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1

各培训机构可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培训实际情况,在不少于总课时的前提下编写具体实施的计划大纲和课程安排表。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时间和课外实训练习时间。

二、培训目标

坚持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持证上岗的原则组织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通过培训使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护理员素质普遍得到提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逐步满足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

三、培训对象

男性年龄16周岁以上、55岁以下,女性年龄16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准备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热爱养老护理工作,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2

一、加深思考如何不断加大老龄工作力度。在思想认识上,迫切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全面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用先进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思考来引领和推进各项老龄工作;在工作合力上,老龄工作涉及条线多、部门多、规章制度多,在资源共享、政策衔接、工作合力等方面,要思考如何避免部门分割。在经费整合上,本市老龄事业经费主要由相关部门分别掌握、分散投入,同时也没有建立统一的统计口径,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估考核和监督。

二、要认识到养老服务水平尚不能满足需求。一是机构养老床位实际完成情况与规划指标有差距。养老床位考核标准,对保障养老机构建设规划有序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床位“实际投入使用”才应当是考核标准。二是养老床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中心城区养老机构普遍“一床难求”,郊区养老机构却有不少床位空置;有些区县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反而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三是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服务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多年来,本市养老工作的重心偏重于机构养老,有关家庭和社区养老的政策措施少、投入也少。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3

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设施养老不仅不符合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且严重不足。至2006年末,上海共有养老机构560家,床位6.98万张。设施养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只能以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方式应对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以居家养老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因此,我国探寻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发达国家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这种家庭与社区结合的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

目前我国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不足;二是护理费用负担沉重。据老龄办13前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居家护理不足,导致老年人及家人常以医院护理代替居家护理,符合出院指征但是拒绝出院的情况经常发生,理由就是出院后无人照料。仅以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其所负担的上海城镇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比为1:3.5,医改实施前为1:2。对2001年_2o07年医保支付范围内医疗费用分析可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门诊次均费用无显著差别,而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差别。老年人医疗费用高,既是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其他护理途径而过度住院,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由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往往并无明确的边界,导致监管困难,而过度监管又会造成社会矛盾,因此,为控制过度住院的费用必须另辟蹊径。

在老年护理保险推出以前,各国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均不负担护理费用,参保人为转移护理费用而过度住院,出现制度缺陷下的投机行为。投保疾病保险或养老保险之类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大量老年人长期的住院费用加剧了各国医疗保险支出。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也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对此,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通过护理保险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护理问题,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约医疗保险基金。

相同的背景和需求,启示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既有必要也很可行。护理保险是指借助国家或社会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服务。与养老退休金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同,护理保险是集治疗、护理、生活于一体的一种保障方式,通过对老年人的身心护理,使其度过愉快的晚年。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护理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有护理需求的人员,特别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由于国情和传统不同,各国实施的方法也各具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单独作为法定的护理保险制度,这以德国、以色列等国为代表;(2)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这以荷兰等国为代表;(3)实施基本以实物给付的护理服务制度,这以丹麦等国为代表;(4)实行以公费负担的护理津贴制度,这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以上(1)、(2)都具法定地位;(3)是以法律作后盾(生活支援法等),税收作财源(居民税);(4)是以严格的给付条件为基础,属于老人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和日本。

美国以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为主,一般采用现金直接给付护理费用。目前美国老年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一样,有向“管理式看护”方向发展的趋势,许多保险公司介入护理服务市场,将保险服务与护理服务结合起来使得实物护理服务的给付增加。德国建立了单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必须参加护理保险。护理保险提供在宅和住院两类护理,并承担一些相关的其它费用。日本实施强制性的护理保险,65岁以上人员保险费从养老金中直接扣除,4o~64岁人员在缴纳医疗保险费时缴纳护理保险费。护理保险采取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按照专门机构认定的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2上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的设想

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提前,且呈现出高龄化、发展迅速等特点。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9%;15~64岁的人口为1408万人,占7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11.9%。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的数据,至2006年末,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8.1%。虽然尚处于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对未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为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海打造“9073”服务格局,即90%家庭养老、7%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2008年起居家养老的对象从主要面对6o岁以上、生活自理困难并有低保的老人,放宽到8o周岁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的本市城镇户籍、月养老金低于全市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人,经过评估给与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服务专项护理补贴。但相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符合目前居家养老申请的老人只占相当小比例,且有相当大部分人群并不重叠。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退休职工普遍存在的居家养老问题,有必要进行老年护理保险试点,探索符合上海情况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6给付条件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需要按照对参保对象的评估情况设立不同等级的给付比例和时限。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牵头在医院设立专门评估部门,并有一定的社区工作者参加。每~年或两年重新进行一次评估,以使护理等级适应实际情况。可以参照日本模式,65岁申请护理的参保人必须在限定的情况种类中。65岁以上参保人申请护理时,经过专业机构评估护理等级。可以探讨将adl作为确定护理级别主要依据的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等级评估标准。护理保险按评估等级支付相应护理费用,并确定一定的自负比例。

