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手术实用13篇

阑尾炎手术
阑尾炎手术篇1

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而且最重要的症状:大部份病人腹痛突然开始于上腹部或肚脐周围;经过数小时,腹痛转移至右下腹,而且疼痛呈持续性;这种转移性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特点。当然,还可有其它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等。凡是遇到这种病情,必须毫不迟疑地把病人送到医院去,否则延误了病情,治疗也就麻烦多了。病人经过医生的检查、化验,一般比较容易确定是否患有阑尾炎的。

确诊了的急性阑尾炎,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可分别选用手术或非手术疗法。一般地说,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或并发了弥漫性腹膜炎的,必须手术,单纯性阑尾炎则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非手术疗法。许多病人及其家属宁愿接受非手术疗法,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国医务人员运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方法治疗阑尾炎,也确获得很大的成绩,使不少单纯性阑尾炎病人得到治愈。然而,非手术疗法目前还没有达到令人十分满意的地步,对于某些病人的疗效不佳,或治疗的时间长,并发症较多,而且约有1/5的患者还会复发,而多次复发者最终仍需施行手术,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都因此增加了。所以阑尾切除仍是单纯性阑尾炎最安全而有效的疗法。但是如果病人全身情况不良或有其他疾病而禁忌手术,而且诊断尚不能十分肯定时,也不妨暂时采用非手术疗法,观察病情的变化,同时改善病人全身情况,作好必要时手术治疗的准备。至于慢性阑尾炎,同样也以作阑尾切除术为最好。

手术前注意事项

术前必须禁食和水,以防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呕吐而并发吸入性肺炎或发生窒息;抓紧时间用肥皂热水擦洗腹部,可减少术后刀口感染的机会;争取一次大便,以减轻术后腹胀和大便困难的程度;上手术台前还应排尽小便。术前还要稳定病人的情绪。阑尾切除术只是一种普遍施行的小型手术,一般不复杂,因而是相当安全的,因此病人和家属不必顾虑过多。

有的病人顾虑开刀是否会痛。应该说,一个良好麻醉下的外科手术基本上是无痛的。其实,术中最难受的却可能倒是恶心。这里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张嘴缓慢地作数次深呼吸运动,这样恶心难受会大大减轻。

手术后注意事项

咳嗽是手术后病人经常遇到的症状。病人往往顾虑咳嗽会引起伤口疼痛,或者切口破裂因而不敢咳嗽把痰吐出来。但是不把痰吐出来,就有并发肺炎的可能。有一个方法不妨一试,即:双手平放在伤口两侧,稍向下向伤口方向用力,轻轻一咳就能把痰咳出来。

阑尾炎手术篇2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6~83岁,平均44.5岁。再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24小时~2年,因结肠肿瘤而漏诊7例,其它疾病5例,因明显技术操作不当致再手术6例,术后并发症10例。急诊手术指征包括失血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择期(限期)手术者疑结肠肿瘤通过“B超”、钡剂灌肠透视、结肠镜、病理学检查予以诊断,腹壁窦道形成者术前造影明确窦道走行,术中沿窦道往入美蓝染色确定窦道切除边界,对反复发生肠梗阻、不明原因右下腹痛者经认真肠道准备行剖腹探查,28例再手术者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痊愈出院。

讨论

阑尾炎手术篇3

BAO Wei,ZHU Dong-chuan,ZHANG Ding,et al.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Workers’ Hospital of Suining,Jiangsu,221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use and treatment of reoperation after appendectomy in 14 cases.Methods Clinical date of 14 cases reoperation after appendectomy in Workers’ Hospitalof Suining from 1996 to 200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14 cases of reoperation after appendectomy because the misdiagnosisor inappropriate surgical treatment.These included bleeding ofmesoappendix in 3 cases,omental adhesion syndrome 2 cases,cecum tumor 2 cases,abdominal absess 2 cases,stump appendicitis 2 cases,ectopic pregnancy 1 case and intestine fistula 2 cases.All of the 14 cases,13 cases recovered smoothly after reoperation,1 casedied.Conclusion The main cause of reoperation after appendectomy included underestimating appendectomy,misdiagnosis or inapproprivat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lacking of experience.The keys to reduce reoperation after appendectomy are correct operationand emphasis of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appendectomy..

【Key words】Appendicitis;Appendectomy;Reoperation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经常施行的手术之一,手术一般不复杂,有时也可能很困难,需要较多的临床经验。江苏省睢宁县工人医院普1990年至2006年共行阑尾切除术1 476例,其中14例再次手术,再手术率为0.95%。本文就其再手术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基本资料

1.1 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9~65岁,平均36.6岁。其中因回盲部肿瘤而漏诊2例,异位妊娠破裂误诊1例,因操作不当再次手术7例,其中阑尾系膜出血3例,大网膜粘连综合征2例,阑尾残株炎2例。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腹腔脓肿2例,肠瘘2例。

距离第一次手术平均时间:阑尾系膜出血19 h,大网膜粘连综合征13个月,回盲部肿瘤12个月,腹腔脓肿8 d,阑尾残株炎30月,异位妊娠破裂29 h,肠瘘3个月。

导致再手术原因:手术失误或操作不当9例,漏诊误诊3例,术后未放引流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14例中,腹痛8例,发热3例,腹膜刺激征3例,移动性浊音阳性2例,休克3例,腹部包块3例,引流口经久不愈流出肠液2例。B超检查腹腔积液4例,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3例,腹腔穿刺抽出血液2例。

1.3 手术前处理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检查,判断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评估对手术的耐受性,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对伴随疾病术前给予积极治疗。

1.4 手术方式及结果 本组治疗14例,行结扎止血3例,粘连松解2例,右半结肠切除2例,冲洗引流2例,阑尾切除2例,输卵管切除1例,肠瘘管切除2例。本组13例治愈,1例死亡。

2 讨论

2.1 再手术原因分析

2.1.1 阑尾系膜出血 阑尾系膜出血是阑尾切除术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肥胖患者系膜脂肪炎性水肿,残端过短或大块结扎使结扎线极易滑脱,阑尾系膜血管结扎不紧或结扎线脱落引起的出血有时出血量很大,表现为失血性休克 , 曹清文[1]报告32例再手术中2例系膜结扎线滑脱导致腹腔内再出血。本组中1例患者术后休克,10 h后进腹见系膜动脉出血,予缝扎止血。1例患者术后血便、休克、下消化道出血,进腹探查见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荷包缝合线尚紧,出血流入盲肠内引起,予手术止血处理痊愈。另1例血肿形成,系膜结扎线松但未滑脱,再次手术清除血肿,缝扎系膜残端。本组3例均治愈。笔者认为只要考虑内出血应立即打开腹腔止血。阑尾系膜及残端处理应妥善止血、结扎牢固。

