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实用13篇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1

一、正视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当前,在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个别教师和学生认为学好计算机绘图软件操作,绘制出漂亮的园林图纸,就能成为很好的景观设计师。个别教师只强调自己熟悉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没有强调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部分学生单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学习上,期望以熟练的软件操作成为优秀的景观设计师。这造成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教学认知的偏差。过分强调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真正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具有良好的文化背景作支撑,对社会的发展有真正的认识,不会片面强调绘图软件的重要性。如果忽视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会违背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初衷。换言之,计算机并非辅助设计,而是辅助设计工具,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设计想法,但没有辅助风景园林设计师在方案深化过程中进行多领域的思考和协作⑤。为培养出适合“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人才,需要突破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认识误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重点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效果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教学目标。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通过手绘练习来提高对透视的把握、空间感的表达以及色彩搭配等构图基础技能,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时能更好地表现,设计水平能真正地提高。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开拓学生视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经典案例学习,都是在实践中寻找设计灵感。课程教学不能孤立于专业课的学习,应是风景园林全方位多角度教学体系。

二、把握市场需求,调整教学目标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都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但由于不同学校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方向和要求不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千差万别,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讲,风景园林专业的目标要求强调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因此,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制图、辅助设计及方案表现的计算机手段与技术,能够灵活运用相关设计软件,方便、快捷、美观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达到灵活设计制图的目的;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内在机制和合理途径,掌握高效园林设计的技术,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正确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三是通过教学有效地帮助其他设计课程或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种植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概预算等;四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GIS、BIM、参数化设计、生态辅助设计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逐步适应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发展的需求。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教学中,始终要贯穿风景园林或景观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而且能够设计出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三、基于学科发展,优化教学内容

2011年,国家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风景园林确定为一级学科,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三大学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范围小到私家庭院,大到区域性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基本包含前期的调查分析—方案构思—方案细化—方案表现—方案实施,既要对规划场地的气候、土壤、水文、地理、生物、构筑物等客观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表达,也要用特定的元素来表达场地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文化。以往的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方案表现等,可以使绘制的图纸更美观和真实,但并没有使设计更科学合理、更有创造力,其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求。因此,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两大部分: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要求学生从彩平图、效果图、施工图表现到最后的工程概预算都要掌握。根据各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选择适用性、通用性和易用性高的软件进行学习,一般主要选择AutoCAD,Sketchup和Photoshop三个软件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整个过程依靠计算机科学分析和评价规划区域,使设计逻辑更加理性客观,增强设计者对规划区域复杂环境的掌控力,设计表达媒介更具人性化、科学性和体验性,最终使规划区域景观兼具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⑥。

四、依据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序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设计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为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专业设计课程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完成最终的教学效果,帮助实现相关专业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风景园林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完成方案设计、效果图及绘制图纸表现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场地分析、设计逻辑和设计结果评价更为科学合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完成专业课程的设计任务,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分基础辅助绘图阶段和提高辅助设计阶段。基础辅助绘图阶段主要强调通过具体软件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等,但所有的辅助绘图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或方案构思,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但教学时序要安排在其他一些专业课后,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设计等,强调对专业课的辅助。通过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初步掌握园林制图规范、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园林设计知识、园林施工识图等专业知识,从而在应用计算机软件表现时做到“心中有物”。如果教学时序安排不合理,学生没有风景园林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学习计算机辅助绘图时没有相关的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既无法真正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更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自己设计思想表达的能力与兴趣。一般将计算机提高辅助设计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在大三或大四。学生到了大三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内容有了基本了解,掌握了辅助绘图方法。同时,为使规划设计项目前期的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在大三第一学期要开设GIS专业选修课程、第二个学期开设BIM专业选修课程,到大四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并接触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因此,大四可以开设参数化设计和生态辅助设计两门选修课程,为即将毕业正式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五、根据教学目标,创新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动手能力培养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的探索精神,要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以一套完整的景观设计方案为案例,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效果图到鸟瞰图表现等深入分析与讨论。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展示具体设计方案;其次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再次教师从制图规范、平面构图、色彩搭配、主次表达、细节处理等方面逐一分析讲解;最后布置课后课程作业,如参照具体的案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案例的再分析、查阅规范、设计、制图,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作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多以放映幻灯片或平面图像为主,不能完全满足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的要求。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效率,应在专用电脑房授课,由教师主机控制学生的电脑进行一对一教学,并引入动画演示与制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功能。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广泛、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免费获取最新的风景园林制图软件和教学资料,更新教学内容。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教师可以在网络开设学习论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来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⑦。

六、围绕教学任务,强化软硬件建设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软硬件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施、教材和案例库等。一是软件教学建设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从彩平面的Photo⁃shop,建模和效果图的Sketchup,3dsMax,以及施工图的AutoCAD,天正软件的运用,到后期Lumion,AE渲染的运用等,让表达手段更加多样,效果更好。同时教师应有更远的眼光,把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趋势。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断更新换代,部分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不会使用图形辅助设计软件,辅助软件设计与专业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设计教学的脱节⑧。部分学校安排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与软件设计教师担任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任务,由于两个教师的配合默契程度不同,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要求。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不断出现新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和新的设计方法。因此,要求课程专业教师不断加强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时展的要求。二是计算机硬件建设方面,课程教学强调实践操作,需要与之相配套有教学设施和条件。但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办学条件一直落后于社会行业,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软件的发展速度,严重影响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因此,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学校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三是教材和案例库建设方面,应购买一些好的教材和案例库,让学生对经典案例强化学习,突出教学目的,强化教程的知识链接。不同的设计方案及项目对软件要求的不同,要进行差异化学习,加强教材和案例库学习,与相关项目进行同类化学习,更好地与所学知识链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实际运用方面,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场地,从实地考察,分析构思,提出方案设计到施工图的完成,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方案设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要把计算机绘图与园林专业教学实践结合,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并加强在实际中的运用。

[注释]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08.

②王绍增.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J].中国园林,2006(5):10-11.

③李夏艳,丽晏.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绿色科技,2010(9):168-169.

④褚泓阳,黄林.计算机绘图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1999(S1):101-102.

⑤蔡凌豪.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概念谱系与流程图解[J].风景园林,2013(1):50-51.

