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林业专业论文

摘要: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林业专业论文

林业专业论文:基层林业和林业发展论文

一、缺乏必要的建设资金,工作环境、基础设备难以跟上建设步伐

林业这两大建设工程(天然资源的保护以及退耕还林)的任务都是由基层林业站所肩负的,与此同时,基层林业站还担负着科技推广、林政执法、社会服务、资源管理等多项任务。虽然上海地区的基层林业都是通过财政拨款来取得一定的经费。另外,虽然国家已经对乡镇林业发展工作站配备了统一的基础设施,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档案柜等一整套,但是仍然存在财政拨款不足的问题,而虽有相应基础条件,但是不够先进使得工作人员没办法传达科技知识,不能够及时掌握近期信息,因而林业的社会化服务就更加难以实现。

二、缺乏科技人才,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强化

林业所承担的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宣传法律以及政策、推广科学技术、传达林业信息、指导造林技术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具备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然而基层林业站在技术人员的配备上是相当薄弱的,很多的林业站里几乎找不到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要找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就更是谈不上。同时,林业站干部队伍的人员素质不能够达到一致,有很多人员都是不具备专业技术的,要想在基层林业站找出一批的科技人才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在多种因素的限制之下,即便是一些具备极大潜力的人才也无法在工作中发挥其潜力。此外,今天的基层林业站的服务意识是相当薄弱的,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造成很严重的服务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出现。总之,服务型林业站建设的推进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

三、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的基本措施

(一)健全基层林业站机构,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都明确了基层林业站的主要职责就是行政执法,就是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这对于稳定林业站机构并依法管理森林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应进一步加大地方立法力度,明确林业站的地位,为稳定林业站机构提供法律保障。应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对由县乡共同管理的林业站管理体制,应努力争取将林业站改为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便于林业行业管理和政令上传下达,使林业站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真正做到基层林业工作有机构抓,有人员管。应进一步强化基层林业站保护管理森林资源的行政执法职能,完善的林业站行政执法制度,落实林业站人员执法责任制。

(二)提高基层林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虽然大多数的基层林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但是他们对于经常要接触到的技术问题却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且也有掌握这些技术的想法。因此,要着重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提高基层林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考虑到他们的工作时间问题。首先林业领导层必须要根据林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讲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工作纳入到林业的发展规划中去。尽可能的将各种技术培训搬到林业的实际操作上去,通过现场示范能够让基层林业人员对这些技术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还应该形成制度,从制度上来提供保障。对现有的技能鉴定制度进行完善,并要为基层林业人员的技能鉴定提供方便。要建立起动态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尽可能的打破工作年限、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这些限制对于基层林业人员来说事的技能鉴定成为了他们无法逾越的屏障,而没有通过相应的技能鉴定,他们本身的待遇也会受到影响。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对已经取得了相关林业职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进行考核,对经考核不合格的就必须要降低其职称资格。通过完善鉴定制度尽可能的为广大的基层林业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并且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内在动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实现他们的自我超越。必须为基层林业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技能与智慧的舞台。很多的基层林业人员都只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没有展示自己技能与智慧的机会。作为林业部门领导必须要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看清楚自己的职业道路轨迹。要尽可能的为他们提升技能提供条件和空间。

(三)社会化服务的积极开展,才能够确保林业站良性发展

在当地政府部门,林业主管领导层得领导、指挥之下,林业站联系到当地的生产实际需要,找准侧重点,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投身到基层林业站的两大体系建设当中,全力的参与到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在基层林业站的建设当中,做好科技服务活动的开展,积极为广大的林农提供一系列如品质种苗、造林的设计与调查、虫害防治等。吸引、抓好各种投资经营,建立林业生产基地,创办经济实体。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拓宽服务领域,为农民脱贫致富当好参谋。基层林业站工作经费来源少,数额明显不足,可以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林业站现有条件,积极开展生产经营和规划设计等有偿技术服务,改善基础条件,增强林业站的服务功能,使林业站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总之,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建设,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层林业发展工作站的建设才能够不断的进步。

林业专业论文:绿化养护管理林业发展的论文

1目前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忽略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林业绿化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需要加强养护管理的工作,这项工作具有长久性、持续性的特点。但是从目前开展的工作来看,并没有得到应该拥有的重视。例如:局部绿化建设等城市、乡镇地区林业发展重点工程把养护作为整个绿化工程建设的重要元素,加强养护,但是这些如果作为长期的养护管理却不能实现预期需要的标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苗木出现保存率低的情况,养护管理工作也不能落实,更谈不上养护质量,从而让城市、乡镇地区绿化景观的效果不能达到好的效果。资金因素的影响导致养护效果不佳绿化养护工程是一项长久而远大的工程,这个过程需要投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养护过程属于后期工程,以管理为主的工程,没有进行单独立项,也没有相关资金的支持。很多临时性林业发展绿化工程在完工以后,没有资金进行养护保障。资金在申请程序过程中不够规范、不具备确定性。[2]因此,林业绿化养护管理单位则需要大量的资金,这样的现象是只有付出没有收入,直接导致养护效果不佳。不够健全的养护管理体系在林业绿化养护管理实际工作中,没有具备以生态为主导地位的良好意识,没有坚持养护与生态必须相结合的理念,管理体系发展缓慢,不能系统科学的进行指导,从而无法更好的付之于行动。林业绿化养护管理过程中科技发展慢,管理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而且在工作人员素质上、专业知识上、市场化运作中资格认证等等都不够规范,也影响到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林业发展绿化工程养护管理的认识

改善观念,必须充分的认识加强林业绿化养护工程的重要系与必要性要重建设也要重管理、重养护,对于林业绿养护工程要认识到“三分种,七分养”的基本规律。绿化养护不能单纯的以为只是除除草、浇浇水而已的琐事,它也是整个林业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林业绿化的后期工程,具有长久性、长效性、持续性的特点,必须坚持长期实施。通过养护让景观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林业绿化工程在竣工以后,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标准,从而才能在各方面的条件下呈现出理想的、的绿化景观效果。同时,林业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作为林业工程的后期工程,必须做到精细科学的进行养护,不仅可以更好的保障景观原有的效果,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让城市、乡镇地区这类基础绿化设施在设计上得到更好的优化,然后在进行加强施工的工作,再优化的良好循环体系。要重视林业绿化养护工程与城市、乡镇地区的文化相结合基层林业绿化养护工程要加强与区域文化相结合,从而才能呈现整齐生态效果,这样才能形成基层区域文化所蕴含的特色绿化绿风效果。景观效果的提升可以以养护为基础,重视区域历史、人文、习惯等特征,实现整体改造和提高,加强文化方面的创意,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大众需要的风景园林文化,使其林业绿化景观的效果提到质的提升,让基层林业绿化效果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3加强林业绿化养护,将绿化景观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的有效措施

“十二五”期间,林业绿化养护管理为列为重点规划项目,特别是在政策与资金方面加大推行和投入,从而得到更好的保障。开展这些项目要有目标、有计划、加强目前的林业绿化发展观,在发展的途径上要注重向深层次内涵的生态景观、旅游、基层文化发展。大力推行绿化养护市场化的运作。对林业绿化养护的招标工程制度进行更好的完善,对养护相关市场进行规范,培养和建设而专业的养护团队,这里建议实行养护单位资格方面的核审,加强技术方面的分值核查,特别是对林业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水平、机械设备等方面进行提升,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将养护单位进入养护管理市场,进行养护管理工作的门槛提高,与此同时还要特别加强养护合同时期内的质量监督管理,更好的保障林业绿化养护工程可以有效的实施。对林业绿化养护管理相关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整体素质,加强专业的队伍的建设。

城市、乡镇地区有关林业绿化养护管理的部门,应该推行定期培训、学习、交流的措施,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更好的掌握与养护有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提高林业养护单位的势力,加强其生存能力,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养护工程项目,从而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4]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乡镇地区的环境建设效果,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标准。植树造林则是改变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作为林业后期工程的绿化养护管理其主要的作用是加强维护,让绿化景观效果得到更好的保障,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工作。只有努力的将林业绿化管理的水平提高,才能实现预期的造林质量,营造出美好的生态环境,才能较大限度地实现林业绿化建设的生态理想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这也是符合广大社会大众的心愿,也符合基层林业绿化建设的战略方针,从根本上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

林业专业论文:基层林业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一、在基层林业部门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林业部门职工就业渠道也愈加的多元化,就业方式和就业岗位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想要林业部门转型真正的取得效果,便必须保障林业干部职工本身素质比较的高。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真正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给林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基层林业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想要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做的便是了解职工的一些想法,帮助职工解决其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这样职工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积极性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1从自身做起,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林业部门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前情况下,每个林业工作者自身的基础和起步都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别的,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差别也会比较的大。比如说有些林业工作者的子女就业比较的困难、社会保障没有真正的得到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林业职工本身的思想造成了一些比较消极的影响,这对林业改革的进行和林业长远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林业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从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需要出发,真正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正视当前存在的职工矛盾,真正的帮助职工办事、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林业职工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从林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开展工作,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面临困难的时候真正的做到团结协作和齐心协力,更好的进行现代林业的建设。

2领导应该将自己的表率作用发挥出来,真正的做到躬身力行

在林业部门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若是领导本身的素质比较的低下,实践能力比较差,言行不能够真正的做到一致,那么长此以往,领导在林业职工心中的威信便会有明显的降低,这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林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进行林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领导干部必须真正的做到躬身力行,给所有的员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能够用自己的表现和行动来对员工造成影响。只有领导真正的做到了对职工负责,关心自己的职工,这样职工才会更加愿意跟着领导的步伐开展各项工作,这样领导本身的表率作用和带头作用才能够真正的得到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才会得到一定的保障。

3做好和职工的沟通工作,帮助职工真正的打开心结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是,积极合理的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林业部门中,作为一个领导应该重视和职工的交流,真正的关心职工,和职工聊天,这样能够更好的了解职工的性格和思想动态,在和职工进行交流的时候,领导应该做到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和蔼可亲的职工进行交流,这样员工才会愿意和干部进行交流,没有距离感。若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员工犯错或者是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时,作为一个领导,应该更多的和职工交流,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其进行错误的改正,而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惩罚自己的职工。此外,林业部门的领导在平时工作的时候还应该注意职工之间的团结,让职工学会更好的进行合作,不断的提高职工本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给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深入到实际中去进行调查,维护员工本身的利益

