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实用13篇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1

1、坚持高位推进,做到组织保障与资金、技术保障相结合。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XX年,我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造林绿化工作,专题部署造林绿化,市委书记、市长亲自部署工作,亲自检查调度。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快速跟进,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狠抓落实,认真做好份内之事,为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确保了工程高速运转、快速推进。二是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市财政投入经费500万元通道绿化专项经费,用于购买通道绿化苗木、支付通道绿化租地和开沟等工程建设费用,确保了有钱办事。三是严格把关,狠抓质量。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过程中,林业部门干部职工深入到村组,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城建、交通、国土、农业、公路等部门坚持重心下移,深入造林责任地段,做好租地服务、组织实施整地和造林工作。切实推行“四大一深”操作法,严格造林操作规程,确保了造林质量。

2、坚持突出亮点,做主干道绿化与两侧可视村庄绿化、荒山绿化相结合。对照国省道两旁5-10米、县乡道3-5米、通村公路1米的绿化标准,全力做好补植工作。今年确保全面完成已硬化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绿化,推进主干道两侧可视1公里范围内的集镇、村庄及荒山造林绿化,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达到绿化标准。落实责任主体,国道、省道的绿化由公路部门负责,县、乡、村道绿化由交通部门负责,集镇绿化由乡镇政府负责,村庄绿化由新村办负责,荒山造林由林业部门负责,明确造林责任主体,并在技术保障、资金筹措、人力安排上一包到底,跟踪落实。全市主干通道及两侧可视村庄、荒山绿化规划造林2万亩,占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总任务的三分之一。

3、坚持创新机制,做到企业造林、大户造林与群众造林相结合。把推进林地流转作为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突破口,开展政策宣传、利弊分析,引导和鼓励农民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将林地流转给企业和大户造林,办好林地流转手续,签订合同。截止目前,全市13个有林地流转任务的乡镇完成林地面积流转5万亩,解决了农民“有地无钱”与企业和大户“有钱无地”的矛盾,为推进企业造林和大户造林创造了条件。截止目前,参与林业建设的企业和大户达40余家,其中1000亩以上的造林企业和大户有9家,特别是江西省丰林公司建设光皮树基地达3万余亩,300亩以上1000亩以下的企业和大户有29家,XX年完成新造林3万余亩。

4、坚持产业化发展,做到注重生态效益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在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选择经济效益好、生长周期短的树种作为造林苗木,有效调整了林业种植结构,提高了林农经济效益,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荒山造林以种植光皮树、湿地松、油茶、杉木为主。荒滩绿化和农田林网主要种植杨树,目前,全市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面积达10万亩,其中500亩以上的杨树林基地有6个;生物森林防火隔离带以油茶为主树种,完成油茶造林1万亩。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2

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45、2.96、2.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

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积极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95.4万亩,商品林基地146.5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4.8万亩。经济林10.5万亩,薪炭林面积20.8万亩,竹林面积0.4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生态产业有限公司、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7809.9万元,年销售收入7385.2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产值达到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

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5、365、6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1.6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统计制度执行情况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

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准确掌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因此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准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

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能力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贯彻《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积极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注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

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建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达到既便捷,又实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

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巨,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育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

建议:规范设置专门林业统计机构,划定编制数额,专业化发展统计事业。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3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林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奔小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经济的增长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从1994年的58.4∶34.4∶7.1,增长到2009年代的45.3∶48.9∶9.1,如此明显的经济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的林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我国一些林业专家经过研究后表明,要素投入在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上贡献度上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在一些已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程度。

一、理论基础和模型设置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全世界各国争相追求的目的,从经济学开始被研究以来,对于经济的增长的分析和研究一直没有间歇。从上个世纪以来,以哈多和索洛模型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理论风靡一时,哈多模型主要强调投资的关键性,这种理论认为投资影响了经济增长的速率;而索洛模型主要采用的是将资本和劳动,融入外部的技术因素。这样经济的增长就可以归结成为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创新的增长效率之总。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提出了所谓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广泛利用于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其本质模型表现为Y=ax1b1x2b2.在模型中a,b1,b2都是固定的参数,而且参数估计和其他代数方程相比,计算更为方便,由于数据的特性,计算分析结论更为准确。一般来说,若总和小于1的话,说明规模报酬递减,生产规模扩大的边际报酬也相应递减,如若总和大于1,结果则相反。但是因为林业作为我国的公益事业同时也是产业支柱之一,林业的经济增长的效应与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注入有很大的关系[1]。

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学的分析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以前林业经济增长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数据的特点,选择一些数据指标作为研究的变量条件。选择林业系统的岁末从业人员作为劳动因素投入指标;选择林业总产值成为林业经济快速增长产能指标;选择林业系统的资产总额和工资总值作为资本因素的参考,选择森林造林面积作为土地因素的投入参考指标,所有的数据选取的年限从1979-2006年之间。

由于数据的收集工作异常艰难,所以岁末林业从业人员总数主要包括林业系统中的国有和行政单位工作人员,此参考指标是优先指标,在这,做一个假设,假如林业系统的全部从业人员总数和所选择的参考指标有同比例关系,用资产投资和工资总数上资本投入参考指标也不详尽,在此基础上,假设替代指标与整体的林业资本投入却呈正比关系。由于数据的期限比较长,因此文章利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对林业的资金投入参考指标和林业总产值进行价格不变的处理[2]。

2.林业总产值增长近况。一些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林业总产值在研究期限内出现一种迅猛增长的节奏。从增长率来看,林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跟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一种并肩起步性,但是其上下振动的程度要强于GDP,而在剔除价格因素中,2005年的林业总产值下滑至低于往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这一点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变化相同,从而说明我国的林业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要看全国的经济发展背景。

3.林业要素投入情况

3.1人工造林面积的变化。总体来说,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并没有出现非常突出的增减形势,年均造林面积约为370.88万平方千米,但是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也经过了几次比较明显的改变。第一次在1981-1983年,造林面积差不多出现有超过25%的变化,从历史上我们了解,这是因为受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所进行的林业政策的积极推动影响,导致人工造林面积出现一个比较迅猛的增长。另外一次是在2000-2003年之间,为响应我国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人工造林面积出现进一步的扩大。

3.2劳动力的数量起伏。在1985年到90世纪后期,林业经济的从业人员数量总和呈现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 但是自此以后,林业经济的从业人员数量出现了一个下滑递减的阶段,从2003年之后才开始回升,并逐渐稳定。这一变化与我国林业系统创新设备技术和公司进行改革,兼并重组等等有关,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国的林业技术水平出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3.3资本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林业资本投入主要出现两个迅猛增长的阶段,一个是在1999-2003年的迅猛增长阶段,另外一个是从2005年以后开始呈现的爆发式的增长,从数据来看,二者有点类似。但是从结构上来分析,主要是国家政策对于林业经济不同阶段的支持所导致的结果。综上所述,要素投入表现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同时也是林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与要素投入及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林业经济领域的科学技术投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创新性,加大对专业林业学校等科研组织的扶持力度,让林业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增加对林业紧急增长的贡献率。

2.做好扩大人工造林面积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林业系统,将造林的生态利益转化为经济利益,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水平,更加让林业的产出值得以提升。

3.增加对林业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坚持生态环保的林业政策基础上,积极引领社会金融资本进入林业经济发展圈里边,提高林业投资的全面水平[3]。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4

1.1.1林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作用:主要调查测算20*年、20*年全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公益林保护、林业产业(含一、二、三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情况,预测和分析到“*”末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1.1.2林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调查并测算20*年、20*年度农民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公益林保护中直接获得的补助、林农从事林业产业获得的收益以及林业促进粮食增产所增加的收入情况,预测和分析到“*”末林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

1.2调查测算方法

1.2.1调查方法

(1)收集利用现有调查统计资料:包括《20*年河南统计年鉴》、《20*年河南林业统计资料》、《20*年河南林业统计资料》、《2003年河南森林资源清查评估报告》、《河南省情简介20*》、《河南省林业发展“*”规划》等。

(2)专项补充调查:围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方面,分20*年度、20*年度、到“*”末三个时间段,共列出52个调查项目,依托河南林业厅16个相关的职能处室单位组织调查、提出有关数据。

1.2.2测算方法

(1)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20*年、20*年的作用主要依据全省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和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完成的用工量及就业人员进行推算。用工量计算标准为:

用材林、防护林造林:8工作日/亩.年,1个就业岗位/260工作日(下同);

经济林造林:20个工作日/亩.年;

公益林管护:1个就业岗位/1200亩.年;

用材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林分抚育管护:4工作日/亩.年;

经济林抚育管护:15个工作日/亩.年;

造林苗木培育:65个工作日/亩.年;

花卉及园林绿化苗木培育:72个工作日/亩.年;

林木采运:1个工作日/2.5立方米。

(2)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20*年、20*年的作用主要依据全省生态建设项目投资、林业促进粮食增产和涉农林业产业收入的实际数值进行推算,少数没有统计资料的项目依据经验或典型调查结果推算。20*年、20*年农业人口基数分别为6774万人和6631万人。

(3)到“*”末林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潜力估算:主要以《河南省“*”林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参考各单位提供的预测数据,并考虑了科技进步、林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2调查评估结果

2.1林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2.1.1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作用

主要调查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含长江防护林、淮河防护林、黄河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农田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管护等工程项目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的就业岗位情况,调查测算结果汇总于附表1。

从附表1可以看出:我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28.7232万个,20*年30.7590个、比20*年增加2.0358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43.4752万个、比20*年增加14.7519万个。

2.1.2林业产业发展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作用

主要调查了我省林业一、二、三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情况。调查测算结果分别汇总于附表2、附表3、附表4。

从附表2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一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111.5433万个,20*年125.3680万个、比20*年增加13.8247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167.1283万个、比20*年增加55.5849万个。以20*年为例,第一产业内各产业类别在提供就业方面的贡献大小依次是:经济林培育占62.82%,花卉苗木业占17.67%,用材林培育占9.91%,林木育苗占8.24%,森林蔬菜培育占0.80%,野生动物繁殖利用占0.36%,林木种子采集0.21%。

从附表3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二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81.6115万个,20*年84.7898万个、比20*年增加3.1783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117.3923万个、比20*年增加35.7808万个。第二产业内各产业类别在提供就业方面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林产品加工占74.30%,木材采运占16.10%,林产品储运保鲜占9.60%。

从附表4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三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8.8790万个,20*年10.3286万个、比20*年增加1.4496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19.6100万个、比20*年增加10.731万个。以20*年为例,第三产业内各产业类别在提供就业方面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技术信息服务占49.39%,森林旅游业占31.65%,林产品市场占17.14%,森林文化产业(动物表演等)占1.83%

综合附表2-4测算结果,我省林业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230.7571万个,20*年251.2453个、比20*年增加20.4882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347.6*8万个、比20*年增加116.8487万个。以20*年为例,林业一、二、三产业在提供就业岗位上的贡献大小顺序依次为:第一产业占68.98%,第二产业占24.87%,第三产业占2.71%。

2.1.3林业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总的作用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调查测算结果可以得出,我省林业建设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20*年为230.7571个,20*年为250.2453个,预计到“*”末可达到347.6*8个。

2.2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

2.2.1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项目投资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农民通过参与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公益林管护,可直接获得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这次主要调查测算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含长护林、淮防林、黄河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农田防护林等)、公益林管护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增加农民收入的情况。调查测算结果汇总于附表5。

从附表5可以看出:我省农民通过参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直接获得的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分别为:20*年12.0304亿元,20*年13.3873亿元、比上年度增加1.3569亿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20.8727亿元,比“*”末增加8.8423亿元。

2.2.2林业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林业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主体体现在农民直接参与林业产业的开发经营服务以及林业产业为农民提供就业。这次重点调查测算了林业一、二、三产业与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项目。结果汇总于附表6-8。

从附表6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一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分别为:20*年245.0815亿元,20*年273.0316亿元、比20*年增加27.9500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308.9168亿元、比20*年增加63.8353亿元。以20*年为例,第一产业各类别在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大小依次是:经济林培育占43.35%,用材林培育占33.81%,花卉苗木业占13.02%,林木育苗占7.51%,森林蔬菜培育占1.83%,野生动物繁殖利用占0.42%,林木种子采集0.*%。

