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心得体会实用13篇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1

对公司“知行合一”的理念已经很熟悉,“致良知”还是首次听到,特此百度一下,《孟子• 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就是个人本能,就是良心。“致良知”运用到我们工程建设中,就是做“良心工程”,用良知去对待每一项工作。

试想,在朱副总举例的江西宜春市丰城发电厂三期在建项目11.24特大事故中,如果我们施工相关方和相关负责人,如果对生命心存敬畏,在施工前就会对施工方案慎之又慎,施工中严格把关,就不会侥幸蛮干,也许,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当然没有如果,杜牧《阿房宫赋》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加强种种监管制度,完善各种检查措施,其实都是从治标出发,而从提高人的工作理念,心理修为,或许才是治本之道。

xx也专门对党员干部提出要“慎独慎微”的要求,其实也是“致良知”的升华,要求我们更多的小心谨慎,反思自己。我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还是具体到做工程,做每一项工作组织安排,都要意识到,我们所做的,都要靠很多人来完成,关系到很多人,很多家庭的平安幸福。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自己就是执行者,我们出了事故,那我们的家人,又该是何等痛苦!

对于我们施工企业职工,只要每个人在做工作之前,都心存良知,心怀善念,不光是对执行者负责,更是对公司、对业主、对自己负责,还有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心灵的洗涤,这样,我们就会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和质量缺陷,才能做出上对天、下对地、问心无愧的“良心工程”!

企业项目经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初级项目经理综合素质,提高履职能力,加快完成公司战略规划及年度经营目标,公司举办了第一期初级项目经理培训班。通过前面三天的培训,使我对项目管理有一些体会和认识,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开班典礼上公司副总经理朱兆强介绍了工程公司刚召开了20xx年工作会,提出了“知行合一,价值创造”核心理念,经营管理为中心,项目履约为重心,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总体工作思路。其中项目履约就是需要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来实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行科学化的实施项目管理,才能使我们在整个项目中满足项目要求,降低项目成本、缩短项目工期、确保项目质量,最终完成项目履约。

劳动监察部门领导详细的讲解了《国办发〔20xx〕1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xx〕32号)》两个文件。公司现在大部分项目存在着大量的协作工,很大一部份实际工作是由协作工在施工。通过学习了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依法、依规来管理协作工,为更好的完成项目履约提供帮助。

通过前三天的培训,我深刻感受到平时工作知识的不足。作为一个项目管理人员,不能仅从技术上达到要求,还要具备全方面的素质,安排好项目的进度,完成好项目的工作,监督好项目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很好的完成。今后的我必须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提高自身的能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称职的项目管理人员。

企业项目经理培训

21日,我们本期共58名项目经理培训团队来到风景如画的红枫湖畔,来自公司各部门各专业公司各条战线上的一线管理人员带着饱满的热情,带着公司领导集体对我们的期望,于2月20日在枫湖兴隆度假村开始了拓展训练,在拓展训练中,刚开始我们各组队员还有点拘束,但经过几轮的游戏下来,我们彼此间敞开心扉,为团队能完成我们各组间需要完成的小任务,大家主动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努力让团队成员无一人掉队,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为各自的团队荣誉而战,体现了我们作为电建铁军过硬的素质,我们团队中虽然有部分年龄稍大的队员,因为体力原因或身体原因,在团队因未完成教练规定的目标值,受到约定的“奖励”,我们年轻人主动站出来承担教练的考核,这些种种表现,我作为工程公司的一名老员工,为我们公司能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我们团队有这样的员工,有这样的集体,何愁公司的明天不会更强大。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2

我是XX时间进入公司后备干部库,虽然在前期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做好工作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对领导工作缺乏全面性的认识,这次培训无论对全局还是对我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及时的,我从心底里感到机会难得。

从这次培训的内容看,重点是领导科学,让这些领导干部知道什么是领导,领导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另外还请来专家为学员做讲座,从宏观上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和驾驭能力。无论从培训对象到培训内容,还是从微观知识到宏观理论,这次培训目标明确,主题突出。

二、科学运用领导艺术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领导者要做好领导,必须注意领导艺术,它关系到事业成败。

领导本身具有权威性,权威由领导的合法权力、对资源的支配权力、强制权力等构成。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人性因素,生硬地靠领导权威实施管理,领导意图或许能够贯彻,但从另一方面讲,团队可能会因此缺少一种亲和力,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甚至会处于压抑状态进而缺少主动性,创造性。这就必须靠领导者的领导艺术管理。作为领导,就要以人为本,研究人的心理、行为、需求,了解人的特性,把自己置身于被管理者的角度感受自己的所思、所需,以此来体验被管理人员的心理感受,从而制定出的管理办法及政策,就更合于人性,在此基础上实施管理工作就容易获得成功。

威信是由一个领导者的优良品质,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等因素构成。靠威信领导,威信产生的魅力会使团队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团队成员会主动承担工作责任,甘愿分享领导成功的喜悦和分担失败的痛苦,更有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威信是领导艺术的体现,领导艺术是人性化的行为艺术,寓情于理、以情感人、尊重人性,是发挥领导艺术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使领导行为人性化。

领导者个人品质的塑造要注意以下几点:有责任感,不轻信、不偏信,不轻易承诺。

三、学会换位思考来提高情商和影响力

1、换位思考就是有同理心,学会欣赏、承认,实际上就是欣赏他们的过去,承认他们的能力

让员工充满自信,让员工积极向上的面对工作压力,愉快的工作着。员工的积极热情一旦被激发起来,那工作中才会有创新,有干劲,企业才会有良好的持续发展。

2、通过换位思考让员工有安全感和归宿感

现实生活中,员工们感受到的大多是冷冰冰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考核指标,而原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的集体温暖,以及可以寄托的归宿感和安全感在渐渐淡漠和消失。要让企业的员工在心理上有安全感,首先领导要懂得怎样从根本上关心员工,同时放手让员工大胆的有创造性的工作。为员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疏忽和漏洞。同时,关心和解决员工具体的生活困难,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员工的凝聚力。

3、用换位思考的思路,充分沟通的行为模式来解决人际间的矛盾

人际矛盾的原因,大多可追溯到“沟通不畅”上来。目前,同事及部门之间的沟通已成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其实工作中都会出现偏差或错误,但每个人都要尊重和重视对方,沟通时要特别注意自己平等和坦诚的态度,特别是领导不要居高临下,以训斥的方式对待员工。沟通态度端正了,彼此间才愿意真诚倾听对方的意见,才能取得沟通的效果。

4、对出现的人际矛盾问题,要多换位思考、反向思维

多宽容少计较,多谦让少争执,胸襟宽阔、大度雅量、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走出小我,走向大我,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纠正和克服自己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和不良习气,多关注社会和谐。

5、换位思考实质上是人本管理的思维模式,换位思考应当形成一种氛围并深入人心,更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通过潜移默化而非规章制度,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只有把换位思考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到每个员工的灵魂深处,落实到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使企业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缔造出和谐的企业,从而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遵守和运用法律、政策是当好领导的前提

在培训期间,公司领导就如何当好项目经理、合同纠纷及案例分析、劳合同法相关内容对我们开展了培训,使我深入地认识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学习、掌握、运用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政策范围内做好管理。

(一)怎样当好项目经理

我认为项目经理至少应该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有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具备领导才能,团结友爱、知人善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并能当机立断,坚决果断地处理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问题,避免矛盾或更大矛盾的产生。三是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后盾,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难题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就无从下手、手忙脚乱最终导致人力物力上的浪费,甚至造成更大的错误。四是要有工作干劲、有敬业精神、为人正直、敢于主动承担责任。五是要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及时正确快速的处理没有敏锐的思维是不可能作好这方面工作的。六是要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责任、工作职责。七是要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负全面的责任。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3

大唐**电厂工程,我们公司与东电一公司同场竞技,兄弟单位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去年底项目部也曾组织骨干力量去江苏电建公司学习同类机组安装经验,通过对同行单位的进一步了解,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为此我们锅炉队在先前工程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安全、质量、外协队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严格地执行。同时,在技术方案措施的编制上,将本着以节约为基本,借鉴先进经验和施工工艺,确保安全和质量,为施工工作提供出科学的、高效的指导性文件。

二、抓质量,保安全,保障施工生产有序进行。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4

项目管理法的实施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使得班集体建设进入了良性循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治自理能力提高

在职高的班级管理中运用项目管理法,班级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各种项目的操作完成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在班级的不同管理项目中,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负有一定的责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他们彼此相互支持、共同协作,无形中集体观念得到了强化。集体观念的形成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为了整体利益而相互监督、相互帮助,逐渐的,班级管理便进入了学生自治自理的管理模式中。

