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实用13篇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1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般被简要地概括为四条: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也有人把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归纳为三个“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

(一)任教职志

任教职志是小学语文教师经理智思考所欲抉择的小学教育职业或生涯。做出此一负责的决定后,不但对小教事业伴有积极的情感,并倾其所有心力,贯彻始终,寻求维持稳定,愿一辈子为小学教育事业献身。它涵指对小学教育事业的认同,对人忠诚等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说,是指小学教师决意实现为当好小学教师,为提高公民素质献身的一种作用力。小学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任教职志,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设想一个对小学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小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作好教育工作。目前我国教育由于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作者:工作总结网 课堂作文网工作总结)因此,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任教职志,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以文载道的德育素质

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一项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受知识、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对课文中的时代背景、思想和道德内涵不熟悉、不理解。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学,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选取最具教育力的事例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或生动、有趣的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以文载道的德育素质。

(三)身正品端的道德素质

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他们对老师特别信任和祟拜,教师要依靠自身具有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坚韧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知识技能来影响和塑造学生**工作总结范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身正品端的道德素质。语文教学课时多,小学语文教师一般还要担任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更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2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SHAO Lei

(Wuzh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127)

Abstractt is a very critical period for five-year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when their views on world, life and values are still taking shape. Therefore,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course, which is popular with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to conduct moral education by applying various modes of instructions. Specifically speaking, teachers could combine the textbooks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ffective education which includes discussing about the emotional problems facing them. While making sure the students have already grasped the general ideas of the articles, teachers should timely summarize and sublimate the themes, and conduct moral education with the functions of good models in the textbooks, all of which are relatively effective means in emphasizing moral enlightenment.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emotional problems, methods of models;moral enlightenment

如何使学生更熟练的学到技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心,但是德育工作对于职教类学生来说,依然是是不能忽视的存在。

五年制大专生,特别是由初中刚升至大学的10级新生,刚从初中繁重的教学任务中刚解脱出来,进入一个学习环境稍微轻松的职教学校学习,惰性心理的存在以及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不由得对自己自律方面的要求就降低了。而这个阶段的学生按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理论刚好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即将成型的时刻。①因此我们高职类语文老师理应抓住时间,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结合现实,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之先称德,再成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师的重大职责。但是不少老师将侧重点放到了授业,解惑中,反而对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教师价值的传道一词进行了选择性忽视。诚然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领路人,但育人成德是教师的天职。把育人寓于教书过程中,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1 在语文课堂上结合专业化教育、和情感教育以及结合学生遇到情感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在如何面对未来,调整自己适应未来的能力有所缺失,特别是对未来生活方向的迷茫使他们在学习中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因此笔者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性格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完全讨论课文内容,借助于分析人物性格、思想,升华课文主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以及反思自己人生方向的语文教材中,理所当然的会出现各种具有典型性人格的人物,比如永远胜利的阿Q,以及以坚强毅力感染我们的当代军神“”还有“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一生被贬,却总想萤火虫发光的“苏轼”。借助于这些人物性格的再讨论,比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当代中国有没有积极作用”或者“如果你是苏轼,你会是如何面对连续的贬谪”,②经过一番这样的讨论,学生对于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有所体会,也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去观察和思考自己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动向,积极努力地去更新知识,有所建树。

开设“话题课”,职教类语文教育没有升学压力,既然如此,更要利用自己的特性,在语文和德育工作中有所创新,结合现实中国中出现的某些热点问题,比如“70码,假如我爸爸是李刚”这样的富二代经典案例 ,由老师组织专门的话题课,鼓励学生发言,锻炼表达能力,总结每个学生在对待社会问题的不同态度,发现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话题课”因为学生可以踊跃发言,表达观点,因此是了解学生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给予鼓励、表扬和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勤奋、勇敢、自信、进取、乐观、朝气蓬勃的性格。

