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绿色发展论文

摘要:由于我国对企业管理的认知还比较懵懂,大多企业对于经济管理理念的认识并不是十分的深刻,很多理念并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节奏,这造成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落后。绿色发展的管理理念自提出以来,更是难以得到大多数企业的真正重视。各级政府对于绿色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的扶持和领导缺乏力度,这制约了我国绿色企业的发展。
绿色发展论文

绿色发展论文:绿色发展模式下企业经济管理论文

一、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十分落后

由于我国对企业管理的认知还比较懵懂,大多企业对于经济管理理念的认识并不是十分的深刻,很多理念并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节奏,这造成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落后。绿色发展的管理理念自提出以来,更是难以得到大多数企业的真正重视。各级政府对于绿色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的扶持和领导缺乏力度,这制约了我国绿色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

不成熟的企业管理可以在其管理制度上体现,管理制度的缺陷可能源于缺少人本管理、制度建立不够细节化、操作困难。中国企业管理刚刚起步,还缺乏经验,因此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并不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企及,为了企业迫切地需要的人才来建立适合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的管理制度。企业对于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视是贯彻并落实先进的经济管理制度的坚实基础,在招募人才的同时,企业还应加大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通过实施,发现、修改和完善现制度下的缺陷。

(三)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完整、健全的管理体系,将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混乱,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很多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效率,有管理漏洞存在的可能却无法检查、制约、调整,使得企业无法保障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及其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吸引了不少外资企业来华建厂,本土企业的数量也呈一个较快的加速度增长。在收获财富的同时,大规模兴建工厂的弊端也逐步呈现。建厂对环境的破坏以一个不可逆的态势侵蚀着居民的生活环境。随着世界对于绿色发展的概念的提出,中国政府也逐步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开始完善各项环保法令。而企业建立经济管理的绿色发展模式,不仅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遵循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还是树立企业形象的一个途径。我国居民深受环境污染所累,如果企业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模式,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很多企业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是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分出一部分金钱保护环境将会提高产品成本,使得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然而,绿色企业之所以缺乏竞争力是由于具有制度优势的传统模式下的企业经营没有反映出真实的环境成本。于短期来看,绿色发展模式下的企业是竞争不过传统模式下的企业,但随着消费者对于企业形象的认知、消费需要以及政府对于绿色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的鼓励政策的颁布,绿色发展模式下的企业将更具有竞争力。绿色发展模式下的企业摒弃以往线性价值实现模式而采用循环价值链的经营模式,这有助于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其他企业、政策制定者等所有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自身实力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循环价值链模式,企业可以减少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环境成本,此时,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使企业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政府都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并能够在和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三、绿色生态模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绿色生态模式是新形势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使企业在绿色生态模式下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企业需重视绿色生态文化、绿色生态技术以及绿色生态生产这三点。

(一)绿色生态文化是构建生态模式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企业要想构建绿色生态模式,必须先使全体其员工包括领导层充分理解绿色生态文化的含义、目的、内在要求,使绿色生态文化的概念深入人心,使员工有意识地节约资源。在日常中运用起绿色生态硬件设备,可以时时将绿色的的思想传达给员工,帮助他们在日常办公过程中注意绿色环保。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企业广泛地使用着打印机来作为记录信息的方式,这将造成很大的碳排放以及纸质浪费,更多新型产品的问世及推广体现着我国对于无纸化办公的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有能力的企业可以适当设立专门的绿色管理组织,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系统地管理企业内部的资源。在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的情况下,企业绿色生态文化将是企业形象的一个体现,接受了企业绿色文化的消费者的态度将会在企业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绿色生态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随时更新产品,而在这个绿色管理盛行的时代,企业首当其冲需要研究的方向就是绿色技术。绿色生态技术可以使企业每单位产出的投入减少,浪费减少,更加有效率地利用现有资源,从而在提升企业利润的同时还能减少生产经营对环境的污染、提升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硬件设备绿色生态的同时,软件技术也可以为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有些生产经营是需要大量地实验,等达到最终效果了才能着手生产的,而这个实验的过程往往会耗费大量的资源。使用有效的软件将较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为企业带来利润。不具备独自研发绿色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企业合资经营或是独立购买的方式获得相关技术。虽然前期投入的成本可能比较大,但这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进的作用。技术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性、合理性、安全性。

(三)绿色生态生产是实现企业实行绿色生态模式的基础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对应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想要摆脱这样没有效率又危害环境的现状,绿色生态生产的问题亟待解决。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使得在生产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采用无污染、低污染的技术设备以节约资源,减少生产污水、废气、噪音的产生,保护环境;生产时使用无毒无害、易分解的洁净产品,保障产品绿色生态;开展循环回收系统,加强对生产废料的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完善合理的生产体系,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流失和泄漏;对于企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物,加强整治力度,减少污染外泄。不仅仅是生产实物产品需要绿色生态,技术类的生产也可以做到。新形势指的不仅仅是时代、观念、政策的新,还指技术的新颖。互联网的时代早已来临,办公不一定要在公司进行。不需要特殊设备的生产经营可以让员工自己在家完成,员工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充分地运用起互联网来实现异地办公、异地会议等。这样做,企业可以大大降低如办公室水电费、环保费等管理费用以及员工上下班交通的补贴费用。在做到网上办公的公司还应注意建立企业绿色文化,这里的绿色文化指的不仅是让环保的概念深入员工内心,还包括全体员工团结一致,这样才能让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有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关系。

四、结束语

在当前新形势下,企业的经理管理需要改革,需要创新。企业管理不能仅仅以利润为主导,还应多多关注其他各个方面的因素,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构建以绿色为主题的发展模式将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作者:张逸云 单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绿色发展论文:制造业联动发展绿色物流管理论文

1基于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绿色物流现状

1.1物流业总体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在物流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管理起步较晚以及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从而使得我国的物流管理仍然处于发展的一个初级阶段。例如,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物流管理企业的设施比较落后,他们不能及时地引进各种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从而严重地阻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步伐。另外,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他们所使用的基础设施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近几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许多的物流管理企业由于受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约束而不能将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中,从而导致物流管理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以及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大大的降低了运输效率。

1.2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缺乏沟通和衔接

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缺乏沟通和衔接是我国目前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不能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在物流业以及制造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大量大型的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不断的涌出,但是,物流企业的规模与制造企业相比较仍然比较小,这就使得许多制造企业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充满了质疑,他们认为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不足。另外,制造企业还担心如果将企业物流外包会使得自身企业对物流企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而失去了企业自身的主动性,甚至会影响到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等。,许多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不相信物流企业的供应服务能力,因此,许多制造企业都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这就使得物流企业不能对制造企业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也不能根据制造企业的需求来不断的改革和完善自身的供应服务能力。

1.3物流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的是,一个合理有效的物流管理对于制造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了制造企业的发展进程。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渐渐的涌出了大量的大型企业。另外,尽管我国在物流业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制造业的发展相比较,物流业的发展就显得较缓慢了。例如,许多物流企业的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管理体系不够先进和完善、供应服务能力不强、企业的规模也比较小,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物流业发展滞后不仅不能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而且还成为了阻碍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2基于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绿色物流管理实施

2.1积极推动制造企业脱离物流服务环节

积极推动制造企业率先脱离物流服务环节是促进物流业和制造业进行联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渐渐的涌出了大量的大型制造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却始终不能脱离物流服务环节。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尽快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例如,我国相关政府应该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带头脱离物流服务环节,然后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物流服务机构,并且应该及时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另外,企业还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并且让他们定期对物流管理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从而不断的提高他们的物流服务能力,最终提高物流管理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

2.2推动物流企业加强一体化服务能力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在物流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各个企业都形成了自身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比较落后,从而使得他们的一体化服务能力仍然比较落后,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积极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鼓励各个物流企业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企业自身的一体化服务体系,进而渐渐的提高他们的一体化服务能力。

2.3加强物流业和制造业技术和装备的融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进步,我国在物流业以及制造业的装备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到目前为止两大行业仍然不能很好的合作,使得它们的技术以及装备始终不能得到融合,从而极大的影响了两大企业联动发展的进程。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鼓励科研部门不断的开发新的设备,丰富设备的功能。另外,物流企业也必须要积极了解制造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设备,然后根据它们所使用的设备来完善自身的物流管理设备,从而很好的促进两大行业技术以及设备的融合。,我们还应该鼓励物流业和制造业及时关注我国科技的发展进程,不断的更新企业的设备,尽量使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

2.4加强联动推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首先,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及时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利用这些政策来强行约束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的行为。然后,当地的物流管理中心和制造企业管理中心必须要定期组织一些联动活动,加强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联动的组织领导,不断的提高各个企业的联动意识。同时,我们还应该及时发现物流业和制造业在联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不同问题尽快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不断地优化两大行业联动的环境。,各级、各部门应该积极履行自身的职业,对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定期进行监督和督促,提高两大行业的合作概率,最终使得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的联动发展能够迈向一个新的阶梯。

3小结

为了更好的促进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利用这些法律法规来约束物流活动。同时,各个物流管理部门也应该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积极推崇绿色管理理念,并且将绿色理念应用到物流管理过程中,从而真正的实现绿色物流管理的目标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也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包装技术,在确保经济收益的情况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企业还可以改变各个环节的生产方式,建立健全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

作者:徐勇强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绿色发展论文:我国发展绿色建筑设计论文

1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及时,节能降耗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较大限度地利用天然能源或可再生资源,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降低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的应用,防止污染。第二,绿色环保特征。工程施工从开始设计时,就要考虑使用无污染、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竣工后和使用后的拆除,要本着保护周围环境的原则,在本质上真正做好环保。第三,舒适安全特征。绿色环保设计所强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建筑内部设计的安全性,遵循设计特征和科学合理的秩序,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环保性和人性化。

2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共生性原则。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本着相互间相互共存的原则,绿色建筑在生态建筑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调整生态系统平衡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达到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2)反馈性原则。

在企业进行绿色建筑施工时,要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把社会和人们对绿色建筑需求信息及时反馈,通过向社会作好传承和倡导,使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绿色建筑,喜欢绿色建筑,也让绿色建筑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占领广阔的市场。