从附表7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分别为:20*年94.8400亿元,20*年98.4232亿元、比20*年增加3.5832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137.300亿元、比20*年增加42.46亿元。以20*年为例,第二产业各类别在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大小依次是:林产品加工占78.09%,木材采运占14.43%,林产品储运保鲜占7.48%。

从附表8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分别为:20*年9.4641亿元,20*年10.9713亿元、比20*年增加1.5*2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20.2680亿元、比20*年增加10.8039亿元。以20*年为例,第三产业各类别在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大小依次是:技术信息服务占49.28%,森林旅游占35.75%,林产品市场占12.91%,森林文化产业(动物表演等)占2.*%。

综合附表6-8调查测算结果,我省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总额分别为:20*年361.4160亿元,20*年395.8133亿元、比20*年增加34.3973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487.3575亿元、比20*年增加125.9415亿元。以20*年为例,一、二、三产业的贡献大小顺序为:第一产业占总收入的49.90%,第二产业占33.75%,第三产业占4.11%。

2.2.3林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方面的作用

通过建立农田防护林,可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粮食增产。据河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生态定位观测站调查,在豫东、豫北典型平原农区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农田防护林可使粮食、棉花和瓜菜平均增产10%以上,油料增产6.5%以上。预计通过完善农田林网和农田防护林,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增产效能。据此,我们对林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作用进行了估算,结果见附表9。

从附表9可知,我省林业在促进农业增产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20*年新增农作物产量折合人民币137亿元,20*年达到146亿元、比20*年增加9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149亿元、比20*年增加12亿元。

2.2.4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综合作用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查测算结果,可以将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对农民带来的增收和林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这两部分视为林业对农民带来的直接收入,其总额分别为:20*年361.416亿元;20*年395.8133亿元、较20*年增加34.3973亿元,增长9.52%;2010年可达到487.3575亿元,较20*年增加125.9415亿元,增长34.85%。全省农民人均林业直接收入及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年533.53元,占总收入的18.58%;20*年596.917元,占总收入的18.30%。可以将林业促进农业增产带来的农民增收视为林业对农民带来的间接收入,全省农民人均林业间接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20*年为7.04%;20*年为6.75%。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3.1.1调查测算结果表明,林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年林业共为农民提供了230.7571万个折算就业岗位,20*年提供了251.2453万个折算就业岗位,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林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作用会更加明显,预计到“*”末,林业可为农民提供487.3575万个折算就业岗位。

3.1.2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收入。包括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的财政补助以及从事林业产业的收入,20*年为361.416亿元,人均533.53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8.58%;20*年395.8133亿元,人均596.917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8.30%;2010年可达到487.3575亿元。二是间接收入。即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作物产量产生的收入。20*年为137亿元,20*年为146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149亿元。

3.1.3分析林业各产业类别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出,各产业类别的贡献很不平衡。以20*年度为例,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的贡献率:第一产业为50%,第二产业为33.75%,生态建设为12.24%,第三产业仅占4.11%;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贡献率:第一产业为68.98%,第二产业为24.87%,生态建设为3.38%,第三产业仅为2.77%。这一方面说明目前我省林业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另一方面也说明林业特别是林业第三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3.2讨论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5

副县长陈焕军

(2004年3月26日)

同志们: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省、州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林业工作暨二十年无一般森林火灾表彰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面开创我县林业工作的新局面。下面,就全县林业工作我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03年林业建设的成就,认真总结林业工作的基本经验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全县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辛努力、扎实工作及全县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奋斗,我们克服了森林资源枯竭、林地经济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林业经济相对困难和“非典”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因素,全县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全县共实现林业总产值1073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其中,国营产值完成1850万元,民营产值完成888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8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4%;提取育林基金9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3.2%;实现税金54万元。森林防火实现了20年无一般森林火灾的好成绩,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一)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3年,全县城区新增绿地3.4公顷,公路绿化1.2公里,补植79.6公里,江河绿化10公里,村屯绿化5个,全民义务植树20.3万株,完成县城周边绿化49公顷,植树12万株。以上各项工作均超计划完成任务。全年共投入造林资金229万元,完成造林1273.5公顷。其中,国营完成457.5公顷,民营完成816公顷。迹地更新91.2公顷。其中,国营更新62.3公顷,民营更新28.9公顷。补植1386.8公顷,用苗253万株。其中,国营用苗119万株,民营用苗134万株。

(二)林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在林业资源枯竭,林地面积不断减少,可采蓄积量持续下降的不利条件下,林业部门广大干部职工依托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努力寻求新的生路,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具有长白山特色的种、养殖业和加工业。2003年,人参达到了426.5公顷,沙参208公顷,五味子220公顷,桔梗105公顷,刺嫩芽170公顷,地栽灵芝达到3.5万段,木耳53万段。养鹿存栏1105头,林蛙放养16369公顷,1.8亿只,养鱼191万尾。福满山珍股份有限公司冷冻厂加工冷冻产品342吨。福满生态经济沟被评为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试验单位,全年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完成营业额15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

(三)林业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认真贯彻落实《森林防火条例》,开展全民性森林防火活动,把森林防火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始终,落实森林防火包保责任制,坚持以宣传教育为本,预防为主,打防结合,严格奖惩措施,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火灾监测和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实现了连续20年无一般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二是切实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管理,有效遏制了林地的非法流失。抽调专人对国务院8号明传发电以来的未结案件和2000年以来私开扩种、毁林种参和未按规定进行林参间作或间作未达到更新造林标准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对一些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案件依法进行了查处。全年共查处林业案件219起,其中,林政案件213起,刑事案件6起,刑拘5人;处理违纪领导6人,工作人员3人。

三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林业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治森林病虫害,有效地遏制了病虫害的蔓延。

(四)乡村林业成效显著

在充分发挥林业站“管理、组织、指导、服务”职能作用的同时,努力开展经营服务活动,加强了自身建设,有效地推进了山区资源开发步伐。特别是在退耕还林方面,经过林业站工作人员的艰辛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3年共完成退耕还林15317亩,其中生态林15290亩,经济林27亩,面积完成率为100%,面积合格率为99.6%,平均成活率为92%,总用苗量316万株,投入造林总费用96万余元。

回顾一年来我县林业工作实践,有不少宝贵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把生态建设和林业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各乡镇和林业部门认真落实有关林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林业具有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方式,打造发展优势,推动了我县林业工作发展。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突出治理重点。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按照要求,把生产用材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以及城市绿化等生态工程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在总体布局上,突出江河两岸、陡坡地段等治理重点,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同时,加大荒山荒坡绿化力度,既达到了治理的目的,又发挥了林业的综合效益。

三是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着力减少资源消耗。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了造林绿化工作。同时,森林防火和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得到落实,对重点森林病虫害实施工程治理,并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资源消耗的减少,保护管理工作的加强,为加快林业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四是坚持依靠科技和法制,为林业发展提供支撑。始终坚持科教兴林的方针,加快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科技与林业建设相结合,增加造林育林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案件发生数逐年下降,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为林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五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稳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通过及时发放林权证,依法明确了农户和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山林权属,维护了社会稳定。

上述这些经验,是我们付出了艰辛努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才获取的宝贵财富,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一是对林业是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并存的大产业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的发展不协调,不均衡,没有形成规模,对林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拉动不强。三是造林质量不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森林资源和林地资源的管护力度亟需加强,盗伐滥伐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林业工作的基本思路和2004年的主要任务

2004年是全面振兴我县林业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的各项林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受到了空前重视,被列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确立了林业在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因此,把握和利用当前林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及时调整林业工作的思路,开拓进取,抓住关键,突破重点是我们林业工作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我县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是: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兴林致富奔小康为总任务,以建设长白山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建设为重点,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快林地开发和项目建设,推进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促进林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县2004年林业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县林业总值达到11700万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民营产值完成9748万元(多种经营产值8146万元,占民营总产值的83.6%),国营产值完成1952万元(多种经营产值903万元,占国营总产值的46.3%)。销售收入达到1058万元,比上年增长4%。完成退耕还林1500公顷,总投资211.5万元。农民依托林地年人均收入达到550元,比上年增长4%。

要完成上述目标,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抓好生态体系建设

1.继续抓好造林绿化工作。一是要抓好退耕还林的落实。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领导,要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好与县政府签订的退耕还林责任状,扎扎实实地把退耕还林工作引向深入。二是要做好参后还林工作。今年全县参后还林面积为333.6公顷,林参间作面积为702.8公顷。对参后未还林和已开参地未进行林参间作或间作未达到标准的,要在2004年春全部完成,还林费用由种参者承担。间作或补植的,造林密度不准低于3300株/公顷,起参后补植到4400株/公顷。没有按规定进行参后还林的,按非法占用林地处罚。三是要认真搞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继续抓好公路两侧、江河两岸和城区及乡村周围的绿化工作,要搞好补植,并加大管护力度。重点做好明长公路两侧的植树造林工作,对公路两侧重点地段进行造林绿化,使那里的生态环境尽快恢复起来。四是要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保证成活率,有条件的地方要多种蜜源植物,为蜂业发展打好基础。

2.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努力搞好药材大县建设。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依托林区资源的多种类、生产的多门类、经营的多领域和收入的多渠道优势,把生态环境建设同药材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资源开发的产业化建设步伐。2004年,全县人参栽培面积要稳定在2000公顷,林下参达到86公顷,沙参达到600公顷,桔梗达到100公顷,穿地龙达到200公顷,白芍、白术、细辛、玉竹、天麻、贝母、刺五加等达到500公顷。

3.抓住机遇,突出项目建设。当前正在推进的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深入实施“天保”工程是我们林业发展面临的一次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切实把握机遇,树立项目就是发展的理念,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使项目成为争取投资、吸引投资的载体,成为林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一是要抓好福满山珍股份有限公司冷冻厂扩建工程,使之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真正起到龙头企业的作用。二是要抓好福满越桔生态园建设项目。要以吉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在福满林场发展51公顷、年产果700吨的越桔生态园。2004年完成越桔栽植及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投产,2008年达产。三是要抓好福满林场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对日本出口加工产品的种植面积。同时,还要抓好树梅基地建设,增加速冻厂的产业链条,解决淡季加工任务不饱和问题。四是要抓好福满冷水生态鱼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在福满林场建设一个年产冷水鱼种5万尾、商品鱼5万公斤的养殖基地。2004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达产。五是要全力抓好旅游景点建设。要按照“高起点规划,突出特色,市场运作,发展大旅游”的工作思路,以建设长白山文化风情线为载体,重点抓好福满生态经济沟建设,要对正在建设中的会议中心、宾馆、饭店抓紧完善配套设施,争取在旅游旺季投入运营。六是要抓好石门苗圃标准化建设项目。要高标准对石门苗圃进行技术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实现年产苗木510万株,并增加特殊树种的培育,以满足退耕还林和为汪氏集团培育蜜源的需求。

4.加大林地和林木资源管护力度。一是要把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资源管护结合起来,不仅要严格执行木材采伐计划,杜绝超强度采伐,做到有效利用伐区剩余物,还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监督、林业公安的职能作用,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滥砍盗伐等毁林犯罪行为。二是要突出抓好伐区设计和伐区作业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采伐计划总量及采伐类型、消耗结构等指标,严格凭证采伐制度,确保采伐限额严格执行。三是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继续抓好木材经营加工网点的清理整顿,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非法业户,严厉查处私收滥购行为,从源头堵住“黑材”流通渠道。四是要巩固好野生动物保护成果。要继续加大力度,严厉打击乱捕滥猎行为,对当事人要采取强硬措施,该抓的抓,该罚的罚,决不姑息迁就。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预测预报,避免出现大规模、大危困的病虫害。五是切实加大林地林权管理力度。认真执行审核、审批管理制度,严禁毁林开垦和乱占、超占林地。要抓好退耕还林的林权登记和发证工作,做到还林一块,验收一块,发证一块。六是建立全县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三年时间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我县森林资源数据库,使我县森林资源管理达到现代化水平。七是积极探索森林经营机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森林管护承包责任制,通过股份、合作、承包等多种经营方式,使造林抚育、森林管护、木材生产和开发权力真正落实到人头,为今后森林分类经营打下基础。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进一步形成森林防火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抓好今年森林防火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宣传教育为基础,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继续强化各级、各部门行政主管领导为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制度的落实,切实加强火源管理,努力实现全年无一般森林火灾。具体要求是:做到“一个提高、两个加强、三个到位”。

