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1

三、根据“统一计划,分别管理”的原则,全军非编职工的劳动工资计划的管理工作,划归四十七个归口部门分别管理。四十七个归口部门是:总参三部、军训部、出版局、测绘局、机要局、管理局、总政管理局、总后营房部、军马部、工厂管理部第一生产管理局、第二生产管理局(汉口)、第三管理局(西安)、司令部管理局、白城办事处(吉林)、大同办事处(山西)、重庆办事处(四川)、西安办事处(陕西)、青藏办事处(青海西宁)、国防科委后勤部,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铁道兵,公安部队,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福州军区,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西藏军区,新疆军区(乌鲁木齐),内蒙军区(呼和浩特),南京军事学院,汉口高级步校,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后勤学校(汉口),南京军械学校,镇江汽车学校。

四、军队非编职工的年度劳动工资计划,由总后勤部统一汇总报劳动部并抄报国家计委和国防工业办公室。根据国家批准的计划,总后勤部分别下达军队各归口部门,同时抄报劳动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五、基层单位的年度劳动工资计划,由军队归口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根据总后勤部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分配下达基层单位的年度计划指标,并按下达单位详细列表报总后勤部备案;同时把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抄送基层单位所在省、市、自治区计委、劳动厅(局)和人民银行(职工人数不抄送银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由军队财务部门监督,工资总额也不抄送银行)。

六、军队归口部门批复基层单位的年度劳动工资计划,可分季列出一次下达,劳动部门和人民银行,根据军队归口部门下达的计划监督执行。

七、军队归口部门在总后勤部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范围内,可在所属基层单位之间,调整指标的余缺。但需将调整情况,按上述第五条规定办理。

八、军队归口部门之间,各归口部门与地方之间,如成建制的交接单位时,交接双方必须办理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指标的划拨手续,同时抄报总后勤部和当地劳动部门、人民银行。

九、基层单位增加职工,必须在军队归口部门批准的计划内直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解决,切实遵守国家政策法令,不得无计划用人和私自从社会上招收职工。营区内使用临时工,为了安全保密,可以使用军队营区内的家属,但必须是在批准的计划内并经当地劳动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

十、基层单位由于撤销、合并等原因使工人有多余时,军队归口部门内部可进行调剂;内部调剂不了或因政治条件或其他原因,不宜留在军队工作的职工,归口部门应当报告当地劳动部门积极协助安置处理。处理后所缺员额,当地劳动部门可给予补足。

十一、各归口部门由军内调出或由军队调入工人,一次在一百人以上者,由总后勤部批准并报劳动部备案,抄有关省、市、自治区劳动厅(局);一百人以下的由军队归口部门直接与调出、调入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联系办理调动手续。

调入北京、上海市的工人,按国务院(65)国经字98号“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工人调动问题的若干规定”办理。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2

1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海勤疗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增进海勤人员身心健康,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海勤疗养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1疗养计划落实率低 一直以来,海勤疗养计划落实率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部队领导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对海勤疗养重要性的认识。一线部队"重训练,轻疗养"现象比较普遍[3],思想上甚至存在疗养仅仅是为了游玩的错误认识;②随着部队作战训练任务日益加重,训练计划变更频繁,导致疗养计划难以落实。

1.2疗养院保障手段单一 ①目前疗养院服务保障上对技术服务的要求和标准高,如宾馆式服务,但医疗设施、设备陈旧新项目很难开展;②对业务建设的重视不够。15期间,全军疗养院重点整治,突出了硬件基础设施的改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业务建设。

1.3海勤卫生专业人才贫乏 不少医务人员来自非海勤专业学校,未接受系统、正规的海勤专业培训,他们对海勤专业缺乏了解,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常以普通临床工作标准对待特勤人员的疗养保障,势必影响保障能力。

1.4海勤专项训练和检测设施、设备欠缺 全军承担特勤疗养任务的疗养院仅少数几家配备了部分特勤专项训练设备,海勤人员专项训练设备几乎空白。极大地制约了海勤疗养的质量和效果。

1.5部分海勤人员对疗养重视不够 从事海勤工作人员多为营以下官兵,而且干部少士官多,缺乏对疗养目的和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些把疗养当成一般旅游或休假.不能安心在规定的时间内疗养。有的部队领导规定疗养期间从休假中扣除。

1.6海勤人员的健康状况 笔者所在疗养院每年接收的海勤疗养员约数百人,通过体检发现。仍有30%~45%的海勤人员不同程度的患有高血脂、高尿酸、耳呜、失眠、脱发、颈肩腰腿痛、心理紧张等疾病。

1.7海勤疗养业务建设薄弱 自然疗养因子没有充分利用,物理化学因子等手段滞后,设备老化、单调,不能满足特勤疗养需求,随着人才的流动和更替,导致海勤疗养专业方面人才缺乏。在特勤疗养业务建设和管理方面显得后劲不足,没有很好形成特勤疗养优势。

2对策与措施

2.1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海勤疗养计划落实率 军队疗养院是我军卫勤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服务保障单位。"保健康、保打赢"是军队疗养院的根本职能和中心工作[4]。从疗养计划拟制、上报、审批、下达到疗养组织实施、完成的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把特勤疗养当作一项训练任务来抓,切实提高疗养质量和效果,提高疗养计划的落实率。

2.2 培养特勤疗养专业人才 疗养院的根本任务是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要想提高部队战斗力,技术是根本,人才是关键。积极学习有关特勤专业知识;组织医务人员到海勤专业学校轮训,加速特勤专业人才培养,促进特勤专业疗养服务的发展。

2.3积极改善疗养条件,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①按《军队医院疗养院海潜空勤科建设标准》,完善疗养院医疗设施;②搞好疗养院用房与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配套功能,突出长远效益原则,抓好特勤疗养用房建设,实施疗养区环境绿化、美化工程,提高疗养环境质量和文化内涵。

在新形势下针对特勤人员的职业特点和疗养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卫勤保障服务,合理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提高部队战斗力,是承担特勤疗养任务的军队疗养院必需面对的重要课题[5]。

参考文献:

[1]姬悠然,魏立,杨凌辉,等.海军战略转型条件下特勤人员卫勤保障特点与要求[J].海军医学杂志,2012,33(3):195.

[2]熊波,斯银平,陈晶,等.1150名特勤人员疲劳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3):193.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3

二、美军后勤指挥管理自动化系统运用现状

目前,美军重点建设和使用的后勤指挥管理自动化核心系统主要有:全球作战保障系统、陆军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和全资产可视化系统等。

全球作战保障系统由陆、空、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国防后勤局业务系统、国防综合军事人力资源系统、战区医疗信息系统、全球运输网、国防财产可统计能力系统、运输协调员用自动化运输信息系统、国防财务与记账系统、联合作战行动计划与执行系统和资源与训练现状系统等组成。其建设目标是:满足联合作战人员作战信息需求,对相关信息进行融合,提高数据共享能力。主要任务是:在后勤领域各项业务间提供信息的互操作,提高公共数据的共享能力;在保障联合作战的任何作战行动或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提供指挥、控制和联系;把后勤信息融入到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效能和作战效率。

陆军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五大模块。第一层是零售补给的自动化;第二层是批发补给的自动化及其与零售补给的一体化;第三层是诸军种联合的相互适应性。五大模块是:维修模块、一体化物资管理中心模块、弹药和补给模块、财产核算模块和管理模块。其发展目标是:把大量的陆军后勤系统功能综合在一起,使用武器平台上的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作为源数据,以最少的人工干预,向用户提供一个无缝隙的作战勤务保障系统。

全资产可视化系统由陆、空、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全资产可视化系统、国防后勤局资产可视化系统、战区内联合全资产可视化系统、医疗后勤全资产可视化系统组成。其可视信息有:库存信息、运输信息、在运资产可视化信息、国防机动跟踪资产信息、战备物资信息、采办信息、部队装备信息、医疗信息等。

三、美军后勤指挥管理自动化系统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是设立专门领导机构,加强对自动化建设的计划管理与组织协调。后勤指挥管理自动化建设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多,任务杂,组织协调工作非常繁重。为了确保其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美军专门设立了高层领导机构,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变化。例如,美军为了加强资产可视化建设,指定美陆军为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征询和执行联合全资产可视化计划的各项改革,各军种也成立了自己的相应管理机构。

二是注重与作战指挥系统相协调。美军在进行后勤指挥管理自动化建设中,非常注意与作战部队指挥管理自动化系统建设协调一致,把作战原则作为后勤指挥管理自动化建设的依据。比如,当前正在建设的美陆军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就是依据“21世纪陆军”的构想来实施建设的。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一是把融合的、多维的、实时的战场画面提供给决策者,以便做出及时的有情报依据的决策;二是使各级作战人员及时了解到可以获得怎样的后勤支持以及如何获得所需的后勤支持。

三是重视系统开发的标准化。美军后勤指挥管理自动化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度重视系统开发的标准化。美军后勤管理应用软件的研制,十分重视统一标准、接口和内容,以提高软件的兼容性、互换性。美陆军从总部到战区、军、师和分队,各级后勤管理软件配套齐全,后勤各专业勤务领域都研制有标准化的指挥管理软件。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4

一、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后勤动员的组织与实施

1、构建军事后勤动员一体化联合指挥机制

应在国务院国防动员联合指挥部领导下,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军事后勤动员机构。国务院后勤动员指挥组,应由总后勤部部长、国家经动办、交通战备办及地方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任务是按照快速军事后勤动员的需求,负责全国军事后勤动员工作的组织指挥,抽组后勤保障力量,指导全国军事后勤力量的训练和演练。省军事后勤动员指挥组,应由省军区后勤部长和省经动办、交通战备办及地方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任务是按照国务院军事后勤动员指挥组的要求,负责本地区后勤动员工作的组织指挥,完成下达的动员任务。市(县)军事后勤动员指挥组,应由军分区(人武部)主要领导和地方发改委、交通、卫生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按照省后勤动员指挥组的要求和市(县)所担负的任务,做好支前力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抓好军事后勤动员工作的具体落实。

