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收益论文实用13篇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1

但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对货币市场产生影响的运作机理如何?是否具备获取低风险、高收益的持续性?是否对我国货币市场的定价效率产生了实质的显著影响?本文将系统性的展开相关分析。

二、互联网金融产品对货币市场冲击的分析

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是金融产品的三大基本属性,金融产品的流动性越差,风险就相对越高,投资者所要求的期望收益率就越高。通常货币市场上交易的金融产品具有期限短、风险低和流动性强的特征,但在利率管制环境下,大额存单和活期储蓄存款之间的利差较大,这种因资金规模而引致的参与限制不仅是货币市场定价效率不高的表现,也意味着货币市场存在着无风险套利的机会,这也为货币型基金通过产品创新突破利率管制培育了土壤。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型货币基金更是突破金融机构实体运营下金融监管的壁垒,通过汇集小额分散账户的资金、积少成多,形成较大的资产池,从而具备参与货币市场定价的能力,且由于该类基金资金来源的集中度低,规模相对稳定,呈现出明显的长尾效应。互联网货币基金现阶段的运作成功不仅助推了货币型基金产品的进一步创新,而且对传统的货币型基金经营理念及货币市场定价效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产品影响货币市场的运作机理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绕开了现有金融体制框架的约束,打破了传统以银行为主体的现金管理格局,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鲶鱼”和搅局者,迫使商业银行改变以往以存贷差为主的盈利模式,极大的盘活了经济体系中不同用途的闲置资金。就现阶段而言:对于投资者,购买互联网现金理财产品,相当于每天可获得额外收入;对于基金管理人,创新开设不同细分市场的互联网现金理财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在参与货币市场投资的同时,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和议价能力的增强,能形成基金运作的良性正循环效应,从而获得较高的管理费用。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产品对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而言能够实现“双赢”,但对于占据金融体系主导地位以经营货币为主的商业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产品极大的分割了以往由商业银行因特许权经营获得的垄断利润。事实上,在余额宝等互联网产品推出前,在2011年就有证券公司推出客户保证金现金管理产品,如信达证券推出的现金宝业务,就是利用客户的证券账户中的闲置资金来进行的一种现金理财产品。而余额宝借助互联网平台,却颠覆性的突破了资金来源渠道的约束,正因为如此,以余额宝为主体的天弘基金增利宝基金产品的资产规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迅速超越8 000亿份,使得天弘基金一举成为国内管理资金规模最大的公司。

然而货币市场上交易的金融产品类型决定了依托货币市场所创新的基金产品必然受到货币市场自身的约束。以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市场为例,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推出货币型基金后,在80年代末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但同期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一直高速发展,在2008年最高达到3.8万亿美元的峰值,受次贷危机和美国近年持续低利率政策的影响,货币型基金的规模出现了大幅缩水。而在1997年,Ebay公司旗下的全球最大的网上支付公司Paypal于1999年推出了一款与电子商务平台深度融合的货币型基金“PAPXX”,将在线支付和金融业务有机结合,目前的余额宝运作模式与其极为类似,该基金在1999~2008年间深受投资者喜爱,但伴随着次贷危机后的持续低利率,该基金也最终于2011年6月宣布中止。美国的经验启发我们,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并不会像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一样呈线性增长的态势,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及规模均与存款的利差正相关,而且即使在利率市场化的货币市场上,货币型基金的成长空间仍然很大。然而,互联网金融产品依托互联网平台,具备不受空间,时间及客户群体的限制、参与便捷、进入细分子行业的壁垒较低等天然优势,但这也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子市场的市场结构从寡头垄断到完全竞争的速度会较快,未来不同互联网产品竞争的关键可能主要在于客户资源拥有量之间的竞争,尽管目前余额宝的份额一枝独秀,但腾讯、东方财富网、百度等相关细分互联网巨头或平台推出的金融理财产品也在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表1梳理了我国目前的货币型基金类型及不同产品类型的特点及比较分析,以帮助理解不同货币型基金的比较优势及劣势。

由表1可知,我国货币市场的金融创新比较多样化,但由于这些创新型的现金管理工具最终都需要在银行托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金并未有本质的流出,即从市场整体看,存量的货币供求之间不存在着动态的缺口,但这些创新型货币基金大大加速货币的流通效率,同时存款的搬家及存款流转后使用成本的增加极大削弱了商业银行低成本使用活期存款的传统优势,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利率非市场化阶段本身就面临着盈利结构调整下的短期盈利能力下滑的压力,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负面冲击又加速了盈利能力下滑,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持续下滑、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偿付风险增加、资金加速外流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持久的,虽然商业银行也发行基于银行端的现金理财产品,但相对于起步较早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其整体在资金的灵活性、客户资源拥有量、收益率方面短期可能还存在着短板,这也迫使商业银行限制客户每日往理财通、余额宝等支付工具的转账额度以降低运营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盈利来源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低成本和易复制性会加剧货币市场基金的竞争,同样也受货币市场整体产品收益率的影响,与股票、债券等市场不同,货币市场的收益率更多由外部流动性供求不平衡性和内部的流动性在不同金融机构和不同类型金融产品之间分配的集中度或分配的平衡性来共同决定。其中,外部的流动性供求一般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周期、执行的相关货币政策有关,属外部变量,并通过价格渠道在金融产品之间传导和市场渠道在不同金融机构和参与主体之间产生作用,最终以货币市场利率的形式反映出来,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Shibor利率,反映了货币市场整体的资金供求状况。而Shibor利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市场整体的的资金供求,但由于是通过大商业银行报价形成的,且Shibor利率的确定过程中大的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定价权,因此每日的Shibor利率并不一定是有效的。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的金融机构的短期流动性需求,在参与同业拆借的活动中,只要其拆借利率低于大商业银行的拆出利率,市场一定有需求,因此其有提高同业拆借利率的市场化合理定价的作用。因此互联网金融产品依托背后的货币基金载体,从理论上讲有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Shibor市场基准利率。事实上,创新型的货币基金以高回报率吸引投资者的同时,自身也隐含着风险,因为金融市场上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依是不变的定价原则,正是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监管的约束限制,利用诸如“协议存款”、“质押回购”杠杆交易等方式,在我国高储蓄率、缺乏投资渠道、年轻人消费观念转变、利率管制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基于市场非有效而“创造”出来的较高回报率,一旦遭遇系统性金融危机或利率步入下行通道,货币型基金也往往不能保本,美国次贷危机后就存在着很多货币型基金的价值低于面值而不得不面临强制赎回的结局。

三、文献评述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在社交网络、移动支付、云计算等诸多方面的渗透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经济金融运营模式。谢平、邹传伟(2012)在国内相对较早的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可能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并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方面进行了探讨;黄海龙(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其中电商金融是所有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力最大的,他探讨了电商金融的乘数效应和对金融脱媒的影响;贾甫、冯科(2014)认为金融互联网是传统金融技术的升级,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和金融重塑的新金融范式,他们从交易成本和风险分散的角度分析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内生性差异,并从风险控制角度,探讨了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替代和融合模式;戴国强、方鹏飞(2014)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视角,利用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增加银行风险,而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随影子银行的规模增加由正向变为负向,在存款利率管制下影响银行降低经济中的融资成本,而互联网金融增加了融资成本;孙一铭(2014)则相对较系统的介绍了美国利率市场与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历史,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借鉴建议;曹凤岐(2015)认为以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和众筹融资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模式、金融理念、金融运营方法的创新,与谢平、邹传伟(2012)的观点类似,他也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未来将出现一种不同于传统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具有革命性的新型金融,并对传统金融带来新的挑战、竞争和合作,还建议商业银行要利用自身的客户、网络、信息及征信体系完善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尽快转型,此举也将极大促进金融机构的综合发展,推动传统金融企业的市场化。杜昕诺等(2014)也从互联网金融的收益来源,相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比较优势等角度出发,阐释了余额宝“低门槛、高收益、平民化”的特点以及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巨大冲击。以上这些学者的研究,均透射出互联网金融将会对传统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互联网金融对利率的市场化形成真的产生影响吗?本文拟对我国货币型基金与市场化利率之间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以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的实际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一)实证分析思路

本文主要从货币型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隔夜利率作为分析对象,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货币型基金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互联网货币型基金(Internet Money Fund,简记IF);一类为非互联网金融的货币型基金,我们简称为普通货币型基金(Common Money Fund,简记CF),严格意义上讲,该类基金已不再单单是传统的货币型基金,也包括了表1中一些创新的货币型基金,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渗透,这两类基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由于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普遍被认为是以余额宝的推出(2013年6月7日)作为分界岭的,但后来一些互联网平台的现金理财工具也委托传统的货币型基金进行现金管理,在最后分类时我们也将其划归为互联网货币型基金,因此2013年6月7日之前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实质上也应属于普通货币型基金,但这些货币型基金能在后来受托管理互联网平台的现金理财工具而转型为互联网货币型基金应该与其历史的收益率表现有一定关系。由于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目前国内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一般认为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①,Shibor的高低反映了报价行对货币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及对不同期限货币工具收益性的判断,货币型基金的投资收益率理论上应受到Shibor的影响。本文首先考察互联网货基和普通货基的收益率差异,分析判断互联网货基是否能获得比普通货基显著的高收益;其次考察互联网货基与Shibor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判断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出后是否对Shibor产生了影响作用;最后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考察互联网货基、普通货基及Shibor之间的信息流传递效应。

(二)假设

基于对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运作机理和投资策略的认识,结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反映市场短期流动性需求的原理,我们做出两个假设:

假设1: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显著高于普通货币型基金,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投资战略和资产配置策略。由于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相对于普通货币型基金,投资更加灵活,在议价能力方面相对较强,更善于获取套利机会,因此其回报率相对于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收益一般偏高。同时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有机融合了在线支付、网络交互和金融业务等功能,在扩大用户数量的同时更增强了客户黏性,且由于单个客户的金额较小且相对分散而使得该类基金流动性管理的风险相对较低,其持续相对较高的回报率会引导普通货币型基金改变投资策略以缩小两者的收益率差距。

假设2: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及其变化与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之间短期可能不存在相互信息流传递效应。主要原因在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反映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供求信息,作为货币市场的准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越高,表明流动性的需求越大,货币市场整体提供给投资者的回报率应当越高,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也越高,因此从理论上讲,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之间应当是正相关的。同时,当同业拆借利率较高时,表明银行间资金紧张,由于大的商业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具有的信息优势和规模优势在互联网货币型基金出现后极大削弱,这使得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受短期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不大。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决定机制及互联网货币型基金较小的规模也使得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信息流对同业拆借利率可能不产生影响作用。