⑥包瑞清.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9-40.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2

Key wordslandscape;computer aided design;teaching

1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选择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完成设计工作,教学中所选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以后的应用都有很大影响[1,2]。教学软件的选择要从软件的适用性、通用性和易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从中选择出既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又操作相对简便,并且行业通用的软件作为教学软件。

1.1教学软件的使用现状

目前,各院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计算机辅助绘图,即学习如何用计算机把园林设计图纸绘制表现出来,因此教学中选择的教学软件主要是一些通用的绘图软件,如AutoCAD、3Dmax、Photoshop等。之所以选择这些软件,一是因为这些软件在绘图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绘图功能强大,图纸绘制能做到精确和规范,软件能承担起园林图纸的绘制任务;二是因为这些软件具有广大的用户群体,使得这些软件知名度高,软件开发商也有较多的培训机构,软件推广比较到位,在园林行业使用普遍;三是有关这些软件的学习资料非常多,网络上的学习论坛比比皆是,使得对这些软件的学习交流更容易,这对软件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1.2存在的问题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计算机技术在园林设计各环节的应用,这种应用应该包含多项内容,如设计基地基础数据的获取、设计图纸绘制、工程量计算、造价概预算等。由于当前所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一些绘图软件,学生仅能完成计算机图纸绘制,这就使得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仅局限在辅助绘图上,对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不利。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较成熟的一些行业,辅助设计在向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仍然停留在辅助绘图这种初级阶段,这与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高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应该引领和体现辅助设计的发展方向,而目前的辅助设计教学软件很难做到集成化和智能化。由于现在的教学软件并非专业的园林设计软件,它们的功能无法覆盖园林设计的全过程,要将其开发为适用于园林设计的集成系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仅对于园林绘图而言,要掌握好这些软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些软件不针对园林行业,它们缺乏参数化的园林图形库,辅助设计的智能化难以体现。

1.3应对策略

由于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缺乏核心设计软件,开发能应用于园林设计各环节的园林计算机设计系统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以我国园林特点为核心集成化开发的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软件至今仍未形成。国内外虽然也有一些园林辅助设计软件面世,但功能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并且这些软件的知名度低、社会用户量小,还不能作为教学软件使用。作为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的软件,应该是一个完善的园林设计系统,能够体现园林行业发展水平,具备智能化和完备的园林图形库,具备集成化程度高,功能完善,将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工程概预算等环节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操作简便、易于使用,便于软件的获取,做到绘图精确、表现美观,具备较高的知名度,有广大的用户群,便于学习交流。开发适用于园林设计工作的集成化、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作要靠园林科研人员、软件设计人员以及管理层等多方面协同配合才能完成。

2计算机绘图与手绘

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于园林行业后,无论方案设计还是效果表达,计算机绘图已普遍应用。但这种应用也带来了一些争论,认为计算机绘图的应用削弱了设计人员的手绘功底的训练,计算机图纸的精美表现效果往往遮掩了设计的瑕疵,在园林行业应该对计算机绘图进行弱化或取消。对于这样的争论,应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3-4]。

2.1计算机绘图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传统设计手段相比有它独特的优势,这也决定了计算机绘图应用于园林设计的必然性。计算机绘图精确、规范,它的点线位置和尺寸精准,绘图中经过简单设置可以很容易地按行业规范进行绘制和出图;计算机图纸便于修改和传输交流,设计方案的任何变动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操作修改,效率高且成本低,并且图纸是以电子文件进行存贮,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流非常方便和迅速;计算机绘图美观逼真,能够直观的体现设计意图、完美的表现园林施工的未来效果,一幅计算机园林效果图的好坏有时会对设计方案的命运起到很大作用;计算机绘图包含的信息量大,图纸的绘制过程就是图形信息的输入过程,并且这些信息能够很容易被准确的提取出来供后续使用。

2.2计算机绘图的误区

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巨大的优势,它在园林行业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行业对计算机绘图的追捧也就无可厚非。但这种趋势也可能被学生片面理解,使学习陷入误区。

学习计算机绘图最明显的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学好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就可以绘制出完美的园林设计图纸。因此,有些学生放弃了需要大量训练的手绘练习,而单纯的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上下功夫,期望以熟练的软件操作成为计算机绘图高手,但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会发现绘图中总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色彩的运用、透视的把握及空间感的表现等,使自己的计算机绘图水平难以上升到高层次。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将计算机图纸绘得好就能成为好的园林设计师,就可以承担起园林设计的任务。有些学生片面热衷于计算机效果图的表现,而置园林设计的内涵于不顾,只追求漂亮的构图这种“末”,却忽略设计构思的“本”,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只能成为计算机绘图员而无法成为园林设计师。

2.3应对策略

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于园林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所以园林专业的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也是行业对他们的要求。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强调课程的重要性是必要的,要让学生了解课程在行中的地位,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但是这程强调应该是全面的。

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要熟练掌握绘图软件的操作,对软件操作命令的理解越全面充分,绘图就越顺利,然而掌握软件操作并不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全部,单纯靠软件操作仅仅赋予了计算机图纸毫无生命的骨架。

要用计算机把设计表现充分,深厚的美术基础是必须具备的,色彩的运用、光感的调控、透视的把握、局部与整体比例的协调、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美术功底的支撑,而这种功底需要大量的手绘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并提升。在计算机绘图中,依靠美工手段是正确运用才能给计算机图纸赋予血肉。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更应该强调设计的重要性,没有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就成了无本之末。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依靠完善的设计才能给计算机图纸赋予灵魂。

因此,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强调软件操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观念:计算机图纸的完美表现离不开深厚的美术基础,更离不开精巧的设计构思。

3强化实践教学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园林专业计算机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是课程尤为重要的方面,不仅巩固理论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可建立起学生面对未来从事园林设计工作的自信心,因而实践教学的强化对课程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3.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强化

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讲授软件操作命令,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理论课教学的上机训练,是对理论课的巩固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是实践强化的最有利也是最有效时机。教师应该在理论课堂教学中挤出一定时间,把园林绘图分解成若干园林要素,结合软件操作命令的讲解,把这些园林要素的绘制作为课堂实例穿插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园林要素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并把园林要素的绘制作为练习作业让学生完成并提交,从而督促学生进行训练和掌握。通过这种任务式的实践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园林要素的绘制,为后期的成图训练打下基础。

3.2利用好网络

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无论是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还是教学资料的搜索和利用,网络的存在都能提供极大的方便,也使得师生在课堂之外的即时交流成为可能。

一方面,网络可以作为教学环节不足的一种补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开设学习论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来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自己的服务器,教师也可以通过公开邮箱、网络硬盘、博客等形式跟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网络是一个大的教学资料库。在网络上可以免费获取大量教学资料,信息量大,内容广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网络浏览,以丰富提高自己,及时了解教学以及行业动态,同时把一些有利于教学的网络资料介绍给学生。在网络上也不乏一些很好的园林论坛,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鼓励学生多看看别人的作品进行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绘图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3.3引导学生进入园林实战

辅助设计的学习就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在园林实战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学生最关心的。只有让学生进入实战项目,才能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建立应对实战的自信心。辅助设计的任课教师经常会承担一些园林项目的设计和绘图工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工作项目,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任务,从而让学生了解工作项目的流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也可以把自己以往的工作项目作为实战作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完成这样的实战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及绘图水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有信心面对未来的实际工作。

4参考文献

[1] 曾旭东,赵昂.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的发展趋势[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1):21-24.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3

