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爱情感言实用13篇

经典爱情感言
经典爱情感言篇1

3.草根爱情是这样的:安安稳稳最实在,陪你吃糠和咽菜,直面人生的失败,不变心来不变坏,没有小三没烦恼,和和美美俩人好。

4.再忙也会找你喝咖啡,再冷也要听你讲笑话,再烦也会听你说心事,再糟也要让你过得好,再累也要给你发信息,再苦也要和你在一起。

5.一家小两口,房车都没有,存折数不多,从不闹分手。虽然较清贫,两人很温馨,从来不吵架,时常散步走。同心齐协力,为家打基础,致富办法多,创富靠双手,来日方长路,日后必都有。

6.薄禄为食,果腹充饥,贷款买房,遮风避雨,安步当车,锻炼身体,贫贱持家,恩爱夫妻,执子之手,爱在心里。

7.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打工上班挣钱花,日子过的很紧吧。草根夫妻从来难,裸婚压力要几年。和和美美过日子,好好努力养孩子!

8.和一个穷小子玩笑,高兴一阵子;和一个穷小子成家,辛苦一辈子。你的选择没有错,我欠你的太多,以后我一定好好努力,给你美好生活!

9.同样质量比价格,精明;同样价格比质量,划算。同样生活比幸福,自在;(心得体会 )同样感情比付出,长久!祝愿草根爱情,长长久久!

10.锄头工具手中拿,抬头看看日西斜,老头把汗擦一擦,老婆接过抹一把。凉风吹来很惬意,趁着天凉努把力,夫妻同心过生活,汗水浇灌好庄稼。

11.只想和你好好爱,不求多贵和多财。一日三餐粗饭可,辛勤工作把力卖。相互之间多忍耐,莫要琐事恶语害,自古和气把人聚,几世轮回爱还来。

12.草根也有情,而且很痴心;有你在身边,天天是晴天;宁可自己苦,不让老婆累;做个男子汉,快乐把活干;家中有爱妻,再苦也值得!

13.不爱你漂亮容颜,只爱你爱心无限,不爱你羡慕虚荣,只爱你辛勤能干。不爱你较真比攀,只爱你心态坦然,不爱你忽视父母,只爱你孝字当先。

经典爱情感言篇2

一、学习研究中重视英美经典文学赏析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者或者文学研究者,只有阅读原著,才能捕捉西方文学阅读的经验,为日后的文学研究和文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英美经典文学的阅读赏析,不仅可以了解英美经典文学的基本架构,而且可以熟知欣赏、评价西方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文字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是源于文本自身的,这就要求必须从文本出发,来品味,来体会。此外,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对文中所描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加以琢磨,在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对西方文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英美经典文学的特点

西方英美经典文学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一,善于利用社会生活实际来展现广阔的文化背景,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二,擅长将现实主义的刻画与浪漫主义的氛围巧妙融合;其三,作者常常将情感寓于故事情节和人物描述之中,自然表达。英美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的许多经典对白,就体现了上述特点。经典对白展现出众多唯美的文化蕴涵,细细品味,也许其中的一个词语的巧妙运用都使得整个句子意味深远,进而展现出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个性所在。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名著《简·爱》,自1847年问世以来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也曾被多次改编为影视和音频作品,成为文学评论界的宠儿。当前,《简·爱》的影视、音频作品还被应用于教学活动,受到普遍欢迎,既可以让学习者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还能够体会到英美文学的经典浪漫。作品中,男主角罗切斯特要去爱尔兰,女主角简与他告别时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主动向罗切斯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虽然语言平淡无奇,但是作者却生动地展现了女主角内心火一样的热情,更加不乏赤诚。简的爱情观、追求自由平等的内心情感以及坚强的个性,统统展现在读者眼前。此外,作品中铿锵有力的语言,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女性强有力的内心。事实证明,《简·爱》是一部永不褪色的经典作品,它以自己独特的美感吸引着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眼。夏洛蒂在《简·爱》的写作风格上简洁传神,质朴生动;第一人称的称谓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能够让读者体会到主角的所思所想。同时,作品也不乏欧洲浪漫主义的特征,显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英美经典文学的灵魂所在

英美经典文学的灵魂是指写作手法的精炼,通过语言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情感态度,辛辣讽刺抑或俏皮幽默等。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总以性格的丰富、复杂而取胜,而这些表达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的丰富多彩、清新隽秀,既含哲思,又体诗意。加之修辞手法的运用,作品显得更具韵味,有力地推动作者和读者达成共鸣。例如,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其独特之处,很多处都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比喻在语义层次上往往偏离常规,却都达到形象化、易于理解的目的,比较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更好地传达作品的美感。这是因为“规范化的语言能准确地表达现实世界,但往往滤去了感觉的变异味道,容不得原初经验的古怪,也因此摒弃了鲜活。”

四、提升英美经典文学赏析水平的对策建议

1强化主动进行文学赏析的意识

通常,提到英美经典文学赏析,许多人都以为去图书馆查找一部经典著作回来慢慢品味。其实,只要具备文学赏析的意识,我们随时可以进行文学赏析。例如,对通常所接触到的文学性、思想性比较强的文章,就可以从文学赏析的角度来体会,还可达到丰富自我语言修养和鉴赏能力的目标。诚然,文学赏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强化文学赏析的意识,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透过语言材料去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从而产生智慧的启迪和性情的陶冶,则我们的文学赏析水平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2积极拓展自己的文学知识面

对经典文学赏析不是凭空的读或者想,它是以一定的文学知识为基础和前提的。虽然平时我们接触到的许多文章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是它们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涉及到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所以,以此为线索,可借机去多了解相关的文学知识。例如,文章“PublicAttitudesTowardsScience”中涉及到了英国作家玛丽·雪莱所著的《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怪物肯斯坦。那么,我们就可以去了解与此相关的更多文学知识: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主要描述了科技、道德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人性的矛盾以及善恶转化,贯穿其中的“科学发展失控会毁灭人类自身的担忧”对以后的科幻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此种担忧已经成为科幻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也是西方经典科幻电影的主题。

3注重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分析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作家只有通过语言的运筹才能创作出经典的作品,才能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才能勾勒出婉转的故事情节,所以,无语言何谈文学。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分析可以有多种角度:

第一,从修辞的角度。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段有明喻、暗喻、引喻、讽喻、拟人、反语、夸张、对比等,相当丰富。在阅读时,有意识地认知这些修辞手段,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幽默以及新颖多彩之处,进而加深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例如,文章“TheTrueHEight”中就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比如其标题就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表达迈克尔所梦想的飞翔与他在比赛时的飞翔的明喻。时常分析这些语言修辞手法,能够做到虚实的结合,进一步赏析文章美的意境。

第二,分析人物语言的角度。众所周知,人物语言是作家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都因人而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文章“TheWateryPlace”中,作者采用了两种迥异的人物语言风格,即卡默伦与外星人所分别代表的两类群体,前者的语言大量地以口语来表达,句式简短,语言表达方式随意,有很多的缩略句,从而也就描绘出此人随意、不修边幅的人物特征;后者的人物语言则与前者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外星人所采用的语言较为正式,多以长而且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还用较多的被动语态和If句式来展示他们对此次访问的重视。通过分析卡默伦与外星人的人物语言风格去揣摩这两类人物,可以更好地理解双方的身份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注重总结类似主题文学作品的赏析技巧

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按不同的主题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比如说爱情的、亲情的、友谊的、科幻的等等。其实,每一主题的作品都有其普遍之处,所以在平时进行赏析时要有意地解构文学作品,注重总结一类主题的文学作品的特征,同时,发现不同作品的个性。

以爱情类文学作品为例。爱情是文学的不灭的主题,英美许多优秀的爱情文学作品以歌颂真诚、美好,抨击虚伪、丑恶为主线,深刻地反映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导致此类现象的社会根源,成为我们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在赏析这类作品时,首先,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文中的爱情描写,在思想上接受爱情美的熏陶;其次,要把握好赏析爱情文学发展的线索:

(1)爱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可以说,爱情也是照亮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灯塔之一。若以起初的爱情文学来诠释,主要有以下几部标志性作品,14-15世纪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世纪霍桑的《红字》、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爱情是透视社会文化、本质的窗口。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著的经典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表面上讲的是小说主人翁的爱情悲剧,实则是为了抨击资本主义虚伪的婚姻、法制、宗教以及道德。小说中,因为亚雷有资本做后台,所以他才敢放肆地侮辱苔丝,而为资本家服务的资本主义法律当然不会保护贫穷的苔丝,当苔丝杀了亚雷这个两次破坏自己爱情、婚姻的仇人时,法律的行动又是那么地“高效”;另一个决定苔丝命运的男人克莱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的双重道德标准,他视苔丝为己物,不容她失去纯洁,但自己却可以风流成性,不受任何道德底线的约束。所以,克莱是害死苔丝的一个间接的隐形杀手。这部小说正是19世纪资本主义生活基本特点的真实写照。

(3)爱情是阶级关系的特殊印证。爱情作为人类活动,肯定带有时代的印记。例如,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描述的就是特别诡异的爱情故事。由于无法脱离维多利亚时代阶级关系的束缚,女主角凯瑟琳以为林顿年轻、富有,嫁给他将成为当地最高贵的妇女,而与希斯克利夫一个弃儿结婚则会降低身份,尽管她的心却属于希斯克利夫。他们之间纯洁的爱情被建立在财富上的阶级偏见所玷污了,她的背叛导致了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及对后代的爱情折磨。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压迫与被压迫者之间人性关系的忠实记录。

经典爱情感言篇3

——纳撒尼尔李

2.感情抵抗不住繁琐的家务,务必至少有一方品质极坚强。

——巴尔扎克

3.妻子不贞,丈夫有一半职责。

丈夫不贞,太太也有一半职责。如果把对方逼得落荒而逃,职责就更大。——柏杨

4.感情往往是结婚的果实。

——莫里哀

5.在要求对方是不是处女的时候,想想自我是不是处男,如果是,你能够,如果不是,你凭什么。

6.感情需要薄薄的一层忧伤,需要一点点嫉妒疑虑戏剧性的游戏。

——瓦西列夫(学习座右铭)

7.以沉默来表示爱时,其所表示的爱最多。

——加尼特

8.一刹真情,不能说那是假的,感情永恒,不能说只有那一刹。

三毛

9.不能使你发奋的爱,不如不爱。

——拿破仑

1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11.习惯就是一切,甚至在感情中也是如此。

沃维纳格

12.谁按规定去爱,谁就得不到爱。

——蒙田

13.爱不需要解释,却又能够解释一切。

虽然感情只是众多情感中的一类,但它远比其它来得深刻,来得无奈。

14.对感情不必勉强,对婚姻则要负责。

——罗兰

15.异性友情的发展,就象双曲线,无限接近但永不触及——卢梭

关于爱情的经典励志名言经典1.感情不仅仅丰富多彩,而且还赏心悦目。

——申斯通

2.爱慕一个女子,通常爱她此刻的样貌;爱慕一个少年,通常着眼于他未来的样貌——卢梭

3.水会流失,火会熄灭,而感情却能和命运抗衡。

——纳撒尼尔李

4.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

——泰戈尔

5.聪明的爱人珍惜的是爱人的爱,而不是爱人的礼物。

——陶玛士

6.爱情越热烈、越真诚,就越要含蓄。

(巴尔扎克)

7.晚秋季节还能找到春天和夏天错过的鲜花吗?(巴尔扎克)

8.我们恋爱可能不感到快乐,也可能快乐而并非恋爱。

(巴尔扎克)

9.爱情抵抗不住繁琐的家务,必须至少有一方品质极坚强。

(巴尔扎克)

10.一有人反对,爱情会变得象禁果一样更有价值。

(巴尔扎克)

11.能使所爱的人快乐,便是得了报酬。

(巴尔扎克)

12.爱情和工作都能使人对外界漠不关心。

(巴尔扎克)

13.女人的体力本来就柔弱,所以,通常她们都喜欢手臂大的壮汉。

14.感情会自寻出路。

——英国

15.一旦你确实需要爱,你就会发现它正在等待着你。

——王尔德

关于爱情的经典励志名言推荐1.没有什么绳索能比感情拧成的双股线更经拉,经拽。

——罗伯顿

2.假如你问我该不该结婚,我会回答你:无论如何,你都会后悔的。

——苏格拉底

3.感情是自由自在的,而自由自在的感情是最真切的。

——丁尼生

4.正因爱过,因此慈悲;

正因懂得,因此宽容。——张爱玲

5.喷泉的水堵不死,感情的火扑不灭。

——蒙古

6.感情不能用常识衡量。

——日本

7.只有爱给你解开不死之谜。

——费尔巴哈

8.好想来一次安静的认真的努力的唐吉坷德式的单恋。

9.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0.结婚那天你一定要来做我的伴郞,因为我们承诺过要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

11.阳光擦干了我思念你的泪水。

12.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吗?

13.不爱的爱情,永远不会变坏。

所以,我们调情,我们暧昧,却永远不要相爱。

14.以后你会不经意地想起我,请别忘记我曾那样深深地爱过你。

15.没有什么比辩才更能引起女人的兴趣了。

可怜的女人,她们完全不明白一个能听话的男友比一个能说话的男友,不知要强多少倍。

16.女人是男人前程上的一大障碍。

爱上一个女人,想再做什么事情就不容易了。要便利地爱上一个女人,不受她的一点妨碍,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结婚。

17.如果你想被别人爱,你首先必须使自己值得爱,不是一天,一个星期,而是永远。

18.人并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19.上帝创造了男人是为了使他孤独,而创造女人是为了让他更孤独。

经典爱情感言篇4

一、诵读经典文化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言文字奥妙无穷,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们创造出精彩纷呈的语言文字,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篇佳句。千百年来,无论是智者贤人还是市井百姓,很多人都将自己的智慧赋予深刻的语言文字;无论是从修身养性到治国安邦,还是从俗谚俚语到诗词歌赋,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些经典作品甘之如饴,能深深地吸引人们阅读。它们堪称一座丰富的语言文字宝库,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彰显着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它们为学生的文学修养、语言修养、生活智慧和处世经验提供了借鉴,既可以S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诵读经典作品可以陶冶情操,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扎根在诵读经典作品的沃土中

优秀的传统文化犹如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又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不断地发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们如同陈年佳酿,反而更加醇香诱人,历久弥新。那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富有音韵美的古诗词;那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富含深刻哲理意蕴的古文;那文学色彩浓厚、捕捉大自然的踪迹、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描摹景物浑然天成,语言清新可爱,形象逼真;那激励世人修身养性,读书写作的名篇佳句……这些经典作品字字珠玑,构思精巧,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富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这些国学经典是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会储存在学生的大脑里,它们将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1.因人而异,播种、扎根、汲取营养

(1)由易到难地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因此,教师可引导低年级学生先诵读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经典唐诗,再诵读历代有名的千家诗;中年级学生主要诵读经典的名言名句,如《论语》《孟子》《诗经》《大学》等经典名篇中的名言名句;高年级学生先诵读优秀的宋词和有名的历代词,再诵读一些脍炙人口的古文节选片段。这样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既调动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丰富多彩地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我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例如,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给诗词配画;借鉴诗词的格式和写法,自己当诗人、词人,仿写古诗、宋词;寻找合适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诵;与学生合作尝试给诗词谱曲,再进行班级演唱……这些活动形式新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断得到发展。