2.学生自信心明显提高

笔者实施项目管理法的对象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自信不足、自卑过度。在项目管理法的操作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换句话说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就感。成就不管大小,总是成功的基石。所以在各种项目的完成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学生的自信心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3.班级竞争意识增强

项目管理法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这两方面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有了比较正确的自我意识,敢于、善于参加各种班级内部和学校组织的竞赛项目。笔者所带班级在高二时获得的很多奖项是高一时想都没想过的,而且他们在今年的很多比赛中报名人数都超出了学校规定的名额,都是先在班级内部开展比赛后再选出代表参加学校的竞赛。显而易见,他们的竞争意识已经形成。

4.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笔者一直认为项目管理法是一种双赢的管理方法。一方面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得以减轻,另一方面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成为最大的赢家。这里的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在笔者的班级里,班级干部会自主组织班团干部会议、寝室长会议,然后会把详细的会议记录给教师。他们会把一些需要教师来强调的事以文字的形式写给笔者,会在教师出差回来的时候把班级的情况以文字的形式汇报给笔者,对于班级存在的问题首先由相应班级干部在读报课时在全班提出,并制定解决办法。项目的操作使得他们懂得在做事情前制定详细的计划了。总之,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5

一、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统一管理的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模式

学校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各学院成立继续教育中心,各继续教育中心下设若干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下设若干项目团队。学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代表学校与各个继续教育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各继续教育中心与各培训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培训中心与各项目团队签订目标责任书。作为学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只负责出台政策文件、监督检查、评估目标完成情况。各继续教育中心负责执行学校政策文件、协助学校做好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并做好对各培训中心的服务工作。各培训中心主任为学校正式在编人员,作为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对项目的策划、实施、目标完成及相关责任负总责。该模型框架(图1)如下:

(二)二级管理的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模式

学校对各学院依然采取常规的行政管理模式,各学院下设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下设项目组。学院对各培训中心采用项目制管理,各培训中心对学院负责,项目组对培训中心负责。学院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要求,自行出台对培训中心的管理文件,并做好服务、督查、评估工作。培训中心负责人对项目负总责。该模型框架(图2)如下:

二、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模式的优点

(一)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可以有效的突破原有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奖惩机制,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中国高等教育几十年的沿革终究摆脱不了计划经济的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带有明显的垄断行业特征。虽然社会力量办学这几年迅猛发展,但从总量上说,其规模还是很小的。加之公办院校旗下的伪社会力量办学普遍存在,实际规模还应更小。这一垄断特征直接导致中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始终处在卖方市场中,高校实质性的改革内在驱动力很弱。因此,高校对于其涉及的业务习惯性的因袭原有的管理模式,包括本研培养、科研学术、成人教育等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市场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大力推进高校体制改革阻力很大,但可以预见的是,率先做好变革准备的高校在未来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将处于先发的优势地位。继续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尤其是非学历性质的继续教育,市场特征更为明显。目前继续教育总体处于卖方市场中。如果还是使用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来管理继续教育显然不利于继续教育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继续教育中引进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奖惩机制等,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发展我国的继续教育。这些机制的引入就需要高校对继续教育采用项目制管理模式。

(二)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可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管理。项目制管理本身就是层级管理,下层组织对上层组织负责,其中任务完成情况是核心。培训中心或项目组对项目进行评估、分析、论证、决策。原先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再直接影响项目的运作,使得责权利关系更为统一。学校只需对部门的最终绩效按目标责任书条款做出评估,对部门预期效果和效益进行监控。

(三)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可以有效地打破大锅饭,实现部门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目标管理使绩效评价体系更为直观,贡献和报酬的联动机制更容易建立,反对的意见也会更小。对于大锅饭的弊端我们毋庸多言,但如何打破大锅饭却是值得研究的。我们认为就继续教育而盲,让打破大锅饭与继续教育发展紧密相关是一个途径,具体做法就是实行项目制管理。高校部门间抢资源的问题时常发生,解决方式也往往是通过领导协调来解决,这就摆脱不了人治的弊病。采用项目制管理,资源的分配就可以根据绩效来合理配置,用制度代替人治。项目制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机制,教师可以得到与其绩效相应的收益,并能在工作中享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在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的共同影响下,明确自身的定位。激发潜能。

(四)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有利于构建以服务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在一般企业将服务作为企业生存要素的今天,高校和一些垄断企业一样,依然把服务当成一种口号。其实高校服务应该分两个层面,一是外部层面,包括对学生、合作单位、社会公众等的服务;二是内部层面,包括上层组织对下层组织、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对教师等的服务。按照习惯地思维,无论是在对学生等的外部层面还是对下级部门等的内部层面。高校管理层一般都强调管理、约束、监督、检查等。但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基本认知,我们却是应该建立以服务为基础的管理体制。项目制管理直接把管理核心指向目标。在权责利明确的背景下,任何拖延、刁难和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将减少。在责任追究上也更加容易。这就使得管理方不得不提高服务意识,最终建立起以服务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五)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有利于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高校一般都建立了评价体系,该体系得出的结论往往关系到教职工职务职级的升迁、工资奖金的获取。但评价体系的指标是否合理往往成为高校教师争议的焦点。比如一般高校会采用同事互评打分,领导打分等方式,最后按照不同的权重来计算分值进行排名。所以关系分、印象分会占据主导地位。说实话,在一个几千教职工的高校,你要打分的对象很可能你根本就不认识。这是典型的人治和法制纠结的评价体系。我们认为,从管理上讲,法治优于人治,人治优于人治和法制纠结的评价体系。因为法制相对公平,人治虽然有很多主观的成分,但作为领导层如非刻意也不会胡乱评价,再说作为一个组织的负责人,他也必须选拔一批确有才干的人来协助管理组织。最不科学的

就是披着法制外衣却有人治内核的评价体系,而且从责权一致看,拥有打分权的群体还与组织决策相关性很弱。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因权责利明确、目标责任明确、业务关联方明确,我们就可以建立相对公乎、科学的评价体系,对相关人员进行考评,从而更科学地予以奖惩。

(六)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有利于打造精明强干的项目团队,培养一批符合继续教育发展需要的管理人员。在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中,具体开展业务的是各培训中心下的项目团队。项目团队为了完成目标责任。必然会对项目团队的成员提出想干事、能干事的基本要求。同时项目团队成员由非学校在编人员组成,项目负责人有较自由的人事管理权。不符合要求的成员的清退工作也更简单易行。经过市场洗礼的项目团队更容易成长成为精明强千的团队。而长期的项目制运作也会造就一批集科研、管理、营销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为组织、人事管理部门选拔人才提供人才储备。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历练,我们可以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培养一批符合要求的管理人员,而目前合格的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稀缺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难题。

三、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模式的缺点

(一)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可能造成高校忽视社会效益,与发展继续教育的理念背离。继续教育是在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理念后慢慢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虽然理论界对继续教育的定义、范围界定还设有完全统一,但这不影响我们继续教育理念的认识。继续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使社会成员通过学习成为完善的人。这种教育应该和义务教育一样成为社会成员享受教育的一项基本权利。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继续教育的作用远不是为学校做点创收,她有自身的使命。继续教育所应创造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但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现阶段国家不可能把义务教育的范围延伸到继续教育领域。要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必须依靠高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共同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项目制管理无疑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运作模式,其根本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继续教育,或者说为实现继续教育的理念积蓄资源。因为无论是教学设施、师资培养、管理团队建设、项目开发,还是社会宣传、项目普及无不需要资金的投入,在缺少经费来源的情况下,采取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项目制管理模式也可以说是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无奈之举。

(二)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可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忽视经济效益,却不能忽视教学质量。如果连教学质量都可以作为换取经济效益的筹码,那么我们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教育理念。但项目制管理本身就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其评价体系也是以目标管理为核心,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样的管理模式会不会带来教学质量的下降。办过教育的人都很清楚,在教育成本中,除了教学设施投入外,接下来最大的支出就是课酬。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那么项目组一定会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在课酬上算计成本。这种成本计算可能直接导致课时的减少、班级人数的增加、师资水平的下降,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可能会引起无序竞争,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各培训中心分别隶属不同的学院,而学院间存在学科交叉的现象。同时,继续教育的项目是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的,其教学内容安排、师资聘请也是跨学院,甚至是跨学校的。因此,各项目团队开发的项目很难明确界定其办学权的归属。加之继续教育市场特征明显,得到社会认可,能招收起学生才是项目组首先关注的问题。所以各项目组可能会开展一段时期内市场关注度高却十分相似的项目,从而引发竞争。这种竞争一旦升级就会演变成价格竞争、负面宣传、盗用知识产权等恶性竞争。虽然合理的竞争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项目优胜劣汰的内在机制,但恶意竞争却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尤其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本身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浪费更令人惋惜。