在语文教学中,以课为内容载体,在学生充分掌握文章的大意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和升华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和道德教育。例如余光中的散文《朋友四型》就讲述了我们每一个人能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四个朋友,分别是“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区分开这四类朋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恰逢笔者在前一段时间的班主任工作中约谈了个别学生,对于他们的心理状况有所理解,了解他们每个人在交朋友,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朋友方面都有些问题,因此笔者借助于这篇课文,展开讨论,总结学生之间存在的交友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德育效果,为以后的德育工作也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总之,恰当的开拓和引发主题,结合现实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可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

2 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榜样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强情感渲染

大胆开设“诗歌鉴赏课”,借助于诗歌,名言等文学,通过美的阅读,体会得到丑的丑陋,更得知美的难得。《道德经》有云,天下美之为美,斯为恶也,③人们通过恶来认识了美,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借助于“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美好的句子,我们可以引申至生活中无法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人,比如我们的学生,是甜蜜的一代,粮食和蔬菜都由父母关心,而山区的孩子大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通过学生之间的不同对比得幸福生活来自不易,理当珍惜的结论。借助于语言手段,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基本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审美,审丑”等语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和丑的对比带来的强烈震撼”通过讨论文明与道德,并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加强情感渲染,触动学生心灵。心理中的莫扎特效应说“音乐对于孩子的智商发育有促进作用”那么,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或者慷慨激昂的演讲也将会对学生的情感发育,德育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与师德规范的内容存在高度一致性,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须成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④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让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文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注释

①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3

作为传授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基础科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没有规范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较差,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合理渗透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不仅仅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和思想感情,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1]。而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学校是乐园》、《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珍贵的教科书》等课文,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塑造学生的品质。所以,把小学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经。同时,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通过说教式的方式,灌输思想理论,因此,把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可以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结合所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内容不合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内容具有多样性,比如赞美祖国地大物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精神坚韧不屈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仅仅从知识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充分发挥品德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语文教学的效果较差。

2.没有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品德教育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讲解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延伸教学内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但是,目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一味强调课堂教学,没有合理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未能充分挖掘品德教育内容,使得品德教育的内容狭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合理

因材施教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思想,是促进小学生个性化的必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一味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年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未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结合的有效措施

1.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品德教育内容,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的扁担》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扁担,不准再拿”几个字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实际模仿,体会以身作则,愿意与同志同甘共苦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加深学生对品德教育内容的体会

语文学科蕴藏着深厚的人文气息,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2]。

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进行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在山的那边》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朗读,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以培养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4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名言和先进的人物事例,所以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吃透语文教材中思想教育部分,在讲课过程中穿插着榜样事例。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听故事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点,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位被世人敬佩的人。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成分,让学生看到小学语文教材潜在的、德育的内涵,并且教师要把这些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在小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应该用孔融让梨、雷锋无私奉献等故事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知道凡是以人为善,谦虚进步。当然,教师在挖掘德育内容时还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不能单纯地讲解,呆板的引入,而是要以新颖的方式,幽默的语言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理解和接受教师的德育活动,并主动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

小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比较低,只对教材中丰富的图片和故事情节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解课文上的内容,让学生不只对图片或者故事情节感兴趣,也对教师讲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的表达出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小学生,让小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而努力。

二、营造浓厚的德育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的教学环境一般是在课堂上,学生只是从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有限的知识,这种单调的教学环境无疑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逐渐降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就更不会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了。所以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环境的利用,课堂和室外相结合,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营造浓厚的德育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主要的渠道,课外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要渠道的作用,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设立情景短剧,也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在设立情景短剧时教师应该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作为参演人员,令两部分作为辩论的主体。可以以“帮助他人”为主题在课堂上就表演的这一主题进行辩论:如何帮助他人?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帮?怎么区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在他人陷入困难时首先判定这种困难是“正义”的困难还是“邪恶”的困难,其次在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是否应该帮助。