2.7相关措施

护理保险不仅涉及到保险费用给付,更重要的是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包括专业和非专业、增加护理培训,以满足护理需求。护理保险所筹措的资金使用分为三部分:一是支付专业护理机构护理费用;二是支付以社区服务为代表的非专业护理机构服务费用;三是购买其他护理服务。通过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增加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投入。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4

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设施养老不仅不符合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且严重不足。至2006年末,上海共有养老机构560家,床位6.98万张。设施养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只能以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方式应对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以居家养老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因此,我国探寻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发达国家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这种家庭与社区结合的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

目前我国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不足;二是护理费用负担沉重。据老龄办13前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居家护理不足,导致老年人及家人常以医院护理代替居家护理,符合出院指征但是拒绝出院的情况经常发生,理由就是出院后无人照料。仅以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其所负担的上海城镇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比为1:3.5,医改实施前为1:2。对2001年_2o07年医保支付范围内医疗费用分析可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门诊次均费用无显著差别,而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差别。老年人医疗费用高,既是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其他护理途径而过度住院,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由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往往并无明确的边界,导致监管困难,而过度监管又会造成社会矛盾,因此,为控制过度住院的费用必须另辟蹊径。

在老年护理保险推出以前,各国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均不负担护理费用,参保人为转移护理费用而过度住院,出现制度缺陷下的投机行为。投保疾病保险或养老保险之类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大量老年人长期的住院费用加剧了各国医疗保险支出。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也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对此,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通过护理保险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护理问题,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约医疗保险基金。

相同的背景和需求,启示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既有必要也很可行。护理保险是指借助国家或社会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服务。与养老退休金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同,护理保险是集治疗、护理、生活于一体的一种保障方式,通过对老年人的身心护理,使其度过愉快的晚年。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护理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有护理需求的人员,特别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由于国情和传统不同,各国实施的方法也各具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单独作为法定的护理保险制度,这以德国、以色列等国为代表;(2)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这以荷兰等国为代表;(3)实施基本以实物给付的护理服务制度,这以丹麦等国为代表;(4)实行以公费负担的护理津贴制度,这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以上(1)、(2)都具法定地位;(3)是以法律作后盾(生活支援法等),税收作财源(居民税);(4)是以严格的给付条件为基础,属于老人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和日本。

美国以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为主,一般采用现金直接给付护理费用。目前美国老年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一样,有向“管理式看护”方向发展的趋势,许多保险公司介入护理服务市场,将保险服务与护理服务结合起来使得实物护理服务的给付增加。德国建立了单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必须参加护理保险。护理保险提供在宅和住院两类护理,并承担一些相关的其它费用。日本实施强制性的护理保险,65岁以上人员保险费从养老金中直接扣除,4o~64岁人员在缴纳医疗保险费时缴纳护理保险费。护理保险采取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按照专门机构认定的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2上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的设想

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提前,且呈现出高龄化、发展迅速等特点。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9%;15~64岁的人口为1408万人,占7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11.9%。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的数据,至2006年末,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8.1%。虽然尚处于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对未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为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海打造“9073”服务格局,即90%家庭养老、7%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2008年起居家养老的对象从主要面对6o岁以上、生活自理困难并有低保的老人,放宽到8o周岁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的本市城镇户籍、月养老金低于全市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人,经过评估给与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服务专项护理补贴。但相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符合目前居家养老申请的老人只占相当小比例,且有相当大部分人群并不重叠。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退休职工普遍存在的居家养老问题,有必要进行老年护理保险试点,探索符合上海情况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6给付条件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需要按照对参保对象的评估情况设立不同等级的给付比例和时限。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牵头在医院设立专门评估部门,并有一定的社区工作者参加。每~年或两年重新进行一次评估,以使护理等级适应实际情况。可以参照日本模式,65岁申请护理的参保人必须在限定的情况种类中。65岁以上参保人申请护理时,经过专业机构评估护理等级。可以探讨将adl作为确定护理级别主要依据的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等级评估标准。护理保险按评估等级支付相应护理费用,并确定一定的自负比例。