(3)整体性原则。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必须把握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原则,在细节上要符合绿色建筑的整体要求,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相互依赖互相共存。

(4)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平衡关系,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促进,才是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的规律。本着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满足人类与生物共同利益的情况下,为自然资源长足发展提供需要和保障。

3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3.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及时,绿色建筑设计前,设计师要认真的进行思考,把绿色建筑的节能和环保的特性,进行初步设计;第二,定稿后,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采纳用户的反馈意见,分析对绿色建筑施工设计所提要求,呈现出人性化设计;第三,做论证,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整体优化,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服从政策,解决阶段性出现的各类问题。

3.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

(1)自然资源。

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较大限度地对其进行开发,借助大自然的各方面进行考虑。

(2)成本计算。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不单只考虑工程本身的费用成本。

(3)回收利用。

通过考虑和满足人们的要求,关注人们的舒适度,以及运用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

(4)方案不同。

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并结合方案的优点,用好的方式方法,力求在设计方案时,突出特点完善设计。

(5)给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考虑群众生活生产的各方面需要。

3.3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同时应用于绿色建筑中。计算机的应用使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退出时展的舞台,改变原来建筑设计师先提方案,再由木工或其他系统的工程师提出设计的方法,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与专业人员沟通,计算机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间存在的隔阂,各专业间的信息,都利用电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方案,增大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较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减少因采用绿色方案人造成的绿色建筑投资的增加值。

4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4.1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建筑工程。所以,必须选择良好的、适合的条件,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情况,气候、地貌、地形,较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致的能耗和污染。在不同地区绿色建筑设计有不同的效能。

4.2尊重基地环境

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力求与周围各项环境保持统一和谐,创造人类安全健康的使用空间,高效使用能源和环保材料,提高绿色建筑较大应用性,是建筑达到经济、实用、便利、安全的最基本保障,建筑设计同时又是人文、地理、生态学科的复杂工程,具有自身特性,所涉及领域和学科繁多。

4.3重视整体设计

绿色建筑注重的是在整体设计中是否存在问题,因为设计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本身的预算、性能和成本付出。在设计时要与经济、文化、气候、环境有机地结合,做到综合分析,整体规划,合理设计。要根据当地实地情况,结合需要进行设计,避免因盲目随众而出现问题。

4.4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建造新的或改造旧建筑时,一定要与当地文化环境地域性质结合起来。在保障居民原有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更新或提升现有生活居住环境,使街道社区与建筑设计很好地融合起来,本着继承和保护原来地域景观,改造新的城市景观的原则,采用地方传统建筑工艺,对历史建筑、传统街区景观妥善保护,使绿色建筑真正发挥较大作用。

4.5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建筑设计师要在做好室外环境的整体规划基础上,还要兼顾室内环境的,合理规划,要想保障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就需要使用对人体无害环保的建筑材料,阻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和气体的产生,避免不良空气的出现,优化各类环境使室内环境合格达标。

4.6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提到绿色建筑就与节能环保对接,在设计中,使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节能技术和材料是最合理的选择。及时,根据日照情况选择照明系统,在设计师结合日照强度,有针对性地使用局域控调、换气、换水系统;第二,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合理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做好二次能源的利用:第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时,要考虑对于建筑更新、保养、修缮的合理设计;第四,给竖井,层高,机房设备等设计需留有发展余地。

5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一项长远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建筑工程发展到今天的一项飞跃。与今后人们生活生产密不可分,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集人文、地理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主流建筑。绿色建筑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采用绿化与美化、历史与自然、低能与降耗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科技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具有智能控制、绿色材料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综合讲解、合理规划、排废减量无害、环境舒适健康、居住功能灵活的几大特点。

作者:鞠多 单位:五常市建筑勘察设计室

绿色发展论文:绿色建筑发展的经济学论文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国自十一五以来逐步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提出了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明确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方针。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实现绿色经济的重要方面。对于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有很多种,通常认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所有阶段,尽量节约资源和能源,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建筑污染的目的。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较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源于“建筑节能”,建筑节能一般是指建筑的建设、运营等环节中的节能,侧重于材料和综合用能的节约,而绿色建筑的概念则比建筑节能更为宽泛。从建筑的生命周期来说,包括从规划设计开始到后期的建设运营等过程;从与环境的关系来说,绿色建筑更侧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总的来说,绿色建筑应该是提供环境且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

2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分析

绿色建筑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全国各地绿色建筑工作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往往存在着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一头热”,而在开发商、消费者等市场主体那里“遇冷”的情况,这种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推动实施的难度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需要解决的是经济的外部性问题。依据经济学的原理,如果自然资源没有被过度使用,不存在自然垄断,也没有经济外部性等问题的情况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会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实现较高效率。但如果存在经济外部性问题,这种资源配置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所谓经济外部性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经济,另一类是外部不经济。根据一般规律,市场会优先甚至过度生产外部不经济的产品,而外部经济的产品则会出现生产和供货的不足。绿色建筑则属于典型的外部经济的产品。当边际内部收益曲线MPB与边际成本曲线MC相交于a点,此时价格为P1,产量为Q1,但这个产量并不是社会产量,因为绿色建筑生产行为所带来的“外部收益”没考虑在内。考虑到绿色建筑的“外部收益”,于是产生了如图所示的第2条需求曲线,即边际社会收益曲线MSB,当边际社会收益曲线MSB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b点时,价格为P2,产量为Q2,此时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绿色建筑外部经济性的存在,在缺乏其他调节措施的自然状态下,绿色建筑产品的供给总是倾向于低于社会需求,达不到社会产量。另外,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和良好的外部效益产生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也就是说,开发商等绿色建筑的生产方作为投资人和成本承担者得不到所有的外部效益,造成了内外部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差异。用公式表示如下:内部收益(成本)+外部收益(成本)=社会总收益(成本)因此,在没有外部干预或调节的情况下,生产者得不到外部收益,也不愿意付出额外的成本,提供绿色建筑产品的积极性则不高。

3解决外部性问题,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调节措施

依赖市场机制解决绿色建筑发展的问题显然是收效甚微的,在现阶段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或许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和途径,来补益和调节市场机制的不足,通过行政手段的干预、新技术的运用、经济激励的实施解决绿色建筑外部性的问题,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3.1加快推动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建立

从世界各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经验来看,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不是一蹴而就的,基本要经过节约能源资源—关注生态和自然环境—环境量化—法律法规强制等4个阶段。我国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立法工作还比较滞后。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筑法》等法律对绿色建筑的界定和描述不清晰,建设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关于绿色建筑的规章制度缺乏强制性。立法工作首先国家层面要重视,其次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道路。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对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和实践,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推动绿色建筑工作。以英国为例,英国是目前世界上政府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国家之一,从2002年开始,先后颁布了《欧盟建筑能源性能指令》(EnergyPerformanceofBuildingsDi-rective2002/91/EC)、2004年的《住宅法》(HousingAct)、2008年的《气候变化法案》(ClimateChangeAct)、《建筑能效法规(能源证书和检查制度)2010》【EnergyPerformanceofBuild-ings(CertificatesandInspections)andRegulation】、《能源法2010》(EnergyAct2010)。此外,美国、德国、日本在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建立方面都有很好的做法,有效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建筑法》和《节约能源法》中对绿色建筑未有涉及,虽然有关于建筑节能方面的规定,但表述比较模糊和笼统,基本是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应当加快推进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制定的进程。因此,首先应提请全国人大,对《建筑法》和《节约能源法》这两部国家法律进行补充和修订,根据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增补相关内容,以规范和约束绿色建筑工作的发展。其次,为了明确和细化绿色建筑相关的管理政策、奖惩措施、管理结构等,应制定《绿色建筑管理条例》,由国家住建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员会、环保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国务院审核并颁布实施。其他相关的部门规章、配套政策文件也应当根据绿色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更新,增强实际的可操作性。

3.2推动绿色建筑相关新技术的运用

首先,提高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认识和关注,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收益的概念。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有75%发生在运营和使用阶段,在此之前的设计、施工等建设阶段成本仅占25%。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收益的概念后,对建筑物经济性的评价覆盖了其策划、设计、建设、使用、维护甚至拆除的所有费用,更加客观和。而绿色建筑一般具有初期投资大,而运行、使用成本较低的特点,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评价绿色建筑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其次,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30%,传统建筑方式下,工期长、能源和材料消耗多、扬尘和污染严重、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关键在于依靠机械化装备和信息化管理,减少现场湿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集中工业化生产建筑部构件,降低建造过程中的综合损耗,可实现节能、节水约30%;通过标准化集成和生产,降低材料损耗,可实现节材20%-30%;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可大幅节约人工和缩短工期,现场建筑垃圾可减少60%-80%,降低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可以说,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不谋而合,同时实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强环境保护的目的。因此,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应当与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相提并论,从而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的建筑业生产方式,实现建筑业发展的绿色目标。与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和建筑工业化密切相关的还有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的运用。BIM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有相关信息和数据,是对整个项目的数字化表达。他可以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领域得到应用,能够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中的能耗、环境的分析和评估提供依据,实现合理用能、节约用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目的,同时可以提出一整套合理用能与降低能耗的技术方案,并对绿色建筑的监测、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BIM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对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3.3实施有效的经济激励

由于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其实际产量总是低于社会产量,反之,非绿色建筑的实际产量总是高于社会产量。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就必须解决绿色建筑的外部效应问题,尽量使绿色建筑产生的外部成本和收益转化为生产者的内部成本和收益。适当的经济激励是比较直接而有效的做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做法,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实施税收调节;二是进行财政补贴;三是惩罚性收费。税收调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用于鼓励绿色建筑的税收优惠,包括对研究或实施绿色建筑项目的企业减免所得税;对企业用于生产节能产品的设备,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设备投资可以抵减所得税;企业生产或销售节能产品取得的收入,实行税前减免等等。另一方面是对非绿色建筑的限制和增税,包括开征能源税、环境税等税种鼓励企业和家庭节能减排;对高能耗建筑以及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提高征收税率等等。财政补贴可以是对绿色建筑生产者的直接补贴,也可以是对绿色建筑消费者的间接补贴,更多的是将两种补贴方式相结合,既能够鼓励投资者积极开发应用节能技术和产品,又可以促使消费者主动参与实施建筑节能。财政补贴的资金可以来源于财政补助、预算投入、政府采购等方面。这样既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扩大生产能力,又能刺激消费,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对发展绿色建筑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是目前常见的做法,此外,对于与发展绿色建筑相违背的做法则要进行惩罚性收费,双向调节可以更好地保障绿色建筑产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储海燕 单位: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绿色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建筑论文