同时为了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教师也可以在室内张贴有关德育的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的画像,用榜样的事例教育小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语文的教学要求定期开展德育专题系列讲座活动,让班主任定期的召开班会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也可以组织植树种草和看望老人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增加爱心,体会道德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德育渗透效果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所以在进行德育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德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德育渗透效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采取“填鸭式”教育,不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只是以自己的成绩作为衡量自己素质的标杆,无法真正认识自我价值,甚至有的学生会把学习成绩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动力,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如果给学生灌输的是以成绩为主的思想那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造成性格的失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之后再学会学习。

联系社会实际教师要做到挖掘时政热点以及发生在学生周边的故事,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学校门口经常可以看见很多乞讨的人,其中有真有假,有虚有实,有一些人思想品质低劣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于是采取乞讨的手段,欺骗大家获得人们的同情心。教师可以以这件事情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采取正面的教育方式,用教材上的先进人物的事例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事例的分析,教师要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有不劳而获的心理,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同时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德育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着重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同时教师也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的渗透效果,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德育的氛围。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5

【Key words】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English Teachers in Non-governmental Supported Colleges; Social factor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morality

德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确实,良好的教师专业道德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概念界定

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师德师风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境界,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

二、调研基本情况

本文对福建省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道德素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下为调研具体情况: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活动先后经历了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回收、总结四个阶段,前后历时1个月。本次活动问卷分中层干部问卷、一线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三种,共计发放730份,其中中层问卷30份、教师问卷100份、学生问卷600份;回收问卷706份,其中中层干部问卷25份、教师问卷92份、学生问卷589份;有效问卷1987份。其中中层干部问卷25份、教师问卷92份、学生问卷680份。从问卷回收情况和答卷的情况来看,广大师生积极配合了此次问卷调查工作。

问卷中就师德现状、师德规范程度、对现有师德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展开调查。为确保调查信息真实,我们采取了无记名形式进行调查,所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2.访谈的基本情况。师德师风建设访谈以学校为单位,在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月中自主选择召开时间,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负责监督检查。各学校在会议后形成会议总结,报送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活动组负责整理汇总。活动组共收集6个学校报送的材料,收集整理师德箴言51条,教师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建议15条。师德师风建设访谈是对师德师风问卷调查活动的有效补充。

三、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1.对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评价。从调查中看到,认为师德师风现状较好和一般的中层干部各占46%;77%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很好或是较好;51%的学生认为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较好。调查显示,62%的教师是出于热爱教育事业的目的从事教育工作的,而且93%的教师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

具体来说,被调查者对教师 “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严谨、认真负责”、“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礼貌待人,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认同。但同时认为在“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良学风”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调查结果表明,进行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全体教师从关爱学生入手,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需要继续提倡和保持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倡必要的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2.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的认识。不管在什么社会条件下,教师的角色,总是社会成员精神面貌的样板之一。教师的品行和精神内涵,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多数教师认为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回答“您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有无必要”问题时,有94%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很有必要”或“较有必要”,仅有2%的被调查者认为师德师风建设“较没有必要”或“很没有必要”。绝大多数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同是进一步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3.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的重点。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道德品质被认为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点可以从被调查者对“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的回答中体现出来,8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素质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当前师德师风的主要问题:33%的中层干部认为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淡薄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25%的中层干部认为理论知识不深,实践能力不强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21%的中层干部认为治学不严,学风不端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58%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术功利化严重,其次诸如合作精神缺乏、创新精神不强,师德意识淡漠等也是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5%的学生反映教师上课敷衍,散漫随意是学生最不满意的地方。

4.对提高师德师风措施的认同。被调查者对于改进师德师风的措施,如“学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提供针对性培训”、“宣传表彰师德先进个人”、“加强教职工队伍的管理”,以及“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建设”等都较为赞同,但9.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年终考核等方面师德一票否决”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6%的被调查者认为“引入教师上岗竞争机制”对提高师德师风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

四、调研反映出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师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极少数教师存在工作敷衍、品行不端、效率低下、散漫随意等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现象。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可以得知影响师德师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个人思想认识不够。极少数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较欠缺,没有作为一名光荣教师的神圣感、使命感,仅将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转到其它职业的过渡或跳板,责任心不强,缺乏必然的爱岗敬业精神。调查显示,43%的教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了解或认为高不可攀。