(三)实证分析

1.样本的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2012年1月2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为研究样本区间,并以互联网货币型基金代表“余额宝”的推出时间2013年6月7日为界划分为两个区间,分别考察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推出前后货币型基金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在整体样本区间和两个子区间内互联网货币型基金与普通货币型基金同期7日年化收益率的差异。分别用RIF、RCF表示互联网货币型基金和普通货币型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数据库)。在计算时,我们对不同的互联网货币型基金(共94只)和不同的普通货币型基金(共345只)的每个交易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进行简单平均,计算得到互联网货币型基金和普通货币型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并利用SPSS软件,样本均值配对T检验,对两组序列的均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互联网货币型基金与普通货币型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无论在整个区间还是分区间,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前者要高于后者0.144%且比较稳定,这意味购入互联网货币型基金长期能获得高于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收益。从收益率的配对检验结果看,在区间Ⅰ,无论是互联网概念的货币型基金还是普通货币型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低于区间Ⅱ的7日年化收益率水平,且两者的相关系数在样本区间Ⅰ的水平要高于区间Ⅱ,这意味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推出前,这些未作为互联网货币型基金载体的传统货币型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与普通货币型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之间高度相关,但差异显著存在,且其与普通货币型基金的同步变化性下降,这可能与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灵活投资操作风格有关,但事实上,从统计结果分析,互联网货币型基金并未取得显著的收益率提升,相反两个区间的年化收益率均值差从0.1443%下降到0.1438%,有缩减的趋势。这表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这些对接传统货币型基金的互联网概念基金,在选择货币型基金时可能就是基于历史的收益率数据;二是即使对接了互联网概念,这些互联网概念的货币型基金并未获得相对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明显优势。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是互联网概念的货币基金引导了传统货币基金的投资行为和策略;二是互联网概念的货币型基金只是一个概念,并不会对市场产生真正实质性的冲击影响,只是货币型基金的一个投资策略替代而已,这就检验了假设1的合理性。

既然货币型基金的主要投资品种集中于货币市场,那么其7日年化收益率水平就与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天然联系。考虑到互联网货币型基金与普通货币型基金的高相关性,本文仅显示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之间在样本区间内的变化趋势及两者的相关系数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两者的相关系数采用50个交易日的移动窗口进行计算得到。

由图2可知,在2013年6月7日前,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呈现着周期性的高低替换,尽管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高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但并不稳定,同业拆借利率波动幅度比较大,在某些时点甚至高于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甚至在余额宝推出后的较短一段时期内,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度高达10%以上,可见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推出之初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冲击影响较大。但随后金融创新的渗透和市场对互联网概念货基认识的普及,两者之间的价差保持相对稳定,同时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波动幅度也大幅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互联网概念的货币型基金以其充裕的流动性参与了货币市场上的定价,即互联网金融的推出弱化了大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规模和信息优势,因为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高流动性可以满足在同业拆借市场有拆入资金需求的金融机构,这也促成了报价银行的报价时的理性行为。同时从两者的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正负交替,呈现一定的弱周期性,这可能与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制度有一定的关系,也预示可以利用相关性的交替来构建货币市场的套利组合,本文不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2.货币型基金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之间信息流动性实证分析

我们主要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普通货币型基金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信息流相互作用情况。

首先,我们对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RIF)、普通货币型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RCF)和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三组时间序列在整体区间和不同子区间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利用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整个样本区间及两个子区间,c都是平稳序列。但RIF、RCF的原序列在整个区间和区间Ⅰ均存在单位根,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在区间Ⅱ,RIF、RCF的原序列及一阶差分?驻RIF、?驻RCF均为平稳序列。这意味着,作为货币市场基准的Shibor,在样本区间内并未呈现明显的趋势性的变化,即Shibor的变化相对比较稳定。而货币型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2013年6月7日后,变化也相对比较稳定,这意味着序列的变化不具有可预期性,即互联网基金推出后强化了货币市场上的定价效率。

其次,我们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考虑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普通货币型基金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信息流传递效应,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要求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因此,我们在整样本区间及两个分区间主要考虑货币型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的变化?驻RIF、?驻RCF与Shibor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而在区间Ⅱ,考虑到三组原序列均不存在单位根,则对原序列RIF、RCF、Shibor直接进行Granger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知,RIF、RCF、?驻RIF、?驻RCF的历史信息不会对产生影响作用,但Shibor会对货币市场的收益率或收益率的变化产生作用。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一定程度上Shibor利率的外生性,即Shibor利率是由大的商业银行根据流动性需求给出的报价,尽管货币市场上不同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发生变化,但对Shibor利率或基准利率并不会产生影响,这意味着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或普通货币型基金对货币市场的定价效率影响还十分有效。但从统计意义上看,互联网货币型基金和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对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没有显著的信息流传导效应,但Shibor会影响到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也比较容易解释,普通货币型基金投资的品种主要基于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的定价不可避免的受到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而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投资的品种往往是具有一定议价能力的协议存款或质押式回购,受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从统计的结果看,普通货币型基金与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及其变化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个也相对容易解释,因为同样的货币型基金均立足于货币市场,只是投资策略和投资的品种可能存在差异,信息流相互影响是合理的,且货币型基金的相对高流动性及不同货币型基金界限之间的逐渐模糊,使得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相对较高。这也验证了假设2的合理性。

进一步的,我们考察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对普通货币型基金和的冲击效应。考虑到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6月13日实质性推出,我们选取区间II作为研究区间。图3所示的为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收益率及其变化(RIF、?驻RIF)对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及其变化(RCF、?驻RCF)、Shibor及其变化(Shibor、?驻Shibor)的响应函数分布。

由图3可知,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收益率的一个正的方差新息(Innovation)对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作用呈正的倒“V”型(图3a-1),表明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收益率的提高短期会带来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上升而后趋于下降至平缓,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短期逐利的投资行为更易捕捉货币市场的套利机会,这可能会吸引原本以长期资产配置为策略的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投资行为,进而产生货币市场产品前的供求失衡而达以动态定价的再平衡;而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收益率的一个正的方差新息对的作用呈负向作用,且长期趋于稳定(图3a-2),这表明当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收益率增加时,往往意味着货币市场定价效率的失衡,大商业银行对通过调整报价来降低利率的水平,以引导货币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而互联网货币型基金收益率的变化值的变化对普通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变化呈下降趋势(图3b-1)、对Shibor的变化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图3b-2),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对Shibor利率影响有限的事实。

五、结论及建议

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渗透,极大的颠覆了传统的金融市场运作模式和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定价效率,也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本文以互联网货币型基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考虑了互联网货币型基金和普通货币型基金及市场准基准利率Shibor之间的相关性及信息流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互联网货币型基金相对于普通货币型基金具有显著的正收益。这意味着我国货币市场整体还未达到有效市场,尽管存在着价差空间,但不一定能获得套利的机会,原因在于无论是在整体区间、还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出前后的子区间②,该价差相对稳定在0.144%的水平,而产生这种价差的原因可能不是运作模式的原因,而可能是源于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差异,因此互联网平台本身所具备的高收益率可能并不存在,因此我们不易夸大互联网金融高收益率的神话。

第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货币市场准基准利率Shibor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互联网金融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流目前商业银行的部分存款和理财产品,但仅限于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和盈利模式,而这种利存贷差的客观存在是以我国的利率管制为前提的,我国早就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的Shibor作为准基准利率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并调整基准利率的。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基推出后,Shibor利率基本与互联网金融货基的收益率之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利差水平,而产生这种价差的原因主要就是缘于互联网货基的期限与隔夜Shibor之间期限的不匹配,因此Shibor利率基本上受到互联网货基的冲击较少,这也保证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有序推进。

第三,互联网货基的出现会加速利率的市场化,但对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定价冲击较少。换言之,互联网货基仍然是货币市场的从属品,其之所以能获得较高收益主要根源在于在无形交易的货币市场上,且由于利率管制而导致的货币市场利率定价不高所产生的结果,很难具有持续性。事实上,如果将互联网货基的规模与银行业内的个人存款相比仍然比例较小,银行通过创新开发出新的现金管理工具,与这些互联网货基相比,商业银行的高信用和积累的渠道资源仍然是其他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且互联网货基主要吸引的是小额的、分散的活期资金,对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影响相对有限,但对于银行而言,互联网货基协议存款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成本显然远高于活期存款的成本,这将瓜分商业银行的制度红利。

国外的经验表明,即使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货币市场基金仍然具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互联网货基的出现,是金融业的经营理念是一种颠覆性创新,其依托于互联网支付终端的分散的客户资源,将海量的用户作为潜在的客户资源,使得开展金融业务时的长尾效应达到极致,倒逼利率市场化和存贷款“价格双轨制”的改革,也对我国长期依靠政策红利运营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从长期来看是利于货币市场发展的,但互联网货基根植于货币市场,其未来的发展规模和盈利能力仍然会受到存款利率差的影响,并不会对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未来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应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给货币市场带来的冲击,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多样化货币市场的参与主体,推动我国货币市场的国际化和开放性,创新多样化的货币市场工具,满足不同参与主体的交易需求;同时,也要强化对互联网货基的监管,在投资组合的资产质量方面、分散化方面及到期时间方面给予一定的窗口指导,以规范互联网货基的运作,增强互联网货基的风险管理意识。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2

基金管理水平排名第一梯队

2011至2012年、今年年初至11月15日,广发货币A各项指标一直处在第一梯队。而现任基金经理温秀娟从2010年接手广发货币A后,一年后便崭露头角,2011年就将这只基金推上顶峰,当年基金日均万份收益位列同期同类基金之首,比第二名高出1.4个百分点。

2012年1月,《投资者报》的《2011年六成货币基金赢定存 广发南方领衔》一文中,对广发货币基金做过详细报道。当年货基收益率最高的广发货币B,收益率比同期同类平均业绩高24%,比最差货基高出130%,业绩相差如此悬殊,足见温秀娟的管理水平。如果投资者在那时就开始关注并参与广发货币基金,今年获得的收益照样领先。年初以来,在全部51只供普通投资者操作的货基中,广发货币A万份日均收益排名仍处在前1/5。