随着社会人文和科技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园林专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培养出适应城市化迅猛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园林专业的专门人才。从专业结构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覆盖的领域迅速扩大。从城市到农村,涵盖了一切人居环境的美化活动。在新疆,园林企业的数量呈快速递增趋势。依据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专业岗位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园林建设与管理人才。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城市建设部门、园林、花卉企业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岗位要求。为满足社会及行业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园林科技学院承担学校绿化养护及嘉禾新居居住区绿化种植项目的实施,对顶岗实习及预就业实习企业的调研,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了“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新疆园林行业发展和园林专业现状,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切入点,以新疆园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基于新疆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程序,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就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三段式指学生能力培养,分三阶段展开,即是第一阶段在校内培养绿化养护能力(实践教学与教学实习完成);第二阶段在合作企业的施工和设计项目中培养施工组织、设计能力(顶岗实习完成);第三阶段在预就业单位培养社会工作能力(预就业实习)。两联动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广泛与企业合作,每个教学年度开始前向企业征召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项目,即企业施工项目等于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工程任务联动,实践教学时间随工期机动,第一二学期教学实习为主的时期为一期联动;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为二期联动;最终实现就业能力递进。

(二)“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全过程为载体,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而形成的。其中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约占技术技能教学课时的60%。

1.第一学期以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及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学期,根据季节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加强技能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时期,教学实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及昌吉周边苗木生产企业基地等单位。结合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生产任务(项目)与课程内容的高度结合,实地技能学习和操练,通过1~2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将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的技能,能够承担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而此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知识和技能又是学生3~6学期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教学实习即为第一阶段“联动一期”。

3.第三学期为专业及专业核心课学时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场、实训室完成初级训练。

4.第四学期主要为顶岗实习教学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外58家合作企业,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具体岗位,完整地完成企业中的一个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技能学习、技能检验与行业实践。并且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技能相互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5.第五学期为专业拓展课程阶段,充分凸显行业发展趋势和具体岗位要求。

6.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预就业实习阶段,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这个时期为“联动二期”,也是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形成期。

二、以“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设计开发课程

(一)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入开展职业岗位调研,凝练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国家绿化工、花卉工、预算员、绘图员、施工员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现工学结合、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

1.加强课程开发,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之上加大了各门课程的开发,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按照每门课程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所处的环节设置相应的知识内容,根据真实工作过程设计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不脱节。

2.深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打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项目进阶式通道,以精品课程为支撑,合理划分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从基本技能逐步向核心技能提升的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合并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训教学时间,突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综合性的统一,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园林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核心课程

依据企业调研及校园绿化、嘉禾新居绿化工程实施操作,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模式,对职业工作岗位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分析,由岗位群―主要岗位―典型任务―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课程群,开发课程和核心课程。

1.岗位群。园林植物生产管护岗位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群、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群;主要岗位是园林植物培育养护管理岗、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岗、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施工内业岗、景观设计岗。

2.核心技能。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技术、园林植物整形修剪技术、园林植物培育土肥水管理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育苗技术、施工放线、管网布设、大树移栽、识别工程设计图、常用工程材料识别、编制园林工程流水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网络图计划编制、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园林工程施工图工程量计算、园林工程各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编写、园林设计平面图绘制、园林施工图绘制。

3.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花卉栽培技术。

4.建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2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10门,包括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制图、园林测量、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美、园林苗圃、园林植物学、园林文件撰写、园林建筑技等;专业核心课程7门,包括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专业拓展课程4门,包括园林法规与标准、插花与花卉装饰技术、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园林史;公共基础课程9门,包括英语、体育、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

三、“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条件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

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与众不同的、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这就有赖于一支由学术人才、技术人才领衔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采取校企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施工、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带头实践锻炼;同时引进校外“双师型”教师(即外聘兼职教师)。选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辟专业建设有效途径。目前专业教师团队已有33位专兼职教师,其中,专职教师11人,占3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2人,占70%。

(二)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如何与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运行机制,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突破点。为此,我们制定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并做如下工作。

1.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权利,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2.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与合作,实施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实施互兼互聘。

4.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监控专业和课程建设。

5.定期召开一次校企座谈会:探讨专业建设;解决顶岗实习中合作教学管理问题;宣传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概况,发放职业教育理论文章,使企业了解、认同学校,支持职业教育。

(三)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与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先后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制图室》、《园林规划设计室》、《花卉装饰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场2个:《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中心》。在教师教学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群,目前已有51家校企合作企业,确保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带薪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为专业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构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毕业生毕业班后的发展轨迹,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共同方参与的“多元化、多维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及数字化评价系统,减少人为和操作失误,形成循环、动态、开放、不断完善的网上评价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与市场需求相接轨,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相接轨,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相接轨。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教学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监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质量。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工作任务要求引入教学内容评价;将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融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将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公示于众,接受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的监督与评价,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4

专业硕士的培养本着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联合企业,聘请企业导师,学生深入工厂实习实践,培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厂实际问题的学生。本学科制定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重点在跟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与学术硕士相比,弱化了机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培养学生实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华大学针对全日制林业工程专业硕士教育的特点,加强基础、强化实训、增强人才的应变能力的思路,建立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培养目标是培养我国林业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定位是介于工学硕士教育和MBA教育两者之间,既懂工程又通晓管理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向着校企联合培养,定位于为企业培养准工程师方向发展。所培养的学生即具有从事现代林业工程的某项工程职业所必需的既深又宽的技术,又要有整个职业生涯中继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单独从事科技研发的实力,也无力承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但他们又对新技术有着旺盛的需求,先进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也有助于我国摆脱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过度消耗创造产值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而高校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解决技术难题,进行技术创新。高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从企业解决不了但又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设立项目时,充分考虑企业的关切点,最终能够拿出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成果,这样的项目才能得到企业的欢迎。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的同时,可以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在合作的过程中学校要始终保持在理论方面的先进性,要掌握专业领域前沿性的知识,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这也是能够和企业形成合作的首要条件。同时能够将理论和企业实际联系起来,用最前沿的理论帮助企业不断发展。总之,只有校企双方从各自的需求出发,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达成合作,才可能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双赢。

2.培养模式

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实践”的特性出发。结合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提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就是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对产品、技术、工艺等进行设计开发或改进提升的活动。再结合工程师培养标准以及社会对工程师的要求两方面,提出并分析了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中应关注的主要成分,并就课程学习、校外实践、学位论文设计三个培养环节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进行实践改革。全日制工程硕士采取双导师制进行培养,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北华大学,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校内外导师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直接推动者与指导者,导师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责任心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校内外导师应该发挥特长,各尽其责,分别就实践过程中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给予指导。校外导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了解研究生教育规律,具备一定的指导能力,在学生企业实践过程中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1]。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而言,进入企业,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实践是帮助他们填平学校与企业之间这道鸿沟的有效手段。和大学生以积累社会经验为目的的校外实习不同,全日制工程硕士进入企业实践,不能只是从事一些日常性事务,需要真正进入工程项目,接触其中的研发环节,才能够达到实践培养目标。从时间上而言,不宜过短。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时间太短,学生不可能深入企业,实践也就流于形式;时间过长,又会影响后期学位论文设计。总之,鼓励全日制工程硕士到企业从事一段时间工程项目的实践活动,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