2.1.2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主要是大网膜粘连于右下腹牵拉横结肠引起,阑尾切除术后一般的粘连很少出现类似情况,不产生症状。本组收治2例,系大网缝盖于包埋残端的盲肠荷包口处,经手术松解大网膜治愈。本组2例均系人为地将大网膜缝盖于残端处所致。我们不主张阑尾切除时将大网膜缝合覆盖残端。

2.1.3 腹腔脓肿 多为阑尾切除术时应该引流的情况不引流,术后多并发腹膜炎和腹腔脓肿,常发生于盆腔、膈下、肠间隙等处,或残端结扎不牢,缝线脱落导致,处理阑尾残端时应尽可能的荷包缝合。当合并有弥漫性腹膜炎时,应该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至净,并放置双套管性持续负压吸引[2]。本组2例首次阑尾手术时未放引流管,并发感染脓肿形成,经切开引流、抗感染支持治疗痊愈。

2.1.4 回盲部肿瘤 回盲肠肿瘤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常在40岁以上,且常伴有贫血、消瘦,大便潜血阳性,实际上常难以确诊,急性阑尾炎伴大肠癌并不罕见。老年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发生急性阑尾炎时,阑尾的症状体征掩盖大肠癌的症状体征,易漏诊大肠癌。有报道大肠癌易漏诊伴发阑尾炎者。Ambjorsson[3]报道561例40岁以上患者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3年复诊有16例为结直肠癌,占2.9%。国内也有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的报告[4]。

我们认为:①术前对阑尾炎患者应该详细询问病史,如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胀、体质量下降等。对右下腹块与阑尾炎病程不符者,应考虑回盲部肿瘤的可能;②在术中发现包块不能解释应高度怀疑回盲部肿瘤,取活检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③术中发现阑尾病变不能完全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时,应充分探查,作相应处理,避免遗漏造成漏诊。本组中2例患者均为漏诊,阑尾切除术后出现右下腹包块,认为炎性包块予抗炎治疗无效,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结肠癌,再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治愈。

2.1.5 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患者常有月经周期延长或近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史,异位妊娠患者的腹痛较阑尾炎剧烈,而恶心呕吐较轻。术中如发现腹腔出血应探明出血来源,异位妊娠破裂不及时手术,则危及生命。先查系膜残端、切口,再查子宫附件。本组中1例患者术后20 h出现休克,腹腔穿刺有不凝血,再次进腹证实为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予右侧输卵管切除治愈。

2.1.6 阑尾残株炎 文献报道阑尾切除后复发性阑尾炎占急性阑尾炎的0.23%[5]。切除阑尾时如残端过长超过1 cm,术后残株易发生炎性反应,症状与阑尾炎相似,可予再次切除残株。方法同阑尾切除术。本组中1例残株过长,予再次阑尾切除治愈。

2.1.7 肠瘘 造成肠瘘的原因很多,如阑尾残端脆弱、结扎线脱落、盲肠壁损伤或肠壁原有病变,如结核、癌等,引流物过硬压迫盲肠壁引起坏死,一般大都发生在盲肠,可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本组中肠瘘2例,为小肠瘘,系操作不当,损伤小肠致小肠穿孔未有及时发现造成,予引流、营养支持、手术治疗,1例痊愈,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

2.2 诊断与治疗 根据手术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以确定诊断。超声检查和造影等有助于诊断 。一旦确诊宜积极针对原因适当处理,对出现严重腹膜炎、内出血行急诊手术。对阑尾残株宜再次手术切除。大网膜粘连症状严重者应行粘连松解。对回盲部肿瘤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肠瘘应予充分引流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肠瘘管切除。

2.3 体会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大都由低年资医生完成。诊断不清、处理不当易导致术后再手术。手术不能忽视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6]:严格的无菌技术,轻柔细致的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在顺利完成多例阑尾切除的年轻医生中尤其应强化贯彻这种观念和思想。同时手术经验不足应引起足够的注意。严格要求把好术前、术中、术后关是减少再手术的关键。手术前重视诊断与鉴别诊断,综合分析,避免惯性思维,减少漏诊、误诊机会[7],尤其注意与妇科疾病鉴别。手术中对异常情况正确判断非常重要,无把握时要请上级医生指导或参与手术。手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 ,及时处理。我们的体会是: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十分重视阑尾炎的鉴别诊断和术中发现的异常情况,麻醉满意显露充分,强调规范手术操作,术中发现疑难异常情况,应请高年资医生参与,及时处理,正确的手术操作、强调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是减少阑尾切除术后

再手术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曹清文.阑尾炎再手术32例分析.现代临床医学2007,33(5):347-348.

[2] 汪鸿有,赵兴.阑尾炎再手术21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12):1782.

[3] Ambjorsson E.Acute appendicitis:a sign of a colorectal carcinoma.J surg oncology,1982,20(1):17.

[4] 张伟超,薛东波,段秀庆,等.结肠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2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1):678.

阑尾炎手术篇4

前几天,刚去做了阑尾炎。听他们说这是一个小手术,一点都不痛。我是第二次进手术室了,第一次进手术室的时候是扁导体,这是第二次了。在医生给我注射完麻药之后,他开始划开我的肚子,我做的是微创手术,所以应该是在肚脐眼那里划一刀,但是我一直都不知道,我竟然是抗麻体质。天啊!老天爷是在玩我吗?抗麻体质唉,麻药对我是不起作用的。听他们说,打完麻药之后,一点知觉就没有了,但是在医生拿着冰冷的手术刀,在我的肚子上划来划去的时候,我却疼得眼泪刷刷的往下流。真的是太痛了,回到了病房,我还有麻药的劲,肚脐眼那里生疼生疼的,回到了病房之后,不到十分钟,我就开始哇哇大吐。这还不是最折磨人的,到了晚上的时候,我的胃疼得不行不行的,一遍接着一遍的土,吐的都是一些棕色的液体,吐了大概两三次的时候,我才,好了一点。第二天早上起来,医生来问我怎么样?我就问医生为什么一遍接着一遍的吐,医生告诉我,那是你胃里的脏东西,你吐出来就好了。我点了点头,说声知道了。

第二天的时候,我终于可以下床走一走了,刚一起身,我的妈,太疼了吧?。我的肚子那里,太疼了。我又不得不坐回了病床上,但是经过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终于起床了。我穿上拖鞋,站了起来。刚一站起来,我的肚子就特别特别的痛,走出了病房,我在走廊里溜达了一圈。疼的真的是不行了!我赶紧回了病房,还是躺着舒服啊。就这么一天过去了,大概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吧!我的肚脐眼那里才不疼了,下地什么的也都可以,特别顺滑了。到了第五天,我就出院了,和我的主治医生告了别,我在医院里还认识了一个小姑娘,它特别的可爱。