临近年底,流动性再次成为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的关键点。广发基金认为央行近期将维持偏紧的货币政策。短期来看,考虑到外汇占款比较大,压力比较大,而且四季度是财政投放、资金投放的一个传统旺季,因此央行仍将维持比较紧的货币政策。但是,单从资金面上来看,目前比6月份、9月份压力都要小。

对此,温秀娟表示,从央行的调控思路来看,维持资金紧平衡仍然是主基调,预计11至12月资金面会维持紧平衡的状态。但随着财政存款的投放和外汇占款的流入,资金面也不会特别紧张,应该不至于出现“钱荒”的状况。未来短期内,比较大的不确定因素是“年底效应”,从12月中下旬开始,年底结算的需求有可能会推高资金价格。此外,她认为,近期货币组合的债券会陆续到期,到期兑现会适当提高收益率。

目前,温秀娟拟任基金经理的广发现金宝场内实时申赎货币市场基金目前正在发行中。投资者将股市闲钱投资广发现金宝,具有高流动性,赎回当日即可将资金转出购买股票,不耽误炒股,还可以赚取货币基金的收益,是迅速提升股票账户闲散资金收益的理财方式。

散户的style:广发货币A受散户忠爱

今年中期,机构投资者持有广发货币A占比2.62%,在众多货基中占比非常低,显示广发货币A管理的大部分资金是散户的钱。

广发货币A一直在“走群众路线”。从2010年到现在,从半年报、年报当中搜索机构持有比例,一直都在3.5%以下。基金经理温秀娟在操作中持有的现金比例一直较高。

普通投资者所占比重越多,对货基的收益越有利。一般情况下,普通投资者越多,货币基金的规模越平稳,大额赎回的几率较小,收益也越平稳。同时,机构持有比例低,也为基金收益稳定留出较高安全边际。

如今年6月底“钱荒”时,很多机构投资者从货基赎回资金,转战国债回购市场,导致货基流动性瞬间收紧,极大地考验了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也使货基收益陡然下降。

业绩领先、稳定、获得众多中小投资者青睐,是基金经理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任务。但做到”T+0”赎回,单日限额还是比较高的50万元,绝非一己之力可完成。只有基金公司各层面通力运作,才能实现,与广发货币对接的广发钱袋子,就是广发推出的理财管理工具。

广发钱袋子: 理财投资一招解决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广发钱袋子就具备这样的功能。

广发钱袋子简单而言就是广发基金网上直销业务。投资者在广发基金网站开通钱袋子业务,可以通过银行卡往钱袋子里充值,此时,等同于购买了广发货币A,最低额度100元。此时充入资金以货币基金存在,享受的是货币基金收益。根据数据,广发货币A连续两年收益超过4%,是同期活期存款的12倍,流动性跟活期存款基本接近。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3

发货币基金是为了冲规模

乍看上去,不管在资本市场历史悠久的美国,还是只有短短二十年的中国,规模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诱惑,绝不亚于LV对女人的诱惑。资产规模的大小其实质是用硬邦邦的数字告诉外界,一个公司的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有多大。因此,追求规模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天性。

其次,2008~2010年的三年间,寻找帮忙资金申购流动性好的货币基金,以达到年初董事会对管理层下达的规模考核,的确是很多基金公司最真实的动机和惯用的伎俩(目前也不排除还有公司或多或少抱有这种短视、肤浅的动机)。

然而,货币基金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地位以及对公募基金竞争格局的影响绝不是一朵浪花般渺小易逝,它很可能是海啸。

正如上期我们说到的,看待货币基金要把它置于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正是其在收益和流动性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储蓄搬家”的最大去处;其所体现的基础客户储备功能,也对公募基金行业起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同时,也是当前公募与券商、信托、保险等机构竞争中最有实力的产品。

除此之外,不论是低利率环境还是高通胀环境下,投资者都对保值增值产品具有迫切的需求,而放眼理财市场,兼具流动性、稳定收益性、便捷性于一体的产品,货币基金是无二选择,这是刚性需求。

误区二:

货币基金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常常有投资者把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和股票型基金混为一谈,如果说它们是公募行业三胞胎的话,那么货币基金是变异了的品种。

货币基金最核心的定位是现金管理工具,请注意“现金”二字,它第一位的要求是流动性,其次才是收益性,因此其长期配置功能是三者中最差的。

但其最大的魅力就是,你可以用0费用把账户里用于日常开销的活期存款申购货币基金,等到需要支付时,可以用货币基金直接支付,或即时取现,而且在手机上都能方便实现。而投资者获得的是超过2%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去年货币基金最低的年化收益率为2.3%,最高为4.65%),远高于0.35%的活期存款利率。

在很多国家,货币市场基金成为许多机构和个人在股票市场低迷时的蓄水池和避风港,被称为“准储蓄”。比如在美国,私人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计入M2,法人持有的被纳入M3进行监控。

误区三:

货币基金收益越高越好

货币基金没有好坏之分,高收益是以牺牲流动性换来的,因此久期长的产品收益率也一般会高于久期短的。

比如,以Wind资讯统计的业绩回报排名看,2012年货币基金第一名长信利息收益B的全年回报率为4.65%,其基金契约约定的投资组合平均久期不超过180天(证监会所允许的货币基金最高久期),而倒数第五名的上投摩根货币A收益率为2.71%,其平均久期为120天。

这两只产品孰好孰坏?表面上看,自然是高收益的好,但一旦发生大规模赎回,基金经理就要抛售资产,此时流动性差(即久期长)的产品就会面临高得多的抛售未到期资产的风险,从而使净值大跌。

因而,对于想获取更高收益的投资者而言,前者是好产品;但对于强调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投资者而言,后者就是好产品了。笔者了解到,上投摩根货币的主要持有者是机构客户,他们更强调低风险。2012年半年报,前者机构客户占比78.7%,后者机构客户占比99.5%。

误区四:

货币基金风险高于银行理财产品

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一点。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比例以及备受质疑的“资金池”运作模式,均没有明确的公开信息,监管层也没有非常完善的监控机制。值得警示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返还本金和利息的案例已经出现。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4

1前言

随着余额宝、P2P 等名词的出现,互联网金融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与以往文献中笼统的描述性分析相区别,本文将重心仅仅聚焦于互联网基金产品。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既继承了基金产品的优势,可以自主选择更有竞争力的收益率;又继承了互联网产品低边际成本的优势,其增加一个新投资者的成本低于多数传统基金。本文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数据,旨在探究余额宝与传统基金及银行存款在收益率和规模方面的相互影响,进而发掘余额宝对传统资金供给市场定价的影响。此外,通过分析余额宝收益率和规模的相关关系,我们还可以对其资金定价加以客观评价,并为余额宝未来的定价调整提出建议。

2正文

21余额宝与银行存款的相互影响

211余额宝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相互影响

余额宝的性质是货币市场基金,受制于银行间资金市场利率的影响,因此其利率的下跌是必然的。通过2004―2013年货币基金规模与收益的对比发现近年来的货币基金收益利率整体偏高,近达到峰值。除此之外,余额宝推出时接近年底,各大银行为了在年底的时间点满足存贷比的监管指标考核,压缩贷款规模,增加储蓄存款,造成市场资金面紧张从而抬高了银行间市场利率,为余额宝的收益率高企提供了条件。就余额宝目前的利率来说,收益即使回落,也比往年的平均收益高。而最终披着余额宝外衣的货币市场基金必然回归正常的4%左右收益率。

212余额宝与银行存款收益的比较

假设我们有 10 万元,分别计算银行活期、定期、余额宝的收益。

银行活期:

年利率收益 100000×035%=350 元

银行定期:

一年利率收益100000×3%=3000 元

两年利率收益100000×375%=3750 元

三年利率收益100000×425%=4250 元

五年利率收益100000×475%=4750 元

余额宝收益=(余额宝资金/10000)×基金公司当天公布的每万份收益。

投资10 万元,每天大约收益:10×13920=1392 元。

365 天收益:1392×365=50808 元。

由此可分析,余额宝的收益远远大于银行活期的收益,至少是10倍以上。保守估计,得出结论:余额宝一年的收益大概介于银行三年定期与五年定期之间。

213余额宝规模与银行存款规模的相互影响

本文的前述分析发现,余额宝的收益很大,至少是银行活期存款收益的 10倍以上。那么余额宝的发展对银行存款规模是否有影响呢?从直观上而言,确实如此。但是通过数据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

由下表发现,余额宝的规模变化率呈递增趋势,然而,银行存款规模率几乎不变,这说明余额宝的快速发展对银行存款规模几乎无影响。原因如下,首先,单纯从余额宝目前备付金规模来看,即使备付金全部转入到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影响微乎其微。

22余额宝与其他货币基金的相互影响

221余额宝与其他货币基金利率的相互影响

网上一直有传言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余额宝的快速增长,会干扰市场利率,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直观上说,余额宝作为货币基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货币基金利率水平的变化会影响余额宝的利率变化。余额宝应当是货币基金市场的跟随者,而不是领导者。为了验证这一因果关系,下面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进行求证。

建立余额宝与货币基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

YEBt=α0+ni=0α1×HBt-1+nk=1βk×YEBt-k+μt-kHBt=β0+ni=0λ1×HBt-1+nk=0ξk×YEBt-k+μ2t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分析得出货币基金是余额宝的格兰杰原因,因为余额宝是整个货币基金市场的一部分,余额宝是市场利率的跟随者,而不是决定者。说余额宝会干扰市场利率、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是没有调查的空穴来风。

222余额宝对其他货币基金的规模上的影响

我们初始假设是余额宝的“吸金论”。随着余额宝的出现以及不断蓬勃壮大,其他货币基金的规模将会出现下滑趋势,即余额宝和其他货币基金是相互挤对的关系。然而我们根据数据两者的规模走势可以清晰地看到,余额宝自身的规模增长十分迅猛,但其他货币基金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余额宝的出现激发了大众的理财意识的大爆炸。我们最初的余额宝“吸金论”已经暗自假设了货币基金的零和游戏大前提。而实际上余额宝带来的影响远远不只是一只货币基金,可以说是改变了行业的生态,让互联网金融进入普通人们的生活中。

