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态安全总结实用13篇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15-03

生命教育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开设的一个教育专题。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对校园安全稳定和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生命教育对大学生自杀认知的影响问题,我国5年前曾经有人做过研究,发现影响效果显著,但研究对象是中心城市的本科生,不是边远山区高职生。边远山区高职院校由于远离中心城市,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因此,我们把“生命教育对边远山区高职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研究”,列为广西教育厅“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的子课题,来开展实验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抽取我院2010级33位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27名,女生6名,学生来自广西各地,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步骤和方法

本研究采取前测、上课、后测、统计、追访等五个步骤和方法。

1.前测。我们利用北京瑞格科技公司的计算机心理测评系统软件中《自杀态度问卷(大学版)》(QSA)来开展前测。QSA由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编制,其重测的稳定性较好,其条目内部具有一定的同质性,量表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也较理想。

QSA共29个条目,分为“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对自杀者的态度(F2)”、“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3)”、“对安乐死的态度(F4)”等4个维度。对每个条目,都要求被试在完全赞同、赞同、中立、不赞同、完全不赞同作出一个选择。被试测评结束,计算机自动统计结果,每个维度的最后分值在1~5之间。

在分析结果时,可以以2.5分和3.5分作为两个分界值,将对自杀的态度划分为三种情况:小于或等于2.5分的,为对自杀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大于2.5但小于3.5分的,为矛盾或中立态度;等于或大于3.5分的,为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本问卷的总分或总均分无特殊意义,各维度可单独使用。

在前测过程中,我们全程巡视,强调保密原则,具体指导被试登录、答题,确保前测的科学性。

2.上课。前测结束后,我们组织全体被试在机房上“大学生生命教育”课。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学目的是“使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教学内容包括: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生命的珍贵性,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人类生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及成因,大学生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教学过程综合运用讲授、问答、案例分析等方法。上课过程中,教师记录不认真听课被试的编号及表现。

3.后测。测评方法和前测相似。

4.统计。从心理测评系统中分别导出前测、后测结果,然后采用spss12.0计算均值及其差异显著性。统计采取三个步骤进行:一是提出原假设:两个样本均值无差异。二是规定显著水平为α=0.05。三是选择统计方法开展统计。由于前测和后测的被试是同一批学生,33名被试两次测评所得结果可视为两个相关样本或成对样本(paired-samples)。所以,采用spss12.0的“paired-samples T Test”程序来统计。

5.追访。对有关被试进行追访,深入了解他们在生命教育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准确了解他们接受生命教育前后自杀认知的变化程度及其内涵,等等。

二、结果

经统计,我们得出了两个相关样本在F1、F2、F3、F4等维度以及总分的有关结果如下:

(一)“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的前测、后测均值差异不显著

在F1中,前测样本均值为3.3836,后测样本均值为3.4197(见表1),但前测和后测的均值都处在大于2.5但小于3.5区间,说明被试在接受生命教育前后,对自杀行为性质都持矛盾或中立态度。从表2可见,后测均值略高于前测均值(-0.03606),可是,两者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623>0.05)。

(二)“对自杀者的态度(F2)”的前测、后测均值差异极显著

在F2中,前测样本均值为2.5636,后测样本均值为2.2424(见表3)。前测均值大于2.5但小于3.5的,说明被试在接受生命教育前,对自杀行为性质普遍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后测均值小于2.5,说明被试在接受生命教育后对自杀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从表4可见,后测均值明显低于前测均值(0.32121),且p=0.000

(三)“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3)”的前测、后测均值差异不显著

在F3中,前测样本均值为2.5758,后测样本均值为2.6364(见表5),两者都处在大于2.5但小于3.5区间,说明被试在接受生命教育前后对自杀者家属普遍持矛盾或中立态度。从表6可见,后测均值略高于前测(-0.06061),但是,由于p=0.381>0.05,后测均值与前测均值差异不显著。

(四)“对安乐死的态度(F4)”的前测、后测均值差异不显著

在F4中,前测样本均值为3.3758,后测样本均值为3.2485(见表7),两者都处在大于2.5但小于3.5区间,说明被试在接受生命教育前后对自杀者家属普遍持矛盾或中立态度。从表8可见,前测均值略高于后测(0.12727),但是,由于p=0.315>0.05,两者差异不显著。

(五)QSA前测、后测的总分均值差异显著

在总分方面,前测样本均值为2.9561,后测样本均值为2.8455(见表9)。从表10可见,后测均值高于前测均值(0.11061),且p=0.012

三、讨论

下面,我们对被试接受生命教育前后的自杀认知变化性质、成因、对策进行探讨。

(一)被试接受生命教育前后的自杀认知变化性质

我们从被试的QSA各维度前测样本均值、后测样本均值的具体变化加以解读。

1.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维度,被试的前测样本均值和后测样本均值虽处于中立、矛盾区间,但后测均值大于前测均值,说明在接受生命教育之后,被试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知,朝反对、否定的方向转变。这一转变是积极的。

2.在“对自杀者的态度(F2)”维度,被试的前测样本均值为2.5636,后测样本均值为2.2424,说明在接受生命教育之后,被试对自杀者的态度从原先的普遍中立、矛盾,转为普遍持理解、宽容的态度。而且,后测均值与前测均值差异极显著(p=0.000

3.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3)”维度,被试的前测样本均值和后测样本均值虽处于中立、矛盾区间,但后测均值大于前测均值,说明被试在接受教育之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朝反对、否定方向转变。在追访中,许多被试认为不少自杀者走上绝路,是由于家属的冷漠、歧视甚至是施暴导致的,所以对自杀者家属持否定态度。这一变化说明被试对获得家属关爱的期望在增强。

4.在“对安乐死的态度(F4)”维度,被试的前测均值和后测均值虽处于中立、矛盾区间,但后测均值低于前测均值,说明被试在教育之后,他们对安乐死的态度朝向肯定、认可、理解、宽容的方向转变。有关被试在接受追访中说,虽然他们尊重生命,但因病痛折磨而觉得生活毫无快乐、生命毫无尊严的绝症患者若选择安乐死,他们也会理解和宽容。这一变化的发生,首先给我们“新一代对安乐死的态度将会出现与上代人大不相同的变化”的启示,其次让我们看到被试更加看重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的积极变化。

以上的四点解读阐述了一个共同观点,就是被试在接受生命教育之后,自杀认知是发生了积极转变的。换句话说,本次实验中的生命教育教学活动是取得较大效果的。这从前测总分均值和后测总分均值之间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也得到印证。

(二)被试自杀认知积极变化不够显著的成因分析

在本研究中,在生命教育活动之后,被试自杀认知总体上虽发生了积极变化,但变化还不十分明显。经统计,后测分值没有出现积极变化或积极变化幅度极小的被试有12人,占被试总数36.4%,他们属于听课效果差的学生。经查对课堂记录,并开展追访调查,我们发现这12名被试可归纳为三类:

1.听课不认真,课堂上一直玩游戏。这种被试有4名,占听课效果差学生总数的33.3%。据了解,他们在其他课堂上也照样爱玩手机或电脑游戏。

2.表面上看起来虽然认真听课,但实际上听不进去。这种被试有3人,占听课效果差学生总数的25%。其中,1人有阵发性头晕,2人上课习惯性走神。

3.有时认真听课,有时做无关活动,听课坚持性差。这种被试有5名,占听课效果差学生总数的41.7%。这些学生说课上得不够精彩,讲理论多了,他们主要喜欢听故事、看电影。在生命教育课教学中,我们虽然使用多媒体课件,但由于准备不充分,幻灯片制作简单,只有文字和少量图片,直观性和感染力都不够强。

以上问题说明有部分被试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有部分人对理论学习觉得有难度,不感兴趣;有极少数人因为体质差影响学习效率。

若从内因和外因角度来分析,在这12名听课效果差的被试当中,第一类和第二类属于主要由内因引起的听课效果差者,共7人,占58.3%;第三类被试属于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导致的听课效果差者。

(三)进一步提高生命教育教学效果的几点对策

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和成因分析,我们建议边远山区高职的生命教育活动要做到:

1.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为了提高对理论教学兴趣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不高的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听课效果,教师要围绕理论教学目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课件中多安排动画和视频,增强教学趣味性、直观性和感染力。

2.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注重提高集体教学效果的同时,教师要重视课后辅导工作,要强化辅导内容和辅导方法的针对性,及时让听课效果差生得到学习上的帮助。

3.贯彻多方协同、经常教育和持续教育的原则。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正确的生命观,牢固树立珍爱生命等意识,单靠心理老师上课是不够的,单靠一次教育活动是不够的。心理老师要主动与团委、辅导员等方面联系,构建生命教育合力,动员大家来“常讲”、“多讲”,以提高生命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2

一、要确保安全责任落实

一是要紧扣主体责任,严抓工作落实。总书记在论述中指出:“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这体现出安全工作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消防队伍的基层干部,要提高思想站位,紧盯消防工作各个环节,抓好抓实责任落实,逐渐形成以上率下、严抓实效的局面。二是要查摆存在问题,梳理任务清单。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查找负责单位在训练、作战、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安全工作理清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细化监督责任任务分解表,做到任务明确、工作实效,确保队伍作风过硬、能力过强。三是要明晰工作方向,抓实重点内容。根据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新修改《消防法》的管理要求,我将把党组织建设与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结合,明晰工作方向,抓实重点内容,把党组织建设同安全生产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二、要加强安全意识培育

一是要加大教育力度,树立安全意识。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工作部署,我将全面推行菜单式教育,紧密围绕作战训练、消防救援、日常管理等菜单开展安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二是要加大活动开展,打造常态机制。为了使安全建设常态化,我将定期组织单位职工学习中央和各级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文件通知和各类通报,对违纪违规导致安全事故案例等反面教材进行剖析教育,坚持做到警钟长鸣,不断提高职工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助力营造安全工作的文化氛围。三是要加大问题梳理,共促风气形成。我将认真结合座谈会、个别找谈、全员大谈心等方式征询单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出单位在安全工作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集体讨论、深入剖析等方式查找问题根源,明晰整改方向,共促安全风气的形成,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高质量落实。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3

Key words: wearable technology;construction personnel safety management;staff vital signs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039-03

0 引言

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新经济”模式已经诞生。建筑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要想有所突破,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必须改革创新。同时,建筑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施工现场人员安全事故的频发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关心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因素中,注重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不仅是工程项目本身的诉求,也是保证实现项目目标的必然要求。人是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中,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人的因素,而人员自身的身体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人员安全管理,而且也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质量、进度等,因此,对施工人员自身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是解决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途径。可穿戴技术是现国内外新兴的一门先进的技术,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将可穿戴技术与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相结合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新的创新点。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施工人员安全隐患,通过监测施工现场每一位施工人员的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保证施工人员自身状况良好,避免发生因施工人员身体状况而引起的在安全事故,有效的减少人员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

1 相关概念与技术

可穿戴技术(Wearable Technology)是一种微型的、穿在身上的计算机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形式,具有可随身携带、易于使用、解放双手、无线数据传输、长时间连续工作等特点[1]。而智能可穿戴设备则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或贴近身体并能发送和传递信息的计算设备,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物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2]。目前,可穿戴技术是各大高科技企业争先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医疗、军事、工业、消防等重要领域,很少涉足建筑业。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最常见的划分方式就是按照应用功能或者佩戴位置进行分类。按应用功能分类主要是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综合智能终端类以及智能手机辅助类,按佩戴位置分类只要是手(臂)环类、手表类和眼睛类。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持,这些技术可划分为感知层、个人服务层以及后台服务层等,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语音识别、眼球追踪、骨传感技术、低功耗互联技术等[2]。感知层是由于人体相关生理参数和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监测用户的生理参数,并且知道人员处在何种运动状态下,可以区分人体是由于剧烈运动引起的生理异常或者疾病引起的病理性生理异常,对准确判断用户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2];个人服务层包括各个模块,对不同的分类器执行不同的算法,将结果列入历史运动状态中进行判断;后台服务层则是对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目前,可穿戴技术已经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各种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其便捷性和智能性成为我们监测施工人员生命体征的首选。因此,基于可穿戴技术原理,结合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的特点,采用可穿戴设备来实时监测施工人员基本生命体征,建立以智能手环为基础的监测系统,优化传统人员安全管理系统,有效减少因人员身体状况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保证每一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一旦身体异常能够及时救治。

2 基于可穿戴技术的施工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2.1 系统说明 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现场作业的特点,基于可穿戴技术的施工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是利用可穿戴设备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每个现场的施工人员身体及工作状态良好,如果人员感到身体不适或者发生意外,可以及时通过智能手环发出预警或进行报警的智能监测系统,大大减少因施工人员身体状况或突发意外而引起的人员安全事故。

此外,系统还将采集到的人员生命体征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并绘制动态体征图,便于企业合理的安排施工人员进行体检、就医或培训,确保所有施工人员身体状况良好,有个好的工作状态,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从根本上减少了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整个系统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2.2 系统组成 该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处理三大部分组成[5]。

数据采集是通过智能手环中的各类传感器自动对建筑施工人员的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其中,血压检测采用无创袖套间接方式[3],心电检测采用三电极胸部检测方法[3],体温测量则采用美国 DALLAS 公司生产的高精度集成温度传感器 DS1624[3],血氧饱和度检测采用指端脉搏光电检测法,呼吸检测选用阻抗法,这样医学先进的检测方法的模块组合应用大大简化了传统的测量模式,实现了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动态监测和智能管理。

