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训小组总结实用13篇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1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理论是指儿童对他人的愿望、信念、动机等心理状态及其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认识。〔1〕拥有了心理理论,儿童可以揣度他人心理,预测他人行为,这是儿童社会交往技能发展的前提。许多研究都发现,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在3~5岁间得到显著发展,其中,4岁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2〕然而,有研究者发现,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3〕除了获得心理理论的速度有差异之外,不同儿童的心理理论质量也存在差异,即有的儿童对他人的心理状态非常敏感,且善于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而有的儿童在这一方面则较为迟钝。有鉴于此,研究者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训练,以期促进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其社交技能的发展,并为早期儿童社会性教育提供心理学实证依据,为制订特殊人群的培训指导方案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筛选及分组

筛选前的被试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3所幼儿园的小班和中班,共计122名3~4岁儿童,所有儿童家庭经济背景相似。对这122名儿童的现有能力进行评估性测试,每名儿童都要接受两个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包括一个意外地点任务和一个意外内容任务)和一个语言控制任务的测试。儿童只有在无法通过两个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测试,却能通过语言控制任务测试的情况下,才能被选为训练对象。

经测试,63名儿童被淘汰,筛选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被试59名。

将这59名被试按年龄、性别随机分配到三个组:故事组、信念组和控制组。其中,故事组通过听故事接受自然概念训练,信念组接受心理理论任务训练,控制组接受数量守恒任务(与心理理论无关)训练。各组被试人数、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经方差齐性检验,三组被试的年龄没有显著差异。

(二)实验程序

1.训练

训练程序在被试筛选完成后3~5天启动。训练活动在幼儿园一个安静的、被试熟悉的房间里一对一地进行。训练共有4个环节,分四次进行,每次训练时间为10~15分钟,每两个训练环节中间间隔3~5天,训练期总共为2~3周。训练中主试向被试提出问题,根据被试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并和被试进行讨论,直到被试清楚了解为止。每次训练完后被试会得到一份糖果。

故事组采用讲故事并讨论的方法进行训练。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以及社会互动经历是影响其心理理论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民间故事绝大多数是伴随着诸如意图、信念、目标、无私、虚伪等角色心理状态而展开的。〔4〕本实验选取了4个故事,分别为《猴子和鳄鱼》《兔子和狼》《乌鸦和狐狸》《驴驮盐》。主试在结合图画书讲故事的过程中重点围绕角色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与被试一起讨论,要求被试作出解释,使被试能将故事角色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联系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从而促进他们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如《猴子和鳄鱼》的故事中有这么一段内容:“鳄鱼对猴子说:‘猴子,河对面小岛上的香蕉熟了。你想吃吗?’猴子听了高兴极了。”这段内容涉及到角色的心理,主试问被试:“猴子听说河对面小岛上的香蕉熟了,心里感觉怎样?”接下来一段内容是:“猴子愁眉苦脸地说:‘我不会游泳,怎么过去呢?’小鳄鱼说:‘我可以背你过去!’猴子一下子从树上跳下来,爬到小鳄鱼的背上。小鳄鱼驮着猴子离开了河岸,慢慢地向河对面的小岛游去。”这段内容涉及到角色的信念,主试问被试:“猴子相信鳄鱼要背自己过河吃香蕉吗?”又如,在《兔子和狼》的故事中,主试给被试看了以下画面:“冬天,一只小兔正在河边烤火,他想整一整越走越近的大灰狼。”然后问被试:“狼看到小兔,心里高兴吗?小兔看到狼来了,害怕吗?”

信念组采用意外地点任务进行训练,在被试看了玩偶表演的故事和图片故事后,主试向被试提问,在被试回答后给予反馈,并与被试一起讨论。以《小熊的皮球》为例,主试用玩偶演示了整个故事情节:“小熊在花园里拍皮球,熊妈妈叫小熊回去吃饭,小熊把球往树下一放就跑回家了。熊妈妈见小熊把球放在树下很容易滚走,于是把球藏到了花丛中。小熊吃完饭又回到花园里找皮球。”主试提问:“小熊认为它的皮球在哪里?”如果被试答错,主试就说:“不对,小熊回家了,不知道妈妈把皮球藏到花丛中,所以,小熊认为它的皮球还在树下。”然后再重复提问,直到被试回答正确并给出正确解释为止。如果被试答对,主试就说:“对,小熊认为它的皮球在树下,你能告诉老师,小熊为什么认为它的皮球在树下吗?”尽量让被试自己解释,实在解释不了,主试才帮被试解释。

控制组采用数量守恒任务进行训练。根据Gelman(1969)的观点,数量守恒任务涉及的知识领域不同于心理理论,所以在数量守恒训练中获得的经验不会迁移到心理理论任务中。〔5〕

2.检测1

在训练任务完成后3~5天进行第一次检测,运用的是三个最为经典的心理理论任务: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和表面―现实任务。已有研究显示,这三个任务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6〕检测在幼儿园一间安静的活动室中个别进行。为控制任务顺序效应,施测时主试将任务顺序、问题顺序及选择题中选项的出现顺序随机调整,在被试之间实现平衡。检测完成后被试将获得一份奖品。

(1)意外地点任务

实验材料:玩偶2个、袋子1个、盒子1个、小汽车。

任务程序:主试用玩偶向被试演示整个故事情节:“这是小红,她要玩小汽车,她把袋子里的小汽车拿出来玩了一会儿。她累了,要休息一会儿,把小汽车放回到袋子里,就走了(主试把玩偶送到隔壁房间后返回)。她能看到我们吗?对,看不到。她能听到我们讲话吗?对,听不到。弟弟回来了,他也要玩小汽车,他把袋子里的小汽车拿出来玩了一会儿,又把小汽车放到盒子里,就出去玩了。想一想,小红知道弟弟玩过小汽车吗?对,她不知道。现在小红回来了,她想玩小汽车。”

记忆检测问题:“小红把小汽车放在哪里?”(袋子还是盒子?)

事实检测问题:“小汽车实际上在哪里?”(袋子还是盒子?)

只有被试正确回答上述问题,才继续下面的问题,否则重复故事,以此保证被试对小汽车原来位置和当前位置有正确认识。

错误信念问题:“小红以为小汽车在哪里?” (袋子还是盒子?)

行为预测问题:“小红首先会到哪里找小汽车?”(袋子还是盒子?)

计分:被试同时答对记忆检测问题和事实检测问题得1分;同时答对错误信念问题和行为预测问题得1分。总得分在0~2分之间。

(2)意外内容任务

实验材料:蚊香盒1个、卡片若干。

任务程序:给被试看蚊香盒,让被试判断里面装着什么;然后打开盒子让被试看到里面装着的是卡片,关上盒子。

表征变化问题:“在我还没打开盒子前,你以为里面是什么?”(蚊香还是卡片?)

事实检测问题:“现在你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吗?”(蚊香还是卡片?)

他人信念问题:“如果你的好朋友×××进来,让他看这个盒子,不给他看里面的东西,你猜猜看,他会以为里面是什么?”(蚊香还是卡片?)

计分:被试同时答对事实检测问题和表征变化问题得1分;同时答对事实检测问题和他人信念问题得1分。总得分在0~2分之间。

(3)表面―现实区分任务

任务程序:给被试看用石膏做的香蕉模型,问:“这是什么?”被试回答:“香蕉。”然后让被试用手摸,确定这不是真的香蕉。

外表问题:“你现在用眼睛看,它看上去像什么?”(香蕉还是石膏?)

事实问题:“它实际上是什么?”(香蕉还是石膏?)

他人信念问题:“如果你的好朋友×××进来,看到放在桌上的东西,他会说这是什么?”(香蕉还是石膏?)