23余额宝对其他传统基金的影响

货币基金与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等在收益和风险上都有着较大差异。虽然它们都属于基金类投资产品,但针对的是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从理论层面讲,这类传统基金对于投资者而言风险更大,由技术壁垒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更明显,因此这类基金产品新增一个投资者所需边际成本相对较高,相应的他们的客户群也锁定为单笔投资额较高的资金供给者。传统基金普遍采取价格歧视,设置了较高的起购门槛。而与余额宝类似的工银货币只有 001 元的起购额,也就是没有任何门槛的。基于上述理由,我们推测余额宝与非货币基金之间的替代性较弱,竞争关系不强,余额宝的出现对其定价和规模不会有太大影响。

从上图可以看出,余额宝万份收益的变动与其他基金的变动几乎没有任何相关性,从2013年5月30日余额宝推出以来二者走势时而同升同跌,时而相互背离。这三种基金的万份收益基本上都围着零轴上下波动,在余额宝推出前后无论是收益的平均值还是波动率均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余额宝的推出并没有影响非货币基金的定价,二者的相关性并不强。

但从规模的角度出发二者却有明显的相关性,股票、债券、混合基金在余额宝推出后规模都出现了急剧的下滑,期末明显低于期初,与此同时,余额宝的规模却持续增长。最能体现二者相关性的是涨跌的幅度,余额宝成立初期,尚处于推广阶段,知名度不高,规模增速较缓,同期的非货币基金规模下降幅度也较小;到了2014年一季度,余额宝已经为大众所熟知,收益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吸引了大笔资金,规模迅速膨胀,非货币基金则相应的经历了大幅缩水;最后,2015年二季度由于余额宝收益率节节败退,其规模增速也明显下降,基本与2015年3月末持平,此时非货币基金行情开始复苏,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规模均有所回升。上述规模变动说明其他货币基金与余额宝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这与之前收益率数据所得的结论相左。其可能原因是,在投资渠道相对缺乏的中国,不同种类的基金具有相当的替代性,这种相关关系之所以无法在收益率层面有所体现,可能是因为不同基金的资产配置和投资标的区别较大,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需求市场价格变动。

3展望

从推出至今余额宝的收益率波动较为频繁,规模则始终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2014年年初至今,余额宝收益率始终处于下降阶段,其规模却仍旧有增无减。这说明即使余额宝的收益已然不尽如人意,人们也并没有更多可替代的投资渠道。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而股票、债券市场又不尽完善。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在中国的兴起并非偶然。但这并不意味着余额宝可以就此高枕无忧,虽然2014年第二季度的规模绝对量在增加,但增速随着收益率的下降而放缓,呈现出逐渐饱和的态势。收益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货币市场(资金需求方)的影响,这一点可能超出了基金产品本身的控制范围,但余额宝要实现长期稳定的规模或利润增长,还需要更具优势的定价。以上分析表明其竞争对手不仅来自同类的货币基金,还来自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只有让投资者享受到更高的收益率,才能在同类产品中独占鳌头,与其他类型产品相抗衡。提高收益率的一条可行方法是发挥其互联网方面的优势,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4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不仅仅颠覆了原先的传统方式,更是督促了金融机构的一次自我革新。其中,余额宝以它的简单方便、低门槛高收益率等特点,更是激发了国内民众的“理财”意识,散户们纷纷加入其中,分得一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让传统模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至于这份压力能否变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最重要的是要在规范市场行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公司的创造力,以倒逼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改革来重塑竞争力。要是监管机构一味地保护银行利益,只会浪费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至于余额宝的前途发展到底如何,谁也说不好。如果它的存在能帮助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激发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力,那正如马云所说:“能推动历史,余额宝死了也光荣。”

参考文献:

[1]赵伟,梁循互联网金融信息量与收益率波动关联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2).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5

一、引言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必要条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和欧洲的公共财政和主权债务问题使得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遭到削弱,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人民币的强势地位将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增长而加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与周边国家签署了5 8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开启破冰之旅。目前,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金额已超过8 000亿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2009年以来,中国启动了一系列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并已取得明显效果:截至2011年9月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已突破16万亿元,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稳步实施;10月,央行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这是中国在资本项目开放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进一步拓宽了人民币回流渠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深入。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充当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备,导致人民币的外部需求增加,从而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直接影响。

以往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主要以现代均衡汇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为基础。王维国和黄万阳[1]、施建淮和余海丰[2]、coudert 和 couharde[3]、funke 和rahn[4]等人的研究均是利用beer、erer或feer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frankel[5]和chang[6]则使用购买力平价或其修正形式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考察。该阶段的研究主要以影响汇率的长期因素作为解释变量,缺乏对短期因素的考察,主要以产品市场均衡为出发点,缺乏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考察,同时也较少结合中国的实际体制转型、外汇管制等实际情况。

近年来的研究则突出了同中国实际的结合,立足于对传统模型的修正和拓展,更多地将影响汇率的短期因素、体制因素纳入模型,综合考虑了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其结论也说法不一。张静和汪寿阳[7]在张晓朴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资本管制变量。孙茂辉[8]根据自然均衡汇率理论结合中国宏观经济特点,构造了包括消费、投资、利率和贸易收支的动态人民币均衡汇率结构方程,利用全息极大似然法对联立方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但失调程度有收敛的趋势。谷宇等 [9]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和体制转型因素,建立了修正的beer模型并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未出现严重偏离。赵志君和陈增敬[10]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人均收入增速较快,投资快速增长,容易引起国外投资者关注,从而引发资本流入。文中从微观层面入手,引入消费者偏好和效用函数,建立了包括汇率、利率、价格和经济增长率在内的大国汇率一般均衡模型,把研究纳入到国内外产品市场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框架下。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先后经历了从低估到高估的阶段。王爱俭和林楠[11]拓展了汇率超调模型,将汇率问题放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下同时考察,在货币供需中引入可交易金融资产,用宏观杠杆替代微观货币需求,实现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程度失调但不严重。近年的研究主要以中国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为背景,但以人民币国际化为背景研究人民币汇率的文献较少,多见于人民币国际化或者人民币汇率的一个方面。将两者结合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李稻葵和刘霖林[16]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进行了分析和测算,侧重于汇率的变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徐奇渊和刘力臻[17]从短期和长期考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

汇率变化。

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一是从货币替代以及货币与资产之间的替代方面入手,从综合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考察人民币汇率。二是从资本账户管制方面入手,找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成本因素和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基本面因素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汇率决定模型并对人民币的失调程度进行测算。

二、理论模型

货币主义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汇率是由货币的供需对比决定的。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势必对本国货币以及本币计价资产的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对汇率产生影响。本文以建立货币需求函数为出发点,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引入修正的无抛补利率平价条件进行拓展分析。

1基本模型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和资本账户管制的逐步放松,货币自由兑换的限制将逐步取消,货币之间的替代性将更加明显。伴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外币资金涌入中国的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使得货币与资产之间的替代作用也逐步显现。但持有非国际化货币要承担一定的福利损失,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国外居民的外币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同时,中国资本账户管制的特点之一是宽进严出,外币“走进来”相对容易,而人民币“走出去”还受到各种限制。对人民币汇率造成较大影响的是国内外居民对人民币的需求变化,而不是对外币的需求变化。综合以上因素,本文只建立人民币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分析,结合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的论述,将模型设定为m/p=l(y,r,r*,re,rf,s)。其中,m为货币需求量;p为物价水平;r为货币收益率;re为股票收益率;rf为其他非货币资产收益率;考虑到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上涨,可能成为套利资金追逐的对象,加上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房地产仍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渠道之一,本文将rf取为房地产收益率;s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制度因素;*代表国外变量。具体可写为:

2资产组合收益率平价模型的建立

一方面,从式(1)可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不仅两国利差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国内人民币与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差异也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而传统的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理性经济人会根据预期汇率的变动将资金投入高利率国家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该理论只考虑了货币市场上的情况,并未将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纳入分析,因此是不完整的,它忽视了两种可能性:一是一国利率较高,但资产收益率更高,因此套利资金将从该国货币市场转向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也将发生变化。二是一国利率很低,但资产价格很高且资产收益率大于利率,那么即使两国间的利差为零,套利资金仍将流入该国以追逐高额资产回报率。另一方面,无套利成本和风险中性是该理论的两个重要假设前提。然而,现实中无论是运用借入资金还是自有资金进行套利都存在成本,而且在人民币还未实现国际化的条件下,由于中国一直存在严格的资本账户管制,交易成本的存在也是中国预防汇率攻击的一道重要防线,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者可能是风险厌恶的,从而传统的利率平价理论不成立。因此需要对原有理论进行修正,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资产收益率平价模型。本文建模的理论假设如下:

假设1:由于中国存在资本账户管制,套利资金进入和流出都受到一定管制,因此套利资金中只有部分流动是合理的。因此设ω1为可通过资本账户流入中国的套利资金占全部套利资金的比重,ω2为套利结束后可流出的套利资金占已流入套利资金的比重。

假设2:套利者的行为是短期的,在一个套利周期结束后迅速转移资金。

假设3:套利者是风险厌恶的。套利资金不能自由流出,套利者要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为便于分析,假设套利资金只有在下一期才能流出,因此套利者要承担下一期汇率波动的风险。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6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7

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门课程当中都有货币理论的教学内容。货币理论是经济学当中最富有争议的领域之一。从货币的本质与作用到货币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等,这些内容都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方面,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但说明了货币是如何产生和演化的,而且阐明了在现实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下货币作为资本职能被虚拟化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理论重视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深入研究货币数量作用于物价水平、国民产出之间的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讲授这两门课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两门课程中的货币理论的差异?笔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讲授,向学生展示两种理论对货币问题不同的解释。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对货币理论的相关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政治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

(一)货币的产生与演化

对于货币的形成和诞生过程,马克思始终围绕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化这一中心展开。商品的内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两种商品的外部对立。作为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而且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性,但是它直接表现出来的是使用价值,它表现不出自己的价值,这就构成了矛盾。商品的价值形态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换才能得到表现。由此,通过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论证了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演变历史,就是货币产生的历史。货币本质上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是从商品界逐渐独立出来的。马克思揭示货币产生历史过程背后的逻辑,又通过逻辑关系的分析再现历史过程。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它们共同体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前者是表现商品的价值,后者是实现商品的价值。由于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买到一切商品,它就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具备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在发展中逐渐脱离贵金属转化为信用货币。流通手段职能使得货币脱离开金银成为一种可能。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在人们手中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因素,所以人们关心的并不是货币足不足值,而是利用这个货币能否买到其他商品。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可能性,可以用贱金属代替贵金属,甚至用没有价值的纸币代替有价值的贵金属作为流通手段。交换当中不需要真正的足值货币,于是就产生了纸币。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也是信用货币产生的基础。货币的支付手段使得人们只要保证这个票据支付的可靠性,这时候用票据代替货币流通也是可以的。因此,在支付手段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货币。