北华大学为适应专业拓展需要,加强了林业工程教师队伍建设。中青年骨干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学科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省高级专家、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拔尖创新人才、省劳动模范、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等。有多伦多大学特聘教授1人,东北林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韩国全北国立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1人,企业合作硕士生导师7人。从学缘结构看有7人具有国外留学和合作研究的背景,队伍来自美国佐治亚大学、韩国全北国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最近几年,学校从国内非农林院校引进了多位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扩大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和视野,促进了学科的融合和交叉,使人才队伍得到了优化。

4.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采取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硕士学制2年,学生第一年在学校集中进行理论课程授课、考核,同时查阅论文相关文献,做好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年,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实践实习,完成实践性教学内容,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解决企业生产、工程实际问题。

对学生课堂教学学校有全面的考核评价体制,师生互选;在教学中,坚持教授为研究生授课。根据国内外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利用声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等立体化教材提高了教学质量。所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对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导师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若学生表现良好,毕业后就有机会留在企业工作,否则不予录用,因此学生都很努力,教学质量也得到企业方的认可。

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外导师,采取现场授课的方式,到现场进行讲解。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商定选修课课程,一般2学分,由校外导师主讲。北华大学林业工程专业与校外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本着“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联合培养我们的林业工程专业硕士,校外企业为我们提供便利条件,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与我们联合培养的企业有:1)北京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2)河北廊坊华日家具股份有限公司;3)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4)吉林森林工业集团公司。

5.实践环节的培养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实践”,是其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点,是全日制工程硕士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对产品、技术、工艺等进行设计开发或改进提升的活动。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培养合格的工程师是一项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来共同努力的事业。工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学校力量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工程师,因为理论学习可以在学校完成,实践能力则需要在实际工作情景中培养锻炼,需要教育外部环境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但目前两者的合作通常是基于项目的,项目结束了,合作也就告一段落。如何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长效机制,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合作要基于双方的需求才可能建立,学校希望完成项目,培养学生。企业则要求出成果,产生效益。双方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合作才可能顺利、持久[2]。

6.持续改进和提升计划

北华大学将在以上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3]:

第一,强化实践课程的地位与开发,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根本。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应该放在实践环节,课程学习可以压缩,甚至忽略。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两年到两年半的学制时间内,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时间确实受到了压缩,但应注意的是,不能由此导致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发展缺乏后劲的问题。结合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这对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第二,强化校外实践的形式与内容,没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做基础是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工程师的,这一点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而言尤为重要。因此,安排全日制工程硕士走出校门,进入企业接触真实的工程环境,培养实践能力,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第三,加强校内导师对实践的指导,学生进入与校内导师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实践,是一种比较有利于校内导师发挥指导作用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校内导师熟悉项目情况,掌控着项目的整体设计和研究进程,可以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指导学生提炼出实践问题,并展开实践内容。这种模式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通常是共同完成课题的合作伙伴,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容易沟通合作,合理分工。理论性的、方法性的、程序性的内容由校内导师负责,而设计项目细节,工艺流程方面的内容则由校外导师负责。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两位导师能够及时交流,共同推动实践活动的进行,确保实践的质量。

第四,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努力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引进正高级职称和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尤其是吸引海外人才。加强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进修,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学高水平师资来校讲学或长短期兼职,促进师资的交流与合作。

第五,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国家及省设备资金项目、重点学科专项资金等渠道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满足林业工程专业硕士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志平,胡云楚,杨国恩.林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8):247-249;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5

1.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目的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开设主要目的是让园林专业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制图软件的应用,并能从事园林设计和绘图工作,本课程应该成为一个课程体系,让学生综合运用绘图命令,达到灵活作图的目的。教学中,以必需和够用的目标为尺度,针对园林专业特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理论的同时,重点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授课软件及相应的硬件配置

目前在园林教学中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有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软件,主要用于绘制园林平面图、施工图等,其绘制图精度高,修改便捷;美国Autodesk公司的3dsMAX软件,主要应用于三维建模、效果图渲染等,软件界面层次分明,算法先进,功能强大;美国Adobe公司的Photoshop软件,主要应用于效果图后期制作与处理[2]。选择这三款软件的原因:一是这些软件在绘图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绘图功能强大,图纸绘制能做到精确和规范,软件能承担起园林图纸的绘制任务;二是这些软件具有广大的用户群体,软件知名度高,软件开发商也有较多的培训机构,软件推广比较到位,在园林行业使用普遍;三是有关这些软件的学习资料非常多,网络上的学习论坛比比皆是,学习交流更容易,对软件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时不但需要合理地选择授课软件,而且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当前,有些园林专业虽设置了计算机制图课程,但由于其硬件条件限制,严重制约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优越性的发挥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因此,在本科教学中,根据AutoCAD、3dsMAX、Photoshop等教学软件的最新版本要求,建议所用计算机一般应具有Intel Pentium Ⅲ 或Pentium 4 CPU的主机;至少128M内存,推荐256M或更高;带16位颜色或更高级的显卡,显存32M以上,具备800×600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至少1.2G以上可用的磁盘空间;WindowsXP或更高的运行环境。

3.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课时安排少,上机操作不足。

以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园林专业为例,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共安排72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上机操作36学时。计算机辅助设计三个软件学共20章,无论是理论还是上机操作,每章学习不足2学时。从时间安排来看,总学时量相对较少,理论课程只能讲解基本的软件操作,没有多余课时进行实例拓展,而上机操作时,学生只能简单练习软件的基本界面,基本操作,自己完成实例的时间几乎没有,而上机操作时间的明显缺失,造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3.2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只停留在上网和游戏上,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的三款软件的认识几乎为零,而且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其是就业时必不可少的技能,所以对于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学生对园林制图规范、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园林设计知识、园林施工识图缺乏了解,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施工图图例和规范看不懂,规划设计作图没有尺度和比例,对于渲染图形色彩、阴影、高光、反射与折射等处理缺乏科学性,等等。

3.3高质量园林素材匮乏。

学生要想完成高质量的园林效果图和各种园林CAD图形,除具备扎实的园林基础知识及过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还必须建立一个庞大的园林素材库[3]。当前,教学中缺乏高质量的园林素材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4.如何解决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优化教学课程设置。

结合市场对园林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及课时安排较少的现状,必须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绘图能力。所以,本课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结合实例学习软件基础知识,理论讲解安排50学时。首先,对计算机制图软件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安排40学时,包括:CAD软件主要教授基本图形绘制与修改、图层运用、图案填充、块文件的运用、文字和尺寸标注等知识;3dsmax教授二维和三维建模、材质贴图、灯光设置和图形输出等知识;Photoshop主要教授选区的建立、填充和渐变、添加人物和汽车等配景、优化出图等内容。其次,在学生了解软件基础知识的之上,进行实例教学,安排10学时,通过实例教学演示三个软件文件的互导,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增强实际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强调学以致用。