计分:被试同时答对事实问题和外表问题得1分;同时答对事实问题和他人信念问题得1分。总得分在0~2分之间。

3.检测2

在第一次检测实施1个月后对被试进行第二次检测,任务框架与第一次检测基本相同,只是实验材料发生变化。两次检测的任务经评定,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儿童对任务材料的熟悉程度相似,任务难度相当。

(三)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运用SPSS 10.0 for Windows 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及分析

(一)各训练组在检测1中的表现

以被试在检测1三个任务中的得分以及任务总得分为因变量,以训练类型为自变量,进行F检验和LSD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在各任务得分及任务总得分上,各训练组之间差异均极其显著,即存在训练效应。LSD检验显示,在任务总得分上,故事组、信念组的成绩均与控制组有显著差异,而故事组与信念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即故事组与信念组的训练都是有效的。在意外地点任务中,信念组的成绩显著优于故事组和控制组;在意外内容任务中,故事组与信念组的成绩都显著优于控制组;在表面―现实任务中,故事组的成绩显著优于信念组和控制组。这表明故事组和信念组的训练效应在不同任务中存在差异。

(二)检测1和检测2的结果比较

为了解训练是否具有长期效应,对两次检测的得分进行3(检测任务)×2(检测时间)×3(训练类型)的重复测量三因素混合实验方差分析,其中检测任务和检测时间为被试内变量,训练类型为被试间变量。分析结果如下:

1.检测时间主效应不显著(F=0.18,P>0.05),表明训练效果具有长期性。

2.检测任务主效应也不显著(F=0.63,P>0.05),但在训练类型与检测任务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见图1。

由图1可知,三个检测任务对于控制组来说没有明显差异,而对于故事组和信念组来说有较大的差异,故事组在表面―现实任务上表现更优,而信念组在意外地点任务上表现更优。

3.训练类型主效应显著(F=22.86,P

与检测1的结果不同的是,在意外地点任务上,检测1中故事组没有表现出训练效应,而检测2中,故事组的训练效应通过一定的时间也显现出来;在表面―现实任务上,信念组与控制组的差异在检测2中也达到临界显著水平(P=0.055)。两次检测中各训练组成绩的变化见图2。

由图2可知,在检测1和检测2中,故事组和信念组的得分都远远高于控制组,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念组维持着较好的训练效果,故事组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控制组的成绩仍没有发生变化。

(三)检测过程中的年龄效应

对检测1和检测2中3岁组儿童和4岁组儿童在各任务上的得分和任务总得分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检测过程中的年龄效应,结果见表3和图3。

由表3可知,在检测1中,儿童在意外内容任务得分和任务总得分上显示出显著的年龄效应;在检测2中,除了意外内容任务得分和任务总得分之外,儿童在表面―现实任务得分上也显示出显著的年龄效应。

由图3也可以直观地看出,虽然我们选择的被试在训练前都没能通过错误信念任务,但经过训练后,4岁组儿童的表现要好于3岁组儿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3岁组儿童的训练效果有所下降,而4岁组儿童却表现出上升趋势。这说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训练的效果有所不同。

四、讨论和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适当的训练能明显促进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信念组为儿童提供了具体心理理论任务的训练;故事组通过对故事中角色心理状态的讨论,启发儿童分析他人的心理,发现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训练组儿童的任务总得分显著高于以数量守恒作为训练任务的控制组儿童。信念组的训练由于直接涉及意外地点任务,大大改善了被试在意外地点任务中的表现,也改善了被试在未经训练的意外内容任务中的表现,这与Slaughter(1996,1998)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训练中获得的经验能产生迁移的效果。故事组进行的涉及心理状态的自然概念训练也改善了被试在意外内容任务和表面―现实任务中的表现,显示出训练效应。

检测2与检测1的结果无显著差异,训练组在各任务中的表现均明显好于控制组,表明训练取得了持续的效应。根据心理理论论的观点,如果儿童对错误信念理解的改变真的是理论变化的结果,它有可能要在一段时间后才发生。Flavell等人(1986)曾训练儿童区别表面―现实的能力,他们为儿童演示:通过彩色过滤镜看物体,物体颜色会显得不同。在完成了7项训练任务之后,实验中的16名儿童中仅有1名儿童在后测中有所进步。然而有趣的是,他们在几周后的再次测试中却发现,又有几名儿童已掌握表面―现实区分能力。〔7〕本研究中也出现了这一现象,故事组在检测1中没有显示出在意外地点任务上的训练效应,但在一个月后进行的检测2中,故事组与控制组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信念组在检测1中没有显示出在表面―现实任务上的训练效应,而在检测2中与控制组的差异也接近显著水平。

本研究中的训练在3岁组儿童和4岁组儿童之间显示出年龄效应,说明训练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效果有所不同。Wimmer等人认为,3岁儿童只是“复制理论家”(copy theories),他们把心理状态看作是对现实的直接复制,认为心理状态必须匹配事实,所以,提供反证据往往会被他们视为无关的或无意义的。在本研究中,儿童在训练时确实有这种反应。如,在讲《猴子和鳄鱼》的故事时,主试问:“鳄鱼真的想背猴子过去吃香蕉吗?”被试却答:“香蕉好吃。”当主试告诉被试:“鳄鱼不是真的想背猴子过去,你看它到了河中央会往下沉,它是想淹死猴子。”被试却说:“我有一次吃了香蕉肚子痛。”有的被试只会重复主试的话,也有的被试会表示他认为主试说得对。被试在面对反证据时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可能正反映了他们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差异。Leslie提出模块论,认为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内部心理理论模块自然成熟的结果。在心理理论模块发展成熟之前,为儿童提供理解心理理论的证据对于他们形成心理理论几乎没有作用,然而一旦心理理论模块发展成熟,提供这些证据则会激发儿童的心理理论,使之发生作用。另外,Clements等人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并不是非“全”即“无”的,处于心理理论内隐理解阶段的儿童更易受训练的影响。〔8〕年长儿童可能对心理理论有了内隐理解,因而训练能有效地促使他们的内隐知识变为外显表现。

本研究中,对控制组进行数量守恒任务训练后没有表现出促进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效果,在一个月后进行的第二次检测中也没有表现出后续的发展,这支持了心理理论具有领域特殊性的观点。

社会经验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或多或少有些影响,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提供给儿童与心理理论相联系的证据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一般而论,一个人的信念、意图往往是其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通过改变一个人的心理来改变其行为通常最为有效。同样,当儿童获得心理理论时,他们的社会认知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Lalonde等人发现,那些通过错误信念任务的儿童,教师对其社会情绪成熟度的评价,往往高于那些没能通过任务的儿童。〔9〕随着心理理论的发展,儿童能更好地了解他们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他们能与父母商议决定自己要穿什么、吃什么、什么时候上床睡觉,等等,从固执、不听理由发展到可以讨论、协调和合理地解释。在同伴关系处理上也是如此。小年龄的儿童与一位新同伴的接触往往以坚持要求对方承认自己的权利作为开端,如“这是我的球”或“你不能拿这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在从角色游戏的剧情到点心的选择之类的每一件事情上与同伴协商决定。在儿童开始从家庭走向学校时,他们必须面临一个重要的社会化任务,即必须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会与家庭外的成员(教师和同伴)进行适应性的交往。许多学校活动,诸如理解某个陌生人的意图,形成或修正关于学校生活的信念,与他人进行交往等,都建立在心理理论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心理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个体终生的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发展水平与儿童的道德、社会性及交往能力的发展水平密切关联,并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互动意义重大。通过在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考虑故事和游戏中人物的想法、情绪、信念、意图等与心理状态有关的内容,有利于让儿童认识到除了自己的想法外,他人可能有与自己不同的思想和感情,从而促进他们社会认知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STINGTON J W. Theory of mind goes to school〔J〕.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8,56:46-49.

〔2〕ASTINGTON J, GOPNIK A. Theoritical explanations of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mind〔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1,(9):731.

〔3〕文,张文新.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11-15.

〔4〕刘明,邓赐平,桑标.幼儿心理理论与社会行为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39-43.

〔5〕GELMAN R.Conservation acquisition:A problem of learning to attend to relevant attribut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969,(7):167-187.

〔6〕丁芳,李其维.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544-549.

〔7〕FLAVELL J,GREEN F,FLAVELL E.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bout the appearance-reality distinction〔J〕.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1986,51:1-68.

〔8〕CLEMENTS M A,BUSTIN C L,SARCH M. Promoting the transition ruom implicit to explicit understanding a training study of false belief〔J〕. Developmental Science,2000,3(1):81-92.

〔9〕LALONDE C E,CHANDLER M J.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goes to school:On the social-emotional consequences of coming early or late to afirst theory of mind〔J〕.Cognition and Emotion,1995,(9):167-185.