(二)货币资本与资本主义信用

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下,货币还执行资本的职能,也就是说作为价值增值的手段执行的职能。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才成为资本。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互分离,货币可以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商品,这个时候它才转化为资本。任何一种资本最初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总是以一笔货币的形态出现,所以称为货币资本。由于资本和利润之间有一种稳定的联系,即等量资本要带来等量利润,而资本的第一形态是货币,这样就使得货币获得了一种新的用途,即为它的所有者带来额外收益的用途。因此,货币就具有了借贷资本的职能。

货币的借贷资本职能是现代银行业及各种金融业的发展基础。在借贷资本运动的基础上,资本主义信用活动和信用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货币和证券等信用工具的交易使资本有了二重存在形式。一重是以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形式存在于职能资本家手中,另一重是以所有权资本或信用工具的形式存在于借贷资本家手中。有价证券也能为持有者带来收益,所以这也是资本,是虚拟资本。由于在经济当中存在信用工具,存在虚拟资本,就产生了围绕虚拟资本运动的活动,即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没有价值基础的经济活动,它们可以在没有实体经济相应增长的条件下,仅靠虚拟资本价格的上涨而得到扩张。如果虚拟经济的价格普遍被高估,就会出现泡沫经济。

(三)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流通是保证和促进商品流通的必要条件。因此,为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在流通中要有一定的货币量。因为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表现,是交换的媒介,所以货币量首先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总额。另外,在一段时间内货币要完成多个商品的交换,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速度。如果用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用Q表示商品数量,P×Q就是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用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则流通当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可以写为:G=(P×Q)/V。

当货币由金银变成纸币时,货币创造起来很容易,纸币的发行量有可能超过流通当中所需要的真正的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纸币贬值使同样商品的价值表现为更多的纸币数量,出现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产生通货膨胀。

在资本主义证券市场发展的条件下,纸币不仅充当流通手段媒介商品流通,而且用于进行证券买卖。因此,需要对货币流通公式做出调整,用M代表所发行的货币(纸币及其他形式)数量,Q■表示金融资产的数量,P■表示金融资产的价格,用V■表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流通速度,用V■表示金融资产的货币流通速度,则扩展的货币数量公式可以写为:M=(P×Q)/V+(P■×Q■)/V2。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虚拟经济的膨胀容易诱发通货膨胀。公式中,等号右边第一项属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膨胀起来不容易;第二项属于虚拟经济,这部分膨胀起来非常容易。如果虚拟经济部分发生膨胀,货币当局就需要增发货币满足社会上交易有价证券的货币需求。如果货币供给随着虚拟经济的膨胀而增加,当这个泡沫破灭时,这些货币仍留在流通当中,这时货币量就超过了商品交易当中需要的货币量,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因此,泡沫经济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

(一)早期货币数量理论

20世纪30年代之前,货币数量论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宏观经济理论。早期的货币数量论用来解释经济体系中名义变量的决定。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数量论形式,第一种形式与欧文·费雪有关,第二种形式马歇尔和庇古的剑桥方程式。

费雪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从而探讨为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多少货币支撑。费雪的货币数量理论可以表述为一个交易方程式Py=MV,其中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M代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y为一国的实际国民收入,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其中V是由公众的支付习惯、使用信用范围、交通和通讯的方便程度等制度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变化不大,所以V不变。Y是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的国民产出,短期内它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V和y可以视为常数。这样的话,均衡的物价水平就取决于货币数量。

与费雪强调货币交易媒介作用不同,剑桥学派把货币视为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认为货币不但具有随时购买商品的能力,而且可以存储起来延期使用。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剑桥方程式”:M■=KPy。其中,M■表示持有名义货币余额的需求,K为经济行为人希望以现金余额和存款形式持有的货币占国民收入(Py)的比例,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y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国民产出。为了解释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还需要引入货币供给。假定货币供给M■是由货币管理当局决定的,那么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M■=M■,将货币需求方程代入均衡条件得到M■=KPy。由于K和y是不变的,因此M■决定P。这样的话,假如货币市场最初是均衡的,那么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会引起不均衡,货币市场的新均衡只有在价格水平上升时才能得以恢复。

(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凯恩斯在《通论》中首先批评了古典经济理论的充分就业假说。古典理论认为市场的调节机制能使国民经济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这种看法成立与否主要取决于古典利率理论是否成立。在古典利率理论下,货币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可贷资金的供给也即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也即投资,只要利率恰当,储蓄就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

与古典利率理论不同,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是分离的,两者之间并无逻辑联系,利率也不具备调整两者至均衡的能力。一方面,一国的投资量不完全取决于利率,而主要依赖于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只有当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大于利息率时,人们投资才是明智的选择。另外,不确定性、风险、期望和投资者信心都会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一国的储蓄量取决于国民收入和边际储蓄倾向。如果边际储蓄倾向递增,那么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当中用于储蓄的那部分将会递增。因此,一国的储蓄量与投资量并不必然相等。

在批评了古典利率理论的基础上,凯恩斯引入了非充分就业假设。他认为,在存在大规模失业的情况下,古典的货币数量论需要做出修正,即一般物价水平P应为常数,而国民收入y会变动。也就是说货币数量的增加对P没有任何影响,而就业量从而国民收入y会和货币数量的增加所导致的有效需求做出相同比例的增长。这一过程将持续下去,直到实现充分就业。此后,货币扩张将产生“真正的通货膨胀”,这时“古典理论就会再次盛行起来”。

凯恩斯模型中更复杂之处在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和有效需求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具体来看,一方面,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满足人们交易需求的活动现金余额Md1,另一部分是满足人们预防与投机需求的非活动现金余额Md2。Md1与国民收入y成正比,Md2与利率成反比。在这里,凯恩斯首次将利率作为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加入到货币需求函数当中。另一方面,货币的供给是由货币管理当局决定的。货币当局通过货币供给的调整,能够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

(三)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弗里德曼继承了马歇尔、凯恩斯等人的观点,把货币视为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弗里德曼把货币需求当做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加以考虑。他认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可以用一个多元函数表示货币需求函数:Md/P=f(yp,w,rm,rb,re,dP/Pdt,u)。其中Md/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yp表示实际持久性收入,用来代表财富;w表示非人力财富与持久性收入的比例;rm表示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rb表示预期的债券名义收益率,re表示预期的股票名义收益率,dP/Pdt表示预期的价格收益率,u表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因为利率的变动往往是和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同方向变化的。由于影响货币需求的是货币和其他资产之间相对预期收益的高低,因此当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同向变动时,货币需求将相对保持不变。事实上,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往往是同向变动的,所以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只是持久性收入,即Md/P=f(yp)。这就意味着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进而影响一般物价水平变化的主要是货币供给。

三、比较与评价

政治经济学对货币本质、产生原因及货币价值尺度职能进行了详细分析。马克思之前,人们只是承认货币存在,但并没有说明货币是如何产生的。马克思从历史的逻辑出发,认为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内在矛盾的外化。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内在矛盾获得了一种外在表现,一边是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另一边是价值独立化的表现形式——货币。马克思指出了货币向纸币这种价值符号发展的趋势,自货币符号化以后,它的社会属性便更加明显,货币的虚拟化是价值形式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西方经济学货币数量理论为讨论货币数量问题提供了方法借鉴与思想启示,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凯恩斯批判了传统货币数量论“价格上升仅仅是货币数量增加的结果”的说法,从而否定了古典学派的货币面纱观点。凯恩斯认为货币通过利率对经济发生了实质性影响,这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打下了理论基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继承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但同时也受到了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影响。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则吸纳了动态因素和制度因素,使得理论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课堂中适当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深度及其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提出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理解的准确度,并认识到它的一些原理对现实世界有一定的解释力,还可以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发展鉴别评判能力。

参考文献:

[1]蒋雅文,耿作石,张世晴.西方经济思想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张彤玉,张桂文.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8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其成因于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缺口。现有研究国债规模与通货膨胀的文献集中讨论国债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效应,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货币融资和国债融资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当政府难以通过国债融资的时候政府往往会选择货币融资,这种货币融资既可以是货币的财政发行,也可以是财政向央行的借款或透支,还可以是央行在一级市场对国债的购买,这方面代表性文献譬如萨金特(1982)、马拴友等(2006)。

第二种思路是从国债应债来源的角度来考察国债发行与资金运用对基础货币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将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这方面的文献比如高培勇、宋永明(2004),刘华(2004),类承曜(2002)。

第三种思路是把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讨论赤字规模与通货膨胀率水平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比如斯蒂格利茨(1997)。

从国债发行对通货膨胀影响的观点的角度来看目前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barro(1976)在讨论通货膨胀问题时指出,一旦政府债务存量的增长率超过了产出增长率,持续发行债券就会通过货币化的形式引起通货膨胀。smith(1982)比较了使用债券和发行货币手段进行融资的后果,发现零通货膨胀率的稳定态势很难实现。阎坤(2002)认为,由于中国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业务中收购国债,加之过大的外汇储备,从而形成巨大的货币扩张压力。当国债达到一定规模后,政府信用就会有所动摇,一旦政府通过国债实现不了预期的效果就只有靠铸币税(货币发行)来筹集资金,最终无疑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国债发行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friedman(1982)认为,在货币供应量增速极低时,较小规模的国债可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提升到需要的水平,缓解了经济总量的衰退,而不会导致货币发行的过量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国债发行与通货膨胀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关系。darby(1984)认为,只要国债发行能够与货币增长率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协调,那么国债发行即使有货币化的倾向也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从以上讨论不难看出,研究者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体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国债发行就会造成货币供应增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要找出国债发行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二者进行量化分析,寻找出二者间数量的因果关系,才能对两者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基于国债资金运用效率视角分析国债发行对于通胀率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本文对通货膨胀成因的看法。在经济学理论当中,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螺旋,结构性通货膨胀以及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无论是前面哪一种理论,其通货膨胀的最终表现也必定是价格的上涨,而价格的上涨显然是由于在某几种商品上相对过多的货币追逐了相对少量的商品所导致的,所以本人认为,通货膨胀实际上从表象上来讲,就是一种货币现象,并且本文的论述也同样基于此理论。