2.社会环境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对外交往的愈加频繁,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巨大冲击,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在教师队伍中有所蔓延。虽然近些年来,教师待遇有所提高,但相对于教师职业的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工作难度来看,教师的经济待遇仍显不足。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风气等不利因素使其难以全心全意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上来。

3.师德师风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调研表明,广大教师十分重视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量化和完善考评体系,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50%的中层干部认为制定师德奖惩制度尤为重要。

不少教师表示,要“确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应引入学生评价因素”、“强化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意见”、“建立公开公平的考核制度”。强调学生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是这次调研的重要建议之一。部分教师建议建立骨干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相结合的考评体系,量化考核广大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

五、加强和改进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的主要措施

通过调研工作得到的当前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德师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提供了依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认识提高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教育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教育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民办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同公立高校相比相对不高,教师自身责任心显得不足。因此,加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十分必要。

2.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自律水平。通过文化传统和基本规范的宣传教育,辅之以师德师风的典型宣传,挖掘在岗教师在师德师L方面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注重用身边的人和事带动人,影响人,教育人,鼓舞人,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始终坚守社会正义,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完善考评体系,加强学术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双向考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也必须遵守科学研究的规矩。每年与年度考核同步,进行师德综合评定,并将师德评定结果归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奖惩的依据。更加注重在准备教案、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组织考试、指导论文、课题研究和日常教育等教书育人的实际环节与过程中,考察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师风状况和师德表现。探索师德师风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拓宽师德师风评价渠道,在做好专家评估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参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意见。

4.努力营造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要在提高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待遇方面继续努力,扩大受益幅度,努力减少与其它职业、专业教师的差距,而且要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方面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心,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教育学生也使教师自身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瑾.关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01).

[2]张庆秀,王岩.教师的教学素质如何与时代同步[J].教育探索. 2002(01).

[3]夏宣玉,鄢娟.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内容的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0(03).

[4]辛自强,林崇德,俞国良.教师互动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及应用[J].心理科学.2000(04).

[5]李悦辉.当代优秀中学教师职业素质要素的调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王育民.职业与职业道德[J].社会学研究.1994(01).

[7]韩进之,黄白.我国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04).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6

近年来,我国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所占比例不断增大,为师资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但年轻教师不断增多也带来师资队伍过于年轻化、来源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很多院校英语教师平均年龄低于40岁,大都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 没有师范教育和正规岗前培训经历,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也在年初“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加强教学能力建设和教师培养培训,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笔者认为,落实上述目标要求,必须在做好青年教师培养规划的前提下,开辟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真正提高青年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一、医学院校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1.品德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品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对医学院校英语教师来说也不例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等,既是师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而且是道德示范者,不仅教学生知识,还教其如何做人做事。可以说,教师的品德素质比其他方面素质更为重要。当前,大多数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道德情操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不可否认,由于社会转型、机制转轨、观念转变以及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有的青年教师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地表现为浮躁、趋利等非理。比如,有的教师备课不认真,应付了事;有的教师上课不投入,心不在焉;有的教师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有的教师不善于与同事沟通,自命清高;有的教师总嫌收入低,怨天尤人,等等。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必须把师德放在首位,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忠诚和献身于教育事业;关心和爱护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自觉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始终保持健康心态,注重团结协作,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感染和鼓舞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正确面对人生。

2.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个体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具体讲,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教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文素质高低已经成为评价高校教师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单纯的语言教学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英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在自身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基础上,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通过政治知识、哲学知识、历史知识、法律知识、文学知识、艺术知识等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了解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树立对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提升对外来文化的鉴别能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为其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从而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3.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前提和基础。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监控等基本的教学能力,能够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教学情境进行设计,进而将教学设计方案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评价和反馈。与此同时,青年英语教师必须能够结合教学实践,运用科学方法,主动探索教育活动规律,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要擅于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此外,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还必须熟练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接受、处理和传递信息,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网络教学。