Influence of Training upon 3-4-Year-Old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Mind

Wang Li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3

引入测量监理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教学班分两组,两组为对等小组。一组是监理组,另一组是被监理组。综合实训时,一组做测量实训项目,另一组做测量监理实训。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同时,掌握测量监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实现了课程与专业的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1.创新实训项目

增加了测量监理项目,监理组学生要根据测量实训项目编制测量监理方案,编制测量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方案。把工程监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在测量实训中进行有机地结合。测量组学生在实训结束后上交测量实训报告,监理组学生在实训结束后不仅上交监理总结而且还要上交监理日志。

2.监管实训过程

引入监理机制后在实训过程中,测量小组的每一项工作均处于监理之中,从仪器的对中、整平、瞄准、读数、记录到内业计算均采用旁站监理,对于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点位放样这些实训项目实行联合测量。联合测量结果实行会签认可制,另外对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还要进行复测和检核。

3.师生共同指导

引入监理机制后,一是增加监理专业教研室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实训中重点指导监理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二是测量专业教师指导测量监理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是对联合测量进行重点指导。三是监理组在监理的同时,对测量组进行规范性的指导和监督。监理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由指导教师解决。

4.师生共同考核评定实训成绩

引入监理机制后,测量小组的成绩由监理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监理小组根据监理日志对测量小组每位成员评定占50%,指导教师占50%);监理小组成绩由测量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测量小组根据监理员的服务态度、业务水平进行评定占30%,指导教师根据监理日志及被监理小组实训成果进行评定占70%)。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工程监理专业综合实训引入监理机制的实践从2011级学生开始实行。近三年实训实践证明,效果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训指导教师实训管理工作效率提高

监理组的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的管理占主导地位,从旁站监理到联合测量,监理组的学生要对测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这既锻炼了学生又解放了教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业务上的指导。

2.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监理组的学生为了能够很好地指导监督测量组的学生,自己必须把实训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学会教材中的内容,而且还要把实训中涉及到的监理知识复习巩固。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测量监理工作。通过这种实训形式,学生出勤率达到97.8%,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更加浓厚,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院组织的测量技能大赛该专业参赛率达到了93.4%,超过了其它专业3.9个百分点。该专业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中海达杯”第三届河南省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取得了导线测量一等奖、数字测图二等奖、水准测量三等奖的好成绩。

3.学生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测量工作及测量监理工作是集体性工作,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是确保实训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监理组的学生为了能够很好地对测量组的学生进行监理,他们必须有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生在监理的同时要学会本组学生之间的配合,还要学会与测量组学生的配合与沟通。质量第一的观念、规范的记录计算、团队协作意识、职业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养成适应集体生活、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4.指导教师业务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测量的教师大多是不懂监理工作的,为了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指导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深入工地进行实践。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工作中,监理专业学生对测量老师的授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优秀率达到96.7%。与此同时测量教学教师积极参加学生各种比赛的指导辅导,在2014年河南省大学生测量技能大赛中指导教师全部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认可度提高2013、2014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共307人,学生就业率达到94.5%。从事测量监理工作的学生占15.7%,从事测量工作的32.4%。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因动手能力强,不怕吃苦,有团队精神,所学知识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吸引了众多用人单位。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81-03

近年来,国内对高职高专课程考核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是从宏观上研究考核形式及作用。有学者提出考核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评定学习效果、发挥育人作用、反馈教学效果、衡量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反馈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考核结果应该成为指导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指挥棒。因此,考核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传统考核方式是结果性考核,即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考核特定的内容,容易让学生认为只需要在考核之前背(练)好考核内容就行,造成学生只重视考核结果而不重视学习过程。而考核内容不可能涵括所有的学习内容,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就存在片面性。甚至会出现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前一个星期甚至几天才“突击”的学生,期末成绩居然不错,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对技术、工艺、原理、知识都不甚了解,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表现出高分低能的现象。

为了让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必须引入过程性考核。传统观念认为过程考核主要就是考勤,认为除了考试之外其它考核方式都是走过场,考核的结果基本上就是集体通过,这样的考核缺乏严肃性和客观性。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过程性考核的可操作性差,考核标准不清晰,人为因素比较多。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操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态度、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考核结果应客观、真实,最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特点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一般都由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高职高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一共132个课时,其中理论知识60课时,技能训练72课时。采取每周6节,持续10周讲授理论知识,后期连续3周整周实训完成技能训练。这种授课方式的弊端是理论讲授时学生不愿意听,听了也记不住,整周实训时没有理论的指导又不会动手,需要老师重复的讲授,而且动手时不会联系理论,仅仅获得了技能,理论没有提升,达不到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考核引进教学过程,不仅考核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还要考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采取边学边考的方式,让学生重视教学过程,及时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内容

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汽油发动机的构造、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认识汽油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以及部分易损零部件的检测方法、掌握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教学目标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技能操作,因此,考核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训考试成绩。其中三个模块所占权重分别为20%、40%、40%,如公式①所示。

Z=20%P+40%K+40%S ①

Z:表示课程总成绩。

P:表示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

K:表示期末考试成绩。

S:表示实训总成绩。

(二)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

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前小测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考勤、课堂纪律五个方面。按照百分制,作业、课前小测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的权重分别为35%、50%、15%,以上三项为加分项,而考勤和课堂纪律为减分项,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而且无故旷课课时数达到理论课时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也不得参加补考,只能参加毕业前的清考。迟到、早退一次扣3分,三次迟到、早退折算一次无故旷课。违反课堂纪律一次扣1.5分,上课玩手机一次扣3分,如公式②所示。

P=35%H+50T+15%Q-D ②

H :表示课后作业成绩。

T :表示课前小测验成绩。

Q:表示课堂主动回答问题成绩。

D :表示所有扣分。

1.课后作业成绩

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一般很少留课后作业,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法,所以,本课程每周一次课后作业,60节理论课时一共7次课后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评定A、B、C、D四个等级,A折算为100分,B折算为90分,C折算为80分,D折算为60分,没有做作业为0分。课后作业成绩取7次作业的平均分,作业次数达不到三分之二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也不得参加补考,只能参加毕业前的清考。课后作业的成绩如公式③所示。

pi :表示第i次作业的成绩。

n:表示课后作业次数。

2.课前小测验成绩

课前小测验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前一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主要是零部件名称、作用、安装位置等基本知识。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很难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考核,但是为了督促每位学生课堂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需要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因此,根据学生人数将全班分为6个组,每个组推选一位组长,组长负有管理小组的职责。每次课前小测验在小组中随机抽一名同学完成,该学生的测验成绩代表其所在小组的测验成绩。每个小组必须完成10次课前小测验,每次测验满分为100分,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评分。该学生课前小测验成绩取10次的平均值。由于小组成员的课前小测验的成绩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组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成绩负责,还需要对别人的成绩负责,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合作学习。学生课前小测验的成绩如公式④所示。

ti :表示第i次课前小测验的成绩。

n:表示课前小测验的次数。

3.课堂回答问题成绩

在讲授新课时,老师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回答,每题满分33.3分,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分,每位学生得满100分为止,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开卷或闭卷的形式,满分100分,题型可以有少量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主要还是以问答题、论述题为主,可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实训总成绩

本课程有三周的整周实训,实训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以学生动手实训操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本课程实训内容非常多,实训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考核每个实训内容,因此,选定四个有代表性的项目考核学生,项目考核的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62.5%。为了督促学生认真练习非考核项目,就要采取实训过程的考核,即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而且本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5%。另外,实训结束后的总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总结才会有提高,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写总结,没有写总结的学生实训成绩为零分,并且总结的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12.5%。实训总成绩如公式⑤所示。

S=25%SP+62.5%ST+12.5%SZ ⑤

SP:表示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

ST:表示实训项目考核成绩。

SZ:表示实训总结成绩。

1.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

整周实训时也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小组负有管理小组的职责。组长应该组织组员学习、动手操作、练习,现场的5s管理等。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施行减分制,满分100分。组员的平时成绩中50分由组长评定,剩下的50分由老师评定。组长和老师评分细则相同。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一节扣5分,上课期间玩手机一次扣5分,不服从组长安排一次扣5分,学习不积极酌情扣分。组员考核记录表如表1所示。

组长的平时成绩中50分由组员评定,剩下的50分由老师评定。每位组员根据组长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分工是否合理、是否协调管理好团队以及组长自己的纪律情况等评分。老师根据小组的工作情况,如是否进行5s管理、工单是否按时填写、组员学习情况以及组长的纪律情况等给组长评分。组长考核记录表如表2所示。

2.实训项目考核成绩

根据课程目标,设置四个考核项目,分别为零件认知、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气门拆装和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项目考核成绩如公式⑥所示。