第二阶段上机操作,实例绘制,上机安排50学时。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实例讲解的领会,安排大量的上机操作,让学生熟悉软件基本操作的同时,鼓励他们动手自己绘制园林场景,从而提高操作水平。在实例绘图的过程中,建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比如:CAD课程部分与园林制图、园林工程施工课程融合,在绘制图形的过程中掌握制图课程中的绘图规范,才能严格、准确绘制出施工图和设计图;3D课程可以与园林建筑学融合,掌握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的常规理论,才能更好地设计作品;PS课程的学习可以与园林艺术、园林美学等课程进行融合,把握色彩、构图、比例、空间组合等基本知识理论,更好地对CAD和3D进行图形渲染[4]。实际操作中,可以拿一个完整项目的图纸来进行综合实习,从总体方案的设计开始,到园林工程平面、立面、剖面的施工图设计,最后进行效果图的设计(平面效果和立面效果图设计)。

4.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先进教学方法。

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要求学生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园林设计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独立完成园林平面设计图和效果表现图,而常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可能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5]。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与综合运用,采用学生容易接纳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此,建议采用理论讲解与图纸实例分析相结合的多媒体授课方式,从实际操作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绘制园林图的过程中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将作图方法融入图纸的绘制过程中。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flash、超级屏捕等软件制作PowerPoint课件,并结合虚拟现实的教学模式,使文字、语言、图像、动画等多方位的信息与学生交互融合,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地讲授教学内容。

4.3将学生引入实战模式。

辅助设计的学习就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在园林实战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学生最关心的[6]。只有让学生进入实战项目,才能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对立应对实战的自信心。辅助设计的任课教师经常会承担一些园林项目的设计和绘图工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工作项目,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任务,从而让学生了解工作项目的流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也可以把自己以往的工作项目作为实战作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完成这样的实战训练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设计及绘图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有信心面对未来的实际工作。

4.4更新考核方式,提供创造空间。

计算机辅助设计应该通过布置园林场景,由学生独立完成整套设计方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无论用什么机型、绘图流程,只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计算机设计图,并达到了考核的基本要求,即考核合格,超过基本要求并有创新的作品,就可获得加分。这种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考核方案使学生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轻松;考核积极性高涨,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应用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5.结语

放眼未来,园林设计已完全跨入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将是园林设计学生处于竞争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高校园林专业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跟上园林专业发展的步伐,培养出真正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邢黎峰.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粟亮.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浅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144.

[3]王鹏,张燕,万开军.园林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误区与解决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130,12133.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6

 

专业硕士的培养本着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联合企业,聘请企业导师,学生深入工厂实习实践,培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厂实际问题的学生。本学科制定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重点在跟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与学术硕士相比,弱化了机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培养学生实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华大学针对全日制林业工程专业硕士教育的特点,加强基础、强化实训、增强人才的应变能力的思路,建立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培养目标是培养我国林业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定位是介于工学硕士教育和MBA教育两者之间,既懂工程又通晓管理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向着校企联合培养,定位于为企业培养准工程师方向发展。所培养的学生即具有从事现代林业工程的某项工程职业所必需的既深又宽的技术,又要有整个职业生涯中继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单独从事科技研发的实力,也无力承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但他们又对新技术有着旺盛的需求,先进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也有助于我国摆脱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过度消耗创造产值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而高校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解决技术难题,进行技术创新。高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从企业解决不了但又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设立项目时,充分考虑企业的关切点,最终能够拿出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成果,这样的项目才能得到企业的欢迎。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的同时,可以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在合作的过程中学校要始终保持在理论方面的先进性,要掌握专业领域前沿性的知识,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这也是能够和企业形成合作的首要条件。同时能够将理论和企业实际联系起来,用最前沿的理论帮助企业不断发展。总之,只有校企双方从各自的需求出发,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达成合作,才可能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双赢。

 

2.培养模式

 

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实践”的特性出发。结合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提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就是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对产品、技术、工艺等进行设计开发或改进提升的活动。再结合工程师培养标准以及社会对工程师的要求两方面,提出并分析了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中应关注的主要成分,并就课程学习、校外实践、学位论文设计三个培养环节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进行实践改革。全日制工程硕士采取双导师制进行培养,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北华大学,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校内外导师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直接推动者与指导者,导师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责任心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校内外导师应该发挥特长,各尽其责,分别就实践过程中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给予指导。校外导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了解研究生教育规律,具备一定的指导能力,在学生企业实践过程中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1]。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而言,进入企业,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实践是帮助他们填平学校与企业之间这道鸿沟的有效手段。和大学生以积累社会经验为目的的校外实习不同,全日制工程硕士进入企业实践,不能只是从事一些日常性事务,需要真正进入工程项目,接触其中的研发环节,才能够达到实践培养目标。从时间上而言,不宜过短。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时间太短,学生不可能深入企业,实践也就流于形式;时间过长,又会影响后期学位论文设计。总之,鼓励全日制工程硕士到企业从事一段时间工程项目的实践活动,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

 

北华大学为适应专业拓展需要,加强了林业工程教师队伍建设。中青年骨干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学科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省高级专家、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拔尖创新人才、省劳动模范、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等。有多伦多大学特聘教授1人,东北林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韩国全北国立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1人,企业合作硕士生导师7人。从学缘结构看有7人具有国外留学和合作研究的背景,队伍来自美国佐治亚大学、韩国全北国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最近几年,学校从国内非农林院校引进了多位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扩大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和视野,促进了学科的融合和交叉,使人才队伍得到了优化。

 

4.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采取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硕士学制2年,学生第一年在学校集中进行理论课程授课、考核,同时查阅论文相关文献,做好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年,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实践实习,完成实践性教学内容,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解决企业生产、工程实际问题。

 

对学生课堂教学学校有全面的考核评价体制,师生互选;在教学中,坚持教授为研究生授课。根据国内外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利用声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等立体化教材提高了教学质量。所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对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导师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若学生表现良好,毕业后就有机会留在企业工作,否则不予录用,因此学生都很努力,教学质量也得到企业方的认可。

 

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外导师,采取现场授课的方式,到现场进行讲解。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商定选修课课程,一般2学分,由校外导师主讲。北华大学林业工程专业与校外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本着“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联合培养我们的林业工程专业硕士,校外企业为我们提供便利条件,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与我们联合培养的企业有:1)北京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2)河北廊坊华日家具股份有限公司;3)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4)吉林森林工业集团公司。

 

5.实践环节的培养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实践”,是其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点,是全日制工程硕士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对产品、技术、工艺等进行设计开发或改进提升的活动。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培养合格的工程师是一项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来共同努力的事业。工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学校力量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工程师,因为理论学习可以在学校完成,实践能力则需要在实际工作情景中培养锻炼,需要教育外部环境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但目前两者的合作通常是基于项目的,项目结束了,合作也就告一段落。如何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长效机制,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合作要基于双方的需求才可能建立,学校希望完成项目,培养学生。企业则要求出成果,产生效益。双方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合作才可能顺利、持久[2]。

 

6.持续改进和提升计划

 

