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工作思路实用13篇

团队工作思路
团队工作思路篇1

2、年初,区总队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关于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皖青字(90)第4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__〕37号)等),在广泛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经局党委会研究同意,对阮宏云等31名大队辅导员正式下文定级、聘任。为他们落实了待遇、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中队辅导员是我们少先队工作的基石。七月、总队组织开展了“省暨__区首期少先队辅导员业务技能培训班”,来自全区43所中小学(含乡镇)德育工作分管领导、区总队辅导员、校大队辅导员及45岁以下中队辅导员612人参加了本次培训,这样直面一线,参与率达90以上的培训在全市乃至全省尚属首次。目前,我区每位中队辅导员做到人手一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年底前,我们又拿出专项经费定了700本《为了一切孩子》纲要指导手册,准备赠阅给每一位一线的中队辅导员。

3、五月,在浙江绍兴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结题表彰会上,我局荣获“部级优秀课题组织奖”,由区少先总队负责课题中心组下辖的10所子课题全部结题,成功率达100。在全国20多个省400余所学校中此次结题仅有200多所通过。此次的成功结题标志着__区青少年德育、家教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层次,

4、七月、区少先总队组织开展了“省暨__区首期少先队辅导员业务技能培训班”,来自全区43所中小学(含乡镇)德育工作分管领导、区总队辅导员、校大队辅导员及45岁以下中队辅导员612人参加了本次培训,这样直面一线,参与率达90以上的培训在全市乃至全省尚属首次。团省委少年部部长李丹云、区政府副区长沈思军、教育局党委书记邢元忠等省市区有关领导出席了开班动员会。

5、十月,少先总队开展了“纪念建队57周年——六安路小学第八届少代会闭幕式观摩活动”。来自大杨、三十岗中心校校长及四河等城乡校分管校长、区属各中小学大队辅导员、及部分兄弟县区学校辅导员到会观摩。对于规范__区基层少代会的开展程序,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省少年部阙副部长、教育局党委邢元忠书记到会并讲话。市少工委少年部部长贾贤勇、团区委书记吴红当天也到会参加了活动。

6、04年起,区少先总队就开始对新划归的乡镇学校进行少先队工作的调研和指导,11月底,结束对杏花镇8所上划农村学校的调研工作,完成了对所辖所有18所乡镇学校的少先队工作调研,目前我区学校(含乡镇)90以上建有队室、城区30有鼓号队,农村少先队活动覆盖率也已达到100,各校的宣传栏、校报、校刊、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等已经成为少先队活动不可缺失的重要阵地。

7、目前,我系统年度团员民主评议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各基层团委(教工支部)正全力做好年度团籍注册、团费收缴、个人小结、评优“推优”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1、丁树达法制教育讲座

应区教育局、区检察院的邀请,全国第五届十大杰出检察官丁树达来我区,开展了为期2天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普法使者校园万里行”活动。团市委、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区文明办、区教育局领导到场何师生们共同聆听了精彩的讲座。46中等区属4所中学全体师生,区属各校德育分管校长、德育干部近万人听取了此次讲座。

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今年3月,我区的“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在安三小正式启动,围绕“明荣知耻、感恩饯行”这一主题,团队陆续在师生中开展了“感恩心语”征集,童谣歌谣创编,《我的荣辱观》征文演讲,主题队会、手抄报

评选等活动。其中“听老新四军讲故事做知荣明耻好少年——__区少先总队“八荣八耻”系列活动之巡回故事会”,邀请了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新四军老战士85岁高龄的丁加心爷爷和73岁高龄的宣扬奶奶,在故事会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就爷爷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和理解,穿插运用歌曲;抢答等内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使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荣辱观,鞭策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小公民,区属10所学校千余名学生参与了此项活动。3、红色之旅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围绕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此项活动中,我区组织开展了小导游讲解,演讲征文比赛,经过片、区层层选拔,推荐参加的小选手在合肥市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两个。暑期组织开展了《红色之旅》中小学生素质拓展夏令营赴上海无锡两地参观学习。

4、在3月雷锋月,发起了“大手拉小手、文明我先行”志愿者活动,以整治“四乱”宣传、劝导等为主要内容,师生、团队员齐上街头、进社区。

5、暑期,少先队开展了“八荣八耻寻宝大冲浪”活动,孩子们纷纷走进社区、厂区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公益劳动。并在“九月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月”集中展示活动成果,如:大杨镇中心学校举办了“八荣八耻”学习与实践成果展;长二小师生制作了“八荣八耻感恩卡”,并且开展了征集、广播、张贴“感恩心语”宣传活动等活动

三、争先创优,硕果累累

在今年安徽省首届“江淮好少年”评选中,我区46中王彦博同学荣获十佳称号,另8名同学荣获好少年称号。彭博等3名同学获取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刘有璐等9人获合肥市三好学生。今年的“五四”表彰中,六小团支部荣获合肥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淮三小艺体组荣获市青年文明号标兵,区教育局荣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局团委书记杨治获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44中夏峰获合肥市优秀团员,永红路小学王现清获合肥市优秀志愿者先进个人。10月份在《纪念长征70周年合肥市大中学生诗歌朗诵比赛》中45中参赛节目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多名同学荣获合肥市少儿书信文化大赛特等奖及其他奖项。此外、两所校园获得“合肥市青少年维权岗”,5所校园获合肥市“绿色学校”称号。在刚刚结束的20__年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我区永红路小学荣获全国十佳五四红旗团支部的殊荣。

一年中,我们还圆满接待了团省委副书记潘朝晖辉亲自带队的省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中学团工作视导;成功承办了合肥市少先队工作学会年会,并作为县区代表在大会发言;组织参加了省暨合肥市六一主题大队会、合肥市志愿者服务表彰大会、合肥市禁毒日等多项省市大型活动,联系救助特困生110人,救助金额累计4万余元。

20__年工作思路

我们将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己任,围绕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这条主线,大力弘扬,特别是在校园里对学生积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继续加强团队基础建设,创新工作载体,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养成教育的活动渗透,以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为带动,全面活跃团队工作。

1、局团队将继续坚持不断地做好基层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建设,把乡镇学校建团率提高到100,加大对教工团员成长成才工作的关注,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在对所有乡镇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工作调研的基础上,拿出指导性意见,最大限度发挥“城乡共同体学校”手拉手工作的优势,将少先队、共青团活动的双向互动推向更深层次。

团队工作思路篇2

随着河北省高速公路里程的日益增加,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保障作用也日益凸显,为司乘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服务区管理者的追求目标。笔者认为,搞好服务区基础团队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河北省高速公路点多线长,截至目前,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所辖高速公路22条(段)的服务区共计70多对,由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委托服务管理中心统一管理。队伍虽大,也是由各个服务区基础团队累加组成的,提升每一个服务区团队的士气就可以改变整个行业的战斗力,因此服务区团队建设是提升整个服务区行业建设的关键。

笔者长期担任服务区管理者,在近年来的工作中,一直在思考和实践如何推动服务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士气,促进团队成长。

1 团队建设中须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

要搞好服务区团队建设,需努力和关注的地方很多,尤其应关注的是服务区这个团队的“硬环境”即企业制度建设和“软环境”即企业文化建设。

如果把服务区团队建设比喻成一部车的话,那么制度建设就是这部车的发动机,是团队建设得以前进的动力;而企业文化建设是服务区团队建设的催化剂,好的企业文化会使整个服务区发生质的变化。这两个方面是团队建设工作的两个重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1 企业制度建设

企业制度建设主要是指服务区员工都应遵守、服从的企业制度、原则以及规范的建立和维护。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制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有效、有益的制度规范能使一个团队沿着正确的道路加速走向成功,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服务区团队负责人是企业制度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为建设有利于团队发展的团队制度,为团队成长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以下一些措施方法,应给予高度的认识与关注。

(1)三思而行、深入沟通。要想保持服务区团队有长期的活力,良好的团队制度是基础。制度是“纲”,纲举目张。而良好的团队制度产生的前提是团队负责人对需建立的规范要深思熟虑、三思而行,并且要在团队间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使绝大多数团队成员形成共识。唯先思想认同,而后才会身体力行。

(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团队负责人在团队制度面前能否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团队“硬环境”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必先正己。

(3)公道正派、敢抓敢管。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建立团队制度不容易,但最难则是执行。团队负责人唯有公道正派、敢抓敢管,制度才能真正使落地,才能真正维护制度的刚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发挥制度对团队成长的作用。

1.2 企业文化建设

一个团队最核心的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思想不过关,怎么改都没用。没有好的企业文化,有好的制度也实行不了多久。对于每一个团队,尤其如此,没有好的团队文化,好的团队制度也会大打折扣。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