4.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7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德育是当今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首先,小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其道德思想正处于形成阶段,此时的德育教育会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任务则更具特殊性。最后,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强调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渗透意识淡薄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忽视其个性和思想品德的发展。智育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德育在小学生的发展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学教师过于重视智育而忽略德育,易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淡薄。

(二)知识传授与育人方法相割裂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忽略学生的接受情况,致使德育渗透成为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德育效果不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仅仅是讲述大道理,不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不仅不会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反而还会加大教学难度。

(三)育人内容

“假、大、空”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学气氛活跃,但实际上教学内容却脱离现实生活,不具备可行性,教育活动成为浮于表面的表演。一些教师为了实现德育渗透,选取了与教学内容不符的德育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德育意识

《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要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转换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对促进小学生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二)选择恰当的德育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方法选择不得当,就无法很好地将德育和教学联系起来,进而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发挥。而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学生就会很好地接受德育内容。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德育教育能力的基础是准确解读新课标中的德育要求,并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加以实施。1.在教材内容解读上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做到与知识讲解、情感传递紧密结合。如学习《我的战友》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进而提升学生团结奋斗的道德品质。总而言之,为了使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可以通过钻研教材、发掘教材内涵,做到全面理解教材,进而充分展现教材中的德育成分。2.在朗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朗读是小学生最初的阅读活动。但是,朗读并非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通过把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用自己所领悟的情感将文章赋予感情并朗读出来。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章不同的感情基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3.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写作的思路与内容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感受和领悟生活,引导他们去体会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情感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使他们能够仔细地观察生活。但不容忽视的是,小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很浅显,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体会不同的情感。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落实好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思想修养也能得到提升,为社会输送品德优良的建设者。

作者:杜方方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8

一、面对困惑,发挥优势

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也就注定这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自主、辨别力又不强,进入中专学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发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学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堆了一大叠,老师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校纪校风没有好转,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所以说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管好这群“弱势群体”呢?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学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方寸任驰骋!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情趣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块法宝,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片沃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二、寓德于教,育人成德

(一)将德育渗透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中以课为内容载体,在学生充分掌握文章的大意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和升华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和道德教育。例如,余光中的散文《朋友四型》就讲述了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四种朋友,分别是“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区分开这四类朋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恰逢前一段时间在班主任工作中约谈了个别学生,对于他们的心理状况有所了解,他们每个人在交朋友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朋友方面都有些问题,因此借助于这篇课文,展开讨论,总结学生之间存在的交友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德育效果,为以后的德育工作也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总之,恰当的开拓和引发主题,结合现实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除传授有关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外,无非都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每一课都应有一定的德育教学目标。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结合他们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效果自然也就达到了。

(二)将德育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基本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我又极其注意进行德育教育。平时有一部分同学很少在公众场合说话,所以一叫到他(她)发言时,不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就是看上去心里明白,但不知该怎样表达出来,针对这种现象,我开展了“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开始的时候一个一个同学按学号轮着上台讲演。不规定内容,所见所闻,好的、坏的事情都可以说,但是要求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简单说说自已对这件事的看法、感受。这样,通过说见闻、谈感受,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当众说话能力、审美能力、辨别美丑和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因势利导,将兴趣自然地引到预定的目的上来,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喜欢上了“说”,甚至爱上了“说”。后来,我就由原来的“自由说”到提高难度和要求的规定内容来说。比如说《你如何看待媒体广告》、《小议助人为乐现象》、《假如我爸是李刚》、《幸福与苦乐观》等等,通过演讲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评判是非的标准,同时我还组织了像《读书吧,它会给你力量》、《女儿更应当自强》、《请学会自作自受》、《我能行》、《感恩》……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而且也让同学们懂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道理。我还不满足于此,当同学讲完一个话题后,我还及时进行点拨,根据所讲的话题,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语重心长地提出对同学的殷切希望,或再强调一下每个话题中蕴含的哲理,使同学们的心灵得到涤荡。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学会感恩”活动中同学们都热泪盈眶,让他们明白了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的品德。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如算算读书期间所花费用),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等等。也就是说: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于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同学们真心地道出了他们的点滴故事,彼此之间都受到了教育。真是达到了学习教育两不误。

