业,如图1所示。另外,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随之产生的效应,无疑带动了汽车保费的持续增长,根据2014—2020年的汽车保险收入统计,其增长趋势较为显著,由2014年的551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480亿元,而且在2019年达到创纪录的8188亿元,如图2所示。

2新时代我国汽车保险市场的特征

2.1新政助力商业车险改革如今,汽车保险已经发展为该领域的第一大业务,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改革,汽车保险无论是规模还是保费,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2]。为适应未来行业的发展格局,从而更好地推动汽车保险质量的升级,以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银保监协会在2020年9月颁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意见指导》(以下简称《意见指导》),其中明确要求应注重多纬度的改革,突出产品价值、保障范围、服务质量等,切实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建设,与之前相比力求做到保费只降不升、范围只增不减、服务只优不差[3]。可见,伴随新政策的实施,汽车保险业务逐步迈向正轨,极大提升了市场及行业的发展质量,实现了汽车保险环境的全面优化。

2.2汽车产业为车险提供机遇目前,汽车已经由以往的奢侈品变为家庭消费品,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及保险市场的扩大,汽车保险的销售迎来重要机遇期,其作为一种必要的生命财产保障,已经与汽车行业发展保持紧密关联,实现了同步发展。目前,我国汽车保险规模已经超过8000亿元,未来还将向万亿规模拓展,并且其占财险市场的75%以上[4]。可见,汽车保险在行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其较高的赔付率也使行业利润空间较为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另外,伴随汽车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全球化、高科技已成为当今主流,其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但汽车保险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需利用汽车保险分摊用户风险,进而不断实现各个产业的发展。

2.3车险保费的收入持续增加车险保费是汽车保险业务收益的体现,更是支撑汽车保险行业发展的核心,伴随汽车产业及汽车保险市场的优化,我国的汽车保险费用总额不断增加,呈现出大幅上涨的趋势。尤其是在汽车销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投保率也比以往有了大幅提升。汽车保险主要以强制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等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的保障,根据以往的销售经验分析,汽车保险业务盈利水平保持相对稳定[5]。现阶段,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行业逐步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产能也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保证了汽车市场产品的需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5月,我国乘用车日均销量已达4.9万辆,环比增长12%左右,这也极大刺激了汽车保险业务的复苏。

3新时代我国汽车保险市场营销策略

3.1开发个性化险种,构建多元产品体系针对我国汽车保险市场的逐步扩大,创新营销的背后应具有多元产品的支持,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保险企业。面对如今汽车保险需求的日益精细化,保险企业必须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提供多元化车险产品[6]。例如,在应对普通客户的低价需求时,保险公司可借助电销网销等渠道,为其推出专属产品,以进一步彰显产品的价格优势,满足汽车保险的基础型需要。另外,在汽车保险产品的创新上,可利用新旧产品有机结合,满足不同用户的属性需求,对保险产品进行分类,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在实践过程中,保险公司可结合车主的相关信息,如历史承保及理赔数据等实施分析,再通过公司的利益点进行险种的搭配,实现保险利润的最大化。目前,在汽车保险业务的主要组合模式中,应包括四个效益险种,即车责险、玻璃险、盗抢险和自燃险等,不仅如此,在汽车保险的推广过程中,除了关注于价格因素外,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必不可少,如利用对客户的风险分析,可选择相应的优惠政策,以提升在销售环节中续保定价的吸引力,并积极控制好高风险车型的承保,如各类工程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特种作业车辆等,防范劣质保险业务的流入。

3.2关注市场细分,实施差异化营销从现阶段汽车保险市场的特点来看,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因此必须转变以往的营销方式,立足自身加强创新实践,思考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7]。一方面,汽车保险业务的发展应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作为切入点,借助现代化数据,真正掌握用户的特点、需求及趋向,将现代营销理念纳入实践范畴,充分挖掘汽车保险的客户资源。同时,应采取对比的方法分析客户习惯,在倾听客户需求的同时,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大数据优势,收集更广泛的数据资源,优化汽车保险产品及服务模式,推动转型成果形成先发优势。汽车保险业务需强调需求导向,由于汽车产品的多样化导致了保险产品的多样化,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及客户资源,汽车保险必须做好自身对市场的精准定位。首先,加强目标客户信息收集,目标客户群体庞大,同时也是汽车保险优化产品的重点,汽车保险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目标客户的支持,因此在产品的营销环节必须注重信息的收集,要全面掌握相关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特别是愈发要求细节的汽车保险市场,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要求保险企业了解每个客户的需求,增强其对于企业品牌的认同和依赖,如此一来对于客户的公关就会事半功倍。