(1)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从服务区日常的故事和事件中提炼团队理念、价值观,从服务区未来发展需要出发,设计理念和价值观,使这种理念和价值观深入每位员工内心,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向上的动力,正是这种动力,会起到强大的激励作用。以海尔为例,一说“快速反应 马上行动”,员工就会想到“大地瓜洗衣机从获得信息算起,三天设计出图纸,15天产品上市”,一说“真诚到永远”,就想到“营销员因送货车故障,自己背着洗衣机走了3个小时给客户送货”的事……正是这些感人的事件和具体的形象,使海尔的文化理念没有停留在墙上、纸上,而是进驻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这是海尔企业文化管理成功的核心。

(2)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根据服务区企业文化的内容,结合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做到权责明确、赏罚分明,维护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信任度。

(3)学习型企业是企业文化持续发展的保障。企业文化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将是学习型企业;而员工的学习、素质的提高,必将是推动服务区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

2 改进和完善目前服务区基础团队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几年工作实践中,突出的感受和困惑是服务区团队管理的个性化特点明显,因负责人不同而管理相异。基础团队的管理规范和共同文化缺失,即使同一类型的团队,也没有一个现成的“管理模板”可供借鉴。虽然要形成规范的基础管理制度和共同的基础管理文化,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当前的基础管理,刻不容缓。

2.1 改进团队考核与评价的导向性

团队建设的“牛鼻子”是团队负责人的管理,包括选用、培训、考核、奖惩、淘汰等,团队负责人的管理基础则是团队的考核与评价。目前,团队评价过于倚重团队业绩,员工成长方面的考核弱化,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团队的管理短视、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长期风险隐患等问题,建议在绩效为先的前提下,增加员工成长考评的比重,将员工成长也作为团队考评的主要内容,使团队负责人在关注团队业绩的同时,同时关注每一个团队员工的成长,使员工与团队一起成长。各个员工与其团队的共同成长,必然促使企业内生的长远的成长。

2.2 改进团队“事”权与“人”权的适应性

团队负责人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应不仅要有“事”权也要有相应“人”权,从人事政策和制度上实现团队“事”权与“人”权的匹配,改善目前服务区团队负责人,有“事”权,无“人”权,或“事”权多,“人”权少的局面。对于团队负责人而言,有了相应的对团队成员选用、奖赏、进步、惩罚、淘汰等上的“人”权,无疑会较好促进其设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分派工作任务、规范工作流程等“事”权的落实,也必将提升整个团队的执行力。

2.3 改进团队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团队工作思路篇3

某高速公路修缮工程(南段)全长7.7km,双向六车道,路段内有互通式立交桥3座。改造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电力照明工程、交通监控工程以及绿化景观工程。该项目通车已超过15年,作为城区高速公路,交通压力很大,原路面已造成一定程度的破损。原有路面为水泥砼路面,为提高行车舒适度、提高项目形象,同时降低项目养护难度,将加铺沥青砼路面。项目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2011年8月建成通车,质量验收合格。项目目标为在尽量减少对现有交通影响的前提下,保证项目工期和质量。

一、项目重难点分析

项目开始前,管理团队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该改造项目要求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进行,保证工期和质量。管理团队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模拟分析,得出了项目的以下重难点:

1. 交通组织

项目本身属于城区高速公路,交通量很大,平时上下班高峰期经常有拥堵的情况出现。而改造施工过程中不能中断交通,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交通组织,尽量减少改造工程对交通的影响是本项目最大的重点和难点。

2. 工期和质量的矛盾

项目的交通压力对项目工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项目质量绝对不能放松,如何在既保证工期的情况下保证项目施工质量,是本项目的第二个重点和难点。

二、项目前期管理策划

针对上述项目重难点分析,管理团队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策划。

1. 设计保证

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在设计阶段,管理团队确定了采用已有成熟经验的稳妥技术方案。加铺方案为对原有水泥砼面板进行灌缝、局部换板等病害处理后,加铺两层沥青结构层的加铺方案。对于桥面,则采取对原桥面进行病害处理后加铺稀浆封层的方案。

2. 项目实施过程模拟

管理团队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了模拟。以交通转换、病害处治、沥青结构层加铺等各环节进行了周密的方案策划,在项目开工前,确定了项目实施各阶段的施工组织方案和资源投入测算。

三、管理措施和手段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团队确定了强势执行业主思想的管理思路,明确了“执行力”作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管理指标。关于强化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管理团队采取了如下管理手段。

3.1 打铁还需自身硬

想要管理意志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自己首先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项目管理人员加强自身技术与管理修养,深入研究合同、图纸等基础资料,同时对项目实施方案有着完整的认识和管理思路。这样才能把我们的要求准确的传递给项目团队中的监理和承包人,在他们发生偏差的时候才能及时的发现。管理团队在项目开工前进行了精心的项目实施策划,为项目的顺利完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团队思想要统一

明确了自己的想法后,管理团队通过与监理和承包人的沟通,对我们前期策划的方案进行优化和补充。形成明确的思路后,管理团队又与监理和承包人进行了详细的交底。思想上统一认识,让监理和承包人与管理团队内心里与管理团队达成一致。只有监理和承包人接受和理解管理团队的思路,才能保证管理团队的思路得到顺利的落实。

3.3 资源投入保进度

项目开工伊始,管理团队会同总监办对各工序的工效进行了测定,结合进度计划,计算各工序所需要的劳动力、设备以及材料等投入情况,通过与承包人的沟通后,对现场的投入情况进行清点,保证资源投入。同时,开工前期天气晴好,管理团队通过与承包人的多次沟通,要求承包人加大投入,通宵施工,利用天气晴好时把进度赶在前面。

3.4 工作指令要清晰

在实施过程中,管理团队会向监理和承包人下达很多指令,这些指令可能包括进度安排、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为了保证指令得到落实,下达的指令必须要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实施人员、工作内容、质量标准等内容。最好通过书面的方式下达指令,在实施过程中,管理团队的“日例会”制度以及短信通知制度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3.5 “交底”一定“交到底”

工程还是需要靠人来实施,必须把所有参与工程实施的人员都作为我们的管理对象,才能保证我们的管理意志充分的落实。有时,基层的工人、代班等人员,他们对于管理意志的理解往往会对工程质量、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安全和技术交底,必须要让每一名工人都清楚工作的标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以及管理意志的完全落实。改造项目实施期间,出现过虽然管理团队与监理、项目部已经充分沟通,但现场工人执行时仍然发生偏差的情况。这一现象说明承包人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失,

3.6 过程纠偏要及时

实施过程中,承包人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偏差,没有完全执行我们的指令时,必须及时的进行纠正。这种纠正的及时性非常重要,有些问题具有不可再现性,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容易因为现场情况的变化而让纠偏存在争议。同时,纠偏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向监理和承包人传递管理团队对这样偏差不容忍的信息,如果时间过了,这种信息对于监理和承包人起到的触动就会打折扣。在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承包人出现的沥青路面的污染,管理团队及时的下发了罚款的指令,对于督促监理和承包人提高沥青路面的保护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7 “杀一儆百”立威信

团队工作思路篇4

一、团队建设的特点和要求

1.清晰的团队目标

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团队成员对其所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理解这一目标所包含的重大意义,以及对于团队和个人的价值。团队成员要把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实现团队目标,实现个人的价值。

2.共同的信念

一个成功团队的每位成员对其团队都怀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拥有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共同信念,他们把自己属于该群体的身份看作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而对团队表现出高度的忠诚。高效的团队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团队成员的最大潜能,使每一位成员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工作,这种共同的信念使团队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协作力。

3.成员之间的信任

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有效团队的必要条件和显著特征。团队中只有每一个成员对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团队才有可能发挥作用。每一个人只有学会信任他人,才能换来他人的信任。所以团队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否则,很难发挥团队的作用。

4.良好的沟通

一个团队必不可少的特点就是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沟通,交流信息、看法经验,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共同进步。此外,管理层与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渠道,也是良好的沟通的重要特征。它有利于管理者知道团队成员的行动,消除误解。而团队中的成员也能迅速、准确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意见。

5.团队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开展活动。在一个高效运转的团队中,领导者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领导者能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度过艰难地时期,为团队指明方向。

6.良好的团队环境

良好的团队环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团队拥有一个合理的基础组织机构;二是团队应有一套易于理解的、用于评估员工总体绩效的测评系统;三是团队应用有一个利于团队学习的交流平台和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四是作为一个团队应当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积极向上的,崇尚开放、包容、团结协作的作风,其工作成效往往较高。