数据传输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将智能手环中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人员生命体征信息传输到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二是智能手环之间的通讯信息传输。在整个施工现场内的数据传输是以无线局域网(WiFi)方式实现,而智能手环之间的通讯是通过蓝牙实现,以在远离施工现场或者WiFi信号弱的地方进行作业时则以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第四代(4G)无线通信方式实现[1]。

数据分析处理是将系统中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与设定值进行对比分析,一旦发生异常就会向管理人员和该施工人员发出预警,使施工人员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

2.3 系统运作方式 建筑施工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是基于可穿戴技术,实现人员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的智能系统,本文的中的可穿戴设备主要是指智能手环,它是在传统的电子手表的基础上安装APP软件、WiFi模块、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GPS模块、温度传感器、脉搏传感器、蓝牙、麦克风、扬声器、报警按钮、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锂电池等[1]。

建筑施工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工作方式:首先,使用智能手环上专用APP设置施工人员姓名和工号,使得工人、工号以及智能手环一一对应;其次,温度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等会对施工人员的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进行采集和监测;再次,将采集到的人员生命体征信息进行判断和存储;最后,当系统判断出某施工人员身体状况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并通知管理人员到场进行处理;当施工人员自己发觉身体异常时,可以自助拨打电话进行救助,紧急时可以进行手动报警。

此外,智能手环上通过蓝牙进行通讯的功能将各个施工人员联系起来,一旦一人发出警报,离他最近的施工人员也会收到讯号,及时赶往救援,为管理人员以及医护人员争取更多时间,减少施工人员因无法及时救援而发生的安全事故。系统具体运作方式如图2所示。

3 施工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应用

3.1 项目简介 本文所研究的项目案例是西安某高端住宅,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的核心区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57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其中包含住宅13栋、公寓5栋、商业6栋、幼儿园1栋、地下车库及其他配套设施建筑,容积率为5.69,绿地率为32%,工程项目总造价约60亿元,是目前西高新区域内少有的中高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高新的一个地标性建筑。该项目由某实业开发,某工程局总承包、所建建筑主要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项目的施工现场及效果图如图3所示。

3.2 系统应用 目前可穿戴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安全管理方面,据项目工程部不完全统计,项目共有作业班组20余组,其中包括木工组、钢筋组、架子工组、油漆工组等,每组6到8人,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平均有150个施工人员在同时工作。结合系统特点及成本约束,针对该项目,从开工即对项目配置150个智能手环循环运用,建立施工人员生命体征信息档案库,并设置了一个三人组的安全管理办公室,将采集来每个施工人员的生命体征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对施工人员的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的时监控。每个施工人员在拿到智能手环的时候需要一键重置个人信息,输入自己的姓名、工种和编号,便于监测和记录每一位施工人员工作中的生命体征。

这种基于可穿戴技术的施工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主要用于本项目施工的劳务人员,如木工、架子工等,通过智能手环上的各种传感器采集施工人员的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信息,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安全管理平台进行存储和判断,系统平台及时作出反馈,保证施工人员身体状况良好且能够进行正常的施工作业。

基于可穿戴技术的施工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极大的优化了传统的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提高了建筑工程生产的效率。通过实时对施工人员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出预警,排除施工人员人身的潜在安全隐患,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自助报警则可以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为生命赢得时间,保障了施工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3.3 应用效果 据国家住建部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263起、死亡296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57起、死亡人数增加38人,详见图4,同比分别上升27.67%和14.73%。2016年上半年,全国有30个地区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其中有12个地区的死亡人数同比上升[6]。

在严峻的建筑生产安全的背景下,该总承包单位安全管理的历史统计资料表明:当项目总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万平方米,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小于等于5起,伤亡人数小于等于1人;总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且小于30万平方米,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大于5起且小于等于8起,伤亡人数小于等于2人;总建筑面积大于30万平方米且小于等于60万平方米,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大于8起且小于等于10起,伤亡人数小于等于3人;建筑面积大于60万平方米且小于等于90万平方米,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大于10起且小于等于12起,伤亡人数小于等于4人;总建筑面积大于90万平方米且小于等于120万平方米时,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大于12起且小于等于15起,伤亡人数小于等于5人;总建筑面积大于120万平方米时,预估发生安全事故不少于15起,伤亡人数不少于5人,该总承包单位无承包总建筑面积大于120万平方米的项目的安全管理历史资料,此部分相关统计数据尚不完善,仅做参考。

此项目是该承包单位首次应用基于可穿戴技术的施工人员生命监测系统,自项目2014年7月开工至2015年9月,安置区的H1到H5号楼顺利封顶,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期间未发生任何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项目开发区于2015年3月开工,A1到A13号楼,共计13幢楼,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开发区施工期间,截止2016年底,累计发生安全事故3起,未有人员伤亡。从承包单位角度看,系统初期的应用效果很理想,不仅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零伤亡,而且打破了承包单位安全管理历史统计资料的记录,同时也创造了该企业甚至建筑业新的安全管理记录。

4 结语

本文将可穿戴技术引入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之中,运用可穿戴设备,提出了一套基于可穿戴技术的施工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并论述了该系统应用的原理技术和运作方式。将可穿戴技术与建筑工程相结合是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在建筑工程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可穿戴技术在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大大优化了传统施工人员全面安全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安全管理中因人员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了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质的飞跃。

尽管如此,可穿戴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其可穿戴设备相应的产业链、商业模式都还没有成型,主要存在:①多为智能手机“配件”,独立性不强;②功能尚不完善,专属应用较少;③以数据为中心,用户体验差;④电池技术亟待升级;⑤费用昂贵,渗透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要广泛的将可穿戴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也将更加先进,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郭雨松,于振,赵炜妹.基于可穿戴技术的电力作业安全监护平台研究[J].电力信息通信技术,2015:13(1).

[2]谢俊祥,张琳.智能可穿戴智能设备及其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3).

[3]林金朝.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的研制[J].传感技术学报,2009:22(5).

[4]白玉新.可穿戴设备[J].2014-05-11.

[5]徐蕾,陈敏亚.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医疗监测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5).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4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suicide attitude and differences of deaf college students in Zhengzhou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uicide attitude of deaf college students is neutrality and contradictions on the whole,a positive attitude about suicide in the deaf college students accounted for 16.9%, neutral (73.8%), denial (9.4%),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gender. It suggests that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and related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n,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uicide.