2.7相关措施

护理保险不仅涉及到保险费用给付,更重要的是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包括专业和非专业、增加护理培训,以满足护理需求。护理保险所筹措的资金使用分为三部分:一是支付专业护理机构护理费用;二是支付以社区服务为代表的非专业护理机构服务费用;三是购买其他护理服务。通过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增加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投入。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5

1.1 建立健全的护理教学管理体制:我院建立了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一级管理组织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二级管理组织由医教科、护理部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各学校实纲、实习任务制定总实习计划、实习质量检查标准,定期指导、检查督促;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病区护士长、教学秘书组成,负责本科室学生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2 实习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带教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教学计划的关键。因此我们规定了带教老师的条件:护师职称以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带教能力的护理人员。要求她们熟练掌握实纲,学习现代护理学、教育学相关的理论,能用现代护理观指导临床教学。

2 实习计划的制定

2.1 实习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行为指南,是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的依据。因此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如下实习计划:中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专科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为主。

2.2 病区护士长拟定科内实习计划:结合本科实际,设立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并将计划上交护理部,制定计划时需注意明确:实习目的和目标以及完成目标所用的技术;对学生实习、科室带教情况进行评价。

3 实习质量的管理

3.1 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医教科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带教管理。每个实习科室在学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大专学生书写整体护理病历1份。

3.2 带教老师指导及督促检查要求有记录,护理教学组定期进行检查。

3.3 护理教学组定期对实习生进行现场抽查,检查内容包括:(1)实习生对分管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情况评估了解程度;(2)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考核;(3)询问病人及家属对学生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能否满足病人基本生活所需、能否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的的沟通和交流,对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等情况进行反馈;(4)询问学生,对老师带教情况、带教方法进行反馈。目的是提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她们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

3.4 护理教学组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各实习科室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经常与各学校实谈心,收集她们对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教学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立即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3.5 实结及教学质量评比:(1)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包括各科室对学生的实结,护理教学组针对学生实习情况、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进行总结;(2)教学质量评比主要在后期阶段进行,发放实习生满意度调查表,反馈教学信息,评选“优秀教学组”和“优秀带教老师”。

4 讨论

4.1 促进了带教老师护理服务观念及教育理念的转变,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在实施实习计划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实习计划;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整体护理观念、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良好的实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圆满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的重要因素。带教老师为情绪不满意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为她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她们能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成为合格的护士。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重要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较前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和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参加学历学习以及专业知识培训的带教老师逐年增加,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知识层次结构。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6

首先,随着新医改的深入,高校医院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必然选择,为高校社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医疗服务,是拓展医院业务,促进医院发展,更是高校医院的职责所在。其次,因为高校医院就近、方便及专业性,长期为高校老年教职工及社区老年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方便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别近些年国家重点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医院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和综合服务能力。此外,高校医院隶属于高校管理,能同时得到卫生部门和高校政策、资金、人员等的各种支持,如高校强大的教学科研力量及设施,有的高校还设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健伞的基层组织机构,如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学生会等,将为校医院管理、开展志愿者和社工作、全科医护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持。因此,高校医院开展高校社区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优势可谓得天独厚。高校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模式思考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7

1.3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对于无故迟到、早退、旷工,无视科室纪律的学生给予严重批评警告。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护理操作,遵守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原则,并且要求带教老师严格做到放手不放眼,把教学和护理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做到人性化管理,作为老师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负责和管理,包括学习、生活、心理活动、身体健康等方面进行关心照顾。严格训练他们从小事做起,将小事做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1.4详细制定并严格落实符合科室特点的教学计划根据急诊特点为学生精心制定一份具有严谨的、专科特色的和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涵盖本科室常见特色病种、常用护理操作和基本急救技能的学习内容。该计划应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评价性,同时教学计划应条目清晰、一目了然,宜精不宜多。每位带教老师必须熟知每周计划内容,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每周应严格按照带教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完成的应顺延到下周继续完成。教学管理者应不定时抽查老师对带教计划的熟知情况,并从学生角度抽查老师对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以提高带教计划的执行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对于不能够按时完成的老师应对其进行督导和督促。

1.5合理、有效安排学生的入科宣教工作学生入科前,教学组长提前告知相关的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做好迎接和入科宣教准备。护士长、主管教学的副护士长以及教学组长共同参与护生的入科迎接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入科宣教工作,以便使学生的教学工作全面铺开。此措施使学生快速的适应科室的工作特点及流程,大大的降低了可预见性护理差错和职业暴露的发生几率。入科时由老师示教1~2个本科室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或急救技术,要求他们反复练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同时安排学生一定量的、具有专科特色的学生作业,并要求学生在科室轮转前按时、按量完成,相应的带教老师应认真批改和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同时对作业中出现的重难点进行讲解。

