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国学礼仪实用13篇

国学礼仪
国学礼仪篇1

近二十年来,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重视向孩子们推荐、传播前人的文化精品,全国上下掀起了重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情。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国学大师文怀沙曾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小学思想教育必须做到思想观点正确、说理明白,给学生以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在教学中所引用的代表性人物、典型事例和史实都应经过缜密核证。利用国学经典来进行礼仪教育就特别妥当。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也曾经说过:“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礼仪美德,可以促进孩子们的礼仪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好书不厌百回读”――在诵读国学中明礼仪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可谓是百依百顺,忽略了“礼”的教育。而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使其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懿言懿行,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知道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脍炙人口的《弟子规》,这是一部规范青少年和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引导孩子反复诵读,许多学生都能熟练地背诵。古诗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有一天放学后,我坐在教室里批改作业。这时,一位奶奶走进教室接她的孙女,看到孩子已经整理好书包,就关心地问孩子:“哪些家庭作业你记住了吗?”孩子心不在焉地说:“知道了。”奶奶又叮嘱了一句:“回家先把作业写起来,别忘了!”那个女孩大声地对奶奶喊:“好了,别说了,我知道了啦!”听完后,我看了一眼那个女孩,然后轻轻地说了句:“父母教……”还没回家的学生都接着我的话说:“须敬听!”那个女孩听完后马上就脸红了,羞愧地低下了头。第二天,我又碰到了那位奶奶,她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说:“还是你们老师有办法,你只需3个字,昨天回家孩子第一次向我承认了错误,谢谢你!”我微微一笑:“这哪是我的功劳,都是古人教得好啊!”

诵读国学经典后,我和家长都看到了孩子有明显的变化,于是,我就继续让学生高声诵读国学经典,慢慢领悟道理,赋予孩子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他们通过诵读经典,和睿智的古人交谈,在传统国学的熏陶下开阔胸襟、净化灵魂、塑造人格。这就是古人说的“知书而达礼”。于丹――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的“美女学者”,就是最好的例证。据她自己说,她在4岁时,便开始记诵《论语》。应该说她在很小的年龄里背诵了最有价值的经典,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之中,潜移默化了她的气质,养成了良好的个人修养,为她今天巨大成就的取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蜂采百花,故能酿成蜜;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人读百家书,故能成其才。在孩子们正需要以“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习礼仪,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塑人格”的黄金时期,让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经典,享受经典!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潜移默化地具有了文明礼仪意识。

“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国学故事中习礼仪

我经常抓住一些教育的契机,利用国学经典小故事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用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富含生活道理的故事,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学会文明礼仪,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老师讲,还让学生也来讲讲国学故事,学生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文明礼仪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中。这些故事形象生动,感人肺腑,发人深思,给了学生极大的人生启迪,孩子们特别喜欢听,而且每次都听得十分专注。这种轻松的形式较之单纯的说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学校每天中午学生都坐在教室里一起吃饭。但老师和两位同学每天都要负责分饭、分菜和分汤,这就使得他们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很多同学都和往常一样自己端到饭菜,就开始吃午餐了,而我觉得这样不太好了,所以我给学生讲了一个 “义门陈”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讲“义门陈”的人都十分注重“义”和“礼”,使得当时皇为之震惊。其中有一个细节说:这儿的狗都知道“义”、“礼”,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从此以后,我们班每次吃饭都会等到所有人饭菜装好才开筷,而且,每一位学生在装饭菜和汤的时候,都向还在辛苦分饭菜的人说声谢谢。

当有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了,我给他们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一起在赵国做官。蔺相如因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身为将军的廉颇不服,不断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退让。后来廉颇知道了,感到很惭愧,就脱了上衣披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请他责罚。教育学生知道错误后应主动向人认错、道歉。

当有学生在学校分水果时抢最好的最大的下手时,我就会给他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4岁时孔融不要最大的梨,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长辈吧。”让同学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应该礼貌谦让。

当有学生言而无信时,我就会给他们讲讲《曾子杀猪》的故事: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我用这则小故事教育学生应该言而有信。

教育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就更多了:《黄香温席》、《卧冰求鲤》可谓家喻户晓,《程门立雪》、《曾子避席》、《张良拜师》让人受益匪浅,学生在找故事、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文明礼仪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国学表演中知礼仪

表演式的教学形式,是思品课中教师常用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参与课堂,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思想品德课中让孩子们进行国学表演,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真正学有所获。《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激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践,避免单纯背诵教学内容。”

国学礼仪篇2

在我们身边,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纸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果皮等,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怎样;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题,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有序的。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到自身的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人。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

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极大地震。人们给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血,有的人还领养了灾区的孤儿,还有的人到灾区去当志愿者。特别是一些可爱的救援人员和医护人员,整日整夜地忙来忙去,顾不上休息。那些为灾区人民运送救援物资的航空人员和司机更是忙不过来,有的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他们的这种爱心和道德多么值得人们尊敬啊!!

我相信,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吧!

升国旗礼仪演讲稿2人人从我做起来,要让大地绿起来,要让天空蓝起来,要让江河清起来,要让空气净起来,要让花儿开起来,要让鸟儿唱起来,要让环境好起来。

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都会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我做到了文明美德了吗?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其实文明礼仪随处可见,比如: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时先敲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这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然而这些事情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镜头一:

小明和小红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上学时经过一个垃圾桶时,发现垃圾桶边堆满了垃圾,而垃圾桶里却是空空如也。原来许多人来到垃圾桶边,不愿意再多走一步路了,便玩起了“投蓝”游戏,往里扔,但往往没有扔进去,也不愿意捡,便走了。久而久之便成了这样。小红马上俯身去捡垃圾,而小明却从书包里拿出笔和纸写了起来。当小红整理好后,小明将他写的纸粘在了垃圾桶上。原来他在纸上写着:向前一小步,文明礼仪一大步。人们看了连连夸赞小明小红是一个讲文明礼仪的好孩子。