(3)将诵读经典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

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永远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诵读经典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诵读经典、体验经典、感悟经典。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经典的魅力,充分调动了学生进一步诵读经典的积极性,使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4)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汲取经典文化的营养。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教师应用心研究,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汲取经典文化的营养。例如,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标准的评价体系,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诵读的质量与数量上要求更高一些,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要求低一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在班级里不定期举行诗词朗诵会、古文诵读会、经典名言名句竞答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因物而牵,同根相聚,从广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笔者根据诵读经典的对象,引导学生把描写对象相同或相似的古诗文聚集起来,扩大学生诵读经典的范围,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学白的《古朗月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其他描写月亮的古诗文和现代文。学生搜集到了很多作品,有白居易的《暮江吟》、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月下独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近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情景下月色的美,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置身其中,更深入地感受诗文所描写的意境。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月亮进行独特的描写,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特有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因情而联,盘根错节,从深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诗词、古文所具有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把情感基调相同或相似的古诗文联系起来,让它们交织在一起,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深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学习崔颢的《黄鹤楼》时,学生在反复诵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句话时,体会到黄昏时分,暮霭沉沉,烟波浩渺,江上的暮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的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乡愁,而诗人却漂泊异乡,面对浩瀚的大江,独自走在苍茫的暮色中,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之情。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因情而想,联想出许多写乡愁的古诗文。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仅28个字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游子的思乡之情;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宋李易安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学生在进行关联诵读中,深深感受到这些人都是写愁,但各具特色。如李白愁得激愤,李后主愁得哀怨,李易安愁得沉痛,由于他们的身世、遭遇、性格、气质不同,其写愁、喻愁也各有特点。

又如,学生在诵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满江红》这些诗歌时,文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彰显了诗人的一身正气,充诉着对祖国浓厚、强烈的热爱之情。一直以来,很多语文教师都认为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较抽象。其实,诵读爱国主义经典作品,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成诵即可,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诗词中的情景,使学生在入情入境中诵读经典作品,感受文天祥、辛弃疾、岳飞等仁人志士慷慨激昂、满腔热血、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因此,诗歌所具有强烈的热爱之情深深地感染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扎根、发芽、开花。

4.因点而圆,辐射课内外,根深叶茂,形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密林

(1)以中心点画圆,向其他学科辐射学习,力求众木成林。

经典的古诗文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历史、逻辑推理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诸多方面,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时,要有意识地融合各学科资源,注意把语文学科的经典诵读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审美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散文《观潮》节选的第一段――《浙江潮》,语言简洁传神,用词精当,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生动地描写了海潮雄伟壮观的景象。在诵读过程中,学生不仅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作者对祖国语言由衷的热爱之情,而且要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月球引力对潮汐的作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浙江之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的科学缘由。又如,学生在诵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不仅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美术学科给诗词配画,而且要结合音乐、体育两门学科,谱曲歌唱,编排舞蹈。这样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以中心点画圆,向课外辐射学习,力求根深叶茂。

生活是一本美丽的书,是一所塑造人、成就人的好学校。它既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又是学生学习、幸福生活的真谛所在。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诵读的内容,向生活实践辐射,把诵读经典扎根在生活实践中,使其根生叶茂,形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密林。

经典爱情感言篇5

教师当然可以借助案例、文本的阐述,启发学生的大爱情怀,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仁”这种高尚的爱,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养成是有次第的,它的根基便是我们往往因为太过日常而不会特别关注的“孝心”。“仁”这一博大爱的情怀,正是从家庭最天然、最基本的“父子亲爱”开始的,试想一个对父母都不能真正做到爱心、爱行的人,如何能对其他相关或不相关的人生出真正的爱。正如古训所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1]

因此,生发医学生的“仁心”,如果绕开了对“孝心”的培养和关注,那便是一种没有根的嫁接,背离了自然规律,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预期。可能我们用了很多的事实和方法在某一刻打动了学生,却不能很成功有效地使之内化为本心的自觉。古典诗词赏析对医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也要特别注意这点。古诗词当中确实有很多启发“爱”的名篇,但是我们要在这种种美好的“爱”中――爱亲与友、爱家与国、爱自然及万物,找到关乎“爱”的原点――“孝爱”的篇章,着重深化和升华,如此才能更好地纵横延伸,培育“仁”的大爱境界。

古典诗词里启发“孝爱”之心的诗,有的是医学生在大学以前学习过的,比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对于这种自小了熟于心的亲情诗,大学里再赏析虽重复,也未必不可,但必须另辟新径,更多地引向实践的新层面。比如考虑到大学生大都开始尝到别亲离乡的滋味,教师可以引领他们回忆分别、关注每一次的分别,甚至亲自体验穿针引线、密密缝的感觉等,以实践来生发新意、升华情感。

更重要的是在古典诗词的丰富矿藏中,从来就不缺乏启发医学生“孝爱”之心的经典作品,教师完全可以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去遴选佳作,给医学生带来崭新的体验和深刻的启示。

关乎孝亲之爱的古诗词,最早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诗经》,如《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3]便细腻展现了父母对子女恩重如山的抚育,字里行间淌满作者深切的忆念和不能终养的沉痛。

到了诗词最繁荣的唐宋时期,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孝亲”诗,许多名家都从不同角度,妙笔诠释着人间的“孝爱”。比如白居易的《慈乌夜啼》,“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4]

这首诗通过对慈乌鸟丧母后种种行为的细腻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慈乌对母恩的深切感念,最后笔锋一转指向现实中的某些人,对比之下其心尚不如禽,禽中的慈乌则堪与孔门中以孝行著称的曾参作比。这首诗对慈乌之孝刻画得精妙而传情,完全可代入读者的情感细细体会,所有的描绘最后铺垫出“人或不如鸟、而鸟胜人”的慨叹,题旨引人深思。

如果说《慈乌夜啼》是从正面引领学生“孝爱”情感的佳作,那么白居易的另一首诗《燕诗示刘叟》则以汲取教训为旨,负面展现了不孝的苦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细腻呈现父母对儿女泣血之爱付诸东流之后,戏剧性地指出此乃人生的复制,引出对“不孝”的警示。全诗如下:“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时,亦尝如是。故作《燕诗》以谕之矣。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5]

这是白居易擅长的讽喻诗,因受现实中真实人事的触发而创作,不直写人事,而是以燕子的故事来启示当事者、警示读者。诗人用大量细致的笔墨描写了梁上双燕艰辛的育儿过程、浓浓的爱子之情以及子羽翼丰满后不再归来的思子之伤,却在末尾说道:“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看似对悲痛的燕子而说,实是点醒当事人,即诗序中的“叟”――儿子现在所做的不正是你当年所为?而你正在遭受的一切,不正是当年也让父母遭受过的吗?整首诗无论是对双燕育子之劳和育子之情的细绘,还是对思子之悲的刻画,亦或是最后点醒当事人的一番言语,都有很多演绎的空间引导医学生去品味和思索。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正如前面分析过的,如果说“爱”是人间的大道,医者的大道,那么孝爱恰恰就是这个大道的根本,而中国的古典诗词从来就不缺乏“孝爱”主题的作品。对于医学生的古典诗词赏析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用心发现和关注以“孝爱”为内涵的经典,从一切“爱”的原点――孝亲之爱,去培养医学生的爱心,在“孝爱”情感的坚实基础上,提升其他爱的情感、孕育“仁爱”的高尚境界。

回观实践,在以古典诗词赏析来提高学生的情操方面,我们已经习惯并熟稔于用它来启发学生爱国、爱集体、爱人民等情感,但对于最重要的一切爱的基点――孝亲之爱,却有所忽视,而这恰恰是培养医学生仁爱之心最重要的基石。

二、中华古典诗词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路径

古典诗词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但对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而言,它却是一个无尽的富矿需要去开掘。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有一个共通的问题是:在古典诗词鉴赏时,我们往往不能回避一些已经被反复学习过的“大家”,因为如果刻意避开他们,就等于避开了文学中的经典,避开了古典诗词中最深刻的一些内涵。可是这些“大家”对于医学生而言往往会因为过于熟稔,而失去了鉴赏的兴味,尤其在从小学到高中以升学为主旨的教育中,对这些名家的解读常常会被概念化、类型化,冲击了学生的审美兴致。对于课程紧、学习压力较大的医学生而言,如果古典诗词赏析失却了独具的美感,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舒缓,对作家作品第一眼便相看生倦,又何谈进一步引入深层次的内涵。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常常不仅有深刻性,更具有丰富性。我们在引导医学生赏析一些熟悉的名家时,如果用心、全面、立体地去观照赏析对象,则完全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角度、新的话题,打破约定俗成,避开“烂熟”,激发起学生崭新的解读热忱。