总体而言,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为了回收货币市场上过量的流动性,第二个方面就是为了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实际上无论是哪个目的,国债所回收的资金最终都是要进行投资。

我们假设一个极端的情况,假设政府在发行国债之前就已经确定好所筹集的资金的投资项目为a,在当前经济环境下,a项目所在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为10%,而政府投资的这个a项目由于资质较好,投资回报率为100%,显然,如果政府筹集的资金投放到了a项目上,其资金的产出效率超出了该行业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那么表现在实务商品上就是,相对过多的产品和相对过少货币,因此,不但会使整体通货膨胀率提高,反而会使得通货膨胀率下降。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探讨国债的发行规模的时候资金所投放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和该项目所在行业的必要报酬率是必须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这一因素也同样关系到发行国债以后是否会对通货膨胀有推动作用。

依照本理论,如果想测度本次国债发行规模是否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就必须要知道所募集的资金的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这一评价方法从理论上讲实际上是一个辅助的判定标准,就是说,该方法并不能够计算本次发行国债的具体规模,而只是在国债发行规模和资金使用用途确定的情况下判定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会导致通货膨胀,并且其增长的幅度超过了当局的容忍范围,那么就需要调整资金的使用流向,让资金尽可能投放到那些内部收益率更高的,或者是超过该行业必要报酬率更多的项目上去,这样就可以拉低通货膨胀率,甚至是不产生通货膨胀。

前面所举例子是以发行国债仅投放到一个项目上为例进行说明的,而发行国债所募集资金实际上不可能仅投放到一个项目上,那么这时如何测度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呢?我们可以首先计算出投资的项目各所在行业的一个加权平均行业收益率,然后再根据各项目自身的内部收益率计算加权平均内部收益率,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则不会。

当前中国货币超发现象严重,2011年1月份cpi已经达到了4.9%,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货币投放的产出效率要低于货币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因此导致实物产出相对较少,货币发行相对较多,引发通胀。因此未来解决通胀问题,一方面要收紧流动性,减少货币投放,另一方面就必须要加大投资项目的审查力度,让货币尽量投放到那些产出价值高的项目上去。

三、政策建议

国债的发行除了需要保证适当的规模之外,其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也同样需要得到重点的关注,只有当所投资项目的加权平均内部收益率超过了项目所在行业的加权平均必要报酬率的时候才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否则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日益扩大,必将导致通货膨胀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stanley fisher.the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budget constraint[j].the world bank observer,2005.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9

(一)概念

汇率风险概念始于Rita M Rodriguez的“汇率变动的潜在影响(收益或损失)”。Michael Adler和Bernard Dumas从敏感性角度定义为“资产负债或营业收入的真实国内货币值对汇率非预期变化的敏感性”。Crouhy(2001)从汇率和利率关系角度定义为“因汇率和国际间利率变动不一致导致的各种敞口”。我国刘舒年首先定义汇率风险为“资产与负债因汇率波动而引起价值上涨或下降的风险”,包括“经营活动中的交易风险,经营活动结果中的会计风险,预期经营收益中的经济风险”。王茂昌、邵文力、施锐利将此扩展为“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因汇率波动而引起价值上涨或下降所造成损益的可能性”。

(二)原因

吴念鲁最早提出汇率风险源自“因各国货币不同且货币间汇率波动导致的支付结算风险”,表现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储备风险、会计风险;我国的主要汇率风险源自对外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对外债务、会计折算。唐建宇指出汇率风险来自“国际货币汇价多态化巨幅波动、国内汇率预测和风险意识不足、国际收支宏观管理不善造成的对外经贸活动的损失”。王仲兵认为汇率风险来自我国外币之间的、外币与人民币之间的外汇交易。安增军、杨继国基于亚洲金融危机有关研究指出汇率风险源于汇率制度安排;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波动是汇率风险的显现与释放过程;固定汇率制下汇率风险在短期内隐蔽,随着风险的不断积累,在长期内以金融危机的形式集中爆发。

(三)会计

Brian Kettell提出汇率风险的会计内涵是“产生于货币币值波动的现金流动变化性”,计量内容是“在未来某时点按现付或预定汇率不同的汇率兑换货币的风险”;汇率风险的会计计量问题在于会计处理反映汇率变化对企业的现期影响,而非远期影响。他把现金流动分为契约型和非契约型,契约型现金流动的汇率风险在于债权债务及款项收付中资金流动与汇率波动方向,非契约型现金流动的汇率风险在于出口收入和进口成本与汇率波动的关系。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费雪效应,利率与汇率、价格与汇率的长期一致性使上述现金流动在长期内不受汇率风险的影响,但如何运用会计处理反映短期汇率风险存在困难。我国黄良瑜指出提前确认未实现汇兑损益对汇率风险反映存在问题:未实现汇兑损益的提前确认导致所得税提前缴纳、利润提前分配、经营资金短缺和波动,忽视汇率风险中的交易风险;汇率逆转导致企业经营成果虚假反映,与谨慎性原则矛盾,忽视汇率风险中的折算风险。姜佳秀子(2012)提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包括利润最大化理论、利害相关者理论、三重底线理论)与会计谨慎性原则对汇率风险实施会计管理,方法包括修正当期确认法、全面收益表补充列示法等。

二、汇率风险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现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19号准则”)中外币交易会计处理逻辑是区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货币性项目是会计主体“持有的货币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主要是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各种借款、债务证券等;非货币性项目是“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可以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等。针对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与初始确认或后续计量时点汇率的差异计入汇兑损益。针对非货币性项目,历史成本计量的项目不计量汇率变动;以存货汇率减值方向的变动,同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根据汇兑差额调整自身金额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37号准则”)中汇率风险的认定是以区分金融与非金融因素为基础的,定义“汇率风险”为“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19号准则未提及汇率风险,因此把37号准则运用于19号准则时,非金融工具会被认为不存在汇率风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定义金融工具为“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部分货币性项目不满足该金融工具定义,虽以资产负债表日汇率计量,但不能认定为存在汇率风险。现有概念框架导致会计准则在以下方面难以协调。

(一)风险反映

现有会计准则的显著缺陷是无法有效反映长期项目的风险。以历史汇率计量的长期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时间跨度较长,历史汇率无法有效反映其风险水平;资产负债表日汇率至少反映截止会计期末的部分公允价值信息,而历史汇率几乎不包含公允价值信息。以资产负债表日汇率计量的长期外币货币性项目仅能反映已发生的汇率风险,长期汇率风险对货币性项目预期现金流量的折现金额没有在会计计量中体现;当汇率极端异常变化时,该处理也错误反映短期汇率风险。长期汇率风险反映缺失影响未来某时点会计主体的实际现金流动金额,无法反映长期货币性项目的经济实质;以外币长期借款为例,长期借款会计计量关键点即对实际归还款项这一经济实质的反映,按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的会计处理忽略了资产负债表日至未来还款日的汇率风险,无法反映实际归还款项。

(二)变动计量

货币性项目的未实现汇兑差额已提前确认为汇兑损益,如汇率大幅逆转,已确认为汇兑损益的未实现汇兑差额无法实现,既导致汇兑损益不真实可靠,又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同时,19号准则以货币性作为汇率变动损益化标准的逻辑存在诸多特例:构成对境外净投资的货币性项目与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由于外币折算目标及处理原则的缺乏,汇兑差额的损益化和权益化处理有所矛盾,未按统一的逻辑进行规范。

(三)折算主体

19号准则定义外币折算主体为采用不同于会计报告主体记账本位币的境内外“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境外经营方式不断丰富。在产品进出口、国际技术转让、国际租赁、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基金投资等经济活动中,折算主体的形式已不再局限于19号准则的定义,譬如,境外代购人、出口产品售后服务团队、境外技术转让的工程师团队、湿租的机组、境外承包工程的施工队、劳务输出的医护团队、国际基金投资的经纪商。原有的折算主体定义没有涵盖所有面临汇率风险的经营主体。

(四)汇率选择

19号准则可选择的汇率包括即期汇率和“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没有明确可以使用方法的具体内容。实践中汇率选择多样:按汇率制定机构,可分为外汇管理局汇率(折算率、中间价)、商业银行汇率(汇买/卖价、钞买/卖价、折算价)、集团公司汇率(集团公司的集团内使用汇率)、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询价、竞价);按汇率选取时间,可分为期初汇率、期末汇率、当期平均汇率。虽然平均汇率被广泛运用,但准则未明确汇率的平均方法。汇率选择的关键因素是如何使被选择汇率体现汇率风险。

三、改进建议

本文概念框架改进的逻辑是流动性标准与谨慎性原则:以流动性标准区分长短期汇率风险,以谨慎性原则判断风险损益结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流动性标准、谨慎性原则及全面收益观的改进建议,见下表。

(一)流动性标准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最早提出了流动性的概念。财务流动性指资产和负债的形态持续一年以下,是企业资产经正常程序无重大损失地转换为现金并以之履行有关契约的过程和能力。流动性标准基于会计分期假设,1年以内为流动性项目,1年以上为非流动性项目。汇率风险按期限存在长短之分,流动性项目面临短期汇率风险,非流动性项目面临更多的长期风险。本文尝试运用流动性标准替代现有的货币性标准,即流动性项目变动在汇兑损益中作损益化处理,非流动性项目在其他综合收益中作权益化处理。

(二)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不高估资产和收入、不低估负债和成本,因此汇兑损失宜损益化、汇兑收益需再考量。流动性项目的收益需再考量汇率的短期变动可能,尤其是短期内汇率逆转的可能性;基于可能性的判断对未实现汇兑收益进行损益确认。非流动性项目的收益需再考量汇率的长期波动趋势,预测并判断收益的可实现性,评估可实现金额;基于可能性与金额的估计对未实现汇兑收益进行权益确认。

(三)全面收益观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0年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最早提出了全面收益观的概念。全面收益观下外币折算需全面披露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损益与权益金额,说明汇兑损益与其他综合收益中汇兑差额的实现方式与金额。全面收益观要求按实现原则确认收入,慎重确认仅可能但尚未实现的汇兑损益。高流动性的外币项目因期限较短,汇兑损益可实现性较高,宜损益化;反之,低流动性项目可先权益化反映其变动,不宜立即损益化。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10

(一)国际货币合作的需求理论。全球统一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为了全球统一市场的正常运行,国际货币合作就提上了日程。关于国际货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研究国际货币合作的需求;二是研究国际货币合作的模式;三是研究国际货币合作的效果。