林业部门的领导应该真正的关心自己的职工,了解职工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应该给员工帮助,帮助其进行问题的解决,此外,领导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员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若是面临的问题自己能解决,领导应该鼓励员工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员工问题解决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完成林业建设方面的任务。领导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应该真正的将员工本身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帮助员工进行问题的解决,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此外,领导还应该重视职工适应社会、适应工作能力的提高,给员工更多的机会,让员工真正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领导也应该肯定职工的付出和价值,了解其思想,重视职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职工进行一定的引导和鼓励,让其更加大胆的进行质疑,这样职工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创新精神才会有明显提高。

(二)做到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林业部门本身便是一个比较大的家庭,职工本身便是属于这个家庭的,同时职工也是林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部门中,每一个职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便要求,林业部门的领导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真正的深入的进行研究和调查,了解不同员工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做到因势利导。

1将宗旨作为前提,帮助职工进行远大理想的树立

很多林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都比较的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在哪里,但是在平时生活的时候又不知道自己怎样能够变得更好。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林业部门便应该帮助职工进行远大理想的树立,为了避免职工出现好高骛远的情况,还应该让员工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理想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这样员工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积极性会有明显的提高,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更好的去努力和奋斗。

2将加强领导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将其政治优势更好的发挥出来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状况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林业职工本身的思想情况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所以,领导必须真正的认识到这种变化,并根据实际的变化采取措施,进行管理机制的建立,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进行一定的规范。此外,林业部门还应该加强对职工的培训,从而不断的提高职工本身的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的素质,这样能够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林业专业论文:现代林业观涵义分析探究论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一、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障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障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

二、“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及时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长期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③“人地共荣”为较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较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

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 公务员之家

四、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林业专业论文:探究我国林业保险对老百姓的好处论文

一、我国林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林业对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

林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其对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林木在漫长的生产周期里,既易受到火、风、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袭击,又易遭到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人为破坏。从调查可以看出林业自身具有巨大的风险性,且有增大的趋势。林业灾害给林业发展造成的巨大损失是林业经营无法承受的。

(二)林业保险发展滞后对林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林业保险出现较早,但发展十分缓慢。进入上世纪9年代后,森林保险却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业务萎缩的现象。随着林业市场经济的到来,林业保险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一些较为注重效益的商品林。一方面,林农的收入偏低、保险意识薄弱,投保率过低。另一方面,林业保险经营效率较差,亏损严重,供给主体严重不足。这就使得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费率或限制责任范围,从而加大了投保人的经济负担,抑制了投保需求,进一步限制了承保面的扩大,形成恶性循环,我国的林业保险一直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困境”。

二、当前我国林业保险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一)林业保险供需双向不足

1.投保人收入低下,保险意识薄弱

林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决定了林业发展对保险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林业经营者在林业经营过程中对林业保险需求不足,投保率低下,存在这一矛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营林者的收益低下,森林投保增加了林农经济负担,他们心存侥幸。二是,营林者的保险意识薄弱。虽然林业保险对林业生产尤其是木材资源培育的积极作用已为政府、营林者所认可,在经济较发达的林区,已被一部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林农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在更多的林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林区,森林保险的意义还没有为林农所接受。

2.经营效益低下,供给严重不足

林业保险公司有着巨大的潜在林业保险市场,而林业保险公司没有积极地开拓这个市场,增加林业保险供给,相反表现出林业保险供给不足,这一矛盾主要原因在于林业保险的特殊性;因其与商业保险不同,使林业保险公司效益低下。

(二)林权制度不完善制约林业保险发展

林业保险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林权不清,林业产权人的权、责、利界定模糊,这种制度上的弊端更加阻碍了林业保险业务的开展。一方面林区的产权主体不明,往往签保险合同找不到对象。另一方面,产权不明使得一些林业部门根本就没有森林投保的意识,责任相互推诿。

(三)林业保险政策不明,法律法规不健全。

三、加快发展林业保险的对策

(一)加大林业保险投入

应从供需两方面加大对林业保险的投入,提高林业投保者、承保者的积极性。

1.提高林业保险意识、加大投保补偿,刺激林业保险需求。一方面要对林业经营者普及林业保险知识,加强林业保险意识,鼓励其积极投保;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实行林业保险的补偿机制,对营林者投入的保费按一定的比例给予补贴,补贴的形式可以多样,依据林农的需要,可以直接补贴资金,也可以是营林投资品、技术指导、税收优惠等方式。

2.提高保险公司的林保收益,促进其进行林业保险供给的积极性。政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促进保险公司林业保险的供给:一方面对于大型的林场,由于其风险巨大;保险公司对其风险的承受能力有限。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巨险证券化的措施来分散风险。

(二)完善我国的林权制度

完善的林权制度能促进林业保险业务的开展。林业保险牵涉到林业产权关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林权制度,建立明晰的林业产权关系,是林业保险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加快林权改革,建立明晰的林权结构体系以及规范林业产权流转体系,使得林业产权主体明确,林业经营者的权、责、利对等,这样使得林业保险的主体明晰,且投保的责任和利益关系明确,能有效促进营林者的投保积极性。公务员之家

(三)加强林业保险的政策法规建设

积极出台林业保险相关政策,加强林业保险的法制.建设,是加快发展林业保险的保障。当前,我国开办林业保险的仅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其实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专门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这样可以简化操作,提高效率,也便于政府出台林业保险相关政策。

(四)加强林业和保险业的自身建设

加强林业自身的建设是促进林业保险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林业的弱质性制约了林业与保险业亲密接触。因此,要加快林业保险的发展,首先要加快林业自身的发展,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使其对保险有吸引力。保险公司的林业保险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成本和收益,提高林业保险公司的林业保险技术,有利于促进林业和保险业的结合。要加强保险公司在开办林业保险的技术能力一是,加强林业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林业保险研究者和保险业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探索和创新最适合我国林业建设的保险;二是,通过现实林业建设的调查研究,提高林业资源价值评估的水平,科学合理地评估林业资源的价值,采用合理的林业保险赔付率,使得林业保险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依据市场的需要,开拓多元化的保险险种,使林业保险灵活化经营,提高其经营效益。益性,其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立法保护、政策支持和各项措施的配套建设。然而;我国森林保险到底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是单独成立农业保险公司,还是由商业保险公司兼营,是由政府参与实行补贴,还是由保险公司自负盈亏?这些政策方向多年来一直有人提出看法,但到如今,仍没有得到解决。林业的弱质性和保险公司的盈利性,使得两者完善结合较困难,需要政府的介入。

林业专业论文: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前瞻性浅析论文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系统论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所在。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给“系统”所下的定义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一个系统它应具备如下特征。

1.1结构的有序性

一个系统既然是广有机整体,它本身必须具备自然或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边界内的功能具有明显相对的立性。一片果园、一个人工林它与相邻的系统是具有明显边界的,其功能与其他系统也是不同的。同时,每一个系统本身一定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所组成。系统内的组分之间具有复杂的作用和依存关系。作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就包括着森林生物和森林环境两大组分,而其两大组分又可以自成系统(于系统)。像森林生物要分成植物(林木与伴生植物)、动物(鸟兽、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从环境角度讲,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又应当分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这些组分形成了复杂的水平分离和垂直分离。

1.2系统的整体性

为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组分之间必须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价值的转换功能。系统中某一个组分发生量的变化以后必然影响到其他组分的反应,最终影响到整个系统。林、眶生态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通过整体结构的建造而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高功能。

2、环境因子的综合性

自然界中众多个环境因子都有自己的计算单位,每个因子也都是对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要十分注意的是多项因子对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影响的作用往往与单因子影响有巨大的差异。如何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今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3、食物链原理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学的重要原理,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植株之中,所以,称绿色植物为“生产者”。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这些动物中有的吃草,有的吃其他动物以维持其生命。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低等生物分解、以这种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关系称之为食物链关系。后两者分别称之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4、扩大视野,修正传统林业概念

多少年来我国大农业范畴一直存在着一个传统观念;农业就是粮食、林业就是“大木头”、畜牧业就是猪和鸡。林业建设几年来一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农业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林越来越萎缩,概念越来越窄,专业越分越细,将一个森林大系统分割得零零落落,把很多本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动植物、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果树都拒之门外。这种观点对我国林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提出林业生态工程就是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看待,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现代林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森林生态环境意义的加强。针对这种形势,大多数国家的林业发展都在做出新的选择,进行深刻革新。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管理,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公务员之家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发展了水土流失控制的工程措施和快速的工程绿化技术,致力于形成以森林为主的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其发展趋势是,生态环境治理与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合理利用相结合、以充分发展水土资源的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生态安全与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森林的多目标经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研究内容。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领域的研究虽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学术水平,但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随着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林业生态工程学科面临点和难点问题是:(1)人工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2)干旱地区林木水分生理,植被土壤水文生态过程;(3)区域森林植被建设适宜度与生态用水的关系;(4)抗性植物材料的选择和繁育;(5)区域性防护林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

林业专业论文:县区林业发展革新措施探讨的论文

林业在县区发展全局中应该有重要位置,新世纪林业的发展应该有全新的运筹决策。本人对县区规划林业创新性的发展,初步探索如下。

一、紧密结合县区实际,深化林业改革创新

(一)扎实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动力

紧密结合县区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上级关于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县林改工作的督促指导。坚持“质量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推进改革。既要坚决防止走形式和假发展,也要防止搞“一刀切”;既要明晰产权、激活产业,又要巩固增进集体。做到因村因地制宜,使改革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动力。

(二)探索建立群众性护林联防组织,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总结推广民间护林组织的做法,按照“民办、民管、民监督、民受益”原则,引导林业生产经营者自愿组合、自定章程、自收会费,组建以防盗防火防病虫害为主的群众性护林组织。同时建立森林防火风险基金,解决在扑救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的救治和补偿问题,加大对民间森林联防协会基础设施投入的补助,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三)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探索解决林业生产经营融资难问题

做大做强林业担保,进一步扩大抵押担保贷款规模,完善林木林地押金办法。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林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登记等程序,以现有林木林地资产为抵押直接向银行贷款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尽快组建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探索以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做法,解决林业生产经营融资难问题。

(四)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限制性利用试点工作,实现林农收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按照林业分类要求和不同生态区位、功能质量等级,把全县生态公益林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三种类型,对后两种的生态公益林实行限制性利用,允许经营主体通过抚育、更新性质采伐和林下合理利用获得经济效益,实现林农收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五)积极探索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其更好地服务林业生产经营

设立林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林业、法规、政策、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林业科技普及,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科技素质。建立林业许可事项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品质、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建立健全伐区调查设计中心、木材检验中心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合理界定中介组织职能,规范中介组织服务行为,确保其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更好地服务林业生产经营。

(六)积极改进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

整合现有的林业执法队伍,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实现由分散执法向集中执法转变。严格执法监督,实行错案追究和责任赔偿制度,提高执法水平。