这就是我在医院的五日游,我再也不想去医院了。

阑尾炎手术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研究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6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45.33±11.1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7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46.42±11.41)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进行治疗,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在肚脐下方边缘横切处选择1厘米大小的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将其压力控制在12mmHg-15 mmHg[2],之后形成一个大约10毫米大小的腹腔镜孔,将腹腔镜置入然后在视野范围内进行观察,这样就可以透过腹腔镜准确的知道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病发位置。在患者的左下腹位置放入一大10毫米的操作孔,然偶根据阑尾的位置放入到5毫米的辅助孔中,将腹腔镜内出现的渗透液和积液等全部吸出,这样就可以将阑尾周围的黏连组织进行分离,将阑尾提起来,放置到视野范围内,对患者的阑尾系膜到根部位置等进行清除干净,再进行缝扎处理,大约在距离阑尾根部五毫米的位置进行阑尾切断,将周围的网膜进行覆盖处理,患者手术操作结束后,将操作孔取出即可,然后对患者的切口位置进行缝合处理。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患者进行常规的剖腹探查,选择好切口位置,切口长度大约是三毫米左右,切口切开后,进行手术操作,在患者手术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无菌操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需要做好术后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服用抗生素药物,做好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3]。

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实施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情况结果对比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分别是(44.42±10.33)min、(35.43±14.18)ml、(10.92±2.33)h、(4.01±1.18)d以及(26.43±5.18)h,和对照组各项手术相关的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表一 两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情况结果对比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出现的主要并发症状是切口感染、腹痛、肠粘连和术后疼痛,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13.04%,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30.44%,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表二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

3.讨论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这种疾病发作过程中必须要及时的开展治疗过程,早期治疗才能够促进患者短期内康复。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阑尾炎疾病,尤其是急性阑尾炎疾病,一旦治疗方式不当,或者是出现治疗延误等情况时,都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在临床对阑尾炎疾病诊断过程中,我们是根据典型临床体征开展治疗过程的,在临床中必须要加强对急性阑尾炎早期症状表现的认识和掌握,这样才能够及早的发现,并且及时开展治疗实施过程。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探测技术的实现,在医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腹腔镜下手术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医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独特的检查方式和准确的治疗效果,使得在开展阑尾炎确诊和治疗过程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优势,临床中逐渐扩大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实施。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与开腹手术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发现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分别是(44.42±10.33)min、(35.43±14.18)ml、(10.92±2.33)h、(4.01±1.18)d以及(26.43±5.18)h,和对照组各项手术相关的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阑尾炎手术篇6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中的常见病,是各种急腹症之首。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管道,只有一端和盲肠相通,所以一旦发生梗阻现象,就会发生急性阑尾炎,另外急性阑尾炎的发生也可能是细菌的感染所致。急性阑尾炎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4种类型。本组选取的100例患者中分别涵盖了这几种类型,针对具体发病情况给予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0月就诊于所在医院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100 例,男 60 例,女40例;年龄 36-60 岁,平均(40.5±11.2)岁。其中患者体温 38℃以上 40 例,38℃以下60例;有腹泻、腹胀、呕吐等表现的有40例;具有反跳痛和右下腹压痛的 80 例,典型性转移右下腹痛的20例,无腹肌紧张的30例,伴有腹肌紧张 32 例。

1.2诊断及分类

腹痛其轻重取决于阑尾本身的炎症程度,常伴有发烧、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右下腹部疼痛是阑尾炎的一个最典型特征,检查时,局部可有压痛、反跳疼、血液化验时白细胞升高。随着阑尾炎症的加重,阑尾可发生穿孔,出现持续性的腹部胀痛,腹痛面积扩大,压痛更加明显。急性阑尾炎根据病理解剖可分为4种类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急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3)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4)阑尾周围脓肿。以上4种类型是阑尾炎症的不同阶段,若阑尾发炎穿孔发展较快,则程弥漫性腹膜炎,如未及时手术死亡率较高,如病变发展较慢,被大网膜,肠管,肠系膜包裹则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1.3治疗方法

100 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首先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检查、给予胃肠减压、止痛、抗生素应用,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手术前的药物使用来帮助手术的进行等;其次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手术、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阑尾周围脓肿手术,从而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其中包括 38 例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治疗、40 例单纯的切除阑尾的手术、22 例阑尾切除加腹腔引流手术。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6-32 h,平均(12±4)h。其中由于切口被感染从而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的有 2 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 4 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开 2例,对症治疗后均痊愈。

3讨论

众多研究表明,急性阑尾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潴留于阑尾中的细菌、粪石及肠内寄生虫等造成阑尾梗死,使阑尾发生痉挛现象,进一步引起阑尾供血不足或血液循环障碍,造成阑尾黏膜发生损坏或坏死,导致细菌的入侵形成阑尾炎。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阑尾位置的异常造成外界压迫阑尾造成梗死,从而形成阑尾炎。阑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反跳痛、阑尾点压痛及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等,在血常规检查时常伴有白细胞数量上升。也有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症状并不明显,其临床体征也较为复杂,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常因耽误就诊而进一步演化为腹膜炎等,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威胁。在 B 型超声检查时若阑尾腔内有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则说明存在阑尾穿孔,在快速诊断后应立即实施阑尾切除手术。

3.1手术禁忌

急性阑尾炎进行手术禁忌证很少,主要有:① 年龄70 岁,不能耐受手术;②腹痛时间>3 d 并且已经形成包块的患者。文献曾报道,对起病后 2~3 d 阑尾脓肿行手术治疗。但本院对发病>3 d,规定是手术禁忌证。一般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内科保守疗法,需要等待 3 个月以后再进行手术。 因为如果当时进行阑尾切除手术, 会由于组织炎症、水肿,手术切除难度大等原因,有可能引起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扩大、出血、肠瘘等并发症。

3.2病因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一般是由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 在发生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时注意观察阑尾的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 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比较重。

3.3预防

预防阑尾切除手术后感染的关键应该是正确处理切口及引流。这样对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一方面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另一方面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防切口感染的方法。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化脓性阑尾炎时,阑尾穿孔手术后, 在腹膜和腹内斜肌之间的腔隙有渗液或渗血积聚,是潜在的感染病灶,如果切口有污染其感染的可能性更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之一,阑尾炎的发展是炎症向深部发展或因血栓形成均可致组织坏死。此类患者如放弃手术,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另反复多次发作的阑尾炎,可因炎症粘连而找不到阑尾,或使阑尾萎缩变小失去常态而难以辨认,增加手术难度,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对于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方式,但由于非手术治疗一般会遗留下慢性炎性反应而较易复发,因此建议采用阑尾切除手术。对于在就诊时已出现脓肿的患者则应立即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本文发现,许多老年患者因对疼痛不敏感或忍耐,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同时也有患者由于身体过于肥胖,在进行腹部检查时仅在阑尾部分按压有疼痛,阑尾炎症状表现较轻,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也延误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期。因此,对于老年或体型较胖的患者疑似有急性阑尾炎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对于伴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应首先对其肺部感染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在行阑尾切除手术后立即采用雾化吸入,消除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最后,本文表明明确的诊断、恰当的治疗时机及熟练的手术操作对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闫玉山.急性阑尾炎相关疾病延诊误诊56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