1.提高认识,增强新形势下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感。

我县今年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一是气候异常。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县今春气温冷暖变化大,有倒春寒可能,终霜接近常年或略晚,增加了可燃物的易燃性。二是林下可燃物积累增多,火险等级加大。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工程和绿化造林等林业建设项目的实施,林草面积增加,加之多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林下可燃物积累增多,火灾隐患加大。三是火源复杂,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大。我县农耕用火的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兴起,进入林区游玩、搞副业的人员逐年增多,且活动分散,野外火源复杂,管理难度增大。四是地形复杂,组织扑救困难。县内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区山高坡陡,地形、林况复杂,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易及时组织扑救,容易酿成大火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五是多年未发生火灾,在部分领导和群众中易产生松懈、麻痹思想。对此,全县各有关部门和森林防火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从讲政治保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抓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扎实做好今年的森林防火工作。

2.加强防火宣传及火源管理,努力降低火灾隐患,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要把加强防火安全宣传、搞好预防作为防止和减少森林火灾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要针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把防火安全教育活动贯穿于整个森林防火期始终,在广泛运用标语、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的基础上,要在四个方面加大宣传,一是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二是要加强防火标牌工程建设;三是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对象的宣传;四是要注重社会性宣传,使“护林防火、人人有责”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是预防森林火灾的关键。要认真贯彻森林防火“预防为主”和“防范胜于救灾”的方针和指示,把各项防范工作放在首位。县防火办、各乡镇及各森防单位在防火期内,要加大了望、巡查的力度和密度,坚决堵住入山火源。要严禁违反森防规章制度的野外生产作业、野外吸烟、私烧乱点、上坟烧纸等现象发生。要加强清明节期间的森林防火工作,清明节期间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时段,各地要制定周密计划,严加防范。一方面,要对入山作业、春游和扫墓人员加强管理,实行重点防范,重点地段和入山路口要设专人严密看守,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烧香点烛;另一方面,要积极提倡和引导文明扫墓,用植树、送花等有益生态保护的方式祭奠,从根本上消除火险隐患。同时,要管住重点人员,对痴、呆、傻等特殊群体落实专人监护。

3.责任落实到位、防扑措施到位、执法力度到位,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落实责任,把以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落实机构,要做到机构健全稳定,人员精干高效;二要责任到人,各乡镇政府的一把手是本地区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人,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要按职责要求,经常深入责任区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要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将每个山头、每片森林的防火责任落实到每个管护人员身上;四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森林消防监督体系,强化森林防火主管部门对森林消防工作的监督职能,保证各项防、扑火措施的全面落实;五要推行森林火灾行政责任追究制,引发森林火灾,除对肇事者依法进行处理外,要对管护者及责任人进行失职责任追究。六要全面实行《野外生产用火申报审批制度》、《森林火险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等措施,从源头上下功夫,从预防上狠抓落实,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发状态。

防扑措施到位,努力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是降低森林火灾损失的唯一途径。一是要立足于扑大火的实战需要,及时修订完善森林火灾处置预案。二是要拓宽森林防火资金投入渠道,保障森林防火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要严密监测火情,及时组织扑灭。一旦发生火灾,各职能单位和相关部门必须服从分配,迅速进入岗位,在政府和森防指的组织领导下开展扑火工作。凡是不听指挥、贻误战机的,坚决按有关规定处理。四是要加强扑火队伍建设,实现快速、高效。要按森林防火要求,建立培训好各类半专业扑火队,把防、扑火机具配足配到位,以适应森林防扑火的需要。五是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扑火技能,确保扑火人员安全。六是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其办事机构的全体人员要紧急动员起来,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领导带班制和火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发生火情要及时归口报告,正确处置。

执法力度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工作的开展。森林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林业部门的中心工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为目标,继续坚持“严打、严管、严防”的工作要求,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规犯罪活动,及时查处各类涉林案件,为林业发展起好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加强乡村林业建设,巩固乡村林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

要认真贯彻《延边乡村林业条例》和《条例实施办法》,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林地经济的若干规定精神,提高农民依托林业创收致富的能力。针对乡村林地经营承包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符合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管护积极性,有利于森林资源管理,有利于发挥森林综合效益的经营机制。

一是做好集体林资源管理档案的调整和完善工作。集体林管护经营承包后,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已发生流转,林业部门要及时调整权属关系,搞好林地边界界定工作,建立和调整森林资源档案。要为购买集体山林者和承包者以地块为单位建立相应资源档案,及时准确地掌握资源变化情况。

二是认真履行职责,强化集体林的监督管理。要监督检查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人合同的履行情况,定期组织检查,做好执行合同情况的记载,保证合同实施和兑现。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2)03-0030-04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国有森工林区资源的过度消耗,20世纪9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出现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至今林区“两危”的困境也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曾经支撑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也因为“两危”的直接影响导致了严重的匮乏。当前,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要想与全国各个行业一样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社会主义新林区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林区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上加大投入力度,从整体上提高林区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使其真正成为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

1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现状

本文研究的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包括4个林管局,分别是松花江林管局、牡丹江林管局、合江林管局和伊春林管局,及其下辖的40个林业局、627个林场以及林产工业、林机修造、建筑施工和公检法司、科研院所、文教卫生、森林调查等单位。40个林业局跨黑龙江省10个地市、37个县(市)分布。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经营总面积1 009.08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有林地面积846万hm2,占全国国有林面积的11.7%;森林覆盖率83.9%。据统计,2010年森工林区总人口155.8万,职工36.9万,离退休人员24.8万。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从事森林营造,森林抚育、管护、监督,森林采伐与更新,林产品生产、加工制造,以及从事林区教育、科学研究、林业和林区各项事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并具有体力劳动能力和智力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1.1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数量状况

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数量是研究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工作的第一步。本文将从人力资源总量、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和人力资源性别结构三个方面分析森工林区人力资源数量情况。

1.1.1 人力资源总量

近五年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总量如图1所示。其中,在册职工人数、在岗职工人数和从业人员年末人数自2006年起逐年减少,2010年略有回升,且近五年间,年末实有离退休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在册职工总计369 757人,在岗职工总计262 094人,其中长期职工为237 332人,占在岗职工总人数的90.5%,临时职工24 762,占在岗职工总人数的9.4%。

1.1.2 人力资源年龄结构

据统计,2010年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在册职工369 757人中,30岁以下人员(含30岁)为44 074人,31~40岁人员是125 348人,41~50岁人员是146 648人,51岁以上(含51岁)人员是53 687人,人数比例如图2所示。人力资源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30岁以下(含30岁)职工人数最少,仅占在册职工人数的12%。

1.1.3 人力资源性别结构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性别结构长期男多女少,男女比例不协调。据统计,2006~2010年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在岗女性职工人数分别为79 250人、70 066人、68 555人、65 447人和67 123人,占在岗职工中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8.43%、27.34%、28.49%、27.90%和25.61%,女性职工人数比例均不足在岗职工总人数的1/3。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性别结构极其不平衡。

1.2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的质量

1.2.1 学历结构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学历人力资源匮乏。如2010年在册职工人数共计369 757人,其中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人员人数为21 171人,大专学历人数为72 243人,中专及中专学历以下人员人数为282 106人。较2009年数据相比,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人员人数和大专学历人员人数有所增加,中专及中专学历以下人员人数减少1 763人。

1.2.2 专业技术水平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林业生产工作者及管理者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同样偏低。据2010年数据显示,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为78 604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人数为11 449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人数为34 484人,初级技术职称人员人数为32 671人。初级和中级技术职称人员人数较上一年有所减少,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人数增加了2 280人。

1.2.3 培训情况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现有干部51 420人,其中党政干部5 545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8 258人,专业技术27 617人。近五年,国有森工林区举办各类培训班439期,培训干部共计74 093人,其中党政干部145期,共26 34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60余期,共19 568人;专业技术人员90余期,共

17 857人;后备干部400余人。国有森工林区现有工人10万人左右,培训过61 253人次。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集中开展的大规模培训工作多采取脱产集中学习和回单位在岗自学、专题讲座和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加大管理层和林区工人培训力度的同时,也注重林业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情况,如2010年,黑龙江林业高级技工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培训了30名一线教师,解决了林业教育工作者知识更新的问题。

1.3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劳动力流动状况

从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政策法规处得到的调研数据可知,2007~2009年每年年末职工总人数均比年初职工人数有所减少,而2010年年末较年初职工人数增加了1 187人。新增加和调入的人员主要是由从农村招收、录用的复员转业军人、录用的大中专和技工学校毕业学生构成;减少和调出的职工人数主要是由离退休、开除、除名、辞退、终止解除合同、死亡等构成。从统计资料上看,2007~2010年录用的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占新增加和调入人数的比例分别是33.05%、19.64%、34.22%和21.85%,但是大中专毕业生离职数占调入数的132%;另外,2010年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调离12人,调入仅有7人。 通过对比,高学历、高级专业技术人力资源流出明显大于流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见表1)。

2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2.1 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人力资本存量较低

随着木材采伐任务的调减,国有森工林区在岗职工的数量明显富余。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2010年总计在册职工369 757人,其中长期职工210 800人,临时职工23 722人,下岗待安置职工人数

23 920人,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95 821人。今年,随着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富余的事实将更加凸显,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岗、安置,这给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是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长期遗留的问题。这里提出的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力资本概念提出来的,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亦称“非物力资本”。由于这种知识和技能可能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即人力资本。而森工林区人力资源整体文化背景、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素质偏低。因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有限,许多林业科研成果很难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即使有再多的尖端科研成果,如果没有林区职工相应的教育、培训、素质背景做基础,这些成果都很难转化为高效的生产率和较高的产值。森工林区仅有的高素质、高技能、高文化的人才,80%以上不在森工林区生产第一线工作,多集中于科研机构。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劳动力数量有限,且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员工比例不协调,人才分布存在地区性差异。另外,许多森工林区中层以上管理者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管理层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创新才能、风险意识、战略规划意识都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2 不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培训环节薄弱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职工对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在职职业与技术培训人力资本投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以及迁移与职业流动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淡薄,员工没有明确的投资—收益概念。林区职工往往片面地从付出资金的多少来衡量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问题,这一瓶颈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难度。

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虽然森工总局加大了对教育和培训的力度,但教育培训仍然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薄弱环节,培训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以苇河林业局为例,近五年招收的员工大部分只有初、高中学历,且毕业后直接上岗,没有任何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过程;在桦南林业局,新入职的员工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接受简单且重复的培训,师傅大多是高中及以下学历、45~55岁、资历较老的员工。近年来,随着领导者管理素质的不断提升,部分森工林区已经开始注重员工培训工作,《森工林区就业工作“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也明确提出 “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但一些森工林区职工技能培训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这期间难免会出现培训缺乏自主性,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时间过短、无长久计划,培训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2.3 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无法协调人才的“留”与“流”

分析近几年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流动数据可知,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人才资源流失严重。例如2007~2009年,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流出人数均超过8 000人。在分析森工林区人力资源外流现象时,由于体制因素的影响,笔者将离开本单位但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也纳入考察范围。仅2010年,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的数量已达到83 872人,占当年在册职工人数的22.7%,且流失的人员中,高学历和高技能水平的人才资源居多。大部分原因在于森工林区自身的特殊性和处于弱势产业的现状,以及森工林区整体经济欠发达,职工收入过低,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生活环境不如大中城市,加之部分林区人才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人才外流现象在森工林区很普遍,这一事实已严重制约了森工林区的快速发展。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不仅外流现象严重,而且无法吸引人才到森工林区工作。例如高薪、高福利、完善的个人发展空间、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无法得到保证,致使近年来森工林区新增加和调入的人力资源中缺乏高学历、高技能型人才,新增加和调入的年轻职工多数为无工作经验的中专和技工校毕业生。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正大力发展林产工业、替代产业、加强森林培育、节约消耗工作,而人才正是保证这些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留不住”人才与人才“净流出”正逐步侵蚀着森工林区的人才队伍,这是整个森工林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不容忽视的致命性因素。

