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工作鉴定实用13篇

文书工作鉴定
文书工作鉴定篇1

1、思想政治方面:思想积极进步,政治觉悟较高,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敢于同各种反动思想作斗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辩证、理性地看待事物和问题,大事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

2、学习方面:坚持把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既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和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又广泛地开展自学。学习内容除政治理论知道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外,还涉及历史、经济、科技、计算机以及各项业务知识。学习既讲究方式方法,又注重实际效果。

3、工作方面:服从安排,认真负责,踏实肯干,讲求实效。中国人才指南网凡事积极主动,迎难而上,争当排头兵,不怕苦,不怕累。在乡镇时,除扎扎实实做好驻村、农业统计等工作外,还创造性地搞好办公室文秘工作,得到领导的充分认可。在州委办公室挂职期间,按照要求共编写州委大事记3期、《督促与检查》20期,起草各类文件和通知20余篇、《督查专报》3期、《正式报告》3期,效果比较理想。

4、生活方面: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热爱劳动,严于律己,诚实守信,淡泊名利,助人为乐,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谈吐得体,举止大方,注意保持形象。

但是本人也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学习不够深入,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工作方式方法欠妥,文字功底不够扎实,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工作自我鉴定书写范文二

文书工作鉴定篇2

1 文书档案鉴定存在的问题

目前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还很落后,不是没有正常开展就是力度不够,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当前,随着学术研究的持续推进,档案资源数量激增,但参考价值良莠不齐,使得档案管理面临诸多考验。那么,国内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现状及难点有哪些呢?

1.1 大量文书档案需要鉴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档案失去了保存价值,却仍在保管,致使库存档案显得庞杂起来。一方面,也是人们思想上的误区所导致,就是认为馆藏数量多少是衡量档案部门好坏的标准,所以一味追求入馆档案数量便成为档案部门追求的重点,这样,本来不具有参考价值的档案也被列入馆藏资源。另一方面,一些档案人员掌握的标准不精准,也造成了归档量增加的局面。因此,档案部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过期档案的处理。应该及时清除到期的档案资源,尤其是那些已无实际利用价值却因为是永久档案而迟迟未能清除的档案。并且档案工作人员没有进行有计划、定期对文书档案进行甄别鉴定,客观上也造成档案激增。长此以往,导致文书档案鉴定的负担也日益加重。

1.2 文书档案鉴定流程较为复杂

当前,案卷装订依然是档案管理的通用形式。案卷装订通常有厚卷皮、子母卷小卷皮两种。在进行档案鉴定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卷中有判断错误保管期限的文件,在进行处理时就变得复杂了:第一,拆卷。从档案目录和档案内容中剔除已无实际利用价值的档案,若要剔除的档案过多,则需重新抄录、组卷;重新设置档号。重新审核档案的资料保管期限和案卷内容,剔除档案后重新编拟档号,以确保档案资料与档号一一对应,便于查询和利用。第二,根据调整后的档案体系及时调整专题目录、案卷目录和全引目录等检索工具。档案管理任务的繁杂恰好体现在此,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让档案的管理者望而却步。

1.3 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标准需加强掌握

文书档案的鉴定与专业档案不同,文书档案的内容庞杂,涉及面也比较广泛,再加上鉴定理论不够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完全有效的指导鉴定工作,造成了鉴定时困难较大。另外,2006年12月18日,国家档案馆新颁布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文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虽然相对于1987年期限表是一种改革,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不是全部问题,仍存在抽象等难以掌握的东西,需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2 解决文书档案鉴定工作问题的对策

2.1 健全文书处理与档案部门的连锁责任机制

它是文书档案鉴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公文制作的审核本身就是一种档案前期的鉴定,是由文件管理者承担的,初始鉴定的主要任务是分清归档与否。公文归档鉴定是先由文件管理人员清点归档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并查办个体文件手续和相关材料是否完整,审核完毕后才正式移交档案部门,但实践中文件管理者往往没有认识到归档的程序和责任,将文件一股脑儿移交给档案部门,责任随之移转,不利于档案的完整。针对现存问题,解决的途径应概括为“两监督一执行”,一是监督的制度化,二是监督的跟踪化,三是执行的规范化。