军事后勤动员的组织与实施,要建立权威的信息化军事后勤动员指挥系统。一体化指挥系统是后勤动员的“大脑”和“神经中枢”,没有权威的一体化指挥系统,就会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局面,各部门、各行业的后勤动员行动就很难协调和控制,后勤动员一体化就无法付诸实施。当然,权威不等于集权,强调后勤动员指挥主体的权威性,主要是指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依靠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依靠后勤动员指挥和管理人员的决断力,形成权威的后勤动员一体化指挥系统。此外,后勤动员指挥的权威性,还来自指挥的科学性。因此,建立并不断完善后勤动员“信息栅格”,将后勤动员的各级主体连为一体,实现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之间的“无缝链接”,逐步将横窄纵长的垂直树状指挥体制改变为横宽纵短的扁平网状指挥体制,减少指挥层次,缩短信息流程,提高反应速度,也是后勤动员一体化指挥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发展方向。

建立军地一体、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下的信息化军事后勤动员机制,由各级后勤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走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社会化后勤动员新路子。平时以现有经济动员办公室为基础,军地双方合署办公,负责全省后勤动员潜力调查统计工作,定期通报情况,在动员支前和征集使用上达成共识,明确动员程序,落实征集任务,掌握保障需求,确保战时对各类后勤后备力量实施高效统一的组织指挥,共同完成后勤动员支援保障任务。

2、建立和完善军事后勤动员保障队伍

应按照快速动员要求和后勤保障任务,依托区域内的民兵预备役后勤专业力量建立交通运输、物资供应、医疗救护等保障队伍,通常应编组交通运输、给养保障、油料保障、医疗救护、工程抢修、重要物资保障六支队伍。交通运输队伍,主要以预编的运输公司为主要动员对象,由交通部门牵头组建,主要任务是担负兵员、物资动员输送,确保人员和物资按时交接,准时到达指定集结地域。给养保障队伍,主要以粮油公司、食品加工单位、大型超市、酒家饭店等为主要动员对象,由粮食部门牵头,组建给养供应站,负责给养补充。油料保障队伍,主要以石油公司、加油库(站)为主要动员对象,由石油公司牵头,负责油料供应。医疗救护队伍,主要以卫生厅(局)、医院、医药公司、血站、制药厂等单位为主要动员对象,由卫生厅牵头组建医疗救护分队,并实施医疗救护任务。工程抢修队伍,主要以铁路工程局、交通局、公路局、建委、建筑公司为主要动员对象,由交通部门牵头组建,负责道路、桥梁的抢修任务。重要物资保障队伍,主要以物产集团公司、建材公司、水泥厂为主要动员对象,由物产集团公司牵头,组建重要物资供应站,负责对工程抢修队伍的物资供应。

六种保障队伍,可以综合考虑运用两种保障方式:一是供货商直接保障。即由参与后勤动员的企业将物资直接送到用户手中,以有效减少物资库存量,简化保障程序,缩短交货时间,节约周转费用,提高后勤动员的保障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实行承包商保障。即把军队一体化作战的需求,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动员项目,以合同任务的形式,由需求方与担负该项目的主承包商直接签订供货合同。由主承包商与军方直接发生关系,以减少中间层次,既降低交易成本,又提高保障的一体化程度和效率。在后勤动员一体化的过程和活动中,对于各类武器装备系统应该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系统间、平台间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以提高武器装备系统的一体化水平和反应速度及作战效能。而对于未来武器装备以及其他军用物资的动员,则应充分考虑满足未来一体化作战的需要,在立项、预研、设计和生产等主要阶段,严格按照一体化作战的要求来进行。

具体做法:一是划区支援保障。根据应急作战部队机动路线及后勤保障需求,可划分若干保障区。各保障区的军事后勤动员保障力量,负责对途经本区域的跨区应急作战部队实施支援保障和负责对保障区内的机场、车站、道路、交通设施进行抢修。二是定点支援保障。按照就地就近就便原则,由各省、市沿应急作战部队机动路线设置物资供应站、加油站、医疗救护所等军事后勤动员力量,对过境部队实施定点保障,并由沿线物资仓库、油库、粮库等通用物资储备点实施补充支援保障。三是机动支援保障。根据应急作战部队后勤保障需求,将动员抽组汽车运输分队、专业抢修队、专科手术队作为机动保障力量,沿部队机动路线实施巡回支援保障。当应急作战部队后勤遭敌袭击严重受损时,随时给予补充和加强,伴随部队实施机动保障。四是对口支援保障。由省、市及各区、县动员编组的各类专业保障力量,可作为应急保障力量统一筹划使用,按照应急作战部队后勤保障不同专业需求,实施对口支援保障。

以上这六种保障队伍基本上是民间保障,为保障动员任务的顺利进行,必须依靠法规来约束它们,用“法”的形式去管理它们。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有关动员的法规,加强后勤动员立法,为后勤动员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一要建立配套的后勤动员法规。根据《国防动员法》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和工作条例,对实施后勤动员的范围、程度、原则、权限、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对战时拒征、延误处罚作出明确法律规范,防止战时动员出现梗阻。二要把后勤动员统计列入国家《统计法》。规定地方的统计部门有义务向军队和政府动员部门迅速准确地提供经济情报资料。政府部门、地方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妨碍拖延动员统计。三要加强现行法规的执行力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注重对现有法规宣传教育,强化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知法守法意识,把法律赋予的权力义务用足用够,依靠动员法规保证战时军事后勤动员工作落实。

3、优化调整军事后勤动员军工企业保障机制

(1)实行战时生产运行的调整。在临战条件下,对军工企业生产动员转产应实行战时生产机制,以指令性计划调节代替市场调节,依托军事后勤动员信息系统实施指挥,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具体做法有:通过强制性军事订货合同,扩大后勤军品采购;采取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后勤军工生产;通过加强对军品生产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军品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和面向社会招标,组织重大军事后勤动员生产任务的集体攻关。

(2)结合保障任务及持续保障要求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战争发起后,应根据战况的发展变化,对产品结构作适当调整。主要有:建立后勤资源配置优先制度。根据作战需要和已有的工业结构现状,排出调整的先后顺序,并区别轻重缓急,实行带有倾斜性的资源配置。将部分民用工业企业纳入军品生产体系。民用企业转产军品是扩大军品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战时产品结构的调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基础工业组织与实施的全过程。扩大生产规模的重点,应首先放在制约军事后勤动员保障任务完成的薄弱环节上。对于生产周期长的“瓶颈”产品,无论是在生产时序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应适度倾斜,增强持续保障后劲。应注意适当缩小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地域范围,降低由于运输线遭敌破坏而导致产品运输困难或生产资料供应中断的可能。应注意防止片面强调战时需要,而一味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注意提高主体,半地下永备工事、野战工事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工事体系。

随着信息化战争逐步向参战力量精干化、战争规模小型化、保障需求多样化方向发展,后勤需求呈现出瞬时膨胀、变化迅速、时效性强等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后勤生产能力动员时,既要能够及时、有效地保障战争需要,又要尽可能地减少资源不必要的占用和损耗。要通过提高预测能力,实施精确动员,减少动员的盲目性。

二、军事后勤动员组织与实施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重视军事后勤动员准备,提高军事后勤动员效率

军事后勤系统要正确理解任务,准确判断形势,及早进行动员准备。要健全军事后勤动员组织,摸清动员潜力,完善动员方案,明确动员程序,建立军民兼容的动员物资储备体系;要依法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事后勤动员经济补偿问题,确保动员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提高军事后勤动员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后勤动员的全程可控性。

2、关注军地双方分工协作,搞好军事后勤动员持续保障

军事后勤动员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军事需求的不断提出与不断满足的动态过程,涉及到军队、地方多个单位、部门和人员。因此,要注意后勤动员与作战需求的衔接,及时掌握作战需求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后勤动员方案,提高后勤动员的针对性、预测性和超前性;要实现对动员实力的动态掌握,发现有物资短缺或筹措困难等问题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合理控制消耗,或及时寻找替代品;要充分发挥保障模块的作用,对区域内后勤力量实施就近补充,对机动中的部(分)队积极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支援保障;要加强对作战行动的关注,突出重点,留有准备,确保主要行动、关键时节的后勤保障不间断。而军地双方的分工协作问题,自然成为制约军事后勤动员组织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军事后勤动员从表面上看是军方提出需求、地方满足需求,双方各负其责。实际上,在军事后勤动员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军地双方的关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因此,在军事后勤动员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应坚持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军地双方必须各司其责,同时还要相互支持,密切协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军事后勤动员组织与实施的顺利进行。

3、充分发挥经济调整作用,建立健全计划运行机制

军事后勤动员组织与实施的运行机制是计划运作机制,这就可能带来计划与市场的矛盾。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依靠经济动员机构与国营企业的密切结合,对军事后勤动员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与管理。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更具独立性,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加强。这必然给军事后勤动员的组织和实施带来困难。因此,军事后勤动员的组织与实施在重点依靠计划机制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如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动员国有企业的同时,还应吸纳有能力承担军事后勤动员任务的非国有企业。

4、注视重要经济目标防卫,做好军事后勤动员潜力保存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前后方界线模糊,军事后勤动员实施全过程都将处于敌人严密的监视之中,可能遭到敌人远程火力多方式、全纵深、全过程的精确打击。因此,要依托作战防卫体系,把防护与对抗贯穿于军事后勤动员的全过程。要把重要经济目标防卫纳入战场整体防卫之中,做到重要经济目标防卫计划与后勤防卫计划一体拟制,重要经济目标防卫力量与后勤防卫力量一体部署,重要经济目标防卫行动与后勤防卫行动一体实施。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护手段,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搞好重要经济目标的隐蔽伪装。要充分考虑城市防空袭作战阶段,重要经济目标防卫防护的复杂性,切实加强对后勤指挥机关、主要作战物资、重点保障行动的防卫防护,确保各级后勤指挥机关和保障实体的安全。

(1)因地制宜,防空防特。应调整部分防空部队,部署在军事后勤动员集结地域附近及主要输送道路附近,实施防空保障。同时,在集结地点的选择上,应选择有防护工事或隐蔽条件好、便于疏散的地点作为军事后勤动员集结地点,实施多种方式、多个方向输送,防敌火力杀伤。动员输送途中,应组织适当兵力进行警戒和护送。为防止敌特的破坏,应完善治安联防体系,加强对重要目标的警戒,组成防护、保交专业分队,严防敌特分子破坏。