四、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模式缺点应对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2-0023-04

现代体育的发展,其影响力早已经超出竞技赛场。奥运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体育盛会,把体育的价值和体育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争金夺银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国力的强大。但提升国际地位、展示国力,并非是奥运项目的专利,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同样显示了国民的精神面貌、国家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发达程度。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在各类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国际大赛共获得世界冠军2 283个,其中非奥运会项目1 409个,占总数的61.7%;创超世界纪录1190次,其中非奥运项目1067次,占总数的89.6%。因此,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同样应受到重视。

1、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划分的依据和条件

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传承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在这片沃土中孕育着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各类体育活动。在各省市体育的基础上汇编的《中华民族体育志》,收录的体育项目多达977项。加上从国外引入的体育项目,如保龄球、瑜伽、高尔夫和台球等,在我国开展的体育项目超过1000项。截至2008年底,在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共有78个大项,141个分项目,超过半数可归为具有竞技性质的非奥运项目。本文对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划分依据参照了我国确立正式开展体育项目的要求和国际奥委会承认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要求,确认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必须是由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设立或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项目有国际(洲际)体育组织,并设有正式的国际或洲际比赛;有完备的竞赛规则,裁判法和一定数量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在国内较普及,开展范围一般在15个省市以上,冬季项目除外(15个省是我国规定的正式开展项目的基本数量要求);项目在各地设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并有能力组织举办区域性、全国性赛事,能参加国际比赛。

截至目前,全球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共有64个,其中列入奥运会项目的有35个,非奥运项目29个。此外,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GAISF),正式会员有70个,联系会员16个,临时会员4个。2009年3月,第7届国际体育大会,参会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超过100多家,这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大多都具备了完善的赛事组织体系,竞技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巨大。

2、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的发展情况

2.1 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竞体非奥项目中心,所涉及的体育项目主要由总局下设的社体中心、小球中心、武术中心、航管中心和中心5个部门分别管理。其中航管中心共9个大项、46个分项;社体中心12个大项;小球中心7个大项。以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为例,目前实施的是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分项共存的管理办法,2008年以手曲棒垒组成的奥运项目中心,集中精力备战北京奥运会,并取得了很大突破。一些社会化程度高的非奥运项目,如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和壁球等一般以个人形式进入地方俱乐部或球馆进行工作和训练。一些群体项目如橄榄球、藤球和地掷球则以高校为依托,通过校办的形式发展。

2.2 参加赛事与运动水平

与我国有联系、竞技体育水平较高、社会影响力大,并且以非奥运项目为主(或拥有较多非奥运项目)的赛事主要集中在世界运动会(world Games)、东亚运动会fEast Asia Games)、亚洲运动会(Asian Games)和亚洲室内运动会(Asian Indoor Games)。此外,各非奥运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组织承办的各类洲际比赛与交流,都对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运动会是在1981年,由当时未被列入奥运会竞赛项目的12个世界单项体育协会联合发起,主要目的就是要创办一个比单项世界锦标赛影响更大的非奥项目综合性运动会。世界运动会现已成功举办7届,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2009年第8届世界运动会在台湾举行,全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次盛会。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派队参赛,最好成绩列第2名。2000年,我国以全运会的战略意义为借鉴,创办全国体育大会,旨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协调发展,推动非奥运项目的普及和提高,与国际非奥运项目接轨,参加世界体育大会。

但是,由于奥林匹克项目作为国际体坛的主流,我国体育要实现为国争光、树立民族形象,只能将重点放在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的体育发展战略,导致非奥运项目得不到重视,我国参加世界运动会的竞赛成绩一路下滑。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群众体育如何发展的热议,以及今后奥运设项的不确定性,非奥运项目尤其是竞技水平突出、开展广泛的项目,逐渐引起重视。但是现实的问题是,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依托的是项目整体发展,不能依靠短期突击训练。

3、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1 非奥运项目被撤并,竞技运动资源大量流失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在非奥运项目的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有近1/3非奥运项目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随着“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的奥运战略的实施,非奥运项目无论是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上,还是在管理体制的规范和在运动成绩的取得上,与奥运项目的发展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七运会以后,全运会项目与奥运接轨,全国2/3的蹼泳队伍被砍掉;原来全国有28个省开展的地掷球运动,1992年和1997年曾取得过世界杯冠军,但目前知道该项目的人很少。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全国共有滑翔机学校50多所,每年有数十万人参加这项运动。而现在我国的航校只有21所,队伍仅剩11支,运动员不足100人。就是这2l所航校还多数残破不堪,只有4所航校的场地、器材、队伍比较完备。然而这些非奥运项目却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和受到重视,像跳伞运动,现在设有世界锦标赛和亚洲锦标赛,影响力巨大。

3.2 一些受群众欢迎的非奥运项目发展受到制约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以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竞

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全面推进项目管理协会化,在政策、财力、人力、外事、竞赛等方面实行区别对待。其中把当时的一些竞技水平较高、在世界取得优异成绩的项目划分成除奥运项目和全运会项目以外的第3类项目,国家对这些项目实施政府引导、社会赞助、自我经营的生存策略。然而,我国1978年才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今天才不过30余年,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体制背景下,项目发展举步艰难。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位居金牌榜首位,体育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在国际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还不具备明显优势。这说明我国在现阶段,竞技体育的发展,虽然应以奥运项目为主,但不能忽视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和生存状况,尤其是随着现在很多竞技水平较高的非奥运项目的各类单项国际赛事以及世界运动会受国家重视程度和群众关注程度的逐渐提高,很有必要对这类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和经济投入。

3.3 项目管理分散,训练活动经费严重不足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地对非奥运项目的管理并不统一,究其原因,一是在于总局的群体司、竞技司以及体总秘书处等都有相关的非奥运项目管理职权,造成了下属各部门对项目管理权责不清。二是由于非奥运项目数量多,各项目竞赛水平不同,给统一管理也造成某种程度的阻碍。比如社体中心是政府实施社会体育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部门,管理着社会各类体育项目和活动的安排,目前拥有12个大项的非奥运项目管理,同时还有奥运项目,不过比例很小。三是经费不足,社体中心每年只有1000万财政拨款,这对于庞大的社会体育管理,行政办公经费尚且捉襟见肘,更别说支持这些项目的发展。很多项目在地方都是依靠社会集资而处于维持状态,一些无法得到社会认可、又不能立刻砍掉的项目由政府接管,发展停滞不前。

3.4 非奥运项目的相关科研被忽视

近几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都取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这与体育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已经建立了优秀运动员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技术创新体系,涉及技能评定、技术诊断、心理调控、运动伤病预防和康复等多个方面。先后启动了6个重点实验室,并同地方科研机构和高校重点实验室加强联系与合作。然而这些科研攻关多以奥运会项目为中心,对非奥运项目竞技水平如何提高涉及较少。目前我国的许多非奥运项目,如:轻型飞机、热气球、飞艇、跳伞、动力伞、动力三角翼、航空模型、航天模型、车辆模型、航海模型以及定向、模拟运动等需要运用相关器材和设备通过科技知识进行,这对科研要求高,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投入和设计。

4、对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建议

1)抓好训练工作,以局部带动整体。抓好训练工作,提高竞技水平,是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基础,只有竞赛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效挖掘市场潜力。训练、竞赛、市场开发三者互相联系,相互依存。非奥运项目与奥运项目一样,只有运动成绩好,才能提高公众的注意力,树立良好形象,同时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投入加大。从社会赞助商的角度来看,对支持的项目也主要是关注该项目的社会效益。丁俊晖等优秀台球运动员,极大地提高大众对台球运动的热爱;谢军在国际象棋的成功,引发了国内的象棋热潮,成功带动一批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成长,使项目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2)国家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我国各类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全部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国家适度参与是必要的,项目过度依赖市场,会缺乏比较有利的引导,对项目的远景规划和运动员的训练、竞赛缺乏支持和管理”。

3)非奥运项目在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群众健身需要。项目要生存,提高竞赛成绩,赢得政府重视,提升百姓关注热度,获得企业支持,才是市场经济下项目发展的根本。我国现在虽然把奥运项目作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一些取得了辉煌成绩的项目由于后备人才培养逐渐萎缩,难有优秀苗子出现,无法可持续发展,目前这类竞技成绩突出但与大众脱节的奥运项目超过1/4,非奥运项目发展应当引以为戒。