阑尾炎手术篇7

Surgery points for anatomical abnormalities of appendicitis

ZHANG Lijun1,LI Guoying2

1.Datong Medical School in Shanxi Province, Datong 037008; 2.Emergency Surgery Dpartment of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Datong City in Shanxi Province 0370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retroperitoneal appendicitis. Methods: Fourteen cases of surgery points for anatomical abnormalities of appendicitis, analyze the surgical points. 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ve time of 14 cases of patients was (28.4±5.7) min,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10.6±1.5) d, intraoperative lateral peritoneal incision in 5 cases, after retroperitoneal removal of the appendix in 9 cases, the drainage tube placed after surgery in 3 cases,wound healing and no damage to adjacent organs. Conclusion: For suspected appendicitis in patients with retroperitoneal, we must first improve th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intraoperative incision to expand the line as far as possible and make preparations to extend the incision, for surgery completed successfully.

[Key words] Retroperitoneal; Appendicitis; Surgery;Anatomical abnormalities

阑尾是盲肠内后壁附着的一个细长盲管,长约5~8 cm,直径约0.5~0.8 cm,其基底部在盲肠内后侧,回盲瓣下方约2.5 cm处,由于腹膜包绕阑尾所形成的阑尾系膜短于阑尾本身,故阑尾形态弯曲,状似蚯蚓。阑尾基底相对固定,而体及尖部则较游离(有时阑尾体、尖部可部分固定于腹膜后),可指向各个方向。本研究主要探讨常见的阑尾炎类型之一的腹膜后阑尾的手术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阑尾炎患者14例,术前均经临床表现,超声或CT检查确诊,排除既往存在手术史、阑尾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19~71岁,平均(41.4±6.8)岁,合并发热7例,临床表现右腰痛者9例,右下腹局限性压痛但无反跳痛者3例,右腹部局限性压痛1例,均行腰大肌试验,阳性者13例,白细胞计数增高者5例,术后病理诊断显示:坏疽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5例,单纯性阑尾炎5例,其中术前明确诊断为腹膜后阑尾炎者3例,其余11例均行剖腹探查,根据术中所见确诊阑尾炎。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入院后4 h内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选择麦氏切口3例,腹直肌切口6例,腹直肌旁切5例,11例患者术中因探查困难,行切口延长处理,行侧腹膜切开后切除阑尾者5例,拨开腹膜囊,由外侧进入腹膜后间隙行阑尾切除者9例,术中可见阑尾完全包埋在后腹者13例,部分包埋者1例。

2 结果

本组14例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平均为(28.4±5.7)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0.6±1.5) d,术中行侧腹膜切开5例,经后腹膜切除阑尾9例,术后放置引流管3例,未出现损伤临近脏器等严重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

3 讨论

阑尾的位置变化很大,其在腹腔内的位置,取决于盲肠的位置和形态,根据Collins等研究显示,位于右下腹部占95.48%,右上腹部占0.58%,左下腹部占0.03%。在右下腹,阑尾对于盲肠的相对位置,说法不一,一般临床所谓“阑尾异位”包括八种情况:①左位阑尾,阑尾在腹正中线左侧任何位置;②高位阑尾,阑尾在脐水平线以上的位置;③低位阑尾,阑尾在髂前上棘水平线以下的盆腔内;④疝内阑尾,阑尾位于腹外疝囊内;⑤腹膜外阑尾,阑尾在腹膜壁层外位;⑥壁内阑尾,阑尾位于回盲肠壁内的组织中;⑦腔内阑尾,阑尾位于盲肠肠腔内;⑧错位阑尾,阑尾根部在盲肠下极结肠带汇集点以外任一肠襻位置。

腹膜后阑尾炎临床表现与腹腔内阑尾炎基本相似,术前较难确诊,腹膜后阑尾炎,由于炎症刺激了腹膜后组织和输尿管,除有右下腹部疼痛外,常伴有同侧腰部胀痛,同时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右下腹固定压痛点较深,反跳痛明显,但肌紧张不明显,腰大肌试验阳性。这是由于炎症主要位于腹膜后间隙,腹膜未受刺激或受刺激较轻[1]。本组共发现14例腹膜后阑尾炎患者,其中合并发热7例,且腰大肌试验阳性者13例,手术治疗是腹膜后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确诊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也是减少术中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由于腹膜后阑尾炎与腹壁投射位置距离远,常规麦氏切口作阑尾切除术,达不到直视下操作,势必延长切口,手术费时较长,在麻醉效果差的情况下,术中操作更困难,误伤其他组织的可能性大[2]。

急性腹膜后阑尾炎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术中认真探查,仔细操作,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术中探查认真,确认盲肠位置,必要时延长切口,沿结肠带寻找腹腔内确无阑尾,则要考虑腹膜外阑尾可能,探查腹膜外,腹膜后阑尾坏疽化脓严重,尤其脓肿形成者要给予双管充分通畅引流,以免发生残端瘘时束手无策[3]。闫磊等[4]认为对于腹膜后阑尾炎,术后解剖分离出阑尾后行逆行切除,可以避免侧部膜的过分切开,处理残端时,合包包埋困难或包埋不满意时,可不行合包包埋,残端用碘伏消毒后再用电刀灼烧,或用近端结肠脂肪垂覆盖。在阑尾的寻找方面,如果沿结肠带交汇处找不到或仅见部分阑尾;回盲部较固定且位于腹膜外处,而较常见位置找不到阑尾,腹腔炎性渗出较术前临床征象要轻,盲肠周围无炎性渗出或仅有少许,应想到异位阑尾。此时应果断延长切口,如盲肠在腹膜后,则打开后腹膜,可找到阑尾[5]。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大部分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能及时得到诊治,但仍有15%~30%的误诊率,特别是异传阑尾炎,腹膜后阑尾炎是异位阑尾炎中的一种,常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致误诊误治[6-7]。通过本组总结的腹膜后阑尾炎的治疗经验,发现腹膜后阑尾炎临床较为少见,对于疑诊腹膜后阑尾炎的患者,首先要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尽量行扩大切口,并做好延长切口的准备,以顺利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1] 孙凤林.腹膜后阑尾炎19例诊治体会[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4):562,581.

[2] 王英春,王彦国,王春蕾,等.腹膜后阑尾炎的诊治体会[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2,24(3):213.

[3] 马云龙.急性腹膜后阑尾炎1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41.