(一)在中国历史上,医学与古典诗词的名家名作常常联袂。从小的方面来说,有些诗词名家因为个体的疾病经历或孝侍亲人的目的,对医学有特别的钻研,并常表于诗词。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的诗词名家都根植于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他们的学养源泉或儒或道或释,或兼而有之。而儒道释三家向来有兼修医学、行医救人的传统,道医、佛医、儒医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因此很多诗词名家同时也是医学和养生方面的达人。

比如上文提到的白居易,诗歌创作中就有大量与医药学相关的诗篇,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他呈现在诗歌中的医学体悟,很多都来自于自身疾病的治疗经验,从养生到医理到治病,都有论及,其中很多方法和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值得关注和借鉴。《试论白居易的医药学思想》[6]这篇文章对此做过较为详尽的分析。

又如,以爱国、豪壮的特质为我们所熟悉的大家――陆游,他不仅是一位有很多养生心得、并在实践中获益、特别长寿的诗人,更时常行医出诊,救治过大量百姓的医生,所到之处颇受欢迎和拥戴。他的养生经验和行医事迹,也在诗歌中有较多的体现。比如颇为著名的扫地诗――《冬日斋中即事》,“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7]即着力推荐了实用易行的扫地养生方法,清晰介绍了这一养生法的多重好处和功用。又比如在《山村经行因施药》这首诗里,陆游又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时常为乡间百姓治病、妙手仁心颇得百姓爱戴的情形。“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8]乡亲们看到陆游,都特别欣喜、夹道欢迎,都说“先生啊,您曾经救过我啊!”这个村的百姓甚至为了感念诗人的救治,为孩子取“陆”为姓,这在特别重视子嗣传承的中国传统社会,是多么隆重的感念!

除了较为突出的白居易、陆游外,把诗歌当成为医学养生等内涵表达载体的,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古典诗词名家,比如苏轼、刘禹锡、杜甫等,他们在医学养生方面都有不少出人意料的事迹甚至贡献。

古典诗词赏析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医学生专业学习的内涵和兴趣,将这些诗词名家兼医学养生达人介绍给学生,并选择相关的优秀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诗词名家的医学风采,体味古诗词中蕴含的医学理念,打开医学生古诗词鉴赏的新视野,更多地激发出他们赏鉴的热情。

(二)除了结合医学生特点,从他们备感亲切的专业内涵入手,引入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还有很多其他的角度也可以尝试,让医学生在耳目一新的感受中,走近诗词大家。

综上所述,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其高度和广度往往是成正比的,温婉大气的李清照,也有过闺中的娇俏,以及不让须眉的气度;豪情万丈的苏轼、陆游等,也曾柔情似水。而这些灿若星辰的诗词大家,除了上文提到的,很多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外,还往往涉猎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等众多领域,并成就突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用心和耐心去发掘,就一定可以在看似过于熟悉、概念化了的大家及其作品背后,找到新突破口,给身处学业压力下的医学生带来崭新愉悦的审美感受,进而有可能在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中,让深刻的内涵随“细雨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灵,更有效地被他们接纳吸收。

比如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有两个熟悉的标签――豪放派和爱国,简单重复这种标签式赏析,无疑是兴味索然的。但是如果细心观照和发掘,就会发现这位宋朝词坛的代表人物,在这两个特熟的标签之外,其实还有许多丰富的立面,足以让我们找到激发医学生兴味的新视点。

仅就辛弃疾的创作来说,不仅有田园风十足的乡间诗词,可多重解读的经典情诗,还有在诗词名家中颇为罕见、喜感十足、打破一贯正统形象、以“戒酒”为主题的小品式词作――《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读者不妨一看:“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即来’。”[9]

整篇词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酒杯的狡黠、词人的无奈描写地情态淋漓。即使词人以摔碎而威胁,酒杯仍因为熟稔好酒之人的特点而胜券在握,退下时不仅毫无恐惧还大胆埋下撩逗词人的伏笔,让人忍俊不禁。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与词人一贯英雄形象的巨大反差,堂堂丈夫竟被大胆的小酒杯弄得颇是无奈,占不得上风,一番对话神情毕现、充满诙谐。英雄词人褪去了熟悉的高大上,变得特别接地气。如果我们能从这首颇为优秀却很别致的词切入对辛弃疾的赏析,让医学生们意外地看到英雄词人下里巴人式近于平常、又十分谐趣的另一面,让学生产生亲切而陌生的审美感,再逐渐升华到那些富有深刻内涵的经典作品,稍加提点,便可以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兴致,在充满新意的宽松情境中让一些必需的情操春风化雨、润入心田。

总之,对于医学生而言,在古典诗词赏析中,教师不仅应当把“仁爱”之心的培养作为重点,更要特别注意具体地将“仁爱”落地生根在“孝爱”的基础上,从古典诗词种种爱的内蕴中,精选与“孝爱”相关的内涵,用心考量、设计和引导赏鉴,从这一切爱的原点出发培养学生的爱心,才能“本立而道生”。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可以在古典诗词的丰富矿藏中,用心遴选有新意的“孝爱”作品。即使是学生已经熟稔的作品,也可以进入教育的视线,可以更多地引向实践层面生发新意。此外,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结合医学生专业学习内涵和兴趣,把这些诗词名家中的医学养生达人引荐给学生了解,把这些达人与医学相关的优秀诗词推荐给学生赏析,让学生因亲近而喜爱、因喜爱而热忱;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其他多个角度,以新奇为准则,以兴趣为导向,陌生化地引入对名家的欣赏,并将这种欣赏引向更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唐)李隆基注,[宋]刑爵梳.孝经注疏・圣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3]王云五著,马乘风(持盈)注译.诗经今注今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4]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谢思炜.白居易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6]张英强.试论白居易的医药学思想[J].中医文献杂志,2001,(4).

[7](宋)陆游.陆游集(第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经典爱情感言篇6

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主要任务是沉浸于这些诗文,对诗文加以内化(了解和欣赏),而且注意记诵和积累,让经典成为自己文化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诗经》最具价值的部分是“国风”民歌,如果要感性地认识《诗经》,就要真正读懂它的民歌。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与《诗经》民歌的主要内容一脉相承,是我国古典民歌的主要内容。

认识《诗经》,汉乐府民歌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是读懂古典民歌的前提,但是,要真正读懂,还必须读懂古典民歌的绘画美和情感美。无论是课本上的诗篇选读,还是课文外的补充阅读,都应该如此。

一、古典民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画面美,只重视内容、释义。

2.忽略人物,只重视语言、结构。

3.忽略理解记忆,只重视朗读。

二、为什么要讲绘画美和情感美

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传达给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熏陶影响学生的思想,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教师的心愿和重要目标。因为现实太实际,学生受到太多不良影响。

1.审美趣味、审美品位的提升。

2.精神境界淳朴、高尚的养成教育。

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应该是境界、心态的提升。

课堂教育担负德育的任务,古典诗歌中的画面美和情感美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以及淳朴健康的心态。

3.人伦、情操、价值观,正能量的传播。

三、读懂绘画美和情感美

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过程不一而足,笔者在此不过是抛砖引玉。但肯定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双边活动。知识目标不再是第一,而是能力第一,还有情感目标、德育目标,教课有四个目标。

读古典民歌的绘画美,不外乎两大类,一是浓墨重彩的美,如《孔雀东南飞》《采薇》《东山》;一是素淡雅致的美,如《蒹葭》《七月》《十五从军行》。

《诗经》中的《蒹葭》一诗的美,难以言表。那种空鳌⒚岳搿⒌雅、飘逸的美,无与伦比,这就是意境的绘画美。在美的画面上,有形态,有色彩,有声音,有意念,有静态,有动态。它是一幅中国画,水墨画,重在写意。在水一方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那个伊人既可能是恋人,又可能是明君、贤臣,或者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桃之夭夭》《静女》《氓》,哪一首诗歌没有画面的美?艳美若桃花的新嫁女,娴静年轻的等待情郎的窈窕女子,就连悔恨自责的已婚女子,她们哪一个不是身处一张画中。《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哪一首诗歌不是一幅幅画面中的情景与人物呢?读《陌上桑》,人们仿佛看到日出时,阳光洒照在一片片翠绿的桑树林中,在纯美的自然环境中,有一个美人,衣装质地色彩明丽,连手中的小篮子都是香木的。《陌上桑》是轻喜剧,《孔雀东南飞》是凄婉的悲剧,画面非常鲜明,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画面,是生活的画面。