零件认知采用笔试的方式,将发动机零件图打印出来,让学生写出对应零件的名称。满分25分,根据零件图的数量设置每空的分值。笔试的好处是可以让所有学生均参加,节约考核时间,而且可以将所有重要零部件均打印出来让学生认知,考核内容比较全面。

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主要是考核学生检测零部件的能力。该项目可以在每组随机抽一名同学考核,该同学的考核成绩代表该小组的该项目成绩。该项目满分25分,具体配分如表3所示。

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仅依靠老师一对一教学的话,效率太低,而采用团体考核的方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老师只需要教会组长,组长教会组员,老师只需要在各组之间巡视、个别指导,效率大大提高。团体考核大大缩短了考核时间,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就增加了,因为是随机产生考核名单,因此,每位学生都会认真练习,组员之间也会相互监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气门拆装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气门拆装一般需要两位同学协作进行。两位同学之间配合一定要非常默契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该项目的考核采取团队考核加竞赛式考核。即每个小组随机抽两名同学参与考核,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做裁判,值裁其他小组。六个小组同时考核,裁判记录时间,拆装过程有无掉零件、工具,现场有无进行5s管理,有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等。考核成绩以时间排名为主,第一名25分,其他小组与第一名比较,慢几分钟得分就少几分,在此成绩基础上,掉一次零件或工具扣3分,没有进行5s管理的扣3分,由此得到每个小组该项目的考核成绩。由于每个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学生值裁非常认真负责。

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是一个综合的项目,要对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完成此项目。其中考核内容主要是电控方面,包括传感器、执行器、ECU、电路以及部分机械零部件,如火花塞等。该项目满分25分,具体配分如表4所示。

3.实训总结成绩

实训总结是学生对三周实训过程中自己的学习态度、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等的总结,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可以根据总结的字数、内容、独创性评ABCD四等,A为100分,B为80分,C为60分,D为40分。字数大于1000字,内容完成,独立完成的为A;字数在800到1000之间的,内容较完整,独立完成的为B;字数少于800,内容较完整,独立完成的为C;字数少于800,内容较完整,不独立完成的为D。

(五)学生考核成绩记录总表

设计学生考核成绩记录总表如表5所示。这样的考核成绩记录表非常清晰的记录下学生的每项成绩,学生甚至可以算出自己该课程最后的总成绩,根据自己的当前成绩随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获得理想的成绩。这样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都是可以量化的指标,教师的主观因素比较小,是一套比较公平、公正、透明、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这套考核评价指标要求教师平时的记录要及时、客观、公正。教师要严肃认真对待课前小测验、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等。通过对实验班级的学习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来,这套考核评价指标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容易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其他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学坤,王琳静,诸刚,蒋晓,姚长永.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5)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5

项目教学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一起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项目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评估总结的过程。在实训教学中,我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结合创设情景、实物演示、观察分析、实践操作、讨论比较、评估总结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

1 普通车床技能实训课项目教学法的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第二,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中心,该项目应能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能让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范围内可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还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第三,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是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不同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的多种机会。积极从当前学习内容中创设与现实情况相近的情景环境,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解决各种难题。

第四,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是非确定的非固定的行为过程,在不同的学习环节,活动是不同的。因此,项目教学的评价是动态的、多样性、多元的,评价应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程度为依据。

2 项目认识、创建情景

我把加工螺纹看成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项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螺纹加工教学任务,师生一起把该项目的实施过程精心设计成四个环节,每位同学必须独立完成项目。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第一环节:分析图纸。(见图1)

首先,老师和学生对图纸进行分析并填写(见表1)。

其次,让学生填写加工工艺卡,填写完的工艺卡交老师检查无误即可(见表2)。

3 项目实施、零件加工与测量

3.1零件加工

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完成第二环节,加工零件和测量。

(1)根据图纸分析所得表,每个组的同学到老师办公室领取所需的刀具和量具。

(2)把拿到的刀具需要刃磨的进行刃磨,这是很关键的一步,俗话说的好“要做好车工,七分靠刀,三分靠技术”可见刀具的重要性。

(3)领取材料开始加工零件,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要和工艺卡所写的一致,避免因工艺问题出现无法装夹或精度过低等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刀具的几何角度、了解刀具刃磨和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在进行零件加工时老师要随堂指导,指导学生安全操作机床,正确运用量具和合理的选择参数。

3.2 测量零件

学生在加过过程中要认真测量工件尺寸,避免因测量误差使工件报废。学生做好的零件先要自己测量,把测得的数据填写在实训报告中自检尺寸一栏。然后把零件给同组的同学测量,同样将测得的数据填写在实训报告中互检尺寸一栏。最后将零件上交由实训指导教师测量零件,将测得的数据填写在实训报告专检尺寸一栏。(见表3)

4 项目评估、学结

4.1 项目评估

这是第三个环节,让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互换实训报告,根据实训报告中填写的三项尺寸数据结合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本次实训实操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学习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对各个尺寸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在加工时要有一定的侧重点,想取得高分就要做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个零件。

4.2 学结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6

姜黄素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酚性色素,属于姜科植物,姜黄味辛、苦、性温、无毒[1]。研究表明,姜黄素在体外可以抑制大鼠肝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抑制中性白细胞的应答功能而阻止氧自由基的生成,高浓度时减少Fenton 反应中羟自由基的生成,并使血浆、肝脏和脑组织的SOD活性均显著提高[2]。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SD雄性大鼠24只,两月龄,体重180~220 g,由陕西省医药研究所实验动物饲养中心购入。同时购入基础饲料。按实验组分笼饲养,适应性饲养一周后进行实验。

1.2 实验设计与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a),大强度耐力运动组(b)和运动+姜黄素组(c)。动物饲养室内温度(20~26)℃,湿度为43%~71%;光照随同自然光变化。

各组自由摄食饮水;c组每天上午按50 mg/kg体重的剂量灌胃姜黄素混合液,浓度(1.7 g/L),a、b组同时灌服同剂量的生理盐水;b、c 组于跑台上进行5周的适应性训练,跑速每周递增,分别为15 m/min、22 m/min、27 m/min、31 m/min、35 m/min, 坡度为0, 每周训练6 d,每天20 min。然后进行2周的大强度耐力训练,每天训练30 min,每周7 d,坡度为0,速度35 m/min。

1.3 指标测定 SOD活性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CAT采用可见光法测定,MDA采用硫化巴比妥酶法测定,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姜黄素购于西安天城生物制剂公司,纯度98%.实验各组每周称体重一次,第8周第1 d称重后,轻度麻醉。然后断髓处死,立即取心肌和肝脏于生理盐水中洗净血液,滤纸吸干,各组织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

测试仪器:岛津U-2000(HITACHL,Ltd.TOKYO,Japan),全自动高速冷冻离心机(Benkman),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市协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1.4 结果处理 用EXCEL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

2 结 果

2.1 姜黄素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心肌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表1),运动组较安静组大鼠心肌组织的总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上升(p>005)。

2.2 姜黄素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肝脏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研究发现(表2),运动组较安静组总SOD活力显著上升(P

3 讨 论

3.1 姜黄素对大强度耐力的训练大鼠心肌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关于心肌总SOD、Cu,Zn-SOD、Mn-SOD在运动训练后或其它因素影响下的变化目前报道不一[3]。这可能与训练摸型、运动方式运动强度等有关。本实验是运动疲劳模型,训练对大鼠心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是肯定的。在安静状态下,大鼠体内的自由基保持低浓度的动态平衡状态,不会对大鼠心肌细胞产生不良影响,但在大强度负荷产生疲劳后,心肌组织自由基生成量增加,并且超过了SOD的增加量,导致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SOD/MDA的比值相对下降,组织脂质过氧化增强。而过度训练组心肌和血清SOD活性和MDA均显著升高,同时,SOD/MDA比值均呈显著性下降[4]。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服用姜黄素的运动大鼠较运动组总SOD活性显著升高(p

3.2 姜黄素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肝脏是机体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其中的自由基代谢及抗氧化酶变化较为明显。运动能力与肝脏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大强度剧烈运动会导致肝产生异常的代谢变化和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同时使肝细胞的一些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有实验报道,较长时间(6周)的游泳训练能使小鼠肝胞浆SOD、肝线粒体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使肝线粒体内GSH-Px活力的增高;但肝胞浆GSH-Px活力和CAT活力的增高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国外学者报道[6],游泳训练9周后的雄性小鼠肝脏中,GSH-Px活力明显高于安静组小鼠,21周后肝组织中SOD活力和CAT活力也显著性增加[7]。关于运动对小鼠肝脏MDA含量的影响,报道结果不一致,有人观察到小鼠在一定负荷下于动物跑台上运动90及120 min后,其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高。而另有人则报道,即使长期运动训练,也未使小鼠肝脏MDA含量发生显著变化[8]。以上报道结果不同,是因为训练摸型、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等因素差异引起的。