镜头二:

“老爷爷,你坐在这里吧!”小明对一位老爷爷说。老爷爷说:“不用,你自己坐吧。”“不,您坐吧,我快到站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镜头三:

你们看!青山公园这么多同学在干什么呢?告诉你们吧,他们是明礼中学的学生,他们在学雷锋,捡垃圾呢!因为青山公园的垃圾很多,所以他们捡垃圾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可他们心里却美滋滋的。

前面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地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小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

升国旗礼仪演讲稿3大家好,我是___!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华美德——崇尚礼仪”。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美德——礼仪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雷锋的感人事迹,再到今天的21世纪,礼仪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礼仪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花,开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弘扬着中华美德——礼仪。

今天,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也应该注重礼仪。见到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要点头微笑,不小心伤害别人要道歉,这都是我们基本需要做到的。可是就仅仅这些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认为是很少很少。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和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不仅应该做到懂礼仪、做礼仪,还应该向社会呼吁,弘扬礼仪这个中华美德。

尊老爱幼,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礼仪之道,可是这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曾看看到这样一段公益广告:在公交车上,一站到了,上来一位拿着重物的花甲老奶奶,可是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老奶奶环顾四周,只见车上的年轻人们都熟视无睹,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看窗外,权当没看见。这是,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竟然站起身为老奶奶让座,老奶奶只得唉声一叹,车上的人们脸都红了。最后,广告上出现一排字:礼仪,尊老,在哪?

这个广告,令我感慨万千。21世纪,科技越来越先进,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可是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素质却退步了。那流传下来的礼仪之道渐渐的在社会上消失不见,人们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只是冷血嘲笑;面对自己的亲生父母,甚至都大打出手;人与人之间再也没了心平气和的沟通,只有互相难听的谩骂。这些,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礼貌待人、尊老爱幼。用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把礼仪带到生活中,带到社会上,把礼仪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中。

崇尚礼仪,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升国旗礼仪演讲稿4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是啊,一个人要有文明礼仪,要是连礼仪也不懂,那么他将如何在世界上生存,如何才能走向世界的舞台。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小至个人大至国家,一个人不懂礼仪仅不能生存,同样,一个国家没有礼仪,那么国家也不会和谐,安定,更不会富强,因此,我们需要礼仪,社会需要礼仪,只要建立起良好的礼仪风范,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和谐,社会才会更安定,国家才会更繁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希望,故此我们更需要讲文明,懂礼仪,礼仪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让礼仪之花在中国各地绽放,向世界高歌:文明礼仪在中国!

“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显文化。”一个人拥有再多的金钱,但是最基本的仪都没有,那不算富有;一个人家里一贫如洗,但是他懂得为人处世,那么他也是富有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还是虎视眈眈,想尽方法把中国吞并,在亚非万隆会议上,西方的一些不法分子就胡乱散布谣言,说中国的目的是吞并整个亚洲,闹得各国参议人员都惶恐不安,要让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失败,和别的国家建立不起盟约,这时周恩来绅士的大步走上演讲台,坚定的对各国参议人员说:“中国是求和的,不是来吵架的,任何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的中国都不会答应。”周恩来的讲话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最后成功召开了万隆会议。这便是礼仪的魅力,假如当时周恩来和中国代表们没有镇定,而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也许结果不堪设想,因此,良好的行为、举止礼仪是人生的第一名片,我们必须注重我们的礼仪、素质修养。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尊师的礼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幼年丧父,家境平寒,无钱上学,但他很好学,常在私塾外听课,无钱买纸笔,大地为纸。这一举动感动的私塾老师周侗,周侗喜欢他的勤奋好学,于是就免费收他为学生,教育他做人,帮助他树立保国安民,建立功业的抱负,教他绝技,使之成为一代英豪。周侗死后,岳飞不忘师恩,披麻衣,架灵车,执孝子之礼,以父礼将其安葬,且每年初一,十五之日,无论在行军打仗还是驻扎营中他都是要拜祭恩师周侗。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人不敬师是忘恩。尊师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道德,一种素养,古人尚尊师重道,以身作则,难道我们以后不应该视其为楷模,效仿他们吗?

文明礼仪是社会和谐的金钥匙,是一种功能特异的润滑剂,它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人心得凝聚,使社会才会更和谐,更美满。

升国旗礼仪演讲稿5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国学礼仪篇3
国学礼仪篇4

1.注重行为礼仪教育

行为礼仪是指用鞠躬、拱手等行动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展现自己谦让、谦虚态度的行为。其中,鞠躬是韩国的传统问候方式,它是一种将身体弯曲90度以示谦逊和恭敬的礼仪。这种行动礼节最能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恭敬之情。在韩国礼仪文化中,鞠躬适用于多种场合,既可以出现在纪念仪式中,也可以用于人际交往中。对象既能够是人,也能够是某个标志性物品。鞠躬的方式有半鞠躬、大鞠躬和平鞠躬。大鞠躬常用于寿宴、结婚等纪念仪式上,以及对长辈的问候时。半鞠躬是长辈在接受晚辈行礼后,回礼时的行的礼节。平鞠躬则表示同辈之间的问候。在韩国,每逢节庆人们都会准备丰盛的菜肴,然后对长辈和祖先行大鞠躬,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对家族幸福和安宁的祈祷。此外,在婚丧祭礼的仪式上也必须行鞠躬之礼。由此可见,鞠躬在韩国礼仪文化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进行韩国语教学时,也要对这一礼节进行讲授和训练,可以在韩国语教材中收录与韩国行为礼仪相关的文章,或组织学生观看与这些礼仪相关的影视资料,例如丧礼、婚礼、祭礼等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韩国礼仪文化。此外,还可以开展韩国礼仪文化讲座,向学生展示韩国服饰,并讲授鞠躬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韩国礼仪。以此激发学生对韩国礼仪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韩国语的同时,全面了解韩国礼仪文化,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关注言语礼仪教育