二、企业职工团队建设的创新思路与举措

1.合理选拔团队成员,科学优化团队结构

根据团队定位和目标任务要求,积极吸收各类优秀人才加入团队,确保团队成员结构科学合理,有效发挥1+1>2的团队效应。一是强化团队带头人选拔。积极探索动态开放的团队带头人选拔机制,不断扩大带头人选拔范围,特别是注重选拔高水平的领军人才作为团队带头人,结合人才成长通道建设,以高层次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主体,选拔核心技术带头人;二是优化团队人员配置。在团队成员的配置上,打破人才、资源归部门和单位所有的框框,鼓励集成优化,团队成员可采取柔性流动、兼职、短期合作等灵活的方式组成。在团队成员的结构上,注重专业、年龄、知识结构梯次合理搭配,确保团队的组成有专家、有骨干、有后备,体现出团队成员结构的层次感,形成“老、中、青”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2.加强引才引智工作,提升团队建设水平

持续补充新生力量,充分借助外部智力,是提升职工团队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站在“着眼未来,战略储备”的高度,深化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在优先满足企业主干专业人才团队需求的基础上,兼顾引进通用专业人才,突出高质量,加大重点高校、急需专业毕业生引进力度,保证团队建设所需的人才。采取短期兼职、做访问学者、特聘研究员、借聘等办法,积极延揽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科技精英加入技术团队,弥补技术力量不足,提升团队科研创新实力。

3.健全管理运行机制,保证团队健康有序运行

一是健全团队带头人负责制,明确团队带头人职责。团队带头人对所承担的技术创新目标和任务负责,对团队建设水平和团队成员成才发展负责。在强化责任的同时,赋予其在科研攻关、配备人才、资源利用、资金分配等方面的权利,实现责、权、利相统一,有效发挥好带头人的团队领航、技术核心和技术智囊作用。二是健全内部学习交流机制,以拓宽视野、知识共享、塑造优势为目标,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素质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促进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开阔研究思路。三是健全分工协作机制,将有效发挥个人特长与团队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团队人才新优势。四是健全集体议事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发扬团队民主,强化集体决策。对团队创新方向、攻关思路等重大问题,广泛征求成员意见,调动团队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进团队目标的实现。五是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过程控制,提高团队人、财、物管理水平。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技术人才团队主要考核整体业绩水平、团队建设水平等;对团队成员则主要考核工作绩效、技术素质能力提升情况等。六是健全激励机制。

4.培育企业文化,发挥引导、凝聚和感召作用

企业文化的对于企业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导向作用

所谓导向作用就是通过它对企业团队的领导者和成员起引导作用。在价值观导向方面,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团队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

4.2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团队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 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团队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

4.3凝聚作用

团队工作思路篇5

1、及时表彰《青橄榄》优秀通讯员和积极通讯员。1月9日,铁路局党委、铁路局联合下文表彰了全局青年职工创新创效优秀成果,公安局“《青橄榄》团报及网站”荣获管理类“优秀成果”一等奖,团委罗志江荣获创新创效活动“先进个人”称号。公安局团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于1月20日组织30名团员青年召开了座谈会,畅谈《青橄榄》团报创刊以来的体会,公安局党委书记黄天汉也亲临会场,并给多年来为团报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通讯员颁发奖励证书,进一步扩大了团报这一思想教育载体在引导、教育青年的作用。

2、积极组织参加路局首届青工安全生产flas设计大赛。我局多名计算机爱好者参加了大赛,百色所团员民警韦维制作的flash作品,生动地塑造了铁道公安在维护铁路运输生产,打击犯罪中的英勇形象,体现出较高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和运用水平,及较专业的铁道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性,在互联网上获得高投票支持,同时也得到专家评委一致认可,荣获了比赛二等奖。

3、再掀“十六大”精神的学习高潮。4月初,共青团全国铁路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公安局团委书记作为柳州铁路局代表荣幸参加了大会。会后,公安局团委及时向党委汇报,并对会议内容,迅速在全局共青团组织中部署学习,再次掀起了学习“十六大”精神的新热潮。

4、开展团内大讨论,畅谈工作新思路。8月14日至15日,公安局团委组织全局专职团干部以及“青年文明号”号长(所在团支部书记)召开“深入开展大讨论,公安共青团怎么办”座谈会,传达了全国团的十五大会议和路局团委第十二届七次全委会的主要精神,听取了各单位团组织的半年工作汇报及下半年工作打算,结合党委下半年的中心工作和即将召开的第二次团代会的筹备要求,对下半年全局共青团工作针对性地进行了安排部署,畅谈工作新思路。

二、做好柳铁法制教育基地的规划,充分发挥基地教育作用。

一是积极主动与柳铁看守所领导和上级团委联系,对柳铁法制教育基地进行了初步规划,为路局的法制教育基地荐言献策。

二是开展了“热爱生活、诚实做人”的法制教育活动。3月16日上午,公安局团委与柳铁一中团委组织近20名青少年到柳铁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柳铁看守所,开展了生动的法制教育活动。除了在押的少年犯为同学们现身说法,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法制教育,被多所学校聘为法制副校长的杨顺德警官也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并解答了同学们在生活中受到不法侵害时存在的种种疑惑,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把好青年民警思想脉博,探索培养、使用青年人才的新思路。

公安局团委立足于服务青年,积极为青年民警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创造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1、切实摸清青年民警思想动态,积极协助组织部抓好大学生培训班的工作。4月8日至25日,公安局首期大学生民警培训班在柳州公安处培训基地举办,56名1990年以来参加工作的全日制本科生参加了培训。为协助办好此次培训班,公安局团委在开班前就着手深入调查摸底,就我局大学生民警现状及每个培训成员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积极推荐班委的合适人选,全力协助组织部门对培训期间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开展工作,积极为班委提供帮助。开班期间,公安局团委以创新的思路,充分调动了每名大学生民警自我锻炼,自我展现的开创意识,组织开展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主题演讲比赛、大学生典型报告会的教育活动及联谊会、歌舞晚会、球类比赛等各项文体活动贯穿培训班始末。培训班结束前,公安局团委还按照组织部的要求,拟定调查问卷,进一步掌握大学生民警思想动态,并与班委联合出版了一期“大学生专刊”团报,检验了大学生民警学习效果,展现了大学生们的青春风采。“紧张、活泼、团结、奋进、创新”成了此次培训班留给各级领导和民警最深的印象,公安局团委的倾心工作也得到了公安局党委的肯定。

2、积极营造青年民警锻炼成长的良好环境,认真配合组织部做好公开竞聘公安局团委副书记工作。3月底至5月底,公安局党委在全局范围内公开竞聘团委副书记岗位,公安局团委按照党委的要求,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热情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员踊跃参加竞聘,从竞聘方案、笔试、面试试题的拟定到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演讲答辩、组织考核等各个环节,都参与到具体工作中。19名报名竞聘的青年民警在层层选拔中获得了锻炼,优秀青年脱颖而出。6月1日确定团委新的负责人后,新的团委负责人立足于尽早了解公安共青团现况,摸清团员青年思想动态,多次深入基层开展了团内调查研究。

3、积极打造青年成长舞台,认真推荐优秀青年,做好柳局青年联合会委员公安系统推荐人选工作。5月底,路局团委下发了推荐柳州铁路局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人选的通知,公安局团委广泛征求局、处两级党委和共青团组织的意见,按照政治素质过硬、敬业爱岗、有一定专长和议事能力等严格标准,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青年管理者、青年志愿者、青年文化艺术、青少年维权研究等六个界别,推荐上报了6名优秀青年民警为路局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候备人选,使我局优秀青年能立足共青团组织,依托青年联合会这一组织形式,引导更多青年进步成才,热忱参与到社会生活、服务大局中去。

四、大力开展青年文化活动,丰富青年民警业余文化生活。

为引导青年民警增强文明意识,锻炼健康体魄,摒弃不良习俗,动员和激励全局青年民警立足本职,扎实奉献,营造文明健康、蓬勃向上的浓厚氛围,8月至10月间,公安局团委积极组队参加路局青年文化节。

1、参加路局青年“解放思想与铁路跨越式发展”辩论赛。公安局团委及时成立了由4名选手组成的参赛队,并多次组织局、处机关等优秀青年为参赛队收集资料,出谋划策,模拟辩论,在8月11日的比赛中,来自柳州公安处青年民警张雯荣获比赛“优秀辨手”称号。