北华大学将在以上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3]:

 

第一,强化实践课程的地位与开发,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根本。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应该放在实践环节,课程学习可以压缩,甚至忽略。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两年到两年半的学制时间内,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时间确实受到了压缩,但应注意的是,不能由此导致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发展缺乏后劲的问题。结合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这对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第二,强化校外实践的形式与内容,没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做基础是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工程师的,这一点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而言尤为重要。因此,安排全日制工程硕士走出校门,进入企业接触真实的工程环境,培养实践能力,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第三,加强校内导师对实践的指导,学生进入与校内导师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实践,是一种比较有利于校内导师发挥指导作用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校内导师熟悉项目情况,掌控着项目的整体设计和研究进程,可以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指导学生提炼出实践问题,并展开实践内容。这种模式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通常是共同完成课题的合作伙伴,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容易沟通合作,合理分工。理论性的、方法性的、程序性的内容由校内导师负责,而设计项目细节,工艺流程方面的内容则由校外导师负责。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两位导师能够及时交流,共同推动实践活动的进行,确保实践的质量。

 

第四,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努力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引进正高级职称和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尤其是吸引海外人才。加强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进修,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学高水平师资来校讲学或长短期兼职,促进师资的交流与合作。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7

项目教学法;园林建筑设计;教学;应用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是面向整个园林建筑行业,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完善教育手段,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此时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加入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被动转为主动,为学生适应今后的园林建筑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项目的确定

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对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法的转变,将实践课与理论课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实践能力的提升。项目的确定是整个项目教学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要想完成一个好的项目设计,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选取最适合自己本阶段设计水平的项目进行实施[1]。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制图和园林建筑设计两部分,学生在进行项目选择时就有了一定的可选择的范围。在进行项目选择之前,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国内外园林建筑设计行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并了解园林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对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园林进行参观。一个好的项目选择需要建立在具体的、多方位的考察和资料的收集之上。在进行项目选择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引导,可以给学生几个合理的项目进行选择。教师要对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进行甄别,帮学生确定一个与时展能够紧密联系,同时能够符合学生此时的实际设计能力的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比较成型的园林建筑企业进行参观,与园林建筑设计师进行交流,通过与真正的设计师进行对话,帮助学生对自己之前作出的项目选择进行确认,使学生通过自我判断找到项目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通过与园林建筑设计师进行交流之后,还能够确定与时展联系更加密切的项目,从而为接下来的项目设计与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项目的实施

在确定好项目之后,需要对项目进行具体的设计并实施,这是项目教学法获得成效的必要环节。由于学生选取了不同的园林建筑设计项目,需要教师对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向学生介绍完整的设计过程,让学生自主的对整个园林建筑设计项目进行分工,并进行实际操作[2]。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本小组内选取一至两名负责人,以设计部经理的身份对本次园林建筑设计进行整体的规划。这一负责人需要具有过硬的园林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能够胜任负责人的工作。负责人要根据本组确定的项目进行分工,在分工过程中要注意考虑本组其他同学的意见,尽量做到兼顾每位小组成员。只有明确分工才能保证项目的实施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也保证了每位小组成员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升每位同学的实践能力。进行分工之后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设计,这一设计需要建立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之上,并通过讨论加入本小组成员独特的设计理念,争取能够设计出既美观实用又富有特色的园林建筑。在学生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时,教师需要进行指导,随时掌握学生的设计与实施情况。当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这样,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掌握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3项目成果的评价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项目实施成果可以以成果展示的形式呈现,包括总平面图、功能分析图、景观分析图、鸟瞰图、局部效果图等[3]。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制作成不同的成果,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展示。由于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并不能将学生的实际设计成果进行建造,这就需要教师对设计成果展示环节予以一定重视,在对学生充分认可的程度上,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在进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前,需要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帮助对方发现自己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法,从而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发现可能在自己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真正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在项目成果的评价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师要对每组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之后,予以中肯的评价,要认真对待每组学生的作品。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成果的评价时,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点评,并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现代园林建筑行业的发展变化,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作品要予以具有针对性的点评,但要注意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以鼓励为主[4]。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设计中做出改进,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需要教师从项目的确定、项目的实施、项目成果的评价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特点的园林建筑设计项目,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建筑设计相联系,设计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园林。项目教学法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园林建筑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我国园林建筑行业提供具有较高园林设计知识技能的人才,推动我国园林建筑行业的发展。

作者:高静瑶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巩如英.高职园林建筑设计项目教学的实践应用[J].山西建筑,2012,(13):268-270.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8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9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 Frederick Law, 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 Andrew 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 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 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 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 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 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 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转贴于

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 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 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 Chinese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五、园林设计法规的完善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10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始建于1974年,是山西省唯一的培养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本科专业。经过几代林学人的共同努力,林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断充实,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该专业被评为山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品牌专业。本文结合该专业建设的实践,就品牌专业的建设进行了一些理性探索和总结。

一、明确专业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目标是否明确、定位是否准确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本科专业的定位要坚持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坚持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符合本校校情相结合的原则,且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层次提出的新要求,山西农业大学在专业建设的实践中,逐步确定了林学专业的目标定位、学科定位、层次和规模定位以及服务面向的定位。

(一)专业目标的定位

林学专业要以黄土高原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为核心,坚持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生态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等多学科的协调发展;坚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在考研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等可比的教学质量指标方面,在全国同类学院中力争一流水平,从而把林学专业建设成为山西林业建设事业的“智力库”、“人才库”、“智囊团”和“参谋部”,为山西和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科技进步做出较大贡献。

(二)学科的定位

针对山西的省情和本专业的现状,林学专业要把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理学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学科;要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重点科研项目为平台,实现学科的提升、改造和融合;并在已有专著、教材、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标志性研究成果和高水平论文。

(三)办学层次和规模的定位

林学专业要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适当发展成人函授教育和专业硕士教育。林学专业的本科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年70~80人,林学一级学科各硕士点的研究生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年40~50人。

(四)服务面向的定位

林学专业要为促进山西省和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林业建设人才,提供林业科技支撑。

二、理清办学思路

依据山西农业大学“全方位开放、特色化办学、内涵式发展”的办学思想,林学专业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本科教育办学理念,结合林学院的优势和实际,明确了自己的办学思路,即突出主体,强化基础;优化结构,稳定规模;完善基地,注重实践;创新教育,保证质量。

(一)突出主体,强化基础

在林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中,树立新的学生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在强调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重视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其次,正视未来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相信每一个德、智、体、情、能全面协调发展的学生都能在未来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着眼于使学生建立起开放的、宽阔的、牢固扎实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充分认识到培养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转变传统的知识技能教育观,树立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观,突出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加以落实。

