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林业经济管理学探讨

摘要:中国林业的发展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领域里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也向着可持续、循环经济的科学化方向拓展。探究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林业学科发展至今,它也面临着现代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的变革挑战。如何适应现行林业的快速发展,是林业经济管理学首要的目标。
林业经济管理学探讨

林业经济管理学探讨:关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探讨

关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教育起源的研究现状

国外林业经济科学的发展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资本主义工业化对木材的需求促使林业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或行业,随着林业的发展,林业的经济和政策问题也随之而生,逐步有了更多的林业经济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林业经济管理。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起步较晚,国内普遍认可把1959年北京林学院和东北林学院设置林业经济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作为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但对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则存在不同的观点。吴水荣、侯元兆等认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前苏联林业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点是1955年前苏联林业经济专家谢•瓦•马雷歇夫在东北林学院开办的研究生班和教师进修班。张建国提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从课程发展起来的,西方最早出现的林业经济专门课程是“林业政策学”。张教授虽然提出了林业政策学课程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的观点,而且提及20世纪初期国内已有人在大学里开始讲授林政学和林业经济学课程,但他认为,由于当时我国林业尚未发展,国家又处于不安定状态,且讲授的只是一些外国的内容,所以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起步于解放后,标志是20世纪50年代初,按苏联林业专业的教学计划开设的两门课程———林业经济学和林业企业组织计划(后来发展为林业经济学和林业企业管理学)。王琳也是以建国以后为起点,研究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但起点是1952年北京林学院朱江户开设的林业政策与管理课程。温亚利等认为,20世纪40年代,前辈学人朱江户与王长富等林学家曾在一些农林学校讲授林业经济及林政学课程,使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之路。温亚利的研究遵循了张建国以课程作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起源的观点,但突破了学科起步始于解放后的传统观念,把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历史的视角扩展到民国晚期。

在这个问题上,熊大同等认为,晚清兴新学,曾仿照欧洲与日本开设了新式学堂,并正式设立了近代林业教育机关,可以说林业教育的系统讲学开始于此。胡孔发等则指出,民国时期的林业教育有不可忽视的发展,很多高等院校设置了森林或林学系,而且还进行了教学实践,他认为这应算是中国高等林业教育的正式开端。分析以上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首先,中国正式的林业经济管理教育虽然是建国后在苏联的影响下开始的,但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老一辈学者所做的铺垫和基础工作是不可分割的,深入研究其渊源与背景,有利于揭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教育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第二,学科的本质是根植于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研究学科的起源应以高等学校的相关教学科研活动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在高等学校(大学)开设林业政策学等林业经济管理核心课程作为起点,研究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问题。

晚清时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萌芽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始于清朝末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效仿日本的学制,兴办了各类现代学校。根据杨绍章《中国林业教育史略》,早期的林业教育作为一个学科,被设置在农业大学(最早称为农科大学)的体系之中;而中国最早成立的农业大学为京师大学堂农科(1898),其中林科设于1903年;但大学中的林科,在整个清朝末年未能实现,只是在一些相当于大专或中专的农业学堂内设置了林科。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京师大学堂农科的林业教育及其中所包含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线索。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清光绪帝批准设立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校舍被占,图书设备被毁,被下令停办。1902年初,光绪帝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同年8月制定出《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划大学堂共分7科35目,其中农业科下设农艺学、农业化学、林学、兽医学共4目。这是我国设分科大学之最早蓝图,农科大学设森林系,溯其渊源亦肇于此。1903年6月,清政府组织修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修订完毕。修订后的学堂章程称《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大学堂内设分科大学,分科大学下设的专业由“目”改为“门”,这样原规划的农科林学目更名为农科大学林学门。《奏定学堂章程》还规定了林学门的详细课程(见表1,表略)在《奏定学堂章程》林学门的课程设置中,林政学已经规划为独立课程,而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核心内容相关的课程还有森林算学、森林管理法等,这些课程构成了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雏形。虽然1904年初已制定出正式的章程,但由于成立分科大学的条件不具备,之后一直处于筹建期,直到1910年,除医科外的7个分科大学(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才正式开办招生。其中农科大学于1905年开始筹建,1910年开始招生,仅开农学一门,招收学生17人,暂以日文教授。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农科大学一直没有正式开办林科。从上述史料中可以得出结论,清朝晚期,大学里的林学教育仅仅停留在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的纸面上,并没有付诸实践。不过该章程详细规定了农科大学林学门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为后来农科大学林科的开办奠定了基础。清政府的林业教育规程中已包含了林政学等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相关课程,因此,这个时期是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萌芽期。