情感美是亲情、友情、爱情,是爱国情,爱自然、爱生活、爱人生。美好的情感,体现的是美好的家庭观念、人生观、价值观。

《君子于役》反映了徭役、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本诗明白如话,语言极其朴素,抒写的是农家平民之妻挂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夕阳西挂,农家的鸡儿进窝了,牛羊缓缓从放牧地归来,牛儿甩甩尾巴,羊儿哞哞叫,农妇女站在院门外苦苦远眺。这样一幅浓墨重彩的画面中,那个妇人的剪影在夕阳、牛羊的背景中强烈地震撼了读者柔软的内心。她的情是亲情,纯真而纯正。我的丈夫在外服役,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家,不知道他会不会饥渴,没日没月,怎不叫人思念。

这个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她是劳动者,她心里爱家、爱丈夫,可是她不会说“爱”,不会用言语表达“爱”这个字。勤劳持家,翘首以盼的妇人内心苦,可她的农家生活场景纯净、恬静,她思念牵挂丈夫的情感美。

2014年4月14日,一瓶三千澳元的红酒造成澳大利亚最大一个州的州长辞职。教师跟学生们分享两个真实的故事,解释东西方价值观、家庭观念的差异。在悉尼工作,一个堂堂公司高管宁愿放着上亿元的生意不谈而去小学校接儿子。Colin解释说公司工作上的事情除了他还可以有别的合伙人来负责,但对于孩子和妻子,他是唯一的不可替代也不能缺席的父亲和丈夫,不能对年幼的孩子作出的承诺食言。

读古诗,可以联系当今现实,由古诗歌中的人物分析,拓展到对现实中的人和事的思考,使课堂不脱离现实,不脱离生活。

课堂讨论《上邪》,你认为这个抒情女子的爱情观是怎样的,联系古今现实,你有什么联想?你怎样认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远坐在自行车后面笑”?这首诗的情感、观点和当代爱情诗《致橡树》有何不同?

经典爱情感言篇7

丰,是课堂的内在,是课堂的底蕴,我们追求的特色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教学内容的丰赡、思维容量的广阔和文化底蕴的厚重。内容丰厚关涉到从教者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准确把握以及课外的有效拓展。丰厚的文化经典类文本特色语文课堂具有这样一些追求:丰富的教学内容、广阔的思维容量、厚重的文化底蕴。

雅,是课堂的外在形式,关涉到教学过程、教学节奏,关涉到学生活动、师生互动等课堂上的细节,关涉到从教者课堂语言的流畅、精准优雅,关涉到从教者拥有充满教学机智对课堂及时把握。追求雅,意味着追求一切相关课堂设计和安排都趋于合理、有序、新颖、别致、优雅。雅致的文化经典类文本特色语文课堂具有这样一些追求:有序的教学过程、灵动的教学流程、精致的教学细节、和谐的师生互动。

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巧雅致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走进作者文字背后的内心世界,感受丰厚的文学内容,品味丰沛的情感内涵,从而引领学生在课堂上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下面,笔者试以《仁者爱人》一课的具体教学为例谈一谈文学类文本教学中的“丰雅”课堂理念的体现。

一、底蕴丰雍,设计雅致:文化经典类教学贴近文本

《仁者爱人》所选11个章句主要阐释了孔子仁爱思想,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内涵丰厚,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并非空洞抽象地讲述“仁”的概念,而是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精巧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比如,这堂课就是通过用仁(感知仁爱)、说仁(理解仁爱)、辩仁(探究仁爱)三个主要问题串联起《仁者爱人》。在用仁(感知仁爱)这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6――9章节,通过揣摩孔子神情、语气、动作、心理填充词语,通过模拟想象诵读等学生活动感受孔子的仁者形象,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感悟孔子仁爱的特点“存于心、依于理”。在说仁(理解仁爱)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默读理解2――4章节,在形象具体感知的基础上,上升到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忠恕,进一步把握仁爱的内涵。最后一个环节辨仁(探究仁爱)主要是让学生将目光转向最后一个章节,并补充《论语・宪问》中子路和孔子关于管仲的评价,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对孔子仁爱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三个主要问题的设计都依托于文本,用诵读走近文本、用细读深入文本,先感知再理解最后探究,“用仁”、“说仁”、“辩仁”三个问题在内容上层层递进、难度上步步加深,使学生在自己的品读中把握仁爱的内涵,从而生成这篇课文丰雍的文化意蕴。

二、内容丰实,语言优雅:文化经典类教学探究语言

《论语》语言简洁凝练,善用修辞,富有理趣,仔细体味语言不仅能领略到《论语》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感受到孔子独特的人物形象,还能更准确地理解儒家思想。所以品味语言也是本堂课重要的教学内容。

《仁者爱人》中可以细细体味语言的地方有很多。例如第8章中子张问“与师言之道与”,孔子的回答是“固相师之道”,弟子问的是“言”,而孔子的回答是“相”,这里的语言细节就值得细嚼慢品。为什么用“相”作答呢?“相”在古文中有“帮助”的意思,孔子的回答恰恰表明了他对残疾人的关心不仅限于言语上还体现在行为上。这一语言的品析往往会被忽略,但若悉心品味就能让我们看到一位用细心耐心践行仁爱的孔子。还有这几个章节中出现的副词,如“未尝饱也”中的“未尝”,“固相师之道”中的“固”,“必作”、“必趋”中的“必”,都是极易被忽视的语言,这时引导学生反复推敲,透过语言文字捕捉闪光点,就可以有非同寻常的发现。体味探究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更深入地了解孔子,具有独特的语文味道。

在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的同时,教师也应该用优雅精炼的语言组织课堂。总结和评价学生发言时,教师的语言尤其不能随意,要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点评,然后作出提升。在“辩仁”这一环节中,学生发言结束,教师就作出了这样的总结:“仁爱出于我的本心,心上有你、有他、有天下。仁爱精神贯穿于孔子思想学说的始终,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仁爱已经转化为文化基因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上。”这样的语言不仅评价了学生的发言,还对本堂课内容有所升华。

三、思想丰富,形式新雅:文化经典类教学重组教材

《论语》的编辑体例随意,每篇各章的内容和主题没有联系,而语文出版社教材中心编的高中选修教材《〈论语〉选读》却不一样,它按照主题编排,即这篇课文所有章句都是这一主题的具体内容,可是即便如此,选编在一课之内的章句也相对孤立,编排的前后顺序也没有必然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文本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重新整合教材,使教学更有层次感,课堂更高效。

《仁者爱人》是从《论语》中选取11个章节编排在一起,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就该有意识地思考:为何要选取这11章?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是如何呈现主题“仁爱”的?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将教材大致分类,明确课文是从内涵、实践和境界这三个方面来体现仁爱思想的,由此再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先从文本中最感性的“实践仁爱”入手,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联想、想象,还原场景,对孔子践行仁爱有初步感知。再回到编者安排在课文最前面的理论章节,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理解仁爱的内涵。最后,又引用课外资料,和最后一个章节对比细读,把握仁爱的大境界。如果学生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循序渐进地感知、理解、探究仁爱,全面理解仁爱的内涵,那么对教材的章节不必面面俱到,教师也可以大胆舍弃和筛选。

教材重组,形式新雅,让《〈论语〉选读》原有的逻辑顺序和结构转换为一种新的顺序和结构,是为了激发学生认知和探究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理解《论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且每个教师的个性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不同会出现风格迥异的重组思路,势必会开拓更加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恰恰就体现了文化类选修课的特点,也是编者最愿意看到的景象。

文化经典类文本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文化经典类文本课课堂要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带领学生在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一起解读生命、感悟生活、体味人生。丰雅文化经典类文本课堂努力挖掘文本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从而延伸语文教学的领域,把课堂变成学生精神的驿站、情感的源泉,让学生在文本之内、课堂之上感受文化经典类文本的无穷魅力。

主要参考资料:

[1]郑逸农.《语文课不能这么玩》.《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第10期.