训练了“说”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也就自然的提高了,思想也受到了教育,逐步培养了学生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看到学生的进步,我自然是满心欢喜,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觉悟也是更上一层楼。

(三)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榜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强情感渲染。

中职学生虽说基础差,但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语文知识与能力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大胆开设“诗歌鉴赏课”,借助于诗歌、名言等文学形式,通过美的阅读,体会到丑的丑陋,更得知美的难得。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借助于“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美好的句子,我们可以引申至生活中不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人,比如我们的学生,是甜蜜的一代,粮食和蔬菜都由父母关心,而山区大多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通过学生之间的不同对比得出幸福生活来自不易,理当珍惜的结论。借助于语言手段,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基本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审美,审丑”等语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和丑的对比带来的强烈震撼”,同时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加强情感渲染,触动学生心灵。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或者慷慨激昂的演讲也将会对学生的情感发育,德育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与师德规范的内容存在高度一致性,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须成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以定位。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这就要求老师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世范”,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学生的心田。长此下去,教师“有心”栽的“一花”必定引出“百花”开,学生也在“无意”之中获得“柳成荫”之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让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文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有目的地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反省思考,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学生的道德教育是系统工程和长期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更需要各方力量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让我们在探索中前行,让德育之花处处开。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2.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四册.

3.语文学习.2004年第12期.

4.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教育(译文第三版).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9

二、学习研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抒发了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寄托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对这些课程资源,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以此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开展主题研讨形式为例,在一些古文或诗歌等课文题材的教学过程中,文章虽然文字简约,篇幅简短,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意义深远。对这些题材的教学,单靠教师的讲解,讲字面的文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只会达到语文课程知识的教学效果,却不能实现高质量的道德教育。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主题学习研讨活动,设立若干针对性较强、有利于理解文章道德主题的议题,引导学生们开展讨论。教师可以列席某些小组的讨论,聆听学生们的见解;也可以参与学生们的讨论,适时提出观点,和学生们进行互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归纳有利于指向文章道德主题的有效观点,也要注意归纳矛盾性、争议性较强的观点,总结和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总结各自支持的不同观点,为讨论后总结做好准备。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陈述,并结合已掌握的不同观点和课前准备资料,对研讨议题做出最终陈述和道德评价,使学生个人见解与正确的道德观在研讨中实现顺利“接轨”,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10

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在整个初中的课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往往忽略了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虽然有些教师在授课中也能结合课文的中心渗透一些良好的思想,但常常是轻描淡写,或一语带过,至于所达到的效果,他们则认为这不是英语教师分内的事。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这一环节显得比较薄弱。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该遵循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这个总目标开展工作。下面谈一谈我从事英语教学二十多年的一些认识:

一、进行德育教育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首先,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老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正所谓为人师表。因为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还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最终取得了较好结果。

其次,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英语文章的人物形象,以及国外的风俗习惯,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扩展学生的视野,加大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力求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精华,文章的美之所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能够感染学生的气氛来陶冶学生,让文章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让其领略国外的文化气息.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知识性的高度统一。

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决不能脱离课本,去空洞的说教如: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渗透热爱学校 尊敬老师 团结同学等等思想;而到了初三年级时,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要求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如:在教名人传记这一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在教科普知识这一类课文时,可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教文学名著时,可指出文中的主题思想,使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哲理总体构想:把理想信念 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包括意志 性格 兴趣)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 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有一次我走进教室,虽是晴天,但室内日光灯却开着,必是清晨早读后未关掉我就说:I m sure the classroom isbright. Do you think I shouldkeep the lights on or turn themoff?学生都表示应该关灯 我在黑板上写了 To save the energy 几个词,并补充说:We should try to save theenergy. I don t mind if you keepthe lights on when the room isdark. Sometimes we need electricityto make our room bright, but nottoday.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德育教育。