3 解决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3.1 抓好转岗就业安置工作,优化森工林区人力资源结构

随着2011年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为了更好地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首先应该做好森工林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工作。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就业17.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7万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9.1万人。在依托林区建设“四大体系”(林业生态、林业产业、生态文化、林区社会体系)的同时,重点发展木材生产、营林事业、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森林旅游产业,使这些产业成为吸纳林区下岗职工转岗就业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应鼓励林区下岗职工依托林区资源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以“庭院经济”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在解决好富余劳动力的基础上,逐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这样才能为更好地建设新林区、完成林区“十二五”规划要求。

3.2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最终目的是提高森工林区人力资本存量。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人力资本投资问题,首先应从提高森工林区人力资本投资意识入手,不断加强森工林区职工对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在职职业与技术培训人力资本投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以及迁移与职业流动人力资本投资的投资意识,这也是提高森工林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前提。

其次,政府及森工林区人力资源相关部门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注重员工的教育培训质量。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按不低于工资总额1.5%的比例安排职工参加教育培训。培训过程中,设立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学目标,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设立长期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完善教育培训内容,争取在较短时间产出最大的培训效果,使管理者和基层工作人员在职业素养方面得到真正的提高。

3.3 建立人才基金,调控人才外流

森工林区可以尝试建立人才资源开发基金,强化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机制,不断完善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人才资源开发基金的来源可以从各林管局、林业局和企事业单位的利润中按比例进行提取,这一比例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财务状况等具体问题具体实行,最后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根据人才资源开发的需要进行重点投入,确保投入—产出比例的合理化与公平化。

要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基金在调控人才流动方面的特殊作用,主动吸引林业院校高端人才来森工林区工作,积极引导高素质人才到森工林区基层特别是到林场工作,给予他们非常体面的薪酬福利,创造宽松适宜的发展空间,彻底解决高素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随着林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二期天保工程的实施以及整个社会面临就业严峻的形式,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已具备了吸引优秀人才到林区工作的物质基础和机会。今后要在顶层制度设计上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利用人才发展基金的调节作用,使森工林区的人才资源的吸引、流动、布局都能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雷小生,刘淑纯.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及其对林业部门的借鉴[J].湖南林业科技,2003,30(6):63-65.

[3]王玉芳,张晓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情况调查[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4):151-156.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7

一、以身作则,切实加强理论自身建设

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质,提高驾驭林业建设的领导水平。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积极开展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二、加大扶持,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

据县委、县政府《安字[20__]16号》文件要求,在镇____村挂点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县局安排由我和另一名干部负责该示范点建设的日常工作。在乡镇挂点干部和当地理事会的大力配合下,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使示范点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结合挂点村实际,坚持“合理规划、严格管理、现场指导、尊重民意”的原则,及时制定了符合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林业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和目标,严格按照要求,除节假日以外,我坚持在示范点与群众同吃同住,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健全了机制,强化了措施,从而有力地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宣传,新农村建设宣教活动有声有色

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知识讲座,举办培训班,走访座谈等农民喜闻乐见、通俗语易懂的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营造浓厚氛围,从而转变政府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的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热情。在挂点期间共为该村举办新农村建设知识讲座2次,走访群众95户,召开户长会10余次,发放有关新农村建设宣传资料320张,张贴新农村建设标语12条。

(三)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工作彰显成效

紧紧围绕“五新一好”的目标,本着以示范点的实情出发,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着力改变农民的生活环境。把空心村改造、折旧建新、通水修路、改厕等问题放在首位,做到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对“钉子户”则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集中时间、精力,全面整治,实现点内无障碍,达到点内区域房屋美化绿化,楼房整洁美观,基本形成示范点新区体系风格。挂点的__村__示范点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拆除空心房、牛猪栏、厕所3384平方米,占任务数的131.2;改水160户,占任务数的106.7;粉刷墙体7100平方米;硬化道路、街檐842.6平方米;新建社区中心73.23平方;新建公共活动中心492平方米;规划新建房屋10套。

三、强化责任,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一年来,全县发生森林火灾2次,火灾发生率在每10万公顷3.9次,火灾控制率平均每次为4.67公顷;受害森林面积32.7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18%;火灾案件查处率达100%。

(一)注重舆论引导,强化宣传力度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坚持森林防火通过县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森林防火重要性、紧迫性和责任感,引导全民重视参与森林防火。在防火重点期到来之前,层层发动、书写,更换或刷新森林防火标语,重点林区和重点森林防火单位都设有永久性的森林防火标语、碑牌。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张贴、书写“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进入林区、防火第一”等标语。全县共张贴标语2430条、刷写固定宣传牌245块、出动宣传车54车次、召开墟集宣传26次。基本做到了宣传不留死角,教育不分老幼,政策家喻户晓,提高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增强了林区群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

(二)规范防火行为,强化火源管理

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关口。一是防火重点期以来,采取非常规措施,严格实行野外火源管理。对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重点时期组织动员人数1696人,派出巡逻队20个,派出护林员500余人严防硬守。查处违章野外用火7起。二是严格执行双调度和双督查制度,重点加强对野外火源和护林员队伍的管理。(双调度:查烟禁火情况调度、火情信息调度;双督查:县查乡、乡查村,林业局查林管站、林管站查护林员);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实行领导挂点责任制,组织6个督查组,深入各乡镇开展森林防火“六查六看”,落实“五类人”监管措施。确保了火源管理各项措施得到落实,野外违章用火得到有效控制。

(三)不断增加投入,加速“四网化”建设

按照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改善防火设施,加强基础建设是提高森林防火效果的重要一环。我县加大了对森林防火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森林防火“五网化”建设。一是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完善了以县气象台为主的林区火险预测预报网。二是森林防火交通和通讯系统。建成县、乡镇、林场的森林防火三级通讯联络网,拥有超短波电台129部,有线电话28部。森林防火专用车2辆,基本保证了森林防火巡查和森林火灾扑救调度运输的需要;三是林火阻隔系统。

建设阻火隔离网,维修防火道(线)82公里,新建生物防火林带31公里;四是林火扑救系统建设。全县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1支,乡镇、场扑火应急队28支,共900余人,并分层次开展了森林扑火的实战演练活动,形成了一支机动能力较强的森林消防队伍扑救网络,提高了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林业年终工作总结以及计划2今年以来,___镇林业工作在镇党委、政府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全镇工作重心,立足本职,服务大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较好的完成了全年林业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全力抓好护林防火工作

针对去冬今春天气极度干旱,森林防火等级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我镇高度重视,结合实际,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森林防火安全。一是及时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与各村及有关单位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二是加大投入,投资数十万元,新购置森林防火专业运兵车一辆,防火服20套、新式进口风力灭火机6台、2号工具及其它防火器材数百件,设立防火了望哨10处并安排专人值班,在区镇边界及重点林区、关键部位开设防火阻隔带60余公里,垒砌护林防火标志,固定宣传碑、牌1200处,新建焚烧炉40个;三是进一步加大扑火队伍和护林员管理力度,多次组织防火队员和护林员收看森林防火教育片,强化安全和扑火技能培训,时刻绷紧防火安全弦,镇上在组建防火专业队的同时,也要求各村成立了10至30人的防火专业队和扑火预备队;四是加大防火值班力度,实行了领导带班24小时昼夜值班制度,护林防火人员全部到岗到位,每天安排8人轮流巡查,切实做到了遇有火情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五是强化宣传,入春以来全镇共书写各类标语3000余条,在集市及人群聚集处发放明白纸8000余份,利用宣传车,宣传栏等各种形式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营造了浓厚的防火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全镇上下的森林防火意识;六是强化火源管理,在进山路口及重点林区,风景区设卡,严禁携带火种进山,及时对野外违章用火及发生火情进行处置。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安然度过防火期。

二、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新成效

入春以来,我镇紧紧抓住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有机农业发展,积极开展道路绿化,园区绿化,经济林建设,四旁植树,荒山造林工作,效果显着。上半年共完成道路节点绿化20公里,新栽植杨树,柳树,松树及各种灌木等各类苗木30万株,道路景观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绿量进一步增加。改造提升果园3000亩,完成果实套袋2100万个,新发展经济林面积5080亩,其中在__等村新栽和补植金银花____亩,在__村建起核桃园一处、栽植核桃__万余株,面积___余亩,__村新栽植元宝枫__亩,___新栽黄桃800亩,___村新发展大樱桃200亩,桃300亩,其他各类经济苗木800亩,完成荒山直播造林700亩,进入雨季,我镇抓住汛期雨水增多,雨量丰沛的有利时机,早准备,早行动,组织专业队,大力开展雨季造林活动,现已完成造林任务2000亩,我们将继续根据天气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保雨季造林任务的完成。

三、林改工作进展顺利

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今年,在区林改办统一部署安排以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我镇组织精干力量,安排专门经费,全面开展了林改外业勘界工作,并圆满完成,全镇共勘林地___宗,面积___万亩。同时我镇对林改工作开展以来涉及到的各种表格资料文件进行进一步规范完善,分类整理并归档保存,确保了这次林改工作的每个步骤、环节、程序都真实有效,有据可查。10月下旬,我镇和开发区代表全区顺利通过了省里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检查验收。

四、努力做好美国白蛾、杨雪毒蛾等病虫害防治工作。

全镇共设立病虫害监测点__处,对美国白蛾等病虫害进行密切监测,同时积极组建病虫害防治队伍,并购置高枝剪、喷雾机等机械设备,储存药物,做好了防治准备,为有效防治病虫害,确保全镇林业资源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全镇尚未发现美国白蛾等病虫害。

五、林政工作。

进一步加大护林员巡查力度,严格执法,积极配合林政,国土、安检等部门打击非法采石,采砂,乱占林地,乱砍滥伐及盗伐林木,偷窃名贵树木,木材无证经营行为,及时查处各类林木案件,较好地维护了全镇林业秩序。

以上是我镇今年林业工作主要完成情况,可能距离镇党委、政府及区林业局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逐一整改落实,争取工作的更好成绩。

林业年终工作总结以及计划320__年上半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县局工作要求,按照乡林业站安排部署,我村部级公益林管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公益林管护区,未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病灾害,得到了有效的监测和防治,未发生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动物,未发生乱砍林地的现象,森林安全得到了有效的维护,现将半年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作为一名护林员,我认真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意识。同时,作为一名护林员,我不断加强学习国家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__县重点公益林专职护林员管理办法,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

二,尽心尽责、主动学习完成本职工作,在日常工作方面,每月按时巡山,在本责任管护公益林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和___三个村的同事采用一人、二人组、三人组和四人组等不同方式巡山护林,每月巡山有26天,认真填写巡山记录和工作日记,按时参加乡政府召开的例会,汇报本月的巡山护林情况,下村宣传公益林的法律法规政策。

协助林业工作站开展管辖区的公益林资源管理和防止破坏公益林区的行为。管好本人的责任区及周边的林木及野外用火。所以本人管理的责任公益林区和周边林区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事件。对本公益林责任区各种危害公益林资源的行为,都做到第一知情者并及时向林业工作站领导汇报,半年来,本责任区小班没有发生毁林,侵占林地、森林病灾害、森林火灾等情况。

除了较好地完成我本人的职责工作外。我还积极配合林业站等领导和同事完成县林业局、乡党委、乡政府等上级部门安排的其它工作。例如,乡政府安排上山禁毒踏查、计划生育突击工作等等。

在20__年的下半年工作中,我将尽心尽力,完成本职工作,特别是做好公益林责任区

的巡山护林工作,确保森林林地及野生动物不受破坏,促进我乡生态公益林发展得到重点保护,做一个合格的森林卫士。

林业年终工作总结以及计划4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又是崭新的一年。20__年,区林政管理稽查站根据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及工作实际需要,重新整合了工作队伍和岗位安排。一年来,我站在林业局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群众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同时加强规范林业礼貌执法,为我区构成爱护森林、崇尚生态礼貌的良好氛围做出了贡献。现将全年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1、全力以赴做好群众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群众林权制度改革是今年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区按照试点先行,梯级铺开的原则,于4月18日全面铺开。从5月初开始,根据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安排,我站全体工作人员集中精力全力参与群众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于6月底完成全区16.9万亩生态公益林确权划界工作。