Key words the Deaf; 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attitude; survey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听力残疾人口2004万,其中11万人处于学龄期,他们中的85.05%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①部分学习成绩优异者在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后,通过国家专门为聋人组织的统一考试,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成为一名聋人大学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全国聋人大学生的数量逐年迅速递增。面对人数不断增长的聋人大学生群体,关注心理健康状态,探索心理教育和健康管理,成为聋人大学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已有研究发现,与健听人群相比,成年残障者更易产生心理问题,②有自杀意念的比例较高;③聋人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种健听群体,④其心理健康现状整体不佳,⑤在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个症状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⑥

自杀是指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因社会心理冲突而产生的一种有计划的、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⑦自杀态度是指个体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与看法。近年来,自杀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仅次于意外伤害事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⑧聋人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处于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状态,为了预防聋人大学生自杀并对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干预依据,对聋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特点进行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郑州某高校的聋人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84.2%。其中男生70人,女生90人;一年级74人,二年级86人。年龄分布为18岁以下4人,18-20岁70人,21-24岁80人,24岁以上6人,平均年龄20.9岁。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肖水源等人于1999年编制的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⑨该问卷由四个分量表组成,共有29个条目,测查四个维度――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共9项)、对自杀者的态度(F2)(包括自杀死亡者与自杀未遂者)(共10项)、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3)(共5项)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4)(共5项)。问卷要求被试对每个条目的描述在完全肯定与完全否定这样两个极端之间,进行5级评分。其中1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16个条目为正向计分。在分析结果时,一般以2.5和3.5分为两个分界值,将对自杀的态度划分为三种情况:大于等于3.5为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的态度;小于等于2.5分为对自杀的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大于2.5至小于3.5为矛盾或中立的态度。经检验,该问卷的重测信度与同质性信度均达到了问卷测量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⑩

1.3 施测与数据统计

在手语老师的协助下进行现场团体施测,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聋人大学生自杀态度特点

表1数据为聋人大学生自杀态度各维度的分数及总体成绩在四种态度上的人数和所占的比例。调查的结果显示:从总体看,对自杀持肯定态度的占16.9%,持否定态度的只占9.4%;对自杀行为(F1)持肯定态度的有14.4%;对自杀者(F2)和安乐死(F4)持肯定态度的均在30%以上。另外,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同情态度(F3)的比例较高,占58.8%。

2.2 聋人大学生自杀态度性别差异

结果(表2)发现:在总体上男女聋生态度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四个维度中,除了F4(对安乐死的态度)之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男女聋生对自杀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对待安乐死态度上,女生表现出更能理解、接受安乐死。

3 讨论

3.1 聋人大学生自杀态度总体特点

调查的结果显示:从总体看,对自杀持肯定态度的聋生占16.9%,在以往相关研究中这一比例从14.6% 到47%不等,Z在本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较特殊,人数较少,所以此比例对于聋人大学生群体来说偏高一些,也就意味着即100个人中就有近17个人赞成自杀。思维是行动的先导,可以推测当他们在消极不快的时候,采取自杀行为的可能性极大。有73.8%的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是中立的,这一绝大部分人在受到不良刺激时,也有可能采取自杀行为;只有9.4%的学生是否定自杀的。聋人大学生既是聋人群体中的佼佼者,又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残障者,成为兼具双重特征的高校特殊教育群体,他们对自杀所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表明他们内心可能承受着相当的心理压力,缺乏安全感;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大学生活、专业性较强的课业学习易出现适应困难,表现为暂时性的心理失调和挫败感;[当个体在学业、恋爱、就业、家庭等方面遭遇重大挫折时,出现应激障碍,如果采取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可能选择自杀。针对聋人大学生对生命珍爱程度偏低的现状,教师、家长和社会均需给予相应的关注。

3.2 聋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聋人大学生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显著低于女生,这个结果与已有研究不一致。\]^_安乐死属于自杀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安乐死的态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人们对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认识。`王冰蔚a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越容易认同、接受安乐死和自杀行为,对安乐死的态度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对安乐死和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大学生在精神质和神经质的得分偏高。精神质偏高,常表现为自我中心、冷漠、固执、倔强;神经质偏高,常表现出焦虑、紧张、易怒、抑郁、抱有偏见、不稳定等情绪。聋人男生在大学阶段,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用工单位对聋人的歧视、排斥现象,恋爱对象的稀少,感受到就业、恋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造成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无痛苦死亡的安乐死抱有理解、认可的态度。从性别差异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聋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对生命态度和生存方式自由选择性认同的多样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16.9%的聋人大学生对自杀持肯定态度,有73.8%的聋人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是中立的,有9.4%的聋人大学生对自杀持否定态度;聋人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存在性别差异。

4.2 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在自杀态度方面聋人大学生群体存在着严峻问题。无论是学校和社会,还是家庭和个人均需实施干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以此为切入点,采取相关的积极干预措施,协助其建立对自杀的正确健康态度与观念。

(1)学校应加强生命教育。学校首先应定期对聋人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筛选高危人群;针对聋人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和自杀倾向者,提供专业的咨询、辅导与治疗,还要安排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做好随访和长期心理状态记录与评估工作;严重者必须做好转介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并积极配合医疗部门工作。其次要做好心理教育与引导。认知扭曲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因此,学校要在聋人大学生中全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定期的心理保健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基本的自我减压方法,提高耐挫力,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危机和挫折。第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针对聋人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冲动性、从众性、盲目性,开展一系列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体验丰富的生命教育,从认识生命起步,逐渐懂得要珍爱生命,最后上升到尊重生命的层次。正确认识生命与死亡,深刻理解生命的宝贵性和严肃性,建立成熟的生死观。

(2)家庭创设温暖、接纳和尊重的环境。家长首先要充分了解并理解自己的聋人子女,做知心朋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设身处地地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当聋人子女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受到挫折或不平等待遇,家长要及时沟通、耐心解释、全面分析;发现聋人子女有自残、自伤或自杀倾向时,父母应高度警惕,耐心疏导,及时与学校和专业干预机构进行深度沟通,共同发现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消除危险因素,全力阻止不良后果出现。其次要注意教育的方法,进行换位思考;避免粗暴、专制、包办代替的做法。及时顺畅的沟通,可以为聋人子女纾解遭受挫折的郁闷情绪,调整偏激认识、消除固执、狭隘、自我中心的思想,避免出现极端行为。

(3)个人应提高心理耐挫力。个性心理的成熟度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心理状态。聋人群体的自杀态度受个体性格的影响。有内向、固执、自卑、怯懦、嫉妒、猜疑、孤僻、任性、胆怯等性格特点者,需要主动接受自我情绪管理、人格健全发展等内容的心理辅导,纠正自己的不良性格,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掌握自我合理宣泄情感的技巧,建立起良好的自我防御机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

注释

① 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07年5月28日.

② 李楠柯,张爽等.残疾人的心理症状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10):798-800.

③ 闫洪丰,胡毅等.成年残疾人心理健康现状评估与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3(4):5-10.

④ 李强,张然等.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2):68-71.

⑤[郝均倩.国内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1(1):47-51.

⑥ 王志强.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基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估[J].绥化学院学报,2013(10):41-45.

⑦⑨`肖水源,杨洪.自杀态度问卷的编制及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50.