三、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艺术性

在英语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讲究艺术性;而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更需要讲究艺术性例如教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indeed 这篇短文时,我启发学生想像当时这位胖男人倒在地上的心理活动,这时大家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他当时一定想,他的朋友是一位虚伪的小人,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并非真正的朋友;有的说,他当时一定想到,真朋友见难就帮,假朋友见难就逃,像他这类朋友不交也罢;有的说,他当时一定想到,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护身者,是友爱和信赖的象征,我一定要交真正的朋友这一系列有趣的想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正确的择友观。

四、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针对性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11

小学时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黄金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开端。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维系孩子们的健康,帮助他们形成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德育有着重大笔墨。因此,德育历来都是我国教育中的永恒主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文明习惯以及法纪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培养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因此,所有的学科中都容纳了丰富的德育材料。其中语文为最,语文中的德育内容充足多彩。她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世间最美的情感;用最纯真的文字,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将德育渗透,使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得到提高,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

二、教程目标

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制订了本学期详细的教学计划,意欲做到德与智的平衡发展。

1.从根本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动员学生读准书、写对字,说标准的普通话。

2.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把握大自然、古诗、现代文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自然、崇敬古人、热爱祖国的意识。

3.在落实学科教育规划的同时,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领略道德的天地,感受人间真善品质,使学生优良品格形成,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4.加强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关注,帮助一些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并有可能走向歧路的学生,让他们在这个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的阶段安全度过,并形成一定的防御能力,永远健康的心理及品质。

三、实施方案

1.坚持德、智结合的原则,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各个学科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做到德、智结合,教师在教学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这种文字优美和感情真挚的课文时,可提前介绍文章背景,让学生了解感情,然后指导朗诵。在朗诵中,引导学生欣赏领悟,归纳总结,使学生自己感受,获取真谛。最后加以补充总结,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培养学生真挚感情,确保德育功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在德育过程中也是真理,是受教育者晓之以理的关键。在那文质彬彬的文学作品中,即使是一方小小的感情天地,教师也能巧妙地将其渲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章有的真善美,进而培育出学生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祖国的热情。

3.深挖教材,加强品德教育。教材中的德育,往往隐藏在文字深处,需要我们教师加大开发力度,从中挖掘研究,号召学生与我们共同一起欣赏品味,理解字、词、句所引发的深思。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无限魅力,体会其独特技巧的妙处,引发更久远的深思。

4.将德育渗透到语文的各个角落。语文教学活动多种多样,在课下开展另类形式多样的有关活动,既是对语文专业知识的补充,又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又一方式。诗朗诵比赛、辩论会、演讲赛、成语接龙、手抄报大赛等,都是较为有意义的项目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感受团体的重要性。各个专题的项目也有针对性的效果,例如,赞美祖国的诗朗诵或演讲赛,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5.课外辅导中进行德育。俗话说,五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都不相同,对此,我们教师应该对那些较吃力的学生多给予帮助。批改作业,补课辅导。这弥补了受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憾,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12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顺着方向学习,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在个性化阅读中,语文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分层目标,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江南的冬景》这一课时,教师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差异等因素,设计了分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课主要是通过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景,抒发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文教师设计的个性阅读目标如下:①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文章写什么,怎么写。②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学会用美的形式将自己的审美感悟表达出来。③深入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并学会从多个方面赏析散文,如虚实结合、文章意蕴、修辞技巧等方面。这三个目标的设定是针对语文水平各有差异的学生而制定的。语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围绕目标1和2进行个性阅读;而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需要从深层次把握散文,并学会从不同的方面赏析散文。总之,个性阅读需要语文教师正视差异,考虑每位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关键。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呢?笔者认为,以情境作为教学载体,很容易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在创设情境时,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教学需求等,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教师以视频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章节,语文教师仅凭语言描述,很难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以情境作为载体,以情境吸引学生不失为教学“良方”。首先,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播放《林黛玉进贾府》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初步了解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学生被视频中的情节和人物所吸引,阅读欲望逐渐膨胀。其次,等视频播放完毕,语文教师抛出问题,刺激学生阅读。问题如下:①贾府给我们的印象如何?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②你能概括出里面的主要人物形象吗,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③不同人眼中林黛玉的形象也有所不同。你认为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是怎么样的?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又是怎么样的?学生们纷纷拿起课本,回忆视频片段,结合文本描述内容,思考问题。在这个案例中,语文教师以视频情境成功达到激趣目的,再以问题调动学生个性阅读,让学生提出个性见解,教学效果良好。