民国时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

(一)民国初期大学开办林科

1.民国初期的教育制度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民国建立以后,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于1912年(民国元年)4月接管前清学部,组建教育部。同年10月,教育部《大学令》,效仿美国学制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等7科,林学归属于农科;《大学令》还规定具备文、理两科,或文科兼有法、商二科,或理科兼有工、农、医者,可以称为大学,其余皆称专门学校。19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第33号令《专门学校令》,其中农业专门学校规程中规定林学科的科目有30门课程。1913年1月12日,教育部颁布《大学规程》。民国《大学规程》与清朝《奏定学堂章程》相比,农科林学门课程增加了农学总论、测树学、林价算法及森林较利学、森林管理学、林产制造学、制图学、殖民学、地质学实习、森林工学实习、制图实习等课程,取消了森林算学、林学通论、森林管理法、森林道路实习等课程[8]。民国初期的教育规程中,无论是《专门学校令》规定的农业专门学校林科课程体系,还是《大学规程》规定的农科林学门课程体系,林政学都成为其中重要的专业课程。森林管理法课程变更为森林管理学。森林算学在《专门学校令》中变更为森林数学,在《大学规程》中变更为林价算法及森林较利学。#p#分页标题#e#

2.民国初期在大学中开办林科按照杨绍章在《中国林业教育史略》中所述,民国初期,全国共有4所大学,其中设置林科最早的是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14)和江苏南京私立金陵大学(1915)。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的前身即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农科大学。1914年2月,根据北洋政府教育部令,北京大学农科大学改为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办学,于3月1日正式成立;1914年7月,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增设林学科,同年8月正式招收学生,及时期共招收林科学生14人。北京林业大学长期以来都将办学历史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实际上如前文所述,京师大学堂林学目并未实质办学,1914年的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才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起点。在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开设林科一年后,由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金陵大学也于1915年开设了林科,成为另一所于民国初期开办林科的大学。

(二)民国初期大学开设林政学等课程

根据杨绍章先生的《中国林业教育史略》,民国时期首先设置林科的大学是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14)。因此,本文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林政学课程的开设为线索,探讨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

1.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政学课程的开设时间根据《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规则》,林学科修业年限为3年,科目包括森林测量学、森林保护学、造林学、森林利用学、森林工学、林产制造学、森林数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管理学、林政学、化学、物理及气象学、地质及土壤学、森林动物学、森林植物学、数学、法律概要及森林法律、经济学、财政学、狩猎学、殖民学、农学总论、德文、动植物试验、化学试验、测量及制图实习、制造实习、造林实习、实地演习,共计29门课程,其中前10门为核心课程。以上核心课程中,林政学、森林数学(林价算法)为第二学年全学年授课,森林管理学为第三学年全学年授课。《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四年度周年概况报告书》(1915年8月─1916年7月)所记载的林学科第二年级授课时间统计表[9]显示,林政学、森林数学等课程已按规定完成授课任务。根据以上资料可以确定,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于1915年下半年,正式开设了林政学课程,这可视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到1916年,林政学、森林管理学、森林数学(林价算法)这几门课程已经在中国大学里开始讲授,中国林业经济管理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2.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政学等课程的授课教师《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四年度周年概况报告书》(1915年8月─1916年7月)虽然记载了林政学课程的授课时间,却没有记载授课教师。直到《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七年度周年概况报告书》(1918年8月─1919年7月)才有各课程授课教师的信息记载。根据王希群的研究,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于1914年正式开始招生,当时只有程鸿书、张联魁和梁希(1916年任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师,1917年继程鸿书之后任学校第二任林科主任)3名林科教员。《中国农业大学史料汇编(1905─1949)(上卷)》在第200页收录了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16年呈报教育部的职工名册,资料显示,当年该校林学科的教员为:程鸿书(任林学科教务主任,承担森林经理学、森林数学、物理及气象学课程教学)、张联魁(任学监主任,承担造林学、林政学、法律概要课程教学)、梁希(专任教员,承担森林利用、森林工学、林产制造课程教学)、郑镇瀛(兼职教员,承担森林测量学教学)、钟毅(兼职教员,承担森林管理学、狩猎术的教学)。《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七年度周年概况报告书》(1918年8月─1919年7月)记载,该学年林政学的授课教师是郑镇瀛,森林数学的授课教师是程鸿书,森林管理学的授课教师是钟毅。分析以上资料可得出结论,1915年由张联魁在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首先开设了林政学课程。张联魁在该校任职时间不长即离去,后由郑镇瀛接替张联魁讲授林政学课程。张联魁,字惺午,生卒年不详,山西代县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孙中山及北洋政府参议员等职,1914年任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学监主任、教员,1915年在国内大学首开林政学课程,后离职,林政学课程由郑镇瀛接任。郑镇瀛,生卒年不详,湖北崇阳人,1916年到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任教,后接任张联魁承担林政学课程教学。除林政学外,国内最早开设的其他几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是:程鸿书,生于1880年,卒年不详,湖北汉川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教育家、林学家,190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农科大学(今东京大学农学部)林科;1914年创办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科,任林科主任,并承担了森林数学(林价算法)等课程;1921年离任回到湖北,曾任湖北教育厅厅长、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校长、湖北省立农学院教授,其后生平不详。钟毅,生于1886年,卒于1969年,江西省南昌市人,1914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科,1916年到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任教,承担森林管理学等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以上几位教师成为了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首批拓荒人。除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外,金陵大学也是中国林业经济管理教育的先驱。金陵大学于1915年开设了林科,传教士裴义理(JosephBailie)任主任。据1929年《金陵大学农林科课题概要》所述,已有林政学、森林管理学等课程,何人主讲已不得而知,考虑到早期金陵大学的各系主任、教师都以外国人为主,首批教授这些课程的也可能是外籍教师。金陵大学林政学等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直接相关课程的开设时间也要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民国时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