国学礼仪篇5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校园文明礼仪。

首先,校园文明礼仪表现在我们小学生的着装方面。我们要着装得体,不能穿拖鞋进入校园,天气渐凉后,同学们也不能把棉拖鞋穿进校园。我们的仪容要符合学生的身份,要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

其次,校园文明礼仪还表现在升旗仪式中。升国旗、奏国歌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目视徐徐上升的国旗、并向其行队礼,而不应该低头或者东张西望。这是对国旗和国歌的尊敬。

校园文明礼仪还包括遵守校园秩序,做到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下课后不在教室或走廊奔跑、跳跃,不大声叫喊。上下楼梯靠右行、见到老师和同学要主动问好等。

文明礼仪不是靠一个人遵守的,要靠我们大家一起遵守。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争做文明学生!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国旗下讲话稿小学礼仪简短范文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的国旗下讲话由我们五年级主持。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文明是什么?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时平时与人相处时的和睦,是见到师长时的一声亲切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让文明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让文明伴随着我们走向社会。

一直以来,我们东台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努力为同学们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一天天在发展,环境一天天在改善。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形象要高大,光靠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你、我、他,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一言,我一行,塑造出东台学校高大、美丽的形象,每一位少先队员的举止言行展现的正是学校的品味,关系着学校的荣辱。

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你会感觉我们离文明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常规检查时,红领巾有没有戴?团徽有没有戴?你的指甲是不是又长又脏?你的红领巾是不是又脏又皱?教学楼中那雪白墙壁上的黑脚印和钢笔墨迹,是不是你的“杰作”?在我们的校园内、教室里、楼梯上,那些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又是不是你随意而扔?课间休息时间,你是不是在走廊里与同学追逐打闹??殊不知,这些都是不文明的现象。

同学们,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将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做个文明的小天使。用自己的行动,来塑造更清新的天空,让文明的画卷,布满实验小学整个校园。

同学们,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 谢谢大家!

国旗下讲话稿小学礼仪简短范文3各位老师、同学: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讲文明,懂礼仪》。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有许多人的优秀品质被历代传颂。

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它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本应体现这些,再看看我们中得一些人,上公交车凭气力大,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粗话满天飞,不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跨栏杆,少不尊老这些陋习时时闯入眼帘,撞击耳膜。这些现象,在我们学生身上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如口出脏话,乱抛杂物等等,这和我们泱泱大国文明之邦的国民身份,是格格不入的。

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精神面貌这些礼仪细节可折射出学校的文化氛围,可以表现出个人素养。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学校来说,礼仪是一个学校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校风的反映。因此,我们要将文明礼仪的养成放到重要的位置。

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应该从提升自己的修养入手,首先,要提升思想修养,尊敬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把它们当作做人的根本,这也是文明礼仪的第一要求;其次,要提高社会人文素养,要成为一个真正有教养懂礼仪的人,必须用只是补充自己,用人类文明的养分滋养自己;再次,是要严于律己,管住自己的口,不说粗话脏话,不说刻薄的话,不说伤害他人自尊的话,见到老师长辈要问好,接人待物要有礼貌,要坦诚,要谦恭,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起哄。管住自己的手,不做影响环境的事,不做损害公物的事;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学生时代要尽量保持自己的清纯。不要羡慕成年人的打扮,等到成年后,我们想要再寻回少年的清纯而不再时,你才会知道少年清纯的可贵。

同学们,我们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品质高尚,讲文明,讲礼仪的人,要规范我们的行为习惯,让我们终身受益。也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监督,共同奋斗,为建一个文明的班集体,文明的学校,而共同努力吧。

国旗下讲话稿小学礼仪简短范文4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貌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无遗憾地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却时时存在着与之不和谐的行为。

五月一日一大早,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到河南省地质博物院去参观。来博物院参观的人可真不少呀!有顽皮的儿童,有学生,甚至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领票的队伍象一条长蛇,弯弯曲曲地排了几里地。火红的太阳悬在头顶,烤得人直冒汗,每个人都急切地盼着能早点进入博物馆内。这时,一位穿红色衣服的阿姨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口渴,她从队伍中走了出来,到附近的冷饮摊点买了一瓶矿泉水。回来后,发现自己的位子被排在她后面的另一位阿姨占住了,就走过去评理。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着,说着说着,那两个阿姨竟然动起了手,。她们的丈夫看到后,不但没有阻拦,反而赤膊上阵,也跟着打了起来。一个个披头散发,头破血流,两家的孩子被大人们的举动吓得哇哇直哭。在众人的劝说下,他们终于停止了“战斗”,各自开车到医院看病去了。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刚才的好心情已荡然无存。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口吐脏话,甚至大打出手,而他们并没有一点羞愧之意,我为他们的行为感到悲哀。

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孕育了享有“礼仪之邦”美称的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文明礼貌不仅是个人素质的表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具体展现。而有些人,在追求金钱物质的同时,却失去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张口骂人,动手打架,他们是物质的富有者,却是精神的贫困者。

文明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它蕴涵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之中。在得到别人帮助时说一声“谢谢”,在打扰别人时说一声“对不起”,在别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面对满身尘土的清洁工时向他们抱以灿烂的微笑……如果人人都能以文明之举做事,以礼貌之心待人,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友好、宽容、关爱和温馨。

让我们携起手来,使文明礼貌之花开满和谐社会的每个角落!