二、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建设,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总量

以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和当地特产林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

设为载体,走速生、丰产、品质的发展路子,快速增进森林资源总量。

(一)探索建立“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营造林机制

加大封育力度,及时完成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更新造林,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三大资源培育基地,确保按规划要求完成各年度造林任务。

(二)实施低产林改造试点项目

明确低产林分改造对象,简化低产、低效林分的采伐审批程序,制定相应优惠政策,调动产权主体参与改造积极性,为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提供林地保障,并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不断提高林地产出率。

(三)探索林木种苗培育新机制

依托县区林业科技推广部门建设育苗基地;加快实施种苗国债项目建设。同时,建立县区林木种苗检测中心,为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提供优良种苗保障。

(四)创新特产林科技推广模式

以特产林为重点,大力推广高效经营技术,促进特产林资源总量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加快特产林产业化进程。

(五)实施以特产林为主的经济林品牌战略

充分发挥当地某某特产之乡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协作,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林农收入。

(六)放手发展个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国有控股、职工持股等混合型所有制林场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鼓励林农和社会各方面以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参与生产经营,推动森林资源规模化发展。鼓励林纸林板林脂企业一体化经营,以“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创办工业原料林基地。

三、实施林业再加工项目带动,壮大林产工业

以资源为依托,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着力建设林业再加工生产基地。具体要采取四个举措:(一)培育龙头企业

在加工和林产化工领域分别确定一两家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税费、资金、贴息贷款、建设用地、加工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促其做大做强。

(二)构筑产业集群

制定林产工业发展规划,推进合理布局。尽可能促进有一定规模的林产加工项目进园区,调整优化林产工业结构。积极引导分散的小型林产工业企业相对集中,逐步形成链条、集约发展。

(三)创新经营体制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重组或行业协会运作,逐步实现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共同策划

市场营销,推进联营联合,向规模经营、系列开发方向发展。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获得国有林产工业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吸引境内外资本改组国有林产工业企业;鼓励组建跨地区的林产工业企业联合体。四是落实产业政策。进一步把国家林业税费政策、林业产业扶持政策、放宽林木采伐政策等落到实处;各有关方面要协同动作,清理取消与林产工业有关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公务员之家 四、结语

县区林业部门要高度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总理、回良玉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积极稳妥地规划林业创新发展。此事重大,务必要强化领导,确保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实施中应试点先行,坚持依靠群众和民主决策。在不断完善方案、加大培训力度、抓好主体改革的同时,相关配套改革要及时跟进,巩固发展其成果。

林业专业论文:林业工程智能系统运用探究论文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的概念最早由Bonczek等人于2世纪8年代提出。IDSS是在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的基础上集成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及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而形成的,其核心思想是将人工智能与其它相关科学技术相结合,使DSS具有人工智能,能够更充分地应用人类的知识。IDSS既充分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发挥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充分做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使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得到一个大的发展。

一、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DSS是在2世纪7年代初由美国MSScottMorton首先提出,并在8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计算科学。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挑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DSS实质上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和>!

DSS由3个系统组成,即人机交互系统(对话部件)、模型库系统(模型部件)和数据库系统(数据部件)。

2世纪8年代以来,决策支持系统广泛应用于林业,并在林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森林病虫草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林业资源数据库,包含了森林资源状况、林业社会情况、林业经济情况、林业工程建设情况、林业营林情况和林业自然资源等历史数据。该系统运行采用了基于Internet的3层结构模式,即用户/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运行模式,可提供数据的网络查询、管理和维护功能,为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WCSchou等人开发了航空喷雾决策支持系统(SpraySafeManager,SSM)。我们知道除草剂被普遍用于森林杂草防除,但除草剂脱靶喷雾沉积和漂移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因此在清楚喷药工具对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效果、运用效率的前提下,地进行除草剂喷洒是必要的。SSM的特点就是将喷雾沉淀和漂移的预测与生物反应模型融合在一起。该系统包含了一系列除草剂/杂草和除草剂敏感植物雾滴反应模型及产量模型。第二代SSM(SSM2)将喷雾沉淀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融合在一起,增加了斜坡沉积修正模型和飞行路线确定模型,从而可在真实的空间背景下区分喷雾区边界和敏感区域。由于使用者能够即时、直观地“看到”喷雾区地图上的图像及数据,使得SSM2的模拟更加真实。

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2.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

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其中知识库用来存放各种规则集、专家知识经验及其因果关系;数据库存放基础数据、决策信息和事实性知识;模型库用来存放各种决策、预测及分析模型;多库协同器从知识、数据、模型、方法等各个方面为决策服务,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和服务。

2.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

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1)分析、决策用的数据不再集中于一个物理节点,而是分散到网络上的不同节点;(2)分布、决策模型和知识处理方法也从一台机器上的集中处理,变成在网络环境下的分布或分布加并行的处理方式。

进入2世纪9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糊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数据库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为IDSS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世纪8年代兴起的Agent技术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Agent是一个能够持续自主驻留、活动于真实的或虚拟的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问题求解实体[7]。Agent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协作性、适应性和社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的部分智力。将Agent技术融合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所集成的基于Agent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传统IDSS所没有的一些特性:(1)开放性。即能够与外界交互,系统资源不足时能够向外界请求帮助,同时具有对外提供资源的功能;其二是系统部件的易于增减,保持系统完整而不含多余的计算过程。(2)IDSS是分布式的、基于网络环境的。(3)资源可重复使用。不但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可重复使用,而且系统资源(决策知识、决策经验、决策模型等)能被不同的决策程序多次调用。(4)集成群体的经验和智能。(5)突破静态的程序化决策方式,实现人机智能结合。

目前多Agent技术已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多Agent系统(Multi-AgentsSystem,MAS)是一个松散耦合的Agent网络,这些Agent通过交互解决超过单个Agent的能力或知识的问题。多Agent系统具有如下特征:每个Agent拥有解决问题的不的信息或能力;没有系统全局控制;数据和知识是分散的;处理是异步的;Agent是异质的、分布的;系统是开放的。

2.3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

随着数据挖掘、人工智能、3S与DSS技术的发展,以及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开始研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如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防火、变量施肥等。

北京林业大学研制出区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由4个子系统构成:数据及数据库管理、图形及图形库管理、模型及模型管理库、专家系统,并以数据及图形系统为基础,以模型系统为分析手段,以专家系统为智能决策核心,各模块相对独立,以数据管理模块为中介,组成有机整体。可实现统计、预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土地分类及生态评价、林种的水平及立体配置、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等功能。

东北林业大学与黑龙江大兴安岭防火指挥中心课题组通过3个阶段的研究,建立了基于WEB与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防预报、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它包含了森林防火灭火系统中的地形图绘制,防火机构、历史火灾和各种代码等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火点定位、火场蔓延、派兵扑火、清理看守火场和损失评估等模型的建立,与上下级单位的数据交换,在火灾发生前可作出林火预报和预防;当林火发生时,可模拟林火的蔓延,并提供火场定位、派兵、扑火

、清理火场、看守火场等辅助决策方案,为指挥员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火灾发生后可作出火灾损失评估。  RaymondKFink等人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空间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和产量数据,在可变量施肥系统中利用基于规则的决策支持工具(DSS4Ag)降低施肥量、增加产量。利用标准的GIS工具将农田进行网格化,分成1×3m的矩形方块。根据历史产量数据、历史性质数据(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坡度、地貌等)进行数据挖掘,采用CART回归树运算法则(Beriman等,1984)确定产量模型,根据当前性质数据、产品市场价格等,按照经济效益较大的原则确定施肥量的大小(如果施肥费用大于增加产量的产值则不予施肥)。从测试结果看,采用DSS4Ag系统进行变量施肥,产量增加不很明显,但施肥总量明显减少,降低了成本,且降低的成本超过了必要的土壤测试和变量施肥装置的花费,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三、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3.1林业的概念

林业是综合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建立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林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较大限度地获得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简言之,林业就是实现以最小资源投入、最小环境危害获得较大林业效益。其中,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通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林业工程技术主要有林业机械自动化、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立地类型与立地条件分析、林木育种、施肥、林木采伐,等等。林业的研究与发展有助于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重大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林业环境保护,是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

3.2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建立GIS和ES集成的林业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可为林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网络化、智能化、形象直观的信息服务。根据历史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森林保护专家在长期研究与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草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草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草害发生类型、程度等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特定区域的农药定量喷雾,较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同时,病虫草害防治后的一系列数据可作为来年病虫草害预测和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战略的储备参考。

3.3系统的功能

(1)GIS数据仓库包括3个基本功能:①数据获取。负责从外部获取数据,将数据分类,重新组合成面向全局的数据视图,从而解决IDSS中数据存储和数据格式不一致问题;②数据存储和管理。负责数据仓库的内部维护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组织、维护、分发等;③信息访问。它属于数据仓库的前端,面向不同种类的最终用户,由系统的各种工具组成。数据仓库的最终用户在这里提供信息、分析数据集。

(2)数据挖掘系统。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通过大量的历史性数据分析,从中识别和提取隐含的、潜在的有用信息,通过多库协同器,将其分发给数据库管理系统、方法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挖掘的主要技术是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关联的空间数据挖掘,它的研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对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的研究,而且还包括对空间现象(季节更换、气象条件)、空间因素(高山、谷地、平原)、空间组成(土壤、地貌、植被、水域)、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

(3)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分析各种历史数据的手段,其主要功能是:①提供数据的多维概念视图,可以使用户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考察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深入理解数据的信息和内涵;②快速响应用户请求;③提供强大的统计、分析、报表处理功能,进行趋势预测。公务员之家

(4)林业工程系统。执行智能决策系统产生的结果,如进行变量施肥、变量喷雾。国内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商业和工业企业管理等领域,而在林业及生态系统管理等领域,研制和开发应用较少。但有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3S技术、信息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会不断得到发展并走向成熟。

林业专业论文:科技创新和林业发展论文

1我国现代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

(1)现代林业从业人员科技创新意识薄弱,对科技支持的资金投入有限,科研人员队伍素质不高,科研成果正逐年下降,且有些科技成果不能转化应用于林业生产,成果转化率低。传统的林业经营中的科技投入比较少,长期形成了放任式管理,“靠天吃饭”的理念,林业产业普遍忽视科技对林业的作用。近几年由于科技不断发展和发挥作用,部分林业工作者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仍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真正应用于实践,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