[4] 闫磊,赵红斌.腹膜后阑尾炎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4):55-56.

[5] 邹俭财.穿孔性阑尾炎应早期行手术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12):1817-1818.

阑尾炎手术篇8

本组153例中,男性92例,女性61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2岁,平均31岁,病程最长10天,最短7小时。行普通-超或彩色多普勒检查145例,提示为阑尾炎者116例,阳性率为80%。

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108例占71%,急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14例占9.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例占2.53%,阑尾周围脓肿8例占5.2%,坏疽穿孔型18例占11.2%。拟行手术为阑尾切除133例占87.5%,阑尾切除+腹腔引流13例占8.5%,剖腹探查6例占4%。

2、治疗结果

本组无一例出现术后死亡、肠瘘、肠梗阻,切口疝,腹腔残余脓肿等并发症。住院时间最短3天,最长14天,平均7天,切口感染8例,占5.2%。

3、讨论

3.1致病因素

细菌感染和阑尾腔的阻塞是阑尾炎发病的二个主要因素。其次饮食生冷和不洁食物、便秘、急速奔走、精神紧张,导致肠功能紊乱,妨碍阑尾的血循环和排空,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3.2症状与体征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程度较轻;盆位阑尾炎时可引起里急后重和排尿疼痛症状;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和排气排便减少。3、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3.3治疗普通-B超或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阑尾炎有助于临床诊断,且彩超能提供病灶血流情况,如显示血流信号丰富,则说明阑尾炎症重,可能有粘连、包裹,如脓肿形成,亦可显示,这样可帮助术者术前对病变程度的准确判断,有利于术式选择及术中操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2]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症状与体征明显,抗感染治疗无效者。②急性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③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者。④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者或慢性反复发作的阑尾炎。⑤小儿、老年人及妊娠期阑尾炎,因易发生阑尾穿孔,一旦确诊,尽早手术。⑥阑尾脓肿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但经常有症状者,应于3个月后择期手术。⑦其他少见情况,如阑尾蛔虫症,阑尾肿瘤,阑尾黏液囊肿,类癌等。总而言之,一切急性、慢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经内科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无手术禁忌证者均是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

切口选择: 一般采用右下腹斜切口。麦氏切口可顺利完成手术,切口损伤小,愈合牢固,病人恢复快。标准麦氏(阑尾点)斜形切口是在右髂前上棘与脐部联结线的外1/3与中1/3交接点上,作与联结线垂直的4~5cm小切口。切口也可随估计阑尾部位略予移动,以直接暴露出阑尾。斜行切口优点是按肌纤维方向分开肌肉,对腹壁血管和神经无损伤,发生切口疝机会小。切口也可呈横形,与皮肤褶皱相吻合,其瘢痕不显。横切口开始时应用于儿童,目前也应用于成人。切口长度应随腹壁厚度而加以调整,肥胖病人的切口往往要长。任何过小的切口,必然增加手术难度,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意外,得不偿失,不值得采取。严格保护切口,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显露阑尾是手术重要步骤,应在直视下找到盲肠,再沿结肠带找到阑尾根部,用环钳和(或)长无齿镊夹出阑尾,如阑尾显露不清,应果断延长切口。最好在直视下切除阑尾,当阑尾基底易暴露,而阑尾其余部位暴露不清或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固定,可采用阑尾逆行切除法。必须确定已将阑尾全部切除,没有残留。如阑尾基底部坏死,盲肠壁亦有坏死,可将阑尾全切,坏死的盲肠壁亦切除,然后将切口内翻缝合。

3.4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力、阑尾的病理改变以及主管医生的手术技术、术后处理措施等有关。术前、术中预防性使用抗厌氧菌药物,术后合理联用抗生素;做好围手术期处理,中老年病人术前常规查血糖。理想的手术切口易于接近病灶,显露良好,便于操作,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暴露感染。诊断明确的阑尾炎以麦克伯尼点切口为佳。切口大小适当,不可强求小切口而过度牵拉、损伤组织。腹膜炎严重的患者,术中应考虑切口延长方便,取腹直肌旁切口;也可根据压痛点的不同,在麦克伯尼点切口的上下选择恰当的位置作切口。切开腹壁,不可做任何潜行分离,以免手术过程中脓性分泌物潜流、污染、贮留于人工形成的腔隙中。皮下出血点钳夹置放到打开腹膜时松开,无出血不结扎,并避免大块结扎。阑尾急性炎症时常有炎性液体渗出至浆膜外,易污染四周组织,使感染扩散,所以应严格对待,注意无菌操作。提取阑尾时要细心,并与四周隔离。钳夹和切除阑尾的钳、刀用后均应放置于污染盆内,不重复使用。一般急性阑尾炎术中不需要引流,但对合并腹膜炎的复杂性阑尾炎有时需要进行引流。术中局部不断地有少量的脓液渗出时,需要腹腔内引流,但此类情况并不多见。较为常见的是为防止术中腹腔内脓液污染切口而放置引流,但放置不当也会导致感染。术中发现阑尾炎需引流时,最好戳孔放置,戳创口大小以保证引流通畅为宜。

参考文献

阑尾炎手术篇9

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16~67岁,平均(35±37) 岁;发病时间4~48 h,平均126 h。58例患者均于术前行B超加压探查,结果显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8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伴腹膜炎4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剩余3例探查不满意(术后病理检查确认为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所有患者术前诊断均与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相符。

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其中右下腹压痛52例,反跳痛47例,全腹持续性疼痛2例,下腹部持续性疼痛17例;25例患者恶心呕吐;18例患者有腹胀;9例患者伴有腹泻。

3手术方法

患者常规消毒,采用硬脊膜外麻醉;诊断明确具有典型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者采用右下腹麦氏切口,诊断不明确者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以便术中进一步探查和清除脓液,根据术中情况而确定切口的大小;常规切除阑尾,残端包埋,盲肠壁水肿明显,无法包埋者,行“8”字缝合包埋残端或单纯结扎阑尾根部;对于化脓性和周围脓肿者,吸净脓液,脓肿包裹时用手指钝性分离机化大网膜,切除炎症浸润大网膜;化脓性阑尾炎者,只要阑尾残端结扎牢固,且腹腔清理干净,一般不需放置引流;穿孔性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者,以生理盐水加05%甲硝唑及3%双氧水进行腹腔冲洗,然后腹内放入庆大霉素24万U加05%甲硝唑。如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时。仅在回盲部用05%甲硝唑加3%双氧水局部灌注,不做腹腔冲洗,以免炎症扩散;切口一般用1号丝线2针缝合关闭。

4结果

58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治愈55例(948%),好转3例(52%)。术后有并发症6例(103%),其中并发粘连梗阻者1例(17%),切口感染5例(86%)。