(2)避敌锐气,疏散隐蔽。应把搞好支前力量、作战物资、后勤装备的疏散隐蔽作为防护重点,及时完成地下或半地下工事的维护和被敌破坏工事的抢修。在交通枢纽重点部位,构筑人员、车辆隐蔽防护工事;形成以地下永备工事为战时对后勤军工企业及其他后续产业部门最终产品的生产,有极强的约束作用。因此,战时基础工业的分布地域应成为重点防护目标,同时,在战时资源分配中应向这些产业部门适当倾斜,以保证这些产业部门的顺利运转,从而保证整个军事后勤动员产品的生产具有坚实的能源、原材料基础。

(3)隐真示假,麻痹敌军。现代战争的实践表明,隐真示假仍然是迷惑敌人的有力手段。因此,应广泛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和人民群众,在军事后勤动员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隐真示假。可以通过散布假消息,实施佯动,设置假目标等手段,欺骗敌军。还可以利用夜间、雨雪、云雾、风沙等不良天候实施军事后勤动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注重运用高科技手段,通过对重要目标预先覆盖、变形、遮障等方法进行隐真。

(4)土洋结合,防扰并举。实施主动干扰。比如,可以将民用电子设备纳入作战防御电子对抗体系中,提高我电子战能力;实施被动式干扰;实施“硬”摧毁。应加强空中雷达监视,及时引导我防空火力摧毁和拦截敌机、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高军事后勤动员资源的使用效益。

5、加快网络建设步伐,构建数字化网络系统

后勤动员,时效要求高,组织协调复杂,且这些工作涉及不同地域和部门,工作对象也不相同,管理要求高,控制要求严密,调度要求准确,必须依靠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信息网络来帮助完成。从目前军事后勤动员实际看,军事后勤动员军地两条线,地方各行业系统自成体系,信息收集处于人工操作的原始阶段,信息渠道不畅,与作战对军事后勤动员和支援保障的时效性要求差距较大。军地双方应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利用本地区科技力量,尽快实现军事后勤动员的数字化。要开展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和军政民三位一体的数据交换系统,不间断地对各类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及时调整、补充相关资料数据,不断加快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后勤动员网络建设步伐,建立上通国家和战区、下至各地(市)、横向与各驻军和有关部门相互贯通的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 黄海辉:现代后勤动员机制建设[J].后勤学术,2006(6).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5

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高技术武器大量运用,军事斗争开始朝着经费物资消耗大、爆发突然,多兵种参与的作战样式发展,这就要求军队的财务保障体系必须要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作为全军性的一次重大变革,我军联勤保障体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作为联勤保障体系一部分,现阶段实行的财务联勤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难以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这对我军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1我军财务联勤财务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1)组织体制有待完善。当前我军共有两套财务系统支持,即装备财务系统和后勤财务系统,两套财务系统都是按照自己的体系运行,财务联勤模式实际上就是军兵种经费通过后勤财务部门划给联勤部的财务部门,然后再划给总装基地和军兵种,对于军区联勤部工作人员的职能做简单调整,远不能达到经费网络型的划区保障目的。这种财务体制只是暂时稳定的状态。我军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按建制逐级进行组织的财务保障,联勤将经费供应渠道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其管理权和计划权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未能打破行政级别局限,缺乏网络型划区的财务保障。军队财务管理实行联勤之后,财务部门出现两个口子,一方面同军区联勤部门有业务往来,另一方面同后勤财务部门存在紧密的业务关系,多口对上使得经费来源的环节和渠道增多,加大了协调难度,分散了有限财力,增加了军兵种财务工作量,难以实现原设计的财务联勤供应层次和环节。

(2)财务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经费的管理和供应是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有效结合则有利于有效提升财务保障功能。当前军队的联勤保障财务系统是根据经费的供应规定和标准,对军兵种部队加强经费供应,供管分离的模式在工作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管理与供应之间的错误,准确性和及时性也会受到影响。同时,联勤财务系统只负责供应而不管理,难以保证军队的发展需要,容易出现管理单位同供应单位之间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

2军队联勤保障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军队联勤保障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有利于解决保障体制中所存在的不足,加快财务保障系统一体化进程。未来军队的财务联勤保障系统建设应当遵循减少层次、效率与效益结合、平战结合、供应与计划分离以及可行性的原则。

(1)减少层次原则。所谓减少层次,指的是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财政资金的保证都需要实现一步到位供应,不需要中间出现任何环节,由总部直接供应到军以下的用款单位,军队的未来联勤财务模式应充分认识到资金保障制度的特点,尽可能减少军队经费供应环节,不断提升财务保证体制运行的效率。

(2)效率与效益结合原则。所谓效率与效益结合,指的是在构建军队财务联勤保障模式应当有效提升财力的保障效率和管理效益,不断提高现有财力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性,在对效率性和经济性追求的整个过程当中,对效率性和经济性过分追求,有可能对作战效率的有效发挥产生阻碍作用。

(3)平战结合。所谓平战结合,指的是要求军队财务保障体制必须要快速朝着战时方向发展,实施有效及时的财务保障措施,使得财务保障体制能够迅速适应战时的财务保障需要。

(4)供应与计划分离原则。所谓供应与计划分离,指的是军队的财务经费计划和保障计划权归军兵种和军区,由联勤系统实施统一的军费供应。经费的计划主要放在军兵种和军区,便于指挥员能够充分了解财力,使用财力,确保军队作战建设需要,尽量避免军队决策的失误。

(5)可行性原则。所谓可行性,指的是财务联勤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军情、国情,制定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目标。

3适应联勤保障的军队财务管理的策略

(1)加强对军队财务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的认识。军队财务联勤保障系统的改变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运用全新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除封闭的思想,从现行的财务保障体系出发对保障任务进行重新划分,调整保障的范围和方式。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联勤保障财务系统改革的意义,正确处理和对待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预期利益与既得利益之间的矛盾,有效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联勤保障军队财务管理宣传,使得广大官兵积极投身到军队财务联勤保障体制的改革过程之中。

(2)从法规标准上保证军队财务联勤体制改革的实施。军队联勤保障财务系统经费供应的标准化是影响和制约联勤保障的重要因素和前提条件。在当前的军队财务联勤保障制度改革中,应当全面考虑经费供应标准化建设以及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法。近年来,经费供应的标准逐渐形成,从总体上来讲,经费供应的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军队内部经费项目和单位之间缺乏合理科学的比例关系,出现了供求关系和苦乐不均失衡的问题,使得军队的整体效益难以快速得到提升。首先应当对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使得各项保障系统建设标准透明公开、明确具体,使得广大官兵和基层部队能够清楚自己所得的保障,促进财务联勤保障的足额到位和及时,逐步扩大标准化的供应范围,完善经费的供应实现标准化。其次,根据全军部队多承担的任务、军费总量、物价水平以及驻地条件等逐步建立不同物价水平、不同第五的经费供应标准,尽量照顾到不同部队和不同地区的特殊需要,确定经费供应的补助办法和补助标准,切实保证军队财务联勤体制改革的有效推进。另外,应适应财务联勤任务、职能的变化调整,制定出联勤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快建设门类齐全、相互协调、简便易行、科学合理的财务法律管理体系,做到工作规范、程序严格、职责明确,保证军队的财务联勤机制切实可行,及时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推进财务联勤机制向法制化方向不断前进。

(3)建立健全军队财务联勤保障体制的信息管理系统。军队财务联勤保障具有情况复杂、标准多、供应面广等的问题。要想提高其保障效能和工作效率,首先应当明确财务联勤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将财务联勤信息化建设提升到重要战略位置,不断加强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要基于轻便灵活、价格低廉、保护良好的财务联勤互联网络,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依靠网络化和自动化手段,实现经费控制和监督职能的一体化,全程监控主要财务保障环节和活动,有效实现财务保障服务功能,保证军队财务联勤保障系统的全面有序进行,为联勤保障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4结语

军队的财务联勤保障体制的建立是我军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财务联勤体制的运行模式和保障方式应当怎样面对复杂军事斗争的需要,已成为财务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不断推进军队的财务联勤保障制度改革,需要统一思想认识,树立起正确观念,积极探索部队财务联勤保障的规律特点,全面开展经费的标准化供应建设,有效完善相关的财务法规制度,从法规制度和标准上确保财务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的有效实施,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联勤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建设,不断培养适应部队财务联勤保障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管理人才,为部队财务联勤保障体制的顺利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正起,何建平,肖林洲.论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军队财务改革[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8,(02).

[2]宋永朝,左峰.外军财务联勤保障改革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军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0,(19).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6

对此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对后勤保障社会化内涵的科学把握,直接关系到社会化保障实践的深层发展问题。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社会化保障的内涵,完整准确地把握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科学含义。

科学认识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社会分工的深化。军队后勤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力量保障军队的需要,本质上是移交部分非军事职能,将可由社会承担的部分保障职能采用合同契约等手段移交给社会保障和管理,以此强化军队后勤的军事职能。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开放系统间实现功能互换的良性协调状态。军队后勤依托社会力量保障,减轻军队办社会的负担,从社会大系统考察,是重新调整后勤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使之与环境需求相适应。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在军队与社会之间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最佳资源配置效益的途径。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市场行为,以货币为媒介,以军民互利为前提。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通常要根据市场经济发育情况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整体推进的程度,而逐步扩大范围和走向深入。

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运行方式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由军队传统的自办实体、自我保障、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转变为用货币到市场上去购买物品和服务,涉及整个国家范围和军地双方各领域,这种转化理论上非常简单,但操作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诸多部门的配合,在适应军队驻地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推广实施进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从运行方式上看,其具有不同形式,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承包租赁方式

当前我军实行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以生活服务保障的社会化为发端和突破口的。因此,作为一种运用较为普遍的模式,承包租赁方式表现的最为成熟。这种方式就是以不改变产权和服务对象为前提,将军队招待所、服务社、食堂等纯服务性单位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按照合同规定转移给地方服务公司或个体从业者以及从军队后勤部门分流出来的人员,通过缴纳租金或承包费等形式,为部队提供有偿服务。目前,全军许多试点单位正普遍采用这种方式,特别是在一些部队医院广泛实行,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全社会化保障方式

全社会化保障方式是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采用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运行方式。这种方式是依托社会技术资源,在军队后勤的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保障。其具体内容可概括为10个方面:

1、借助社会服务保障系统为军事营区提供生活服务保障。即在第二产业较发达地区,通过将军队服务行业纳入社会服务系统,然后过渡到利用地方服务行业,直到将营区生活服务全部推向社会。

2、协调社会物资供应部门组织军民通用物资的统一供应。即以军队系统的后勤部门为主体,建立与地方物资供应部门相结合的协调机制,由地方根据军队提出通用物资的品种数量要求组织供应。

3、会同国家和社会经济力量建设军地通用后勤设施。即将军队后勤需要兴建的军民通用设施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计划,地方兴建通用设施,必须考虑军事用途和性能,军队可以无偿使用。

4、组织社会科研力量开发研制通用装备、设备。即将军队规划内需要研制的通用装备和设备纳入国家统一科研计划,由国家和地方科研机构按军队要求统一研制。军队特殊科技攻关项目也可通过招标委托民间科研机构来承担。

5、利用社会修理力量实施军民通用装备和营房修理。即采取将军队修理力量向社会逐步移交和过渡的办法,通过与地方协调并立法,以招标和委托的形式由地方力量来承担修理任务。

6、依靠社会教育力量培养军民通用的后勤人才。即通过调整军队培训体制,逐步过渡到主要依托社会培养后勤通用人才,并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统一计划,从地方院校毕业生中予以补充。

7、调整社会仓储力量储备军民通用物资。即依照相应法规,由军队确定通用物资储备的范围、品种、数量、方法、周转形式、补偿办法、向军队供应的方法等,并由军队提出储备计划,由国家负责储备、调用和供应。

8、调动社会生产能力生产军需物资器材。即通过转换军需工业企业经营机制,由军队企业化工厂按指令性计划生产过渡到向社会企业招标、投标,实行加工订货和择优保障。

9、发挥地方运输力量的作用,做好军交运输和车辆保障。即根据驻地情况和平时需要,与地方运输公司签订合同,并按合同要求保障军队交通工具的使用,包括借助社会力量实行军车安全检测的社会化保障。

10、加入社会保险,确保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残疾军人的妥善安置。即通过制订军人保险规划和方案,由国家财政拨款作为启动资金,使依靠国家和军队安置逐步转变为依靠社会保险安置。

三、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实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对减轻军队“办社会”的负担,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保障路子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大力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急需制定统一的社会化保障的政策和规定

具体来说,必须在国家现有通用法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以国家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社会化保障的目标、范围、对象、程序、方法加以规范。同时各地方政府也要根据国家和军队改革的有关要求,以及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积极支持和全面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只有这样,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工作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从高起点出发,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实现规范化、高效益的改革目标。

(二)搞清社会化保障中的营区划片问题

应针对社会化保障改革的需要,结合住房制度改革,对营区进行划片分区管理。原则上可以分为军事工作区、生活服务区。具体来说,一是把部队、机关、院校、医疗(科研)等机构主要进行军事活动的营区划为军事工作区。这一区域内不设社会化保障机构,其营房、设施设备不允许用于社会化保障,该区域内的社会化保障只能选择水、电、气供应管理和卫生保洁、营区绿化美化等项目。二是把军事工作区外的区域,如家属院、生活保障区划为生活服务区。这一区域内可视情况选择饮食保障、商业服务、营房管理等项目推行社会化保障,其营房、生活服务设施设备可用于社会化保障之用。具体来说,既可在产权归属不变的情况下,采取承包、租赁、委托、连锁经营等方式,用于社会化保障。

(三)重点解决人员分流问题

当前,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多渠道分流安置,逐步剥离,最终完全推向社会。具体来说,

1、要制定职工分流的相关政策。关键是总部要根据国家劳动人事政策,制定军队服务保障部门职工分流办法和规定,尤其是总部制定的政策规定要与地方劳动人事政策紧密衔接,最好是会同国家劳动人事部门共同制定,以增强政策规定的操作性和连续性。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7

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后勤支援主要由陆军特种作战支援司令部提供和指挥。该司令部所属部队包括第528特种作战支援营和5个特种作战战区支援小分队,具备通信支援、器材管理、后勤支援等能力。

528支援营由营部、营部连和3个前方支援连(其中1个预备役连)组成,战时可得到战区陆军司令部的加强。528支援营的目标是使自身成为独立的、融合性强的组织,为部署在海外的陆军特种部队(无论是在远离基地的野外作战,还是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作战)提供高质量的战斗勤务支援和战斗卫生支援。

由于特种部队的作战环境多变,经常是在敌后的高风险地带。因此,为特种部队提供后勤支援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很大作战风险的任务, 528支援营有这样一个信条――“每一名支援营的士兵,首先是一名优秀的特种兵”。

528支援营的新兵训练在北卡罗来纳州布莱格堡基地的训练中心进行,训练时间通常为30周,比普通的陆军训练多8周时间。新兵训练的目标除首先培养士兵的基本作战能力外,还要培养集体精神和野外生存能力。主要训练科目是掌握配备的各种武器及巡逻侦察与小分队行动战术,然后参加为期5周的支援营专业课程训练。

之后,这些新兵必须在步兵连服役3~4年,然后继续安排其他训练和任职,经过特殊训练及严格考核之后方能担任各种专业军士。从下士开始,每次提升都必须经过专业院校的培训和考核。

528支援营每年从中学毕业生和地方大学生中择优招收年龄在17岁半~23岁的志愿者,其中文职人员改行加入支援营的人数越来越多。按照体格要求并经过一系列严格测试,约有1/3的报考支援营的申请者可通过为期3天的“潜在军官课程”,随后才可进入“青年军官课程”训练阶段。

这样做的目的是从一开始就以军官的标准来要求未来的支援营队员们。首先学习初级军官课程,然后接受为期15个月的严格训练,考核的要求高于其他兵种的初级军官。支援营非常重视军官的初级训练。因为初级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训练效果。528支援营的课程训练地点在美国的国家训练中心。

支援营的“青年军官课程”分为5个阶段,即初期单兵训练、班军事训练、排/连训练、支援营课程和高级战术的合成管理技术训练。每一阶段都包括野外演习,主要在边远地区进行,持续时间3~14天。

第一阶段即初期单兵训练,时间9周。从一开始就要求青年军官保持健壮的体格及个人与装备的整洁,为尔后14个月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训练内容包括单兵体能训练;瑞典式体操训练及测验;地图判读、战地信号、急救等知识的训练。进行两次各持续一整夜的演习,以便为适应野外生活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即班军事训练,时间12周。重点是以8人为单位的班操练。在这一阶段中,体能训练的节奏加快,演习也更加接近实战。训练武器升级为排装备的武器,如51mm反坦克炮。

第三阶段即排/连训练,时间12周。转入30人的排规模和120人的连规模训练,安排有相应的野外演习。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使用支援武器、车辆和直升机,练习各个战术阶段排作战移动的编组、在建筑物内进行作战、使用战地工事等。这一阶段体格训练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测耐力的拉练是全副武装情况下6英里急行军,背包和武器加在一起最重达45.36kg。此阶段为综合性训练,是为过渡到“支援营课程”作准备。至此,已完成所有步兵技术的训练。

第四阶段即支援营课程,时间4周。528支援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支援营军官必须具备的素质。如获通过,即被授予支援营的绿色贝雷帽。支援营课程的训练规则是:随时准备打好背包, 24小时随时准备开拔;青年军官处于接到通知后1小时内出发的状态,必须能够在15分钟内集合完毕;必须急行军赶到任何地点;必须实施召唤制度,即宿舍电话要始终有人守候,必须在电话铃响满3次之前接电话。

支援营课程的训练内容主要有:第1周的训练内容包括制订与执行特种作战支援计划等,其间安排两次演习。在两次演习的间隙,安排相关课程的传授,如战场压力、实弹射击、排进攻、攀爬、悬岩突击等;配合传授求生训练中关于采集、烧煮可食用植物,宰杀、剥洗、烧煮鸡鱼以及治疗胃肠病的知识等等。第一次演习称为“紧急行动”,在支援营课程的前几天进行。演习预案为敌前纵深巡逻。青年军官可能在半夜2点被叫起来,去查找敌侦察分队的位置并将其歼灭,或抵御的突然袭击,保卫司令部。演习中将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以锻炼青年军官的应变能力。第二次演习预案包括各种两栖突击想定,必须与特工、分析情报等作战活动相结合。

第五阶段即高级战术的合成管理技术,时间16周。训练内容为学习合成管理技术、小部队高级战术、射击靶场监督员资格、建筑物内作战以及与其他军种合训等。这些训练内容可根据部队的实际需要予以延长或缩短。

在完成了上述基础性的通用训练后,支援营的训练将进入到“多技能训练阶段”,目的是让每一名成员都成为“全能型士兵。” 该阶段的训练要确保每位士兵都接受多种技能训练,共分4个训练单元,即军事专业精通训练、军事技能通用训练、战场急救培训和通用装备操作训练。

在军事专业精通训练中,每名士兵都要掌握自己的专业,许多情况下需要参加附加的院校培训。例如,机械师需要到相关院校学习维修各种车辆的技能,如维修日本丰田公司生产的越野车和北极星公司生产的全地形车等。

军事技能通用训练又分为3个子单元,代号分别为“超级92”、“超级63”和“超级88”。其中代号为“超级92”的子单元训练主要解决油料、水、物资、弹药补给支援,目的是培养后勤支援人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自由行动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战斗力倍增器”。每个子单元的训练都包括单兵训练、集体训练和考核三个阶段。

战场急救培训是一个在战场环境中进行的为期3天的课程、它的目的是让非医疗单位的士兵具备发现并处置致命伤的技能,例如止血和心肺复活术等。该课程还包括利用战场上的特种作战平台进行伤员的疏散和后撤,并进行初步治疗。

通用装备操作训练主要解决不同专业士兵对通用装备的操作技能问题。士兵需要具备维修多种装备的能力,包括常用的叉车、卡车、油料和给水设备、发电机等。该训练单元的目的是使士兵具备维修所有配属到排一级单位的装备的能力,以此增强排级特种作战分队的作战灵活性和纵深活动能力。