1.6落实每周一次老师和学生的教学讲课在学生实习的1个月内每周安排一次小讲课,要求有一定资质和讲课经验的老师来担任此项任务,同时要求每个老师必须使用PPT课件进行授课,以提高授课质量。教学组长应定时对讲课老师进行督导听课,课后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授课效果和质量。在急诊实习期间,同时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完成一次15~30min的幻灯片小讲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课件的制作等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对于学生在小讲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纠正。

1.7落实中、末期教学反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者在每批同学的实习中期和末期各召开一次教学反馈会议,采用问卷调查和会议交流形式了解本科室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改进。对于学生提出的本科室优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足的地方应积极寻找原因并改进。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应及时和老师进行反馈,不断的促进老师的教学水平。每年所有学生实习结束之前,由本科室教学管理人员组织轮转过本科室的学生召开一次年终交流会,进一步了解本科室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下一年教学活动中进行改进。

1.8丰富学生业余活动,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学组长积极组织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参与各种院外活动,通过院外业余活动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沟通,不但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还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提升教学质量。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医院和院外其他组织机构开办的各种学术会议、文娱活动、竞技比赛等活动,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丰富和活跃学生在科室实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2结果

通过实施以上教学管理措施,建立了一支团结协作、优质高效的急诊科护理教学团队,提升了急诊科教学管理水平和临床护士带教能力,活跃了急诊科临床教学氛围,增强了科室带教的凝聚力,培养了多名急诊教学骨干力量和年轻带教老师。获得了实习学生广泛好评和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在笔者所在医院教学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得“先进护理教学组”的荣誉称号。大大的降低了临床带教过程中可预见性护理问题的发生,有效的防范了护理实习差错的发生,确保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患者的护理安全。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8

1.2按照护理程序制定教学计划,培养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

临床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是按照护理程序运行的过程。临床老师带教对象有中专、大专、本科。护生综合情况的评估是根据护生本身、学校、教师及家庭等情况,运用观察、交谈、考核等方法,收集护生基础知识结构、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经济条件、个人整体素质等多方面的资料进行评估。每一批护生的文化程度、技术操作接受能力、临床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均有不同,需要评估后制定带教计划,再通过教学实施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护理实践能力,通过实习的综和能力考核表、操作考核记录、护理理论考核记录等教学评价,建立实习带教系统的反馈通路,通过反馈及时修改护理教学计划,采取因人施教的原则。如本科生在实施护理带教计划中其理论知识方面较大专生掌握的全面、牢固,但动手能力方面往往在考核中不占优势。通过反馈,带教老师修改带教计划,将重点侧重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术操作结合在一起,调动护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技术全面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

1.3择优选拔带教老师,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

1.3.1建立健全带教管理制度

我院建立了护理部一护理考核组(指导老师)一带教老师为一体的教学管理组织。护理部有专负责教学的老师,负责教学管理,根据实习院校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各科实习目标。负责带教的老师安排护生轮转表,保证临床教学目标的落实。考核组老师负责督促护生实习计划执行,加强定期检查实习计划进展情况,对护理病历选择、护理诊断及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出科护理病历答辩的考核,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等内容。带教老师负责护生各项实习计划的落实。

1.3.2带教老师的准人制度

教师是临床与教学的关键环节。护生对护理工作概念形成初步理解是通过观察自己老师的工作行为形成的。老师是护生进人护理角色的指导者,她们的专业意识、学识水平、专业素质、思想品德、仪表姿态等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重新制定带教聘任制度,挑选学历高、思想进步、爱岗敬业、技术实力强的护师以上的人员担任带教老师。通过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等综合评定,择优选拔带教老师,同时采用双向评价机制,增加竞争机制,提高带教质量。严格带教老师的准人制度,对保侧l匝利落实带教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3.3加强带教老师能力的培养

根据临床带教实施情况,将问题汇总分析(收集资料评估阶段),反馈到护理部及护理考核专家组,重新修订培训计划(诊断、计划阶段),安排院内授课或观摩讲课即情境教学[4〕(实施和评价阶段),护理部请有经验的老师做专题授课,如曾经开展的《护理病历书写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如何做好临床带教工作体会》、《重视护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内容做好带教老师的培训工作。根据护生考核结果分析其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如根据带教老师及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选较优秀的护生做“护理问诊”的观摩课,考核组老师进行分析、评价等形式。每年带教老师完成一定学时的带教培训课程,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技能标准化培训及考核。

2应用多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2.1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完成整体护理病历,学会应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