三、课堂展开多种对话,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话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较为常见,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展开多种对话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多边互动,以对话碰撞出个性观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设计探究问题,激发生生对话。以问题作为牵引,激发学生进行对话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值得学生深入研究。因此,语文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互动对话,碰撞观点,擦出火花,促进个性发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辛德勒名单》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以对话碰撞观点,形成个性见解。①辛德勒为什么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救”出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归到自己的身上?你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②辛德勒转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促使他转变?③影片中塑造高斯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学生接到问题,开始与其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很多学生选择再次深入阅读,然后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个性见解。有学生说塑造高斯这一人物主要就是为了突出人性的复杂;有学生说运用高斯这一人物与辛德勒形成对比,深度刻画辛德勒这一人物,也从侧面烘托出人性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而在讨论辛德勒转变的原因时,很多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认为辛德勒的转变是他自己良心发现;有学生认为是犹太人感染了他,促使他改变;有学生认为是纳粹的暴行惊醒了他,触动了他内心的底线,使他必须站起来,等等。总之,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大胆对话,互动交流,分享个性见解,集思广益,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抓住文本留白,引导深层对话。在语文阅读文本中,很多作者喜欢运用“留白”艺术,让读者读后深入想象、思考。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留白”,引导学生与作者或者是自我进行深层对话,在深层对话中得出个性见解,促进自我发展。例如,在学习完苏教版高中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课后,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引导学生深入对话,放飞思维,驰骋想象力。题目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这一练习是基于文本留白的基础上设计的,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最终形成个性见解。在这个练习中,语文教师不严格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着思维飞扬,根据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填补这一空白。

四、实施个性教学评价,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还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而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时,语文教师还需要实施相对应的个性教学评价,以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在对苏教版高中语文《辛德勒名单》这一课进行评价时,当学生提出个性见解时,应依据实际,进行个性评价。如学生提到辛德勒是因为良心发现而转变时,语文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这个观点非常好,能从人性角度出发提出辛德勒转变的原因;有学生提到是犹太人感染了他,促使他改变,此时,语文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这位同学的观点也非常好,能结合课文知识分析辛德勒转变的原因;有学生提到是纳粹的暴行警醒了辛德勒,语文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很好!能够从深层次挖掘人性心中柔软的地方,观点非常独特,看来你对文章有深刻的见解。当然,在个性化阅读时,语文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吹捧”学生,而应实事求是,以真诚的评价触动学生的心灵,调动其主动参与课堂。也就是说,当学生提出的个性观点与语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或者文本相偏离时,教师要委婉指出,帮助纠正,而不是一味地“附和”。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并且深入探索个性化阅读实践教学策略,以利于个性阅读,促进学生发展。只有高度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并努力探寻良好实施策略,语文课堂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得到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师师德总结篇13

“以读为本”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标准,学生通过带有感彩的朗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中的重点段和重点句子,并对此进行反复地朗读,不仅能够增加小学生的语感,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能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使小学生在精神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

3.通过问题情景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不明白的事情很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发问”的特点,对课文构建一些有趣而且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情景中,即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容易让小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再通过教师的深入引导,挖掘其内在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4.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回顾和总结课文的含义来延伸德育教育工作,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小学生自己回顾课文重要内容,再以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总结课文的内在含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还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5.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延伸德育教育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还是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