2、参加球类竞赛活动。从9月初至10月初,团委又分别组建了足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参加了比赛,王瑜荣获乒乓球女子第二名,何燕云荣获女子羽毛球第五名。通过推荐、选拔及比赛各环节的带动作用,全局众多青年民警踊跃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丰富了青年民警业余文化生活。

五、落实防“非典”各项措施,大力宣扬抗“非典”工作、执行“五条禁令”和蓝盾行动中涌现出的优秀青年民警。

四月初,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公安局团委积极协助党委做好防“非典”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做好防“非典”物品的发放,坚持每天收集掌握机关各部门落实防范措施的情况,协助加强机关大院进出规定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同时,公安局团委还注重结合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公安局开展的“蓝盾行动”,及时对青年民警开展思想教育和宣传报道,积极引导青年民警严守纪律,健康生活。

1、慰问了战斗在抗“非典”工作一线中的青年民警。公安局团委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将上级团组织捐赠的数码相机、抗“非典”用品及乓乒球拍等体育用品,送到正申报自治区“青年文明号”柳州乘警支队一大队民警手中。同时,还多次看望基层青年民警,极大鼓舞了青年民警士气,坚定了民警誓夺“非典”战役的决心。

2、通过协助党委发放防“非典”宣传资料和积极开展健身运动,培养青年民警健康生活理念。6月29日上午,组织柳州地区青年民警近40人,分成柳州乘警支队、柳州治安支队、柳州刑侦支队和局、处机关队四个队,进行了一场“战非典、强体魄、迎七一”六人制足球比赛。经过二个半小时的激烈比赛,柳州乘警支队夺取了球赛冠军。

3、大力宣传团员青年在抗击“非典”战役、执行“五条禁令”和“蓝盾”行动中的好人好事及先进事迹。特别是奋战在抗“非典”一线的青年集体和个人,视疫情为敌情,以岗位为战场,积极与客运、卫生系统职工一道加强站车安全检查,体温检测,严格排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公安局团委及时通过《柳州铁道》等新闻媒体,对他们进行了宣传报道,并积极上报材料,表彰了柳州乘警支队一大队等抗“非典”先进集体和个人,极大地鼓舞激励了青年民警的斗志和战胜疫情、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使公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六、团内特色活动稳步推进。

1、青年志愿者活动上新台阶。

公安局通过广泛实施志愿者注册制度,动员凝聚了一大批的青年民警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建设了一支以团员为主体,以注册志愿者为骨干的青年志愿者队伍。3月,我局黄中驮荣获铁道部“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黎塘车站派出所青年学雷锋小组荣获全路“学习雷锋、志愿服务队”称号。曾琨、胡军、覃进军荣获铁路局“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

一是积极开展各项志愿者活动。3月2日,公安局注册志愿者15人参加了路局团委组织的“柳铁注册志愿者制度启动暨帮孤助残结对签字仪式”活动,柳州乘警支队团员民警李阳代表公安局注册志愿者接受了志愿者徽章。仪式后,又来到铁路家属区,结合自身所长,热心提供法律及网络安全知识等咨询服务,受到了职工群众的欢迎和赞扬。3月9日上午,公安局团委组织公安学校近30名学员民警,利用周未时间,来到柳州市永前路四区,参加植树造林绿色行动,美化铁路住宅新区环境。学员们挖坑、施肥、种树、培土、浇水,共植树30余株,受到了铁路职工家属的热情赞扬。5月,公安局团委利用业余时间,带领10名青年民警参加路局团委组织的防“非典”奉献日活动。

二是积极宣传报道我局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事迹。“中国志愿者活动日”来临前,公安局团委主动与柳铁电视台对黎塘车站派出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进行了宣传报道,大力宣扬他们长期致力于帮孤助残,维护一方平安的事迹。

2、“青年文明号”进一步发挥社会效应。

一是逐步形成特色品牌。4月25日,路局“青年文明号”培训班在柳州举办,我局组织了4位文明号号长参加了培训班。其中柳州乘警支队一大队还就开展文明号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经验发言,同时,该大队还精心准备,接待了“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班70名号长的参观交流。

二是黎塘车站派出所和安龙车站派出所分别荣获路局级和公安局级“青年文明号”称号。3月13日,铁路局团委办公室主任李誉传等一行4人到黎塘车站派出所检查考核“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在听取所领导、处团委书记和团支部书记的汇报后,局团委领导检查了黎塘所“青年文明号”活动阵地、硬件设施及基础台帐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对黎塘所的团支部工作以及青年民警长期以来立足岗位开展志愿者活动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长期以来,安龙车站派出所致力于党建带团建,成效显著,且在打击犯罪、维护铁路治安秩序、服务站区群众方面成绩突出,今年3月,被公安局团委授予公安局级“青年文明号”,柳铁公安文明号创建再添新员。

七、以实际行动和良好的成绩,胜利召开了共青团柳州铁路公安局第二次代表大会。

团队工作思路篇6

调研是开展工作的手段和保证。**市石岘镇辖区面积222.5平方公里,人口2,2875,下辖7个行政村,200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9,460万元,是**市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乡镇。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基本情况,找准工作的方向和切入点,带领团队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深入7个行政村进行调研,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与村民促膝交谈,认真听取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通过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掌握了镇情、村情,深刻认识到了破解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思路是做好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思路清,则方向明。我们团队在消化吸收学习交流成果,认真总结分析调研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省、州对选派工作提出的“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的总体要求和镇“十五”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团队成员的工作单位和个人实际,制定了“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发挥优势、多办实事,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并把今年的工作重点放到修路和加强基础建设上,这一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重点得到了镇党委的肯定,为全方位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发挥优势,争取支持,多方为民办事

真抓实干铺筑致富路。石岘镇7个行政村较为分散,村和村之间的距离较远,虽然通往镇外的干线交通较为发达,但村道建设比较滞后,还有4个行政村没有通水泥路。没有好的交通条件,农副产品外运困难,发展镇村集体经济,招商引资也受到很大限制,交通成为制约石岘镇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广大农民对此颇有微词。多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但苦于得不到有关部门正式立项、争取不到充足的资金而无法尽早彻底解决。我决定,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把实现村民多年的美好愿望――村村通公路作为今年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民办实事。经过多次实地踏查和反复测算,实现所有行政村之间全部通公路的目标需要投入180万元,修9公里路,建二座桥,通9个涵洞。按照现有的村村通公路建设的立项审批规定,这样的工程量和投资规模需两年以上分期建设完成。但大家考虑,早一天实现村村通公路,能尽早地把镇村经济搞上去,尽快地使农民富裕起来。为此大家下决心,一定要在今年把路全修好。首先把这一想法向单位领导做了详细汇报,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然后通过单位向省交通厅提出了立项申请,并几次上长春,跑延吉,介绍情况,求得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工程终于得到正式立项,并设立了100万的专项材料资金,同时与此同镇政府一同协商确定了建设施工单位,并担任工程建设指挥负责人全权负责建设施工工作。工程开工后,在各方的支持努力下,进展非常顺利,经过近三个月的紧张施工,高质量地完成了全部工程,使石岘镇在没有动用镇财政资金,且没有向农民收一分钱的情况下,成为全州第一个村村通水泥路的乡镇,彻底改善了石岘镇的交通条件,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良好环境。

真情实意搭建连心桥。通过到学校、村屯走访,了解到有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因生活困难面临辍学。知道这个情况后,决定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接受教育,积极与单位协调,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十分支持这个想法,每人都捐了款,用这笔钱给予石岘镇7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每人300元的资助,同时,单位还决定,在今后将通过各种方式继续资助这几名特困生,直到他们完成学业。

三、建章立制,团结协作,推动工作开展

我们团队注重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此推动服务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

团队工作思路篇7

一、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内外部环境,在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教育对象等诸多方面,辅导员都要面临很多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缓解辅导员工作中所面临的诸多矛盾。

1.适应学生重要发展阶段的需求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他们大多数在18~22岁之间,情感很丰富,但一般情感波动会较大,容易意气用事、情绪化;抽象思维发展迅速,但思考问题比较主观片面,不太会换位思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相应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一不小心就可能误入歧途;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但自我认知发展不足,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通过不同方式和手段的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发展的积极因素,克服各种消极因素,培养学生理解和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适应学生工作复杂性的需求

辅导员工作,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起到了很好的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育过程必然包含许多事务管理工作。但是,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工作繁多,而且往往涉及学校诸多部门,所以其工作的整个过程会因为不同部门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目标等的不同而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重结果轻过程、重解决轻预见、重共性轻特殊等问题。这种工作方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十分不利,也直接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同时还导致辅导员长时间低效重复地工作却很难出工作成效的状态。