经典爱情感言篇8

《大话西游》音乐效果与电影魅力解析

对于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来说,它会带给观赏者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享受,带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和体验,与观赏者心灵产生共鸣,从而让人感受到电影的艺术魅力,作为一部风靡十几年影响了两代人的优秀喜剧电影作品《大话西游》来说,它的成功就是如此。这部电影的音乐魅力集中在情感效果、画面效果与流程效果上,配合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出众的剧情以及恰到好处的音乐运用成就了一道艺术文化大餐。

音乐作为构成一部电影的必要骨架,是传达创作者和表演者情感的重要桥梁,也是引起观赏者情感共鸣的关键手段。对于电影而言,想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快速引发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就必须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其情感引发波动,音乐无疑是最快、最有效也最经典的手段之一。[1]《大话西游》中,音乐的锦上添花效果十分明显,成功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比如在晶晶与牛魔王订婚这一段,这时候的至尊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他开始忧郁,开始思考,想要找回那个心爱的晶晶,想要夺回深爱的紫霞,于是他踏上了寻找月光宝盒的道路,但是历经坎坷,最终却并未能如愿,最后在无尽的怅惘与哀叹中醒悟,月光宝盒不行,至尊宝不行,只有那个自己一直逃避着的孙悟空的命运才能够与牛魔王抗衡,才能够重新夺回自己期盼的一切,但是这对于曾经无限抗拒的至尊宝来说是多么讽刺,于是,他做出了选择,曾经快乐无忧无虑的至尊宝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所不能、无可匹敌的孙悟空,想要获得,就必须付出,即使需要背负无尽的痛苦。在这一段,影片中使用了音乐《一生所爱》来展现至尊宝无奈又痛苦的情感选择,动人的音乐下,看着曾经无忧无虑耍宝卖萌的至尊宝变成沉稳可靠的孙悟空,不得不说,让人心下怅然,眼泪夺眶而出,爱情是什么呢,在拥有爱情又失去爱情之后,还剩下些什么呢?至尊宝抑或孙悟空内心的无奈悲痛乃至郁结,成功引爆了影片的一大泪点与虐点。情感传达中,音乐与电影画面和对白的结合,尤其是最终至尊宝选择戴上金刚圈那个画面,让无数观众欷感叹泪洒影院,成为银幕经典。影片中像这种情感与音乐的配合表现还有很多,比如至尊宝对紫霞仙子那段最经典的爱情告白配乐、紫霞出走时的伤感眼泪与哀伤弦乐、牛魔王出场时的急躁鼓点等,都很好彰显了电影与音乐结合的魅力。

电影是视觉艺术,它最经典的魅力就是直观的画面冲击,这种直接刺激视觉的强烈冲击配合音乐将会给人带来十分难忘的艺术感受。画面优美时音乐舒缓或者轻灵让人过耳不忘,内心宁静;画面血腥残暴黑暗时音乐浓重压抑,让人紧张激动,可以说,画面与音乐的配合正是成就电影独特魅力的关键。在电影中,假如只有画面而没有配乐必然会使效果大打折扣,正是因为二者的巧妙配合,才使得电影艺术本身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2]《大话西游》虽然是老电影,但是在画面效果上却是十分出众的,电影中众多魅力独特的画面和景观让人过目难忘,电影拍摄于宁夏地区,以西北地区独有的荒漠背景为故事主体背景,在颜色上更多以荒漠的黄、太阳的热烈红、黑夜的深邃黑蓝为主体,成功营造了一种让人遐想空间无限的场景,展现浑厚的视觉刺激,尤其是在一些经典场景中,大漠、黄沙、古城、美女,更是形成了经典的画面。在展现这些画面的过程中,电影配乐大量运用了二胡、洞箫等乐器进行配乐演奏,这两种乐器最出众的音色塑造就是荒凉、哀戚、悠远等,比如至尊宝历经情劫折磨最终在黄沙下默默远去的背影、紫霞仙子在落日余晖下黯然神伤的情景抑或众人在沙漠中的奔跑与厮杀、古城中波折不断的婚礼现场等,在这些画面中,二胡、洞箫等乐器营造凄凉氛围让哀伤更加浓厚、让浮躁更加难以忍受,挑动着观众内心波澜起伏的情感,营造了影片喜剧殊的绕梁古韵。[3]

《大话西游》作为一部特殊的喜剧电影,还在于它勇敢地分为了上、下两部来阐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无论是白骨精晶晶、紫霞仙子还是自尊宝、孙悟空,都在这个故事中历经波折与悲欢离合。这部电影通过运用音乐带动流程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在后期改善了前期影片上映时票房失利的结果。从流程来看,简单分为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从剧情主线来看,这种划分并未对主人公带动剧情走向产生多大影响,但是我们却可以直观感受到无论是至尊宝还是紫霞仙子他们的爱情随着时间被磨砺出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撇开时间和剧情来看,上、下两部电影音乐的同一性很好贯穿了作品全局,增加了紧密感与完整感。无论是影片开头紫霞仙子一袭轻舟衣袂飘飘地伴随仙乐般的箫声出现,还是白晶晶与至尊宝的黄沙漫天中哀戚倒地时的凄美音乐,都很好奠定了影片的基调,暗示了众多人物最终的悲哀命运。在剧情逐渐展开之时,音乐也随之延伸,紫霞仙子在为爱情与二郎神斗争时,音乐效果简单激昂,透着强烈的不和谐感,就好似紫霞仙子坚决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和激烈的反抗行为;在牛魔王妹妹与至尊宝的婚礼上,喜庆的结婚奏乐也十分嘈杂且不和谐,反映出男主角内心的急躁不安与惊慌失措;在白晶晶决意与牛魔王血战之时,至尊宝终于戴上紧箍儿化身为无所不能孙悟空大展神威之时,音乐又变得慷慨淋漓尽情展现孙悟空的英雄气概。[4]总之,在上、下两部电影中,音乐的同一性使得作品的魅力得到延伸和巩固,两部影片同一整体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展现音乐铺陈魅力的同时配合电影完成了美妙的和谐搭配。

《大话西游》中音乐与电影的完美切合

在《大话西游》这部电影中,主体音乐主要以三种类型为代表,分别是主题曲《一生所爱》、紫霞仙子人物配曲《芦苇荡》与武打场面配乐《小刀会组曲》,以这三种类型的音乐为代表,在影片中音乐与电影完美结合,共同谱写了一曲和谐而美妙的电影乐章。下面我们以这三种音乐为例对其如何实现完美切合进行简要分析。

《大话西游》上、下两部分别是《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在最初创作之时,电影的架构设想局限于一部影片,但是随着影片剧情的展开和人物命运的铺陈,一部电影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为了充分将那些奇思妙想尽情展现,刘镇伟冒着极大的风险分为了上下两部电影。不过随着音乐的同一性、剧情的连贯性和引人入胜,上下两部电影不仅更加细致描写了至尊宝与白晶晶、紫霞仙子的感情,其连贯的主题曲《一生所爱》也成功倾倒了一大片痴男怨女,成为影坛经典,尤其是至尊宝对紫霞仙子的爱情告白,更是风靡了一代又一代人。影片以《一生所爱》为主题曲不仅契合影片感情基线,且多次在重要场景重复出现也成为相当具有影响力影片音乐之一,将至尊宝两次无望的爱情波折和内心的痛苦挣扎展现出来,尤其是在影片结尾,漫天黄沙、落日余晖、潇洒背影、热烈欢呼与所谓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众多观众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夕阳下的武士,紫霞淡淡的熟悉,让无数人欷感叹心痛难忍,《一生所爱》的词曲:“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回/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开始终结总是没改变/天边的你飘荡白云内/苦海,泛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情人别后永远再不回/无言落寞放眼尘世岸/鲜花虽会凋谢,但会再开/一生所爱忍让白云外。”舒缓哀伤的音乐和娓娓道来的如泣如诉的情感成功在影片末尾再次投下了一个催泪弹,对爱情的解读缓慢而有张力,且恰到好处,与至尊宝那落寞背影一起,成为众多影迷心中的经典,让心中情感奔流无法抑制。