Z 刘茂玲等.大学生死亡,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3):255-258.

⑧\白月薇.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研究[J].行政与法,2005(6):66-67.

⑩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64-367.

] 杨玲,李丽丽.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6):126-128.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5

1.2对待如何处理危机方面所存在的缺陷

一些不负责任的煤矿对危机应急预案采取应付上级检查的态度,并没有具体实施,而且针对安全问题的应急预案实施起来难度大,没有针对性,万一发生了事故,这些预案完全就是废纸一张,根本不能来进行疏散和救援措施。这些弄虚作假的企业将工人的生命安全当作儿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跟没有仔细进行培训、贯彻和实施等一些列措施,所以发生事故时,这些预案就形同虚设,完全派不上用场。这种问题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打击力度,对不经过严格的培训等安全教育措施及编制不合格的应急预案的企业停止生产,有关部门还要时时对煤矿进行审核检查。

1.3对待如何总结危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危机总结是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危机管理达到更完善的地步。然而按键部门却把它当儿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总结工作认真的完成,而导致危机频繁的发生。从以往的安全事故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危机总结不到位的企业往往是事故频繁发生。尽管有关部门对一些煤矿采取过一些整改,停产的措施,但是没能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初衷,而且表面上的大力打击最终还是蒙骗人民,背后的潜规则实际更鲜为人知。

2对于危机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所谓危机意识,也就是对危机的提前预知,防患于未然,拥有正确的危机意识能够让你远离危险,这是在煤炭生产行业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在这种高危职业上,要是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患意识,根本不能立足。不仅是监管部门对危机要有安全意识,而且作为可能直接的受害者,我们更是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2.2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体系

有关专家曾经说过,安全危机在发生前往往是有预兆的,只要有完善的预警体系,就能够防患于未然,才能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我们要树立一种预防为主的意识,不是老想着事故发生后怎么办,这才是真正的工作重心。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预防危机发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完善预警体系上,只有这样才是最保险的方式。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我们才能真正说是一定安全的,所以,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体系是必须且非常实用的的方法。

2.3仔细做好事故总结工作

事故总结,顾名思义就是从以往的事故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对于所存在的危机,我们绝对不能放过,一定要查到根源。为了使其认真对待总结的工作,可以采取赏罚分明的制度,对于那些化解危机工作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对那些不负责任,态度散漫的给以严厉惩罚。不仅如此还要通过逝去的人引起人们烦人反思,是什么导致危机发生?为什么他们没有避免?通过这件事有什么要我们值得注意的?通过这些能够让他们自己思考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总结,避免以后发生严重的事故。

2.4群众媒体加强监督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他们对事故的工作进行监督,是再好不过了,媒体要实事求是的报道,对那些违法违规的煤矿要勇敢的报道,不然已他们的应变能力,欺骗人民群众也不是不可能。相关的检查机构也要加大力度,对群众和媒体提出的不法煤矿要进行严格地调查,不能够欺骗人民群众,只有让群众参与到打击不法煤矿的行动中,才能够彻底扫除危险的存在。也总有这样才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6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

1.深入推进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宣贯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组织观看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纳入民政领域宣传工作重点,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讲活动,进一步强化全市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和保障对象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使安全生产真正入脑入心,见诸行动。

二、健全完善安全责任体系

2.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持续推动各级民政部门和民政服务机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充实安全管理工作力量,落实安全监管的行业职责、属地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职责,指导、组织全市民政系统落实市安委会有关决策部署。

3.强化监管职能。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按业务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对所属行业监管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对照市民政局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经常性开展对各类民政服务机构风险隐患的全面排查和整治,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和损害服务对象人身财产安全事件发生。

4.加大责任追究。综合运用挂牌督办、问责制度等管理手段,督促民政服务机构建立完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各单位安全生产职责和义务;督促民政服务机构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三、夯实筑牢安全生产基础

5.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民政服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在开展服务和保障工作的同时要确保监护到位,责任到人,防止由于监护不到位而导致的服务对象走失和其它责任事故。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岗、人,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及时处置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发性事件,确保紧急情况能迅速有效处置。

6.常态开展检查督导。针对汛期、高温、岁末年初、法定节假日以及全国“两会”及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节、重大敏感时期和重大活动等,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重点进行细致安全排查。各级民政部门和民政服务机构应结合实际制订隐患重点检查整改表,市局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以安全生产暗查暗访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影响民政系统安全的重大风险隐患,确保全市民政系统安全稳定。

7.开展常态学习教育。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大力宣扬安全生产典型经验、做法;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对民政服务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教育。各级民政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进一步引导全体员工和服务对象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全社会营造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

四、全力提升安全监管实效

8.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各级民政系统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压紧压实民政服务机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和工作要求,确保服务对象生命健康安全,根据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稳妥推进民政服务机构服务秩序恢复工作。

9.重点抓好消防安全。贯彻落实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围绕消防安全设施是否到位、应急疏散预案是否完备等关键问题,突出社会(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救助站、福利销售大厅、民政基建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场所,组织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等活动。持续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总结推广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经验,督促养老服务机构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辖区内养老院安全隐患检查整治工作的动态监管。持续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加强消防设施设备检查与维修配备,及时更换老化的用电线路设备,加强燃气安全使用管理等。持续整治打通全市民政服务机构“生命通道”。开展“冬春火灾防控”和消防“百日会战”等专项行动,及时化解消防安全风险,消除火灾隐患。

10.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我市养老福利、救助管理机构食品安全,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按照“专人负责、健全制度、及时整改”的要求,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促进养老福利和救助管理机构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与管理。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确保各项食品安全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着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品采购、环境卫生、餐具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原辅料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等,严防民政服务机构发生食物中毒等群体性事件。

11.开展设施安全排查。在全市民政服务机构中开展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是否存在遭受自然灾害侵蚀及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对结构、材料、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作出结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围墙、危旧房屋设施,及时采取修缮或停止使用等处理措施。

12.有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问题。重点防范养老服务机构中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问题,要加强宣传引导,向老年人说明非法集资行为的危害性,介绍典型案例,提升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在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整治活动,重点突出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机构,要逐人进行相关问题线索的摸排和汇总,发现相关线索,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配合做好处置工作,切实维护入住对象的的合法权益。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7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8

2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主要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两点。首先,要注意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体育理论教学是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开展室内体育课教学时,体育任课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是教学视频,向学生生动形象地传授各种生命安全知识,展示各种生命安全技能,并引导学生将这些生命安全知识和生命安全技能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或者是听说过的生命安全事故,并让学生自行分析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如何预警、如何自救、如何互救等,在学生分析与讲述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在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分析进行进一步深化,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生命安全知识,掌握正确的生命安全技能,树立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其次,要注意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利用体育教学实践来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不但同样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技能,同时还能够让生命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生命安全理念真正内化到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之中。例如:在开展中学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危险情境,如,地震来临时的情境、出现火灾时的情境等,并组织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逃生模拟训练,让学生自行摸索和体验如何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有组织、有秩序的脱离险情,从而真正让学生将所学习和接触到的生命安全知识和生命安全技能内化到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之中,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学生在参与类似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同时也会涉及到跑、跳、投等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所以,在确保了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实现的同时,还能够发挥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由此可知,在中学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无疑是实现生命安全教育价值有效途径。