3.适应学生工作广泛性的需求

学生工作的广泛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从学生角度来说,因为年龄、性别、所受教育、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学生本身的心理和认知的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思想行为多样性;从辅导员角度来说,其工作范围包括班级常规管理、班风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奖助评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青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单调繁杂的工作,在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前提下,怎样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规范的管理、贴心的服务是辅导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需要加强团队建设,集思广益,整合资源,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激发创造潜力,通过团队协作创新,推动辅导员成为学生工作领域的专家。

二、以“‘正能驿站’辅导员团队”为例,浅谈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随着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风云变幻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负面信息增多,生存压力增大,虚假信息充斥。由于当代大学生社会阅历浅、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正处于发展时期,极易受到严重冲击,导致在该群体中负能量逐步增加。高校是高知识群体与思想智慧火花的集中之地,也是青年才俊不断成长之地,我们必须不断向当代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全学程的始终。我校一直致力于弘扬徐老“身教重于言教、不用一个模子塑造人、德育为先、人师经师并重、劳力与劳心并进”的育人精神,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要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正能量。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探索辅导员团队工作新模式,切实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由此“正能驿站”辅导员团队应运而生。

“正能驿站”辅导员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追求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团队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自我、服务学生为共同的目标,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以及与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经过两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对辅导员团队的建设思路与对策做了深入的思考。

1.增强团队意识,营造团队建设的工作氛围

共同目标的建立可以极大地强化整个队伍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的强弱又直接决定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因此,团队应该凭借有效的手段去统一成员的思想,使得协同合作关系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团队成员的认同度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团队意识的谈化则必然会导致团队的瓦解。

要增强团队意识,首先,应该将团队成员的共同期望与团队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在一起,这样团队成员才会更有归属感和凝聚力。辅导员团队应该通过共同的目标来营造协同合作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帮助每一位辅导员树立主人翁意识,让他们领略到协同合作的魅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次,还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大家的沟通与交流积极搭建各类平台,通过充分的、全方位的有效沟通,实现对辅导员的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有效指导。这样做不仅提升了成员的个人综合素质,而且还加强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团队交流合作的氛围。

2.创新工作模式,广泛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1)工作内容方面。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团建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因此辅导员团队建设可以根据这些工作内容,建立相应的工作团队,如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党团建设团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团队等,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规定相应的工作职责,以推动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研究,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2)工作形式方面。我们要积极转变辅导员的辅导模式,将以往的“一对多”或“一对一”模式转换为“多对一”或“多对多”的辅导模式,即以往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辅导员对多个学生或一个学生进行辅导,而我们现在要积极探索多位辅导员针对同一个学生或同一个班级进行指导的辅导模式。这一辅导模式可以极大地发挥工作中的互补优势,改变以往辅导员单兵作战的状态。

(3)工作平台方面。为了加强团队成员的交流合作,应制定相应的研讨交流制度,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组织辅导员一起交流研讨,营造一种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另外,还要积极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如辅导员团队的QQ群、BBS、博客等,通过网络能更加便利快捷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3.优化内部结构,实现共享互补的工作效应

为实现辅导员团队结构的内部优化,我们应大胆地尝试在学校层面实现辅导员团队的自由组合,挑选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担任团队负责人,在全校范围内根据团队需要和个人意愿配置团队成员。在专业结构方面,我们应该考虑至少有一至两个依托学科出身的成员,再考虑专业背景的多元化;在年龄结构方面,应该尽量考虑新老结合,以实现老带新的目的;在功能结构方面,应尽量考虑给专职辅导员安排与其专业特长相关的工作,而将大部分的事务性工作分流给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在运行结构方面,应该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通力合作,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广泛讨论和协商,共谋应对之策。

根据以上原则,我校进行了有效尝试,鼓励辅导员突破院系限制,在全校范围内随机组成特色鲜明的辅导员团队。 “正能驿站”辅导员团队共有 8 名成员,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形成了合理的年龄梯度,同时工作年限也有梯度,有利于工作的传帮带;学缘、学科结构合理,毕业于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辅导员在一起可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氛围,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建立。 团队8个成员来自6个不同的系部,有不同的工作经历、专业背景和学术专长,有利于学术创新并能最大化地服务于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学生。

4.完善制度保障,促进团队的有序高效运行

为确保辅导员团队的有机结合、有序运行,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其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首先,为更好地限定和指导团队的各项工作,辅导员团队要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和当前的形势,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制度。我校辅导员团队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正能驿站”辅导员团队建设方案》《“正能驿站”辅导员团队建设制度》《“正能驿站”辅导员团队建设实施细则》等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学校可以制定出有利于辅导员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发展滞后的团队予以解散或者合并,从而为辅导员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辅导员团队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通过明确团队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规范团队工作的开展,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员的归属感,提高团队的自我管理、控制和更新能力。通过目标管理、竞争激励等方法,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 充分发挥团队每一位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 同时,还可以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团队工作思路篇8

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县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

成员:###(县铁路护路专职干事)

###(专职中队指导员)

###(专职中队队长)

三、开展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

1、增强了团员的政治意识和组织意识。

2、增强了团员的模范意识。

3、增强了团员积极入党的意识。

四、具体实施过程

1、动员会上采取了重温入团誓词、上团课、献爱心等多种形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氛围。

2、为了工作与教育“两不误,两促进”,中队事先把动员、学习和活动时间安排告知每个团员,让团员作好安排,确保出勤率。

3、中队在加强学习教育的同时,还把加强团员与群众联系确定,每个团员有基层教育活动联系点,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铁路护路联防工作。

团队工作思路篇9

集体公司运输部工程段作为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单位,负责莱钢铁路线路建设及大修工作。经常要与其他单位进行配合作业,工程完工后的交接工作,往往会出现验收标准不统一、各单位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成为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工程段运用学习型组织理念,通过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查寻经营模式中的漏洞,从组织结构入手,创新“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的成效。

二、立项背景

以铁路线路大修工程为例:工程段负责大修施工,工务段负责日常维护,运输生产单位负责使用。以往施工时都是工程段大修完毕后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交接,运输生产单位从使用角度考虑会出现重工期轻质量的现象,但工程段在与工务段交接中容易出现验收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使交接工作难以完成,造成重复工作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工程成本的增加,还使工程、工务两个兄弟单位的合作关系日渐恶化,造成工作配合上的恶性循环,给我部的运输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工程交接带来的种种问题,工程段对以往交接不顺的工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反思,查找问题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工程段负责大修,工务段负责维修,属于同一系统中的两个单位,工程段的验收标准以冶金企业大修标准为主,工务段的验收标准是以现场具体情况,便于日后维修为主。在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造成验收标准不统一。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工程段创新管理方法,从系统结构入手,打破常规工作流程,提出了“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共同组建跨班组、跨单位,拥有共同愿景目标、分工明确、思想统一的“无边界团队”,从根本上改变配合双方的系统结构关系,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维修工作量,形成工作中的良性循环。

三、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改善系统结构

在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后,为彻底消除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由段领导牵头,以各工程负责人为主,主动与工务段相关领导、班组、职工分别进行深度会谈,改善心智模式,使双方认识到:工程段的工程质量降低,会给工务段的日常维修带来困难;工务段的日常维修水平降低会导致线路状态的下降、大修周期的缩短,增加工程段的工作量,工程质量更加难以保证。因此以往相互推诿的做法只会形成工作中的恶性循环,只有双方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工程质量,才能形成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降低双方的工作量。

在形成统一认识后,从系统结构方面入手,采用“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针对每项工程组建一支“无边界团队”:由生产单位提出使用要求,工务段提出维修要求,工程段提出大修要求,整合形成“无边界团队”的共同目标----团队共同愿景。将各单位相关人员吸收进“无边界团队”,组建拥有共同愿景的新的工作团队,从以往单位间的协作关系变为团队间的协作关系。工作结构的优化消除了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避免了以往跨单位、跨班组合作时存在的沟通困难、协调困难、配合困难等现象。

(二)加强团队交流共享创新“搭接式”工作流程

组建“无边界团队”后,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召开“工程例会”,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经验交流,共同优化施工方案;召开“工程现场碰头会”确定现场各环节技术要求;进行“工程区段验收会”进行工程质量跟踪检验。

创新工作流程,把团队成员相互融入进彼此的工作中,将以往的“对接式”工作流程改为“搭接式”,保证“无边界团队”运作的流畅性:

1、方案制定初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

由工程段施工负责人提出大修初步方案,工务段、生产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及区域班组长协同优化方案,便于日后维修,形成最终方案。