1走向未来的工业建筑

1.1传统工业建筑缺乏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低碳社会和绿色建筑浪潮的影响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绿色建筑的理念也已经进入工业建筑设计领域。我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建筑节能要形成1.16亿t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其中在绿色建筑环节,要形成4500万t标准煤的节能能力。这就要求包括工业建筑在内的建筑业必须积极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1.2从传统工业建筑到现代工业建筑

在人们的观念里,相对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追求的仅仅是经济实用。一般的工业建筑给人的印象总是“笨重”、“庞大”、“丑陋”、“粗犷”等,这是人们对工业建筑的基本认识。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分工有了新的变化,产业结构已经与数十年前不同,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也由粗放式为主转变为集约式为主,企业的升级改造日新月异,现代化的高精尖工业取代了传统工业。在此背景下,工业建筑也有了新的需求:一方面,出于对人员的健康保护,对建筑室内外环境要求更高了,与此同时,建筑的建造成本和能源消耗也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工业建筑形象也有了新的需求,工业建筑也需要成为体现时代特色和精神诉求的新建筑。

2工业建筑的优势和价值

工业建筑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典型的示范性样板作用和的创新优势。现代建筑先驱格罗皮乌斯认为,工业建筑应当是住宅建筑的样板。一直以来,工程师就寻求用最少的劳动力、时间、原材料和资金生产出最简洁产品,工业建筑很早就已经开始在工厂像其他产品一样装配和制造,这比建筑行业为住宅建筑采取同样的预制装配措施要早得多。在这一方面,工业建筑无疑是具有经验丰富性优势的。对每一项建筑工程来说,有技巧性的、创新性的方案,包括形式、材料、色彩、从内而外每个细节都体现出完整、清晰的观念。工业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在追求绿色建筑的创新方面更具优势。新的材料、形式、构造细节等,都可以在绿色工业建筑中得到尝试创新,在这一方面,工业建筑面临的不仅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

3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建筑

3.1绿色建筑的发展成为社会主流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源自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聚焦于建筑技术发展的研究,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取得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和突破。绿色建筑关注的范围,既有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既有构造节点的创新研究,也有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探索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诸多方面。随后数十年,关于绿色建筑的实践在世界很多国家展开,众多的研究成果包括建筑节能技术、绿色种植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循环再生技术等逐渐应用于建筑实践。时至今日,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燎原之势,遍布全球。

3.2绿色工业建筑中离不开设计

工业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不是一个单独学科,是一个设计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要求从前期的规划中就考虑建筑的低碳策略,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概念引入,并贯穿到整个设计之中。设计伊始就应该有各专业工程师介入,共同制定建筑的绿色计划。例如,如果暖通工程师最初没有介入的话,后期往往是很多补救的措施,这些措施将难以成为化的措施,进而造成浪费。以建筑节能为例,节能设计首先要有节能设计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应该是科学合理、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节能设计的目标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长远观点。这个目标,除了满足国家规定的节能百分比要求外,还可以根据项目特点提出更高要求。只有不断的提出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取得突破和超越;在指定节能目标的基础上,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取最合适的节能技术和策略,这一步则是最为关键性的,是决定性的。同时,建筑节能的技术需要合理组织、灵活运用,不能简单堆砌或者顾此失彼。没有合理规划的节能措施往往难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反而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4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建筑

早在2010年6月,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就已经编制完成,并于同年8月由住建部批准颁布。在此《导则》基础上,由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4家单位参编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1年通过审查,2013年8月,2014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绿色工业建筑”的概念,抓住了工业建筑的特点和共性问题,并为各行业工业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和评价标准。该标准针对工业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外环境和污染物控制、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评价标准。其中,关于室内污染和职业健康部分的评价标准,是《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创新之处,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4.1绿色工业建筑与节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大量土地资源消失,建设项目中节地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绿色工业建筑节地,首先要充分研究工业生产形式以及内部的物流特点,再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次,设计合理高效用地的单体建筑也非常重要。要地上、地下统筹考虑,充分考虑立体空间的应用,打破以往工业建筑以单层空间为主的思维,充分研究、科学论证,做到疏密得当、简洁高效;第三,要充分利用非耕地类的土地如荒山、荒滩、劣地等,尽量不占越来越宝贵的耕地资源;第四,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处理建筑物内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以免污染周边耕地,这也是节地的重要体现。

4.2绿色工业建筑与节能

能源节约和新能源的开发是解决当今能源危机的两个重要方面。因为建筑的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的30%~40%,因此,建筑领域的节能在整个社会的节能中至关重要。工业建筑在节约能源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在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中,能源消耗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设计目标参数,这个参数决定着工业建筑设计从最开始选址到正常运行的每一个细节:在总体规划和选择结构形式中,要明确地根据太阳的方位来判断;要将气候条件和拟采用的绿色技术相结合;要合理组织流线以减少交通方面能源消耗;要充分利用工业建筑运行过程中的采暖通风空调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为生产服务。总的来说,的绿色工业建筑内部仅仅需要很少的机械或者人工采暖、通风和采光。关于绿色工业建筑的节能,建筑师应形成以下认识:首先,的能源其实就是好的节能设计方案,好的节能设计方案是选择;第二,因为要充分利用被动式太阳能。而且,现代工业建筑往往有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采暖、自然通风等被动节能措施;第三,有条件时,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尽管目前可再生能源相对昂贵且效率不及常规能源,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能够节约石化矿物能源且环境污染小。就太阳能应用来说,尽管目前应用太阳能比较昂贵,但使用太阳能仍然是值得的。目前,国外很多绿色工业建筑在设计中尝试用技术方法将可再生资源转变为电能、热能等建筑消耗的能源,实现了太阳能建筑设计一体化。例如,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电装置和风力涡轮发电装置,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等,实现建筑自身能源供给平衡,即建筑运行不再需要额外的能源供应,甚至建筑自身产能大于消耗,并能将剩余的电能输送给城市电网。绿色工业建筑节能主要是护结构的节能,包括屋顶、外墙、门窗等部位。在这些部位,要优先采用绿色环保建材作为保温隔热材料,以起到节能作用。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一方面可以减轻建材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建筑结构自身重量,减少热量损耗和资源损耗。同时,建材使用量降低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节约了人力资源。

4.3绿色工业建筑与节水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据有关资料,我国人均淡水供应只有2000m3,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世界平均水平是3000m3)属于缺水国家。同时,我国人均淡水供应正在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我国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南方较为充足而北方严重缺水。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由于以前粗放式的发展,我国大部分河流和湖泊等天然水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超过6亿人口正在饮用被污染的水。对于绿色工业建筑的节水,要从开源、节流、高效利用和创新利用4个方面考虑。开源方面,主要是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工业建筑一般所占区域大,建筑层数低、屋顶面积大,同时地面铺装面积大,雨水靠自然渗透是不现实的,反过来,将屋顶、硬质路面、广场等区域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净化,将会是一笔不小的资源;节流方面,主要是减少水资源流失和浪费;高效利用方面,是指利用技术创新,安装节水型设备和器材,正确、科学地设计城市管网,使水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合理;创新利用方面,是指依托技术创新,加强水的循环使用。可以通过污水、废水净化系统、中水系统等设置达到这一目的。

4.4绿色工业建筑与节材

根据法国《环境建筑报》,绿色建筑材料可分为以下5个类别:材料有利于环境;不含有某种有害成分;可减少建造、维护、拆除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建筑运行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有助于形成安全而健康的室内环境。绿色建材的宗旨是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的。绿色建材在生产中,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大量使用工农业或者城市废弃物,尽量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生产出的建材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目前,业内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三类:首先是一些传统绿色建材,如钢材。这类建材的特点是可回收、可循环利用。虽然材料的生产消耗了大量能源,但材料的重复使用有利于节材节能;其次是用工业生产和建筑废弃物为原料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制造的建筑材料,如利用建筑废弃物现场制造各种砖材。据报道,我国某企业研发出一种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制砖组合生产线,即移动制砖工厂。该生产线将建筑垃圾处理移动破碎站与移动制砖机配套,把“砖厂”移动到拆迁和施工现场,现场制作道牙砖、植草砖、广场砖等十几种市政用砖。这类建筑材料的特点是既获得了新的建筑材料,又消化了大量废弃固体垃圾,一举两得,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第三类是新研发的各种新型绿色建材。这类建材主要特点是在某些方面有着很强优势,如保温方面。对于新型建材是否能够推广,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由市场进行判断。对于建筑师来说,一方面在设计中要积累材料信息,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积极使用新型绿色建材,同时,也要加强甄别能力,防止因为绿色建材鱼龙混杂而失去判断力。

4.5绿色工业建筑与职业健康

传统工业建筑中一般都有大量余热和烟尘散出,大量化工类工业建筑不断排出大量酸、碱、盐等腐蚀性物质或者有毒、易燃、易爆气体,还有很多工业建筑内部时刻产生大量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现代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关注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人的精神健康,力争创造宜人、舒适、高效的绿色空间。在这里,不仅仅生产活动能够高效有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能够得到满足。具体设计时,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例如迪斯•乔比恩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奈尔曼售后服务部中,企业决策者和建筑师力求给广大员工提供积极的趣味性空间。整个设计强调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重要性,并且按照人员规模和比例精心设计建筑结构,同时为员工设计了精彩的生态休息大厅作为交流的场所;再例如德国诺伊格鲍尔与罗斯设计的格特拉克研发中心,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的开放性、交流性。在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下,该建筑内部各部门之间清晰可见,视觉上形成沟通。