通常的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肝脏合成SOD减少,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下降。肝脏的解毒能力减低,造成体内毒性物质蓄积,吞噬细胞被激活,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自由基异常增多可引起肝细胞伤害,线粒体数目增多,功能受损,从而影响运动能力。为了适应环境改变,机体可产生较多的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酶类,较为典型的有SOD,CAT,GSH2Px等给机体补充自由基清除剂或抗氧化剂。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缺乏造成自由基及其衍生物在体内蓄积也促使并加重肝组织损伤。服用姜黄素的运动大鼠总SOD活性显著提高,而SOD作为体内肝脏氧自由基的清除剂保护肝脏免受自由基的损害。因此,姜黄素可以作为阻止肝脏氧自由基大量产生的间接干扰剂,有效的保护和提高肝脏的机能能力,从而促进大鼠对大强度运动训练的适应能力。

4 结 论

本实验是运动疲劳模型。由结果可以看出,服用姜黄素后大鼠心肌组织总SOD活性升高显著,GSH-Px活性显著下降,有阻止了心肌组织自由基的产生,使大鼠心肌组织在大强度训练后由于缺血缺氧而受到的损伤程度大大降低,提高了心肌组织抗氧自由基的能力,使自由基对心肌细胞核中性粒细胞的破坏能力减小。因此,姜黄素对抗自由基氧化和保护心脏,提高心脏机能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在本实验运动模型使大鼠肝组织抗氧化系统受到破坏、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强,肝组织中不同的抗氧化酶对过度运动的应激不同。运动+姜黄素组较运动组肝总SOD活力变化不大、CAT活性变化不明显, GSH-Px活性显著升高(p

参考文献:

[1] 许实波,唐孝礼.姜黄素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草药,1991,22(3):140.

[2] 石晶,陶沂,田亚平.姜黄素对鼠体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J].药理学通报,1997,13(3):249-252.

[3] 金其贯,邓荣华,李宁川.过度训练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4):356-358.

[4] 张士祥,等.1,6-二磷酸果糖营养液对小鼠肾、心肌、骨骼肌组织及其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3):23-29.

[5] 杨建雄,王丽娟,田京伟.槐采提取液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30(2):87-90.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7

教师在实习前可带学生到以机修、装配为主的企业车间去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要注重介绍钳工技能在实际操作中的综合应用。回来后与学生共同谈谈参观的感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意识钳工技能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说明钳工是一项综合性工种,其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广,包括普通钳工、机修钳工、工具钳工等,而现在要进行的实训就是为学习更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钳工也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至今尚无合适的机械设备能直接代替,相反在有些行业,钳工的作用还越来越重要了;钳工技能掌握得好,对学习其他机械专业知识和技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对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极其有益。只要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就能激发出他们学习钳工的兴趣,配合老师积极参与实习训练。

二、如何改变教师带钳工又忙又累的现状

有些教师面对一个有四五十人的大班级,完成从设计课题到示范操作(基本技能训练阶段有这过程,工件制作阶段则没有示范操作的过程)、巡回指导、检查精度到集中总结讲解,一个课题结束往往累得要死,回头看看却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太理想。如何运用管理技巧让教师轻松完成技能训练任务呢?从以上几个教学过程看,教师觉得忙和累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巡回指导和精度检测这两个环节。因为这两环节伴随着实习的整个过程,如事事亲为,则工作量非常大。以下分享几种既轻松自己又能较好落实任务的管理方法。

1.分组分层管理

将一个班级学生分成几组,8人左右一组最为合适,每组在实习过程中选出组长,对组长的要求是技能相对出众,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还有精力担任起本组的工艺分析、误差分析,并促进整组任务的的顺利完成。这样选拔出的组长大多不是原班干部,而是班级中人聪明但不安分,调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选拔他们当组长,能使他们拥有久违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给他们正面的激励,使他们感到新鲜而又充满积极性,从而承担该组小指导人的角色。这样既解决了他们不安分在管理上带来的问题,又解决了实习教师教学人手不够的难题,可谓一举两得。

2.引入竞争机制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看哪一组整体工件质量保证得最好。这样使一个小组成为一个整体,动作要领先达到规范的同学为了整组的荣誉会自觉地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在帮助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同学友谊得到增强,使每位先完成任务的同学都能成为小辅导教师。每次阶段性实习完成后,根据不同质量等级和实习表现,发放不同颜色的实习成绩卡,留作纪念。对于质量完成较好的学生,可以结合学校学生管理条例,送发阳光卡(此卡可作为班级行为规范分的加分项目)。

3.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对刚开始的技能训练充满了好奇,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走入实习教室去动手尝试。但是这种新鲜感的持续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时间一长,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消退。如何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要从增加趣味性课题,正面激励学生入手。教师应根据实习训练的内容和要求,通过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训练课题,增强学生实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趣味课题的加工中找出自身的差距,体验钳工技能的神奇,从而提高实习训练的实效性。如在设计简单工件的制作时,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工件,如榔头、六角螺母等工件。然后说明制作合格的工件可作为纪念品送给学生,不合格的工件一律不得带出,这样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很努力按教师所要求的任务去完成。完成一件高质量的工件,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技能的积极性。

4.运用不同形式的检查方法来保证工件的制作精度

按精度要求完成工件的制作,是学生实习的目标任务。而工件精度的合格与否要依据量具的正确使用来确定。学生在刚开始的量具实际测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读数不准、测量不规范等各种情况,因此要督促学生正确使用量具,以及在实训过程督查学生精度的提高情况。如果这些都要由教师来检查,那教师将会非常忙碌,对学生也会养成了一种自己做教师来量的依赖心理,难以形成独立检测的能力。以下几种检查方式交替使用可很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测习惯。

(1)自检:学生自己检测,伴随在工件的整个制作过程中,但学生刚开始时出现的一些不良使用习惯自己可能难以发现。

(2)互检:小组内交叉检测,有小问题请教组长,发挥组长的作用,互检的过程基本上能将一些不良测量习惯纠正过来。

(3)抽检和全检,这过程由教师来完成。抽检:在平时对每组学生抽检几位来检查学生的测量是否准确,或学生在互检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辅助解决。全检:对全班学生的工件全部进行测量,打出该工件各项目的具体分值。全检因为工作量较大,因此主要用于阶段性测试。采用全检的方法时,要求学生上交工件之前先在每测量项中打出自己测量的分数,教师在学生的分值后,也写上测量的结果和分值。该过程结束后,教师记录学生自检分和教师测量的分量,然后将工件和测量结果返回给学生,要求学生对比自己测量的结果和教师的结果,进行分析小结。如学生检查测量的分数和教师打出的分数相近,说明学生的测量比较准确;如分值相差较大,则说明学生的测量还存在一定的误差。教师就可以根据记录本找到测量结果相差较大的同学,要求这些学生向教师分析两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测量准确度。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8

一、PDCA循环的原理及特点

1.PDCA循环的原理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D(Do)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2.PDCA循环有如下三个特点:

(1)大环带小环

如果把整个企业的工作作为一个大的PDCA循环,那么各个环节还有各自小的PDCA循环,大环带动小环,有机地构成一个运转的体系。

(2)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环,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内容,更上一层楼。

(3)科学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

PDCA循环应用以QC七种工具为主的统计处理方法以及工业工程(IE)中工作研究的方法,作为进行工作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工具。

二、PDCA循环在《汽车盘式制动器检测》实训项目中的应用

《汽车盘式制动器检测》实训项目是我校汽修实训体系的一次综合提高课程。在“任务计划P-任务实施D-任务检查C-任务处理A”的PDCA循环模式下,充分利用我校的汽修基地实训条件,围绕盘式制动器的检测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由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并进行评价。采用PDCA循环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在本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针对汽车盘式制动器检测设P-D-C-A相应环节。

1、课前班会

通过课前班会各组组长检查人员到岗情况、劳保穿戴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培养学生工作热情。设置工作任务导入环节,对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某编码区间部分车辆前制动器尺寸存在偏差,需召回;本次任务是对召回车辆的前制动器尺寸进行检测。通过任务引入、分析,让全体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明确学习任务,实施目标管理、责任管理,强化责任意识。