每个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先有两周的基础护理实习阶段如生活护理、床单位整理、生命体征的测量等,熟悉病房环境、护理常规,了解病房护理流程及专科特点等。第三、四周按护理程序的要求选择、管理病人,实行整体护理。其中包括病人的出人院宣教,人院中有关内容的宣教。通过问诊采集护理病历、并根据现有的或潜在的身心健康问题客观地评估病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找出相应的可执行的护理措施,书写完整护理病历。通过问诊,增加了与病人接触交流的机会,逐步学会与病人的有效交流,培养了沟通能力。学会如何观察病情变化,如何应用护理方法解决现有的护理问题,增强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期间,带教老师应加强实施护理程序过程的监督与指导,把带教工作纳人护理工作日程,对学生护理病历的采集,每项护理诊断、每项护理措施的执行应做出评价。随时检查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不断提出实习中常见到问题,使护生的学习成为主动自觉的行动。护生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管理病人,使护生养成了良好思维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将健康宣教融入临床教学中,提高护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健康宣教应贯穿护理过程的始终,运用护理程序完成健康教育全过程。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评价病人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护理措施实施结果等。如病人不了解有关肾病饮食方面的知识,做出相应的诊断,“知识缺乏一缺乏有关肾病方面的知识”“饮食调护的需求”等,进行肾病饮食调理的指导,定出饮食食谱,有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应学会计算低蛋白饮食的计算方法,实施并评价能否按照低蛋白饮食要求执行。使病人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健康教育也是与病人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护生体验了护士作为护理者也是教育者〔6〕。在健康教育的同时,增加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如病人有水肿症状,应告知如何限盐、限水,其测量标准是什么。定期安排护生进行健康教育讲课,在讲课前需要到图书管、网站上收集资料,以丰富讲课内容。既锻炼了护生的表述能力,又巩固了专科方面的知识。为恰当运用语言与病人沟通,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沟通技巧的培养是护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要内容。潜移默化地促进护生的专业化角色转化过程。

2.3开展多种形式的带教活动.不断提高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1“启发式”提问〔提问是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护生回答问题不准确或不全面时不要急于告诉正确答案,而是多给护生思考的时间,通过看书或上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找出正确答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临床上常遇到的肾病综合征病人阴囊肿大不能行走,用50%硫酸镁液湿敷;做腹部CT等特殊检查,应用口服硫酸镁药物。提问护生“如何对病人进行有关湿敷方面的宣教?硫酸镁在口服、静脉用药时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作用机理如何?”通过硫酸镁湿敷减轻甚至消除水肿的结果;口服通便达到排空肠道的目的;静脉给药取得降压之功效。加深了护生对硫酸镁药理作用的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其作用结果迥然不同。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给护生留下深刻印象,提高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论知识应用的能力。

2.3.2“传授式”示教刚进人病房的护生面对病人经常感到束手无策,带教老师无论是技术操作,还是行为举止,交流技巧都应为学生做示范,做到言传身教。老师要教会护生怎么说,说什么内容,如进行疾病、药物知识、饮食疗法等健康知识的宣教;教护生怎么做,做什么,如正规护理技术操作、整理床单位、如何为危重病人剪指甲等示范动作。这种言传身教的作用,会延续到护生进人工作岗位,并起到积极的作用。

2.3.3“制度化”交班让护生参加科内晨间、晚间交班,危重、新病人、特殊病情变化病人的床头交接班,既可使护生熟悉病房工作流程,又可让学生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晨会对疑难重症病人安排常规护理内容,指出护理要点,制定的护理计划、措施等均可让护生参加思考,增加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护生独立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总结并准确陈述护理过程的能力。

2.3.4“交流式”讨论对危重、疑难、特殊病人实行护理查房。可由学生做护理查房的主持者,介绍病人病情,床边收集病人资料,根据病人现有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护理计划及措施,当前的护理重点、潜在的护理问题等,或针对某个护理操作演示,学生之间找出问题或讨论不明确的环节,老师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护生在护理查房或护理操作中的问题,做出相应评价。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

2.3.5“评价式”小结通过讨论总结前面所学的,有助于护生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形式多种多样,如临床实习阶段性小结,特殊护理操作要点小结,针对临床一类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内容,重危病人实施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后的护理总结,出科考试通过面对面评价或反馈表形式进行总结。