(2)林业科技发展与市场结合度比较低。我国林业以传统的初级产品为主,林业生产没有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的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林业产业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已经有所改善,部分地区也正在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并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但林业的科技改革发展仍比较缓慢,林业科技处于低水平状态,不能满足需要。林业产品以单一的工艺,简单的产品为主,林业产品加工和针对市场的研究服务仍没有改善,为林业服务的意识不强。现代林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中,应把科技创新作为林业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只有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并融入企业的生产才可以提高林业企业的竞争力,将林业技术转化为林业产业。

2促进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

(1)培养、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林业发展和生态改善都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领导和群众都应转变传统观念,重视科技发展对林业产业的重要作用,将科技兴林作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多组织学习普及科技对林业的重要作用,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接受运用科技创新成果的能力。

(2)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储备,建立科研系统,完善科研体制。现代林业要与科技相结合实现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聘请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之前的科技创新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专业的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有待提高。因此要建立林业科研系统,多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与林业的生产发展中。

(3)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发展现代林业科技。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决定,林业发展要受到国家政策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目前政府干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且可持续发展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使现代林业发展重视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充分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林业旅游业,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发展经济。现代林业发展还应结合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以市场需要为方向,生产有需要的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以资金再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4)发挥科技创新对林业生产的重要作用。1)科技创新用于林木品种培育,针对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特点,培育不同的优良品种,并合理安排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生物技术的科技化。2)科技创新用于绿色施肥、绿色农药等环保方向。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人工种植的树木自身的调节修复能力有限,要保障健康成长,当遇病虫害时要科学地研发使用新型绿色农药。并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针对性地研发使用绿色化肥。3)科技发展促进林业体系的完善,如用科技手段推动林业防火体系的完善。

由于森林火灾频发,对于现代林业防止火灾也非常必要。林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持,现代林业科技就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代林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林业发展中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从而推动林业的发展。

林业工程智能系统运用探究的论文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的概念最早由bonczek等人于2世纪8年代提出。idss是在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的基础上集成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及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而形成的,其核心思想是将人工智能与其它相关科学技术相结合,使dss具有人工智能,能够更充分地应用人类的知识。idss既充分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发挥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充分做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使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得到一个大的发展。

一、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dss是在2世纪7年代初由美国msscottmorton首先提出,并在8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计算科学。dss是以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挑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dss实质上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和运筹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管理信息系统和模型辅助决策系统结合起来,使得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融为一体,提高了辅助决策的能力。它的产生基于以下原因:(1)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要靠人来实现模型间的联合和协调,解决复杂的、多模型辅助决策效率低下,而决策支持系统是由计算机自动组织和协调多模型的运行和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存取和处理,达到更高层次的辅助决策能力;(2)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需要。

dss由3个系统组成,即人机交互系统(对话部件)、模型库系统(模型部件)和数据库系统(数据部件)。

2世纪8年代以来,决策支持系统广泛应用于林业,并在林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森林病虫草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林业资源数据库,包含了森林资源状况、林业社会情况、林业情况、林业工程建设情况、林业营林情况和林业自然资源等数据。该系统运行采用了基于internet的3层结构模式,即用户/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运行模式,可提供数据的网络查询、管理和维护功能,为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wcschou等人开发了航空喷雾决策支持系统(spraysafemanager,ssm)。我们知道除草剂被普遍用于森林杂草防除,但除草剂脱靶喷雾沉积和漂移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因此在清楚喷药工具对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效果、运用效率的前提下,地进行除草剂喷洒是必要的。ssm的特点就是将喷雾沉淀和漂移的预测与反应模型融合在一起。该系统包含了一系列除草剂/杂草和除草剂敏感植物雾滴反应模型及产量模型。第二代ssm(ssm2)将喷雾沉淀和信息系统(gis)融合在一起,增加了斜坡沉积修正模型和飞行路线确定模型,从而可在真实的空间背景下区分喷雾区边界和敏感区域。由于使用者能够即

时、直观地“看到”喷雾区地图上的图像及数据,使得ssm2的模拟更加真实。

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2.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

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其中知识库用来存放各种规则集、专家知识经验及其因果关系;数据库存放基础数据、决策信息和事实性知识;模型库用来存放各种决策、预测及分析模型;多库协同器从知识、数据、模型、方法等各个方面为决策服务,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和服务。

2.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

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1)分析、决策用的数据不再集中于一个节点,而是分散到网络上的不同节点;(2)分布、决策模型和知识处理方法也从一台机器上的集中处理,变成在网络环境下的分布或分布加并行的处理方式。

进入2世纪9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糊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数据库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为idss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世纪8年代兴起的agent技术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agent是一个能够持续自主驻留、活动于真实的或虚拟的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问题求解实体[7]。agent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协作性、适应性和社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的部分智力。将agent技术融合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所集成的基于agent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传统idss所没有的一些特性:(1)开放性。即能够与外界交互,系统资源不足时能够向外界请求帮助,同时具有对外提供资源的功能;其二是系统部件的易于增减,保持系统完整而不含多余的计算过程。(2)idss是分布式的、基于网络环境的。(3)资源可重复使用。不但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可重复使用,而且系统资源(决策知识、决策经验、决策模型等)能被不同的决策程序多次调用。(4)集成群体的经验和智能。(5)突破静态的程序化决策方式,实现人机智能结合。

目前多agent技术已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多agent系统(multi-agentssystem,mas)是一个松散耦合的agent网络,这些agent通过交互解决超过单个agent的能力或知识的问题。多agent系统具有如下特征:每个agent拥有解决问题的不的信息或能力;没有系统全局控制;数据和知识是分散的;处理是异步的;agent是异质的、分布的;系统是开放的。

2.3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

随着数据挖掘、人工智能、3s与dss技术的发展,以及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开始研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如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防火、变量施肥等。

北京林业大学研制出区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由4个子系统构成:数据及数据库管理、图形及图形库管理、模型及模型管理库、专家系统,并以数据及图形系统为基础,以模型系统为分析手段,以专家系统为智能决策核心,各模块相对独立,以数据管理模块为中介,组成有机整体。可实现统计、预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土地分类及生态评价、林种的水平及立体配置、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等功能。

东北林业大学与黑龙江大兴安岭防火指挥中心课题组通过3个阶段的研究,建立了基于web与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防预报、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它包含了森林防火灭火系统中的地形图绘制,防火机构、历史火灾和各种代码等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火点定位、火场蔓延、派兵扑火、清理看守火场和损失评估等模型的建立,与上下级单位的数据交换,在火灾发生前可作出林火预报和预防;当林火发生时,可模拟林火的蔓延,并提供火场定位、派兵、扑火、清理火场、看守火场等辅助决策方案,为指挥员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火灾发生后可作出火灾损失评估。

&n bsp; raymondkfink等人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空间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和产量数据,在可变量施肥系统中利用基于规则的决策支持工具(dss4ag)降低施肥量、增加产量。利用标准的gis工具将农田进行网格化,分成1×3m的矩形方块。根据历史产量数据、历史性质数据(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性质、坡度、地貌等)进行数据挖掘,采用cart回归树运算法则(beriman等,1984)确定产量模型,根据当前性质数据、产品市场价格等,按照经济效益较大的原则确定施肥量的大小(如果施肥费用大于增加产量的产值则不予施肥)。从测试结果看,采用dss4ag系统进行变量施肥,产量增加不很明显,但施肥总量明显减少,降低了成本,且降低的成本超过了必要的土壤测试和变量施肥装置的花费,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三、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3.1林业的概念

林业是综合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建立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林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较大限度地获得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简言之,林业就是实现以最小资源投入、最小环境危害获得较大林业效益。其中,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通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林业工程技术主要有林业机械自动化、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立地类型与立地条件分析、林木育种、施肥、林木采伐,等等。林业的研究与发展有助于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重大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林业环境保护,是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

3.2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建立gis和es集成的林业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可为林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网络化、智能化、形象直观的信息服务。根据历史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森林保护专家在长期研究与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草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草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草害发生类型、程度等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特定区域的农药定量喷雾,较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同时,病虫草害防治后的一系列数据可作为来年病虫草害预测和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战略的储备参考。

3.3系统的功能

(1)gis数据仓库包括3个基本功能:①数据获取。负责从外部获取数据,将数据分类,重新组合成面向全局的数据视图,从而解决idss中数据存储和数据格式不一致问题;②数据存储和管理。负责数据仓库的内部维护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组织、维护、分发等;③信息访问。它属于数据仓库的前端,面向不同种类的最终用户,由系统的各种工具组成。数据仓库的最终用户在这里提供信息、分析数据集。

(2)数据挖掘系统。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通过大量的历史性数据分析,从中识别和提取隐含的、潜在的有用信息,通过多库协同器,将其分发给数据库管理系统、方法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挖掘的主要技术是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关联的空间数据挖掘,它的研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对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的研究,而且还包括对空间现象(季节更换、气象条件)、空间因素(高山、谷地、平原)、空间组成(土壤、地貌、植被、水域)、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

(3)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分析各种历史数据的手段,其主要功能是:①提供数据的多维概念视图,可以使用户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考察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深入理解数据的信息和内涵;②快速响应用户请求;③提供强大的统计、分析、报表处理功能,进行趋

势预测。公务员之家

(4)林业工程系统。执行智能决策系统产生的结果,如进行变量施肥、变量喷雾。国内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商业和工业企业管理等领域,而在林业及生态系统管理等领域,研制和开发应用较少。但有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3s技术、信息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会不断得到发展并走向成熟。

林业专业论文:现代林业观涵义分析探究的论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一、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障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障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

二、“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及时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

物圈长期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③“人地共荣”为较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较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

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

③加强林业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

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 公务员之家

四、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林业专业论文:林业系统数据融合技术运用探究的论文

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由于具有较高的性和鲁棒性,较宽的时间和空间的观测范围,较强的数据可信度和分辨能力,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农业、航天、交通管制、机器人、海洋监视和、目标跟踪和惯性导航等领域。笔者在分析数据融合技术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一、数据融合

1.1概念的提出

1973年,数据融合技术在美国国防部资助开发的声纳信号理解系统中得到了最早的体现。

7年代末,在公开的技术文献中开始出现基于多系统的整合意义的融合技术。1984年美国国防部数据融合小组(dfs)定义数据融合为:“对多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多方的关联、相关和综合处理,以更好地进行定位与估计,并能对态势及带来的威胁进行实时评估”。

1998年1月,buchroithner和wald重新定义了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一种规范框架,这个框架里人们阐明如何使用特定的手段和工具来整合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以获得实际需要的信息”。

wald定义的数据融合的概念原理中,强调以质量作为数据融合的明确目标,这正是很多关于数据融合的文献中忽略但又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里的“质量”指经过数据融合后获得的信息对用户而言较融合前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如可改善分类精度,获得更有效、更相关的信息,甚至可更好地用于开发项目的资金、人力资源等。