2、任务计划P(p-d-c-a小环)

各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互联网,查阅专业书籍、专业杂志、公司资料、法律规定、企业内部规定及事故预防规定等信息系统,查找、收集相关信息资讯,完成盘式制动器的检测任务计划的初步制订p及工作页的填写;利用汽车维修仿真软件对初步计划进行校验d;检查c初步计划并处理c完善,最终决策。

3、任务实施D

各组长带队,到各自岗位上进行实车操练并负责人员操作分工。学生完成盘式制动器的拆装及检测,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操作不当的地方,接受学生咨询。各组员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注意安全环保和6s管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4、任务检查C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程实时监控,组织人员对学生整个任务实施过程进行综合、多元评价。按照评价标准对每组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学生操作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完成组内自评,提出改进措施并存档。

5、任务改进A

教师反思本次任务是否达到了规定目标?可视化方法是否正确?组织工作是否良好?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考虑本次实训项目工作计划的制订、时间安排及检测操作、工具的使用情况是否达到了最佳程度?提出质量改进的建议并存档,在下次接受任务时予以考虑。

三、PDCA循环在《盘式制动器检测》实训项目中应用的思考

1、实训项目的选取是PDCA循环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实训项目的选取要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依据,既要与所学知识点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自主创新,实训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让几乎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实训项目。总之,实训项目的确定需要教师们经过多次的研讨,紧紧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来确定。

2、PDCA循环中任务实施D是教学的核心环节。

实训项目确定后,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组织工作,让学生了解PDCA循环教学的意义、实训项目应完成的目标、实训项目所需的技术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在实施实训项目时,要充分设计好各个环节的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因此,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各环节活动内容,并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目的。

3、检查处理是PDCA循环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实训项目完成后的检查C和处理A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并检查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检查,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及多元评价小组要在处理A环节中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各自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对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9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题,但大多都是从探讨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却很少见,有鉴于此,本研究在考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的同时,提出运用团体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

(一)研究目的。对主观幸福感低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检验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训练的有效性。

(二)研究假设。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GWB)对大连市某大学586名学生(男女比例平衡)进行幸福感水平测评,并从中筛选出幸福感发展水平低的28名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14人,控制组14人。

(二)研究工具。《综合幸福感问卷》(GWB)是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使用频率。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再测信度分别为:0.87、0.86、0.90。

(三)研究设计。实验组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团体训练,控制组不实施任何处理。(表1)

(四)干预过程。实验组在两名指导教师带领下,每周参加一次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训练。同时,控制组只进行常规的活动课训练。根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低的心理原因、心理和行为表现,精心设计主观幸福感团体训练活动方案,训练方案包括“八次活动、四个阶段”,每次活动持续一小时。

团体名称:提高主观幸福感团体训练营。

团体目标:帮助团体成员全面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接纳他人。帮助团体成员找到自我价值,增强自我价值感。增强成员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其幸福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训练过程:

1、准备阶段。这是第一次活动。在这个阶段,指导教师引领成员互相认识,消除他们的紧张、陌生感与焦虑感,提高他们对团体活动的兴趣,形成良好、融洽的团体活动氛围,并初步建立团体,使成员初步形成并体验到对团体的归属感。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包括六次活动,也就是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活动。指导教师要求每次活动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整个训练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活动,进而实现训练目标,六次活动的主题依次为:(1)自我探索:增强团体凝聚力,提高对团体的信任感,鼓励成员的互动和了解,使成员在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完成初步的自我探索;(2)认识自我:促使团体成员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进一步增强团体凝聚力,通过从同伴那里获得的支持、肯定和积极反馈使成员更加充分的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被其他成员、指导教师肯定和认可的感觉。主要通过热身游戏、团体协作游戏和成员初步自我探索活动;(3)悦纳自我:运用语言和行为的训练,鼓励团体成员对彼此的身体、表情、动作做出积极的回应,改善成员对自己外表、身体、行为举止的接纳,进一步增强被同伴、指导教师肯定和认可的感受,从而提高成员的自信,提高主观幸福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4)挑战自我:利用团体动力,激发成员潜能,使成员体会到和同伴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完全可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增强成员的能力感和价值感;(5)积极归因训练:运用归因训练,引导成员改变思维认知方式,帮助成员对生活中的事件或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进而增强自我价值感;(6)积极应对训练:引导成员思考他们在什么情境下更容易产生压力、挫折体验,面对压力的反应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通过练习帮助他们学会缓解压力,自我放松,引导成员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进行积极应对。

整个过程中都强调成员及指导教师之间的积极反馈、支持合作与理解,使团体成员感受到更多的来自他人的支持、认可与尊重,这大大增强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自我能力感以及自我悦纳感,使个体能够更加积极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体验。每次活动结束后都留下家庭课后作业以巩固团体训练的成果。

3、结束阶段。第八次活动也就是最后一次活动为结束阶段,在此次活动中应该注意处理好离别情绪,进行总结,使成员能将所学所感带到现实生活中,延续团体动力的积极作用。在活动结束后再次应用《综合幸福感问卷》进行后测。

4、追踪评估。实验结束1个月后,为了评估干预的保持效果,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再次测评。

(五)无关变量的控制。我们将团体训练设置在下午活动课时间,团体训练打乱了原来的行政班级顺序。对于实验组学生来说,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也在活动,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实验者效应。

问卷调查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在班级中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这样避免了作答时的内部比较和外部比较对学生自我的影响。为了避免学习效应,后测问卷的题目顺序、打印格式与版式均与研究一中的问卷不同。

(六)统计方法。采用SPSS13.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团体训练干预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定性方法包括主试的观察记录、团体成员家庭作业的评估以及团体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访谈调查。定量方法则是在团体训练前后用《综合幸福感问卷》进行测量,将两次测量得分进行差异检验。

(一)团体训练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团体训练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综合幸福感问卷》上的得分差异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两组在幸福感总分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被试实验前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同质性。(表2)

(二)团体训练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为了进一步证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促进作用,在团体训练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幸福感总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幸福感总分上实验组都极其显著地高于控制组。这表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显著的影响。(表3)

(三)实验组与控制组团体训练前后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团体训练前后《综合幸福感问卷》总分差异,结果如表4所示。在前测和后测中,实验组的幸福感总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且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这表明,实验组总的幸福感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而控制组在前后测的幸福感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说明,控制组的幸福感水平在团体训练前后保持稳定。(表4)

(四)实验组的追踪评估结果。为了进一步说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长期而稳定的效果,本研究在团体训练结束1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了追踪评估,结果如表5所示。前测与后测以及前测和追踪后测在幸福感总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后者得分显著高于前者。而后测与追踪后测的比较中,幸福感总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经过团体训练,实验组总体幸福感水平都获得了显著提高,并且得到了巩固和保持,主观幸福感的团体训练活动对实验组产生了积极影响。(表5)

(五)训练后成员自我总结。在最后一次团体训练结束前,团体中的每位成员对整个团体活动的感受及收获做了总结。从成员的自我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每位成员在活动中几乎都体会到了高兴和愉悦的心情。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的“收获园”中,有很多成员提到“今天我很快乐”之类的话;2、大多数成员能够敞开心扉,结交新的朋友,其人际关系获得了提升。主观幸福感低的个体往往比较自卑,他们别别人不信任,将自己囿于狭小的朋友圈子里。甚至是自我的世界里。随着训练的进展,大多数成员学会了将自我展现给他人,也乐于与人交往,他们的交友范围也有所扩大;3、能够重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一点在他们的自我总结中体现的很明显,正如有的成员陈述:“原来我也有很多优点”;4、成员错误、极端的归因方式得到了纠正与改善,也能够积极应对自己所遇到问题和压力了,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去面对挫折;5、绝大多数成员能够克服自卑,变得更有自信了,对生活和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也充满了热情。

另外,在团体训练结束后,大多数成员认为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很愉快,增强了对自我的了解,增强了自信心,而且所有的人都表示愿意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有这样的活动仍然积极参与,也表示尽力将团体训练活动中学到的运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四、讨论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者,是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载体。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而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不但体现在学业、技能、思想方面的进步,还要体现在其心理水平的健康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本研究采用量表评估、量表追踪评估、成员自我评估以及领导者对团体成员家庭作业的评估等领导者的观察记录评估手段对训练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10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主要体现在综合实训和课间实训中,下面分别就这两个实训进行具体的阐述。