2.4实施严格的考核考试.用高标准衡t护生水平

考核是促进护生学习的一种手段[5]。是护理程序中评估和反馈阶段。护生进入临床后对最初所选择的病历进行阶段性考核,及时评价带教计划落实情况,了解护生评估病人的需求是否准确、客观,提出的护理问题及采用的护理措施是否恰当。护理措施在病人身上实施的情况等。出科考核答辩是在护生完成该科实习后进行的。是护生对所选病历完整实施护理程序后最终的考核,由实施过程管理的考核组老师作为主考老师,对该护理病历提出3一4个问题,其中包括专科知识方面及护理病历内容的问题。主要依据病历中涉及的专科内容及护理病历书写中的问题。由护生做出回答。主考老师对问题回答情况做简要评判,并对护理病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内容还包括简要病历陈述的熟练情况、多媒体制作内容、质量、回答问题思路、准确性等评判出病历答辩成绩。根据所选病历的专科性、护理病历书写格式、内容是否符合整体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护理问题是否有相关依据支持,目标是否符合实际。护理问题提出是否及时、全面、准确,护理措施可操作性强与否等评判出护理大病历的成绩。最终带教老师写出意见,主考老师写出意见反馈给护生,内容包括护生在实施护理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专科知识掌握情况,提出下阶段学习方向。

3实施护理程序教学后的思考

3.1应用护理程序教学注重过程的管理

加强过程的管理能及时发现护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护生在进人临床后,在了解专科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病历,所选病历要求从人院宣教开始到出院全过程。带教老师及考核组老师在全面了解该病历的基础上,检查护生收集资料及书写病历的情况,观察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护生在病历上的护理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护理措施是否得当,能否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巧妙结合起来等,带教老师应及时做出指导,并检查护生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带教老师常常是兼职带教,有时忙于日常的护理工作,容易在带教工作交接、考核督查等方面出现疏漏,由此放松了对护生的管理,有些护生的护理病历未按护理程序的要求完成,考核前突击书写护理病历,忽略了全过程管理病人的护理实践工作。有些带教老师为使护生取得好成绩,通篇修改护生书写的护理病历,使护理病历评价失去了真实性,护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收获甚微,没有学会按护理程序的方法书写病历,也不会应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管理病人。

3.2护理教学评判标准有差异

护生出科答辩有一定的灵活性,每个护生接受答辩题目难易程度不同,答题效果也不同。虽有考核标准,但考核专家组老师在评判标准上仍难以统一,影响护理病历答辩成绩。实施过程管理评价的老师,在了解护生阶段性护理病历掌握情况时,往往需要多次临床考核,不是凭一次的访视就能得出评价结论来的,如护理病历书写及时情况、健康教育贯穿全程落实情况等,都需要相当的工作量才能完成。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9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自2010年―2013年来到临床科室进行岗前培训的实习护生60名,他们分别来自普通专科院校或者职业院校等省内外各级医学专业学校,其中女56名,男4名,专科36名,中专24名,所有实习生均按教学大纲规定完成在校学习。

1.2 规范化管理方法

①实习规划:护理部每年制订护士实习计划及方案,包括培训老师的资格审核、护士入科前全面培训、实习生考核评价。②入科前培训:a)礼仪规范:语言规范,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请”字开头,“谢”字结尾,音量适中;仪表端庄大方,佩戴胸卡,着装符合护士要求。b)护理规章制度与职业道德:入科前组织实习生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包括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帮助他们树立法律意识与护理安全意识,保证护理工作安全。【1】③科室培训:临床科室指定有一定临床经验、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担任培训老师,科室要求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实习生在科内的任何护理操作都须在培训老师监督指导下进行,基础护理、基本技能、专科疾病护理、专科技能等均由指定的培训老师做讲解示范,使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的转化。【2】④结果评价: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培训质量评分表和护士实习考核评价表,对培训老师和护士进行双向评价调查。护理培训质量评分表内容包括:每月2次业务讲课和教学查房、培训计划、示教安排、操作正规、专人培训等。护士实习考核评价表内容包括:礼仪规范、护理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技巧、卫生宣教能力、职业仪容仪表、护理病历书写等。两种调查表均为百分制,按各项条目所占得分比例给出相应分值,在实习生完成临床实习的前1个月实施调查,对培训老师的培训质量和护士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

2 结果

3年来,我院共接收护理实习生60名,全部顺利结束8个月的临床实习,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护理操作技能水平,均按实习计划要求完成实习期间的双向考核评价。实习生对我院护理培训质量评价得分平均为91.12分,最高100分,最低80分;护士实习考核评价得分平均为89.75分,最高100分,最低83分。

3 讨论

临床实习是护士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渡的桥梁,是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是护理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实习,护士熟悉了医院的规章制度、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3】