目前林改确权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全区涉及林权改革村297个,已完成260个村,占林改行政村的87.5%;全区群众林地44.4万亩,已确权面积41.3万亩,占总面积的93%,确权总宗数6661宗,完成林权证办理发证面积15.6万亩;在确权面积中:分山到户面积4.02万亩,占9.7%;均股均利面积4.66万亩,占11.3%;群众统一经营面积18.68万亩,占45.2%;流转面积6.28万亩,占15.2%;基中形式面积7.66万亩,占18.60%。

2、严格临时占用林地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林业局内部分工,我站负责监督采石场等临时占用林地管理,在工作中将采石场临时占用林地工作作为重点进行规范。并严格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需要临时使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严格按照程序申报各项材料,实行行政许可制度。根据我区的特殊状况,我们将临时占用林地时效定为一年。由于我区的采石企业大部分都处在生态公益林范围内,导致目前我区采石企业临时占地的手续难以办理。

3、加强木材流通市场管理,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为保护我区森林资源安全,遵照《湖北省木材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木材收购、销售、运输、加工、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一是对申办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的申请人,严格实行资格审核。经现场调查核实,报林业行政审批科审批。二是对贴合条件的木材经营(加工)户进行事后监督,使其行为在森林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目前,全区共有木材经营户23家,加工户4家,其生产、经营加工行为都在我们的监管之中,尚未发生违法经营(加工)现象;并对违法运输木材、违法占用林地的行为进行查处,全年共查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20起,其中违法运输10起,违法占用林地10起,无行政败诉案件和错案发生,处罚标准、处理结果公示率达98%以上,切实保护了我区的森林资源。

4、规范林木采伐管理,控制滥伐林木案件

一方面加强对森林、林木采伐伐后管理,实施木材采伐现场监督,对还林实际状况进行检查,制止违法采伐、收购无证木材的行为。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林木采伐办理程序,对所有的采伐申请单位或个人进行采伐可行性分析和采伐规划,认真做好限额采伐前的采伐作业设计等前期工作,将工作落实到每株树、每个农户,为加强保护我区的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林木资源做最大贡献。

5、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制培训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今年,我站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培训工作:一是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林业政策,使群众林权制度改革深入人心。目前全区12个街道、乡、镇297个村,我们已派出四个工作专班,受益群众涉及1800余人,发放相关资料3350份。对采石企业业主的宣传主要是透过发通知,将法律法规附写在通知单上进行广泛宣传。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130份;对来站咨询或是理解处理的违法人员,站长亲自进行相关法律的讲解,让他们心服口服的理解。二是用心宣传我站的工作。我们已在__共青团网和__热线上发表3篇新闻;三是参加3次培训班和1次礼貌执法教育考试。

6、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职责意识

在年初工作会议上,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将在岗工作人员分成外勤人员和内勤人员,因人施用,因事设岗,完善了《稽查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制》,要求大家认真遵照执行岗位职责制,各行其责;并制定了《__市__区林政管理稽查站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每日签到工作制度,由专人管理日常考勤,对于年内的工作根据相关状况分别实行加、扣分,在年终针对平时考核状况汇总,进行评优评先评奖。

透过今年用心努力的开展工作,我站已经取得了必须成绩,完成了绩效考核目标,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地完成局党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展现新时期林业工作者的新形象。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大家!

林业年终工作总结以及计划5花开花落,春去冬来,回顾过去的一年,是繁忙的一年,是全局职工团结一心,实干,创新,谋发展的一年。我们围绕县委和政府工作重心,坚持以生态文明统揽林业,以服务大局谋划林业,以深化改革激活林业,以重点工程带动林业的理念,努力促进林业建设由生态安全向生态文明转变,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

通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作为党组成员、副局长,上半年,协助局长分管林政资源和行政执法及天保工程,下半年调整分工后,协助局长分管造林绿化后续产业和办公室方面的工作,现就分管工作,做以下简要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

1、我个人始终认为,我们资源管理形势很严峻,矛盾很突出,体制待完善。

年初,根据主要领导的安排,我带领了资源股、森林公安局的同志先后到省内的雨城区、南江县、安岳县、泸定县四个资源大县进行考察学习。考察组一行通过认真听,仔细看,深入思考,总结了别人的先进的可行的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县资源管理的建议意见,为局党组完善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2、牵头组织实施了“绿色飓风”行动。

组织森林公安、林政、审批及检疫执法,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以打击乱砍乱伐、私拉盗运为主的危害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的成果。多数时候,我是亲自带队,通宵出勤,亲自问材料,不循私情,从严处理。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00多人次,执法车辆50多车次,检查木材车辆40多车次,收缴无证木材80余立方米,没收名木古树3株,处理违法人员17人次,收缴罚款近5.0万元。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遏制了资源补过度使用的势头,维护了生态安全。

3、做好了“林地保护利用、二类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三大工程”的初期工作。

制定了“三大工程”的工作方案,向党委政府深入汇报了三大工程的重要和艰巨,争取县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认真考察了实施“三项”工程的企业,向局党组提出了考察意见。

4、组织相关股室,做好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省级验收复查迎检工作。

集体林改是一项很艰巨复杂的工作,是经全局职工共同努力,完成了改革的主体,还有待不断完善推进的一项工作。通过认真准备资料,补充完善,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

二,下半年工作。

1、牵头组织相关股室做好全省绿化模范县的检查验收工作。

全省绿化模范县要求高,涉及机关、道路、小区、企业、河流、街道、农村、学校、医院等等,资料和现场准备,任务都是比较繁重的。各股室,特别是造林股作为牵头股站,办公室搞好后勤服务,为检查验收取得圆满效果,作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营山林业被邀请到全省会议作代表发言,在营山过去的历,还是不多的。

2、组织完成了“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资料”上报,“新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设计和实施、“造林补贴试点工程”、“森林抚育试点工程”及“珍稀木材基地建设”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涉及乡镇多,都做到了实地查看,防止闭门造车,围绕县委县府打造“核桃”、“速丰林”基地的战略,坚持生态优先,做到生态和效益相统一。

3、组织开展了后续产业业主规模造林的指导和检查验收。

促进社会资金介入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防止少数人打着发展产业的晃子钻政策空子。拟定了业主规模造林验收补充规定,待党组通过后实施。核桃发展较好,消水河、绿水安固河、黄渡河速丰林较好,需要加强管护,黄渡和绿井的中药材金银花有一定规模,黄渡带河一片规模大,绿井的业主已经修建了加工的房子,争取延长产业链条,是可以鼓励的事情。

4、退耕还林年度检查兑现工作正在进行中。

这项工作年年都在做,工作量大,审核难度大,但要做好做仔细,基础资料一定不能推到财政农财去,别人是做整个农业口的,而我们是两大工程的实施单位。请相关股室的同志记好。

5、办公室完成了日常后勤保障工作,文件起草工作,上传下达工作和综合协调工作。

岗位坚定是很好的,我感觉坚定岗位是办公室和公安的同志是最值得学习的。能主动协助配合其它股室工作,比如绿化模范县的资料收集工作等。

6、完成了重大检查的后勤接待工作。

今年上级检查验收比较多,接待任务很重,没出什么大的问题,也是不容易的。

7、做好了各项年度目标考核的迎检工作。

8、联系乡镇和对口帮扶工作得到深入开展。

安化爬山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修建了一口能容三千方的水池,也安排了珍稀木材基地建设,还有业主在那里发展核桃产业。

三、几点思考

1、今年是近年来工作量,也取得实效的一年。

大家为什么能团结一心做好各项工作,我很赞同别人讲的:用事业鼓舞人,用情感打动人,用待遇支撑人。大家认识到了国家对生态高度重视的大好形势,更因为单位内部团结务实,有干好林业工作的强烈愿望,上下各方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干事业,能够干好事业。其次,要抓好工作,调动积极性,增加凝聚力和活力,离不开以情感人,以待遇留人。待遇不是万能的,但物质是基础,不讲待遇不是市场经济。同时,也不能只讲待遇,一是待遇有限,二是情感有时高于待遇,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对职工的具体问题,单位能帮助的,尽力给予支持,比如评职称的问题,职级待遇问题,家庭困难问题,有时仅是职工出面难度很大。单位的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会让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才会生工作的动力。我觉得,这几个方面,今年是做得比较好的,才形成了活力,充满了生气。特别是执法的同志,和搞项目设计的同志,任务都是很重的,大家加班加点,不讲节日假日,保证按时完成任务,是很难得的。

2、部门的工作必须围绕政府中心工作。

我们是林业人,林业的工作必须是以生态建设为统领。离开了生态建设,我们的工作,就说不上林业工作。但同进,我们的林业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必须要有全县工作的大视野,主动配合围绕政府工作中心来安排我们的生态建设,才能得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转变发展方式,集中力量抓好重点,以点带动面。

平铺直叙,面面俱到,那不是好文章。必须抓好重点,才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们的力量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抓很多的东西,可以一年抓那么几个拿得出手的东西,几年下来就有看头了。不要怕业主赚了钱,不赚钱谁愿意来投资。关键看他是真投资还是想套钱。如果是真正投资发展产业,我们是应该大力扶持的,农业项目,没有国家扶持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如果通过我们的扶持,能够做大那么几个或者一个象样的企业,它所起到的示范带动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比如,黄渡的金银花,还可以做大,再争取做加工,如果成功了,有很大的利润(金银花市场行情很好),就会有更多的老百姓,自动去发展。比如,木材加工企业很多,大多是粗放型,卖树棒锤,或简单加工,那是不可能做成大一点的企业的。只是我们全县人民的造林成果,给几个树贩子赚钱。当然,他们也促进了流通,有利于老百姓的产品销售(木材)。如果我们用有限的资源,重点支持那么一、二个公司搞点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不仅能增加附加值,也有利于就业和税收,减少资源消耗。

同进,对产业发展,主管部门必须导向和加强指导,不能自由放任,用了钱,没什么效果。后续产业也搞了三年了吧,使用了1000多万元的资金,真正拿得出手的亮点并不多,以后要按照规划实施。那就是结合县政府提出的重点发展核桃、速丰林、中药材。在山区重点发展核桃,沿河沿路发展速丰林,条件好的地方发展中药材。业主事前报批,林业局规划设计,业主按照设计实施。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8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

今年以来,局党委组织班子成员和全局干部职工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全会精神,把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与学习林业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相结合,坚持中心组学习,职工会、支部会学习和干部调训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决策能力和创新水平,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全年共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4次,职工学习37次以上,机关党支部学习9次,离退休干部学习12次,选送干部参加中、省、市培训60余人次。副县级以上干部共撰写理论文章5篇,记读书笔记1.3万字以上。

通过学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林业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体现出一些新的举措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新突破:一是今年灾后重建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61328亿元,占总投资71364亿元的86%,位居全省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前茅;二是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并通过省厅验收,正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后续配套改革。三是建立了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全市2.4万余亩城市森林今年起落实生态补偿;四是在统筹城乡绿化方面有新突破,在全市全面启动农民新村绿化工作。10余万农户受益农民新村聚居点绿化工作(全市绿化震后新建居民点279个,绿化面积达11441亩,受益农户达46423户,14.41万人),道路水渠绿化形成灾区靓丽风景(全市共绿化道路204条,734.7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高标准绿化达到150公里;绿化水渠56条,144公里),积极实施城镇绿化和城镇周边绿化工作(林业部门共实施城镇绿化144.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6224万元,其中市县财政投入达5184万元),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绿化美化家园,认捐认养金额达207.8万元。

三、进一步完善机关各项制度和决策程序,努力形成民主团结的工作局面

局党委班子成员自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工作合力。局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注重发挥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的作用,坚持按党委议事规则办事,坚持人、财、物等重大问题集中研究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今年,我局先后完善了局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林业局机关非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流程》、《周一碰头会制度》等机关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地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在林业重大资金使用、新上重要项目等也都由党委集体研究或局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避免了内耗扯皮的现象发生。同时,局党委班子成员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经常开展思想和工作沟通,按要求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局机关呈现出和谐有序的工作局面,为全面超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勤政务实,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局党委按照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手抓生态重建,一手抓改革创新,全面完成了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林业灾后生态修复重建。截止2010年10月底,全市完成受损林草植被和大熊猫栖息地恢复28.94万亩,占市年度目标的13万亩的222.6%;新建和修复林木种苗基地1135亩;恢复林区水、电、路、通讯线路99.8公里;维修加固新建各类房屋累计2万多平方米;购置设备68台(套)。全市林业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完成投资61328.0万元,占总投资71364万元的86%。