4)加强科技体育的宣传,推进科技体育的繁荣。科技体育是非奥运高科技项目,是把当前社会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体育竞赛中,以开发智能、体力和心理潜力的自我挑战或相互竞争的竞赛活动。实践证明科技体育项目对提高参与者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科技体育从业者缺乏市场观念,市场定位模糊,还不能提供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体育服务与体育产品,影响了这类非奥运项目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科技体育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科技宣传。科技体育中介服务是项目的重要环节,通过服务、项目推广、咨询与组织,搞活流通市场,活跃科技体育市场。此外,争取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青少年频道、体育频道、科技频道长期合作,提高科技体育的感染力和宣传效果。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7

一、摆正好自己的心态

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公心超过一切,公司的利益大于一切。就会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站在公司的角度作事情,就会不折不扣的执行公司方针政策,就不会阳奉阴违。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勇于担当,敢于面对,才能在关键时刻战胜各种压力和困难,才能抵制各种诱惑。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就不会,不会损公肥私,不会想着在项目上捞点,不会在项目上折腾,不会争权夺利,不会取不义之财,就会对企业负责,对家庭负责。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就会把公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来管理。有了这个心态才能想项目如何收益最大,想项目如何加快进度,想项目如何控制安全质量,想项目如何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形象,想如何通过项目扩大公司人才资源等等。

二、解决好执行力的问题

虽然项目经理是项目的领军人,带头人,但不可能事事躬亲,面面俱到。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解决执行力的问题。在梁场管理中影响执行力的因素我个人认为有三个。

第一,项目班子分工要很明确,这样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并有利项目的工作开展。有的项目经理不能正确认识分工,觉得自己项目第一,什么都是我说了算,别人说了不算,什么都去作,什么都没作好,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没抓好,还不能抓到重点,谈不上调动班子积极性,更不能发挥项目班子整体水平。作为项目经理要在分工的基础上放权,要作到说话算话,不能朝令夕改,调动大家管理,大家执行。这样一来班子在整个项目管理群里就比较有可信度,规章制度大家才去执行,这也是执行力的基础。

第二,简单直接管理制度,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管理的对象都是由文化水平不高、干活拿钱的劳务工组成,太多复杂的制度他们理解不了,接受不了,所以在执行上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复杂的制度就会成为挂墙制度,不会执行下去。我们在各工序制定出一二条关键的简单的有效的制度,让执行者和被执行者都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

第三,每日考核,每月总结。简单的制度制定了,就要每天对其内容进行考核,就像考勤一样,专人负责,每天必考,月底总结,有始有终,奖惩相依,重奖轻罚,及时兑现。

这样整个项目管理闭合了,能使各项制度规定落地,大大提高执行力。

三、抓住关键管理环节

作为项目经理,要有清晰的管理思路,抓住关键环节。梁场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下:

第一,质量方面,梁体质量分为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实体质量抓好原材料进场质量,预埋件安装质量,砼灌注质量,张拉压浆工艺质量。外观质量抓好控制钢模尺寸,杜绝钢模漏浆,模板色差,梁面平整度控制。

第二,安全方面,梁场安全的重点有起重安全,用电安全,防火安全。安全工作由专职安全员管理,起重机械设备由专职人员操作,专人维修保养。定期每月对全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特别是关键岗位上的人员。这样确保梁场安全可控状态。

第三,进度方面,梁场生产一般按设计工艺流程生产,流水节拍固定。遇到赶工期时也可采取措施,如调整配合比,蒸养,人息工序不息等等。

第四,成本管理,这个工作贯穿项目始终,也是项目管理的重心,项目经理的大部分精力都要放在这项工作上来,抓好成本管理,为公司赢得更多利润。

①项目一旦定下来了,成本最大的管理就是方案优化比选,不管是选址方案还是施工工艺方案,这在成本管理占着非常重要位置,方案选择最优的,否则成本费用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损失。

②物资管理,控制好物资进场数量,价格,管理好使用量。每月物资必须核算,由计划,工程部,物资部共同完成,形成分析报告。节超原因分析,进行控制。

物资管理不细说,说说重要物资节约控制措施。钢材节约措施,根据梁体钢筋下料长度情况,选取长度9m和12m材料搭配进场,这样搭配大大减少下料时造成材料浪费。废料重新利用,废料可作加强筋,套筒筋,封端筋,拉钩筋,玉山梁场工程结束后钢材核算,节约2500吨之多。砼节约措施,梁体尺寸控制时采用负公差标准,泵送管砂浆再次利用,梁体砼灌注快结束时采用单机搅拌站控制砼搅拌量等,玉山梁场工程结束后地材核算,节约万吨之多。砼采用几个配合比,防止地材料不正常涨价。

③小型材料和机具折算在梁体施工工序劳务单价内,工班在定额量里使用,若超出定额量,超出部分照价从工费里扣出来。

④电费管理,多用节能照明电源,办公区和生活区统一装电表,统一收费。

⑤招待费管理,梁场所有招待都放在梁场食堂统一安排,个例除外。

第五,企业文化方面,梁场是工厂化生产,人员和大型机械集中的地方,办公区生活区建设往往不被重视,而这最能体现企业文化,展现形象的窗口和平台。不多投入的情况下,办公区大气得体,标准高不奢侈,生活区规范标准,功能齐全,这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展现企业的形象和势力的一个最好窗口,所以一般尽量作好作细。包括吃穿住行,体现大局文化,作到名利双收。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8

项目管理法的产生是源于项目教学法的一些操作。所谓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这种教学法最初由德国联邦职教所按行动为导向制定而成,参考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与显著效果,同时结合职高学生的特点。笔者觉得可以在职高班级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法。因此,项目管理法可以理解为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件事(项目),通过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来发挥集体的团队力量,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并通过项目的提出者(班主任)的公正合理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职高班级管理中采用项目管理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社会能力是十分有利的。班主任将纷繁复杂的班级管理事务以合理的项目形式分配给所教育的学生,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合作方式完成具体项目。这样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二、培养职业高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1.自治自理能力

所谓自治自理能力,包括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多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相对于职业学校教育来说是一种内在教育。这种教育使得学生在班级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负有一定的责任,于是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学生间相互支持、共同协作,无形中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了自治自理的能力。

2.提高职高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势在必行

职高班级管理的难度要比普通高中的管理难度大很多。再则现在的教育形式变化很大,生源在减少,而重点普高、次重点普高又在以各种名义扩招。这就减少了职高的生源,更直接影响了职高的招生质量。就去年高一招生情况看,目前职高新生存在“四差”。

(1)学习基础差。受目前高考形势影响,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报考普高,家长也对职高的认识不足,宁愿花钱读普高也不选择职高。这样导致职高招来的学生绝大多数学习基础极差,态度不端正,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2)纪律观念差。职高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被列入差生行列。长时间的散漫管理导致了这部分学生无视纪律法规,不良习惯很多,吸烟、打架、旷课等事件屡禁不止。

(3)卫生习惯差。由于职高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加上父母对独生子女过于爱护,很多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差,卫生习惯差,教室、寝室卫生要求远远达不到学校要求。

(4)思想意识差。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信心,对未来很迷茫,抱着过一天混一天的心态,严重缺乏个人荣誉感。如此情况,职高班主任每天在校管理时间基本在12小时以上,早上到校抓早自修,晚上到宿舍点名、管理就寝。从管理难度到管理强度都超过了普通高中。

犹如前面所讲,职高整体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职高班级管理多数也存在被动管理的局面,多数职高班主任也处于迷茫、疲于应付的状态。目前比较前沿的教育理念一直在倡导爱心教育、希望教育、素质教育等,但是现实的学生状况和教育状况,导致职高班主任的工作缺乏创新,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提高职高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势在必行。首先,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养成,是班级常规建设的基础,其归宿点落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上。其次,从教师角度出发,职业高中学生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对他们的教育更需要从“他律”变成“自律”。当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自律的时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往往会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而治”的境界,合理运用项目管理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三、运用项目管理法提高学生自治自理能力

项目管理法的操作步骤以行动为导向,同时结合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大体来说,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法分五个操作阶段进行:确立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和归档或结果应用。

我们这里所说的项目管理法的实施对象是职高生,而职高的学生不同于普高的学生。所以,在具体的职高班级管理中使用项目管理法除了要遵循一定的理性操作步骤(如上述五步)外,还要考虑到一些感性的因素(用心了解、精心选取、细心指导、专心评价),尤其是项目的选取与项目实施计划的制订上要考虑充分。结合职高班级管理现状及职高学生的特点,在职高班级管理中使用项目管理法应遵循如下操作步骤。