4.6绿色工业建筑与环境保护

对于工业建筑来说,真正的“生态建筑”几乎是不存在的,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生态建筑本身是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但建筑总是会形成对环境的破坏,工业建筑的破坏往往更加明显。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尽可能地减少因为建筑存在带来的环境污染、将因建筑的存在而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就是生态。值得期待的是,绿色工业建筑有可能采取科学高效的绿色措施来达到节约资源和避免浪费的效果。同时,在工业区规划时,要考虑到对基地内部生物群落的影响,尽可能地使绿地联通,保护生物群落以及生态走廊。再例如,工业建筑要避免在一些特殊地区建设,如生态敏感区、动植物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等。

作者:杨宝 乔利利 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绿色发展论文:森林定位论文:绿色森林发展界定

本文作者:侯元兆 杜士才 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林业局

2012年里约会议(里约+20)将向绿色发展转轨

人类将再开一次可持续发展会议,这就是正在筹备的2012年6月里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里约+20)”。这次里约会议被认为是地球留给人类的一次机会[8],将有至少120位国家元首和5万人参加,目前各国正在加紧筹备,包括我国。联合国环境署已经公布一些核心文件,主要有《绿色经济报告》(GER)和《迈向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面向政策制定者的综合报告》等。《绿色经济报告》还专门提出一个森林专题报告,即《森林篇———投资自然资本》[9]。所有这些文件都提出和阐述了绿色发展的概念,绿色经济与褐色经济在效益、脱贫和就业等方面的比较,以及转轨到绿色发展的条件和举措等。现在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新的里约会议必须引导世界进行真正的改变,引导迄今为止的经济基础转向可更新自然资源;引导迄今为止的生产、贸易和消费走上绿色模式;还必须重新定义那些200多年来一直支撑黑色经济或褐色经济模式的经济学概念,包括对价值观、GDP驱动、财富、福利、安全等概念的重新定义[3]。有些国家已经抓住了金融危机提供的机会,开始致力于把国家经济调整到绿色轨道上。例如,韩国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中有81%的资金属于绿色投资。不丹已经抛弃了GDP,改用“国民幸福总值”(GNH)。法国总统建立了一个科研团队,正在为发展制定新的国民经济指标体系。德国已经有效地提供了可再生能源就业机会。英国的沃金市已经建成了一个由太阳能、风能、水力、生物能和天然气等组成的本地自供清洁电力系统。我国的重庆也在推动绿色发展,“森林重庆”的提出远超出绿化造林的意义,体现了重建山区森林财富和城市森林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的内涵

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提出《迈向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面向政策制定者的综合报告》,同年11月在北京了《绿色经济报告》。这些报告提出了更明智的对自然资本进行管理的路线图,描绘了未来世界创造财富的方式,即提出绿色发展的概念。报告还建议每年将全球GDP的2%用于“绿化”10个核心经济部门。绿色发展把传统发展的失误定义为“资本误置”,即过多地投资于那些把自然资源转变为工业资产的领域,而忽视了对自然资产的投资。绿色发展观点认为,只有对自然资本投资才能使发展得以持续,仅靠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绿色发展还是一个真正的脱贫机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有助于社会公平。绿色经济的本质就是低碳经济。转轨到绿色发展模式的条件是:1)动员国家力量,形成国家意志(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力度还不够);2)制定“绿色发展规划”,引导社会投资,用政策推动转轨;3)科研重点转向开发绿色技术;4)发挥本国优势,确立发展重点;5)要有巨额资金投入,为此必须创新融资机制。几千年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总是把天赋的森林改造为耕地或用以采伐商品木材,传统的发展始终就是这样天经地义地牺牲各种天赋资源以追求金钱或人造财富。传统的财富概念认为金钱和人造资产是财富,却始终不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财富的视野。

按照传统财富的概念,从森林里砍伐出来的木材是财富,但森林生态系统不是,生态系统服务更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耗损与环境破坏均源自这一片面的财富观。绿色发展下的财富概念不仅指金钱、商品或工业资产,更是把自然资源视为财富。由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开创的西方经济学,由最初的研究通过工业和贸易获取财富,发展到研究商品生产和贸易行为本身,最终忽略了对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本身的关注,引导社会走入了掏空发展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死胡同。现在,很多专家正在回归到经济学对于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基本认识就是,自然资源本身也是财富,投资于自然资本,在若干年后将获得高于投资人造资产的收益。不难理解,如果人们能像追求传统财富那样追求自然资产,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就不会出现无米之炊了。可惜,迄今为止,我们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组织结构、政策体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仍然是以消耗自然资源、建设人造资产为导向的。较之于现行的投入、技术、教育等,人类培育自然财富的能力建设仍处于边缘状态,更别说成为主流和核心了。传统福利的定义是指收入、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效用,以及社会保障公民健康和幸福的各种举措。传统的经济增长遗漏了福利的非“财富”因素,正如我国的“在滋生癌症的环境里点钞票”的说法。为了纠正这种步入歧途的发展,不丹国王发明了“幸福指数”,联合国开发署发明了“人类发展指数”。这些指标都完善了福利的内涵。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将福利定义为“生态系统是人类福利的基础”。

MA指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最终要依靠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传统的健康福利概念,是追求一个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按照这个概念,不能排除这样一个悖论:社会一方面把国民置于一个越来越损害健康的环境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建设越来越多的医院来医治他们。而健康福利的新概念是从医学模式转向生态系统途径,这颠覆了传统的健康福利观。森林环境是人类进化的源环境,人类离开森林如同鱼儿离开了水。即使在现代社会,森林产生的氧气、负离子、萜烯类物质、清洁的水资源、清新的空气以及宜居的环境温度等,仍然都不是现代技术所能替代的。因而重新定义福利,就是主张森林回归,人类要重建森林环境。仅凭现有的科学依据,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社会越是走向现代化,环境越是应当森林化。环境的森林化和财富的绿色化是一体的。国家安全不仅是国防,也包括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木材安全、山区安全、社会安定等非传统领域,以及有军事用途的自然资源和产品的供应。主席指出[16]:“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现代战争都是为了争夺资源,稀缺资源可能成为战争的起因。储备资源早就是西方国家构筑安全的重要思维。大多数非传统安全问题都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关[5,17]。如果我们在国土上重建了品质森林生态大系统,就可以规避很多生态灾难、能源危机、木材危机,构筑起山区生产与生活的安定环境,而且有益于社会和谐。有了稳定的内部安全,国防安全就会具有更强大的保障,这个辩证关系可溯源至自然生态系统。绿色财富、绿色福利和绿色安全,都是一体的。#p#分页标题#e#

绿色发展应以超常规机制投资自然资本

20世纪60—80年代,发达国家国土整治的概念很流行,后来他们完成国土整治规划后就不再讲了,遗憾的是我国没有完成国土整治,但也跟着不提这件事了。其实,国土整治是一个很好的自然资产建设导向。80年者曾见到过一个法国智库呈交给总统的一份专题报告,主题是“让成千上万亿吨的淡水白白流入大海是国民经济的较大浪费”,所以法国主张把陆地淡水资源充分利用后再排入海洋。国土整治包含很多领域,例如国土品质森林培育、长期性水利建设、山地安全治理、盐碱地治理、高产牧场建设、基本农田建设、海洋环境和海洋产业建设以及自然保护等。在发达国家,各种国土整治工程已经于上个世纪完成。但我们连水患治理和水利建设还没有完成!结合国土整治,把各种生态系统当成资产来建设,这就是绿色发展。以森林为例,一个国家,森林占有一定的国土面积,但总要当作资产、当作财富,获得经济产出才行。几个北欧国家的实践证明,森林资产不是边缘性的,而可以是基础性的。2011年主席参观过奥地利的一个牧场,那个牧场已经经营了200年,但是草场越来越肥沃,可持续发展没有问题,而我们的草场,放牧几年就沙化了。还有我们的近海、湖泊和江河,几乎已经无鱼可捕。而吉林省的查干湖,60年来每年冬捕,一网总能捞出十几万公斤。这就是对可更新自然资产投资的绿色发展。通过以绿色发展为内涵的国土建设创造财富,还具有公平性,因为它由千军万马参与。不像华尔街金融资产的高智商运作、上市公司的“钱生钱”,这类经济行为并不会增加社会财富。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过“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材木不可胜用,王道之始也。”重温孟子的强国富民之道,就是培育林、农、牧、渔等可再生自然资产。

寻求绿色发展下森林的新定位

绿色发展即将推开。站在这一历史高度寻找森林的新定位,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在绿色发展下,森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基本财富、基本福利和基本安全。联合国为“里约+20”会议准备的《绿色发展森林篇———投资自然资本》中的第1句话也是这样为森林定位的:“森林维持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支持人们的生计,是绿色经济的基础。”让我们看一下中国森林财富的潜在效率和规模:1)哈尔滨市林业局丹青河林场等3个林场的森林经营示范。经过12年经营,森林蓄积由70~80m3/hm2增加到130.8m3/hm2,超过了114m3/hm2的世界平均水平;立木年生长量由2.3m3/hm2提高到6.2m3/hm2。以此推算,对东北林区约0.367亿hm2(5.5亿亩)退化次生林开展经营后每年可新增立木蓄积1.5亿m3,新增价值至少1500亿~3000亿元。2)次生林和退化地。我国热带有0.1亿hm2(1.5亿亩)这类土地,用25~30年就会形成40亿~60亿m3的立木蓄积,价值达4万亿~8万亿元。如果对全国0.8亿hm2(12亿亩)次生林加以经营,一年可新增蓄积3.12亿m3,新增价值至少3120亿元。3)南方桉树。多年以来,种植桉树每年可以获得约7500元/hm2的纯收益,而原来的荒山没有产出。4)全国的森林经营。若提升全国的森林质量,用30~40年的时间,可以建起立木资产总价值约为160万亿元的财富,可以变成640万亿元的原材料财富和2400万亿元的半成品财富,年度产生的财富也有60万亿元。这就是森林的财富潜力。目前,我国全国立木资产总价值约6万亿元,平均3000元/hm2,远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迄今,我国有2.87亿hm2(43亿亩)林业用地的利用率和资源效率都很低,放眼绿色发展,我们还远未发挥森林的财富功能。如果我们能较好地经营森林财富,也就拥有了较好的福利和的生态安全。只要拥有了丰富的、可持续的立木储备,国家就可以兴起一个以森林生物质为原材料的发达的工业体系,包括电态、气态和液态的能源以及新材料、纺织等工业,由此可以化解能源危机和木材短缺,并改善山区安全和社会安定。庞大的森林生态系统还可以吸收经济发展产生的碳排放。用森林铸就绿色社会的运行基础是有根据的。