国旗下讲话稿小学礼仪简短范文5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讲文明、守礼仪,做一名彬彬有礼的小学生。

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自小受到的教育。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更富有时代的新内涵。讲文明礼仪,传优良美德,建和谐学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与礼仪,那你就是真真正正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基准。

讲到文明,有人会问:"文明是什么"其实文明很简单,它是路上相遇时的一次礼让或一个微笑、是见到亲人时的一句真诚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看到垃圾之后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手之劳等等。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说到礼仪,人们都家喻户晓,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那么,"礼仪"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可以这样理解:礼,是表示尊重的意思;仪,是人的容貌以及举止。整个来说,"礼仪"就是尊敬他人的一种行为规范,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意识体现。比如说:我们每天早晨能干干净净上学、见到同学和老师能热情地打个招呼、每天早晨排队出操能够做到安静、迅速和整齐,每天能听从桌长的安排有秩序在食堂用餐不大声讲话、上下楼梯能够自觉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在课间休息时不和同学追逐打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小学生的基本礼仪常识。

国学礼仪篇6

强调公关定位,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觉增强公关意识,自觉地科学公关观念应用到大赛的策划设计与组织实施之中。

第一,参赛对象的全员性。全员公关是科学公关的重要观念。将全员公关的理念贯穿于大赛之中,就是要体现在参赛对象的全员性上。2010大学生礼仪大赛所做出了这样的定位,即: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属高等院校在校生均可报名参赛。普通本、专科各学科专业在校生和高职本、专科各学科专业在校生,成人本、专科各学科专业在校生均为可担当大赛选手。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可担当大赛选手。热烈欢迎香港、澳门以及台湾高校大学生关注2010首届大学生礼仪大赛。上述规定,就是比较典型地实践了全员性的大赛参赛对象定位理念。

国学礼仪篇7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伴我行。

当三月的春风吹遍大地的时候,文明和谐的春风也吹遍了我们的校园。

同学们,我们知道,作为现代公民,要讲礼仪,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高素质、讲礼仪的人,这样的人也一定能够赢得别人的赞许和尊重。

同学们,文明礼仪是我们生活的基石,是我们成长的肩膀。身为现代小学生,讲文明守礼仪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国旗下,我们的严肃认真是礼仪;课堂上,我们的专心听讲是礼仪;行为上,我们的谦逊礼让是礼仪;生活中,我们的尊老爱幼是礼仪;同学间,我们的以诚相待是礼仪。有了礼仪,才能构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有了礼仪,才能创设优良的学习气氛;有了礼仪,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社会才会和谐。

拿出你口袋里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的钱给那些贫困的人,你会因此变得博爱高尚,那些受到帮助的人不但会在心中为你祝福,而且会将这博爱与高尚发扬光大!送出你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给那些失去生活勇气的人吧,这会给他带来生活的希望,这一瞬间,你的形象将会深深印在他的心中。而你也会变得更坚强,更睿智!弯下腰,捡起地上的一片碎纸,伸出手,扶起身边一位摔倒的路人......这一弯腰,一伸手,也会使你拥有善良与责任。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把文明礼仪深深地刻在心中,争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让礼貌用语传遍校园,让文明举止传遍校园,让和谐春风吹遍校园。让我们的校园变成文明的摇篮,让我们做讲文明守礼仪的旗手,一路欢歌,一路前行。

小学生国旗下文明礼仪讲话【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我们又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八荣八耻。

主席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讲话,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同志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那么什么是八荣八耻呢?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总书记总结的关于荣辱观的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

那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一直以来,我们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努力为同学们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一天天在发展,环境一天天在改善。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形象要高大,光靠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你、我、他,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一言,我一行,塑造出小学高大、美丽的形象,每一位少先队员的举止言行展现的正是学校的品味,关系着学校的荣辱。

做人,在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被赋予不同的内容和色彩。因此,学会做人,离不开现实社会。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礼仪常规》来鞭策和约束自己。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希望同学们以这种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鼓舞自己,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这里,我以少先队大队的名义呼吁:行动以来,少先队员们!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遇到师长、来宾,主动敬礼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靠右行走,保障畅通;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划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相互监督,共同促进。

同学们,你能做到吗?说得到做得到!今天,就是检验我们行动的大好时机。让我们全体行动起来,比一比,谁才是真正的说到做到的文明礼仪的好学生。

同学们,加油吧!相信自己,你一定行!

小学生国旗下文明礼仪讲话稿【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知荣耻,做真人》。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孔融让梨是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了。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西汉的韩信,年轻时受恩与一位老奶奶,长大以后,虽功成名就,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淮阴侯,却念念不忘当年那位老奶奶的分饭之恩,派手下四处寻找她,最后以千两黄金相赠,成就了一段一饭之恩,涌泉相报的千古美谈。宋朝时的杨时和游酢,是当时有名的学者。有一天,他们一起去拜见程颐,向他求教。当时外面正下着鹅毛大雪,寒风刺骨,又恰逢程老先生在家闭目养神。为了不打扰老先生休息,他们二人就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候。老先生醒来时看到他们,这就是历史上程门立雪的故事。

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国学礼仪篇8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在校园》。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这阳春三月,春意浓浓、生机勃勃,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面貌。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 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在3月这个文明礼貌月,全中国都弥漫着文明礼貌的芳香。而这些芳香正来自于各种花朵,你,便是他们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国学礼仪篇9

什么是礼仪?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什么叫“文明”?广义上说,文明就是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总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表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达至的较高水平。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我国是礼仪、文明之邦,素来讲究礼仪文明。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黄香温席、程门立雪、孔融让梨等历史故事都是古人讲礼仪的经典事例。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这些讲文明,知礼仪的美德更应得到大力弘扬。具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尊重、理解、宽容、团结、互助和友爱。它要求人们做到在风度、行为、语言方面庄重大方、文雅真诚、坦率开朗、谦和恭敬,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它还表现在人的行为习惯合乎社会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凡事除了想到我们自己,还要念及别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礼仪者,与其说是一套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共场所,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再如现实生活中,乱扔废纸,破坏公物,口出脏言,乱闯红灯,践踏花草,破坏绿化,集会高声喧哗,公共场所抽烟,见师长不问候,乘坐公共交通不给老弱病残让座等不文明行为,不仅表明自身素质低下,更为重要的是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甚至是国家的脸面。