2、方案实施阶段,定期组织“工程现场碰头会”

以施工人员为主组织施工,工务段、生产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督,针对各项工程环节,提出具体技术、工期要求,并协同进行监理。

3、工程交接阶段,不定期召开“工程区段验收会”

以工务段为主随时对已完工区域进行验收,提出整改意见,并协助工程段形成整改方案及时进行整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4、后续整改阶段

后续整改阶段,生产单位根据使用情况随时提出后续整改意见,工程段协助工务段对已交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修,并将各工程整改意见进行汇总,整理成工程档案,进行共享便于日后的维修工作。

“搭接式”工作流程使团队成员同时担任起设计、组织、实施、验收、使用等角色,避免了以往配合工作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提高了职工的工作责任心,便于优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以往交接时最能“挑刺”的验收人员在“无边界团队”中纷纷成为骨干力量,用职工自己的话说:“以往挑刺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工作好干,根本不在乎上道工序的困难情况。现在自己全程参与所有的工作,就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然就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三)搭建工程竞武台保证“无边界团队”高效运行

为保障“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能够高效运行,工程段开展了“无边界团队”竞武台活动:

1、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无边界团队”不会随着工程结束而解散

将各工程对应的“无边界团队”、负责人、工程进度情况,进行记录备案确保各环节对号到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

2、开展“无边界团队”竞武台活动

对各项工程的完成情况及后续检查情况进行公开,评选出卓越团队、优秀团队、合格团队、不合格团队,将职工的个人荣辱观与工程质量相结合,形成内部良性竞争。

3、提出“延伸服务承诺”

根据档案纪录情况,定期安排人员进行工程的质量检查、回访,工程负责人随时与相关单位进行信息沟通,并对出现问题的工程进行服务整修。

团队工作思路篇10

一、关于人的问题:在需求和激励之间

科学发展观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而人力资源首先谈的就关于人的问题。谈“人”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激励和需求的问题。我们在回答了铁路职工需求和激励的重要性问题后,当前的现实是要回答:铁路的职工现在需求什么?怎样的激励才是有效的激励?

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深入的。在行为科学中,激励理论是处理动机、需要、目标和行为这四者相互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是因为需要,然后由需要决定了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是对人的内心活动发挥作用,以此达到激发、驱动以及强化人的行为的目的。激励理论是对业绩进行评价的重要理论基础,它解释了为何业绩评价能够提高企业的业绩,以及要提高组织的业绩应当采取怎样的业绩评价机制。

早期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是对“需要”进行的研究,解决了是以什么为基础、或依据什么才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等问题,主要有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等。在这些理论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需求层次理论,它认为人的需求是有等级的,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按重要性对需要逐级进行排列: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同时,这种理论还认为当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不再具备激励的作用。

激励理论当中的过程学派认为,想要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达到组织的目标需要一个过程,即必须先制订一定的目标,进而影响人们的需要,最后激发人们的行动,这些理论主要有目标设置理论、期望理论、综合激励模式、强化理论、公平理论等。其中,维克托・弗鲁姆认为激励就是一个决定人们在各种各样的资源活动中选择的过程。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认为,所有人们内心想要得到的希望、愿望、条件、动力等都构成了激励。佐德克和布拉德提出,激励是向某一具体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倾向。1943年,马斯洛出版了《人类激励理论》,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指引人们从内在需求来研究激励设置问题。

激励理论总结了如何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要、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激励就是要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提高人的积极性、调动人的创造性,从而充分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取得最好的成绩。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的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这些理论结合了现代管理的实践。这些理论按照时间和研究的侧面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

结合铁路工作的实际,纵观归纳起来,关键就是一点,就是要为职工提供满意的工作岗位。满意的岗位不一定就是说单方面应和职工之所需,而是从职工本身的情况和特点,真正意义上将“岗位”和职工的基本素质、基础技能等方面对接起来。这说大一点,就是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机制;说小一点就是,要让职工有一个合理的工作岗位,并得到合理的工作激励。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那么,在处理好需求和激励的时候,我们围绕职工的岗位应该怎样做呢?结合实践经验,本文有以下借鉴。

第一,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职工所处的工作环境是职工工作时随时可以感受到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情绪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线路环境的整治、站台站容的规划、班组工区的修整等等,对于铁路职工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的。

第二,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要与职工的素质情况、技能特点、技术程度等相匹配。如果我们能让职工干上一份感兴趣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职工就一定能够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工作岗位要求的。

第三,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内容。铁路的工种是多样性的。在考虑岗位对职工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工种调换,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兴趣,是可以有效激励职工,增强工作的挑战性,也可缓解工作积极性不大的情况。

第四,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规划。这对于职工是很现实激励的问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能够重视职工的岗位需求和岗位发展意愿,为职工提供适合自身要求的岗位,那么,蕴涵在职工心里面的动力才会源源不断地为铁路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五,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这个机会就是给职工接受培训的机会。企业给职工进行培训是企业给职工最大的福利。职工对培训的需求是强烈的,所以,必须要创造机会,让职工结合岗位的知识技能需求,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关于人才的问题:在适应和调整中平衡

科学发展观中谈有“协调”的概念。运用到人才队伍建设,就是在当前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型、现代管理型等方面的人才,如何让他们在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文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这是铁路人力资源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人才,就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这一定意义上克服了一些人仅以文凭、职称或才能论人才的片面性,较为准确地抓住人才的本质属性,为深入揭示人才的内涵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人才不同于一般人,最本质的一点就在于他能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超越前人和常人,有所前进,有所发明,有所创新。

随着人才学学科的发展,学者们对人才定义的探索在不断深入。近期对于“人才”概念的阐述是,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强调社会条件这一点,既要看到他在社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做出的超越常人的贡献,也要看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他们的内在素质以及他们的劳动成果上存在的缺陷。既有助于认识一定社会条件会给人才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带来某些局限性,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使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一分为二地认识、评价人才。在前人的基础上,强调新的成就。人才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无论是他的成长,他的劳动,还是他的贡献,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任何人、任何人才,都只能在社会历史条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现实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现象,安排的工作岗位和职工所学的专业技能有偏差,导致心理情绪上的抵触;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适合的岗位发挥,导致工作积极性的减弱;技术型的干部和管理型干部在岗位中的错位,等等。这些,必须需要我们以职工个体为特点,既大力培养复合型干部,又侧重每个个体的不同,加快铁路人才队伍的建设,以适应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

那么,对于铁路人才,我们应该要引导他们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完成。

第一,需要对工作岗位的适应和调整。铁路岗位都与一定的知识技能要求相匹配。无论是入职教育、岗位安排,还是师傅传授、上岗培训,目的就是要适应工作岗位。只有首先适应了岗位要求,才有可能成为铁路所需要的人才。这是一名铁路职工成为铁路所需要人才的起点。

第二,需要对岗位专业的适应和调整。并不一定所学专业知识就能适应岗位要求。这就需要适合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组成。如果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不能从岗位的实际出发,这就意味着不能接受岗位实际的挑战。

第三,需要对岗位发展的适应和调整。无论是从事技术性工作,还是管理性工作岗位,都需要对岗位的职业生涯的设计。作为组织,应当尊重职工的意愿,努力认同职工的发展;作为个人,应该努力工作,努力用自身的能力、专长、人格来得到组织的认可。

第四,需要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和调整。接受岗位要求,就要接受组织的企业文化。作为个人要达到需求,就要对企业文化的适应,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企业文化的相对接和相融合;而作为组织,就要营造出适应人才“百舸争流”和“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

第五,需要对岗位心理的适应和调整。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在转变岗位、交叉任职、级别变化、职务调整、工作地点变化等等,都需要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人文环境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适应。这是成为优秀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成熟标志。

三、关于团队的问题:团队不是团伙

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团队建设是有指导性意义的。可以说,也是人力资源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明确的具有感召力的价值观,清晰可行的实现目标的发展战略,以及有利于战略执行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这样,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整体了。

企业里的工作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员工与员工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团结一致,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团队合作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他们之间的交流就会比较多,在工作中合作起来也会比较愉快。

罗布・戈菲和加雷斯・琼斯在他们的文章《什么使现代企业团结一致?》(该文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人员管理》一书中的一章)里写道:“管理人员几乎不愿意在一个低度和睦交往、低度团结一致的分裂型组织中工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亦不断加大,靠单个部门或个人的单打独斗已经无法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和要求,无法适应市场环境的要求。团队,是在没有改变整个组织框架的情况下,构建起的“行动小分队”,它既可保证整个组织的稳定性,又可灵活应对市场环境的各种变化。因而,对一个组织而言,有目标各异的各种高绩效团队存在,将大大提高组织对市场环境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组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众所周知,团队成员本身具有分离倾向,团队管理稍有不懈,最终是团队绩效大幅度下降。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励,团队或者说组织的生命难以长久。而有效激励是企业长久保持团队士气的关键。有效激励要求给与团队成员以合理的“利益补偿”。“利益补偿”往往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条件,比如:钱、工作环境;另一种是心理收益,比如:工作成就感、感受到尊重、承认和友爱等。