根据对护理专业实行生的培训情况总结,为保证护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把护士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护士,实施了规范化的护理实习生培训模式,从制订实习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方案到效果评价,层层把关,步步落实,使我院护士培训工作井然有序,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临床培训老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专业态度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培训老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培训质量。要做好岗前培训必须每年通过对培训老师的选拔、强化培训老师专项培训等方式,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能以身作则、职称在护师及以上、有牢固基础理论和扎实专业技能的优秀护士作为临床实习培训老师,将双向测评中护士对护理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作为评选的内容之一,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激发了培训老师的学习工作热情,促进了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护理部不定期下科室了解实习生对培训老师的意见,在实习生结束实习时进行实习生对护理培训质量的调查,并及时反馈给培训科室和培训老师,以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这种规范化的模式培养了临床培训老师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主动学习意识,在培养合格护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护理培训老师,成为临床科室的骨干力量。

护理部组织专人对科室护生实习情况进行随时调查、定期考核,一方面激发了护士的学习潜能,让其意识到作为准护士自觉提高认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性,对工作和学习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更容易激发护士的探索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切实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量多看、多想、多问、多做,培养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学会独立分析、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定期的检查和定期考核,及时发现护士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在实习周期中继续重点强化教育学习,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科室培训环节,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实习过程中,对实习生的培训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基础到专科逐步强化训练,提高了实习生对护理操作的兴趣,增强了动手能力。

通过对我院护理实习生进行规范化培训管理的探索实践,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和方法,并按照实习生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系统、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并做到领导重视、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条件完善,真正体现“临床教学”这一医院的主要功能,才能达到临床培训老师整体素质及护理实习质量的共同提高。护理临床教学不仅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机会,更主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胜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临床培训制度,才能在护理临床工作中做到安全教学和安全护理,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10

在澳大利亚,对于雇佣任何一个老工人的公司,澳大利亚政府都会给1000美元的支持。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公司冠军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是为了支持关注这方面的企业,他们希望在老人雇佣方面做出较好的实践。澳大利亚总共投资了5000万美元开发好的实践数据库,大约总共有200个澳大利亚雇主加入了这个数据库。在澳大利亚,把老年工作者作为一项投资,作为一个机会,而不是作为一个问题来看待。

日本 制定长期照护政策

沈洁(日本女子大学社会福利学科系主任):简单回顾一下护理保险制度创建的过程。当时对于是不是需要重新建立护理保险体制,实际上日本国内争论非常激烈。而且反对意见超过了赞同意见,最后是强制性地把这个法律通过了。

当时他们设定的护理保险制度的初期目标有七个:一是重视护理预防和康复训练;二是赋予老人自我选择服务项目的权利:三是发展社区福利,推进居家护理;四是提高以老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五是建构社会互助多方协作的治疗网络;六是强化护理服务的基础建设;七是探索多层次、高效率的护理服务的制度体系。

日本实施该政策的前提条件有:

一是全民医疗保险的成熟化;二是老人福利法制的健全和完善;三是养老设施的更新换代;四是人才的培养。

护理保险费用的50%是由政府的财政支出,另外50%是通过保险费,这50%里面的33%是40岁到64岁的人在支撑护理保险。65岁以上的人,他们的保险金实际上只占17%。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讲,实际上是社会上把65岁以上的老人护理问题承担起来,这是所谓的护理社会化。

日本在2000年正式执行护理保险法。在5年之后他们做了一个非常大的修改,第一是向预防型护理转换;第二是居家养老和设施养老公平负担;第三是开创新的护理服务项目,开发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福利产业;第四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到了2011年,又做了第二次大的修改。这个大的修改主要的宗旨有这么几点:一是医疗、护理、预防、居住、生活服务一条龙的社区长期照护体系,这是推出来的一个新的政策方向。二是让居住在家里的老人也同样能够享受到安全、安心、高质量的服务,这是提出的两个目标。

日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护理保险费用上涨的速度太快了。2000年开始推行的时候是218万人,2010年到了457万人,这个速度发展得非常快,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今后日本的政策取向,主要是从医疗照顾向护理照顾转型。

欧洲 提前退休未必能解决就业

大卫·怀斯(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老龄经济学项目主任):我们从不同国家的差异来讲,实际上是与公共养老金的计划有关的。在美国,劳动力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在其他国家可能更极端一些。

现在死亡率下降.生命延长,健康不断改善。工作能力增加。尽管工作能力是增加了,但并没有跟更多的工作机会相匹配。死亡率的下降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而且在所有国家当中可以进行比较,这是我进行比较的非常重要的前提、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11

二、目标任务

整个工作实施分三年规划:

年为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全面推广年。全区要完成农村二女结扎户的计划生育“绿色养老”任务,制定实施细则,明确任务,精心组织,抓好示范,总结经验,探索一条开展计划生育“绿色养老”的新路子。