1919年以后,随着农学院的增建和学校升格,国内开办林科高等教育的学校增多,分别是广东大学农科(1925)、中央大学农学院(1927)、山东大学农学院(1926)、浙江大学农学院(1929)、河北大学农学院(1930)、四川大学农学院(1931)、江西农学院(1934)、安徽大学农学院(1934)、东北大学农学院(1946)等。到解放前夕,共有19所大学(含专业农学院)设置了森林系[7]。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不仅是国内首先开设林政学课程的大学,也是国内首先开设林业经济学课程的大学,并首先在林科下设置了林政学门(专业)。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史料汇编(1905—1949)(上卷)》记载,民国10年(1921)11月,承奉教育部核准,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改本科为4年,并在农科和林科下设门:农科分农业经济学、农艺化学、植产学、畜牧学4门;林科分林政学、造林学、利用学3门。各科一、二学年统一课程,三、四学年采用选课制。在林科3个学门课程设置方面,规定林政学门第三学年必修科目为造林学泛论、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财政学、经济学、法学通论、数学、测量学、德文、造林实习、测量实习的制图、计讲义;第四学年必修科目为林政学、林业经济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管理学、法律学、森林法、殖民学、德文、法律演习、计讲义、实习。造林学门和利用学门也把林业经济学列为必修科目,但林政学和森林管理学没有列入必修科目。在次年(1922)的毕业名单中,林科造林学门毕业生8人,利用学门毕业生5人,没有林政学门毕业生。查询其他资料,也没有发现有林政学门毕业生的记录。根据以上资料可知,虽然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在1921年即设置了林政学门(专业),但由于招生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实质性办学。但林业经济学课程的开设是可以确定的,因为该课程是造林学门和利用学门的必修课,1922年两个学门的毕业生须在第四学年(1921年8月—1922年7月)完成林业经济学的课程学习。考虑到当时的专业课都是按学年排课,可以确定1921年下半年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在国内正式开设了林业经济学课程。这也是可以查到的国内最早开设林业经济学课程的记录,但没有查到授课教师的有关资料。1923年3月,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更名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林科变更为森林系。1927年8月,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并入国立京师大学变更为国立京师大学农科,森林系更名为林学系,农业经济学门升格为农业经济系。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北伐胜利后,国立京师大学农科变更为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由于政局动荡、生源不足,该校林学系的林政学专业一直没有开办起来,只开设了林业经济学课程。#p#分页标题#e#