3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在学生生命健康水平的提升、生命价值的认识以及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等多个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探讨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之间的融合方法与融合途径,以促进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常态化和常规化发展。

作者:邹恒曦 单位: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9

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形成和发展史上,延安时期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特殊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既开创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同时也开创出自身政治生态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逐渐壮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明党的纪律等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要素,并在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后上升为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规范,为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奠定了深厚思想基础,在历史的奋进中呈现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

内化于心方可付之于行,学深悟透才能贯彻到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常对标对表延安精神,深刻检视反思自己的短板不足,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性锤炼,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二、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校准前进方向的行动自觉

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必须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放在首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深深扎根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当前,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创新延安时期形成的政治生活基本规范,紧紧围绕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延安精神的首要内容,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强调,政治生态好,干部队伍就会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社会风气就会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政治生态不好,各种歪风邪气就会冒出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从严治党的力量,要做廉洁从政的表率,始终保持身在“聚光灯下、放大镜下”的警醒,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用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作出忠诚干净、担当作为、能打硬仗的干部表率。

三、用重要讲话指导推动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10

全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当前,脱贫攻坚、 易地扶贫搬 迁是难啃的硬骨头,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已经 不再停留在搬得出、 稳得住,而是要给搬迁群众搬出美好的生 活,让他们生活在美丽和谐的宜居环境中。

当前,我国已经迈进了新时代 ,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更加饱 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时刻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 时刻保持着自己的先进性,立足本职,为了自己的事业目标,勤 奋工作,不断保持着强大的活力与不竭的动力 ,更好的为人民 服务。学习贯彻精神 ,首先要准确把握的精神, 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

分析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指导意义。学习党的精神要大力 发扬理论与实际结合 ,学以致用,才能把精神落实到实 处。

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 现实的、 也是未来 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 标,新征程,再出发。我们要抓住人生的黄金阶段,自觉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积极进取,努力 实现中国梦。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_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论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生态 这次大会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 就,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等重大政 治判断, 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定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 安排, 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 面部署。

就这次大会, 党的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千年大计的高度, 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 的重要目标, 既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揭示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的形势,又 满怀信心地描绘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从 2020 年到 2035 年, “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其中,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 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 。

表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像对待生 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我认为绿色便可以成为生态的代名词,如何做好绿色这篇文章?一、是坚持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中注意做好加减法。加法就是在产业结构上注重发展绿色低 碳循环新兴产业, 注重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传统产业。做减法就是减少污染的存 量,淘汰落后产能。二是通过绿色发展,让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三 是坚持绿色导向,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提高生态环境工作比重。福建 建立了一套优化的考核办法, 把考核重点放在生态质量和农民增收上。四是坚持 绿色创新,福建出台了一系列绿色金融制度,用市场化机制推进污染防治。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 境问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让我们的生态环境 付出了高昂代价,江河不再清澈,天空不再湛蓝,青山绿水成为人们的孩童记 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优美的生态环境正 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强烈生活需求。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 中国人的梦想。我相信每个人的体会和我是一样的。

“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 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 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将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先后提出“建立系 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确立了 “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五年间,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 全局性的巨大变化。新造人工林 4.47 亿亩,人工林总面积已达 10.4 亿亩,位居 全球之首; 治理沙化土地 1.26 亿亩, 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 1980 平方公里??; 五年间,40 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审议通过,“大气十 条”“水十条”“土十条”先后出台;五年间,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普遍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的 “绿色革命”;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 柱”已经形成;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国土空间开发得到整体谋划;生态 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我对解决生态问题的观点便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 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 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伦理形态。

那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特此我把我所认 为重要的一部分做了如下总结: “第一,一定要把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大 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节能减排的产业,资源循环利用、重复利用的产业,使 我们的产业能够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做出贡献。第二,我们要大力做好节能减排工 作和环境整治工作以及建设工作。

第三, 生产垃圾、 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

第四,大力开展绿化,把各种绿化,生态林带,好好地建设好、保护好,多花一 些力量,这样使我们整个环境不断改善。第五,现在主攻的方向,就是空气方面 的治理。

再一个是提倡社会公民大家来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包括生态的消费方 式、 生态的文化、 生态的理念, 包括帮助我们监督各方面, 一定要注重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理念,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要求。

” 建设生态文明是长久的,而且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共同努力解 决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就如看到草坪,不要像鲁迅说的“世界本 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不要让流水无穷无尽地流,随手关水龙头,不 要等到只剩下最后的一滴水时,人类才反省,那时已经太迟了。还有随手关灯, 不要随随便便浪费一度电,等到全世界都黑暗才知道要珍惜。少开点空调,多开 窗通风,多开风扇,砍伐树木要另外种植幼苗。保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 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我们应从一个全新的视 角,重新观察及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生态文明之路,已势在必行。

报告在总结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基础上, 对生 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新要求、 新目标和新部署。

在新思想方面,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 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 在新要求方面,明确了在“新社会矛盾”下提供更多优 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新目标方面,提出到 2035 年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在新部署方面,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 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五年前,壮丽山河画卷徐徐展开,生态文明理念笔酣墨饱;五年后,美丽 中国建设妙手丹青,下笔有神。党的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党和政府 实施社会治理的大事, 但同样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 起、 从自身做起、 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及时切断家电电源、 拧紧水龙头、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餐巾纸??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美丽中国做出贡献!学习贯 彻党的精神,践行绿色生态社会责任。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11

1、务必紧绷思想:态度决定一切,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扎牢安全意识“总开关”。 2、务必宣传造势:营造“人人管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氛围,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形成“强态势”。 3、务必职责明确: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落实部门,具体到个人,细耕“责任田”。4、务必防范细致:建立健全各级考核办法,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做细做实安全防范,织密“防护网”。 5、务必培训常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全面推动安全工作,实现以“技”促“安”,念好“紧箍咒”。

6、务必检查整改: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检查方式,检查和整改相结合的措施完善到位,扎紧“篱笆网”。

二、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于警惕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围绕人的行为,规范各项管理措施,将安全工作的重心下移,放在生产一线,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结合XX公司实际需要,通过岗位实战、安全演习等形式,增强安全意识。通过“鲜活”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有效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

1、事故不难防,小心无大错

安全生产工作重在管理监督到位。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章,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过程监督的转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安全管理中的好做法,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的新路子,形成了有效的生产流程安全监督机制。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12