人们在获得自己的效益的时候,是富有创造力和天分的。人们不仅会为了钱,也会为了获得忠诚、爱等心理收益,人们当然希望物质和心理收益都最大,但是在一定的收益条件下,人们会选取适当的行为的组合获得最大的效益。这要求团队的领导者必须要针对问题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决定是要加强员工的交流和参与,还是要提高基本工资,或是对奖金的奖励条件做出修改、举办各种团队文娱活动等等。

团队不是团伙,应是一个集体。之前所常说的“一支能战斗的队伍”、“职工队伍”可以演绎通变成团队。这就需要我们花大气力来加强团队的建设。团队是由具有不同知识、技术、技能、技巧,拥有不同信息的人所组成的群体,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可以汇集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各种智慧、经验和创造力,可以快速解决具有复杂性特征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构建协同作战、联合进攻的团队已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之所在。良好的团队氛围,可以提供个体之间相知、相识的平台,促进个体间感情的交融,消除相互之间的提防心理,从而促进成员相互间伙伴式的协作、支持和信赖。团队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自己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整合资源,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满足团队整体及团队成员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通过团队组织模式进行决策,可以集思广益,降低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提高决策的速度和正确性。那么,我们在新形势下需要怎样的一个团队来为铁路的改革发展贡献出力量?

第一,建设成“志士”型的团队。铁路的改革发展需要志同道合的人才共同为之奋斗。可以试想,没有共同奋斗目标的团队是无法组成一支有力的队伍进行工作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需要团队的每一成员要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在行为准则中树立起整体意识。

第二,建设成知识“学士”型的团队。当前,铁路工作的要求日益向开放性、自主性转化,这就使各级组织不能满足现状,“吃老本”,要每一名团队成员不断加强自身的智力开发,挖掘和释放自身的潜能,打开视野,注意学习工作的艺术,需要努力成为熟悉和精通铁路知识的“学士”。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

第三,建设成安全“战士”型的团队。“安全是铁路的生命线。”铁路的团队必须学习安全理论,掌握安全法规,研究探索安全生产问题的紧迫感。要正视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用安全的规章制度,运用各种安全思想教育手段,为安全生产作出贡献。

第四,建设成思想“护士”型的团队。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为此,要善于分析,侧重于主动沟通,积极疏通思想的“梗阻”,治疗精神“疾患”,做好思想政治上的“护理”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要遵守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公关协调艺术,“润物细无声”,化泛泛而谈为因人而教。这也是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五,建设成发展“谋士”型的团队。铁路的发展肯定需要科学的谋划。这就需要任何团队能够抓住当前铁路面临的形势,抓住并突出重点和难点,妥善地解决热点和敏感点,出主意,共谋划,切实将铁路的改革和发展作为整个团队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成林:中国铁路运输安全探索与实践[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2]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3]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释义[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团队工作思路篇11

一、探讨民营企业在思政工作方面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新时期的民营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的思政工作,而做好企业的思政工作就必须加强企业政工团队的建设,但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之前,作为企业政工团队中的一员,必须认清民营企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才能更好的改进,提升企业政工团队实力,为做好企业的思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笔者就将几点最为严峻的形势与挑战作出探讨。

(一)政工团队的稳定性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

在新的时期,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政工团队正受到来自多方面的考验与挑战,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同,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自身的不断努力,而国有企业在资金、人才储备以及市场方面的保障都要优于民营企业,导致很多优秀的思政工作人员难以保留,导致人才的流失,加上很多民营企业的领导对思政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很多优秀的思政工作人员难以保留,导致人才的流失,就别谈引进现代化的思政人才。最终导致民营企业现有的政工团队骨干的流失,使得政工团队的稳定性不强,因而不利于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

(二)政工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

当前,很多民营企业的思政工作人员不仅是思政工作人员,还是完成企业各项重大决策的领导者和骨干,且自身的素质水平已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尤其是新时期的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转变和冲击,新员工、新事物的出现,都对思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导致民营企业政工团队的整体素质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影响企业思政工作效率与水平的提升。

(三)政工团队工作的方式方法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

由政工团队的稳定性和整体素质方面遇到的新形势与挑战,直接对民营企业思政工作团队的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政工团队缺乏稳定性,就会导致团队人员的不断变换,进而要求工作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并变换;另一方面,政工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提升,就会对既定工作模式的功效大打折扣,从而需要不断变换工作模式,加上很多民营企业的思政工作过程中很少应用先进的技术,也会由于工作模式的落后而不得不改进工作模式。

二、关于加强新时期企业政工团队建设的几点浅显之见

(一)加大重视力度,构建新时期的企业政工团队

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新时期的企业政工团队。因而作为民营企业领导,必须认识到思政工作在宣传党的政策和企业的发展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加大对企业思政工作的重视力度,引进现代化的思政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充实团队实力,确保政工团队得到稳健的发展,工作模式得到有效的改变,从根本上确保企业思政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引进先进理论,武装民营企业政工团队

思政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所有职员,而要想在思政工作中取得成效,作为企业政工团队,就必须引进先进的理论进行理论方面的武装,只有政工团队的理论素质水平过硬,才能更好的开展新时期民营企业的思政工作,与此同时,还应结合时展的需要和党的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严格按照我党坚持的思政路线,做到与时俱进,确保民营企业的政工团队理论先进、思想高尚、始终跟着党走,方能更好的开展新时期的企业思政工作。

(三)着力提升政工团队的整体素质

企业政工团队建设质量的高低,关键就在于企业思政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以及能否适应时展的需要。因而作为民营企业的政工干部,应严格遵循道德要求,着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争当模范,敢为人先,以高尚的道德素质和思想修养积极引导企业其他职员一道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本着为全体职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可能的为员工的需求和利益考虑,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并引进现代化的人才,经过认真的培训和模范的力量,就能充实到企业的政工团队之中,在提升团队实力的同时有助于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转变职员观念的同时提升工作的积极性

作为企业思政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功能,促进员工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挥凝聚功能,调动职工积极性,建立健全企务公开制度,形成职工意见表达机制,畅通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渠道,使职工的意愿能够真实、迅速地反映到企业决策层。强化企业党组织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转变职员观念的同时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加强新时期企业政工团队的建设不仅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作为现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应注重企业政工团队的建设,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屹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柴世文,杨奇.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1,(Z1)

团队工作思路篇1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编号:2012SJDFDY019),主持人:张纪霞;2014年度江苏理工学院社科基金(思政专项)“发达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实证与对策研究”(编号:KYY14542),主持人:荣文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8-0049-04

高职院校团组织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团组织建设也是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但高职院校因其培育目标、办学模式、生源结构等因素,在团组织建设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和误区。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团员青年中存在的不愿从事团工作、团干部业务能力不强、团组织活动参与率不高等问题,需要从教育理念更新入手,立足“团”字,倡学习促发展,以青年为本。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团组织的学习能力?彼得・圣吉的论著《第五项修炼》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本文从他提出的“共同愿景、系统思考、团队学习、自我超越、心智模式”这五个维度出发,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融入高职院校共青团建设全过程。

一、基于共同愿景的目的论分析

所谓目的论分析,就是从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的工作目标来分析,其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持思想理论的先进,二是保持实践技能的先进。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共同愿景的确立将帮助组织培养成员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而非被动的遵从[1]。当前,部分学生团员意识淡薄,正是共同愿景的缺失。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共同愿景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党培养合格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因此,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的建设要不断充实和丰富学习内容,带领全体青年团员努力实现共同愿景。第一,学习内容要把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放在优先地位。团结带领青年学生进一步坚定信念,树立“三个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第二,学习内容要体现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技能的要求。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建设,要按照专业型、创新型和专家型团组织目标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内的团干部就必须想学习、勤学习、善学习,成为一名学习好的团干部。因此,在学习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学习型团组织学习力、竞争力、创新力的优势。学习内容的设计就是要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内的每一名学习型的团干部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用先进的团工作理论作指导,紧扣业务知识学习。

共同愿景对于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只有建立了共同愿景,组织才能变“适应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2]只有充分了解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并能自觉统一认识,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意义才能得到彰显。