5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行阑尾切除术。早发现早治疗,抓住有利的手术时机,针对不同类型采取适宜的手术方案是急性阑尾炎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阑尾穿孔继发腹膜炎者,主张以手术为主,其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4]。

阑尾切除术是小手术,一般基层医院都能进行,但是由于其病变部位在腹腔内部,由于手术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易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故应特别注意术后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切口感染,大部分属于内源性感染,细菌来自患者消化道、术中脓液污染切口等,其次是外源性感染、敷料脱落和交叉感染等,术前、术后应给予足够浓度的广谱抗生素避免切口感染。有学者报道,在手术开始前20~30 min时预防性给予抗生素,保证了人体血液及组织的抗生素的浓度,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几率和合并症的发生[5]。手术中应特别注意处理阑尾残端、损伤肠壁创面修复、清理好腹腔炎性液体、彻底止血等四个关键环节[6]。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原因较多,主要是由于阑尾梗阻引起的,由于阑尾管腔狭窄,而且蠕动极慢,当胃肠蠕动功能紊乱时,阑尾蠕动会反射性减弱、变慢,常因粪块、食物碎块、蛔虫或异物发生梗阻,阑尾腔外的粘连、纤维条索、肿瘤压迫也会造成梗阻[7]。管腔阻塞后,阑尾黏膜分泌液增多,腔内压力上升,血运发生障碍,组织破坏,抵抗力低下时,致病菌继发入侵管腔,引起病变。此外,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与急性阑尾炎发病关系也密切相关。因此,平时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时治疗便秘及肠道寄生虫,从预防做起。

参考文献

[1]刘学斌,沈万川老年急性阑尾炎外科治疗84例临床体会中国社区医生(医学专业),2011,13(23):60.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0.

[3]赵国文30例阑尾炎手术的临床治疗当代医学,2010,16(12):87.

[4]陈绍红,王敏,张青梅腹膜后慢性阑尾炎穿孔伴脓肿的影像诊断放射学实践,2007,3(1):23.

阑尾炎手术篇10

阑尾炎是一常见病、多发病,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1]。急性阑尾炎一旦明确诊断均宜手术,一般采用阑尾切除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3~80岁,平均3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所有阑尾炎在确诊2~3h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日3~22日,平均住院日6日。

1.2 临床表现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周,数小时(6~8h)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若病情发展快,腹痛一开始即可局限于右下腹,而无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若持续性剧痛范围扩大,波及腹大部或全腹,是阑尾坏死或穿孔并发腹膜炎的表现。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较轻。盆腔位阑尾炎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增高,当阑尾化脓或形成坏死疽后,体温明显增高,有脉搏、呼吸增快、精神萎靡等全身中毒症状。

1.3治疗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最好行阑尾切除术,也可在严密观察下行抗炎等保守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一般应先行抗生素、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可使包块缩小、消失,待3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但也可直接行手术治疗,以引流为目的。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重视术前准备,一般急性阑尾炎病人入院后,需经1~4小时的术前准备,病情严重或小儿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应缩短。入院后即禁食水,绝对禁止灌肠。主动和病人交谈,针对病人害怕手术,担心手术做不好等特点耐心开导,以减少病人对手术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做好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病人进手术室前应插入鼻胃管,吸出胃内容物,以防麻醉时误吸和术后腹胀[2]。阑尾穿孔伴腹膜炎的病人,应进行短时间、针对性很强的术前检查和治疗。包括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和血液检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有感染性休克表现者,术前应给予吸氧等抗休克处理。

2.2 术中配合护理

2.2.1 手术取仰卧位,多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间隙阻滞。注意协助手术医师寻找阑尾以外的病变,尤其在发现阑尾的病变与症状、体征不相符的情况下,应注意探查回肠末端有无病变,右结肠旁沟有无脓性分泌物积聚。在女性病人还要探查盆腔,观察有无积血或脓性分泌物,以排除阑尾以外的病变。

2.2.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膜,找到阑尾。在寻找阑尾时,由于牵拉肠管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烦躁等现象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在寻找到阑尾后可以在阑尾根部注射0.5%利多卡因以穴封阑尾系膜,用环钳夹住阑尾末端部系膜,将其提出切口外。用弯血管钳夹住阑尾系膜并依次切断,用4号缝线结扎。在阑尾根部做一荷包缝合,6×14圆针、4号线,用血管钳夹住阑尾根部,再用7号缝线结扎,线头用蚊式钳夹住,在距离结扎线0.3~0.5cm处夹一血管钳,在靠近钳子下缘处将阑尾切断,用苯酚、乙醇、盐水棉球依次处理阑尾残端后,将残端翻人盲肠内,收紧荷包线结扎,再用邻近系膜组织覆盖。在阑尾切除前准备好石炭酸、乙醇及盐水棉球置于一弯盘内备用,石炭酸不要太多,以免烧灼其他组织。将阑尾切除手立即消毒阑尾根部,预防继发感染2.2.3单纯阑尾炎可一期缝合切口;阑尾穿孔污染较严重者,放置引流于腹腔外,腹壁各层只作疏松缝合,以利引流;阑尾穿孔污染较重或腹腔内已有脓液或阑尾周围脓切开后,应准备相应的腹腔引流装置。腹腔内已有脓液或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后,无论切除与否,均作腹腔引流。凡与阑尾及残端接触过的器械、敷料等一律放入弯盘内,防止污染手术区。检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异物,清点器械、纱布后,逐层缝合切口。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疾病,阑尾腔阻塞是最常见的病因。常由粪石、异物、蛔虫、肿瘤等阻塞,以粪石最常见,阻塞后阑尾淋巴滤泡增生,黏膜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上升,造成血液障碍。同时细菌入侵,加剧阑尾炎症改变。致病细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显微镜下各层均有水肿,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多由单纯性发展而来,阑尾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腔内亦有积脓。镜下各层有小脓肿形成[4]。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手术过程中,护理应熟手术程序,根据术中需要准确、主动传递器械,准备好缝线,以便及时结扎止血,使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整个手术中,做到无菌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核对器械纱布,做到准确无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袁先金 探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药前沿 2012,(12).