1.2基本内容

信息融合是系统所具备的一个基本功能,人类本能地将各感官获得的信息与先验知识进行综合,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事件做出估计和判断。当运用各种现代信息处理方法,通过计算机实现这一功能时,就形成了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就是充分利用多传感器资源,通过对这些多传感器及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些准则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数据关联。确定来自多传感器的数据反映的是否是同源目标。

(2)多传感器id/轨迹估计。假设多传感器的报告反映的是同源目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改进对该目标的估计,或对整个当前或未来情况的估计。

(3)采集管理。给定传感器环境的一种认识状态,通过分配多个信息捕获和处理源,较大限度地发挥其性能,从而使其操作成本降到低。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功能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根据融合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层次,目前常将信息融合系统划分为3个层次:

(l)数据层融合。直接将各传感器的原始数据进行关联后,送入融合中心,完成对被测对象的综合评价。其优点是保持了尽可能多的原始信号信息,但是该种融合处理的信息量大、速度慢、实时性差,通常只用于数据之间配准精度较高的图像处理。

(2)特征层融合。从原始数据中提取特征,进行数据关联和归一化等处理后,送入融合中心进行分析与综合,完成对被测对象的综合评价。这种融合既保留了足够数量的原始信息,又实现了一定的数据压缩,有利于实时处理,而且由于在特征提取方面有许多成果可以借鉴,所以特征层融合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技术。但是该技术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健性和系统的容错性与性有待进一步改善。

(3)决策层融合。首先

每一传感器分别独立地完成特征提取和决策等任务,然后进行关联,再送入融合中心处理。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根据一定的准则和每个决策的可信度做出的决策。其优点是数据通讯量小、实时性好,可以处理非同步信息,能有效地融合不同类型的信息。而且在一个或几个传感器失效时,系统仍能继续工作,具有良好的容错性,系统性高,因此是目前信息融合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这种技术也有不足,如原始信息的损失、被测对象的时变特征、先验知识的获取困难,以及知识库的巨量特性等。

1.3处理模型

美国数据融合工作小组提出的数据融合处理模型,当时仅应用于军事方面,但该模型对人们理解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有重要意义。模型每个模块的基本功能如下:

数据源。包括传感器及其相关数据(数据库和人的先验知识等)。

源数据预处理。进行数据的预筛选和数据分配,以减轻融合中心的计算负担,有时需要为融合中心提供最重要的数据。目标评估。融合目标的位置、速度、身份等参数,以达到对这些参数的表达。主要包括数据配准、跟踪和数据关联、辨识。

态势评估。根据当前的环境推断出检测目标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判断检测目标的意图。威胁评估。结合当前的态势判断对方的威胁程度和敌我双方的攻击能力等,这一过程应同时考虑当前的环境和对敌策略等因素,所以较为困难。

处理过程评估。监视系统的性能,辨识改善性能所需的数据,进行传感器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机接口。提供人与计算机间的交互功能,如人工操作员的指导和评价、多媒体功能等。

二、多传感器在林业中的应用

2.1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在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数据测定森林火点时的2、22、23波段的传感器辐射值已达饱和状态,用一般图像增强处理方法探测燃烧区火点的结果不理想。余启刚运用数据融合技术,在空间分辨率为1m的热辐射通道的数据外加入空间分辨率为25m的可见光通道的数据,较好地进行了不同空间分辨率信息的数据融合,大大提高了对火点位置的判断度。为进一步提高卫星光谱图像数据分析的性与性,利用原有森林防火用的林区红外探测器网,将其与卫星光谱图像数据融合,可以使计算机获得gps接收机输出的有关信息通过与rs实现高效互补性融合,从而弥补卫星图谱不理想的缺失区数据信息,大大提高燃烧区火点信息度和敏感性。

2.2森林蓄积特征的估计

hampusholmstrom等在瑞典南部的试验区将spot-4×s卫星数据和carabas-iivhfsar传感器的雷达数据进行了融合,采用knn(knearestneighbor)方法对森林的蓄积特征(林分蓄积、树种组成与年龄)进行了估计。

knn方法就是采用目标样地邻近k个(k=1)最近样地的加权来估计目标样地的森林特征。研究者应用卫星光谱数据、雷达数据融合技术对试验区的不同林分的蓄积特征进行估计,并对三种不同的数据方法进行误差分析。试验表明,融合后的数据作出的估计比单一的卫星数据或雷达数据的精度高且稳定性好。

2.3用非垂直航空摄像数据融合gis信息更新调查数据

森林资源调查是掌握森林资源现状与变化的调查方法,一般以地面调查的方法为主,我国5年复查一次。由于森

林资源调查的工作量巨大,且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探索航空、航天的遥感调查与估计方法。 trevorjdavis等22年提出采用非垂直的航空摄影数据融合对应的gis数据信息实现森林调查数据

的快速更新,认为对森林资源整体而言,仅某些特殊地区的资源数据需要更新。在直升飞机侧面装上可视的数字摄像装置,利用gps对测点进行定位,对特殊地区的摄像进行拍摄,同时与对应的gis数据进行融合,做出资源变化的估计或影像的修正。

试验表明,融合后的数据可以同高分辨率矫正图像相比,该方法花费少,精度高,能充分利用影像的可视性,应用于偏远、地形复杂、不易操作、成本高的区域,同时可避免遥感图像受云层遮盖。

三、数据融合在林业中的应用展望

3.1在木材检测中的应用

3.1.1木材缺陷及其影响

木材是天然生长的有机体,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尖削度、弯曲度、节子等生长缺陷,这些缺陷极大地影响了木材及其制品的优良特性,以及木材的使用率、强度、外观质量,并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在传统木制品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人的肉眼来识别木材缺陷,而木材板材表面缺陷在大小、形状和色泽上都有较大的差异,且受木材纹理的影响,识别起来非常困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同时由于熟练程度、标准掌握等人为因素,可能造成较大的误差。另外在集成材加工中,板材缺陷的非双面识别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生产节拍。因此必须开发一种能够对板材双面缺陷进行在线识别和自动剔除技术,以解决集成材加工中节子人工识别误差大、难以实现双面识别、剔除机械调整时间长等问题。

3.1.2单一传感器在木材检测中的应用

对木材及人造板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很多,如超声波、微波、射线、机械应力、震动、冲击应力波、快速傅立叶变换分析等检测方法。超声技术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声波与木材种类、木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木材结构及缺陷分析、胶的固化过程分析等。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将视觉传感器应用于木材检测中。新西兰科学家用视频传感器研究和测量了纸浆中的纤维横切面的宽度、厚度、壁面积、壁厚度、腔比率、壁比率等,同时地测量单个纤维和全部纤维的几何尺寸及其变化趋势,能够区分不同纸浆类型,测定木材纤维材料加固结合力,并动态地观察木材纤维在材料中的结合机理。

新西兰的基于视觉传感器的板材缺陷识别的软件已经产业化,该软件利用数码相机或激光扫描仪采集板材的图像,自动识别板材节子和缺陷的位置,控制板材的加工。该软件还具有进行原木三维模型真实再现的计算机视觉识别功能,利用激光扫描仪自动采集原木的三维几何数据。

美国林产品实验室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木材刨花的尺寸大小进行分级,确定各种刨花在板中的比例和刨花的排列方向;日本京都大学基于视觉传感器进行了定向刨花板内刨花定向程度的检测,从而可以通过调整定向铺装设备优化刨花的排列方向来提高定向刨花板的强度。

在制材加工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线实时检测原木的形状及尺寸,选择下锯方法,提高原木的出材率。同时可对锯材的质量进行分级,实现木材的优化使用;在胶合板的生产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线实时检测单板上的各种缺陷,实现单板的智能和自动剪切,并可测量在剪切过程中的单板破损率,对单板进行分等分级,实现自动化生产过程。wengert等在综合了大量的板材分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板材分级分类的计算机视觉专家系统。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王金满等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刨花板施胶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x射线对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的性能检测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对木材密度、含水率、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和结晶区大小、纤维的结构和性质等进行检测,并对木材内部的各种缺陷进行检测。

3.1.3数据融合在木材检测中的应用展望

单一传感器在木材工业中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各种单项技术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视觉传感器不能检测到有些与木材具有相同颜色的节子,有时会把木板上的脏物或油脂当成节子,

造成误判,有时也会受到木材的种类或粗糙度和湿度的影响,此外,这种技术只能检测部分表面缺陷,而无法检测到内部缺陷;超声、微波、核磁共振和x射线技术均能测量密度及内部特征,但是它们不能测定木材的颜色和瑕疵,因为这些缺陷的密度往往同木板相同。因此,一个理想的检测系统应该集成各种传感技术,才能、地检测到木材的缺陷。

基于多传感器(机器视觉及x射线等)数据融合技术的木材及木制品表面缺陷检测,可以集成多个传统单项技术,更、地实时检测出木材表面的各种缺陷,为实现木材分级自动化、智能化奠定基础,同时为集裁除锯、自动调整、自动裁除节子等为一身的新型视频识别集成材双面节子数控自动剔除成套设备提供技术支持。

3.2在林业中的应用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展了树形自动分析、林业作业规划等研究工作;auburn大学的生物系统工程系和usda南方林业实验站与有关公司合作开展用gps和其他传感器研究林业机器系统的性能和生产效率。

目前单项的gps、rs、gis正从“自动化孤岛”形式应用于林业生产向集成技术转变。林业生产系统作为一个多组分的复杂系统,是由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动所推动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复合体,各组分间的关系和结合方式影响系统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应该在计算机集成系统框架下,有效地融合gps、gis、rs等数据,解决这些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质的差异及空间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如统计数据、栅格数据、点数据等。利用智能dss(决策支持系统)以及vrt(可变量技术)等,使林业生产成为一个高效、柔性和开放的体系,从而实现林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开放性,建立基于信息流融合的林业系统。

南京林业大学提出了“林业工程系统”。研究包括林业工程系统的领域体系结构、随时空变化的数据采集处理与融合技术、控制林业生产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可变量控制技术等,实现基于自然界生物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的时空变异性的客观现实,以最小资源投入、最小环境危害和较大产出效益为目标,建立关于林业管理系统战略思想的林业微观管理系统。

林业专业论文:林业系统数据融合技术运用探究论文

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由于具有较高的性和鲁棒性,较宽的时间和空间的观测范围,较强的数据可信度和分辨能力,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农业、航天、交通管制、机器人、海洋监视和管理、目标跟踪和惯性导航等领域。笔者在分析数据融合技术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一、数据融合