二、基于系统思考的系统论分析

所谓系统论分析,就是从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系统建设的角度出发,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建立学习型团组织的“系统基模”(archetype,系统的基础模型)并加以分析。系统思考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价值,如何更加有效地建设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必须要对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系统运行情况加以分析。作者试以“成长上限(Limits To Growth)”和“舍本逐末(Shifting the Burden)”这两个最常发生的基模来分析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建设。

(一)“成长上限”基模

“成长上限”的基模,包含了成长或改善的增强环路。运作一段时间之后,最后碰上一个抑制成长的调节环路,改善的速率因而慢下来,或甚至终于停止。[3]“成长上限”基模把组织发展形成瓶颈的过程模型化。就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发展而言,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团员自觉自主的学习,通过团员个人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团组织整体学习的能力,能力的提升对共同愿景的实现具有增强作用,共同愿景的凝练无疑又促进学习型团组织的发展,形成一个从个人到组织,从局部到整体,微观到宏观的增强环路,但事实上也会遇到令人尴尬的情形:一方面学习型团组织的快速发展带来团组织活动的激增,另一方面团员对于团组织活动疲于应付,容易产生心理懈怠,加之活动时间冲突于学习时间,造成实际学习效率低下,从而阻碍学习型团组织的发展(如图1)。

在“成长上限”基模中增强环路和调节环路对于高职院校学习型组织发展有着系统地阐述。高职院校团员青年提升自觉学习能力空间较大,因而在构建以学习自觉为要素的增强环路中往往见效较快。增强环路的构建是发展学习型团组织的核心路径,而学习自觉又处于增强环路的发端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学习型团组织的学习系统而言,有学者提出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成员的自我学习;二是团队的领域学习;三是组织的集体学习即共同愿景。这恰恰形成了增强环路的三个方面。在这个学习系统中,学习自觉是根本,成员的自我为学习是基础,团队的领域学习是关键,组织的集体学习是保障。然而,在系统中也应注意到调节环路和滞延因素的作用,在提高团员青年自觉学习能力,增强团队学习能力的同时,适度组织团组织活动,切不可流于形式主义,确保活动的效果能够正向于学习型团组织的发展,避免团员青年产生心理懈怠和时间冲突。

(二)“舍本逐末”基模

“舍本逐末”基模由两个调节环路构成,两个环路都试图解决问题。上面的环路代表快速见效的症状解,但只是暂时的,下面的环路包含了时间滞延,它代表较根本的解决方式,但其效果要较长时间才会显现出来[4]。就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建设而言,培养优秀的学习型团干部,用先进带动后进,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改善团员个体的能力问题,最后团员学习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而学习型团组织建设者通过团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得团组织建设更依赖于优秀团干部的协同管理;同时,团干部也因业务熟悉,执行效率更高。然而,当部分团干部临近毕业陆续离开团组织时,组织管理队伍后继不足,组织建设能力反而退化。在不知不觉中使组织建设掉进舍本逐末的陷阱中(如图2)。

可见,要想改变学习型团组织建设中“舍本逐末”的困境,需要在强化治本环节的同时弱化治标的环节。显然,治本环节的强化离不开一个长期的“共同愿景”。团组织如果忽视愿景的重要作用,则会被当前工作和问题所缠绕,短期目标极有可能和长期愿景相背离。从该系统基模中不难得出通过培养优秀的学习型团干部来建设学习型团组织有其必要性,但必须认清那只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组织建设进程,帮助团员青年发掘自觉学习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从上述两个基模的推演可见:共同愿景、团队学习、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构成学习型团组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作者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组织结构将其内涵界定为“自我超越”与“心智模式”,具体内容将在下面两个部分加以论述。

三、基于团队学习的方法论分析

所谓方法论分析,就是从开展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工作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开展学习型团组织工作或者说怎样开展学习型团组织工作。

团队本身就是一种组织形式,团队学习则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应有之义,团队学习力也是发展学习型团组织增强环路上关键的一环。学习型团组织的建设需要不断优化学习方法以保障学习效果的取得和共同愿景的实现。优化学习方法就必须坚持团队学习为基础,团队学习是团组织成员在坚持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基于成员独自学习和思考,通过共同学习、互相讨论、交流看法等方法,激发思想火花,深化认识的过程。高职院校团组织与其他普通高校团组织相比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5]为此,高职院校的团组织建设要充分理解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把团队学习思路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6]。

团队学习的方法是学习型团组织重要修炼工具之一,它追求团的思维力、创造力与管理力,采用系统思维方式,通过自我反思机制与团队讨论机制的融合来重新认识学习。团队学习不仅是成员个体能力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其团队整体表现出来学习层次上的提高,在建设学习型团组织中,整体团的发展要高于个人的发展,只有整体团组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推动个人的发展和集体的前进,这就是建设学习型团职的必要的要求。[7]这就要把团队看成一个系统,每个成员都被视为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优化学习方法来调节分工与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推进团组织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形成系统内部成员相互学习的机制,又要积极吸纳系统外部知识,提升团组织管理工作水平和业务知识学习能力。

四、基于自我超越的存在论分析

所谓存在论分析,就是从高职院校团员个人发展的视角来体现建设学习型团组织的价值。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遭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炼,人们仍将陷入“压力一反应”式的结构困境[8]。上述提及自我超越是团员青年自觉学习的内涵之一。那么,团员青年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学习型团组织将建立何种机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体现其自身价值。

要提升团员青年自觉学习能力,就必须以个人发展机制为目标,以自我反馈机制为促进,以评价激励机制为保障。一是个体发展机制。高职院校开展学习型团组织本质上是为了谋求团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团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做到以个人的成长带动团组织的发展。在发展中做到“四个融合”,主要包括个人与团组织的发展融合、团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的融合、团员意识和示范引领的融合和“导学”与“助学”的融合等四个方面。二是自我反馈机制。学习型团组织的一项重要法宝就是通过组织和组织内容成员的自我反思、自我反馈来及时调节自我。高职院校团组织应灵活运用该机制,建立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将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过程与结果、监督与评价、组合与个人相统一,不断增强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实效性。加强资源整合、信息畅通、民主评议等三个方面自我反馈机制的建设,进而确保学习型团组织形成长效的学习机制。三是评价激励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团组织的管理能力是推进学习型团组织的目标所在。因此,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是高职院校保障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得以更好创建的动力。团组织要以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为切入点,不断激励引导团员青年立志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进一步调动团员自我的主观能动性。高职院校开展学习型团组织的评价激励机制建设,必须建立健全量化考评机制,明确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标准,界定学习内容,完善考核制度。

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因此,自我超越既是个人的修炼,也是组织的修炼,自我超越既是关乎团员青年自觉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五、基于改善心智模式的发展论分析

所谓发展论分析,就是论及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伴随着发展的关键词必然是改变与创新。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将团员青年的发展同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是学习型团组织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改善心智模式,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为此指明了方向。

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们心中关于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局限。改善心智模式将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指出,要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这就要求学习型团组织首先要推进学习创新,谋划科学发展,要求团员青年要牢固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结合团工作新情况,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实现角色创新,争当创新型团员青年。其次要加强管理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要静的下心,沉的住气,检视自我的心智模式;三是加强方法创新。上级团组织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已经形成方法多样、灵活多变的应对措施,高职院校多为基层团组织不能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应积极围绕上级团组织的工作思路,不断学习和领会新的工作方法,敢于尝试,敢于突破。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重新定位角色,一扫高职生学历低、能力弱、缺乏朝气等社会负面评价,以崭新的风貌面对时代的主旋律。

高职院校团组织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推进团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借鉴学习型组织的先进管理理论。毫无疑问,系统思考是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它把其他四项因素紧紧的串在了一起,并相互影响,在加强系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共同愿景、推进团队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等方式和方法,在高职院校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目的、系统、方法、存在、发展”等五个维度上体现其价值,不断增强团组织在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中的贡献度,不断增强团组织对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3][4][8](美)彼得・圣吉(Peter M.Senge).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2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9,12,103,112,113.

[2]蔡雪敏.“第五项修炼”理论在高校学习型团组织构建中的运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 6):135.

团队工作思路篇13

⑧“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DB/OL]./20041201/3122980.shtml.

⑨戴军,穆养民,李兴鑫等.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结构与建设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71.

⑩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1):15.

{11}苏娜.高校科研团队的构建与管理[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9.

参考文献:

[1]徐青,张云,应飚.试论研究型大学创新性科研团队的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9,(3).

[2]李明.试论高校科研团队的管理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3]王瑜.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甘肃科技,2009,(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