根据1932年5月《北平大学一览表》中林学系课程指导书记载,林业经济课程为林学系四年级必修课,全学年开课,每周2小时,共4学分,内容为“讲授土地资本劳力分配诸原理与森林企业之关系”;林政学是全系四年级必修课,全学年开课,每周2小时,共4学分,内容为“讲授森林事业对于国家社会及人生之关系,并注意于限制维护保护奖励及发达之方策等等”;森林管理学内容为“讲授管理森林业务上之各种组织”;林价算法及森林较利学内容为“教授林地及林价计算上之理论与方法,并考定各种作业法制损益之方法”。除了开设林业经济学课程外,当时国内也出现了林业经济学的教材。根据张建国记载,国内最早的林业经济学教材是曾济宪的《林业经济学》(1927年由上海新学会社出版)。如前所述,20世纪20年代是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林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期,中央大学农学院、中山大学农学院、山东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河北大学农学院都是这个时期设立的林学系(森林系)。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在这个时期也有所发展,在林政学、林价算法及森林较利学、森林管理学的基础上,林业经济学也发展成为独立课程,并出版了《林业经济学》教材。然而,高等教育和学科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20世纪初期农林生产的兴起,加之日本及欧美林业教育思想的传入,促使了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由于军阀混战、经济萧条,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0世纪30年代以后我国的林业教育出现了停滞甚至退步。据杨绍章先生的《中国林业教育史略》所述,1927年以前,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金陵大学学习林科的人数每年都在10人以上,以后开始逐年减少;1931年北平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只招到一名学生;金陵大学森林系1938和1939年未招到一名学生;中央大学森林系从1931年有毕业生开始,至1949年的10多年间,共有毕业生130人,平均每年不到6人。抗战胜利后局面虽有所缓和,但仍发展缓慢。资料显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学系1947—1949年间的毕业生人数分别是3、10、10,而该院1928年才成立的农业经济学系同期的毕业生人数分别达到14、31、29。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教育事业也处于停滞甚至有所倒退的状态。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的课程体系中都没有了林业经济学课程。我国林业经济学课程发展出现断裂,建国后只能在前苏联的体系下重建,这也是造成后来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结语

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建国后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其标志是1959年北京林学院和东北林学院开办的林业经济专业,但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要远早于这个时期。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从课程发展而来的,而最早出现的课程是林政学,故应以大学开设林政学课程作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晚清时期我国林业高等教育开始酝酿,并规划了林政学等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相关课程,但大学的林科教育没有付诸实践,因此这个时期是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萌芽阶段。民国初期我国的一些大学开始设置林科,根据对史料的研究,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即原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于1915年下半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林政学课程,并同期开设了森林数学、森林管理学,这可以视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在1915年开设林政学等课程后,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于1921年在国内首先开设了林业经济学课程,并设置了林政学门(专业),使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有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期。但受社会经济条件所限,加之政治黑暗、民族危机,我国林业及林业经济管理教育很快陷入停滞状态,使得林政学专业一直没有开办起来,林业经济学课程虽一度开设,却没有保持下来。综上所述,民国时期虽然内忧外患并存,举步维艰,但老一辈学者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维持着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的持续。林政学、林价算法、林业79管理学这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在中国的大学开设并坚持了下来,为新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正式开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作者:张卫民 王磊 夏国雯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林业经济管理学探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战略

1林业与林业经济的产生根源

在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与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客观矛盾是始终存在的。林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遵循林业生态平衡的自然特点与规律,这一点是林业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的问题。换句话说,在林业发展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林业发展规律,以达到林业发展与生态平衡兼顾的目的。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角度上来说,生态林业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林业经济主要研究内容是:在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的过程当中,不同结合形式下不同资源配置方案的差异以及内在规律,标志着人们在经济发展视角下对林业经济关系认识的深化与升华。林业经济的发展也解释了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体系中,本学科对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作用与价值。

2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战略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破坏有所加重。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得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一问题得到了各方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从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上来看,林产品以及木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林业生态建设以及林业产业发展将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之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从管理层面、社会层面、生态层面、环境层面、政策层面,以及理论层面等多个角度入手,在满足社会各行业领域对林产品以及木材需求的同时,与国家生态安全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要求相吻合,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将优势学科充分凸显出来,使本学科建设能够体现世界范围内相关专业的前沿成果与水平。同时,在学科研究中,需要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使本学科能够在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相关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3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目标

传统的林业发展强调实现林业生态的平衡关系,现代意义上的林业发展则将重心放在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存之上,这一改变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发展中客观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得以发展的基本框架。在这一理念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需要以我国现阶段的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在管理学理论以及经济学知识的引导下,将国内外有关林业经济的研究成果以及前沿水平吸收起来,为具有我国特色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同时面向本专业学科研究服务。二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必须结合信息化技术与计算机系统,构建以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为核心的数据库中心,为林业经济管理科研活动以及理论研究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促进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科学性水平的提高。三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重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自传统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同时将分析模式自规范性转变为实证性模式,从而为现代经济管理学科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四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研究发展中必须鼓励并支持研究人员深入林业产业发展的基层,通过基层调查研究的方式,使本学科研究人员掌握林业生产部门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将生产需求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五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重视与国外林业经济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在结合我国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前提下,吸收国外有关林业经济的发展理论与成果,使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内容更加完善。