2.2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养,注重进馆质量

档案人员流动性强,而且学历很多也不达标,所以要加强档案人员专业培训,同时完善调阅制度,严格审查程序,做到进有序、管有据、出有规。认真界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移交工作。对保管期限届满的各类档案及时开展鉴定工作。需销毁的档案,应制作销毁清册后,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销毁。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3 把好档案归档鉴定关。是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关键

经历了公文处理和立卷阶段的鉴定工作,就要转入正式档案的鉴定,该阶段是档案鉴定工作的关键,涉及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及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2.4 改进立卷方式

革新档案立卷形式,使文书档案管理更加顺畅。以件为单位组卷并且辅助以计算机管理的立卷方法,虽然处于尝试的阶段,但它的优势却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鉴定时,如果需要剔除某份文件,可以不必考虑拆卷这个棘手的问题,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2.5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现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档案保管期限表对档案鉴定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对其起着指导性作用。对于其数次的修订,表明我国档案部门对于档案的认识的不断变化。但是,也远不可能完全达到档案的真实价值,保管期限会继续随保管期限表的修改而不断有所调整。

2.6 在档案馆开设专业的档案审定机构,根据档案类别指派相应的审核人员,确保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档案审定机构的工作内容:一是全面统计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制定合适的审定方案;对档案去粗取精,提高管理效益的科学举措;调查分析部分已失去实际利用价值却仍在永久档案之列的档案资料,针对是否剔除提出审定意见,提高馆藏资源审核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文书工作鉴定篇3

二、如何开展好文书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档案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难免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为了使人们的主观认识活动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保证鉴定工作的质量,必须建立明确的档案价值鉴定的标准,从而可提高文书档案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1)档案的来源标准。档案的来源通常指档案的形成者。在鉴定文件材料的价值时,重点要看它是本单位产生的,还是外单位生成的。本单位的档案通常需要重点保存,外单位的来文需要根据来文机关的地位、职能、以及与本单位的关系具体判断其价值。而不能简单地认为上级的就比本级的重要。

(2)档案的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档案鉴定的最重要的依据。主要依据档案内容的重要性、真实性、客观性、独特性、时效性等因素进行价值判断。记录实事的重要程度越高、典型性越突出、真实性与客观程度越高,档案的价值越大。因此,鉴定档案是要具体分析每份文件的实效性对价值的影响。

(3)档案的形式特征标准。档案的形式特征通常是指档案的名称、形成的时间、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等。这些形式特征在某种情况下会对档案的价值产生一定影响。

(4)职能鉴定标准:主张按照形成档案的机关在政府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文件的价值及保管期限。

(5)相对价值标准。相对价值是被鉴定的文书档案与其他档案相比较而存在的价值。在承认文件的价值取决于档案客体属性及其满足利用者需要的程度之前提下,适当分析全宗和全宗群内档案的完整程度,从范围上观察档案被保存的状况。在一定情况下,某些文件的保存价值和保管期限可以相对地提升或降低。相对价值标准的提出,旨在使档案鉴定工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机械主义和教条主义。

(6)效益标准。效益标准是我国档案界提出的一个新的具有实用性的鉴定标准。这也是欧美国家近些年来在鉴定中奉行的一条原则,主张在鉴定档案保存价值时应考虑到档案的保管费用。效益标准认为鉴定档案的价值必须考虑保管档案的投入与利用档案产品之间的比率。效益标准的提出和接受,是档案鉴定标准日趋实用化的重要表现。

三、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的途径

档案价值鉴定的难度较大,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不断完善补充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标准,做到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档案鉴定工作的健康发展。

(1)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方法

鉴定文书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是直接从文件的内容、作者、名称、可靠程度等方面考察分析,确定其价值。依据档案的来源、时间、内容、形式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案卷排列并编制案卷目录,编制成表。

(2)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步骤

第一步,在文件归档时确定是否属于归档范围,剔除一部分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由文书处理部门或业务部门保存一、二年后销毁。国家档案局对归档文件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单位应根据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归档范围。

第二步,对归档文件确定其保管期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保管期限,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

文书工作鉴定篇4

1.开展文书档案鉴定工作有利于对重点档案的保管

就时间而言,现行机关、企事业的档案绝大多数始于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距今已有四、五十年的时间。根据《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现存的很多档案或超过保管期限或已失去保存利用价值的档案,这更显出档案鉴定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正确判定档案价值,剔除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是有助于提高档案自身价值的重要工作。