设施装备

与担负作战任务的特种部队不同, 528支援营的装备大多是针对能为特种作战提供支援的指挥、后勤设备。

528支援营充分利用商用先进技术,在布雷格堡基地建立起现代化的任务支援中心。在该中心,指挥官能更好地指挥和控制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后勤支援活动并迅速增强部署在前沿的后勤分队。为了利用有限的通信设施与部署在遥远地域的后勤分队进行通信,支援营可使用特种部队的“部署点通信系统”。这些小型高技术通信系统能使支援营迅速与部署在远方的行动基地建立全时段、连接迅速、信息传递安全高速的通信渠道,并具备声像反馈能力,以确保对部署到全球的特种部队进行不间断支援。

经过多年发展, 528支援营开发出一系列专用的战斗勤务支援装备,包括每分钟可泵964升燃料的泵油系统(可空投)、可在战场环境中使用的配备水净化设施的全地形车、便携式逆渗透净水系统、轻型数字化X光机、轻型超生波检测装置和现代化的医疗重症监控方舱。其中,医疗重症监控方舱是一个可迅速部署的模块,有10张供一般病人使用的床位、4张供重症监护使用的床位。在陆军系统内部除了规模庞大的战地医院,没有其他设施具备比该方舱更强的医疗能力。

作战筹划

为了对陆军特种部队的作战提供有效的后勤支援,后勤参谋与作战参谋需要积极有效地配合,后勤支援计划的制定必须有受援单位的参谋人员参加。作战行动开始后,后勤支援分队必须根据特种部队作战行动的进行,不间断地调整支援计划。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8

1油料保障体制联勤化

从目前外军油料保障体制改革的情况看,基本方向是向三军油料联勤和划区保障方向发展。外军实行三军油料联勤和划区保障的实践表明,这种保障体制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三军联合作战对油料快速、机动、立体保障的要求,使三军油料保障更加及时、可靠。目前,这种保障体制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军队的重视,并成为油料保障改革的重要内容。尽管目前各国军队在油料保障方面采取的体制不同,有的是单一军种负责制,有的是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体制,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最终将走向三军统供联勤体制,把三军较为分散的油料保障力量集中起来,形成较强的整体保障合力,实现最佳的军事经济效益。

实行油料划区统供是不少外军正在采用或试验的一种油料联勤保障体制。如近年来,俄罗斯军队根据现代战争需要,对油料保障体制深化改革,作出了实行油料划区联勤保障体制的决定,在军区成立3~5个油料划区保障中心,每个油料保障中心不仅担负着一定区域的油料供应,而且对各被供单位的油料使用、消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目前,俄军已在全军采用这种新体制。其油料联勤范围和规模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俄军还将进一步扩大军区联勤部职能,计划以军区联勤部为基础,成立战区联合油料联勤指挥部,战时由其对辖区内各个军兵种部队实施油料联勤保障。综上所述,外军是通过实行三军联勤和划区保障,建立一个与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诸军兵种联合作战部署相适应、纵横交错、梯次配置的油料供应网。

2军事机动作战与油料保障计划“一体化”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爆发的突然性,要求油料的快速保障与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相适应。也就是说,要达成军事作战准备快速反应、远程奔袭的军事目的,要求作战指挥、军事行动计划必须与油料保障计划融为“一体”。这表明油料保障不仅仅是如何编组保障力量、区分保障职能的问题,而且是在军事作战行动上谋求与之协调统一。马岛战争中,英军之所以能在不利的条件下对1.3万公里之遥的战场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开战仅3天就组成了庞大的特混舰队,兵发南大西洋,除了英政府战略决策果断外,也与其战争的物资准备、尤其是油料保障计划与部队军事战略行动实现高度同步亦即“一体化”有关。

军事力量的远程、快速机动,进而达成军事战略突袭的有利态势,更要求油料保障计划与军事作战计划必须融为“一体”。油料保障力量与战斗力量必须均衡的比例,联合部队指挥官必须控制油料保障资源的分配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军事行动的一致性。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军事理论上提出了“作战与油料补给融为一体”的新概念。

3油料保障力量趋向高度机动化

一是设置海上游动保障基地;二是建立空中油料保障部(分)队。当今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空中保障部(分)队;三是适应作战装备的高机动性,不断提高油料补给装备的越野机动性能和现代化水平。如美军根据未来战争的要求,正在发展气垫运油船登陆运输散装油料,以便在两栖作战船和岸间管线及其他运油工具无法展开的地域使用;研究能快速展开的野战储油系统和闭路加油、装甲油料输送车以及新研制成功装甲遥控加油装置(ARRS),可在任何地形上为坦克和装甲车辆加油。

4油料补给装备趋向高效率

外军在提高油料补给装备机能力的同时,将把提高其工作效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在输油装备方面,除继续发展大容量的油罐车和油罐挂车外,重点仍将发展输油管线。主要是提高管线的铺设速度和标准化程度。被美军列为21世纪初重点发展的管线自动化铺设系统,每天可铺设输油管线约32公里;二是在加油装备方面,发展方向是增加其容量和提高加油速度。如俄军为适应群车加油需要装备的T─8─255M加油车,拖带油罐挂车后总容量为14700升,加油装置流量为900升M分。为了提高空中飞机加油效率,外军的加油机正向大型化、高效率发展。如美军的KC─10加油机、英军的VC─10K?Z加油装置机最大供油量都在81500升以上,改装的KC─135加油机可同时为3架飞机加油。为加快油料流速,一些加油机开始装配伸缩式套管系统,其大口径的油管可在1.1万米高空每分钟加油6819。外军为提高海上油料补给速度和伴随加油的能力,将致力于发展大吨位并且在复杂的水文气象条件下,能同时对几艘舰船进行横向、纵向加油的现代化补给舰。如美军装备的现代化“萨克拉门托”级快速综合补给舰运载燃料3万吨,2小时内可向航空母舰供应3500吨燃油。

5未来战场油料保障空间趋向陆海空、全方位、立体化

现代高技术战争诸军兵种协同“非线式”作战,使油料保障空间趋向陆海空、全方位、立体化。如海湾战争中,美军采用高性能的海上伴随补给船,有效地保障了其庞大的海上舰队向海湾集结航途中用油。大容量的越野运油车,保证了“沙漠风暴”行动中前线部队用油的需要;直升机机动用油,有效地克服了沙漠地区的局限,成功实施了快速机动的油料立体保障;先行的空中加油机,解决了空军飞机远距离快速机动集结优势兵力和实现战略突袭的问题。仅在6个星期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就实施空中加油5.2万次,加油37.9万吨。海湾战争向我们昭示了现代高技术战争油料保障向快速机动、立体化、“三军一体”联勤保障方向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9

为了更好的服务部队,提高后勤财务管理能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后勤在支队工作中的保障作用。***同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以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把自己全部身心投入到后勤工作当中。为了更好地为支队党委和领导当好参谋.不断丰富财务管理经验,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和研读《军队会计学》、《军队会计制度设计》、《军队财务管理》、《军队资产管理》、《军费预算》和《基建会计》等书籍,并自学计算机操作技巧,全面实现后勤微机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他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努力掌握现行军队财务标准制度、财经纪律及各项财务法规,及时掌握新时期国家、军队有关财务规章及标准的变化。所有这一切,为他进一步做好财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信息化办公系统的普及,会计核算、生活费管理、粮秣、被装和军人保险住房等后勤业务软件的应用,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凭借自身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刻苦钻研,仔细推敲每一步操作规程,很快熟练掌握了软件的应用,在总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上,大家纷纷向他请教。回到单位,兄弟支队后勤同行经常打电话询问记账方法、操作步骤等,他不厌其烦,耐心讲解,甚至上门指导,全省后勤财务人员亲切地称其为“老会计”、“后勤专家”和“活账本”。

爱岗敬业锐意进取

后勤工作是支队业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保障、服务性岗位,它包含内容多,工作性质杂乱,没有规律,需要实实在在,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差错。所以,在日常工作当中,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自觉地对待每一项业务工作,对组织和各级领导安排、布置的任务主动接受,并想方设法圆满完成。工作中做到经常请示、汇报,力求把工作做严、做细、做实,不拖后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中。虽然身处机关,但在实际工作中,他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克服纪律松懈、警容不整、迟到早退、不假外出等不良现象。不忘记自己是军人、是党员。模范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他早已适应了后勤财务工作的繁杂、琐碎和不定时性。出纳、司务长换了一茬又一茬,每换一人他都不厌其烦、手把手地去教,认真耐心地传授后勤财务管理规定和方法,使其尽快胜任工作。他一直负责支队行政经费、地方业务经费、罚没款、消防协会收支、基本建设经费、军人保险和住房、被装、粮秣等的核算及管理工作。记账、统计、报表、各类凭证档案装订和归档等工作量大,他经常白天指导基层、跑财政争取经费、维修营房、采购接待等,晚上记账和编制报表,常常工作到深夜。正是这种拼命、执着和一丝不苟,磨炼了他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性格,也正是这样一种性格,使他在后勤工作岗位上更加出色。

恪尽职守细致周密

作为支队财会人员,规范和加强后勤财务管理是根本职责。为加强经费的管理,把部队有限的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他借鉴外省和兄弟支队的经验和做法,起草和完善了支队《经费开支预算审批单》制度和《支队财务管理规定》,严格了经费开支的审批程序,增强了经费开支的计划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差旅费、医疗费、电话费和接待费等专项经费按照开支的需要逐一进行了细化。针对支队车辆油料、维修和办公消耗性开支逐年上升的情况,及时制定了《车辆油料定额管理规定》、《支队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使消耗性支出费用下降了近20%。为贯彻落实消防部队财务改革,实现财务集中核算,他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和要求,认真遵循“集中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制定了《***市公安消防支队财务集中核算管理规定》,对财务人员、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财务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核算中心运行过程中认真研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意见,寻找解决办法,使支队级财务核算中心建设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精细,财务保障更加有力。为加强支队会计档案和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利用赴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考察学习的机会,虚心请教,互相探讨,回来后结合支队实际,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等7项制度规定,并按照制度对支队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登记和建账。对支队89年以来的所有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归档,对97年以后的会计原始资料进行了装订、打磨,并且严格按照建档要求,装盒入柜,建立财务会计档案检索目录,做到整齐划一,使支队的会计档案更加完整统一,更加科学规范。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10