主席在2011年(北京)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强调,中国要把林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完善林业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加大资源培育力度,提升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19]。同年11月在美国夏威夷APEC首脑会议上,主席又强调,要深化亚太地区绿色增长合作,称绿色增长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增长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指出应加强亚太地区森林可持续恢复和管理[20]。但是,国内还鲜见从绿色发展的高度来解读胡主席的讲话,2012年2月11日罗富和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强调了这个问题。对于这个讲话精神的低视角理解,反映了我们还没有挣脱传统发展思维的泥潭。60年来,我们一向认为森林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这个定位有历史作用。但在转向以森林等可更新自然资产为基础的新时代,仍然坚持森林三效益的定位,会贬低森林的作用。对一种自然资源,认为它有经济效益,与认为它是经济和社会的基础,是两个高度、两个力度。一个是软定位,摆在中心和摆在边缘都行;一个是硬定位,是任何其他的发展都必须要建立其上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对讲话的解读。为适应绿色发展的理念,我们应当确立这样的森林新定位、森林新价值观:森林是基础的国民财富,森林是基础的国民福利,森林是基础的国民安全,森林是绿色经济的基础。可能有人会说,将森林界定为未来绿色经济的基础言过其实,因为很多地方没有森林。这样说,并不等于说全国的每一个省、每一个县都要以森林经济为主体。有的地区草原占优势,无疑就要以草原经济为主体;有的地区水体占优势,那就要以淡水经济或海洋经济为主体。这里定义的绿色经济基础,并不排斥其他的可再生资源经济。再说,一个动态稳定的全国森林大系统,也是农业、淡水、畜牧等自然资源发展的保障。

绿色发展下的我国森林发展新体制探讨

绿色发展下的森林发展不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而是国家整体发展的基础问题和战略问题。从现在开始,我国的森林发展应更新理念、重新定位,并建立相应的机构,设计相应的投资机制和政策体系。1)应从绿色发展的高度理解主席讲话,要树立通过森林创造财富、创造福利、保障安全和发展绿色GDP的理念,确立建设一个品质的全国动态稳定的森林生态大系统的目标,以此创新发展模式。尽管节约或循环利用不可更新资源可以延长发展终结的到来,但终究会出现油枯灯灭的那24小时,只有下决心把发展转轨到可更新资源基础上,才是名副其实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谁早24小时转轨,就会早24小时强盛。2)在现有林业主管部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绿色发展框架下的森林主管部门,一个职能高于国家林业局的全国森林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使其有能力举全国之力致力于森林发展。也可以把“全国绿化委员会”实体化,变为“国家森林发展委员会”。不管国外有没有这样做,为了创新绿色发展,我国可以带头尝试。3)在一个时期内,建议国家每年把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几投资森林发展,如每年6000亿元(大约占GDP的3%),当然也要确定这些投资能达到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重庆市已经确立了公共财政的绿色投资方向,并创新了一系列的融资机制,全国还有一些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积极性。现在需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予以规划、整合与推动。4)现行的林业观念、林业体制、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都不再适应绿色发展,甚至在传统发展机制下也是不适应的。现在面临着一个扬弃旧政策体系、构建一个森林富国政策框架的历史使命。这里,仅指出现行政策体系中的几个问题。#p#分页标题#e#

森林分类经营方案缺失了森林财富之魂。现行的森林分类经营方案,是一个既不符合旧财富观,更不符合新财富观的方案。把森林划分为2类,造成生态公益林面积过大。因生态公益林的属性要求限制经营和生产,这必然导致大面积森林资源的非财富化、低价值化,甚至排斥经营。这样的分类方案违背了最基本的林学原理,无视森林经济和生态功能存于一体的客观事实。实践上,生态公益林由于缺失了经营,有些已经逆向演替。例如,海南的67万hm2天然次生林已有60%~70%被薇甘菊和金钟藤吞噬,这些绞杀植物正在南方各省林区快速蔓延。河北塞罕坝有林地面积7.24万hm2,划出的防护林和特用林占58.5%。由于不经批准不能进行抚育性采伐,这些林分已经退化,林木的寿命缩减,每年的生产收入抵消不过防火投入。这样的森林管理,如何为社会创造财富、福利和安全?天然林保护政策走了极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国家和地方封存了很多天然林和人工林。例如,江西某江河源区对覆盖源区79%的山林基本上是“一封了之”,还导致了一些生态问题。退化的天然次生林一般都由萌蘖、杂灌组成,很少有可以成长为品质用材的树种。这样的生态系统,如果封存不动,其自然演替的前景只有2个:一是通过演替走向顶级群落。但这个过程需要200~300年,期间生态功能不高,木材价值很小。二是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演替过程中很容易因外因而突然发生逆向演替。这是由于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在自然演替中有一个很长的脆弱期,如同人类的婴儿期、幼年期,必须管理。尽管不排除这一政策有积极的成效,但有争议的分类经营政策加上走极端的天然林保护政策,导致我国林业建设未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事实上,除了小面积的核心保护区和生态特别敏感地段外,对于大面积森林资源应开展近自然经营,逐步减少“贬值资源”,扶持“增值资源”,使森林走向繁荣。国家森林资源没有明确的主体。多功能森林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模仿自然、加速发育”的手段,在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永续的基础上,科学利用自然力,可持续地产生社会所需要的品质立木和多种生态服务。近自然的森林具有自育功能,生态系统比较稳定,应当成为国家森林生态大系统的主体部分。而与之相对应的,一方面是专门用于自然保护的保护区,另一方面是专门用于生产林产品的商品林。

这两者构成了国家森林生态大系统的两翼,主体是中间的多功能森林,我们称之为森林分类经营的“飞机模型”。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建设只有翅膀,没有机身。多年以来,我国同样也缺失了对于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的研究和政策体系的建设。退化次生林经营长期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在我国1.75亿hm2的森林资源中,有次生林0.8亿hm2。培育我国雄厚的森林财富的一个重点应当是这些次生林。由次生林(或残次林、退化林地)到次生顶级群落,一般需要200多年。这样的次生林,一两代人都不会受益,但我们却可以把这个进程缩短为30~50年,这就创造了森林财富。可惜的是,有些次生林被改造成了速生丰产林,有些被转变为果园,客观上进一步压缩了多功能森林的发展空间。人工林发展长期在误区里徘徊。在我国人工造林中,有几个观念是错误的:一是改天然林为人工林,甚至前年还出现过把东北天然商品林改造为杨树林的言论;二是造林追求人工化和齐整化;三是忽视乡土树种;四是排除利用自然力。这4个误区导致我国的人工林发展长期在大数量、低效益的误区里徘徊。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长期广种薄收。工业原料林追求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工业原材料。以我国目前的桉树工业原料林为例,年立木生长量只有10~15m3/hm2,仅及国际水平的1/2~1/3。较长时期以来,我国营造工业原料林多是在破坏了天然植被以后再以低产技术营造低产林分。经济林的发展也有同样的问题,大部分果园都是在破坏了天然植被的山地上发展起来的。“以钢代木”、“以塑代木”的短视政策长期误导发展。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森林资源的破坏是木材利用所致,其实正相反,恰恰是木材利用才可有力地刺激森林发展。而“以钢代木”、“以塑代木”政策,弱化了“育林—木工”产业链,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发展。这个政策本质上是鼓励用不可再生资源替代可再生资源,鼓励碳排放,限制碳吸收,鼓励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发展,从而约束了绿色经济的成长。按照孟子的思想,培育林、农、牧、渔等可再生自然资产乃“王道之始也”。如果奋斗30年,在国土上建成一个丰厚、多产的森林财富层,我们就能强国、富民。

绿色发展论文:绿色物管论文:绿色物管发展前景思索

本文作者:熊群英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绿色物业是房地产开发商在建造过程中的建筑美学目标的体现,并且要以生态平衡为基础,运用多种绿色技术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低消耗、零污染为特征建立起来的符合人性的绿色居住环境,核心体现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简单地用物业价格来衡量。绿色物业管理思想要求在住宅小区设计过程中,将大自然、小区与居民统一纳入到一个系统里面,不单单考虑居民的生活与住宅小区之间的关系,还应特别强调居民与小区环境的自然融洽度和小区整体环境的和谐。这种思想将物业管理从单纯管理型转变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多方面综合的管理,并且成为评价一个物业管理企业品牌以及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在对住宅小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绿色物业管理要推行人性化管理的思想。绿色物业管理要将自然环境、社会人文关怀与生态住宅小区融为一体,采用绿色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绿色物业管理不仅要关注小区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维护其根本利益,更要关注人才的培养,真正将绿色管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在此基础上还要关注住宅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小区居民的安居乐业。