2.开展文书档案鉴定工作,有利于对人、财、物的合理使用

近年来,由于档案数量剧增,导致库房紧张,设备短缺,经费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档案的鉴别,有利于档案库房、设备人员的合理和有效利用。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实现优质服务。

二、如何开展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1.要掌握好档案价值鉴定标准

鉴定标准是鉴定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是鉴定档案质量的重要保证,档案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价值鉴定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为使主观认识活动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保证鉴定工作质量,必须建立明确的档案价值鉴定标准。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的标准主要有档案来源标准、档案内容标准、档案的形式特征标准、相对价值标准和效益标准等。

(1)档案的来源标准。档案的来源通常指档案的形成者。一般情况下,形成者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越高,其形成的档案价值越大:首先,本单位的档案通常需要重点保存,外单位的来文需要根据来文机关的地位、职能、以及与本单位的关系具体判断其价值。其次,在本单位制成的文件中,不同的撰稿者和制发机构也会对档案价值产生不同影响,主要职能部门或人员形成的档案往往比一般事务部门或人员形成的档案价值相对要高。

(2)档案的内容标准。社会对档案的需求集中反映在对档案内容的需求上,因此,内容标准是档案坚定的最重要的依据。鉴定时主要应依据档案内容的重要性、真实性、客观性、独特性、时效性等因素进行价值判断。一方面档案所记录实事的重要程度越高、典型性越突出、真实性与客观程度越高,档案的价值越大。例如;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中心工作和基本情况的比反映非主要职能活动、日常工作和一般情况的重要,反映典型问题的比一般问题的重要;另一方面档案内容越新颖独特,或者越富于本单位特色,档案的价值越大。保存这类档案,有助于档案室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室藏质量。此外,档案内容的时效性也会影响档案价值的大小。因此,鉴定档案时要具体分析每份文件的实效性对价值的影响。

(3)档案的形式特征标准。档案的形式特征通常是指档案的名称、形成的时间、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等。这些形式特征在某种情况下会对档案的价值产生一定影响。

(4)相对价值标准。相对价值是指被鉴定的档案与其他档案相比较而存在的价值。在一定情况下,某些档案的保存价值可以相对提升或降低。相对价值的高低主要依据档案群体的完整程度。因此,根据这一规律,档案鉴定不能只着眼于档案个体本身,还应综合考虑全宗的完整程度。

(5)效益标准。近年来档案界提出的一个新的具有实用性的鉴定标准。效益标准认为鉴定档案的价值必须考虑保管档案的投入与利用档案产品之间的比率。效益标准的提出和接受,是档案鉴定标准日趋实用化的重要表现 。

2.影响文书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因素

档案价值鉴定是一项对档案工作者要求非常高的业务工作,它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具有优秀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而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档案价值鉴定经验,档案价值鉴定人员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着档案价值鉴定的活动过程。因此建立档案价值鉴定标准体系必须立足于现状,根据存在的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鉴定标准,从而建立档案价值鉴定过程中更加规范的标准。

3.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的途径

档案价值鉴定的难度较大,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不断完善补充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标准,做到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档案鉴定工作的健康发展。

(1)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方法

鉴定文书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就是直接、具体地审查档案,通常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直接鉴定法。直接鉴定法要求鉴定人员逐件逐张审查档案材料,从文件的内容、作者、名称、可靠程度等方面考察分析,确定其价值,而不是仅仅根据案卷目录、案卷标题或文件目录、文件题名等简单判定档案的价值。一般情况下,文件题目和案卷目录应该正确反映文件和案卷的内容及成分,但有时候也会出现题目中文种使用不当或组卷不合理的情况,导致题目和目录不能正确提示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和成分。若简单地根据他们去判定档案的价值,就可能发生错误。为了保证鉴定工作的质量,必须直接审查档案材料的内容。

(2)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步骤

文书工作鉴定篇5

    工作中,我会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勤于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发挥创造性。善于总结,对领导修改的东西进行总结,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在总结中提高自己。对工作高标准要求,每一份文字材料都要在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达到自己当前的最佳水平之后,才拿给领导审阅。努力做到准确、透彻的领会领导意图,自如的驾驭文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各种文字材料的质量,适应各方面的要求。