1.1概念的提出

1973年,数据融合技术在美国国防部资助开发的声纳信号理解系统中得到了最早的体现。

7年代末,在公开的技术文献中开始出现基于多系统的信息整合意义的融合技术。1984年美国国防部数据融合小组(DFS)定义数据融合为:“对多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多方的关联、相关和综合处理,以更好地进行定位与估计,并能对态势及带来的威胁进行实时评估”。

1998年1月,Buchroithner和Wald重新定义了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一种规范框架,这个框架里人们阐明如何使用特定的手段和工具来整合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以获得实际需要的信息”。

Wald定义的数据融合的概念原理中,强调以质量作为数据融合的明确目标,这正是很多关于数据融合的文献中忽略但又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里的“质量”指经过数据融合后获得的信息对用户而言较融合前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如可改善分类精度,获得更有效、更相关的信息,甚至可更好地用于开发项目的资金、人力资源等。

1.2基本内容

信息融合是生物系统所具备的一个基本功能,人类本能地将各感官获得的信息与先验知识进行综合,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事件做出估计和判断。当运用各种现代信息处理方法,通过计算机实现这一功能时,就形成了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就是充分利用多传感器资源,通过对这些多传感器及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些准则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数据关联。确定来自多传感器的数据反映的是否是同源目标。

(2)多传感器ID/轨迹估计。假设多传感器的报告反映的是同源目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改进对该目标的估计,或对整个当前或未来情况的估计。

(3)采集管理。给定传感器环境的一种认识状态,通过分配多个信息捕获和处理源,较大限度地发挥其性能,从而使其操作成本降到低。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功能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根据融合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层次,目前常将信息融合系统划分为3个层次:

(l)数据层融合。直接将各传感器的原始数据进行关联后,送入融合中心,完成对被测对象的综合评价。其优点是保持了尽可能多的原始信号信息,但是该种融合处理的信息量大、速度慢、实时性差,通常只用于数据之间配准精度较高的图像处理。

(2)特征层融合。从原始数据中提取特征,进行数据关联和归一化等处理后,送入融合中心进行分析与综合,完成对被测对象的综合评价。这种融合既保留了足够数量的原始信息,又实现了一定的数据压缩,有利于实时处理,而且由于在特征提取方面有许多成果可以借鉴,所以特征层融合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技术。但是该技术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健性和系统的容错性与性有待进一步改善。

(3)决策层融合。首先每一传感器分别独立地完成特征提取和决策等任务,然后进行关联,再送入融合中心处理。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根据一定的准则和每个决策的可信度做出的决策。其优点是数据通讯量小、实时性好,可以处理非同步信息,能有效地融合不同类型的信息。而且在一个或几个传感器失效时,系统仍能继续工作,具有良好的容错性,系统性高,因此是目前信息融合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这种技术也有不足,如原始信息的损失、被测对象的时变特征、先验知识的获取困难,以及知识库的巨量特性等。

1.3处理模型

美国数据融合工作小组提出的数据融合处理模型,当时仅应用于军事方面,但该模型对人们理解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有重要意义。模型每个模块的基本功能如下:

数据源。包括传感器及其相关数据(数据库和人的先验知识等)。

源数据预处理。进行数据的预筛选和数据分配,以减轻融合中心的计算负担,有时需要为融合中心提供最重要的数据。目标评估。融合目标的位置、速度、身份等参数,以达到对这些参数的表达。主要包括数据配准、跟踪和数据关联、辨识。

态势评估。根据当前的环境推断出检测目标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判断检测目标的意图。威胁评估。结合当前的态势判断对方的威胁程度和敌我双方的攻击能力等,这一过程应同时考虑当前的政治环境和对敌策略等因素,所以较为困难。

处理过程评估。监视系统的性能,辨识改善性能所需的数据,进行传感器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机接口。提供人与计算机间的交互功能,如人工操作员的指导和评价、多媒体功能等。

二、多传感器在林业中的应用

2.1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在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数据测定森林火点时的2、22、23波段的传感器辐射值已达饱和状态,用一般图像增强处理方法探测燃烧区火点的结果不理想。余启刚运用数据融合技术,在空间分辨率为1m的热辐射通道的数据外加入空间分辨率为25m的可见光通道的数据,较好地进行了不同空间分辨率信息的数据融合,大大提高了对火点位置的判断度。为进一步提高卫星光谱图像数据分析的性与性,利用原有森林防火用的林区红外探测器网,将其与卫星光谱图像数据融合,可以使计算机获得GPS接收机输出的有关信息通过与RS实现高效互补性融合,从而弥补卫星图谱不理想的缺失区数据信息,大大提高燃烧区火点信息度和敏感性。

2.2森林蓄积特征的估计

HampusHolmstrom等在瑞典南部的试验区将SPOT-4×S卫星数据和CARABAS-IIVHFSAR传感器的雷达数据进行了融合,采用KNN(knearestneighbor)方法对森林的蓄积特征(林分蓄积、树种组成与年龄)进行了估计。

KNN方法就是采用目标样地邻近k个(k=1)最近样地的加权来估计目标样地的森林特征。研究者应用卫星光谱数据、雷达数据融合技术对试验区的不同林分的蓄积特征进行估计,并对三种不同的数据方法进行误差分析。试验表明,融合后的数据作出的估计比单一的卫星数据或雷达数据的精度高且稳定性好。

2.3用非垂直航空摄像数据融合GIS信息更新调查数据

森林资源调查是掌握森林资源现状与变化的调查方法,一般以地面调查的方法为主,我国5年复查一次。由于森林资源

调查的工作量巨大,且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探索航空、航天的遥感调查与估计方法。 TrevorJDavis等22年提出采用非垂直的航空摄影数据融合对应的GIS数据信息实现森林调查数据的快速更新,认为对森林资源整体而言,仅某些特殊地区的资源数据需要更新。在直升飞机侧面装上可视的数字摄像装置,利用GPS对测点进行定位,对特殊地区的摄像进行拍摄,同时与对应的GIS数据进行融合,做出资源变化的估计或影像的修正。

试验表明,融合后的数据可以同高分辨率矫正图像相比,该方法花费少,精度高,能充分利用影像的可视性,应用于偏远、地形复杂、不易操作、成本高的区域,同时可避免遥感图像受云层遮盖。

三、数据融合在林业中的应用展望

3.1在木材检测中的应用

3.1.1木材缺陷及其影响

木材是天然生长的有机体,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尖削度、弯曲度、节子等生长缺陷,这些缺陷极大地影响了木材及其制品的优良特性,以及木材的使用率、强度、外观质量,并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在传统木制品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人的肉眼来识别木材缺陷,而木材板材表面缺陷在大小、形状和色泽上都有较大的差异,且受木材纹理的影响,识别起来非常困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同时由于熟练程度、标准掌握等人为因素,可能造成较大的误差。另外在集成材加工中,板材缺陷的非双面识别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生产节拍。因此必须开发一种能够对板材双面缺陷进行在线识别和自动剔除技术,以解决集成材加工中节子人工识别误差大、难以实现双面识别、剔除机械调整时间长等问题。

3.1.2单一传感器在木材检测中的应用

对木材及人造板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很多,如超声波、微波、射线、机械应力、震动、冲击应力波、快速傅立叶变换分析等检测方法。超声技术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声波与木材种类、木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木材结构及缺陷分析、胶的固化过程分析等。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将视觉传感器应用于木材检测中。新西兰科学家用视频传感器研究和测量了纸浆中的纤维横切面的宽度、厚度、壁面积、壁厚度、腔比率、壁比率等,同时地测量单个纤维和全部纤维的几何尺寸及其变化趋势,能够区分不同纸浆类型,测定木材纤维材料加固结合力,并动态地观察木材纤维在材料中的结合机理。

新西兰的基于视觉传感器的板材缺陷识别的软件已经产业化,该软件利用数码相机或激光扫描仪采集板材的图像,自动识别板材节子和缺陷的位置,控制板材的加工。该软件还具有进行原木三维模型真实再现的计算机视觉识别功能,利用激光扫描仪自动采集原木的三维几何数据。

美国林产品实验室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木材刨花的尺寸大小进行分级,确定各种刨花在板中的比例和刨花的排列方向;日本京都大学基于视觉传感器进行了定向刨花板内刨花定向程度的检测,从而可以通过调整定向铺装设备优化刨花的排列方向来提高定向刨花板的强度。

在制材加工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线实时检测原木的形状及尺寸,选择下锯方法,提高原木的出材率。同时可对锯材的质量进行分级,实现木材的优化使用;在胶合板的生产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线实时检测单板上的各种缺陷,实现单板的智能和自动剪切,并可测量在剪切过程中的单板破损率,对单板进行分等分级,实现自动化生产过程。Wengert等在综合了大量的板材分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板材分级分类的计算机视觉专家系统。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王金满等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刨花板施胶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X射线对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的性能检测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对木材密度、含水率、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和结晶区大小、纤维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等进行检测,并对木材内部的各种缺陷进行检测。

3.1.3数据融合在木材检测中的应用展望

单一传感器在木材工业中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各种单项技术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视觉传感器不能检测到有些与木材具有相同颜色的节子,有时会把木板上的脏物或油脂当成节子,造成误判[:请记住我站域名/],有时也会受到木材的种类或粗糙度和湿度的影响,此外,这种技术只能检测部分表面缺陷,而无法检测到内部缺陷;超声、微波、核磁共振和X射线技术均能测量密度及内部特征,但是它们不能测定木材的颜色和瑕疵,因为这些缺陷的密度往往同木板相同。因此,一个理想的检测系统应该集成各种传感技术,才能、地检测到木材的缺陷。

基于多传感器(机器视觉及X射线等)数据融合技术的木材及木制品表面缺陷检测,可以集成多个传统单项技术,更、地实时检测出木材表面的各种缺陷,为实现木材分级自动化、智能化奠定基础,同时为集裁除锯、自动调整、自动裁除节子等为一身的新型视频识别集成材双面节子数控自动剔除成套设备提供技术支持。

3.2在林业中的应用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展了树形自动分析、林业作业规划等研究工作;Auburn大学的生物系统工程系和USDA南方林业实验站与有关公司合作开展用GPS和其他传感器研究林业机器系统的性能和生产效率。

目前单项的GPS、RS、GIS正从“自动化孤岛”形式应用于林业生产向集成技术转变。林业生产系统作为一个多组分的复杂系统,是由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动所推动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复合体,各组分间的关系和结合方式影响系统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应该在计算机集成系统框架下,有效地融合GPS、GIS、RS等数据,解决这些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质的差异及空间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如地理统计数据、栅格数据、点数据等。利用智能DSS(决策支持系统)以及VRT(可变量技术)等,使林业生产成为一个高效、柔性和开放的体系,从而实现林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开放性,建立基于信息流融合的林业系统。