(二)国际货币合作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经济全球化下的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政策性的外溢和资本市场的外溢使各国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只有通过国际货币的合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各国利益,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货币合作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基于霸权稳定的国际货币合作,另外一种是经济、政治以及金融联系紧密的国家组成一个最优的货币区。

(三)国际货币合作效果的理论。国际货币合作是各国在货币领域内的经济政策协调,是各国充分考虑到国际间的经济依赖关系,以及在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外溢效应,有意识的以互利的方式调整各自经济政策的过程。货币合作的收益不仅可以弥补各国所付出的货币政策独立性部分丧失的成本,还可以弥补政策和市场溢出带来的损失。

二、三种层次的国际货币合作

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按合作的程度由低到高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以货币互换为代表的较低层次的国际货币合作,以各国货币汇率保持相对固定为代表的较高层次的国际货币合作,以及建立统一区域货币的更高层次货币合作。

(一)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降低双边交易的成本。货币互换协议是一种旨在方便双边经贸往来的金融安排,签订协议的两国通过互换得到对方的货币,以便在今后进行双边贸易和投资活动时,可以不再使用第三国货币,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汇兑损失。

(二)保持汇率相对固定,维护双边经贸往来的繁荣。汇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反映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政治等综合实力的对比。保持汇率的相对固定可以促进双边的经贸往来,提高经济发展的可预期性,避免汇率频繁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组成货币区域,发行单一的共同货币。最高层次的国际货币合作莫过于各国实现区域货币的一体化,有两种实现货币一体化的模式,一种是欧元模式,还有一种是美元模式。欧元模式是指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区域内,各国政府放弃货币,共同组建中央银行,发行单一货币。

三、应对次贷危机的国际货币合作

(一)全球央行联手降低利率。2008年10月8日,欧美央行同时对外宣布下调本国的基准利率,以遏制危机向全球蔓延。美联储对外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5%。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至3.5%,降息幅度为50个基点。同日上午香港金管局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100个基点.

(二)欧美央行联手向金融市场注资。为了缓解银行业面临的信贷紧缩问题,美联储联合全球各大央行采取共同行动,一起向金融市场注资。2007年12月12日美联储、欧洲央行以及英国、加拿大、瑞士央行宣布联手向短期拆借市场注入资金。2008年9月1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又发表联合声明,宣称将提高向金融市场注资的总金额。

(三)G20峰会在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首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美国举行。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在这次会议上共同探讨全球金融危机问题,就通过国际合作来应对金融危机和促进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呼吁进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四、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

(一)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成本分析。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是有成本的。在政策协调中所付出直接经济成本是指由于参加国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而对本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或改变,货币政策的改变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间接经济成本是指由于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而支出的各种费用。

(二)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收益分析

1、我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直接经济收益。如果我国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其他经济体的经济状况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因势利导地进行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或者缓解经济衰退,即获得参加国际货币政策的直接经济收益。

2、我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间接经济收益。我国已经陆续加入了一些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这些组织是我国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平台,往往会给予经济与技术上的援助 ,我国就得到过这些国际性组织以及发达国家提供的低息优惠贷款,以及在农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援助。

五、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目标及战略选择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可以减少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量,改变我国对美元过于依赖的局面,避免持有外汇储备的巨大风险;二是可以获得货币国际化后的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为我国资本的国际化运作创造条件。四是人民币国际化后企业和居民个人从事国际经济活动时面临的汇率风险也会更低。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虽然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道路漫长而曲折,但是方向是明确的,一是要不断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范围,二是不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职能。唐双宁曾用两个“三步走”来概括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一是使用地区的“三步走”。他认为,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将来人民币可以由准周边化发展为正式周边化,进而发展为正式区域化及准国际化,最终人民币将真正实现国际化。二是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即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配合使用地区的“三步走”,人民币可依次成为周边国家贸易结算货币和区域性的投资货币,最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为全球各国所接受。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11

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是现金、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剩余期限在三百九十七天以内(含三百九十七天)的债券、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债券回购、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中央银行票据以及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而互联网货币基金则是网络平台与基金公司合作推出,通过互联网平台在PC终端与移动终端上通过第三方支付来发售的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在我国正式发行的十多年间一直表现平平,互联网+的模式使货币基金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货币基金的特点

(一)货币基金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首先,货币基金的投资品种是经过国家严格控制和基金公司严格筛选的,主要包括央行票据、短期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经银行背书的商业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协议存款等,具有强大的信用背景和信用级别,基本都能够做到到期偿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其次,货币市场工具年收益波动性小,投资期限越短,收益的稳定性也就越强。而货币基金投资的范围都是一些安全性和收益稳定性较高的品种,所以对于很多希望规避风险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货币市场基金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既能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又能保障投资本金的安全。因此,从总体上看,货币市场基金所具有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是其他股票、债权基金所无法比拟的。

(二)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和投资便捷性

我国传统的货币基金申购赎回的收益计算是T日申购,T+1日开始计算收益,如果 T日赎回,则T+1日至T+3日资金赎回到帐(具体会因基金公司不同而异)。如果遭遇法定假日,则会对赎回进行延期,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基金的流动性,收益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基金公司纷纷借助网络开通互联网货币基金T+0赎回业务,借助更多的渠道来拓展货币基金的发展,使货币基金的投资更为便捷。 二、我国货币基金存在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2012年新华社撰文《揭秘基金公司的佣金“黑洞”》,披露我国基金公司普遍存在向证券公司故意交纳高佣金问题,仅半年内就涉嫌侵吞居民财产近13亿元。明面上的较高收益率仅成为一个虚假数字,造成了货币基金的虚假繁荣。此外基金管理人管理、运用基金财产时是否能够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仍有待考验。若基金管理人违法挪用资金谋求私利,整个基金链条上的基金公司和购买客户都会蒙受损失。

(二)安全性及流动性风险

货币市场基金多用于日常现金管理,或作为不同投资品种转换期间的临时资金存放,常被投资者视为安全产品而忽视其安全性风险。另外,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支付方式也存在技术性安全风险。针对网上支付出现的网络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货币市场基金还面临投资者申赎带来的风险,对流动性缺口有可能出现估计不足的情况。货币基金的申赎波动很大,如果出现投资者集中赎回或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不当的情况,货币市场基金将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风险。目前一般货币基金的T+0交易,背后都是基金公司对资金进行了先行垫付。而规模越大,所要垫付的资金规模就越大。一旦市场波动,基金公司和购买人士都会遭受巨大损失。

(三)操作风险

根据《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基金销售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活动,应当遵守基金合同、基金销售协议的约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然而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基金销售人员为促使消费者购买基金,通过变换七日平均收益率、月平均收益率、年平均收益率等名头,使收益率呈现持续高涨表现,模糊投资风险,而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并不完全了解货币基金的情况下就做出投资行为,造成一定风险。

(四)法律缺失风险

目前我国与货币市场基金相关的法律很多,但由于部分法律法规制定较早,已不适应货币市场基金的健康发展。我国于2014年实行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以及2013年实行的《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等规定已经实施较长时间,面对目前日新月异的货币基金发展状况,存在漏洞与空白是必然的。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当事人间法律关系不明确,互联网公司与基金公司责任不分明,归责及处罚机制不完善等都有可能对消费者造成风险。

三、完善货币基金发展的相关法律建议

(一)维护货币基金消费者财产安全

注重货币基金的投资品种,安全性和收益性并重,选取合理的货币基金投资方式,控制好投资比例。通过投资短期货币工具获得稳定的货币市场收益率,根据债券的信用评级及担保状况,决定组合的信用风险级别,根据不同类别资产的剩余期限结构、流动性指标、收益率水平、市场偏好、法律法规对货币市场基金的限制、基金合同、目标收益、业绩比较基准、估值方式等决定不同类别资产的配置比例。根据明细资产的剩余期限、资信等级、流动性指标,确定构建基金投资组合的投资品种。严格依照审慎性经营原则,运用内部控制与科学监督手段,防止挪用侵占客户资产。对于广大投资人士应普及理财知识,防止人们盲目跟风购买而忽视其风险,宣传正确的购买方式和购买渠道,防止不法分子趁机进行诈骗等违法行为。

(二)尊重并保障基金消费者知情权及自主选择权

使用通俗易懂语言向基金消费者宣传出售其货币基金产品,避免盲目夸大收益率,明确告知风险级别,不一味宣传其稳定性,充分全面的告知可能影响消费者选择的产品信息,不以误导、诱导性宣传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充分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不得强买强卖,不进行“买一送一”的搭售互动,不附加任何违背消费者意愿的不合理条款。

(三)健全货币基金市场法规体系

应尽快修订完善各项法规制度,划定货币市场基金的设立标准与设立原则,表明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完善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原则、会计核算、分配制度、风险控制、监管体系、投资领域以及具体的违规处罚措施,加强监管,为货币市场基金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朱琰,肖斐斐,王一峰,向启.我国货币市场基金高速发展面临监管挑战[N].上海证槐ǎ2014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12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83-02

一、货币星云学说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论基础

货币星云学说是世界货币体系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学说的创立者蒙代尔教授受天文学上日心说形成过程的启发:认为货币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演化过程,首先各种货币产生于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随着各地区经济交往的深化和广化,以及各种货币之间的竞争,在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地方就会形成货币中心,该地区的货币就成为核心货币,其它货币则变成货币,像各行星围绕在太阳周围一样,货币也围绕在核心货币周围。这个理论得到了历史的验证,有记载以来,人类社会大约生成了1.7万余种货币,而现在只剩下几百种,且少数货币具有霸权地位。美元就是当前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货币。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元又是当前的国际结算货币,所以很多国家要想参与到世界经济中,就必须储备美元,美元也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功能。历史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还通过国际合约的形式将美元确定为世界货币的核心。虽然随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欧元的出现,动摇了美元的核心地位,形成了当今世界的货币体系,很多国家选择了多种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施行浮动汇率制度。但如果仔细研究则会发现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尤其是东亚国家,美元仍是核心货币,为了规避世界贸易中的风险和增加出口,仍然将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和货币锚。因此有学者就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可见货币星云学说揭示了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逻辑,在发展的任何时期国际货币总有核心和之分。同时这也是本文将其作为理论基础的原因。