(1)用心了解学生——项目管理法的前提。项目的具体完成者是学生,要通过项目管理法来提高素质、改变观念的对象也是学生。因此,在给学生布置具体项目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要知道所面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如何,他们是否愿意或者能否胜任这个项目,学生对于项目是否合作,是否感兴趣。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那么在选取项目或制订计划时便可以考虑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一集体参与原则。这也是项目选取的前提。

(2)精心选取项目——项目管理法的基础。考虑到采用项目管理法的实际意义,在项目的选取上要突出项目的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因此项目的选择应该“就地取材”,根据学校的工作布置、本班的班风状况、学生的生活状态等多方因素来确定具体的项目。比如运动会上广播操的入场形式的选定、教室美化竞赛的美化设计方案、班级班徽的设计等等。要从时间到空间、任务到人物多方面考虑,选取合理、高效的项目,以达到高效、合理的教育目的。

(3)细心指导过程——项目管理法的保证。教师的细心往往会使整个项目的进展顺利,使项目的结果更实效,项目管理法的效果更突出。在前面的早自修时间安排方案项目中,学生的初步方案太过于理想化,在实际的班情中是不可行的;或者是在方案的设计中出现了不同意见,当学生的能力不足以协调矛盾时,老师的合理协调、细心指导尤为重要。另外在项目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定会需要班主任的监督与协助,这个时候更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去配合。只有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在完成的项目多么受重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热情,提高了积极性。

(4)专心评价结果——项目管理法的关键。项目结果的评价关系到项目所要体现的意义与价值是否能真正得以体现。一个项目的完成要综合多方面的努力,比如说一个项目的完成也许要采取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方式,那么在最终的评价上要十分注重公正性与全面性,尤其是对项目实施者的付出给予高度评价。这样这个项目才可以达到项目成果与项目意义双赢的效果。

四、项目管理法的实施效果

项目管理法的实施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使得班集体建设进入了良性循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治自理能力提高

在职高的班级管理中运用项目管理法,班级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各种项目的操作完成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在班级的不同管理项目中,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负有一定的责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他们彼此相互支持、共同协作,无形中集体观念得到了强化。集体观念的形成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为了整体利益而相互监督、相互帮助,逐渐的,班级管理便进入了学生自治自理的管理模式中。

2.学生自信心明显提高

笔者实施项目管理法的对象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自信不足、自卑过度。在项目管理法的操作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换句话说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就感。成就不管大小,总是成功的基石。所以在各种项目的完成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学生的自信心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3.班级竞争意识增强

项目管理法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这两方面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有了比较正确的自我意识,敢于、善于参加各种班级内部和学校组织的竞赛项目。笔者所带班级在高二时获得的很多奖项是高一时想都没想过的,而且他们在今年的很多比赛中报名人数都超出了学校规定的名额,都是先在班级内部开展比赛后再选出代表参加学校的竞赛。显而易见,他们的竞争意识已经形成。

4.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笔者一直认为项目管理法是一种双赢的管理方法。一方面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得以减轻,另一方面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成为最大的赢家。这里的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在笔者的班级里,班级干部会自主组织班团干部会议、寝室长会议,然后会把详细的会议记录给教师。他们会把一些需要教师来强调的事以文字的形式写给笔者,会在教师出差回来的时候把班级的情况以文字的形式汇报给笔者,对于班级存在的问题首先由相应班级干部在读报课时在全班提出,并制定解决办法。项目的操作使得他们懂得在做事情前制定详细的计划了。总之,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9

一、显性成本

1.提高显性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效益。在这些可以在施工预算中计算出来的成本中,即在整体工程项目的显性成本中,我们可以将在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消耗的费用用在构成工程实体上,或者有助于这个工程项目实体形成上的费用称为直接成本。因为它可以直接被会计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并可以在核算中反映记录,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可以看出哪一项费用可以缩减,哪一项费用是没有必要的应该省下等。因为对于这个直接成本部分,对于这个工程项目来说,是公司管理者可以控制的,但直接成本相对于其他费用来说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因而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这部分成本是可以控制的,但也是最难控制的,应被列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核心部分,同时,应给予高度重视。

2.提高显性成本中间接成本的效益。所谓间接效益,就是指不是直接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同时,也不能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可以在会计核算中反映记录的那一部分费用。在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组织准备中,以及管理施工的整体过程中的费用等都是属于工程项目管理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但是,因为这一部分费用不比直接费用那么可以清晰的陈列,并且所占比列较小,包含项目比较杂乱,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工作人员的办公费,出差费交通费等,但是却有很大的缩减空间,有些不必要的费用可以直接省掉,处理得当就会恰到好处的缩减成本,从而提高效益。

二、隐性成本

相对于可以在预算中计算并在会计核算的时候反应记录的显性成本,就有一定程度上的费用不被发现,或者是视而不见,甚至在我们可以时常感觉到它们存在时,又不能轻易的做出确定性的分析,计算,记录等操作,这就是我们说的隐性成本。

1.隐性成本中关于体制成本的缩减。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体制比较落后就会使项目的成本升高,这样就会轻易的导致在收益不变成本升高的基础上经济效益下滑。这就直接反应到整体工程项目效益水平的降低。

(1)体制成本的缺陷。体制成本主要体现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它已经不再适应日以增进的工程项目发展趋势,在不断前进的企业工程管理项目上,显得不再有什么显著作用,而新的管理规律使得传统的管理体制有些格格不入,而市场的竞争力不断迫使传统的工程管理体制发生问题,例如同一个机构却分成很多机构,产生机构重叠,造成成本提升,又由于层次过多,机构重叠,造成的施工队伍逐渐庞大,再者整体的工程项目本就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工程,在逐渐庞大的工程队伍中,由于工人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人员构成相当发杂,真正施工的工人只占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庞大的队伍中,能够真正带来效益的只占少数,而企业还要负责这些庞大队伍的开销,队伍不断庞大,而工作效益逐渐降低,使得企业的效益受到很大的负面冲击,让工程在整体上延长进度,这有导致整体工程效益的显性成本提升,最终反应到企业工程利润降低。

(2)体制成本的改革。因为工程体制的落后,不适合工程的实施,才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提高工程管理效益水平,可以重新进行相对应工程整体的适合的体制改革,编制适合此次工程的体制,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市场当前的形式,以及此次工程的目标,将原来传统的工程人员简编成适合当前工程的人员分配。将原本庞大的施工队伍中,只占据成本消耗,却不能带来企业工程效益的人员撤离,将真正的施工人才扩增到适合的程度,这样,缩减了庞大的施工队伍的同时,可以缩减成本,又可以提高效率,使得最终的利润大大的增加。又如,企业的工程管理一般都会分成阶级的管理方式,例如一级项目管理,二级项目管理等,因为工程的设置构建分层,会导致每个阶层都有相同的管理部门,造成了部门的重置,部门的叠加不禁会造成人员开销的增加,还会使得工作的过程增加,效率降低,最终使得成本增加,效益降低。所以,我们可以减少相同部门的叠加,适当增加适合工程项目的部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开销,提高效率,最终提高工程管理效益水平。

2.隐性成本中关于机制成本的缩减。(1)机制成本的漏洞。多年来,我们着重管理机制的健全,但仍存在着突出性的问题,在用人分配上由于各种“关系”的施压与盘根错节,让一些很有潜质资质的有用人才外流,而靠关系进来享受福利的人员却日益增多,在大家不曾注意的工人阶层,潜藏着一部分相当高的不利成本。再则,即便机制改革的好,但下达到个管理施工阶层却贯彻的不够清晰明了,使得再明智的机制不能真正的给工程带来有利的效益,这样的落实不力让很多劳务用工照顾关系更是空前盛世,腐败猖狂,引起管理混乱,导致工程质量拙劣,会发生多重问题,甚至会出现重大事故,营私舞弊的蔓延,让下发工程的资金不断外流,能够真正应用到工程项目的资金少之又少,使得工程质量令人堪忧,引得整体企业工程成本不断提升,而效率却不增反减,最终让工程延期甚至效益出现负值。(2)针对机制成本漏洞的改革。面对如此不堪重负的机制体制,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将之重整旗鼓。在劳务用工方面,我们不走多层选进人才的方式,而是公正公开的经过筛选,让真正有潜质的工程人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工作人员,不贪图利益的工作人员充分融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缩减不必要的人员劳力,任用有责任心的管理者,将完善的机制改革贯彻实施整体的工程项目以及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及劳务用工。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积极的执行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大家积极的贯彻落实完善机制的前提下,会让整体工程项目处于一个人心振奋的氛围中,这可使得工程项目的效率大大提高,让工程项目的收益日益可观。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就去抓质量问题,这样就使得人员的责任心必须处于一个高度绷紧的状态,若是由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到位,让工程的材料质量等出现问题后,再去审计追究奖惩,这不仅为企业工程带来极大及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使得机制成本又一次隐形地增加,得不偿失。