3.3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发挥智能平台优势对于汽车保险业务而言,营销方式应当与时代变革接轨,以更丰富的线上服务模式,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创新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号及企业平台等,为客户提供全面化的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渠道推送新闻动态、热门产品、社会热点、车险报价及保单查询等。随着汽车保险行业管理的逐步完善,如今汽车保险电子化保单也迅速实施,让客户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提升了保险营销的效率和质量。另外,利用面向于全社会的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信息的大范围覆盖,打破了传统的区域化营销形态,使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及时了解汽车保险信息,再利用视频、QA漫画等,为用户提供动态化、形象化、新颖化的指导及增值服务,还可以在平台中设置一些小的互动游戏,改变以往严肃的保险营销形象,给予客户轻松和亲切感,提升汽车保险的成交概率。除此以外,汽车保险营销的成功与否,与汽车保险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密切相关,在实践中应突出对销售、服务等功能的整合,比如,利用汽车保险与救援平台的技术合作,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思维,利用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增强后台服务管理能力,达到运营优化的目标,尤其是通过双方后台系统的升级,分阶段实现基于移动新技术的道路救援服务运营机制,实现管理服务成本的大幅下降,并且能够体现出最佳的运营效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8]。另外,电子保单结构的优化应用,能够大幅节约企业及用户的时间成本,完成保单的即时查看和下载,其使用效率远高于传统纸质保单,实现车险保单的去纸化、移动化和通用化,推动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应用。

3.4推进新旧渠道融合,提升营销覆盖面汽车保险业务的营销大致包括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线下渠道属于传统的营销渠道,其总体占据汽车保险的三分之一。具体而言,客户在购买车辆后可以直接进行店内投保,为用户提供较为便捷的服务,其优势在于用户在出险时,可直接与汽车销售商联系,并且部分销售商还会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使汽车保险业务更具吸引力。另外,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同样属于传统渠道范畴,其特点是能够同时多个保险品牌,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选择,而且可以让客户真正实现“货比三家”。新兴渠道则以线上渠道为核心,包括网销渠道、电话渠道及交叉渠道等,即客户无需经过第三方平台,可直接与汽车保险企业进行沟通,避免购买汽车保险时的风险,具有办理规范、管理权威和服务专业等优势。事实上,在现阶段的实践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传统渠道还是新兴渠道,其均具备各自的优势,而如何实现相关优势的整合,无疑也成为汽车保险企业及行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尤其是需要针对现阶段的实际特点,加强新旧渠道之间的整合互通,利用资源共建共享达到双赢目标。例如,可以利用汽车保险业务优势,进一步引入“车+N”营销模式,拓展汽车保险业务。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汽车保险行业已逐步趋于成熟,市场竞争也日益归于平和,在遵循市场和行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保险企业必须积极创新,以全新的营销策略打动消费者。特别是针对新时代的市场及行业特点,应科学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汽车保险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互相融合、优势互补,改变以往无序和恶性竞争的格局,真正做到以服务客户为中心,推动我国汽车保险市场和行业稳步发展。

作者:万凌云 单位: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产保险研究3

1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为河南省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三农”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规划,为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河南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增长明显,险种逐渐多样化,覆盖范围和保障对象不断扩大。

1.1发展成效在保费规模方面,2007年,河南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0.68亿元,约占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1.28%;2020年,河南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55.87亿元,约占全国的6.86%,2007—2020年,除2010年和2014年河南省农险保费收入出现明显下降外,河南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均在逐步扩大,目前已经位居全国第二。在保障水平方面,2007年,河南省农业保险密度仅为2.34人/元,农业保险深度为0.032%,同年全国平均农业保险密度为17.37人/元,平均农业保险深度为0.192%(见表1)。2020年,河南省农业保险密度为456.84人/元,农业保险深度为1.044%,同年全国平均农业保险密度为460.41人/元,平均农业保险深度为1.048%,已经比较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表明2007—2020年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速度较快。在赔付支出上,总体上随着保费收入而增加,2007年和2012年赔付比率较低,分别约为23%和34%;2010年,河南省频繁遭遇自然灾害,造成远高于往年的损失,使得农险赔付比出现了剧烈波动;在其他年份,农险赔付比保持在47%~70%。

1.2产品创新农产品“保险+期货”利用期货对冲价格波动风险,转移了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格波动风险,也缓解了政府对农业保险补贴的财政压力,是金融服务“三农”的新路径。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但花生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2020年,河南省花生产量为594.93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3.33%,是我国重要的花生产区。为维持花生生产稳定、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2021年,省财政厅和郑商所便将花生纳入“保险+期货”试点品种,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驻马店正阳县、开封祥符区三个花生主产县开展了“保险+期货”项目试点。保费中农户自缴10%,郑州商品交易所补贴资金1000万元,剩余部分由政府各级财政提供保费补贴。截至2021年年底,近20000户参保农户全部获得赔偿,赔付总金额为1529.1万元,赔款为79.23元/667m2,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户的损失,但保障额度仍较低,尚不足以弥补农户的物化成本。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并提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而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研发投入大、市场风险高、投资周期长,且容易受到气候、市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2021年出台了《河南省小麦制种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同时在3个省辖市和2个财政直管县开展小麦制种保险试点工作,同时根据本省情况,探索开展其他类型作物制种保险。目前,河南省济源市蔬菜制种基地面积达到24km2,是河南省最大的蔬菜制种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为打好种业翻身仗,2017年,济源市率先在全省探索开展了蔬菜制种保险工作,保费由各级财政补贴70%,农户自缴30%。2021年,全年蔬菜制种入保面积为13.33km2,保费约181.72万元,涉及3429户,为蔬菜制种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2农业保险推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高,产品供需不匹配,农业产业的保障力度不足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保险损失补偿功能的发挥。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是衡量农业保险风险保障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国学者张峭的研究,用农业保险金额与农业产值的比值衡量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用公式表示为:保障水平=总保额总产值=承保数量×单位保额种养规模×单位产值=承保数量种养规模×单位保额单位产值=保障广度×保障深度,采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农业保险金额和总产值采用《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农林牧渔产值测算总金额,2020年,河南省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为23.95%,而全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则为50.9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农险产品仅是对“物化成本”的保障,保险金额不及种养殖成本,而且在理赔时还有免赔额和赔付比例的要求,实际赔付金额可能更低,难以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随着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推进,诞生了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相较于传统家庭经营的农户而言,具有专业性更强、规模更大、投资更多等特点。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者在保险需求方面更希望得到高额、保价格的保障,以此减少自身生产经营波动带来的影响。而传统农户则更希望得到“实惠”的保险保障,即能够在覆盖生产成本的同时又有较高政府补贴的“普惠型”农业保险产品,但当前的农险产品都不能满足这两类主体的保险需求,农险产品对农业生产经营的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农户的保险意愿不强。