    工作上我养成了两个比较好的观念:

文书工作鉴定篇6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协调工作,我们将秘书处内各成员分组其中,每组专职负责联系一个部,记录该部例会情况并向上汇报,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加强了联系。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既协调了秘书处与各职能部的关系又培养了大家的团队精神。

二、管理及内部建设工作

1、本学期学生会的部分制度都进行了完善和规范,秘书处负责文件的修改及拟定,并整理收集更新新一届学生会成员资料,加强内外联系,使学生会成为具有战斗力的整体。2、日常学生会的事务管理。秘书处每天安排成员在学生会四楼值班,以应对紧急事项。学生会各部每周将开一次例会,秘书处旁听例会并对各部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最后由秘书处整理并存作档案,并对目前活动进行协作调整及下周工作计划。

三、协助各部活动

文书工作鉴定篇7
文书工作鉴定篇8

二、构建并加强了图书馆自我管理体系

文书工作鉴定篇9
文书工作鉴定篇10

根据我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在现存的很多档案中,存在着已超过保管期限或者已失去保存利用价值的档案,这就凸显出文书档案中鉴别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正确判定档案价值,剔除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是有利于提高文书档案自身价值的重要环节。

(二)文书档案中鉴别工作与人、财、物合理使用

近年来,由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事务的不断增多,使文书档案的数量急剧增多,导致了库房紧张、设备短缺、经费不足等问题频繁出现。通过对文书档案的有效鉴别,有利于档案库房、设备人员的合理和有效利用。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实现优质服务。

二、文书档案中鉴别工作价值鉴别标准的确定

文书档案鉴别标准是使文书档案鉴别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提高文书档案鉴别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文书档案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价值鉴别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为使主观认识活动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实际,保证文书档案鉴别工作的质量,必须建立明确的档案价值鉴别标准。

(一)文书档案的来源标准

文书档案的来源通常指文书档案的形成者。一般情况下,形成者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越高,其形成的档案价值越大。首先,本单位的档案通常需要重点保存,外单位的来文需要根据来文机关的地位、职能、以及与本单位的关系具体判断其价值。其次,在本单位制成的文件中,不同的撰稿者和制发机构也会对档案价值产生不同影响,主要职能部门或人员形成的档案往往比一般事务部门或人员形成的档案价值相对要高。

(二)档案的内容标准

社会对文书档案的需求集中反映在对文书档案内容的需求上,因此,内容标准是文书档案鉴别的最重要的依据。鉴别时主要应依据文书档案内容的重要性、真实性、客观性、独特性、时效性等因素进行价值判断。一方面文书档案所记录实事的重要程度越高、典型性越突出、真实性与客观程度越高,文书档案的价值越大。另一方面文书档案内容越新颖独特,或者越富于本单位特色,文书档案的价值越大。

(三)档案的形式特征标准

文书档案的形式特征通常是指文书档案的名称、形成的时间、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等。这些形式特征在某种情况下会对文书档案的价值产生一定影响。

三、影响文书档案中鉴别工作的因素

文书档案价值鉴定是一项对文书档案工作者要求非常高的业务工作,它要求文书档案工作者不仅具有优秀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而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经验,文书档案价值鉴定人员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着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的活动过程。因此建立文书档案价值鉴定标准体系必须立足于现状,根据存在的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文书档案鉴定标准,从而建立文书档案价值鉴定过程中更加规范的标准。

四、做好文书档案中鉴别工作的途径

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的难度较大,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开展文书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不断完善补充文书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标准,使文书档案中的鉴别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文书档案鉴别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文书档案中鉴别工作的方法

鉴别文书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就是直接、具体地审查文书档案,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直接鉴定法。直接鉴定法要求鉴定人员逐件逐张审查文书档案材料,从文件的内容、作者、名称、可靠程度等方面考察分析,确定其价值,而不是仅仅根据案卷目录、案卷标题或文件目录、文件题名等来简单判定文书档案的价值。一般情况下,文件题目和案卷目录应该正确反映文件和案卷的内容及成分,但有时候也会出现题目中文种使用不当或组卷不合理的情况,导致题目和目录不能正确提示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和成分。