阑尾炎手术篇11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因为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往往形成慢性炎症。由于慢性阑尾炎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常导致误诊。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进行86例慢性阑尾炎手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患者86例,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7~80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在3个月~9年,平均病程12.8个月。术前均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约1~4次不等。

1.2临床表现和诊断

患者既往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史,经常有右下腹疼痛,也可能症状不重或不典型,有的病人仅有右下腹隐痛或不适,剧烈活动或饮食不节可诱发急性发作;有的病人有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史。主要的体征是右下腹麦氏点的局限性深压痛,这种压痛经常存在,位置也较固定。左侧卧位时,部分病人在右下腹可触及阑尾条索。X线钡剂灌肠检查可见阑尾不显影或充盈不全,阑尾腔不规则、有狭窄,72小时后透视复查阑尾腔内仍有钡剂残留,充盈的阑尾走行僵硬、位置不易移动、压痛点在阑尾位置,即可诊断为慢性阑尾炎[1]。

1.3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右下腹麦氏斜切口或右下腹腹直肌旁直切口。沿结肠带寻找阑尾,找到阑尾后,根据阑尾的病变情况及粘连程度,选择相应手术方法。对于盲肠游离或轻度粘连,行阑尾分离切除术;陈旧性粘连、阑尾根部粘连后腹膜者行阑尾抽心法逆行切除;陈旧性粘连、阑尾与小肠、盲肠粘连者,行阑尾根部结扎或切开引流。对于重度陈旧性粘连,阑尾与周围组织、肠管广泛粘连,无法暴露着,应先松解粘连,再进行切除阑尾后放置引流管。

2结果

本组86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治愈出院,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有2例患者诉右下腹隐痛,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慢性阑尾炎。

3讨论

临床上将慢性阑尾炎分为2种类型。(1)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其特点为起病隐匿,症状发展缓慢,病程持续较长,几个月到几年。病初无急性发作史,病程中也无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2)继发性慢性阑尾炎,特点是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或自行缓解,其后遗留有临床症状,久治不愈,病程中可再次或多次急性发作。主要病变为阑尾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还有阑尾纤维组织增生、脂肪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不规则,甚至闭塞,妨碍了阑尾的排空,进而压迫阑尾壁内神经而产生疼痛症状[2,3]。多数慢性阑尾炎病人的阑尾腔内有粪石,或者阑尾粘连扭曲、淋巴滤泡过度增生,使管腔变窄。大多数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数可开始即呈慢性过程,因此慢性阑尾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常导致误诊。

手术治疗是慢性阑尾炎最为有效的方法[4]。在诊治慢性阑尾炎过程中,应注意:(1)术前合理评估,注意防范和治疗合并症,对诊断可疑病例,注意排除其它腹内疾病[5]。(2)术中:首先要验证临床诊断结果,避免误诊。针对病程较长、估计粘连程度严重的患者应采用右下腹直肌切口,便于上下延长切口;术中应探查肠管、附件等周围脏器有无病变,回盲部的探查范围应不少于100cm;分离要在直视下进行,谨慎小心,操作轻柔,以免损伤肠管和输尿管;条索状粘连带均应结扎,以免遗漏出血;阑尾位置变异时,可先寻找到回盲部,再沿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扪及一条索状硬物即为阑尾根部;粘连严重或异位时,切忌强行分离,可采取逆行切除或浆肌层下剥除的方法切除阑尾;阑尾根部不强求包埋,亦可“8”字缝合或肠系膜覆盖腹膜化;(3)术后所有标本均应送病理检查,以证实诊断。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阑尾炎的诊治关键在于术前注重病史采集,充分利用辅助检查,尽量明确诊断,重视合并症的处理,术中精心操作,认真探查,采用灵活多变的切除和根部处理方法,术后综合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外科学(上册)[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72.

[2] Cong-min S H A, Sen L I.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J]. Jilin Medical Journal, 2010, 26: 003.

阑尾炎手术篇12

结论:非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与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有相似的临床效果,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复发率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02-02

阑尾炎是腹部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阑尾炎病人能及时就医,获得良好治疗。但是,有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处理不当,则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阑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20-30岁为发病高峰[1]。本文旨在探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平均45.5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50例,化脓性阑尾炎38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6例,阑尾脓肿6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保守组:给予氨苄青霉素4g庆大霉素160000U、甲硝唑0.5g用0.9%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手术组患者给予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术,术后常规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半年观察复况。

1.3 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局部压痛感消失或明显减轻,白细胞总数基本恢复正常,超声提示阑尾肿胀消退;有效:腹痛明显减轻,局部仍有压痛,超声提示阑尾肿胀消退不明显;无效:腹痛或腹痛加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超声提示阑尾肿胀消退不明显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5038(76.0)7(14.0)5(10.0)90.0

对照组5038(76.0)8(16.0)4(8.0)92.0

注: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和复发率。观察组出现1例腹腔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出现1例腹腔脓肿,1例肠梗阻,2例切口感染,并发发生率为8.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3 讨论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治疗。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据估计,每一千个居民中每年将有一人会发生急性阑尾炎。一般综合医院统计,急性阑尾炎的住院病人约占同期腹部外科住院总数的10-15%,仍是外科急腹症的首位。急性阑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从出生的新生儿到80-90岁的高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为多见,尤其是20-30岁年龄组为高峰,约占总数的40%。性别方面,一般男性发病较女性为高,男∶女=2~3∶1。有统计表明,在青春期以前两性发病率相等,成年后男性发病率有所下降。阑尾炎发病与职业、地区和季节无关[2]。

目前公认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阑尾和处理其并发症。但是阑尾炎症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非手术治疗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仍有其地位,不应忽视[3]。当急性阑尾炎处在早期单纯性炎症阶段时,一旦炎症吸收消退,阑尾能恢复正常,也不再反复,因此阑尾不必切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促使阑尾炎症及早消失。当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但因病人周身情况或客观条件不允许,也可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延缓手术。若急性阑尾炎已合并局限性腹膜炎,形成炎性肿块,也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使炎性肿块吸收,再考虑择期阑尾切除。如炎性肿块转成脓肿,则应先行切开引流,以后再进行择期阑尾切除术。当急性阑尾炎诊断尚未肯定,需等待观察时,也可一边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边观察其病情改变。此外,非手术治疗还可以作为阑尾手术前准备。总之,非手术治疗有其重要地位。非手术治疗包括:①一般治疗:主要为卧床休息、禁食,给予水、电解质和热量的静脉输入等。②抗生素应用:在非手术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颇为重要。关于其选择与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阑尾炎绝大多数属混合感染,以往采用青、链霉素联合应用,效果满意,以后发现耐药菌株增多且厌氧菌感染率增高,随即改用“金三联”即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与甲硝唑联合,其抗菌覆盖面大,价格也不贵,甚受推崇。近年来新型高效抗生素出现,更有头孢霉素不断更新。因此目前常采用头孢霉素或其他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甲硝唑联合。其优点为抗菌谱更广,抗耐药菌力更强,而毒性、副作用则更少。对轻型急性阑尾炎,抗生素应用近似预防性质,可选用一般抗生素短时间应用。只有对炎症严重的病人才适合正规治疗性应用。重型阑尾炎(坏疽或穿孔性)目前主张采用第三代头孢霉素加甲硝唑联用或用亚胺培南能收到良好效果。③止痛药应用:止痛有时非常必要。强烈的疼痛可以增加精神上的恐怖,降低体内免疫功能,从而减弱病人抗病的能力。一般止痛药有时不能止住较强的疼痛,吗啡类药的应用可以考虑但必须谨慎,可适用于已决定手术的病人,但禁用于一般情况,尤其是体弱者。④对症处理:如镇静、止吐、必要时放置胃减压管等。