4结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林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现代林业建设为林业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之下,研究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产生根源,找准本学科的发展战略与方向,已成为构建新时期林业经济理论体系的重中之重。本文围绕林业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各方重视与关注。

作者:梁邁 单位:桐梓县新站镇林业站

林业经济管理学探讨:林业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产生

1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战略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破坏有所加重。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得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一问题得到了各方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从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上来看,林产品以及木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林业生态建设以及林业产业发展将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之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从管理层面、社会层面、生态层面、环境层面、政策层面,以及理论层面等多个角度入手,在满足社会各行业领域对林产品以及木材需求的同时,与国家生态安全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要求相吻合,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将优势学科充分凸显出来,使本学科建设能够体现世界范围内相关专业的前沿成果与水平。同时,在学科研究中,需要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使本学科能够在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相关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2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目标

传统的林业发展强调实现林业生态的平衡关系,现代意义上的林业发展则将重心放在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存之上,这一改变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发展中客观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得以发展的基本框架。在这一理念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需要以我国现阶段的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在管理学理论以及经济学知识的引导下,将国内外有关林业经济的研究成果以及前沿水平吸收起来,为具有我国特色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同时面向本专业学科研究服务。二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必须结合信息化技术与计算机系统,构建以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为核心的数据库中心,为林业经济管理科研活动以及理论研究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促进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科学性水平的提高。三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重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自传统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同时将分析模式自规范性转变为实证性模式,从而为现代经济管理学科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四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研究发展中必须鼓励并支持研究人员深入林业产业发展的基层,通过基层调查研究的方式,使本学科研究人员掌握林业生产部门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将生产需求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五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重视与国外林业经济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在结合我国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前提下,吸收国外有关林业经济的发展理论与成果,使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内容更加完善。

3结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林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现代林业建设为林业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之下,研究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产生根源,找准本学科的发展战略与方向,已成为构建新时期林业经济理论体系的重中之重。本文围绕林业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各方重视与关注。

作者:梁邁 单位:桐梓县新站镇林业站

林业经济管理学探讨:林业经济管理学思考

摘要:对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并且从四个方面,对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建设、目标、以及对策给出建议和观点。

关键词: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发展历程;目标;对策

中国林业的发展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领域里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也向着可持续、循环经济的科学化方向拓展。探究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林业学科发展至今,它也面临着现代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的变革挑战。如何适应现行林业的快速发展,是林业经济管理学首要的目标。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1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1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林业经济管理学的不断规范,以及科学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了林业。各个国家对林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这就是产生林业经济学的起因。由于林业产业产生的利益分布不均,在林场主和森林工业资本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人们为了能够从林业产业当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开始着手对林业资源展开调查。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学科的重要分支,很多研究人员都开始从事研究林业经济的问题,这为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历史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不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对资源的滥采滥伐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现在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由生态环境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灾害与次生灾害。随后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也融入了生态系统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体系,这就是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1.2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是始建于1959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全国10多所林业高校布点,并且30多年来为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大量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人才。中国在经济建设的初期,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空前加快。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林业经济问题,在建设初期,我国并没有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有的只是针对性地对农业经济中的一部分林业经济问题的相关研究。当时我国缺少专业的人才来解决林业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与经济问题,所以当时的林业迫切要求开设林业经济管理方向的科学研究。同时我国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国形成了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在初期,我国开始对林业展开研究,我国首先向其它林业上相对发达的国家借鉴学习,在通过对苏联林业经济体系的研究后,我国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各高校加大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近年来,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学方向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以及渐渐地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林业经济管理体系。

2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目的

林业领域的相关学科种类繁多,林业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经济科学与环境、资源、生态等学科的交叉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这其中有林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经济学等学科。森林产业的产值巨大,林场主,客户,林业衍生产品等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还与另外两个体系发生了影响关系,分别是生态系统和环境协调发展系统。林业本身就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采的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开采。有人说,开采生态资源就是破坏生态。这句话并不正确。在开采森林资源的同时做到合理开采,种植树木,协调好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林业经济管理学在这里就起到了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科学的发展让林业经济发展得到了深化,发挥了它较大的作用,也是的利益较大化,资源再生较大化。林业经济管理学就是这个学科领域的重要学科,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这就是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成立的重要目的。