为了更好的服务部队,提高后勤财务管理能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后勤在支队工作中的保障作用。***同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以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把自己全部身心投入到后勤工作当中。为了更好地为支队党委和领导当好参谋.不断丰富财务管理经验,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和研读《军队会计学》、《军队会计制度设计》、《军队财务管理》、《军队资产管理》、《军费预算》和《基建会计》等书籍,并自学计算机操作技巧,全面实现后勤微机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他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努力掌握现行军队财务标准制度、财经纪律及各项财务法规,及时掌握新时期国家、军队有关财务规章及标准的变化。所有这一切,为他进一步做好财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信息化办公系统的普及,会计核算、生活费管理、粮秣、被装和军人保险住房等后勤业务软件的应用,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凭借自身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刻苦钻研,仔细推敲每一步操作规程,很快熟练掌握了软件的应用,在总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上,大家纷纷向他请教。回到单位,兄弟支队后勤同行经常打电话询问记账方法、操作步骤等,他不厌其烦,耐心讲解,甚至上门指导,全省后勤财务人员亲切地称其为“老会计”、“后勤专家”和“活账本”。

爱岗敬业锐意进取

后勤工作是支队业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保障、服务性岗位,它包含内容多,工作性质杂乱,没有规律,需要实实在在,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差错。所以,在日常工作当中,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自觉地对待每一项业务工作,对组织和各级领导安排、布置的任务主动接受,并想方设法圆满完成。工作中做到经常请示、汇报,力求把工作做严、做细、做实,不拖后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中。虽然身处机关,但在实际工作中,他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克服纪律松懈、警容不整、迟到早退、不假外出等不良现象。不忘记自己是军人、是党员。模范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他早已适应了后勤财务工作的繁杂、琐碎和不定时性。出纳、司务长换了一茬又一茬,每换一人他都不厌其烦、手把手地去教,认真耐心地传授后勤财务管理规定和方法,使其尽快胜任工作。他一直负责支队行政经费、地方业务经费、罚没款、消防协会收支、基本建设经费、军人保险和住房、被装、粮秣等的核算及管理工作。记账、统计、报表、各类凭证档案装订和归档等工作量大,他经常白天指导基层、跑财政争取经费、维修营房、采购接待等,晚上记账和编制报表,常常工作到深夜。正是这种拼命、执着和一丝不苟,磨炼了他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性格,也正是这样一种性格,使他在后勤工作岗位上更加出色。

恪尽职守细致周密

作为支队财会人员,规范和加强后勤财务管理是根本职责。为加强经费的管理,把部队有限的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他借鉴外省和兄弟支队的经验和做法,起草和完善了支队《经费开支预算审批单》制度和《支队财务管理规定》,严格了经费开支的审批程序,增强了经费开支的计划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差旅费、医疗费、电话费和接待费等专项经费按照开支的需要逐一进行了细化。针对支队车辆油料、维修和办公消耗性开支逐年上升的情况,及时制定了《车辆油料定额管理规定》、《支队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使消耗性支出费用下降了近20%。为贯彻落实消防部队财务改革,实现财务集中核算,他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和要求,认真遵循“集中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制定了《***市公安消防支队财务集中核算管理规定》,对财务人员、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财务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核算中心运行过程中认真研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意见,寻找解决办法,使支队级财务核算中心建设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精细,财务保障更加有力。为加强支队会计档案和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利用赴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考察学习的机会,虚心请教,互相探讨,回来后结合支队实际,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等7项制度规定,并按照制度对支队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登记和建账。对支队89年以来的所有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归档,对97年以后的会计原始资料进行了装订、打磨,并且严格按照建档要求,装盒入柜,建立财务会计档案检索目录,做到整齐划一,使支队的会计档案更加完整统一,更加科学规范。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11

对于好的方面,黄克诚在会上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对于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后勤工作在基本建设、仓库储存以及编造预算等方面存在的浪费现象,进行了痛切的批评和深刻的剖析,并且多次提到了对卫生部的批评。总后勤部党委扩大会议召开之前,在给总后勤部直属政治部副主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白学光的一份报告的批示中,针对卫生工作中的浪费等问题,措辞严厉地批评卫生部是无政治、无领导的官僚衙门。黄克诚认为,其他一些部门存在的问题,同样是严重的,只是程度上存在差别而已,后勤系统存在的严重问题还未成为过去。

基本建设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进入驻防备战状态,营房建设任务猛增。1951年,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营房建设的指示:“人民逐渐由作战地区转入驻戍兵要地带,不能久住民房。因此,在全军各兵要地带房舍、营棚、军用仓库及一切军事建筑甚属迫切,且数量甚大,工作极为繁重。”截至1953年,全军共完成4800多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但当时全军没有建立起统一归口的营房计划管理部门,工程建设主要通过财务预决算进行控制。由于缺乏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人员,不少工程出现了偷工减料、质量低劣、返工延期等现象。黄克诚提出,基本建设因为计划太大,力量不够,浪费数目究竟有多少,尚无法估计:“表现在基本建设方面的浪费究竟有多少,我们没有检查过。每年10万亿(旧币,1万元合1955年新币1元。下同)的建设,与后勤有关的有仓库、医院、工厂、营房以及国防工事、码头等,如果全面检查起来问题很大。”

仓库储存方面。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各类军用物资的订购、生产和储存保管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周转制度,对新中国成立后物资筹措供应的特点规律没有很好地研究和把握,工作中的某些盲目性、随意性,导致了严重的积压浪费。黄克诚气愤地讲:“仓库里究竟有多少东西?谁也不知道,从总后到各大区都是如此。我估计,我们全部的库存物资总在6万亿以上,而损失的部分总在几千亿之数。白学光的报告反映浪费了几百亿,主席就批得那样严厉,我们浪费几千亿,主席要下命令把我们推出午门斩首,我们没有话可说……我们库存的很多东西并不是有计划的储备,很多是四九年、五年、五一年存的,至今仍未动用,一般的都可用3年到20年。老的不曾用,新的灌进去,年年如此。再过3年,问题更大。”

编造预算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财政开始实行统一管理,军队的经费开支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之内,各部队的供应由原来的各大战略区财委负责,改为由总后勤部统一供应。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1950年国家财政收支概算,确定军费开支按每人全年4000斤小米(东北按高粱)计算,由总后勤部统一掌握使用。当时,每人4000斤小米的经费虽然与部队实际需要相差很大,但在全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已经占了国家概算的38.8%。

1951年,国家财政不仅承担了抗美援朝的大量军费开支,而且确定了继续加强国防、稳定物价、全面恢复、重点建设的财政工作方针。1951年7月,政务院通过了《预算、计算暂行条例》,规定了政府机关、部队编造审核预算、决算的程序、范围和职权。对于军费开支原则规定:军队1952年度个人生活部分维持原来水平并略有提高,装备建设与作战费等按需要与国家财力的可能编造年度军费预算,不再受每人每年4000斤小米的限制。

1952年的军费预算,总后财务部因对总部各部门和各军兵种的建设情况、工作计划不甚了解,开始形成了一个数字庞大的初步概算(抗美援朝的作战费另列专项预算)。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主持召开了由总部各部门和各军兵种有关领导参加的两个专业会议,通过审核削减,最后定为49.4万亿元。认为这个数目过大,超过了当时国家财力的可能,先后组织进行九次削减,综合考虑国家财力、部队需要以及精简整编等各种因素,最后审定为32.1万亿元。

1952年,根据“三反”运动暴露出来的问题,总后财务部起草了包括国防费预算决算暂行规定、国防费领报划拨制度等7个方面的军事财政法规。军队预算工作总体上趋于规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预算过大的问题。

黄克诚严肃地指出:“造小预算的固然也有,但绝大多数是造大预算,有些竟超过实际需要五六倍,这种预算各部都有,积压浪费主要是从大预算来的。情况的严重是我们向上拼命要,向下就没有东西发了。‘多要少发’,这是后勤的老作风。下面很多问题未解决,我们要了很多钱,存起来,浪费掉。对这个问题,我原来还很麻痹,现在看到这样严重方感到头痛。华东要挖水井,造了一个90万的预算,我们批不准,但是我们却损坏几千个亿。我们并非无钱,有钱而不解决下面的问题是不应该的。

“工程兵司令部修国防工程造了4.3万亿的预算,我知道拿不出这么多钱,结果经彭副主席批回后缩减到1.68万亿。物资局经手订购的机器有电机万把台、机器4000台,国家一年才造1.2万台机器……难道这还不是大预算。有些同志就是天天出主意,不问条件怎样。财务部有十几个超过实际需要百余亿的大预算,生产部建工厂原来要4500亿,现在有2000亿也解决了……后勤各部所以造大预算,还有些‘有备无患’思想。要知道,现在不是在山沟里打土豪了,现在是5万万人民的国家,军队有需要国家可以支持,朝鲜的敌人要登陆时,政府一个月就动员了五六亿斤粮食就是例子。所以,我们‘有备无患’的思想要取消了。大的物资储备是国家的事,我们储些预备数,由总后和各大区掌握。为了减少浪费,今后的预算要确实,要多少就做多少预算,不然积压大量资金,对国家是很大的损失。”

“现在要补充一条,即对国家负责”

除了工作上的浪费问题外,黄克诚还重点指出了后勤工作在供应标准、供应实物的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医疗卫生工作在部队卫生工作以及医院、学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后勤干部在安心本职、相互团结、上下级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黄克诚认为,以上这些严重现象之所以发生,当然有客观原因:部队发展正处在过渡时期,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集中,由小规模到大规模;后勤任务繁重,工作庞杂,从领导到下面一般干部都缺乏经验;组织不健全,职责不清。但是,主要的原因还要在主观方面来寻找:

“我们在工作上、作风上、思想上存在有错误,综合起来说,这些错误就是。主席要我们反,具体地说也就是解决思想问题。我们一部分人还没有树立对部队、伤病员和对国家负责的观点。所谓对部队、对伤病员负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保证供应和人马健康;所谓对国家负责,就是要保证国家的资财不要在我们手里浪费掉。过去我们提后勤的任务只提一条,即对部队负责,现在要补充一条,即对国家负责。

“不从实际出发……我们办事情常常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从好大喜功、好高骛远出发,从主观愿望出发。订计划、造预算、提要求都脱离实际,很多事情无根据。汽车修配厂要造汽车就是从好大喜功出发的。我们卫生部办了七个军医大学、一个协和医学院、一个军事医学研究院,摊子很多,搞不好一个。