(二)优化结构,稳定规模

在林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中,充分认识本科教育的系统性,不断调整和完善师资结构、学科结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意学缘结构的多元化和开放型人才的引进;在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选准突破口,抢占制高点;在课程设置方面,提高应用性、实践性、研究性课程和外语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在教学内容方面,协调基础知识与探索性知识的关系,注重国际性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专业目标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确定适度的专业规模,进而明确师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的适度规模,以避免急功近利心态,保证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三)完善基地,注重实践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0多年来,林学院在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的实际,积极建设和努力拓展了校外教学基地。目前,林学专业有校内实习基地2个(实验苗圃和大型温室),校外实习基地4个(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历山自然保护区、山西省林业厅实验苗圃)。其中,庞泉沟部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林学专业稳定的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已达25年。另外,林学专业还在太谷苗圃、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太行山森林经营局等单位的林场、苗圃设有毕业实习点。2002年山西省林业厅投入80万元用于校内实验苗圃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了实验实习基础设施,从而更好地满足了林学专业教学实习的需要。中国论文联盟

林学院还进一步探索了林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发挥实践教学开放性、探索性、主动性强的优势,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学生锻炼意志、塑造品格、激发潜能搭建平台。

(四)创新教育,保证质量

在林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中,通过促进校院两级领导和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观念的开放和创新,带动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创新,保证了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校院两级领导和教师转变了办学的质量观念,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办学第一要务的观念;认识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树立了知识、能力与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更 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教学科研水平高、治学严谨、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根本所在。林学院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制定了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例如,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外出深造学习;加强沟通,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在感情上与教师拉近距离。

目前,林学专业师资队伍稳定,学历层次高,梯队结构合理,特别是建立起了以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专业骨干力量,整个师资队伍充满活力。林学专业现有教师28人,实验教学人员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高级实验师2人。在学历结构方面,博士后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3人,在读博士6人;其中,45岁以下的4名教授均具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的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林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良好,最高学历在外校取得的教师有14人,占50%。同时,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100%符合岗位资格要求,教授、副教授全部为本科生授课。稳定的师资队伍、合理的师资结构是林学专业优化办学思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稳定专业规模的基础。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四、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在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中心的地位。”近年来,林学院不断调整并明确了办学思想,把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落实教学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以教学为中心党政工团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党政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指导、检查教学工作。此外,在教师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中实行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中国论文联盟

一是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是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全部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

三是经常组织教师深入林业生产第一线,了解林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以及林业行业取得的成就,以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四是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为本科生开设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是在保证正常教学经费供给的基础上,积极通过社会渠道筹措经费,加强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以保证教学效果;

六是促进科研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七是通过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注重科学研究,提升学术水平

科研学术活动对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林学专业的教师针对黄土高原和干旱石质山地的实际,在山地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生态脆弱区森林营造理论和技术、太行山干旱石质山地抗旱造林技术、树木开花与结实及种子催芽控制技术、种苗的定向培育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林学专业早期带头人高守惠教授,作为“包兰线沙坡头堤段铁路治沙防护林体系的建立”的主要研究者,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常培英教授多年研制的“用于提高根系活力和干旱阳坡造林效果的植物保活助长剂一根宝”被国家五部委评为部级新产品,于199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4等奖,并已连续15年向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推广。

近年来,林学专业的教师连续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课题6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2项,以及多项省部级自然基金和科技攻关课题、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目前,林业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其他部级课题7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近2年已有5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

林学专业的教师还主编和参编专著6部,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12部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7部;在部级高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

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是林学专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突出特点。这些成果为林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林学院多年来高度重视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制定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进教学、将科研成果尽快纳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工作思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如从2001年开始每年拿出一定的科研奖励经费资助教师编写全国统编教材,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通过科研活动,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大量的科研内容和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理论体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郭晋平教授将国家基金资助课题的科研成果融入其主编、副主编和参编的全国统编教材中,并及时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姚延涛、韩桂彪、刘贤谦等教授在教学中也以自己的科研工作为典型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

(3)通过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使林学专业获得了大量的经费支持,从而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多地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

六、彰显办学特色,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学校的特色是办学历史过程中的积淀,是学校传统与风格的传承,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其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明显。林学专业积累了30余年的教学经验,重视基础教育,强调实践教学过程,重视实验课、实习课和课程综合实习,规范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形成了以“221实践教学模式”(2个基础,2个关键,1项成果)为主体的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实验课和校内实习课这2个基础,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抓住课程设计和林区综合实习这2个关键,强化课程内和相关课程间知识点的联系,促进各知识点向综合性知识结构转化,促进学生的知识向综合能力转化;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这既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化和综合化,也是对学生解决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生产问题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训练。此外,再辅以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社团活动等,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活的探索工具、转化为全面的综合素质。

当代林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适应未来林业和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魄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林学专业要树立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观,重视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使学生建立起开放的、宽阔的、牢固扎实的知识结构,培养其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要根据林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对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通过实用课程、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发挥实践教学开放性、探索性、主动性强的优势,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学生锻炼意志、塑造品格、激发潜能搭建一个好的平台,以保证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等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建设林学品牌专业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摸索和总结出一些经验。品牌专业的建设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要根据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点,确定专业的定位和建设目标。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科学地确定培养目标,明确办学思路,优化教师队伍,强化师生的能力培养,注重科学研究。其中,专业特色鲜明是进行品牌专业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11

在这里我不仅聆听了当前最前沿的管理学专家的学术论点,而且还出国游学亲身感受顶尖学府的专业水准,走进企业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经,真旳是收获颇丰。这里谨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我十分有幸在吉林大学度过这一段求学时光,马上离别在即,但心中不免依依不舍!

首先,我要感谢我论文的指导老师一巩顺龙副教授,在此文的构思及写作过程中,都得到了巩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巩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理念深深的激励着我,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祝老师及家人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其次,我要感谢吉大管理学院EMBA中心的所有老师们,没有你们对教学课程及授课老师的反复斟酌,就没有我们可以聆听国内顶尖专家教诲的机会;没有你们对教学活动的精心安排,就没有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消化课内的理论知识的机会;没有你们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细心照顾,就没有我们的优美舒适的就读环境。

同时,感谢评委老师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评阅论文,为我们答疑解惑!千言万语,万语千语,汇成两个字——感谢!因为你们我会更加坚定向着我的梦想飞翔,带上所有的感激和祝福。

论文致谢二:

在华东理工大学度过了两年半的紧张学习时光,系统地学习了工商管理的各方面知识,深深的佩服各位专业老师的学识,从中我不仅学习到管理知识,而且学到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导师于立宏教授。在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撰写开题报告、最后到正文撰写,于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于老师指出的每一个问题,指导的每一个思路,都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于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无论从格式规范、论文要点、还是文章结构,于老师都不厌其烦,给予我及时的帮助,使我能够最后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在此我要感谢华东理工大学MBA的所有老师,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治学态度,不仅使我对管理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将理论和自己的工作互相印证,受益匪浅。而且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继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感谢我的各位同学,是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受到重新走进校园的温暖,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当中,多位同学为我提供了信息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再次感谢华东理工大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平台,幵始一段新的人生!