《芦苇荡》在影片中出现次数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却十分经典,可以说这首曲子几乎是紫霞仙子的代言曲目,只有紫霞仙子才配得上曲子的意境。前五百年,后五百年,谎言与誓言,真实与虚假,紫霞仙子抱着至尊宝的承诺像芦苇一样随风飘荡。芦苇荡里仙乐飘飘,乘着一叶孤舟的紫霞仙子是迷茫还是凄凉,尽管容颜如花婀娜多姿,却还是逃不过爱情的桎梏与凄惨。在爱情中,这个女子的命运好似随风飘荡的芦苇,守在原地既是等待又是思念,却逃不过爱情的折磨。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爱情像是兜了一个大圈,两人一个对爱情誓言听得信以为真,一个说得信以为真,但是挣扎到最后,却还是发现,逃不出命运的掌心。紫霞仙子对爱情的追求就像《芦苇荡》这首曲子的舒缓婉转一样,让人无尽落寞。[5]相信之前还因为电影捧腹大笑的观众到此时看到紫霞仙子的落寞也会禁不住悲从中来,从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挣扎中感受到二人的深切爱情,感受到内心的痛悔,可以说,煽情感人到极致。

《小刀会组曲》是武侠电影中经常使用的一组配乐,用过的电影不知凡几,银幕魅力显著,尤其是香港早期武侠电影,对这部组曲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作为经典香港电影,《大话西游》也是如此,影片中多次在武打场面中运用到《小刀会组曲》。这组曲子在乐器上应用古筝、琵琶、唢呐等营造豪情万丈的大气磅礴场面、哀戚婉转的悲怆场面,大喜大悲、紧张刺激、风声鹤唳、凄怆入骨等场面都信手拈来,在《大话西游》并不是特别多的战斗场面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尤其是白晶晶师姐妹与牛魔王对峙这一气势恢宏的武打场景,更是成功营造出了雄伟、悲壮的感彩,同时也尽情展现了武打场面中的秀丽一面,让剧情和画面都更加扣人心弦。

总之,电影《大话西游》的成功离不开影片中音乐与电影的巧妙融合,离不开众多特色十足的配乐,由此可见,音乐是彰显电影魅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一部成功的电影而言十分重要,对于我们研究电影艺术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房伟.文化悖论时空与后现代主义――电影《大话西游》的时空文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

[2] 崔瑜.对电影音乐民族化的理解和认知――以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音乐为例[J].飞天,2009(08).

[3] 阮津粤.论电影音乐的剧作化参与――以侯孝贤电影《最好的时光》为例[J].大众文艺,2011(12).

经典爱情感言篇9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校此次活动以“书香郴州,永兴全民阅读节”为契机,以“诵经典,颂中华”为主题,通过学习、诵读经典名著,引导大家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经过学校各处的精心筹备,各班主任、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各位参赛同学的刻苦训练,充分准备,比赛成功顺利地结束了,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下面让我来宣布此次诵读比赛的成绩。

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比赛中,所有参赛同学能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得正确、流利,并且感情表达真挚、充沛,用稚嫩的声调一次次诠释了经典诗文的美感,展现了同学们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此次经典诵读比赛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景仰之情,同时也是一堂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

今后,学校会更多、更好的开展有益于同学们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在这个大平台上发挥自己聪明的`智慧,施展自己精彩的才华;各位老师要多费心思、悉心教导,为我校的素质教育踏上更高的台阶增光添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我们共同的期待。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以及各位班主任、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获奖同学、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谢谢大家!

朗读比赛领导讲话稿最新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全镇各小学、幼儿园领导的重视下,在各位辅导老师的精心准备下,在参赛老师和同学们的私下刻苦训练下,--镇中心学校经典诵读比赛取得圆满完成。在此首先感谢为我们带来精彩诵读的各位参赛老师和同学们,感谢你们给大家带来的听觉盛宴,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传承千年、历久弥新的中外经典;再次感谢为了这次活动的开展而忙前忙后的各位工作人员,有了你们的劳心费力,才使得这次活动顺利而圆满;最后还要感谢台下的每一位热心的小观众们,正因为有了你们的掌声与喝彩,才使得这次活动精彩而热烈。谢谢大家!

中国是诗的国度,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诗词曲赋,浓缩了汉语的韵律、节奏、词章之美,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这些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成为启迪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物质文化,成为激励人们情感世界的精神食粮。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华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开展这次活动,目的在于营造浓郁的读经典、诵经典的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在诵读中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有助于我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建设书香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希望全体同学在老师们的教育、引导下,让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成为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活动的常态。通过背诵经典,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作为小学生,传承经典最应该做到的就是:首先要把小学课本中的要求背诵的古诗词背的滚瓜烂熟,并能会用,不能做“两脚书橱”;其次可以给自己准备一个摘抄本,好的诗词、名人名言摘抄下来,多积累,多背诵,只要坚持,肯定有收获。)通过感悟经典,涵养品性,滋润心灵,敢于担当:(①“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应该爱护小动物;②“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爱国主义情怀;③“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牢记历史,热爱和平的感情;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孝亲感恩之意;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珍惜时间,时不我待之情……)时间关系,不再拓展,总之,希望同学们能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多下些功夫,多汲取营养,获取更多的好处。

最后,借经典诵读大家聚会的机会,祝愿全体老师、同学们:工作顺利,学xxx步!身体健康,万事顺心如意!

朗读比赛领导讲话稿最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滋润人生。中国的经典诗文,博大精深,已存高远,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了激发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乘着和煦的春风举行这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大家都知道,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几千年的中华国粹,朗朗上口,意味深长。绵延了华夏的文化长河,醇香之味,沁人心脾。经典诗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它既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同学们在学习中,你一定认识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潇洒飘逸和浪漫豪放;认识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国忧民;认识了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耿耿忠心;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气冲天;有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深情厚谊;还有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和—谐美景。等等不一而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我们的中华经典诗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极大兴趣。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研究学习中华经典诗文,开始想深刻的了解中国,而我们学习中华经典诗文注重的是祖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学习祖国的经典诗文,会使我们离祖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远。由于我们平时积累少,有些同学在引经据典时常常出错或者根本不会;有些同学把很多历史典故都张冠李戴。这种情况让老师很痛心。因此深入学习祖国的经典诗文,对于我们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让中华经典诗文走进每个学校,走进每个班级,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

经典爱情感言篇10

一、经典国学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1.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往往简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很深的意义。将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与国学经典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达到强化复习与记忆国学的效果。

如《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包括天文、地理等。在科学领域中,我将《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渗透到科学领域中,让幼儿感受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智慧结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将音乐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融合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情趣。节奏游戏变国学经典诵读为轻松的音乐教学。由于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创编节奏,让幼儿在节奏中轻松学会诵读国学,感受音乐的美妙。有趣的国学经典,既是一种文学的传承,又有科学的依据,能使幼儿学会思考,学会自由地想象,而想象力正是创造的前提。

2.因为幼儿不识字或识字极少,幼儿国学经典作品大都是以图画为主的“画书”。这些“画书”,无论画家用怎样的笔法、笔调画,都会带给幼儿永难忘怀的视觉灵感。一方面,鲜艳、生动的色彩可以使幼儿在认识事物、认识生活的同时分辨着色、分辨光度。另一方面,用美丽的图画表现故事,与幼儿的心情最相适合。这不仅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看一页图画就能大体看懂故事的内容,而且连续的画页中表现了事情的变化而显得有实感、有动态。由于注重了细节的刻画而散发出清新的生活气息,渲染了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因此“画书”会给幼儿一种鲜活感。它与幼儿心声相适应,具有与幼儿“对话”的力量。书中,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将幼儿带入文字境界,使他们充分地发挥看书的想象,起到一种心领神会、极为自然的沟通作用。于是,书里的科学知识的灌输,就在幼儿饶有兴趣的阅读中得以完成。

国学经典寓丰富、深刻的意蕴于单纯、明快的表达之中,在幼儿的语言教育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二、家长采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幼儿对国学作品的兴趣,使他们成为“画书”的主人

当前,年轻的父母是很注意为幼儿购买各种书籍及订阅报刊的。但是,买了书,订了报刊,并不等于幼儿已经从经典国学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重要的是,家长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发幼儿对国学作品的兴趣,并使他们真正成为“画书”的主人。