【作者简介】陈学群(1968-),女,四川合江人,南京市第二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

一、课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3岁至6岁的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较弱,缺乏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方法。这就更显现出“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一直难以有较大的进展,其原因在于:

(一)幼儿方面:此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行为;(二)教师方面:从理论与观念层面上来看,教师已经关注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行为尚处于萌芽状态,教育目标缺乏系统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上还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内容和方法;(三)家长方面:这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对“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一旦发现幼儿被伤害,家长习惯性地归因为幼儿园的看护不当或教育失职,却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四)幼儿园方面:更多地出于生命安全考虑,往往不得不放弃回归自然的“开放式”环境创设。

鉴于此,本课题试图揭示幼儿生命认知与行为的相关因素,将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保护教育落在实践中;通过提高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行为能力,最终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课题概念界定

(一)生命:生命原本就是一个矛盾体,一个有生就有死、有健康就有疾病的矛盾体。生命具有时间性等特点。健康是生命的理想状态。

(二)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有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身心残疾人士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三)生命安全保护教育: 生命保护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引导幼儿热爱生命,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外界环境的挑战;以生活化、游戏化为主要教育途径,培养幼儿生存能力,减少意外伤害,开拓和改善幼儿生存空间和环境,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

三、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活动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的认知结构。

(三)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课程必须能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来促进各种智能的发展,帮助教师认识到:让幼儿在自己认为可以胜任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2009年出版的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研究》一书指出:健康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幼儿提高生活乃至生命质量;幼儿年龄增长是健康认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健康教育应致力于健康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应重视不同年龄段教育的特殊性、幼儿安全教育的严谨周密以及家长对幼儿健康指导的科学性。

四、研究目标

(一)初步探寻幼儿生命安全认知、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关系,分析小、中、大班幼儿生命安全意识和行为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形成我园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践框架。

(二)探讨幼儿安全保护教育内容、途径、形式和生活化、游戏化的组织策略,包括对集体教学、小组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指导的研究,促进幼儿逐步形成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行为。

(三)科学引导家长对幼儿生命安全保护的认识,加强家长对幼儿安全的意识。

五、研究内容

从幼儿园管理、日常教育教学以及家园共育三个角度进行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

六、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教育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法、调查法。

(一)教育观察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教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的行为状态,发现幼儿安全保护教育的需要,不断调整安全保护教育内容、形式、策略,积累研究素材,获取研究信息。

(二)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坚持“在行动中研究与积累,在总结中归纳和提升”的原则,不断把研究成果有机地融于课程。

(三)案例法

立足于个体幼儿教育和行为案例,从点滴入手汇集有关案例资料,探寻规律、教育策略等。

(四)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园教师、家长以及幼儿生命保护方面的现状,同时收集相关的研究信息、资料、活动设计、经验总结等,为课题开展提供可能。

七、研究实践与探索

(一)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施框架

1. 幼儿园管理

(1)环境管理:维护幼儿园安全舒适的环境,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不断调整、创设有利于幼儿安全的生活与学习空间。

(2)制度管理:制定出教师安全知识学习制度、教师安全行为制度、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安全考核制度、幼儿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幼儿食谱制定的相关规定、食品采购招标等相关制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幼儿生命安全。

(3)应急管理:制订出幼儿园各种应急方案,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2. 日常教育教学

(1)围绕饮食营养安全、身体保护、防止意外伤害、运动安全、健康心理保护五个方面构建我园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课程框架,在确立目标的基础上,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环境创设的保护性、教师行为的支持性。

(2)探索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多种途径,包括对集体教学、小组活动、支持性游戏、日常生活指导的研究,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来源于幼儿需要,又融于幼儿日常教学和生活。

(3)尝试通过“健康为核心,整合其他各领域”的儿童舞台剧,宣传和演绎生命安全保护等健康行为,从形式和内容上丰富、拓展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特色。

(4)引领教师反思和建构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得我们的行动建立在对教育对象的明晰把握上,将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保护教育落实在实践中。

3. 家园共育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园地、网站宣传、咨询指导,引领家长关注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

(2)通过亲子活动、班级宣传,形成家园共育,关注幼儿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养成,为提高幼儿的生存能力、保障幼儿安全、降低意外伤害奠定基础。

(二)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具体实践与行动

1. 梳理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生命成长安全。

以小班目标为例:(1)能辨识常见食物、主动饮水、按时进餐、保持清洁、情绪愉快,养成良好进餐和作息习惯。(2)初步认识五官等身体器官,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能在成人帮助下穿脱整理衣服,使用纸巾擦鼻、嘴;能配合成人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3)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安全常识与规则,如活动室中搬椅子、上厕所,户外活动中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等。(4)初步形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提高走、跑、跳、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的能力,锻炼平衡、协调等身体机能。(5)能适应集体生活,愉快参与游戏等各种活动;喜欢教师,有自己喜欢的朋友,无心理健康问题。

2. 确立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施要点

在教育内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围绕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内容,采用了主题活动和健康领域教学相结合、集体活动和小组或区域活动相结合、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保护教育在认知、意识和行为之间互为联系、互为促进。

(1)来源于幼儿需要,回归日常生活

我园在《生命教育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调查项目,“你认为哪些方面对生命会产生影响?”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和家长对意外伤害的关注度最高,疾病的认识与预防位居第二。说明防止意外伤害应是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小班课程设有“药片娃娃的话”“安全玩滑梯”“不跟陌生人走”等安全教育内容;中班课程设置了“伤疤的故事”“逛商场”“小鬼当家”等;大班的课程专门设有“上学路上”“文具的悄悄话”“火灾来了怎么办”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安全认知,更重要的是在幼儿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保护生命靠自己”的种子。让幼儿学会关爱生命的同时,主动寻求适宜、有效的自救方法。

(2)注重身心并重,锻炼生命能力

将“动”引入主题教学中。身心健康的基础是身体的健康。“生命在于运动”,我园除了原有的户外运动时间以外,上下午各增加20分钟~30分钟的户外自由活动时间,并在主题中预设了以运动为主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安排相应的侧重点。

将“保”蕴藏在日常运动中。为增强幼儿保护意识和提高保护能力,我们在传授幼儿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强调运动中的保护,并把集体活动的内容延伸到日常运动中。 “规则用处大”“小小裁判员”,让幼儿明白规则能保护自身不受伤害,尝试自己制定日常运动中的保护规则。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选取幼儿情绪情感的维护和监控为切入点,创立了面向家长的“心理预警牌”活动和面向幼儿的“你的心情好吗”情绪记录活动。比如:“心理预警牌”,按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将每月中幼儿情绪情感的特征倾向以及指导建议用公告的形式公布给家长,指导和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并有针对性地疏导。“你的心情好吗”,幼儿每天的心情变化可以用冷暖色和温度高低在温度计中体现,为什么开心或为什么不开心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中,教师与幼儿交谈后加上注释。