3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未来发展的对策

3.1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国内经济形势的特殊情况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所面临的挑战是来自于林业的快速发展。所有经济形势的实践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人才的供给。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才体系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木材和林产品贸易是一个专题,对外贸易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把关,都需要相关人才的管理。林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难以把控的领域,林业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宏观管理要求也较为严谨。林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这就对管理者有着多知识领域的要求。管理模式往往需要开拓创新,同时从业人员基础的理论知识要相当扎实,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实现再创造。林业经济管理学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3.2科学团队的建设。

理论研究产生科学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研究需要一个健全的科学团队。一个分工明确的理论团队,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分享并加以分析,往往能够产生新的理论,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经济的理论指导,也是联通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是可持续的,高效能的,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科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理论体系,建设健全学科理论研究。我国的林业科学研究在应用到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困难,科学的团队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研究出现代化的设备,投入到生产当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做到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污染环境,不造成资源的浪费。

3.3建立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

当今时代,人们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历程中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传统的经济教学体系、科研体系以及无法适用于现在的时代。因而,我们需要建立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经济发展推动了高科技化设备的发展与创造,如何将现代化设备应用到林业的实际生产中,让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是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要解决的问题。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经济体系的要求更加多元化,不同领域的交叉现象越来越多,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环境。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更有针对性也更多元性。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有发展也更需要创新。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林业经济还有着很多的问题,建立健全和完善林业经济管理学当务之急。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而林业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林业经济管理学是宏观调控林业经济的重要学科,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科学队伍,加强交叉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让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创新,达到更高的水平,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

作者:刘玉龙 单位:通北林业局公路管理处

林业经济管理学探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

一、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出现的问题

1.理论研究和实践没有紧密联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作用。而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影响力上面没有得到有力的体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没有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某些理论方面取得一些成果譬如集中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林业碳汇等方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核心和本质却被忽视。在我国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学术研究由于缺少目的性,系统性以及创新性,时常只能是充当国家林业政策的发言人的角色。2.理论研究体系的滞后性。翻看历史,由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最早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所以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它的滞后性。一般来讲,都是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划分成三个大的部分,林业经济学,林业管理学,林业政策学。它们主要以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林业产品的自由市场贸易以及外部经济要素对于林业经济的影响等等。而目前,市场变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深,对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经济实践,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工作存在相对的滞后性,以至于有关的林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林业研究工作的内容缺少基本理论内容的支撑。3.人才培养工作和实践的脱离。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一些专业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同学本身对于专业的疑惑性迷茫性,很多都不想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找工作。这样会出现人才资源的流失和政府在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及人力的巨大浪费。追根溯源,林业经济管理教学上存在人才培养和实践存在脱离现象。林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学生所掌握的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更不上实践应用的需要,从而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与社会相接轨。在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方面,不但需要加强林业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而且应用到林业实践当中去,二者有机结合。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林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并没有做到相互联系,相辅相成[2]。4.林业专业领域人才缺乏。林业经济管理研究正在向着更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水平和从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人员理论水平很低。虽然一些林业专业的高等院校在大力招募林业专业的以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可是还是改变不了林业人才资源短缺的困状。

二、加强林业经济管理的学科建设的方法和建议

1.加强教学和人才资源的培养。现代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工作应该注重偏重点,通过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体系建设,为以后林业经济的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根据林业实践的需求,着力培养林业研究生为主,而本科生人才作为研究生方向的基础资源。在林业经济管理的课程建设上,力争对人才的培养的方案,目标以及形式进行规划,同时着重于对于学生林业经济学方法的传授,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2.加强林业理论研究。将现代门类学科中分散的林业学科诸如林业社会学,林业经济学以及森林资源经济学等等融合贯通,并且加以引导,使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林业经济实体的研究中。3.加强实证研究方面。根据国家当前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研讨林业经济管理的特点和性质,结合一些专业林业院校的优势特点,构建有特色的和整体协调的布局[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重于目前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经济学方面人才的吸纳,以期能够产生在国际上有轰动影响力的林业经济学家。5.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上,积极寻求合作和交流,与国内外知名的林业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提高林业学科在国际的影响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目前的发展进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挑战。要想能够进一步推动林业经济学科的不断向前发展,应该着重于将林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林业实践相结合,二者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培养一些致力于林业研究的专业性人才,吸取一些他国的先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经验,从而促使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水平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张春磊 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莫尔道嘎林业局贮木场