1、工程测量技术课间实训

工程测量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更好的消化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安排课间实训。我校的测量专业教师一直非常关注课间实训,在设计每门专业课教学时都把课程的核心能力设计为课程的主线,对学生的实训要求也非常严格,每个实训都需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将每门课程都设计为一项大任务,在大任务的基础上又分成多个小任务。每次课间实训都安排具体的任务,每个具体的任务都有明确的技能目标。

下面以《测量学》课程为例,讲解课间实训任务的设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地形图测绘”,把“地形图测绘”作为一个大任务,在这个大任务下又分“测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两个二级任务。“测区控制测量”下又设“导线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个三级任务;“碎部测量” 下又设“全站仪测绘法”和“GNSS测绘法”两个三级任务。

《测量学》课程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地形图测绘这一技能目标,因此将该课程分解成8项课间实训任务,分别是:等外水准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测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在8项课间实训任务中进行任务分解,详细的小任务有水准仪认识、等外水准测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四等水准测量内外业、经纬仪认识、测回法观测三角形内角、竖直角观测、经纬仪检验与校正、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经纬仪测绘地形图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以上所列的任务模块均需在课间实训中完成、掌握。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理论课程后,课间实训前将任务布置下去,使每个小组心中有数,知道本次实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实训注意事项,这样在任务实施时才不会出现混乱局面。

教师一定要在每项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出具体、细致的评价。这个环节很重要,是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的重要阶段,对做得好的表扬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实训后都要上交实训报告,有的是以小组为单位,有的是以个人为单位,教师要在下次理论教学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对上次实训的完成情况总结,指出每组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小组的表现给出小组的整体实训成绩,每个整个课间实训的成绩都是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

2、工程测量技术综合实训

为了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起来,我们需要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要体现综合性,测绘类专业的骨干课程均以一个综合实训为引导,把实训任务的完成作为目标,模拟测绘生产任务系统的完成本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设计上要把握好,将综合实训若干个知识点融入到每一个具体任务中,把握和每个技能要领。

综合实训是一个完整的实际任务,要制定具体的任务书,根据任务书来布置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综合实训任务需要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在实习基地方面,我们采取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见表3。

表3测绘类专业主要综合实训任务分解表

二、注重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是提高技能、增加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综合实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成绩根据实习表现和实习后考核单独给定。测量专业课程的成绩一般是:理论成绩和课间实习成绩各占50%,课间实习成绩有每次的课间实习成果给定。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实习考核和仪器考核在成绩考核中的地位。在学生完成理论课教学、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之后,进行测量技能的考核,对于提高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考核中,强化了学生的记录和计算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了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为了搞好测量仪器操作考核这项工作,在综合实训开始后,我们就把考核标准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使他们把测量实践技能考核当成了综合实训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加重视综合实训这个环节。考核在工程测量教研组教师布置的场地进行,每名老师负责其中一项,监督每名学生的考核情况,最后几名老师综合给出每名参加考核学生的考核成绩。同学们对这种男做法很认可,认为这样的考核很好,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考核方法促进了学生测量技能的提高。

每年举行的校企测绘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为学校推广了本专业,为了竞赛的公平性,我们完善了《测绘技能竞赛方案》。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力求突出,不仅认真训练而且还主动请教老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教学团队的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改进,使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得到运用,极大地更新了教学内容,使得许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教学网站,教学录像、教学大纲、电子课件、习题库等均已上网,以便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前预习。利用CAI、网络教学、课外实验和演示、仿真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开放的网络教学环境,通过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教学服务。

四、结语

经过多年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准确,能吃苦耐劳,跳槽的学生比例很小。单位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非常满意,毕业生测量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仪器操作熟练,尤其是全站仪、GPS的使用,能够达到从学校到施工单位的无缝接轨。

参考文献: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11

(一)统一规划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内容以复杂环境条件下典型航天试验任务为背景,以航天试验任务流程与指挥程序为主线,着眼司、政、后、装、技各类型岗位任职需求,整体规划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内容,编写集成训练企图立案、基本想定、补充想定等,为实施想定作业、综合研讨、综合演练、指挥所研讨提供依据和指导。(二)分层次开展想定作业与综合研讨任职培训学员在完成专题学习后,按照航天发射、航天测控两大专业方向,区分航天团级指挥、营级指挥、连级指挥、参谋层次,依据系列想定开展航天试验指挥想定作业,围绕航天试验任务中的故障、突发事件处置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综合研讨。(三)基于模拟系统实施综合演练实施综合演练时,按照总部、基地、团站三个层次设置全航区指挥机构,根据任务实际设置各指挥所编组,明确每名学员的岗位与职责。基于研发的模拟靶场,在导演部的导调下,各指挥所实施航天试验任务的组织指挥与突发事件处置。(四)按指挥机构开展跨专业综合研讨综合演练结束后,各指挥所结合演练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演练结果,开展跨层次的综合研讨,总结理论学习、集成训练的收获,剖析自己岗位任职能力水平与不足,提出航天试验部队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等。

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平台建设

(一)以任职教育需求为牵引,科学确定项目建设目标为实现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组成跨专业专家组成的专门论证小组,深入基地调研,组织受训学员座谈会,整合学院军事航天学科专业资源,研制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平台,组建航天试验训练中心,确定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平台的建设目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验室中心化、集约化建设思想,以人才培养需求为牵引,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先进技术,建设一个集航天试验指挥、测试发射、测量控制和试验通信系统于一体的半实物分布式模拟靶场,作为军事航天学科群的教学科研基地,以满足多专业、多层次教育训练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二)结合实际优化顶层设计,集智攻关设计总体方案平台建设的关键是抓好顶层设计。航天试验训练中心总体组提出了总体建设思路,确定“中心化、集约化”的建设原则。经过综合论证分析,确定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系统主要由试验指挥、测试发射、测量控制、试验通信、远程教育训练、系统管理等6个分系统共计33个子系统组成,并拟制了总体技术方案和6个分系统技术方案、建设实施方案等(如图1所示)。(三)强化项目管理,严把质量关,组织精兵强将实施建设为保证集成训练目标的实现,召开航天试验训练中心工作会议,成立航天试验训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总体组、项目办公室和6个分系统建设小组等组织机构,共有5个单位的50余人参与了研究建设。为保证航天试验训练中心建设质量,项目实施工程化管理和文档资料配置项管理,并严格按照《总装备部软件工程技术规范》进行软件方案设计、模型设计、详细设计、测试和评审,实装设备按照主流试验装备构建。参建人员结合专业,立足指挥,深入调研,不断深化对航天试验任务的认识,主动了解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积极探索院校开展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的方式方法。(四)注重理论、技术、方法创新,建设功能完善模拟靶场高度重视理论、技术与方法创新,围绕集成训练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积极采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基于HLA技术,建成了集航天试验指挥、测试发射、测量控制和试验通信于一体的半实物分布式模拟靶场。其中,测试发射分系统主要建成了飞行器控制半实物仿真实验室、CZ-3B控制系统模拟器、航天测试发射全数字仿真系统;测量控制分系统研发了测控指挥一体化训练平台、飞行器动态模拟器、遥测中频信号记录设备,引进了新型USB设备终端;试验通信分系统改造了SP30程控交换系统,购置了SDH光纤传输系统、时统服务器、指挥调度系统,研制了航天通信模拟训练系统;试验指挥分系统建成了航天试验指挥专业教室,研制了总部、发射基地和测控基地三个指挥所的航天试验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系统管理分系统研制了训练任务管理与导调、运载火箭模拟、卫星模拟、基础信息库等15个软件,实现了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的集中控制与管理功能。中心建设集成了200余台套测发、测控、通信专用设备和700余台套通用设备,实现了互联、互通,形成了功能完善、性能先进的模拟靶场(如图2所示)。共设置了训练岗位5类91个,可同时容纳91人开展训练,能够用于设备级、子系统、分系统和全任务集成训练。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12

1、及时安排部署,组织过程性抽测工作。3月3日接局领导指示,及时安排了三、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抽测工作,于4日上午完成了七年级抽测工作,下午完成了三年级的抽测工作,我具体负责试卷的发放与工作调配,处理考场中的突发问题,对试卷不够的情况提前预设,及时解决了红寺堡小学,红寺堡二小试卷不够的问题,确保抽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组织有效的阅卷、登分、统分工作。为了能保质保量完成阅卷工作任务,我们全体教研员提前做好试题答案,做好人员分工各尽其责,提高了工作效率,按时完成了阅卷、登分与统分工作,将结果第一时间上报局领导。