(3)开展特色活动,锻炼安全能力

除了主题教学活动以外,我们开发了许多配合安全保护教育的各种活动,如“安全健康棋”和“班级健康小书”、年级“安全健康大活动”、安全演习体验活动、幼儿舞台剧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安全健康棋”和“班级健康小书”活动。

(4)挖掘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

首先,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到“消防中队”等地参观;其次,组织各种家园活动时,均需做好外出活动紧急预案;再次,幼儿园根据需要开展专题家长学校培训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讲座、论坛、咨询等。

3. 形成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教学流程

通过实践,我们归纳出进行安全教育的教学流程:

4. 梳理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策略方法

教师在组织安全保护教育活动时,通常在活动前、中、后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观察和发现:活动前,教师了解和发现幼儿在生命安全保护方面的需要、存在的问题。

(2)讨论和体验:活动中,在集体或小组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安全知识,以幼儿身边发生的实例给予幼儿正面示范,树立幼儿安全意识,带领幼儿体验安全行为。

(3)实践和运用:活动后,鼓励幼儿运用和体验,并及时提供个别帮助,不断巩固幼儿安全意识和逐步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不同年龄段的主要组织策略:

(1)小班

①游戏情境化策略:比如活动《春游装备大集结》,教师创设了一个春游的情境,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春游装备。

②多感官调动策略:比如正确洗手,我们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强化了幼儿的印象。

③家园合作策略:把幼儿园一些做法介绍给家长,并告诉家长这样做的益处。

(2)中班

①环境渗透策略: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自然感受健康安全生活。首先,应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如鲜艳色彩的运用、生动形象的造型等都会引起幼儿愉悦的感受;其次,要为幼儿的生活创设一定的便利条件,如幼儿使用自己的小床和床上用品,衣服最好单独放置在低矮、便于拿取的衣柜里,餐具、洗手盆等要专用,玩具有固定的存放之处等。

②感知体验策略:幼儿安全保护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让幼儿自身去体验、感知危险及其处理方法,这样通过学习、探索、实践进而逐步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

③行为巩固策略:通过多种形式来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尤为重要,家园的配合在行为巩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多种形式的强化也会对行为的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④同伴合作学习策略:中班幼儿可以尝试简单的同伴合作,如模仿、互相检查等。

(3)大班

①生活随机教育策略:如针对中、大班幼儿出现的换牙现象,开展以“换牙期的牙齿保护”为内容的健康教育,让已经换牙的幼儿“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换牙的经历和感受,对消除其他幼儿的恐惧感具有特殊作用。

②教师身体力行策略:安全保护教育中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非常重要,教师的身体力行不仅仅是示范,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健康行为,如进餐时和幼儿共同进行,鼓励幼儿和自己一样,幼儿喝水时,教师也喝点水,带动幼儿的情绪和行动。

③小组合作策略:大班幼儿可以开始小组合作,有分工共同地完成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不再仅仅限于模仿和纠错,还包括了很多相互之间的实际学习行为。这是在小、中班都无法实现的,是大班特有的策略。

④多样化奖励策略:多样化的奖励可以是贴花、盖印章,也可以是教师的一个拥抱、小朋友之间的一次掌声、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等。

八、研究反思

本课题虽然进入结题阶段,但我们还将继续以科学求真、严谨务实的态度,完善、创新研究手段,丰富拓展研究目标和内容,进一步编辑整理学术资料,争取推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生命安全保护教育教材,以科研精神开拓进取。本课题立足于“保护”,就幼儿生命成长话题来说还处于被动状态,如何促进幼儿生命安全健康地成长,激发幼儿自护安全积极的内动力,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我们在“十二五”中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赵寄石,唐淑.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顾荣芳.学前教育健康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篇13

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领域中著名学者叶澜[1]教授提出,“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教授的观点揭示出教育的本质——生命性。以此教育原理为基础,结合体育的本质,我们提出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生命教育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体育课程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学之路。

一、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掌握正确的安全救护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是面对险情时能够脱险自救的必备条件;体育课程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增强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然而,如何结合体育课程传授学生正确的安全知识、训练学生处变不惊的心态在我国研究较少。经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国计量学院生命安全教育课程逐渐完善,内容包括安全心理、防卫技能、自救互救、模拟逃生、越障测试、野外生存几大模块,并将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各项安全素质。见图1。

二、实施体育特色项目的管理措施

(一)成立特色体育课程组。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具有较大的兼容性,以体育课程为载体,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之间又不完全相同,将二者结合进行系统的教学在我国尚无先例,需要进行不断探索。结合课程改革需要,我校成立了特色体育课程组,明确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加强了对体育特色课程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了对体育特色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经费投入。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硬件设施。生命安全教育设计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也包括各种突发事件避险与救援,为了能够给教学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模拟场地,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先后建立了自救自护模拟实验室,地震房、火灾逃生实验小屋等;授课过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针对性教学与训练,在传授学生正确的生命安全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实施“1+ⅹ”课程实施模式。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特色体育课程实施“1+ⅹ”授课模式,其中“1”代表大一年级第一学期只开设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生存智慧”与“脱困避险”为主线展开,通过一学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关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态度;“x”代表各专项体育课程,在各专项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每次课需利用5—10分钟时间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或者每学期集中进行1-2次课得逃生训练。

(四)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相结合。体育运动,没有竞赛就没有活力。课外体育竞赛是课内的进一步延伸,是一种体育教学激励机制[2]。因此,除了正常的课内教学,我们在课外也举行大规模的安全生存技能大赛;大赛分为班级对抗赛、院级选拔赛,全校总决赛;比赛时间由每年4月开始,持续到10月。全校总决赛也作为我校田径运动会开幕式的一项表演赛,由院校领导及各分院领导进行教学成果检阅,比赛成绩计入各分院运动会成绩积分榜。

三、体育特色项目考核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往往把技能达标与素质考核作为评定学生等级的主要依据,忽视学生内在情意目标和态度的培养。这样的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当然值得怀疑[3]。为了能够进一步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功能,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热情,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体育特色项目考核评价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并设立专门奖励学分。学生要想获得体育考试资格,必须达到以下两个条件:1.参加安全生存技能大赛或每学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不少于30次;2.能够完成30分钟有氧耐力跑。课外考核设定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校运动队成员经教练员认定可直接获得体育课程学分,或俱乐部负责人在本年度组织举办了校内大型体育赛事,经俱乐部指导教师确认也可直接获得体育学分;校级大型运动赛事的组织策划者、参与者及裁判等工作人员,提供相关证明,在体育成绩考核评定时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加分。

四、结束语

安全知识和素养是一个国民的基本素质,也是在校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理应积极探索实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国民的安全素养与应对危机的生存能力。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度重点招标项目,项目编号:ZGT201103。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