参考文献

阑尾炎手术篇13

1.1一般资料本组339例,男198例,女141例,年龄3岁~73岁,平均年龄33.6岁。已行手术治疗的288例,男173例,女115例,年龄3岁~73岁,平均年龄35.5岁。全组339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7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53例,阑尾周围脓肿31例,择期性阑尾炎62例。51例经保守治疗中:急性(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25例,阑尾周围脓肿26例。53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中:并局限性腹膜炎37例,并弥漫性腹膜炎16例。全组339例发病时间:各种急性阑尾炎277例:24 h以内33例,2 d~3 d 129例,4 d~7 d 64例,8 d~14 d 39例,15 d以上12例;择期性阑尾炎62例:3周~12 a。切口选择:右下腹斜切口261例,右侧腹直肌旁或腹直肌切口27例。手术方式:单纯阑尾切除术255例,阑尾切除加腹腔另戳口引流术28例,阑尾周围脓肿引流加阑尾切除术3例,单纯行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2例。

1.2288例手术时机的选择62例择期性阑尾炎均在入院后1 d~3 d之内安排手术切除阑尾,7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与9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均在入院后4 h~6 h以上至24 h之内急诊手术切除阑尾,53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均在入院后4 h~6 h以上至10 h之内急诊手术切除阑尾(加腹腔引流28例),5例阑尾周围脓肿在规范应用抗生素1周后仍有发热、右下腹体征加重或消退不明显等而在入院后8 d~14 d之内行脓肿引流(3例阑尾切除)手术。

2结果

339例患者全部达临床治愈出院,288例手术患者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3例,阑尾脓肿切口感染2例,全组无腹腔内出血及残余脓肿形成,无术后肠瘘、粘连性肠梗阻及阑尾残株炎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2.1%。

3讨论

阑尾炎是普外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多发性和阑尾切除技术的相对简单性,使不少的外科医生与患者对有关阑尾切除术的危险性及较高的并发症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阑尾炎是外科“小病”、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小手术”,上级医生常会说“你们去做吧”[1]等等,从而导致有些患者在诊断或治疗上的不当。当然,阑尾术后切口感染、肠粘连、粪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是多方面的,相当一部分甚至是难以避免的。总结本组从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经治的339例阑尾炎患者,51例经保守治愈(或好转)出院,288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2.1%。明显低于资料报道,获得满意的效果。根据我们的经验提出重视决策阑尾炎的手术时机,尤其是对急性阑尾炎入院后充分准备4 h~6 h后再进行手术是明智的选择,为了减少并发症,既要有满意的麻醉与优秀的手术操作更要有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三者缺一不可。从重要性来讲,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较单纯的手术技巧更为重要,因为围手术期处理是从手术的整体来考虑,包含患者的体质与精神的准备、手术方案的选择、特殊情况的处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有了这些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否则,很可能出现“小手术”带来“大麻烦”的结局。蔡元坤等[2]报道阑尾炎“延迟手术”不会影响其病理分型,我们也未发现当入院后即及时足量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在准备期间出现阑尾穿孔的情况。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所引起的急腹症,不同于肝脾破裂的患者,其中毒性表现常被忽视,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大多并有水电解质紊乱、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等,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可通过多个环节激活炎症细胞,释放氧自由基、炎症介质,成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主要诱因,甚至最终可导致脓毒症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阑尾炎入院后充分准备4 h~6 h,是以"时间换空间"为策略的实施整体性原则的基本保障,具体准备包括:首先选用足量有效的半日量抗生素快速静脉输入,使抗生素浓度在血浆及组织中迅速达到峰值;反复询问病史、观察腹痛变化,进一步确定阑尾炎诊断;准确估计病理分型,术中可按照术者所设计的步骤进行操作,不至于顾此失彼;快速补液可纠正大多数患者已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促进代谢并稀释细菌及毒素;胃肠准备,不忘尽量使患者有排便的机会;并存疾病的检查发现和处理;可能遇到情况的预准备;等等,以使患者与手术组人员均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对已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者原则是以保守治疗为主,急于手术,弊多利少,手术时机应在3个月左右脓肿吸收消退后再择期手术;若出现持续或间歇发热、右下腹体征加重或消退不明显、脓肿扩大、无局限趋势、甚至全身中毒症状等,应规范应用抗生素1周左右,在入院8 d~14 d之内行脓肿引流手术,方便时亦应同时切除阑尾。关于慢性阑尾炎,无急性发作者较为少见,临床上多为急性阑尾炎治愈后的择期切除。李毓秀等支持择期阑尾切除术,我们同意这种观点,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对急性阑尾炎在准备阶段如果腹痛已明显减轻或消失,且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或犹豫不定者,完全应该择期处理。发生阑尾术后并发症的因素很多,现在的阑尾炎患者就诊普遍较晚,院前延迟是影响阑尾的病理分型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变量。但现在讨论的主要还是医生的意识,更多的是点滴,我们的感受是:重视决策阑尾炎的手术时机是其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但近年来高科技辅助检查在阑尾临床并没有质的进展,术前诊断仍需仔细询问病史和系统的物理查体、反复观察并参考辅助检查来确定,查体时需注意区分固定的痛点以及与痛区的区别;阑尾的切口选取应是经过痛点、大小适当的斜切口,麦氏切口是腹部最结实的经典切口,宁外勿内可减轻腹腔干扰,对诊断尚不确切者仍以探查切口为宜;切开腹膜前开启吸引器、纱布垫入腹膜内,布巾隔离并将腹膜外翻保护切口,免遭脓液污染;尽量器械操作,避免手套污染,脓液以吸、拭为主,由远及近用卵圆钳即可探拭左髂窝、肠间及膀胱(子宫)直肠窝,非全腹弥漫性腹膜炎行腹腔冲洗可使炎症扩散、切口污染,我们也不主张局部抗生素冲洗,因抗生素与细菌接触需数小时才能见效,作用何在;阑尾周围脓肿及弥漫性腹膜炎做腹腔引流应用卵圆钳置入恰当位置,另戳口引出并固定妥;关腹时一定要更换器械,去除所有污染物,包括荷包用针等,加铺无菌单、逐层缝合、不留死腔,非污染切口勿置皮下引流。总之,不同的阑尾炎患者,其围手术期的处理不尽相同,各个患者,都各有自己的具体内容,临床阑尾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常说"一个阑尾是一个样"。我们强调重视决策阑尾炎的手术时机,以及一些浅显的体会,以期更加完善阑尾炎的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加深外科功底,从患者的整体性出发,应用系统性思维,相得益彰,为患者获取最大利益。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