经常出国的人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世界各地公共场所文明提示语中最醒目的文字是“中文简体”。这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中国大陆人的反思。

礼之作用于人,知伦常,识尊卑,衡进退,度举止,明荣辱,察美丑,分善恶。言语之间,有礼则和,无礼则恶;交往之处,有礼则序,无礼则乱。人以礼待人,则人我相敬;人以礼待物,则物我合一。在学校,教师学礼、知礼、守礼,必导出教育之优良秩序;学生学礼、知礼、守礼,必导出学习之优良秩序。教师彬彬有礼,恭敬上课,虔诚育人,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待生如出,则学生必如沐春风,如被朝霞,爱校如归,陶然乐学;学生有礼彬彬,奉纪守规,一丝不苟,知恩感德,视师如亲,潜心学习,则教师必甘之如饴,成功常驻,幸福有加。如此让校园百端,置诸“礼”下,便可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改诸弊为优良,校风学风,当会谐和纯然。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有时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礼仪教育没有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从告别不文明的生活小节上下功夫。

有记者曾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科学家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国学礼仪篇10

案例一:

曾有一位入境导游向笔者抱怨接待英国团队的不易和困難。最难的一点就是,客人们明明当面对她交口称赞,用了“good”“lovely”,“excellent”这样的表达,但是回头,就给出了一堆的投诉信。弄得我们这位英语专业毕业的资深导游一头雾水,到底是哪里的服务出了差错。在搞不清具体原因的情况下,她最后的结论就是英国团客人太虚伪了。那么,到底是英国客人虚伪还是服务的确可以有再提升的空间呢?这里就是我们说的文化差异,其实英国客人们只是根据他们的文化习惯做出了他们的反馈。

英国礼仪中有一条规则就是凡事不要大惊小怪,一惊一乍的人在英国文化中是不受欢迎的。英国人一般不会在公共场所发出很响的声音去影响他人,也不会因为你是高级公务人员在给予特殊照顾。对于有人有意无意大声喧哗、说笑或打闹,他们会表现出愤怒和不满。所以当他们认为接受到了不好的服务,比方说酒店员工没有及时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反应,比方说理发师将他们的头发剪坏了,比方说餐馆的食物糟糕透顶,英国人选择不说。他们当面不会做出任何的抱怨,甚至于当服务员们向他们询问服务是否到位时,他们还会说出太棒了之类的话语。因为英国人认为:你服务的好不好,你自己不知道吗?而我作为有教养的人,是不会当面进行投诉的,特别是言语的投诉,谁知道你是不是正好经历了糟心的事情。英国人不习惯进行当面的斥责和投诉。他们会在表情上做出一些反应,如挑眉,咬牙等。他们在当时当下绝对不抱怨,然而他们会保留将受到不优质服务这个事情进行书面投诉或者写给当地报纸进行揭露的权利。

在以上情况下,英国人认为说:“I’msurethey’redoingtheirbest,dear”比起说“Idemandtoseethemanager”要得体有礼的多。

案例二:

关于英国的礼仪,还有一则非常有趣的漫画。这幅画描述的是一位落水的人,当发出不同的求救信号时,英国人的反应。漫画的第一幅是落水人大喊“HELP”,而身边的一位英国绅士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第二幅则是落水人啰啰嗦嗦的说“Excuseme.Sir,I’mterriblysorrytobotheryou,butIwonderifyouwouldmindhelpingmeamoment,aslongasit’snotrouble,ofcourse”,这时,这位绅士积极地就把身边的救生圈抛出去了。这则漫画也反应了英国礼仪的一个非常注重的方面:礼貌。漫画当然是夸张了,但是也反应出英国文化的这个重要特点。

如果说第一个案例从一方面反映了英国人到中国,接待方需要注意的,而第二个案例,则是不光是在本地外事交往时需要注意的,在去往英国做客时,更需要注意的。中国文化中,就有礼多人不怪的说法。而在英国,多用礼貌用语也总会得到最大的便利。作为外国人来说,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得体的致歉,要学会说“Sorry”,这个在英国土著的词汇中相当重要的单词。类似的还有“please”“thankyou”这些单词。在英语文化中,sorry的使用可以为你打开一个通道,被原谅一个过错,平复双方的紧张情绪,擦净一个污渍,然后大家开心地在一起,而不会感到沮丧。please则意味着愉悦开心和谦逊礼貌。Thank这个单词本身就是来源于古英语,和think同源。因此,有礼貌就等于有思想有教养。这一点,和中国的文化异曲同工。

也因此,“afteryou”“allowme”听起来比“whatyoureallythink”要顺耳许多了。

由上述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英语,其实不光是学习它的发音,它的单词,它的语法。更多的是如何得体地使用这门语言。而要能恰当地使用这门语言,了解它的文化礼仪不可缺少。这并不是崇洋媚外,只是说为了更好地完成文化交流。特别是当去往对方的国家时,能够快速地入乡随俗,总是能让你生活处事更加便捷。

英国和中国一样,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个国家。因此,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人民对他们的历史和国家总是有着无比的自豪感。他们欣喜于是有着“骑士和巫师”的神秘国度,也自豪于是工业革命、电脑、人权、国会和朋克的发源地,同样也习惯于生活在一个左向驾驶和女王统治的国家。所以在英国,向人发问:“whydoyouhavearoyalfamily”是挺不礼貌的事情。

这些文化知识对于英国人来说是植根于他们生活的常识,而对学习英语的外国人来说,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学习部分。现在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国大学的英语课堂还局限于对于英语单词、句型、语法的强调和学习,四六级仍旧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重中之重,三级、B级更是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无法逾越的门槛。笔者认为,语言学习并不单单是词汇量的增长和语法知识的娴熟。能够快速得体的使用一门外语才是多数人学习外语的基本目的。