绿色物业管理的要求

首先,绿色物业管理在其小区设计时,除了要使用建筑学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还要加入生态学、心理学与生物学等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同时,要将多种物质方面因素与精神层面的因素相结合,从而在小区将来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小区能源与其他物质因素的良性循环,达到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建造一个低消耗、无污染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住宅小区。所以,绿色住宅小区最基本的标准如下:小区用的建筑材料须是无污染、能自然降解的;小区采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拥有科学合理的绿化,有益于保护与平衡附近区域的生态;根据生态经济学的开放式闭合循环原理设计出无废物无污染物的小区生态工程;富有生态文化、精神文明以及艺术内涵。其次,建造绿色物业时,应利用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加以生态学原理。参考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在研究制定的相关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技术导则,绿色物业大致应满足如下要求: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业主对住宅小区总体环境满意率应高于80%;各种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应实现达标排放;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达到国家安静小区相关标准,无噪音扰民问题;小区环境整洁,包括各种公共设施保持完好,车辆停放井然有序,无露天市场和违章建筑,无乱贴乱画以及无焚烧引起的污染空气的行为;小区绿化达标,包括小区的绿化面积在35%以上,无毁绿现象,小区内有适当的休闲娱乐设施;使用环保型物品,比如提倡使用有环境保护标志或者节能标志的空调、冰箱等环保电器,小区内不得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小区居民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包括能自觉遵守环保法规,能自觉采取节水、节电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行为,而且自觉爱护小区内的公共设施。,绿色物业管理为了较大程度上方便居民,要提供人性化的“零干扰服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要充分了解居民的切实需求,并做细致入微地调查,能够做到“JustInTime”的实时沟通,做到即时服务为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在居民没有相应的服务要求的时候,能够收集居民各方面的未来需求,防患于未然。在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的同时,保障居民小区的正常运转;要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管理与服务。通过收集居民的职业、年龄、籍贯、业余爱好、风俗习惯、工作特点及出行习惯等信息,将居民分类、分层,来挖掘用户的隐形需求,在满足居民一般需求的同时,较大限度地提供特定或者某个居民的特殊需求。

绿色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就要以绿色建筑为标准,要把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降低能源消耗放在首位。进入开发阶段要依据国家地方相关的绿色标准,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成功经验,制定住宅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施工标准、考核标准,并利用优惠政策,较大限度地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和绿色材料。将绿色观念贯彻到整个规划设计过程当中,并且利用地方气候与人文特点,尤其是日照与风力资源,将住宅小区的能源消耗绿色化,并且对建筑物的光、热、声等自然因素进行系统调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小区内收集的雨水全部输入到水处理站,经过净化、过滤等处理,用作住宅小区内的灌溉、喷泉等景观,较大限度降低水资源的消耗,达到生活污水的零排放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例如,小区内利用新型热媒介太阳能,能够降低热水的二次污染。市场上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集热器将太阳辐射收集起来,转化为热量直接作用于水,加热后的水保存在水箱中,这样就带来了二次污染。

二新型的热媒介太阳能,通过集热器将太阳辐射收集起来后,经过循环系统再进入到居民家中的热量交换器中,这样一来,加热后的水就储存在热交换器中,从而避免了普通太阳能热水器管里全是冷水的问题,解决了热水二次污染的问题,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通过小区照明的绿色化,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和成本。通过对小区内照明系统的总体与科学的设计,优化传统的公共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环保、光效高、稳定的照明设备,较大限度地降低小区用电,达到小区绿色照明的目的。主要是对小区进行分块化、区域化,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特点进行最有效的统筹安排。比如,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合理安排公共照明时间的长短,使在不降低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做到照明系统资源消耗的最小化,同时将成本降到低。关注科技的发展,优先选择与物业相关的高科技设备与产品的使用。如,物联网的使用,通讯网络入户以及各种信息的共享等。绿色物业要多方位为居民提供高科技服务,应用智能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将小区的安全管理、公共设施管理、监控管理等一体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结论与展望

绿色物业管理理念是随着绿色建筑与绿色物业的提出和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因运而生的,反应了人们对绿色消费的热衷和新时期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生态要求。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和要求居住环境的自然回归,绿色物业管理成了历史所趋,传统物业管理必然被取代,物业管理将继续朝着信息化、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并对保护生态平衡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巨大贡献。#p#分页标题#e#

绿色发展论文:发展规划绿色经济论文

一广东省高州市在发展绿色经济时存在的问题

1资源负荷与生态环境都面临较大压力

近年来,伴随着广东省高州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城市建设速度也在突飞猛进中,于是,城市建设的开发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就当前来说,分析高州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可以发现,建筑物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日趋密集的建筑对高州市的生态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另外,伴随着车辆的增多,高州市也面临较为严重的交通拥挤压力,这些都给高州市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此,就使得其生态环境伴随日趋弱化的发展趋势。

2社会中的绿色经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就目前来说,广东省高州市中很多部门及阶层对绿色经济的认知并不是很多,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绿色经济就是节能减排,更有甚者,认为绿色经济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限制。在公众层面,对绿色经济的认知也不多,到目前为止,还没形成一种自觉的绿色经济意识和行动,如此,会使得绿色经济在发展中遇到一定阻力。

3统筹机制不能及时落实

相关制度不能与时俱进针对绿色经济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已经做了相关的明确规定,在长三角,很多城市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对于广东省高州市来说,还缺少相应的规划。就当前广东省高州市发展绿色经济的体制来说,其统筹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很多职能都分散于各个委局办,没有形成相应的合力,如此就使得绿色经济在规划、协调以及监管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空白地带。另外,类似政绩考核机制、公众的引导机制等相关制度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二广东高州市发展绿色经济的相关措施

1强化绿色经济意识

落实科学发展实践在全市范围内做好对绿色经济的相关宣传,让广大干部及市民都充分了解绿色经济的含义以及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强化绿色经济意识,明确其发展趋向,坚定对其发展的信心。同时,建立科学的绿色指标考核体系,在体系中要将绿色经济的相关要求充分体现出来。要对微观经济主体做出合理的引导,让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污染及资源耗费控制问题,在建设工程的设计建造阶段,都要做好节能、环保以及较大利用效率的和谐。

2做好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实现高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及时,结合高州市市情,正确分析当前高州市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高州市今后的重要发展任务。第二,结合高州市未来的绿色发展规划,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从而保障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并且基于此规划,制定出高州市每年的年度绿色经济发展目标,然后结合目标,严格依据规划步骤,做到有的放矢,最终实现高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3做好绿色技术开发和推广

寻求绿色能源新突破结合高州市当前减排潜力不足的情况,适当的将减排重点从关停和治理作为主导力量向减排新技术、工艺改进、流程改善上过渡,从而在新技术下提高生产效率,减低生产成本,实现效益的提高。探寻一些新能源产业诸如热能等,并将它们作为新兴经济增长力量。结合世界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景,在工业制造以及石油化工等方面探索新的绿色突破。

4突出绿色优势

推动结构转型及时,对增量做出相应调整,使得绿色产业的比重不断加大,重点发展一些高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从而进一步将结构转型到高级产业结构上。第二,对存量做出相应调整,发展高端化的生产技术并一起带动产品结构以及产业链条的高端化,使得产业结构逐渐过渡为高端技术、高端附加值以及高端消费。第三,对空间做出相应调整,将一些具有相同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布局进行集中,如此使得生产要素能够得到一定的聚集,从而有利于资源高效配置和集中处理企业污染问题。

5对绿色消费行为作出倡导

推动高州市两型社会建设及时,对于公共消费来说,要提倡节约和节能减排,推动全社会的节能降耗,进而推动绿色经济目标的及早实现。第二,对于消费行为来说,要鼓励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对一些大功率的私人交通工具做出相应限制,将一些因交通拥挤而造成的能源消耗及污染控制在低。第三,对于生活方式来说,要尽量少用一次性产品,在节约资源及能源的情况下,较大化地实现可持续消费,从而推动高州市两型社会建设。

6进一步完善绿色制度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应保障及支持及时,抓住新机构改革的先机,将每个部门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划分清楚,整合其管理的权限,将其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对其问责机制做好相关强化,做好市域范围内的发展规划、项目制定、相关检查及监督等工作的相关协调。第二,针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做好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从而对绿色经济的工作行为做好规范,对生产者及消费者的行为做好相关约束。第三,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落实工作。将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土地及资源配置政策实行;落实好项目审批及市场准入的政策,使得绿色经济的门槛得以提高。落实好绿色产业及产品的相关激励政策。政府应该对本地的绿色产品出台相应的鼓励与支持政策。第四,做好绿色管理工作。正确运用好各类经济、法律、教育及行政手段,从而保障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严格格执行,不断加大执法强度和监督力度,保障信息的透明性,建立高效的绿色市场,对一些非绿色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

三结论

综上所述,绿色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选择。当前,对于广东省高州市来说,面对目前发展绿色经济时存在的问题,应该认真分析,并结合相应措施,将发展绿色经济的有利时机紧紧抓住,从而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存在问题及时解决,进而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抢占先机,在激烈竞争中获取到自己的位置。

作者:李程单位:广东省高州市委党校

绿色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绿色财务管理论文

一、加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绿色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我国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特别是环境管理一系列标准公布及实施以来,使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其成本效益分析中,把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考虑进来,越来越重视本企业产品的绿色化和无公害化,注重企业的绿色形象,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这也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因此提升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对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增长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绿色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企业战略发展的正确性。因此,企业的绿色管理要从绿色财务管理工作做起,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的经营由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大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绿色财务管理可以使企业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加强绿色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绿色发展理念,给决策层提供真实、可比性强、可持续发展的会计信息,促进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从而促进企业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领导并没有认识到绿色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由其他人员兼任的,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效果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具体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结果。目前,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目标制定中存在着财务管理缺乏科学发展观、财务管理规划无序、财务内控混乱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内控能力不足、资源过度浪费以及战略规划偏差,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发展理念薄弱。企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通常只是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不顾资源、环境和个人健康代价,一般只考虑短期经济效益,不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限制等条件,企业的规划与发展对于自然环境保护以及资源浪费并无客观正确认识,只对与自身收益相关的各项因素有所评估和计划,从而导致了绿色财务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致,并占领导地位,企业的投资者就是企业的经营者,这样的管理模式必然会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无序,扩大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负面影响,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缺乏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性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财务人员,无法形成现代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无法真正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优势。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创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引入社会责任风险和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树立现代绿色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保障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正确方向。传统的风险价值观念表明: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预期的投资收益率应包括无风险投资收益率与风险投资收益率两部分内容。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在风险与收益的相互协调中进行权衡,以期获得满意的收益。传统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包含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其中的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如供应商方面的风险、产品销售方面的风险以及税率调整、通货膨胀、宏观政策变化等方面的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筹资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而绿色财务管理要求重视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绿色财务管理的风险价值观应进一步引入环境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社会责任风险应该是由于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而带来的企业价值或无形资产价值贬值的可能性。企业的发展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增强企业的后劲与再生力。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必须以环境效益为前提,拒绝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提倡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