2、造林绿化工作。截止目前,完成营造林4.011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0116万亩,占目标任务1.4万亩的286.5%;迹地更新0.61万亩,低效林改造4.5万亩,占目标任务的3.5万亩的128%;新育苗完成609亩;中幼林抚育完成10.27万亩,占目标任务的205%。加速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大力推动重点区域造林。至今年11月底,全市完成义务植树507万株,占年度目标任务400万株的126.8%;平原绿化4000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完成城市森林工程景观改造300亩,占年度目标260亩的115%。

3、森林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和各项防火措施,加强监管。今年,全市发生森林火灾6次,火场总面积0.25公顷,森林火灾损失率为0.01‰;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有害生物成灾面积为0,成灾率为0。严格执行森林采伐数量,确保今年森林采伐控制在限制目标以内。

4、林业产业。2010年,全市新建工业原料林、核桃、大枣特色经果林和药材基地等林业产业基地5.11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2%,总投资达2.4亿元。实现林业总产值19.04亿元,占市目标任务的126.9%,其中:第一产业11.08亿元,第二产业2.81亿元,第三产业5.15亿元(旅游产值)占目标任务的114.4%。实现林业农民人均收入519元,占目标任务的115%。

(二)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天然林保护工程,分解下达中央财政管护资金332万元到各实施单位,落实任务和责任,对全市230万亩天然林资源实施有效管护。公益林建设目标任务完成1.1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做好全市17.75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全市各县(市、区)按照省下达的年度建设计划,按照专项建设的相关规定、规程,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专项建设稳步实施。完成国家对我市2010年到期退耕地的阶段验收,保存合格率和基本合格率之和为100%,圆满通过了国家验收。

联镇帮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多次深入绵竹市金花镇、孝德镇,罗江县金山镇营盘村开展帮扶工作。从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计划解决帮扶资金近5余万元,用于联系村发展特色林业种植。

(三)为农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2010年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根据省林业厅“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广林业新技术、新成果。全市参加林业科技推广行动的林业科技人员共有4260人次,累计培训林农82000人次,发送林业科技宣传资料230000份;积极参与“科技下乡”活动,发送林业科技宣传资料24850份,受教群众4000余人次;在全市建立巨桉、107杨、四季杨、薄壳核桃、柚、桃等各类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7610亩,辐射面积121700亩,建立各类示范户2583户;积极开展林业科技研究,正在进行德阳市重点科技研究项目——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优质速生树种——竹柳的引种试验,目前,全市在不同地域建立定点试验种苗基地4个,共计5亩。

(四)确保了林业系统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为确保林业系统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局面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局党政班子成员积极宣讲政策,化解矛盾,热情接待基层干部职工和群众,及时答复和处理一些带苗头和倾向性的问题,先后接待市伐木厂职工、什邡林场职工和基层群众上访17余人次,特别是对市伐木厂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多次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破坏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的案件进行了及时查处。实现了本系统、本单位无安全稳定事故的目标。

(五)积极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按照《德阳市林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德阳市林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机关”活动实施方案》和《德阳市林业局关于加快推进农民新村绿化工作的意见》,做好机关和“包片”责任区环境整治工作,督促各县(市、区)林业(林业与园林管理)局将城乡绿化工作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相结合,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工作,美化城乡环境。

五、廉洁从政,树立了林业部门良好的形象

一年来,局党委一班人认真履行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职责,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若干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分管工作,分管的部门,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局领导班子及成员,系统干部职工均未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今年以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教育,强化《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贯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积极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活动,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二是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结合林业系统工作实际,围绕林业履职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防范开展工作,以廉政风险预防为抓手,初步建立具有林业系统岗位特点的风险点防范管理体系。三是积极开展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在推行政务公开的基础上,完善了机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多项制度;四是认真开展林业两大工程的执法监察,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确保了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五是严格落实灾后重建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定,积极推行资金、物资使用管理的公开、公示制度和招投标制度,确保灾后重建资金全部用于灾后重建。林业系统无截留、挪用、贪污救灾资金和物资的行为发生;六是加强机关人、财、物管理,坚持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同时,双本着力所能及的原则,针对今年的灾情,及时解决系统干部职工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体现党组织对干部职工的关心,使干部、职工自觉维护党的纪律。从而使林业系统树立勤政、廉洁、公道、正派的形象。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9

林业公共政策;现状;实施效果

公共政策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手段和工具,政府要促进林业转型,无疑要借助相关公共政策来推动。林业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在林业方面的施政方式和手段。当前,我国林业公共政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且在实施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1我国林业公共政策现状分析

1.1林业基本政策

1.1.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是对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进行的制度安排[1]。林权制度是对林权所包含权能的界定、主客体设定、确立和保护等一系列行为规范。集体林产权改革实质上是指集体林产权制度再安排过程中各项权能再赋予不同主体。使用权直接影响收益权和处分权,而且具有排他性、可交易性的物权属性,是集体林产权改革的方向和关键。所以,集体林产权改革主要是对集体林区使用权安排进行的改革[2]。新中国成立以后,集体林权制度虽经数次变革,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03年福建首先进行林权改革试点,随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江西省、辽宁省和浙江省也相继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是我国率先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4个省份。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标志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界定产权,具体任务是分山到户、确权发证,相关的配套改革是林权评估、林权流转、森林保险、林权抵押、林权交易平台建设。配套改革是从机制上、措施上真正落实林业经营者的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克服因林权分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具有方向性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林业转型期的一项重大政策举措。

1.1.2林业政策的整体转向跨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也进入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型期。2002年,时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提出,中国林业历史性转变的核心是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同时,围绕这个核心,林业正在加速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重要转变,统称为新时期林业的“五大转变”[3]。这既是对新中国林业建设经验的总结和继承,更是根据新形势、新需求对传统林业的扬弃与升华。“五大转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因果,共同构成新时期林业的主要特征。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是根本、是核心,没有定位和性质的转变,林业发展就找不准方向,就难以明确主要任务,难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确立林业应有的地位,难以真正做到其他四个转变。其他四个转变是服务于根本性转变的,没有标志性的四个转变,新时期林业定位和性质的转变就没有依托,就不能有实质性的整体推进。“五大转变”系统反映了中国林业转变的方向,是转型的方向性政策,决定了其他林业公共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1.1.3林业政策的实施:六项重大措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陆续启动了一系列林业重大工程,较早的有1978年的三北防护林工程,2000年左右比较集中地启动了五个工程。从统一规划,集中实施的角度考虑,国家林业局将这些重大工程整合到一起,合称林业六大工程,这六大工程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六大工程中,有5个是以生态建设为目标,以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投入以政府投资为主。速丰林基地建设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木材和林产品的供应问题,其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具体运作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采取以市场融资为主,政府适当扶持的投入机制。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是为了弥补实施其他五项工程减少的木材产量缺口,尽量满足社会对木材需求而实施一项工程。林业六大工程是我国再造秀美山川的战略工程,规划范围覆盖了全国97%以上的县,规划造林任务超过0.73亿hm2,工程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资之巨为历史所罕见[4]。六大工程既是实现其他林业公共政策目标的途径和载体,本身也是一项重大政策,反映了我国林业转型期的政策取向。

1.2林业公共政策体系保护、发展、利用三位一体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从以发挥林业生态功能为主,兼顾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目标出发,林业公共政策涉及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和利用三大方面,形成了保护、发展、利用三位一体的林业公共政策体系。保护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木材凭证运输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颁布,2004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部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发展政策主要有林业重大工程实施政策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制度。利用政策主要有木材综合利用税收减免政策、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林下经济开发政策、凭证采伐制度、木材加工许可制度等。但一项法规制度往往包含多项政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包含了保护、发展和利用政策措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涉及了森林资源的发展和利用。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发展政策紧密相关,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森林资源是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促发展。

1.3财政保障林业补贴政策无论哪种林业政策,其制定和实施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财政资金支持,财政保障是否有力,直接关系到林业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当前财政用于林业的资金多以项目为载体,以补贴的形式投入,大致可以分为补偿性补贴、补补贴、引导性补贴三类。补偿性补贴强调补偿性,针对的生产经营行为一般不是经营主体的主动行为,而是政府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要求或规劝有关生产经营者生产某种产品,并对他们的非主动经营行为或结果进行补偿,主要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地还林补贴、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补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后续产业造林补贴等。补补贴强调帮,政府为了稳定相关产品的供应,对生产经营者的生产成本给予适当的补贴,补贴的生产经营行为是生产经营者的自主行为,主要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补贴、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林业成品油价格补助、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农村沼气池建设补助等。引导性补贴强调政策的导向性,往往是政府为了达到某方面的目的,通过对相关经营主体进行补贴,降低生产经营者的经营成本,拓展利润空间,引导社会经营主体的投资方向和生产方式向政府合意的方向转移,主要有森林抚育补贴、国家林木良种补贴。

2林业公共政策效果评价

2.1效果评价的角度、指标及数据来源具体的林业公共政策形成林业公共政策体系,每项政策都是和其他政策一起发挥作用,林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是林业公共政策的整体效果。评价林业政策的整体效果,通常可以通过数量化指标和非数量化指标来进行。一般来说,数量化指标更能直观反映效果,而非数量化指标以描述性评价反映实施效果相对困难一些。林业政策数量化指标主要包括: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木材产量、公益林与商品林结构、林业产值、生态环境状况、生物多样化等[5]。以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选取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种结构、林分结构、龄组结构、森林起源结构、采伐结构、单位面积蓄积量等数量化指标来分析林业公共政策的效果。

2.2总量效果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是反映森林资源总体情况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指标。森林覆盖率是指达到一定标准的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率,森林蓄积量是指规划林地上胸径达到5cm以上的林木的蓄积量,详见图1、图2。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近20a来全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持续稳定增长,森林资源总量不断扩大。经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2008年,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t。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m3,年固土量70.35亿t,年保肥量3.64亿t,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t,年滞尘量50.01亿t。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6]。总体效果比较明显。

2.3质量效果我国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虽然在不断地增长,但单位森林面积上的森林蓄积量并未随着森林资源总量的增长而增长,反而呈下降趋势(详见图3),反映出森林经营的总体水平仍在原地徘徊。虽然总蓄积量和森林总面积平均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没有增加,但部分森林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却有所增加。例如,根据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与第六次相比,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15m3,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增加0.30m3。这说明林业公共政策在各类森林中的政策效果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林业公共政策的质量效果主要反映在第六次和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中。第六次连续清查与第五次相比,林分每公顷株数增加了72株,中龄林和近熟林面积比例提高了2.99个百分点,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比例增加了3个百分点,防护林面积5474.63万hm2,特用林面积638.02万hm2,两者合计占林分面积的42.81%,上升了21个百分点;用材林面积7862.58万hm2,占林分面积的55.07%,比第五次清查下降了19个百分点[7]。第七次清查结果与第六次相比,混交林比例上升9.17个百分点。有林地中公益林所占比例上升15.64个百分点,达到52.41%。第七次清查与第六次清查的5a间隔期内,天然林面积和蓄积都有明显增加。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hm2,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m3。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天然林面积净增量更是增长26.37%,天然林蓄积净增量是第六次清查的2.23倍。与此同时,人工林面积和蓄积也快速增长,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hm2,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m3。从林木采伐来看,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天然林采伐量下降,人工林采伐量上升,人工林采伐量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39.44%,上升12.27个百分点。林木蓄积生长量增幅较大,林木蓄积年净生长量5.72亿m3,年采伐消耗量3.79亿m3,林木蓄积生长量继续大于消量,长消盈余进一步扩大。

3小结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五大转变、林业六大工程代表转型方向,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利用三位一体的林业公共政策体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资料的改革,林业五大转变代表林业转型的具体方向,六大工程是林业转型的大型行动,它们是林业基本政策,森林资源的保护、发展、利用政策是林业公共政策的主体,财政是林业公共政策实施的保障性政策。林业公共政策实施的总体效果明显,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增长的效果好于森林资源质量提高的效果。森林资源总量的增长主要体现为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的增长;森林资源质量体现在林分结构、龄组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起源结构、采伐结构逐步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冲平,李建友,等.云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论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5):134-138.