而对于英国礼仪文化的学习,也能使我们视野更加开阔。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就会发现,英国诸多文化习俗与禁忌和中国文化有同有异。各国的文化习俗都是一个或相近几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传承下来,是一种文化体态的象征和体现。英国的礼仪文化有别于东方文化,也有别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是其独有的。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在承认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基础上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文化礼仪是实现和谐人际交往的前提和保障。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之上,在跨文化交际中更是如此,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和保障。在语言学习中,将文化礼仪学习加入进来,探寻文化的互通性,发掘不同文化中所存在的相近或相似的观念,达成相互的认同,会促进语言的学习。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适应力,也帮助我们预测对方的交际行为,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从而提高语言交际效率。

参考文献: 

国学礼仪篇11

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定位和目标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是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它和现代礼仪教育内容共同组成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完整内容结构。这是我们对国学礼仪典籍教育的基本定位。

国学礼仪典籍包含了很多人的基本礼仪,如站、立、行、走、卧、对待长辈、进餐、外出、归家等。这些礼仪直到现在还是具有生命力的,这些礼仪的实践还能体现人的文明素养。但是,国学礼仪典籍的内容,不可能体现现代礼仪知识,如关于国旗国歌的礼仪、吃西餐的礼仪、乘公交车的礼仪、唱“卡拉OK”的礼仪等。

因此,国学礼仪典籍教育被放弃是错误的,它成为学前课程礼仪教育内容唯一内容也是不对的。把它和现代礼仪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比之现代礼仪教育更丰富的内涵还在于它以吟诵或诵读的方法,使幼儿在记忆力最佳的生理敏感期记住古代语言精华,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这对幼儿今后继承古代文化精华、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也是很重要的。

我国最重要的幼儿园教育行政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并无关于经典礼仪教育的相关要求。因此,我园自主定位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课程目标为:(一)幼儿能逐步熟悉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喜欢诵读。(二)幼儿能理解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乐于进行实践。(三)幼儿能在学习经典礼仪内容和现代礼仪内容后,形成较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建设礼仪典籍教育的潜课程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为课程内容。

当幼儿每日不断接触幼儿园环境时,他们也在不断和环境互动,所以,环境具备教育的功能。较好地具备教育功能的教育环境被称为是潜课程。基于此点,我们在开展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时,特别注重潜课程的建设,力求发挥其内隐的教育功能。

走进幼儿园大门最醒目的位置,就是体现我园办园思想的标语:“育苗以爱树人以德培才以道”,“用放大镜看幼儿的优点,用显微镜看幼儿的潜力,用望远镜看幼儿的未来”。这用于经常性地提醒教师。在新建的教工会议室里,最醒目的是八块由厦门书法家书写的礼仪典籍内容牌匾,有《孝经》、《弟子规》等。每一次会议前,都有一位教师来主持讲解其中内容.让教师了解这些作品所隐含的礼仪精髓,内化古典礼仪知识,言传身教,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对幼儿来说,是人际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幼儿天天接触教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

我园设置了书架,添置大量图书,其中包括古代礼仪典籍或对礼仪典籍进行解说的书籍,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了亲子阅读、学习的机会,让幼儿们在充满书香与温暖亲情的环境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园建有培才育德的“润德廊”。在这条文化长廊上,充分体现了“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在长廊的右边,展示的有将礼仪典籍“弟子规”与我园集邮园本课程相结合,设计制作的《弟子规》邮票系列:“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以此开篇,《弟子规》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将历史悠久而内容广博的中华传统美德悄无声息地融入短短的句子中。每次每句,都告知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每天放学,总能看见家长拉着幼儿的手,耐心解释图文中的内容。如能学习、理解、内化,将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幼儿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在另外一版《常理举要》宣传栏中,同样图文并茂,将在校、居家、餐桌、做客……各种各样的礼仪内容形象展示,让幼儿们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典籍中行为规范对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在班级的工作坊里,都能看到巧妙渗透其中的礼仪典籍内容,“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上述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和环境一体的潜课程,你说不清它的作用有多大。但是,毫无疑问,它还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幼儿园礼仪典籍教育起支撑的作用。它是熏陶的同义词,对幼儿的礼仪学习心理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作用的积累,意义重大、不可忽视的。

礼仪典籍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当我们把礼仪典籍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必须重视课程实施问题。不落实课程的实施,它就是虚的,只是纸上、嘴上的课程,是一堆口号罢了。那么,它的实施途径又是什么?根据礼仪典籍适合于诵读的特点和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学习特点主要是游戏与生活实践,我园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途径主要是:

(一)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

礼仪典籍教育融合于学前教育课程,它主要是实践性课程内容,无须过多强调识字,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看懂文字是不现实的过高要求。诵读活动的安排是可取的。我园安排了诵读礼仪典籍活动,内容有《弟子规》《常礼举要》等,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的礼仪、用餐的礼仪、学习的礼仪等基本礼仪规范。对礼仪典籍的诵读,伴随对其内容意义的解释,其作用是对其内容进行感知与理解,同时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加强对其内容的记忆。

在缺少对礼仪典籍语言感知的情况下,礼仪典籍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只是感知与记忆,而不理解礼仪典籍内容意义,这种教育也是无效的死读书。在不影响幼儿园课程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每周安排1—2次专项活动。

礼仪典籍诵读平台承载多样的方法与形式:

诵读,可以是教师范读,领读,小朋友跟读,也可以是录音带带读,也可以是小朋友带读、齐读……

读只是感知,还必须辅以言语解释,辅以礼仪故事讲述,从教师讲礼仪故事,发展到幼儿讲礼仪故事。

读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以相关幻灯或图片来帮助幼儿进行理解。诵读时,要以背景音乐来优化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加强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还包括具体操作的礼仪训练、静定训练等形式,以帮助幼儿内化其意义,外显其行为,提高处事能力;此中特色训练形式是利用户外活动练习“弟子规少儿经武”,在口诵经文的同时、身演拳法,将古圣先贤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行为规范的道理和方法,融入到肢体运动中,直接明了《弟子规》的含义,并身体力行,增强记忆,锻炼意志力,协调身心平衡能力。读经练武的同时培养幼儿能动能静、能文能武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除了学习礼仪知识,还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语感能力、阅读能力、演示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等,提高幼儿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实施经典礼仪教育

礼仪典籍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首先在动态的生活环节里通过随机的解说或带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并且立即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学习感受经典礼仪,以达到内容和情感,语言和行为,感受和实践的统一,并通过行为的反复,积淀为幼儿的素养和内涵。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一日生活各环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典籍教育就是很必要的。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礼仪行为的良好品质,从小朋友交往、尊敬师长乃至幼儿的用餐、举止等礼仪,我们都与经典礼仪教育密切结合。

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已经成为习惯,园长教师等都能站好鞠躬问好。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主持教师为全园幼儿解读《弟子规》内容,并带领幼儿诵读礼仪典籍片段;每天餐前进行诵读《弟子规》,由班级教师给幼儿解释其中含义,并强调小朋友切实的身体力行。

幼儿在列队、练操、游戏、等户外活动实践礼仪知识,寓教于乐;利用餐前手指运动,放学前的生活整理等环节,播放和诵读《弟子规》。

总之,这一途径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随机、全面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在游戏学习中渗透经典礼仪教育

利用经典礼仪教育促进幼儿美好礼仪素养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或几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又要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教育”。幼儿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游戏学习必然是我园开展经典礼仪教育时要利用的途径。

但是,这种经典礼仪教育的渗透不能削弱幼儿的游戏乐趣,不能影响其游戏过程,而是要把相关礼仪的要求和实践融进游戏内容及社会生活情节,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或实践经典礼仪知识。

我园充分利用了特有的“工作坊”这一实验场,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班级开展为主创设了一个一个的小社会,提供多维度的实践与发展的空间,巧妙的将经典礼仪渗透其中,多渠道、多方位的促进幼儿深切感受、习得运用。

中二班开展了“小天使乐团”的主题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了“叮当音乐教室”的工作坊,目的就是要让有特长的幼儿有发挥的舞台。从平时的交流中教师发现这部分幼儿确实有这样的需要,想把自己学到的与同伴们分享。这正好与我园的经典礼仪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弟子规》中有一句:“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就是告诉我们“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教师在指导中综合了幼儿的需求、经典礼仪教育的需求及主题工作坊特点与幼儿共同讨论、设置音乐教室的游戏规则,分配了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给音乐教室增加了学校角色游戏的趣味性,幼儿们真是开心极了!每天的工作坊活动,总能看到几个小朋友挂着“老师”的吊牌,认真、仔细地指导小朋友学习五线谱、钢琴等等。不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学,充分利用了部分幼儿的资源,幼儿的音乐知识很快得到了提高。让幼儿从同伴中学到知识,也正切合了经典礼仪教育的精神意义:“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幼儿们也从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重。”他们都特崇拜有特长的小朋友,这活动不仅让个别幼儿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还再次增强了他们学习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在小三班的《汽车叭叭叭》“公共汽车”工作坊,幼儿们能活学活用教师讲解的《弟子规》“长者立,幼勿坐。”平常乘车过程时,让座已经成为幼儿们的自觉行为。在小一班《宝宝餐厅》,幼儿们能根据营养配餐进行点菜。对个别爱挑食的“顾客”,“小服务员”还会告诉他们“对饮食,勿挑拣”的道理。其他工作坊也是如此,在《植物园》工作坊中渗透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在《宝宝客厅》工作坊中渗透居家的礼仪等等。幼儿在工作坊中边玩边学,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国学礼仪篇12

1.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载体和历史符号

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儒家很成功地使整个中国保持了优美的风度与完善的礼节……这种理解并非仅限于上流社会,贫苦的人民也颇讲求。”当今天的我们崇尚西方的生活、使用英语和西方的社交礼仪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当西方哲学家在思考道德问题的时候,会将中国传统礼仪作为一种可供示范的典型。事实上,有学者研究指出,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时候,由于科技的发展让西方人信仰缺失,他们希望从东方重新探索到道德的边境。

对中国而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也最容易被学者们提起的是儒家思想。儒家讲求“仁义礼智信”,其中“礼”就与当今谈论的“礼仪”相关。道德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学者将其渊源归于“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能够从他为人处事和生活态度中体现出来,将“礼”看做个人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仪密切相关。

2.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在现代进行文化博弈

当各国都在强调文化“软实力”,美国提出文化“巧实力”的时候,韩国在保持本国文化传统和珍视本国文化方面做出了非常巨大的努力,甚至将中国的“端午节”申请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而在这方面,我国则有待加强。

当美国好莱坞输出它的产品的时候,它所传达的是自身的文化,而文化霸权将成为“精神及道德领导权”,并以这种该方式对社会加以引导和统治。因此,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竞争,想要保持自身的精神独立,就要保护自己的文化,礼仪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3.高校大学生对中国礼仪与文化的学习需求

之前在微博上有一条很火的微博,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表现了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一些基本要求。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把筷子竖着插在米饭上,因为这样像是在坟头上插的香。很多年轻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愿意转发,并且在转发的时候说“这些老规矩不能忘”。能够看出,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礼仪和文化具有敬畏之情,并且希望将其传播出去。