“不调查研究,不用头脑,不了解国情军情,也不了解下面情况,心中无数,又不听取下面的意见。总后勤部完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并不多,大部分同志是忙于事务,下命令、订计划、作指示,很好地想想问题的情形少得很。既然是这样不大接受下面的意见,凭主观处理问题,每天批文件、下命令、事务主义,那么处理下面的问题当然就没有把握,如批预算只能是盲目地批,标准制度我们无从审查,只好照办,很多错误是我们签了字的。

“政治工作薄弱,思想领导差,既不能有力地解决问题,也不能发现问题……后勤部门长期地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斗争不开展,不敢讲话,写匿名信。政治空气不高,对坏人坏事没有斗争,对好人没有表扬。各部都是单一的首长制,首长应对政治工作负责。现在不是这样。”

黄克诚提出,揭露这些情况是容易的,我们的任务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错误,对党、对中央,我要负责任。但是问题不在于追究责任,而是如何解决问题,至少是初步地解决问题。

树立对国家、对部队负责的观念,这是立场问题、观点问题。用“对国家、对部队负责”的思想来代替“多要少发”的思想。过去有些预备是对的,多存些东西,以防万一。现在有了国家了,供养400万军队不成问题,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多存东西的思想必须打破。

树立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反对主观主义。办任何一件事情之前要先问问:部队需不需要?自己的条件能不能办得到?国家有没有力量?做一件事要考虑很多方面才行。确定了要办就要很好地研究。处级以上的干部尤其要懂得从实际出发。反对信口开河,要精确计算。

改进作风。多下去检查工作,了解情况,接受群众意见,在全军后勤系统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把不从实际出发、不负责任的作风取消。

反对过多、过高、过急现象。根据国家条件、主观力量能办多少办多少,不要幻想。基本建设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反对轻易施工。要慎重地选择地区地点。不能像过去一样地建起来房子又发现没有水用,一定要勘察周到,水、电、地基以及使用、演习、打靶等场所都要考虑到。

黄克诚特别强调:“每个预算都要有80%的准确性。如果一个100亿的预算,多造一二十亿还可原谅,再多造就要受处分,不属于后勤部门的也要报告军委予以批评,对志愿军也不例外。

“必须讲清楚,我们反浪费的重点首先是总后勤(部),其次是各大区,再次是省军区,不要搞到下面去,因为大的浪费都是我们造成的。

“不是减少供应和卫生医疗,而是为了改进供应和卫生医疗。这两点必须明确,不要认为是节省战士们的黄烟钱。因此,我们的口号是:反对,克服浪费,改善供应(在卫生系统是改善卫生医疗)。”

“彻底地揭露批评,才能改进工作”

在总后党委扩大会议上,黄克诚开始作了报告,最后作了总结,两次讲话的基调主要都是揭露问题,而且是主要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提出意见。不仅如此,黄克诚还要求参加会议的各级后勤领导,从大局出发,从工作出发,围绕克服浪费、改善供应和医疗卫生工作,积极进行揭露和批评,开诚布公,直言不讳。

黄克诚专门提出:“会议的开法是由我先作报告,这个报告不是全面的,只选一些必要的材料加以分析,主要的要靠大家提出意见,提出办法。我来后勤有半年,没有下去,不了解全面情况,我所依靠的材料很不完全,数字可能不对,希望大家不要在数字上打圈子,要多讨论,多发表意见。这次是民主检查,同志们大胆讲,不要有顾虑,彻底地揭露批评,才能改进工作。批评我们后勤无政治,就是说我们没有思想斗争,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都是老同志,我相信同志们不会因此闹翻的。”

会议结束时,黄克诚对发表意见的情况进行了总结讲评,肯定了一些好的方面,但对揭露问题的情况总体上不满意,认为没有达到会议预期目的:“到会同志有些还不敢大胆揭露自己部门的严重情况,没有从思想深处作深刻的自我检讨。我相信大家对工作情况比我了解得多,但是没有揭露,即使揭露的也把原因推到客观上去……我怀疑没有揭露的材料还很多。这是什么问题?隐瞒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尺度来衡量,就是对国家、人民和部队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共产党员来说,这是不允许的。讲了,有无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党派的标志之一。指示我们撕破脸皮来揭露,我们没有这样做。

“有些同志存在骄傲自满情绪,认为没有问题,自己的工作‘有政治有成绩’,似乎没有什么缺点,但实际情况不是如此。总后勤(部)问题严重,下面都好了吗?万事大吉了吗?各部的问题不严重吗?当然,各区可能有区别,但仅仅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我们不敢揭露,会变得腐败的,会变得更臭,臭下去,不得了。共产党员要有自我批评,资产阶级互相还有人骂,我们不批评就会自己腐败。

“对改进当前工作的问题仍不从实际出发。有些要求带有很大的主观主义,目前办不到……我们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是讲得天花乱坠,而是解决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再提高计划性、组织性等,逐步地达到要求。现在我们揭露不大胆,检讨不深入,存在自满情绪,要求很高,把这种情绪带回去会有危害,使工作受到损失,不能真正推动工作。我们要求把能办的办好了,再办第二件。”

黄克诚还说:“主席批评我们无政治、无领导,不认真管理业务。我的报告就是要求大家揭露,彻底地、毫无保留地揭露我们的严重情况,只有揭露了,才能知道自己有病,是什么病,医生才好开处方。不然自己骄傲自满,万事大吉。

“我满怀信心地要大家来揭露,这次会议却没有很好地揭露。你们回去一定要下面好好揭露,矛盾只有揭露,才能克服。”

在这次会议上,黄克诚表明了自己的鲜明态度,并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总是把浪费问题当作主要问题提出来呢?因为对国家关系太大,如把6万多亿的资金交给国家可以办很多大工厂。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家,关系到部队,也关系到我们后勤本身,如果不解决,再过3年,真该要推出午门斩首了。当然,这个工作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改善供应、改善医疗相结合,目标是把现在的浪费解决,防止今后发生大浪费。

“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这个问题在后勤部门来说是致命问题,对国家对人民来说是严重的罪行。大家考虑一下,国家胜利了,但基础很落后,我们要集中力量搞建设。同志们不一定把浪费个把亿当作回事,实际上1个亿可以办很多事情,1个亿等于1个相当大的地主。这些钱可以买2000担谷子。按农民缴公粮计算,每户5担,2000担等于400家的公粮,数目很不小。而算起来我们浪费的总数可能有万把个亿。‘刮’了农民的小米随便花了,难道不是犯罪?去年全国丰收,但今年无饭吃的人仍然有几千万。今年春季麦子1.4亿斤歉收,4月中旬几天大雪大风,前天又是寒潮,这都将影响收成。人民情况如此严重,我们把‘刮’来的钱随便花掉,对国家对人民是极严重的罪行……我们虽然来自民间,但忘记了人民的疾苦,脱离群众的作风正在滋长,这是忘本思想,这是个大的危险。

“所以在思想上,必须教育大家懂得这些,现在大家都麻痹了,高到几百个亿不在乎。要回忆一下历史,不要忘本,对个人生活要向后看,只向前看则会幻想太多。过去那样困难,还做了许多工作,今天条件好了,工作反而不如过去做得好,为什么呢?主要是精神上、作风上、思想上起了变化,不如过去认真负责了。这个情况不改变,我们会犯更大的罪。”

“做后勤工作就要准备挨骂”

总后党委扩大会议结束后,黄克诚向并中央作了专题报告。中央军委于7月15日向全发了专题报告并指出:“报告已经中央批准,兹发给你们,作为目前全军后勤工作的指示文件,请予以讨论并督促后勤各部门贯彻执行。”从此,“为国家负责,为军队负责”的思想,成为后勤工作的指导思想。

1953年,根据志愿军的归国部署,有计划地以独立团或师为单位修建营房。开始,军委只提要求,主要由各工区自己建设。黄克诚检查了建设情况,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和军费情况,提出了新的建房计划和要求。主要是建设规模控制在20万平方米,总造价800亿元,房子的结构确定为砖柱土坯夹心,以砖为皮,标准要求是能遮风、避雨、御寒。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能这样因陋就简。

1953年7月11日,在黄克诚关于国防工事建设计划的报告中批示:“赞成你的缩减计划,这是很有必要的,望照此部署。”黄克诚在报告中提出,鉴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财力、物力、技术领导均缺乏,领导干部和施工部队又无近代筑城经验,如建筑起来不合实用则损失甚重,五年完成原计划确有很大困难。因此,拟采取稳步修建的方针,即前三年少修,求得锻炼干部取得经验,逐年加多。

1953年5月30日,总后勤部发出《关于军事系统银行存款调度使用的指示》。《指示》提出,由于目前军事系统在银行的存款数字相当惊人,严重地积压了国家的资金。因此决定自即日起对各大军区和军委各部门暂停拨款,并责成各级财务部门将自己范围内的银行存款统一调度使用。总后勤部财务部又于7月初召开了货币管理工作会议,规定了各大军区、军委各部门的存款限额。各大军区也向下规定了各级存款限额。全军银行存款数量逐渐下降,至9月趋于正常,扭转了积压国家资金的现象。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12

俄空军现阶段的建设重点是完善组织结构和战斗编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家发展的优先方向发生了变化,空军即将装备现代化的第5代航空武器系统,其完成战斗任务的能力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空军数、质量的变化并没有缓解保障航空兵机动能力的问题,以及在短时间内向任何预设军事行动地域重新部署的能力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是使空军的后勤保障系统符合现代作战的要求。

实行区域性基地保障原则。空军航空兵转而实行区域性基地保障原则,是使后勤保障系统与现代要求相符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立空军区域性基地后勤保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改革后勤保障系统组织结构的最合理方案。空军区域性基地后勤保障系统,是指在各军区预先建立的后勤基础设施,包括固定军械库、通用物资库和航空器材库,以及修理、运输、卫生等后勤保障机构。在这样的区域内,要利用一切交通线和地方经济基础,对驻区内所有航空兵部队实施全面保障。该保障系统应实施通用后勤保障和专用后勤保障。合成军后勤保障区和空军后勤保障区以及空军基地后勤部队,构成区域性后勤保障系统的基础。保障区及基地主要负责常驻的、加强的和实施机动的航空兵部队的保障。