[2]李研新,张彰.基于产权理论的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88(14):42-44.

[3]周生贤.中国林业的历史性转变[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74.

[4]中国启动六大林业工程.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10-11.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10

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m3[2]。这是国家的诺言,也是赋予林业的新的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目标,一手要抓造林,另一手要大抓森林经营。

为了支持森林经营工作,2009年财政部安排5亿元人民币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从2010年起提高中央财政对属集体林的部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开展造林苗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央财政对林木良种生产使用、中幼林和低产林抚育给予补贴。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启动森林经营工程,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高林地综合产出能力。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同时,财政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经费增加到20亿。

2010年初,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贾治邦局长再次强调:“着力强化森林经营,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一是抓紧编制全国森林经营规划。二是抓好森林经营试点。三是建立健全森林经营管理制度。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进程,引进和掌握可持续经营模式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森林经营水平。”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开始重视森林经营工作,并且从政策上、资金投入和健全制度方面有新的措施。但总体看来形势仍不容乐观,各地普遍存在思想准备不足,表现在,认识不到位、技术支撑不力、基础工作滞后、人才严重短缺等方面,应引以高度重视。

2各层次人才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森林经营工作

的瓶颈森林经营人才包括林木种苗、森林栽培、森林抚育、森林保护、森林采伐更新以及森林资源调查设计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具有现代意义的森林经营,关键是要有一批具有现代森林经营理念的管理人才和一线工作人员。目前无论是林业管理部门还是生产单位森林经营人员状况极不适应工作需要,表现在:

2.1各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森林经营人才相对缺乏

我们调查的情况看,6个厅局长,除了江苏省林业厅,其他5个厅局长是组织部门从地市书记或市长调来的。绝大多数地市林业局长是从县书记或县长调来,县林业局长是从乡镇书记或乡镇长调来的。他们具有较强的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作为决策层的关键人,如果不经过一定专业培训,工作难免受到影响。6个林业厅、局公务员中林学专业占40%,管理专业占29%,其他专业占30%。市、县林业主管部门的林学专业人员比例更低。

2.2国营林场人才结构不适应工作需要森林经营一线人才严重短缺

年龄老化据六个省、市、区的741个国营林场调查:职工总数149748人,具有林学专业知识有25410人,仅占16%;具有本科学历有12473人,占8.3%;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仅占0.19%。林场管理人员17285人,林学专业有8063人,占46.6%;本科以上学历有5977人,占34.5%;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占0.41%。在森林经营生产一线的林场各分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少,798个分场2159名管理人员中,林学专业只有259人,占12%;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0.05%,中级占2.5%。从年龄结构看,国营林场的职工中50岁以上占30%,35~50岁占44%;管理人员中50岁以上占20%,35~50岁占52%。林业基层生产和管理部门真正能担负起森林经营专业的技术干部,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分配来的大专和中专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在生产一线担负主要角色。

2.3乡镇林业工作站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人员结构极不合理

乡镇林业工作站是林业工作的基层管理服务组织,是林业主管部门的“腿”和“触角”,是林业工作延伸到基层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国家有关林业的法律和法规、方针政策、各项林业工作(包括森林经营措施和技术),最终都要通过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的工作,落实到农户、山头林间地块。乡镇林业工作站的人员素质、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林业能否快速发展。国发[2006]30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对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有明确规定,至今4年过去了,各地普遍未能落实。

截止2009年底,全国乡镇林业站29778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82%。这里有的是独立建站;有的合并在农业综合服务站;有的是县林业局派出机构;有的是乡镇直管。关于经费来源,国务院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基层林业工作机构建设,乡镇林业工作站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但各地执行不一,现仍有三种形式,一是财政全额拨款;二是财政差额拨款;三是自收自支。全国乡镇林业工作站有16万多职工,有的是事业人员编制,有的是长期工、临时工,有的是各种关系进来的(如局长司机、村干部)占编制不干活。总体看,面对林业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基层林业组织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地方该建的还没有建立起来,有些地方经费无保障,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工作不适应形势要求。

这次调研搜集1429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中,职工总人数为19062人,具有林学专业知识的有5305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7.8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735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85%;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职工总数的1.6%,中级的占21%。

2.4基层实用人才进不来少数进来了留不住留下来的动手能力差培养的骨干流失严重

当前,无论是基层森林经营主体,还是管理、服务机构,现有森林经营技术人员普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基层急需补充新人。但是多年来,实用人才很难进得来,一方面受人员编制限制、招人制度规定,要有编制,由人事局统一录用,一般很难招聘到基层所需实用人才;另一方面林业基层单位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不少国营林场和乡镇林业工作站还要靠自己创收维持生存,缺少发展空间,不但吸引不了人才,原有的人才流失严重。据统计,全国林科专业2009年大专以上毕业生总人数85365人,其中本科以上56918人,大专28447人。这些毕业生在行政事业就业的占1%,在企业就业的占72.7%,在其它就业的占26.3%。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只有31%,到林区基层就业的微乎其微。北京林业大学近年涉林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大体上是上研究生和出国的占1/3,在北京就业的占1/3,到各地就业的1/3。西南林业大学去年林学专业120名毕业生,在林业系统就业只有3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每年林学本科毕业生120~150人左右,到县市林业机构就业约占1/4,其中仅有5%的人到了基层林业站或林场。南京林业大学面向西部省、区招生25%,但毕业后多者不回西部,在苏南、上海、浙江等地游走打工择业。

2.5林业教育不适应需求

1998年教育改革以来,林业高等院校发展很快,专业数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原有林业教育体系发生了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也看到中专学校严重削减,形成高、中、低人才培养层次,从以往三角形,变成目前上下一般粗的形态。

1998年,全国高等林业院校10所,其他有林科专业的高等院校38所,在校林科本、专科学生数32924人;中等林业学校59所,其他有林科中等专业学校82所,在校林科中专学生数89073人。林业中专在校学生是本、专科在校生的2.4倍。

2009年,全国6所高等林业院校和340所其它有林科高校,在校本科学生数127736人、专科生83575人;34所中等林业职业学校和310所其它有林科的中等职生学校,在校学生数102986人,本科、专科、中专在校学生数大至相近,而本科、专科是中专在校生的2倍。

当前林业院校发展中出现的趋势与动向值得严重关注,突出表现在:

1)师生比。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等林业院校教职工总数20051人,与在校学生之比为1∶4.8;2009年,教职工总数14036人,与在校学生之比为1∶11.1。教师人才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杰出人才匮乏,后备人才培养不够,学科梯队不完善,人才工作的约束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

2)涉林专业相对弱势。学校办学规模很大,但是作为森林经营主导专业的林学专业的教育不但没有发展,还相对萎缩。据调查统计,北京、东北、南京、西南、中南等5所高等林业院校,现有在校本科生7.80万人,教改前在校生为1.39万人,现为教改前的5.6倍。林业院校和其它高等院校林科教育共设置的专业有115个之多,但林科专业只有11个。林科专业在校生5.36万人,但是林学专业在校生只有6029人,只占在校生总数的4.7%,而教改前为17.3%,下降了12.6个百分点。

3)课程安排不合理。各院校的林学专业本科,全程必修课教学总学时2304个,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育种学、林木种苗学、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森林生态学、森林计测学和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9门课程的学时360个,占总课时的15.6%。四年学制,三年学习,最后一年忙于找工作。

4)教学实习环节薄弱。由于多数院校没有教学实习林场,又受经费所限,影响了学生的实习和生产实践。基层林业部门反映,现在大学毕业生,专业实用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实践操作能力较差。

3加强当前森林经营及其人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国建设现代林业,必然要走森林经营科学化、集约化之路,需要有一支强大的现代森林经营人才队伍。为此,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做到思想、任务、项目、措施落实,把林业人才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何做好当前森林经营工作及森林经营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基本对策和建议:

3.1扎扎实实做好森林抚育财政补助试点工作促使森林经营制度和政府补贴制度成为发展林业的长效机制

中央决定启动森林经营工程,实行森林抚育补助政策,意义深远。当前要抓好几项工作:

1)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快出成效,形成机制。森林经营是林业生产的人为活动,森林经营者对森林培育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与经营活动要形成制度。由于林业是一项周期长,风险大,经济效益低的事业,又具有改善生态的意义,国家对林业实行经济补贴,政策支持,是非常必要的。经过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成为发展林业的长效机制。

2)合理布局,保证重点,扩展对象,重在实效。优先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有条件的国营林场及南方九省等森林资源相对集中、中幼林比重大、立地条件好、短期内易见成效的林区开展试点。现行规定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重点在人工林,我们认为也可选择退化的天然次生林开展森林抚育试点。对天然次生林进行抚育采伐、适宜补植等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培育健康稳定森林的效果很好,是天然林经营的好方式。其次,低产林改造也要适当列为试点范围。我们还认为对商品林抚育实行补贴更显必要,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突出,木材安全问题严重,鼓励和支持商品林经营也需要有长效机制。把试点对象、范围扩展一些,通过认真实施,总结经验,为全面实行森林经营工程打好基础。

3)技术支撑,典型示范,政策保障,人才培训。科学经营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围绕着科学森林经营开展资源调查、编制经营方案、作业设计;修订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编制修订有关森林经营数表、软件。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保障森林经营水平提高。

总结已有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不同类型的森林经营模式,指导生产实践。根据我国的情况,可按自然分区、森林类型(树种)、经营目标编制森林经营技术规定。

选择不同类型森林经营主体,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区,探索总结我国科学森林经营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起到示范作用。

举全局之力,为森林经营做好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当前开展森林经营技术培训很有必要,采用分级办班的办法解决人才问题。

3.2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成为各级林业部门的战略重任

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构建人才建设新高地,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工作规划中,健全林业人才管理机制,切实建立健全国家、地方和基层三级管理体系。要适应林业发展的要求,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真正为基层林业人才服务,办实事。改善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改善偏远、落后地区林业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要加大林业部门的管理权力,各级财政应保证林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和待遇。要制定有利于稳定边远贫困地区林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包括工资、福利、艰苦地区从业人员的津贴、特殊岗位津贴、住房待遇、工作条件、进修学习、职务职称晋升等。

建议建立健全林业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国家林业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要抓紧编制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国林业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在人才发展规划中,要突出森林经营人才的发展工作,调动各类林业资金向人才发展倾斜。

3.3完善基层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围绕现代森林经营的需要,基层森林经营人才要求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从我国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实际出发,通过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加快培养现代森林经营人才快速、有效的途径。切实加强对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把林业继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培训组织和管理机构,把开展全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情况纳入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大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健全培训网络。进一步完善规范各类培训制度,逐步建立培训与使用一体化的培训运行机制。加强培训队伍和现代化教育培训设施建设,不断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质量。增加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把教育培训经费列入部门的经费预算。针对基层森林经营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将基层森林经营人才的教育培训,摆到整个林业人才培训重中之重的位置之中。建议逐步实行森林经营注册工程师个人专业资质制度和准入制度。实施国家森林经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依托林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现有施教培训机构,建设一批部级林业继续教育基地。

3.4强化森林经营人才扶持机制优化基层森林经营人才配置机制创新森林经营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为人才建设带来机遇,但又给林业等弱势行业人才建设造成极大冲击,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很难吸引人才。必须在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在森林经营人才中,开展“优秀森林经营人才”创评等活动,大力宣传报道森林经营人才典型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森林经营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同时给予森林经营人才必要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加大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配备密度。实行定向培养,对今后去国营林场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的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免收学费。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林业院校毕业生到国营林场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就业。制定大、中专林业院校毕业生到国营林场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创业就业扶持办法。实施林业行政公职人员到林业基层服务和锻炼的派遣和轮调办法,制定和试行森林经营技术特派员到国营林场和乡镇林业工作站服务的政策措施。