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作为核心货币的数据验证

从两个方面可验证美元的核心地位,首先美国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是形成核心货币的基础。根据McKinsey(2008)的研究,美国GDP占世界总GDP比重为21%;美国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价值为56万亿美元,接近全球金融资产总值的30%。②其次,美元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重要功能。目前世界4/5以上的外汇交易、60%以的国际贸易用美元结算,虽然欧元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从1999年成立时的17.9%增加到2008年的26.5%,同时美元的比重从2002年开始就逐步下降,但相对于欧元的26.5%、英镑的4.1%和日元的3.3%来讲,2008年美元仍占有64%的比重。③综上所述,美元有着其它货币不能取代的地位,美元绝对是当前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货币。

三、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人民币作为货币的数据验证

根据上文分析,当前的货币国家有着以下特点:出口是这些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为了降低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和刺激出口,这些国家采取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并且大幅度低估本币价值。由于长期稳定的汇率和贸易顺差,这些国家也形成了较高的外汇储备。

中国具有和大多数货币国家相同的特点,首先,对美国大量的贸易顺差。2000―2010年的10年中,除2001年、2009年和2010年受外部影响导致贸易顺差减少以外,10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43.5%,2008年贸易顺差为436107百万美元。其次,与美元长期稳定的汇率。虽然人民币处于升值趋势中,但是从2000―2010年的升值幅度不大,从2000年的1美元对8.28元人民币到2010年的6.67元人民币。最后,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从2000―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8%,2010年达到28473亿美元。以上的数据可以证明中国是货币国家。

四、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国面临的问题

1.丧失铸币收益。所谓铸币收益是铸币行业除去铸造成本后的正常所得。④铸币收益自古就有,在古代人们将黄金送到铸币处,铸币匠将黄金扣除一部分留给自己,形成铸币收益。虽然铸造成的金币含金量下降,但是不影响黄金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如果把这套规则应用到纸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当前,则可发现铸币行业具有超额垄断收益。铸币匠不再需要别人送来黄金,就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创造纸币,每一张纸币直接形成铸币收益。现实中的铸造匠就是各国的中央银行,同时收益归国家所有。在世界贸易中,美元是结算货币,美国作为核心货币国家会享受铸币收益,货币国家中国对美国形成的巨额贸易顺差也为其获得铸币收益创造条件,但是这种关系并不公平,中国在为是世界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没有分享到相应的铸币收益。

2.通货膨胀风险。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可以向中国输出通货膨胀,原因在于人民币要保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其运行机制如下:假设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假如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导致市场利率降低,市场利率下降进一步造成美元资产的回报率下降,人民币资产回报率相对上升,投资者就会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在外汇市场上抛美元、要人民币,导致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压力,为了保持汇率稳定,中国政府会在外汇市场上抛人民币、收美元,其结果就是人民币的供给增加,中国出现了通胀压力,美国通过刺激政策向中国输出了通货膨胀。宏观经济调控有四大目标:控制失业、稳定通货膨胀、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促进经济增长,显然美国给中国带来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会在这个货币体系中受到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与布雷东森林体系不同,当前中国维持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是自愿行为,而这种自愿行为会面临美国输出通货膨胀的更大风险,因为在布雷顿森理体系下,美国还会顾忌自己的承诺,维持1盎司黄金对35美元。但是当美国对世界没有这种承诺时,可以更加自由的实行自己的货币政策,导致大多数像中国这样的货币国家只能被动接受美国输出的通货膨胀。

3.外汇储备风险。上文提到货币国家会储备大量核心货币,当前中国就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而中国管理外汇储备的最常见方法是将外汇储备投资美国资产,但这会存在很大风险。

本文从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角度探讨这个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导致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高科技和金融产业成为美国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流动性来支持,而美国则利用美元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长期国际收支逆差,美元外流;一方面又通过其发达的资本市场吸引顺差国家将美元投资于美国,形成资本项目顺差,像中国这样的货币国家,无论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还是出于对美元储备风险管理的需要,都会不断地将储备的美元回流到美国,这样国家就成为了美国的“准银行”。然而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严重脱离,导致这之间存在很大风险。2007年从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例证,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美国的资产价格就会受到影响,本文不同意阴谋论的说法,因为中国的美元资产与美国整体的资产相比很小,资产价格的波动对美国本身的影响最严重,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来源于美国经济不平衡的发展模式。而中国之所以陷入两难困境就是因为现行的储备体系。

五、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

本文认为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人民币国际化,努力建成以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为核心的多元化储备体系。而当前学术界提出的建立超货币和亚元制度都不应成为努力的方向。

1.超货币理想和现实的不可能性。斯蒂格利茨和周小川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创建超货币的思想。斯蒂格利茨认为:货币国家为获得必要的国际储备必须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如果核心货币国家不希望出现等量的经常项目逆差,世界经济的总需求就会减少。因此,现行储备货币制度对世界经济存在紧缩作用。创设全球货币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方法之一是大量增加SDR的发放,每年增发2000亿美元的SDR,就无需美国维持经常项目逆差,也能够满足全球经济对国际储备积累的需求。⑤周小川认为:当前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会造成核心货币国家与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相互冲突,只有建立超货币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认为建立超货币只能是一种理想,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原因在于这种制度无法协调当前国家间的利益:首先西方发达国家不会支持SDR常年的增发,由于发达国家具有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他们不必要持有特别提款权。反而增发会导致国际通货膨胀从而损害他们的利益。其次,面临来自美国的阻力。增发SDR会削弱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一票否决权和美元的核心地位,美国不会任其损害自己的利益。⑥最后,超货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有市场,即人们愿意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超货币进行交易,而转换交易货币对买卖双方而言都存在着转换成本。

2.亚元制度的建立和现实的不可能性。国内有学者提出以东盟和中国为基础建立亚元制度。这种想法显然是受到欧元区建立的启发,但是东盟和中国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条件:首先,建立最优货币区要求货币区内各国市场、贸易和金融一体化程度较高,只有这样新的货币才能很快地被成员接受,体现出增加货币有用性带来的好处,减少经济的不稳定性,但是东盟和中国的一体化程度还很低。其次,建立最优货币区需要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协调,一定程度上限制各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东亚各国对这种问题十分敏感,这给建立亚元制度造成了政治阻碍。综上所述,成功建立亚元制度的可能性很小。

3.逐步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优选择。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建立一个世界性和区域性统一的货币都具有不可能性,所以只能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出发,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人民币转变成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并列的国际储备货币。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战略选择,需要逐步展开,包括建立完善的人民币资本市场体系,信用体系,开放资本账户等等。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则需要来自政府、企业和民众等各方面的长期努力和协调配合。本文在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改革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最优选择的观点下,忽略了对这些长远问题的探讨,把视角转向一个相对短期的问题,即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下面从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基础、人民币贸易结算给进出口双方企业带来的好处、推进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中国解决外汇储备的问题以及有利于削弱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四个方面论述。(1)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基础。有资料显示:目前,在东南亚国家大约有1000万人民币,日本大约有1000万人民币,北美也有几百亿的人民币。这个资料说明,中国政府在发行人民币的时候,有一部分人民币流通到了国外,并且被外国人储藏了起来,不论这种储藏的动因是由于人民币预期升值造成的,还是由于外国人认为人民币就是硬通货,结论都是一致的:人民币在海外的数量越多,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工具就越具有可能性。(2)人民币贸易结算给进出口双方企业带来的好处。首先有利于我国的进口企业和外国的出口企业,对于我国的进口企业而言,人民币的贸易结算有利于优化汇率风险管理、节约向银行结汇时的汇兑成本,同时对于采用外币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汇率风险的企业,以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省外币衍生品交易费用。对于外国的出口企业,以人民币结算虽然丧失了节省汇兑成本方面的优势,但是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背景下,持有人民币相当于投资于人民币,这会给持有人民币的企业带来收益。其次,有利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和外国的进口企业,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可以有效的防范在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这样在国际贸易中就会有利于企业创造稳定的收益,促进我国企业的出口。对于外国的进口企业来说,由于这些进口企业所在国货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国际货币。这些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对完善,有多种金融工具可供企业选择,因此这些进口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汇率风险管理或外汇套期保值。同时外国企业还可以获得更多和中国出口企业讨价还价的筹码,在出口价格上获得折扣。总之,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是有利于进出口双方企业。(3)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有利于中国解决外汇储备问题。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有利于中国解决外汇储备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不需在银行结汇,外汇储备不必增加;另一方面,原先以美元结算的非美国经济单位的出口现在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明显降低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中的比例。(4)有利于削弱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意味着美元和其他国际货币结算范围的相对缩小,必然要触及美元的霸权地位。从这个方面来说人民币国际化会受到来自美国的阻碍,所以更需要中国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不对称的体系,中国作为货币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核心货币国家的损害,中国要想消除这种损害,必须在国际经济中提高自己货币的地位,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而当前的第一步改革应是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当前中国具有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条件,而且人民币贸易结算不但有利于进出口双方企业还有助于解决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和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个有利于世界的选择,建立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对繁荣亚洲和世界经济都有着积极地作用。综上所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是改革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最优选择。

注释:

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文献综述[J].金融发展评论,2010(3)

②朱小梅.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0(4)

③袁志刚,邵挺.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力量来自何处[J].世界经济研究,2010(5)

④曹和平.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三大缺陷―兼论21世纪世界货币体系和亚元建立设想[J].北京大学学报,2003(7)

⑤施建淮.现实的选择:力推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系[J].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9(5)

货币基金收益论文篇13

货币基金是最普通的资金管理工具,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中的短期债券,为投资者提供和市场短期利率相当的回报。欧美债券市场无论其深度、广度和市场化程度都大大超越中国,因而其货币基金产品在资金趋紧的阶段,往往能提供相当高的收益率。

一般而言,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主要和其货币的强势程度有关。比如欧元,目前的基准利率为4%。近年来,欧元兑美元汇率不断创出新高,加上欧元区通胀等因素,欧元短期债券的收益率水涨船高,远高于同类美国短期券。今年至今,港元类货币基金的回报率大约为3.75%,美元类货币基金回报率为3.65%。其他强势货币类别的货币基金收益则更高,其中澳元类别货币基金的回报率达21.6%,欧元为12.18%。

对那些不想承受太多风险,又希望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投资者来说,货币基金是不错的选择。和国内一样,多数货币基金是没有申购、赎回费的。不过要注意的是,货币基金也是有可能亏损的,比如2005年,由于债券市场的动荡,很多货币基金都是亏损的,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多样的债券产品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