3、及时组织卷面分析工作。本次抽测只有小学语文、数学,中学语文有教研员具体负责完成,对中学数学、小学、初中英语我们聘请了学校骨干教师承担了卷面分析任务,圆满的完成了抽测后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外出培训学习,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我素质。

1、5-7日参加了区教科所组织的“提高宁夏贫困地区农村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行动研究”课题实施研讨会,我代表红寺堡课题组汇报了我们的工作,各项目学校也汇报了课题实施的阶段性工作情况。受到了教科所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对我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表示感谢。通过学习与研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做课题的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学校管理更加完善,教师专业快速发展,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学校与社区联系更加密切,育人环境更加浓厚,从而形成处处能够育人的氛围。

2、14-17日参加了区教科所组织的sdp项目培训。通过专家的讲座与引领,参与小组讨论与活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与共享,深入项目学校考查观摩,使我深刻认识到sdp的实施,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sdp项目的实施,改变我们的办学理念,成立学校管理委员会,共同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排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人人共同谋划学校的发展,从而形成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支持学校的和谐教育氛围。

三、有效组织继续教育二级培训工作

1、培训前召开参加区级培训人员交流学习会,共同研讨今年的培训工作,大家一致认为:一要结合红寺堡教师实际开展培训工作。二要将区级培训模式教给大家,使培训者回校后能够有效开展校本培训。三是要在培训中以任务驱动与参与式交流讨论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各培训班主讲教师进行备课。

2、开班前准备工作。首先向局领导申请培训所需用品,如横幅,稿纸,印制培训资料等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协调各学校场地,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到位服务,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共同支持,对次我们教研室深表谢意。为了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召开全室人员会议,布置工作任务,分工负责,各尽其责。为培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分班培训。第一期我负责中学物理培训班,由参加区级培训的武鸿双老师主讲,大家学习讨论积极性很高,达到了培训的目的。我借此次培训之时,将20xx年中学物理教研工作作了具体安排,红寺堡中学教师石金海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网络教研基础知识培训,每一位培训者都有了自己的博客,并加入到了红寺堡物理圈,为红寺堡有效开展物理网络教研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在第二批培训中,我负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培训班。通过主讲教师引领,观看优秀教学案例后,学员自主参与讨论,交流自己在具体教学中的所得,最后培训学员达成共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多种教学技能,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积累,多反思,多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四、继续教育教材,教辅资料用书收发放工作

1、两种教材到位迟,我们及时通知学校,全体人员亲自动手,搬运、分类、清点配发,及时发到各个学校,虽然工作量大,任务重,我们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2、调配《学习之友》发放工作,长退短补,及时和区教育服务中心联系,做好补退工作。

3、加班完成了教辅资料用书免费表并上报。

五、组织与实施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大赛活动

1、考前准备,编排考场,印制填写准考证

2、协调各学校抽调监考教师,考场安排与布置,考前培训准备,试卷的取与送等。

3、精心组织大赛的考务工作,与3月30日上午圆满完成了次项重要工作任务。

六、归纳、整理、总结近三年来红寺堡开展的教育教学与培训工作

根据两基基教办工作安排,我们对整理总结工作进行分工,我具体负责继续教育与各种培训工作的资料整理,按时完成并及时上交。

七、总结推广经验

1、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参加区课题实施研讨会及sdp培训新理念,发教研动态xxxx第一期。

2、王尧副厅长检查开发区“两基”工作时,对大河中心学校开展的依托远教资源,狠抓教师校本培训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教研室及时总结发了xxxx第二期教研动态。

八、完成其他临时性工作

1、去银川退还信息技术教材和领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上报电脑作品。

2、给各学校下发初高中数学、物理、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通知,目前各学校已经准备就绪,将于4-5月参加吴忠市级选拔赛。

3、督促、协调红寺堡中学高中教师及时参加吴忠市组织的20xx年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全区组织的高考研讨会。

4、参加局机关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

测量实训小组总结篇13

一、我市农村公路试验检测现状

(一)因为农村公路存在规模小、投资少、工期短的弱点,所以项目试验检测经费往往不能满足工作开展的需要,部分项目甚至没有试验检测费用。因此大多数项目没有能力配备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无法建立工地试验室,工程试验检测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缺乏充足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农路公路建设的各参建单位中,建设单位为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本身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少;而施工及监理单位一般资质等级都比较低,人员的投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往往不能满足合同要求。因此无论是项目业主、施工还是监理单位都无法配备足够的试验检测技术人员。

(三)没有形成规范的试验检测管理机制。没有按项目单独制定试验检测计划,抽检指标及抽检频率得不到有效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除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因经营需要组织员工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外,施工及监理企业很少组织员工参加试验检测人员职业资格的考试和培训,做为农村公路项目业主的县级交通主管部门由于工作的多面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试、培训组织工作也做得不够。

(四)试验检测技术落后。由于得不到系统培训,农村公路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土基的CBR值、沥青路面压实度、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值等重要指标均得不到科学的试验数据验证,而大多采用经验判定的形式确定工程质量好坏,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不达标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旧路改建项目的不断增多,原旧路的路基土质是否符合要求,经常得不到科学的数据进行判定,造成项目完工后甚至施工过程中路基沉陷,路面开裂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农村公路试验检测工作发展的建议

(一)市、县级交通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由于人员配置和经费等原因往往不能满足项目试验检测工作要求。建议整合市、各县级试验检测资源,建立以市级交通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为核心,各县级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小组为辅的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检测中心的规模可参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综合丙级等级要求。人员要求:持试验检测人员证书总人数≥7人,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人数≥3人;试验检测用房使用面积≥300m2;试验检测设备根据实际开展的试验检测工作配备,鉴于农村公路的路面结构形式往往采用级配碎石(底)基层+封油层+沥青碎石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形式,可按《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中综合丙级要求配备土、集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钢筋、路基路面、结构混凝土项目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试验检测工作能覆盖全部农村公路项目,同时各部门试验检测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也能依托试验检测中心组织开展。今后随着农村公路的逐渐提等,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试验检测中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提高综合等级,从而跟上试验检测发展的要求。

(二)项目工地试验室方面。建议施工及监理单位整合资源,采用委托中心试验室授权或直接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模式建立工地试验室,在原材料取样及质量指标抽检等方面采用共同取样、监督保养、联合检查等方式,联合开展试验检测工作。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同一县区的多个农村公路项目捆绑在一起,将多个项目试验检测工作统一纳入一个试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从而有效减少试验检测成本。但在进行项目抽检时,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试验检测人员必须同时到场开展工作,并对抽检结果签字确认,确保抽检结果具有真实性。并且取样时应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对于砂子、碎石等人工开采的原材料,由于地方料场的规模较小,往往每一批砂子、碎石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料场定期取样检验的基础上,还应加大施工现场砂子、碎石材料的抽检力度。

(三)充分认识试验检测工作在农村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建立规范的、有效的试验检测管理机制,从而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素质;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日常管理;完善试验检测工作各项制度。

1、试验检测计划方面:按项目单独制定试验检测计划。在项目质量监督计划下达后,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程量及结构形式制定详实的试验检测计划,确定该项目的试验检测指标、检测频率、检测时间以及试验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使试验检测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试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方面:①认真做好教育培训计划,精心选取培训内容,力求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在试验检测人员职业资格培训方面尽量与交通运输部质监总站、区质量监督站接轨;②加大在培训教育方面的投入,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③立规建制,形成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教育培训工作,建立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同时,还应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档案,对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防止职业资格证书年审时,因为培训不到位而导致职业资格证书被取消的情况出现。

(四)试验检测技术方面。针对当下旧路改建项目较多的情况,着重掌握原旧路基土质含水量、液塑限、承载比等重要指标的试验检测方法,并加强对路用砂、碎石、水泥、钢筋、沥青等原材料及公路路基、路面、桥涵等单位工程重要指标试验检测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对于桥梁静载试验、桩基检测等技术复杂、仪器设备性能要求高的试验检测项目,可采用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检测。总而言之,熟练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试验检测技术开展农村公路一般检测项目检测,委托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完成复杂检测项目试验检测,是目前适合农村公路试验检测发展的理想途径。

结束语

农村公路规模小、投资少、工期短的特点是目前阻碍试验检测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何能合理利用、整合各参建单位的资源,乃至借用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的资源,组建适合农村公路的试验检测机构,完善试验检测管理机制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