(二)文书档案中鉴别工作的步骤

文书工作鉴定篇11

一、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以来,安徽省经济加速发展,安徽省文秘专业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省内的近130所高校,有近百所高校均开设有本专科文秘专业,在校生有数千人之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也同步快速前进,鉴定规模逐年稳步增长,表现出一些优势。从2009年起,安徽省各类鉴定规模突破50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事业迎来了红红火火的发展时期。其中,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规模达到了近2万余人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现象。根据本课题组掌握的资料来看,几年来,安徽省的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一)有利因素不断得到强化,各种优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的巩固。

客观因素:1.政府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高度重视,新的各项促进政策不断出台,2008年以来,先后制定的条例及其他相关文件达30余件;

2.社会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安徽省作为承接东部产业的西移,皖江经济带和皖北经济的崛起,对各类人力资本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空前高涨;

3.经过十几年地大力宣传、推动,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得到了较高的社会认同,由“我们积极引导社会重视职业技能鉴定”转变为“社会积极要求我们提供职业技能鉴定”。

主观因素:根据2011年安徽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参加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经验汇报材料、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经验材料、安徽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全面发展介绍,近几年来,做了大量实际工作。集中精力巩固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实施体系,一是进一步发挥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省直行业主管部门、鉴定场所的组织实施作用,巩固鉴定规模、加强鉴定质量;二是促进各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设,解决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供给等问题,理顺工作的责权利关系,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工作有载体、有人做,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大前提落实好;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在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内部工作管理方面,印发了20多项制度;四是系统建设职业技能鉴定专家队伍,为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五是进一步加强试题库优化升级和试卷库建设工作,为实施鉴定打造科学精准、灵活实用的测量工具;六是进一步规范、细化、完善考务工作,提高鉴定行为和结果的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七是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开展考评业务研究,轮训在聘考评员,提高考评行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八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研究工作,促进培训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促进培训质量、鉴定质量双提高;九是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认证信息上报和公布制度,完善鉴定违规行为举报查处机制,加强鉴定质量管理;十是重视统计分析工作,为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探索搭建多元化的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体系:一方面,启动“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研究工作,开展实验性鉴定。我省于2005年开始,把“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作为研究课题,于次年建立测试常模并进行试考和更进一步的研究。经过几年试考,该项目在我省产生了一定范围的影响,试考涉及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反应良好。2009年,该研究课题得到了部中心的关注和支持,在部中心的指导下,我省正在对常模库进行改造升级。这项工作完成以后,“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职业技能开发、更加具有职业技能鉴定的属性。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我省于2006年启动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主要做法有:配合有关部门出台了经费补贴等激励政策,先后印发了3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和考核规范编写要求,开发了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考务管理系统,协调省财政印制了50万本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虽然,以上的工作是就整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总结,但秘书职业鉴定作为一个子项目,同样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

(二)虽然,安徽省近几年来在秘书基业技能鉴定工作上的优势明显,成绩突出。但伴随着客观不利因素的趋向弱化,主观不利因素呈加强趋势,许多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这些问题不独安徽一省如此,大多具有普遍性。

1.近几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对鉴定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大,但由于新的职业鉴定种类的不断增加,使得真正投入到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上的资金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鉴定规模的不断增长,鉴定资金投入依然主要依赖考生交纳的鉴定费,显然有些捉襟见肘。人均鉴定投入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对全省秘书职业鉴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质量的提升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制约。

2.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准确性还不够高。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标准参照考试,对准确性、等值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实施链条长、考务环节多、人为影响大、基础建设不够扎实、考核方式方法科技含量欠缺等因素,影响到职业技能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社会实用价值有待提高。(1)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还不够全面。一个多元化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应该涉及基础教育以后直至职业生涯结束的较长的时间段,涵盖职业核心能力、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等不同职业技能层次,以及系统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等不同职业技能方面。现在职业技能鉴定刚刚开始探索多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以职业(工种)为单位的技能鉴定,强调完整、全面,不够灵活、实用。目前,职业技能鉴定考的是一个职业(工种)、一个等级层面的全部应知应会内容,这对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管理、促进劳动力有效流动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岗位设置丰富多样,分工日趋细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岗位通常并不刚好对应一个完整的职业(工种),而只对应相应职业(工种)应知应会要求的一两个单元,致使我们制作的测量工具的尺度存在不适合实际需要问题。以上两个源于鉴定自身的不利因素,将伴随着鉴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扩大而加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4.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秘书资格认证有自己的专家组织出题、制卷等,但是,29个省市的考生的答卷则是由各省市自主组织专家审阅的。而这些专家多数并不是文秘专业的,所以,在批阅试卷时就会出现宽严度把握不准的现象。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2008年全国的秘书考证过关率低,而不是因为考生水平普遍低下。