3.隐性成本中关于素质成本的缩减。素质成本是指由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管理失控、索赔不力、效率低下,给企业和项目带来的增量成本或产生的很大的机会成本。项目经理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领导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项目经理应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及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

(1)素质成本的严重性。一个工程上下能让企业盈利的一个制胜之道就是用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若是上则工程的管理人员,下则工程的施工人员都没有良好的素质修养道德观念,都将自己的思想至于最高之位,人人都不能体会工程的真正意义价值,这样只会“富了和尚,穷了庙”。个人虽是收益可观,但没有足够的素质道德的约束,难保由于私心与贪图利益,而让工程处于劣势地位,导致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当工程竣工之时,又有多少隐忧在其中呢。首要问题是要正确认识为什么要当项目经理。是为企业奉献还是为个人捞钱?通过管理项目为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后,合法合理地实现个人价值并获得应得的利益是我们应当倡导的。企图通过管理项目发财致富的人只能是“富了方丈穷了庙”。项目经理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公关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要有施工技术、有施工经验,熟知施工组织设计、掌握施工预算,能看懂财会报表,只有这样才能经营头脑清晰、决策正确果断、管理控制有方、当家理财有术。少数项目经理虽然拿到了一级资质证书,但对于项目管理管什么、怎么管、怎么才能管好、怎样实现效益最大化等重大问题,还处于朦胧和混浊状态。这样的项目经理管理的项目的素质成本将会是巨大的,可赚可不赚的钱赚不来,能省下的开支省不下,机会损失增加,增量利润减少。(2)关于素质成本的改革。首先,我们要保证整体工程项目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所谓有好的领头人,才能有好的队伍,各个阶层的领头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职责,责任,拥有优质的责任心才能胜任自己的领导地位,才能将企业的各个机制体制完善地落实下去,严厉的实施到整个工程中去,这样一级一级的贯彻落实,才能让工程全新的复苏。同时劳务用工的素质意识也是要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的,才能约束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上的责任心,保质保量。当工程上下所有员工都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时,才能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损失及审计过程的过大开销,开源节流,为工程的盈利再添一笔。在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共同缩减的情况之下,我们才能将工程的效益推至另一高峰。

参考文献

[1]尉迟常瑞,王恩启,徐玲.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辽宁经济.2006(9):18

[2]刘爱萍.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探讨.矿业快报.2006(11):3

[3]吴慎全,周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山东煤炭科技.2006(12):30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10

项目文化是项目的生命源泉,是项目管理的一种强大推动力,它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把团队保持在一起,能够有利地凝聚人心、维持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氛围以达到项目目标。

1. 项目文化建设是改变项目员工工作态度的需要

项目员工的态度和项目团队的活力决定着项目的命运,只有让员工改变工作态度,整个项目团队才会有活力。其实对任何一个项目中的人来说,每天都在做一项重复的工作,总有一天会变得对这份工作十分厌烦。因此,作为项目团队的领导,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员工对他所做的工作充满热情,让他喜欢上这份工作,这比任何激励方式都更为有效。

2. 项目文化建设是实现项目目标的需要

项目目标是形成项目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要实现项目目标,必须增强项目团队的整合力和个体的驱动力。

第一,从思想上整合,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一个项目的成员各有不同的背景,健康的项目文化犹如润滑剂,给有各种期望抱负和技能的项目成员以互相了解的时间和条件,创造良好的沟通、团结氛围,凝聚人心,形成整体一起作战。

第二,从行动上整合,优化项目的管理力。适宜的文化可以导致高效的工作,建立一种有利于实现项目目标的无形机制,引导项目成员对项目目标的认同,增强项目成员的责任意识。项目文化管理是对项目管理规划和道德规范的双重构筑,是刚性约束和柔性约束的相互结合,由它所建立起来的项目的管理控制系统,更多体现了沟通与互动式的交流,使得项目管理的信息渠道十分畅通,对生产要素的管理,项目风险的控制,项目中冲突的解决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减少无效管理和无效措施的出台,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切近实际,更加具有操作性。

第三,从价值实现上整合,激发项目活力。健康的项目文化能够提高项目成员对项目的参与度、适应性,唤起项目成员的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主动改善项目环境的意识。一种健康的项目文化通过项目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整合,会使项目成员的潜能获得解放而为项目目标的实现积极工作,人的自我价值也可以在较高的境界上得以实现,使人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

3. 项目文化建设是培养项目成员自豪感的需要

为了创建一支高绩效的项目团队,项目领导者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环境。包括倡导成员多为集体考虑问题,留下足够多的时间供大家交流,以及对成员取得成绩的能力表示信心,这些支持性的做法帮助组织向团队合作迈出了必要的一步。项目成员都希望拥有一支光荣的团队,而一支光荣的团队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如果缺少这种标志,或者这种标志遭到损坏,员工作为项目成员的自豪感就会荡然无存。项目成员的自豪感,正是成员们愿意为项目团队奉献的精神动力。

二、加强项目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项目文化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项目文化建设对我国项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主要是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项目物质文化建设

项目物质文化由项目全体人员共同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备等构成,是以物质形态显示出来的表层项目文化。

第一,项目活动环境建设。项目活动的厂房、工地、办公室等现场的布局、背景布置、卫生、秩序等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人员的效率和情绪,需要结合企业和项目特色加强规划和管理。

第二,项目技术设备文化建设。技术、设备是项目活动的物质基础,是项目物质文化的重要保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生产进程和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都直接关系到项目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要适时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

第三,项目产品文化建设。项目产品是项目的重要成果,客户购买项目产品并不只是产品本身,还有通过这些产品透视出来的科技水品、管理水平以及它所反应出来的文化和精神。产品的造型、特色和人性化设计以及包装会给人一种美的文化享受,项目产品优良的质量水平和售后服务更会让用户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是一个无需粉饰的广告。项目产品必须进行文化设计,用以指导然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人们生活和文化的底蕴。为此,项目产品文化建设要加强项目产品的文化设计,尤其是项目产品的文化情调、文化功能、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四个部分的设计。

2. 加强项目制度文化建设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项目制度文化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是项目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具体而言,项目制度文化建设从组织结构上要尽量建立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加强项目成员间的沟通,加强团队成员间的融合,发挥文化的合心力;在项目领导体制建设上要侧重于领导方式、领导结构和项目实际的结合,真正发挥项目组织资源的能力,顺利实现项目目标;在管理制度方面要着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沟通等制度方面的建设,推进项目人本管理的实施。

3. 加强项目精神文化建设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活动,项目经理、团队等都是临时性的,是为了完成特定的项目目标而临时组织起来的,项目完成后即将解散。在这样不固定的因素下要达到项目目标,需要进行项目的精神文化建设。

第一,项目组织应当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以及项目组织、人员、设施等状况确认项目的经营哲学,经营哲学是项目在生产开发、经营管理过程中处理各种问题,使之达到项目目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项目活动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物的知道性工具。

第二,倡导并培养适合于项目的价值观,让价值观整合项目组织内的各种冲突和人际关系,决定项目活动的生产经营特色和管理风格,规范项目成员的行动,让价值观视作全部项目成员的精神支柱。同时使项目活动适合于社会的利益、人类的利益。

第三,由于项目是在有限的时间、费用以及规定的参数等情况下进行的,所以项目成员面对各种压力应该有一种精神,行动要有道德标准。项目精神、道德文化建设必须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项目组织应该通过宣传、教育、项目制度等形式灌输并强化员工的奋斗、团结、齐心协力的精神和敬业、临危不惧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在项目活动的性质和特点下所必需的。

4. 加强项目行为文化建设

项目行为文化是项目建设者在经营管理、施工劳动和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项目员工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包括项目日常生产活动,人际关系活动,教育宣传以及文娱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和项目组织整体风貌,他是团队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

第一,项目经理行为文化建设。项目经理作为公司的人,项目经理负责组建项目团队,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完成项目为己任。项目经理是项目的主要责任人,是项目管理的基石和项目团队的灵魂。项目经理拥有掌控项目全局的地位和能力,他的知识结构、经验水平、管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艺术甚至个性和情绪都对项目管理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项目经理处在项目管理的中心位置,最清楚完成项目最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他通过选用团队成员,制订各种规则、程序、工作模式来倡导和培育这种项目文化以作为项目完成的支持因素,因此,项目经理是项目文化的倡导者、培育者。在项目经理行为文化建设上,项目经理不但要有实践经验,更重要的加强其领导能力、凝集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