南京林业大学提出了“林业工程系统”。研究包括林业工程系统的领域体系结构、随时空变化的数据采集处理与融合技术、控制林业生产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可变量控制技术等,实现基于自然界生物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的时空变异性的客观现实,以最小资源投入、最小环境危害和较大产出效益为目标,建立关于林业管理系统战略思想的林业微观管理系统。

林业专业论文:林业建设论文

林业是健全生态制度、建设生态政治文明的关键环节

政治文明通常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具体说,政治文明是指每一社会形态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发展的程度或水平。政治文明的本质在于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就是政治理念指导下的政治制度设置和管理方法运用。

生态政治文明是生态文明理念在政治领域的实践与运用,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秉承生态文明的政治文明,是体现民主协商、公正法治和有序参与的制度文明。它强调尊重利益和需求的多样性,平衡多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其实质是把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到政治层面,从而使政治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一体化,把政治与生态有机地统一起来,相辅相成,最终促进政治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和稳定地发展。在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把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生态民主实践、生态法制建设、生态公民培养等各个领域中。

一、林业建设有助于生态民主的建立

所谓生态民主,就是要以现代民主的基本价值和理念,来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生态问题上的关系。林业对于生态民主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民主意味着生态环境为全民共有,需要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生态民主意味着生态环境需要全民共同维护。发展林业,有利于公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充分发扬生态民主,较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个阶层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林业建设有助于生态法制的完善

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林业建设的重要手段。林业的理念提出,加快了我国林业立法的步伐,提升了林业立法质量。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创新执法体制,推行执法责任制。林业法庭、司法鉴定和公益诉讼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及时的法律援助。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生态法治体系。在立法方面,应体现生态优先原则;在执法方面,应大力创新林业执法机制,严格执法,理性执法,落实责任;在普法方面,应尽快建立起内外结合、上下互动、运作有序的林业普法体系。

三、林业建设有助于生态公民的培养

生态政治的主体是生态公民。生态公民是具有生态文明意识且积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公民,是生态文明的建设骨干,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和运转的前提。林业通过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保障了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林农的林业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通过政府林业信息公开,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扩大了公民参与权。通过推动林业法制建设,保障了公民的生态参与权、提供环境侵害的申诉权。通过大力开展全民生态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扶持社会组织成长,有效提高了公众生态意识。(编辑:圆圆)

林业专业论文:林业财务管理体制论文

1林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

1.1核算体系方面

林业的健康发展往往取决于林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而林业财务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目前,没有系统化的核算对象,以及资金保全方面漏洞问题的存在等等方面,都说明林业会计核算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例如:在资本保全计价方面,通常只考虑收回初始成本,而往往忽视了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的收益。

1.2教育体系方面

为了让林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林业单位应该积极参加组织开展针对会计的再教育活动,使会计的业务素质得以提升。不过,遗憾的是,很多这样的单位并没有相关的活动组织,而有的林业单位对会计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业形同虚设,这些都阻碍了林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发展,林业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往往在工作中出现纰漏。

1.3监管体系方面

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能够运行正常,则必须依靠健全的会计监督体系,使财务管理各部门的工作能够规范化。但是,当前存在组织结构不健全和不合理问题的林业会计监督体系,并不能科学地划分和界定对林业单位财务管理各个部门的权限和职责。由于各部门职责划分不科学,各部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并不是严格遵循财务管理的相关条例和规章制度来实施的,与此同时,监管力度的不到位,也会导致因人为原因而产生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现象。

2林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的策略建议

2.1改革现行会计核算体系

现在林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虽然已经有了相应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对现在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有效的优化健全,使在发展林业经济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让它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所以必须使林业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尽快完善起来,提供真是的信息,并在现有的林业会计核算制度上,增加森林资源资产、环境成本及利润等核算内容,来让林业财务管理体制得到应有的改善。

2.2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加强林业会计教育方面的培训是优化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为了是财务管理工作能更好的开展,就只能通过林业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来实现。及时,对于现有的关于林业会计人员的组织培训体制进行有效的健全优化。第二,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的培训资料以及教材进行扩充和完善,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第三,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理论方面的培训活动,同时积极宣传来增强业务人员的受教育的热情,努力使会计人员整体队伍的知识技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3不断完善监管制度

会计监督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就是建立健全的林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开展林业会计的监督工作则必须要有合理的林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同时林业会计的监督工作也会让林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得以更加的透明具体。这样对于林业会计的监督体制的建立必然要参考林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施,所以优化和加强企业内部制度,从而让林业会计的监督工作更加有效快捷的开展。

2.4加强预算管理

林业企业进行成本预算管理的基础就是,林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培育树苗、平整土地、挖坑、种植,再到抚育幼林,以及抚育成林,还有对森林的管理和保护,其生产技术规程都必须要严格。为了让林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预算责任结合起来,就要对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实施,从而建立起有效的责任目标控制体系,让林业企业的运作公家的规范和精细化,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林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有利于到达林业企业的财务目标以及总体战略目标。

2.5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资金集中管理的财务体制是财务工作必须建立的,这样能使非法挪用资金得以避免,使资金能够做林业生产经营的专用资金。在集中管理资金方面,如果做得好的话,将会对林业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它的影响将会是多方面的,可以控制盒掌握财务资源的同时,能够对企业的控制力和资源使用率得到相应的增强,从而让林业产业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对石林资源的利用和培育产生积极地影响。为集中管理资金,需要做到几点:及时,成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整合企业资金流,通过资金管理信息化的方式,来实时监控所属单位的全部账户收支,利用内部对口调剂的方法来管理闲置资金,使资金成本降低,控制资金风险,并获得资金规模效益;第二,通过资金预算,实施对资金收入和支出的管理;第三,统一调度资金,使所属单位对外举债行为更加规范化,生成对外融资机制的集团化;第四,采用企业化重组的办法管理存量资产,集中采购大宗物资,使资产利用率从总体上得到提高。

3结论

林业经济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健全的林业参悟管理体制,所以及时合理的对林业财务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来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制度,这样才会让林业单位得到长久持续的健康发展。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与时俱进改变思想观念,并使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路不断得到调整创新,是林业单位不断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林业专业论文:GPS定位仪林业资源论文

1林业资源管护的现状

目前来说,我国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巡护方式对林业资源管护,它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弊端:及时,巡护的过程中存在盲区。传统的巡护方式要求工作人员要在森林里巡逻监视,而人的活动区域是比较有限的,很容易使有的地方无人问津,造成盲区。第二,巡护的频率和密度不够。巡护过程比较依赖护林员的自觉行为,因此巡护的频率和密度难以保障。第三,人工巡护使林区边界、坟头等信息调用不够灵活和及时。加强林业资源的管护工作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我们及时掌握责任区内的动植物状态,促进森林防火措施的顺利进行,防治发生森林病虫害,最终促进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2GPS定位仪在林业资源管护中的使用

2.1航路点的布设

航路点的确定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设计巡航路径,在布置航路点时应该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规范。航路点应该侧重布置在重点区域,在次要区域没必要布置太多的航路点。航路点在布置时,应该尽量布置在高地和山脊等视野开阔的地区。我们通过合理的布置航路点,使巡护覆盖率在50%以上,这样才能使巡护效果更加明显。

2.2航迹信息的检查和采集

我们应该对航迹信息定期检查和采集。航迹信息要求在冬季的巡护时间要大于5个小时,夏季巡护时间大于7个小时,巡护周期是10天,在巡护的过程中应该到位,不能出现盲区和漏点。另外,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巡护不到位等问题应该及时反馈,护林员应该加以改正。

2.3兴趣点的使用

针对人工巡护造成林区边界和坟头等信息调用不灵活等问题,兴趣点的使用可以很好解决。它能定位边界、坟头、伐根等,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GPS定位仪在林业资源管护中的作用

3.1GPS定位在林业调查工作中的优势

应用GPS定位技术,可以直接定位,找到想要的坐标位置。它的程度非常高,要远远大于应用罗盘仪进行引线的技术,减少了工作人员在野外的作业时间,降低了设备成本,对于我国林业资源管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森林资源调查管理

GPS定位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管理,减少了因为森林资源地域性太广造成的不方便问题。GPS定位技术对森林资源的调查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及时,GPS定位技术可以测定森林的分布区域。GPS定位技术能够对森林的边界和拐角进行的定位和位置偏差纠正,使森林面积的测量误差不会超过1%。GPS定位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利用罗盘仪测算带来的不方便、误差大等问题,节约了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使森林面积的测算变得非常简单。第二,GPS定位技术可以对省固和局固监测样地进行初设和复位,输入坐标就可以的复位,基本不会出现错误。第三,GPS定位技术还可以伐开境界线。这样可以取代传统的罗盘仪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并节约了成本。

3.3森林防火

GPS定位技术具有控制森林火灾的功能。GPS定位技术能够组建关于森林资源的信息系统,并对历年来的火灾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对常见的火灾发生区域进行保存和记录。GPS定位技术还可以使防火巡检过程的效率大大提高,如果某个地方出现严重火灾,工作人员只要手持GPS导航系统就可以立刻赶到事发地点。GPS定位技术可以对火灾现场进行定位、布兵,而且还能及时的估算火灾损失。

3.4植树造林

GPS定位技术还能够促进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飞行员手拿GPS定位导航仪可以对林地进行清晰地定位,对播种路线有了清晰地了解,从而避免了出现漏播和重复播种的现象。除此之外,飞行员在进行播种时还可以通过GPS定位仪确定飞机和地面的距离,还可以设定航线,这样会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3.5防治森林病虫害

GPS定位技术可以通过定位对经常发生森林病虫害的地区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针对这些病虫害常发的地区进行病虫害的治理,这样大大的改善了森林的环境,使护林工作人员的工作变得非常简单

3.6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GPS定位技术可以对野生动物经常出现的地区进行定位,我们划定这片区域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利用GPS定位技术对野生动物的活动路线进行研究,更好的保护它们,保护我国的生态系统。

4结语

GPS定位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技术,把GPS定位技术和我国的传统林业相结合,对于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道银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林业局国有林区管理站

林业专业论文:虫害防治林业管理论文

1林业虫害频发的原因

1.1自然因素的影响

林业虫害频发的区域大多位于森林覆盖面积小,并且遭受了人为的砍伐并重建的人工林地区。由于人工林的建设使得森林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中物种比较单一,使得其生态系统的免疫功能非常薄弱,病虫害在这样的环境下极易肆虐和传播。