5. 鉴于以往社会对秘书职业的偏见和我国高等院校秘书专业日渐萎缩的状况,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的实施往往停留在纯职业技能鉴定的层面,相关机构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宣传以及从法律执行层面上做的显然不够到位。尤其是并未在就业上做到严格的法规层次的限定,在大量的党政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里,仍然继续招聘和使用并未通过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使得那些通过了测试的人员对我们的秘书技能鉴定有了许多怀疑的看法,这种现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长此以往,必将极大地危及到这项事业。

6.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文秘专业正式成为高校的一个专业以来,至今已有了30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高等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很好地处理,由于高校和鉴定部门职能的不同,系统归属的不同,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后,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也并不多。制度的、人为地的造成了严重沟通障碍,使得教学只是教学,鉴定只是鉴定的尴尬局面成为了必然。

二、完善秘书资格鉴定系统的建议和设想

针对以上的现状问题,我们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与设想:

(一)进一步强化秘书资格鉴定考试的宣传力度,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制定相应的政策。尤其是要加大法规政策的执行和监督检查的力度,维护鉴定制度的权威性、公正性,营造一个健康的秘书职业鉴定环境。

(二)政府应该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秘书资格考试系统,使资格考试得到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该证书的市场认可度等都必须有一定的经费支持。

(三)进一步规范考核试题库,必须反映当前行业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必须由相关行业的专家介入和认定,并根据行业发展不断更新,为了使鉴定考试规范合理,使考核结果反映考生的实际技能水平,需要建立试题库,而且应以实际操作型、技能型的能力考试为主线,并不断进行更新完善。同时融会多种秘书资格证考试的长处,比如剑桥办公管理证书在理论上的宽松和实际操作的大作业的严格的尺度的把握。

(四)成立省级地方专家委员会,由文秘专业考评员构成。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秘书资格认证有自己的专家组织出题、制卷等,但是,29个省市的考生的答卷则是由各省市自主组织专家审阅的。而这些专家多数并不是文秘专业的,所以,在批阅试卷时就会出现宽严度把握不准的现象。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2008年全国的秘书考证过关率低,而不是因为考生水平普遍低下。

(五)加强考评站(点)的建设和管理,随着纸考向机考的过渡,鉴定的难度和培训的难度都会加强,对考评站(点)的设施条件和管理水平都会有更高的要求。

(六)定期培训考评员,不断提高考评员的鉴定水平。考评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全面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及实验经验,而且还应熟悉岗位的要求,了解高校学生的特点和高校教育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较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七)处理好高等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高校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必须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之具有鲜明特色,以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处理高等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我们既不能把两者合而为一,也不能互相排斥。高等秘书教育必须保持自身独立的个性,决不能把自己变成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培训班;但是,也不能排斥鉴定考试内容,作为应用型特点明显的秘书专业教育不能单纯从理论到理论,脱离社会实际。面对秘书职业资格鉴定,高等秘书教育需把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融合到自己的教育内容之中,融合的同时坚持独立性,这是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二者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八)进一步发掘资格考试的潜力和空间,充分构筑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积累学习资源,形成学生成长记录的电子档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创新。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安徽省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心应放在追求质量,进一步提高鉴定的权威性、科学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上,加强监督监管,维护秘书职业鉴定结果在秘书工作中的有效性,公正性。同时,加强与省内高校的沟通协调,真正打通高等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两者之间的障碍,使全省秘书资格鉴定系统得到完善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庆.文秘职业化对高校文秘专业培养模式的导向[J].上海大学学报,2005(12).

[2]赵丹绮.浅谈新世纪文秘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J].文秘之友,2005(7).

[3]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经验材料:安徽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加强基础建设 提高工作质量 促进全面发展 资料来源于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http://.cn.2011-06-21.