合成军后勤保障区负责向驻扎在该地区的所有部队和机关供应通用物资,它联合了配置于其地区内合成军后勤的所有指挥机关、部队和机构。空军后勤保障区负责航空物资器材的供应,其力量包括: 固定的航空物资器材仓库、运输部队、移动的物资保障部队、机场工程部队和修理机构。为保障来自其他地域的航空兵加强部队和战中的机场机动,空军后勤保障区要建立一定的机动力量。仓库及其分库实现机械化、运输实现集装箱化、后勤保障区编配运输航空兵,可以显著提高其向航空兵基地和部队仓库及时前送物资的能力。空军基地拥有各种人力物力,可以对前线航空兵部队的飞机实施后勤保障、技术保障和某些战斗保障。

增强空军机场网能力。空军后勤保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场网。机场在各地区的数量、分布及其使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航空兵的作战目的能否达成。无论机场的分布,还是机场道面、仓库基地及其配套设施的状况,都说明空军现有机场网的绝大部分不能完全满足武装冲突中有效使用航空兵的要求。因此,向新后勤保障系统过渡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采取措施修理和改造空军的机场。

实施技术改装。为了转而实行区域性基地保障原则,必须根据飞行地面保障器材的相关要求,对后勤机构,首先是航空技术部队和空军基地的有关分队,进行技术改装。后勤部队配备的大部分技术器材尚未实现标准化,功能重复,使用各种各样的补充材料和消耗材料,工作中缺乏自动程序和严格的监督制度,使用工艺性和可维修性低,不能完全适应对现代航空兵实施优质保障的要求。既能在常设的、装备和防护良好的机场,也能在基础设施差的机场保障航空兵作战,是对飞行地面保障器材的基本要求。

固定式和移动式保障器材的相互关系问题,可以通过器材的模块化解决。模块化的保障器材不但机动性强,而且可以组合成高效的固定保障器材综合体。研制模块化的技术器材,是空军后勤保障领域军事技术政策的优先方向。此种技术器材可以组合成统一的保障器材系统,用于在任何作战条件下向航空兵部队提供全面而优质的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确实保证器材的机动。统一的保障器材系统,既可以单个的固定器材,也可以单个的移动器材装备部队,与此同时,可保证技术器材的统一化和易修性,简化零配件和消耗材料的供应程序,专业人员的培训也更加容易。此外,部队装备统一化的保障器材,还可以使空军的后勤保障系统由分散变为统一,从而有利于向俄联邦武装力量跨部门统一后勤保障系统过渡。

为了给部队装备模块化保障器材,应按计划研制、生产,该计划由国家拨款予以落实。空军制定并经空军总司令批准的《通用飞行器地面维修器材系统发展构想》,是落实该计划的第一步。构想集中了对各种飞行地面保障器材的最新要求,确定了其研制和列装的基本方针和步骤。综合计划的内容应包括飞行地面保障器材模块化系统研制、生产、列装、修理、报废的种类、数量、期限和价格。经验表明,各种飞行地面保障器材的生产如果不从系统的角度考虑,保障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就会继续落后于发达国家,造成有限物力和财力的不合理开支。

改进后勤指挥系统。由于后勤机构的编成和完成空军航空兵集团战中后勤保障任务的原则发生了变化,后勤指挥系统也必须加以改进。建立在共同的组织技术原则基础上的后勤指挥系统,体现了空军后勤保障系统的功能特点。现行的编制和技术装备水平,不可能完全满足对空军后勤指挥系统的高要求。研究表明,在做后勤保障决定时,后勤指挥机关要用60%的时间收集和分析有关战役后勤形势的信息,35%~40%的时间用于组织工作;后勤机关和指挥所现行编制和技术装备水平,也不能保证在所要求的期限内全部处理收到的所有战役后勤信息。

军队后勤工作计划篇13

一、军队后勤管理的概述

军队后勤管理是为实现后勤工作目标对军队后勤工作进行的组织、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军队后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后勤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最大限度的调整、规划、监督军队后勤,促使军队后勤任务可以快速且高质量的完成,最终把国家提供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军队后勤管理不同于其他管理,其具有经济性强、技术复杂、范围广泛、实效明显等特点。

(一)经济性强

从工作性质来看,军队后勤工作是以服务战争和军队建设为目的。而由此所推出的军队后勤管理工作,则是为更好的完成此目的,将国家提供给军队后勤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保障,合理的运用,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尽可能的提高军队战斗力。当然,国家为军队后勤提供的资源,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因此所实施的军队后勤管理工作,必然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进而运用经济观点、经济方法、经济手段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军队后勤管理水平。

(二)技术复杂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科学技术不仅用于武装作战装备上,还会在军队后勤中有效应用,为提高军队后勤管理水平做铺垫。因此,军队后勤管理具有技术复杂这一特点。

(三)范围广泛

这里所说的军队后勤管理范围广泛,指的是业务范围广泛和保障空间广泛。在军队后勤保障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军队后勤涉及的业务范围也逐步增多,那么对军队后勤工作予以监督和控制的管理工作必然会增多,使其需要规划、监督和控制更多的后勤业务活动。因现代战争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作战,促使后勤工作需要延伸到地面、空中、海洋空间中,相应的军队后勤管理需要保障的空间就会扩大。

二、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的理解及其现状

基于以上对军队后勤管理的概述,可以说明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为了保证军队后勤管理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管理决策。但因影响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因素较多,使得所制定的管理决策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所以,了解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风险性问题,有利于制定有效措施来处理和防范决策风险。

(一)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的理解

所谓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是指军队后勤管理部门的领导者为了实现后勤管理活动的既定目标,在后勤管理中运用科学的决策理论与方法,系统地分析各方面因素,进而制定管理方针、政策等,作出正确选择,并组织开展实施管理活动。制定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有利于促进后勤管理有序的、合理的、有效的展开,更好的规划、监督、控制后勤工作,完成后勤任务。但因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活动中的决策主体与决策客体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促使两者的不确定性高。在此种情况制定的管理决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无法按照预期计划发展,产生决策风险,一旦决策风险发生,将会给军队后勤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阻碍军队后勤保障的发展。因此,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的存在对军队后勤管理、军队后勤保障都是非常不利的,加强决策风险性问题的处理尤为必要。

(二)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现状

(1)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随意性强

说到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随意性强,主要是军队后勤管理决策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完善的、健全的决策制度是约束军队后勤管理决策制定的前提条件。但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很多军队后勤管理部门领导,被繁荣的市场经济表象所麻痹,认为在此种情景下,做好基本的军队后勤管理工作就能够促进后勤任务得以有效完成,支持我国军队良好发展。因此,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制定,基本上都是由部门领导主观判断,以此为依据来制定管理决策,并且没有健全的决策机制来约束和评估管理决策,那么其随意性必然较强。在具体实施此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必然会因考虑不周等因素的影响,使管理决策实施效果不佳,给军队后勤管理带来很大风险。

(2)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盲目性强

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盲目而加剧决策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后勤管理决策者自身能力差引起的。军队后勤管理决策者作为军队后勤业务部门的最高领导,他的自身能力素质对后勤的发展和建设有很大影响。因此,军队后勤业务部门的最高领导应当由能力强、素质高、专业知识水平高的优秀者来担当。但目前一些军队的后勤业务部门最高领导是由能力素质不高、后勤业务操作不熟练的人士来担当,促使其在制定后勤管理决策的过程中,不能够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军队发展需求、军队后勤现状,按照管理决策机制的约束,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促使其盲目性强。因此,因军队后勤业务部门领导能力弱而导致的后勤管理决策盲目,容易引发决策风险,降低后勤管理的有效性。

(3)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武断性强

子云:“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制定应坚持以民为本,了解群众的需求及想法,并加之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进而合理制定管理决策,如此才能使管理决策发挥作用,提高军队后勤管理的效果。但实际情况则不然。一些军队后勤业务领导在制定管理决策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民主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听从党委领导作出的决策,也不对决策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使后勤管理决策脱离部队基层官兵的需求,促使后勤管理决策过于武断,不够全面、具体,那么其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就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后勤管理受到的决策管理风险威胁程度加大。

三、处理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当前军队后勤管理决策制定中容易受某些因素影响,导致决策风险性问题存在,这会影响军队后勤管理实施效果。因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处理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

(一)提高军队后勤管理决策者的能力素质

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合理制定,要求决策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素质,全面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决策。而很多后勤管理决策者存在能力差、素质低的情况。对此,应当开展党的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及相关培训,教授和培养决策者,促使决策者吸收更多知识、强化自身能力,为使其可以制作出科学、合理、可行的管理决策做铺垫。

(二)强化广大军队后勤决策者民主决策意识

广大官兵是实施后勤管理决策的主体.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官兵的切身利益。那么,如何强化军队后勤业务部门领导的民主意识?

首先,创建一条通畅的民主决策渠道。也就是在制定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开展与管理决策相关的听证活动,为广大官兵创造发言的机会。这也是为领导创造民主决策渠道,使其可以了解广大官兵的心声,获得党委决策以外的信息。

其次,营造宽松的、和谐的民主氛围。在制定管理决策过程中应当注意营造宽松的、和谐的民主氛围,如此可以影响部门领导,促使其在此种氛围中与广大官兵体现主人翁的精神,尽可能的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为后勤管理决策的制定做出贡献。

(三)建立健全的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机制

面对当前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容易产生的情况,应当建立健全的、完善的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机制,对管理决策的制定予以严格的约束和监管,促使管理决策的制定一定要在决策机制约束下经过科学分析、合理评估、详细分析、反复论证,之后得到切实科学的后勤管理决策方案。对于后勤管理决策机制的制定,应当结合军队后勤实际情况,明确军队后勤管理责任;明确军队后勤任务,以此为依据说明后勤管理方向和目的;了解以往管理决策制定实施情况,明确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情况等,以便其可以全面的、详细的、合理的约束和监管管理决策的制定。

在当前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容易产生的情况下,应当通过提高军队后勤管理决策者的能力素质、强化广大军队后勤决策者民主决策意识、建立健全的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机制等措施来避免后勤管理决策盲目性、随意性、武断性的存在,进而尽可能的避免决策风险性问题的产生,以便军队后勤管理可以高质高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彬.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13,26(3):112-114.

[2] 吴应明,孟杰,吴世丹等.军队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初探[J].大众商务,2011(11):84-84,86.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