论文致谢三: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参加EMBA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系统的学习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了解和借鉴更多课程案例,为日常工作充电、更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近两年的课程学习,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和及时的,论文写作的过程是对我学习和人生态度的一次测试。两年的EMBA学习即将圆满结束,离别临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衷心的道一声“谢谢”!

感谢我的论文导师阮永平教授,阮永平教授在任教之佘还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政策法规、综合治理、市值管理、股权激励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论文的选题、开题、案例的选择、论文结构设置的整个过程中给予我耐心指导和大力帮助。阮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风范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华理商学院的各位教授和老师,使我在学习和充电的同时,能够一睹教授们的风采,这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特殊记忆。

感谢20XX秋季班的同学们,和你们在一起太开心了!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行各业,但是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在每个同学身上都学到了很多,结成深厚的友谊,未来的路大家要共同走过。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对我论文进行评阅和参与答辩的各位专家评审,辛苦了!

论文致谢四:

两年多的校园学习生活又将结束,参加工作16年后,又回到校园,回味大学的学生时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享受到了一种纯真的宁静,同时也结实了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尤其在自己毕业的母校,重新回来学习,这份情感越发的醇厚。

首先感谢母校给我第二次回到当年这个熟悉的校园学习的机会,在我参加工作后,随着工作经验越来越多,感到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不够用的时候,我有幸能在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继续学习深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视野,找到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其次感谢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在我学习期间,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让我看到了为人师者的风范,也使我对“责任”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又认识了新的同学,在他们身上我依然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此也一并感谢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同学们。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徐颖教授,感谢您在我学习过程中对我的辅导和帮助,更要感谢您在我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牺牲了大量的个人时间给予我的悉心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再一次感谢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我坚信这将对我未来的人生产生更加深远的意义。

论文致谢五: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12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00余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4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00余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3人,吉林省省级主讲教授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56人被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和中华电力基金奖;12人被评为省市级劳动模范;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湖东和湖西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5.8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46.4万平方米;运动场地总面积7.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3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图书馆馆藏印刷型图书130万册,数字电子图书总量32000GB;校园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学校建有计算机基础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践教学基地、电力系统仿真实践教学基地等10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9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学校与国内相关行业的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建有131个校外实习基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理论扎实,技能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不断增强。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演讲大赛”等活动中,共获得60余项部级、省、市级奖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本科组第一名;学校代表队在“第27届国际企业挑战赛”中获东北赛区冠军和中国赛区优胜奖;学校代表队在本校承办的“第九届全国机器人大赛暨2009年FIRA世界杯机器人大赛”中国队选拔赛中获得2项冠军、2项亚军、1项季军;学生自主设计的作品在“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中获金奖;学生作品在“第一汽车奖第二届中国汽车设计大赛”中获金奖。三年来,共有80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600余名毕业生考取国内知名大学的研究生。

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赞誉,在全国的建筑、冶金、水利、电力、地勘等行业享有较高声誉。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吉林省高校前列。学校连续荣获“吉林省普通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奖学金设置】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13

1、园林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

1.1园林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

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是一种文化信息载体。园林学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与艺术,它融生物科学、工程技术、美学理论于一体,综合自然美和人工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着巨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综合素质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能不断地学习和吸取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新观点和新方法,把握其发展趋势及规律。

1.2计算机技术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园冶》“兴造论”中有“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之说,即园林好坏在于设计者的空间意识、审美观念、人生情趣及艺术修养等。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是包含了精神上、心灵上深层次的文化审美信息,这是计算机所无法完成和代替的,但电脑绘制的园林表现图能帮助设计者更好地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检验和修改设计。电脑不仅能够直接提高表现图的质量,它在充分表达设计理念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改变着设计师的设计手法,即间接地提高了设计本身的质量。园林工作者根据实际工作要求,通过实地考察并融入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经过深思熟虑,在头脑中有了初步的轮廓,计算机能够帮助完善设计方案,可以根据效果图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计算机辅助设计应该从任务书、基地调查和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制作等阶段,与园林设计的过程紧密结合。设计师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园林设计,可以先把基础资料输入计算机,让计算机参与分析、计算、设计的过程,并能够实时进行三维效果预视或三维虚拟,与实景环境合成,一边观察、感受效果,一边设计和修改创作,设计过程结束时设计图纸也就相应地输出,包括各种设计必要的设计图、工程图、效果图等,甚至是三维动画漫游的效果。园林设计最终形成的方案应该全面而丰富,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文字说明和模拟动画图像乃至特色的背景音乐、精彩的解说,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达到视听一体的效果,这样带给人们的是强劲的园林艺术氛围和身临其境的艺术场景感受。

2、计算机软件强大的制图和编辑功能

计算机可以帮助设计师充分表达设计意图,设计者就可以从笔、墨、颜料和纸张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从而把精力更多地倾注于设计思想和理念的表达。园林规划设计涉及众多的要素,如山石、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林等,虽然形式和功能各异,但可以用AutoCAD完整生动地绘制出园林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施工图等以线条为主的园林图。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设计师在工作,更高效,更精确的达到设计师所需要的预期效果,能更直观、更真实的看到整个工程的完成效果,而不是像原来只通过手工草绘图来想象工程完成后是个什么效果。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相对于传统的设计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提高设计的整体质量,缩短设计周期。利用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软件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实质上是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获得整体设计的最优化设计的过程。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伴随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各学科相互融合、交叉是一个明显的趋向。

3、在园林设计中普遍应用的计算机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人工智能和3S技术为依托的多种数据库系统、作物生长模拟系统、植物生长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监测预报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以及神经网络系统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涉及到园林生产的各个领域。

3.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产生的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通过视觉甚至听觉、触觉来感知,用户通过自己的视点直接地、多角度地对环境进行观察、发生“交互”作用,使人和计算机很好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技术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能使我们更加直观地面对设计对象,并且形成交互式的交流。园林造景对于环境变化的前瞻性和周围景物的关联性要求很高,因此在动工之前就必须对完工之后的环境有一个明确的、清晰的概念。通常情况下,设计者会通过沙盘、三维效果图、漫游动画等方式来展示设计效果,供决策者、设计者、工程人员以及公众来理解和感受。以上的传统展示方式都各有其不同的优缺点,但有一个缺点是共同的,即不能以人的视点深入其中,得到全方位的观察设计效果,而运用VR技术则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使用V R技术后,决策者、设计者、工程人员以及公众可从任意角度,实时互动真实地看到设计效果,身临其境地掌握周围环境和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这是传统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3.2Internet信息技术

Internet网上的园林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它包含有园林植物自然资源、城市绿化、园林绿化科研、园林绿化生产、市场动态、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等各种信息资源。园林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如通过查询检索、联合编目以及多媒体等信息服务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同时,还可以把各种有价值的资源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目前,广大园林绿化工作者建立了从植物材料选择到基地建设,从工程技术设计到图纸绘制、价格估算,从研究分析到建造文件等一系列规划设计工作过程所需的各类资料、数据库系统。

总之,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其重要性在当今已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将来不管是在城市建设、居住区开发等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高效规范,代表着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园林绿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出现,为我国园林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