(二)科学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及保护自然环境。首先,合理确定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强化库存管理,保障资金结构的合理;建立应收账体系,规范产品购销操作流程,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问题;其次,企业要有投资管理。在面向市场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对内要加强人力资源投资,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综合技术型的财务管理人才。再次,要规范企业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财务管理人员要对投资项目启动后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合理地对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进行核算与估计,保障企业的经营和投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可控、可恢复的。始终保持绿色理念贯彻到企业财务规划和实施的过程当中。

(三)完善企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责任意识。鉴于企业发展存在的资金紧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例如,建立企业信用担保管理体系,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环保意识方面的引导工作,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引导企业财务管理、投资规划朝着规范化、法律化、科学化、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提供环境保护意识培训和技改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构建绿色企业文化。企业在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之后,要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支专业的复合型高素质财务骨干队伍。企业文化是在长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理念,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是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念。全社会应进行广泛的环保宣传和风险意识宣传,尤其应加强对财务和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对树立企业社会形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绿色理念和绿色管理意识,树立多方位、全过程的绿色管理新思想,在企业产、供、销过程中,从资源筹措、投放、耗费到资金的收回及分配诸过程都要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风险、环保风险等理念贯穿始终,最终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要提高其效率及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必须学会使用先进的相关管理软件。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与风险评估体系,可以保障企业内信息的顺畅流通,内外部环境的综合评估,促进财务人员及时获取各方面信息,配合各部门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风险评估体系还可以有效减少财务管理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可持续性。例如,当出现环境污染风险事件、产品质量下降、存货积压或者应收账款成本上升等现象时,就可根据具体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小危害。

四、总结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与社会环境活动当中的重要主体,加强绿色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绿色财务制度,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环境风险控制指标,增强绿色意识,科学合理利用企业资源,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自然环境的保护,社会资源的节约,有利于企业承担纳税义务、社会责任、环保责任,并使就业人数保持在科学合理范围之内,对国家、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最终目标;将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作为主要方法和途径。

作者:周宣伯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绿色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论文

1可持续发展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意义

1.1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立了普遍的标准和目标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清楚的框架,同时提供了完善的指标内容。与一般的建筑规范相比较,这些指标从更为明确的环境角度,将标准以及目标确定了下来。对于建筑师而言,他们在建筑设计决策阶段,可以了解到应该采取哪一项措施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时,要确定建筑设计目标,还要考虑到设计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1.2为管理者提供可以考核的方法当前,摆在建筑行业管理者面前的较大一个难题就是建筑市场规范问题,确保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应运而生,该体系为建筑行业提供了评价的具体方法,从而有助于提高建筑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的水平。

1.3提高全社会环境生态意识,确保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作为一种评价工具,该指标体系为建筑业管理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所以该体系既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生态意识,还推动了建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情况下,开发商会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寻找相关有助于提高建筑物性能的技术措施,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政府政策的要求。

2可持续发展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

2.1构建整体的绿色建筑观绿色建筑的目的就是处理好人、自然、建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的活动要建立在环境所能承受的基础之上,人类不应该过度地开发和破坏自然生他环境。与此同时,在人类生产活动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观念,既涵盖了能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又涵盖了管理、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要将这些方面因素都考虑在内。整体的绿色建筑观并不是简单的将多种技术叠加起来,而是要综合考虑各个专业是否协调,最终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在建筑评价中应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寿命周期评价是管理环境的主要工具之一,并且在1997年,寿命周期评价理论被纳入到IS0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中。寿命周期评价理论是从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等多方面去评价某种材料在整个寿命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荷的评价方法。建筑的寿命周期分析,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目标与范围的确定、分析清单、评价最终的影响、改进评价。

3构建和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议

3.1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从客观上来讲,绿色建筑评价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要素,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是非常少的,并且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够密切,这就要进一步深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我国只有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才可以为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2不断细化评价体系当前,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来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因此在构建评估体系时要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构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标准体系。对于当地建筑行业而言,灵活的评价体系才具有实质参考意义。

3.3运用经济杠杆,采取激励政策绿色建筑不仅要考虑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比如:节约水资源、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耗等,还要考虑到开发商的切实利益。在开发以及评估绿色建筑时,政府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对此,政府要从法律、政策、税收等方面,对不同的行为主体实行激励政策。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可以推动保护环境技术的发展。另外,政府还要通过降低税收等政策,以此降低开发商的运营成本,最终推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3.4评价体系要实行第三方认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要倡导绿色建筑的开发,并且要实行绿色建筑认证制度,政府要构建具有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而第三方评价机构要评估建筑设计方案、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设备等。一般情况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建立是将外部评价委托与内部专家评价充分结合起来,并且双方共同拟定评价的标准或者内容,这样做不仅将专业咨询机构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也保障了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以及公正性。另外还要定期培养评估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

4总结

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研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开始趋于完善。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最终推动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白露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绿色发展论文:绿色发展交通物流论文

一、绿色发展交通的提出和绿色交通物流的内涵

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首次提出“绿色发展交通体系”的概念,最初的绿色交通理念仅仅局限于对绿色交通方式的推广,而今绿色交通的概念不断扩展,成为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交通发展方式。绿色交通物流则是指充分利用并改善现有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从人的需求出发构建交通物流体系,从结构优化角度提高运输效率,并从政策导向、技术创新等方面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和谐性、可持续性。以人为本,即交通规划从人的需求出发,考虑交通时间、成本的节约,主要是通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建立、运输方式结构优化来实现。和谐性即与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相一致,为此,要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与枢纽、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建设与使用的高度和谐,通过结构优化和政策引导来实现。可持续性,即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既保障交通运输业自身发展,又能支撑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

二、交通物流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1.结构优化层面

(1)加快建设运输大通道和无缝衔接枢纽。推进绿色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运输通道畅通化、网络化发展。积极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组织和顺畅衔接,加快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设备设施先进的、智能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效率、实现一体化交通运输的关键。推动公路货运枢纽站场与港口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铁路集装箱站场统一规划建设,实现货运无缝衔接。

(2)优化运输装备。加快先进节能型运输装备的推广应用,在道路运输方面,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快淘汰黄标车。鼓励使用LNG(液化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等节能环保车辆。加快发展适合高等级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车辆以及短途集散用的轻型低耗货车,弥补缺重少轻局面。推广应用自重轻、载重量大的运输装备,推广厢式货车。水运方面,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船队的吨位结构,积极引导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优化港口装卸设备结构,加快港口装卸工艺升级改造,引导企业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旧船舶。

(3)大力发展绿色运输方式。据统计显示,航空、公路、铁路的能耗比在等量运输下为18.6∶9.3∶1,从运输效率角度来看,铁路运输和海运最环保,因此,应加强铁路和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并提高其承运比重。

2.技术创新层面

(1)加快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交通运输新能源利用、资源节约等领域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替代能源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在公路工程配套设施中的应用;加强混合动力技术及清洁能源在营运车船中的应用;分阶段建设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气体燃料供应网络;因地制宜地继续推广应用乙醇汽油,同时增加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逐步增加生物柴油产量,提高对柴油的替代率。做好国Ⅳ车用柴油升级准备工作。加快可替代清洁能源技术在水运方面的应用和推广;鼓励发展轨道式龙门吊等高效港口装卸设备,引导港口装卸设备向轻型、高效、电能化方向发展。

(2)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开发与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高新技术综合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建立高效、安全的新一代运输系统。加快智能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应推进城市道路智能控制平台建设,实现车辆追踪定位、动态监管、交通信息智能化等功能。

3.政策引导层面

制定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制度和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立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分析、评价考核相适应的监测网络;建立绿色交通发展的战略规划体系、法规标准体系、监管组织体系、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完善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交通建设等绿色节能环保统计指标体系,纳入统计制度,强化各项指标的统计调查、分析、预测和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标准体系,来系统地控制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并能提高运输系统效率,并且实施中不断根据情况调整制度、标准,减少环境污染。

作者:冯建丽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绿色发展论文:经济发展下的绿色经济论文

一、沈阳市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和基础条件

1沈阳市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诸多制约,传统的产业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长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传统主导产业耗能较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紧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沈阳市传统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并对环境安全产生持续压力,如辽河、浑河(沈阳段)的干流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水体标准,而其他11条重要支流河还只是消除了劣Ⅴ类水质。另外,沈阳市生态资源呈现植被生态功能低下、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城市生态环境呈现水生系统失衡等问题。

2沈阳市发展绿色经济的机遇应对金融危机引发对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视,绿色经济从学术研究层面走向国际和国家政策操作层面,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对策。发展绿色经济也是沈阳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沈阳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增长极,区位优势将带动沈阳绿色经济发展。2010年4月,沈阳经济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上升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就要实现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沈阳经济区提升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政策机遇。国家发展战略为沈阳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政策机遇。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沈阳提供了实现产业升级和绿色经济发展的机遇。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大决策,为沈阳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3沈阳市发展绿色经济的挑战目前,沈阳绿色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沈阳市经济发展表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特征,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经济布局和经济结构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弱化了整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沈阳市以第二产业为主尤其是重工业比重居高位的产业结构将加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随着沈阳市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沈阳市核心城区及邻近地区对资源的需求将日益迫切,必将使资源承载力难堪重负。据预测,到2020年,水资源的缺口将达1亿立方米,对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也难以改变,沈阳市发展绿色经济面临很大的资源供给压力。

二、沈阳市发展绿色经济的路径

(一)构建具有沈阳优势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核心,加快推进化工、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创建绿色服务业体系,充分发挥沈阳市区域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构建包含绿色金融业、生态物流业等业态的绿色服务业体系。

(二)节能减排,开发利用“绿色能源”促进资源节约,做好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各项工作;以节能减排为倒逼,把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实施燃煤锅炉脱硝改造,促进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快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原油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有序开发。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包括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等,如加强辽河、浑河、蒲河流域生态治理和棋盘山、卧龙湖生态保护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污染环境等。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继续推进“青山”、“碧水”、“蓝天”工程。

(四)强化政府职责,加强环保制度和法律执行力度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职责。要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大财政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快环保物联网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完善绿色经济发展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加强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执行力度。