1.2人为因素的干扰

为了扩充林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便在国内外各地区引进新的树种。新树种的引入表面上增加了森林的树木品种,但也携带了一些当地的病虫害。由于森林本身没有抵御新病虫害的防御系统,使得害虫最终泛滥成灾。除此以外,人类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对森林滥砍乱伐,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降低了森林的防御能力。

1.3其他因素的影响

林业虫害频发的原因,除了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外,也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林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健全;与此同时国家针对森林害虫防治的政策法规也不够明确,缺少政策的扶持,这些都是导致林业管理中虫害频发的重要原因。

2林业管理虫害防治的措施

2.1基础防治

林业管理虫害的基础防治就是在种植新树苗时要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严格的审查,尤其是要对土壤的质量进行检测,对于不合格的土壤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再进行树苗的种植。同时在树苗的选择上也要严格,在种植之后要及时进行观察,若发现树苗有虫害感染的现象要立即处理,以免扩散影响其他树木的生长。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在基础防治措施上的进一步加深,它主要是通过一些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害虫的治理,即利用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通过天敌来制约害虫的数量,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除此以外,目前还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害虫治理方法,即通过活性物质和有机生命体来是害虫丧失繁殖能录,从而从源头降低害虫的存活率。

2.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具体的措施主要有:对于已经感染过病虫害的林木可以采用高温杀毒的方式将害虫和病菌进行消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害虫继续扩散和传播。同时,通过物理的方法能够保障害虫的彻底根除和消失,较之于其他的方法,其副作用很小。而且,这类方法没有破坏森林的生态平衡,对物种也不会造成伤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值得运用和推广。

2.4化学防治

化学方法则主要是通过农药等化学药品来对林区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当然这类化学药品不同于一般的化学药品,其所使用的大多都是由生物或者天然物质制成,一般没有多大的伤害,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大多是采用人工涂抹的方式,对林木进行药物的涂抹和包扎,所以说对人力、物理和财力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比较适用于较珍贵的林木树种的保护和培育。当然,对于普通的林木防护则可以药物的喷洒,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污染也不大,非常实用,值得推广。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的一个显著缺点就是: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会使虫害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导致治理效果不够显著,需要通过频繁更换药物种类进行克服。

3结语

林业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以及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加强和重视林业管理工作,提高对林业管理中虫害的防治。本文首先对林业虫害频发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从而唤起人们内心对虫害防治工作的深刻反省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基础防治四个方面提出了林业管理中害虫防治的具体措施,促进林业管理工作的发展。为此笔者期望,林业管理部门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加重视林业管理中虫害的防治工作,并且不断努力,持之以恒推进林业虫害防治工作的进程。

作者:李平 单位:燕郊镇人民政府

林业专业论文:开发利用林业资源论文

1构建多方位综合性林业战略,多方挖掘林业资源潜力

1.1发挥森林资源潜在优势,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这时大森林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森林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潜在的优势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森林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都体现出来了,包括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森林浴这种方式,这就是大森林被挖掘出来的潜在资源优势。还有森林水果也逐步走向消费者市场,受到人们的欢迎,就都是森林资源的附加值产品,具有其它产品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1.2建立生态林业与大林业思想,实现生态经济林业的战略

生态林业的思想就是将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相融合,发挥森林的多重效益,进行优势互补,综合开发的战略策略。所谓大林业思想,就是各树种都要发展,包括乔木、灌木等树种,各树种科学合理有效利用,保持总体生态环境大平衡,以此带动山区的经济发展,帮助山区人民走向致富的道路。建立生态林业与大林业思想,进行立体型开发,各地区互相取长补短,进行树种综合利用,真正实现生态经济林业的战略。

1.3充分挖掘森林资源潜力,进行综合的林业开发

对于森林资源,必须从思想上重新进行认识,包括森林资源的内涵与外延,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必须从过去林业单独开发的思想中转变过来。寻找林业资源可以开发的落角点,包括苍松翠柏景观,秀美山水景观,奇峰怪石景观,珍稀动植物景观等各种风土人情资源。在林业开发的基础上,进行旅游业与养殖林副产品加工业的开发,较大限度地进行林业的综合开发。

2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因素与林业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林业产业不成规模,整体缺乏带动,作用发挥不。我国地域广阔,森林面积巨大,其中林木的储积量也大,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林业转化率却很低,林业与所转化的经济效益不成比例。林业经济方面没有一个龙头性企业进行带动,内部结构也存在不合理因素,不能充分带动林业经济发展,让林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林业产业不能形成规模性的产业链,没有链条式的林业产业,经济就不能发挥其较大作用。由于林业具有生态效益的特殊性,林木年消耗限额由国家控制,同时还划分采伐利用类别-商品材和自用材。商品材允许上市流通,农村村民的自用材不许上市流通,只能自用。即使商品材市场告急,自用材过剩,也不能串换,否则就违法。林木生产经营者对自己所有的林木的处置权基本上被剥夺。另一方面,林业从造林到利用周期长,用材林,一般需要10年左右才能见效,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当大,而在这10年中对市场的预测谁也难以把握,其风险性更不可低估。

3保护林业生态平衡,保障林业及林特产品开发的具体措施

3.1正确处理生态保护问题

与林木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保护林业生态平衡。必须坚持生态建设和保护为主,同时,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推动林木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促进生态建设。认真落实森林分类经营,对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的作用;商品林放开,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该管的要管严管住,该放开的要放开放活。

3.2培养和扶持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发展

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统一思想,整合资源,统筹发展,打破县(区)域界限,以一盘棋的战略思路,凝聚优势,齐心协力,集中资源重点扶持2-5家有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开发利用。特别要注重培育林木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的生产加工龙头企业。

3.3挖掘林产品高附加值

开展林业产品多元化利用,提高林业副产品和特产品的经济效益。木材深加工可以使木材附加值不断提高。据我们在台山林场的调查,一个专业户收购林区间伐小径材和废材枝梢,加工成佛珠等工艺品,年收入8万~10万,提高了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且增值幅度很大。利用灌木资源、树梢、小径材,开办人造板厂,效益也很可观。

4保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进行适度开发是发展林业经济的根本林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公益事业,不仅可以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提供保护,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业是一项基础的产业,林业所提供大量的林特副产品,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需求。从古到今,人类对林业资源的利用就没有中断过,林业资源蕴育了人类的发展。社会发展到今天,林业经济的振兴仍然依赖着大森林,如何合理对林木进行开发利用,如何在保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基础上适度开发,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进程。林业经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为人类提供品质的林特产品,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保护森林资源,让其生生不息的永续生长利用,才是发展林业经济的根本。

5结束语

以上分析了林业资源的相关情况,以及我国林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对我国林业整体上有了一个认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显得更加重要。特别是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包括在建筑、装修、家俱、造纸及餐饮等材料行业,林业资源为产供销各个环节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物质财富,林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项目。林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存在着一定问题,包括循环利用方面和污染浪费等方面,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地、适度地开发林业资源及林特产品的同时,对环境资源保护进行协调与综合考虑。

作者:祝海思胡彦辉单位:巴彦县林业局

林业专业论文:合理利用我国林业资源论文

一做好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

近些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从原先的仅注重对于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转变为以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为主,因此,现今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以经营为主,来取得对于森林的综合利用,在这一方向上,还需要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能够在森林经济领域与森林生态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做好森林林权的确权改革原先

对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而存在着森林资源分类划分不明、产权不明等缺陷,对于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各部门各地区需要积极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测绘与划定工作,在政府的牵头下,通过林业勘查设计研究院全体技术人员的积极奋战,做好对于所属县区森林资源的划分界定工作,并结合当地的情况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改革试点工作,在积极推进改革试点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对于广大群众的宣传工作,从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出发,向广大群众讲解如何保护森林资源以及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2做好森林现有资源的管护与培育

通过上步完成了对于森林资源的确权后,需要积极将森林资源的管护与培育工作落到实处,通过与森林主管单位签署相应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及《森林资源管护合同》,将对于森林资源的管护与培育工作以书面的形式得以确定,从而使得后续的监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对于现阶段,个县市区的森林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恶化问题,森林主管部门需要对于这一问题积极的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切实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积极营造人工林-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通过开展定员、定面积、定责任以及定报酬等方式,提高林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积极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检查监督工作,使得砍伐的森林资源得以快速恢复,通过积极开展速丰林的建设工作,使森林资源成为木材生产基地、绿色屏障、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在确保森林林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同时兼顾其经济效益。保障林场的健康发展。

3做好森林林区林木的管理

工作林木资源需要积极做好“森林分类区划”区划调查工作,通过积极制定林木资源的开采规划,严格的执行相应的限额采伐制度、凭证运输制度,加大对于林业资源的管控力度,对于不遵照法律法规进行乱采乱伐的单位或个人,积极追究其责任,通过开展办理木材运输、林木采伐、林木采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经营加工等行政许可项目;加大对于林区的经济利用率,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改变原先单一依靠森林资源的砍伐这一林区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于林区内的非法木材加工企业进行相应的清理,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在保障对于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的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及附加值,实现林地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二积极开展各项措施实现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现今,原先的森林资源获取方式基本得以废弃,取而代之的是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对于森林资源的获取方面,我们需要遵循合理利用的原则,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并将这一原则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体现,通过积极提倡节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改变以往的滥采滥伐,取而代之的是合理的、有规划的森林资源开采方式,在积极推进合理开采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推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森林资源的开采与森林旅游和谐发展,同时对于违规野外用火引发山林火灾、违规放牧导、采石挖沙取土、滥砍盗伐、毁林开垦、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毁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保护森林资源。要人人参与到合理利用的保护措施中。总体来说,就是需要积极开展林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好对于森林资源整体空间的开发利用率,通过开展“明确管理模式、发挥较大化效益、合理利用资源”等措施,使得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有序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森林资源的附加值,可以积极展开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林业副产品质和产量,通过开展森林资源的林下资源的集约化经营管理,通过聘请专业的农业教授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在实验区采取施叶面肥、轻度抚育等对比实验,积极开拓出一条森林资源开发的新路,从而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障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在进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其中森林风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保护、规划与合理利用的原则,确保森林资源与森林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林区内的森林资源的旅游项目,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开发与管理规划,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批准,同时对于制定出的规划需要严格的加以执行,切实加强森林风景资源的林地管理和林木采伐管理。森林风景区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应纳入特种用途林及林地管理范畴。

四结束语

森林资源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对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议,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做好经济效益与森林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作者:任铭磊单位:东宁县林业局林政科闹枝沟检查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