第二,项目模范人物行为文化建设。这些模范在为项目做出特殊贡献、体现出项目特殊风貌和文化的同时,也成为普通人员模仿和学些的对象。并且一旦模范人物形成群体,则会体现出项目模范的群体行为,无形中成为项目所有成员的行为规范。

第三,项目普通人员行为文化建设。项目的普通人员是项目活动的主体,因此普通人员的行为体现着整个项目的精神风貌和项目的外在形象。对项目的普通人员来说,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从事项目的工作,以勤劳、敬业的精神来规范知道自己的行为。对项目组织来说,塑造项目人员群体文化行为文化是项目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组织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正式群体,让群体中的人员从事由组织目标所规定的行动,并使自己的行动指向于组织目标。同时,允许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并积极引导,使其为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生产效率服务。组织应在群体中提倡并强化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风气和行为,使成员感受到群体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种积极的从众行为,对成员个体产生社会助长作用,促进项目行为文化的建立和改善。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11

项目文化是项目的生命源泉,是项目管理的一种强大推动力,它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把团队保持在一起,能够有利地凝聚人心、维持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氛围以达到项目目标。

1. 项目文化建设是改变项目员工工作态度的需要

项目员工的态度和项目团队的活力决定着项目的命运,只有让员工改变工作态度,整个项目团队才会有活力。其实对任何一个项目中的人来说,每天都在做一项重复的工作,总有一天会变得对这份工作十分厌烦。因此,作为项目团队的领导,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员工对他所做的工作充满热情,让他喜欢上这份工作,这比任何激励方式都更为有效。

2. 项目文化建设是实现项目目标的需要

项目目标是形成项目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要实现项目目标,必须增强项目团队的整合力和个体的驱动力。

第一,从思想上整合,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一个项目的成员各有不同的背景,健康的项目文化犹如剂,给有各种期望抱负和技能的项目成员以互相了解的时间和条件,创造良好的沟通、团结氛围,凝聚人心,形成整体一起作战。

第二,从行动上整合,优化项目的管理力。适宜的文化可以导致高效的工作,建立一种有利于实现项目目标的无形机制,引导项目成员对项目目标的认同,增强项目成员的责任意识。项目文化管理是对项目管理规划和道德规范的双重构筑,是刚性约束和柔性约束的相互结合,由它所建立起来的项目的管理控制系统,更多体现了沟通与互动式的交流,使得项目管理的信息渠道十分畅通,对生产要素的管理,项目风险的控制,项目中冲突的解决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减少无效管理和无效措施的出台,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切近实际,更加具有操作性。

第三,从价值实现上整合,激发项目活力。健康的项目文化能够提高项目成员对项目的参与度、适应性,唤起项目成员的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主动改善项目环境的意识。一种健康的项目文化通过项目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整合,会使项目成员的潜能获得解放而为项目目标的实现积极工作,人的自我价值也可以在较高的境界上得以实现,使人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

3. 项目文化建设是培养项目成员自豪感的需要

为了创建一支高绩效的项目团队,项目领导者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环境。包括倡导成员多为集体考虑问题,留下足够多的时间供大家交流,以及对成员取得成绩的能力表示信心,这些支持性的做法帮助组织向团队合作迈出了必要的一步。项目成员都希望拥有一支光荣的团队,而一支光荣的团队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如果缺少这种标志,或者这种标志遭到损坏,员工作为项目成员的自豪感就会荡然无存。项目成员的自豪感,正是成员们愿意为项目团队奉献的精神动力。

二、加强项目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项目文化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项目文化建设对我国项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主要是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项目物质文化建设

项目物质文化由项目全体人员共同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备等构成,是以物质形态显示出来的表层项目文化。

第一,项目活动环境建设。项目活动的厂房、工地、办公室等现场的布局、背景布置、卫生、秩序等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人员的效率和情绪,需要结合企业和项目特色加强规划和管理。

第二,项目技术设备文化建设。技术、设备是项目活动的物质基础,是项目物质文化的重要保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生产进程和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都直接关系到项目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要适时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

第三,项目产品文化建设。项目产品是项目的重要成果,客户购买项目产品并不只是产品本身,还有通过这些产品透视出来的科技水品、管理水平以及它所反应出来的文化和精神。产品的造型、特色和人性化设计以及包装会给人一种美的文化享受,项目产品优良的质量水平和售后服务更会让用户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是一个无需粉饰的广告。项目产品必须进行文化设计,用以指导然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人们生活和文化的底蕴。为此,项目产品文化建设要加强项目产品的文化设计,尤其是项目产品的文化情调、文化功能、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四个部分的设计。

2. 加强项目制度文化建设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项目制度文化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是项目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具体而言,项目制度文化建设从组织结构上要尽量建立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加强项目成员间的沟通,加强团队成员间的融合,发挥文化的合心力;在项目领导体制建设上要侧重于领导方式、领导结构和项目实际的结合,真正发挥项目组织资源的能力,顺利实现项目目标;在管理制度方面要着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沟通等制度方面的建设,推进项目人本管理的实施。

3. 加强项目精神文化建设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活动,项目经理、团队等都是临时性的,是为了完成特定的项目目标而临时组织起来的,项目完成后即将解散。在这样不固定的因素下要达到项目目标,需要进行项目的精神文化建设。

第一,项目组织应当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以及项目组织、人员、设施等状况确认项目的经营哲学,经营哲学是项目在生产开发、经营管理过程中处理各种问题,使之达到项目目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项目活动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物的知道性工具。

第二,倡导并培养适合于项目的价值观,让价值观整合项目组织内的各种冲突和人际关系,决定项目活动的生产经营特色和管理风格,规范项目成员的行动,让价值观视作全部项目成员的精神支柱。同时使项目活动适合于社会的利益、人类的利益。

第三,由于项目是在有限的时间、费用以及规定的参数等情况下进行的,所以项目成员面对各种压力应该有一种精神,行动要有道德标准。项目精神、道德文化建设必须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项目组织应该通过宣传、教育、项目制度等形式灌输并强化员工的奋斗、团结、齐心协力的精神和敬业、临危不惧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在项目活动的性质和特点下所必需的。

4. 加强项目行为文化建设

项目行为文化是项目建设者在经营管理、施工劳动和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项目员工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包括项目日常生产活动,人际关系活动,教育宣传以及文娱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和项目组织整体风貌,他是团队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

第一,项目经理行为文化建设。项目经理作为公司的人,项目经理负责组建项目团队,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完成项目为己任。项目经理是项目的主要责任人,是项目管理的基石和项目团队的灵魂。项目经理拥有掌控项目全局的地位和能力,他的知识结构、经验水平、管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艺术甚至个性和情绪都对项目管理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项目经理处在项目管理的中心位置,最清楚完成项目最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他通过选用团队成员,制订各种规则、程序、工作模式来倡导和培育这种项目文化以作为项目完成的支持因素,因此,项目经理是项目文化的倡导者、培育者。在项目经理行为文化建设上,项目经理不但要有实践经验,更重要的加强其领导能力、凝集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

第二,项目模范人物行为文化建设。这些模范在为项目做出特殊贡献、体现出项目特殊风貌和文化的同时,也成为普通人员模仿和学些的对象。并且一旦模范人物形成群体,则会体现出项目模范的群体行为,无形中成为项目所有成员的行为规范。

第三,项目普通人员行为文化建设。项目的普通人员是项目活动的主体,因此普通人员的行为体现着整个项目的精神风貌和项目的外在形象。对项目的普通人员来说,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从事项目的工作,以勤劳、敬业的精神来规范知道自己的行为。对项目组织来说,塑造项目人员群体文化行为文化是项目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组织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正式群体,让群体中的人员从事由组织目标所规定的行动,并使自己的行动指向于组织目标。同时,允许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并积极引导,使其为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生产效率服务。组织应在群体中提倡并强化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风气和行为,使成员感受到群体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种积极的从众行为,对成员个体产生社会助长作用,促进项目行为文化的建立和改善。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12

1. 项目管理运行了很多年至今,项目管理的体制及方式、方法等已经

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项目管理和一般管理一样,要求必要的组织、计划、领导、控制、人力资源来配合,但同时又有它的独特性、动态性。项目管理的核心是项目,因此所有管理、服务都要以项目为核心。工程项目的管理以质量、速度、成本为中心,而降低成本则是中心中的中心。

企业是一个以经济活动为主体的集合体,它的注定目标是实现利润。目前,工程建设市场90%的招投标已采取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式,工程预决算也正逐步走向正规化,靠以前那种不正规的招投标方式和工程预决算等来获取效益的做法已经是过去,只有转变观念,强化、细化项目的管理,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建立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力度苦修内功,才能适应变幻的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2. 项目管理的成败与否,项目经理是关键因素,思想意识、关键的转变首