(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沈阳实际,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六)推行绿色消费模式要强化沈阳市民的环保理念和生态意识,树立可持续消费观,扩大绿色产品消费;优化消费结构,以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经济转型,开发绿色产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扶持绿色产业,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建立绿色产品营销体系,加强对绿色产品和绿色市场的监测、监督和管理,创造安全绿色消费环境。

作者:王艳单位:中共沈阳市委党校

绿色发展论文:我国发展绿色经济论文

1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1.1国际环境下所面临的机遇相比于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绿色经济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绿色经济地发展,而在全球资源一体化环境下,西方发达国家在绿色经济发展中所运用的先进技术与资源也被转移到中国,并对中国绿色经济地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具备共同的环保理念及资源共享理念,西方发达国家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也给予中国一定的指导与帮助,以达到共同保护环境的作用。此外,西方发达国家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也给我国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作用。这些都给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创造机会,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

1.2国内环境下所面临的机遇近年来,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逐日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投入到绿色经济建设中,这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且较为开放的环境。同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绿色经济的发展,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三要素:(1)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这对绿色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作用,通过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可以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形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2)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不上去,与其服务水平不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提高配套的服务水平,让更多的消费者感受到绿色产品带来的好处,才能让更多的接受绿色产品,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3)建立与完善基础产业设施。目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是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只有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调整,才能真正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上述三要素均有利于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此外,近年来,我国再生清洁能源得到较快的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技术日渐成熟,这些再生清洁能源的应用与推广,推动了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也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2.1绿色经济项目融资难度大目前,我国绿色经济项目最主要的融资平台为商业银行,产业水平普遍不高,规模不大。在绿色产业投资中出现渠道单一、融资难度大等特点,部分商业银行在绿色产业信贷支持方面也不给力。同时,在绿色产业项目上,银行所给予的支持通常只为贷款,缺乏相应的金融产品,也没有相应的融资工具,这对绿色经济发展非常不利,也是导致绿色经济项目融资难度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2绿色企业发展难度大目前,我国绿色企业发展面临着重重的困难,一为成本高,绿色产业需要高新技术作为支撑,这使得绿色产业的成本比传统产业的成本要高很多。在高成本环境下,企业市场化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二为企业领导缺乏绿色创新意识,运用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去发展绿色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产品的发展与推广;三为企业绿色营销不到位,当前我国许多绿色企业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对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不了解,缺乏完善的营销渠道,致使绿色产品营销效果不佳。

2.3受国际绿色壁垒的阻碍虽然近几年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得到较快地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口我国绿色产品时,有意无意地将绿色商品标准复杂化,或为绿色商品制定较为复杂的法规,使我国绿色产品在国际上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绿色壁垒障碍。甚至有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手段、理由阻碍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使我国绿色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低,不利于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3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策略

3.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绿色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功能,如加强绿色产品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为绿色经济发展提法律上的保障;加大对绿色企业的投资与扶持,对于做出巨大贡献的绿色企业,可给予相应的奖励与扶持政策,对于与绿色经济背道而驰的企业,必须给予严厉的处罚。同时,政府可以发挥其税收调控作用,对绿色企业实施必要的税收减免政策,使绿色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所降低,从而可以推动绿色企业的发展。此外,政府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地宣传,在广大消费者中宣传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

3.2提高绿色企业的发展水平绿色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营销道路,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必须时刻贯穿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理念,尽可能降低绿色产品生产成本。绿色企业应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绿色技术水平,通过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其整体的发展水平。同时,绿色企业必须推广产业化经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与外界技术资源及绿色产品的交流和借鉴,提升其经营水平。此外,绿色企业应不断扩大其企业规模,提高其自身的绿色竞争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在国内外形成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提高其市场认可率,这样才能提高绿色企业的发展水平,提高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

3.3积极应对绿色壁垒面对国际上存在的绿色壁垒,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在绿色经济方面,不断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针对国际环境及国际绿色标准,建立相应相符合的环保法规,不断提高环保投入力度,提高自身的环境自理能力,使经济与环境能够和谐发展,加快绿色产业升级,增强绿色产品国际竞争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既给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机遇,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咬紧牙关,迎接新的挑战,不断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在改善我们经济生活的同时,也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友好、和谐地发展。

作者:王惠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保定站

绿色发展论文:我国发展下的绿色建筑论文

1绿色建筑的内涵和特点

1.1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是既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物适用空间和精神享受的要求,又能够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物和建筑施工过程。也就是说,绿色建筑不仅是指建成之后的建筑物具有绿色环保功能,而且最主要的是强调在建筑过程中减少对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然和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1.2绿色建筑的特点绿色建筑的特点是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说的,首先,绿色建筑能够大力的节省空间资源、水资源和建筑材料等物质资源,具有明显的低能耗特点。其次,绿色建筑十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人性化,在整体布局上和采光、通风等细节上注重以人为本。第三,绿色建筑的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十分注重对环境的影响,尽量的减少施工带来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能够有效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当地的社会环境、民俗风俗等人文环境相适应,能够很好的满足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1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并且发展水平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在施工技术水平、建筑用料、建筑设计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例如德国用太能电极代替玻璃、太阳能屋顶作为供暖设备等建设成的生态楼、荷兰的环保屋在屋顶上铺设草皮、用陶瓷代替塑料和钢管作为排水管等,这些都是绿色建筑理念的成功应用。但是在我国,以绿色环保为理念的建筑十分稀少,绿色建筑在整体上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2.2国家对绿色建筑十分重视虽然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但是我国对绿色建筑十分重视。从政策法规、技术指导以及绿色设计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例如我国颁布的《建筑工程绿色实施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文件,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各大高校也纷纷设置绿色建筑课程,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撑。

2.3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成果显著早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就为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设立专项技术研究资金、制定绿色建筑技术科研项目,通过近15年的研究,我国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外墙保温技术的创新、生物化处理建筑垃圾等。并且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还十分注重与当地社会人文环境的和谐度,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尽量避免不实用建筑现象的出现。

3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前景探讨

3.1绿色建筑理念将进一步深入发展绿色建筑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优势和特点,这一点与我国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相符合,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相关战略的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理念将得到进一步的宣传和发展。一旦绿色建筑理念根植到人们心中,那么就可以在意识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这就为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意识基础。

3.2绿色设计更加科学实用绿色设计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绿色建筑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首先就要加大绿色设计的研究力度。要在建筑设计整体上充分的体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高度和谐,如利用地形保护建筑周围的植物;在建筑细节上注重绿色环保意识的体现,如注重建筑的透光性,减少因取暖消耗过多的能量,要在整体和细节上加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流,并尽量的减少建筑对自然生态的负面影响。

3.3加大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研发绿色建筑要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要求很高,绿色建筑材料具有高科技性、节约资源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应该会在建筑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是目前高科技含量的建筑材料建筑使用成本较高,应当加大相关研究力度,开发出低成本、高效能的绿色环保材料。另外,在建筑材料方面还要注意材料使用量的问题,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合理、节约的使用,而且对产生的材料垃圾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如生物降解或者是再利用,避免材料浪费,对环境造成破坏。

4结语

绿色建筑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举措。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绿色建筑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双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绿色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经济论文

一、绿色建筑经济本身的含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使用期限内,实现节约能源较大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降低环境破坏率,减少能源消耗,对建筑工程设备和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提高建筑的品质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绿色建筑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是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基础。关于绿色建筑经济,它是一种新的理念,其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还能够降低能耗,并且这种建筑在建设的时候,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比较的小,想要更好地利用建筑资源,便必须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政府对其不够重视政府部门在认识绿色建筑经济的时候,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这便导致了政府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管理的时候,力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也没有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护机制的建立,这也导致了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方面,政府的束缚力不够。

(二)人们对绿色建筑经济认识不够人是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主体。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人并没有把绿色建筑经济归入到可持续发展中去,并没有重视其发展前景。

(三)对绿色建筑经济扶持力度不够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还停留在嘴上说说的阶段,并且,现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时候,原料成本比较的高,若是经济基础达不到要求,那么绿色建筑在发展的时候,受到的限制便会比较严重,所以必须提高对绿色建筑发展扶持的力度,才能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四)依旧停留在理论方面,实践比较的缺乏建筑企业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体,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建筑仅仅靠先进技术堆砌是不行的,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此外,在进行绿色建筑发展的时候,有些企业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宣传手段,来进行利润的获取,并没有真正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其建设出来的建筑工程也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无法真正达到建筑节能减排指标。

三、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

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还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必须通过以下措施,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对政府资金扶持的相关政策进行完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政府必须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帮助绿色建筑经济更加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经济资金补贴的水平,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投入,这样才能够给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物质基础,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做好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绿色环保方面的意识,所以,应该大力的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的宣传。政府在宣传的时候,应该经过调研,将媒体的力量利用起来,通过媒体来进行绿色建筑观念的宣传,这样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很容易提高,这也能够给绿色建筑经济更好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有人民群众真正地认识到其重要性,才会愿意支持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实现良性循环。

(三)加强培训工作想要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仅仅通过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好培训方面的工作,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通过实体培训,能够更好地落实绿色建筑经济思想。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大对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人才的培养,确保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想要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长期有效发展,必须构建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建筑耗能认证体系、建筑节能认证体系、建筑能源消耗统计体系等。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可以调动社会积极性,加快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加强绿色建筑产品的认证,实施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评价机构,推动绿色经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五)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中去,帮助我国绿色建筑更好的发展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能够将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引入进来,这对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我国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参与国际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里的国际组织指的是与绿色建筑经济有关的国际组织,要跟随国际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趋势,善于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还应该鼓励技术创新,重视相关技术的研发,提高自主研发方面的能力,提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所需的一切技术水平。此外,参与国际技术合作,还能够对市场的融合进行推动,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应该不断的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并将其和绿色建筑思想理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对建筑行业结构进行优化;其次,在贯彻绿色建筑经济理念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建筑行业的投入和回报的比例,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建筑行业经济方面的效益。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经济效益才能够提高,从而发生质的变化,真正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这给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是符合我国建筑发展需要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应该给其政策上的支持,还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去,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科研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水平,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帮助我国建筑行业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

作者:程志雄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