林业经济管理学探讨:剖析林业建设形势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创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林业中的普遍应用,林业发展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林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得到全社会更为深入的认识。这都推动林业进入到现代林业发展阶段。为了建设好现代林业,应推动进入林业领域的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长以及促使不同要素的利用和组织效率不断提升,从而提高林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开展理论创新及其对林业实践的指导,培养适合林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对现代林业建设的含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代林业建设的特殊性,以及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性质和基本属性;并针对现代林业建设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提出的挑战和带来的机遇,提出了推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现代林业建设的含义

早在1996年,著名林业经济学家张建国先生就将现代林业界定为“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林业”[1]。随着林业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现代林业的定义又拓展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为前提,实现林业资源、环境和产业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林业”[2]。在近10余年中,屡有学者对现代林业进行再定义,有的侧重于现代林业的功能,有的侧重于以生产力水平和发展方式来界定,有的侧重于以生态理念为指导[3]。基于上述关于现代林业的界定,并结合林业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均衡性等特点,笔者将现代林业定义为:随着社会对森林演进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基于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了解的基础上,广泛采用现代科技保护、生产、经营利用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以显著提升林地的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公众的参与以及提升社会公众的森林生态文明认知;并建立科学的林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和利益分配机制,追求通过森林多功能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

与传统林业相比较,在现代林业的建设中,物质产出、社会支撑和环境服务等多重利益交织在一起,从而使现代林业具有特殊性[4],具体表现为林业的功能和地位、林业的经营思想、林业发展的驱动力、林业的发展环境等都发生了变化。

及时,林业功能和地位的变化。森林在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生态服务、解决生态危机、保障木材供给、促进区域发展和减少贫困等方面的功能得到广泛认知,现代林业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林业经营思想的变化。现代林业经营思想以尊重林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为基础,将森林资源的经营利用主体从资源所有者拓展到社会各层面,促使经营目标更加多元化和社会化、经营手段更加现代化、经营客体更加多样化和系统化、经营利益分配机制更加公平化。

第三,林业发展驱动力的变化。科技发展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成为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森林多功能需求间矛盾的最重要手段,成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进而使得林业科技发展水平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判定标准之一[5]。

第四,现代林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文明时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严峻。同时,森林对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开始真正得到认识,林业已从资源、产业等物质形态上升到文化、文明等精神层面。林业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林业认识的发展,都使现代林业的发展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也使现代林业的建设更容易汇集社会资源。

与此同时,现代林业的发展也更需要创建新的社会参与机制,更加注重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实现。当前,现代林业建设在国家决策中已得到体现,并成为调整我国林业工作基本思路的指导思想[6]。基于此,我国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促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属性

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属于管理学门类,是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在科学研究领域方面,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以林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相关科学所组成的科学体系,主要涵盖了林业经济、林业管理和林业政策3大领域。其中,林业经济学是林业经济管理科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从一般经济理论的角度解释林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一直被划为林学学科或管理学科,这导致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理论基础、方法体系、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构建存在不足,影响了学科的人才培养,也制约了学科服务林业实践的成效。现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属性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及时,其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为经济问题,或是具有经济属性的问题,已经从林业资源配置拓展为林业经济发展规律与问题的探索以及林业发展政策研究,且研究命题多着眼于探寻经济规律。第二,其学科领域中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源于经济学科的相关科学,如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第三,近年来,一些国家把林业经济研究归类为资源经济学研究的特定领域,从而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定位为应用经济学科的范畴。第四,就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研究实践而言,主要命题大多属于应用经济学研究领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以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为研究对象或出发点[7]。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定位为应用经济学科,在微观上主要研究林业的市场经济行为、资源在市场价格或价值杠杆作用下的配置问题;在宏观上主要研究林业发展中利益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以探寻现代林业建设中的经济规律,并指导现代林业建设的顺利推进。由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不仅涵盖科研工作,还涉及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等,所以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着眼于培养能运用经济学和林学等基础理论和方法解释林业经济活动现状背后的经济规律并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以提高林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推动林业多重功能完好实现的专门人才。因此,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定位为应用经济学学科的范畴符合学科规律,也符合国际和我国的林业实践。当前,我国把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归于管理门类的农林经济一级学科,主要着眼于学科管理;而在进行具体的学科建设时,应从基于应用经济学科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构建学科的理论体系。

三、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拓展

正确地认识林业对把握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非常重要[7]。建设现代林业不仅拓展了林业经济活动的范畴,也转变了林业经济活动的方式,使林业经济发展的内涵不断深化,进而也推动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拓展。