年为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巩固发展年。建立完善计划生育“绿色养老”责任机制、帮扶机制、协调机制、督查机制、保障机制等各项长效工作机制,为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年为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完善提高年。力争全区农村所有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享受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作成果,做到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全覆盖,让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实现“一年起色、二年发展、三年致富”的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让全区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积累起一定的“绿色”财富,在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作中普遍受益,增强农村二女结扎户家庭养老保障能力。

三、实施步骤

(一)明确条件。享受计划生育“绿色养老”的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双方均为农村户口或界定为农业户口,生育了两个女儿(含合法收养),夫妻双方其中一方落实了绝育措施的家庭。管理处根据对象家庭条件要求确定对象家庭,并填写《计划生育“绿色养老”登记表》。

(二)张榜公示程序。管理处确定对象家庭后应在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区人口计生委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三)严格逐级上报。区人口计生委对各管理处上报的《计划生育“绿色养老”登记表》进行汇总,填报《计划生育“绿色养老”登记表,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并盖公章后报市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科。

(四)落实林地和资金。区人口计生委应积极协调林业、农业等部门及管理处,为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家庭无偿提供栽种200株以上的宜林土地面积。计划生育“绿色养老”资金由省、市、区、管理处分担,每户补助苗木经费900元,其中省财政补助500元、市财政补助100元、区财政补助200元、管理处补助100元。补助经费列入利益导向科目,专项支出。计划生育“绿色养老”经费列入专项经费管理,不得挪作它用。要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虚报、贪污、挪用经费的坚决依法依纪查处。

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责任机制。一是实行人口计生委主要领导负责制。区人口计生委主要领导为开展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全面负责,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二是层层签订责任状。区管委会与管理处、管理处与计划生育家庭都要签订责任状,确保计划生育“绿色养老”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建立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作跟踪督查制度,对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今年市里将设立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单项奖,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作作为对县区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底将由市政府对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作表现突出的县区给予表彰奖励。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12

短短3年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均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道,为百姓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

修改后的法律对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给予特别关注。法律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国家人口计生委数据显示,为了扶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2004年以来,我国对农村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的老年人每月给予一定奖励,“十二五”期间这项措施将惠及城市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的老年人。

疾病风险:长期护理保障逐步开展

目前我国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3300多万。据预测,到2050年,失能老年人将近1亿,同时还将有7900多万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他们将面临突出的护理问题。

为有效应对老年人可能面临的失能风险,法律规定,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法律还规定,国家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险办法,应当对老年人给予照顾。

服务需求: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

法律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法律还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在养老服务管理方面,法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规范养老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

住行方便: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环境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环境,修改后的法律对国家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作出明确规定。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法律设立“宜居环境”专章,旨在着力解决老年人的住和行的问题。

“大多数现有城乡建设规划都是按照年轻社会的要求设计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老年,这些基础设施成了问题设施,如很多城市六七层楼的居民楼房没有电梯,亟须通过适老改造工程等措施,为老年人创造无障碍居住环境。”党俊武说。

社会参与: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13

我院基本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的一年,是我院发展的大好时机。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养老要求,特制订此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按要求按计划分阶段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2、改变护理模式,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3、继续加强员工文化的 学习 、风险教育、专业培训等工作,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二、主要任务

第一季度

1、完成日常服务工作(开展业务收养、室内外清洁个人卫生、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检查、日常设备维护、备用金管理和日常安全工作);

2、继续实行老人套餐制,妥善处理相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3、加强冬季安全管理和学习;

4、完成2018年工作总结 和评优工作;

5、完成春节工会组织“迎新春”联欢活动,安排好春节老人、职工的团年宴;

6、完成对“三无”老人的传统节日的慰问,了解他们的需求。

第二季度

1、根据院工作总体安排,接收其他部门休养老人;

2、调整护理模式,实行24小时值班 制度;

3、加强内部管理和护理质量的督查,完善值班制中的工作细节;

4、春季传染病的预防(防治病从口入和衣物的清洗消毒);

5、完成护理员学习培训工作和安全学习;

6、协助组织开展各项老人娱乐学习活动。

第三季度

1、日常工作和节假日工作的安排及节日期间安全维稳工作;

2、做好夏季防暑降温相关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3、加强人员安全学习,做好预防工作,采取安全措施(约束、管理、药物治疗);

4、加强设施设备的检查和日常安全巡视;

5、时常和家属沟通老人情况。

第四季度

1、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工作;

2、安全检查(冬季用电、用气的安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