建议国家参照“师范专业”相关政策、“村官”政策和支援西部建设政策,鼓励学生学林业专业,到林业基层工作、到林区工作、到边疆工作。鼓励森林经营专业技术人才向国营林场和乡镇林业工作站流动,实行国家有关人才向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从理论上讲,产业结构是指按照一定分类形成的产业及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实质是资源与劳动力在各产业间重新分配的过程[1]。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密不可分,经济增长刺激了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变化,进而促使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同时,高级合理的产业结构为经济增长拓展了空间。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同时也为提升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的最高级模式为“三、二、一”模式,即以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的领头军。主导产业代表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合理选择与发展主导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路径。目前,吉林省产业结构模式基本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模式相同,即仍保持着“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模式,传统的第二产业在吉林省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此,吉林省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经济发展尚处于高速、低效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之中,现有的产业结构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经济发展需求。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发展模式落后已成为制约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优化升级吉林省产业结构迫在眉睫。

二、吉林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情况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带,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适宜多种农作物生产和牲畜繁育,是国家重点的高产粮省与畜牧大省之一[2]。据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吉林省农业总产值为1 342.54亿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48.58%;粮食生产总量为3 532.8万吨,其中玉米产量高达2 733.5万吨,占粮食产量的77.37%;畜牧业产值为1 195.02亿元,占总产值的43.25%;而林业与渔业仅占总产值的8.17%。由此可知,吉林省农业结构简单,产业系统脆弱;吉林省作为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担负着国家先进制造业与基础原料产业基地的任务,2014年第二产业对吉林省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5.2%,其中工业就占有49.1%的比例。吉林省工业起步较早,现有的部分工业企业仍保留传统的生产观念,对新技术与新概念的接受能力较差,长期粗放、低效的生产方式给资源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吉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较为乐观。劳动力在各产业中所占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依据2015年《吉林省统计年鉴》记载,2014年吉林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总人数为1 447.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533.6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344.3万人,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22.3万人增加至569.3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39.33%,可见第三产业正逐步扩展劳动力就业渠道。

自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1978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仅为8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29.3∶52.4∶18.3[3]。截至2014年底,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已高达13 803.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 524.5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 287.26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 991.99亿元,增长了6.9%。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11.04%、50.79%、36.16%。由此可见,吉林省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18.26%,波动幅度较大,第二产业占比提升了1.61%,而第三产业由18.3%提升至36.16%,增加了近18个百分点。可见,第三产业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与全国的9.17%、42.72%、48.18%相比,吉林省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三次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升级。

三、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方法简介

灰色关联理论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首创的一种系统科学理论,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延伸出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即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分析某一系统在一定时期内不同序列数据的相关程度(即灰色关联度),进而甄别促使该系统发生变化的主次因素及其与系统的关系。相比传统的计量统计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能更好地处理无规律性的样本,对任何数量的样本同样适用,而且计算量较小,避免出现量化结果与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4]。

(二)三大产业与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分析

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增加。因此,本文选取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吉林省GDP)作为衡量吉林省经济增长的指标,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作为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数据来源主要以历年吉林省统计年鉴为主,选取2009―2014年的数据对近年来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对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求得差序列及两级最大差值和最小差值,取分辨率§=0.5,计算得出灰色关联系数及关联度(如表2所示)。

综上所示,R(X0,X1)=0.5581,R(X0,X2)=0.6364,R(X0,X3)=0.6981,即R(X0,X3)> R(X0,X2)> R(X0,X1)。由此可见,第三产业与吉林省GDP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显著,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的影响力度相对较弱。但是,这并不代表目前吉林省产业结构已达到“三、二、一”的高级化模式,只能反映在六年的时间内,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升全省GDP的贡献不断加大,在吉林省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且以良好的发展势头试图跻身于吉林省产业结构体系的“领头军”位置。

(三)吉林省各行业与GDP的关联度分析

产业内部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参考序列T0,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所划分的19个分行业的产值作为比较序列Ti。

经过对原始数值进行初值化处理之后,得出差序列的两级最大差和最小差,取分辨率§=0.5,计算求得各分行业的关联系数,进而求得各行业与GDP之间的关联度(见下页表3)。

综上可知,“建筑业”的关联度在19个行业中排名第一,说明建筑业的发展为吉林省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吉林省建筑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目前吉林省城镇人口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已经到达54.81%。“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与GDP的关联度分别为第2位、第4位、第5位,一方面,随着吉林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另一方面,说明第三产业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不断加大。“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采矿业”作为吉林省工业中的一部分,其关联度排行分别位于第3位、第6位,这说明吉林省在资源供给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吉林省传统的工业模式仍根深蒂固,依靠丰厚的资源优势进行低效高能的生产活动,给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林牧渔业”在关联度排行榜中仅位于第9位,第一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强大后盾。“制造业”的关联度排名仅位于19个行业中的第10位,虽然吉林省“制造业”的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较高,但与GDP发展趋势的关联度不强,说明传统的工业模式已不适应新技术时代的发展步伐。“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的排行分别为第12位和第13位,说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忽略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与研发能力弱也体现了吉林省软实力现状堪忧。“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排行位于第14位、第15位,说明吉林省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短板,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综上所述,基于广义的产业结构来看,吉林省各行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突出显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四、对策建议

(一)结论

无论是从狭义的产业结构还是广义的产业结构来看,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但又具有吉林省自身发展的特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产业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仍是资源消耗型,主要依靠消耗资源推动吉林省经济的增长。2014年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1.04%、50.79%、36.16%,以资源开采型工业为典型的第二产业占绝对的领导地位,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高效节能的生产理念一时难以取缔低效粗放的生产模式。尽管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新型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并不理想,生产型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以科技、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文化产业的缺失较为严重。吉林省不仅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任务。根据历年统计资料显示,吉林省农业与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重较高,且种养殖结构单一,折射了第一产业的资源利用率低,粮食生产能力与深加工能力不强,在实现粮食产品向中高级化与效益化转变过程中存在短板。因此,吉林省不仅要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布局,更应加强各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政策建议

首先,吉林省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做强做大农业及相关的农副产业,重点建设粮食生产能力的储备与深加工能力的提升,创建具有吉林特色的商品粮品牌,实现粮食产品的中高级化与效益化,促使吉林省粮食产业由传统的政策性维持产业向新兴的市场化效益产业过渡。其次,吉林省应加大对工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强化配套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及产业核心技术升级[5]。吉林省应夯实基础,强化生产业的发展,立足于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积极拓展民生服务业的发展范畴,并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服务产业,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促使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步入正轨。最后,吉林省三次产业的发展应遵循相互辅助、协同带动的原则,共同促进吉林省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柴伟,支大林.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13,(9).

[2] 尹明.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5,(12).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12

二、加强制度建设,夯实护林防火基础。

一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各乡镇和护林管护站要坚持24小时防火值班制度,主要领导及带班领导要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各护林站要求24小时坚持巡查,严格控制野外火源。二是实行火灾报告制度。发生森林火警及火灾时,各乡镇及护林管护站要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不报、瞒报、漏报、虚报火情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坚持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在重点林区设立固定和流动防火检查站,加强对流动人员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坚持申报、审批、监烧制度和野外火险隐患限期整改制度。同时,根据夏季旅游旺季毡房子增多,与用户签订《野外安全用火合同》,截至目前,签订合同30余份。四是加强内业管理,争取财政预算。将森林防火预防和扑救经费预算纳入县财政预算,拨付给护林防火办经费xx0元。

三、加强护林防火的培训力度

开设了三期护林防火工作会议,由各乡镇、护林防火成员单位参加,重点学习了《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关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3.2”森林火灾情况的通报》,从思想上认清当前防火形势,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

四、召开xx年年护林防火工作会议

5月10日,在青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组织下召开《青河县xx年年护林防火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森林防火电视电话会议和地区护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县xx年护林防火工作,表彰先进,签定xx年年护林防火责任状,安排部署xx年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县各方面力量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对《青河县xx年森林火警火灾情况》和《xx年8起森林火灾重点案件国家林业局公布查处结果》进行通报。

五、积极开展清山活动

六、森林火情的发生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境内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连续多年全县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灾救灾,同时,又因我县财政收入极为有限,自给能力仅11%,县财政实在无能力对护林防火工作投入太多资金。由于我县森林防火地域复杂,面积广、战线长的实际困难,我们的通讯工具、灭火器材、灭火服装都不足,一旦发生火情,将会因各种工具设备、器材的严重不足而影响火情的及时报告及扑救工作。

三、2012年工作安排

一、继续做好依法治理滥采乱挖活动,

不仅做好山区中的滥采乱挖工作,继续加大向平原的河道滥采滥挖活动,对小青河流域、大青河流域、查干河流域三个片区对治理区域实行由起点到边境一线、由有人居住到无人区的全面治理,确保治理工作不留死角。

二、转变思想观念,加快推进依法治火的进程

面对夏季旅游人口增多,林地面积增大,火灾隐患增多,火情发生呈复杂化等趋势,我们将及时跟上形势,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观念,从仅仅山区防火向平原绿地防火转变,要加强巡查,争取早发现早扑灭,普及扑火知识保证扑火人员的安全,建立半专业扑火队伍,加快推进依法治火的进程,加大责任追究制度。 县林业局2012年度护林防火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列表:【返回 年度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三、明确责任,密切配合。

护林防火工作涉及面广,护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都要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同时,对各乡(镇)、成员单位根据责任状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四、加强宣传,营造全民防火的社会氛围

积极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广泛宣传护林防火的意义及各项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扑救”的思想,坚持“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积极营造全民防火的社会氛围。

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13

 

2018年,在总场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人员的共同共同努力下,创新思路,转变工作作风,规范会计行为,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财务、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财务、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财务、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多次组织财务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2018年6月、11月专门组织总场及各林场财务审计人员,分两批参加了山东省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内部审计业务培训班;2018年8月至10月又多次组织各场场长、书记、财务审计人员进行内控业务、内控制度的学习;2018年11月至12月又组织各林场财务人员在网上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通过学习,全场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更新理财观念,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夯实基础工作,加强队伍建设、落实监管措施,实现管理机制科学化、基础工作精细化、财务队伍专业化、财务收支规范化,全面提升全场财务管理水平。我们根据费办发(2018)2号文《县委办公室 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结合林场实际情况,先后制订了《费县国有林场财务管理规范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及《费县国有林场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规范提升实施方案及财务制度的建立及实施以及四级连签制度(经办人、业务分管负责人、财务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四级连签)的实行,使林场的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制度管人、管事,财务审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实行收支两条线,强化预算约束

     国有林场按照预算法的要求,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对各场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及时入账,不得坐收坐支,更不得设置小金库或帐外帐。实行了月初编制用款计划,月末对照执行,建立重大资金支出书面报告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公用经费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理顺了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紧张有序开展,为林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各级财政对林业的投资越来越多。为了管好、用好这些资金,让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对于各项资金的管理,继续严格执行国家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及总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制定的《费县国有林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根据专项资金实施方案,采取事前计划、事中监督,事后验收的管理模式。属于政府采购的项目,严格按规定办理政府采购手续。建立追踪问效考评机制,任何人不得截留、挪用专项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五、做好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各林场今年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多,其中上半年扶贫资金项目共150万元,包括青山林场良种基地管护房、生产业务用房两处,涉及资金 50万元,塔山林场牛岚护林房一处,涉及资金100万元,现工程已全部竣工验收,并已审计结算完毕;下半年扶贫资金项目共120万元,其中许家崖林场80万元、老虎山林场40万元,共建护林房6处,已完成设计、预算、招标、合同签订等工作,现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中;省级改革资金建设项目共136.4万元,共建设完成护林房六处,水电项目三处,为监督扶贫资金及专用资金的使用,总场财务审计人员先后参与了项目建设的监督及审计结算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防火工作,总场组织人员成立了防火督导巡查组,财务审计科人员按照领导的要求,积极做好塔山林场、青山林场、许家崖林场的防火巡查督导工作。 

2019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监督参与工作,配合各林场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做好工程设计、预算、招标、验收、决算工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

三、继续加强财务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会计审计人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四、继续做好总场的收入、支出及财务管理工作,做好总场及各林场支出报销单据的审核工作。

五、做好各林场的财务审计检查工作。

六、做好总场及各林场2018年度决算和2010年度预算工作。

七、做好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