在网络上,也会有人归纳“作为中国人不能不知道的传统习俗”,将中国传统节日的礼仪加以说明,这些深受高校大学生喜爱。

二、融合过程中大学礼仪课程教学可能遇到的困难

1.礼仪与文化交叉部分的师资专业性问题

由于中国高校课程的细分,不同学科之间在教学侧重上存在差异,甚至由于不同学科在学科基础理论的建立和前提设置上就存在差别,导致在师资方面存在问题。例如,在文学院的课程中,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可能比较侧重于文学史,而文化史的方面也多从历史上的文学材料中提炼出来。

2.对于课程普及度的考量

诚然,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礼仪课程中十分重要,然而应将其作为一门怎样的课程尚有待考量。一方面,学生日常的专业学习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学校的课程资源有限,如果“一刀切”直接将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各教学院系又担心占用专业课学时。而如果只对某一个专业开设,又存在其他专业学生无法享受这一教学资源的问题。

3.教学方法上需要探索

杭州师范大学岳刚德副教授曾经指出,儒家思想讲究“修身为本,道德成人”,既重视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思辨,更重视对于人在培养自身修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礼仪课程的教学层面,值得探求的内容最多。

三、传统文化与大学礼仪课程融合方式探索

1.多学科教师联合授课与集体研究

在中国,由于学科背景不同,一些教师没有足够机会相互交流,但事实上,不论是在研究过程中,还是在授课过程中,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碰撞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建立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大学礼仪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联合在一起,一起研究授课方式和研究这一新的课程。

在开始的阶段,可以采用不同老师分别进行几节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同的老师可以在其他老师上课的时候“旁听”,这样一方面可以交流观点,另一方面,避免不同老师所讲内容有矛盾的现象而给学生造成误解。

2.教学调研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探索培养模式

(1)可以考虑在课程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教学调研。在已经有的研究中,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方向课程的热情。当问及“如果我们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您认为有必要开设以下哪些课程?”的时候,调查显示,已经上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同学中有超过23%的同学认为仍然需要增加相关的其他课程。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尝试,除了在上课之前进行调查之外,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校也应该积极收集同学的反馈,来了解学生在课上希望学到些什么、目前的课程设置有哪些需要改进等等。

(2)对于应该如何开设课程方面,可以先选择进行提供公共选修课,以讲座的呈现方式面对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能够逐步了解有多少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课程

定位。

(3)作为创新尝试,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授课。在课程开始之初,可以在上选修课的同时进行课程录制,并且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观看和传播。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这种授课方式能被大学生快速接受。

3.教学法上注重传承与创新

(1)通过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相比之下,礼仪是比较容易通过实际举例子来形象地表现的,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模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包括影视剧作品、历史图片等方面的搜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中,用更为活泼的方式表现出来,文

化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东西。

(2)现场情景模拟

虽然传统文化不是非常容易形象生动地呈现,但是礼仪是可以通过行动来表现的。例如关于在座位上如何体现“长者为尊”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学生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请上来几个同学,让他们演示自己会选择怎样安排座位,之后给出点评。

(3)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创新

湖南女子学院是在全国高校中把礼仪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正式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所院校,从2003年开始,在全校学生中开设了《现代礼仪》公共必修课,组织了现代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各种教研活动,制订了现代礼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首创了“3+3”高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并具体组织实施。“3+3”模式是该校礼仪专家蒋萍教授的一个创造,即在教育内容上,实现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系统介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组织多方活动,促进言行一致

有学者已经提出,对于礼仪课程的教育,完全可以配套举办以大学生礼仪为主题的校园活动。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自己组织,学生可以通过讲座、舞台剧、表演、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甚至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期和想象。

总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礼仪课程的问题,最需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理论,而在教学方面则可以更加开放,相

信学生的价值观和能力,在“言”与“行”共同的培养中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靖.中华文化大观[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8:33.

[2]齐文东.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礼仪课程中之初探[J].高教,2012(1).

[3]Kim,Taehwan:Paradigm Shiftin Diplomacy:A Conceptual Modelfor Korea’s“New Public Diplomacy”,Korea Observer,Winter 2012;43,4;Pro Quest Research Library,pg.527.

[4]【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M].常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98.

[5]韦冬余,焦方瑞,尚金兰.理解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中国传统文化、复杂理论与课程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0(12).

[6]石玉秋.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国学礼仪篇13

一、现代礼仪教学中增添国学的意义

2013年10月教育部“1号文件”《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从方案中我们看到北京中考语文总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高考总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这里反映出对传统国学的重视,足以引起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国学知识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撷取精华,将传统礼学之“魂”与现代礼仪之“形”完美结合起来,塑造中华民族自有的道德风范。

二、授课环节中增添国学魅力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1.吟诵

教师在讲述新课之前可安排学生用3~5分钟时间吟诵一些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词句,要求他们在吟诵时态度中正平和,精气内敛,荡涤乖戾之气,涵养君子之风。如在讲述“礼”的核心和特点时可选用如下语句。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礼者,理也。(《礼记》)

在讲述沟通技巧这一章节时,可补充一些修身养性的句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记》)

在讲述餐饮出行等礼仪时可选用如下语句。

食不言,寝不语。(《论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礼记》)

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礼记》)

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礼记》)

吟诵便于记忆,便于理解。在吟唱朗诵的过程中反复琢磨作者的原意,体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终有一天,心胸必会豁然开朗,与作者越千百年而相通。这不仅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还能引发触动学生的追思情怀并深刻领略国学的魅力。

2.研典

被称作20世纪最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伟大智者的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博士曾说过,古典教育是一种无价的恩惠。《周易》亦有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就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可恰当地节选一些通俗易懂,紧扣主题的国学小故事、趣闻、掌故等,课后还可布置相应的选读内容来加以精进和巩固。

在讲到礼仪修养的重要性时,可以将《子路见孔子》和孔子有关“文质彬彬”的描述结合起来: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而羽之,镞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选自《孔子家语》)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