文书工作鉴定篇12

一、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定义与作用

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其是对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进行鉴定的重要依据,而且在档案鉴定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档案保管期限表可以为档案归档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文书档案管理和归档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来可以对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限定,对保存文档进行分类,从而确保文书档案能够顺利归档。档案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但对于档案要进行保管时,都会对其保管期限进行确定,所以对于档案保管期限长短、到期后是否还需要继续进行保存时都需要进行鉴定,档案鉴定作为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式,往往都是对档案的价值和保存年限进行鉴定,档案鉴定与档案保管期限表并不等同,档案鉴定需要以档案保管期限表作为重要依据,而鉴定时则需要以保管期限表作为标准,所以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的重要作用即是为档案鉴定、归档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标准。

任何档案在进行管理、归档及鉴定时都需要以保管期限作为其标准,所以文书档案也不例外,需要根据保管期限表来对其保存形式和保管期限进行确定。特别是近年来,加大了对档案保管期限表研究的力度,档案签定也纳入到了档案管理工作中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鉴定更为重视,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将保管期限表的作用发挥出来,则需要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纳入到鉴定工作范围,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

二、做好文书档案管理期限表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文书档案管理期限表的实用性

在文书档案管理期限表中,必须要将其鉴定标准、方式方法以及原则等结合在一起,以鉴定的理论为基础,将实际的鉴定工作和鉴定理论融合,才能够使档案管理期限表的修订工程能够更好的完善和顺利的进行。要想档案鉴定工作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最大效率的运用,这就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以十分专业的水平为基础,还要具有相当的工作综合能力。而就目前我国国情看来,相关的档案工作人员的个人专业水平以及实践综合能力等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所以,要想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文书档案管理的期限表的作用必不可少。要想使文书档案管理期限表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必须要重视各类文书档案期限表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将鉴定理论充分体现在保管期限表中,降低档案价值鉴定的难度,统一认识,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合理制定保管期限表,做到分级分系统

档案在形成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企业职能、社会地位、档案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具备不同的价值。档案价值不同,鉴定时所参照的标准自然也不同。但现实情况是,保管期限表的档案鉴定依据单一,这导致档案在鉴定期间只能参照一个标准,最终导致鉴定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在建立档案保管期限表时尽量采用分级、分系统方式,以保证保管期限表中的档案鉴定标准具备多元性特征,能更好的实现档案价值鉴定。

(三)变档案保管期限“三分法”为“标时法”,缩短保管期限

当前我国档案在保管期限上进行归分时,将其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个档次,这就导致一些永久保管的档案有进无出,对于馆藏的优化起到了较大的制约作用。而且长期保存的档案一般保存时间也没有进行详细划分,几乎都按五年来进行保管,同时一些介于短期和长期之间的档案在鉴定时也划分长期档案进行保管,导致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利用标时法来对档案保管期限进行划分时,将不同价值和不同保管期限档案的保存期限进行一个明确的划分,在保存期满后对其进行复查,对没有价值的档案进行及时销毁,使档案鉴定工作成为一项日常性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四)档案保管期限表要有较强的操作性

操作性是评价档案保管期限表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其生命力的重要表现。一直以来国家对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了不同的修订,每修订一次,条款就减少一些,这与档案种类的日益增加和国际上文件处置标准日益细化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导致档案保管期限表操作性较差。因此,档案保管期限表在内容上要条款具体、用词准确、界限分明、有血有肉,含混不清的应加以注释或举例说明,使得鉴定时主观随意空间越小越好,便于操作,达到鉴定人员拿着一份档案,对照保管期限表,就能比较容易地准确判断出这份档案的价值大小和保存期限。

三、结束语

档案保管期限表作国档案鉴定和归档的重要依据,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做好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工作,确保其内容的多元化,努力提高档案保管期限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使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文书工作鉴定篇13

1、作为经济司法的主要构成部分,司法会计鉴定具有显著的法律特征,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诉讼证明活动。