(一)林业经济研究领域的拓展

现代林业经济活动边界的延伸赋予了林业经济研究更广阔的空间。现代林业经济活动已从传统的以木材等森林资源为主的营林和加工制造活动不断拓展至非木材林产品经济、森林生态经济、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林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生态文明等新领域;相关研究呈现出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的趋势,并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政府行为的重要领域。这就要求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寻求视角选择的创新,实现学科领域的拓展。不仅如此,从价值形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的角度而言,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还体现在森林和林业价值内涵的拓展以及价值实现形式的变化上。当前,森林及林业的价值形态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公益价值上,基于市场的价值实现形式和非市场的价值实现形式成为林业资源配置的双重机制,从而导致林业收益分配机制的变化。这就要求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现代林业利益分配中,从生态补偿、政策性利益倾斜、资源权属及权益的制度性改革和调整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二)林业经济研究视角的丰富

现代林业经济活动主体和客体的多元化使得林业经济研究的视角更加丰富,并要求跨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加速融合。现代林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已从资源的所有者、生产经营者等“经济人”主体,拓展到林业的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国际行为。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主体范围的延伸及性质的多元化使现代林业的发展更具整体性、系统性、社会性,并促使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将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展到森林资源的价值属性、经济资源配置方式、林业利益分配机制以及政府和社会在林业发展中的责任等方面。与此同时,现代林业的发展使林业经济活动的客体从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业生产资料拓展到森林生态系统、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层面,并延伸到生态文化产品供给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层面。林业经济活动客体的拓展和变化,特别是公益性经济活动的增加和政府行为的广泛介入,使林业经济学对林业经济活动规律及问题的研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从客观上要求林业经济学理论体系应更多地引入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公共管理学、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社会学与传统林业经济学的交叉和融合进一步加快。

(三)林业经济研究命题的多样化

林业经济活动组织形式的创新使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命题更为多样化。林业经济活动传统的组织形式是以生产经营者为主体,以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为基础,诸如国有林业企业(国有森林工业企业)、国有林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集体林业经营组织、以林农为主体的私有林经营组织、基于各类承包和股份合作的经营组织等。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林业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以产权清晰、经营主体明确为特征的林业企业组织形式更加完善,而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林业管理事业部门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经济活动组织的属性。此外,越来越多的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到林业经济活动中,进一步丰富了林业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林业经济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既体现了社会林业责任体系和利益体系的变化,也必然对林业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及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要求。因此,从林业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必须加强林业管理体制、林业经济活动参与机制的研究,并发展其相关理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拓展对学科本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学科需要寻求理论创新,为在新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对新领域的持续关注和研究,推动学科理论体系和框架的完善。此外,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拓展对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重点及其保障体系的建设

现代林业的发展和变化势必导致林业经济活动的内涵、形式和过程发生变化,使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更具紧迫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工作应具有侧重点,并通过体系建设为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一)学科建设的重点

为了促使学科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重点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加强教学和人才培养

根据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本科人才的培养主要为培养研究生奠定基础。因此,要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模式重新进行确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应更加注重经济学及方法论知识的传授,并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2.加强理论研究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注重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林业进行关联和结合,构建起以林业经济学为基础,以林业管理学、林业政策学、森林资源经济学、林区社会学、林业区域经济学、森林生态经济学等为分支的学科理论体系;并积极引入和导入经济学方法在林业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性研究案例,为今后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8]。

3.加强实证研究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结合国家现代林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并注意研究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同时,可根据各高等院校的优势和地域特点,形成既各有特色又整体协调的研究格局。

4.加强队伍建设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增加经济学类人才的引入,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注重现有学科人才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培养一批在国内和国际层面有一定影响力的林业经济学家。

5.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国内层面,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加强与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等领域相关学科的交流,寻求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在国际层面,应重视引入国际林业经济前沿理论知识,并与国外同领域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二)保障体系的建设

在开展上述重点建设的同时,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还应加强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就现代教学体系的建设而言,应注重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林业建设紧密结合,培养符合现代林业建设需求、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就现代科研体系的建设而言,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结合,提高研究人员服务林业实践的能力,并使其通过参与实践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的能力[9]。

当前,现代林业的建设步伐不断加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得到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学科被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建设方面也得到了有力的支持。然而,就林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而言,目前只有北京林业大学一所林业高等院校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被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不仅如此,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例如学科分类的问题,可能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因此,作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应继续致力于学科建设,推动学科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资助项目:部级和北京市“农林经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北京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