先应从项目经理开始。一般情况下,公司对某一个工程项目投标之前,基本上有了项目经理的人选,也有了项目管理班子的构架。概括说对项目经理有以下几点:

(1)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到三勤,即眼勤、手勤、脚勤。用心观察施工现场,善于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勤于计算,做到心中有数;

(2)和业主、业主委派的代表需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根据个人的特点,努力协调与配合。

(3)始终要有成本管理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4)礼贤下士,凝聚人才,善于与人沟通,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工作、生活环境,使项目班子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

3. 施工企业一般都实行二级核算,三级管理制度,由公司到分公司,项目,再到具体的施工项目。按照目前推行的项目经理责任制和成本核算的基本做法,首先是将工程成本中的制造成划分出来,称之为项目施工成本,独立进行核算、考核。作为项目管理的目标成本。它由施工项目的基层管理机构(分公司)组织有关管理部门进行测算,作为项目管理部的施工成本指标。直接费测算以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定额为依据。这个预控成本的测算值极为重要,因综合考虑施工的各个方面,充分估测各种不利因素和缓解,甚至一些不可预见因素也应做为参考,务必认真进行。定的过高会算还企业自身的利益,也不利于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4. 项目法施工管理的实行,加上劳务市场、材料市场、技术市场机具租赁市场的价格、质量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施工前期的策划工作非常重要,除了要考虑工序,还要考虑施工措施和材料的安排。技术准备也要认真进行,相关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难题,施工方案都要提前进行准备确定,建立健全各种责任制及保证体系。尽一切努力避免返工现象出现,这对项目成本控制也是极为重要的,须知,不返工,就是最大的节约和利润。

项目经理心得体会篇13

一、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焦虑。

焦虑,每个社会人多多少少都存在的,只是存在的程度和自我调节的方式不同。高职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于:一是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特别对考试的结果过于担忧而造成的考试焦虑。二是在生活中,因无法适当与人沟通和交流、同学相处间产生的摩擦、师生之间的关系等又使得他们产生了人际交往焦虑。三是因担心自己技不如人,轻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特别是身处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之中,使他们产生了自我意象焦虑。所以焦虑是学生经常会有的情绪体验。[1]

2.抑郁。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通常会因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而感到自身心理超负。如情感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生活经济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常常会使他们感到无力应付而产生抑郁的消极情绪。一些学生因此感到厌恶、痛苦、羞愧、自卑,进而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思维迟缓,干什么事都无精打采,觉得生活中充满了苦闷,毫无幸福快乐可言。如不及时自我调整或管理者积极干预,后果将不堪设想。

3.嫉妒。

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时,通常得到老师的喜欢,同学的羡慕,又在父母的疼爱之中长大,但进入高校以后,遇到来自各地的“高手”,同学的学习、工作、综合能力各方面的出色表现,让其感觉到自己的“失宠”,认为各种各样的活动、鲜花、掌声、荣誉都是为别人而盛开的,便会产生苦闷,继而引发嫉妒的情绪,若不及时加以自我调整和控制,将会变得尖酸刻薄、冷漠无情。

4.冷漠。

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如果对大学的期望过高、奋斗目标的落空,一些学生会感到失望,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冷漠的情绪,对任何事物漠不关心、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不愿与他人交往,感情淡薄,胸无大志。

5.孤独。

进入大学以后,多数人(特别是大一的新生)都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和朋友,对外界环境的陌生感,对家庭和父母的深深依恋会使他们感到孤独和寂寞。强烈的孤独感无法排解,因而一些学生封闭自己,在行动上被动、退缩。在生活和学习中难以客观和正确的评价自己和看到自己的价值,导致自我评价过低,感到自卑。针对以上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我选择素质拓展中的个人项目、双人合作和团队训练三个项目,就如何有利于调节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对心理活动具有调适作用

1.个人项目对大学生的心理具有调控作用。

个人项目是在特定的场地条件的安排下,学生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通过体验、克服失败的恐惧和逃避的心态,挑战自身的信心、耐力和意志力,不断提升个人的责任心、激发荣誉感、进而达成既定的目标。个人项目具体有如:高空断桥、低空钢索、飞跃障碍、中空绳网、高空独木桥、空中断桥、攀岩等项目。大多具有挑战性、冒险性、难度较高。面对个人项目的种种困难,其定的场地环境使得学生产生了犹豫和紧张害怕的心理情绪。完成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在各个项目的体验过程中,学生自己必须经历“犹豫―恐惧―紧张―勇气―成功”的内心历程。整个过程需要独立完成,如何战胜自己,跨跃出坚实的一步,这对于社会经验贫乏,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自我的重新认识,在经历了情绪波动最终感受到高峰体验之后,学生的心智得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提高。这对于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在体验素质拓展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老师的支持,同学的鼓励,使之努力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最终的挑战成功证实自己的同时也坚定了其他同学的信心。借着成功地完成一个个艰巨的任务,帮助学生延伸自我,突破自我局限,建立充分的自信。

2.双人协作项目对大学生的心理具有调整作用。

双人协作项目一般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冒险性,难度较高。在进行体验时,它要求两个学生之间要互相配合,一起努力共同获得成功。双人协作项目可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包容、互相帮助的品质。如空中相依、盲人之旅、生死与共、滔天陷阱等项目。由于活动的过程中只有两个人参加,除了同伴,没有别的同学可以依靠和求助,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你都要对同伴不离不弃,团结共进。在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你非常努力,但是由于同伴的一个失误导致你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学生会感到失望、灰心丧气,甚至指责同伴。但是规则是不会变的,当学生经过失望与愤怒之后,依然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绪再次开始。另外,出现失误的学生本就心存内疚,甚至自责。感情处在最为敏感的时刻,这时同伴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都可能引起他的情绪变化。面对失败的局面,同伴之间需要的是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励,然后才能携手共进,共同获得成功。通过双人协作项目的体验之后,学生进行反思和分享,会明白在与他人合作时,重要的是相互信任、支持和鼓励。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一味指责、抱怨和愤怒,对事情的顺利进行有害而无益,在这种时刻,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灰心、失望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易怒情绪,重新振作,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进退,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3.团队合作项目对大学生的心理具有调节作用。

团队合作项目是以团队之间的合作为主,要求全队成员共同建立良好的团队气氛,以相互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来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达到活动的目的。团队合作项目如孤岛求生、穿越电网、穿越沼泽、盲人方阵、毕业墙等项目。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良好的团队气氛是非常必要的。它使得整个团队能够保持激情和热情,而高涨的团队情绪也必然会使每个队员感到愉悦和自信。团队项目一般看似不难,要顺利完成却需要全队队员的默契配合,同队员之间相互支持,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团队合作项目的规则一般都制定得较为严格,在项目体验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许多问题,在面对问题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气不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团队活动,在成功之前,都存在希望突然间破灭的可能,此时这个团队就需要及时调整情绪。队长的领导,队员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宽容,最终会使得整个团队获得成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整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一个团队经历了一次次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蜕变后,每个学生都能学会与人合作,以大局为重,懂得责任和牺牲,懂得合理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三、素质拓展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1.学会持之以恒,培养坚强的意志。

素质拓展活动中有的项目设计在草地、小河边、山坡或不平稳的地面上进行,这些对体能的挑战与考验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所有的成员必须遵照培训教师的指令和活动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任务。素质拓展训练和大学生的军训相比较,更突出了其任务性与技巧性,大学生经历这样的体能挑战,能够培养坚强的意志力,会潜移默化的运用在其他事情上,也能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观念。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早在19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G.S.Hall)曾指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2]。独生子女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溺爱较多,又缺乏兄弟姐妹,所以在性格特征上可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群性较差等现象,所以在大学阶段参加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大学生应学会完成团队的任务、学会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融合、和团队成员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经验,懂得在帮助团队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都应当在教育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共同生存。素质拓展训练一系列的项目从非专业素质方面更好地锻炼了学生,这些项目挑战的不仅仅是体能,更是意识;挑战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团队。

3.提高自信,努力追求自我实现。

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作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与其他人格系统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3]。自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健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通过完成平时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大大激发潜能,提高对自身的正向评价,从而有信心去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通过素质拓展各类活动的体验,在培训教师的带领下,全体成员进行分享体验,通过反思、自省、领悟、交流,来克服失败的恐惧与逃避的心态,产生成就感;建立充分的自信,改善心境,相互信任、支持和鼓励。素质拓展团队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成员在面对问题时要调节自己的情绪,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能够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教学内容,独特的学习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约翰・D.布兰思福特,安・L.布朗,罗德尼・R.科金等编著.程可拉,孙亚玲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6.

[2]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60.

在线咨询