2、司法会计鉴定是司法机关聘请、选派专业人员进行的诉讼活动。作为诉讼参与者,要求鉴定人遵循科学技术规定独立作证。

3、司法会计鉴定对象为案件相关会计核算资料。换言之,案经济犯罪件审理过程中涉及的会计凭证、帐薄、报表等。

4、司法会计鉴定活动必将存在法律后果。作为司法机关案件处理的重要依据,司法会计鉴定结论作为诉讼证据,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应,是会计、审计专业人士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会计专业问题提出的意见。如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人员司法结论不真实,属于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存在的问题

1、鉴定书制作粗略,缺乏充分论证。在鉴定人出庭作证不足的情况下,鉴定书为司法人员的主要审查依据,如制作鉴定书较为简单、形式化,将对鉴定书证明价值造成严重影响。具体工作中,由启动鉴定程序到完成鉴定活动,该问题普遍存在。鉴定委托过程中,如前期侦查阶段公安机关获得的鉴定相关材料提供不齐全,如基准日期错误、或双方陈述不符等。鉴定过程中,需根据市场法、成本法等由鉴定人员对涉案财物价值进行计算,如鉴定书内没有市场调查材料或计算成本的流程,将对司法人员审查、判断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

2、权利告知疏漏,影响鉴定书的法律效力。作为鉴定书法律效力的重要体现,告知案件当事人鉴定结果极为必要。普通案件中,都具有权利告知文书、笔录等,但特殊情况下,部分案件存在权利告知疏漏现象,如盗窃案件中,共5人参与,其中2人先抓获,侦查环节对2名犯罪人员告知鉴定书异议权,随后另外3人抓获,该阶段也必须告知3人鉴定书异议权,但往往该环节易出现纰漏,进而对鉴定书法律效力造成严重影响。

3、鉴定人出庭作证不规范,经验不足。作为司法鉴定文书的延伸,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对鉴定意见事实的进一步阐述,是提升法律效力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以确立各项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法律法规,但因多种因素的制约,该项法规无法充分发挥其功效,出现形式主义现象。特别是在具体操作中,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因发言技巧、交叉询问技巧无法熟练掌握,导致证据不充分,无法达到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目的。

三、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水平的措施

为满足案件侦破需求,必须对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加以重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检察机关办案效率,才能推动整个检察事业的快速发展。

1、强化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要求,按照侦查工作需求侦查机关需合理进行鉴定机构的设置,不能面向社会接受委托,实行司法鉴定业务。并要求检察机关进行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这样不仅可以开展案件侦办鉴定活动,更能根据公诉机构要求再次鉴定。

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处于双轨制形态,也就是国家侦查单位、检察单位鉴定机构和社会鉴定机构同时存在,这种形式虽然为检察机关鉴定工作提供了保障,但却无法满足司法事业的需求。为此,必须重视司法鉴定社会化,要求侦查单位与其内部司法鉴定只能看做驳论依据,不能当做定案立论的标准。也就是说,全部司法鉴定在公诉案件内,需由社会鉴定机构开具,如保留侦查单位或内部司法鉴定机构,则其作用将发生改变,只能作为临时性鉴定,起到审查辅助功能。如检察机关人员对司法鉴定存有异议,则通过其内部鉴定机构加以辅助。

2、司法鉴定文书规范

规范司法鉴定文书,是提升文书证据能力、证明效力的重要保障。根据实际经验分析,需按照不同鉴定文书类型进行文书制作要求的划分。如鉴定论证时需具有便于审查的特点,法医鉴定文书内需附有医院开具的各项资料,如就诊资料等。在鉴定涉案财产价格文书时,需附有相关财物证明,如购销凭证、实物图片等。

3、规范鉴定人出庭作证体系

司法鉴定诉讼定位、价值直接决定了鉴定人的诉讼角色。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我国诉讼理念主要是为了事实真相查明,其定位于通过诉讼双方委托的辅助法官定案的专家证人。鉴定人作证对法官对案件认知起到辅助作用,可对缠诉上访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因案件处理量大、司法资源不足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必须重视鉴定人出庭作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必须对鉴定人出庭作证法定情形加以明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司法经济管理活动,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主要是对财务类型犯罪行为的反映、监督、分析。按照财务会计学理论体系,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鉴定书制作粗略、权利告知疏漏等,并以此提出提高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水平的措施,以期提升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准确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潘仁林.司法会计鉴定应当是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重点――暨谈对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发展趋势之认识[J].中国司法鉴定,2011(06)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