2.2查勘定损难度大,经营成本高,农险经营面临困难农业生产因为自身的特殊性,生产周期较长,往往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生产经营的位置也较为分散,给查勘定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使得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大幅提高。农作物在生长周期的不同时段,受灾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同的,不同的农作物或牲畜的生长周期或养殖周期也有较大的差异,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条件下,同一种作物的生长情况也不尽相同,这就对农险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广,涉及的农户往往也很多,出险后,保险公司应当尽快定损理赔,尽管无人机、遥感等现代科技可以辅助进行定损,但由于当前遥感技术公司没有法定的鉴定资质,其结果不被法律部门所认可,同时我国应用遥感技术起步晚,基础数据欠缺,也会造成精度不高的情况。这时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势必会增加农险公司的经营成本。

2.3风险防范水平有待提升,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河南省位于亚热带、温带季风区,洪涝、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许多小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遭遇突发灾害时通常会承受较大损失。另外,自然灾害还具有影响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波及全省大部分地区,农险公司需要承担高额的保险赔偿,这也是其不愿意经营农险的原因。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一旦遭受巨灾,不仅会使农业生产者蒙受损失,还会传导到下游的其他产业,给国民经济造成更大的影响。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可以有效化解因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而河南省尚无统一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仅通过农业保险,不足以完全化解农业巨灾风险,急需构建完善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3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3.1提升农险保障水平,开发适应需求的农险产品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地域、农产品或畜产品类型和种养殖技术上的差异会影响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水平和类型。农业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时要结合当地特色、产品类型和生产环境进行具体分析,设计出符合农户保障需求的农险产品。就农业的经营主体而言,由于其对农业生产的态度和风险意识不同,对保险产品的选择也大相径庭。小农户风险意识较弱,土地少、资金少,对保费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应向其提供“普惠型”的农险产品;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风险意识较强,尤其更为重视保险的保障水平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因此应主要为其提供高保额、保价格的保险产品。

3.2加强保险科技运用与人才队伍建设,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现代新兴科技的迅速变革推动了保险与科技的结合,产生了保险科技。在农险方面,保险科技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线上投保、线上理赔,以及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及时推送相关的气象灾害和价格波动等信息,进一步优化保险服务;结合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勘探技术及时快速勘查受灾地区的损失情况,可以为人员无法快速到达重灾区提供影像资料,加快后续理赔进度;通过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精准识别养殖保险标的,例如运用AI牛脸扫描识别技术,可以精准承保,有效降低虚假承保与理赔。另外,专业型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推动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保险公司应招聘有长期农业种养殖经验的农户,集中开展农险核保与理赔教育,将其培养成为复合型的农险理赔员;高等院校与农险公司展开合作,建立农险人才培养基地,增加学生前往农险公司实习就业机会,为农险输送更多保险专业的高层次人才。

3.3注重防灾防损,完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保险业应主动加强宣传教育,在农户投保时就对保险标的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对防灾防损措施合理的农户予以适度的保费奖励。同时农险公司应计提一定比例的农业巨灾准备金;中央和省政府应优化财政支出,将特定比例的救灾资金作为农业巨灾准备金;保险公司应采用分保和再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进一步分散;鼓励发行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借助金融市场可以有效分散巨灾风险。协调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尤其是气象部门、农业部门、应急管理部门以及农险公司,灾害发生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灾害发生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灾害发生后做好灾后重建、理赔和宣传教育工作,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参考文献:

[1]冯文丽,苏晓鹏.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保险发展[J].农村金融研究,2019(4):14-18.

[2]张峭,王克,李越,等.我国农业保险风险保障:现状、问题和建议[J].保险研究,2019(10):3-18.

[3]兰虹,赵佳伟,于代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西南金融,2020(5):64-77.

作者:刘洪淼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