1.父母应当用正确的读音读国学经典书给幼儿听。因为,正像母亲的乳汁哺育了幼儿的身体一样,父母充满爱和激情的语言,培育着幼儿的心。当父母摸孩子的头,跟他并排坐或促膝而坐,根据孩子的眼光和表情的变化为孩子读书时,语言中充满爱,语调中洋溢着一种真切的感受――对书的内容的感受,对孩子心灵的感受。这样,就使幼儿不断地听取饱含深情的丰富的语言,养成倾听语言的习惯,培养用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听讲故事的广播和录音,决不能代替父母用充溢着爱的声音来读和讲。

2.引导幼儿看画面时,要启发他们把一幅幅画面连贯起来,通过想象和联想,使一幅幅画面连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要使幼儿感受到他自己读书的快乐,而不是拿着画书“答题”和“应考”。对于幼儿已经反复“读”过的画书,不妨请他为父母“读”和“讲”。如果亲友中有比他更小的孩子,则可以请他当“老师”。

经典爱情感言篇1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精神营养和后天智识这两个层面上,都能起到教育作用的范本或者文章,即为经典。“经典诵读”将经典和诵读完善结合,经典是内容,诵读是形式。因此,在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能让学生在开启智慧的同时,达到拥有学问、完善道德、提升能力、启迪心灵、完美人格、锻炼气质的作用,对中华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光大。

 

经典诵读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爱人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知行合一原则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这是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要修身养性,通达事理,以此最为便利。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培养学生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学校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宗旨,首先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

 

《弟子规》的首段即指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段话主要是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在家里,父母呼唤我们时,我们必须马上回应,绝不能不理不睬或拖拖拉拉;父母有事情吩咐我们时,我们要立刻行动,决不能散漫不理;父母教导我们时,我们必须洗耳恭听,尤其是在我们犯错时,更要勇于向父母承认错误。天气总是千变万化,对此我们应问候父母是否感到不适;回到家或出去必须和父母说一声。

 

像这样的内容,《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里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行为指导的绝好内容。

 

二、文明传承原则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而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也曾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经典诵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综合性学习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内容,解决目前在这个方面存在的学习内容问题,是符合新课程的开放性的基本理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诸子百家,百家争鸣,铸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经典诵读的材料,不仅要有儒家“四书”、“五经”,也应该要有《道德经》、《庄子》、《墨子》等诸子作品,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了解古代先哲深邃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循序渐进原则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应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经典诵读,作为课程标准的一部分,也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诵读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等的顺序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诵读基础知识、方式、方法。笔者就诵读材料编排顺序作简要阐述。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只有本着事物自身的合理的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来掌握知识。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了许多零碎而不联系的知识,就会像杂乱无章地堆着各种东西的仓库,这里连仓库的主人也什么都找不到,至于一个人的头脑中只有体系而无知识,就像商店一样,它的每个柜子都贴着东西的标签,但是柜子是空的。”

 

经典诵读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诵读的成效不可能一蹴而就,须得长时间方能真正呈现。因此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循序渐进。可先从古诗词开始进行学习。因为诗词有明快的节奏,有一定的韵律,并富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其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反映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之美,是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从“哦哦哦,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始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诵读经典,就该自中华诗词始继而诵读节奏明快、琅琅上口而又有丰富育人意义的《三字经》《千字文》之类。初中阶段的诵读内容,还应包含圣贤深邃哲学思想的作品,如《庄子》《道德经》等。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布置的内容可少一点,容易一些,让学生轻松就能完成,不让学生有压力感,当成一种调味品,看作是一种快乐,在成就感的促使下学生慢慢喜欢上经典诵读,他们就会自觉地去读,让经典诵读良性的循环。

 

此外,诵读经典的材料还遵循雅俗共赏原则。除了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之外,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山水小品等也应有所涉及。这样,诵读材料的内容比较丰富而有层次,可以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个系统的认识,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经典爱情感言篇12

一、正确认识阅读经典的重要意义

目前的中小学生,常常认为古文晦涩难懂、枯燥无趣,从文言文课堂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然而古代的很多经典著作确实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的必读书目,那些作品中不仅有生动的内容、鲜活的人物、真挚的情感,还有我们祖先的人生智慧。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经典包括《三字经》《论语》《孟子》《弟子规》《诗经》等古代经典书目。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这些经典,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代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品味阅读这些先人留给我们的珍宝。而不是让这些经典永远的束之高阁,而应该让它们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去汲取先民的智慧。

二、以古诗文为突破口,让阅读经典常态化

经典诗文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小学生处在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抓住时机背诵一些永恒的经典名篇,将能有效培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了让学生爱上古诗文,从而爱上经典书籍,我在班上采取了下列措施:

1.每日的语文课都有一个固定环节——“古诗文助我成长”。每节课的前5分钟,都用来安排学生诵读古诗文。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精神饱满,形成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

2.利用经典诗文同相关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课堂教学,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文。

3.在作文教学中,根据需求适当引入古诗文,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性、音乐性和韵律美,那灵巧的修辞、畅达的构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对学生的写作一定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长期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口诵心维,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潜移默化其气质,让学生以爱读书而自豪,知道经典是最美的、最实用的,从而爱上阅读经典。自然,《三国演义》《世界上下五千年》《鲁滨逊漂流记》等经典书籍会成为学生爱不释手的读物。

三、加强阅读指导,让阅读经典制度化

既然是经典,它就有固有的阅读难度,由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不可强求一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以具有适当难度的经典读物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用形象生动的指导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感;以具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设置悬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介绍……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师也可以结合讲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了《三顾茅庐》,可以告诉学生故事在《三国演义》第几回,再推荐《三国演义》;学了《早》,可以推荐鲁迅先生的著作…… 在指导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像如何浏览、如何略读、如何精读等,教会学生做精彩摘录、写读书笔记等,并且要求学生勤于运用,引导学生到经典的海洋中去寻宝。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到了阅读经典的方法,在课外自由阅读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真正走进经典。对阅读经典还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形成制度,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朗诵会、故事会、办读书小报等活动,检查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还可以把阅读经典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如读书读报活动赛、演讲比赛等;学校要定期评选“校十佳博览之星”,让学生的阅读经典有目标、有动力。

总之,经典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精华与积淀,具有深刻的内涵与鲜活的生命力。阅读经典,将经典生活化、人性化,把经典当作“经典”品味,悉心体味经典的精神内涵,品尝人生百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最终实现经典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经典爱情感言篇13

二、提炼课文内容,与经典文化情感相通

利用经典与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因此,教师不仅要站在课程的角度关注经典文化,还要利用经典诗文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肆意烂漫的想象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在不断地诵读和感悟中,打开思维的闸门,去领略思想之美。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把读解的主动权充分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交流及对话碰撞中自行参悟。例如:《论语》中的“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经典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给学生留下了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印象。学生也产生了用自己的视角去亲近经典记住圣人的教诲。又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时将自居易的《荔枝图序》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荔枝不耐贮藏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

三、创设积累语言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就像一杯茶,细细品尝入情入心,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读些经典作品、好诗,让他们多学、多背,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好文章诵读得多,就会有“感”的积淀,“知”的积累,并能灵巧的运用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在写作教学中也可引用有关诗词为写作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之目的。例如布置学生写《郊外的景色》,练习用比喻写景状物,描写郊外的白杨、垂柳、果树等,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学生通过品味经典诗文,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比较、联想、猜测,而生成属于自己个性化的独特财富,就会把自己喜爱的诗句写到作文里。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陶冶学生的情操,端正品行

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求让经典诗文课堂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端正品行的平台。趁儿童心性纯净时,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常常耳懦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让经典诗文伴随学生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学生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现在的学生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看到的尽是爱、智慧、希望与阳光。例如:《诗经》的每一首诗,学生在生动解读名人故事时,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进而掌握美好的词汇,融通美好的事物,培养美好的情感,拥有美丽而高尚的灵魂。又如:学生学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会深深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能让学生从小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让学生在品味经典中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自行约束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仁”、“义”、“礼”、“信”的良好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